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无菌术对外科学的意义论文

无菌术对外科学的意义论文

发布时间:

无菌术对外科学的意义论文

无菌技术是临床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操作技术,是通过清洁、消毒和灭菌等综合技术与措施,使手术环境、手术区域或局部操作部位的病原微生物尽量减少,以及所用的器械达到无菌,最大限度防止发生污染及感染〔1〕。学习无菌技术除了学习常规的操作技术外,更重要的是要树立牢固的无菌观念和遵守无菌原则,这对于医学生后期课程的学习,临床见习、实习乃至毕业后临床医疗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均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作者以学员的角度探讨在外科手术学学习过程中无菌观念培养的意义。1全面掌握无菌技术的内涵并纠正错误的认识无菌技术不仅仅只是洗手、穿手术衣、戴手套、手术区皮肤消毒、铺单等操作中的规程,更重要的是贯穿于整个手术的全过程的无菌观念。这就要求防止一切微生物的侵入,保持灭菌物品及无菌区不再受污染,包括灭菌、抗菌及相应的操作与管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明确绝对无菌和相对无菌。例如洗手前是有菌,泡手后是相对无菌,手套是绝对无菌的,戴手套时只能用手接触其内面,并且穿好手术衣、戴好手套的手也是绝对无菌的。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提高自觉运用无菌技术的程度,培养无菌观念〔2〕。只有充分掌握了无菌技术的内涵,才可能养成良好的无菌观念。2在动物实验中加强无菌观念的培养在外科应用解剖与手术学的动物实验中,可以采取比赛的方式,加强无菌观念的培养。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根据每组犯错误的次数、手术的时间和出血量以及手术后实验动物的伤口感染、愈合情况来综合评价整个手术的质量。对于好的手术组给予适当的奖励,反之给予适当的惩罚。在课后组织讨论,提出问题并分析查找原因,从而可以使学员深深体会到每一个无菌操作环节都能影响整个手术的质量,更重要的是影响实验动物的生命,从而牢固树立无菌观念。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经常在脑子中回想无菌原则,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无意搔痒、摸头;用污染器械夹取无菌物品,接触污染区取器械、取水;器械或纱布无意中被污染后再使用等现象〔3〕。而且在今后其他课程的动物实验中,我们也应有意识的自觉运用无菌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树立无菌观念。3课后采取多种方式巩固和加强无菌观念手术学作为外科学的基础,开课较早。若在学习过程中,不能经常强化,即使纠正错误,学员也很容易遗忘,操作易变形。因而在课后采取多种方式巩固课堂上已掌握的的无菌技术,强化无菌观念是非常必要的。手术学的每一次动物实验课,都贯穿了无菌观念,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课后学员书写手术记录时,应注意回想自己在手术课上是否有违反无菌原则的行为,并同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共同研究改进方案,避免相同的错误再次出现。其次,利用课余时间观看教学录像,不仅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也是对自己无菌技术的规范。另外,作为学员,我们还应该积极参与教研室组织的基本操作比赛,在展现自我能力的同时,牢固树立无菌观念,强化无菌技术。最后,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在教研室的组织下进行实地的外科手术的观摩,能够增加学员的感性认识,让学员深刻认识到无菌技术掌握的程度,不仅反映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工作能力,而且反映其职业道德,更直接影响病人的健康和预后,这有利于学员从多角度、全方位形成无菌的概念,培养无菌观念,并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总之,良好的无菌观念是医务人员必需具备的基本素质。当今是医学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无菌技术也是不断发展的,养成了良好的无菌观念,这有利于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学习和发展新的无菌技术,为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个和成绩有关,要好好想想再抄啊

无菌包装是指用铝箔作阻隔材料制成附带有麦杆吸管孔的长方形纸盒包装。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无菌包装技术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规范无菌物品包装的体会

摘要:目的 实施医用无菌物品的规范包装,为临床提供各种质量保证的无菌物品包。方法 组织科室人员认真学习卫生部2009颁发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三大规范,使每位人员熟练掌握规范的无菌包包装标准和技能,增强包装流程中的责任心。物品在包装前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达到质量要求的物品才能正确地实施包装。结果 所包装的医疗器物均符合无菌物品的质量标准要求,无菌物品合格率为100%。结论 重视器物包装环节,才能为临床提供质量可靠安全的无菌物品。

关键词:医用无菌包;包装技术;规范;管理

医院消毒供应室是承担各科室所有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与灭菌及无菌物品供应的部门[1]。其工作质量与医院感染、热原反应的发生、微粒的危害和病理标本的准确性等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到医疗和护理质量,甚至患者的生命安危[2]。规范的操作流程是供应室工作质量的前提和保障[3]。

1 人员方面的准备

我科制定了规范的培训方案,培养人员树立"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科学规范流程,安全高效供应"的服务理念,通过理论讲课、操作培训、外出参观、进修学习等方式促使每位人员熟练掌握无菌包包装的标准及方法,提高专业理论、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的专科护士人人懂标准,人人明要求。

在流程上采取一人质检,一人查对后再包装方式。

包装者的准备 按规范要求着装,进入检查包装间更换鞋,戴圆帽,检查包装器物前洗手(手消毒)或戴手套。

2 包装环境的准备

每日包装前对工作台、物架用 "84"消毒液擦拭,地面每日用"84"消毒液湿式拖地2次,墙面每月用 "84"消毒液擦拭1次,空气用医用空气净化消毒器进行消毒, 2次/d,1 h/次;空调过滤网定期清洗,防止尘埃、微生物、微粒及热源质污染;室内温度控制在20℃~23℃,湿度30%~60%。采光和通风条件必须良好,在操作台上设有充足的光源及带光源的放大镜,以检查清洗器物的质量是否达到要求,特别是精密仪器的关节、齿槽等难以清洗的部件。控制包装间空气含菌量的有效措施,严格实施分区管理是控制空气含菌量减少的重要环节[4],所以严格区分洁污区,各种医疗器材必须在洗涤间经彻底清洗消毒后方可送入包装间。严格控制进入包装间的人员数量。每月对包装间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进行细菌培养,要求菌落数达标,不得超出II类标准,才能有效地保证无菌器物的灭菌保证水平[5]。

3 包装材料的准备

包括全棉布类、无纺布、皱纹纸、纸塑袋、热封口机、化学指示卡、化学指示胶带、爬行卡、生物指示物、封包带、CSSD追溯系统等。

包装材料的质量要求与检查

选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并取得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生产厂商。

包装材料应有利于灭菌剂渗透、能阻止微生物侵入、防水、防尘、抗撕裂。能保持物品和器材的完整性、不受压力、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对灭菌物品不产生粘着和化学反应.有利于灭菌过程中空气的排出和蒸汽的穿透,能屏蔽细菌防止灭菌后的再污染。

棉布为全棉双层平纹细布,除四边外没有缝线;第1次使用前均经高温洗涤脱脂去浆,一用一清洗,并记录有使用次数。包布要清洁、干燥、平整、对光检查无破损及缝补,无血迹,无污迹,无毛尖与碎屑,未被染色。

