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消肝扶脾丸中华医学杂志

消肝扶脾丸中华医学杂志

发布时间:

消肝扶脾丸中华医学杂志

治疗肝脾不和,肝火旺兼脾虚的中成药, 药效非常好,但要对症下药。主要成分:党参、山药、赤芍、郁金等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2丸,一日2~3次。 功能主治:健脾和胃,疏肝理气。用于肝郁脾虚证,见有胸胁胀满,纳呆脘闷,大便溏软。轻、中度慢性肝炎见上述证候者也可服用。

天气逐渐转热、溼气渐增,会影响肠胃机能,易出现消化不良、胀气、腹泻、食欲不振、便秘等问题。而饮用新增防风、黄耆、山楂等药材茶饮,有助于调理肝脾、补气升阳及促进消化。下面我给大家说说如何调理肝脾,供大家阅读! 调理肝脾茶饮 人参干姜茶 适用物件:常头晕耳鸣、肚子闷痛及易腹泻的脾肾阳虚体质。 材料:高丽参、干姜各5克。 功效:高丽参补益五脏、健脾生津,干姜温脾助阳、止泻。 山楂神曲饮 适用物件:偏食如爱吃肉、淀粉,易便秘、胀气的脾胃伤食体质。 材料:山楂、神曲、莱菔子各5克。 功效:山楂、莱菔子消食化积、除胀,神曲健脾胃、助消化。 以上四款茶饮做法皆以药材加300毫升热水,焖泡5分钟后饮用,可天天喝。 防风白术茶 适用物件:情绪波动大、拉完肚子仍易腹痛的肝脾不调体质。 材料:防风、白术各5克。 功效:防风可疏理肝脾、化溼,白术帮助健脾益气、利水散溼。 黄芪升麻饮 适用物件:食欲差、疲累,易消化不良、胀气的中气虚弱体质。 材料:黄芪、升麻各5克。 功效:黄芪能补中益气、强壮脾胃,升麻可清热、升举阳气。 调理肝脾的方法 一、疏肝健脾法:此法适用于因忧思日久而致肝气郁结,疏泄不及,脾土阴凝板滞的木郁土中之证。 ***注:木郁土中为中医术语。中医认为,肝属木,脾属土。即肝郁脾虚。临床表现为胸胁胀满窜痛,善太息,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食少,腹胀,肠鸣矢气,便溏不爽,或腹痛欲泻、泻后痛减,或大便溏结不调,舌苔白,脉弦或缓。***。以逍遥散为代表方,其他如柴胡疏肝散、四逆散、越鞠丸等也可选用。 病案举例:江某,女,39岁。因不满意自己的工作环境,终日忧闷不乐,形体略胖,近1周来,感胃脘胀痛,痛连两胁,食欲不振,胸闷太息,大便不爽,四肢欠温,睡眠不安,月经滞后。在某医院经B超检查发现:胆囊结石并胆囊炎,服“消炎利胆片”、“黄连素片”等无效,望其舌苔薄白,脉两关偏弦。辨证属肝郁脾虚之证,治以疏肝健脾,逍遥散加减:柴胡、赤芍、白芍、鸡内金、当归各10克,郁金、云茯苓、焦白术各12克,生姜3片,薄荷3克,炙甘草6克。服7剂,药后胃脘胀痛减轻,食欲稍增,再守上方7剂,胃痛基本消失,食欲好转,月经正常。 按:病起于忧郁,为情志所伤。忧思日久,致肝气郁结,肝气疏泄不及,则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即张老所说的脾土阴凝板滞。治疗应疏肝为主,健脾为辅,药用辛甘,辛以疏肝,甘以健脾,即《素问》云:“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 二、抑肝扶脾法:此法适用于因急躁易怒而致肝气横逆乘脾,脾胃受伤的肝脾不和之证,以痛泻要方为代表方。 病案举例:寇某,男28岁,干部。患慢性结肠炎2年,形态壮实,腹泻反复发作,发则腹痛肠鸣,痛则欲便,便则痛减,便中夹有白冻,日二三次或五六次,饮食如常,精神尚好。舌苔薄白,脉弦见于右关。曾做大便培养,未见致病细菌生长,曾服土霉素、氯霉素等药,初有效,后无效。