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氯雷他定药学论文

氯雷他定药学论文

发布时间:

氯雷他定药学论文

氯雷他定是第二代的抗组织胺药物,常用于治疗过敏症状。和第一代抗组织胺药相比,它的一大特性是无瞌睡作用。用于过敏性鼻炎、急性或慢性荨麻疹、过敏性结膜炎、花粉症及其他过敏性皮肤病。抗组胺药物,对外周神经H1受体有高度的选择性,作用强,时间长。属长效三环类抗组胺药,竞争性地抑制组胺H1受体,抑制组胺所引起的过敏症状。无明显的抗胆碱和中枢抑制作用。用于缓解过敏性鼻炎有关的症状,以及缓解慢性荨麻疹及其他过敏性皮肤病的症状。

药学综合第九章。过敏性鼻炎说口服氯雷他定是非处方药。。讲到荨麻疹时又说口服氯雷他定是处方药。都是氯雷他定。都是口服制剂。前后矛盾。求解惑!!

氯雷他定片是一个具有抗过敏作用的药物,五官科可以用来治疗过敏性鼻炎,一般是晚上睡觉前口服一片,对一些皮肤过敏也有治疗作用

氯雷他定片是一种抗组胺和抗过敏药,常用于过敏性鼻炎、急性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氯己定根管冲洗液医学论文

题目选的时候不要选的太大啊,尽量选题目的时候选小一点的。到时候好写,另外论文要写的详细,选题背景,选题意义什么的都要写的很详细了。尽量不要摘抄网上的现在老师很精明的,能看出来的。正文主要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了。我写论文的时候 无意间找到了一个很大的一个叫汇博在线 网站,里面有好多资料,可以参考的。

直接将药液挤到阴道里面就可以了,注意不要让药液流出来,流出来就没有效果了,静止一段时间在洗掉。

一般都是用次氯酸钠,氯已定被认为是安全的过敏反应罕见,用于根管冲洗的质量分数为2%PH为.它是唯一能持久发挥抗菌效果的冲洗液,但是它在根管内的效果远不如次氯酸钠。

这是个化学溶剂吧,不会

药学期刊避雷

没一个好投,都是花钱弄上去的,打电话给杂志社,说是费用不多,打死就是不给你录用啊!投一百年也安排不上,必须走后门,花钱就录用了,,官话官腔,,

其实去学校阅览室看就好了呀…………

1.药学学报 2.中国药学杂志 3. 中国药理学通报 4.药物分析杂志 5.中国新药杂志 6.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7.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8.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9.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10. 中国抗生素杂志11.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2.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13.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4. 中国药房 15.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16.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17. 华西药学杂志 2012版核心目录

找权威期刊可以到佰腾科研导航站上去找找,这个站一般做学术的人都会看,上面列出来的期刊杂志都是某个领域内最权威的~~

双氯芬酸钠药学论文

C14H10Cl2NNa02化学名为2-[(2,6-二氯苯基)氨基]苯乙酸钠解热镇痛原料药

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说明书-上海九福药业有限公司【药品名称】 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英文或拉丁名】 Diclofenac Sodium Sustained Release Tablets【汉语拼音】 Shuanglufen Suanna Huanshi Pian【主要成分】 双氯芬酸钠【化学名】 邻-(2,6-二氯苯胺基)-苯乙酸钠【结构式及分子式、分子量】 结构式名:双氯芬酸钠分子式:C14H10Cl2NNaO2分子量:【性状】 本品为薄膜衣片。【药理毒理】 本品系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具有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炎症渗出、减轻红肿等抗炎作用,还能抑制炎症局部组织中RGE、组胺、5-羟色胺等的形成与释放、减轻炎症递质的致炎痛作用。【药代动力学】 本品口服后人胃肠道缓慢吸收,在体内可持效24小时,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为%,约50%在肝脏代谢,40%~65%从肾脏排出,35%从胆汁、粪便排出。【适应症】 用于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慢性腰腿痛以及软组织损伤等。【用法与用量】 口服(须整片吞服)成年人每次一片,每日1次,或遵医嘱。【不良反应】 1.胃肠道:偶见,上腹痛,胃烧灼感,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消化不良等。罕见:胃肠道出血、消化性溃疡。2.中枢神经系统:偶见头痛、头晕或眩晕。极个别病例出现视力障碍、耳鸣、失眠。3.皮肤:偶见皮疹;个别病例可出现脱发、多形红斑。4.肝脏:罕见肝功能紊乱。5.肾脏:个别病例可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血尿、肾病综合症。6.个别病例可出现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7.极少可引起心律不齐、耳鸣等。【禁忌症】 活动期消化道溃疡患者;对本品过敏者;因服用阿斯匹林或其他非类固醇类药诱发哮喘、鼻炎或荨麻疹的患者禁用。【注意事项】 1.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慎用。2.严重肝功能损害患者慎用。如需应用本品,应置于严密的医疗监护下。3.心、肾功能损害者正在应用利尿剂治疗以及进行大手术后恢复期患者,应慎用。4.有哮喘史患者慎用。5.长期用药,应监测肝、肾功能和血象。6.交叉过敏:对阿斯匹林或其他非甾体类消炎药过敏者对本品可能有交叉过敏反应。【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禁用。【儿童用药】 16岁以下儿童禁用。【老年患者用药】 慎用。【药物相互作用】 1.饮酒或与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同用时增加胃肠道副作用。长期与对乙酰氨基酚同用可增加对肾脏的毒副作用。2.与阿斯匹林或其他水杨酸类药物同用时,药效不增强,而胃肠道不良反应及出血倾向发生率增加。3.与肝素、双香豆素等抗凝药及血小板聚集抑制药同用时有增加出血的危险。4.与呋塞米同用时,后者的排钠和降压作用减弱。与保钾利尿药同用时可引起高钾血症。5.与维拉帕米、硝苯啶同用时,本品的血药浓度增高。6.本品可增高地高辛与含锂制剂的血浓度,同用时须注意调整两药的剂量。7.本品可增强抗糖尿病药(包括口服降糖药)的作用。但本品可降低胰岛素作用,使血糖升高。8.本品与抗高血压药同用时可影响后者的降压效果。9.丙磺舒可降低本品的排泄,增加血药浓度,从而增加毒性,故同用时宜减少本品剂量。10.本品可降低甲氨蝶呤的排泄,增高其血浓度,甚至可达中毒水平,故本品不应与中或大剂量的甲氨蝶呤疗法同用。11.阿期匹林可降低本品的生物利用度。【药物过量】 服药超量时应作紧急处理,包括催吐或洗胃、口服活性炭、抗酸药或(和)利尿药,并给予监测及其他支持疗法。【规格】 。【有效期】 暂定一年半。【贮藏】 干燥处避光,密封保存。

