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医学论文刘红雁

医学论文刘红雁

发布时间:

医学论文刘红雁

《人为万物之灵说》是秦敬修说的。刊印于《<小学>通俗解义·序二》 《人为万物之灵说》“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人与万物,同出于天地,而人独谓之灵者,非谓其神态异于物,智计高于物,欲望奢于物,而能役使万物也。非谓其能创造物质文明而丰屋、美衣、足食,电视、电听、电语,飞天、航海、车陆也。非谓其能创造种种杀人之武器而策略盖世,英勇善战,足以屠戮人类,宰割山河,鞭笞天下也。 所谓万物之灵者,谓其仁智才华,本于性,成于学。其思维言动,不违仁义,动容周旋,必中乎礼。和顺于道德,从容于礼法,而庸庸肃肃,其意不忑也。 谓其聪明圣智,足以察天地之理,识天地之心,体天地之德,顺天地之时以经纶天下,促成万物,而足以参天地,赞化育也。 谓能尊尊亲亲,男女有别,往来驰驱于人所当行之路,而独立不惧,遁世无闷,终其身安行于人所当行之路也。 观鸡犬之护雏哺倪,羔乌之跪乳反哺而知其有母子之爱矣,然哉禽犊之爱,未足语于慈,至于鸡斗狗争,鲸呑鹰搏而不知其非,甚或杀父食母,鸱张跋扈,此其所以为禽兽也,所以不得为万物之灵也。观睢鸠之关关于河州,鸳鸯之集翼于诸梁,鹑奔鹊将,謽燕燕双栖,而知其有雌雄之配矣,至于高飞背母而不顾,此与西洋之小家庭制相侔矣。下此则麋鹿之聚麀,犬豚之游牝,此其所以为禽兽也,是亦不得为万物之灵也。 观鸿雁之行阵,蜂蚁之有王,而知其有群类之聚矣,然哉除此之外,别无所发明,盖亦不足道也。 然哉,人之所以为万物之灵者,可得而知矣,必若放动之钦明,重华之恭己,文王之仁敬孝慈信,武王周公之达孝,鲁叟之集大成,邹贤之继三圣,皆为灵之灵者也。 往圣虽没而继先圣之志,传先圣之业者,世世相承,其居仁由义,率先垂范,为民立心,化民成俗,二千多年之间,续我中华礼仪之邦立强于世,往来驰驱于人所当行之路者,皆圣人之徒,不失为万物之灵也。观今之世,欲变人类为禽兽,化中国为夷狄者,大有人在,将使人而不人,人道决灭,乃至鬼域跳梁,冠盖相望。吾为此惧,欲大声疾呼以警觉斯民而身处禁固,音莫能达,故为此说以寄慨写忧,且欲感动知音,欲其继我声以传于后裔,将为万古存几希,勿使人类所以为万物之灵者,坠于地也秦敬修,男, (1910年~2004年),甘肃崇信人。1928年毕业于甘肃省立第七师范学校。在平凉任教并师从泾川孝廉方正史复斋先生学习《小学》《四书》多年,1936年至1937年游学于陕西省兰田县芸阁书院、三原县正谊书院,仿求名师,潜心研究儒学传统文化,寻求文化救国之路。1937年至1941年在陕西省眉县崂峰书院师从山东即墨张范卿先生(清朝举人)研究《周易》4年。关中学者誉为巨擘,可谓一方名土。1945~1946年在陕西扶风贤山书院、凤翔宗铭书院讲授国学,1948年至1958年在家乡行医济民,为一方名医。1958年调甘肃省中医学校任教,为骨干教师。曾讲授中医经典于兰州医学院教师班。1965年回乡务农,1973年至1978年在柏树乡卫生院工作,1979年平反昭雪在崇信县人民医院工作,1982年光荣退休。出版著作《周易卦解》《新编中医儿科学》《小学通俗解义》被首都图书馆多数大学图书馆及省市图书馆收藏,《脉诊握要》《杂证脉证辨证并治》《五子书》等著作将逐步整理印行,在20世纪60年代初著写《小儿指纹诊法》、《脉诊握要》等论文,在《甘肃省医学论文汇编》等刊物上发表。

张鸿雁,男,1954年生于辽宁省西丰县。现为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毕业于辽宁大学历史系并留校任教。1985年到华东师范大学攻读先秦史博士学位,并于1988年获得博士学位。曾先后在辽宁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南大学和南京大学任教。长期以来主要研究城市发展史、春秋战略城市经济史、城市经济学、城市社会学、城市发展战略、中西文化比较、城市管理、企业策划与企业战略运作、企业营销管等方面的研究。多学校的工作经历,在教学上所涉范围较广,曾开设的课程有:城市发展史、中国古代史、城市经济史、城市社会学、东方学、国情学、史学理论、中西文化比较研究、城市管理学、经济思想史、先秦史、社区理论、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企业策划与企业发展战略、CIS导入与企业差异化经营、企业危机处理、区域市场营销管理等。在《史学理论》、《城市问题》、《历史研究》、《南方经济》、《民族研究》、《哲学与文化》(台湾)、《南京大学学报》、《中国软科学》、《光明日报》、《学术月刊》、《中国史研究》等几十家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研究论文100余篇,出版各种学术专著11部。在学术研究之余,先后为30多家企业进行企业形象和企业营销管理策划,并成功地救活过濒临倒闭的企业。张鸿雁:中国十大策划专家、著名品牌营销策划领军专家。

韦小玲(1967年-2003年2月26日),女,广西人,壮族,生前系广东省广州市妇婴医院护士。2003年,“非典”横行。广州市妇婴医院护士韦小玲因照顾病人感染“非典”,她的丈夫执着奔走,每天到医院送饭送花,也被传染。

1986年从广州市卫生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广州市妇婴医院工作。“在同一批来院工作的姑娘中,她总是最早一个来上班,最晚一个下班,脏活、累活抢着干”。1996年,医院决定筹建儿科移植病房,并选派业务骨干韦小玲前往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进修骨髓移植技术。

几年来,在她和儿科移植病区其他医护人员的努力下,广州妇婴医院在开展脐血移植方面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2003年1月17日,韦小玲在继续发烧,她向单位请了假。经过几天门诊治疗,仍然没有效果,病情在继续发展。26日,她就近住进了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29日晚上,韦小玲又被被转往中山三院集中收治。童奶奶见没天送去的饭媳妇都吃不下,就让儿子多到医院陪陪老婆。韦小玲与丈夫素来恩爱,42岁的罗耀华是广州市粮油贸易公司的总经理助理,平时较忙,但当时已到春节假期,他便每天早来晚走,带些鲜花、煲点靓汤到医院,陪伴在妻子身旁。

童奶奶每提及此,都后悔不迭:“是我把儿子害了啊,我不知道媳妇患的是‘非典’啊,我不知道‘非典’会这样凶啊。”2003年2月4日晚,罗耀华也出现了与妻子相同的症状。2月5日,他住进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2003年2月8日晚,韦小玲转院至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

2月9日,罗耀华也被要求转入第八人民医院。不知是巧合还是刻意的安排,17日下午,罗耀华被从3楼搬到二楼,住在韦小玲对面的一间病室。那段时间经常前往医院照料他们的一个亲人说,夫妇俩完全可以相互望见医生在给对方上呼吸机,但是爱的合力没能够终止死神的脚步。

18日早晨7时许,罗耀华去世了。父母年高,儿子尚幼,他们没能送他最后一程。当天下午放学后,爷爷告诉刚刚放下书包的杰仔:“爸爸死了。”2003年2月26日,为了不让韦小玲知道这个噩耗,当天中午,亲人们急匆匆把她转到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但已经于事无补,韦小玲亦随夫君而去。

晚上孩子放学回家后,爷爷用同样的语气告诉杰仔:“妈妈死了。”

扩展资料:

“非典”事件中殉职医护人员介绍:

一、中国大陆:

1、叶欣(2003年3月25日,广州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急诊科护士长)

2、李晓红(1974年7月-2003年4月16日,武警北京总队医院内二科主治医师)

3、邓练贤(2003年4月21日,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病科党支部书记、主任医师)

4、梁世奎(1946年-2003年4月24日,山西省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

5、杨涛(1960年-2003年5月6日,北京市通州区潞河医院放射科医生)

6、丁秀兰(1954年3月24日-2003年5月13日,北京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急诊科副主任、急诊科党支部书记)

二、中国香港

1、刘永佳(1965年-2003年4月26日,屯门医院胸肺科内科护士)

2、谢婉雯(1968年3月31日-2003年5月13日,屯门医院胸肺科内科医生)

3、邓香美(1967年-2003年5月16日,基督教联合医院健康服务助理)

4、刘锦蓉(1956年-2003年5月27日,基督教联合医院健康服务助理)

