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微丸药学研究杂志

中药微丸药学研究杂志

发布时间:

中药微丸药学研究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华中医药杂志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中药材新中医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针刺研究辽宁中医杂志中国中药杂志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中国天然药物等等,太多了,在期刊导航网可以查到,而且一目了然。

北大中文核心医学论文发表期刊推荐,如下:

1.中国老年学

2.实用医学

3.中国实用护理

4.山东医药

5.重庆医学

1.中药药理与临床

特别欢迎中药药理基础与临床研究学术论文,本刊也关注中药开发研究论文的刊出。有关中药药理学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发现、发明、改进、思路与方法是本刊刊出论文的重点。 3投稿先请阅读“中国药理学会中药药理专业委员...

2.中国中药

全面反映我国中药学进展与研究动态,是中药科研最高学术水平的交流平台之一。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为中药学术期刊中唯一的半月刊。 《中国中药杂志》为中国现存创刊最早、发行量最大的中药学学术性刊物,论文被CA...

3.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全面报道中药新药、中医药的研究进展与成果,并为医药卫生行政部门以及中药新药研究、生产、应用单位提供信息和交流园地,是中药研究、中药临床药理学科进行国内外学术成果交流的重要窗口...

4.中药材

《中药材》(月刊)创刊于1978年,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主办。 《中药材》主要报道中药材的种(养)技术(GAP),资源开发和利用,药材的加工炮制与养护,鉴别,成分,药...

学术堂为大家推荐几本中医类的核心期刊,供大家参考:1、《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刊物简介:主要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和中西医结合方针,报道我国中西医结合在临床、科研、教学等方面的经验和成果.级别:本刊为科技核心(2018自然科学), 中文核心(2017年版), RCCSE(A+)(2017-2018), CSCD核心(2019-2020)2、《中华中医药杂志》刊物简介:是中国科协所属的自然科技期刊中反映中医药学术进展的中医药学科杂志.级别:科技核心(2018自然科学), 中文核心(2017年版), RCCSE(A)(2017-2018), CSCD扩展(2019-2020), 梯队期刊(2019)3、《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级别:科技核心(2018自然科学), 中文核心(2017年版), RCCSE(A-)(2017-2018), CSCD核心(2019-2020)刊物简介:全面报道中药新药、中医药的研究进展与成果,并为医药卫生行政部门以及中药新药研究、生产、应用单位提供信息和交流园地,是中药研究、中药临床药理学科进行国内外学术成果交流的重要窗口.

