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34

扭扭炒饭
首页 > 医学论文 > 抗凝剂医学杂志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fantienan002

已采纳

近几年新型口服抗凝血剂的上市,比起旧型口服抗凝血剂,对于脑中风预防,有着安全有效的优点,在全世界的使用率逐渐增加。

与传统口服抗凝血剂(Warfarin)相比,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血剂(NOAC)能降低病人骨折及骨质疏松症的风险,花莲慈济医院研究新发现。

全球高龄化趋势 抗凝血剂预防中风

全球高龄化社会趋势下,老年人疾病逐渐受到重视,包含心房颤动引起脑中风以及骨质疏松骨折的风险增加。花莲慈院家庭医学科医师黄晖凯在高龄暨社区医学部罗庆徽副院长的指导下,陆续完成两篇研究文章,刊登在《欧洲心脏杂志》(European Heart Journal)和《美国心脏协会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其中前者为心血管系统类别排名第一的国际权威期刊

抗凝血剂经常被使用在心房颤动患者上,以预防脑中风。近几年新型口服抗凝血剂的上市,比起旧型口服抗凝血剂,对于脑中风预防,有着安全有效的优点,在全世界的使用率逐渐增加。

骨松骨折老患者 药物使用要当心

黄晖凯医师指出,研究团队针对高龄长者中常见的心房颤动、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人,研究他们在长期使用脑中风预防药物时,哪一种药物可能有比较低的骨质疏松症及骨折伤害风险,让临床医师以及病人在选择药物上,能够更加放心。

黄晖凯医师表示,人体内帮助骨质生成的重要元素除了维生素D之外,维生素K也是必要的元素,但传统口服抗凝血剂,为了防止血栓形成而抑制维生素K,可能导致影响骨质生成,让骨质疏松或骨折的风险增加。而新型的抗凝血剂,并不影响维生素K,使得新型抗凝血剂有着比较低的骨折以及骨质疏松的风险。

高龄病人防中风 抗凝血剂有疗效

这项研究发现也得到国际间热烈的讨论与回响。其中来自日本的学者提出问题后,黄晖凯医师透过全球网路进行各地资料的完整搜寻后,针对容易造成病人死亡或者严重失能的髋骨骨折进行统合分析。而这样热烈讨论的结果,再一次登上世界顶尖的期刊《欧洲心脏杂志》(European Heart Journal)。

