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王鲁江医学论文

王鲁江医学论文

发布时间:

王鲁江医学论文

1. 赵凤林,张荣贵,李国才,等. 先天性胆囊扩张症的外科诊治. 肝胆外科杂志, 2000 , 8(5):301~3022.石景森,杨毅军 ,赵凤林 ,等. 原发性胆囊癌44年诊治的临床回顾.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1,6(3):401~4043.赵凤林, 王健生, 任宏, 等.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01 ,23(4): 293~2954. 赵凤林, 石景森, 陈革, 等. 结石性胆囊炎癌变高危因素的临床研究.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01,10 (1):38~415. 赵凤林,石景森,杨毅军,等.肝癌双重栓塞对门脉系统血液动力学影响的临床研究.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1,11(5):62~636. Zhao Fenglin,Shi Jingsen,Zhu Aijun,et of hyperplasia and carcer of thegallbladder with calculas, J XI’AN MED UNIV, 2002,14(1): 69~727. 赵凤林,任宏,王健生,等. 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02,24(3): 211~2138. 杨晓龙, 赵凤林, 王鲁.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9例临床分析.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02,24(3): 214~2169. 李明慧,谢尧,赵凤林,等.患者顺应性对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影响的研究.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6,20(4):312~31410.吴云中,赵凤林,张春泽等.慢性重型乙型肝炎转归相关因素及抗病毒治疗研究.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7,21(2):120~12211.赵凤林, 崔长青, 张锦前,等.HBV复制子pHY106-BHBV转染HepG2细胞基因表达差异.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0,18(10): 1041~ Zhang, Liuluan Zhu, Honglian Wei, Ping Gao, Jingsen Shi, Fenglin Zhao(通讯作者).The risk factor of gallbladder cancer: hyperplasia of mucous epithelium caused by gallstones associates with p16/CyclinD1/CDK4 pathway. Experimental and Molecular Pathology(Accepted, , Ms. Ref. No.: EMP-D-11-00091)参编专著4部:1. 赵凤林. 外科黄疸动物模型的建立和实验研究. 石景森, 王炳煌主编.外科黄疸性疾病诊断治疗学, 第一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石景森, 赵凤林. 梗阻性黄疸. 黄洁夫主编. 腹部外科学, 第一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赵凤林,李华.肝癌的病理生理学.黑子清主编.肝脏移植麻醉学,第一版,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6,pp86-904、赵凤林.肝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徐道振主编.病毒性肝炎,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pp405-501其他参与论文1杨毅军 石景森 焦兴元 赵凤林.脾脏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00年9卷04期2王健生 任宏 雷剑琴 赵凤林 陈武科 石景森.高位胸腔冲洗在治疗食管癌切除术后胸内吻合口漏中的应用.中国综合临床 2001年17卷06期3王健生 任宏 段小艺 陈武科 赵凤林 韩王月 石景森.术前化疗对中晚期食管癌的治疗作用.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2001年22卷05期4张荣贵 刘刚 杨毅军 赵凤林 于跃利 王作仁 石景森.拔T管后胆漏的处理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01年8卷01期5王健生 任宏 段小艺 陈武科 杨毅军 赵凤林 石景森.中晚期食管癌术前BPF化疗的疗效观察.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1年11卷10期6韩玥 石景森 杨毅军 李国才 赵凤林 孙立江.CD44v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表达与胆囊癌侵袭和转移.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02年8卷04期7杨毅军 石景森 王健生 赵凤林 何平 孙立江 朱爱军.原发性脾脏肿瘤的临床诊治总结.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02年8卷01期8王健生 陈武科 任宏 赵凤林 党诚学 何建军.陈旧性主支气管损伤的诊断和治疗(附6例报告)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2年12卷01期

2004年到深圳大学任教,出版专著4部,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科研工程项目30余项。学士,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1982);硕士,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1989);博士,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1994)。讲师(1989);副教授(1993);教授(1997);硕士生导师(1996);博士生导师(2001)。现任深圳大学城市与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建筑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

齐鲁医学杂志王廷恒

镜检是肠镜由肛门依次进入直肠、结肠,最后到达盲肠,观察到大肠粘膜变化的检查。有效的肠道准备是肠镜检查的关键,检查前需要控制饮食,清洁肠道。为达到肠镜需要的肠道清洁度,常需要口服肠道清洁剂,也就是我们说的泻药,可是肠道清洁剂有哪些特点,又有哪些注意事项,镜检前又要如何做准备呢? 一、饮食准备 1.检查前进低脂、细软、少渣的 低纤维饮食1-2天 ,例如白粥、面包、面条、豆制品等。 不要进食如下食物: 糯米、黑米等杂粮,芹菜、韭菜、海带、黑木耳、黑芝麻,带籽和红色水果如火龙果、番茄及各种瓜类等。服泻药前最后一餐可进少量流食如米粥、清汤、牛奶,服泻药后,应禁食禁药,可饮温开水。 2.做肠镜检查患者不能耐受者可 选择无痛检查,但需禁水,防止术中呕吐引起误吸。 3. 若疑为肠息肉,准备做电切术者禁食牛奶及乳制品。 二、肠道准备(清洁剂) 1.硫酸镁 硫酸镁药效强、导泻迅速,口味差(苦涩),需要同时饮用大量葡萄糖氯化钠溶液或温水; 具有强脱水作用,易造成水、电解质紊乱,对肠黏膜刺激性大 ,易引起恶心呕吐,腹痛等不良反应。镁盐有可能引起肠黏膜炎症及溃疡,肾衰竭病人有发生高镁血症的风险,会引起水钠潴留,增加心脏前负荷,诱发和加重心力衰竭。 2.聚乙二醇电解质散(PEG-ELS) 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导泻作用快,服药后1h开始排便;不良反应小,患者易接受, 可保证水和电解质平衡;不被肠道吸收也不被代谢产生气体,故肠腔内不会积气 ;口感较好,消化道的耐受性良好,在临床应用中较为广泛。 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不含硫酸盐,排除了硫酸盐的中枢抑制作用 ,并对心、肝、肾病者无禁忌。为电解质紊乱、肾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腹腔积液病人及婴幼儿和孕妇肠道准备提供一种相对安全的选择。 3.磷酸钠盐 磷酸钠肠道清洗效果与PEG-ELS相似, 磷酸钠盐口服溶液在肠道准备中具有饮水量少(仅为1500ml)的特点 且有柠檬口味,使用方便、安全,有效及对肠道黏膜的损伤小。在用药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体液和电解质转移,若过量使用可能会导致高磷酸盐血症、低钙血症、高钠血症、低钾血症和脱水等情况。另外, 磷酸盐可被肠道吸收或引起肾脏病变。 4.中草药 临床中作为肠镜检查前或术前肠道准备的辅助用药,多用于对肠道清洁度要求不高或便秘患者的肠道准备。 番泻叶 胃肠反应轻,患者易于接受;药液呈黄色,影响肠道观察; 易引起肠黏膜炎症性改变,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神经系统中毒、腹痛等并发症 。番泻叶起效较慢,部分患者清洁不彻底,常常还需配合清洁灌肠来准备肠道。蓖麻油同样存在上述问题, 蓖麻油 作用温和,但导泻作用弱、口感差。 其分解产物蓖麻酸可诱发分娩启动,禁用于孕妇。 蓖麻油作肠道准备时需分2次口服清洁洗肠,且首次必须在检查前晚提前服用,排便均在夜里,排便次数明显多。影响患者的睡眠,且所需时间也较长。 5.甘露醇 甘露醇属高渗性泻药 ,具有强脱水作用,易引起机体出现严重的电解质紊乱、血糖升高,加快脱水,甚至诱发急性肠梗阻。对肠壁内膜刺激性大,部分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和腹痛。 甘露醇在肠腔内经细菌分解可产生高浓度的氢和甲烷 ,在做内镜下治疗,如肠息肉高频电切、电凝术时,可发生爆炸,且肠道内产生泡沫多,影响检查结果,不适用于高频电切术患者。目前已不建议用于结肠镜治疗前的肠道准备。 三、特殊人群 1.老年人 由于老年多并发其他基础疾病、肾功能较差或需长期口服某些药物等原因, PEG-ELS相对安全 ,推荐用于老年人的肠道准备。 2.儿童 国内对于儿童的肠道准备方案尚无定论,有研究显示乳果糖口服溶液清洁肠道效果佳,安全性好且口感良好,易被病儿接受。但也有研究认为,与乳果糖口服溶液相比,PEG-ELS用于肠道准备效果更佳,且病儿耐受性高。 目前PEG-ELS因具有导泻缓和、简便易行且耐受性较好的优点,在儿童中应用较广泛。 3.妊娠期 提示PEG制剂用于肠道准备较为安全;而磷酸钠制剂可能引起电解质失衡,应慎用。在其他肠道清洁剂中, 比沙可啶会引起痉挛,限制了其应用;蒽醌类泻剂中的丹蒽醌与先天性畸形有关,番泻叶可进入乳汁,蓖麻油可致子宫收缩,这些药均应避免使用。 尽管PEG-ELS被认为是低风险的选择,但由于孕妇很少行全结肠镜检查,美国胃肠病学会建议将自来水灌肠用于乙状结肠镜检查的结肠准备或足矣。 参考文献 [1] 纪丽,白姣姣,顾幼敏. 肠道准备临床应用及评价研究进展[J]. 上海护理, 2015,15( 5):67-70. [2] 龙怡凡,孙方利. 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方法的研究现状[J].齐鲁医学杂志, 2017,32( 1):120-123. [3]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 中国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指南(草案), 2013,33(9):705-707.