证属肝木乘土,治以抑木扶土。痛泻要方加味:炒白芍24克,防风15克,陈皮10克,焦白术6克,六月雪20克。5剂泻止痛除,白冻见减,继服10剂,白冻全除,别无所苦,随访1年未见覆发。 按:患者形态壮实,饮食如常,精神尚好,知脾胃未虚。然腹痛腹泻,泻后痛减,右关脉弦,知肝木偏旺,久则乘克脾土。《金匮要略》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治疗应抑肝为主,扶脾为辅,药用酸甘,酸以敛肝,甘以补脾。即《素问》云:“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酸泻之。”痛泻要方一般被认为是扶土抑木的方剂,而专家认为是抑木扶土,抑木为主,扶土为次,治疗以肝实为主,而脾虚不甚的痛证。若以脾虚为主,导致肝气偏旺者,非本方所宜。 三、补脾抑肝法:适用于饮食不节而致脾胃受伤,脾胃虚弱,肝相对偏亢的肝脾不和之证,以黄芪建中汤为代表方。 病案举例:黄某,女性,50岁,家庭妇女。胃痛反夏发作5年余,曾2次解黑便,经胃镜检查诊断为:胃溃疡、十二指肠球炎。近日来,胃脘疼痛发作,痛时喜按,口不渴,不呕,畏寒,面色萎黄,身体消瘦,精神疲倦,不思饮食,大便软,无黑便,心悸,睡眠不好,舌淡苔白,脉右缓弱,左弦细。辨证属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肝气偏旺证,治以补土抑木。黄芪建中汤加味:黄芪、党参各30克,炒白芍24克,桂枝6克,当归10克,大枣10枚,炙甘草9克,饴糖60克***烊化***。服5剂后,胃痛大减,精神饮食转佳,脉仍无力,守方再服10剂,胃痛痊愈,可从事家务劳动,原方出入调服20剂,随访半年余,胃痛未再复发。 按:患者胃痛反复发作,历时5年余,病程较长,且痛时喜按,不思饮食,精神疲倦,身体消瘦;面色萎黄,知其脾胃虚弱久矣,脾土虚弱,则肝木易亢,疏泄太过,故见脉弦细,治疗应补脾抑肝,补脾为主,抑肝为辅,药用甘温,佐以酸甘,甘温补脾,酸以敛肝。即俭匮要略》“补用酸,助用焦苦,益以甘味之药凋之”。黄芪建中汤甘温酸合用,正好对症。亦喜用资生丸化裁。然饮食伤脾致脾胃虚弱,决非一日之过,所以健脾补脾亦非一时可挽回,临证时,要有方有守,方能治愈。 四、健脾养肝法:适用于脾虚运化失职,气血生化无源,导致肝血不足,肝失血养的肝脾不和之证,以当归芍药散、归芍六君子汤、当归补血汤为代表方。 病案举例:邵某,女性,41岁,干部。患者于8年前发现血小板减少***一般在5—6万左右***,经服“利血生”、“维生素”等西药均少效,只好在家休假养病。来诊时症见:头昏,精神疲乏,有时昏倒,饮食不佳,大便干结,口干思热饮,心悸多梦,肢体麻木,停经3个月,脉细,左弱,舌淡红有齿印、少苔。证属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肝失血养。治以益气养血、健脾补肝。方以归芍六君子汤加味:当归、炒白芍各10克,红参8克***另煎***,黄芪、茯苓各20克,红孩儿15克,焦白术、升麻、炙甘草各6克。7剂。再诊时,精神饮食转佳,舌淡,脉细稍好,守上方,党参易红参20克,加丹参10克,服10剂,精神饮食均好,经事已行。再以上方增减服药月余,无不适,多次检查血小板数达9万多,嘱再服归脾丸月余以巩固疗效。 按:患者精神疲乏、饮食不好、头昏心悸、月经不潮等为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肝失血养则见肢体麻木、停经、睡眠不好、脉细左甚。治疗应健脾养肝,益气生血。药用甘酸偏温,培土滋木,使脾土健运,气血充足,肝木得以滋培。 如何调理肝脾

