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什么病跟情绪有关的论文

什么病跟情绪有关的论文

发布时间:

什么病跟情绪有关的论文

情绪是影响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处于青春期后期的大学生,有着丰富的情感体验,情绪波动大,所以他们的心理健康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情绪的健康与否。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情绪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2500字,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情绪差异的心理学分析》

【摘要】 情绪是指人们对环境中的某种客观事物和对象所持态度的身心体验,是最基本的感情现象。本文就是从大学生情绪状态及其相关社会 文化 因素的关系出发,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大学生个体情绪差异的因素:与父母文化、个人特质、性别角色及社会文化、及大学不同年级有关。还有一个群体指标就是农村来源大学生某些情绪指标差于城市来源的大学生。

【关键词】 大学生;个体情绪差异;心理分析

一、情绪的认知

情绪是影响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处于青春期后期的大学生,有着丰富的情感体验,情绪波动大,所以他们的心理健康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情绪的健康与否。消极以及不好的情绪状态都会降低大学生的学习和工作效率,严重的情绪困扰可能会导致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认知情绪,了解情绪的发生原理,明白情绪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学会自我调节与控制,对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有着不可掩盖的作用,也对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情绪是人们对环境中的某种客观事物和对象所持态度的身心体验,是最基本的感情现象,也是一种对人生成功具有显著影响的非凡智力因素。情绪的力量以及人们尝试着对情绪进行的调节和控制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般认为,情绪包括基本情绪和复杂情绪。Izard指出有8—11种基本情绪,如快乐惊奇、愤怒、悲伤、恐惧、厌恶、兴趣、羞涩羞愧、蔑视、内疚等。复合情绪(如抑郁)是多种基本情绪的混和体。(一)情绪(1)有其生理反应: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会出现不同的生理特征。如在愤怒的状态下会出现面红耳赤,汗腺的分泌等。(2)是一种内心感受:不同的情绪状态必然会反映到人的知觉以及意识上来。从而形成人的不同内心体验。如:再有人受伤时,会感到痛苦。(3)会表现在行为中:面部表情最直接的反映着人的情绪状态。例如:当自己所希望的球队获胜时,脸上会不由自主地会喜笑颜开;当有的学生遇到挫折时,会愁容满面。还有就是情绪也可以通过体态行为和声音语态来体现。(二)情绪的作用(1)自我保护的功能;如被人伤害时,愤怒的情绪会促使人奋起反抗,自我保护。(2)人际沟通;(3)信息传递功能;如一个微笑一个眼神就可以互表爱意。在了解到情绪的产生原理及情绪的作用。我们引出了一个话题:为什么不同的人对于相同的情景与相同的遭遇会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反应,下面就这个问题展开探寻。

二、影响个体情绪差异的因素

1、什么个体情绪差异?

“个体情绪差异”是面对同一件事或同一情景,每个人所表现出的不同的情绪。

2、影响大学生个体情绪差异的因素

、社会文化

不同地区的人,在对待同一件事时会有不同的看法。如:信____的杰克与来自神秘草原的安妮在同一所大学读书,由于暑假俩人由于天气炎热的原因生病了。在杰克看来他生病是因为他暑期去教堂祈祷的时候心里想的不是上帝,这是上帝对他不虔诚的惩罚,是自己罪有应得;而安妮认为这次的生病是巫术造成。巫术是一股不可预知的力量,所以安妮感到害怕、焦虑。这一个案例正说明了不同文化背景导致了对“生病”产生的反应及情绪有较大的差异,情绪体验可以完全体现人类的本质及社会文化。当然这也不能意味着文化之间不存在相似之处,有些理论认为,害怕;悲伤和快乐等是超越文化鸿沟,普片存在的情绪体验,但就是因为社会文化背景的,相同的情绪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不同的含义。大学是一个不同区域群体的聚集地,是由具有不同文化习俗的人所组成的。所以不同的文化对大学生的情绪有所影响。

、家庭背景与教养差异

家庭背景:大学中,部分贫困家庭的大学生心理压力较大,常常会为了生活困难,学费及家庭的债务而感到困惑、焦虑、忧郁。同时家庭富裕的学生,他们优越的家庭环境与大学艰难的学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也会出现厌学,无生活目标,无所事事等情绪困扰。家庭教养:其教养方式分为独裁型,放任型和民主型,由于教养方式各具特色,之女在其中所感受到的情绪以及发展出的应对情绪的方式也就各有差异。我们来看一个属于独裁型的简单例子:大学里小美和阿伟相恋了,可是她却变得越来越迟凝,虽然知道阿伟对自己很好,但考虑到母亲不喜欢阿伟,嫌弃阿伟家庭背景不好,总是有意无意的把阿伟与亲戚比较,现在自己都不确定是不是要继续与阿伟交往下去了。妈妈的态度让小美有一种不安,惶恐的感觉,没有妈妈的认同,小美对场恋爱真的没有信心。对于这个不稳定的恋爱大学中普片存在,通过这个简短的例子我们会发现不同的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会给子女们带来不同的情绪发展,以及我们会做出不同的情绪表达方式。

、性别角色与城乡差异

不同性别在情绪状态上也呈现出差异性。通过研究表明,女性对情绪的沟通与表达比男生自在;有耐心;也更清晰,对非语言信息的传达与接收也比男性熟练,也比男性善于处理情绪的相关问题,男性则易于处境沮丧的人,容易忽略对方的感受,但不排除男性没有处理情绪方面的长处,例如在保证、原谅、尝试妥协方面就做的比较出色。另外男女大脑的构造不同也会造成女性的感情洞察力较为优于男性,情绪的感受及表达方式也有着大大的差异及生理上的差异也会造就情绪的变化。另外,城乡不同来源的大学生其焦虑情绪、抑郁情绪以及自尊、主观幸福感等有明显的不同。一般情况看,农村来源的大学生在以上心理体验上要差于城市来源的大学生,主要表现为:状态焦虑、内射性抑郁、自杀危险性高和自尊感、幸福感低。本研究提示我们在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 时,应对农村来源的大学生给予特别的关注。首先了解其经济状况,采取必要的改善 措施 。另外,情感上的社会支持也是重要的环节,尤其是建立比较密切和稳定的人际关系,是提高其综合应对能力,保持情绪健康的重要基础。在常规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为保持情绪健康开展一些团体活动和辅导,让每个同学都建立必要的人际关系支持系统。另外,这类活动也可以满足大学生情感倾诉和人际交流的需要,可以促进大学生的自我探索、相互理解和共同发展。

三、结论及大学生情绪管理

掌握影响大学生情绪差异的因素,了解到情绪的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虽然在不同的个体之间存在情绪差异,可每一个所拥有的情绪是一样的,只是所表达的方式以及不同的肢体与表情的反映。“情绪管理”即是以最恰当的方式来表达情绪,如同亚里士多德所言:“任何人都会生气,这没什么难的,但要能适时适所,以适当方式对适当的对象恰如其分地生气,可就难上加难。”据此,情绪管理指的是要适时适所,对适当对象恰如其分表达情绪。大学生需要觉察自己和他人真正的情绪,并学会适当的表达、有效调控自己的情绪,提高自身的情绪智力,同时,大学生要改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认清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烦恼,对自我进行恰当的评价,确立健康的人生态度。

参考文献

[1] 叶素珍,曾振华。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 孟昭兰。情绪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 邓丽芳,郑日昌.大学生的情绪向性、表达性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2).