5、王庚娣(1950年-2003年5月31日,威尔士亲王医院健康服务助理)

6、张锡宪(1945年-2003年5月31日,香港耳鼻喉科私人执业专科医生)

7、郑夏恩(1973年-2003年6月1日,大埔医院医生)

三、中国台湾

1、林永祥(2003年4月28日,高雄长庚医院内科医生)

2、陈静秋(2003年5月1日,台北市立和平医院护理长)

3、林佳铃(2003年5月11日,台北市立和平医院护士)

4、林重威(2003年5月15日,台北市立和平医院医生)

5、郑雪慧(2003年5月18日,台北市立和平医院护理部副主任)

四、意大利

卡尔娄·武尔班尼(2003年3月29日,首位发现SARS的医生,世界卫生组织派驻越南河内医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韦小玲 (广州市妇婴医院殉职护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SARS事件

科室里似乎仍回荡着她那爽朗的笑声,病人似乎仍记得她那永远穿梭忙碌的身影和那春风般关切的抚慰。然而,在万物复苏的阳春三月,46岁的叶欣,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分院急诊科护士长却永远地走了。 病魔袭来迎着上 叶欣是知道这次抗击“非典”危险的。她病倒前两周,我们连周末去老人那的聚餐都取消了。 叶欣的爱人总是神闲气定,波澜不惊。他相信,危险和死亡从来不会真正地走进他双眸明亮的妻子;他相信,妻子不会离开他和还在上大学的儿子。然而,叶欣倒在了与非典型肺炎昼夜拼搏的战场上。以前连家中水电费多少都不知的他,如今要父子相依为命,从烧菜、洗衣开始照料自己和儿子。他强忍悲痛从叶欣工作的科室取来了她心爱的工作服和燕尾帽,让她与人们作最后的诀别。因为,“她喜欢工作服,哪怕再旧再破她也喜欢”。眼含热泪,他对前去采访的记者说:“其实,叶欣是知道这次抗击‘非典’危险的。她病倒前两周,我们连周末去老人那的聚餐都取消了。当病魔袭来时,叶欣是迎着上去的。她没有当逃兵,我们为她骄傲。” 身先士卒连续加班 忙的时候,叶欣甚至拒绝接听家人的来电询问。只是对接听电话的姑娘说,“告诉他,我在班上。没事。” 今年2月,广东省中医院二沙急诊科开始发现“非典”和疑似“非典”的患者,最高时一天5例。面对增加了两倍的工 作量,叶欣护士长周密筹划,并安排了加强班。为了防止病魔感染自己的同事,每天上班,她第一件事就是亲自打来开水拿来预防药,亲眼看着大家吃下去。她苦口婆心地提醒大家做好各项隔离措施,从医生到护工一个不拉,其检查的严谨和认真几乎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 随着“非典”患者的急剧增多,科室的工作强度不断增加,叶欣身先士卒,从2月8日便开始加班,忙的时候,甚至拒绝接听家人的来电询问。只是对接听电话的姑娘说,“告诉他,我在班上。没事。” “我已经给这个病人探过体温、听过肺、吸了痰,你们就别进去了,尽量减少感染机会。”在迎战“非典”的日子里,叶欣这番话令很多年轻护士落泪。 原有冠心病,曾经作过心脏搭桥术的患者梁先生因发热咳嗽前来急诊,短期内病情急剧恶化,呼吸困难,烦躁不安,面色紫绀,出现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叶欣护士长迅速赶来,娴熟地将病床摇高使患者处于半坐卧位,面罩吸氧,接上床边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仪,静脉注射强心药、血管活性药、呼吸兴奋药,监测心率、血压、呼吸……2小时过去了,患者终于脱离了危险,叶护士长顾不上休息,拖着疲惫的身躯又投入到另一个患者的抢救中去了。因为还有上了呼吸机的危重病人7床冼伯,9床高伯的护理工作等着她去检查……就这样,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的工作一直伴随着叶欣。 “这里危险,让我来吧!”叶欣和二沙急诊科主任张忠德默默地作出一个真情无悔的选择,叶欣尽量包揽了对急危重非典病人的检查、抢救、治疗、护理工作,有时甚至把同事关在门外,声色俱厉,毫无协商的可能。然而不幸很快发生了。 2月24日,对于叶欣来说是一个紧张而又寻常的日子。前天晚上值夜班时只觉得周身酸痛,疲倦得很。自从急诊科出现“非典”患者以来,她已经没有节日或周末的概念了。近一段时期以来,她明显地感到精力不济,尤其是颈椎病、腰椎病和膝关节病似乎凑热闹般一齐袭来,可急诊科有太多的事需要她,她放不下。 上午,一位怀疑肠梗阻的急腹症患者前来急诊,同时患者的某些症状引起了医务人员的高度注意。怀疑终于被证实:又是非典型肺炎!患者的病情急转直下,一切严重的症状都呈现了,这是一例“毒”性极大的重症患者!叶护士长与专家组的成员迅速展开了抢救工作,患者终于被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可“非典”就在这个时候闯进了已经在一线连续奋战了好多天的叶欣身体。 “不要靠近我,会传染” 面对前来治疗的医生,她忽然急切地示意护士递给她纸和笔 ,颤颤巍巍地写道:“不要靠近我,会传染。”护士含泪把纸递给了这些同事。 3月4日清晨,叶欣仍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科室,劳累了一上午,水没喝一口,饭没吃一口,只觉得周身痛,不得不费力地爬到床上休息。中午刚过,极度疲倦的叶护士长开始出现发热症状,不得不到病房隔离留观。体温在升,补液在滴,但叶护士长记挂的还是科室里的几个危重病人。通过呼叫仪,急诊科的同事们又听到她那微弱但亲切的声音:“7床每2小时尿量有多少?危重病人可要按时翻身并做好皮肤、口腔护理哦!” 病魔终于没有放过她。经确诊,叶欣染上了非典型性肺炎,她不得不住进了她工作了27年的省中医院总部。她提出自己护理自己:“我是老护士长了,什么不行?”发病第四天,她出现了呼吸困难,和急诊科主任一起被送进了重症监护室ICU。据叶欣的同事回忆,大家都戴上了氧气罩,只能靠发短信息和写纸条互相勉励。一天,面对前来治疗的医生,她忽然急切地示意护士递给她纸和笔,艰难地写道:“不要靠近我,会传染。”护士含泪把纸递给了这些同事。院长和其他同事来探望时,她写着:“我很辛苦,但我顶得住。谢谢关心,但以后不要来看我,我不想传染给大家。” 3月11日,同患“非典”的急诊科张主任收到叶护长写的 最后一张字条:“我实在顶不住,要上呼吸机了。”她在插管上呼吸机后,就被注射了镇静药物进入“冬眠”状态,避免因为躁动使呼吸机脱落。 专家全力抢救未果 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委托蔡东士秘书长慰问她和家属;雷于蓝副省长也在省政府副秘书长黄业斌、省卫生厅厅长黄庆道的陪同下,亲自到医院了解治疗情况。 为了救治叶欣,医院在最短时间内成立了治疗小组,同时向全国寻求支援。一次专家会诊时,吕玉波院长听说天津有位专家对治疗多脏器衰竭有独到心得,当晚即打电话给这位远在天津的专家,专家被吕院长的急切和真情所感动,第二天上午即乘第一班机赶来广州。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叶欣的病情始终没有好转。不知有多少人在为叶欣祈祷,不知有多少人一上班就关切地询问“叶护士长怎么样了?好转了吗?”叶欣的病情几乎牵动了所有人的心。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委托蔡东士秘书长慰问她和家属;雷于蓝副省长也在省政府副秘书长黄业斌、省卫生厅厅长黄庆道的陪同下,亲自到医院了解治疗情况。省卫生厅、省中医药管理局、广州中医药大学的领导也为抢救叶欣提供了技术、物质、器械的支持。 多少人的努力和呼唤,都没能挽留住叶欣匆匆离去的脚步!就在她最后所抢救的、也是传染给她“非典”的那位患者健康出院后不到1个星期,3月25日凌晨1时30分,叶欣永远离开了她所热爱的岗位、战友和亲人! 3月29日下午,广州殡仪馆青松厅,省中医院全体员工在这里为她做最后的送别。花圈如海,泪水如雨。遗像中,留给人们的是她永恒的微笑