滴丸的药学研究论文

作为中药制剂中蓬勃发展的一品种,滴丸的研发生产吸引了众多的制药企业。近年来,随着对滴丸制剂的深入了解以及科技的发展,采用新技术使中药滴丸剂发展趋完善成为众多制药企业关注的热点问题。 ■工艺及质量评价研究更深入 常用的滴丸制剂是将提取物(包括部分难溶性成分)或主药加入特定的载体(基质或辅料),通过熔融法、溶剂法或溶剂-熔融法等技术制成的药物呈高度分散的固体分散物,业内也将其称为固态溶液,简称固化液。由于载体对药物具有湿润、阻碍聚集、增溶和抑晶作用,药物在基质中主要以分子、微晶或胶体状态存在,药物总表面积增大,样不仅增加了某些难溶性中药有效成分的溶解度、溶出速度和吸收速率,还提高了有效成分的生物利用度。 中药滴丸的配方、药液表面张力、滴制温度及速度、滴管口径、冷凝液的黏度、表面张力及温度均影响滴丸的特征性指标,包括圆整度、硬度、溶散时间、丸重差异和收率等。中药滴丸往往不是单一成分组成,因此在生产中为保证滴丸的上述特征性指标,多采用正交试验、均匀设计等方法优选工艺。如我国研究人员林亚平等用均匀设计法优选了咽立爽滴丸的滴制工艺条件,葛月宾等用正交试验法进行了银杏叶滴丸的处方和滴制工艺条件的筛选。 滴丸是一种固态的液体制剂,其制备成型过程涉及流体动力学范畴的理论和实验。为使制备的滴丸能满足其特征性指标,使其制备工艺科学、可控和程序化,工艺研究已深入到以流体动力学理论指导研究的阶段,如利用流体动力学的理论,研究滴丸成型过程的药液表面张力、冷凝液表面张力和两者的界面张力范畴,从而使制备过程更科学、合理。 对滴丸整体的质量评价除《中国药典》规定项下的丸重差异、溶散时限等项外,工业生产中还注重考核其硬度、圆整度和收率等必要的指标。滴丸剂是一种固体分散体,因此药物成分在载体中的分散状态,如药物成分在载体中是以分子、胶体、微晶等形式存在,还是以较大的结晶体形式存在等,是反映滴丸稳定性、生物利用度和疗效的最重要的客观指标。目前主要采用平衡相图法、X-射线衍射法、差示扫描量热法、红外光谱测定法、显微镜法或电镜扫描,以及利用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的试验结果来评价固体分散体的质量。 ■开发大滴丸以减少服用粒数 据了解,目前中药滴丸剂除可口服或含服的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丸等速效、高效滴丸外,还有缓释和控释滴丸、包衣滴丸(如薄膜包衣清咽滴丸)、栓剂滴丸、硬胶囊滴丸、肠溶滴丸、药液固化滴丸(药物为油状的滴丸,如舒脑欣滴丸)等。从治疗范围来看,目前中药滴丸治疗范围主要集中在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抗风湿、肝病及耳鼻喉科相关疾病等方面。但是,目前市场上的中药滴丸存在服用粒数较多、应用范围扩大困难、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 传统中药由两味以上中药组成的复方制剂,要保持原有的疗效和特色,必须尽可能保存原药成分,所以常采用传统的水煎或水提醇沉工艺等对中药进行提取分离及纯化,但获得的提取物量较大,加之目前常用的几种载体对药物的分散能力有限,以及现有滴丸设备的影响,使滴制出的中药滴丸含药量较低,丸重较小(大多在70毫克以下),因此造成服用粒数较多的现象,如藿香正气滴丸每次服克(约100粒)。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服用的方便性。 从理论上讲,大多数药物都能制成滴丸。但由于目前中药理论认识和中药有效成分及复方配伍变化等方面的研究不够深入全面,以致载体的载药量相对较小,可供选择的基质少,而难以扩大滴制的范围。目前大多数中药滴丸的处方组成少于6味药。如果药味过多,就会出现服用粒数多的问题。 据了解,针对目前滴丸剂型在中药现代化领域的应用前景和特点,为解决丸重在70毫克以下的小滴丸服用粒数多、载药量小、扩大应用范围困难等问题,北京一些医药科技企业联手对滴丸成型理论进行反复研究和实践,开发出可制备70毫克以上大规格滴丸的滴丸机。此类装备在不改变传统滴丸常用的滴制法条件下,利用定量程控方法,可成功制出一系列大于100毫克、丸重在300~500毫克的中药大滴丸。如六味地黄滴丸,小滴丸为60毫克,每次服用30丸;大滴丸有300毫克,每次服用4丸。这从设备角度为滴丸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拓宽了范围。但要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还应从中医药理论角度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对传统中药进行分析、整理,制定出合理的现代化的中药提取分离路线,并开发出具有高度分散能力的载体材料等。 ■建立硬度和圆整度控制标准 滴丸的溶散时限与其硬度直接相关:硬度过大往往溶散时限也延长;但硬度过小,在常温条件下,特别是夏季在我国南方,常会发生变形、溶化,甚或溶成块状物的现象。如某单位研究的舒冠滴丸,就由于对工艺处方设计存在缺陷,造成滴丸硬度过小,在稍高的温度下易发生软化、变形、溶成块状物。而《中国药典》对滴丸的硬度没有制定相应的检测标准。因此,在工艺研究中,应将硬度作为一个控制指标,筛选出科学合理的工艺处方和制备条件。随着滴丸剂的研究和应用的深入,滴丸硬度的控制标准也应逐渐完善起来。 滴丸的圆整度虽然与疗效等无直接关系,但它会影响滴丸外观和工业生产的合格率,甚至影响滴丸的选丸和灌装等,使工业成本增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考虑影响圆整度的因素,如原辅料的性质、工艺处方、工艺条件(包括药液温度和张力、冷凝剂温度与黏度和张力、滴距、滴速等),并在反复实验的基础上,建立可控的指标和方法。 ■采用新工艺防“老化” 从固体分散体制备方法来分析,无论是熔融法还是溶剂法都转变了药物的物理结构,使其成为无定形、部分无定形或药物的过饱和固态溶液。从热力学上讲,这些状态都是不稳定的,有转化为稳定的药物结晶的趋势。在药剂学上,一般将固体分散体经长时间贮存后,出现硬度变大、析出结晶或结晶粗化、药物溶出度降低等情况称作“老化”。 老化是固体分散体常见的问题之一。经一段时间放置后,药物分子或微晶重新聚集,分散程度减小,溶出度下降,甚或含量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使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降低,进而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应用。 引起滴丸老化的因素很多,除载体和药物因素外,还有贮存、制备工艺、水分、温度和光照等因素。老化是滴丸剂常见的现象,选择适宜的方法解决老化问题尤为重要。目前,常用的抗老化方法有应用表面活性剂作为载体的改性剂,从而在制备滴丸过程中起到良好的增溶作用;应用多元载体提高药物稳定性;加入崩解剂、抗氧化剂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老化现象的发生,增加滴丸剂的稳定性。 此外,现有制备大滴丸的技术可能使载药量增加,服用粒数减少,制成缓释制剂的可能性增大,适应组方范围更广(组方药味数可达10味以上),滴制时可控性高、收率好,从而为解决老化的发生提供了条件。大滴丸既保留了传统小滴丸剂的优势,又克服了常规滴丸剂的不足,符合人们对现代药物制剂的基本要求和治疗需要。随着中药大滴丸制剂工艺理论和实践的逐步完善,中药滴丸剂必将具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前景