容器清洁、干燥、无异味,无毁损,盖要严密。

4 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的检查与包装

包装前

质检人员根据回收物品的名称、数量设置微机打印灭菌信息。与包装者共同核查标识上的品名、科别、包装者、审核者、灭菌者、灭菌锅号、锅次、灭菌日期、灭菌失效日期是否准确无误。棉布包装有效期为7d,无纺布、皱纹纸双层包装效期为6个月,纸塑包装有效期也为6个月。

质检人员将清洗消毒后的器物,采用目测或用带光源放大镜查看的质量检查方法,仔细检查器物质量。 检查器品是否达到洁净无污无垢、无锈、无血迹,盆、碗、罐、杯类是否光滑,无变形、无破洞、无水斑。每件器物洁净、功能完好、关节灵活、螺丝牢固、咬合整齐紧密,配套适用[6]。容器清洁严密,各种导管洁净、通畅、无裂缝,剪刀锋利,各种穿刺针头配套适用、无锈、无钩、无弯曲、洁净通畅、无裂隙,若未达到规定质量要求,须重新处理或更换,不能放入包内包装,影响使用。

器物的装配,质检人员根据各包内应配备的种类和数量,认真清点,准确装配,不得遗漏,锐器加包装或防护套保护。剪刀尖端套上防护套,各种穿刺针头与外套分开并套上硅胶管防护,气管套管配套适用,内芯与外套打开,所系系带安全牢固,以防脱落。

装配完毕,发现有多余或缺少个别器械至无法装配的,须立即查找原因,以防差错发生。

质检人员将装配完好的物品根据需求配置治疗巾、孔巾等,并放置包内化学指示卡;由包装者核查,无误后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进行包装。

包装

我们包装的方法有闭合式包装和密封式包装。

手术器械用闭合式包装方法,由两层包装材料分两次包装。根据要求轴节类器械不完全锁扣,器物按使用顺序规范摆放,弯盘与治疗碗、杯不能倒扣,所有的开口朝一个方向,器皿间用吸湿毛巾或纱布隔开,以利蒸汽穿透[7]。包装平整、松紧度适宜,灭菌指示标识(带化学指示标识)帖于包的左上角,封包带封包,胶带长度要与包的体积重量相适宜,松紧适度,封包严密,保持闭合完好。同类器物包装后竖式放于金属框内,便于灭菌装放。

密封式包装只用一层包装材料,适用于单独包装的器械,如使用频率低的小诊疗包、小件物品和敷料常选用纸塑包装。包装时,注意选择的纸塑袋应大小适中,物品放入后上下左右要留有3 cm的空间,防止因纸塑袋过小造成压力太大而引起封口破裂[8]。标识贴于塑料面左上角。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无菌包装技术论文

我就管你的重要性,就要做到健康环保卫生。

外科无菌术论文

感染是外科最主要的危险之一。无菌术(aseptic tech-nique)就是针对感染来源和途径所采取的一种有效的预防方法,是决定诊疗效果及手术成败的关键。

一百多年前,伤口感染曾是外科医生所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

1864年匈牙利的Semmelweis首先提出在检查产妇前用漂白粉溶液洗手,这是抗菌技术的开端。

1867年国外科医生李斯德(BavonJoseph Lister)奠定了抗菌技术的基本原则,被公认为抗菌外科创始人。

1877年德国Berg-mam发明了高压蒸气灭菌法,建立了现代外科学中的无菌技术。

无菌术

无菌术是针对微生物及其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无菌术内容包括灭菌、消毒法、操作规则和管理制度。

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等方法,杀灭或除去所有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繁殖体和芽孢的方法。消毒则是指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但并不要求杀灭所有微生物(如芽孢等)。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无菌术

随着以疾病为本的多学科专家团队及联合诊疗机制的建立、完善和普及,将使各类肝胆疾病患者都能获得最优化的系统治疗。社会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变,人们生活要求越来越高对生活品质越来越注重,他们生病来到医院进行治疗,对于护理服务的要求也是比较严格的,因此护理服务工作的压力也是越来越大。

肝胆外科护理论文范文篇1

浅谈肝胆外科的护理方法

【摘要】肝胆外科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要求比较多,注意事项比较多,因此难度比较大,护理工作比较繁重,并且在护理过程中有一定的风险性。

如果医院护理人员的素质不高的话,就更加的加重了护理过程的风险性问题。

肝胆外科医疗事故和护理纠纷往往都是因为护理人员素质问题、医疗器械问题和环境问题所引起的,所以肝胆外科应该要注重对风险的管理和处理,让医院的医疗纠纷尽量的避免,提升护理质量。

【关键词】肝胆外科;护理方法;风险分析

社会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变,人们生活要求越来越高对生活品质越来越注重,他们生病来到医院进行治疗,对于护理服务的要求也是比较严格的,因此护理服务工作的压力也是越来越大。

目前医院护理人员的素质并不统一,部分护理人员缺乏护理安全意识,因此导致了护理质量得不到患者的满意,加上设备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肝胆外科护理质量总是得不到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也受到了影响。

本文就肝胆外科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为临床护理服务提供了一些帮助,让护理工作能够更加完善。

1 肝胆科护理存在的问题

护理人员存在的问题 肝胆外科护理工作比较繁重,护理人员压力比较大,护理人员面对的都是一些危重患者,同时会有并发症存在,因此护理起来并不轻松。

部分护理人员的思想意识不到位,没有护理安全意识,工作也是比较粗心大意,因此容易出错,导致了患者的不满,而护理人员因为工作压力和环境等等因素的影响,在面对患者的不满的时候,很容易产生情绪,将情绪向患者发泄,导致了患者的投诉,引起了护患纠纷。

还有就是护理人员自身水平有限操作生疏,因此对患者的抢救产生了影响,或者是进行药物的使用不够灵活,导致了护理质量为患者所诟病。

患者方面存在的问题 肝胆外科患者病情比较重因此需要接受长时间的住院治疗,其心理会有烦躁焦虑的情绪,加上目前社会群众普遍的具有比较高的法律意识,也导致了护理投诉量直接增长,护理工作出现问题,患者及其家属就会不依不挠的,因此纠纷往往很难避免。

医疗器械和护理管理方面的问题 医疗器械与管理出现问题,导致了护理服务的质量问题。

医院医疗器械没有及时的进行维护和维修,导致了使用出现问题,影响了医疗服务工作,这是医院管理不善和体制不健全的表现,对于护理人员面对突发问题的解决能力没有进行训练,使其无法胜任护理工作。

社会方面的问题 新的医疗体系对于医护人员来说具有一定的影响,加上目前的医疗技术先进度比较高,而且医疗风险一直都存在,因此,也是比较难以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完全满意,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的问题和冲突也是或多或少的存在。

2 护理对策

护理人员要加强责任感,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护理人员如果缺少责任感就无法做好护理工作。

对护理人员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她们的责任意识,一切为病人考虑,不但要做好他们身体方面的护理工作,在心理上也要多给予安慰和关心,消除他们的不良情绪。

要做好引流管的护理工作 在肝胆手术中,引流管护理是个很关键的问题。

选择合适的引流管还可以提高疗效,可以有效地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肝胆外科手术治疗患者的康复和引流管的护理有着直接的关系。

在对引流管护理时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护理人员要严格按照无菌技术进行操作,引流管的高度要比出口平面低,这样才能避免逆行回流导致患者发生感染。

引流管的位置要固定好,避免受到扭曲、受压和折叠。

要仔细观察引流液的色、量、味和质,在手术前期一般颜色为淡红色,后期转化成黄色。

如果颜色不清、清亮液不正常就说明患者身体情况发生异常,要马上告知医生。

如果引流量每小时在五十毫升以上,而且连续三个小时都呈现红色就是发生了异常。

但是,如果引流量突然减少,而且患者发热并伴有腹胀感,就应该马上检查引流管是否发生堵塞或者脱落的问题。

对待患者要有足够的耐心,要仔细倾听患者的主诉,对引起患者疼痛的原因和性质要认真作出评估。

3 结束语

护理工作具有比较高的风险,因为其和患者的病情和恢复有关,甚至是关系生命安全,如果没有足够强烈的防范意识,那么护理人员容易产生倦怠感,对待工作出现的问题不能够及时的解决,不能够利用闲暇时间来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提升技能水平,导致了护理质量跟不上医疗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

护理人员需要学会自我总结和反省,通过总结和反省来寻找问题,解决问题,让护理质量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李红樱.肝胆外科手术患者100例的心理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7).

