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针灸可以刺激穴位、打通筋脉、促进循环来达到治疗效果。不少人困惑,针灸可以治疗风湿吗?关于,针灸可以治疗风湿吗?针灸治风湿性关节炎效果好吗?我来为您一一解答!
针灸可以治疗风湿,但这种情况一般考虑针灸治疗作用不大的,患上风湿性关节炎之后,治疗上可选用腰痛宁胶囊消肿止痛、疏散寒邪、温经通络。在生活中则要避免风寒湿邪侵袭,注意保暖,加强锻炼,调整饮食。像睡前用热水泡脚是最为简单实用的保健方法,可改善下肢血液循环。
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很常见的急性或者慢性结缔组织炎症。 可反复发作,而且有累及心脏发生心肌炎的危险。它属于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病时膝、踝、肩、肘等关节部位出现发热、红肿、疼痛的现象,而且还会由大关节转移致小关节。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原则是:早发现早治疗。 主要是采取药物治疗,消除炎症,缓解疼痛;对于出现滑膜炎或者风湿引起骨变形影响生活能力的患者可以采取手术治疗,但是手术不能治愈,只能改善关节的功能。还可以做一些物理治疗来辅助。
针灸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是有一定的疗效的。 它根据不同的疼痛部位选取相对应的穴位,并刺激穴位,有时候可以加温针或是艾灸效果更好一些,但是对于急性期的风湿骨痛,用这个方法效果并不显著,还是得药物治疗,如果是长期的辅助治疗,针灸是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的。
①精神心理治疗非常重要: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对于免疫系统功能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临床经验证明,精神刺激,长期紧张、过度劳累、不良情绪等都会诱发类风湿性关节炎并使其恶化。
②患者应掌握基本的康复功能康:复是辅助患者达到最大功能潜力的一个过程。
③积极治疗感染病灶,避免诱发类风湿性关节炎:这些感染包括:细菌、病毒等引起的咽炎、扁桃体炎、胆囊炎、结核等。
④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因睡眠中可以使受损的关节得到修复,所以如因疼痛而失眠者应合理选用止痛镇静药,保证休息好。
⑤避免进食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稳定的食物:如虾、蟹等海鲜食品,在类风湿发作时,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对于因服用止痛药造成消化道损伤的患者要对症治疗。
⑥注意气候因素的影响:90%的风湿病患者对气候变化敏感,患者要在交节换季或天气变化时加强自我防护,注意保暖。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以关节和关节周围非感染性炎症为主,能引起关节严重畸形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中医痹证范畴,近代医贤名曰尫痹、顽痹等病名。其因证机治与一般“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的痹证不同,在研究探讨古今医贤治疗痹症论述的基础上,结含临床实践,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及辨治要点提出如下见解。 1.肝脾肾气血亏虚为病本风寒湿热痰瘀为病标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缠绵反复,其病程长,其病理因素初起主要为禀赋素虚,肝肾亏虚,阳气不足,腠理不密,卫外不固,以致风、寒、湿邪乘虚而入,流注经络、关节,阻碍气血运行而发病。《素问·痹论》所述,“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肾主骨,肝主筋,筋骨关节皆赖肝肾精血濡养。邪客筋骨,筋损伤肝,骨损伤肾,肝肾损伤则筋骨失养,肌肉不充,而致关节拘急掣痛,屈伸不利,甚则导致肌萎、筋缩、骨损、关节畸形僵硬、行动艰难等功能严重障碍。脾主肌肉,运化水湿,脾虚则痰湿内生,湿痰互结,肆虐作祟,流*肌肉经脉可见体重节肿、关节积液等,所以肝肾脾气血亏虚是本病的主要内在因素。又因为病情缠绵,反复发作,必有外邪为之引动,风寒湿热之邪的反复侵袭,深入经隧、骨骱,经脉不利而成瘀血,湿浊粘滞而成痰饮,痰瘀交阻则留著关节,瘀阻经络,形成骨节僵硬肿胀、畸形,日久难复。故曰本病以肝脾肾亏虚为其本,风寒湿热痰瘀为其标,经脉痹阻不利、气血瘀阻不通为其病理机制,病变机制可归纳为“虚、邪、瘀”三者。 2.