历史中国人吃海参的历史传说有2300多年,但不可考证。真正有文字典籍记载最早见于明朝末年姚可成的《食物本草》,距今500多年,要说是历史悠久倒也不为过,毕竟比美国建国的历史还长么。海参入菜,是在清朝逐渐兴盛起来的。乾隆微服私访的故事里就出现了海参的身影。 “随园主人”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还介绍了海参的三种做法。海参后来逐渐演变成为“海珍八品”(海参、干贝、鲍鱼、燕窝、鱼翅、鱼肚、鱼唇、对虾)之首,还是因为来源少,自古都说“物以稀为贵”么。海参之所以珍贵,是因为来源少。那时候没有潜水装备,渔民采集海参全靠本事,是家传的专门的手艺,干这活的叫“海碰子”,人数也不多。由于不戴护具潜水的深度有限,顶多也就一二十米,所以产量很低。这样一来,海参就跟燕窝、鱼翅、熊掌一样,成为皇室御用珍品,民间要吃的话也是价格奇高,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大户人家才能吃到的好东西。即便是建国后,海参也一直是一种高档菜。计划经济时代,北京的海味品公司每年还要花费大量外汇指标来购买海参,而且主要用于供应钓鱼台、人民大会堂以及仿膳饭庄、丰泽园、翠华楼等少数餐厅,当然常见于国宴等重大场合。全球范围内的海参有1100多种,可食用的有40余种。据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和食品工程学院、中国海洋研究所、黄海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学者研究,中国海域有超过140种,其中20余种可以食用。食用所有的海参中,黄渤海区域的刺参的品质最好,其中“辽参”又一直被认为是最好的。其原因是刺参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爽口,吃起来富有咬劲,口感颇佳,是一种非常欢迎的美食。同时海参又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糖、无胆固醇的营养保健品,因此被认为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药用海参的药用价值也是从明末开始被认识到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还没有提到海参,直到后来的《食物本草》、《本草从新》等书籍中才被提及,并认为海参有多重药用价值。明清时期的中医认为,海参“性温味甘甜,入心肾经”,因此具有“生百脉血、补肾益精、壮阳疗萎、驱除疲劳、滋阴利水、补正软坚、通肠润燥”等功效。清代名医叶天士还认为海参有补液和通络的作用。建国后,尤其是近30多年来,中医对海参的研究更多(大概跟产量多了有关),并开始使用海参治疗肿瘤,并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糖尿病、癫痫(羊角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乙肝、慢性肾炎、高血压、肺结核、神经衰弱、静脉血栓,甚至痔疮、脱岗及便秘等等。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康复期或辅助治疗,尤其是肿瘤病人放化疗后的恢复期。养生同时,随着养生意识的逐渐盛行,海参也一直别看做是养生佳品。所谓“药补不如食补”么。在养生经典《不药良方》、《食物宜忌》、《五杂俎》、《随息居饮食谱》等都把海参推崇为滋补养生佳品。认为海参可以健脾润燥、壮骨明目、补血养颜、预防动脉硬化等功效,甚至认为其可以“延年益寿”。现代科学技术的分析发现,海参的主要有益成分主要是可溶性蛋白质、多肽或游离氨基酸、单不饱和脂肪酸、还原糖和多糖等。并含有钙、镁、铁、锰、锌、铜、钼、硒等矿物质以及B族维生素等。现代     现代研究发现海参多糖具有抗凝血、抗肿瘤、免疫调节、延缓衰老等多种生物活性。对人体的有益作用概括来说主要有:抗肿瘤、抑制细菌、抗氧化、刺激骨髓红细胞生长、抗疲劳等。     尤其是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已经被广泛认可,体外实验和动物试验都已经海参多糖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体外实验和动物实验提示海参均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对于正常小鼠,主要以促进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途径为主。对于免疫机能低下小鼠,海参均能提高机体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可惜的是目前尚可以直接应用的药物出现。  中国药膳研究会也向居民推荐食用海参,尤其是建议老年人、疾病康复、产后康复或体弱人群作为增强体质的饮食,推荐量一般为每天一只。参考文献1、樊绘曾.海参:海中人参—关于海参及其成分保健医疗功能的研究与开发. 中国海洋药物.2001;4:37-44 2、苏秀榕,娄永江,常亚青,张静,邢茹莲.海参的营养成分及海参多糖的抗肿瘤活性的研究.营养学报.2003;2:181-182 3、姜健,杨宝灵,邰阳.海参资源及其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生物技术通讯.2004; 5:537-540 4、沈鸣.海参的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进展. 中成药.2001;10:758-761 5、赵芹,王静凤,薛勇等.3种海参的主要活性成分和免疫调节作用的比较研究.中国水产科学.2008;1:154-159 6、闫冰,李玲,易杨华.海参多糖的生物活性研究概况.药学实践杂志.2004; 2:101-103 7、韩玉谦,冯晓梅,管华诗.海参皂甙的研究进展.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5; 5:669-672 8、彭玲,于壮,宋扬.刺参黏多糖对Hela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8; 44(3):212-215 9、张笑雪,于壮,宋扬.刺参黏多糖对Hela细胞PCNA表达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山东医药. 2008;48(46):19-21 10、牛娟娟,宋扬.刺参黏多糖的生物活性物质作用研究进展.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11(5):651-652 11、代海华,宋扬,陈丹丹.刺参酸性黏多糖对5-FU治疗小鼠肝癌的减毒增效作用.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5;22(1):23-27 12、金岩,宋扬,陈沉.刺参酸性黏多糖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齐鲁医学杂志.2013;47(4):12-14

大脑内静脉在经胼胝体穹隆间手术入路中的意义

作者:贤俊民 丰育功 张丽云

【摘要】 目的 探讨大脑内静脉在经胼胝体?穹隆间手术入路中的意义。方法 利用15例人尸颅脑标本,在显微镜下模拟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并对大脑内静脉及其相关属支进行解剖,观察并测量相关的数据。结果 大脑内静脉在解剖学上存在较大的变异,其明显变异的属支即透明隔静脉外径与大脑内静脉前部的外径差别不大。结论 大脑内静脉有些变异使得大脑内静脉或其较大的属支成为选择经胼胝体?穹隆间手术入路时进入第三脑室的障碍,这些情况应当引起神经外科医师的注意,以减少术中不必要的出血和术后并发症。

【关键词】 脑静脉;胼胝体;穹隆(脑);外科手术;解剖

第三脑室内病变有多种手术入路可供选择,如经胼胝体?侧脑室?脉络裂入路,胼胝体?侧脑室?室间孔入路,终板?翼点联合入路,经幕下小脑上入路,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等[1]。近年来,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因其众多的优点备受广大神经外科医师的推崇。有关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的显微解剖已有许多学者做了报道[2,3],但对大脑内静脉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大脑内静脉在经胼胝体?穹隆间手术入路中的意义,为切除第三脑室病变提供形态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标本

15例(30侧)不分性别,完整、无腐朽、损伤的人尸颅脑标本, 由青岛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提供。材料包括手术显微镜,神经外科常用开颅手术器械及显微外科手术器械,头架,脑自动牵开器,游标卡尺(精确度为 mm),W55型SONY数码相机。

方法

用温生理盐水将颈内动脉、椎动脉和颈内静脉冲洗至无血栓。经颈内静脉或直窦灌入混有蓝色染料乳胶,经颈内动脉与椎动脉灌入混有红色染料的乳胶,并放置48 h。将标本固定为面朝上,并抬高15°~20°。模拟手术切口(右额马蹄形切口),皮瓣3/4位于冠状缝前, 后界在冠状缝后1~2 cm,向前6~7 cm,内侧在中线, 向外4~5 cm,皮瓣翻向额部,骨窗内缘在上矢状窦的边缘处,咬除骨缘。半月形剪开硬脑膜, 基底折向上矢状窦。以下步骤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操作, 显微镜前倾15°~20°,切断冠状缝前方的回流静脉,沿中线冠状缝处向前向双外耳道假想连线分离半球3~4 cm。用自动牵开器牵开右侧半球,辨认并游离开两侧的胼周动脉,即可看到白色的胼胝体,此即为胼胝体的中前部,半球内面辨认出中央前沟, 以此作为切开胼胝体的后界。以大脑镰作为标志,严格沿中线切开胼胝体~ cm, 即可看到居中的.透明隔及其间隙。用剥离子将透明隔从中间钝性分离到达穹隆体的中间缝, 在室间孔上方向后切开穹隆间2 cm,然后钝性分离位于第三脑室顶的两侧大脑内静脉,即可看到第三脑室腔。

