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医学杂志阻滞剂

医学杂志阻滞剂

发布时间:

医学杂志阻滞剂

在这项研究中,服用质子泵抑制剂(PPI)的人在5年以上的研究期间死亡的风险高于服用另一种药物的人研究发现,除了那些根本不吃胃灼热药的人外,还有一种胃灼热药。据《今日医学》杂志(BMJ Open)7月3日发表的研究报告,处方药普利和NexIII属于此类药物。“KDSPE”“KDSPs”近8%的美国成年人已被处方为PPI。与处方药相比,PPI在非处方药中的剂量更低。研究作者写道,[7种奇怪的药物副作用]

,但高达70%的服用PPIs的人可能不需要它们。这是令人担忧的,因为在最近的研究中,这些药物与许多健康问题有关,包括肾脏疾病和危险的细菌感染风险的增加。

“人们认为PPIs是非常安全的,因为它们很容易获得,但服用这些药物确实存在风险,特别是对于长期以来,资深研究作者、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医学助理教授齐亚德·阿利博士在一份声明中说,

在研究中,研究人员查看了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数据库中600多万人的数据。他们将2006年10月至2008年9月期间接受PPI治疗的275000人与同期接受不同类型的H2阻滞剂治疗的75000人进行了对比。在另一项分析中,研究人员观察了300多万未服用PPI(可能或可能未服用H2受体阻滞剂)的患者的VA数据,以便与该组患者进行风险比较。

“无论我们如何从这个大数据集中分割数据,我们也看到了同样的情况:PPI用户的死亡风险增加了,“Al-Aly说,

研究人员仍然指出,他们的研究是观察性的,并没有证明其因果关系。换句话说,研究结果并不意味着ppi会导致死亡。他们写道:“需要更多的研究来了解PPIs与特定时期内死亡风险之间的联系,

此外,这项研究还有几个局限性。例如,研究人员写道,参与分析的大多数人都是年长的白人退伍军人,因此这一发现可能不适用于其他人群。[肠道细菌影响健康的5种方式]

Al-Aly指出,这项研究的发现并不意味着患者应该扔掉他们的ppi他说,很多时候,人们是出于良好的医疗原因才得到处方的ppi,但医生不会停止“处方,病人只是继续服用”他说:“需要定期重新评估人们是否(仍然)需要服用这些药物。我希望我的医生能仔细监测我,并在不再需要的时候把我从PPI上取下来。”阿尔阿里补充道。

最初发表在《生命科学》杂志上。

常用的β受体阻滞剂有阿替洛尔(又叫氨酰心安)、美托洛尔(商品名倍他乐克)、盐酸索他洛尔、盐酸普萘洛尔、卡维地洛。

β受体阻滞剂可分为3类:

1、非选择性的β受体阻滞剂,同时阻断β1和β2受体,如普萘洛尔等;

2、选择性的β受体阻滞剂,对β2受体影响小或几乎无影响,如比索洛尔等;

3、阻断α1和β受体,如卡维地洛。

作用机制:

β受体阻滞剂具有心血管保护效应,主要机制是对抗儿茶酚胺类肾上腺素能递质毒性,尤其是通过β1受体介导的心脏毒性作用。其他机制还有抗高血压、抗心肌缺血、通过抑制肾素释放而发挥一定的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作用、改善心脏功能和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抗心律失常等。

参考资料

医学教育网:

百度百科:

依据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里面指出“β受体阻滞剂:最近公布的多种β受体阻滞剂对死亡率影响的荟萃分析显示,心肌梗死后患者长期接受β受体阻滞剂二级预防治疗,可降低相对死亡率24%。具有内在拟交感活性的β受体阻滞剂心脏保护作用较差。要指出的是,目前被广泛使用的β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尚无明确证据表明能影响患者的死亡率。推荐使用无内在拟交感活性的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剂量应个体化,从较小剂量开始,逐级增加剂量,以能缓解症状,心率不低于50次/min为宜。β受体阻滞剂剂量见表2。”对于心肌梗死病人,应在病情稳定后即开始使用β受体阻滞剂剂;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病人及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尽早开始服用β受体阻滞剂剂。

