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中华医学杂志刘志红

中华医学杂志刘志红

发布时间:

中华医学杂志刘志红

国际肾脏病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Nephrology, ISN)理事,国际肾脏病全球改善预后委员会(Kidney Disease: 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执行委员。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华医学会理事会理事,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会主任委员,全军第九届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内科学领域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副会长,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华肾脏病杂志》总编辑,《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总编辑,《美国肾脏病杂志(Am J of Kidney Dis)》副主编;美国布朗(Brown)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 学术组织名称 所担任职务 任职时间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会 主任委员 国际肾脏病学会(ISN) 理事 国际肾脏病全球改善预后委员会(KDIGO) 执行委员 中华医学会理事会 理事 中华医学会内科学会 委员 解放军肾脏病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内科学会 副主任委员 2004 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 副主席 2005 解放军医学杂志 副总编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顾问

1958年12月26日,出生于甘肃临洮。1989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研究生院。1993-1996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学习。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1年4月,当选国际肾脏病学会理事。2012年5月20日,任南京大学医学院院长。2015年6月,任江苏省科协副主席。

刘志红,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副院长,南京大学医学院院长,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全军肾脏病研究所所长,全军肾脏病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苏省科协副主席。

刘志红中华医学杂志

医院承担大专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全系列教学、临床带教和人才培养任务,是十多所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学医院,在全国医院系统首家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拥有博士生导师23名、硕士生导师114名、博在士后联系导师25名,医院内科学、外科学2个二级学科均成为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这在全军同类医院中是唯一的。在“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思想指导下,医院鼓励科技干部结合临床大力开展科学研究。“九五”期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3项,国家科技部“十五”重大科技课题1项,国家新药研究基金课题1项,国家人事部课题7项,国家教育部课题7项;全军“八五”和“九五”及“十五”课题49项;省级课题45项。“九五”期间,获得各类科技进步奖28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军队、省科技进步(医疗成果)一、二等奖等重大奖项53项。2010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黎介寿院士科研团队的创新性研究成果——《肠功能障碍的治疗》,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这也是2010年我国医疗界唯一的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1年全军肾脏病研究所刘志红院士作为首席科学家,医院作为第一承担单位的973计划项目“常见肾小球疾病发病机制及其早期诊断”。这是自“973计划”立项以来中国肾脏病领域第一个项目,也是江苏省和南京军区卫生医疗机构作为项目第一承担单位的首个“973计划”项目。主编出版专著100多部,主办4种学术期刊,均为国家科技部统计源期刊。据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统计,年发表论文800余篇。2003年度SCI论文排名由14位跃居第9位,继续保持全国领先行列。在全军第八届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改选中,医院4人当选为委员,3位院士当选为常务委员。夏正坤主任医师夏正坤,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指导老师,负责国内儿童难治性肾病诊疗方案的制定。长期从事儿童肾脏疾病等临床医疗工作,特别在儿童难治性肾脏疾病、儿童血尿的诊疗与血液净化等方面有独到的见解。现兼任中华医学会儿童肾脏病学组委员、全军儿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全军儿科肾脏学组负责人, 江苏省医院协会儿童医院分会常委、江苏省医学会儿科学会委员、江苏医学会儿童肾脏病学组副组长、江苏医学会儿童保健委员、南京军区儿科学术委员会委员等;中华儿科杂志编委、、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编委、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编委、医学研究生学报编委、临床儿科杂志编委、国际儿科学杂志编委、现代医学编委。负责国家自然基金课题2项、国家科技部“十五”攻关课题1项、全军重点基金课题2项、江苏省重点医学人才基金课题1项、南京军区“十五”、 “十一五” 、“十二五”规划课题各1项、军区卫生系列“122”学科带头人课题1项。高洪志 主任医师高洪志 主任医师,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疗专业、师从我国着名内镜外科专家鲁焕章教授。曾任河北医科大学内镜诊疗中心主任兼河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镜诊疗中心主任,兼任国内多家医院内镜专业技术顾问。从事肛肠科教学、科研、临床工作三十余年,精于诊治肛肠科多种疾病及疑难杂症,曾无数次参加并指导对急、重、疑难病例的成功抢救,完成无数例复杂的高难度肠镜手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结合国内外在该领域最前沿的先进技术和方法,独创出一套科学有效的诊疗方法,极大地提高了确诊率和治愈率,在业界享有盛誉。魏丽珠主任医师儿科主任医师、教授现任:南京市计划生育二胎审批专家组组长曾任:江苏省遗传学会副理事长等六个学会的常务理事、理事等职。从医52年,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撰写论文40余篇,获军队科技进步奖二、三、四等共6项。专业特长:1、儿内科疾病2、遗传代谢病:如染色体病、单基因、多即应遗传病、矮身材、智力低下等。3、优生优育、儿童营养、生长发育保健指导。

IgA是最常见而复杂的疾病,迄今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刘志红以实验室为家,克服了无数的困难,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肠道感染模型诱导IgA肾病的动物模型,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IL-1受体拮抗剂基因多态性与IgA肾病临床表型的关系,提出了IgA肾病临床病理分型方法,探讨了激素对表现为微小病变型IgA肾病患者的疗效。通过大样本病例长期随访资料的分析,提出了影响我国患者长期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她代表中国参与全球IgA肾病牛津分类工作,并组织全国多中心临床验证,对牛津分类在中国成人和儿童患者中的应用进行了评估,总结出我国IgA肾病肾脏病理变化的特点和规律。作为全球肾脏病改善预后组织(KDIGO)中国执行委员,她参与了IgA肾病诊治指南的制定及IgA肾病牛津分类的修订工作。狼疮性肾炎是我国最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刘志红从分析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临床表型的联系、PAI-1和b-Fibronogen基因多态性与患者微血栓发生的关系、以及IL-10基因多态性与肾脏特定病理表型的联系等方面,探讨狼疮性肾炎患者临床表征的基因背景。建立了基于循环内皮细胞、VCAM-1、E-selectin和thrombomodulin等检测评估患者内皮细胞损伤的方法。通过大样本病例长期随访资料的分析,提出了影响我国患者长期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组织完成了全国多中心多靶点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试验。凭借上述工作,刘志红代表中国参加了KDIGO狼疮性肾炎诊治指南的制定。糖尿病肾病也是刘志红多年来重要的研究方向。她通过对病人肾小球基因表达谱的分析,发现免疫炎症相关基因的独特表达形式,肥大细胞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大黄酸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制、药效、药代及毒理等长期系统的研究,完成了临床前的相关研究和Ⅰ期临床试验,获得了II期临床试验的批文,为大黄酸的产业化和转化医学研究奠定了基础。血液净化技术是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重要的肾脏替代治疗。刘志红带领团队在国内率先将CRRT技术用于危重病人救治,并不断优化治疗模式,对其在重危病人抢救中的作用机制进行全方位的探讨,创新性地提出该技术具有清除致病介质、维持内稳状态,保护内皮细胞功能,促进免疫功能重建等新见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发组合式体外多器官功能支持治疗系统,努力为提高危重病人救治水平开辟出一条新路。刘院士不忘自己的社会责任,以一位科学家的人文情怀关注国家的发展和医学事业的进步。她是党的十六大代表和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作为中华肾脏病学会的主任委员,她高度重视学会的学术推广工作,积极倡导中华肾脏病学会要走向世界,利用一切机会向国际同行介绍我国肾脏病发展现状和研究成果。她参加了国际肾病学会、KDIGO等组织的领导工作,在国际肾脏病界的权威杂志《Nature Review of Nephrology》上撰文介绍中国肾脏病发展现状。代表中国参与全球未来十年慢性肾脏病防控策略讨论制定,相关文章发表在国际医学权威杂志Lancet上。在学会工作中,她坚持民主办会,弘扬学术,精心策划组织每年的全国肾病学术会议和血液净化学术年会,会议规模越办越大,学术水平越来越高,深受全国同道喜爱。她十分关心青年医生成长,在学会创新性地提出设立青年研究者奖,鼓励我国优秀的肾脏病研究工作者脱颖而出。她积极争取设立青年研究基金,帮助基层优秀青年医生开展临床科研。积极争取国际肾脏病学会的支持,使数百名基层年轻肾病工作者获得免费赞助参加国际肾脏病大会。刘志红院士带领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肾脏病研究所这支优秀的团队,获得了教育部创新团队的称号,被评定为江苏省临床医学中心,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带教硕士生40名,博士生55名,博士后12人。 在国际上首次论证了肠道感染是免疫球蛋白肾病的重要诱发因素;首次发现肝脏具有清除免疫球蛋白作用,肝脏病变会使免疫球蛋白沉积在肾脏而诱发免疫球蛋白肾病;首次在国内提出将IGA肾病区分为6种临床类型的观点,并据此分类提出了针对性治疗方法,从而大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主持负责军队“十五”重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等重大项目,负责病房治疗工作,负责南京大学医学院工作 。 累计发表论著567篇,其中SCI收录182篇。主编专著3部。学术专著两部:《中国肾脏病学》、《肾脏病临床集锦》、《Podocytopathy》。