其实这个从要名上就可以分辨出来不同之处 舒肝和胃丸 舒发肝气 调和脾胃 主要治疗 肝气不舒 脾胃不和型的 胃炎 舒肝健胃丸 功效 舒发肝气 健脾益胃 对于 肝气乘脾 脾胃气虚类的胃炎 两者共同处 在于 都有肝气郁结 前者 表现以厌食 进食少为主 后者以 脾胃运化不力 表现为神疲气乏 大便溏薄为主

现兼任国际肝胆胰协会会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委员、脾脏功能及脾脏外科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首届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组织生物样本库分会委员,西安市外科学会主任委员,陕西省抗癌协会副理事长,肿瘤生物样本库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肿瘤外科专业委员会及肝胆胰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陕西省腔镜外科学会、陕西省康复学会腹部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国抗癌协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陕西省分会、中华医学会陕西省分会常务理事,陕西省中医中西医结合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华实验外科杂志》、《国际外科学杂志》、《西部医学杂志》副主编,《中华普通外科杂志》、《中华消化外科杂志》、《中华肝胆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SCI收录)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教育部基金二审专家,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审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专业评审组评审委员,全国、陕西省及西安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首批专家库成员。

健脾丸糖尿病论文

健脾丸,中成药名。为补益剂,具有健脾开胃之功效。主治脾胃虚弱,脘腹胀满,食少便溏。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健脾丸副作用,供大家阅读! 健脾丸副作用 “是药三分毒”,几乎所有的药物都可引起副作用。非处方药物较为安全,也是相对而言的。健脾丸的副作用,尚不明确。为了尽量避免副作用的发生,需要服用本品,请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 用药 。 健脾丸 说明书 药品类型 非处方药 性状 本品为棕褐色至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微甜,微苦。 主要功效 健脾开胃。 适用病症 用于脾胃虚弱,脘腹胀满,食少便溏。 用法用量 口服,小蜜丸一次9克,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小儿酌减。 药性分析 方中党参、白术补气健脾;陈皮利气;山楂消肉食;麦芽消谷食;枳实消积化痞。佐以党参、白术,则为功更捷,而又不致伤气;诸药共奏健脾开胃之功。 不良反应 尚不明确。 药品禁忌 尚不明确。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藏方法 密封。 健脾丸 注意事项 1.饮食宜清淡,忌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有高 血压 、 心脏病 、肝病、 糖尿病 、肾病等慢 性病 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3. 儿童 、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5.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6.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7.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8.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健脾丸适用于因为脾胃虚弱而出现的食欲不振、大便溏泻等症状,由人参、陈皮、茯苓、白术、山药、炙黄芪、当归、酸枣仁等制成的,是一种纯中成药,能够增强肠胃功能并且有调理胃肠机能的作用,在一定程度还有促进消、增进食欲的作用。如出现脾胃虚弱的一系列像大便溏泻、胃腹冷痛、饮食不化、恶心呕吐等症状的时候,可以试着服用一些健脾丸,一般服用一盒是有一定的效果的,当然如果病情比较严重的还是尽快去医院检查了。人们都说是药三分毒,作为纯中成药的健脾丸也是有一定的副作用的,因为健脾丸是由多种中药成分制成的,而且每种中药中含有的成分比较多,毕竟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有的人吃健脾丸可能会出现对某种成分敏感的现象,对然健脾丸没有明确指出有什么副作用,但是敏感现在还是可能有的,所以当服用的时候觉得有什么不舒服的最好立即停止服用。另外,在服用健脾丸的时候就不要吃那些不易消化的食物了,感冒发热的人不能服用健脾丸,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等人群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是否能够服用也要咨询了专业医师之后再决定服用,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等特殊人群也应该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以上就是关于健脾丸的功效与作用的介绍,关于它的副作用和服用注意也要了解哦,希望上文的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

健脾丸和归脾丸是很常用的调理脾胃的药物,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疗效却不尽相同。

一、先说健脾丸

健脾丸, 是依据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类方》卷五中的“健脾丸”方加减而成的,为保和丸的姊妹方,方药组成为:

主治脾虚食停证,症见食少难消,脘腹痞闷,大便溏薄,苔腻微黄,脉虚弱。

本方证的关键词是 ‘脾胃虚弱“ 。

脾胃虚弱,所以会消化不良;食物停留胃脘,所以会腹胀痞满;

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所以会有大便溏薄、不成形;

脾虚食停,气机不畅,则脘腹痞闷;

所以组方以健脾、补气、祛湿为主,兼用开胃理气、去除积食的药物。

白术、茯苓,健脾渗湿以止泻,为君药。

人参、甘草益气健脾;山药、肉豆蔻健脾止泻;山楂、神曲、麦芽消食化滞,以消食积,共为臣药。

木香、砂仁、陈皮理气和胃,畅中消痞;稍用黄连清热燥湿以治湿热,共为佐药。

诸药合用,消补兼施,使脾虚得健,食积得消,湿祛热清,诸证自除。

健脾丸主要用在这一类人群: 脾胃虚弱,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积食的人群!

这类人群主要有:小孩、老人、长期身体虚弱的成人。

切记:脾胃虚弱,容易消化不良的人,不能服用一些单纯的促消化的药,比如:山楂丸、鸡内金等等;必须要以补为主,把脾胃补足,让脾胃动力十足,自然就不会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了!

二、归脾丸

归脾丸的前身是南宋医家严用和的《 济生方》中的”济生肾气丸“,明朝太医薛立斋又增加了两味药:当归和远志,就成了我们今天见到的归脾丸了。

它的方药组成是: 党参、白术(炒)、炙黄芪、炙甘草、茯苓、远志(制)、酸枣仁(炒)、龙眼肉、当归、木香、大枣(去核)。

功效主治:益气健脾,养血安神。

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

注意,这个方子主治的是”心脾两虚“,既有脾虚,又有心血不足的一组症状。

归脾丸顾名思义,归结于脾,而脾主运化,是气血生化之源,归脾丸以补脾养心,使得脾气获得补益,血行得到统摄,血气旺盛心自养。

因此,归脾丸可以治疗因为气血不足引起的诸多病症,可用于因思虑过重,造成心脾损伤,耗伤气血的症状,对失眠多梦、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月经不调、胃溃疡等多种症状均有效果。

归脾丸虽然是常用于补脾胃的药物,但要注意不适合外感、上火、体内有实热的人群服用,对于儿童、老年人、孕妇、糖尿病、高血压等人群,服用需要慎重,最好能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服用。

三、二者的不同

健脾丸和归脾丸都是能够健脾、补气的药物,如果是脾虚气虚导致的症状,两者都可服用,但它们的侧重点不同, 健脾丸主治和胃止泻,补益脾气;

归脾丸主要补血养心,主治心脾两虚,脾不统血引起的症状。 虽然两种中成药一起服用并没有太明显的副作用,但具体要服用哪一种,能不能一起服用,都应该先咨询专业医师,在自己的病理基础上,结合两个药物各自的特点,选择更加合适的药物进行服用。