美国医学杂志慢阻肺

据调查,在我国慢阻肺患者中,对“氧疗”的知晓率竟不到一成。那么,慢阻肺患者该如何正确进行家庭氧疗?专家建议,氧疗应注意以下方面。首先,确认氧疗形式。一般情况下,在安静状态下无明显低氧血症(血氧饱和度>90%)的慢阻肺患者,可采取短时间氧疗或必要时氧疗,即在活动后、饭后、夜间睡眠时适当给予氧疗。而对于存在慢性低氧血症(血氧饱和度<90%)的慢阻肺患者,则需长期氧疗。其次,确定氧疗时间和氧疗浓度。无明显低氧血症的慢阻肺患者吸氧时间以自觉缺氧症状改善为准,而存在慢性低氧血症的慢阻肺患者建议长期氧疗。长期氧疗是指给患者每日吸氧,至少达6个月以上,标准做法是每日24小时吸氧。医学界目前一致认为,每日至少吸氧15小时,维持动脉血氧饱和度在90%的水平,才能获得较好的氧疗效果。另外,还需要注意吸氧流量。慢阻肺患者吸氧流量以吸氧后血氧饱和度能够达到90%为标准,流量宜设定在,尽量不要超过3L/min。切不可根据症状自行缩短吸氧时间,须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根据病情进行调节。最后,选好吸氧设备。传统的氧气瓶存在运输不便的缺陷和安全隐患。氧气袋容量又太小。随着科技的发展,从空气中直接提取高浓度氧气的家用制氧机成为病人的理想选择。专家建议有条件的家庭,应尽量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具备医疗器械批号的专业制氧机,而美国心诺医疗生产的心诺氧脉系列医用制氧机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使用上可采用鼻导管供氧,借助其90%以上纯度的优质氧气进行氧疗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于此同时,该机的流量精准调节技术可以将流量精度控制在每分钟的范围内,为慢阻肺病人的氧疗提供更为准确的吸氧参数,从而保证了氧疗的效果。

长期坚持低流量氧疗,我们当时买呼吸康海龟制氧机的时候,赠送了一本氧疗保养,上面有说到的,高流量不利于病人病情,二氧化碳不容易排除,同时可以结合指脉氧进行测试!

1 .抗癌萝卜硫素,又称“莱菔硫烷”,所有天然抗癌物质里,效力最强、效果最好的活性成分,其有独特的抗癌功效,它可以造成癌细胞的细胞凋亡和细胞阻滞,同时可以诱导人体内的Ⅱ相解毒酶,同时抑制Ⅰ型酶的产生,最终通过多种酶体系排出致癌物和自由基等有害成分,同时,该成分不会在人体内残留,对机体无副作用,是一种新型的抗癌成分。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甘蓝青花菜课题研究人员已经选育出富含莱菔硫烷的青花菜、芥蓝、苤蓝和甘蓝品系,现对该成分的合成及遗传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萝卜硫素可以有效地防止胃溃疡、萎缩性胃炎向胃癌转化。哈尔滨商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环境科学研究发展中心研究人员经过对西兰花中萝卜硫素(因为萝卜花产量低)的抗癌机理研究发现,萝卜硫素对肺癌、食管癌、前胃癌作用明显,其作用机制是诱导PhaseⅡ(致癌因子解毒)酶类的产生,进一步作用于机体自身的抗癌系统,对代谢实现调控。这是记者从日前在广西南宁市召开的国际传统药物学大会上获悉的。研究发现,萝卜硫素抗癌作用发挥主要通过阻断致癌物产生致癌效应所需的代谢途径,阻止致癌物或其代谢物进入靶细胞,同时起到清除致癌物的作用;抑制癌细胞的分裂与生长,阻断循环途径;促进其他可杀死癌细胞的蛋白质分泌,阻断致癌物诱导癌症的作用。此外,萝卜硫素可能对致癌物发挥作用的启动产生作用,在癌症形成初期使基因发生突变,另外还有一些抑制酶具有双重阻癌或抑癌功能,对有毒物进行降解,从而起到抗癌效果。同时萝卜硫素还可抑制PhaseⅡ酶产生,如降低P450酶的水平或抑制其催化活性,从而影响活性致癌终产物的形成。通过摧毁致癌因子的活性中心或将它们与内源配基结合起来的方法,加速将其排出体外,从而起到抗癌作用。研究人员认为,萝卜硫素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强烈的PhaseⅡ酶诱导剂,西兰花、北方红皮白肉萝卜含有的这种活性成分是其预防肿瘤发生的物质基础。2. 有助于肺部清除细菌美国研究人员在人类及小鼠身上的试验显示,萝卜硫素有助肺部清除有害细菌。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研究人员4月13日发表报告说,萝卜硫素能激活一种名为NRF2的信号通道。这种信号通道一旦不能发挥作用,人体巨噬细胞就无法清除肺部的死亡细胞及外来细菌,从而使肺部无法保持清洁,导致感染。吸烟者及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患者的巨噬细胞都失去了这种清理功能。这项研究成果4月13日发表在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研究人员已开始在慢阻肺患者中进行二期临床试验,以确认萝卜硫素能否提高患者肺部功能。3.防治痛风萝卜硫素对关节炎有很好的消肿止痛作用。这种天然化合物能快速启动人体的自愈系统、排毒系统,调理五脏平衡,修复受损器官,有很好的防治痛风的作用。4.萝卜硫素对照品【名称】 【别名】莱菔硫烷;1-异硫氰基-4-甲基亚硫酰基丁烷【英文名】Sulforaphane【分子式】C6H11NOS2【分子量】【CAS号】4478-93-7【检测方式】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98%【规格】20mg 50mg 100mg 500mg 1g (可根据客户需求包装)【性状】 淡黄色油状液体【作用与用途】本品用于含量测定。【提取来源】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花椰菜Brassica oleracea L. var. botrytis L的种子【药理性质】【用法】色谱条件:流动相: (仅供参考)【贮藏方法】2-8°C,避光保存、低温下保存。【注意事项】 本品应在低温下保存,长时间在暴露在空气中,含量会有所降低。【质量承诺】 非人为造成的产品质量问题,我司负责退货换货。