摘 要:双氯芬酸钠(diclofenac sodium,DFS)是一类重要的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和脂氧化酶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白三烯等炎性因子的合成和释放,从而发挥抗炎、镇痛的作用,同时具有保护血眼屏障的功能。近年来,DFS被广泛应用于眼科,但其副作用还未引起重视。本文就DFS在眼科的局部应用及不良反应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关键词:双氯芬酸钠 眼部 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c)-0209-02 眼部损伤、过敏或手术均可诱导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等炎性因子生成,二者破坏血-房水屏障,使蛋白质、炎性细胞等物质渗入房水,使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白细胞趋化,从而导致眼部炎症反应。DFS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和脂氧化酶活性而阻断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等炎性因子的合成和释放而发挥抗炎作用。 1 非甾体类药物在眼科临床的应用 抗炎、镇痛作用 疼痛及炎症反应是眼部手术后常见的问题,术后炎症反应可导致房水炎性细胞增多、房水混浊;睫状体血管扩张、充血明显;眼睛疼痛、畏光、流泪,影响手术效果及视力恢复。DFS可应用于各种内外眼手术,如白内障手术、青光眼手术、屈光手术、斜视矫正手术等。据报道,双氯芬酸钠对控制青光眼术后炎症反应有良好效果,可稳定血-房水屏障,降低前房闪光和细胞数,且对眼压无明显影响[1]。且Khan等[2]比较发现,眼局部应用双氯芬酸钠较之于地塞米松(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不仅具有更好的抗炎镇痛效果,而且对眼内压的影响更小,建议作为斜视术后的首选药。 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研究表明,白内障手术中瞳孔缩小与前列腺素的介导作用相关,因此,术前使用NSAID滴眼液可以抑制术中瞳孔缩小。临床研究表明双氯芬酸钠有防止瞳孔缩小的作用,但其效果没有酮咯酸氨丁三醇滴眼液稳定。而且,眼局部应用双氯芬酸钠可减轻白内障术后眼前段的炎症反应,但其对白内障术后黄斑囊样水肿没有明显疗效。 屈光手术方面的应用 临床研究表明,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等屈光手术后,眼局部应用DFS不但可以有效减轻术后疼痛,而且可以减轻屈光回退。 美国FDA推荐使用和酮咯酸氨丁三醇来减少屈光手术后的畏光及疼痛。且杜之渝等[3]通过比较研究发现,DFS在减轻PRK后疼痛及炎症方面的作用明显优于酮咯酸氨丁三醇滴眼液。作者认为这可能与双氯芬酸钠除了抑制环氧化酶活性还可抑制脂氧化酶活性有关。 2 眼局部应用DFS的不良反应 虽然有大量的眼科临床应用经验显示DFS安全有效,但也不乏对其毒副作用的报道。对于眼局部应用的DFS,其对眼部的损害有灼烧感和刺痛感、角膜知觉减退、角膜上皮下浸润、基质浸润,甚至出现溃疡、角膜溶解以及角膜穿孔等严重的不良反应。 自2000年至今,对于滴用DFS而导致角膜溃疡、溶解甚至穿孔的报道不在少数,这些病例行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所以考虑这些病例与滴用的DFS有关。Lin等[4]报道了5例手术后滴用DFS滴眼液出现了角膜融解的情况,其中4例发展为角膜穿孔。随后Hsu等[5]报告了3例屈光手术后滴用DFS出现角膜融解,这3例均发生了角膜瓣移位,部分角膜基质床暴露,采用穿透性角膜移植治愈。Zanini M等[6]报告了3例屈光手术后滴用DFS出现角膜溶解的病例。在非甾体抗炎药滴眼液中,由于滴用DFS而发生角膜融解的病例最多。这可能与DFS可降低角膜知觉,延迟患者就诊有关。 DFS导致角膜溶解及角膜穿孔可能的作用机制主要有:DFS对环氧化酶的抑制作用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过度表达。另外也有不少对DFS诱导细胞凋亡的报道,有学者认为滴用NSAID而导致的角膜细胞病变与此有关。晏丕松[7]研究发现DFS和酮咯酸氨丁三醇均能抑制体外培养的兔角膜基质细胞增殖,且前者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后者。二者可能主要是通过将细胞生长周期阻滞在G0/G1期和诱导细胞凋亡这两个方面来抑制兔角膜基质细胞的增殖。吴宁玲等[8]的研究结果发现,DFS能亦是通过这两个方面来抑制体外培养的兔角膜上皮细胞的增殖,其实验浓度比临床浓度()低数十倍,提示现在眼科药物的临床使用浓度会对正常角膜细胞造成损伤。 综上所述,DFS在眼科的应用日益广泛且使用量递增,但也会导致不良反应,甚至引起角膜溶解等严重病变。眼科医务工作者在选择眼用DFS等非甾体抗炎药时应慎重,兼顾疗效和毒副作用,切忌过量或过久用药,不仅要避免与甾体类药物混合使用,还要考虑患者的年龄和个体差异,做到真正合理、安全、有效的用药。 参考文献 [1] 张采华,陈映梅,等.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控制青光眼术后炎症反应的疗效观察[J].Fujian Med J,February,2009,31: 131~132. [2] Khan H A,Amitava diclofenac versus dexamethasone after strabismus surgery:a double blind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of anti-inflammatory effect and ocular hypertensive response [J].Indian J Ophthalmol,2007,55:271~275. [3] 杜之渝,郭红,郑晴,等.非甾体消炎药眼液在PRK和LASIK中的应用[J].眼科新进展,2002,22(5):343~344. [4] Lin J C,Rapuano C J,Laibson P R,et melting associated with use of topical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after ocular surgery [J]. Arch Ophthalmol,2000,118:1129~1132. [5] Hsu J K,Johnston W T,Read R W,et of corneal melting associated with diclofenac use after refractive surgery [J].Cataract Refract Surg,2003,29:250~256. [6] Zanini M,Savini G,Barboni melting associated with topical diclofenanac use after laser-assisted subepithelial keratectomy[J].J Cataract Refract Surg,2006,32:1570~1572. [7] 晏丕松.双氯芬酸钠和酮咯酸氨丁三醇对兔角膜基质细胞及纤连蛋白影响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5. [8] Wu N,Du effect of diclofenac sodium on the proliferation of rabbit corneal epithelial cells in vitro [J].Yan Ke Xue Bao,2010,25(2):107~110.