[2]苗青,杨晓丽.心理护理技术的临床应用现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8,(18).

[3]姚秋爱.集体健康宣教对术前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07)

肝胆外科护理论文范文篇2

浅谈肝胆外科手术后患者疼痛的护理

【摘要】 目的 研究疼痛护理对肝胆外科手术后患者疼痛的积极作用。

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9月――2012年8月进行肝胆外科手术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每组各55例。

对照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均给予常规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疼痛护理。

然后应用NRS评价量表对两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及比较。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的疼痛评分更低,且P<,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结论 术前及术后的疼痛护理,可有效减轻病患的应激反应,缓解患者疼痛,促进患者康复,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关键词】 肝胆外科手术;疼痛;护理

肝胆手术,它是普外科较为常见的手术类型,其范围涵盖肝脏手术、胆囊手术、脾脏手术以及胰腺手术等,它具备治疗范围广、患者众多的特点。

相应的,肝胆手术医疗意外及并发症也较多。

疼痛是外科手术患者的主要不适[1]。

疼痛护理是外科护理的重要课题[2]。

患者切口疼痛以术后24h最为剧烈,术后(2-3)d疼痛逐渐缓解。

剧烈的疼痛严重影响患者器官的生理功能及休息,因此进行疼痛护理是十分必要的。

本研究中,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疼痛护理,收效良好。

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9月――2012年8月进行肝胆外科手术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每组各55例。

在对照组中,男28例,女27例;年龄在17-80岁,平均年龄岁;其中,37例-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15例-胆囊切除,3例-肝脏手术。

在干预组中,男27例,女28例;年龄在16-79岁,平均年龄岁;其中,36例-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16例-胆囊切除,3例-肝脏手术。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方式、年龄及性别等一般资料,P>,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

方法

对照组 患者术前及术后均给予常规的治疗及护理,即常规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及一般护理等。

干预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疼痛护理。

干预组的疼痛护理主要包括二大方面即术前疼痛护理及术后疼痛护理。

术前疼痛护理 ①术前对患者进行评估及健康宣教。

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接诊,收集患者的信息,向患者介绍疾病知识及住院制度,带领患者熟悉医院环境,然后,有针对性的了解患者病情相关的问题,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评估。

对于有创伤经历及手术史的患者,我们应了解以下一些问题:创伤及手术是怎样发生的;患者既往止痛药的应用情况;患者对待疼痛的态度。

这个和成绩有关,要好好想想再抄啊

外科学无菌术的论文

感染是外科最主要的危险之一。无菌术(aseptic tech-nique)就是针对感染来源和途径所采取的一种有效的预防方法,是决定诊疗效果及手术成败的关键。

一百多年前,伤口感染曾是外科医生所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

1864年匈牙利的Semmelweis首先提出在检查产妇前用漂白粉溶液洗手,这是抗菌技术的开端。

1867年国外科医生李斯德(BavonJoseph Lister)奠定了抗菌技术的基本原则,被公认为抗菌外科创始人。

1877年德国Berg-mam发明了高压蒸气灭菌法,建立了现代外科学中的无菌技术。

无菌术

无菌术是针对微生物及其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无菌术内容包括灭菌、消毒法、操作规则和管理制度。

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等方法,杀灭或除去所有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繁殖体和芽孢的方法。消毒则是指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但并不要求杀灭所有微生物(如芽孢等)。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无菌术