抗凝剂医学杂志

近几年新型口服抗凝血剂的上市,比起旧型口服抗凝血剂,对于脑中风预防,有着安全有效的优点,在全世界的使用率逐渐增加。

与传统口服抗凝血剂(Warfarin)相比,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血剂(NOAC)能降低病人骨折及骨质疏松症的风险,花莲慈济医院研究新发现。

全球高龄化趋势 抗凝血剂预防中风

全球高龄化社会趋势下,老年人疾病逐渐受到重视,包含心房颤动引起脑中风以及骨质疏松骨折的风险增加。花莲慈院家庭医学科医师黄晖凯在高龄暨社区医学部罗庆徽副院长的指导下,陆续完成两篇研究文章,刊登在《欧洲心脏杂志》(European Heart Journal)和《美国心脏协会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其中前者为心血管系统类别排名第一的国际权威期刊

抗凝血剂经常被使用在心房颤动患者上,以预防脑中风。近几年新型口服抗凝血剂的上市,比起旧型口服抗凝血剂,对于脑中风预防,有着安全有效的优点,在全世界的使用率逐渐增加。

骨松骨折老患者 药物使用要当心

黄晖凯医师指出,研究团队针对高龄长者中常见的心房颤动、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人,研究他们在长期使用脑中风预防药物时,哪一种药物可能有比较低的骨质疏松症及骨折伤害风险,让临床医师以及病人在选择药物上,能够更加放心。

黄晖凯医师表示,人体内帮助骨质生成的重要元素除了维生素D之外,维生素K也是必要的元素,但传统口服抗凝血剂,为了防止血栓形成而抑制维生素K,可能导致影响骨质生成,让骨质疏松或骨折的风险增加。而新型的抗凝血剂,并不影响维生素K,使得新型抗凝血剂有着比较低的骨折以及骨质疏松的风险。

高龄病人防中风 抗凝血剂有疗效

这项研究发现也得到国际间热烈的讨论与回响。其中来自日本的学者提出问题后,黄晖凯医师透过全球网路进行各地资料的完整搜寻后,针对容易造成病人死亡或者严重失能的髋骨骨折进行统合分析。而这样热烈讨论的结果,再一次登上世界顶尖的期刊《欧洲心脏杂志》(European Heart Journal)。

