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ling612
感染是外科最主要的危险之一。无菌术(aseptic tech-nique)就是针对感染来源和途径所采取的一种有效的预防方法,是决定诊疗效果及手术成败的关键。
一百多年前,伤口感染曾是外科医生所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
1864年匈牙利的Semmelweis首先提出在检查产妇前用漂白粉溶液洗手,这是抗菌技术的开端。
1867年国外科医生李斯德(BavonJoseph Lister)奠定了抗菌技术的基本原则,被公认为抗菌外科创始人。
1877年德国Berg-mam发明了高压蒸气灭菌法,建立了现代外科学中的无菌技术。
无菌术
无菌术是针对微生物及其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无菌术内容包括灭菌、消毒法、操作规则和管理制度。
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等方法,杀灭或除去所有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繁殖体和芽孢的方法。消毒则是指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但并不要求杀灭所有微生物(如芽孢等)。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无菌术
gavin70606
一、无菌术 灭菌系指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而消毒系指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并不要求清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如芽胞等)。灭菌法一般是指预先用物理方法,彻底消灭掉与手术区或伤口接触的物品上所附带的微生物。有的化学品如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等,可以杀灭一切微生物,故也可在灭菌法中应用。消毒法又称抗菌法,常指应用化学方法来消灭微生物,例如器械的消毒,手术室空气的消毒,手术人员的手和臂的消毒以及病人的皮肤消毒。有关的操作规则和管理制度则是防止已经灭菌和消毒的物品、已行无菌准备的手术人员或手术区不再被污染,以免引起伤口感染的办法。 灭菌法所用的物理方法有高温、紫外线、电离辐射等,而以高温的应用最为普遍。手术器械和应用物品如手术衣、手术巾、纱布和盆、罐等都可用高温来灭菌。电离辐射主要用于药物如抗生素、激素、类固醇、维生素等,以及塑料注射器和缝线等的灭菌。紫外线可以杀灭悬浮在空气中、水中和附于物体表面的细菌、真菌、支原体和病毒等。但它不能射入食物和衣料、被服等纺织物,故一般常用于室内空气的灭菌。抗菌法所用化学制剂的种类很多。理想的消毒药物应能杀灭细菌、芽胞、真菌等一切能引起感染的微生物而不损害正常组织。但目前尚无能够达到上述要求的药物。一般可根据要消毒的器械、物品等的性质,来选用不同的药物,以发挥药物的作用和减少其不良反应 (一)灭菌法 1.高压蒸气灭菌法 应用最普遍,效果可靠。高压蒸气灭菌器可分为下排气式和预真空式两类。高压蒸气灭菌法多用于一般能耐受高温的物品,如金属器械、玻璃、搪瓷、敷料、橡胶类、药物等灭菌。 2.煮沸灭菌法 常用的有煮沸灭菌器。但一般铝锅洗去油脂后,也可作煮沸灭菌用。本法适用于金属器械、玻璃及橡胶类等物品,在水中煮沸至高无上1000C后,持续15~20分钟,一般细菌可被杀灭,但带芽胞的细菌至少需要煮沸1小时才能杀灭。 3.火烧法 (二)消毒法 1.药液浸泡消毒法 锐利器械、内腔镜等不适于热力灭菌的器械,可用化学药液浸泡消毒。 (1)1:1000新洁尔灭溶液,浸泡时间为30分钟,常用于刀片、剪刀、缝针的消毒。 (2)70%酒精,浸泡30分钟,用途与新洁尔灭溶液相同。 (3)10%甲醛溶液,浸泡时间为30分钟,适用于输尿管导管、塑料类、有机玻璃的消毒 (4)2%戊二醛水溶液,浸泡10~30分钟,用途与新洁尔灭溶液相同,但灭菌效果更好 (5)1:1000洗必泰溶液,抗菌作用较新洁尔强。 2.甲醛蒸气熏蒸法 二、手术进行中的无菌原则 无菌操作规则包括: 1.手术人员一经"洗手",手臂即不准再接触未经消毒的物品。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后,背部、腰部以下和肩部以上都应认为是有菌地带,不能接触;同样,手术台边缘以下的布单,也不要接触。 2.不可在手术人员的背后传递器械及手术用品。坠落到无菌巾或手术台边以外的器械物品,不准拾回再用。 3.手术中如手套破损或接触到有菌地方,应另换无菌手套。前臂或肘部碰触有菌地方,应更换无菌手术衣或加套无菌袖套。无菌巾、布单等物,如已被湿透,其无菌隔离作用不再完整,应加盖干的无菌单。 4.在手术过程中,同侧手术人员如需调换位置时,应先退后一步,转过身,背对背地转到另一位置,以防止污染。 5.手术开始前要清点器械、敷料,手术结束时,检查胸、腹等体腔,核对器械、敷料数无误后,才能关闭切口,以免异物遗留腔内,产和严重后果。 6.切口边缘应以大纱布垫或手术巾遮盖,并用巾钳或缝线固定,仅显露手术切口。 7.作皮肤切口以及缝合皮肤之前,需用70%酒精或新洁尔灭溶液,再涂擦消毒皮肤一次。 8.切开空腔脏器前,要先用纱布垫保护周围组织,以防止或减少污染。 9.参观手术人员不可太靠近手术人员或站得太高,也不可经常在室内走动,以减少污染的机会。
黑糖丸子