滋补肝肾、调补脾胃气血为治本大法 由于本病顽固,病程长久,病因以肝脾肾亏虚为病本,风寒湿热痰瘀为其标,经脉痹阻不利、气血瘀阻不通为其病理,故治疗上以滋补肝肾、补气益血、调补脾胃为主,佐以清热毒、祛湿浊、祛瘀血、化痰浊、搜风剔邪、宣痹定痛的治疗大法。补肾以仙茅、仙灵脾、蚂蚁、杜仲、菟丝子、牛膝为主,同时辨阴阳之亏虚而分别选加,偏阴虚加女贞子、龟板,偏阳虚加附片、肉桂、补骨脂;养肝宜用熟地、当归、白芍、木瓜、鸡血藤、桑寄生;健脾益气选黄芪、白术、党参、山药。肝脾肾同健,则痹病自歼;祛风用威灵仙、全虫、乌梢蛇、桂枝等;清热毒祛湿浊宜用防已、薏苡仁、石膏、知母、苍术、黄柏等;祛瘀生新化痰通络用当归、川芎、丹参、鸡血藤、白芥子、僵蚕等;活络止痛用络石藤、海风藤、清风藤,甚者用麝香、马钱子、蜈蚣、全蝎、细辛等。 经多年临证筛选,自拟扶正蠲痹汤,疗效满意。处方:黄芪30克,人参10克,白术12克,当归10克,仙茅10克,菟丝子30克,仙灵脾10克,白芍15克,鸡血藤30克,威灵仙15克,防己12克,桂枝15克,炙甘草10克,生姜10克,大枣5枚。 方中黄芪为补气诸药之最,配合人参大补元气;白术健脾补气,脾旺则湿自去;菟丝子、二仙温补肾阳壮督;桂枝温经散寒,运行气血,开闭达郁,促进邪毒速去;白芍和营敛阴,润养筋脉;当归、鸡血藤养血活血,通络止痛;灵仙为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要药;防己除湿通络定痛;姜枣调和营卫,以利血脉;炙甘草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还可缓和药性,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温补肝肾,健脾益气,散寒祛风除湿,祛瘀通络定痛之功。 加减:疼痛甚者加蜈蚣二条、全蝎3克(为末冲服);偏风盛加防风、乌蛇、羌活、独活各10克;偏寒盛加熟附片10克、细辛6克,甚则加制川乌、制草乌各10克;偏湿盛加苍术12克,苡仁30克,海桐皮、木瓜各10克;偏热盛加石膏30克、知母、秦艽、地龙、络石藤各10克;肾虚症明显加破故纸30克、鹿角霜15克;顽痹日久酌加水蛭、露蜂房、穿山甲、土鳖虫、千年健各10克;屈伸不利者酌加伸筋草15克,路路通、木瓜各12克;麻木者酌加僵蚕、半夏、南星、白芥子各10克;红斑、结节者酌加丹皮10克、丹参20克、皂角刺、甲珠各10克;下肢痛加川牛膝、独活;肩臂痛酌加天仙藤、片姜黄;颈项痛酌加葛根、羌活;背脊部痛加狗脊、鹿角霜以引经。
“针灸对于风湿关节炎具有一定效果,尤其对寒湿性风湿关节炎具有较好功效。由于针灸可取用局部针刺方法,也可采取火针、电针等方式,故而可以对局部寒湿性风湿病进行治疗。风湿病包含范围较广,是医院中风湿免疫病等广义风湿,所指为一类疾病而非具体疾病,也并非由于着凉或湿气引起的关节和肢体症状,此类风湿免疫病需要分情况进行处理。
是可以预防的,而且对于寒湿性的风湿性关节炎效果更好,可以考虑用火针或者电针等治疗,一定要去正规的医院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包裹髓核的外层纤维环在外力作用下部分或者全部破裂,髓核突出于椎管内,压迫或者刺激了神经根,硬膜囊,马尾神经,窦椎神经等,从而引起腰腿痛症状的一种疾病。
如果腰椎间盘突出,如果没有引起腰腿痛症状的话,只是一种单纯的腰椎间盘突出,属于退化引起的生理现象,不用去治疗干预。当腰椎间盘突出引起腰腿痛症状才属于一种疾病,叫做腰椎间盘突出症。
用针刺疗法治疗腰突症,中医上是说通过配穴针刺达到治疗效果。其实我认为针刺疗法之所以能够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主要是因为针刺的时候,刺激表皮广泛密布的神经末梢,疼痛刺激上传到大脑,然后刺激身体分泌一种叫做内啡肽的抑制疼痛的因子,从而达到一定的治疗腰腿痛的作用。
还有就是通过针刺疗法能够起到给局部筋膜层减压的目的。主要是通过这两个机制达到一定程度的治疗作用。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腰突症患者主要治疗的金标准还是卧床休息,主要症状不是很重,突出不是特别厉害,百分之九十以上患者可以通过绝对的卧床休息方法达到痊愈的目的。
咳嗽,喷嚏,用力排便时均可使神经根更加紧张而加重症状。疼痛多为间歇性,经休息后,特别是卧床休息后明显缓解,但轻微损伤后容易复发。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学"腰痛","痹病"范畴,多属于风寒湿邪,跌扑损伤或肾气不足而致腰部经络气血凝滞,静脉不利。
针灸治疗的功效是柔筋壮骨,通络止痛。以局部阿是穴为主,配合循经远端取穴。针灸治疗本病有一定的疗效,能消除神经根睡不着炎症水肿,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不过以个人经验来看,如果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单纯的针灸治疗效果比较缓慢,需要配合推拿和消炎止痛的理疗设备。特别是超短波治疗,对于改善疼痛有不错的效果。
