• 回答数

    7

  • 浏览数

    137

panda熊猫陈
首页 > 医学论文 > 疑病性神经症论文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笑逍遥客

已采纳

(1)对身体健康的过虑和耽心。 (2)对身体的过分注意,过分觉察和感觉过敏。 (3)患病行为的特殊模式。 (4)疑病观念。 以上(1)是最基本的和必要的。只要对身体健康的忧虑和耽心与身体实际情况很不相称,偏离了文化的标准,便可以叫做疑病症。这四者可以有各种不同形式的组合,构成疑病症丰富多彩的临床相。 患病行为(illness behavior)是 D.Mechanic和 (1960年)首先明确提出来的,但在此以前,不少学者已经开始注意到这个问题了。与此有密切关系的另一概念是病人角色(sick role),这主要指一定文化认为患病的人应该享受的权利和应该执行的义务。不同文化对患同一疾病的人的角色行为有不同的规定。由此可见,患病行为是文化作用于个人的产物。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我们的患病行为是从小由长辈(主要是父母)塑造出来的。可以说,患病行为模式是一个人人格的一种表现。 我们对健康和患病这件事的态度彼此差别很大。有人很重视,有人却满不在乎。人们评定患病与否及其轻重的标准也不同:有人照镜子看脸色,有人看化验结果,有人按主观感觉有无痛苦来判断,有人却看他还能照常吃饭干活否来判断。有人说,得一场既无危险又无痛苦的病,是一种福气。但并非所有的人都能享得了这种清福。有人以轻病躺下为可耻,也有人讥笑带病工作者为假积极。对付病痛的方式真是各有干秋。有人习惯于不理它,或者一咬牙就过去了。有人虽然不懂医,家里的内服外用药以及各种敷料,比一间小医务室还全。很多人认为,尽快找医生是上策,但不少人却偏好自作主张。是否向人诉苦以得到同情、安慰和保证,这种差异在患病行为中显得很突出。A.R.Dewsbury(1973年)提出的“要求承认有病的行为”(disease claiming behavior),描述了一部分人的心理。 人们对疾病有各种不同的解释模式(explanator models人很多人认为肚子里有蛔虫根本不算病,还有人认为夏天拉稀有好处,可以“去火”。80年代中期,不少家长和老师希望他们的淘气的孩子被诊断为儿童多动症,因为有病可以治,有病而管教不好,大人的良心便好受一些。这些都是解释模式。 应该区别两种不同的解释模式,一种是个人的和私人专用的,一种是社会的和群体公用的。 有的疑病观念简直就是一种私人特殊的解释模式。一位高中学生一两年来由于学习困难和“神经衰弱”而苦恼。有一天他用手摸头部发现头骨有一凹陷(确实如此),便断言头骨压迫了大脑,造成大脑发育不良。在说服了父母以后,他带着一大笔钱到大城市就医,拒不接受医生的解释。这位病人的疑病观念便是一种特殊的解释模式。在我国,手*致病是一种很有势力的群体解释模式。 疑病症的症状真是五花八门。可以限于身体某一部位或器官,也可以遍及全身各处。可以长期固定不变,也可以不时变换花样式到处游走。有的主要是诉述各种不适感,有的则主要是一套推断和解释。有的暗示性很高,看的医书愈多,症状和病也愈多;有的则声称他的病是古今中外还没有过的,跟医学书上描述的任何一种病都不同。