第一章 外科学的发展和外科医生的成长第一节 外科学简史第二节 我国传统医学中外科学的成就第三节 新中国外科学的发展、成就与现代外科学进展一、新中国外科学的发展与成就二、现代外科学进展第四节 外科医生的成长一、实践、思考、知识的结合二、临床医学的特点三、学习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第二章 外科科学研究和外科与循证医学第一节 外科科学研究一、选题二、研究工作的设计与类型三、资料的统计分析四、论文写作第二节 外科与循证医学一、概念、发展史和意义二、临床试验三、临床实践指南的形成四、外科预后(Prognosis)与结局(Outcomes)研究五、外科经济学评价(economicevaluationinsurgery)六、临床决策、共同决策、外科决策与标准化、个体化的治疗原则第三章 外科领域的细胞分子生物学第一节 人类基因的结构与功能一、DNA和基因的结构二、信使RNA的转录,蛋白质的合成与加工三、基因表达的调控四、细胞生长与调控:信号转导和细胞分化第二节 人类基因组计划第三节 功能基因组学第四节 蛋白质组第五节 分子诊断与生物治疗一、分子诊断二、生物治疗第六节 临床应用一、单基因病二、多基因病三、肿瘤分子生物学四、其他第七节 问题与展望第四章 创伤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创伤分类一、按伤口是否开放分类二、按致伤部位分类三、按致伤因子分类第三节 创伤的发生机制第四节 创伤的病理生理第五节 创伤的组织修复第六节 创伤的诊断和处理原则第七节 创伤的急救与治疗一、急救第五章 烧伤、电烧伤、冷伤咬蜇伤第一节 烧伤一、概述二、烧伤严重程度的估计三、烧伤病理生理和临床分期四、现场急救、转送与初步处理五、烧伤休克六、烧伤创面处理七、烧伤全身性感染八、吸入性损伤九、化学烧伤十、烧伤的并发症第二节 电损伤第三节 冷伤一、非冻结性冷伤二、冻结性冷伤第四节 咬蜇伤一、概述二、兽咬伤三、毒蛇咬伤四、蜂蜇伤五、毒蜘蛛咬伤六、蝎蜇伤七、蜈蚣咬伤八、蚂蟥咬伤九、海蜇蜇伤第六章 外科感染第一节 概述一、外科感染的定义、特点和分类二、外科感染发生机制三、外科感染病原学第二节 抗菌药物在外科的应用一、外科常用抗茵药物及其主要药效学特点二、外科常用抗菌药物的某些药动学特点三、外科感染常见病原茵的耐药状况四、外科感染的抗生素经验治疗五、抗生素目标(针对性)治疗第三节 全身性感染一、基本概念和定义二、主要病理生理变化三、全身性感染防治原则第四节 软组织化脓性感染一、急性蜂窝织炎二、丹毒三、痈四、坏死性筋膜炎五、进行性细菌协同性坏疽六、软组织非结核分支杆菌感染第五节 厌氧茵感染一、无芽孢厌氧茵感染二、梭状芽孢杆菌肌坏死(气性坏疽)与蜂窝织炎三、破伤风四、放线菌病五、伤口肉毒症第六节 肠源性感染第七节 炭疽第八节 外科病毒性感染一、狂犬病二、流行性腮腺炎第九节 艾滋病与外科第十节 外科病人的真菌感染第七章 肿瘤第八章 外科基本原则、无菌术及手术基本操作第九章 现代外科诊疗技术第十章 麻醉第十一章 复苏第十二章 外科病人的体液平衡第十三章 外科病人的临床营养支持第十四章 外科输血第十五章 围术期处理第十六章 重症监护治疗病房第十七章 疼痛治疗第十八章 休克第十九章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第二十章 血液净化第二十一章 外科免疫学基础第二十二章 移植术第二十三章 人工组织和人工器官第二十四章 显微外科技术第二十五章 整复外科的基本原则和组织移植第二十六章 组织工程学第二十七章 常见体表肿瘤和瘢痕组织第二十八章 神经外科的特点和基本知识第二十九章 颅脑和脊髓的先天性畸形第三十章 颅脑损伤第三十一章 颅内和椎管内感染第三十二章 颅脑与脊髓肿瘤第三十三章 脑及脊髓血管性疾病第三十四章 脑神经疾病第三十五章 垂体腺瘤、颅咽管瘤及蝶鞍区其他病变第三十六章 癫痫的外科治疗第三十七章 顽固性疼痛的外科治疗第三十八章 脑立体定向手术的原理及放射外科治疗第三十九章 介入神经外科学的发展及临床应用第四十章 神经内镜原理及其临床应用 第四十一章 颅颌面部畸形、损伤和疾病第四十二章 颈部疾病第四十三章 甲状腺疾病第四十四章 甲状旁腺疾病第四十五章 乳腺疾病第四十六章 周围动脉疾病第四十七章 周围静脉疾病第四十八章 周围血管疾病的腔内治疗第四十九章 淋巴水肿第五十章 腹外疝第五十一章 外科急腹症第五十二章 腹部损伤第五十三章 腹膜、网膜和腹膜后间隙疾病第五十四章 胃、十二指肠疾病第五十五章 小肠、结肠疾病第五十六章 阑尾疾病第五十七章 肛管、直肠疾病第五十八章 肝脏疾病第五十九章 门静脉高压症第六十章 胆系疾病第六十一章 胰腺疾病第六十二章 脾脏疾病第六十三章 上消化道大出血和下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第六十四章 小儿腹部外科疾病第六十五章 胸部外科基本问题第六十六章 胸部损伤第六十七章 胸壁、腹膜疾病第六十八章 气管、支气管、肺疾病第六十九章 食管疾病第七十章 纵隔、膈疾病第七十一章 体外循环和辅助循环第七十二章 先天性心脏病第七十三章 后天性心脏病第七十四章 主动脉疾病 第七十五章 泌尿外科概述和诊断第七十六章 尿路梗阻第七十七章 泌尿男生殖系损伤第七十八章 泌尿男生殖系感染第七十九章 尿石症第八十章 泌尿及男生殖系肿瘤第八十一章 两性前列腺增生第八十二章 阴茎和阴囊疾病第八十三章 排尿功能障碍第八十四章 腔内泌尿外科和体外冲击破碎石第八十五章 肾血管性高血压第八十六章 性分化异常第八十七章 男子性功能障碍第八十八章 男性不育和计划生育第八十九章 肾上腺外科疾病第九十章 小儿泌尿外科疾病第九十一章 骨科基本问题第九十二章 先天性骨关节畸形第九十三章 手部畸形第九十四章 足部畸形第九十五章 脊柱畸形第九十六章 骨损伤与修复第九十七章 骨骺损伤第九十八章 上肢骨折脱位第九十九章 手部损伤和疾病第一〇〇章 手部损伤的再造第一〇一章 下肢损伤第一〇二章 断肢(指)再植第一〇三章 脊柱和骨盆骨折第一〇四章 周围神经损伤第一〇五章 挤压伤综合征和骨筋膜室综合征第一〇六章 运动创伤第一〇七章 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第一〇八章 骨与关节结核第一〇九章 非化脓性关节炎第一一〇章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和脑性瘫痪第一一一章 骨骼系统的肿瘤和瘤样病损第一一二章 颈肩痛第一一三章 腰背痛第一一四章 无菌性骨坏死第一一五章 营养代谢疾病第一一六章 遗传发育性紊乱性疾病第一一七章 骨软骨移植、人工关节第一一八章 运动系统疾病的康复第一一九章 战伤外科的概述第一二〇章 火器伤第一二一章 几种新武器伤的特点和防治原则第一二二章 冲击伤第一二三章 核武器伤第一二四章 化学武器伤第一二五章 战伤复合伤

这个和成绩有关,要好好想想再抄啊

外科学无菌术论文

感染是外科最主要的危险之一。无菌术(aseptic tech-nique)就是针对感染来源和途径所采取的一种有效的预防方法,是决定诊疗效果及手术成败的关键。

一百多年前,伤口感染曾是外科医生所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

1864年匈牙利的Semmelweis首先提出在检查产妇前用漂白粉溶液洗手,这是抗菌技术的开端。

1867年国外科医生李斯德(BavonJoseph Lister)奠定了抗菌技术的基本原则,被公认为抗菌外科创始人。

1877年德国Berg-mam发明了高压蒸气灭菌法,建立了现代外科学中的无菌技术。

无菌术

无菌术是针对微生物及其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无菌术内容包括灭菌、消毒法、操作规则和管理制度。

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等方法,杀灭或除去所有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繁殖体和芽孢的方法。消毒则是指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但并不要求杀灭所有微生物(如芽孢等)。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无菌术