国际肾脏病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Nephrology, ISN)理事,国际肾脏病全球改善预后委员会(Kidney Disease: 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执行委员。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华医学会理事会理事,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会主任委员,全军第九届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内科学领域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副会长,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华肾脏病杂志》总编辑,《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总编辑,《美国肾脏病杂志(Am J of Kidney Dis)》副主编;美国布朗(Brown)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 学术组织名称 所担任职务 任职时间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会 主任委员 国际肾脏病学会(ISN) 理事 国际肾脏病全球改善预后委员会(KDIGO) 执行委员 中华医学会理事会 理事 中华医学会内科学会 委员 解放军肾脏病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内科学会 副主任委员 2004 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 副主席 2005 解放军医学杂志 副总编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顾问

刘冰中华医学杂志

著有《新闻报道写作:理论、方法与技术》,南方日报出版社,2011年版),在《当代传播》《新闻战线》《新闻与写作》等杂志发表论文37篇。主持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5项课题,主研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项目等课题5项。获高庠玉奖、北京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和《新闻与写作》编辑部举办的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2000年7月到唐山学院(原西南交通大学唐山分校)任教,担任过传播教研室主任、唐山市委宣传部新闻阅评员、市级广播电台新闻观察员等职,现为该校新闻学副教授。曾任燕赵都市报记者、唐人居网总编辑。研究方向:新闻报道写作、融合新闻、市场调查。

刘冰熔 男,1963年,医学博士、博士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消化科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消化专家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卫生部内镜专业技术培训基地主任、美国胃肠病专业委员会委员(AGA)、中国医促会胃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理事、中华医学会黑龙江省消化学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消化医师学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第四届消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标题中没有“不公平”,但是摘要或者关键词中有。序号 篇名 作者 刊名 年/期 1 2404例农民工急诊医疗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蒋树源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2008/10 2 我国城镇卫生筹资公平性研究——基于医疗保健支出累进度的测算 吕文洁 财经研究 2009/02 3 医疗保险制度公平:国内近年研究的若干进展 张立 财经政法资讯 2006/04 4 我国当前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的衔接问题探析 彭明春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36 5 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改革问题分析——基于公平与效率视域的分析 罗娟 劳动保障世界 2008/11 6 中国农村医疗筹资公平性研究——基于全国八个农业县医疗筹资系统的实证研究 王晶 社会学研究 2008/05 7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和建议 李二曼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8/08 8 我国卫生保健服务不公平性的主要表现及对策 孙喜琢 中国医院管理 2008/08 9 从分散到统一:荷兰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尹莉娟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8/02 10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公平性与效率分析 李跃平 中国全科医学 2008/05 11 台湾医疗健保制度之公平性:一个初步分析 李瑞全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2007/12 12 从社会和谐的角度看待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 刘穗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7/09 13 试析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公平性 张茂松 中州学刊 2007/05 14 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公平性刍议 冉岚 中国经贸导刊 2007/17 15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问题及建议 花俊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7/19 16 用正义分配理论分析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公平性 刘平 中国全科医学 2007/13 17 浅析农村公共医疗卫生的公平性 何珩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7/06 18 我国城乡贫困人口医疗保障研究 房莉杰 人口学刊 2007/02 19 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如何不公平? 汪大海 中国社会导刊 2006/24 20 我国医疗保障公平性研究 刘玉恩 中国卫生法制 2006/05 序号 篇名 作者 刊名 年/期 21 突破自愿性的困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参合的激励机制与可持续性发展 方黎明 中国农村观察 2006/04 22 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公平对收入分配公平性的负效应分析 袁琳琳 商场现代化 2006/24 23 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公平性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刘平 中国全科医学 2006/09 24 我国卫生服务公平性探析 刘玉恩 医院管理论坛 2006/04 25 对医疗卫生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思考 郭宝才 中国卫生资源 2006/02 26 政策导向、汲取能力与卫生公平 王绍光 中国社会科学 2005/06 27 我国医院实行三级价格歧视的理论研究 王文祥 卫生经济研究 2005/10 28 社会医疗保险公平性与政府保险政策建议研究 吴传俭 中国卫生经济 2005/04 29 现行医疗保险制度的缺失及对策 李凯峰 中国卫生经济 2005/06 30 重视贫困问题和不公平性的研究 胡善联 卫生经济研究 2004/08 号 篇名 作者 刊名 年/期 1 我国现行三种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及并轨的框架研究 唐尧根 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 2008/09 2 我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改革现状的分析 钱秋华 现代商业 2008/33 3 农村医疗保险现状与对策 马侠 现代经济信息 2008/08 4 浅谈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险现状与对策 张炜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8/14 5 长春市老年人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及改革措施 李柏昌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8/14 6 浅谈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孙晓谦 内蒙古统计 2008/04 7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和建议 李二曼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8/08 8 从老年人的卫生服务利用现状看社会医疗保险 张桂萍 中国实用医药 2008/25 9 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现状和对策 周静锋 卫生经济研究 2008/07 10 上海医疗保险现状问题和发展建议 鲍勇 中华全科医学 2008/08 11 国外医疗保险模式现状 庞浩 天津社会保险 2008/02 12 从水利事业单位医疗保险体系分析医疗保险现状 滕玉珊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08/03 13 湘西州农村医疗保险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谢江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8/06 14 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现状的实证研究 周以林 中国卫生经济 2008/01 15 对我国社会医疗保险的若干思考——论我国社会医疗保险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完善思路 李琴 清江论坛 2008/01 16 昆山市流动人口医疗保险现状及其参保意愿分析 李存艳 中国全科医学 2008/09 17 浅议贫困农村医疗保险改革现状 阿木吉尔图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8/10 18 青岛市医疗保险现状及发展策略 马涛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12 19 农村医疗保险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以滁州市为例 黎娜 滁州学院学报 2008/01 20 福州市大学生医疗保险现状调查研究 王方刃 医学与社会 2008/01 序号 篇名 作者 刊名 年/期 21 医疗保险:中国现状、国际潮流及改革之路 杨宇霆 保险研究 2007/06 22 我国医疗保险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王安红 华商 2007/24 23 浅析国内医疗责任保险发展现状 黄锐 中国卫生监督杂志 2007/06 24 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现状、问题与对策 易建明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5 25 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现状及改革的探讨 蔡声霞 中国校医 2007/05 26 从老年人的医疗需求现状看社会医疗保险 王灿 科技广场 2007/08 27 我国医疗责任保险发展现状 张云林 中国医院 2007/09 28 我国学生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北京大学学生医疗保险现状调查报告 江南 理论界 2007/10 29 我国医疗责任保险的现状及发展展望 冯华楠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30 北京某三甲医院医疗保险自费项目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曾俊群 中国医院管理 2007/06 31 美国的医疗保险制度现状及引发的思考 张群 中国卫生经济 2007/06 32 商业医疗保险在我国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现状及完善对策 李丁页 海南金融 2007/05 33 医疗责任保险研究现状述评 王琬 湖北社会科学 2007/06 34 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结算办法现状及对策研究 周钟进 中国卫生经济 2006/12 35 牡丹江市森工系统医疗保险现状分析 谷振春 中国卫生经济 2006/10 36 浅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使用现状与改进建议 高巍然 卫生软科学 2006/06 37 高校学生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现状和方向探析 李均 经济师 2006/12 38 太原市城市低保人群医疗保险现状研究及对策建议 芦国庆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06/S1 39 我国医疗职业责任保险的现状及展望 郜玉珍 中国护理管理 2006/10 40 北京市大学生医疗保险现状调查及政策分析 赵永生 中国青年研究 2006/09 序号 篇名 作者 刊名 年/期 41 医疗责任保险保费测算现状及建议 严敏婵 卫生经济研究 2006/08 42 高校医疗保险现状及改革 李洁 医药世界 2006/06 43 美国医疗保险制度现状、改革及给我们的启示 冯国忠 上海医药 2006/07 44 关于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管理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周丽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6/08 45 某市三所医院《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使用现状分析 高巍然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6/13 46 大学生医疗保障现状与医疗保险需求的调查分析 陈丽娟 中国西部科技 2006/05 47 厦门市医疗保险现状及分析 肖玉梅 卫生经济研究 2006/04 48 农村医疗保险 理想和现实还有多远——中国农村医疗保障现状及其解决方法 刘冰 小城镇建设 2006/03 49 县级医疗保险工作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李青山 当代经理人(中旬刊) 2005/04 50 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险现状调查分析 毛瑛 卫生经济研究 2005/12 51 日本高龄者医疗保险制度:现状、困境、对策 林宪鹏 日本研究 2005/03 52 护理人员对医疗责任保险的认知现状分析及对策 王若乔 南方护理学报 2005/11 53 医疗保险参保现状的社会效应分析 唐蜜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5/21 54 青岛市医疗保险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宋丽丽 现代医药卫生 2005/20 55 浅析黑龙江农垦医疗保险现状 周海英 农场经济管理 2005/05 56 上海市企业医疗保险定点内设医疗机构现状与发展 王拥庆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2005/09 57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赵艳红 中国科技信息 2005/14 58 北京市医疗保险基金运行的现状、问题与展望 高梦滔 卫生经济研究 2005/07 59 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现状与完善探讨 刘蓉 人口与经济 2005/04 60 日本医疗保险体制的现状与改革 宋金文 日本学刊 2005/03