刘红梅的医学论文

WEST CHINA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1999年 第14卷 第3期 1999 热分析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进展 刘晓晴张罗红李波 提要综述了热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分类,在中、西药分析鉴定中的应用情况,并对热分析技术与其它分析仪器及计算机联合使用的情况作了介绍。 热分析技术是研究物质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产生某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技术。自1887年Lechatelier提出差热分析至今已发展成为一门专门的热分析技术。因其具有方法灵敏、快速、准确等优点,该技术及其分析仪器也得到快速发展。不久Sadtler的DTA标准图谱集,热分析专著《Thermal analysis》也相继面世。热分析技术在药物分析领域也广泛应用,如化学药品的鉴别、理化常数测定、纯度考查、稳定性考察以及近年来对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中药材真伪品的鉴别、中药制剂质量分析等[1]。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已把热分析方法作为控制药品质量的主要方法之一,美国药典23版[2]与英国药典1993年版[3]均已收载了热分析方法。 1热分析技术的方法分类 差热分析(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DTA) DTA是最先发展起来的热分析技术。当给予被测物和参比物同等热量时,因二者对热的性质不同,其升温情况必然不同,通过测定二者的温度差达到分析目的。以参比物与样品间温度差为纵座标,以温度为横座标所得的曲线,称为DTA曲线。 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ntry, DSC) DSC是在DTA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热分析方法[4~6]。由于被测物与参比物对热的性质不同,要维持二者相同的升温,必然要给予不同的热量,通过测定被测物吸收(吸热峰)或放出(放热峰)热量的变化,达到分析目的。以每秒钟的热量变化为纵座标,温度为横座标所得的曲线,称为DSC曲线,与DTA曲线形状相似,但峰向相反。 热重分析(thermogravimetry,TGA) TGA是一种通过测量被分析样品在加热过程中重量变化而达到分析目的的方法[7]。即将样品置于具有一定加热程序的称量体系中,测定记录样品随温度变化而发生的重量变化。以被分析物重量(%)为纵座标,温度为横座标的所得的曲线即TGA曲线。其它尚有导数热重量分析、热机械分析(TMA)、质谱差示分析等。 2热分析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热分析技术常用于新药研究中。药物分析中应用最多的是将TGA与DSC联合使 用。热分析技术可用于判断药物的熔点,确定药物的结晶水,测定药物的纯度,处方及辅料筛选等。 药品熔点的判断 熔点是衡量药物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确定药物的熔点需确定这个药物是熔融同时分解还是熔点,再确定其熔融同时分解或熔点的具体温度。如果采用历版中国药典收载的毛细管测定法,很难作到准确判断。如采用DSC与TGA相结合进行测定,则可对其作出准确的判断。80年代初重庆市药品检验所曾用DSC和TGA确定磷酸氯喹的熔点,1986年杨腊虎又用DSC测定九种熔点标准品物质的熔点。 药品的纯度测定 利用热分析技术测定药品纯度的理论依据是范德霍夫方程,即药品熔点的下降与杂质存在的克分子分数成正比。采用逐步加热程序技术(step heating programming technique)可扩大测定范围简化测定过程并缩短测定时间[8]。但此方程的适用条件为被测药物不能熔融同时分解,并药物与共存杂质之间不得形成固溶剂。当不需要得到药物的准确纯度时,可采用与对照品同时测定DSC或TGA曲线,通过分析热分析曲线来确定药物的纯度。文献[9,10]报道了用热分析技术测定药物的纯度和用DSC测定硝苯地平的纯度。 药物的多晶型分析 不同晶型的药物具有不同的生物利用度,因而具不同疗效。区别药物的晶型,过去通常采用红外分光光度法和X-射线衍射法。后来常用DSC或DTA分析法。用热分析技术不仅可区别同一药物的不同晶型,而且还可提供其热力学变化过程,为选择转晶条件提供依据[11]。如对甲苯咪唑、多沙唑喹、法莫替丁、头孢新酯等[12~14]的多晶型研究。徐坚等[15]还用热分析技术研究了甲氧氯普胺两种晶型的互变条件及各自的溶解热。 差向异构体的分析 不少的药物存在差向异构体,同一药物不同的差向异构体之间,其生物利用度不同。侯美琴等[16]报导了用DTA和DSC分析双炔失碳的差向异构体,测定出其中α体的纯度,并为其制剂的剂量调整提供依据。 药物中结晶水与吸附水的确定 确定药物分子中有无结晶水和结晶水的个数,过去常用卡氏水份测定法或在一定条件下测定干燥失重来决定。这些方法很难区分是分子中的结晶水还是吸附水。采用DSC-TG技术则可解决此问题[17]。 药物制剂中活性成份分析 热分析技术可用于药物制剂中活性成分的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药物与辅料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处方的设计。1980年有人报道不经分离直接用DSC技术测定磺胺类药物、硝基呋喃类药物以及解热镇痛类药物的胶囊剂和片剂。近年有文献[18~24]报道用DSC考察了制剂中,活性成份间及活性成份与辅料间是否发生反应,即通过观察各活性成份、辅料以及制剂的DSC曲线的差异,发现是否出现新峰,以达到考察它们间是否相容,可否进行配伍的目的。 药物的稳定性研究 汤启昭[25]利用热分析技术研究了葡萄糖酸亚铁固体的稳定性,并与气相色谱分析结合,提高了热分析的研究水平;武凤兰[26]用热分析技术研究了固体药物对乙酰氨基酚的分解动力学。 3中药材及中成药的分析 热分析技术用于药材及中成药的鉴别、纯度测定、药物与赋形剂的筛选和组分分析和矿物药的分析已有报道[1,27]。 药材鉴别 用差热分析对国产的五种商品类药材进行鉴别[28~33];对关黄柏与川黄柏进行鉴别;对九种(SONG)木属的药材进行研究,从而为(SONG)木属药材的鉴别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用热分析鉴别马宝、花鹿茸、女真子及其混淆品等。 复方制剂中的相互作用考察及处方研究 陈振江等[34]较全面地介绍了热分析技术在药剂学中的应用。倪维骅[35]用DSC考察了处方中各赋形剂的相互作用,并将各常见辅料(淀粉、乳糖、PVP等)的DSC图谱,原始数据存入微机,编制出检索程序。为中药制剂的赋形剂筛选提供了参考。 文献[36]用差热分析研究了生脉散、四逆汤、参附汤等复方中药提取物成份间的相互作用,并用DTA曲线峰形与峰位的变化“三点法”规则分析各处方药材提取物相互配伍的DTA曲线,从而探讨了用DTA研究复方中药提取物相互作用的方法。 综上所述,热分析技术的理论及其仪器已逐渐成熟并完善,热分析技术与气相色谱仪的联用及在微机上建立数据库[37]等,均为该技术的应用创造了条件,使其在药物分析中广泛应用。在药物的鉴别,合成药物中间体的控制,熔点、晶型和光学活性的测定,结晶水的确定,处方和辅料的筛选,药物的稳定性,包装材料的选择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国外已将其作为新药研究和药物质量控制、药品生产工艺控制等的常规方法。1998年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举办了热分析技术学习班,为今后将热分析技术在药物分析上的推广应用作了一定的准备。这说明热分析技术在我国的药物分析领域里也得到了一定的重视。其推广和应用对新药的开发,保证药品质量,提高药物分析水平都将起到一定促进的作用。 4热分析法在《中国药典2000年版凡例与附录(草案)》中收载情况介绍 附录将热分析法定义为热分析法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精确记录待测物质理化性质与温度的关系,研究其受热过程所发生的晶型转变、熔融、升华吸附等物理变化和脱水、热分解、氧化、还原等化学变化,用以对该物质进行物理常数熔点和沸点的确定以及鉴别和纯度检验的方法。收载了热重分析,差热分析法,差示扫描量热法等三种方法。 作者单位:刘晓晴张罗红四川省药品检验所成都 610036 李波四川省抗菌素研究所成都 610051 参考文献 1陈振江,许腊英,毛维伦等.热分析技术在中药及其制剂质控中的应用.中草药,1994,25(9)∶493 2USP XXⅢ 3BP 1993 4Watson ES, O"neill MJ, Justin J, et al. A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 for quantitative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Anal Chem, 1964, 36(7)∶1233 5Reubke R, Mollica JA. Application of differenc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in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J Pharm Sci, 1967, 56(7)∶822 6Plato C, Glasgow AR.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as general method for determing the purity and heat of fussion of high-purity organic chemicals. Application to 95 compounds. Anal Chem, 1969, 41(2)∶330 7Brandley WS, Wendlandt WW. Automated ther-moanalytical techniques:an automated Chem, 1971, 43(2)∶223 8Staub H, Perron W. New method of purity dtermination by means of calorimetric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Anal Chem, 1974, 46(2)∶128 9杨腊虎.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药物纯度.药物分析杂志,1988,8(6)∶345 10郑俊民,杨丽,何有清等.应用DSC测定硝苯地平的纯度.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995,1291)∶10 11Grandy LT, Hays SE, King RH, et al. Drug purity profiles. J Pharm Sci, 1973, 62(3)∶456 12徐莉英,苏德森,李绍顺.多沙唑嗪的多晶型研究.中国药物化学杂志,1995,5 (4)∶266 13程卯生,王敏伟,缪锦来等.法莫替丁的多晶型与生物利用度.中国药物化学杂志,1994,4(2)∶110 14李振华,平其能,朱颖等.头孢呋新酯的多晶型研究.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7,28(1)∶23 15徐坚,平其能,刘国杰.甲氧氯普胺多晶型特性研究.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6,27(12)∶722 16侯美琴,曹小斐.双炔失碳酯差向异构体的分析.