黄晖凯医师表示,希望这项研究有助于医师在面对高龄病人选择抗凝血药物时,除了要考虑脑中风预防药物的疗效外,更需要考虑药物所造成的风险。

237 评论

皖北一只老色

因为阿司匹林的疗效已经得到公认,国际、国内心血管专业人士、专业学会都推荐:阿司匹林100mg/日【低于100mg,或者高于150mg没有效果或者同时副作用增加】,口服,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请参考下文】【请楼主注意,就阿司匹林预防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有人说的按每公斤体重给药是无稽之谈】抗血小板治疗是缺血性脑血管病防治中的基本治疗。在所有抗血小板药物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是阿司匹林。近年来,循证医学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新的证据,给正确使用阿司匹林奠定了基础。规范阿司匹林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应用是目前临床迫切需要,以下对阿司匹林在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意义进行了阐述。阿司匹林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一级预防中地位的变化所谓一级预防,是指对于已经具有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但是还没有发生脑血管病的个体,采取相应措施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2002年一项荟萃分析表明,对于一般个体,常规使用阿司匹林并不能预防脑血管病,只有对于已经发生缺血性心脏病的个体使用阿司匹林才能有效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基于这一结果,过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防治指南都不推荐阿司匹林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一级预防的手段。2005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公布了美国女性健康研究的结果,这项长达10年的研究显示,给40岁以上女性每天服用100 mg阿司匹林可以明显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阿司匹林对脑卒中的预防效果优于对心脏病的预防效果。这一里程碑式的循证医学研究改写了缺血性脑卒中一级预防的历史,使得阿司匹林成为特定情况下一级预防的常规手段。因此,不久前中华医学会《中华内科杂志》组织的国内有关专家共识组建议,在45岁以上的女性和已经存在缺血性心脏病的个体应该常规使用阿司匹林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2006年5月,美国更新了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南。这一新版的权威性指南,同样建议对于45岁以上的女性使用阿司匹林来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中国专家共识组的建议不谋而合。阿司匹林在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作用二级预防指对已经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个体预防脑卒中再次而发生所采取的措施。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手段,是控制危险因素以及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目前在这个领域,全球使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噻氯匹定、氯吡格雷和aggrenox(阿司匹林和缓释双密哒莫的复合制剂)。在过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防治指南中,建议二级预防首先选择阿司匹林,在不能使用阿司匹林或阿司匹林无效时使用其他抗血小板药物。近年来,由于氯吡格雷和aggrenox在二级预防中循证医学证据的增加,二级预防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也发生明显的变化。中国专家共识组建议,在非心源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同样都可以作为一线药物选择。这与今年2月份美国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一致。阿司匹林在心源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地位对心源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尤其对伴有非瓣膜性房颤的患者,应该常规使用口服抗凝剂作为预防卒中再次发生的措施。然而,临床上有许多不能使用抗凝剂的情况,比如存在应用抗凝剂的禁忌证或者实验室监测困难,因此,是否也可以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来作为二级预防措施,目前仍有争议。欧洲的一项研究发现,对伴有房颤的脑卒中病人,使用阿司匹林也有卒中复发率降低的趋势,但是由于研究样本量的限制,没有达到显著统计学意义。因此,中国专家共识组建议对于不能够使用抗凝剂的心源性脑卒中病人,也可以考虑使用阿司匹林作为二级预防手段。但是,需要强调的是,这不意味着在心源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可以常规把阿司匹林作为一线药物,还应该强调其它口服抗凝剂的使用。提高房颤患者华法林的使用率仍是目前临床繁重的任务。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阿司匹林的治疗作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首先考虑的是溶栓治疗,即静脉rt-PA溶栓治疗仍是缺血性卒中的一线治疗。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狭窄的时间窗和其他条件的限制,能够静脉溶栓的病人很少,全球实际溶栓的病人不到缺血性卒中病人总数的1%。因此,在溶栓治疗之外,抗血小板治疗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阿司匹林应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有过两项大型研究,分别是CAST和IST,这两项研究证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早期使用阿司匹林,可以减少脑卒中复发和降低死亡率。与其他国家指南一样,中国专家共识组建议对于不能溶栓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或者溶栓治疗24小时后,应该常规使用阿司匹林。与二级预防不同,在急性脑卒中治疗中,并没有其他抗血小板药物的临床研究。在这个时候不建议用其他抗血小板药物代替阿司匹林。规范阿司匹林的使用剂量中国专家共识组除了规定在何种情形下使用阿司匹林外,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规范了阿司匹林的使用剂量。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中的推荐剂量,是依据国际抗栓协作组在2002年所作的荟萃分析。这项包括287项研究13万多人的分析,比较了不同剂量阿司匹林的预防作用,发现每天75~150 mg阿司匹林是预防缺血性血管疾病合适的用量,低于每日75 mg是无效剂量,高于每日150 mg,由于阿司匹林的副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增加,以致带来更多的诸如胃肠道刺激症状和出血等不良反应,而不增加疗效。因此认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预防每天使用的阿司匹林是75~150 mg。在急性脑卒中的两项研究(CAST和IST)中,使用的阿司匹林剂量分别是每天160 mg和300 mg,同时参照美国和欧洲的防治指南,中国专家共识组建议,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阿司匹林的应用剂量是100~300 mg,在急性期之后1~2周,改为预防剂量。促使循证医学结果落实于临床实践是医生与患者的共同任务高危患者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事件是一个长期过程,因为阿司匹林长期应用有明显的药效学优势。而且,阿司匹林是最廉价的抗血小板药,在各种心血管疾病防治药物中也是最廉价的药物,由于我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而绝大多数心血管病及高危因素患者为中低收入人群,因此推广并规范应用阿司匹林,应当引起所有医务工作者的关注。但是,在目前缺血脑性脑卒中防治中,阿司匹林使用的不规范仍是严重问题。临床所遇到的突出问题主要包括:①使用率低,在应该使用阿司匹林的情况下不使用阿司匹林。②剂量过低,超过一半以上的病人使用每日50 mg以下的无效剂量。③维持时间短,随意停用阿司匹林,使用其他不恰当的药物代替阿司匹林。因此,将循证医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以提高阿司匹林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使用率,并且规范阿司匹林的使用,是临床医生与患者共同而繁重的任务。