每一种方法都有它的适应症,如果是轻微的腰椎间盘突出,通过针灸艾灸,效果也很好,如果是症状明显,压迫比较厉害,那就需要改变方法,可以选择针刀,微创,牵引正骨等进行调治。
针灸虽然是几千年传承下来的瑰宝,但是,毕竟现在人的疾病已经多样化,复杂化,严重化,各种外界的刺激,不像以前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简单,一定要改变观念,如果是进行慢性调理,我觉得非常好,比如腰椎间盘突出到了最后的恢复期,可以配合针灸,艾灸,中药调理,效果会更好。
如果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单纯的针灸治疗不可能会将突出的椎间盘在缩回去,只有通过运动疗法或手术才能达到。因此,我认为,单纯针灸无法根治椎间盘突出,但是应该有可能缓解相关的疼痛症状,还要配合其他治疗一起,效果才可以最好。
当然,祖国医学博大精深,针灸有自己的一套体系,是从科学角度无法解释的,我只想告诉大家,不要只迷恋一种治疗方法,要综合治疗,相信科学。
中医的针灸是非常神奇的,这个在中国的发展是非常渊源流长的,对这个技术是非常的成熟的。针灸可以缓解腰椎间盘的疼痛引起的症状,但是不能够自愈的。
关节炎是老百姓对关节疾病的笼统说法,包括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病、痛风、肩周炎等疾病,常常表现为:关节疼痛、行走困难、关节肿胀等等,严重者关节僵直,无法活动,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关节炎属于痹症 北京中医医院中医特色科副主任医师吴春节大夫告诉记者,中医把关节炎归于“痹症”范围。 “痹”音同“闭”,有阻塞不通的含义,“不通则痛”,所以会有关节疼痛、僵直、麻木等症状。从外因讲,关节炎是受风邪、寒邪、湿邪侵袭人体,顺着经络,驻留在关节部位,造成气血痹阻而发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被凉风吹着了;被冷水冻着了;出汗之后不及时保暖;居住的地方潮湿阴暗等等,这些都容易导致关节炎。 针灸讲究以巧取胜 西医讲究用药“以力取胜”,药力强过病菌;针灸则讲究用术,“以巧破千斤”。因此,针灸师轻扎几个看似和病灶相干或不相干的穴位,患者的病就好了。 治疗关节炎也一样。针灸师治疗的时候,会依据患者不同类型的“痹症”,选取不同的穴位。比如治疗膝部痛痹,患者膝关节疼痛剧烈,可以选取膝部的犊鼻、鹤顶,同时还可以选取肾俞、关元等配穴。犊鼻、鹤顶为局部取穴,肾俞、关元不在关节部位,中医叫远端取穴。其中关元穴,在脐下丹田的位置,中医认为它是人体真气、元气发生之地,经络之本。看似和膝部关节炎毫无关系,但针刺此穴可以振奋阳气,从而达到祛寒邪、强身体,从根本上治好关节炎。 可用中药外敷 吴大夫说:关节炎还可以采用艾灸、盐疗和拔罐等方法治疗,比如可以用热盐熨敷关节,方法是,将粗盐炒热后,用纱布包裹,敷在患病的关节,或在患病的关节部位来回推熨。关节炎也可以用拔罐的方法治疗,方法是用玻璃罐、竹罐或陶罐,将里面放入燃烧的纸条,或将点燃的火把在罐内燃烧后,把罐子扣在肌肉丰满的患病部位;还可以采用温热灸的方法,用艾草或蜡烛熏烤患病部位。 吴大夫介绍了一个外敷药毛巾治疗关节炎的方子:鸡血藤30克、附子10克、桂枝10克、赤芍10克、当归10克、海风藤10克、生薏米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苍术10克、丝瓜络10克、牛膝10克。将上述中药煮沸后,将毛巾浸透中药,放在患处热敷,一日数次。此可以药祛除关节炎的病邪,效果也不错。
1.辨病邪偏胜风寒湿热为病各有偏胜,根据临床主症特征,分辨主导病邪。如游走不定而痛者为风邪胜;疼痛剧烈,遇冷加重,得热则减者,寒邪为胜;重着固定,麻木不仁者湿邪为胜;病变处掀红灼热,疼痛剧烈者热邪为胜;病变处有结节、肿胀、淤斑或肢节变形者,为痰瘀阻痹。2.辨别虚实根据病程长短及全身状况辨别虚实。一般突然发病,或发病虽缓,但病程短者多为实证。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者多虚实夹杂。疲乏少动者多气虚;面色晄白,心悸者多血虚;肌肉麻木,肢节屈伸不利者多肝虚筋失所养;骨节变形,腰膝酸软,多肾虚骨痹不已。3.治疗原则本病为邪气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故祛邪活络、缓急止痛为本病的治疗原则。因邪气杂至,祛风、散寒、除湿、清热、化痰、化瘀通络等治法应相互兼顾,因邪气有偏胜,祛邪通络又各有重点。正气不足是本病的重要原因,久病耗伤正气而虚实夹杂者,应扶正祛邪,且扶正有助祛邪。风邪胜者或久病入络者,应佐养血之品,正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也;寒邪胜者,应佐助阳之品,使其阳气旺盛,则寒散络通;湿邪胜者,佐以健脾益气之品,使其脾旺能胜湿;热邪胜者,佐以凉血养阴之品,以防热灼营阴而病深难解。益气养血、滋补肝肾是虚证、顽痹的重要治法。4.分证施治(1)行痹①证候肢体关节、肌肉酸痛,上下左右关节游走不定,但以上肢为多见,以寒痛为多,亦可轻微热痛,或见恶风寒,舌苔薄白或薄腻,脉多浮或浮紧。