有的病人有反暗示,吃什么药都有“副作用”,以致拒绝用药。 疑病观念的典型形式是一种超价观念。病人确信患有某种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疾病,尽管根据不足,但也不是毫无理由。外行人听了并不能发现有什么荒谬的地方。这种病人完全不接受医生的解释。开始求医时,话不投机病人扭头就走,或者,病人引用医书企图驳倒医生。后来,病人学得老成了,在医生面前讲究策略,目的在于争取到特殊的检查或治疗。 疑病症病人的问题并不限于上述症状。从心理社会角度看,更重要的问题在于病人的态度和行为。他们经常到处求医,造成巨大的浪费。英文作者称之为doctor shopping,意思是说,这种病人找医生,就像逛商店一样,只看不买。病人抱怨家属不理解不体贴,要求家属对他的“病”作出更大的牺牲。即使发脾气摔东西,人们也应该谅解,因为他有“病”。在工作中,病人和同事、领导以及人事福利部门常发生纠纷。对医生不满更是常见,因为医生检查诊断不出他的“病”,不按他的愿望开诊断书和休假证明。很多病人的生活风格随着疑病症的发展而有相应的改变。极端的病人一切都服从于养病健身延年益寿这个总的原则。对此,我们称之为人格的疑病性发展。 关于疑病症的理论学说有四个不同的水平或层次: (1)生物学的。例如,大脑皮层弱化,兴奋抑制失调,内感受器的易感性增高,皮层内脏相互作用失调,等等。总之,用病理生理变化说明疑病症的发生。 (2)生理心理的。例如,P.E.Sifneos(转引自J.C.Nemiah ,1980年)的情绪失读(alexithymia)概念认为,正常人能把自己的情绪“读”出来,疑病症者却没有这种能力。他们只是感受着情绪的各种身体变化,如果感到难受或不适(这是不可避免的,因为谁也不能免于不快情绪),他们便用患病的措词把这种感受表达了出来,这就是病人的疑病性诉述。 (3)心理学的。例如,疑病症是一种自我保护,它使病人免于羞耻或内疚。 (4)社会的。一个人一旦取得了公认的病人角色,他就可以免除某些社会责任和义务,还可以享受某些特权。不妨想象,假如社会对病人一律给予惩罚,那么,疑病症大概不会发生,相反,人们会倾向于否认或隐瞒有病。显然,疑病症是社会对病人给予优待的产物。 把上述四者整合起来,形成关于疑病症的一种全面综合的学说,还有待于将来。 疑病症可以见之于多种不同的精神障碍。为了临床工作和研究的方便,疑病症可以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继发性疑病症,即症状继发于其他疾病,如脑和躯体的各种器质性疾病,颅脑外伤,药物或酒精中毒,精神分裂症,内源性抑郁症等。显然,疑病症只是这些疾病临床表现的一部分。也不是这些疾病所必有的症状。另一类是原发性疑病症,主要指疑病性神经症和疑病性人格障碍。 严格地说,疑病症的疾病分类学问题还没有解决,学者们意见分歧。上述二分法充其量只是一个实用性的和方便的提纲而已。 什么因素决定一个人把他身体的感觉和不适用患病的措词表达出来?据R.Mayou(197年)的分析,有下述两方面的因素: (1)素因:人格结构,既往关于自己和别人患病的经验,注意还是忽视有关健康的知识,患病行为的模式,社会背景等。 (2)诱因:精神科病,躯体病,周围人患病,人们谈论有关疾病的事,医生的影响,精神生活中的困难等。 这是一个有用的提纲,可供医生在实际工作中研究疑病症时采用。