他也谈五准晚点的重要性。吴春观念必须消毒才能吴尊。

一、无菌术 灭菌系指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而消毒系指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并不要求清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如芽胞等)。灭菌法一般是指预先用物理方法,彻底消灭掉与手术区或伤口接触的物品上所附带的微生物。有的化学品如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等,可以杀灭一切微生物,故也可在灭菌法中应用。消毒法又称抗菌法,常指应用化学方法来消灭微生物,例如器械的消毒,手术室空气的消毒,手术人员的手和臂的消毒以及病人的皮肤消毒。有关的操作规则和管理制度则是防止已经灭菌和消毒的物品、已行无菌准备的手术人员或手术区不再被污染,以免引起伤口感染的办法。 灭菌法所用的物理方法有高温、紫外线、电离辐射等,而以高温的应用最为普遍。手术器械和应用物品如手术衣、手术巾、纱布和盆、罐等都可用高温来灭菌。电离辐射主要用于药物如抗生素、激素、类固醇、维生素等,以及塑料注射器和缝线等的灭菌。紫外线可以杀灭悬浮在空气中、水中和附于物体表面的细菌、真菌、支原体和病毒等。但它不能射入食物和衣料、被服等纺织物,故一般常用于室内空气的灭菌。抗菌法所用化学制剂的种类很多。理想的消毒药物应能杀灭细菌、芽胞、真菌等一切能引起感染的微生物而不损害正常组织。但目前尚无能够达到上述要求的药物。一般可根据要消毒的器械、物品等的性质,来选用不同的药物,以发挥药物的作用和减少其不良反应 (一)灭菌法 1.高压蒸气灭菌法 应用最普遍,效果可靠。高压蒸气灭菌器可分为下排气式和预真空式两类。高压蒸气灭菌法多用于一般能耐受高温的物品,如金属器械、玻璃、搪瓷、敷料、橡胶类、药物等灭菌。 2.煮沸灭菌法 常用的有煮沸灭菌器。但一般铝锅洗去油脂后,也可作煮沸灭菌用。本法适用于金属器械、玻璃及橡胶类等物品,在水中煮沸至高无上1000C后,持续15~20分钟,一般细菌可被杀灭,但带芽胞的细菌至少需要煮沸1小时才能杀灭。 3.火烧法 (二)消毒法 1.药液浸泡消毒法 锐利器械、内腔镜等不适于热力灭菌的器械,可用化学药液浸泡消毒。 (1)1:1000新洁尔灭溶液,浸泡时间为30分钟,常用于刀片、剪刀、缝针的消毒。 (2)70%酒精,浸泡30分钟,用途与新洁尔灭溶液相同。 (3)10%甲醛溶液,浸泡时间为30分钟,适用于输尿管导管、塑料类、有机玻璃的消毒 (4)2%戊二醛水溶液,浸泡10~30分钟,用途与新洁尔灭溶液相同,但灭菌效果更好 (5)1:1000洗必泰溶液,抗菌作用较新洁尔强。 2.甲醛蒸气熏蒸法 二、手术进行中的无菌原则 无菌操作规则包括: 1.手术人员一经"洗手",手臂即不准再接触未经消毒的物品。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后,背部、腰部以下和肩部以上都应认为是有菌地带,不能接触;同样,手术台边缘以下的布单,也不要接触。 2.不可在手术人员的背后传递器械及手术用品。坠落到无菌巾或手术台边以外的器械物品,不准拾回再用。 3.手术中如手套破损或接触到有菌地方,应另换无菌手套。前臂或肘部碰触有菌地方,应更换无菌手术衣或加套无菌袖套。无菌巾、布单等物,如已被湿透,其无菌隔离作用不再完整,应加盖干的无菌单。 4.在手术过程中,同侧手术人员如需调换位置时,应先退后一步,转过身,背对背地转到另一位置,以防止污染。 5.手术开始前要清点器械、敷料,手术结束时,检查胸、腹等体腔,核对器械、敷料数无误后,才能关闭切口,以免异物遗留腔内,产和严重后果。 6.切口边缘应以大纱布垫或手术巾遮盖,并用巾钳或缝线固定,仅显露手术切口。 7.作皮肤切口以及缝合皮肤之前,需用70%酒精或新洁尔灭溶液,再涂擦消毒皮肤一次。 8.切开空腔脏器前,要先用纱布垫保护周围组织,以防止或减少污染。 9.参观手术人员不可太靠近手术人员或站得太高,也不可经常在室内走动,以减少污染的机会。

无菌技术是临床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操作技术,是通过清洁、消毒和灭菌等综合技术与措施,使手术环境、手术区域或局部操作部位的病原微生物尽量减少,以及所用的器械达到无菌,最大限度防止发生污染及感染〔1〕。学习无菌技术除了学习常规的操作技术外,更重要的是要树立牢固的无菌观念和遵守无菌原则,这对于医学生后期课程的学习,临床见习、实习乃至毕业后临床医疗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均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作者以学员的角度探讨在外科手术学学习过程中无菌观念培养的意义。1全面掌握无菌技术的内涵并纠正错误的认识无菌技术不仅仅只是洗手、穿手术衣、戴手套、手术区皮肤消毒、铺单等操作中的规程,更重要的是贯穿于整个手术的全过程的无菌观念。这就要求防止一切微生物的侵入,保持灭菌物品及无菌区不再受污染,包括灭菌、抗菌及相应的操作与管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明确绝对无菌和相对无菌。例如洗手前是有菌,泡手后是相对无菌,手套是绝对无菌的,戴手套时只能用手接触其内面,并且穿好手术衣、戴好手套的手也是绝对无菌的。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提高自觉运用无菌技术的程度,培养无菌观念〔2〕。只有充分掌握了无菌技术的内涵,才可能养成良好的无菌观念。2在动物实验中加强无菌观念的培养在外科应用解剖与手术学的动物实验中,可以采取比赛的方式,加强无菌观念的培养。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根据每组犯错误的次数、手术的时间和出血量以及手术后实验动物的伤口感染、愈合情况来综合评价整个手术的质量。对于好的手术组给予适当的奖励,反之给予适当的惩罚。在课后组织讨论,提出问题并分析查找原因,从而可以使学员深深体会到每一个无菌操作环节都能影响整个手术的质量,更重要的是影响实验动物的生命,从而牢固树立无菌观念。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经常在脑子中回想无菌原则,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无意搔痒、摸头;用污染器械夹取无菌物品,接触污染区取器械、取水;器械或纱布无意中被污染后再使用等现象〔3〕。而且在今后其他课程的动物实验中,我们也应有意识的自觉运用无菌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树立无菌观念。3课后采取多种方式巩固和加强无菌观念手术学作为外科学的基础,开课较早。若在学习过程中,不能经常强化,即使纠正错误,学员也很容易遗忘,操作易变形。因而在课后采取多种方式巩固课堂上已掌握的的无菌技术,强化无菌观念是非常必要的。手术学的每一次动物实验课,都贯穿了无菌观念,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课后学员书写手术记录时,应注意回想自己在手术课上是否有违反无菌原则的行为,并同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共同研究改进方案,避免相同的错误再次出现。其次,利用课余时间观看教学录像,不仅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也是对自己无菌技术的规范。另外,作为学员,我们还应该积极参与教研室组织的基本操作比赛,在展现自我能力的同时,牢固树立无菌观念,强化无菌技术。最后,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在教研室的组织下进行实地的外科手术的观摩,能够增加学员的感性认识,让学员深刻认识到无菌技术掌握的程度,不仅反映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工作能力,而且反映其职业道德,更直接影响病人的健康和预后,这有利于学员从多角度、全方位形成无菌的概念,培养无菌观念,并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总之,良好的无菌观念是医务人员必需具备的基本素质。当今是医学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无菌技术也是不断发展的,养成了良好的无菌观念,这有利于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学习和发展新的无菌技术,为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外科手术无菌论文

无菌包装是指用铝箔作阻隔材料制成附带有麦杆吸管孔的长方形纸盒包装。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无菌包装技术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规范无菌物品包装的体会

摘要:目的 实施医用无菌物品的规范包装,为临床提供各种质量保证的无菌物品包。方法 组织科室人员认真学习卫生部2009颁发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三大规范,使每位人员熟练掌握规范的无菌包包装标准和技能,增强包装流程中的责任心。物品在包装前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达到质量要求的物品才能正确地实施包装。结果 所包装的医疗器物均符合无菌物品的质量标准要求,无菌物品合格率为100%。结论 重视器物包装环节,才能为临床提供质量可靠安全的无菌物品。