药物副作用的出现原因往往是与药物的选择性低有关的,副作用的出现一般是表现得比较轻微,但是,也有比较严重的现象。那么,你是否知道冠心丹参滴丸的功效和副作用有哪些?需要注意什么?下面就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吧。冠心丹参滴丸的功效和副作用有哪些 冠心丹参滴丸的成分是丹参、三七、降香三味药组成,功效主治是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用于气滞血瘀型冠心病所致的胸闷、胸痛、心悸气短;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症状者。而药理作用是对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大鼠心电图缺血性改变能一定的作用,降低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减少心肌组织中丙二醛的生成,保护心肌组织超氧化物岐化酶的活性,增强注谢异丙肾上腺素小鼠耐缺氧的能力。 冠心丹参滴丸对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大鼠心电图缺血性改变能一定的作用,降低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减少心肌组织中丙二醛的生成,保护心肌组织超氧化物岐化酶的活性,增强注谢异丙肾上腺素小鼠耐缺氧的能力。 冠心丹参滴丸方中药物都是临床上常用的中药,属于中成药的范畴,为纯中药制剂,具有起效快、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可长期服用的优点。副作用小。药性温和,患者是可以放心使用的。 冠心丹参滴丸是活血化瘀中医,副作用比较少,一般可以长期服用。如果没有不适症状,也可以停用。另外,服用冠心丹参滴丸要特别注意的是要控制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阿司匹林肠溶片、他汀类调脂药物,严格控制血压等等。 阿司匹林 or 复方丹参滴丸能不能同时吃 阿司匹林是什么 阿司匹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诞生于1899年3月6日。最早用于解热镇痛,现多用于预防血栓等疾病,阿司匹林有一定的副作用。 适应病症 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因此阿司匹林肠溶片适应症如下: 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疑似患者的发病风险 预防心肌梗死复发 中风的二级预防 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其继发脑卒中的风险 降低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发病风险 动脉外科手术或介入手术后,如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旁路术(CABG),颈动脉内膜剥离术,动静脉分流术 预防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 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肥胖、抽烟史、年龄大于50岁者)心肌梗死发作的风险。 其他用途: 用途一:解热镇痛药,用于发热、疼痛及类风湿关节炎等。 用途二:是应用最早,最广和最普通解热镇痛药抗风湿药。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和抗血小板聚集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发挥药效迅速,药效肯定,超剂量易于诊断和处理,很少发生过敏反应。常用于感冒发热,头痛、神经痛关节痛、肌肉痛、风湿热、急性内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牙痛等。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列入的品种。乙酰水杨酸也是其他药物的中间体。 复方丹参滴丸能代替阿司匹林吗 两种药不属于同一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不能互相替代。 一是因为,两种药作用机制不同。 阿司匹林通过不可逆地抑制环氧合酶-1(COX-1)的合成,阻断血小板血栓素A2的生成,从而发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复方丹参滴丸不具有抑制环氧合酶-1的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血小板内磷酸二酯酶(cAMP)等途径,发挥抗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 二是因为,两种药适应症不同。 每日小剂量阿司匹林(75~150mg),用于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心肌梗死发作的风险、预防心肌梗死复发、降低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发病风险、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其继发脑卒中的风险、中风的二级预防等。 复方丹参滴丸,由丹参、三七、冰片组成,具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抗血小板聚集、抗氧化等作用。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症见胸闷、心前区刺痛;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证候者。复方丹参滴丸在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方面有较肯定的疗效。 因此,从作用机制上、临床适应症上,两种药都不能相互替代!复方丹参滴丸在心肌梗死、脑卒中的预防方面缺乏循证医学依据。 复方丹参滴丸能用于阿司匹林抵抗患者吗 目前已有的临床数据,尚不能证明复方丹参滴丸可用于阿司匹林抵抗患者。 阿司匹林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抗血小板药物的基石。全球有100多项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证实:作为心血管疾病的一、二级预防药物,阿司匹林可使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减少25%~30%,致死性事件减少15%~20%。 然而,阿司匹林的抗血栓作用存在个体差异,并非服用阿司匹林的所有患者都能获益:平均约有24%的服用阿司匹林患者,不能预防血栓事件的发生, 或不能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素形成,这一现象被称为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 resistance,AR)。 考虑到血栓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以及复方丹参滴丸与阿司匹林有不同作用机制,国内有学者开展了复方丹参滴丸干预阿司匹林抵抗的研究。几个小样本临床研究发现,复方丹参滴丸可增强阿司匹林的敏感性,两药可能有一定的协同抗血小板作用。但是,两者合用的抗血栓效果和安全性,缺乏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和长期随访的进一步验证。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阿司匹林抵抗不应影响阿司匹林的应用,已应用阿司匹林的患者无需通过实验室检测有无抵抗来决定治疗策略。 作为患者,按照医嘱、规律地服用阿司匹林,注意观察有无便血、出血,定期进行便潜血、血常规检查,才是安全、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最佳选择。 复方丹参滴丸和阿司匹林能同时吃吗 复方丹参滴丸和阿司匹林存在药动学、药效学相互作用,合用可增加出血风险。 在药动学方面,动物实验表明,复方丹参滴丸可增加阿司匹林的肠道吸收,其原因可能与复方丹参滴丸中含有冰片,具有促进药物吸收作用有关;在药效学方面,如上所述,复方丹参滴丸可以增强阿司匹林的敏感性,两药可能有一定的协同抗血小板作用。 因此,两种药能否同时吃,必须由医生根据患者临床需要,并权衡出血风险后来决定。 总之,已经发生过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高的人群,都该有规律地服用阿司匹林。患者随便增加复方丹参滴丸不可取,擅自用复方丹参滴丸替换阿司匹林更是人命关天的大事。 猜你喜欢 1. 冠心丹参滴丸说明书 2. 冠心安滴丸说明书 3. 冠心生脉丸说明书 4. 中药制药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5. 药学本科论文范文