刘志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医师半年工作总结篇1

本人于20xx年毕业于临床医学专业,后分配到建始县人民医院,轮转一年后定于神经泌尿外科至今。经历了见习医师、住院医师。现将本人的工作总结如下:

在政治思想方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政治立场坚定,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拥护改革开放,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主导思想,坚持改革、发展和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

在工作中,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勇挑重担,服从组织分配,努力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本人深切的认识到一个合格的医生应具备的素质和条件。以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和提高业务技能为基础,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及理论水平,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学习有关泌尿科理论基础,同时记录读书笔记。听取专家学者的学术讲座。从而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始终坚持用新的理论技术指导业务工作,能熟练掌握泌尿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技术。处理本科急诊、熟练本科各类小手术及一般中型手术操作。工作中能严格执行各种工作制度、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为病人提供最温馨的“人性化服务”,并能换位思考,从病人的角度出发,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处理每一位病人,对患者极端负责任,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详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格检查,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在程度给于患者精心治疗,自工作以来,工作能力得到了上级及同事的肯定,同时获得患者及家属的肯定。

注重临床科研工作,积极科内科研工作,并取得相关成绩,总结临床资料。

工作以来,能以身作则,积极接受上级医师指导,完成一般患者诊治工作。同时进一步提高自身基本理论知识。当然在工作学习方面还有很多不足,比如:有时对一些疑难病例还不能很好的进行诊断治疗,手术操作方面还待进一步提高,理论知识还待进一步学习。

综上所述,本人从政治表现、业务技术、等方面已经较以前有一定的提高。今后将会努力学习进一步提高自身各项水平。

医师半年工作总结篇2

我是一名中医骨伤科的医生,从医9年来,本人一直以“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做为天职。自古以来,凡成大医者,皆具有高尚的品德和高超的医术。所以,在从医这些年来,除了给病人治病,我更强烈的感觉到,医学的进步,需要我不断的学习。就像一句老话说的:“活到老,学到老!”下面本人将近半年来的工作情况 述职报告 如下:

一、注重医德医风

“为医者,德为先”,医德是医务人员立身之本。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我始终以“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为服务宗旨。在思想上,我时时处处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党的组织纪律从严要求自己,自觉抵制不正之风,提高政治鉴别力和防腐拒变能力,始终做到重事业、淡名利,以满腔热忱地为患者服务,事事处处以病人为中心,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无论是白天还是深夜,只要病人需要,我都随叫随到,毫无怨言。对工作精益求精,对患者极端负责,关爱病人,甘于奉献。

二、和谐的医患关系

工作中,我对前来就诊的患者做到耐心接待,认真解决患者及家属的疑虑,尽量减轻患者、家属的压力,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工作是很辛苦的。身上时刻背负着巨大的精神压力,而且还常常受到来自患者及其家属的责难和不理解不配合。但是,当与死神的拔河终于获得胜利。

当瘫痪在床的病人能站稳他的脚步。当痛苦的表情被放松的微笑所代替,作为医务工作者,那一份满足和喜悦,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那是找到自己生命的价值,体会到平凡中的快乐。路遇时一句不经意的问候,相逢时一个真诚的微笑都在无形间拉近我们与患者之间的距离。我们带给他们战胜病魔的勇气和能力,他们让我们在凡俗的生活中得到自信和升华。

三、专业技术情况

做为中医骨伤科主治医师医师,我必须为其他人做好表率,做好榜样。取得主治医师资格9年,我主要从事中医骨伤科门诊工作,还从事门诊急诊急救工作,对门诊急、危、中重病人有较强的处理能力。同时带领全科医护人员不断学习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更使全科医护人员意思到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性。当然,我并不满足于这点儿进步,要知道,医学是无止境的!我们在医学上每前进一小步,就能救活和治愈成百甚至是上千的人。所以,我一直致力于研究新技术,希望自己能够带给病人更多的福音,让更多的笑容在患者脸上绽放!

现在,我依然不敢有所懈怠。对于本职工作,我要更加努力专研。作为主治医师主任我亦要起好带头作用,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自己的力量。生命所托,健康所系,每一个拥有爱心的人都是天使。让我们用无私的奉献和勤劳的双手,去履行我们最初的誓言,去奏响一曲曲健康、和谐的乐章。

医师半年工作总结篇3

20xx年我科紧紧围绕加快科室发展这个中心,在院领导的领导下,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全科素质方面又迈上一个新台阶较好地完成了院领导预定的各项工作目标。

在临床工作中,遵守医院的各项 规章制度 ,按时上、下班,坚守工作岗位,积极配合医院领导及科室领导的工作,努力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在工作中,本人深切的认识到一个合格的麻醉科医生应具备的素质和条件。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能熟练掌握硬膜外麻醉、颈丛麻醉,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静脉复合麻醉等各种基本的麻醉技术,尽量与手术医师配合好,满足手术医师对麻醉的要求,以便达到麻醉的平稳、安全和手术的顺利完成。每做完一台手术麻醉后自己都会认真总结,总结麻醉失败的教训或成功的心得,以求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能更好的为病人服务。

在如今医患关系紧张的时期,切实的贯彻“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思想,为了病人的一切,急病人之所急,尽己所能帮患者尽快解决病痛之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病人了解医生仍然是值得信任的人。

总之我们承接了20xx年良好的发展势头,圆满完成了20xx上半年各项工作任务。我有信心,在下半年来临之际,以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为广大病患者解除痛苦,再造健康。

医师半年工作总结篇4

作为一名医生,我的工作职责就是“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系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作为一名基层的医务工作者新手,我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乡镇医疗卫生工作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卫生机构,是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的枢纽,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重要服务载体。从20xx年至今,x年来的的实践工作,我对自己工作有很多的思考和感受,在这里我作一下简单的陈述:

一、努力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

在实践的工作中,把“实践”作为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使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在当今残酷的社会竞争中,知识更新的必要性,现实驱使着我,只有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努力学习,才能适应日趋激烈的竞争,胜任本职工作,否则,终究要被现实所淘汰。努力学习各种科学理论知识,学习各种法律、法规和党政策,领会上级部门重大会议精神,在政治上、思想上始终同党同组织保持一致,保证在实践工作上不偏离正确的轨道。同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并结合本职工作,我认真学习有关国家医疗卫生政策,医疗卫生理论及技能,不断武装自己的头脑。并根据工作中实际情况,努力用理论指导实践,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解决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希望,将来回首自己所做的工作时不因碌碌无为而后悔,不因虚度时光而羞愧。

二、恪尽职守,踏实工作

当我们步入神圣的医学学府的时候起,我就谨庄严宣誓过:“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系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今天,我不断的努力着。基层医疗工作,更使用我深深的体会到,作为一名基层医疗工作者,肩负的重任和应尽的职责。按照分工,摆正位置,做到不越位,不离任,严格遵守职责,完成本职工作。只有把位置任准,把职责搞清,团结同志、诚恳待人,脚踏实地,忠于职守、勤奋工作,一步一个脚印,认认真真工作,才能完成好本职工作,做好我作为一名基层医疗报务工作者的本职工作。在门诊,往院的诊疗工作中,我随时肩负着xx户,共1万7千多口人及处来人口的健康。xx天,天天随诊。那怕是节假日,休息日,时时应诊。

不管是在任何时候,不耽误病人治疗,不推诿病人,理智诊疗。平等待人,不欺贫爱富,关心,体贴,同情每一位就诊的患者。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收费。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诊疗中,严格按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就诊规则,开展门诊,往院的诊疗工作。、相关政策宣传及居民健康教育方面,从__年新合医在我乡开展以来,本人认真学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及相关新型农村合医疗会议精神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诊疗制度,组织村医生及本院职工进行培训学习,并利用赶集、到卫生室督导检查和下村体验时间及平时诊疗工作中,以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宣传新合医工作。以电话、现场咨询及发放资料等方式,开展居民健康教育工作。