[4] 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5月第1版,2005年9月第11次印刷,第274页。

作者简介:

1.刘高升(1981-),男,成都师范学院教师,学士,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学,心理学。

2.周锐(1984-),女,四川 财经 职业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高校经济学课程研究。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有关情绪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2500字

有关情绪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2500字篇二 《大学生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摘要】 目的:研究大学生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方法 :选用一般健康问卷和情绪调节问卷,对39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差异检验表明,在情绪调节策略上,存在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更倾向于使用表达抑制策略(t=, P<);在认知重评策略上无显著性别差异(t=, P>)。相关分析表明:认知重评策略水平越高,自我肯定性越强,负性情感(忧郁、焦虑)越少,心理健康水平越高。结论:情绪调节中的认知重评策略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密切联系。 【关键词】 心理健康;情绪调节;一般健康问卷;大学生 情绪调节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然而,情绪调节作为心理学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却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1]。经过近20年来的发展,情绪调节已经成为当前情绪领域的前沿课题和 热点 。关于情绪调节的涵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Gross[2]认为,情绪调节是个体有意识地和自愿地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定的调节方式(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生理反应、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Gross[3]依据情绪调节发生在情绪反应产生之前或之后,将情绪调节分为先行关注情绪调节(antecedentfocused emotion regulation)和反应关注情绪调节(responsefocused emotion regulation)。他认为,在情绪发生的整个过程中,个体进行情绪调节的策略很多,但最常用和有价值的策略有两种,即认知重评(cognitive reappraisal)和表达抑制(expression suppression)。认知重评试图以一种更加积极的方式理解使人产生挫折、生气、厌恶等负性情绪的事件,或者对情绪事件进行合理化。认知重评是先行关注的情绪调节策略。 表达抑制是反应调整的一种,是指抑制将要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情绪表达行为,是反应关注的情绪调节策略。Gross及其同事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两种情绪调节策略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同:善于使用认知重评策略的个体其幸福感、抑郁和满意度等反映心理健康水平的指标较积极,而使用表达抑制的个体其心理健康水平较低[2,3]进一步分析国内现有研究发现,关于情绪调节的研究主要是理论研究,而实证研究很少(主要以黄敏儿[4]、李梅[5]、邓丽芳[6]的研究为代表),尤其是关于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仅有理论综述[7]而尚无实证研究。本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了解我国大学生的情绪调节特点及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以便为高校工作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情感教育等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对象 选取东北师范大学在籍全日制本科学生为样本。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有效问卷398份。有效样本的构成为:男生128人,女生270人;文科学生261人,理科学生137人;城镇学生228人,乡村学生170人;低年级人数为231人(大一128人、大二103人),高年级人数为167人(大三94人、大四73人)。 方法 一般健康问卷(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 GHQ-20) 该问卷系Goldberg编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李虹等人修订[8]。此问卷共20个项目,共包含3个维度,分别为抑郁、焦虑、自我肯定。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GHQ-20的20个项目分“是”和“否”记分,选“是”记1分,选“否”记0分,分数越高说明在此维度的症状越典型。将自我肯定量表记分进行反向转换后与忧郁、焦虑量表分合成,形成心理问题总分,总分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本研究中,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分半信度为,问卷3个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均在以上。 情绪调节问卷(Emotion Regulation Questionnaire) 该问卷修订自Gross编制的情绪调节问卷[9]。此问卷共10个项目,含2个维度:认知重评策略和表达抑制策略,采用5点量表评定法,要求被试回答每个陈述符合自己的程度,从1~5表示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得分越高说明被试越倾向于运用此种情绪调节策略。本次测量中,该问卷Cronbach's α系数为,问卷两个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 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SPSS/PC()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t检验及Pearson分析。 2 结 果 大学生情绪调节状况 大学生在情绪调节的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两个维度上的平均分数分别为±和±,由于本研究采用5级记分,中数为3,所以,大学生较多地运用这两种情绪调节策略,相对来说,更倾向于运用认知重评策略调节情绪。对不同群体大学生在情绪调节问卷上的得分进行t检验。 结果表明,大学生在情绪调节上的得分并无显著的城乡(家庭所在地为城镇或乡村)差异和年级差异。在认知重评上的得分无显著的性别差异;在表达抑制上的得分差异非常显著,男生的得分明显高于女生,这说明男生更倾向于使用表达抑制策略。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大学生在自我肯定、抑郁、焦虑3个维度上的平均分数分别为±、±和±,将这3个维度总体平均数分别除以每个维度的题目数,得到各维度的平均分,3个维度分别为±、±和±。由于本量表采用0~1计分,中数为,所以,大学生自我肯定程度较高,抑郁、焦虑程度较低。对不同群体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得分进行t检验。 结果显示,男大学生的GHQ得分及焦虑程度显著高于女大学生;在焦虑因子上,城镇学生与乡村学生存在显著差异,乡村学生的焦虑程度显著高于城镇学生;低年级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抑郁程度显著高于高年级大学生,高年级大学生自我肯定程度显著高于低年级大学生。 大学生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以认知重评的平均分(±)为界,将大学生划分为高认知重评组、低认知重评组;以表达抑制的平均分(±和±)为界,将大学生划分为高表达抑制组、低表达抑制组。对认知重评高、低组及表达抑制高、低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得分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除抑郁这一因子外,认知重评得分高低不同的大学生在心理问题、自我肯定、焦虑上的得分都有显著差异。认知重评得分高的大学生自我肯定程度明显要高于认知重评得分低的大学生,认知重评得分高的大学生心理问题及焦虑程度明显要低于认知重评得分低的大学生。表达抑制得分高低不同的大学生在心理问题及各项因子上的得分均无显著差异。 相关分析显示,大学生的认知重评策略与心理问题、焦虑及忧郁呈显著的负相关,与自我肯定因子呈显著的正相关。大学生的表达抑制策略与心理健康问题及各因子相关不显著。 3 讨 论 在情绪调节方面,与女大学生相比,男大学生更倾向于运用表达抑制策略来调节情绪。本研究结果与Gross对1483名大学生的研究结果相似,男生与女生在认知重评上的得分无显著的差异,但在表达抑制上的得分差异非常显著,男生的得分明显高于女生[3]。产生这种性别差异可能是由于男女性别角色的社会化不同。据社会对性别角色的期望研究[10]表明:多数人认为适合男性的人格特质多与成就、事业有关,适合女性的人格特质多与情感、人际关系有关。男性表达情绪常会被看作是懦弱、缺乏男子汉气概。与女孩相比,父母更多地教育男孩要学会控制情绪,社会也更期望男孩抑制情绪的表达。对婴儿早期情绪行为的研究[11]表明:个体早期情绪行为上的差异并不明显,但随着年龄增长,交往扩大,社会文化因素对个体的影响越来越大,男性表现更坚强和克制,更加稳重和含蓄,导致男性更多运用抑制策略来调节情绪,女性日趋表现出情感细腻、敏感,比男性更善于情绪表达,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性别角色社会化的结果。 本研究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性别、城乡、年级的差异检验分析,结果显示,男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焦虑程度显著高于女大学生,这种差异可能与男女传统社会角色以及师范院校的学生特色有关。男大学生可能比女大学生对成就、事业有更高的追求,同时,师范院校女生较多,并且女生在语言表达能力、 人际交往 、学习、活动等方面表现得都要好于男生,这使得师范院校的男生压力要比女生大,这给男大学生带来了更多的焦虑,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女大学生;乡村学生的焦虑程度显著高于城镇学生,这可能与乡村大学生的经济条件、生活条件、学习条件要比城镇学生差,他们感受到的社会竞争和就业压力要大于城镇学生有关;高年级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抑郁程度显著低于低年级大学生,自我肯定程度显著高于低年级大学生,也就是说,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好于低年级学生。这可能与高年级学生随着年龄增长,实践 经验 及人生阅历的丰富有关。 从相关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的认知重评策略与心理问题、焦虑及忧郁呈显著的负相关,与自我肯定因子呈显著的正相关。差异检验的结果也表明,除抑郁这一因子外,认知重评得分高低不同的大学生在心理问题、自我肯定、焦虑上的得分都有显著差异。由此可见,认知重评策略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密切联系。认知重评策略水平越高,自我肯定性越强,负性情感(忧郁、焦虑)越少,心理健康水平越高。日常生活中过多的负性情感得不到及时疏导和调节,很易发展成为情绪障碍,对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高校心理工作者应高度关注学生的情绪问题,从发展角度入手,指导学生在情绪反应产生之前就进行积极调节,也就是学习运用先行关注的情绪调节策略,如选择有利情境,对情境进行修补,注意转移法,认知重评策略等,以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优化与情绪相关的良好心理品质,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有关情绪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2500字相关 文章 : 1.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2500字 2.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论文2500字 3. 试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2500字论文 4.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范文2500字 5.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论文2500字