药学论文格式由以下6部分组成:论文题目;作者署名、工作单位和邮编;摘要(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关健词;正文(资料与方法、结果、结论)参考文献。药学论文[1]是医学科学研究工作的文字记录和书面总结,是医学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取得学历、学位、晋升职称的必要条件 。医学论文一般分为药学论文,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报道医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是医学科学研究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晶,是人类医学科学发展和进步的动力。 从事医学科研究工作的同志,经常撰写医学论文,不仅可以扩大视野,掌握国内、外医学动态,而且能提高科研设计能力和研究能力,以及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反过来,如果科研能力、业务水平及教学能力提高了,工作成绩显著,又能写出高质量的医学论文。论文一经发表,即被社会所承认,也是该项目取得科研成果的必要途径。 由此可知,医学论文像一面镜子一样,反映出一个国家、一个省、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医学科学水平和工作风貌,更能反映出人才的多少和水平的高低。因此,如何撰写出高质量的医学论文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是摆在每个医务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肝毒清滴丸的药学研究论文

药学论文题目大全1.地方医科大学生物医学科技竞争力实证研究2.醋酸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的研究3.N6-烷基-2-烷氧基腺苷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血小板凝集活性4.药学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研究5.“还脑益聪方”的药学工艺研究及川芎中有效成分的分离6.莪术油微乳制剂的药学研究7.对映异构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研究8.针对药品生产企业的药品注册管理研究9.聊城市人民医院药品采购流程再造研究10.小切口下胆道镜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对比研究11.人参花生药学及炮制配伍研究12.黄连、枳实药对的配伍研究13.灰兜巴提取物及其制剂的研究14.毛茛化学成分HPLC、UPLC/Q-TOF-MS分析15.石松生物碱(-)-8-Deoxyserratinine的全合成16.大马勃生药学及发酵工艺学的研究17.我国临床药学发展及临床药师地位的研究18.立血康软胶囊的药学研究19.刺五加冠心宁胶囊药效学研究20.独行菜生药学研究及利尿部位初步筛选21.疮疡消炎软膏的药学研究22.清热头痛软胶囊生产工艺及质量标准的研究23.当归滴丸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24.氢键复合物光化学性质的理论研究25.L-4-氟苯丙氨酸等6种氨基酸衍生物的生物学作用研究26.复方连萸胶囊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27.药学资源的社会需求与合理配置研究28.“肝毒清滴丸”的药学研究29.纳米药物安全性的法律管制30.吴藿降压滴丸的制备工艺及质量评价研究31.复方抗焦虑胶囊的药学研究32.聚乙二醇化硝基咪唑的合成、羰基锝标记与生物分布研究33.基于果林间种模式的南板蓝(马蓝)栽培研究34.Pd/SiO_2催化还原N-芳烷基化硝基化合物的反应研究35.构建放心药店评价指标体系及应用研究36.县级医疗机构临床用药风险防范研究37.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干预对照研究38.新型苯甲酰胺类HDAC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初步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39.复方马蹄香抗焦虑胶囊药效学研究及机制探讨40.中葡药学石蚕类药物的研究41.地鳖虫纤溶活性先导蛋白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与作用机制研究42.复方川贝止咳颗粒的药学研究43.《本草经集注序》研究44.我国高等临床药学教育现状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45.异氟醚预处理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46.愈肠宁胃—结肠分释胶囊的药学研究47.黄连—吴茱萸药对配伍比较研究48.李时珍的医学哲学思想研究49.我国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救济制度的思考

药学专业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所以就要求学生要为学好专业课而打下坚实的基础。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药学大专 毕业 论文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试论儿科用药中存在的问题及合理用药

摘要:目的分析儿科用药中存在的不良问题,并结合问题所在探讨合理用药的有效 措施 。 方法 我院自2009年7月起,对儿科用药方面的合理性进行严格管制。研究从我院儿科科室2009年7月~2010年2月(执行用药规范管制后)收治的患儿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并选取2009年1月~6月(未执行用药规范管制前)收治60例患儿设为对照组。通过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儿的用药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现象进行对比。结果经研究,从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以及治疗效果等方面进行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儿科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合理应用药物,对保障药物治疗效果以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具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儿科用药;合理性;不良反应;治疗效果

由于 儿童 年纪过小,生理上多方面功能均与成人有明显出入,如内分泌、神经、肝、肾等方面的功能,因此儿童在防御外界疾病方面的能力较弱,染病概率也较大[1]。此外,因为小儿肾功能仍未完全发育,因此在对于药物的代谢能力以及排泄能力较弱,所以在治疗儿科疾病时,若临床医师未指导儿童合理用药,极易引起药物副作用、药源性疾病等。研究通过分析实行用药控制前后的儿科用药情况,从而掌握儿科的用药特征,确保用药的合理性。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①观察组:本组60例研究对象为儿科于2009年7月~2010年2月收治的患儿,其中包括33例男性患儿与27例女性患儿,年龄6个月~12岁,平均为(±)岁;②对照组:本组60例研究对象为儿科于2009年1月~6月收治的患儿,其中包括30例男性患儿与30例女性患儿,年龄6个月~12岁,平均年龄为(±)岁;经对比,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无统计学意义。