关键词:医用无菌包;包装技术;规范;管理

医院消毒供应室是承担各科室所有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与灭菌及无菌物品供应的部门[1]。其工作质量与医院感染、热原反应的发生、微粒的危害和病理标本的准确性等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到医疗和护理质量,甚至患者的生命安危[2]。规范的操作流程是供应室工作质量的前提和保障[3]。

1 人员方面的准备

我科制定了规范的培训方案,培养人员树立"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科学规范流程,安全高效供应"的服务理念,通过理论讲课、操作培训、外出参观、进修学习等方式促使每位人员熟练掌握无菌包包装的标准及方法,提高专业理论、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的专科护士人人懂标准,人人明要求。

在流程上采取一人质检,一人查对后再包装方式。

包装者的准备 按规范要求着装,进入检查包装间更换鞋,戴圆帽,检查包装器物前洗手(手消毒)或戴手套。

2 包装环境的准备

每日包装前对工作台、物架用 "84"消毒液擦拭,地面每日用"84"消毒液湿式拖地2次,墙面每月用 "84"消毒液擦拭1次,空气用医用空气净化消毒器进行消毒, 2次/d,1 h/次;空调过滤网定期清洗,防止尘埃、微生物、微粒及热源质污染;室内温度控制在20℃~23℃,湿度30%~60%。采光和通风条件必须良好,在操作台上设有充足的光源及带光源的放大镜,以检查清洗器物的质量是否达到要求,特别是精密仪器的关节、齿槽等难以清洗的部件。控制包装间空气含菌量的有效措施,严格实施分区管理是控制空气含菌量减少的重要环节[4],所以严格区分洁污区,各种医疗器材必须在洗涤间经彻底清洗消毒后方可送入包装间。严格控制进入包装间的人员数量。每月对包装间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进行细菌培养,要求菌落数达标,不得超出II类标准,才能有效地保证无菌器物的灭菌保证水平[5]。

3 包装材料的准备

包括全棉布类、无纺布、皱纹纸、纸塑袋、热封口机、化学指示卡、化学指示胶带、爬行卡、生物指示物、封包带、CSSD追溯系统等。

包装材料的质量要求与检查

选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并取得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生产厂商。

包装材料应有利于灭菌剂渗透、能阻止微生物侵入、防水、防尘、抗撕裂。能保持物品和器材的完整性、不受压力、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对灭菌物品不产生粘着和化学反应.有利于灭菌过程中空气的排出和蒸汽的穿透,能屏蔽细菌防止灭菌后的再污染。

棉布为全棉双层平纹细布,除四边外没有缝线;第1次使用前均经高温洗涤脱脂去浆,一用一清洗,并记录有使用次数。包布要清洁、干燥、平整、对光检查无破损及缝补,无血迹,无污迹,无毛尖与碎屑,未被染色。

容器清洁、干燥、无异味,无毁损,盖要严密。

4 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的检查与包装

包装前

质检人员根据回收物品的名称、数量设置微机打印灭菌信息。与包装者共同核查标识上的品名、科别、包装者、审核者、灭菌者、灭菌锅号、锅次、灭菌日期、灭菌失效日期是否准确无误。棉布包装有效期为7d,无纺布、皱纹纸双层包装效期为6个月,纸塑包装有效期也为6个月。

质检人员将清洗消毒后的器物,采用目测或用带光源放大镜查看的质量检查方法,仔细检查器物质量。 检查器品是否达到洁净无污无垢、无锈、无血迹,盆、碗、罐、杯类是否光滑,无变形、无破洞、无水斑。每件器物洁净、功能完好、关节灵活、螺丝牢固、咬合整齐紧密,配套适用[6]。容器清洁严密,各种导管洁净、通畅、无裂缝,剪刀锋利,各种穿刺针头配套适用、无锈、无钩、无弯曲、洁净通畅、无裂隙,若未达到规定质量要求,须重新处理或更换,不能放入包内包装,影响使用。

器物的装配,质检人员根据各包内应配备的种类和数量,认真清点,准确装配,不得遗漏,锐器加包装或防护套保护。剪刀尖端套上防护套,各种穿刺针头与外套分开并套上硅胶管防护,气管套管配套适用,内芯与外套打开,所系系带安全牢固,以防脱落。

装配完毕,发现有多余或缺少个别器械至无法装配的,须立即查找原因,以防差错发生。

质检人员将装配完好的物品根据需求配置治疗巾、孔巾等,并放置包内化学指示卡;由包装者核查,无误后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进行包装。

包装

我们包装的方法有闭合式包装和密封式包装。

手术器械用闭合式包装方法,由两层包装材料分两次包装。根据要求轴节类器械不完全锁扣,器物按使用顺序规范摆放,弯盘与治疗碗、杯不能倒扣,所有的开口朝一个方向,器皿间用吸湿毛巾或纱布隔开,以利蒸汽穿透[7]。包装平整、松紧度适宜,灭菌指示标识(带化学指示标识)帖于包的左上角,封包带封包,胶带长度要与包的体积重量相适宜,松紧适度,封包严密,保持闭合完好。同类器物包装后竖式放于金属框内,便于灭菌装放。

密封式包装只用一层包装材料,适用于单独包装的器械,如使用频率低的小诊疗包、小件物品和敷料常选用纸塑包装。包装时,注意选择的纸塑袋应大小适中,物品放入后上下左右要留有3 cm的空间,防止因纸塑袋过小造成压力太大而引起封口破裂[8]。标识贴于塑料面左上角。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无菌包装技术论文