我国医学关于心理与疾病的关系,远在两千多年前就有比较丰富的临床经验与深刻的认识。强调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是致病的重要因素。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心理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关系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老年疾病与心理健康护理》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疾病患者常见心理问题及其相关护理。方法:将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我医疗保健中心接收治疗的的老年患者140例,按照患者就诊时间均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每组7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管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给予全面心理护理。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测定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再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平均康复时间以评定护理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干预后,干预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都显著低于干预前(P<),而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无显著差异(P>),且两组患者干预后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同类型疾病干预组患者平均康复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结论:老年患者心理状态关系着患者疾病的治疗,对患者给予一定的心理健康护理能够有效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缩短患者的平均康复时间,提高患者生活水平。

【关键词】 老年患者;心理健康;护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192-01

前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以及医学水平的提高,人类平均寿命已经由解放前的30多岁延长到70多岁[1]。老年人在我国所占比例逐渐增大,我国人口老年化增逐渐增长。老年人由于年龄较大、各类器官功能也在逐渐减退,使得抵抗能力、应激能力、代偿能力都在逐渐降低,各类疾病就接踵而来。给老年患者生理及心理都带来极大的压力。人类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心理在医疗中也占有很大一部分[2]。了解老年病人的心理变化并对其作出相应的护理,对于疾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对70例老年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对患者疾病治疗获得良好的效果,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研究资料

本研究对象均来自我医疗保健中心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所接收治疗的老年患者140例,包括男性84例、女性56例,年龄在64岁-8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岁。患者疾病包括高血压18例、缺血性心脏病14例、心力衰竭29例、心律失常14例、糖尿病33例、高血脂15例、脑卒中6例、消化不良11例。按照患者就诊时间顺序均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每组7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种类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具有可比性。

护理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护理

观察组:该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之上进行心理护理。创造温馨的护理环境:医护人员要主动、热情,及时向老人及其家属介绍病情及护理措施,使患者感受到良好的服务,能够安心踏实的接受治疗,保持乐观积极的情绪。

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实施患者心理护理的前提,医护人员应该要热情、积极、主动地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积极的沟通,与患者拉近关系。护理人员要像对待自己长辈那样对待患者,要关心和尊重他们,详细的向他们交代各种注意事项。

体贴、尊重老人:老年人反应相对比较迟钝,因而医护人员在向老年人介绍病情及注意事项时要有耐心的向患者解释病情、态度做到不急不躁,语速要缓慢,多用一些浅显易懂的与语言。医护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帮助患者解决其实际困难,让老年人愿意主动把自己的心里所想向医护人员说清楚,这样有助于医护人员能够更清楚的了解患者病情,对疾病的治疗更为有利。与患者多沟通,使患者充分的认识到生老病死为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使患者活着的每一天都充实且有意义。

饮食护理:在考虑到患者饮食情况下,还要注重食品健康及饮食营养,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饮食习惯能够有助于患者身心健康。

健康教育,医护人员需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实施健康教育,即患者希望医护人员能够重视自己的病情。因而医护人员要关心患者并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其病情的发生及发展情况。并对患者做到有问必答,耐心讲解。鼓励患者多做运动,养成良好的自我护理能力。

评价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对于文化程度低的患者由护理人员解读完成。其中SAS评分≥40分即为焦虑患者,SDS≥40分认为是抑郁患者[3]。

在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进行评测,以及两组患者平均康复时间进行测定。

2 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干预前,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干预后,干预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都显著低于干预前(P<),而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无显著差异(P>),且两组患者干预后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具体结果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表示该项与干预前具有显著性差异,P< ;“#”与对照组对应项具有显著性差异,P<。

患者住院时间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同类型疾病干预组患者平均康复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如心血管疾病患者,干预组平均康复时间为(±)天,对照组平均康复时间为(±)天,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及结论

老年患者心理状态关系着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等,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4]。老年患者心里较为脆弱,因而在给予患者生理治疗的同时,配合一定的心理护理,对患者疾病的治疗必不可少。

本研究通过对患者进行良好的饮食护理、言语沟通、建立好融洽的医患关系。结果显示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有着良好的提升,并且能够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苏士云.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J].吉林医学,2008,29(14):1171-1172.

[2]闫玉玲,张艳丽,武斌.老年病人常见心理特征与护理[J].中外医疗,2009,27(21):130.

[3]常明凤.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3):547-549.

[4]张晓华.老年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医疗前沿,2009,4(3):127-128.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心理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关系论文

情绪跟病有关的论文

我国医学关于心理与疾病的关系,远在两千多年前就有比较丰富的临床经验与深刻的认识。强调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是致病的重要因素。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心理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关系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老年疾病与心理健康护理》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疾病患者常见心理问题及其相关护理。方法:将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我医疗保健中心接收治疗的的老年患者140例,按照患者就诊时间均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每组7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管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给予全面心理护理。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测定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再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平均康复时间以评定护理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干预后,干预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都显著低于干预前(P<),而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无显著差异(P>),且两组患者干预后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同类型疾病干预组患者平均康复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结论:老年患者心理状态关系着患者疾病的治疗,对患者给予一定的心理健康护理能够有效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缩短患者的平均康复时间,提高患者生活水平。

【关键词】 老年患者;心理健康;护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192-01

前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以及医学水平的提高,人类平均寿命已经由解放前的30多岁延长到70多岁[1]。老年人在我国所占比例逐渐增大,我国人口老年化增逐渐增长。老年人由于年龄较大、各类器官功能也在逐渐减退,使得抵抗能力、应激能力、代偿能力都在逐渐降低,各类疾病就接踵而来。给老年患者生理及心理都带来极大的压力。人类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心理在医疗中也占有很大一部分[2]。了解老年病人的心理变化并对其作出相应的护理,对于疾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对70例老年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对患者疾病治疗获得良好的效果,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研究资料

本研究对象均来自我医疗保健中心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所接收治疗的老年患者140例,包括男性84例、女性56例,年龄在64岁-8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岁。患者疾病包括高血压18例、缺血性心脏病14例、心力衰竭29例、心律失常14例、糖尿病33例、高血脂15例、脑卒中6例、消化不良11例。按照患者就诊时间顺序均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每组7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种类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具有可比性。

护理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护理

观察组:该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之上进行心理护理。创造温馨的护理环境:医护人员要主动、热情,及时向老人及其家属介绍病情及护理措施,使患者感受到良好的服务,能够安心踏实的接受治疗,保持乐观积极的情绪。

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实施患者心理护理的前提,医护人员应该要热情、积极、主动地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积极的沟通,与患者拉近关系。护理人员要像对待自己长辈那样对待患者,要关心和尊重他们,详细的向他们交代各种注意事项。

体贴、尊重老人:老年人反应相对比较迟钝,因而医护人员在向老年人介绍病情及注意事项时要有耐心的向患者解释病情、态度做到不急不躁,语速要缓慢,多用一些浅显易懂的与语言。医护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帮助患者解决其实际困难,让老年人愿意主动把自己的心里所想向医护人员说清楚,这样有助于医护人员能够更清楚的了解患者病情,对疾病的治疗更为有利。与患者多沟通,使患者充分的认识到生老病死为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使患者活着的每一天都充实且有意义。

饮食护理:在考虑到患者饮食情况下,还要注重食品健康及饮食营养,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饮食习惯能够有助于患者身心健康。

健康教育,医护人员需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实施健康教育,即患者希望医护人员能够重视自己的病情。因而医护人员要关心患者并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其病情的发生及发展情况。并对患者做到有问必答,耐心讲解。鼓励患者多做运动,养成良好的自我护理能力。

评价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对于文化程度低的患者由护理人员解读完成。其中SAS评分≥40分即为焦虑患者,SDS≥40分认为是抑郁患者[3]。

在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进行评测,以及两组患者平均康复时间进行测定。

2 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干预前,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干预后,干预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都显著低于干预前(P<),而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无显著差异(P>),且两组患者干预后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具体结果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表示该项与干预前具有显著性差异,P< ;“#”与对照组对应项具有显著性差异,P<。

患者住院时间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同类型疾病干预组患者平均康复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如心血管疾病患者,干预组平均康复时间为(±)天,对照组平均康复时间为(±)天,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及结论

老年患者心理状态关系着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等,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4]。老年患者心里较为脆弱,因而在给予患者生理治疗的同时,配合一定的心理护理,对患者疾病的治疗必不可少。

本研究通过对患者进行良好的饮食护理、言语沟通、建立好融洽的医患关系。结果显示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有着良好的提升,并且能够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苏士云.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J].吉林医学,2008,29(14):1171-1172.