方法通过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比较两组患儿的用药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现象的差异情况,分析儿科用药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观察组所采用的的用药合理性管理方法。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儿在用药后,观察患儿有无呕吐、恶心、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有无肝功能不全的症状;有无咳嗽、鼻塞等呼吸系统症状;有无皮疹、泌尿系统受损、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不良症状。

统计学方法采用t或χ2检验两组数据,以百分比表示儿科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若(P<)则表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研究,两组患儿在用药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症状,如皮疹、泌尿系统受损、咳嗽、急性肾功能衰竭、肝功能异常以及呕吐、恶心、腹泻等不良反应,见表1。

由表1可看出,观察组患儿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临床上药物的滥用情况依旧大量存在。因为患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期,患儿的机体生长发育不完善,对药物具有远远高于成人的敏感性,其药物依从性也相对较差,不稳定、不规律用药的情况突出,在临床的治疗方面,临床医生常常选择几类药物联合应用,这样就使药物在应用的过程中泛滥存在。滥用药物对于患者会出现许多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而药物间协同作用效率被降低。许多药物经由肝肾代谢之后排出,而药物滥用则会大大增加药品对肝肾脏器的功能损害。

儿科用药方面存在的问题

①未正确掌握用药剂量:儿科临床医师在选择用药剂量时,仅依据自身临床诊断 经验 进行判断,此为引起用药不良反应的一个主要原因[2]。小儿的胃酸浓度通常较低,加上胃部排空的时间比较长,使肠蠕动缺乏一定的规律,因此在药物吸收方面较为容易。若临床医师未注意到小儿的实际情况调整药物剂量,易引起泌尿系统受损的情况。②滥用药物:相比起成人,儿童生理上尚未完全发育,因此对于药物的敏感性较高,相应的对于服用药物的顺从性也较差,常有用药不稳定的情况,而临床治疗中,多种药物共同使用的情况较为多见,普遍存在滥用药物的情况。

如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激素、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药物的滥用。此类情况不仅会导致药物的治疗效果降低,还会提高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③忽视了药物剂型:贴剂、注射液、栓剂、喷雾剂、颗粒冲剂、口服液、分散片、控释片、缓释片等均是临床上较为多见的药物剂型。其中,部分剂型若分散使用则会导致治疗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如缓释片等。

儿科临床用药分析

在临床用药不断进步的环境下,具有耳毒性、发育毒性等毒性的抗生素在临床上的使用频率逐渐减少,也降低了用药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率。近几年,有相关医学研究表明,抗生素可分为3类[3]:①时间依赖类;②浓度依赖类;③时间依赖+浓度依赖类;对于儿科用药而言,此种分类方法对改变用药的间隔时间、疗效、毒性等起到了直接影响,成为临床上无法忽视的问题。抗生素的后效应(PostantibioticEffect,PAE)属于抗生素在浓度依赖、时间依赖等方面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抗生素的后效应是指细菌接触了抗生素后,抗生素中的血清浓度的降低值虽然低于抑菌最低浓度或是消失,但药物对于微生物仍可维持短时间的抑制效果。对于革兰阳性细菌而言,临床上的抗菌药物通常均具备不同程度的抗生素后效应,但是多种抗菌药物中,以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浓度依赖类抗生素的PAE较为可靠。浓度依赖类抗菌药物的效果由血药峰浓度值所决定,药物持续时间对于药效的影响不明显。然而,在儿童的临床治疗中应用浓度依赖型抗菌药物,引起并发症的可能性较大,因此现阶段儿科用药中采用浓度依赖型抗菌药物的情况较为少见。对于β-内酰胺类药物等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药物峰浓度对于药效的影响不大,儿科临床上多是通过控制用药的间隔时间以及剂量确保用药合理性。

用药管理措施

从2009年7月起,我院从三个方面入手,严格管制儿科的用药情况:①药物选择。在选择药物时,若仅使用一种药物即可达到治疗的目的,则不采取联用其他药物的做法,尤其是抗生素方面,需准确掌握患儿的适应证,若患儿受染情况处于可控制状态,可通过培养细菌后,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在治疗时尽可能使用毒性较低与窄谱的药物;②剂型选择。原则上,可通过口服给药进行治疗则尽量避免采用注射治疗。积极研制口感较好的药物,以降低患儿对药物的排斥性。尽量给予患儿半衰期较长的药物,从而通过缩短用药时间以及用药频率,增强患儿对口服药物的依从性;③剂量选择。进行用药治疗前,应指导患儿进行相关检查,如肝功能、肾功能等方面,从而掌握患儿的机体情况,确保用药方面的合理性。

4结论

随着临床用药的管理强度增加,临床上的药物副作用发生率已经有效降低。研究表明,抗生素的分类对于患儿用药的效率产生很大的作用,因此,在临床上,医生要认真选择用药。而抗生素的后效应则与药品浓度密切相关。而浓度依赖性药物的使用会产生较多的并发症,而时间依赖型药物如β-内酰胺类药物的临床作用则主要取决于血与药物浓度在组织中高于MIC的时间,药物峰浓度不会对此产生太大的影响。因此临床上常常遵循着"缩短给药时间,减小给药剂量"的原则对患儿进行用药。

参考文献:

[1]姚冰,潘洁,王远光,等.儿科用药现状与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11(1):41-44.

[2]张法.儿科用药存在的问题与合理用药[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8):179-180.