中国药学杂志,1994,29(11)∶682 17郑俊民.多相脂质体(139)液晶态的物理特性观察.药学学报,1982,17(1)∶942 18何平.用差热分析和漫反射分析考查核黄素、烟酰胺与片剂辅料的相互作用.中国药学杂志,1993,(11)∶665 19曹劲松,彭志英.β-环状糊精与胆固醇的包合物结构研究.食品与发酵工业,1996,25(3)∶8 20武风兰.热分析法在氨酚待因片剂型设计中的应用.沈阳药学院学报,1992,(2)∶84 21郭颉,张建芳.用差热分析法直接测定菲诺贝特片剂的含量.药物分析杂志,1988,8(2)∶89 22钟健辉.热分析在药物合成中的一些应用.白云医药信息,1990,(5/6)∶25,22 23苗华,陆彬.热分析法研究白障明片的处方组成.中国药学杂志,1994,29(10)∶616 24林锦明,傅崇东,赵长文.硝苯啶缓释微球的差热分析鉴定.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5,16(5)∶482 25汤启昭,王祚凤,陈颂仪等.热分析法研究葡萄糖酸亚铁固体的稳定性(Ⅰ).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87,18(1)∶16 26武风兰,艾立成,苏德森.热分析法对固体药物对乙酰氨基酚分解动力学的研究.沈阳药学院学报,1990(1)∶36,49 27张贞丽.差热分析在中药矿物药分析中的应用.山东医药工业,1985,(2)∶13 28林锦明,郑汉臣,张剑春等.差热分析鉴别商陆类药材及其误用品.中药材,1995,18(12)∶611 29林锦明,张汉明,赵长文.关黄柏与川黄柏的差热分析法鉴别.中国中药杂志,1995,20(8)∶457 30林锦明,王忠壮,郑汉臣.差热分析法用于[SONG]木属药材的鉴别.中药材,1995,18(11)∶558 31吴德康,吴启南,陈建伟等.马宝生药分析鉴定.中草药,1995,26(11)∶600 32郑俊民,张连珠,周晖.用热分析技术和红外光谱法鉴别花鹿茸的研究.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996,13(3)∶196 33林锦明,密鹤鸣,赵长文.女贞子及其混淆品的差热分析鉴别.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6,17(3)∶293 34陈振江,陈贻山.热分析技术在药剂学中的应用.中成药,1995,17(9)∶43 35倪维骅,唐颖.差示扫描量法热法用作药物制剂的配方筛选和组分分析.药物分析杂志,1989,9(1)∶41 36何琴,侯世祥,贺英菊等.复方中药提取物相互作用的差示热分析研究初探.中草药,1995,26(11)∶576 37倪维骅,唐颖.差示扫描量热法与微机数据库在药物制剂分析中的应用.医药工业,1988,19(5)∶209 热分析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刘晓晴, 张罗红, 李波刘晓晴,张罗红(四川省药品检验所,成都,610036), 李波(四川省抗菌素研究所,成都,610051)华西药学杂志WEST CHINA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1999,14(3)9次 1.陈振江;许腊英;毛维伦 热分析技术在中药及其制剂质控中的应用 1994(09) XXⅢ ES;O"neill MJ;Justin J A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 for quantitative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外文期刊] 1964(07) R;Mollica JA Application of differenc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in pharmaceutical analysis[外文期刊] 1967(07) C;Glasgow AR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as general method for determing the purity and heat of fussion ofhigh-purity organic chemicalsApplication to 95 compounds[外文期刊] 1969(02) WS;Wendlandt WW Automated ther-moanalytical techniques:an automated thermobalance[外文期刊] 1971(02) H;Perron W New method of purity dtermination by means of calorimetric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外文期刊]1974(02) 8.杨腊虎 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药物纯度 1988(06) 9.郑俊民;杨丽;何有清 应用DSC测定硝苯地平的纯度[期刊论文]-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1995(1291) LT;Hays SE;King RH Drug purity profiles[外文期刊] 1973(03) 11.徐莉英;苏德森;李绍顺 多沙唑嗪的多晶型研究[期刊论文]-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1995(04) 12.程卯生;王敏伟;缪锦来 法莫替丁的多晶型与生物利用度[期刊论文]-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1994(02) 13.李振华;平其能;朱颖 头孢呋新酯的多晶型研究[期刊论文]-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1997(01) 14.徐坚;平其能;刘国杰 甲氧氯普胺多晶型特性研究[期刊论文]-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1996(12) 15.侯美琴;曹小斐 双炔失碳酯差向异构体的分析 1994(11) 16.郑俊民 多相脂质体(139)液晶态的物理特性观察 1982(01) 17.何平 用差热分析和漫反射分析考查核黄素、烟酰胺与片剂辅料的相互作用 1993(11) 18.曹劲松;彭志英 β-环状糊精与胆固醇的包合物结构研究 1996(03) 19.武风兰 热分析法在氨酚待因片剂型设计中的应用[期刊论文]-沈阳药学院学报 1992(02) 20.郭颉;张建芳 用差热分析法直接测定菲诺贝特片剂的含量 1988(02) 21.钟健辉 热分析在药物合成中的一些应用 1990(5-6) 22.苗华;陆彬 热分析法研究白障明片的处方组成 1994(10) 23.林锦明;傅崇东;赵长文 硝苯啶缓释微球的差热分析鉴定[期刊论文]-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1995(05) 24.汤启昭;王祚凤;陈颂仪 热分析法研究葡萄糖酸亚铁固体的稳定性(Ⅰ)[期刊论文]-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1987(01) 25.武风兰;艾立成;苏德森 热分析法对固体药物对乙酰氨基酚分解动力学的研究 1990 26.张贞丽 差热分析在中药矿物药分析中的应用 1985(02) 27.林锦明;郑汉臣;张剑春 差热分析鉴别商陆类药材及其误用品 1995(12) 28.林锦明;张汉明;赵长文 关黄柏与川黄柏的差热分析法鉴别 1995(08) 29.林锦明;王忠壮;郑汉臣 差热分析法用于[SONG]木属药材的鉴别 1995(11) 30.吴德康;吴启南;陈建伟 马宝生药分析鉴定 1995(11) 31.郑俊民;张连珠;周晖 用热分析技术和红外光谱法鉴别花鹿茸的研究[期刊论文]-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1996(03) 32.林锦明;密鹤鸣;赵长文 女贞子及其混淆品的差热分析鉴别[期刊论文]-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1996(03) 33.陈振江;陈贻山 热分析技术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1995(09) 34.倪维骅;唐颖 差示扫描量法热法用作药物制剂的配方筛选和组分分析 1989(01) 35.何琴;侯世祥;贺英菊 复方中药提取物相互作用的差示热分析研究初探 1995(11) 36.倪维骅;唐颖 差示扫描量热法与微机数据库在药物制剂分析中的应用 1988(05) 1. 周传佩.刘义.沈雪松.屈松生 热分析技术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分析科学学报2001,17(5) 2. 林锦明.张东春.魏红.赵卫权.林德昌 热分析技术在药学领域中的应用[期刊论文]-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1,22(11) 3. 尹世清 热分析技术在药品质量控制和新药研究上的应用[会议论文]-2001 4. 左志辉 热分析法在药学研究中的最新进展[期刊论文]-中国药品标准2004,5(1) 5. 周志凌.李玮 热分析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会议论文]- 6. 葛艳蕊.李建军.刘红梅.杜红霞.GE Hongxia 热分析仪SDT-2960的特点及新应用[期刊论文]-河北工业科技1999,16(4) 7. 白炯.白正伟.赵高峰.BAI Gao-feng 热分析法评价龙胆泻肝丸和防风通圣丸的稳定性[期刊论文]-中国医药导报2008,5(20) 8. 康阿龙.庞来祥.汤迎爽 热分析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药材2001,24(11) 9. 刘义.董家新.陈静.肖琦.沈雪松.LIU Xue-song 热分析法在药物研究中应用的新进展[期刊论文]-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5(1) 10. 朱华.秦冬立.骆红宇.王新芳.Zhu Xinfang 热分析在药学领域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山东生物医学工程2001,20(1) 1.杨丽萍.雒廷亮.张晨.刘国际 二氯丙烯胺的热分解动力学[期刊论文]-河南化工 2009(2) 2.李凤云.张争 正交设计法应用于晶体测定实验参数分析[期刊论文]-嘉兴学院学报 2008(3) 3.白玮.田凯.叶艳青.肯生叶.刘满红 用差热分析法(DTA)测定市售安乃近片开环表观活化能及纯度分析[期刊论文]-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2) 4.李维峰.刘益.王玉蓉.王迎雪 应用热分析法鉴别根茎类药材及其提取物[期刊论文]-中成药 2008(1) 5.王玲玲.张黎明 大黄游离羟基蒽醌的TG-DTA和XRD谱图特征分析[期刊论文]-化学研究与应用 2008(6) 6.李维峰.王玉蓉.杜守颖 热分析法鉴别丹参药材及其提取物[期刊论文]-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11) Ming Jie DAI Thermal Characterization and Decomposition Kinetics of Free Anthraquinones from Rhubarb [期刊论文]-中国化学快报(英文版) 2006(5) 8.张黎明.李霞.曹井国 大黄游离羟基蒽醌的TG-DTA分析[期刊论文]-应用化学 2006(9) 9.苗慧.范少华 热分析技术应用综述[期刊论文]-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3) 本文链接:.