[2]闫玉玲,张艳丽,武斌.老年病人常见心理特征与护理[J].中外医疗,2009,27(21):130.

[3]常明凤.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3):547-549.

[4]张晓华.老年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医疗前沿,2009,4(3):127-128.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心理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关系论文

有关情绪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2500字篇二 《大学生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摘要】 目的:研究大学生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方法 :选用一般健康问卷和情绪调节问卷,对39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差异检验表明,在情绪调节策略上,存在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更倾向于使用表达抑制策略(t=, P<);在认知重评策略上无显著性别差异(t=, P>)。相关分析表明:认知重评策略水平越高,自我肯定性越强,负性情感(忧郁、焦虑)越少,心理健康水平越高。结论:情绪调节中的认知重评策略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密切联系。 【关键词】 心理健康;情绪调节;一般健康问卷;大学生 情绪调节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然而,情绪调节作为心理学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却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1]。经过近20年来的发展,情绪调节已经成为当前情绪领域的前沿课题和 热点 。关于情绪调节的涵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Gross[2]认为,情绪调节是个体有意识地和自愿地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定的调节方式(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生理反应、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Gross[3]依据情绪调节发生在情绪反应产生之前或之后,将情绪调节分为先行关注情绪调节(antecedentfocused emotion regulation)和反应关注情绪调节(responsefocused emotion regulation)。他认为,在情绪发生的整个过程中,个体进行情绪调节的策略很多,但最常用和有价值的策略有两种,即认知重评(cognitive reappraisal)和表达抑制(expression suppression)。认知重评试图以一种更加积极的方式理解使人产生挫折、生气、厌恶等负性情绪的事件,或者对情绪事件进行合理化。认知重评是先行关注的情绪调节策略。 表达抑制是反应调整的一种,是指抑制将要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情绪表达行为,是反应关注的情绪调节策略。Gross及其同事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两种情绪调节策略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同:善于使用认知重评策略的个体其幸福感、抑郁和满意度等反映心理健康水平的指标较积极,而使用表达抑制的个体其心理健康水平较低[2,3]进一步分析国内现有研究发现,关于情绪调节的研究主要是理论研究,而实证研究很少(主要以黄敏儿[4]、李梅[5]、邓丽芳[6]的研究为代表),尤其是关于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仅有理论综述[7]而尚无实证研究。本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了解我国大学生的情绪调节特点及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以便为高校工作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情感教育等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对象 选取东北师范大学在籍全日制本科学生为样本。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有效问卷398份。有效样本的构成为:男生128人,女生270人;文科学生261人,理科学生137人;城镇学生228人,乡村学生170人;低年级人数为231人(大一128人、大二103人),高年级人数为167人(大三94人、大四73人)。 方法 一般健康问卷(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 GHQ-20) 该问卷系Goldberg编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李虹等人修订[8]。此问卷共20个项目,共包含3个维度,分别为抑郁、焦虑、自我肯定。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GHQ-20的20个项目分“是”和“否”记分,选“是”记1分,选“否”记0分,分数越高说明在此维度的症状越典型。将自我肯定量表记分进行反向转换后与忧郁、焦虑量表分合成,形成心理问题总分,总分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本研究中,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分半信度为,问卷3个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均在以上。 情绪调节问卷(Emotion Regulation Questionnaire) 该问卷修订自Gross编制的情绪调节问卷[9]。此问卷共10个项目,含2个维度:认知重评策略和表达抑制策略,采用5点量表评定法,要求被试回答每个陈述符合自己的程度,从1~5表示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得分越高说明被试越倾向于运用此种情绪调节策略。本次测量中,该问卷Cronbach's α系数为,问卷两个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 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SPSS/PC()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t检验及Pearson分析。 2 结 果 大学生情绪调节状况 大学生在情绪调节的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两个维度上的平均分数分别为±和±,由于本研究采用5级记分,中数为3,所以,大学生较多地运用这两种情绪调节策略,相对来说,更倾向于运用认知重评策略调节情绪。对不同群体大学生在情绪调节问卷上的得分进行t检验。 结果表明,大学生在情绪调节上的得分并无显著的城乡(家庭所在地为城镇或乡村)差异和年级差异。在认知重评上的得分无显著的性别差异;在表达抑制上的得分差异非常显著,男生的得分明显高于女生,这说明男生更倾向于使用表达抑制策略。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大学生在自我肯定、抑郁、焦虑3个维度上的平均分数分别为±、±和±,将这3个维度总体平均数分别除以每个维度的题目数,得到各维度的平均分,3个维度分别为±、±和±。由于本量表采用0~1计分,中数为,所以,大学生自我肯定程度较高,抑郁、焦虑程度较低。对不同群体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得分进行t检验。 结果显示,男大学生的GHQ得分及焦虑程度显著高于女大学生;在焦虑因子上,城镇学生与乡村学生存在显著差异,乡村学生的焦虑程度显著高于城镇学生;低年级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抑郁程度显著高于高年级大学生,高年级大学生自我肯定程度显著高于低年级大学生。 大学生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以认知重评的平均分(±)为界,将大学生划分为高认知重评组、低认知重评组;以表达抑制的平均分(±和±)为界,将大学生划分为高表达抑制组、低表达抑制组。对认知重评高、低组及表达抑制高、低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得分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除抑郁这一因子外,认知重评得分高低不同的大学生在心理问题、自我肯定、焦虑上的得分都有显著差异。认知重评得分高的大学生自我肯定程度明显要高于认知重评得分低的大学生,认知重评得分高的大学生心理问题及焦虑程度明显要低于认知重评得分低的大学生。表达抑制得分高低不同的大学生在心理问题及各项因子上的得分均无显著差异。 相关分析显示,大学生的认知重评策略与心理问题、焦虑及忧郁呈显著的负相关,与自我肯定因子呈显著的正相关。大学生的表达抑制策略与心理健康问题及各因子相关不显著。 3 讨 论 在情绪调节方面,与女大学生相比,男大学生更倾向于运用表达抑制策略来调节情绪。本研究结果与Gross对1483名大学生的研究结果相似,男生与女生在认知重评上的得分无显著的差异,但在表达抑制上的得分差异非常显著,男生的得分明显高于女生[3]。产生这种性别差异可能是由于男女性别角色的社会化不同。据社会对性别角色的期望研究[10]表明:多数人认为适合男性的人格特质多与成就、事业有关,适合女性的人格特质多与情感、人际关系有关。男性表达情绪常会被看作是懦弱、缺乏男子汉气概。与女孩相比,父母更多地教育男孩要学会控制情绪,社会也更期望男孩抑制情绪的表达。对婴儿早期情绪行为的研究[11]表明:个体早期情绪行为上的差异并不明显,但随着年龄增长,交往扩大,社会文化因素对个体的影响越来越大,男性表现更坚强和克制,更加稳重和含蓄,导致男性更多运用抑制策略来调节情绪,女性日趋表现出情感细腻、敏感,比男性更善于情绪表达,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性别角色社会化的结果。 本研究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性别、城乡、年级的差异检验分析,结果显示,男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焦虑程度显著高于女大学生,这种差异可能与男女传统社会角色以及师范院校的学生特色有关。男大学生可能比女大学生对成就、事业有更高的追求,同时,师范院校女生较多,并且女生在语言表达能力、 人际交往 、学习、活动等方面表现得都要好于男生,这使得师范院校的男生压力要比女生大,这给男大学生带来了更多的焦虑,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女大学生;乡村学生的焦虑程度显著高于城镇学生,这可能与乡村大学生的经济条件、生活条件、学习条件要比城镇学生差,他们感受到的社会竞争和就业压力要大于城镇学生有关;高年级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抑郁程度显著低于低年级大学生,自我肯定程度显著高于低年级大学生,也就是说,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好于低年级学生。这可能与高年级学生随着年龄增长,实践 经验 及人生阅历的丰富有关。 从相关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的认知重评策略与心理问题、焦虑及忧郁呈显著的负相关,与自我肯定因子呈显著的正相关。差异检验的结果也表明,除抑郁这一因子外,认知重评得分高低不同的大学生在心理问题、自我肯定、焦虑上的得分都有显著差异。由此可见,认知重评策略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密切联系。认知重评策略水平越高,自我肯定性越强,负性情感(忧郁、焦虑)越少,心理健康水平越高。日常生活中过多的负性情感得不到及时疏导和调节,很易发展成为情绪障碍,对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高校心理工作者应高度关注学生的情绪问题,从发展角度入手,指导学生在情绪反应产生之前就进行积极调节,也就是学习运用先行关注的情绪调节策略,如选择有利情境,对情境进行修补,注意转移法,认知重评策略等,以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优化与情绪相关的良好心理品质,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有关情绪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2500字相关 文章 : 1.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2500字 2.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论文2500字 3. 试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2500字论文 4.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范文2500字 5.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论文2500字