黄晖凯医师表示,希望这项研究有助于医师在面对高龄病人选择抗凝血药物时,除了要考虑脑中风预防药物的疗效外,更需要考虑药物所造成的风险。

因为阿司匹林的疗效已经得到公认,国际、国内心血管专业人士、专业学会都推荐:阿司匹林100mg/日【低于100mg,或者高于150mg没有效果或者同时副作用增加】,口服,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请参考下文】【请楼主注意,就阿司匹林预防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有人说的按每公斤体重给药是无稽之谈】抗血小板治疗是缺血性脑血管病防治中的基本治疗。在所有抗血小板药物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是阿司匹林。近年来,循证医学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新的证据,给正确使用阿司匹林奠定了基础。规范阿司匹林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应用是目前临床迫切需要,以下对阿司匹林在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意义进行了阐述。阿司匹林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一级预防中地位的变化所谓一级预防,是指对于已经具有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但是还没有发生脑血管病的个体,采取相应措施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2002年一项荟萃分析表明,对于一般个体,常规使用阿司匹林并不能预防脑血管病,只有对于已经发生缺血性心脏病的个体使用阿司匹林才能有效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基于这一结果,过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防治指南都不推荐阿司匹林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一级预防的手段。2005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公布了美国女性健康研究的结果,这项长达10年的研究显示,给40岁以上女性每天服用100 mg阿司匹林可以明显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阿司匹林对脑卒中的预防效果优于对心脏病的预防效果。这一里程碑式的循证医学研究改写了缺血性脑卒中一级预防的历史,使得阿司匹林成为特定情况下一级预防的常规手段。因此,不久前中华医学会《中华内科杂志》组织的国内有关专家共识组建议,在45岁以上的女性和已经存在缺血性心脏病的个体应该常规使用阿司匹林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2006年5月,美国更新了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南。这一新版的权威性指南,同样建议对于45岁以上的女性使用阿司匹林来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中国专家共识组的建议不谋而合。阿司匹林在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作用二级预防指对已经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个体预防脑卒中再次而发生所采取的措施。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手段,是控制危险因素以及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目前在这个领域,全球使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噻氯匹定、氯吡格雷和aggrenox(阿司匹林和缓释双密哒莫的复合制剂)。在过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防治指南中,建议二级预防首先选择阿司匹林,在不能使用阿司匹林或阿司匹林无效时使用其他抗血小板药物。近年来,由于氯吡格雷和aggrenox在二级预防中循证医学证据的增加,二级预防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也发生明显的变化。中国专家共识组建议,在非心源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同样都可以作为一线药物选择。这与今年2月份美国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一致。阿司匹林在心源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地位对心源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尤其对伴有非瓣膜性房颤的患者,应该常规使用口服抗凝剂作为预防卒中再次发生的措施。然而,临床上有许多不能使用抗凝剂的情况,比如存在应用抗凝剂的禁忌证或者实验室监测困难,因此,是否也可以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来作为二级预防措施,目前仍有争议。欧洲的一项研究发现,对伴有房颤的脑卒中病人,使用阿司匹林也有卒中复发率降低的趋势,但是由于研究样本量的限制,没有达到显著统计学意义。因此,中国专家共识组建议对于不能够使用抗凝剂的心源性脑卒中病人,也可以考虑使用阿司匹林作为二级预防手段。但是,需要强调的是,这不意味着在心源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可以常规把阿司匹林作为一线药物,还应该强调其它口服抗凝剂的使用。提高房颤患者华法林的使用率仍是目前临床繁重的任务。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阿司匹林的治疗作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首先考虑的是溶栓治疗,即静脉rt-PA溶栓治疗仍是缺血性卒中的一线治疗。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狭窄的时间窗和其他条件的限制,能够静脉溶栓的病人很少,全球实际溶栓的病人不到缺血性卒中病人总数的1%。因此,在溶栓治疗之外,抗血小板治疗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阿司匹林应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有过两项大型研究,分别是CAST和IST,这两项研究证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早期使用阿司匹林,可以减少脑卒中复发和降低死亡率。与其他国家指南一样,中国专家共识组建议对于不能溶栓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或者溶栓治疗24小时后,应该常规使用阿司匹林。与二级预防不同,在急性脑卒中治疗中,并没有其他抗血小板药物的临床研究。在这个时候不建议用其他抗血小板药物代替阿司匹林。规范阿司匹林的使用剂量中国专家共识组除了规定在何种情形下使用阿司匹林外,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规范了阿司匹林的使用剂量。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中的推荐剂量,是依据国际抗栓协作组在2002年所作的荟萃分析。这项包括287项研究13万多人的分析,比较了不同剂量阿司匹林的预防作用,发现每天75~150 mg阿司匹林是预防缺血性血管疾病合适的用量,低于每日75 mg是无效剂量,高于每日150 mg,由于阿司匹林的副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增加,以致带来更多的诸如胃肠道刺激症状和出血等不良反应,而不增加疗效。因此认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预防每天使用的阿司匹林是75~150 mg。在急性脑卒中的两项研究(CAST和IST)中,使用的阿司匹林剂量分别是每天160 mg和300 mg,同时参照美国和欧洲的防治指南,中国专家共识组建议,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阿司匹林的应用剂量是100~300 mg,在急性期之后1~2周,改为预防剂量。促使循证医学结果落实于临床实践是医生与患者的共同任务高危患者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事件是一个长期过程,因为阿司匹林长期应用有明显的药效学优势。而且,阿司匹林是最廉价的抗血小板药,在各种心血管疾病防治药物中也是最廉价的药物,由于我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而绝大多数心血管病及高危因素患者为中低收入人群,因此推广并规范应用阿司匹林,应当引起所有医务工作者的关注。但是,在目前缺血脑性脑卒中防治中,阿司匹林使用的不规范仍是严重问题。临床所遇到的突出问题主要包括:①使用率低,在应该使用阿司匹林的情况下不使用阿司匹林。②剂量过低,超过一半以上的病人使用每日50 mg以下的无效剂量。③维持时间短,随意停用阿司匹林,使用其他不恰当的药物代替阿司匹林。因此,将循证医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以提高阿司匹林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使用率,并且规范阿司匹林的使用,是临床医生与患者共同而繁重的任务。