1、功效侧重不同

归脾丸的药理是益气健脾、养血安神,在临床上多用来治疗或缓解因心脾两虚、气短心悸、肢倦乏力、食欲不振、面色萎黄、便血、崩漏、失眠多梦、头昏头晕等不适症状。

而健脾丸的药理是健脾开胃,多用于缓解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脘腹胀满、恶心呕吐、体弱疲倦、少行懒言等消化系统不适症状。

2、临床病证应用有区别

归脾丸临床病症应用

健脾丸临床病症应用

温馨提示:中成药虽好,还需要辨证论治,只有对症的、适合自己的才是好药。

归脾丸治精神病论文

归脾丸在药店里经常可以看到的,最常见的是河南仲景药业生产的。归脾丸适合什么人吃呢?这是一种纯中药制剂,属于调理性的药物。归脾丸主要是用药价值是什么呢?今天就请大家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看看归脾丸的功效与作用具体都有哪些。1、归脾丸的作用归脾丸的作用就是要把脾所管理的水、血等物质,都重新归脾管理。脾是我们身体内部非常重要的一个器官,一但脾出现了问题那么对身体损害是非常大的。但是当患者出现失眠多梦、心悸、食欲不振等症状,就是脾出现了问题,那么就需要归脾丸来进行治疗了,另外归脾丸因为是中药,相比较西药的副作用是非常小的,患者可以放心使用。另外归脾丸的作用也是非常广泛的,归脾丸对于治疗神经衰弱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对于治疗因为气血两虚造成的神经衰弱,耳鸣、精神萎靡等症状有着非常大的改善作用。归脾丸也可以治疗脑外伤、缺铁性贫血等疾病,其功效也是也是非常不错的。虽然归脾丸的作用这么多,但是服用归脾丸也有一些注意事项,例如感冒患者是不能服用归脾丸的,因为归脾丸是热性药物,而感冒也是热性,所以在感冒期间服用归脾丸会造成病情的恶化。还有一些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服用归脾丸要慎重,要根据医生的指导来进行治疗。2、与人参归脾丸差别虽说外貌长的像,但是毕竟亲兄弟还会有差异,所以归脾丸和健脾丸还是有些差异的,除了人参、黄芪,各自还有其他的中药成分,归脾丸中还有当归、白术、远志、枣仁、龙眼肉等中药,当归补血活血,枣仁和龙眼肉补血养血而安神。所以归脾丸还能治疗面色萎黄、体倦食少,妇女月经量多色淡也可以服用。人参健脾丸中还有茯苓、山药、白术、陈皮等中,茯苓、山药是健脾利湿的良药,具有健脾胃、补肺肾、渗湿安神的功效,能治疗脾胃虚弱所致诸症。所以很多患者会服用健脾丸治疗消化不良,腹部胀满等。归脾丸偏重于补气养血,健脾丸偏重于健脾理气,这就是它们最大的差异,虽说药效有相似,但是建议大家在服用药物之前还是要找准病因,对症下药才能要到病除。3、能治早泄吗早泄是男性羞于启齿的问题,意味着自己的那方面不行,应该也没有几个男人愿意承认的吧。但是确实有很多人有早泄的问题,治疗早泄问题的药物是有的,但是可能因为价格较贵,人们就开始寻找其他能够替代的药物,比如归脾丸。早泄常见的原因有肾虚,肾虚表现为腰酸膝酸,多梦盗汗,夜间遗精次数增多的。但是出现早泄症状需要先弄清楚自己早泄的原因是什么,排除肾虚之后还需要排除有无存在泌尿系统疾病感染再针对性用药。如果服用没有效果去挂号男科或泌尿外科做个丁丁海绵体功能检测,以及是否存在包皮过长。包皮过长也会导致龟头敏感度增高早泄的。对于肾虚导致的早泄有治疗作用的是六味地黄丸,而不是归脾丸。归脾丸里面有人参、黄芪、白术、茯苓、龙眼肉、酸枣仁等,具有健脾、益气、养血、养心功能,适合心慌失眠人服用。此药对于轻度失眠是有效果的,但是建议服用药物之前先对于药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归脾丸是非处方中药,有蜜丸、小蜜丸和水蜜丸三种药物形态。它的主要成分是党参、陈皮、大枣等药材,具有安神养血、益气健脾的理想功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多用于治疗食欲不振、肢倦乏力、心脾两虚、气短心悸等症状。近年来,这种药物也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口舌生疮等症状的辅助用药,效果也比较理想。4、归脾丸能增肥吗健脾丸是典型的健脾开胃中药,适量服用可以有效地增进食欲,使人饭量大增。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如果由于食欲不佳导致形体消瘦服用归脾丸是可以解决问题的,但是对于内分泌紊乱等其它原因导致的身体瘦弱,是不管用的。而且这种药物不能长期服用。因此说,归脾丸能增肥吗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5、适应症首先,归脾丸是一种浓缩丸。它的主要作用就是益气健脾、养血安神。对于有气短心悸,头昏头晕,四肢无力这些症状都可以治疗。脾虚可大可小,并不是吃药保养之后就会好,所以必要的时候还是要让中医看一下,中医治疗脾虚比西药好得多。中医重于调养对身体的伤害更加小。其次,归脾丸的成分以中药为主,具有抗休克,改善记忆力调节神经系统中枢的功效。如有心慌发悸等症状,服用归脾丸就会有所改善。并且归脾丸对于气血两虚型的高血压有一定的作用,所以有气血两虚型高压的患者也可以食用的服用一些归脾丸。但是气血两虚型的高血压光靠药物治疗是很难痊愈的,所以,平时的饮食运动方面要更加注意。归脾丸既然是用于调理,用于治疗气血两虚。这就要求了我们平时的生活作息要规律,戒烟、忌酒、忌辛辣这是最平常的。