安全生产维稳管理、新型农村合医疗管理。创造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是日常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20xx年的本院的安全生产维稳管理,本人通过职工的会议培训,使全院职工安全意识有明显提高,通过组织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使我院的事故发生率全年为零,保证了我院日常工作正学开展。在日常的工作中注意搜集、汇总、反馈及时上报各新型农村合医疗管理方面的意见和材料,为院领导班子更好地决策,并协助管理我院及我乡的新合医及乡村一体化工作。

医师半年工作总结篇5

为配合我市城市升级、公共卫生发展建设,我院领导果断地腾出自己的行政办公室特意成立了我市的第一个高危产科病区——产科高危监护病区。病区在我院及我市的重症孕产妇救治工作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使我院妊娠合并症等高危产科病人数急剧上升,并已位列全市第一。病区自今年4月份至9月份成立的半年以来,在医院各级领导的关怀及领导下,以“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工作宗旨,各级医护人员在本职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竭尽所能,精心诊治每一个病人,做好每一件工作,做到爱院如家,待病人如亲人,处理每件事时都考虑到对病人及医院有什么影响,让每个病人都对我们的医疗服务满意,让我们的病区、科室、医院不断发展壮大,扩大我们的知名度及影响力。

一、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病区经常进行医德医风教育和考核,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廉洁行医的各项规则,拒收红包及财务,认真学习各项法律知识,尽职尽责献身卫生事业,以救死扶伤、防病治病为重任,热爱本职工作,坚守岗位,工作一丝不苟,不怕脏、不怕累,不计较个人得失,以高质量完成各项医疗工作。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使病人得到合理的诊治和细心的照顾。全科人员能做到文明礼貌服务,举止端庄,态度诚恳,同情、关心体贴病人,耐心为病人和家属解释病情及有关注意事项。以治疗方案为病人解除病痛。全年未发生向病员及家属索要钱物、出具各种假证明和假检查结果等现象。科室设意见本,并定期召开病人座谈会,不断听取患者及家属意见,改进医疗和服务工作,坚持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工作态度,并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全科室上下面对危重病人临危不惧,团结一致,努力抢救了一位又一位转诊至我院的病患。

二、建全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严格按照广东省产科质量检查标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逐条实施。在医疗工作中坚持年青医师24小时工作制度、高年资住院总医师24小时专门驻守病房负责病区医疗工作,坚持病历书写、三级医师查房和教学查房、各种病例讨论、医疗差错事故登记申报、手术审批、病案管理、医疗质量监控等制度。要求各级工作人员认真履行岗位工作职责。由科主任负责组织各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实施,结合我院实际情况,调整各班职责和工作重点,使各项工作安排合理、更有利于病人的治疗。为防止发生各种医疗差错和事故,我们今年重点加强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的落实,坚持各种手术前上级医师查房,开腹手术有住院总以上医师上台把关,统一手术规范操作,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质量。并定期检查各项工作制度执行情况和岗位职责执行情况,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问题,将医疗差错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杜绝在萌芽状态。

三、加强业务学习,全面提高质量

目前医疗市场竞争激烈,为在医疗市场中求生存、求发展,我们必须提高医疗质量,以现代化管理和优质的医疗质量来吸引更多的病人,对于负责我院危重症抢救和管理的我病区来说尤为重要。对于医生来说,没有真本领、真功夫,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等于一句空话。今年我们十分重视医务人员素质的培养,把医生作为生产力的核心来抓,制订人才梯级培养计划,通过邀请专家来院建学、参加各种培训班、定期教学查房、定期进行业务学习、经常组织病例讨论、经常组织读书报告会、严格进行住院医师培训、严格的三基培训和考核等加快了多层次人才培养。特别注重对每一例特殊、罕见病历和危重病人处理后认真讨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使我们各级医师加深印象,今后遇到类似情况能进行熟练诊断和处理,逐步具备良好急诊抢救技术的素质。病区开始至今半年我们共诊治了产科合并症及严重并发症产妇235例、危重妇科病患21例,其中羊水栓塞1例、子痫5例,全院重大抢救6例,成功率100%。因我院病人病人多、周转快、工作量大、专科少,请其他专科会诊比较困难,根据我们的特点对复杂病人的处理需要医务人员综合素质较高,因此我们特别注意对年青医生进行一专多能的培训,使她们能更好胜任临床工作,目前,我们全部医生能进行胎监检查、心电图检查,并发胎监报告行心电图结果分析,部分医生能行b超、脐血流,所有医护人员均能独立操作使用心电监护、除颤仪、血气分析仪,个别医生会独立应用呼吸机行机械通气。

四、大力发展业务,开展新项目,全面提高诊疗水平

作为现代化医学的一部分,危重医学发展的速度最为瞩目,把危重医学技术应用到妇产科,尤其是产科就形成了新兴的危重产科。我们病区在我院妇产科持续心电监护及血氧饱和度监测的基础上,开展呼吸功能监测,可对重症产妇进行呼吸节律及心电连续的观察,确保对心肺的异常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新开展的深静脉穿刺及中心静脉压测定为我们监测血容量,指导心衰、大量失血、妊娠合并心脏病等患者补液、抢救、治疗,使诊治工作更准确、更科学。作为危重医学最重要的机械通气技术,应用在危重产科后可明显地增加救治的成功率,今年,我们1例“心肺功能衰竭、宫角妊娠、腹腔大量出血”患者术后成功地于我院妇产科首次使用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患者术后情况良好,痊愈出院,证明我院具备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等危重医学技术,大大增加了危重孕产妇救治能力。

五、强化科研意识、提高科研水平,积极参加高水平的科技协助

目前病人对医院和医务人员的要求不断提高,新技术项目不断出现,为了使我们的医院发展满足医疗水平的需求,今年我们继续狠捉科研工作,力争通过科研工作提高我们的水平和医生素质,要求每位医生侧重一方面进行课题研究,大量阅读最新的国内国外文献,开拓视野,重视临床工作的总结,将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最新医学理论结合,摸索有效的治疗方法。全方位积极参加高水平的科技协助,全面提高我院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影响力。病区代炳梅主任所写的《普贝生与催产素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促宫颈成熟和引产的临床分析》、《β—hcg及p测定对早期诊断输卵管妊娠的价值分析》、《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特点的分析》、《胎膜早破时间与绒毛膜炎的相关性分析》、《探讨输卵管妊娠的高危因素及早期诊断》等论著文献均发表在《中国现代医药》、《中国妇幼保健杂志》、《临床医学》等期刊。病区住院总医师刘志祥医师由广州医学院院第三附属医院、广州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李映桃主任邀请参与书写《中华围产医学》一书,并负责其中《产褥中暑》一节,该书为围产医学在我国诞生发展30年以来的第一本成熟、高水平的围产医学专家专著,计划于明年5月份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刘志祥医师(第六完成人)参与由我院隗伏冰主任主持的《输卵管妊娠早期诊断方法的探讨》课题,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六、工作中的不足与对策

医疗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社会对医疗质量和医务人员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面对我们的服务对象,无论从医院的管理和服务质量的提高都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产科高危监护病区是集中我院妇产科特殊病患,尤其急危重症、妊娠合并症及妊娠并发症孕产妇的病区,医疗风险及诊治难度均较高,防范医疗隐患、提高医疗治疗尤为重要。今后需要我们进一步改善的工作内容为:

1)病区医生护士均较年轻,工作经验不足,在应对危重症患者是对病情评估不足,以后须加强业务学习,多组织相关的危重症病例讨论,包括外院的病例,总结经验,完善各项诊疗常规,明确常用抢救药物的规范使用,逐渐形成自己的成熟的抢救流程及常见危重症、妊娠合并症、妊娠并发症孕产妇管理及诊疗常规。

2)病区作为科室住院医师培训的重要基地,轮转医师较频繁,先多为工作时间最短住院医师参与一线工作,而且作为新开科室,使用较多新的诊疗常规,病区新开展业务较多,病区工作较繁忙,要求工作质量较高,容易造成医疗文书不能相应的高,医疗文书不能相应地反映出高工作质量,因此,以后上级医师需加强对下级医师的指导工作,认真把好医疗文书关,尽可能设计出更多具专科特色的表格病历和谈话书,引入更多危重监护参数,使病历更具专科特色。

3)病区病患病情较重,病情变化较快,要求医务人员以更高的业务水平、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从事临床工作。我们将尽的努力提高妇产科医师队伍的业务水平和素质,强化科研意识,不断吸取国内外最新的技术知识从事临床和科研工作,力争让我们的高危产科、我们的妇产科医疗和科研水平处在全市的地位。