无菌技术是临床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操作技术,是通过清洁、消毒和灭菌等综合技术与措施,使手术环境、手术区域或局部操作部位的病原微生物尽量减少,以及所用的器械达到无菌,最大限度防止发生污染及感染〔1〕。学习无菌技术除了学习常规的操作技术外,更重要的是要树立牢固的无菌观念和遵守无菌原则,这对于医学生后期课程的学习,临床见习、实习乃至毕业后临床医疗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均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作者以学员的角度探讨在外科手术学学习过程中无菌观念培养的意义。1全面掌握无菌技术的内涵并纠正错误的认识无菌技术不仅仅只是洗手、穿手术衣、戴手套、手术区皮肤消毒、铺单等操作中的规程,更重要的是贯穿于整个手术的全过程的无菌观念。这就要求防止一切微生物的侵入,保持灭菌物品及无菌区不再受污染,包括灭菌、抗菌及相应的操作与管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明确绝对无菌和相对无菌。例如洗手前是有菌,泡手后是相对无菌,手套是绝对无菌的,戴手套时只能用手接触其内面,并且穿好手术衣、戴好手套的手也是绝对无菌的。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提高自觉运用无菌技术的程度,培养无菌观念〔2〕。只有充分掌握了无菌技术的内涵,才可能养成良好的无菌观念。2在动物实验中加强无菌观念的培养在外科应用解剖与手术学的动物实验中,可以采取比赛的方式,加强无菌观念的培养。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根据每组犯错误的次数、手术的时间和出血量以及手术后实验动物的伤口感染、愈合情况来综合评价整个手术的质量。对于好的手术组给予适当的奖励,反之给予适当的惩罚。在课后组织讨论,提出问题并分析查找原因,从而可以使学员深深体会到每一个无菌操作环节都能影响整个手术的质量,更重要的是影响实验动物的生命,从而牢固树立无菌观念。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经常在脑子中回想无菌原则,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无意搔痒、摸头;用污染器械夹取无菌物品,接触污染区取器械、取水;器械或纱布无意中被污染后再使用等现象〔3〕。而且在今后其他课程的动物实验中,我们也应有意识的自觉运用无菌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树立无菌观念。3课后采取多种方式巩固和加强无菌观念手术学作为外科学的基础,开课较早。若在学习过程中,不能经常强化,即使纠正错误,学员也很容易遗忘,操作易变形。因而在课后采取多种方式巩固课堂上已掌握的的无菌技术,强化无菌观念是非常必要的。手术学的每一次动物实验课,都贯穿了无菌观念,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课后学员书写手术记录时,应注意回想自己在手术课上是否有违反无菌原则的行为,并同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共同研究改进方案,避免相同的错误再次出现。其次,利用课余时间观看教学录像,不仅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也是对自己无菌技术的规范。另外,作为学员,我们还应该积极参与教研室组织的基本操作比赛,在展现自我能力的同时,牢固树立无菌观念,强化无菌技术。最后,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在教研室的组织下进行实地的外科手术的观摩,能够增加学员的感性认识,让学员深刻认识到无菌技术掌握的程度,不仅反映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工作能力,而且反映其职业道德,更直接影响病人的健康和预后,这有利于学员从多角度、全方位形成无菌的概念,培养无菌观念,并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总之,良好的无菌观念是医务人员必需具备的基本素质。当今是医学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无菌技术也是不断发展的,养成了良好的无菌观念,这有利于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学习和发展新的无菌技术,为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无菌包装是指用铝箔作阻隔材料制成附带有麦杆吸管孔的长方形纸盒包装。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无菌包装技术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规范无菌物品包装的体会 摘要
外科无菌技术目的主要目的是保持无菌,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对病人所用的所有器械,物品要保持无菌
感染是外科最主要的危险之一。无菌术(aseptic tech-nique)就是针对感染来源和途径所采取的一种有效的预防方法,是决定诊疗效果及手术成败的关键。 一
无菌技术是临床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操作技术,是通过清洁、消毒和灭菌等综合技术与措施,使手术环境、手术区域或局部操作部位的病原微生物尽量减少,以及所用的器械达到
无菌包装是指用铝箔作阻隔材料制成附带有麦杆吸管孔的长方形纸盒包装。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无菌包装技术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规范无菌物品包装的体会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