肺纤维化疾病介绍,肺纤维化病因,肺纤维化检查,肺纤维化用药,肺纤维化治疗方法,肺纤维化,肺纤维化是以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大量细胞外基质聚集并伴炎症损伤、组织结构破坏为特征的一大类肺疾病的终末期改变,也就是正常的肺泡组织被损坏后经过异常修复导致结构异常(疤痕形成)大部分肺纤维化病人病因不明(肺纤维化是以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大量细胞外基质聚集并伴炎症损伤、组织结构破坏为特征的一大类肺疾病的终末期改变,也就是正常的肺泡组织被损坏后经过异常修复导致结构异常(疤痕形成)大部分肺纤维化病人病因不明(特发性),这组疾病称为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是间质性肺病中一大类。而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中最常见的以肺纤维化病变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疾病类型为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能导致肺功能进行性丧失的严重的间质性肺疾病。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刊登了一篇题为“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综述,由哥伦比亚大学欧文医学中心博士撰写。是关于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权威文章。文章中提到了十年来IPF发病率翻了一番,每年增加11%。一旦诊断成立,中位生存期只有年,这多少让人沮丧。治疗上也没有太大的进展,肺移植虽越来越普及,但五年生存率在一半左右。肺纤维化严重影响人体呼吸功能,表现为干咳、进行性呼吸困难(自觉气不够用),且随着病情和肺部损伤的加重,患者呼吸功能不断恶化。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死亡率高于大多数肿瘤,被称为一种“类肿瘤疾病”。病因多种原因引起肺脏损伤时,间质会分泌胶原蛋白进行修补,如果过度修复,即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和细胞外基质大量聚集,就会形成肺纤维化。临床表现肺纤维化多在40~50岁发病,男性多发于女性。呼吸困难是肺纤维化最常见症状。轻度肺纤维化时,呼吸困难常在剧烈活动时出现,因此常常被忽视或误诊为其他疾病。当肺纤维化进展时,在静息时也发生呼吸困难,严重的肺纤维化患者可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其他症状有干咳、乏力。部分患者有杵状指和发绀。肺组织纤维化的严重后果,导致正常肺组织结构改变,功能丧失。当大量没有气体交换功能的纤维化组织代替肺泡,导致氧不能进入血液。患者呼吸不畅,缺氧、酸中毒、丧失劳动力,严重者最后可致死亡。肺纤维化的危害:1、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肺纤维化患者由于肺功能减弱,肺免疫力下降,增加了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肺部感染得不到较好的控制时,可诱发呼吸衰竭。2、肺心病,心力衰竭肺纤维化患者慢性缺氧、进行性肺动脉高压,常合并右心室肥厚和肺心病。左心衰也常见,与缺血性心脏疾病有关。3、肺大疱、自发性气胸肺纤维化患者的肺泡高度膨胀,肺泡壁变薄易破裂并相互融合形成占位很大的肺大疱。