194 评论

玉皇小帝

肺纤维化疾病介绍,肺纤维化病因,肺纤维化检查,肺纤维化用药,肺纤维化治疗方法,肺纤维化,肺纤维化是以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大量细胞外基质聚集并伴炎症损伤、组织结构破坏为特征的一大类肺疾病的终末期改变,也就是正常的肺泡组织被损坏后经过异常修复导致结构异常(疤痕形成)大部分肺纤维化病人病因不明(肺纤维化是以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大量细胞外基质聚集并伴炎症损伤、组织结构破坏为特征的一大类肺疾病的终末期改变,也就是正常的肺泡组织被损坏后经过异常修复导致结构异常(疤痕形成)大部分肺纤维化病人病因不明(特发性),这组疾病称为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是间质性肺病中一大类。而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中最常见的以肺纤维化病变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疾病类型为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能导致肺功能进行性丧失的严重的间质性肺疾病。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刊登了一篇题为“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综述,由哥伦比亚大学欧文医学中心博士撰写。是关于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权威文章。文章中提到了十年来IPF发病率翻了一番,每年增加11%。一旦诊断成立,中位生存期只有年,这多少让人沮丧。治疗上也没有太大的进展,肺移植虽越来越普及,但五年生存率在一半左右。肺纤维化严重影响人体呼吸功能,表现为干咳、进行性呼吸困难(自觉气不够用),且随着病情和肺部损伤的加重,患者呼吸功能不断恶化。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死亡率高于大多数肿瘤,被称为一种“类肿瘤疾病”。病因多种原因引起肺脏损伤时,间质会分泌胶原蛋白进行修补,如果过度修复,即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和细胞外基质大量聚集,就会形成肺纤维化。临床表现肺纤维化多在40~50岁发病,男性多发于女性。呼吸困难是肺纤维化最常见症状。轻度肺纤维化时,呼吸困难常在剧烈活动时出现,因此常常被忽视或误诊为其他疾病。当肺纤维化进展时,在静息时也发生呼吸困难,严重的肺纤维化患者可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其他症状有干咳、乏力。部分患者有杵状指和发绀。肺组织纤维化的严重后果,导致正常肺组织结构改变,功能丧失。当大量没有气体交换功能的纤维化组织代替肺泡,导致氧不能进入血液。患者呼吸不畅,缺氧、酸中毒、丧失劳动力,严重者最后可致死亡。肺纤维化的危害:1、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肺纤维化患者由于肺功能减弱,肺免疫力下降,增加了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肺部感染得不到较好的控制时,可诱发呼吸衰竭。2、肺心病,心力衰竭肺纤维化患者慢性缺氧、进行性肺动脉高压,常合并右心室肥厚和肺心病。左心衰也常见,与缺血性心脏疾病有关。3、肺大疱、自发性气胸肺纤维化患者的肺泡高度膨胀,肺泡壁变薄易破裂并相互融合形成占位很大的肺大疱。在突然用力,如剧烈咳嗽、提重物或体育运动时压力突然增加,肺大疱破裂,形成自发性气胸。4、恶性疾病肺纤维化患者和硬皮病患者患恶性疾病的可能性增加,尤其患肺腺癌、肺泡细胞癌、燕麦细胞癌的可能性增加。5、对循环系统造成影响低氧血症通过化学感受器对交感神经强刺激,急性缺氧的早期由于血管的直接反应和通过神经反射影响,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输出量增加。心输出量增加是通过化学感受器的即刻反应,出现在儿茶酚胺增加之前。随着低氧血症的加重,会出现心律失常,继而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慢性缺氧时,心输出量与周围环境变化不明显,但是肺血管阻力增加,导致右心负荷加重,长期则形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纤维化如何检查1.查体进行性气急、干咳、肺部湿啰音或捻发音。线、CT检查早期虽有呼吸困难,但X线胸片可能基本正常;中后期出现两肺中下野弥散性网状或结节状阴影,偶见胸膜腔积液,增厚或钙化。3.实验室检查可见血沉增快,一般无特殊意义。4.肺功能检查可见肺容量减少、弥散功能降低和低氧血症。5.肺组织活检可提供病理学依据。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肺功能检查等可确诊。肺纤维化如何治疗①《药物治疗》(1)吡非尼酮:吡非尼酮是2015年美国胸科学会/欧洲呼吸协会/日本胸科协会/拉丁美洲胸科协会联合发布的《特发性肺纤维化临床治疗推荐指南》中个推荐用于治疗的两个药物之一,也是全球第一个获批用于特发性肺纤维化(即病因不明的肺部纤维化,英文简写IPF)的治疗药物。IPF患者经吡非尼酮连续服药治疗52周后,能够减缓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如FVC和DLCO的下降,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同时降低患者死亡风险。在我国,目前已被国家药监局批准的用于特发性肺纤维化治疗的药物仅有一个,即艾思瑞?(化学名:吡非尼酮),也是美国、日本、欧洲用于特发性肺纤维化治疗的主要药物。(2)尼达尼布:尼达尼布是2015年美国胸科学会/欧洲呼吸协会/日本胸科协会/拉丁美洲胸科协会联合发布的《特发性肺纤维化临床治疗推荐指南》中推荐等级最高(条件推荐)的两大药物之一。②《非药物治疗》1、氧气治疗法治疗肺纤维化:通过给肺纤维化病人吸氧,使血氧下降得到改善,属吸入治疗范畴。此疗法可提高动脉氧分压,改善因血氧下降造成的组织缺氧,使脑、心、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得以维持,也可减轻缺氧时心率、呼吸加快所增加的心、肺工作负担。对呼吸系统疾病因动脉血氧分压下降引起的缺氧疗效较好,对循环功能不良或贫血引起者只能部分改善缺氧状况。2、肺脏移植治疗肺纤维化:单侧肺移植;肺气肿、双侧肺纤维化、支气管扩张及慢性肺化脓症适宜于双肺移植。3、抗凝剂治疗肺纤维化:在肺纤维化患者治疗中给予抗凝剂干预是有益于其治疗的。常用药物低分子肝素主要用于肺纤维化患者。虽然其初步结果显示有良好的治疗前景,令人鼓舞,但在被推荐于临床广泛应用之前,它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给药途径等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180 评论