②治则祛风通络,散寒除湿。③主方宣痹达经汤。(2)痛痹①证候肢体关节疼痛较剧,甚至关节不可屈伸,遇冷痛甚,得热则减,痛处多固定,亦可游走,皮色不红,触之不热,苔薄白,脉弦紧。②治则温经散寒,祛风除湿。③主方乌头汤。(3)着痹①证候肢体关节疼痛重着、酸楚,或有肿胀,痛有定处,肌肤麻木,手足困重,活动不便,苔白腻,脉濡缓。②治则除湿通络,祛风散寒。③主方薏苡仁汤加减。(4)热痹①证候肢体关节疼痛,痛处掀红灼热,肿胀疼痛剧烈,得冷则舒,筋脉拘急,日轻夜重,多兼有发热,口渴,烦闷不安,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②治则清热通络,祛风除湿。③主方白虎加桂枝汤。(5)尪痹①证候肢体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关节肿大、僵硬、变形,甚则肌肉萎缩,筋脉拘急,肘膝不得伸,或尻以代踵、脊以代头而成废人,舌质暗红,脉细涩。②治则补肾祛寒,活血通络。③主方补肾祛寒治尪汤。(6)气血亏虚证①证候四肢乏力,关节酸沉,绵绵而痛,麻木尤甚,汗出畏寒,时见心悸,纳呆,颜面微青而白,形体虚弱,舌质淡红欠润滑,苔黄或薄白,脉多沉虚而缓。②治则益气养血,舒筋活络。③主方气血并补荣筋汤。
说起治疗,有人说我们生病直接看医生就可以了,何必知道怎么治疗。但是鉴于有一些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及其家人执迷于偏方验方,使得治疗不仅无效还常常延误病情,坏处自不必说。所以我们不得不科普一下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正确打开方式了。
现代医学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药物治疗 和 手术治疗 两种。药物治疗有消炎镇痛的,如布洛芬、洛索洛芬钠等;这些常常是病情活动期,关节疼痛明显的时候服用;另一类就是抗风湿药物,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用的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是用来治疗疾病本身的。除了药物治疗,西医上, 手术治疗是在患者出现严重关节畸形,严重影响关节活动功能,的时候才会用到。
中医上,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痹病”范畴,黄帝内经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中医中根据这三种病邪偏重不同分为 行痹,痛痹、着痹 。
中医讲 “风性主动,善行数变,”,所以风邪侵袭肌体,主要表现的关节痛为走串不定,痛无定处,也叫行痹。治疗主要以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的药物为主。
寒性凝滞,寒邪侵犯人体可使气血津液运行迟缓,凝结阻滞不通。由于血、津液“得温则行,得寒则凝”,而“不通则痛”,故寒邪侵犯人体可使机体出现各种疼痛的症状。寒邪所致疼痛的特点是,遇寒加重,得温减轻。所以寒邪为主导的关节痛是固定不移,痛势剧烈;称为痛痹。治疗主要以温经散寒,祛湿通络的药物为主。
湿性重浊,这里的“重”,即沉重或重着之意,是指感受湿邪,常可见头重如裹,周身困重, 四肢酸懒沉重等症状。若湿邪留滞经络关节,则阳气输布受阻,故见肌肤不仁,关节疼痛重着等,又称“湿痹”或“着痹”。另外湿邪易夹带他邪,遇寒则是寒湿,遇热则为湿热,寒湿也可以转化为湿热,治疗主要用清热除湿,或者温散寒湿之法。
除了风、寒、湿,痰浊,血瘀同样是类风湿关节炎的病邪因素,这里中医讲的痰浊、血瘀与我们现实中看到的痰和瘀血是不同的。他们是一类病邪的总称。古人云“怪病多由痰作祟”,也就是说痰只是很多疾病,尤其是难以解释的怪病病因。同样治疗可以化痰通络或者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药物治疗就可以了。
我们知道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时间较长,容易反复 。病情后期,往往实证转为虚证,出现肝肾不足,关节肿大僵硬变形,形成“尪痹”,或是气血亏虚,关节酸痛,倦怠乏力;或是气阴两虚,口干眼涩。中西医会分别进行辩证治疗。
除药物治疗外,中医还有药膏外敷、针灸,针刀、穴位注射、蜡疗、艾灸、熏蒸等等多种治疗方案。
近些年来,中成药领域研制新的药物如雷公藤多苷、白芍总苷等可以有效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但是孕妇或者有生育需求应慎用。现代临床多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效果较为理想,中医与西医治疗相辅相成,共奏良效。