归脾丸是一种常用的中成药。主要用于治疗食少便溏、神疲体倦、面色萎黄、健忘失眠、心悸气短、崩漏便血等病症。下面我准备了归脾丸可以治疗神经衰弱原因,希望对您有帮助!

一、可治疗神经衰弱:有人用归脾丸治疗气血两虚型的神经衰弱患者多例,均获得了满意的疗效。这些患者的耳鸣、失眠及精神倦怠等症状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而且,病程较短的神经衰弱患者比病程较长的患者获得了更好的疗效。用归脾丸治疗神经衰弱时,患者可每次服9克,每日服2次,服用7天为1个疗程;多数患者用药两个疗程即可使病情好转或痊愈。

二、可治疗窦性心动过缓及阵发性心动过速:有人用归脾丸治疗气血两虚型窦性心动过缓及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多例,均获得满意的疗效。多数患者在服药10~15天后,心动过缓或心动过速的症状都显著减轻,这说明归脾丸在抗心律失常方面具有明显的双向调节效应。用归脾丸治疗该病时,患者可每次服9克,每日服3次,服用7天为1个疗程;多数患者服药两个疗程即可使病情好转或痊愈。

三、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有人用归脾丸治疗气血两虚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25例。这些患者在服药12~31天后,各种症状全部消失者有20例,各种症状明显减轻或部分消失者有5例。用归脾丸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时,患者可每次服9克,每日服3次,服用半个月为1个疗程;多数患者服药1~2个疗程即可痊愈。

四、可治疗脑外伤综合征:有人以归脾丸为主、以西药为辅治疗脑外伤综合征患者93例。这些患者在服药30~45天后,痊愈者58例,有显效者32例,无效者3例,总有效率为。用归脾丸治疗脑外伤综合征时,患者可每次服9克,每日服3次,服用半个月为1个疗程;多数患者服药2~3个疗程即可使病情好转或痊愈。

五、可治疗冠心病:有人用归脾丸治疗气血两虚型冠心病患者31例。这些患者在服药20~30天后,其心慌、胸闷、胸痛等自觉症状及舌上的瘀点便可消失,其心电图也有显著的改善。用归脾丸治疗冠心病时,患者可每次服9克,每日服2次,服用半个月为1个疗程,多数患者服药1~2个疗程即可使病情好转或痊愈。

六、可治疗高血压:有人用归脾丸治疗气血两虚型高血压患者18例。这些患者在连续服药15~24天后,其血压便恢复到正常水平。对其随访6个月至1年后,这些患者的血压均处于稳定状态。用归脾丸治疗高血压时,患者可每次服9克,每日服3次,服用半个月为1个疗程;多数患者服药1~2个疗程其病情即可好转。

七、可治疗缺铁性贫血:有人用归脾丸治疗缺铁性贫血患者26例。这些患者在连续服药30天后,有显效者18例,有效者6例,无效者2例,总有效率为。用归脾丸治疗缺铁性贫血时,患者可每次服9克,每日服3次,服用半个月为1个疗程;多数患者服药两个疗程即可使病情好转或痊愈。

八、可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有人用归脾丸加昆布、海藻等中药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7例。这些患者在连续服药3个月后,有4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其基础代谢和吸碘试验及血清T3、T4的含量均为正常,随访2年未见复发;有一例病情好转;有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用归脾丸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时,患者可每次服9克,每日服2次,服用3个月为1个疗程。

九、可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有人用归脾丸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29例。这些患者在连续服药40~75天后,痊愈者24例,好转者3例,无效者2例,总有效率为。用归脾丸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时,患者可每次服15克,每日服3次,服用15天为1个疗程;多数患者服药3~5个疗程即可使病情好转或痊愈。

十、可治疗顽固性失眠:有人用加味归脾丸治疗气血两虚型顽固性失眠患者39例。这些患者在连续服药2个疗程后,痊愈者32例,好转者6例,无效者1例,总有效率为97%。用归脾丸治疗顽固性失眠时,患者可每次服9克,每日服3次,服用15天为1个疗程;多数患者服药两个疗程即可使病情好转或痊愈。