根据需要对大脑半球作水平、矢状位切开,观察并测量相关数据,获取图片, 所测得的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用SPSS软件处理数据。

2 结果

分离两侧大脑内静脉的结果

在分离两侧大脑内静脉时,1具将两侧大脑内静脉分向一侧,1具分开两侧大脑内静脉后损伤了其下的透明隔静脉,1具分开两侧大脑内静脉后发现了其下的透明隔静脉,1具误将透明隔静脉当成同侧的大脑内静脉而忽略了其下的大脑内静脉。

大脑内静脉的构成

将大脑内静脉的构成分为5种类型:Ⅰ型由丘脑纹状体上静脉、透明隔静脉和脉络膜静脉形成,共13侧();Ⅱ型由丘脑纹状体上静脉和脉络膜静脉形成,共6侧(); Ⅲ型由丘脑纹状体上静脉和透明隔静脉形成,共5侧();Ⅳ型由丘脑纹状体上静脉单独形成,共3侧();Ⅴ型为其他形式,共3侧()。

大脑内静脉构成的变异

14侧()透明隔静脉汇入大脑内静脉的位点偏离室间孔后缘,向后移位~ mm(平均 mm),其中有2侧明显变异的透明隔静脉平行并位于同侧的大脑内静脉之下,向后行于丘脑的后部注入大脑内静脉,注入点距室间孔后缘的距离分别为 mm 和 mm,与大脑内静脉分别相差 mm和 mm,透明隔静脉的外径分别为 mm和 mm,与之相应的大脑内静脉前部的外径分别为 mm和 mm。另有1侧明显变异的透明隔静脉位于同侧的大脑内静脉之上,平行于对侧的大脑内静脉向后行,于丘脑的后部注入大脑内静脉,注入点距室间孔后缘的距离为 mm,与大脑内静脉相差 mm,透明隔静脉的外径为 mm,与之相应的大脑内静脉前部的外径为 mm。有2例()标本的左右大脑内静脉呈上下位的关系(前部呈上下位,向后渐转移呈平行关系),相差~ mm。大脑内静脉前部(以大脑中央前沟为界点)的外径为(±)mm。

3 讨论

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切除第三脑室病变是APUZZO等[4]于1982年首先提出的,并完成了11 例手术。由于该入路与其他入路相比有到达第三脑室最近,直视下操作, 可以最大限度地暴露肿瘤和最大程度地保护下丘脑的优点。除切开胼胝体外,不损伤正常脑组织,减少了术后偏瘫、昏迷、记忆力障碍、缄默症的发生; 通过调整病人头位和显微镜的角度, 可以暴露第三脑室前、中、后部较大肿瘤,并能做到全切除或近全切除; 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而且胼胝体切开对术后癫痫的发作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5,6]。由于其上述优点,近年来倍受广大神经外科医师的青睐。

大脑内静脉也称为GALEN大脑小静脉,该静脉主要收集豆状核、尾状核、胼胝体、侧脑室和第三脑室脉络丛以及丘脑等处的血液。该静脉位于第三脑室顶上方中间帆内两层脉络膜组织之间,一般起始于室间孔的后上缘室管膜下,由脉络膜上静脉、透明隔静脉和丘脑纹状体上静脉汇合而成。左右各一条,并行由前向后方行走,两者各距中线2 mm,约行至第三脑室后方,在胼胝体压部的前下面两侧大脑内静脉合成一条大脑大静脉。

大脑内静脉为经胼胝体?穹隆间手术入路中涉及的重要的结构,其解剖变异性较大,两侧大脑内静脉的关系亦有较大解剖变异,损伤大脑内静脉术后可能会引起病人严重的脑水肿、高热、呼吸急促甚至死亡等[7]。

曾司鲁等[8]报道,大脑内静脉由丘脑纹状体上静脉弯曲处接受脉络膜上静脉和透明隔静脉仅占(±)%,其他是由丘脑纹状体上静脉只接受脉络膜上静脉,或丘脑纹状体上静脉只接受透明隔静脉,或由丘脑纹状体上静脉单独在室间孔的后上缘室管膜下向后内弯曲形成,并认为有时有一支透明隔静脉于透明隔后部穿过穹隆注入于大脑内静脉前部、中部或后部。YASARGIL 等[9]报道,有的透明隔前静脉在室间孔的后上缘以后的位置注入大脑内静脉,距室间孔后缘的距离为3~13 mm(平均6 mm),这与我们的结果相近。本组在3具()标本中观察到,3侧明显变异的透明隔静脉在室间孔后缘注入大脑内静脉,且在注入大脑内静脉之前的一段基本与同侧的大脑内静脉保持平行。其中在1具标本中观察到,明显变异的一侧透明隔静脉与对侧的大脑内静脉平行向后走行,很容易被误认为两侧大脑内静脉的正常关系(明显变异的透明隔静脉外径与大脑内静脉前部的外径差别不太大),同时因忽略其下的大脑内静脉而极易损伤之。另外,如选择经胼胝体?穹隆间手术入路,还应注意另一种明显变异的透明隔静脉,即透明隔静脉平行并位于同侧的大脑内静脉之下,于丘脑的后部入大脑内静脉中部,此时分开位于第三脑室顶上方的两侧大脑内静脉后,如将位于大脑内静脉下的透明隔静脉忽略,在操作中很容易对其造成损伤。在此种情况下我们建议变换手术显微镜的角度,继续钝性分离第三脑室顶的脉络丛,直至下方的静脉暴露于术野,便可避免对其的损伤。

在大多数情况下,两侧的大脑内静脉是在第三脑室顶上方中间帆内同一水平面并行由前向后方行走的,在分开两侧穹隆柱后很容易将其分开,暴露出第三脑室腔,而不会损伤两侧大脑内静脉。但是双侧大脑内静脉并非恒定相互平行,存在上下位的解剖变异关系。这种双侧大脑内静脉不平行的关系已有学者报道[10,11]。本组有2 例标本的左、右大脑内静脉呈上下位的关系(前部呈上下位,向后渐转移呈平行关系)。经胼胝体?穹隆间手术入路时应注意此种特殊情况。常规在分开两侧穹隆后即可见到平行的两侧大脑内静脉,但此时仅暴露出上位侧的大脑内静脉,如盲目地由一侧分离,很可能损伤上位或下位侧大脑内静脉外侧的回流支及静脉角部,也易造成下位侧大脑内静脉的损伤,并且影响术野、尤其是第三脑室前部的暴露[12]。此时我们建议可向后延长两侧穹隆的分离,但勿超过海马间联合,以免造成永久性的情感障碍和记忆障碍[13],待暴露出两侧大脑内静脉的交叉点时再由后向前分离。如此法不能奏效,可根据术中情况改行其他入路:如经胼胝体?侧脑室?脉络裂入路、胼胝体?侧脑室?室间孔入路等,以避免损伤大脑内静脉。

结合临床及影像学经验我们认为,术前应行脑血管造影,以了解两侧大脑内静脉的关系和透明隔静脉汇入大脑内静脉的部位及与之的关系,以便在术前做好周密的计划,选择最佳的手术入路,做到术时操作心中有数[14]。如术前静脉造影因肿瘤压迫、破坏等原因而使大脑内静脉系显影不良时,应注意双侧大脑内静脉不平行情况和透明隔静脉汇入大脑内静脉的位点及与之关系的变异,以避免不必要的损伤和出血。这对于手术的成功和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大脑内静脉为经胼胝体?穹隆间手术入路的必经结构,一般情况下在分开两侧穹隆后很容易将两侧大脑前静脉分开而不会对其造成损伤,但大脑内静脉存在较大的解剖变异性,有些变异使得大脑内静脉或其较大的回流支成为选择经胼胝体?穹隆间手术入路时进入第三脑室的障碍,这些情况应当引起神经外科医师的注意,以减少术中不必要的出血和术后并发症。

【参考文献】

[1]ALBERT L, RHOTONAL J R. Microsurgical anatomy and surgical approaches[M]. Neurosurg, 2002,51(S1):252?270.

[2]WINKLER PA, WEIS S, BUTTNER A, et al. The transcallosal interforniceal approach to the third ventricle: anatomic and microsurgical aspects[J]. Neurosurg, 1997,40(5):973?981.

[3]江晓春,赵春生,刘庆良,等. 胼胝体穹隆间入路到三脑室的显微解剖[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6,22(11):692?694.

[4]APUZZO M L, CHIKOVANI O K, GOTT P S, et al. Transcallosal approaches for lesions affecting the ventricle: surgicle considerations and consequences[J]. Neurosurgery, 1982,10:547?554.

[5]张玉琪,王忠诚,马振宇,等. 儿童颅咽管瘤手术切除和防治下丘脑功能损害[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1,17(6)340?343.