以上是关于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西医临床治疗常用的方法,也是医疗不断发展和进步的结果, 如果您有关节痛需要治疗,还是要在正规医院进行诊断后治疗,千万不能相信偏方验方,贻误病情。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以关节和关节周围非感染性炎症为主,能引起关节严重畸形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中医痹证范畴,近代医贤名曰尫痹、顽痹等病名。其因证机治与一般“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的痹证不同,在研究探讨古今医贤治疗痹症论述的基础上,结含临床实践,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及辨治要点提出如下见解。 1.肝脾肾气血亏虚为病本风寒湿热痰瘀为病标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缠绵反复,其病程长,其病理因素初起主要为禀赋素虚,肝肾亏虚,阳气不足,腠理不密,卫外不固,以致风、寒、湿邪乘虚而入,流注经络、关节,阻碍气血运行而发病。《素问·痹论》所述,“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肾主骨,肝主筋,筋骨关节皆赖肝肾精血濡养。邪客筋骨,筋损伤肝,骨损伤肾,肝肾损伤则筋骨失养,肌肉不充,而致关节拘急掣痛,屈伸不利,甚则导致肌萎、筋缩、骨损、关节畸形僵硬、行动艰难等功能严重障碍。脾主肌肉,运化水湿,脾虚则痰湿内生,湿痰互结,肆虐作祟,流*肌肉经脉可见体重节肿、关节积液等,所以肝肾脾气血亏虚是本病的主要内在因素。又因为病情缠绵,反复发作,必有外邪为之引动,风寒湿热之邪的反复侵袭,深入经隧、骨骱,经脉不利而成瘀血,湿浊粘滞而成痰饮,痰瘀交阻则留著关节,瘀阻经络,形成骨节僵硬肿胀、畸形,日久难复。故曰本病以肝脾肾亏虚为其本,风寒湿热痰瘀为其标,经脉痹阻不利、气血瘀阻不通为其病理机制,病变机制可归纳为“虚、邪、瘀”三者。 2.滋补肝肾、调补脾胃气血为治本大法 由于本病顽固,病程长久,病因以肝脾肾亏虚为病本,风寒湿热痰瘀为其标,经脉痹阻不利、气血瘀阻不通为其病理,故治疗上以滋补肝肾、补气益血、调补脾胃为主,佐以清热毒、祛湿浊、祛瘀血、化痰浊、搜风剔邪、宣痹定痛的治疗大法。补肾以仙茅、仙灵脾、蚂蚁、杜仲、菟丝子、牛膝为主,同时辨阴阳之亏虚而分别选加,偏阴虚加女贞子、龟板,偏阳虚加附片、肉桂、补骨脂;养肝宜用熟地、当归、白芍、木瓜、鸡血藤、桑寄生;健脾益气选黄芪、白术、党参、山药。肝脾肾同健,则痹病自歼;祛风用威灵仙、全虫、乌梢蛇、桂枝等;清热毒祛湿浊宜用防已、薏苡仁、石膏、知母、苍术、黄柏等;祛瘀生新化痰通络用当归、川芎、丹参、鸡血藤、白芥子、僵蚕等;活络止痛用络石藤、海风藤、清风藤,甚者用麝香、马钱子、蜈蚣、全蝎、细辛等。 经多年临证筛选,自拟扶正蠲痹汤,疗效满意。处方:黄芪30克,人参10克,白术12克,当归10克,仙茅10克,菟丝子30克,仙灵脾10克,白芍15克,鸡血藤30克,威灵仙15克,防己12克,桂枝15克,炙甘草10克,生姜10克,大枣5枚。 方中黄芪为补气诸药之最,配合人参大补元气;白术健脾补气,脾旺则湿自去;菟丝子、二仙温补肾阳壮督;桂枝温经散寒,运行气血,开闭达郁,促进邪毒速去;白芍和营敛阴,润养筋脉;当归、鸡血藤养血活血,通络止痛;灵仙为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要药;防己除湿通络定痛;姜枣调和营卫,以利血脉;炙甘草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还可缓和药性,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温补肝肾,健脾益气,散寒祛风除湿,祛瘀通络定痛之功。 加减:疼痛甚者加蜈蚣二条、全蝎3克(为末冲服);偏风盛加防风、乌蛇、羌活、独活各10克;偏寒盛加熟附片10克、细辛6克,甚则加制川乌、制草乌各10克;偏湿盛加苍术12克,苡仁30克,海桐皮、木瓜各10克;偏热盛加石膏30克、知母、秦艽、地龙、络石藤各10克;肾虚症明显加破故纸30克、鹿角霜15克;顽痹日久酌加水蛭、露蜂房、穿山甲、土鳖虫、千年健各10克;屈伸不利者酌加伸筋草15克,路路通、木瓜各12克;麻木者酌加僵蚕、半夏、南星、白芥子各10克;红斑、结节者酌加丹皮10克、丹参20克、皂角刺、甲珠各10克;下肢痛加川牛膝、独活;肩臂痛酌加天仙藤、片姜黄;颈项痛酌加葛根、羌活;背脊部痛加狗脊、鹿角霜以引经。