十一、可治疗慢性苯中毒:有人用加味归脾丸治疗气血两虚型慢性苯中毒患者27例。这些患者在连续服药6个月后,痊愈者(临床症状消失达半年以上,血象恢复正常达2个月以上者)有6例;好转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达3个月以上,血象接近正常达1个月以上者)有21例。用归脾丸治疗慢性苯中毒时,患者可每次服9克,每日服2次,服用3个月为1个疗程。

1、体质亏虚。由于素体虚弱,出现头昏神疲、四肢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无华、食欲不振、脉虚弱无力等症。治宜补气养血。

2、病后失调。病后调理不当、头昏眼花、倦怠无力、心悸、面色无华等,治宜补气生血。

3、神经衰弱。长期休息不好,用脑过度出现夜寐朦胧不沉,易醒,心季怔忡,面色不华,倦怠无力,食欲减退等,治宜补益心脾。

4、脏腑机能衰退。由于内脏功能减退,而出现内脏下垂,精神不振,气短懒言.纳少神疲,四肢乏力等症,治宜补气益脾。

5、严重贫血。大病或失血之后头昏眼花四肢倦怠,精神萎靡,面色萎黄,治宜补气生血。

6、气虚崩漏。妇女因气不摄血,血海不固,致成崩漏之征,出现骤然血崩或淋漓不绝,色淡红,质清稀;精神疲倦,气短懒言,不思饮食等,治宜补气摄血。

7、脾虚腹泻。由于脾胃虚弱,而出现大便时溏,水谷不化,不思饮食,食后脘闷不舒等,治宜补气健脾。

8、心脾两虚。由于心血不足,脾虚不运而出现面色萎黄,食少倦怠,气短神怯,怔忡、健忘、少寐等,治宜补养心脾。

1、忌油腻食物。

2、外感或实热内盛者不宜服用。

3、本品宜饭前服用。

4、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孕妇、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服药二周症状未明显改善,或症状加重者,应立即停药并到医院应诊。

6、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7、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8、 儿童 必须在成人的监护下使用。

9、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0、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现在市面上的药物有很多,有一些药物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比如像是归脾丸,下面跟大家介绍一下归脾丸的主治功能。 1. 第一,体质亏虚。由于素体虚弱,出现头昏神疲、四肢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无华、食欲不振、脉虚弱无力等症。治宜补气养血。2. 第二,神经衰弱。长期休息不好,用脑过度出现夜寐朦胧不沉,易醒,心季怔忡,面色不华,倦怠无力,食欲减退等,治宜补益心脾。3. 第三,有贫血,或者是拉肚,气血两虚的人也是可以服用归脾丸的,归脾丸也可以用做病后的调理的。 注意事项孕妇或者是小孩子不适合服用这种药物。在服用这种药物的时候,不要吃过于油腻的食物。

中华医学杂志社麝香保心丸

作为目前临牀上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药物之一,麝香保心丸是很多家庭的常备中成药,尤其一些老人,时常随身携带一盒。但是,有不少人对麝香保心丸的功效与作用并不十分了解,甚至没有仔细阅读过麝香保心丸说明书,因而只是把它当做救急药品,在心绞痛发作时才吃,平日则舍不得吃。

那么,这种做法正确吗?究竟麝香保心丸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该怎么规范使用才能起到更全面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的作用?本文将为您全面解答。

麝香保心丸说明书划重点

根据麝香保心丸说明书显示,其主要成份为人工麝香、人参提取物、人工牛黄、肉桂、苏合香、蟾酥、冰片。

方中麝香芳香辛散,开通诸窍,活血化瘀,温通心阳,为君药;苏合香辟秽开窍、芳香温通,人参补益心气,并有效弥补耗损正气的不足,共为臣药;佐以人工牛黄开窍醒神;肉桂温通补阳,益气温阳,强心通脉;蟾酥开窍止痛;冰片开窍清热止痛为使药。

全方温寒并用、以温为主;以补为辅,通补兼施;均作用于心脉,共奏芳香温通、益气强心之功。

同时,麝香保心丸说明书显示其功能主治为“芳香温通,益气强心。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症见心前区疼痛、固定不移;心肌缺血所致的心绞痛、心肌梗死见上述证候者。”也就是说,冠心病所致的无症状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病症,都可选用麝香保心丸。

而其组方功能也表明了,麝香保心丸的功效与作用广泛,不仅是在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发作时可用来救心,在冠心病稳定期长期服用还可用来保心!

麝香保心丸的功效与作用具体表现

冠心病是临牀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以心绞痛发作为主要症状。中医理论认为,冠心病表现为本虚标实,按中医分型以气滞血瘀最常见,故治疗本病关键在于温经通脉、益气强心。

麝香保心丸作为心血管病治疗的代表性中成药,具有芳香温通、益气强心的功效。现代药理学表明,麝香保心丸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减少心肌梗死面积、预防心室重构等作用,不但能用于冠心病的长期治疗与预防,还能用于心绞痛发作时的急救,起“保心”作用,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

也就是说,麝香保心丸的功效与作用具体表现在:既能“救心”,又能“保心”。该药不但能够较迅速扩张冠状动脉,缓解心绞痛发作症状;同时能够起到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管壁炎症以及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的作用,改善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状况,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心血管疾病相关共识指南的推荐

目前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性已得到广泛共识,获得了包括《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诊疗指南》、《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心血管疾病预防与康复临牀路径》、《调理气血类中成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临牀应用专家共识》等一系列指南共识的肯定和推荐。

综上所述,作为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常用中成药,麝香保心丸副作用小、安全性良好,急救时舌下含服能够迅速缓解胸闷、胸痛症状,长期服用可有助于改善心肌血液供应,降低心绞痛发生率,显著减少心肌梗死等心血管危险事件的发生。

此外,还需提醒的是,不同于许多西药,麝香保心丸是中成药,长期服用不会产生耐药性及依赖性,且不影响急救效果。

参考文献:

[1].任兰芳,等.麝香保心丸的临牀应用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15):2291-2292.