[6]WOICIECHOWSKY C, VOGEL S, LEHMANN R, et al. Transcallosal removal of lesions affecting the third ventricle: an anatomic and clinical study[J]. Neurosurg, 1995,36(1):117?123.

[7]ONO M, RHOTON A L, PEACE D, et al. Microsurgical anatomy of the deep venous system of the brain[J]. Neurosurg, 1984,15:621.

[8]曾司鲁,袁庆龙,李旭光. 国人大脑深静脉的观察[J]. 解剖学报, 1982,13(3):243?247.

[9]TURE U, YASARGIL M G, AL?MEFTY O. The transcallosal?transforaminal approach to the third ventricle with regard to the venous variations in this region[J]. Neurosurg, 1997,38(5):706?715.

[10]朱卫,崔尧元,徐启武. 大脑内静脉及其属支的显微解剖研究[J].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02,7(2):93?95.

[11]王凡,姚国刚,杨顺生. 大脑内静脉的显微外科解剖学[J].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1995,30(4):270?273.

[12]ALBERT L, RHOTONAL J R. Microsurgical anatomy and surgical approaches[M]. Neurosurg, 2002,51(S1):255.

[13]WILSON C L, ISOKAWA M, BALL T L, et al. Functonal connections in the human temporal lobe: analysis of limibic system pathways using neuronal responses evoked by electrical stimulation[J]. Exp Brain Res, 1990,82:279?292.

[14]隋庆兰. 颅脑肿瘤CT、MRI诊断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齐鲁医学杂志, 2007,22(1):1?

齐鲁医药学院王清路论文

齐鲁医学院属于几本大学?我整理了齐鲁医学院的简要介绍如下,想要报考该校的同学们可以查阅下文,做一个参考。

首先,这一点希望大家清楚,教育部门并没有说齐鲁医学院是一本还是二本,是几本只是民间说法,到底是一本还是二本要根据所在省份(市)招生批次确定。(目前高考是按照省份招生,某大学在某省是第一批次招生的话,通常说该大学是一本大学,在第二批次招生的话,通常说该大学是二本大学,既有一批又有二批招生的大学,通常也认为是二本大学。)

齐鲁医学院在山东是本科普通批次招生,我们可以说齐鲁医学院是本科大学。(自2017年开始,山东高考本科一批、本科二批合并为本科普通批招生)如果你不是山东考生,齐鲁医学院在你所在的省份是本科二批招生的话,你也可以说齐鲁医学院是二本大学。

齐鲁医药学院坐落在历史悠久的齐文化发祥地——山东省淄博市,其前身为山东万杰医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现隶属于山东省政府直属的国有大型企业——山东省商业集团有限公司,属社会力量办学范畴中的“国企公有高校”。学校始建于1995年,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民办山东万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8年升格为本科高校——山东万杰医学院,2015年更名为齐鲁医药学院。

学校现有临床医学院、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医学教学部等11个院(部),设有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药学等30个本科专业,涵盖医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等4大学科门类。学校药学专业为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医学影像技术、护理学、医学检验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等4个专业为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设专业;临床医学、护理学、医学影像技术、药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等5个专业为省级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点。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等4门课程为省一流课程建设点建设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 1门,省级精品课程 13门。

截至2015年12月,学校有专任教师682人,专任教师中自有专任教师378人,其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236人,副高级以上职称的129人,“双师型”教师157人;有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名师3人、山东省科协国家级科技思想库决策咨询专家2人、山东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有重要贡献学者1人、兼职硕士生导师4人。 山东省教学名师:宋博、栾建国 山东省优秀教师:宋博、王清路 山东省级教学团队序号团队名称负责人获批年份级别1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教学团队袁聿德2010年省级 2护理学专业本科教学团队宋博2011年省级 截至2015年10月,学校有省级示范性专业2个,山东省特色专业3个,省级优势特色专业4个,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有6门省级精品课程,校级精品课程25门;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教师主编或参编教材70部。 截至2015年12月,学校建有临床医学实训中心、药学实训中心等12个实验实训中心,共有解剖、微免、生物、化学、物理等160个实验室,有80个多媒体教室,3个语音室。 学校建有信息网络中心,内部管理实现了网络化、信息化和现代化。 截至2015年10月,学校建有医学基础、护理、口腔、药学、影像、临床6个实验中心,共有解剖、微免、生物、化学、物理等219个实验室。 截至2016年3月,学校拥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6所非直属附属医院、6所临床本科教学医院和59个实习基地。 省级示范性专业:护理学、医学影像技术 山东省特色专业:护理学、医学影像技术、药学 省级优势特色专业:护理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技术、药学 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药学 齐鲁医药学院精品课程序号课程名称获批年份负责人级别1医学影像成像原理2007年李月卿省级2人体解剖学2008年马春省级3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2010年纪传珍省级4基础护理学2011年宋博省级5基础医学机能课程群2012年——省级6外贸核心能力课联合课程群2013年——省级 教学成果:2010年,齐鲁医药学院王明波老师申报的“高职护生带教方式与实习效果的调查研究”成果获2010年度全省教育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 2011年,齐鲁医药学院申报的调研课题“高职护生带教方式与实习效果的研究”荣获一等奖,该成果由护理系王明波老师负责完成;齐鲁医药学院院2篇学术论文在“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分获一等奖。两篇论文分别是:发表在《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医学影像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的体会与思考》,发表在《中华医学教育杂志》上的《民办高校医学生专业操作技能教学改革的探讨》。2012年,由匡奕珍教授主持的《医学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状况的调查分析》荣获一等奖,由孙新红老师主持的《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调研》和朱素英老师主持的《提高民办医学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对策调研报告》荣获三等奖。 2013年,齐鲁医学院校两项成果在山东省高等教育学会第二次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评选活动中获三等奖。 截至2016年1月,学校建有12个实验实训中心,有解剖、微免、生物、化学、物理等160个实验室,山东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 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生物医学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 其他科研平台: 截至2016年1月,学校设有其他6个科研平台。1. 临床医学专业教科研平台2. 应用药学教科研创新平台3. 口腔医学教科研平台4. 基础医学研究中心5. 医学影像技术教科研平台6. 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 2008年度 由齐鲁医药学院刘翠兰院长为负责人承担的山东省科技厅课题《民办医学类专业生均培养成本与招生规模关系的研究》和由影像系路心水老师承担的淄博市科技局课题《核磁共振实验装置研究》课题成果于2008年通过鉴定。 2012年度 1. 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发布的《关于公布2011年度全省教育系统优秀调研成果名单的通知》(鲁教法字〔2012〕5号)文件获悉,齐鲁医药学院徐新清老师申报的“转型期高校图书馆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成果获2011年度全省教育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 2.该校《“立德树人”,探索“由合格公民到合格医生”的素质培养有效途径》荣获活动类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2013年度 由齐鲁医药学院基础医学教学部副书记、副主任张杰老师发明的“痰液检查涂片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技术认证,获得国家专利,专利号:。 2014年度 1. 根据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的《关于公布第一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的通知》(鲁青教科院〔2015〕22号)文件获悉,齐鲁医药学院三项研究成果获奖,其中二等奖2项,分别为徐新清老师的《高校群体利益与员工个体利益的辩证统一探析》(15SCJ050),孙新红老师的《文化理念引领下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15SCJ051);三等奖1项,为苏伟老师的《民办院校在校护生职业价值观调查》(15SCJ110)。该次优秀成果评选全省共确定第一届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119项。其中,一等奖15项;二等奖36项;三等奖68项。 2. 2014年山东省高校心理健康节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该校井波然、孙新红老师的论文《大学生人格特质差异研究中统计方法对结果的影响探讨》获一等奖,王明波、任云凤老师的论文《“以人为本”,因势利导——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探讨》获三等奖。3. 根据《淄博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委员会文件》(淄社科奖字【2014】2号),该校许伟、杨海静、尹行老师的论文:《论传统文化中“宽容”理念的教育观》获得了三等奖,奖金500元。4. 根据鲁职教办【2014】47号文件《关于公布2013-2014年度山东省职工教育与职业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审结果的通知》,齐鲁医药学院校15项成果获2013-2014年度山东省职工教育与职业教育优秀科研成果奖,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7项。 2015年度 1. 根据淄博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委员会下发的《关于公布淄博市第二十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通知》淄社科奖字【2015】2号文件获悉,由齐鲁医学院徐敏祥老师完成的研究成果《试论高校“人本集体主义”的建构》,在本次评奖中获得三等奖。2. 根据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的《关于公布第一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的通知》(鲁青教科院〔2015〕22号)文件获悉,齐鲁医药学院共三项研究成果获奖,其中二等奖2项,分别为徐新清老师的《高校群体利益与员工个体利益的辩证统一探析》(15SCJ050),孙新红老师的《文化理念引领下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15SCJ051);三等奖1项,为苏伟老师的《民办院校在校护生职业价值观调查(15SCJ110)。3. 该校与山东省百福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的“淄博市基因诊断与个体化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经被淄博市科技局批准建设。 截至2015年10月,学校教师承担包括省自然基金在内的各级各类教科研项目208项,发表论文436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59篇,SCI、SSCI、EI收录16篇,主编或参编教材82部,获得专利授权12项,获得省级及以上教科研成果奖励103项。 2012年至2015年,学校教师发表论文1555篇,承担省厅级科研课题114项。 2009-2011年齐鲁医药学院科研成果(论文)获奖统计表序号 年度 获奖名称 负责人 奖项 来源 1 2009 成果:高职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宋博 三等奖 山东省教育厅 2 2009 论文:拓展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有效途径 袁聿德 三等奖 山东省高校工委 3 2010 成果:高职护生带教方式与实习效果的调查研究 王明波 二等奖 山东省教育厅全省教育系统优秀调研成果 4 2010 论文:浅谈民办高校辅导员的班级绿色管理 厉成晓 二等奖 山东省高校工委 5 2010 教材:《预防医学》 孔浩 创新奖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6 2011 论文:《医学影像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的体会与思考 袁聿德 一等奖 山东省医学教育学会 7 2011 论文:民办高校医学生专业操作技能教学改革的探讨 袁虎 一等奖 山东省医学教育学会 8 2011 成果:高职护生带教方式与实习效果的研究 王明波 一等奖 山东省职工教育协会 9 2011 成果: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调查与分析 王明波 三等奖 淄博市科技局 10 2011 成果: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调查与分析 王明波 三等奖 山东省药学会 11 2011 成果:大鼠肝微粒体CYP2C19的活性测定及联合用药对其影响的相关研究 张平平 三等奖 山东省药学会 12 2011 成果:大鼠肝微粒体CYP2C19的活性测定及联合用药对其影响的相关研究 张平平 三等奖 淄博市科技局 13 2011 成果:山东省区域基础教育政策保障体系的构建 谢宜学 二等奖 山东省科技厅山东省科技进步奖 校徽 学校校徽由校名、“Q、L”、蛇杖、橄榄枝、书本、海洋波浪、航船和风帆等主要元素组成。校名字体采用舒同体。山东省医学院校、医学单位大多采用了该字体,表明学校对医学传统的认同和传承。舒同,曾任中共山东省委第一书记,是中国书法事业的继承者和开拓者,其字体取各家各体之长,宽博端庄,圆劲婉通,点划润厚通畅,别具风格,是现代书法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Q、L”是齐鲁拼音首字母,表明了齐鲁医药学院是省属高校。蛇杖,在古希腊传说中蛇是吉祥的化身,能驱邪驱魔,驱除病痛,因此古代医生都手持缠蛇的手杖为病人解除病痛。当前,蛇杖已成为全世界通用的医学标识,世界卫生组织、国家卫计委以及大部分医学院校都采用蛇杖或者蛇杖的变形做为学校标识的主要组成部分。里面的小圆环代表了“药”,传统中医中的药材多为植物;同时又是和平、安宁、健康的象征。圆环下边的三个带状图案是翻开的书本,形似大海的波浪,与上面的蛇杖等元素组成大海航行的帆船,寓意着齐鲁医药学院广大莘莘学子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学习悬壶济世的本领;也寓意着齐鲁医药学院扬帆起航和事业一帆风顺。蛇杖是变形的阿拉伯数字“1”,寓意齐鲁医药学院团结拼搏、勇争第一的奋斗精神;也蕴涵着学校创国内一流医学高校的梦想。校徽中文校名在下,英文校名在上,表明学校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蕴,面向世界开放办学。校徽以大海蓝色为主色调,蓝色是博大的色彩,是文静、 理智、与洁净的象征,符合医学院校的特点,又寓意学校拥有海纳百川的智慧和胸怀。学校校徽是在向全校师生征集的基础上,采用几名师生的创意,经校务会研究,修改、完善而成,凝聚了集体的智慧。 校训 允理允能 精益求精“允理允能”,源自《诗经·鲁颂·泮水》:“允文允武”。“允”为文言语首助词,是“既”、“又”的意思,在这里可释意为“承诺”、“要求”。“理”包含三层内涵:一是理论、学术、学问,二是道德、道理、良知,三是理性、理智和智慧。“能”包含了技能、能力、本领和修为的含义。因此,“允理”可解释为要求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要追求高深的理论、高尚的道德和高远的智慧。“允能”可解释为要求受教育者要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允理允能”对受教育者既提出了要求,又做出了承诺。 “精益求精”,源自《论语·学而》:“《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朱熹注为“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原意为“事物已经非常出色了,还要追求更加完美。”因此,“精益求精”可解释为要求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要有强烈的进取精神,要不断创新,不断突破,追求更加精湛的技艺,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稷下书院 为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创新德育培养方式,于2014年10月启动了“稷下书院”的创建工作。稷下书院设有齐风文学社、鲁韵书香园、历史国学馆、水墨书画苑、English Salon、稷下讲坛、国医馆、国学研究会等八个学生组织,根据工作需要还设有秘书处、宣传部和外联部三个职能部门。 孔子学堂 共青团山东省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文化育人的时代要求,深入挖掘齐鲁文化资源,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和省学联联合中国孔子基金会在全省部分高校建设一批“孔子学堂”。学校是山东省首批29所高校“孔子学堂”建设单位之一,于2015年4月开始建设。