237 评论

dp73711528

这是疑病症,又称疑病性神经症,主要指本病患者担心或相信患有一种或多种严重躯体疾病的持久的先占观念,病人诉躯体症状,反复就医,虽然经反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没有相应疾病的证据也不能打消病人的顾虑,常伴有焦虑或抑郁。疑病症的症状:1、对身体健康或疾病过分担心,其严重程序与实际健康情况很不相称。2、对通常出现的生理现象和异常感觉作出疑病性解释。3、牢固的疑病观念,缺乏充分根据,但不是妄想。4、反复就医或反复要求医学检查,但检查结果阴性或医生的合理解释不能打消顾虑。5、排除强迫症,抑郁症,偏执性精神病等诊断,疑病症状不只限于惊恐发作。

124 评论

横竖都是213

去看看心理医生吧,现在的人压力这么大,很正常。

320 评论

妩媚的撕纸座

试析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论文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涉及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文章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多年研究及跟踪调查出发,认为当代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比例有扩大和上升的趋势,表现形式日趋多样,产生原因也越来越复杂。据此,文章进一步归纳了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存在的常见症状及其特点,并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基本因素,以期积极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症状 影响因素 当代大学生是我们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是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是21世纪中华民族的主力军。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关系到其自身未来的发展,也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而且还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建设。因此,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基本现状 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多年研究及跟踪调查情况看,虽然多数大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有较高的智力水平,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学习有较浓厚的兴趣,学习效率较高;有较稳定的情绪,乐观自信,充满朝气和活力,对生活有满足感,对美好的未来有向往;有较健全的意志,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善于自我调节。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比例有扩大和上升的趋势,表现形式日趋多样,产生原因也越来越复杂。近年来一系列调查数据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形势比较严峻。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主要有三个特点。 1.心理不健康者比例较大。近年以来,学术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不同研究框架下的、大量的统计数据无一不揭示着这样一个事实: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不容忽视。一项针对浙江四所高校的统计分析认为,大学生中“对心理健康的概念基本掌握的学生占到总人数的,而的大学生只是对心理健康的概念有所了解。的学生认为目前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基本健康,认为自己的心理健康程度一般的学生达到。”而另一项关于湖北某高校学生的研究发现,统计样本1300余人中“阳性症状检出率为,中度以上可能的心理问题检出率为,排在前3位的是强迫、人际敏感和抑郁。” 2.心理不健康者比例不仅较高,还有逐年增长的趋势。资料显示,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天津市体育卫生验收资料统计,在全市5万大学生中,16%以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即8000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良,主要是恐怖症、焦虑症、疑病症、强迫症、神经性抑郁症和情感危机等。同时期国家教委对万大学生调查发现心理疾病发病率高达%。进入1990年以后,这一比例在大学生中又增加了。1992年四川省“大学生心理咨询与治疗课题组”对西南地区八所院校4万名大学生抽样调查表明,有较严重心理健康问题的大学生高达%;1994年成都地区高等学校调查发现大学生中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常模者占%。此外,由于恋爱、学业、人际关系原因自杀的学生也年年增加。正如前述,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日趋多元化发展,大学校园已经不再是以前的“象牙塔”式的清静之地,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由此面临更大的挑战。 3.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形式多样,产生原因也较复杂。宏观地讲,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学习、就业、恋爱、社交等几个方面。事实上,这种影响机制要比我们想象的复杂许多。研究表明,“在敌对性、恐怖与偏执上,女性比男性更为突出”,“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整体优于非独生子女”,“非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素质状况优于经济困难学生。”根据北京大学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的统计,求询者的大学生中以神经症性障碍占大多数,高达%,人际关系和环境适应问题占%,重性精神病和心身障碍占%。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常见症状 根据统计资料分析及调查访谈可知,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神经症、人格障碍和精神病。 1.神经症。神经症也叫神经官能症,是一种干扰人的正常生活,削弱人的适应能力的中等严重程度的心理障碍。大学生常见的神经症有五种。(1)焦虑症。焦虑症是人体持续性精神紧张或发作性惊恐状态。具体来说,个体因担心达不到预期目标,有可能丢失有价值的东西,致使自尊、自信受到威胁而紧张不安,由此产生的一种十分复杂的消极情绪状态。大学生在学习、择业、交友、恋爱、成才等方面的心理问题,大多有强烈的焦虑反应,长此下去,极有可能形成焦虑性格。学生的焦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来源并非现实的威胁,而是来自内心,通常没有明确的客观对象和具体内容。主要表现在自我焦虑与考试焦虑两个方面:自我焦虑——青年时期比任何年龄更关注自己在他人尤其是异性心目中的形象,学生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焦虑。考试焦虑——进入大学的大部分同学在中学时期学习成绩都较为突出,进入大学后,面对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以及面对暂时的成绩排名落后的现象,部分同学无法适应,无端担心考试失败,进而产生考试焦虑情绪,不能自我调节。(2)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特征的神经症。个体因过度忧愁和伤感引起的情绪体验,它表现为情绪低落、对事物缺乏兴趣、表现麻木或冷漠。这是个体对挫折的一种自我保护或防御性反应。当个体对战胜挫折自感无能为力而失去信心和勇气时,对未来充满悲观的期望,就对追求目标失去兴趣,而表现出冷漠、麻木状态。(3)强迫症。强迫症是青年期极为常见的一种症状,指患者在主观上感到有某种不可抗拒的和被迫无奈的观念、情绪、意向或行为的存在。病人清楚地认识到,强行进入的、自己并不愿意的思想、纠缠不清的观念或行为都是毫无意义的,明知没有必要,但不能自我控制和克服,因而感到痛苦。(4)恐怖症。恐怖症是指个体对某些事物或特殊情境产生十分强烈的恐惧感,这种恐惧感与引起恐惧的情境通常极不相称,难以理解。患者明知自己的害怕不切实际,但不能自我控制。恐怖症有以下几种表现:社交恐怖;旷野恐怖;动物恐怖;疾病恐怖等。(5)神经衰弱。神经衰弱是一种常见的多发心理性疾病,多是由于某些长期存在的精神因素,引起脑机能活动过度紧张而产生神经精神活动能力减弱。