雷诺病论文

雷诺氏的概念 雷诺氏病和雷诺征是指在寒冷刺激,情绪激动以及其它因素影响下,以血管运动神经系统过度兴奋为基础,发生肢体末梢(双侧手指,足趾)动脉阵发性痉挛,呈现手足皮肤颜色间歇性变化为主的一类疾病。这种苍白一紫绀一潮红一正常的皮肤颜色间歇性变化,称为雷诺现象(Raynaud's phenomenon)。 法国医师Maurice Raynaud于l862年发表《末梢局部性窒息和对称性坏死》的论文,1874年又在出版的专著中指出:此病的动脉痉挛发展下去,手指就会发生浅表性坏疽,甚至还有丧失手指的可能。他首先指出此病的本质是末梢动脉在上述因素作用下,发生血管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引起末梢循环障碍。此后此病就称为雷诺病(Raynaud's disease)。一直到1901年Hutchinson才明确指出:雷诺现象是许多疾病所共有的临床表现,并把其他疾病所引起的雷诺现象称为继发性雷诺现象(Secondary Raynaud's phenomenon),或雷诺综合症(Raynaud’s,syndrome)。而把没有原发疾病的雷诺现象称为雷诺氏病,或称为原发性或特发性雷诺氏病。 1970年以后,我国有的学者曾将雷诺病改称为“肢端(末梢)动脉痉挛病”,雷诺征改称为“继发性肢端(末梢)动脉痉挛现象或动脉痉挛征”。但至今末被多数学者所接受。 雷诺氏患者平常应注意的事项 (1)调节情绪。由于雷诺病的起因于患者的情绪变化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情绪紧张、恐惧或激动等诸多因素,均可使患者的气血运行失调,导致血管发生痉挛,从而加重患者的病情。因此,患者应注意平时保持精神轻松、愉快,避免或消除情绪激动及不必要的精神紧张,对本病至关重要。 (2)防寒保暖。雷诺病的发生与寒冷刺激密切相关。寒冷可以加重患肢的血管痉挛、缺血等症状,从而使疾病加重。保暖则可以起到患者肢体血管痉挛,改善肢体血液循环的作用。因此,本病患者平时应避免患肢受寒,注意保暖。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患者更应注意防寒保暖。 (3)预防外伤。当患肢血管反复痉挛、缺血,就会降低机体的抗感染能力,即使轻微的损伤,往往也容易造成患肢出现感染、溃疡以及坏疽等情况。因此,患者应注意防止外伤。 (4)严格戒烟。由于吸烟可使患者的血管痉挛加剧,因此,戒烟也是本病患者的一项重要注意事项。 雷诺氏的病理生理 皮肤颜色的变化是与细小动脉.毛细血管以及乳头下血管丛血液的多少和氧饱和度相关。雷诺现象的皮色苍白,就是由于细小动脉痉挛和血液流量显著减少所致。当血流量严重减少和毛细血管内血流停滞时,就会出现“死指”。现象。当细小动脉痉挛缓解,而细小静脉仍处于痉挛状态,阻碍血液流动,此时乳头下血管丛出现缺氧性麻痹,致使血液滞留和血中氧含量减少,这就是皮色苍白后发生紫绀的原因。当病人处于温暖环境中,寒冷刺激解除和血管痉挛消失以后,局部出现反应性充血,血管呈一时性扩张,于是皮色变成潮红。反应期度过后,皮色就恢复正常。 1978年Nielubowicz等以动脉造影研究证明,在雷诺现象的苍白期不仅仅有末梢动脉痉挛,而且尺,桡和骨间肌动脉也有痉挛变化:在紫绀期,动静脉之间的吻合支广泛开放,进而导致末梢皮肤缺血。病人手指动脉在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影响下都会发生痉挛,尤对寒冷刺激更为敏感。病人手指血管在寒冷刺激下处于极度痉挛状态时,在微循环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甲皱毛细血管稀少、短小和血流停滞等改变。此时用光电容积脉波计检查,可显示动脉波幅低平或消失。随着动脉痉挛逐渐缓解.上述异常改变也就随之好转和消失。温暖季节内,病人的手指动脉波幅往往与健康人难以区别。室温在24~25℃时,病人的指端皮温和动脉波幅可以和正常人一样:而当室温下降到17一18℃时,皮温即随之下降,指动脉的波幅也会降低。 雷诺病病人的血液变化主要是粘滞度增高。红细胞的聚集性也增强。血液粘滞性增高会影响末梢的血液循环.可促使手指动脉痉挛发作。 雷诺病虽是一种血管功能性疾病,但由于指动脉频繁和长期的痉挛发作,指动脉也? 可发生器质性改变,表现为动脉内膜增厚,管腔狭窄,严重者发生动脉闭塞或血栓性阻塞。 动脉长期痉挛或动脉阻塞,均可使手指发生缺血性改变,如皮下组织纤维化,皮肤变薄和逐渐硬化。这些变化义可对手指血管起挤压作用,进而加重手指末端血液循环障碍, 甚至引起指端缺血性小溃疡和浅表性皮肤坏疽。还有,指甲生长缓慢.肥厚和畸形,指骨脱钙、疏松和萎缩。 雷诺氏的预防 包括避免寒冷刺激和情绪激动;禁忌吸烟;避免应用麦角胺、β-受体阻滞剂和避孕药;明显职业原因所致者(长期使用震动性工具、低温下作业)尽可能改换Ⅰ种。细心保护手指免受外伤,因轻微损伤容易引起指尖溃疡或其他营养性病变。日常生活中饮少量酒类饮料可改善症状。如条件许可者可移居气候温和,干燥地区,更可减少症状发作。解除病人精神上顾虑,保持乐观都是预防中的一项重要措施。