值得读。齐鲁医药学院在职研究生的招生方式是专业硕士,学员要在期限内完成报名,报名成功后参加招生考试。考试成绩合格的学员,方可参加该校的课程学习。具体的报考流程如下:首先学员在齐鲁医药学院的招生时间内,登录研招网进行报名,根据报名网页的提示,填写正确的报名信息后提交,并支付报名的费用。其次学员根据报考点指定的时间、地点,参加网报信息的现场确认,信息确认无误后,届时参加招生考试。考试有初试和复试两个部分,考试成绩合格的学员,获得齐鲁医药学院发放的录取通知书。最后学员在该校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入学手续的办理。学员在齐鲁医药学院规定的学制期限内,完成专业计划的全部学习任务,达到证书授予的条件,即可获得该校颁发的双证。齐鲁医药学院是山东省教育厅直属的、山东省教育厅和淄博市共建的正规民办大学。以上就是对齐鲁医药学院在职研究生报考流程的介绍,有报考意向的学员,根据上述的流程完成报考。学员在齐鲁医药学院获得的双证是在职研究生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证书的含金量比较高,受国家和社会的认可,可用于报考公务员、职称评审、积分落户等。想要了解更多关于齐鲁医药学院在职研究生的问题,您可以关注我们,掌握最新政策信息。考研政策不清晰?在职申硕有困惑?院校专业不好选?点击底部官网,有专业老师为你答疑解惑,211/985名校研究生硕士/博士研究生开放网申报名中。齐鲁医药学院在职研究生预报名地址:

江西医学论文王玉珍

[一]、主要论文:[1]《利用外资中的利率、效益及对策》《国际金融通讯》 1986年3期[2]《发展中国家债务及出路》《甘肃金融》 1988年4期[3]《日元升值以后》、《兰州商学院学报》 1988年3期[4]《中国利用外资中的问题》《国际金融探索》 1989年2期[5]《优化中国的出口结构》、《发展》 1991年5期[6]《三角套汇及效益测算》、《世界经济》 1992年3期[7]《中国对外债务资本化探讨》《金融研究》 1992年6期[8]《牙买加货币体系质疑》、《中国人民银行干部管理学院学报》 1993年期[9]《汇率并轨与建立中国外汇平准基金》《金融研究》 199年7期[10]《货币时间价值质疑》、《金融科学》 1996年4期[11]《中国通货膨胀的国际因素探讨》《兰州商学院学院学报》 1997年2期[12]《股份制与对外债务资本化》《经济研究》 1994年第九期 P60__63[13]《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兼论人民币不贬值《中国流通经济》 1999年1期P39_42[14]《风险投资项目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北京工业大学学报》1999年增刊 P26_28[15]《风险投资的风险识别与防范》 《中国科技论坛》2000年4期[16]《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化》《国际商报》2001年1月27日[17] 《辨证地看待国际收支双顺差》《国际商报》2001年2月8日[18]《风险投资与创业板市场》《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年3期 P55__57[19]《注重建立国际储备的成本问题》《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4期P26_28[20]《中国金融风险的制度因素分析》《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2期P26_28[21]《适度国际储备量探讨》《金融学前沿问题探讨》全球第九届金融年会论文集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 [下] P680__696[22]《中国金融风险的制度因素分析》《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2期P26_28[23]《加入WTO后的中国金融的过渡期》《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4期P28__31[24]《国际收支双顺差与人民币升值》 ------《新型工业化与管理科学的发展》------首届中管理科学与工程论坛文集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12月[25]《国际投资、借贷业务中的利率、汇率风险防范》 《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4期[二]、主要著作、辞典、译著:[1] 《财经英语文选》 [译著-----参译] 甘肃科技出版社 1989年4月[2] 《国际金融概论》 甘肃人民出版社1992年1月[3]《英汉国际金融大辞典》[分主编]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4年4月 获北京优秀图书1994年文教类一等奖[4]《银行法全书》[编委] 宇航出版社 1995年6月[5]《北京市利用外资战略探讨》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9年3月[6]《国际金融》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0年8月[7]《世界政治》 [译著] 华夏出版社 2001年1月[8].《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经营》------- 《中国高技术产业融资渠道及风险防范》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2年1月 [获2002年度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优秀著作二等奖 经贸部第四届国际贸优秀著作三等奖][三]、主持、参与的主要课题:[1] 北京市哲学规划办课题《北京市利用外资战略探讨》1996-1998年 98150101负责人[2] 国家科技部国家软科学项目 98002:《高技术产业国际化经营研究》----《中国高新技术产业融资渠道与风险防范》1999-2002年子课题负责人 (获2002年度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 优秀著作二等奖 经贸部第四届国际贸优秀著作三等奖)[3] 北京市教委课题《外资银行介入对本市银行业的影响》1999-2002年 KP1103200001 负责人[4] 北京市教委课题《证券投资、期货交易风险防范》1999-2002年 P11030002 第二负责人[5] 北京市教委课《外商投资方式改变影响分析》 2003-2004年 P110396—03 负责人