[3]王爱英,窦传斌.加强合理用药规范儿科抗生素的临床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 教育 ,2010,8(5):147-148.

中医处方用药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 总结 中医处方用药中存在的某些突出问题,探讨怎样从根本上保证中医处方用药做到科学、安全、有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中医处方1000张,从中药的品种来源及其药效成分、药理作用或临床疗效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危害。结果:存在超量用药、药味偏多、同类药合用、脚注遗漏、别名滥用及名称书写混乱。结论:这些问题的解决要依靠临床医师与药房两个方面的协作配合。

【关键词】中医处方用药;中药品种

中医处方是临床医师为患者治疗或预防疾病而开给药房配方用药的重要书面文件,既是给中药调剂人员的书面通知,又是中药调剂工作的依据,也是计价、统计的凭证,且有法律意义。处方用药的科学正确与否,事关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用药安全。笔者从药剂专业毕业后曾从事中药配方工作7年,从历年的调剂工作中发现中医处方用药存在某些较突出问题,现分析如下。

一、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1999年-2006年中医处方1000张,存在问题的处方有32张,不合格处方率达。其中有些处方同时有多处问题存在,特挑选有代表性的处方分析如下。

1.超量用药

超量用药是目前中医处方十分普遍的现象,指处方中药味的量明显超出《中国药典》规定的常用量。从本质上讲,中药治病的物质基础是其所含的有效化学成分(药效成分)。中医在诊治中按辨证论治的原则为患者所开具的处方,不仅其药物组成,而且各药味的用量大小都直接与药效成分的发挥相关。但不是量越大越好,如细辛的使用自古有“不过钱”之说,即临床用量超过3g时,有使用不安全问题,现已证实其地上部分含肾毒性成分马兜铃酸,故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细辛药用部位为根,删除了含毒性成分的地上部分。而在临床的处方中,却用到了20g,马兜铃酸虽中毒缓慢,但严重时可出现肾功衰竭、尿毒症而死亡。

不少中医药人员认为,当前中药存在炮制不规范、人工栽培养殖品增多等问题,引起质量下滑,只有增加用药量才能保证药效。这种看法是片面的。首先,随着中药材生产及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的不断加强,中药质量在不断提高[1]。况且中医常用的很多大量品种,数百年或更长时间以来就使用人工栽培品,不存在质量下降的问题。

2.药味偏多

处方药味偏多,即每剂药方由近20味药甚至更多的药味组成,在抽查的处方中发现,由于药味偏多,处方平均用药剂量均高达约200g/剂甚至以上[2],最重有达457g/剂。用药味数偏多使“君、臣、佐、使”的规律难以体现,不仅影响到中药疗效发挥,而且在煎药时由于众多化学成分的干扰或相互作用,可能产生不利的化学变化,导致中药的不良反应,同时也是对药材资源的一种浪费。

3.同类药的合用问题

这里的同类药合用是指中医常将两种药性与疗效特别相近的药味相互 配对 使用或相须为用,目的是增加疗效。如合用“二芽”(麦芽、谷芽)以提高消食健胃作用,并用“乳、没”(乳香、没药)以增强活血止痛生肌作用。但对于有毒性的药物,如川乌与草乌,因二者均主含乌头碱(aconitine)等多种毒性脂型生物碱成分,《中国药典》本身规定其内服时均应先煎或久煎(以降低毒性),如在不减小用量的情况下合用,极可能使毒性成分含量超过药用安全范围。故笔者认为毒性成分相同的药味不可盲目合用。

4.脚注遗漏

这是一个常见而又议论较多的问题。中医处方的“脚注”是指在处方药名前、后注示说明性术语,用以对该药味的来源或产地、规格、炮制加工、煎法用法等情况作出说明。目的是保障用药准确、用药质量及服用后的疗效与安全。一是说明药材的来源或产地,如川贝母、北山楂、怀地黄、川黄柏等,二是控制饮片的特殊质量,如黄芩开“条芩”或“子芩”(指黄芩中较嫩的根)时,则所含药效成分黄芩苷、汉黄芩苷等的量比老根“枯芩”中为高,三是指明炮制要求,如生首乌与制首乌,生用治疗肠燥便秘、降血脂,制用补肝肾、填精血、乌发强筋骨;四是说明特殊煎法服法,如矿石、贝壳、甲壳类药味须注明“先煎”,以便使难煎出的药效成分充分溶出,大黄、番泻叶及含芳香性挥发油类成分的药味应标明“后下”,以免久煎降低疗效或使挥发性有效成分散失。此外,还有另煎、包煎、冲服、烊化等等特殊要求,均有利于患者服用或疗效发挥。

二、讨论与小结

综上所述,中医处方用药是一项十分严谨的技术工作,事关防病治病安全有效的大事,不仅要求书写认真、细致规范,还要求临床医师彻底弄清每一处方药味的品种规格、炮制加工、药效成分、理化性质、毒副作用,以及正名与别名等方面的异同。处方用药涉及到医与药两个方面,在临床医师辨证论证、理法方药完全正确的前提下,还要求药房配方时做到准确无误,药房人员应该能够在用药品种来源、药材饮片的理化性质等方面对医师用药给予咨询建议及监督。此外,医院还应定期组织医药人员学习新的药物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技术。这样方可从根本上保证中医处方用药的准确、科学、有效与安全。

参考文献

[1] 万定荣,陈科力.近年武汉市区中药材原料与饮片质量调查与分析[J].中药材,2003,26(10):766.