一、无菌术 灭菌系指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而消毒系指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并不要求清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如芽胞等)。灭菌法一般是指预先用物理方法,彻底消灭掉与手术区或伤口接触的物品上所附带的微生物。有的化学品如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等,可以杀灭一切微生物,故也可在灭菌法中应用。消毒法又称抗菌法,常指应用化学方法来消灭微生物,例如器械的消毒,手术室空气的消毒,手术人员的手和臂的消毒以及病人的皮肤消毒。有关的操作规则和管理制度则是防止已经灭菌和消毒的物品、已行无菌准备的手术人员或手术区不再被污染,以免引起伤口感染的办法。 灭菌法所用的物理方法有高温、紫外线、电离辐射等,而以高温的应用最为普遍。手术器械和应用物品如手术衣、手术巾、纱布和盆、罐等都可用高温来灭菌。电离辐射主要用于药物如抗生素、激素、类固醇、维生素等,以及塑料注射器和缝线等的灭菌。紫外线可以杀灭悬浮在空气中、水中和附于物体表面的细菌、真菌、支原体和病毒等。但它不能射入食物和衣料、被服等纺织物,故一般常用于室内空气的灭菌。抗菌法所用化学制剂的种类很多。理想的消毒药物应能杀灭细菌、芽胞、真菌等一切能引起感染的微生物而不损害正常组织。但目前尚无能够达到上述要求的药物。一般可根据要消毒的器械、物品等的性质,来选用不同的药物,以发挥药物的作用和减少其不良反应 (一)灭菌法 1.高压蒸气灭菌法 应用最普遍,效果可靠。高压蒸气灭菌器可分为下排气式和预真空式两类。高压蒸气灭菌法多用于一般能耐受高温的物品,如金属器械、玻璃、搪瓷、敷料、橡胶类、药物等灭菌。 2.煮沸灭菌法 常用的有煮沸灭菌器。但一般铝锅洗去油脂后,也可作煮沸灭菌用。本法适用于金属器械、玻璃及橡胶类等物品,在水中煮沸至高无上1000C后,持续15~20分钟,一般细菌可被杀灭,但带芽胞的细菌至少需要煮沸1小时才能杀灭。 3.火烧法 (二)消毒法 1.药液浸泡消毒法 锐利器械、内腔镜等不适于热力灭菌的器械,可用化学药液浸泡消毒。 (1)1:1000新洁尔灭溶液,浸泡时间为30分钟,常用于刀片、剪刀、缝针的消毒。 (2)70%酒精,浸泡30分钟,用途与新洁尔灭溶液相同。 (3)10%甲醛溶液,浸泡时间为30分钟,适用于输尿管导管、塑料类、有机玻璃的消毒 (4)2%戊二醛水溶液,浸泡10~30分钟,用途与新洁尔灭溶液相同,但灭菌效果更好 (5)1:1000洗必泰溶液,抗菌作用较新洁尔强。 2.甲醛蒸气熏蒸法 二、手术进行中的无菌原则 无菌操作规则包括: 1.手术人员一经"洗手",手臂即不准再接触未经消毒的物品。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后,背部、腰部以下和肩部以上都应认为是有菌地带,不能接触;同样,手术台边缘以下的布单,也不要接触。 2.不可在手术人员的背后传递器械及手术用品。坠落到无菌巾或手术台边以外的器械物品,不准拾回再用。 3.手术中如手套破损或接触到有菌地方,应另换无菌手套。前臂或肘部碰触有菌地方,应更换无菌手术衣或加套无菌袖套。无菌巾、布单等物,如已被湿透,其无菌隔离作用不再完整,应加盖干的无菌单。 4.在手术过程中,同侧手术人员如需调换位置时,应先退后一步,转过身,背对背地转到另一位置,以防止污染。 5.手术开始前要清点器械、敷料,手术结束时,检查胸、腹等体腔,核对器械、敷料数无误后,才能关闭切口,以免异物遗留腔内,产和严重后果。 6.切口边缘应以大纱布垫或手术巾遮盖,并用巾钳或缝线固定,仅显露手术切口。 7.作皮肤切口以及缝合皮肤之前,需用70%酒精或新洁尔灭溶液,再涂擦消毒皮肤一次。 8.切开空腔脏器前,要先用纱布垫保护周围组织,以防止或减少污染。 9.参观手术人员不可太靠近手术人员或站得太高,也不可经常在室内走动,以减少污染的机会。

要保证临床胸外科护理工作的质量,提高患者的恢复程度与满意度,就必须从提高治疗和护理水平入手,正确认识风险管理并提高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保证护理工作的科学正确进行。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胸外科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舒适护理是使人在生理、心理、灵性、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病人来院就诊,其需求重点不外乎是医疗服务的有效及舒适。虽然医疗有效,但病人并不一定感到满意,反之,若在治疗过程中得到应有的尊重、关心、爱护及帮助,病人必然会觉得舒适,即使病情没有得到改善,也会觉得医疗服务的有效。我院将舒适护理模式与整体护理相结合,运用于胸外科手术病人,使病人在接受治疗的同时,在护理人员协助下,达到一个人的身、心、社会、心灵的舒适状态。

1 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38例病人,年龄17-68岁,其中食管手术23例,肺癌5例,自发性气胸2例,贲门手术7例,纵隔肿瘤1例。

2 护理

术前舒适护理

创造舒适的环境 完善的卫生淋浴,中央空调,热水供应等设施,利用壁橱、床头柜妥善放置病人生活用品,利用艺术壁挂装点美化病区,适宜的声响、光线、温湿度,使病区清洁、明亮、安静、舒适,饮食每日配餐员预定,开展点菜业务,饭菜、开水、药品送至床边,合理安排护理流程,减少清扫消毒工作与病人就餐、治疗时间的冲突。病人感官受到良性刺激,有利于治疗。

营造良好的气氛 重视服饰美及护理人员仪表风范,入院接待热情主动,作好入院宣教,帮助病人处理好同室病友关系,使病人从新人际关系中获得舒适感,并因受到重视、关怀,使不愉快的程度降到最低,从而对本次治疗充满信心。

做好心理干预 提倡情感服务,面对面交流,灵活运用沟通技巧,因人而异讲解疾病有关知识,交代注意事项,评估心理状况,满足病人心理需求。来自家庭、学校、工作单位等社会关系对病人的支持与关怀也可使病人减轻或消除精神压力。

饮食指导 认真评估,指导合理进食,改善营养状况,提高对手术的耐受性。

练习肺功能和有效咳嗽 向患者和家属说明开胸术后咳嗽排痰的目的和必要性,指导病人深呼吸,取半卧位或坐位,每日3次,每次10分钟,以增加肺活量,减少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有效咳嗽 方法 :半卧位或坐位,深吸气末停滞片刻后用力咳嗽,气体快速冲出,其运动促进分泌物向上运动或被咳出。

术前准备的舒适护理 向病人讲解术前准备的内容以及目的、注意事项,以取得病人的配合。

术后舒适护理

疼痛的护理 100%病人把无痛放在生理内在舒适需求首位 ,疼痛是病人最难以忍受的 ,也是舒适护理需求最迫切的问题。使用PCA镇痛泵是舒适护理的首选,它体现了持续恒定镇痛的效果,并使病人能够主动配合护理。术后可采取半卧位,降低切口张力,减轻疼痛。翻身、咳嗽时用手按压切口,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管与身体同步移动,以减轻引流管刺激引起的不适,各种护理操作轻柔、熟练。

呼吸道护理

持续吸氧4-6L/min,48小时左右。 协助其翻身,并指导有效咳嗽,每2小时叩背1次,自下而上,由外而内,使痰液松动易于咳出。

常规雾化吸入。加入药物:庆大霉素8万U +地塞米松5mg+糜蛋白酶4000U+沐舒坦15mg,每日2次,每次15-20分钟,使痰液稀释,易于咳出。

吹气球练习

引流管的护理 向病人详细说明各引流管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以消除对引流物的恐惧心理。妥善固定,避免扭曲、受压、折叠、逆流,翻身时注意必要的依托、协助。

留置胃管的患者可用绳子将胃管系于耳后,妥善固定,告诉其防止脱出,保持引流通畅,可予以湿棉签湿润嘴唇,必要时予以湿纱布覆盖口部以减少水分丢失,增加舒适感。

胸腔引流管要妥善固定,避免扭曲、受压、折叠,随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定时挤压胸管,观察水柱波动,每日更换胸瓶,发现异常及时 报告 医生予以处理。

留置尿管的患者妥善固定,翻身时避免压在皮肤下,尿管定时夹放,避免逆流,每日更换尿袋,每日清洗会阴部。

活动宣教 术后即可活动四肢、翻身等,鼓励病人早日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减少褥疮、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睡眠质量差的护理 尽量创造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减少探视,保持室内安静,光线柔和,日常护理工作动作轻柔。同时做好心理护理以减轻心理负担。

3 讨论

将舒适护理融入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中,贯穿于全程护理服务中,使病人感受到舒适及亲人般的温暖,接受手术充满信心,为手术顺利进行及术后恢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病人满意度上升,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也给护士提高业务素质带来新的动力,进一步提高护理的服务质量。

参 考 文 献

[1]廖红辉.拓展舒适护理研究提供优质护理服务[J].黑龙江护理杂志,1999,5(7):40-41.