2011年 内蒙古自治区科协 优秀学会工作者2011年 内蒙古农业大学第六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竞赛”二等奖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第三届青年学术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2011年 内蒙古农业大学优秀班主任2010年 内蒙古自治区第三届青年学术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2008年 内蒙古农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08年 内蒙古农业大学第五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竞赛”二等奖

1.Yuzhen Wang, YunxuLi, Jiming Xie , Yong Zhang, Jinling Wang, Xiaolin Sun, Heping Zhang. Protective effects of probiotic 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 against endotoxin- and d-galactosamine-induced liver injury in rats via anti-oxidative and anti-inflammatory capacities. Int Immunopharmacol. 2012 Nov 9. doi:pii: S1567-5769(12)00318-9. (SCI =)2.Yuzhen Wang, Jiming Xie, Na Wang, Yunxu Li, Xiaolin Sun, Yong Zhang, Heping Zhang. 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 modulate cytokine and Toll-like receptor expression and beneficially regulate PolyI:C-induced immune responses in macrophages. Microbiol Immunol. 2012 Oct 15. doi: . (SCI=)3.Yuzhen Wang, Na Wang, Xiaolin Sun, Yuejuan Zheng, Hongbin Kang. Analysis of the Expression Pattern of Rab GTPase 9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Eu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 Journal of Convergence Information Technology(JCIT),2011,6(12):345-352 (EI 收录)4.Yuzhen Wang*, Na Wang, Liang Song, Yunxu Li, Ningfei Wang, Xiaolin Sun,Yegong Xie. Induced Expresssion Pattern of Rab9 in CpG -Activated Macrophages and Construciton of Rab9 Eu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uman Health and Biomedical Engineering, 2011, p932-935. (EI收录)5.Ningfei Wang, Shuai Liu, Liang Song, Fujuan Cai, Yuzhen Wang( )Induced Expression Patterns of Small Rab GTPases Rab5a, Rab7, and Rab9 in LPS and Poly I:C Activated Macrophages. 2010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ellular, Molecular Biology, Biophysics and Bioengineering (CMBB), pp .Yuzhen Wang, Taoyong Chen, Chaofeng Han, Donghua He, Haibo,Liu, Huazhang An, Zhen Cai, Xuetao Cao. Lysosome-associated Small Rab GTPase Rab7b Negatively Regulates TLR4 Signaling in Macrophages by Promoting Lysosomal Degradation of TLR4. Blood 2007:110(3):962-971 (SCI=)7.Changfei Li, Qiuyan Liu, Nan Li, Wei Chen, Li Wang, Yuzhen Wang, Yizhi Yu, Xuetao Cao. EAPF/Phafin-2, a novel endoplasmic reticulum-associated protein, facilitates TNF-alpha-triggered cellular apoptosis through endoplasmic reticulum-mitochondrial apoptotic pathway. . 2008,86(4):471-484(SCI=)8.Wei Chen, Nan Li, Taoyong Chen, Yanmei Han, Changfei Li, Yuzhen Wang, Weigang He, Lihuang Zhang, Xuetao Cao. The Lysosome-associated Apoptosis-inducing Protein Containing the Pleckstrin Homology (PH) and FYVE Domains (LAPF), Representative of a Novel Family of PH and FYVE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s, Induces Caspase-independent Apoptosis via the Lysosomal-Mitochondrial Pathway. J. Biol. ,280:40985-40995(SCI=)

江苏大学王飞医学论文

1995年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同年保送进入浙江大学工程热物理专业攻读博士学位,2000年获博士学位,2002年-2003年在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ORIA从事博士后研究,2007年晋升为教授,2009年任博导。中国动力工程学会国际合作委员会委员、秘书长,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培养人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固体废弃物的热处置技术及燃烧测量技术。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子课题2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863计划)课题1项,子课题1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项,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1项,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企业合作项目15项。作为主要成员参加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1项,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环保高技术产业化重大专项1项,教育部重大研究项目1项,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3项。在国内外期刊共发表论文近50篇,其中SCI收录26篇,EI收录15篇。获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

关于医学论文参考文献

导语:医学论文的撰写要非常的严谨。关于医学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呢?欢迎阅读我整理的关于医学论文参考文献,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1]钟国芳,翟琳怡.建立对医院档案集中统一管理机制的`框架设想[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33):2-4.

[2]魏双跃.档案集中统一管理是实现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前提条件[J].黑龙江史志,2013(19):141.

[3]魏娜.医院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探析[J].档案天地,2014(S1):113-115.

[4]启勇,王杰宁,鄢惊雷.数字化医院的内涵特征和基本框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1):57—58.

[5]吕杰,刘从森,陈勇,等.基于科研能力培养的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7):611.

[6]李秀真,薛庆节,吕厚东,等.医学微生物学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的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4):853-854.

[7]佟伟,李宏伟,董颖,等.医学微生物学实验研究性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20):3781-3782.

[8]于淑池.高校实验室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J].实验室科学,2010,13(1):165-167.

[9]李尧清.外科性科研动物实验完成情况分析[J].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2003,20(1):48-50.

[l0]王鹏,张作岭“顾客”及其需求:学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关键田成人教育,2008(8):29一30.王慧教学全面质量管理学生观[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11]施寿康.“预防医学”是培养全科医师的一门必修课[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5(1):25.

[12]程凤春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与操作策略四]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1

[13]孙宝志.世界高等医学教育研究的现状和趋势及其借鉴[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5):1-4.

[14]周中.加强预防战略意识,促进非预防专业课程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1992(6):15.

[15]李宁秀,何挺蔚,刘朝杰,等.我国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的教学改革[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1(3):159-160

[16]纪艳,朱海燕.基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岗位任务的预防医学课程改革[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4(2).

[17]王飞,沈利.病原生物学验证性实验与设计性实验结合教学的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2):186-187.

[18]李水红,段元润,赵飞骏,等.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改革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9):749-750.

[19]李星云,钟民涛,刘欣,等.医学微生物学设计性实验教学探索[J].中国微生态学杂,2013,25(7):382-383.

[20]刘英杰,黄红莹,许国强,等.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12):1059.

[21]黄永昌.在医学教育中加强预防战略第三次研讨会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1(4):5.

已经发表的科研论文80多篇 (SCI收录英文文章30篇):

1. Xuebin Liu, Xiaojun Fu, Guanghui Dai, Xiaodong Wang, Zan Zhang, Hongbin Cheng, Pei Zheng and Yihua An*(安沂华,通讯作者).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urative effect of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 and 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spastic cerebral palsy. J Transl Med (2017) 15:48.

2. Li LS, Yu H, Raynald R, Wang XD, Dai GH, Cheng HB, Liu XB, An YH (安沂华,通讯作者). Anatomical mechanism of spontaneous recovery in regions caudal to thoracic spinal cord injury lesions in rats. Peer J. 2017, 5: e2865.

3. Yu H, Li L, Liu R, Shu B, Chen H, Huang H, Hua R, Jiang F, An Y(安沂华,通讯作者). Autophagy in long propriospinal neurons is activated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in adult Lett. 2016 Oct 12;634:138-145.

4. Hua RR, Li P, Wang XD, Yang J, Zheng P, Niu XX, Li Y and An YH(安沂华,通讯作者). Evaluation of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and Pain Rating Index in a Patient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Accepted Cell Therapy. Pain Physician. 2016, 19: E659-E666.

5. Raynald, Li Y, Yu H, Huang H, Guo M, Hua R, Jiang F, Zhang K, Li H, Wang F, Li L, Cui F, An Y(安沂华,通讯作者).The hetero-transplantation of human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carried by hydrogel unexpectedly demonstrate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functional recovery in the injured spinal cord of rats. Brain Res. 2016 Mar 1;1634:21-33.