145 评论

阳光靖好

疑病症(疑病性神经症)

疑病性神经症,简称疑病症,是以疑病症状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神经症性障碍。患者对自身的健康状况或身体的某一部分功能过分关注。更多心理疾病尽在应届毕业生心理网。

疑病症(疑病性神经症)

概述

疑病性神经症,简称疑病症,是以疑病症状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神经症性障碍。患者对自身的健康状况或身体的某一部分功能过分关注,怀疑患了某种疾病但与实际健康状况不符:医生对疾病的解释或客观检查常不能消除患者对自身健康固有的成见。

病因

疑病症状可继发于多种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等,和躯体疾病,如脑器质性疾病.慢性内脏疾病等。具有敏感、多疑、易受暗示、内向性格的人,在患内科疾病时容易出现暂时性疑病症。

原发性疑病症的起病与心理社会因素和人格缺陷有一定关系。错误的传统观念,例如对手淫危害的过分夸张,既往的经历,如亲友死于某种严重的疾病,以及医生不恰当的言语、态度和行为,对疑病观念的形成都可产生不良影响,特别是医源性影响,值得重视。某些病人在就医过程中,长期不能确诊,反复检查,或诊断错误,或治疗失当,或被迫接受手术等,都可能促使疑病观念的产生。

处于青春期或更年期的人,较易出现植物神经不稳定的病状,如心悸、潮热等。对这类生理现象过分敏感、关注,甚至曲解,是疑病性不适感产生的原因之一。

有些病例的疑病症状产生于长期过度紧张、疲劳或受到挫折之后。这时的病人身份有利于患者摆脱困境,取得心理的平衡。如果患者的疾病行为得到亲友和医务人员的支持和强调,则各种症状可近一步固定下来。孤僻、内向、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对身体变动十分关注、具有自恋倾向等人格特点,可为疑病症的发展提供重要条件。

症状

患者对自身健康或疾病过分担心,害怕自己患了某种严重疾病,或认为自己已经患了严重疾病,感到十分烦恼。其烦恼的严重程度与患者的实际健康状况很不相称。这类患者对自己身体的变化特别警觉,身体功能任何微小变动如心跳、腹胀等都会引起患者注意。而这些在正常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变化,却使患者特别关注,不自觉地加以夸大或曲解,成为患了严重疾病的证据。在警觉水平提高的`基础上,一般轻微的感觉也会引起患者明显不适或严重不安,感到难以忍受;从而使患者确信自己患了某种严重疾病。尽管各种检查结果并不支持患者的揣测,医生也耐心解释、再三保证患者没有严重疾病,患者往往对检查结果的可靠性持怀疑态度,对医生的解释感到失望,仍坚持自己的疑病观念,继续到各医院反复要求检查或治疗。由于患者的注意全部或大部集中于健康问题,以至学习、工作、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常受到明显影响。

上述症状在不同患者表现不尽一致。有的疑病性不适感十分明显,可伴有焦虑或抑郁(感觉性疑病症);有的疑病观念较突出,躯体不适、或心境变化不显著(观念性疑病症)。有的患者怀疑的疾病较模糊或较广泛;有的则为单一的疑病症状,表达具体而明确(单症状疑病症),但从未达到荒谬的、妄想程度。患者大多知道自己患病的证据不充分,因而迫切希望通过反复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并要求治疗。另有一类与单症状疑病症相近的神经症性障碍,称为身体变形障碍或变形恐怖症。主要见于青少年。患者坚信自己身体外表.如桌子、嘴唇等部位,存在严重缺陷,或变得很难看,要求施行矫形手术;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即使其外貌有轻度变异,也远非患者认为的那么难看。有的患者则坚信自己身体发出难闻的臭味,使别人闻了难受,或坚信自己患了某种寄生虫病。这类观念不为解释所动摇,带有明显情绪色彩;就患者的文化背景而言,可以理解,并不荒谬,因而具有超价观念的特点。患者无其他精神病性症状,不符台精神病的诊断标准。对这类单症状病例,治疗较难,顶后不佳;临床上需长期随访,才能最后排除精神分裂症或偏执状态的诊断。