[2] 姜翠敏,王洪泉,蔡玉凤.上海市部分医院中医处方用药剂量调查[J].中成药,2001,23(12):907.

药学论文格式由以下6部分组成:论文题目;作者署名、工作单位和邮编;摘要(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关健词;正文(资料与方法、结果、结论)参考文献。药学论文[1]是医学科学研究工作的文字记录和书面总结,是医学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取得学历、学位、晋升职称的必要条件 。医学论文一般分为药学论文,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报道医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是医学科学研究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晶,是人类医学科学发展和进步的动力。 从事医学科研究工作的同志,经常撰写医学论文,不仅可以扩大视野,掌握国内、外医学动态,而且能提高科研设计能力和研究能力,以及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反过来,如果科研能力、业务水平及教学能力提高了,工作成绩显著,又能写出高质量的医学论文。论文一经发表,即被社会所承认,也是该项目取得科研成果的必要途径。 由此可知,医学论文像一面镜子一样,反映出一个国家、一个省、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医学科学水平和工作风貌,更能反映出人才的多少和水平的高低。因此,如何撰写出高质量的医学论文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是摆在每个医务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药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主要有三种形式:调研报告,文献综述和科研论文。确定毕业论文形式时要多方考虑,首先要确定论文题目的范围,论文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通过什么方法解决等,还要考虑到搜集论文论据和相应资料的便捷性。论文形式不同,写作方法不同。1、调研报告(社会调查)一般包括调查的目的和任务、方法、内容、结论等几部分内容,论文中还应有标题、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等。例如:调研报告类——某医院门诊儿科抗感染药使用调查分析目的:了解常用抗感染药物在某院门诊儿科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 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本市某三甲医院2008年1月门诊儿科处方2452张,采用合理用药国际指标和用药频度(DDDs)排序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患儿性别、年龄、疾病名称、抗感染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用量,并根据抗感染药物的使用率、使用种类、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使用率为,注射剂使用率为 %,的儿科患者使用了抗感染药物,共涉及8类20种抗感染药物。用药频度(DDDS)排序前 3位的是:阿奇霉素、头孢克肟、头孢克洛,阿奇霉素在处方金额和DDDs 统计中均为第 1位,单一用药率,联合用药率 。处方中使用的氨基糖苷类药物均为眼部用药或咽部喷剂,局部用药,吸收较少,对患儿影响不大。结论:该院儿科抗感染药物使用普遍,抗菌药物使用的问题较多,存在“大包围”使用等不合理用药的现象,需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2、文献综述 (文献查找)检索与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对检索到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写出文献综述报告。综述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①目前的研究概况;②过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③结论及解决思路。例如:文献综述类——脂质体作为心脑血管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总结近年来脂质体作为心脑血管药物载体的最新进展,介绍脂质体、长循环脂质体、受体介导脂质体等将药物导向心脏、血栓以及协助药物通过血脑屏障等方面的应用。3、科研论文(专题实验)一般由标题、内容摘要、关键词、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与讨论、参考文献等几部分组成。例如:科研论文类——小鼠乳腺癌细胞系Ca761-03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目的:建立体外培养的小鼠乳腺癌细胞系,明确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利用乳腺癌移植瘤组织,进行体外原代培养,并对其纯化和反复传代,进行生长曲线,倍增时间,软琼脂集落形成,细胞周期,染色体众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体内成瘤率,转移率等鉴定。结果:建立了一个小鼠乳腺癌细胞系,命名为Ca761-03。其生长迅速,呈贴壁生长。倍增时间为 h;平均软琼脂克隆形成率为%;G1期%,S期%,G2+M期%;CK染色为阳性,ER,PR均为阴性;体内移植成瘤率100%,肺转移率100%,未见淋巴结转移。结论:成功建立了小鼠乳腺癌细胞系。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较系统的观察与研究。以上是药学毕业论文的三种论文形式,具体的论文题目可从药品采购、加工、生产、销售和管理环节,以及合理用药和药物研发等方面选择一个方向,进行较为深入的学习了解,找出实际工作中有待研究解决的问题,确立论文的题目。

中国睾丸癌现状研究论文

但是根据美国近25年来的调查,这种疾病的发病率有很大的增加,和这个年龄段男性不育的增加非常相似。睾丸癌是15~35岁男性中最常见的癌症。总发病率不高,一般都能治愈,尤其是早期。但是根据美国近25年的调查,这种疾病的发病率有很大的增加,而且和这个年龄段男性不育率的增加非常相似。美国医学会会员、纽约康奈尔医学中心男性生殖医学和外科主任马克戈尔茨坦(MarkGoldstein)表示,通过大量病例发现,精子数量少或精液有问题的人患睾丸癌的几率是一般人的20倍。一旦男性发现自己的精子有问题,就应该考虑每年进行一次睾丸癌筛查。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有毒有害气体对男性精子的影响从过去的20%上升到40%,不育的比例明显上升。同时,精子数量、精子质量和精子活动率也有所下降。不育男性易患睾丸癌。因为睾丸癌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只有当肿瘤生长到出血坏死时,才会出现局部的疼痛和肿胀;如果已经发生转移,还会导致腰酸背痛、骨关节疼痛、尿路梗阻等症状,而这些往往被忽视。影响睾丸癌和男性不育的常见因素:单侧隐睾发病率为30%~60%,双侧隐睾为50%~100%;生殖道感染占不孕患者的30%以上;遗传和内分泌失调是不孕的重要原因;环境中的雌激素对男性不育的影响越来越大,雌激素在睾丸癌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各种物理和化学损伤等。专家建议,有上述病史的男性应进行有意识的定期体检。如果发现睾丸无痛性肿大,质地坚硬,坠地感重,透光试验阴性,则需要进一步检查。并且注意,睾丸虽然坚硬,但触碰时并无痛感,与一般睾丸发炎时均匀肿胀、质地柔软有明显区别。