老年呼吸科系陕西省重点学科——老年病学科之一,是以老年病诊断治疗为主的特色科室,在老年内科疾病、老年多脏器疾病并存的疑难病症的诊治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尤其擅长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等代谢性及结缔组织疾病的诊治。在呼吸重症救治、机械通气、卧床患者褥疮防治、糖尿病健教、安全输液等方面经验丰富。承担省市、厅局级科研课题十余项。有高级职称5人(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3人);中级职称6人。科主任为省“三·五”人才,担任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陕西省老年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陕西省呼吸及结核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西安市呼吸及结核分会副主任委员。2005年曾赴澳大利亚专修老年病。研究方向:老年内科疑难重症的诊治。其中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支持技术-有创及无创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研究10余年,已经取得了明显的临床效果,住院死亡率逐年下降,达国内先进水平;COPD、肺心病分期序惯个体化综合治疗的临床研究,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疾病复发,减少住院次数和缩短住院日等方面收效显著;在老年难治性心衰、老年多脏器功能障碍的诊治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疗效果显著。此外,在肺癌、肺栓塞的诊断和治疗方面设立并开展了多项研究课题,临床诊疗水平得以长足发展。老年心脏内科是集老年心血管病的保健、诊断、治疗、科研为一体的特色科室,是陕西省重点学科。科室位于陕西省人民医院西五楼病区三楼,共有人员26人,科主任田文华、副主任邢坤,护士长曲彦慧。科室人员有5名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他们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中、青年医师大多数是硕、博士学位,有良好的基础理论并在国内顶级医院研修学习,其中3人出国进修学习。本科室在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及其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的诊治和科研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长期从事老年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血压的诊治;进行了大量的高血压危象、心源性休克、致命性心律失常等疑难危重症的抢救工作。近年来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获得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得厅级以上科研项目7项。目前正参加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课题。已开展动态心电血压二合一记录和动态血压监测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高血压病的诊断及治疗有指导意义。还开展了冠脉造影及冠脉支架植入术,永久起搏器植入手术,获得了可喜的社会效益。与泌尿外科合作,开展了高龄心脏病患者并发前列腺肥大症围手术期的心脏保护,为老年患者带来了福音。本科室承担任省级和国家级重要领导来陕西工作时的保健任务。本科室获得全国“巾帼文明岗”集体的光荣称号。陕西省人民医院老年消化、代谢科,门诊位于医院急门诊大楼二层南端,病区位于花园西侧西五楼二层。环境舒适,共拥有五十四张病床,其中设有单人间、双人间、三人间等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病房内配置有基本医疗设备,包括多参数生命监护仪,遥测心电监护仪,净水氧洗肠治疗机,红外线治疗仪等。科室为陕西省重点学科——老年病学科之一,技术力量雄厚,已具备完善的三级医师医疗工作管理体系,并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各级专业人员齐备,在省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科内有主任医师2人,留学归国人员1人,副主任医师3人,医学硕士8人,主管护师4人等,承担着病房、门诊、教学、科研等工作。科内倡导以病人为中心,注重医疗质量、服务质量和社会效益。以老年病专业为主,侧重于老年消化及营养代谢性疾病专业,同时针对老年人多种疾病共存的实际,对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如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具备综合处理能力。