刘红梅,女,1999年7月参加工作,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副教授,现任县政府副县长。

刘红梅,女,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原北京黄寺医院激光中心主任

社会任职: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理事

中国抗衰老促进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牙颌面医疗美容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衰老促进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牙颌颜面医疗美容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科技创新与器官整复分会常委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微创与皮肤分会微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整形与美容专业委员会激光/皮肤年轻化/美塑分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激光与皮肤美容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激光美容分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分会激光亚专业委员会委员

北京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常委

北京医学会激光医学分会常委教育背景

第四军医大学皮肤病与性病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及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激光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专业特长

擅长皮肤年轻化综合治疗、注射微整形、注射除皱、注射年轻化、祛斑嫩肤、射频紧肤、皮肤健康修复、激光焕肤、其他色素性皮肤病治疗、血管性皮肤病治疗等。科研成果及论文专著

主编《漂亮女人最新医学美容宝典》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编著《中医美白养颜全方略》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参译《肉毒杆菌毒素美容》 人民卫生出版社

获得了三项科技进步和军队医疗成果奖。

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及国内专业期刊分别发表了二十多篇学术论文,其中《强脉冲光对长波紫外线诱导成纤维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获得了第十八届世界美容医学大会暨第六次全国青年学术会议优秀青年论文。

擅长:

皮肤年轻化综合治疗、注射微整形、注射除皱、祛斑嫩肤、射频紧肤、冷冻溶脂、私密年轻化、私密美型、腋臭治疗、痤疮治疗、祛痘坑、激光焕肤、祛红血丝、皮肤健康修复、激光脱毛、祛除文身、其他色素性皮肤病治疗、血管性皮肤病治疗等。

刘红老年医学论文

1991年7月以优异成绩从天津医科大学医学系毕业后被分配至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科,从事乳腺外科工作至今。1994年考取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学硕士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肿瘤学家李树玲教授,1997年获肿瘤学硕士学位。后于2000年考取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学博士研究生,师从郝希山院士,进行乳腺癌化疗敏感性基因筛选方面的研究,2003年获得肿瘤学博士学位。承担、参与国家及省市级课题多项,目前在研项目国家级2项,市级1项。作为第一完成人曾获天津市科技成果三等奖和天津市卫生局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项。分别于1999年和2007年公派赴日本久留米大学病院和美国 Cancer Center乳腺中心进修学习。现为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2005年获得天津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2013年获得天津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资格。招收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是:乳腺癌保乳手术的个体化综合治疗(博),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及个体化治疗(硕)。招收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从事乳腺肿瘤专业20余年,擅长乳腺癌的个体化综合诊治,尤其是保乳手术为中心的早期乳腺癌微创治疗及中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序贯手术、放疗等的个体化综合治疗。

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代表如下:[1] 刘红、魏东芝. 反义核酸药物硫代磷酸酯寡聚核苷酸,药学进展,1997,21(1):1-7.[2] 刘红、魏东芝. 反义硫代磷酸酯寡聚核苷酸及其及专一性问题,中国药物化学杂志,1997,7(2):152-156.[3] 刘红、魏东芝. 氧载体对L-天冬酰胺酶发酵过程影响的研究,生物工程学报,1998,3:298-302.[4] and . Promotion of L-asparaginase production by using n-dodecane,Biotechnology Techniques,1998,12(2):129-131.[5] 刘红、潘红春. 液膜萃取技术在生物工程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膜科学与技术,1998,18(3):10-14.[6] 刘红、潘红春、钟世荣. 大肠杆菌L-天冬酰胺酶的分离纯化及其特性,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2,15(2):93-96.[7] 刘红、蔡绍皙、潘红春. 溶氧对L-天冬酰胺酶发酵的影响及其控制,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3,16(6):345-347.[8] 刘红、潘红春、蔡绍皙、杨红涛、朱列文. 大肠杆菌重组人成骨蛋白-1的非诱导表达特性,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4,17(6):354-357.[9] 刘红、潘红春、蔡绍皙、陈真文、郑小峰、杨红涛、肖中元. 发酵条件对毕赤酵母表达重组人干扰素ω糖基化的影响,生物工程学报,2005,21(1):107-112.[10] 潘红春、刘红、王伯初、杨红涛、陈真文、周玲. 重组人成骨蛋白-1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和非诱导表达,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5,18(2):104-106.[11] Hong Liu, Hong-chun Pan, Li Peng, Shao-xi Cai. RP-HPLC determination of recombinant human interferon omega in the Pichia pastoris fermentation broth.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medical Analysis, 2005, 38(4): 734-737.[12] 潘红春、刘红、王伯初、陈真文、郑小峰、杨红涛、肖中元. 重组人干扰素ω在对数生长期毕赤酵母中的高效表达特性. 微生物学报, 2006, 46(3): 418-421.[13] 潘红春、刘红*、程永刚、彭力、徐波、杨红涛. 聚乙二醇修饰重组人干扰素ω的过程优化. 化工学报,2011,62(10):2876-2884.[14] 刘红、程永刚、潘红春、徐波、彭力、杨红涛、郭伟. 单链聚乙二醇化重组人干扰素ω 的制备及其性质. 药学学报,2012, 47(3):393-398.[15] 刘红,王芬,刘丽,杨敏,谢增琨,王飞龙,潘红春. 稳态荧光法研究Tween 80/Solutol HS15体系的临界胶束浓度.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5(12):170-176.[16] 潘红春,杨琴,苏秋菊,刘丽,刘红*. 单链PEG化重组人干扰素ω的结构和性能表征.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6(2):7-13.[17] M. YANG, L. LIU, Q-J. SU, H. LIU*, Z-K. XIE, H-C. PAN.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reatine phosphate sodium. Latin American Journal of Pharmacy, 2014, 33 (4): 658-665.[18] 毛凯,杨琴,刘丽,潘红春,魏利华,刘红*. 低聚异麦芽糖铁配合物的制备工艺优化. 食品科学,2014,35(22):101-106.[19] Zengkun Xie, Lihua Wei, Qin Yang, Min Yang, Hongchun Pan, Hong Liu*. A stability-indicating HPLC method for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creatine phosphate sodium and its related substances in pharmaceutical formulation. Irani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2014, 已接收.[20] 刘丽,苏秋菊,毛凯,刘红*,魏利华,潘红春. 辅酶Q10-Tween80增溶胶束的制备与稳定性评价. 中国新药杂志,已接受.[21] 毛凯,马怡璇,潘红春,刘红*. 静脉补铁剂的研究进展. 中国新药杂志,已接受.