风湿病在中医学当中为痹症范畴,早在我国第一部医学经典《黄帝内经.素问篇.痹论》中记载“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另外:“其热者,阳气多,阴气少,病气胜,阳遭阴,故为痹热。”均是以病因之风、寒、湿、热分类。很多人误认为,风湿就是寒痹,其它这是不完全的。只是由于风湿病一般以风寒湿痹为常见罢了。 一般将风湿病分为一下几种: 1、风痹以感受风邪为主,侵犯肌肤、关节、经络,风性走串,故临床表现以疼痛游走不定为特点。因风为阳邪,“上先受之”,故多发为上肢、肩背等处;2、寒痹多因阳气不足,感受寒邪,其表现以肢体关节疼痛为著,且固定不移,遇寒加重,得热痛减或缓解。又因寒主收引,其性凝滞,故临床常表现恶寒、肢体拘挛、屈伸不利、脉弦紧等。3、湿痹以感受湿邪为主,湿邪留滞于肢体、关节、肌肤之间,临床表现以上述部位肿胀疼痛、麻木重着为特点。因脾主湿,而湿性黏滞,阻碍气机,故又多见脾不运湿之症,如头沉而重、胸闷纳呆、腹胀身倦、苔腻、脉如缓等。4、热痹以感受热邪或湿热之邪为主,或风寒湿邪入里化热,临床表现以肌肉关节红肿热痛,伴有身热、汗出、口渴、舌苔黄腻、脉滑数为特点。因热为阳邪,易伤阴津,故红肿明显,常兼有红斑、结节、口渴、便干等症。5、燥痹以感受燥邪为主,或由于阳热之邪化燥伤阴,导致肌肉筋骨关节失于儒养而引起得一类痹病。因“燥胜则干”,阴血津液不足,筋骨关节失于儒养,故临床以肌肉瘦削,关节不利,口鼻干燥,目干而涩等为主要特点。6、风寒湿痹风寒湿邪兼加而至,为“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之本义.临证时需辨析三者之中孰轻孰重.若以风,湿为主者,称为“风湿痹”:若以寒、湿为主者,称为“寒湿痹”;若风寒湿三气兼重,则以“风寒湿痹”名之。7、湿热痹感受湿热之邪为主,或是风寒湿等邪气郁久化热而为换。 临床所见,一般而热痹多为湿热痹。其临床表现为湿痹与热痹症兼而有之。按部位分类;根据病变部位进行分类的一种传统方法。早在《黄帝内经》中即有五脏痹和五体痹之称,并沿用至今。 有很多人,使用了很多膏药或药酒或吃药都不好,是因为没有清楚自己病症类型,本人曾经见到一个人,治了好几个月都不好,踝关节红肿,用什么伤湿膏,虎皮膏等热性药,不但没有好转反而加重,从皮肤红肿可以看出这是属阳症,用热药当然不行,后来开了豨签草与车前草,服用一周,肿全退,服用两周后完全康复。所以,治疗此病一定要清楚是什么类型才能对症下药。本病基本的治疗原则:热则寒之,寒则热之,风则祛之,湿则利之,燥则润之。
治疗风湿病我感觉中药效果挺不错的,中医对风湿病也有多年研究,认为归属“痹病”范畴。痹病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的以关节、肌肉、筋骨疼痛、肿胀、麻木,关节屈伸不利,甚至关节僵硬、畸型为主要表现的病证。近年来,许多学者认为痹证在病因上主要是感受风寒湿邪气所致߅所以你阴雨天或者是气温下降时会关节疼,其实就是因为无法抵御风寒湿邪侵袭。这个时候建议通过祛风、散寒、除湿,舒筋活络中药调理。可以试试药酒,本身白酒就是有温经散寒、活血通脉的功效,很多治疗风湿病的药酒都会加入祛风、散寒、除湿、舒筋活络的中药,能够协同增效,从而更好地治疗痹病。我之前用过同仁堂国公酒,感觉挺不错的,用于风寒湿邪所致的痹病,症见关节疼痛,沉重,伸屈不利,手足麻木,腰腿疼痛。
治疗风湿痹证需要通过医疗锻炼、中西医药物的治疗、手术、锻炼来综合治疗。风湿痹症的病因一般是由于自身免疫力低,环境因素,劳损过度或者饮食不当,导致了关节屈伸不利,疼痛,胀痛等症状,中医上根据感受邪气的不同,将痹症进行辩证论治、分为各个证型,根据证型选择不同的方剂结合医疗锻炼来缓解疼痛或者胀痛的症状。可以应用非甾体抗炎镇痛药,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生物制剂,糖皮质激素,靶向合成的小分子药物,临床上可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如内服和外治,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同时配合适当的功能锻炼,可以维持关节和肌肉的功能以及内脏的功能。此外需要积极地防治感染,感染往往是诱发加重风湿痹病的关键因素,甚至是致命性的因素,再者需要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以及整体规范的治疗理念,尽可能做到标本兼治。
1、浅谈对温病学误区的再认识.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032、中医特色心理素质教育工作模式探索.北京教育,2013,053、高师学科教学论课程设置的转变与发展路向分析.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044、孔光一教授治疗月经病特点探讨.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09:5、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民族传统保健体育教学模式探究.运动,2010,076、中西医院校教育对提升临床医师从业能力的思考.中医教育,2009,067、银莱汤对肺胃积热证小鼠血清TNF-α和IL-2的影响.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018、“中医研究”与“研究中医”.科技导报,、热痹发病及其机理探讨.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等医学教育的思考.