在消化专业方面针对急慢性胃肠疾病,慢性肝病,肝硬化,门脉高压征,消化道大出血,消化道肿瘤,消化道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的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近年来同相关科室合作,在肝硬化及肝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诊疗水平已达到省内领先。在脂肪肝的研究及临床方面,多有建树。在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骨质疏松,痛风,高脂血症等方面有深入的研究。我们坚持院训“允德允能,弘医弘道”,全心全意为广大患者提供医疗服务。老年神经科为陕西省重点学科、卫生部临床药理基地、卫生厅老年病重点科室之一。现设床位35张,并设重症监护病房。科室人员中,正、副主任医师6人,3 人为省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三五人才”和陕西省卫生厅“二一五”人才,博士2人,硕士2人。设备有动态脑水肿监护仪、吞咽康复治疗仪、多参数生命监护仪、高压液氧治疗仪、超声治疗机等4项成果获省政府科技进步奖,出版专著5部。近年来致力于脑血管病(脑出血、脑梗死)、老年神经变性疾病(帕金森、Alzheimer病)、周围神经病、癫痫、抑郁症及脑卒中危险因素的控制和预防方面的临床实践和研究。其中超声治疗脑血管病、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和血管性痴呆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神经变性疾病中免疫损伤机制的研究等领域在国内和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诊疗范围:1. 脑血管病: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血管性痴呆、其他脑动脉疾病、颅内静脉窦及静脉窦血栓形成、高血压脑病;2. 锥体外系疾病:帕金森病、肝豆状核变性、舞蹈病、其他运动障碍性疾病;3.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病(Alzhimer’s 病)、运动神经元病、多系统萎缩;4. 周围神经病:三叉神经痛、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吉兰-巴雷综合症(急性炎症性多发性脱髓鞘性神经病)、多发性脑神经损害;5. 脊髓疾病:急性脊髓炎、脊髓亚急性联合变形、脊髓血管病;6. 癫痫;7. 脱髓鞘疾病:多发性硬化、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脑白质病变;8. 神经肌肉疾病:多发性肌炎、重症肌无力、周期性瘫痪、进行性肌营养不良、Lambert-Eaton综合症;9. 头痛;10. 运动神经元病;11. 遗传性共济失调;12. 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性疾病、朊蛋白病、脑寄生虫病;13. 睡眠障碍;14. 自主神经疾病:雷诺病、红斑肢痛症、偏侧萎缩症。陕西省人民医院老年肿瘤科是陕西省老年病重点学科。始建于80年代中期,是我省唯一的以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及保健为一体,老年恶性肿瘤内科治疗为主的综合性科室。科室位于西五楼五层,病区医疗环境优美,设置病床35张,科室技术力量雄厚,工作人员20余人,其中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1人,肿瘤医学博士和硕士研究生3人,主管护师4人,中华中医药学会痛症研究委员会委员1人,中国抗癌协会会员5人,陕西省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常委3人,中华中医药学会陕西分会中西医结合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执行委员1人;荣获陕西省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1人。科室在重视医疗质量的同时,注重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厅级以上科研项目8项,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60篇,荣获陕西省人民医院科学大会二、三、四等奖30余项。中华医学会颁发的优秀论文三等奖3项,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2项,陕西省卫生厅颁发优秀论文3等奖3项,实用肿瘤杂志颁发优秀论文3等奖1项。诊治范围:头颈部恶性肿瘤、乳腺癌、肺癌、胃肠道肿瘤(如:食道癌、胃癌、结直肠癌、胰腺癌、小肠癌、胆囊癌、原发性肝癌等)、泌尿生殖系肿瘤(如:前列腺癌、肾癌、睾丸肿瘤等)、妇科肿瘤(如: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恶性淋巴瘤、以及老年人各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