《全真正韵谱辑》(合著),(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1年)《中国龙虎山天师道音乐》(合著),(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3年)《道教音乐》(合著),(北京:燕山出版社,1993年)《道教大辞典》(主要撰稿人),(北京:华夏出版社,1994年)《中华道教大辞典》(音乐分科主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中国道教音乐史略》(合著),(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6年)《龙虎山天师道音乐研究》(合著),(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6年)《苏州道教科仪音乐研究──以天功科仪为例展开的讨论》(独著),(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9年)《武当韵──中国武当山道教科仪音乐》(合著),(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9年)Daoism Handbook (音乐卷撰稿),Netherlands:Brill Academic Publishers, Incorporated,2000.《二十世纪中国学术大典》(宗教学?道教音乐)(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年)《道乐论──道教仪式的信仰?行为?音声三元理论结构研究》(合著),(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天府天籁──成都道教音乐研究》(主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论文:《探索武当山道教音乐之地方性》(广州:《民族民间音乐》1988年第3期)《“潜天沔”一带语言及民歌特异性探源》(武汉音乐学院学报《黄钟》1989年第3期)《“声曲折”考释》(中国音乐学院学报《中国音乐》1989年第4期)《试论“武当韵” ──兼谈道教音乐的哲学蕴含》(武汉音乐学院学报《黄钟》1990年第1期)《“全真正韵” 采录整理报告》(武汉音乐学院学报《黄钟》1991年第4期)《论“武当韵”与楚文化的渊源关系》(武汉音乐学院学报《黄钟》1991年第4期)《论道教音乐种类及其层次划分》(北京:《中国道教》1992年第2期)《释道乐“步虚”》(中国音乐学院学报《中国音乐》1992年第2期)《龙虎山天师道音乐的渊源及特征》(武汉音乐学院学报《黄钟》1992年第3期)《论全真派道教音乐的形态特征》(上、下) (西安音乐学院学报《交响》1993年第2期、第3期连载)“Dao and the universe: a worldview as reflected in the performance of Taoist rituals”(澳大利亚:国际传统音乐学会第31届年会发表,1995年)“On Concept of Taoist Music”(日本:亚洲太平洋民族音乐学会年会发表,1995年)《道教科仪音乐研究之概念和方法讨论》(北京:《中国音乐学》1996年第1期)《民族音乐学研究中的记谱问题》(上海音乐学院学报《音乐艺术》1996年第4期)《苏州进表科仪と道教音乐》(日本:《东方宗教》1997年第89号)《香港的道教音乐》(北京:《中国道教》1997年第2期)《道教の仪式と音乐》(日本:大修馆《SINICA》1997年第7 期)《道教音乐と世俗音乐》(日本:大修馆《SINICA》1997年第8 期)《道教音乐の研究とその意义》(日本:大修馆《SINICA》1997年第9期)《本世纪的中国道教音乐研究》(上、下)(台湾:《三清文化》1999年第2期、第3期连载)《天师道音乐的渊源及其影响与传播》(香港:《道家文化研究》1999年第16辑)《仪式环境中的道教音乐》(《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香港与大陆之道教音乐的比较研究──有关发生环境的分析》(香港:“香港与华南道教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2003年)《道内人与道外人的“现代”道乐观──基于道教音乐的概念和价值观念的讨论》(《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当代道教音乐的回顾与展望》(上、下)(北京:《中国道教》1996年第6期、1997年第1期连载)《思想 行为 音声:中国仪式音乐民族志研究视域──试论仪式音乐研究会的学术宗旨》(北京:《中国音乐学》2008年第2期)

营养科刘红论文

毕业论文致谢信600字(精选9篇)

论文致谢词用于论文的结尾处,写在正文末与参考文献之间,其主要目的是感谢写作论文中各界人士对自己提供的帮助,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出良好的学术氛围,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论文致谢吧。你知道写论文致谢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吗?以下是我整理的毕业论文致谢信600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感谢我的导师XXX教授,他们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他们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

感谢我的小白老师,这片论文的每个实验细节和每个数据,都离不开你的细心指导。而你开朗的个性和宽容的态度,帮助我能够很快的融入我们这个新的实验室

感谢我的室友们,从遥远的家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是你们和我共同维系着彼此之间兄弟般的感情,维系着寝室那份家的融洽。四年了,仿佛就在昨天。四年里,我们没有红过脸,没有吵过嘴,没有发生上大学前所担心的任何不开心的事情。只是今后大家就难得再聚在一起吃每年元旦那顿饭了吧,没关系,各奔前程,大家珍重。但愿远赴米国的C平平安安,留守复旦的D,E&F快快乐乐,挥师北上的G顺顺利利,也愿离开我们寝室的H&I开开心心。我们在一起的日子,我会记一辈子的。

相关的论文致谢样本·毕业论文致谢如何写·课程设计论文致谢词·博士生论文致谢范例·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感谢信·本科毕业论文致谢·大专毕业论文致谢词

感谢我的爸爸妈妈,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你们永远健康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时间飞逝,转眼又到了毕业的季节,在四年的大学生涯里,我一直秉承安徽财经大学的校训:诚信博学,知行统一,时刻提醒自己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当代青年,好好做人,认真学习,并学以致用。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王治教授,王老师不仅在学术上给予我指导,而且四年多来一直关心和照顾我的学习和生活。两年多来,王老师对我的教诲我时常铭记在心。王老师为人豪爽,治学严谨,善于引导我们进行自主思考,从论文选题到立意到修稿再到最后的成稿,王老师都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并悉心指导我该如何有条不紊地完成论文,在我的研究过程中提供了多方面的硬件基础支持和指导。

其次,我要感谢卢太平教授、盛明泉教授、程昔武教授、翟胜宝教授、王烨教授、安广实教授、陈矜教授、周萍华教授、高利芳教授、卓敏教授等诸位老师给我的教导,你们的渊博知识与学术思想是我写作灵感的源泉,让我受益匪浅。

同时也要感谢我的室友,胡关华、周园、张艳,以及我的同学,符婷婷、陈丹、丁兄妹等,谢谢你们生活上对我的关心和照顾和在学习上的帮助与指导,与你们在一起的日子将会成为我人生中一段美好的回忆。

最后我要谢谢我的家人和朋友,在我读大学的这段时间给予我精神和物质上的支持,在我遇到困难时,在我陷入迷思时给予我思想上的指导,开导我安慰我。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我永远爱你们!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两年半的硕士研究生生涯即将划上句号。在论文即将付梓之际,我要向那些曾经教导过我、帮助过我、激励过我的人表达由衷的感谢。

首先,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黄传新教授。黄老师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平易近人的做人风格深深地熏陶着我,使我受益终生。本文在选题、撰写、修改以及最终定稿都得到了黄老师的悉心指导,黄老师在人生态度、思想品质等方面对我的谆谆教诲必将激励着我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坚持刻苦、奋勇向前。

同时,我要真诚地感谢经济学院的各位领导和老师,尤其是周加来教授、朱道才教授、李刚教授、张士杰副教授和汪增洋老师,你们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给予了我很大的指导和帮助,让我感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温暖。

我还要感谢我的同学们。感谢你们陪我走过这段青春岁月,感谢你们让我获得了珍贵的友谊与快乐。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室友邵磊、李昭和韩永强,感谢你们在学习和生活上对我的帮助,正是你们的关心让我无比温暖,我会永远珍惜这段真挚的友谊。

最后要感谢我的父母和家人,感谢你们一直以来对我的辛苦付出,感谢你们对我理解、鼓励与支持,这是我不断前进的动力,你们永远健康幸福是我最大的心愿。

古有十年寒窗而扬天下,今已二十余载苦读,将是如何?

虽无大功大喜而标,一路走来,时至今日,除心存感激之余,夫复何求?

首先谨以最诚挚的敬意感谢我的导师欧阳自远院士,是他以大家的气度、深邃的思维、广阔的视野造就了我能纵享中国科学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强强之间的资源。

最要感谢的是我的导师上官文峰教授,研究从选题立题、实验设计到具体实验、结果分析直至文章撰写和论文的修改都凝结了导师的心血和智慧结晶。上官文峰教授是一位良师益友,他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知识、创新的思维和高尚的人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将使我受益终身。

感谢中科院地化所王世杰研究员给予到上海交通大学从事博士论文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感谢地化所教育处王宁研究员、帅世文副处长、夏红梅老师、张肖华老师给予的协助、关心和支持;感谢贵州大学化生学院的领导给予的关心和支持,感谢我硕士导师曾祥钦教授、陶文亮副教授给予的一贯关切和关怀。

感谢上海交通大学燃烧与环境技术中心的袁坚副教授在论文工作中给予的大量帮助和有益讨论。感谢施建伟高级工程师,陈铭夏老师。感谢课题组的所有的兄弟姐妹们,他们是:胡海博士生、肖文浚博士生、许士洪博士生、刘恢博士生、王仲鹏博士生、蒋丽博士生、曹玲霖博士生、张海蓉博士生、张志翔博士生,马晓东博士生、李东红硕士生、林彦硕士生、冯清鹏硕士生、凌基薇硕士生,祝福他们科研有果,早日完成学业。

感谢我的室友齐守良博士生,三年同室的.和谐和友好!感谢在上海工作的东哥(杨东),肥哥(杨露海)给以我兄长般的关爱和照顾。感谢所有关注我、关心我的朋友。

感谢我的奶奶、父亲、继母、姐姐、弟,是亲情给予了我最大的感情支撑,感谢关心我,关怀我的所有亲人!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诚惶诚恐之际,聊以自编此联自勉!