中医教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中医学研究状况分析.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英国高等教育的思考.中医教育,、芪胆通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从温病治毒法则看传染病的临床治疗.《中药研究与信息》,、发挥中医药特色为抗击“非典”做贡献.中药研究与信息,、温病伏邪说指导“疑难性热病”辨证论治探讨.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孔光一辨治小儿温病经验.浙江中医,、痹病之“热”探讨.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谷晓红,近视医学专家、眼科学专家、主任医师,河南漯河人。从事眼科临床30多年,现任谷晓红眼科(谷氏眼科)院长,漯河爱心协会会员。为河南省最早开展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散光的专家之一,在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方面有深厚造诣,是我国较早开展近视医学和准分子激光手术的医学专家。
治疗风湿病的偏方处方:木瓜75克、川芎30克、牛夕30克、当归45克、五加皮45克、红花30克、续断30克、茄根30克、秦艽30克、防风30克、桑枝75克、独活30克、威灵仙45克、白花蛇30克、栀子30克、冰糖100克、天麻45克、玉竹35克、千年健30克用法:会喝酒的患者,将以上药物泡在10斤酒里。泡上三天后,开始服用。患者,每顿饭前喝一盅。10斤酒喝完,风湿便能治愈。不会喝酒的人,将冰糖砸碎,与其他药物一起研成面。患者每天,取半小勺药面,用温水冲服。一天三次,直至喝好为止。药理分析风湿,顾名思义,是风和湿两种病邪,结合所致的病症。当其侵入关节,就会造成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所以,治疗此病,在于祛风寒、祛湿。方中药物,茄根、红花、当归等,都有活血功效。血液运行通畅,有利于病情治疗。防风,可祛风解表,胜湿止痛。独活,可疏风解毒,活血祛淤。这些药,都是治风湿病的良药。在林师傅手里,它们经过合理搭配,就会最大程度地发挥药效。温馨提示使用此方,患者可按病情轻重,灵活掌握。病情重的患者,前期多喝一些。如果,感觉渐好,可慢慢减量。病情轻的患者,之前,就可以少喝一些,药没用完,就能治愈。杨大夫
对于脑中风造成肢体或器官的障碍,头皮针、耳针能够达到快速且明显的疗效,透过针灸 *** 的作用原理,有助加速脑部受损的细胞活化,同时可强化受损部位的周边细胞以取代坏死细胞的功能,加速肢体与器官的修复。
中风后因脑部损伤,造成失智、失语症或肢体障碍等,透过针灸治疗皆能恢复往日神采!一名年约40岁的男性病患,职业是律师,因为右侧出血性脑中风,经手术装设颅内导管后进行复健,刚开始仅能发声却无法说话,伴随肢体障碍,且无法行走须坐轮椅,透由介绍前往中西医整合医师杨龙骏诊治,以针灸治疗约7~8次,渐渐可以开口,持续二个疗程后,说话更加清楚流畅,也能拿着拐杖走路,生活及工作重回正轨。
脑中风后遗症影响日常扩及呼吸中枢死亡率增
另一名家住中部的大学教授,则是多次脑部梗塞型中风,导致中度失智症,起初生活完全无法自理,对外界也无任何反应,家人特地带着他每周北上三次,经由杨龙骏医师以针灸治疗约10次,慢慢找回正常知觉,针灸20次后,恢复程度几近百分之百,还能开车到处游玩,让家属欣喜若狂。
上述两件案例,皆因脑中风后遗症,影响日常生活。杨龙骏医师表示,大脑可划分成许多区域,每个区域掌管身体各部位的运作,若中风发生在语言区,即可能造成失语症,在记忆区就会形成失智症,较常见是发生于运动区导致肢体障碍。一旦影响脑干,甚至会出现吞咽困难,严重时,若扩及呼吸中枢,死亡率将跟着升高。
图片
▲中西医整合医师杨龙骏
头皮针、耳针疗法 *** 活化脑部挽救坏死细胞
杨龙骏医师说明,出血型脑中风大多与高血压有关,血管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导致脑血管壁破裂,以西医方式治疗,必须进行开颅手术止血;而梗塞性脑中风则是因脑血管腔壁变狭窄出现栓塞,造成脑部缺氧性坏死,或者来自身体其他部位的血块堵塞脑部血管,须在中风后3小时内,以抗凝血剂治疗。
至于脑中风所衍生的治疗问题,关键在于掌握3~6个月的黄金治疗期。杨龙骏医师指出,传统中医主要以中药及针灸搭配,以调养身体的机能。对于脑中风造成肢体或器官的障碍,头皮针、耳针能够达到快速且明显的疗效,透过针灸 *** 的作用原理,有助加速脑部受损的细胞活化,同时可强化受损部位的周边细胞以取代坏死细胞的功能,加速肢体与器官的修复。
预防中风再复发内服中药调养搭配针灸疗法
杨龙骏医师进一步指出,头皮针及耳针治疗的次数,需视每位患者细胞受损的严重程度而定。举例来说,若中风部位发生在语言区,此区域的脑细胞功能性产生问题时,以头皮针直接 *** 语言区的脑细胞,平均治疗约7~8次,就能看见良好成果。至于有些病人脑细胞损伤面积大,治疗时间自然拉长,刚开始严重时,建议一星期密集治疗三次,加速脑部 *** 活化。