6. Wang X, Hu H, Hua R, Yang J, Zheng P, Niu X, Cheng H, Dai G, Liu X, Zhang Z, An Y(安沂华,通讯作者). Effect of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on motor functions of identical twins with cerebral palsy: pilot study on the correlation of efficacy and hereditary factors. Cytotherapy. 2015,17(2):224-31.

7. Wang F, Zhang KH, Hu HM, Liu XB, Bai HR, Jiang F, Wang XD, An YH(安沂华,通讯作者). Alternatively activated microglia co-cultured with BMSCS offers a new strategy in the treatment of CNS-associated disease.  Cell Biol Int. 2015,39(3):341-9.

8. Cheng H, Liu X, Hua R, Dai G, Wang X, Gao J, An Y(安沂华,通讯作者).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treatment for sequelae of thoracolumbar spinal cord injury. J Transl Med. 2014,12(1):253.

9. Liu X, Zheng P, Wang X, Dai G, Cheng H, Zhang Z, Hua R, Niu X, Shi J, An Y(安沂华,通讯作者). A preliminary evaluation of efficacy and safety of Wharton's jelly mesenchym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Stem Cell Res Ther. 2014,5(2):57.

10. Li HL, Zhang H, Huang H, Liu ZQ, Li YB, Yu H, An YH(安沂华,通讯作者). The effect of amino density on the attachment, mig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rat neural stem cells In Vitro. Mol Cells. 2013, 35(5): 436-43.

11. Dai G, Liu X, Zhang Z, Wang X, Li M, Cheng H, Hua R, Shi J, Wang R, Qin C, Gao J, An Y(安沂华,通讯作者).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urative effect of CT-guide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nd open surgical transplantation for sequelae of spinal cord injury. J Transl Med. 2013,11:315.

12. Xiaodong Wang, Hongbin Cheng, Rongrong Hua, Jing Yang, Min Li, Guanghui Dai, Zan Zhang, Renzhi Wang, Chuan Qin, Yihua An(安沂华,通讯作者). Effects of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on the 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 Scores of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A Preliminary Clinical Study. , 15(12): 1549-62.

13. Wang S, Cheng H, Dai G, Wang X, Hua R, Liu X, Wang P, Chen G, Yue W, An Y(安沂华,通讯作者).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significantly improves neurological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sequelae of traumatic brain injury. Brain Res. 2013, 1532:76-84.

14. R Hua, J Shi, X Wang, J Yang, P Zheng, H Cheng, M Li, G Dai and Y An(安沂华,通讯作者). Analysis of the causes and types of 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 based on 561 cases in China from 2001 to 2010. Spinal cord. 2013, 51:218–21.

15. Min Li, Aixue Yu, Fangfang Zhang, Hongbin Cheng, Xiaodong Wang, Yihua An(安沂华,通讯作者). Treatment of one case of cerebral palsy combined with posterior visual pathway injury using autologous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12, 10:100.

16. Bao X, Feng M, Wei J, Han Q, Zhao H, Li G, Zhu Z, Xing H, An Y(安沂华), Qin C, Zhao RC, Wang R. Transplantation of Flk-1+ human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promotes angiogenesis and neurogensis after cerebral ischemia in rats. European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2011,34(1): 87-98.

17. Feng M, Zhu H, Zhu Z, Wei J, Lu S, Li Q, Zhang N, Li G, Li F, Ma W, An Y(安沂华), Zhao RC, Qin C, Wang R. Serial 18F-FDG PET Demonstrates Benefit of 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Treatment of Intracerebral Hematoma: A Translational Study in a Primate Model. J Nucl Med. 2011, 52(1):90–7.

18. Bao X, Wei J, Feng M, Lu S, Li G, Dou W, Ma W, Ma S, An Y(安沂华), Qin C, Zhao RC, Wang R. Transplantation of human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promotes behavioral recovery and endogenous neurogenesis after cerebral ischemia in rats.  Brain Research. 2011, 1367:103-13.

19. Li J, Zhu H, Liu Y, Li Q, Lu S, Feng M, Xu Y, Huang L, Ma C, An Y(安沂华,通讯作者), Zhao RC, Wang R, Qin C. 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protects against cerebral ischemic injury and upregulates interleukin-10 expression in Macaca fascicularis. Brain Research. 2010, 1334:65-72.

20. Sun C, Zhang H, Li J, Huang H, Cheng H, Wang Y, Li P, An Y(安沂华,通讯作者). Modulation of the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by neural stem cell-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s used for regenerative therapy in a rat model of stroke. J Transl Med. 2010,20:8:77.

21. Ren YJ, Zhang H, Huang H, Wang XM, Zhou ZY, Cui FZ, An YH(安沂华,通讯作者). In vitro behavior of neural stem cells in response to different chemical functional groups. Biomaterials. 2009, 30(6): 1036-44.

22. Zhang H, Wei YT, Tsang KS, Sun CR, Li J, Huang H, Cui FZ, An YH(安沂华, 通讯作者). Implantation of neural stem cells embedded in hyaluronic acid and collagen composite conduit promotes regeneration in a rabbit facial nerve injury model. J Transl Med. 2008, 6:67.

23. Li J, Sun CR, Zhang H, Tsang KS, Li JH, Zhang SD, An YH(安沂华,通讯作者). Induction of functional recovery by co-transplantation of neural stem cells and Schwann cells in a rat spinal cord contusion injury model. Biomed Environ Sci. 2007, 20(3): 242-249.

24. Sun CR, Wang CC, Tsang KS, Li J, Zhang H, An YH(安沂华,通讯作者). Modulation and impact of class I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by neural stem cell-derived neurotrophins on neuroregeneration. Med Hypotheses. 2007, 68(1): 176-9.

25. An YH(安沂华), Tsang KS, Zhang H. Potential of stem cell based therapy and tissue engineering in the regeneration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Biomed. Mater. 2006, 1: R38-R44.

26. An YH(安沂华,通讯作者), Wang HY, Gao ZX, Wang ZC. Differentiation of rat neural stem cell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environment. Biomed. Environ. Sci. 2004, 17(1): 1-7.

27. An YH(安沂华), Wang HY, Wang CC. Neural stem cells transplantation improved 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of cerebral ischemic rat. J Neurochemistry. 2004, 88: Supple 1.

28. An YH(安沂华,通讯作者), Wan H, Zhang ZS, Wang HY, Gao ZX, Sun MZ, Wang ZC. Effect of rat Schwann cell secretion on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human neural stem cells. Biomed. Environ. Sci. 2003, 16: 90-94.

29. Wan H, An YH(安沂华), Sun MZ, Zhang YZ, Wang ZC. Schwann cells transplantation and the repair of brain stem injury in rats. Biomed. Environ. Sci. 2003, 16(3): 212-8.

30. Wan H, An YH(安沂华), Zhang Z, Zhang Y, Wang Z. Differentiation of rat embryonic neural stem cells promoted by co-cultured Schwann cells. Chin Med J. 2003, 116(3): 428-31.

31. An Y(安沂华), Liu E, Liu X, Yang F, Han F, Dai Q. Protective Effect of Melatonin on Neural Cells Against the Cytotoxicity of Oxyradicals. Chin Med Sci J. 2000, 15(1): 40-4.

32. An YH(安沂华), Kim YK, Kim SS, Suh YH. Research on the Molecular Biological Mechanism of Melatonin to Inhibit Neural Cell Apoptosis.  J Neurochemistry. 1998, 70: Supple 2, S52.

33. 王耸,程洪斌,王晓东,伊龙,王培申,夏义欣,安沂华(通讯作者). 2100例脑性瘫痪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产前危险因素分析.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8年1月, 6:1, 24-29.

34. 王耸,程洪斌,伊龙,王培申,孙宪昶,安沂华(通讯作者). 1060例脑性瘫痪患者MRI表现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年12月,55,12: 36-42.

35. 彭亚伟,王晓东,徐成娥,代广辉,刘学彬,张赞,安沂华(通讯作者).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瘫患儿流涎症疗效观察. 武警医学. 2017,28(5):478-482.

36. 付晓君,王晓东,代广辉,刘学彬,张赞,安沂华(通讯作者).两疗程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脑瘫患儿两年随访及疗效分析.武警后勤学院学报.2016, 25(2): 108-113.

37. 王培申,刘学彬,伊龙,代广辉,张赞,安沂华(通讯作者).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鞘内移植治疗不完全性颈髓损伤的疗效和安全性.武警医学. 2015,26(3): 282

38. 张赞,代广辉,刘学彬,王晓东,安沂华(通讯作者).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疗效观察.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5,29(5):478.

39. 张凯华,王飞,胡慧敏,黄华,安沂华(通讯作者).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抑制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 实验动物学报.2014,22(2):1-5.

40. 王森,程洪斌,王晓东,代广辉,滑蓉蓉,刘学彬,伊龙,李鲁生,安沂华(通讯作者).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创伤后遗症35例临床疗效分析.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013,47(1):78-81.

41. 张涵,吴昭,黄华,孙晓丹,安沂华(通讯作者).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于不同通电情况下在聚吡咯上生长情况的形态.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2,22(5):14-7.