情绪是影响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处于青春期后期的大学生,有着丰富的情感体验,情绪波动大,所以他们的心理健康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情绪的健康与否。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情绪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2500字,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情绪差异的心理学分析》

【摘要】 情绪是指人们对环境中的某种客观事物和对象所持态度的身心体验,是最基本的感情现象。本文就是从大学生情绪状态及其相关社会 文化 因素的关系出发,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大学生个体情绪差异的因素:与父母文化、个人特质、性别角色及社会文化、及大学不同年级有关。还有一个群体指标就是农村来源大学生某些情绪指标差于城市来源的大学生。

【关键词】 大学生;个体情绪差异;心理分析

一、情绪的认知

情绪是影响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处于青春期后期的大学生,有着丰富的情感体验,情绪波动大,所以他们的心理健康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情绪的健康与否。消极以及不好的情绪状态都会降低大学生的学习和工作效率,严重的情绪困扰可能会导致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认知情绪,了解情绪的发生原理,明白情绪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学会自我调节与控制,对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有着不可掩盖的作用,也对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情绪是人们对环境中的某种客观事物和对象所持态度的身心体验,是最基本的感情现象,也是一种对人生成功具有显著影响的非凡智力因素。情绪的力量以及人们尝试着对情绪进行的调节和控制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般认为,情绪包括基本情绪和复杂情绪。Izard指出有8—11种基本情绪,如快乐惊奇、愤怒、悲伤、恐惧、厌恶、兴趣、羞涩羞愧、蔑视、内疚等。复合情绪(如抑郁)是多种基本情绪的混和体。(一)情绪(1)有其生理反应: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会出现不同的生理特征。如在愤怒的状态下会出现面红耳赤,汗腺的分泌等。(2)是一种内心感受:不同的情绪状态必然会反映到人的知觉以及意识上来。从而形成人的不同内心体验。如:再有人受伤时,会感到痛苦。(3)会表现在行为中:面部表情最直接的反映着人的情绪状态。例如:当自己所希望的球队获胜时,脸上会不由自主地会喜笑颜开;当有的学生遇到挫折时,会愁容满面。还有就是情绪也可以通过体态行为和声音语态来体现。(二)情绪的作用(1)自我保护的功能;如被人伤害时,愤怒的情绪会促使人奋起反抗,自我保护。(2)人际沟通;(3)信息传递功能;如一个微笑一个眼神就可以互表爱意。在了解到情绪的产生原理及情绪的作用。我们引出了一个话题:为什么不同的人对于相同的情景与相同的遭遇会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反应,下面就这个问题展开探寻。

二、影响个体情绪差异的因素

1、什么个体情绪差异?

“个体情绪差异”是面对同一件事或同一情景,每个人所表现出的不同的情绪。

2、影响大学生个体情绪差异的因素

、社会文化

不同地区的人,在对待同一件事时会有不同的看法。如:信____的杰克与来自神秘草原的安妮在同一所大学读书,由于暑假俩人由于天气炎热的原因生病了。在杰克看来他生病是因为他暑期去教堂祈祷的时候心里想的不是上帝,这是上帝对他不虔诚的惩罚,是自己罪有应得;而安妮认为这次的生病是巫术造成。巫术是一股不可预知的力量,所以安妮感到害怕、焦虑。这一个案例正说明了不同文化背景导致了对“生病”产生的反应及情绪有较大的差异,情绪体验可以完全体现人类的本质及社会文化。当然这也不能意味着文化之间不存在相似之处,有些理论认为,害怕;悲伤和快乐等是超越文化鸿沟,普片存在的情绪体验,但就是因为社会文化背景的,相同的情绪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不同的含义。大学是一个不同区域群体的聚集地,是由具有不同文化习俗的人所组成的。所以不同的文化对大学生的情绪有所影响。

、家庭背景与教养差异

家庭背景:大学中,部分贫困家庭的大学生心理压力较大,常常会为了生活困难,学费及家庭的债务而感到困惑、焦虑、忧郁。同时家庭富裕的学生,他们优越的家庭环境与大学艰难的学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也会出现厌学,无生活目标,无所事事等情绪困扰。家庭教养:其教养方式分为独裁型,放任型和民主型,由于教养方式各具特色,之女在其中所感受到的情绪以及发展出的应对情绪的方式也就各有差异。我们来看一个属于独裁型的简单例子:大学里小美和阿伟相恋了,可是她却变得越来越迟凝,虽然知道阿伟对自己很好,但考虑到母亲不喜欢阿伟,嫌弃阿伟家庭背景不好,总是有意无意的把阿伟与亲戚比较,现在自己都不确定是不是要继续与阿伟交往下去了。妈妈的态度让小美有一种不安,惶恐的感觉,没有妈妈的认同,小美对场恋爱真的没有信心。对于这个不稳定的恋爱大学中普片存在,通过这个简短的例子我们会发现不同的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会给子女们带来不同的情绪发展,以及我们会做出不同的情绪表达方式。

、性别角色与城乡差异

不同性别在情绪状态上也呈现出差异性。通过研究表明,女性对情绪的沟通与表达比男生自在;有耐心;也更清晰,对非语言信息的传达与接收也比男性熟练,也比男性善于处理情绪的相关问题,男性则易于处境沮丧的人,容易忽略对方的感受,但不排除男性没有处理情绪方面的长处,例如在保证、原谅、尝试妥协方面就做的比较出色。另外男女大脑的构造不同也会造成女性的感情洞察力较为优于男性,情绪的感受及表达方式也有着大大的差异及生理上的差异也会造就情绪的变化。另外,城乡不同来源的大学生其焦虑情绪、抑郁情绪以及自尊、主观幸福感等有明显的不同。一般情况看,农村来源的大学生在以上心理体验上要差于城市来源的大学生,主要表现为:状态焦虑、内射性抑郁、自杀危险性高和自尊感、幸福感低。本研究提示我们在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 时,应对农村来源的大学生给予特别的关注。首先了解其经济状况,采取必要的改善 措施 。另外,情感上的社会支持也是重要的环节,尤其是建立比较密切和稳定的人际关系,是提高其综合应对能力,保持情绪健康的重要基础。在常规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为保持情绪健康开展一些团体活动和辅导,让每个同学都建立必要的人际关系支持系统。另外,这类活动也可以满足大学生情感倾诉和人际交流的需要,可以促进大学生的自我探索、相互理解和共同发展。

三、结论及大学生情绪管理

掌握影响大学生情绪差异的因素,了解到情绪的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虽然在不同的个体之间存在情绪差异,可每一个所拥有的情绪是一样的,只是所表达的方式以及不同的肢体与表情的反映。“情绪管理”即是以最恰当的方式来表达情绪,如同亚里士多德所言:“任何人都会生气,这没什么难的,但要能适时适所,以适当方式对适当的对象恰如其分地生气,可就难上加难。”据此,情绪管理指的是要适时适所,对适当对象恰如其分表达情绪。大学生需要觉察自己和他人真正的情绪,并学会适当的表达、有效调控自己的情绪,提高自身的情绪智力,同时,大学生要改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认清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烦恼,对自我进行恰当的评价,确立健康的人生态度。

参考文献

[1] 叶素珍,曾振华。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 孟昭兰。情绪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 邓丽芳,郑日昌.大学生的情绪向性、表达性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2).