1.妇科工作心得体会及收获

工作中严格执行各种工作制度、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一丝不苟的处理每一位病人,在程度上避免了误诊误治。

自从事妇产科以来,本人诊治的妇产科疾病诊断治疗准确率在80%以上、独立完成数例其他妇产科手术,病人都能按时出院,从无差错事故的发生。真正发挥了业务骨干作用。本人在工作期间,格按照上级妇幼工作要求,认真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指标和计划。

医患沟通到位,科室人员相互理解,团结一致,对住院分娩病人的孕妇,观察产程严密,耐心做好医患沟通让孕妇及家属了解产程过程及可能发生的情况,让其心理有数,并有一个心理准备及理解过程,手术病人严格把握手术指针,对危重病人进行尽快治疗,手术严格无菌操作,无一例产褥感染。

严格自己遵守排班制度及首诊负责制定,杜绝了医疗事故的发生。科室消毒责任明确,正规,及时记录。

2.妇科工作心得体会及收获

一、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病区经常进行医德医风教育和考核,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廉洁行医的各项规则,拒收红包及财务,认真学习各项法律知识,尽职尽责献身卫生事业,以救死扶伤、防病治病为重任,热爱本职工作,坚守岗位,工作一丝不苟,不怕脏、不怕累,不计较个人得失,以高质量完成各项医疗工作。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使病人得到合理的诊治和细心的照顾。全科人员能做到文明礼貌服务,举止端庄,态度诚恳,同情、关心体贴病人,耐心为病人和家属解释病情及有关注意事项。以治疗方案为病人解除病痛。全年未发生向病员及家属索要钱物、出具各种假证明和假检查结果等现象。科室设意见本,并定期召开病人座谈会,不断听取患者及家属意见,改进医疗和服务工作,坚持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工作态度,并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全科室上下面对危重病人临危不惧,团结一致,努力抢救了一位又一位转诊至我院的病患。

二、建全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严格按照广东省产科质量检查标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逐条实施。在医疗工作中坚持年青医师24小时工作制度、高年资住院总医师24小时专门驻守病房负责病区医疗工作,坚持病历书写、三级医师查房和教学查房、各种病例讨论、医疗差错事故登记申报、手术审批、病案管理、医疗质量监控等制度。要求各级工作人员认真履行岗位工作职责。

由科主任负责组织各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实施,结合我院实际情况,调整各班职责和工作重点,使各项工作安排合理、更有利于病人的治疗。为防止发生各种医疗差错和事故,我们今年重点加强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的落实,坚持各种手术前上级医师查房,开腹手术有住院总以上医师上台把关,统一手术规范操作,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质量。并定期检查各项工作制度执行情况和岗位职责执行情况,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问题,将医疗差错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杜绝在萌芽状态。

三、加强业务学习,全面提高质量

目前医疗市场竞争激烈,为在医疗市场中求生存、求发展,我们必须提高医疗质量,以现代化管理和优质的医疗质量来吸引更多的病人,对于负责我院危重症抢救和管理的我病区来说尤为重要。对于医生来说,没有真本领、真功夫,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等于一句空话。今年我们十分重视医务人员素质的培养,把医生作为生产力的核心来抓,制订人才梯级培养计划,通过邀请专家来院建学、参加各种培训班、定期教学查房、定期进行业务学习、经常组织病例讨论、经常组织读书报告会、严格进行住院医师培训、严格的三基培训和考核等加快了多层次人才培养。特别注重对每一例特殊、罕见病历和危重病人处理后认真讨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使我们各级医师加深印象,今后遇到类似情况能进行熟练诊断和处理,逐步具备良好急诊抢救技术的素质。

病区开始至今半年我们共诊治了产科合并症及严重并发症产妇235例、危重妇科病患21例,其中羊水栓塞1例、子痫5例,全院重大抢救6例,成功率100%。因我院病人病人多、周转快、工作量大、专科少,请其他专科会诊比较困难,根据我们的特点对复杂病人的处理需要医务人员综合素质较高,因此我们特别注意对年青医生进行一专多能的培训,使她们能更好胜任临床工作,目前,我们全部医生能进行胎监检查、心电图检查,并发胎监报告行心电图结果分析,部分医生能行b超、脐血流,所有医护人员均能独立操作使用心电监护、除颤仪、血气分析仪,个别医生会独立应用呼吸机行机械通气。

四、大力发展业务,开展新项目,全面提高诊疗水平

作为现代化医学的一部分,危重医学发展的速度最为瞩目,把危重医学技术应用到妇产科,尤其是产科就形成了新兴的危重产科。我们病区在我院妇产科持续心电监护及血氧饱和度监测的基础上,开展呼吸功能监测,可对重症产妇进行呼吸节律及心电连续的观察,确保对心肺的异常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新开展的深静脉穿刺及中心静脉压测定为我们监测血容量,指导心衰、大量失血、妊娠合并心脏病等患者补液、抢救、治疗,使诊治工作更准确、更科学。作为危重医学最重要的机械通气技术,应用在危重产科后可明显地增加救治的成功率,今年,我们1例“心肺功能衰竭、宫角妊娠、腹腔大量出血”患者术后成功地于我院妇产科首次使用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患者术后情况良好,痊愈出院,证明我院具备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等危重医学技术,大大增加了危重孕产妇救治能力。

五、强化科研意识、提高科研水平,积极参加高水平的科技协助

目前病人对医院和医务人员的要求不断提高,新技术项目不断出现,为了使我们的医院发展满足医疗水平的需求,今年我们继续狠捉科研工作,力争通过科研工作提高我们的水平和医生素质,要求每位医生侧重一方面进行课题研究,大量阅读最新的国内国外文献,开拓视野,重视临床工作的总结,将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最新医学理论结合,摸索有效的治疗方法。全方位积极参加高水平的科技协助,全面提高我院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影响力。

病区代炳梅主任所写的《普贝生与催产素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促宫颈成熟和引产的临床分析》、《β—hcg及p测定对早期诊断输卵管妊娠的价值分析》、《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特点的分析》、《胎膜早破时间与绒毛膜炎的相关性分析》、《探讨输卵管妊娠的高危因素及早期诊断》等论著文献均发表在《中国现代医药》、《中国妇幼保健杂志》、《临床医学》等期刊。病区住院总医师刘志祥医师由广州医学院院第三附属医院、广州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李映桃主任邀请参与书写《中华围产医学》一书,并负责其中《产褥中暑》一节,该书为围产医学在我国诞生发展30年以来的第一本成熟、高水平的围产医学专家专著,计划于明年5月份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刘志祥医师(第六完成人)参与由我院隗伏冰主任主持的《输卵管妊娠早期诊断方法的探讨》课题,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六、工作中的不足与对策

医疗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社会对医疗质量和医务人员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面对我们的服务对象,无论从医院的管理和服务质量的提高都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产科高危监护病区是集中我院妇产科特殊病患,尤其急危重症、妊娠合并症及妊娠并发症孕产妇的'病区,医疗风险及诊治难度均较高,防范医疗隐患、提高医疗治疗尤为重要。今后需要我们进一步改善的工作内容为:

1)病区医生护士均较年轻,工作经验不足,在应对危重症患者是对病情评估不足,以后须加强业务学习,多组织相关的危重症病例讨论,包括外院的病例,总结经验,完善各项诊疗常规,明确常用抢救药物的规范使用,逐渐形成自己的成熟的抢救流程及常见危重症、妊娠合并症、妊娠并发症孕产妇管理及诊疗常规。

2)病区作为科室住院医师培训的重要基地,轮转医师较频繁,先多为工作时间最短住院医师参与一线工作,而且作为新开科室,使用较多新的诊疗常规,病区新开展业务较多,病区工作较繁忙,要求工作质量较高,容易造成医疗文书不能相应的高,医疗文书不能相应地反映出高工作质量,因此,以后上级医师需加强对下级医师的指导工作,认真把好医疗文书关,尽可能设计出更多具专科特色的表格病历和谈话书,引入更多危重监护参数,使病历更具专科特色。

3.妇科工作心得体会及收获

一、加强病区管理,夯实基础护理。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

今年,我科加强了病区的管理,注重晨晚间护理,使床单平整无皱折,并确保床单、被褥无血迹、污渍,随脏随换,制定每周一大换床单制度,确保每位患者床单元平整、清洁、舒适;做到“三短”、“六洁”;并坚持为产妇清洗外部,直至出院,保证患者的清洁无污染。

二、今年随着优质护理服务在我院的深入开展,结合我科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优质护理措施:

(一)转变服务理念,在科室里刘主任经常强调,我们的护理工作就是服务工作,我们要更新观念,做好服务工作,在服务中不仅要做到文明用语、还要语言温暖,表情亲切。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仅对妇科病人以“阿姨”、“婆婆”称呼,对产科病人更是用“乖乖”来作为对她的尊称。

(二)改变组织结构。今年X月开始在科内实行责任制护理,将病区分为XX、XX两个责任区,分别设两名责任护士,责任护士负责对所分管病人的病情观察,落实治疗性护理和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做到全程全方位护理,保证责任护士管床到位,责任到人,大大改变了以前功能制护理的局限性。本年度担任责任护士的是:洪瑛、李丽,她们尽心尽力在自己的岗位上为所管病人提供优质的服务,并参与一些管理工作,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同时也得到了一些病人家属的好评!