在突然用力,如剧烈咳嗽、提重物或体育运动时压力突然增加,肺大疱破裂,形成自发性气胸。4、恶性疾病肺纤维化患者和硬皮病患者患恶性疾病的可能性增加,尤其患肺腺癌、肺泡细胞癌、燕麦细胞癌的可能性增加。5、对循环系统造成影响低氧血症通过化学感受器对交感神经强刺激,急性缺氧的早期由于血管的直接反应和通过神经反射影响,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输出量增加。心输出量增加是通过化学感受器的即刻反应,出现在儿茶酚胺增加之前。随着低氧血症的加重,会出现心律失常,继而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慢性缺氧时,心输出量与周围环境变化不明显,但是肺血管阻力增加,导致右心负荷加重,长期则形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纤维化如何检查1.查体进行性气急、干咳、肺部湿啰音或捻发音。线、CT检查早期虽有呼吸困难,但X线胸片可能基本正常;中后期出现两肺中下野弥散性网状或结节状阴影,偶见胸膜腔积液,增厚或钙化。3.实验室检查可见血沉增快,一般无特殊意义。4.肺功能检查可见肺容量减少、弥散功能降低和低氧血症。5.肺组织活检可提供病理学依据。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肺功能检查等可确诊。肺纤维化如何治疗①《药物治疗》(1)吡非尼酮:吡非尼酮是2015年美国胸科学会/欧洲呼吸协会/日本胸科协会/拉丁美洲胸科协会联合发布的《特发性肺纤维化临床治疗推荐指南》中个推荐用于治疗的两个药物之一,也是全球第一个获批用于特发性肺纤维化(即病因不明的肺部纤维化,英文简写IPF)的治疗药物。IPF患者经吡非尼酮连续服药治疗52周后,能够减缓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如FVC和DLCO的下降,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同时降低患者死亡风险。在我国,目前已被国家药监局批准的用于特发性肺纤维化治疗的药物仅有一个,即艾思瑞?(化学名:吡非尼酮),也是美国、日本、欧洲用于特发性肺纤维化治疗的主要药物。(2)尼达尼布:尼达尼布是2015年美国胸科学会/欧洲呼吸协会/日本胸科协会/拉丁美洲胸科协会联合发布的《特发性肺纤维化临床治疗推荐指南》中推荐等级最高(条件推荐)的两大药物之一。②《非药物治疗》1、氧气治疗法治疗肺纤维化:通过给肺纤维化病人吸氧,使血氧下降得到改善,属吸入治疗范畴。此疗法可提高动脉氧分压,改善因血氧下降造成的组织缺氧,使脑、心、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得以维持,也可减轻缺氧时心率、呼吸加快所增加的心、肺工作负担。对呼吸系统疾病因动脉血氧分压下降引起的缺氧疗效较好,对循环功能不良或贫血引起者只能部分改善缺氧状况。2、肺脏移植治疗肺纤维化:单侧肺移植;肺气肿、双侧肺纤维化、支气管扩张及慢性肺化脓症适宜于双肺移植。3、抗凝剂治疗肺纤维化:在肺纤维化患者治疗中给予抗凝剂干预是有益于其治疗的。常用药物低分子肝素主要用于肺纤维化患者。虽然其初步结果显示有良好的治疗前景,令人鼓舞,但在被推荐于临床广泛应用之前,它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给药途径等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套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除掉或抑制血液中的某些凝血因子,阻止血液凝固,称为抗凝。能够阻止血液凝固的化学试剂或物质,称为抗凝剂或抗凝物质。 如天然抗凝剂(肝素,水蛭素等) Ca2+鳌合剂(柠檬酸钠,氟化钾)