书香门第承祖训连科及第中硕攻博勇摘学位之冠,布农寒子为前途离村走镇转京赴沪敢创天下之路。

从论文的选题、方案设计、实验的开展及实验数据的处理到论文的撰写,陈老师都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他在我的实验中也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融入了许多的智慧与辛劳。陈老师正直宽厚的为人,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开拓创新的科研思维,深深地鼓舞和教育着我,使我能够顺利完成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在生活和就业上,陈老师也像朋友一样,给了我很多关怀和建议。陈老师不仅是我科研中的导师,更是我的人生益友!在此毕业之际,谨向陈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衷心感谢实验室蔡国庆教授,他渊博的专业知识和孜孜不倦的科研精神深深地鼓舞着我,对我自身科研综合素质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感谢课题组阮耗副教授对我实验上的指导和帮助。感谢农生环实验平台的徐影老师、李云翔老师和李亚军老师在实验中给予帮助。

特别感谢实验室董虎师兄、徐洋师兄、范琳师姐、方思师姐、焦华益师姐、张碧硕士和李宏吉硕士在研究生两年多来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的无私帮助,是你们让我能够很快的适应新环境,顺利完成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任务。感谢实验室李云师兄、杜新勇师兄、陈书攀师兄、崔美林师姐、张国华师姐、林永华硕士和刘同杰博士曾经给予的各项帮助。感谢实验室杨浣依硕士、徐薇薇硕士、硕士,是你们的关心与支持,使我能够在温暖的集体中完成毕业论文。

感谢我的室友在生活中给予我的关心与照顾,是你们让我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感受到家的温暖,也让我的研究生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感谢12级食品工程和食品科学班的同学们,拥有与你们的友谊是我一生中最珍贵的财富。

最真挚的感谢献给我最亲爱的父母,求学期间,你们给了我莫大的支持与鼓励,是这份浓浓的亲情让我能够充满自信地完成学业。你们是我永远最爱的人!

光阴似箭,不知不觉硕士生涯已经走到尾声。在此论文完成之际,谨向两年多来给予我关心、支持和帮助我的良师益友、亲人致以最真挚的谢意!

本论文是在导师叶兴乾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论文选题、方案设计、实验的实施以及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直至论文的撰写,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导师的心血。我现在能够取得的成绩和进步都离不开叶老师的谆谆教诲。在此毕业之际,谨向叶兴乾教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感谢他对我学业上的悉心指导和生活上的热情帮助。

衷心感谢刘红教授、陈健教授、胡亚副教授、苏米副教授、陈士歌、孙玉男、丁闲、吴荣、包熙念、徐志华老师在学术研宄上给予的帮助和指导;他们以严谨的科研作风和认真的科研态度践行了浙大一直传承的求是精神,让我深受鼓舞,促使我更好更努力地完成科研项目。

论文的研究还离不开课题组同学们的支持与帮助,在此对黄海智、程焕、曹玉敏、傅瑜、乔丽萍、周晓舟、章宏慧、邵澜媛、应洁琦、尹馨梓、杨黛、如克亚,以及同窗好友林雯雯、张文娟、吴秋敏、陶缘、于艳艳、王亚军、刘文娟、蒋晴晴、董开成、鲁捃等表示特别的感谢,感谢他们在实验过程中给予的帮助与支持。同时衷心感谢张献忠、陈健乐、潘俊娴、李昕、田金虎、阿古司、陈景秋、支梓鉴、俞邱豪、王瑞花等同学在平曰里的关心和帮助。

同时,非常感谢生工食品学院的陈素珊书记、冯水娟老师、陶雪梅老师、陈晶妍老师和夏平老师的帮助和指导,极大地促进了我的进步和成长;感谢兼职辅导员唐琼、张畅、胡金冰和杨业丰,是你们真挚的友谊和团结温暖了我整个研宄生的生活;感谢食品工程2012级硕士班的同学们,我们来自五湖四海,却相聚在杭州,相聚在浙大,结交了一份深厚、坚定的友情。

感谢我的父母和亲人,感谢你们一直以来的默默支持和付出;感谢王桥同学,在我外出求学生涯中的一路扶持相伴。

最后,向参加论文评阅、答辩及提出宝贵意见的专家、老师致以衷心的感谢!

毕业论文完成之际,意味着我人生中的研究生阶段也即将结束。两年多的研究生生活让我对这个校园充满了深深的眷恋,同时也让我成长为了一个成熟、稳重且胸怀大志的青年。在这几年中,我憧憬过、欣喜过、迷惘过、悲伤过、奋斗过,经历了很多,但是收获更多。在此,我深深地感谢这几年给予我帮助和关怀的每一个人,没有你们就没有今天的我。

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严建华教授和李哓东教授。两位导师治学严谨、诲人不倦、平易近人、为人谦和,不仅在学习和生活中给予了我极大的指导与帮助,还使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和对待人生的态度,对我影响颇深,这些都必将成为影响我今后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宝贵财富。涓涓师恩,铭记于心。

感谢废弃物组岑可法院士、倪明江教授、池涌教授、蒋旭光教授、王飞教授、马增益教授、陆胜勇教授、黄群星教授、金佘其研究员和薄拯副教授给予的指导与帮助。

感谢二恶英实验室陈彤副教授、施建国和王宇春在二恶英采样、分析上的指导与帮助。感谢校外合作导师张江、杨杰师兄和已毕业的严密师兄在本文研究过程中给予的指导,感谢Buekens教授和Olie教授的指导,感谢摩钩红师妹在实验过程中的帮助。

感谢同一个办公室的祝伟光硕士、陈洪永硕士、詹明秀博士、张晓林硕士、张秀岩硕士。感谢我的室友蒋一奇硕士、陈超硕士、杨超硕士。感谢热能硕士1202班的所有同学。因为你们,我的大学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因为你们,我的大学生活变得更加精彩;因为你们,我的大学生活变得更加有意义。感谢你们对我的支持、理解与包容,陪我度过了人生中重要而难忘的一段时光。

最后,特别感谢我的家人和朋友在我求学生涯中给予我的鼓励和无微不至的关心与支持!衷心祝愿你们身体健康,永远幸福!

祝愿母校浙江大学繁荣昌盛!

时如白驹过隙,两年半的求学生涯巳接近尾声,而这段学习生活经历给予我的成长与进步让我在这个毕业季对一切充满感恩与不舍。

感谢恩师!李晓东教授是我的第一导师,他为人宽厚仁爱,做事严谨睿智。在学业上,李老师给予我们孜孜不倦的教导,鼓励我们求是创新;在生活工作上给予我们师辈般的关心与指导。李老师从来都是以鼓励代替苛责,用他的宽和与信任让我们不畏困难,在一次次的实践中成长。今后我会谨记导师的教诲,精进不休。感谢我的第二导师陈彤副教授,她美丽大方,为人亲和,是她用辛勤的工作保证了每一次二恶英实验结果能得以及时有效的输出;感谢她一直的帮助与照顾。感谢岑可法院士,倪明江教授,严建华教授,以及废弃物组的池涌教授、蒋旭光教授、陆胜勇教授、薄拯副教授等诸位老师的关心和指导,在此谨表感谢!感谢AlfonsBuekens教授、KeensOlie教授在课题研究上给予我的热心指导!

感谢课题组的林晓青博士生在我研究起步阶段的引路和指导,让我少走了许多弯路;感谢詹明秀博士生严谨周密的科研态度和理性干练的做事风格,让我受益匪浅;感谢祁阳博士、杨果博士生、周波特博士生等在实验上的交流和帮助。

感谢我亲爱的同学们一热能硕士1202班,这是一个充满热血与激情也不乏信任与友爱的集体。是每位同学的珍惜让我们彼此留下了诸多值得怀念与珍藏的记忆。祝愿毕业后的我们不忘初心,不负韶华,让友谊长青。

感谢我的父母和亲人!一路读书,对你们尽是索取,思及此,心里百般惭愧。感谢你们给予我无私的爱与理解,是对回报你们的热切渴望给予了我直面困难的勇气和培养爱别人的能力的动力。今后就让我用百倍的爱与照顾回报你们。

作为接受学校系统性教育的一个结点,我要借此机会感谢巳经和将要出现在我生命中的所有人!是缘分让我们相遇,天意让我们相识。祝愿你们一生平安,万事安好!