(三)改变排班模式,在护理排班上为了适应中午手术交接多,减轻中午护理工作压力,由原来的一名护士上8AM到4PM的模式,改成让两名责任护士上8AM到4PM的模式,减少中间交接,既让护理人员接受,又保证了护理安全。

三、加强护士的继续教育,培养专科护理人才。

在本年度初我们就制定了本专业的人才培训计划,有科内学习和外出学习参加培训班等形式,均已完成培训计划。科内学习是利用每天晨会时间进行基础护理、护理常规、健康教育等护理知识和技术的强化训练,从而不断提高科内护士的专科知识水平。今年外出培训产科专科护士一名,已能单独上岗。

另外,对新入科护士有一对一的护理老师带教,尽快适应本职工作,对工作一年以上的护士积极鼓励其继续学习,并让她们以各种形式自学,提高学历,今年有两名护士取得专科学历,护士长取得主管护士职称。

四、严格核心制度的落实,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重点表现在:

(一)严格床头交接班,坚持每日由夜班对全部住院患者的诊断、治疗、手术等情况进行梳理、登记,使晨间换班更详细、严谨,并随时检查基础护理情况,及时指出存问题及时改正,确保患者安全。

(二)完善护理查对制度,针对我科医生停医嘱不定时的情况,特制定了双人双班查对制度,即每天下午白班和总务查对医嘱后,夜间上夜和助产士再次查对医嘱,避免了漏执行和重复执行的现象。

五、我们科室年青护士较多,为了让她们有变得更加自信,在科室里倡导好学、上进的思想观念,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各项活动:

如XX操作比赛及知识竞赛,我科均积极参加了这些活动,并在知识竞赛活动中取得了三等奖的好成绩,这些活动的参加,既让他们在活动中得到快乐,也让他们在活动中成长!与此同时,我科护士XX被评为”优秀护士”!

六、规范护理文书书写,减轻护士书写压力

我科根据专科特点采取表格化护理文书,大大减少了护士用于记录的时间。让护士有更多时间为患者提供直接护理服务。

七、创新服务形式,让患者切实的感受到我们的关心与关怀

为了增强我科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特制定了一些新的服务措施,让病人真正感受到我们的医护服务,品味出我们的优质所在。如:

(一)为刚做完人流手术的患者送上一杯热奶粉;

(二)为刚分娩的产妇送上一杯红糖水;

(三)设计并缝制了产妇病员裙;

(四)产科服务上也借鉴责任制护理的模式,运用一对一陪产式助产工作方式,让孕妇得到了整体服务。并建立孕产妇QQ群,每天派专人值守,及时回答孕产妇提出的问题。

(五)特向医院申请电磁炉一个,为分娩产妇提供方便。

(六)在新生儿的护理上,不仅严格执行母婴同室,完成每天的洗浴,而且在院期间由助产士亲自对新生儿进行喂奶、更换尿片。

(七)加强出院随访,及时了解出院后患者、产妇及新生儿遇到的护理问题,进行电话咨询,对特殊问题,请其及时来院检查,今年共电话随访X人,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广泛好好评。

八、加强产房的管理,积极控制医院感染

严格按照医院重点部门管理标准,规范各种急救流程及各种急危重症的应急预案,在抢救车里添加产科各种急危重症的专科用药,落实各项消毒隔离制度,加强各种感染监测,

完善了产房工作质量检查标准。定期召开助产士会议,反馈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认真总结分析,制定下一步整改措施,并进行质量缺陷跟踪检查,提高了助产士的质量意识和管理意识,并顺得通过了产科护理质量检查。

九、建立和完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体现优劳优得、多劳多得。

过去的一年,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优质护理服务的内容还需深化,服务形式还需创新;年轻护士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科护理知识还需学习,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待进一步增强;护理科研、论文撰写工作也很薄弱,因此,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总结经验,大胆创新,为医院的持续发展而不懈努力。

刘冰中华医学杂志社

医学检验是运用现代物理和化学 方法 、手段进行医学诊断的一门学科。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医学检验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基层医学检验质量提升策略

医学检验毕业论文摘要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检验技术开始增加,这也对检验科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检验科人员不仅要与时俱进,还要能够对多种标本进行正确的分析,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最准确数据。 文章 对现有的基层医学检验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医学检验毕业论文内容

关键词:基层;医学;检验质量;提高;思考

医学检验在现代医学领域中对临床诊断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其能为医生对疾病作出诊断提供最有力的依据。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医疗体制的改革,临床医学检验技术有了较大发展,而检验的准确性对医疗质量至关重要,如果检验结果不准确,可能导致患者病情的误诊,错过最佳治疗时间,给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损害[1]。因此,浙江省慈溪市长河中心卫生院就如何提高基层临床医学检验质量进行了探讨。

1医学检验质量存在的问题

检验人员的政治水平和业务素质偏低

医学检验名义上是作为一个医院的辅助科室,但它在医院的医疗活动中却是必不可少的科室。对临床医学检验的重要环节做好质量控制,保证结果的准确性,能够改善医患关系,提升治疗效果。但工作人员思想上缺少对自身职业的认识,对于检验质量一事缺乏关心。在日常工作中,若缺乏工作责任心,则不能够对患者进行适当爱护与交流,因此不能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现状,难以为疾病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部分老资历的检验人员,对于出现的新专业知识不加以学习,原有的专业知识开始旧化,对于实验室设备的操作水平不足,降低了检验水平,增加了在操作中出现误差的可能性。医院应该针对这种情况定期开展培训,供大家交流学习[2]。医学检验人员的临床意识也严重不足。现代医学对于医学实验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标本采集、化验,为了对人体疾病进行治疗预防或者对人体的健康指标进行评估,而是要求实验室能够对所得出的结果做出合理解释。临床科室之间也应该增加联系,以便对病情进行了解,来确认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临床检验标本采取不规范

临床检验标本的采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临床检验质量的高低,而全面质量监控则分别包括三个阶段———实验之前、实验中和实验之后,实验中或多或少会存在误差,而实验前的误差占据总误差的68%,这也使得在实验之前采集临床检验标本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部分医检人员由于自身操作技能和专业知识不足,在采集标本时,不能根据不同的项目选取最佳采取时间。如果医检人员不能意识到而选择错误,则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另外,医检人员也要根据不同的项目来选取对应的抗凝血管,如果不能够严格按照规定方式来采取标本,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验收标本的过程中,也应该采取规范 措施 验收,对于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标本,要按照拒收制度退回,并做好记录。送检标本若不能及时检测,应该按要求保存好[3]。

不能严格执行操作流程

在实验之中需要比较严格的操作流程,而在产品质量的检测过程,因为检验方法、人员职业素质、仪器设备状况、医院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纵然是技术娴熟的工作人员,用同一种方法和同一个试样进行反复多次的检测,也不可能得到完全一样的结果,这说明在实际检测过程中是存在误差的。但是部分检验人员在实验之中却不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规范操作,使得误差范围大大增加。检验人员需要详细掌握检验的注意事项和检验仪器、试剂的使用方法,并且严格遵守检验操作规程。加强制度管理,保证管理有章可循,对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监管,赏罚分明,充分调动科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实验过程进行监督管理,防止实验环节出现任何问题,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同时也利于检验人员在工作中发现问题,提高检验人员的个人能力。特别是一些检测成本不高的检测,这种方法值得应用[4]。

阶段性质量监控不能保障

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工作一定要做好,在排除多种因素可能对检测结果造成的影响之后,再对采集和处理的标本进行重点监控。认证了解分析的质量控制工作,同一时间还要参加卫生部门临床检验核心部门的测评。工作之前要对运用仪器设备进行查看并做好维护工作,务必要把实验中的仪器误差降到最低。对于分析后的质量控制一定要做好,出口管要进行认真的执行检验,检验结果要反复核对,切不可因为医检人员自身因素而不对检验结果进行核查。医检人员与临床医师的沟通也要做好保障,如果不能相互协调,可能会影响工作的顺利进展。