[2].范维琥,等.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38(2):145-153.

[3].张敏州,等.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38(3):272-284.

和黄 麝香保心丸¥ 麝香保心丸用于心肌缺血引起的心绞痛、胸闷及心肌梗塞。可以调节血脂、保管血管内皮、抑制血管壁炎症、稳定易损斑块。芳香温通,益气强心。麝香保心丸的成分是什么?分别有什么药理作用? 麝香保心丸主要成分有麝香、蟾酥、人参提取物、苏合香、牛黄、肉桂、冰片等。 1. 麝香为雄麝的肚脐和生殖器之间的腺囊的分泌物,干燥后呈颗粒状或块状,有特殊的香气,有苦味,可以制成香料,也可以入药。是中枢神经兴奋剂,外用能镇痛、消肿。麝香性辛、温、无毒、味苦。入心、脾、肝经,有开窍、辟秽、通络、散淤之功能。 2. 蟾酥是蟾蜍表皮腺体的分泌物,白色乳状液体,有毒。干燥后可以入药。蟾酥能增加人体单核白细胞的环磷腺苷的水平 3. 人参提取物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茎叶提取物。主要适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率过缓、过快、室性早博、血压失调、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症、疲劳过度、病后、产后、术后身体虚弱等症状。 4. 牛黄,是指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胆囊结石。中医学认为牛黄气清香,味微苦而后甜,性凉。可用于解热、解毒、定惊。 5. 肉桂性大热,味辛、甘。有小毒。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 6. 苏合香为金缕梅科植物苏合香树所分泌的树脂。有开窍辟秽,开郁豁痰,行气止痛的功效。阴虚多火人禁用。可治心绞痛、五脏六腑气窍不通。 以上是麝香保心丸的成分及其药理作用。

中华医学杂志肝病

心脏病: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心脏杂志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肝病: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临床肝胆病杂志 肝脏 实用肝脏病杂志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中华肝脏病杂志 肝胆外科杂志 肝胆胰外科杂志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自身免疫: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国际免疫学杂志 免疫学杂志

一般三类,五年一评。

第五编 医药、卫生 R综合性医药卫生类 1 中华医学杂志 2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3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4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5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改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6 解放军医学杂志 7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8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9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10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11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12 复旦学报.医学版 13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14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15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16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17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8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 广东医学 20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21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2 上海医学 23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4 江苏医药 25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6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7 实用医学杂志 28 山东医药 29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30 重庆医学 31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32 天津医药 33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34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35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36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37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R1预防医学、卫生学类1 中国公共卫生 2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3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4 卫生研究 5 营养学报 6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7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8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9 环境与健康杂志 10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11 中国卫生统计 12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13 中国职业医学 14 环境与职业医学 15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16 中国卫生经济 17 毒理学杂志 18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19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 现代预防医学 21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2 中国妇幼保健 23 中国学校卫生 24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5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6 生殖与避孕 R2中国医学类1 中草药 2 中国中药杂志 3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4 中国针灸 5 中成药 6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7 中药材 8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9 中药药理与临床 10 中华中医药杂志 11 针刺研究 12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13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4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15 辽宁中医杂志 16 时珍国医国药 17 中医杂志 18 新中医 19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 中国天然药物 R3基础医学类1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3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4 解剖学报 5 中国免疫学杂志 6 免疫学杂志 7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8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9 生理学报 10 解剖学杂志 11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2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13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改名为: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14 生理科学进展15 中华病理学杂志 16 神经解剖学杂志 17 现代免疫学 18 病毒学报 19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1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改名为:国际免疫学杂志) 22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3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4 国外医学.生理医学工程分册(改名为: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25 基础医学与临床 R4临床医学类1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3 中国临床康复(改名为: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4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5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6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7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8 中华护理杂志 9 临床检验杂志 10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11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12 中国急救医学 13 检验医学 14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15 中国全科医学 16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17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18 中国输血杂志 19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1 护士进修杂志 R5内科学类1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 中华内科杂志 3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4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5 中华血液学杂志 6 中华肝脏病杂志 7 中华消化杂志 8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9 中华肾脏病杂志 10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1 中华糖尿病杂志(改名为:中国糖尿病杂志) 12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13 中华传染病杂志 14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15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16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17 中国循环杂志 18 高血压杂志(改名为:中华高血压杂志) 19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1 中国内镜杂志 22 肠外与肠内营养 23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4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R6外科学类1 中华外科杂志 2 中华骨科杂志 3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4 中华创伤杂志 5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6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7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8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9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10 中华烧伤杂志 11 中华麻醉学杂志 12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13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14 中华手外科杂志 1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16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17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18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19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1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2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3 临床麻醉学杂志 24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5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6 中华男科学杂志 R71妇产科学类1 中华妇产科杂志 2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3 实用妇产科杂志 4 现代妇产科进展 R72儿科学类1 中华儿科杂志 2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3 临床儿科杂志 4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5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6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R73肿瘤学类1 中华肿瘤杂志 2 癌症 3 中国肿瘤临床 4 肿瘤 5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6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7 肿瘤防治研究 8 中国癌症杂志 9 实用肿瘤杂志 R74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类1 中华神经科杂志 2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3 中华精神科杂志 4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5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6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7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8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改名为: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9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R75 皮肤病学与性病学类1 中华皮肤科杂志 2 临床皮肤科杂志 3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R76耳鼻咽喉科学类1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改名为: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3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4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R77眼科学类1 中华眼科杂志 2 中华眼底病杂志 3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4 眼科研究 5 眼科新进展 R78口腔科学类1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3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4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5 口腔医学研究 R8特种医学类1 中华放射学杂志 2 临床放射学杂志 3 实用放射学杂志 4 中华核医学杂志 5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6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7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8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9 放射学实践 10 介入放射学杂志 R9药学类1 药学学报 2 中国药学杂志 3 中国药理学通报 4 药物分析杂志 5 中国新药杂志 6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7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8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9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10 中国抗生素杂志 11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12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13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14 中国药房 15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16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17 华西药学杂志