42. Raynald,李延滨,郭牧遥,黄华,张涵,于昊,李海龙,崔福斋,安沂华(通讯作者). 间充质干细胞-透明质酸-多聚赖氨酸治疗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2,22(5):18-21.

43. 李敏,滑蓉蓉,于爱学,张芳芳,代广辉,王晓东,程洪斌,安沂华(通讯作者).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疗效分析.中国医药导报.2012,9(12):52-4.

44. 马占宾,程洪斌,代广辉,张赞,穆学涛,刘学彬,安沂华(通讯作者). 磁共振成像在显示脑立体定向干细胞移植靶点时的临床应用价值.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5 ( 23 ):7082-4.

45. 程洪斌,伊龙,马占宾,王晓东,代广辉,李敏,刘学彬,高建华, 安沂华(通讯作者).尿动力学检查对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后排尿障碍的临床疗效评估.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1,11(6):563-5.

46. 李敏,滑蓉蓉,王晓东,于爱学,张芳芳,朱岩,安沂华(通讯作者).795例脑瘫患儿损伤程度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11,26(6):859-62.

47. 王成俊,张涵,李鲁生,程洪斌,安沂华(通讯作者).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分化及应用研究.武警医学.2010,21(4):349-51.

48. 程洪斌,刘学彬,伊龙,张赞,代广辉,李敏,高建华,安沂华(通讯作者).CT引导下脊髓内穿刺骨髓间充质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后遗症60例临床疗效分析.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0,10(2):160-1.

49. 程洪斌,伊龙,刘学彬,代广辉,张赞,马占宾,王晓东,李敏,安沂华(通讯作者).80例头部立体定向间充质细胞移植治疗脑瘫疗效分析.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0,10(4):355-7.

50. 李鲁生,张涵,王成俊,程洪斌,安沂华(通讯作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方法和生物学特征.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10):1869-73.

51. 王晓东,杨静,李敏,郑培,张倩,滑蓉蓉,张芳芳,程洪斌,伊龙,于爱学,安沂华(通讯作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小儿脑瘫患者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0,24(6):337-42.

52. 王晓东,杨静,张倩,郑培,李敏,程洪斌,代广辉,张赞,张芳芳,伊龙,安沂华(通讯作者).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移植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炎性反应的影响.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10,18(6):535-7.

53. 代广辉,刘学彬,张赞,史晶,马占宾,穆学涛,安沂华(通讯作者),徐如祥.术前手术入路设计在立体定向干细胞移植术中的应用.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0,9(10):1060-1063.

54. 张涵,魏岳腾,孙崇然,李晋,黄华,崔福斋,安沂华(通讯作者).NSCs-HA-NT3复合物移植修复兔面神经损伤.基础医学与临床.2009,29(2):144-147.

55. 曹红宾,李敏,王海燕,杨静,于爱学,杨晓莉,安沂华(通讯作者). 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神经干细胞移植后中枢内的体液免疫反应.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8, 12(38): 7439-7442.

56. 冯铭,朱华,张楠,卢姗,尹晓明,魏俊吉,李秦,韩钦,李桂林,窦万臣,张子衡,李照建,马文斌,孔燕国,安沂华,赵春华,秦川,王任直. 食蟹猴脑出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活体示踪观察.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08, 13(8): 365-8.

57. 冯铭,王任直,朱华,张楠,王常郡,魏俊吉,卢姗,李琴,尹晓明,韩钦,马文斌,秦川,安沂华,孔燕国.  Ferumoxide 标记Flkl+CD31一CD34一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在食品蟹猴脑内移植示踪观察.中国医学科学院报.2008,30(5):559-563.

58. 薛静,高培毅,李晋,安沂华,黄华. 磁共振成象示踪观察脑缺血大鼠脑室内移植神经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8, 10(3): 218-21.

59. 孙崇然,王忠诚,李晋,张建民,王雅杰,张涵,安沂华(通讯作者). 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在神经干细胞中的翻译与表达.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08, 25(8): 962-963.

60. 孙崇然,安沂华,刘淑玲,夏雷,李晋,张涵,黄华,王忠诚.隧道法:一种评价大鼠脑缺血模型神经功能的方法.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8,24(5):383-5.

61. 程洪斌,胡韶山,郑永日,李敏,安沂华(通讯作者).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后遗症20例临床疗效分析.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5):454-5.

62. 张儒有,郑永日,胡韶山,程洪斌,安沂华(通讯作者).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卒中后遗症50例临床效果分析. 中国临床康复. 2006, 10(9): 138-139.

63. 李晋,安沂华,历俊华,张绍东,孙崇然,张涵. 神经干细胞和施万细胞共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6,23(2): 214-5.

64. 薛静,高培毅,李晋,孙崇然,黄华,安沂华.胎鼠神经干细胞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标记移植后MRI研究. 放射学实践, 2006, 21(2), 110-3.

65. 薛静,高培毅,孙崇然,李晋,安沂华.用于神经干细胞移植的大鼠脑梗死模型的建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06, 3(1): 34-7.

66. 薛静,高培毅,李晋,孙崇然,黄华,安沂华. 脑梗死大鼠脑内移植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标记神经干细胞后的MR示踪研究.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6, 40(2): 122-126.

67. 刘海,王忠诚,安沂华,崔勇,晋强. 高压氧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诱导作用.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6, 12(5): 369-71.

68. 孙崇然,景猛,李长宇,安沂华,刘恩重. 两种方法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表型分化的比较.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5, 11(12): 999-1001.

69. 安沂华,程洪斌,张儒有,张赞,李纪仲. 神经干细胞临床应用和前景展望.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05, 11(5): 238-9.

70. 张涵,袁芳,安沂华. 应用组织工程学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05,07:892-3.

71. 安沂华,翟晶,历俊华,张绍东,孙异临,王忠诚. 离体培养神经干细胞的超微结构学研究.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 2004, 10(1): 11-2.

72. 安沂华,江涛,LuDunyue,Chopp M. 神经营养素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突触的再生修复.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04, 9(1): 43-5.

73. 安沂华,刘恩重,俞春江,韩占强.联合应用亚低温和冬眠疗法治疗重度颅脑损伤.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3):181-2.

74. 闫长祥,安沂华,历俊华,刘淑玲,万虹,于春江,王忠诚. 神经干细胞与自体筋膜联合修复家兔面神经损伤.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 2004, 10(1): 21-3.

75. 闫长祥,万虹,历俊华,刘淑玲,安沂华,于春江,张亚卓,王忠诚.雪旺氏细胞与自体筋膜联合修复面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4, 20 (2):112.(论著摘要)

76. 程小燕,王红云,安沂华(通讯作者). 自体血脑内注射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实验研究.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 2004, 10(6): 346-7.

77. 安沂华,万虹,王红云,高之宪,王忠诚. 神经干细胞移植改善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研究.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03, 20(8): 697-9.

78. 安沂华,万虹,王红云,张绍东,翟晶,王忠诚. 血清和雪旺氏细胞诱导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分化的比较.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3, 20(5): 388-90.

79. 历俊华,安沂华,张绍东,翟晶. 巢蛋白在已分化的神经干细胞中表达时程的研究.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03, 20(9): 838-40.

80. 闫长祥,安沂华,历俊华,于春江,张亚卓,王忠诚. 大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培养分化及其特异性研究.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3, 19(2): 135-7.

81. 程小燕,王红云,安沂华(通讯作者).异种大鼠神经干细胞脑内移植未导致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 2003, 9(9): 541-2.

82. 安沂华,万虹,王红云,张泽舜,孙梅珍,张亚卓,王忠诚. 大鼠雪旺氏细胞支持人胚胎神经干细胞的生长并诱导其分化.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2, 18(5): 279-81.

83. 安沂华,王红云,张向彤,刘暌,张亚卓,王忠诚.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出血的实验研究。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2,18(1):50-3.

84. 万虹,安沂华,王红云,孙梅珍,刘暌,王忠诚,张亚卓. 雪旺氏细胞促进共培养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的分化.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2, 18(2): 100-3.

85. 万虹,安沂华,王红云,孙梅珍,张亚卓,王忠诚.体内外不同环境对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2, 18(5): 275-8.

86. 张相彤,安沂华,张亚卓,戴钦舜,王忠诚. 成年大鼠脑创伤后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及迁移.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2, 18(5): 298-301.

87. 杨树源,安沂华. 再述神经干细胞的研究及其应用前景.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2, 18(5): 273-4.

88. 王红云,安沂华,万虹,刘暌,张亚卓,王忠诚. 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培养方法的比较.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02, 23(4): 316-8.

89. 蔺友志,刘恩重,韩占强,王雪峰,安沂华.半导体激光辅助神经内窥镜治疗梗阻性脑积水.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1,16(1):61-2.

  • 索引序列
  • 王鲁江医学论文
  • 齐鲁医学杂志王廷恒
  • 齐鲁医药学院王清路论文
  • 江西医学论文王玉珍
  • 江苏大学王飞医学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