药学杂志制剂

不是。 期刊名称: 药学研究 创办日期: 1982年7月 主管部门: 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单位: 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山东省药学会 刊期: 月刊 《药学研究》杂志原名《山东医药工业》、《齐鲁药事》,创刊于1982年。《药学研究》集知识性、学术性、实用性、服务性于一体,重点介绍国内外医药研究的新动态、新趋势、新理论和安全用药知识,交流药品研发、检测技术、新知识和新方法,为药品研究、生产、经营、使用服务,为医药经济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服务,为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服务。本刊栏目有:专家论坛、实验研究、制剂研究、综述、临床药学、工业药学、流通药学、药学教育、药品不良反应、药物信息。

像;

天津药学

中药与临床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食品与药品

都是,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杂志的内容主题涵盖化学药物、中药和天然药物、抗生素、蛋白质、多肽类药物、生物技术药物等的合成、分离鉴定、质量控制、药理、制剂、代谢等的原创性、创新性科研成果,刊发相关综述与述评、研究论文以及研究简报。旨在为世界药学领域的前沿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引领和促进本学科的发展,向世界展示中国学者在药学领域研究的特色和成果,推动我国药学事业的发展。同时,本刊还致力于发表药学科学和技术研究高端和前沿性的论文,快速报道药学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进展。 1)影响因子:我们通过查询Web of Science,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自2017年取得首个影响因子,近三年影响因子分别为:(2017),(2018),(2019)。2019年更是止住2018年的略有下降趋势,增势迅猛,一举取得历史最佳成绩。我们相信它在之后的发展将会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2)审稿周期:我们看到官网发布的审稿周期也很快,2019年的数据是:一审平均周。我们查看网站上最新文章后,很多文章在2个月左右完成接收。 3)版面费: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杂志还是很友好的,仅收取8000元人民币/篇的版面费,不收取审稿费和彩图费 回答参考资料

医学杂志艾滋病阻断药

这个药物是在一定时间才有效果,东西好几千块钱,不便宜!

抗病毒药物本身就是所谓的阻断药物,是完全一样的。阻断药物的原理是比病毒更快的到达血液程度,占领血液层面,抑制杀灭病毒的合成复制。所以阻断药物最好是在24小时内服用,稍差的话72小时内。21天你只能一直治疗了,已经没有办法作为阻断性防御了。21天如果你确认是这次所得的,这是一个很好地治疗过程,早发现早服药能够最大程度地消灭你身体内的病毒军团,能够让病毒在体内不去大量复制不去占领内脏。如果你没有拿到确证报告而是自己想的,还是建议你再测一下,比如天猫上的爱卫可选。服药之前会需要你查一下肝功肾功血常规还需要了解病载情况。

艾滋病阻断药是感染艾滋病病毒后最后一个补救方法。这种阻断最开始用于医疗行业,当有医生护士被艾滋病病毒感染后就可以吃这些抗艾滋病病毒的药物。现在这种方法已经推广到普通人群,这是可以提供一个标准的抗病毒治疗药物。

艾滋病(HIV),又称人类免疫缺陷病,是一个至今人类无法治愈的疾病。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新药的研法,使得在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早期阶段阻断病毒在体内的传播成为了可能。

艾滋病病毒阻断药,大致分为三种作用原理:

1、阻止病毒进入细胞

艾滋病病毒感染人体后,要想进入细胞,需要通过细胞上的信号受体的介导,就像认识一个城门楼看大门的一样,得有熟人才能进入。这个受体叫做CD4+,在人体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最初72小时内,如果及时服用了阻断剂,该阻断剂会把CD4+受体包裹起来,使得病毒无法识别,也就阻断了艾滋病病毒进出细胞的途径,未进入细胞的病毒很快会被人体的免疫系统清除。

2、抑制艾滋病病毒的反转录酶

艾滋病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RNA在体内不会被复制,只有当RNA被反转录呈cDNA之后,才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而一旦可以自我复制,也就意味着它具有了源源不断的生命力,但是,RNA变成DNA需要逆转录酶的参与,阻断药阻断了艾滋病病毒的逆转录酶的活性,那就阻断了其自我复制能力,从而起到消灭艾滋病病毒的作用。

3、阻止病毒的蛋白质合成

病毒是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外壳组成的,阻断剂可以一直病毒蛋白质的合成,一个没有蛋白质外壳保护的病毒(只有遗传物质RNA)在人体内很快就会被当作异己被人体的免疫细胞清除掉。

阻断剂的原理大概就是这三个方面,阻断剂对早期的病毒感染作用较为显著,所以,更多的新药需要研法,来抵抗艾滋病病毒对人的威胁。

  • 索引序列
  • 医学杂志阻滞剂
  • 美国医学杂志慢阻肺
  • 抗凝剂医学杂志
  • 药学杂志制剂
  • 医学杂志艾滋病阻断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