[4] 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5月第1版,2005年9月第11次印刷,第274页。

作者简介:

1.刘高升(1981-),男,成都师范学院教师,学士,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学,心理学。

2.周锐(1984-),女,四川 财经 职业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高校经济学课程研究。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有关情绪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2500字

病跟情绪有关的论文

我国医学关于心理与疾病的关系,远在两千多年前就有比较丰富的临床经验与深刻的认识。强调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是致病的重要因素。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心理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关系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老年疾病与心理健康护理》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疾病患者常见心理问题及其相关护理。方法:将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我医疗保健中心接收治疗的的老年患者140例,按照患者就诊时间均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每组7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管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给予全面心理护理。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测定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再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平均康复时间以评定护理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干预后,干预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都显著低于干预前(P<),而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无显著差异(P>),且两组患者干预后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同类型疾病干预组患者平均康复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结论:老年患者心理状态关系着患者疾病的治疗,对患者给予一定的心理健康护理能够有效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缩短患者的平均康复时间,提高患者生活水平。

【关键词】 老年患者;心理健康;护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192-01

前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以及医学水平的提高,人类平均寿命已经由解放前的30多岁延长到70多岁[1]。老年人在我国所占比例逐渐增大,我国人口老年化增逐渐增长。老年人由于年龄较大、各类器官功能也在逐渐减退,使得抵抗能力、应激能力、代偿能力都在逐渐降低,各类疾病就接踵而来。给老年患者生理及心理都带来极大的压力。人类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心理在医疗中也占有很大一部分[2]。了解老年病人的心理变化并对其作出相应的护理,对于疾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对70例老年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对患者疾病治疗获得良好的效果,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研究资料

本研究对象均来自我医疗保健中心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所接收治疗的老年患者140例,包括男性84例、女性56例,年龄在64岁-8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岁。患者疾病包括高血压18例、缺血性心脏病14例、心力衰竭29例、心律失常14例、糖尿病33例、高血脂15例、脑卒中6例、消化不良11例。按照患者就诊时间顺序均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每组7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种类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具有可比性。

护理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护理

观察组:该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之上进行心理护理。创造温馨的护理环境:医护人员要主动、热情,及时向老人及其家属介绍病情及护理措施,使患者感受到良好的服务,能够安心踏实的接受治疗,保持乐观积极的情绪。

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实施患者心理护理的前提,医护人员应该要热情、积极、主动地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积极的沟通,与患者拉近关系。护理人员要像对待自己长辈那样对待患者,要关心和尊重他们,详细的向他们交代各种注意事项。

体贴、尊重老人:老年人反应相对比较迟钝,因而医护人员在向老年人介绍病情及注意事项时要有耐心的向患者解释病情、态度做到不急不躁,语速要缓慢,多用一些浅显易懂的与语言。医护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帮助患者解决其实际困难,让老年人愿意主动把自己的心里所想向医护人员说清楚,这样有助于医护人员能够更清楚的了解患者病情,对疾病的治疗更为有利。与患者多沟通,使患者充分的认识到生老病死为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使患者活着的每一天都充实且有意义。

饮食护理:在考虑到患者饮食情况下,还要注重食品健康及饮食营养,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饮食习惯能够有助于患者身心健康。

健康教育,医护人员需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实施健康教育,即患者希望医护人员能够重视自己的病情。因而医护人员要关心患者并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其病情的发生及发展情况。并对患者做到有问必答,耐心讲解。鼓励患者多做运动,养成良好的自我护理能力。

评价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对于文化程度低的患者由护理人员解读完成。其中SAS评分≥40分即为焦虑患者,SDS≥40分认为是抑郁患者[3]。

在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进行评测,以及两组患者平均康复时间进行测定。

2 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干预前,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干预后,干预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都显著低于干预前(P<),而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无显著差异(P>),且两组患者干预后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具体结果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表示该项与干预前具有显著性差异,P< ;“#”与对照组对应项具有显著性差异,P<。

患者住院时间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同类型疾病干预组患者平均康复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如心血管疾病患者,干预组平均康复时间为(±)天,对照组平均康复时间为(±)天,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及结论

老年患者心理状态关系着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等,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4]。老年患者心里较为脆弱,因而在给予患者生理治疗的同时,配合一定的心理护理,对患者疾病的治疗必不可少。

本研究通过对患者进行良好的饮食护理、言语沟通、建立好融洽的医患关系。结果显示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有着良好的提升,并且能够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苏士云.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J].吉林医学,2008,29(14):1171-1172.

[2]闫玉玲,张艳丽,武斌.老年病人常见心理特征与护理[J].中外医疗,2009,27(21):130.

[3]常明凤.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3):547-549.

[4]张晓华.老年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医疗前沿,2009,4(3):127-128.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心理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关系论文

情绪是影响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处于青春期后期的大学生,有着丰富的情感体验,情绪波动大,所以他们的心理健康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情绪的健康与否。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情绪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2500字,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情绪差异的心理学分析》

【摘要】 情绪是指人们对环境中的某种客观事物和对象所持态度的身心体验,是最基本的感情现象。本文就是从大学生情绪状态及其相关社会 文化 因素的关系出发,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大学生个体情绪差异的因素:与父母文化、个人特质、性别角色及社会文化、及大学不同年级有关。还有一个群体指标就是农村来源大学生某些情绪指标差于城市来源的大学生。

【关键词】 大学生;个体情绪差异;心理分析

一、情绪的认知

情绪是影响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处于青春期后期的大学生,有着丰富的情感体验,情绪波动大,所以他们的心理健康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情绪的健康与否。消极以及不好的情绪状态都会降低大学生的学习和工作效率,严重的情绪困扰可能会导致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认知情绪,了解情绪的发生原理,明白情绪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学会自我调节与控制,对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有着不可掩盖的作用,也对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情绪是人们对环境中的某种客观事物和对象所持态度的身心体验,是最基本的感情现象,也是一种对人生成功具有显著影响的非凡智力因素。情绪的力量以及人们尝试着对情绪进行的调节和控制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般认为,情绪包括基本情绪和复杂情绪。Izard指出有8—11种基本情绪,如快乐惊奇、愤怒、悲伤、恐惧、厌恶、兴趣、羞涩羞愧、蔑视、内疚等。复合情绪(如抑郁)是多种基本情绪的混和体。(一)情绪(1)有其生理反应: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会出现不同的生理特征。如在愤怒的状态下会出现面红耳赤,汗腺的分泌等。(2)是一种内心感受:不同的情绪状态必然会反映到人的知觉以及意识上来。从而形成人的不同内心体验。如:再有人受伤时,会感到痛苦。(3)会表现在行为中:面部表情最直接的反映着人的情绪状态。例如:当自己所希望的球队获胜时,脸上会不由自主地会喜笑颜开;当有的学生遇到挫折时,会愁容满面。还有就是情绪也可以通过体态行为和声音语态来体现。(二)情绪的作用(1)自我保护的功能;如被人伤害时,愤怒的情绪会促使人奋起反抗,自我保护。(2)人际沟通;(3)信息传递功能;如一个微笑一个眼神就可以互表爱意。在了解到情绪的产生原理及情绪的作用。我们引出了一个话题:为什么不同的人对于相同的情景与相同的遭遇会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反应,下面就这个问题展开探寻。

二、影响个体情绪差异的因素

1、什么个体情绪差异?