[2]陆烈红.病人对生理与心理舒适需求的调查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12):937-938.

【关键词】 胸外科手术;患者;护理

胸外科手术后,患者从麻醉苏醒、创口愈合到生理功能恢复的过程中,正确、及时、多方面的护理必不可少。胸外科患者术后的护理,对手术治疗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根据胸外科患者术后容易出现的问题,结合我们的实际工作 经验 , 总结 了一套较为系统可行的术后护理指导原则,根据这个原则,结合实际出现的问题,有系统、有针对性地开展护理工作,提高了对胸外科患者术后护理的水平,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1 术后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呼吸功能

胸外科患者手术后由于麻醉药及麻醉辅助药的作用尚未完全消失,加之胸部切口疼痛、胸带束缚等因素都会影响呼吸,甚至发生低氧血症。因此手术结束后患者常需入恢复室。调整患者处于良好的呼吸、循环功能,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意识。患者在恢复室期间,应严密监测生命体征[1],合理应用麻醉药物,充分补充循环血容量,调整适度的血液酸碱平衡及电解质含量。必要时提高吸入氧浓度,根据病情或保留气管导管,或短时间的机械通气,以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避免CO2潴留及缺氧的发生[2~3]。

2 术后疼痛的护理

胸外科术后疼痛可导致呼吸循环功能、内分泌及免疫功能等改变,甚至导致肺不张、低氧血症及高二氧化碳血症等并发症,影响手术的效果和患者的恢复。对术后疼痛的护理我们主要体会有以下几个方面:(1)心理护理:让患者了解疼痛原因,鼓励患者在心理上有战胜疼痛的信心;指导患者深而有节律的呼吸,并专注于呼吸运动,有效地促进肺的复张;护士和家属多与患者交谈或指导其有节律稳定地在皮肤上做环形按摩或双眼凝视一点,转移注意力,减轻术后疼痛;另外,可多听一些轻音乐,放松精神,以达到减轻疼痛的效果[3]。(2)应用镇痛药的护理[4~5]。对认为疼痛性质明显、原因清楚的术后疼痛,应采取预防性用药、定时给药,而不是待到疼痛难忍时再给药。同时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对于患者自控镇痛(PCA),术后应告诉患者应用PCA 的治疗目的和使用方法,并经常巡视,定期评价镇痛效果,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3)一般护理。协助患者进行体位变换、咳嗽等一些活动;妥善固定胸腔闭式引流管、尿管、鼻胃管;防止伤口感染;创造舒适的环境,避免强光、噪音等环境因素诱发或加重疼痛。

3 呼吸道的护理

加强呼吸道的护理,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对防治胸部术后并发症尤其是肺部感染至关重要。(1)病室环境要求:ICU 层流消毒病房室内温度20 ℃~24 ℃,湿度50%~60%。普通病房内要求空气新鲜,紫外线每日消毒一次,并减少陪护及探视人员,以免增加外源性感染。(2)术后体位护理: 麻醉未清醒前,应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患者清醒后,血压平稳,可改半卧位,抬高床头30°~60°,以利于肺部气体交换,并能松弛胸腹部肌肉,减轻刀口疼痛。(3)保持呼吸道通畅:①指导患者深呼吸,并在深吸气末从深部咳嗽,以利于排出痰液。②经常给患者拍背。方法:患者取半卧位,操作着站在患者患侧,叩打对侧肺部,手掌呈杯状,用手腕的力量叩击健侧肺叶,从下到上、从外向内。③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可给雾化吸入。用药:生理盐水20 ml,加庆大霉素8 万u,α-糜蛋白酶4 000 u,每日3 次,每次20 min,以稀释痰液,减少痰液阻力,有利于痰液排出,同时药物直接进入肺泡,减少感染。④鼓励患者吹气球。患着深呼吸而使膈肌下降,改善无效腔通气,有利于胸腔内积气、积液排出,保障有效通气,预防肺部感染。⑤鼓励患者床上活动。指导并协助患者下床适量活动,以增加肺活量,减少肺部并发症,但避免过度,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应慎重,以防意外。(4) 做好口腔护理。口腔护理能使口腔内的细菌减少,防止细菌下移,减少肺部感染机会。清醒的患者还可鼓励漱口,但应防止误咽。(5)正确使用镇痛剂。术后切口疼痛、插管不适,限制了患者咳嗽,术后应充分镇痛,应用止痛泵48~72 h或遵医嘱给予止痛剂,一方面减轻疼痛,另一方面可使患者充分休息,保持体力,避免无力咳嗽。(6)充分补足液体量。应注意给药时间和输液速度,避免过快引起肺水肿[6]。

4 康复护理

早期活动与康复锻炼在胸外科患者术后的护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术后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起到积极的作用。(1)术后早期床上活动,麻醉未清醒前护理人员对患者做被动性活动,上肢各关节活动,按摩下肢。特别是老年患者,要经常活动四肢关节,尤其是膝关节以下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清醒之后,即可鼓励其做深呼吸。嘱其主动做指、趾、腕、踝、肘、肩、髋关节的活动,尤其是手术侧上肢的活动。待患者血压平稳后,即可翻身、转颈、半卧位或坐位。(2)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一般在术后第三天,病情稳定,胸腔闭式引流管已拔除,就应鼓励和协助患者下床活动。先是在床边椅子上坐片刻,每日2~3 次,第四天可扶床试走,以后逐渐增加活动量。如患者确实刀口疼痛较甚。下床活动不可勉强进行,必要时可给予镇痛剂,缓解疼痛后再下床活动,以减轻患者痛苦,达到预期的效果[7~8]。

【参考文献】

1 钟玲,杨明华.手术麻醉后患者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变化的观察与护理.福建医药杂志,2000,22(4):154.

2 张晓霞,邓曼丽,安静,等.胸外科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期护理体会.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4):77-78.

3 于丽英.胸外科病人手术前后护理指导.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8(6):721.

4 于淑娥,李建萍.胸外科病人术后疼痛的相关因素、镇痛及护理.实用护理杂志,2001,17(12):33-35.

5 黄淑敏.胸外科手术病人术后镇痛及护理.天津护理,1999,7(3):92-93.

6 尹淑芳,高占清.胸外科患者术后呼吸道的护理.中外健康文摘,2008,5(7):91.

7 张丽娟,马玉梅,彭九玲.胸外科病人术后早期活动与护理.黑龙江医学,2001,25(8):615.

8 戚菊梅,张香云,张君毅.胸外科病人术后早期活动与康复锻炼的护理.河南外科学杂志,2006,12(4):97-98.

浅议胸外科护理论文相关 文章 :

1. 浅谈外科心理护理论文

2. 有关外科护理论文范文

3. 关于外科护理论文

4. 外科护理论文范文

5. 外科临床护理论文

  • 索引序列
  • 无菌术对外科学的意义论文
  • 外科无菌术论文
  • 外科学无菌术的论文
  • 外科学无菌术论文
  • 外科手术无菌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