绪 论(Introduction)神经病学又是神经科学(neuroseience)的一部分,它的发展与研究神经系统的结构与机能、病因与病理的诸多神经科学的基础学科的进步是息息相关的,它们之间互相渗透,互为推动。这些基础学科包括神经解剖学、神经组织胚胎学、神经生理学、神经生物化学、神经病理学、神经遗传学、神经免疫学、神经流行病学、神经影像学、神经药理学、神经眼科学、神经耳科学、神经心理学、神经内分泌学、神经肿瘤学、实验神经扁学、神经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等。神经外科学早已从神经病学中分离出来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儿童神经病学、围生期神经病学、新生儿神经病学和老年神经病学也已经发展或正在发展成为独立的专业。任何相关基础学科的新理论及医学仪器的发明也为神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例如,由英国科学家、1979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Hounsfield设计,于1972年应用于临床的电子计算机X线体层扫描(cT)仪,使颅脑疾病的诊断完全面目一新;获得2000年诺贝尔医学奖的瑞典科学家cad昌son因发现多巴胺的信号转导功能及大脑特定部位多巴胺缺乏可引起帕金森病,而促进了有效治疗药物左旋多巴的开发。这类的实例还可以举出许多。flt~Pf见,神经病学的研究领域非常广阔,发展前途未可限量。由上千亿个神经细胞和1014以上的突触组成的人类脑及周围神经系统具有极为复杂精细的结构和功能。由脑、脊髓组成的中枢神经系统(~ntral nervous system,cNs)和由脑神经、脊神经组成的周围神经系统(pe邮heral n~ous syamm,PNS)组成了一个完整、统一、和谐的整体,指挥和协调躯体的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感受机体内外环境传来的信息并做出反应,参与人的意识、学习、记忆、综合分析等高级神经活动。根据其主司的功能不同,叉可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前者主要调整人体适应外界环境变化;后者主要调节其他系统和器官,即稳定机体的内环境,下丘脑是大脑皮质调节下的自主神经中枢.并调控垂体激素的释放。神经病学研究内容包括CNS疾病、PNS疾病和骨骼肌疾病,疾病的种类包括感染、血管病变、肿瘤、外伤、自身免疫、变性、遗传、中毒、先天发育异常、营养缺陷和代谢障碍等。各种疾病通常有其独特的病理改变及神经系统(或肌肉组织)特定的好发部位。因此,在寻找神经疾病的病因时,首先应弄清病变的确切部位,把疾病的定位与定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做出一个完整的诊断。应该注意到,神经系统的功艟紊乱可导致其他系统器官的功能障碍.如丘脑出血常引起消化道溃疡,重症脑病可导致心律失常等;其他系统疾病同样也能导致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均可促进脑梗死的发生,甲状腺机能亢进可引发低钾性周期性瘫痪、肝性脑病、肝性脊髓病、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及副肿瘤神经综合征等;骨、关节、周围血管和结缔组织等疾病也可引起运动及感觉障碍,类似于神经受损。大脑额叶及颞叶病损如病毒性脑炎常可出现精神症状,癫痫可表现为精神运动性发作等,其与主要表现为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话动障碍的精神疾病不同。因此.在进行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时,必须有整体性观念,不要圃于神经系统本身,而失之偏颇。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根据其发病机制可分为四类:①缺损症状:指神经组织受损使正常神经功能减弱或缺失,如主侧半球脑梗塞导致对侧肢体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失语;面神经炎时引起同侧面肌瘫痪等;②刺激症状:指神经结构受激惹后产生的过度兴奋表现.如大脑皮质运动区刺激性病变引起部分性运动性发作;腰椎间盘突出引起坐骨神经痛等;③释放症状:指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使其对低级中枢的控制功能减弱,而使低级中枢的功能表现出来.如上运动神经元损害而出现的锥体束征,表现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和Babinski征阳性;④休克症状:指中枢神经系统急性局部性严重病变,引起与之功能相关的远隔部位的神经功能短暂缺失,如较大量脑出血急性期,偏瘫肢体呈现肌张力减低、腱反射消失和Babinski征阴性,即所谓的脑休克;急性脊髓横贯性病变时,受损平面以下同样表现为如上的弛缓性瘫痪,即所谓的脊髓休克;休克期过后,逐渐出现神经缺损症状及释放症状。近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许多先进的检查仪器的问世及特殊检查方法的出现,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和极大的便利。