“个体情绪差异”是面对同一件事或同一情景,每个人所表现出的不同的情绪。

2、影响大学生个体情绪差异的因素

、社会文化

不同地区的人,在对待同一件事时会有不同的看法。如:信____的杰克与来自神秘草原的安妮在同一所大学读书,由于暑假俩人由于天气炎热的原因生病了。在杰克看来他生病是因为他暑期去教堂祈祷的时候心里想的不是上帝,这是上帝对他不虔诚的惩罚,是自己罪有应得;而安妮认为这次的生病是巫术造成。巫术是一股不可预知的力量,所以安妮感到害怕、焦虑。这一个案例正说明了不同文化背景导致了对“生病”产生的反应及情绪有较大的差异,情绪体验可以完全体现人类的本质及社会文化。当然这也不能意味着文化之间不存在相似之处,有些理论认为,害怕;悲伤和快乐等是超越文化鸿沟,普片存在的情绪体验,但就是因为社会文化背景的,相同的情绪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不同的含义。大学是一个不同区域群体的聚集地,是由具有不同文化习俗的人所组成的。所以不同的文化对大学生的情绪有所影响。

、家庭背景与教养差异

家庭背景:大学中,部分贫困家庭的大学生心理压力较大,常常会为了生活困难,学费及家庭的债务而感到困惑、焦虑、忧郁。同时家庭富裕的学生,他们优越的家庭环境与大学艰难的学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也会出现厌学,无生活目标,无所事事等情绪困扰。家庭教养:其教养方式分为独裁型,放任型和民主型,由于教养方式各具特色,之女在其中所感受到的情绪以及发展出的应对情绪的方式也就各有差异。我们来看一个属于独裁型的简单例子:大学里小美和阿伟相恋了,可是她却变得越来越迟凝,虽然知道阿伟对自己很好,但考虑到母亲不喜欢阿伟,嫌弃阿伟家庭背景不好,总是有意无意的把阿伟与亲戚比较,现在自己都不确定是不是要继续与阿伟交往下去了。妈妈的态度让小美有一种不安,惶恐的感觉,没有妈妈的认同,小美对场恋爱真的没有信心。对于这个不稳定的恋爱大学中普片存在,通过这个简短的例子我们会发现不同的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会给子女们带来不同的情绪发展,以及我们会做出不同的情绪表达方式。

、性别角色与城乡差异

不同性别在情绪状态上也呈现出差异性。通过研究表明,女性对情绪的沟通与表达比男生自在;有耐心;也更清晰,对非语言信息的传达与接收也比男性熟练,也比男性善于处理情绪的相关问题,男性则易于处境沮丧的人,容易忽略对方的感受,但不排除男性没有处理情绪方面的长处,例如在保证、原谅、尝试妥协方面就做的比较出色。另外男女大脑的构造不同也会造成女性的感情洞察力较为优于男性,情绪的感受及表达方式也有着大大的差异及生理上的差异也会造就情绪的变化。另外,城乡不同来源的大学生其焦虑情绪、抑郁情绪以及自尊、主观幸福感等有明显的不同。一般情况看,农村来源的大学生在以上心理体验上要差于城市来源的大学生,主要表现为:状态焦虑、内射性抑郁、自杀危险性高和自尊感、幸福感低。本研究提示我们在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 时,应对农村来源的大学生给予特别的关注。首先了解其经济状况,采取必要的改善 措施 。另外,情感上的社会支持也是重要的环节,尤其是建立比较密切和稳定的人际关系,是提高其综合应对能力,保持情绪健康的重要基础。在常规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为保持情绪健康开展一些团体活动和辅导,让每个同学都建立必要的人际关系支持系统。另外,这类活动也可以满足大学生情感倾诉和人际交流的需要,可以促进大学生的自我探索、相互理解和共同发展。

三、结论及大学生情绪管理

掌握影响大学生情绪差异的因素,了解到情绪的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虽然在不同的个体之间存在情绪差异,可每一个所拥有的情绪是一样的,只是所表达的方式以及不同的肢体与表情的反映。“情绪管理”即是以最恰当的方式来表达情绪,如同亚里士多德所言:“任何人都会生气,这没什么难的,但要能适时适所,以适当方式对适当的对象恰如其分地生气,可就难上加难。”据此,情绪管理指的是要适时适所,对适当对象恰如其分表达情绪。大学生需要觉察自己和他人真正的情绪,并学会适当的表达、有效调控自己的情绪,提高自身的情绪智力,同时,大学生要改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认清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烦恼,对自我进行恰当的评价,确立健康的人生态度。

参考文献

[1] 叶素珍,曾振华。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 孟昭兰。情绪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 邓丽芳,郑日昌.大学生的情绪向性、表达性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2).

[4] 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5月第1版,2005年9月第11次印刷,第274页。

作者简介:

1.刘高升(1981-),男,成都师范学院教师,学士,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学,心理学。

2.周锐(1984-),女,四川 财经 职业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高校经济学课程研究。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有关情绪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2500字

抑郁症是每个人都可能得的心理疾病。引导患者进行认知的改变与心灵的重建,化解不良认知产生的悲观与失望情绪,唤起患者自己积极的信念,对患者进行综合心理护理,是我们对抑郁症患者护理工作的重点。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抑郁症的心理护理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抑郁症的心理护理》

[摘要] 抑郁症是每个人都可能得的心理疾病。抑郁症患者表现出来的无力感、绝望感甚至自杀的倾向,都缘于抑郁症患者消极的看待自我、自己的未来、自己的经验,而产生一系列的负性情绪和思维,加上生活中的突发与应激事件又加速与巩固着他们的认知模式,给心理带来了难以遏制的冲突。对以后的生活失去信心。由此活在功能失调性判断中而不能自拔。这样的恶性循环使患者游走于情绪失调引领的迷城中。引导患者进行认知的改变与心灵的重建,化解不良认知产生的悲观与失望情绪,唤起患者自己积极的信念,对患者进行综合心理护理,是我们对抑郁症患者护理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 抑郁症; 精神上的感冒; 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5-185-01

1 正确认识抑郁症

抑郁症又称忧郁症,是以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的一类心理疾病,其临床表现轻型病人外表如常,内心有痛苦体验。稍重的人可表现为情绪低落、愁眉苦脸、唉声叹气、自卑等,有些患者常常伴有神经官能症症状,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反应迟缓和失眠多梦等症状。

抑郁症的病因和病理生理还不十分清楚,上个世纪60年代,有人提出了抑郁症的单胺假说,认为抑郁症患者体内的含量下降导致功能不足,最终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忧郁情绪与病理性抑郁的区分:

正常人的情绪忧郁是基于一定客观事物为背景的,即“事出有因”的。而病理忧郁,通常无缘无故地产生,缺乏客观精神应激的条件。或者虽有不良因素,但是“小题大做”。

一般人情绪变化有一定时限性。通常是短期性的,人们通常通过自我调适,充分发挥自我心理防卫功能,重新保持心理平稳。心理医学规定一般忧郁不应超过两周,如果超过一个月,甚至数月或半年以上,则肯定是病理性忧郁症状。

前者忧郁程度较轻,后者程度严重,并且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无法适应社会,影响其社会功能的发挥。更有甚者可以产生严重的消极自杀言行。

抑郁症可以反复发作,每次发作的基本症状大致相似,有既往史可资印证。

典型抑郁症有节律性症状特征,表现为晨重夜轻。许多病人常说,每天清晨时心境特别恶劣,痛苦不堪,因而不少病人在此时时常有自杀身亡的念头。至下午3~4时以后,患者的心境逐渐好转,到了傍晚,似乎感到没有毛病了。次晨又陷入病态忧郁的难熬时光。

抑郁症的家族中常有精神病史或类似的情感障碍的发作史。

持续性顽固失眠,多种心理行为同时受到阻滞抑郁、生理功能低下,体重、食欲和性欲下降,全身多处出现难以定位定性的功能性不适和整体性的症状关系,检查又无异常,以上这些均是抑郁症的常见征象。

2 治疗与护理:

心理治疗、饮食治疗、睡眠剥夺治疗、光疗和电痉挛治疗等。当然,严重的抑郁症,首先是药物治疗或电休克治疗,然后配合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倘若与药物治疗合用,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叠加效用。