实验 报告 不能及时登记或者忽略

在实验之后,要及时将结果进行登记并把报告送至患者或者相关科室。若实验报告不能够及时送达,很可能造成治疗时机的延误。部分医院可能会对实验结果忽略或者不重视,因而不进行登记。其实从实验结果来看,登记一方面可以方便患者和临床医师的询问,一方面可以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这些数据得出有价值的科学依据,便于研究[5]。

2提高检验质量的对策

提高效率

随着时代进步,科技发展,也出现了许多新型设备。现代仪器具有自动化和网络化等特点,能够严格执行质量控制,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检验质量也得到了提高,产品化试剂盒的规范应用以及检验工作者系统化的培训,使得检验工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同一化。现代全自动分析仪器可以同时进行上百项常规和非常规检验,所以,传统管理模式应该随着高科技设备的介入持续改进,及时更新观念。资源共享主要是以开放和运用现代化的仪器为主,调整专业小组,规范化各临床科室的试验室,使得报告的完成能够更加迅速。仪器设备的集合管理,可以完全利用已有设备的工作功效,降低分析成本,使得患者的标本周转和检验分析时间降低,及时为临床医师提供诊断数据,提高患者的康复度。

加强质量控制

对于室内的质量控制要严格认真做好,保证测定结果的精确度,对于在实验操作途中批间和日间标本的检测结论差别要做好记录。实验的经过和实行要采取全方位监控管理,若出现失控事件则要及时控制并分析失控原因,做好整改措施,填写相关报告,改进工作方式,提升检验质量。

仪器的日常管理和正常运用要有保障

目前检验科越发重视自动化,科内主要运用国内行政部门确认注册并且合格允许使用的仪器。因此要创立专门的小组,负责健全仪器的管理,对仪器进行登记注册、并签字。小组成员要按照指导书规范化运用,做好仪器的运用保养记录,定期维护,确保检验仪器的正常运行[6]。

提高水平和加强学习

学习内容主要关于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安全意识等,检验科应该定期开展培训,每个月进行一次考核,对于表现优秀的人员要予以奖励,表现较差的则要予以惩罚。

3结语

综上所述,临床医学检验在现代医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检测具有重大意义。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医疗体制的改革,临床医学检验技术有了较大发展,而检验的准确性对医疗质量至关重要,如果检验结果不准确,可能导致患者病情的误诊,错过最佳治疗时间,给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损害。而现今临床检验工作正处于技术改革期,主要以实验室的技术创新为基础,展开许多新近的医学成果。目前基层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只要医院落实好相关制度,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观念,医学检验质量可以顺利提高。

医学检验毕业论文文献

[1]陈川,范红,陈波,等.基层临床实验室检验资源的现状调查及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3,3(2):32-33.

[2]张国伟,苏琴,赵霞.对基层医院检验科工作的建议[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17):2263-2264.

[3]刘冰,陈宇林,陈华根.基层医院加强检验与临床沟通的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2):1528-1530.

[4]刘健,李帧玉,曹琦,等.浅析基层疾控中心临床医学检验管理[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2(3):79.

[5]宋颖,王青,李泳,等.上海市2010年部分基层医院血液检验质量分析[J].检验医学,2012,27(10):840-843.

[6]刘艳,刘丹,黄泽智,等.高等专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检验基础》理论的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与实践[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1):2934-2935.

医学检验本科生 专业英语 教学分析

医学检验毕业论文摘要

【摘要】医学检验专业 医学英语 教学旨在培养学生阅读英文文献、使用英语撰写科技论文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主要讨论了医学检验专业英语教学的特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了提高医学检验专业英语教学质量的方法。

医学检验毕业论文内容

【关键词】医学英语;英语教学;医学检验

当今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是英语,它也是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之一。科技资料的85%,医学学科的前沿性文章以及国际会议的工作语言都是使用英语[1]。因此,对于高水平人才来说,不仅需要丰富的医学专业知识,还需要很强的英语应用能力。本科生英语教学的核心工作便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医学专业英语水平,本文探讨了医学专业英语教学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和提高检验专业英语教学质量的方法。 教育 部2004年颁布了大学生英语教学相关要求,《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中将大学英语教学分为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三个层次。关于“更高要求”的内容是:学生能基本听懂英语国家的广播电视节目,能听懂所学专业的讲座;能就一般或专业性话题进行较为流利、准确的对话或讨论[2]。各高等医学院校为了这一目标,均加大英语教学改革的力度。首都医科大学于2010开始招收检验专业本科学生,在第一届本科生教学就开展了医学英语课程。至今已有三界毕业生,现将检验医学英语教学 经验 总结 如下:

1更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

很多高校医学英语教学中老师仍然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这一老模式,教学模式陈旧,内容单一,难以适应医学生的学习需求。教研室摒弃老套路讲授课文和练习的旧模式,将学生带入课堂,参与其中,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程开展之初,教师就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课前准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均按小组完成。例如,在讲授文献阅读时,课前学生小组按要求查阅文献,并将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包括有哪些文献库、如何选取关键词、如何获取全文等;课上老师和同学共同讨论解决遇到的问题,并请各组分享经验;课后小组共同总结课上内容。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增强学生间的协作。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等多种教学模式可以改善教学效果并提高学生的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3]。教学内容相关视频、动画、图片等的展示可以更加形象生动的展示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课堂的专注度,改善教学效果。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利用PPT代替板书已成为现代教学的主要形式,它通过创设最佳情境和展现感性材料的方法提升教学效果。例如:配合动画和英语讲解血栓的形成,使学生在理解的同时接受了英语环境的熏陶,这一方式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对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也有明显的作用。

2提升专业英语教学地位

目前,普通英语在大部分的医学院校英语教学中占据主要地位,体现在教学时数上,其与医学英语的比例超过了4∶1[2]。这一比重对于学生对于医学英语的掌握水平是远远不够的。教研室将专业英语教学设置为一学年,增加医学英语教学的发展空间。专业外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教师非常注重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参与内容主要包括课文词汇听读,以及挑选课文中难度适宜的 句子 让学生做英译汉练习。只有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能使掌握的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文献教学中,在向学生解读各种类型、体裁和风格的文章的同时,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工具收集并阅读外文资料,在课堂上分析讨论在课外阅读取得的成果和遇到的问题,以达到共同提高的效果。

3任用医学专业老师开展专业英语教学

一直以来,在我国,都是由英语专业的教师承担高校的英语教学工作。而医学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复杂科学,即便英语水平很高,但不了解医学的专业知识,是难以胜任专业英语教学工作的。因此,教研室选择英语水平较高且具有医学专业背景的年轻教师承担专业英语教学工作并通过对这些老师的培训,充分弥补了英语老师专业知识缺乏的不足,直接改善了医学英语的教学效果。目前,教研室拥有12名专业英语教师,其中医学博士5名,硕士7名,具有较好的医学背景;同时这些教师100%具有大学英语六级证书,英语水平较高。

4编写与临床紧密结合的英语教材

教研室从临床需求和教学安排出发去确定教材中例文的选取和排序。针对专业为检验医学的本科生,更加侧重于医学 科普知识 的选材。并配合其专业课程及实际需求,诸如血常规检查、体液检查、凝血功能检查、微生物检查、肿瘤标志物的检查等内容在材料中都有涉及。选取的文章均来源于临床一线工作,医学词汇学均为临床应用的词汇。在编写时虽参考了国外原版教材,但不是将国外教材进行了全文翻译,采用符合中国学生学习习惯的编写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在每个学期均安排了2~3节文献阅读课,解决学生查阅文献的问题,为学生查阅文献提供帮助。每一章包括医学 英语阅读 和词汇两大部分。通常,教师通过长句检测学生的基础英语,对于不具备独立分析长句能力的学生,教师可协助他分析理解相关内容和结构,达到强化基础英语的目的。现代教育的一个主要思想便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采用学生发问,教师解答的形式,如此便能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5]。在词汇部分的学习中,30组重点专业词汇构成一个单元,通过对这些专业词汇的学习,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对于英文英语医学文献的阅读能力大有裨益,也为学生在记忆和运用这些医学文献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经过三届临床检验本科生的专业英语教学过程,在参考与借鉴 其它 专业医学英语教育经验,形成临床检验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同时,也发现很多不足,还面临以下挑战:

(1)现行的医学英语教学大纲急需修订。目前的医学英语教学大纲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其中特别迫切需要解决的是明确教学目标和需要达到的教学成果,对每学期每堂课的英语听、说、读、写等各方面进行具体要求。只有有章可循,才能将教学模式正规化,从而实现既定的培养目标。

(2)提高教师的英语专业化水平。目前教研室的医学英语专业其自身专业均为医学专业,语言方面的造诣不深。因此,加强医学英语师资队伍建设刻不容缓。鼓励他们学习医学英语听说、阅读、翻译、写作,同时组织英语教师给予英语教学方面的指导。总之,加强课程内容与医学专业知识的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参与、体验的新颖、多样的教学方式,积极采取措施,提高教师队伍的水平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是检验专业英语教学努力的方向。

医学检验毕业论文文献

[1]余波,李莎莎,林振浪.医学院本科阶段医学英语教学的方法探讨和经验总结[J].浙江医学教育,2009,8(1):13-15.