这些检查技术可以拉出一条长长的清单,而且许多是无创性检查,如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视觉、脑干听觉、体感诱发电位(VEP、BAEP、SEP)、事件相关电位(ERP)、神经传导速度(NCV)、脑电图(EEG)、脑电地形图(BEBM)、肌电图(EMG)、经颅多普勒(TCD)、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局部脑血流量测定(rCBF)、肌肉和神经的活组织检查、等电聚焦技术检测脑脊液寡克隆带(OB)、脑脊液细胞学及检测特异性抗体及细胞因子等.此外还有基因诊断技术,如基因突变检测、基因连锁分析、mRNA检测、核酸分子杂交技术、聚合酶链反应(PcR)、DNA铡序等。然而,所有这些先进的技术都无法取代基本的临床方法,临床诊断的基本思路必须从完整详尽的病史和细致准确的神经系统检查开始.再经过周密的思索和合理的分析得出临床结论,辅助检查只能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或佐证。事实上,l临床有许多神经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及其表现,如三叉神经痛、瘴痼、血管性头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晕厥、神经原性直立性低血压、周期性瘫痪等;还有些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的体征,如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小舞蹈病、小脑性共济失调、神经皮肤综合征、雷诺病、红斑腔痛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等。脑脊液检查,包括常规、生化、细胞学、IgG指数和寡克隆带等仍然是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规检查,对许多神经疾病的诊断具有不可替代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意义。在治疗方面,神经系统疾病大致可区分为三类:①有许多较常见的疾病是可以完全或基本治愈的,例如,大多数脑膜炎、脑炎、营养缺乏性疾病、良性肿瘤、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格林一巴利综合征、脑出血及脑梗死(轻症病例)、脑囊虫病(轻症病例)、脊髓亚急性联合变一2一性(早期病例)等,对这类疾病应及时确诊并采取特效或有效的治疗;②还有许多较常见的疾病虽不能根治,但通过抬疗可使患者的症状或病情完全得到控制或缓解,如多种类型的癫痫、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三叉神经痛、多发性硬化、重症肌无力、偏头痛和周期性瘫痪等,对这类疾病则应采取有效的药物及其它措施治疗,尽量控制疾病的进展,减轻病人的残疾程度;@另一类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包括恶性肿瘤、神经变性病(如Akheimet病、运动神经元病、脊髓空洞症等)、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Friedreieh共济失调、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腓骨肌萎缩症)、朊蛋白病、AIDS/,EIIV所致神经系统损害等,对这类疾病应给予适当的对症及支持疗法,并进行精心护理。【意识障碍】意识(∞r龇i伽悯)在医学中是指大脑的觉醒程度,是机体对自身和周围环境的感知和理解的功能,并通过人们的语言、躯体运动和行为等表达出来;或被认为是中枢神经系统(cNS)对内、外环境的刺激所做出的应答反应的能力,该能力减退或消失就意味着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disord…f∞nsclousness)。意识的内容即为高级神经活动,包括定向力、感知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影响意识最重要的结构是脑于上行性同状澈活系统(ascending rettculat activatingsystem).它发放的兴奋向上传至丘脑的非特异性核团,再由此弥散地投射至整个大脑皮层,对皮层的诱发电位产生易化作用,而使皮层不断地维持醒觉状态,该结构的损害就不可避免地导致意识障碍;其次是中枢整合机构,弥漫性的大脑皮层损害会引起意识水平下降。是一个医学部门专门应付神经系统和神经失调。专门研究神经学的专家称为神经学家。神经系统的外科手术是由受过专门神经外科手术训练的医师甚至神经放射学家。神经失调是失调影响中央神经系统,周边神经系统,或位于中央和周边神经系统的自主神经系统.常见情况包括:1. 头疼失调,譬如偏头痛和紧张头疼(群族头疼)2. 情景引发的失调,譬如癫痫症3. 神经退化性失调,例如老年痴呆,包括Alzheimer 的疾病4. 脑血管的疾病,譬如瞬变局部缺血的攻击和冲程5. 失眠6. 大脑麻痹7. 中央神经系统(脑炎的) 细菌、霉菌、病毒和寄生传染,脑膜炎并且周边神经(神经炎)8. 瘤- 脑肿瘤、脊髓肿瘤、周边神经的肿瘤9. 运动混乱譬如帕金森的疾病、舞蹈病、hemiballism10. 中央神经系统的坏死疾病、譬如多发性硬化症、和周边神经系统11. 脊髓神经失调- 肿瘤、传染、精神创伤、畸形(即myelocelle 、meningomyelocelle)12. 周边神经失调、肌肉和神经连接点的神经失调13. 脑部创伤、脊髓和周边神经创伤14. 昏迷和有各种各样的起因的昏迷神经学家负责诊断和对待所有上述条件,除了外科干预外,就成了神经外科医师的责任,并且在某些情况下更涉及神经放射学家。在一些国家,神经学家的另外法律责任包括为被怀疑的已故患者寻找脑干死亡的证据,并且发出死亡证书。与精神病学的重叠虽然许多精神病被认为是神经的失调影响中央神经系统,他们传统上被分开地分类,并由精神科医师、临床心理学家和心理治疗师处理。