检查

以原发性疑病症状为主要临床特征;患者对自己的健康状态过分担心,对时出现的异常感觉或生理现象作出疑病性解释,有牢固的疑病观念,反复就医,不接受医生解释、说理和保证;病程在6个月以上,即可诊断为本病。如疑病症起病在其他疾病之后,应考虑为继发性疑病症。

需要鉴别的是常继发疑病症状的原发疾病,如:

1、器质性疾病。2、精神分裂症。

3、内源性抑郁症。4、其他神经症。

5、偏执性障碍。

治疗

在排除躯体疾病,诊断确定之后,应停止各种不必要的检查。如有其他精神疾病同时存在,宜首先对这类疾病进行治疗,如疑病症状尚未消失,再考虑采取进一步处理。

原发性疑病症,以心理治疗为主。要求通过病史和检查,逐步建立与患者相互信赖的关系。支持性心理治疗是治疗本病的基础。应有足够时间了解患者的思想、情感和对疾病、对医生、对治疗的态度。只有在相互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才能对疾病的性质进行科学的、合理的解释。公开对患者说“你没有病!”往往为患者所不能接受,医生与患者的关系立即面临破裂的危险。另一方面,迁就患者的疑病观念,使疑病观念强化或固定下来,也是不恰当的。应帮助患者认识自己,逐渐引导患者从对自身的关注转移到外界。通过参加各种社交或工疗活动,使患者逐浙摆脱疾病观念。

森田疗法对消除疑病观念可产生良好影响,值得试用。

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患者的抑郁、焦虑等情绪定状,选择抗抑郁或抗焦虑治疗。哌咪清用于治疗疑病观念有一定效果,其剂量为每天2-6mg。

由于疑病症的病程较长,容易形成依赖的药物应尽可能避免使用或少用。

284 评论

忘记高傲

心里咨询师二级论文,求助指导。O(∩_∩)O谢谢

117 评论

小豆他妈妈

你这种从医学心理学上讲,叫做“疑病性神经宫能症”。 这种症患者个性多敏感、多疑、主观、固执、自我中心、自怜和孤僻常有过分关注自身健康。 这种症治疗以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 患者: 第一要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不是身体上。有病,而是心理上有病,要放松思想包袱和心理负担,轻装前进。 第二要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培养多方面兴趣和爱好转移对疾病的过分关注。敏感要学会对自己“冷漠”,不要整天围着自己转。对疾病要有一种随它去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逐渐消除疑病的心理障碍。

243 评论

相关问答

  • 神经外科疑难病例论文

    看你想投几分的杂志了,2分左右的杂志有《bmcneurology》,其他疑问可以咨询志诚医学编辑。

    小嘉菜菜子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疑病性神经症论文参考文献

    臆想症经常被人们提起,尤其是一些有神经症的人,更加懂得其中的危害。当受到臆想的折磨之后,就会变得有些“神经兮兮”。经常会表现出敏感多疑的特征,认为周围的事情都指

    YangBin啊啊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异性神经病论文

    大学阶段是人们性生理成熟的决定阶段,也是性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受中国传统性封闭观念和传统道德文化的影响,中国社会仍旧是谈“性”色变,很少有人来引导大学生在性

    cindydaniel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糖尿病并发症神经病变论文

    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本身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引发的各种各样的并发症,在这些糖尿病并发症中,糖尿病神经病变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糖尿病并发症,作为糖尿病患者,

    小囡1234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疑病症看了医学论文

    (1)对身体健康的过虑和耽心。 (2)对身体的过分注意,过分觉察和感觉过敏。 (3)患病行为的特殊模式。 (4)疑病观念。 以上(1)是最基本的和必要的

    我爱吃酸甜苦辣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