[2]尤永超.医学英语教学现状及未来发展的设想和探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7,29(1):23-25.

[3]蔡耿超.《医学英语视听说》教学初探[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0,24(3):295-298.

[4]赵晖,吕虹,李虓,等.检验专业医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继续医学教育,2015,29(4):57-58.

[5]吕虹,宋蓓,康熙雄,等.医学检验《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实践[J].继续医学教育,2016,30(1):41-43.

有关医学检验毕业论文推荐:

1. 医学检验毕业论文范文

2. 大学生医学检验毕业论文

3. 大专医学检验毕业论文

4. 医学检验技术论文

5. 关于医学检验的论文

6. 有关临床医学教学毕业论文范文

1、安徽省自然基金课题:HLD肝细胞铜转运及P型ATP酶功能的研究2、安徽省教育委员会自然科学研究项目:中国人肝豆状核变性中医征候分型与基因突变多样性的研究3、不同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对EAN豚鼠脱髓及免疫功能的影响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肝豆汤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疗效的机理研究 1、肝豆状核变性中西医结合基础与临床研究;2、神经免疫性疾病的治疗研究。 1.肝豆状核变性的病因及诊疗进展杨任民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6/222.甲泼尼龙冲击后泼尼松延续治疗重症肌无力(57例随访观察)杨任民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6/013.肝豆状核变性的药物治疗杨任民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5/034.偏头痛的诊断程序杨任民 医师进修杂志2005/075.遗传性痉挛性截瘫伴胼胝体发育不良的临床分析及文献回顾杨任民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5/016.棘红细胞舞蹈病1例并文献复习 杨任民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4/037.脊髓结核瘤杨任民 医师进修杂志2004/078.肝豆状核变性的病因及治疗进展杨任民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3/049.肥厚性硬膜炎杨任民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3/0210.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的肥厚性硬脑膜炎1例 杨任民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3/0111.多发性硬化(2002年)的诊断和治疗近况 杨任民 安徽医学2003/0312.多发性梗死性痴呆——系列讲座之四杨任民 临床中老年保健2002/0113.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发作、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与慢性脑供血不足杨任民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2/0414.脑分水岭梗死杨任民 安徽医学2002/0315.中西医结合治疗198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疗效及随访观察 杨任民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0916.脑血管性痴呆——系列讲座之三杨任民 临床中老年保健2001/0417.老年性痴呆——系列讲座之二 杨任民 临床中老年保健2001/0318.老年期痴呆的诊断和治疗——系列讲座之一杨任民 临床中老年保健2001/0219.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2例报告 杨任民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1/0220.伴胼胝体发育不良的家族性痉挛性截瘫1例报告 杨任民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0721.低血钾的心电图观察顾统元、杨任民 中华内科杂志1960;8:30722.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合并两侧大脑基底节对称性钙化一例汪学仁、杨任民等 中华内科杂志1962;2:12223.妊娠舞蹈病王湘芝、祝锦涛、杨任民1964;10:32524.脑血液循环障碍时之心电图观察杨任民等 中华精神神经科杂志1965;9(1):2725.结节性动脉周围炎并发多发性神经炎1例报告 杨任民等 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65;9(3):例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分析 杨任民等 中级医刊1966;(4):22127.运动锥体外系综合征15例分析 杨任民等 新医学副刊-神经系统疾病1975;(2)封面28.完全恢复性脑卒中杨任民等 新医学1979;10:11629.乙胺丁醇引致视神经-末梢神经病变一例报告 杨任民等 中华结核病和呼吸系疾病杂志1979;2(1)综合征(附5例报告) 杨任民等 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79;5(4):18731.家族性帕金森综合征-肌萎缩侧束硬化联合病征(附3例报告) 杨任民等 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1;7(1):综合征1例报告 杨任民等 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1;7(1)4933.重症肌无力37例的免疫抑制剂治疗 杨任民等 中华神经精神杂志1981;14(1)2334.肝豆状核变性骨-肌型1例报告 杨任民等 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2;8(1)3535.多发性硬化伴阵发性搔痒2例报告 杨任民等 中国神经精神病杂志1982;8(4):25136.排尿性晕厥杨任民等 实用内科杂志1983;3(2):7537.肝豆状核变性症临床分型的初步探讨杨任民等 天津医学1983;11(5):28838.早老症6例综合报告 杨任民等 中华儿科杂志1982;20(4)21639.同型胱氨酸尿症3例 杨任民等 中华儿科杂志1983;21(5)30840.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豆状核变性200例分析 杨任民.杨兴涛.鲍远程.陈卫东.李圣业.娄宗盘.江停战.蔡永亮.吴仁端.韩咏竹.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3年03期41.肝豆汤对37例肝豆状核变性症的驱铜观察 杨任民.鲍远程.杨兴涛.李圣业.陈卫东.娄宗盘.蔡永亮.江停战.吴仁端.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3年03期42.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脑脊液和血清单胺类递质的含量测定刘冰怀.朱舜丽.钱荣康.陈全珠.杨任民.鲍远程.蔡永亮.中华医学杂志1985年10期43.青霉胺副反应的探讨杨任民.鲍远程.江停战.任明山.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1986年02期44.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治疗许吉综合征(附3例报告)杨任民.娄宗盘.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1986年03期45.口服硫酸锌对60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尿排铜及血微量元素的影响 杨任民.鲍远程.蔡永亮.娄宗盘.杨兴涛.陈卫东.李圣业.江停战.韩咏竹.黄碧霞.季明荣。中华医学杂志1986年04期病的肝症状 杨任民.临床荟萃1987年04期47.免疫抑制剂在内科疾病中的应用杨任民.中国药理学通报1989年01期48.肝豆状核变性并发脾功能亢进38例骨髓象分析 何为贵.韩宁林.杨任民.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3年S1期49.脑干诱发电位在肝豆状核变性治疗效果判定中的作用李小真,杨任民,尹世杰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4年05期50.慢性疲劳综合征杨任民 安徽医学1994年03期51.肝豆状核变性骨-肌型11例报告 蔡永亮,江停战,杨任民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4年03期52.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杨任民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4年05期53.肝脏疾病引起的神经系统损害杨任民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4年06期对无神经系统症状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诊断价值 李小真,杨任民,马忻,孙冲 临床脑电学杂志1994年03期55.慢性脱髓鞘性多神经根神经病及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2例诊断探讨 李小真,杨任民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1994年01期综合征17例治疗分析 鲍远程,杨任民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1994年03期57.锥体外系疾病及其治疗原则杨任民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5年05期58.甲泼尼龙、强的松、ACTH治疗多发性硬化疗效观察 李小真,杨任民 安徽医学1995年06期59.口服二巯丁二酸对肝豆状核变性临床疗效及尿铜的影响 杨任民,江停战,陈卫东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5年0260.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神经免疫性疾病不良反应 王晓平,杨任民,杨兴涛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5年0261.肝豆状核变性11例死亡分析 杨任民,王晓平,李凯,许圣弘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5年03期62.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红细胞内铜锌含量及意义探讨徐文安,杨任民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5年05期63.单卵孪生子同患肝豆状核变性(附2对4例报告)洪铭范,杨任民,陈卫东脑与神经疾病杂志1995年03期45. 11例肝豆状核变性病人颅脑MRI的表现 江停战,杨任民 临床脑电学杂志1995年01期64.肝脏疾病引起的神经系统损害杨任民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1995年03期65.肝豆状核变性血清铜蓝蛋白100例临床研究 鲍远程,杨任民,范玉新,王训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6年11期66.甲泼尼龙冲击疗法对神经免疫学疾病病人的血压和心电图的影响陈卫东,杨任民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1996年05期67.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智商影响的前瞻性研究蔡永亮,杨任民,许圣弘,李凯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年01期68.斜视性眼阵挛多发性肌阵挛综合征 杨任民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6年03期

刘冰熔 男,1963年,医学博士、博士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消化科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消化专家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卫生部内镜专业技术培训基地主任、美国胃肠病专业委员会委员(AGA)、中国医促会胃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理事、中华医学会黑龙江省消化学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消化医师学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第四届消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索引序列
  • 中华医学杂志刘志红
  • 刘志红中华医学杂志
  • 刘冰中华医学杂志
  • 刘志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刘冰中华医学杂志社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