作为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第一任主任委员,王宝恩教授高瞻远瞩,为肝病学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放眼国外,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成立于1949年,欧洲肝脏研究学会(EASL)成立于1966年,亚太肝脏研究学会(APASL)成立于1978年。再看国内,与肝脏病学密切相关的中华消化病学会和中华感染病学会均成立于1980年。同以上学会的历史相比,成立于1992年的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尚显年轻,但不到20年的发展,中华肝脏病学分会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肝病学会在最初成立时,面临着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压力。曾有人说,我们国家已经有感染病学会和消化病学会了,为什么还要成立肝病学会?这是不是一种重复?王宝恩教授则不这样认为。首先,他看到美国、欧洲和亚太国家都有自己的肝病学会,而且这些学会均具有重要影响力,是成功的例子。其次,王教授也很有远见地认识到,我国是乙肝大国,众多的乙肝患者需要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此外,从长远看,肝脏疾病将会越来越受到关注。因此,中国必须有一批素质高、专业强的肝病医师,而肝病医师必须有自己的学会!而且,这个学会绝不是传染病学会或消化学会的翻版。带着满腔热情,王宝恩教授联合田庚善、庄辉、叶应妩、张定凤等教授积极筹备学会的成立。1992年11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正式成立,学会首任主任委员为王宝恩教授。 谈起肝病学会最初的创办,今年已84岁高龄的王宝恩教授仍思路清晰,记忆犹新。肝脏病包括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癌、自身免疫性肝病及中毒性肝损害等,近年来,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以及肝移植的内科学问题等也成为肝病学的重要范畴,引起肝病学界的广泛关注。因此,肝病学的内容广泛,多学科交叉,涉及病毒学、流行病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免疫学、内科学、外科学、小儿科学、感染病学、寄生虫病学、诊断学、药理学、药物化学及生物制品学等。王宝恩教授认为,肝病学会应吸纳多个学科的医生,因此在第一届学会委员中就包括了基础、流行病学、诊断、消化科、传染科、中医科、外科等多个学科的专家,还聘请了汤钊猷和吴孟超教授作顾问。当时学会下设3个学组,分别为病毒性肝炎学组、肝癌学组和肝纤维化学组。 王宝恩教授借鉴国外学会的经验,认为肝病学会必须要有自己的杂志。1993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创办了《肝脏病杂志》,张定凤教授担任杂志主编。对于王宝恩教授开展学会工作的理念,中华肝病学会第二任主任委员庄辉院士概括为两点。一是“有远见”。庄院士说,王宝恩教授构建肝病学会框架时充分考虑到多方需求,吸收了多学科专家,为肝病学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肝病学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二是“注重学术交流”。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医师能够出国参加国际会议、了解学科前沿进展的机会少之又少。肝病学分会自成立以来,曾单独或与兄弟学会合作,先后举办了多次大型国际和全国性肝病学术会议,如1994年9月在黄山举办的世界华人肝病学术研讨会,1997年8月在北京举行的国际肝病会议。1997年10月,肝病学会联合消化学会和消化内镜学会,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届中国消化系疾病周,这些会议大大推动了我国肝病的防治和研究工作,扩大了国际影响。

  • 索引序列
  • 消肝扶脾丸中华医学杂志
  • 健脾丸糖尿病论文
  • 归脾丸治精神病论文
  • 中华医学杂志社麝香保心丸
  • 中华医学杂志肝病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