但是有强烈的迹象表明神经化学机制在双极性情感违常和精神分裂症的发展上(以实例来说)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同样,神经病学疾病常有精神病学表现 (行为神经暨神经精神医学, Behavioral Neurology and Neuropsychiatry)【临床类型及表现】1.视觉失认是指患者对眼前看到的、原来熟悉的物品不能正确认识、描述和命名。患者初级视觉并无丧失,能看到但却不认识视觉对象的意义,一般认为是对视觉对象本身与其概念阃的联系中断,包括物品失认、颜色失认、面孔失认、纯失读、同时性失认。多见于后枕叶、纹状体周围区和角回病变。一9一2.听觉失认是指患者听力正常却不能辨另0原来熟悉的声音。病变多位于双侧听觉联络皮质(如精神聋)、双侧颞上回中部皮质、左侧颞叶皮质下白质(如纯词聋)。3.触觉性失认是指患者触觉、本体感觉和温度觉等均正常的情况下,不能单纯通过用手触摸来认识手中感觉到的原来熟悉的物体。病变多位于双侧顶叶角回、缘上回。4体象障碍是指患者有完好的视觉、痛温觉和本体感觉.但却对躯体各个部位的存在、空间位置及各组成部分之间关系的认识障碍,多见于非优势半球(右侧)顶叶病变。表现为自体部位失认、偏侧肢体忽视、病觉缺失、幻肢症及半侧肢体失存症等。5.GerstmanrI综合征表现双侧手指失认、肢体左右失定向、失写和失算。多见于优势半球顶叶角回病变。视觉障碍和眼球运动障碍清晰视觉的形成需要有因光线、物体距离不同而变化的瞳孔和晶体的调节及眼球的协调运动,均需眼球运动神经参与,故本节将视觉与眼球运动障碍一并叙述。一、视觉障碍视觉感受器(视网膜圆锥、圆柱细胞)到枕叶视中枢(纹状区的楔回和舌回)的传导路径中,任何一处损害均可造成视力障碍或视野缺损。该路径中的视神经、视束及起源于外侧膝状体神经元的视放射纤维均按严格的排列顺序与视网膜的每一点有精确的对应关系。视交叉处视神经纤维的重组则成为偏盲或象限盲的基础。Modern Neurosurgery (OJMN)Open Journal of Modern Neurosurgery (OJMN) is an international, open-access journal dedicated to publication of original contributions concerned with the prevention,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rehabilitation of disorders which affect any portion of the nervous system including the brain, spinal cord, peripheral nerves, and extra-cranial cerebrovascular system. The goal of this journal is to provide a platform for scientists and academicians all over the world to promote, share, and discuss various advancements in all aspects of neurosurgery. All manuscripts must be prepared in English, and are subject to a rigorous and fair peer-review process. Accepted papers will immediately appear online followed by printed hard copy. The journal publishes original papers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the following fields: 开源期刊现代神经外科杂志(OJMN)是一个国际性,开放存取期刊出版的原创性期刊,本刊由美国科研出版社发行。影响神经系统的部分,包括脑,脊髓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外周神经和额外颅脑血管系统。这本杂志的目的是提供一个平台,促进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和学者,分享,讨论各种进步在神经外科的各个方面。该杂志期刊发表原始论文,包括以下领域:Cerebrovascular surgeryCervical and lumbar spinal stenosisFunctional neurosurgeryHead traumaHydrocephalusIntracerebral hemorrhage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Movement disordersMoyamoya diseaseNeurotraumaPediatric neurosurgeryPeripheral neuropathiesSkull base surgerySpinal cord traumaSpinal disc herniationSpinal surgeryTraumatic injuries of peripheral nervesTumours of the spine, spinal cord and peripheral nervesVascular malformations of the brain and spinal cord

  • 索引序列
  • 氯雷他定药学论文
  • 氯己定根管冲洗液医学论文
  • 药学期刊避雷
  • 双氯芬酸钠药学论文
  • 雷诺病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