这个癌症最好到医院手术治疗同时可以化疗,这个服药效果不好。

睾丸癌是一个相对少见的泌尿系恶性肿瘤,在中国人大概发病率10万分之几这样一个水准。睾丸癌因为是一个体表的浅表器官,病人来讲最常见的一个症状,就是感觉到患侧睾丸有一个坠胀感,其次有些病人可以自己触摸到睾丸变大。有些感受比较敏锐的患者还会感受到有些轻微的疼痛,但一般不会像炎症那样的疼痛比较厉害、发烧等。

近年来,随着雾霾的日益严重,我们对身体健康的关注迅速被提上日程。女人忙着照顾自己的子宫、卵巢和乳房,男人忙着通过戒烟戒酒来照顾自己的肺。今天,我们要谈论男性应该防范的健康杀手。1.睾丸癌男性认为睾丸癌是一种很可怕的疾病,但是现在睾丸癌的治愈率可以达到90%,是癌症中治愈率最高的。你应该:专家建议男性每月自己检查一次你的睾丸,洗澡的时候效果会很好。洗涤时,用食指和拇指轻轻滚动睾丸中的每个球。一旦你感到任何肿胀,或感到有肿块,就去看医生。早期治疗可以降低患睾丸癌和死于睾丸癌的几率。不要只是坐在那里等待。2.麻痹我们潜意识里认为,“好像只要瘫痪了,就不容易好起来”,MH的一位读者说。瘫痪现在是一种非常棘手的疾病。现在,调查显示,脑损伤、车祸、潜水、打架和多发性硬化症都容易使男性瘫痪,而最常见的瘫痪原因是中风。你应该:每天喝12盎司含低钠的V8可以降低你的血压。这种植物化学物质已被证明对治疗高血压有效。3.脑瘤脑瘤也是对你的健康最危险的疾病之一,患脑瘤后的存活率会很低。每年10万人中会有8人被诊断出脑瘤。遗传似乎在这种疾病中起了很大的作用。4.皮肤病总觉得皮肤病离自己很远,你担心的可能是那些真的被烧伤的。今年约有16800人因烧伤入院,大多数医院都设立了烧伤中心。最可怕的烧伤是三度烧伤,虽然只有九千分之一的人能得。你应该:如果你真的被严重烧伤,那一定是在厨房里发生的。只有在这个看似不太可能的地方,才会出现这么严重的问题,而那些比如爆炸的卡车附近的人,却不能造成太大的伤害。如果炉子附近有火,你一定不要往上面泼水,因为那只会使火蔓延。相反,如果你在上面压一个金属板,就能有效的压制火势。5.阿耳茨海默氏病老年痴呆症(又称“老年痴呆症”)远比阳痿、脑瘤等疾病严重。可能是车祸,最让你担心的记忆和意识的丧失就会发生,也可能导致老年痴呆症,甚至死亡。“我的大脑控制着我的生活,”MH的一位读者说。“失去大脑意味着我不再知道自己是谁。”

中外药学研究杂志

这个是核心期刊,很不错,给你推荐,希望有用

同意《光机电信息》(CN22-1250/TH)更名为《中外医药研究》,新编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22-1425/R,主管单位由中国科学院变更为吉林省医学期刊社,主办单位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中国光学学会变更为吉林省大家健康杂志社有限公司,出版单位由科学出版社变更为吉林省大家健康杂志社有限公司。属于新杂志,一叶知秋期刊网为您解答各类杂志信息

中外医药研究不属于中华系列。中外医药研究是合法期刊,新闻出版总署可以查到。《中外医学研究》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指导,中国医院管理杂志社主办的医学专业综合性学术期刊,属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系列杂志。《中外医学研究杂志》介绍级别:省级期刊国际刊号:1674-6805。国内刊号:23-1555/R旬刊。审稿时间:1个月内《中外医学研究杂志》主要栏目:专家论坛、论著、综述、卫生管理、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短篇报道、学术讲座、护理与康复、社区卫生、中医中药、政策研究、医药之窗、创新管理、影像与检验、调查研究、个案报道、国外医学等。

《中外医药研究》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医学类学术期刊,该刊为国家级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旬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9-4393,国内统一刊号CN22-1425/R,国内邮发代号82-829;本刊以国内外临床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以及医学相关学科的最新进展、研究及新技术、新成果等为主要内容。

  • 索引序列
  • 中药微丸药学研究杂志
  • 滴丸的药学研究论文
  • 肝毒清滴丸的药学研究论文
  • 中国睾丸癌现状研究论文
  • 中外药学研究杂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