四年的艰苦跋涉,五个月的精心准备,毕业论文终于到了划句号的时候,心头照例该如释重负,但写作过程中常常出现的辗转反侧和力不从心之感却挥之不去。论文写作的过程并不轻松,工作的压力时时袭扰,知识的积累尚欠火候,于是,我只能一次次埋头于图书馆中,一次次在深夜奋笔疾书。第一次花费如此长的时间和如此多的精力,完成一篇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论文,其中的艰辛与困难难以诉说,但曲终幕落后留下的滋味,值得我一生慢慢品尝。

敲完最后一个字符,重新从头细细阅读早已不陌生的文字,我感触颇多。虽然其中没有什么值得特别炫耀的成果,但对我而言,是宝贵的。它是无数教诲、关爱和帮助的结果。

我要感谢我的指导教师。范老师虽身负教学、科研重任,仍抽出时间,不时召集我和同门以督责课业,耳提面命,殷殷之情尽在谆谆教诲中。这篇论文更倾注了她的大量心血。从初稿到定稿,范老师不厌其烦,一审再审,大到篇章布局的偏颇,小到语句格式的瑕疵,都一一予以指出。同时,我要感谢传播与艺术学院所有给我上过课老师,是他们传授给我方方面面的知识,拓宽了我的知识面,培养了我的功底,对论文的完成不无裨益。我还要感谢学院的各位工作人员,他们细致的工作使我和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井然有序。

衷心感谢实习单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中心的所有老师。他们时时关注我的论文写作,并从多方面给予了有力支持,让我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论文写作中。

谨向我的父母和家人表示诚挚的谢意。他们是我生命中永远的依靠和支持,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是我前进的动力;他们的殷殷希望,激发我不断前行。没有他们就没有我,我的点滴成就都来自他们。

让我依依不舍的还有各位学友、同门和室友。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学友伸出温暖的双手,鼎立襄助。能和相遇、相交、相知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本论文的完成远非终点,文中的不足和浅显之处则是我新的征程上一个个新的起点。

《鄂西土家祭祀歌舞-----撒尔嚯音乐特性》2010,4《四川戏剧》,《明传奇剧繁荣发展原因研究述评》2010年《戏剧文学》《歌剧原野的音乐创作特点》2009年《戏剧文学》《声乐教学中的教与学的关系》2007年7期《山东科技》《论歌唱艺术中的素质体现》2007年12期《中国校外教育》《从宋祖英的歌唱风格看民族声乐的发展趋势》《作家杂志》2009年6期《论歌唱艺术中歌唱者心理素质的培养》《电影评介》《原生态民歌兴起带来得文化价值》《戏剧文学》2009年6期《明清文人与昆曲发展三探》2009年12期《作家杂志》《浅谈高师声乐教学的竞争机制》2003《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

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代表如下:[1] 刘红、魏东芝. 反义核酸药物硫代磷酸酯寡聚核苷酸,药学进展,1997,21(1):1-7.[2] 刘红、魏东芝. 反义硫代磷酸酯寡聚核苷酸及其及专一性问题,中国药物化学杂志,1997,7(2):152-156.[3] 刘红、魏东芝. 氧载体对L-天冬酰胺酶发酵过程影响的研究,生物工程学报,1998,3:298-302.[4] and . Promotion of L-asparaginase production by using n-dodecane,Biotechnology Techniques,1998,12(2):129-131.[5] 刘红、潘红春. 液膜萃取技术在生物工程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膜科学与技术,1998,18(3):10-14.[6] 刘红、潘红春、钟世荣. 大肠杆菌L-天冬酰胺酶的分离纯化及其特性,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2,15(2):93-96.[7] 刘红、蔡绍皙、潘红春. 溶氧对L-天冬酰胺酶发酵的影响及其控制,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3,16(6):345-347.[8] 刘红、潘红春、蔡绍皙、杨红涛、朱列文. 大肠杆菌重组人成骨蛋白-1的非诱导表达特性,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4,17(6):354-357.[9] 刘红、潘红春、蔡绍皙、陈真文、郑小峰、杨红涛、肖中元. 发酵条件对毕赤酵母表达重组人干扰素ω糖基化的影响,生物工程学报,2005,21(1):107-112.[10] 潘红春、刘红、王伯初、杨红涛、陈真文、周玲. 重组人成骨蛋白-1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和非诱导表达,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5,18(2):104-106.[11] Hong Liu, Hong-chun Pan, Li Peng, Shao-xi Cai. RP-HPLC determination of recombinant human interferon omega in the Pichia pastoris fermentation broth.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medical Analysis, 2005, 38(4): 734-737.[12] 潘红春、刘红、王伯初、陈真文、郑小峰、杨红涛、肖中元. 重组人干扰素ω在对数生长期毕赤酵母中的高效表达特性. 微生物学报, 2006, 46(3): 418-421.[13] 潘红春、刘红*、程永刚、彭力、徐波、杨红涛. 聚乙二醇修饰重组人干扰素ω的过程优化. 化工学报,2011,62(10):2876-2884.[14] 刘红、程永刚、潘红春、徐波、彭力、杨红涛、郭伟. 单链聚乙二醇化重组人干扰素ω 的制备及其性质. 药学学报,2012, 47(3):393-398.[15] 刘红,王芬,刘丽,杨敏,谢增琨,王飞龙,潘红春. 稳态荧光法研究Tween 80/Solutol HS15体系的临界胶束浓度.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5(12):170-176.[16] 潘红春,杨琴,苏秋菊,刘丽,刘红*. 单链PEG化重组人干扰素ω的结构和性能表征.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6(2):7-13.[17] M. YANG, L. LIU, Q-J. SU, H. LIU*, Z-K. XIE, H-C. PAN.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reatine phosphate sodium. Latin American Journal of Pharmacy, 2014, 33 (4): 658-665.[18] 毛凯,杨琴,刘丽,潘红春,魏利华,刘红*. 低聚异麦芽糖铁配合物的制备工艺优化. 食品科学,2014,35(22):101-106.[19] Zengkun Xie, Lihua Wei, Qin Yang, Min Yang, Hongchun Pan, Hong Liu*. A stability-indicating HPLC method for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creatine phosphate sodium and its related substances in pharmaceutical formulation. Irani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2014, 已接收.[20] 刘丽,苏秋菊,毛凯,刘红*,魏利华,潘红春. 辅酶Q10-Tween80增溶胶束的制备与稳定性评价. 中国新药杂志,已接受.[21] 毛凯,马怡璇,潘红春,刘红*. 静脉补铁剂的研究进展. 中国新药杂志,已接受.

营养科刘红医学论文

《鄂西土家祭祀歌舞-----撒尔嚯音乐特性》2010,4《四川戏剧》,《明传奇剧繁荣发展原因研究述评》2010年《戏剧文学》《歌剧原野的音乐创作特点》2009年《戏剧文学》《声乐教学中的教与学的关系》2007年7期《山东科技》《论歌唱艺术中的素质体现》2007年12期《中国校外教育》《从宋祖英的歌唱风格看民族声乐的发展趋势》《作家杂志》2009年6期《论歌唱艺术中歌唱者心理素质的培养》《电影评介》《原生态民歌兴起带来得文化价值》《戏剧文学》2009年6期《明清文人与昆曲发展三探》2009年12期《作家杂志》《浅谈高师声乐教学的竞争机制》2003《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

刘红,女,教授,博士生导师。1987年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环境保护专业获学士学位,1994年获莫斯科大学环境保护专业博士学位,2004-09年赴加拿大、日本、俄罗斯等国访问或合作研究。1994年博士毕业回国后先后在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任教。2001年任教授,2004年起任职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现任北航生医学院空间生命科学与生命保障技术中心主任。刘红教授的科研团队以对我国深空探测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BLSS)为主要研究方向;同时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开展水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生物技术及理论、生物能源和生物过程的研究。刘红教授创建了环境生物学与生命保障技术实验室,对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工作,领导进行了我国首次有人参与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地基实验,主编出版了我国首部关于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的专著《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理论与技术》。刘红教授的研究团队与俄罗斯科学院从事此方向研究的主要研究所科学家建立了密切、实质性的合作关系,成立了“中俄深空探测生命保障技术研究中心”。每年引进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日本等专家来华讲学与合作,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博采众长,吸收国际上各主要研究单位的经验。同时,积极参加国际空间科学大会(COSPAR)、人在太空等涉及该领域的重要国际会议,及时掌握国际发展动态,交流所取得的学术成果。担任了2010年37届国际空间科学大会的(闭合生命保障系统模拟)专题会议主要科学组织者,2009年“人在太空”的专题会议主席,并在“COSPAR大会”上多次做邀请报告。刘红教授首次提出了利用人大肠内有机物生物发电为人体植入式设备供电的方法,并开展了系统研究。系统开展了超声波强化污水生物处理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机制和工艺研究。刘红教授所领导的研究团队先后承担了国家国际合作重大、重点课题、国家863课题、国家水污染控制重大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在国际、国内重要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8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6项;编著出版专著2部;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各1项。 1983 – 1987南京理工大学环境保护专业学士学位1989 – 1994莫斯科大学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专业博士学位1994 – 1996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博士后 1987– 1989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保护专业助教1996 – 2001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2001 – 2004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教授2004 – 2006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环境工程系教授2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教授

  • 索引序列
  • 医学论文刘红雁
  • 刘红梅的医学论文
  • 刘红老年医学论文
  • 营养科刘红论文
  • 营养科刘红医学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