把握中风后黄金治疗期,施以头皮针与耳针的治疗,同时搭配复健,可以使患者的身体机能获得最佳的复原,早日回复独立自主的生活品质。杨医师提醒,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洗肾等病人均是脑中风的高危险族群,须特别留意,避免菸酒,维持生活作息正常,且适当运动,注意饮食均衡,少油、少盐、少油脂,才能有效将中风杜绝于门外。
导读: 中风是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角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仅以口歪、半身不遂为主证的一种疾病。针灸可调理脏腑,有效针对中风后各类症状的治疗,而且效果较好。 本文节选自胡静《30种常见病的针灸治疗》中风
针灸治疗中风
主讲人/胡静
概念: 中风是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角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仅以口歪、半身不遂为主证的一种疾病。
病因病机: 基本病机为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扰清窍,窍闭神匿。其发生与饮食不节、五志过极、年老体衰等有关。
中风的辨证
(一)中经络
主症: 没有意识障碍,以肢体活动障碍为主,表现为半身不遂,肌肤不仁,舌强言骞,口角歪斜。
主穴: 水沟、内关、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
三阴交针刺操作演示
肝阳暴亢: 平素性情比较暴躁,面红目赤肿痛,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弦有力。这些都是肝阳上升的表现。
配穴: 太冲、太溪
风痰阻络: 这一类与饮食失调有密切的联系,表现为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头晕目眩,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其中舌苔腻是一个非常有指征性的特征。
配穴: 丰隆、风池;
痰热腑实: 口粘痰多,腹胀便秘,舌红,苔黄腻或灰黑,脉弦滑大。
配穴: 曲池、内庭、丰隆;
以上类型都属于实证,接下来讲的两类在临床中不多见,属于虚证。
气虚血瘀: 肢体软弱,偏身麻木,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淡苔白腻,脉细涩。气虚时间久了以后,对人体中湿邪的推动能力变差,这些湿慢慢聚集下来就会形成痰。
配穴: 足三里、气海;
阴虚动风: 肢体麻木,心烦失眠,眩晕耳鸣,手足拘挛或蠕动,舌红少苔,脉细数。 人体有两类典型症状,疼痛和麻木。一般疼痛是和实证有关,而麻木和虚有关,尤其是阴血不足的时候容易出现麻木症状。
配穴: 太溪、风池。
随症配穴:
口角歪斜:地仓、颊车;
上肢不遂:肩髃、手三里、合谷;
下肢不遂:环跳、阳陵泉、风市、足三里、解溪;
头晕:风池、完骨、天柱;
患足内翻:丘墟透照海;
便秘:天枢、丰隆、支沟。
丘墟透照海
需要注意的是,所谓的透刺并不是说针一定要透过去,而是说精气透刺,也就是说从丘墟进针,针朝向照海的方向刺进去即可。
操作: 局部消毒,常规进针,针灸朝向照海,做针刺补法。
丘墟透照海操作演示
(二)中脏腑
主症: 突然昏仆,神志恍惚,嗜睡或昏迷,并见半身不遂,舌强语骞,口角歪斜等。中脏腑与中经络非常典型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有意识的不清醒。
主穴: 水沟、百会、内关
水沟同样是给予重刺激,以求在短时间内让神志恢复正常。
闭证: 神志迷蒙,牙关紧闭,两手紧握, 面赤气粗,喉中痰鸣,二便不通,脉弦滑而数。属于实证。
配穴:十二井穴、合谷、太冲;
十二井穴点刺放血
按照经脉循行的顺序,进行井穴的点刺,从肺经少商穴最终到肝经的大敦穴,依次用采血针点刺放血,每个穴位适当挤出10-15滴血即可。
脱证: 目合口张,手撒溺遗,鼻鼾息微,二便失禁,四肢逆冷,脉细微。与正气暴脱有关,属于虚证。
配穴: 关元、气海、神阙。
神阙隔盐灸
将食盐填到患者肚脐中,与肚脐相平,用姜片覆盖在盐上。将艾柱置于姜片上,点燃艾柱即可。
神阙隔盐灸操作演示
针灸治疗中风注意事项
1. 针灸治疗本病疗效较好,但需要注意针刺深度及刺激量,如果深度不够、刺激两不足或针刺方向错误,则疗效较差。也不能为了追求疗效,盲目增加针刺的深度和刺激量,尤其是颈部穴位,有较高的危险性。
2. 注意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导致皮质延髓束损伤的原发病稳定并逐渐恢复时,预后良好。
本文内容节选自视频课程
《30种常见病的针灸治疗》
由中国中医科学院附属针灸医院胡静医生主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