丹丹5678

套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除掉或抑制血液中的某些凝血因子,阻止血液凝固,称为抗凝。能够阻止血液凝固的化学试剂或物质,称为抗凝剂或抗凝物质。 如天然抗凝剂(肝素,水蛭素等) Ca2+鳌合剂(柠檬酸钠,氟化钾)

168 评论

相关问答

  • 医学杂志阻滞剂

    在这项研究中,服用质子泵抑制剂(PPI)的人在5年以上的研究期间死亡的风险高于服用另一种药物的人研究发现,除了那些根本不吃胃灼热药的人外,还有一种胃灼热药。据《

    啾啾大神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抗酸剂的医学论文

    天下文章一大抄。爱思医学信息公司,已经引入不端文献检索系统。如发现有抄袭论文,马上辞退写手。

    加杰特侦探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医学期刊国际抗菌剂

    11月,在世界卫生组织举行新冠肺炎疫情例行发布会上,负责人迈克尔·瑞安称: 世卫组织和世界各国达成共识,将联合全球科学家一起追溯新冠病毒的起源。新冠肺炎疫情在世

    黄宝宝0328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医学期刊国际抗菌剂论文

    《澳大利亚抗生素治疗指南》 1.一般原则 本章将提供有关抗微生物药物在医院和社区中合理使用方法的一般资料。在医院中,选择使用何种抗生素,可能会受到一些局部因素的

    上海草根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柳叶刀医学杂志抗凝

    分析如下: 不能。 1、银杏叶片的作用以活血化瘀为主,临床上把有些淤血而引起的疼痛,如心绞痛、脑梗死、冠心病,以及淤血的症状,经常使用银杏叶片,扩张心脑血管进行

    乖乖小猫侠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