心理护理

虽然药物可以治疗抑郁症状,但停药后相当一部分病人仍会复发或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挫折又会出现抑郁。心理护理不会产生像药物治疗和电休克治疗所致的生理副反应、药物副反应等,另外,还可以教会病人如何去面对和适应挫折,调节自己的心理平衡,提高病人的心理和社会适应技能。

俗话说“心病还须心药医”,绝大多数的抑郁症病人病前有一定的诱因(挫折、遭受不幸等),出现情绪抑郁、低落,产生悲观、失望和孤独、无助感的情况。心理护理采用耐心、细心的安慰,适时并及时掌握其心理状况和情绪的变化,制定相应的心理疏导。

用开放式、启发式提问引导患者倾述内心烦恼和痛苦,帮助分析面临的生活及心理问题,适时给予安慰性语言,用同情、理解的心态和关心的语言对患者进行开解,与患者共同分析是受到哪种情绪干扰(潜在焦虑的情绪干扰、自我防卫机制相互作用影响行为的情绪干扰、非理性想法的情绪干扰)找到原因制定措施,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如果病人表现为不善交际,与领导和同事关系相处不好,孤僻、退缩和与社会隔离,可以采用社交技巧训练、人际关系指导,帮助其学会如何与人交谈和交往,消除自卑心理,提高自信。同时认识到人是社会性的,不可能孤立于社会而生活,每日要与人打交道,从而提高病人的社会适应性和交往能力。

如果病人因为婚姻矛盾、家庭破裂等出现的抑郁、悲观和绝望,可以考虑采取夫妻指导、家庭关系咨询协调,以及性心理等方面的心理治疗,解决处理婚姻和家庭问题,从而缓解抑郁症状。

饮食护理:已有的研究表明,缺乏神经传递素很容易导致抑郁症。

抵抗抑郁症的饮食:

喝玫瑰花茶可抗抑郁,玫瑰花最好不要与茶叶泡在一起喝。因为茶叶中有大量鞣酸,会影响玫瑰花舒肝解郁的功效。

鱼肉减轻心理焦虑,因为鱼肉中所含的Ω-3脂肪酸能产生相当于抗抑郁药的类似作用,使人的心理焦虑减轻。

含锌铜量高食物缓解抑郁,体内缺铜也会使神经细胞的内抑制过程失调,使内分泌系统处于兴奋状态而失眠。食物中含锌量最高的是牡蛎,动物肝肾、奶制品中也有分布。乌贼、虾、羊肉、蘑菇等均含铜丰富。

含硒高食物可改善情绪,含硒的食物同样可以治疗精神抑郁问题。硒的丰富来源有干果、鸡肉、海鲜、谷类等。复合性的碳水化合物,如全麦面包、苏打饼干也能改善情绪。

另外,长期的失眠消耗大量的能量,及时补充营养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建议高蛋白、高纤维、高热能饮食为主,并注意服食润肠的食物,以保持大便的通畅;补充足量的水分,维持脏腑的正常需要,润滑肠道,利二便,促进体内有害物质的排泄;忌食过量辛、辣、腌、熏类等有刺激性食物,因引发失眠的病因较多,所以患者应按自己的体质有选择地选用适合自己的食物。

抑郁症离我们很近。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在高压力、高竞争的环境下,此病的发生率很高。目前已成为全球疾病中给人类造成严重负担的第二位重要疾病。目前抑郁症的识别率不到20%。仅有2%的抑郁症患者接受过治疗,大量的病人得不到及时的诊治,病情恶化,甚至出现自杀的严重后果。重视抑郁病,对患者进行综合心理护理,是我们对抑郁症患者护理工作的重点。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抑郁症的心理护理论文

情绪和什么病有关的论文

情绪是影响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处于青春期后期的大学生,有着丰富的情感体验,情绪波动大,所以他们的心理健康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情绪的健康与否。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情绪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2500字,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情绪差异的心理学分析》

【摘要】 情绪是指人们对环境中的某种客观事物和对象所持态度的身心体验,是最基本的感情现象。本文就是从大学生情绪状态及其相关社会 文化 因素的关系出发,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大学生个体情绪差异的因素:与父母文化、个人特质、性别角色及社会文化、及大学不同年级有关。还有一个群体指标就是农村来源大学生某些情绪指标差于城市来源的大学生。

【关键词】 大学生;个体情绪差异;心理分析

一、情绪的认知

情绪是影响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处于青春期后期的大学生,有着丰富的情感体验,情绪波动大,所以他们的心理健康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情绪的健康与否。消极以及不好的情绪状态都会降低大学生的学习和工作效率,严重的情绪困扰可能会导致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认知情绪,了解情绪的发生原理,明白情绪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学会自我调节与控制,对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有着不可掩盖的作用,也对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情绪是人们对环境中的某种客观事物和对象所持态度的身心体验,是最基本的感情现象,也是一种对人生成功具有显著影响的非凡智力因素。情绪的力量以及人们尝试着对情绪进行的调节和控制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般认为,情绪包括基本情绪和复杂情绪。Izard指出有8—11种基本情绪,如快乐惊奇、愤怒、悲伤、恐惧、厌恶、兴趣、羞涩羞愧、蔑视、内疚等。复合情绪(如抑郁)是多种基本情绪的混和体。(一)情绪(1)有其生理反应: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会出现不同的生理特征。如在愤怒的状态下会出现面红耳赤,汗腺的分泌等。(2)是一种内心感受:不同的情绪状态必然会反映到人的知觉以及意识上来。从而形成人的不同内心体验。如:再有人受伤时,会感到痛苦。(3)会表现在行为中:面部表情最直接的反映着人的情绪状态。例如:当自己所希望的球队获胜时,脸上会不由自主地会喜笑颜开;当有的学生遇到挫折时,会愁容满面。还有就是情绪也可以通过体态行为和声音语态来体现。(二)情绪的作用(1)自我保护的功能;如被人伤害时,愤怒的情绪会促使人奋起反抗,自我保护。(2)人际沟通;(3)信息传递功能;如一个微笑一个眼神就可以互表爱意。在了解到情绪的产生原理及情绪的作用。我们引出了一个话题:为什么不同的人对于相同的情景与相同的遭遇会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反应,下面就这个问题展开探寻。

二、影响个体情绪差异的因素

1、什么个体情绪差异?

“个体情绪差异”是面对同一件事或同一情景,每个人所表现出的不同的情绪。

2、影响大学生个体情绪差异的因素

、社会文化

不同地区的人,在对待同一件事时会有不同的看法。如:信____的杰克与来自神秘草原的安妮在同一所大学读书,由于暑假俩人由于天气炎热的原因生病了。在杰克看来他生病是因为他暑期去教堂祈祷的时候心里想的不是上帝,这是上帝对他不虔诚的惩罚,是自己罪有应得;而安妮认为这次的生病是巫术造成。巫术是一股不可预知的力量,所以安妮感到害怕、焦虑。这一个案例正说明了不同文化背景导致了对“生病”产生的反应及情绪有较大的差异,情绪体验可以完全体现人类的本质及社会文化。当然这也不能意味着文化之间不存在相似之处,有些理论认为,害怕;悲伤和快乐等是超越文化鸿沟,普片存在的情绪体验,但就是因为社会文化背景的,相同的情绪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不同的含义。大学是一个不同区域群体的聚集地,是由具有不同文化习俗的人所组成的。所以不同的文化对大学生的情绪有所影响。

、家庭背景与教养差异

家庭背景:大学中,部分贫困家庭的大学生心理压力较大,常常会为了生活困难,学费及家庭的债务而感到困惑、焦虑、忧郁。同时家庭富裕的学生,他们优越的家庭环境与大学艰难的学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也会出现厌学,无生活目标,无所事事等情绪困扰。家庭教养:其教养方式分为独裁型,放任型和民主型,由于教养方式各具特色,之女在其中所感受到的情绪以及发展出的应对情绪的方式也就各有差异。我们来看一个属于独裁型的简单例子:大学里小美和阿伟相恋了,可是她却变得越来越迟凝,虽然知道阿伟对自己很好,但考虑到母亲不喜欢阿伟,嫌弃阿伟家庭背景不好,总是有意无意的把阿伟与亲戚比较,现在自己都不确定是不是要继续与阿伟交往下去了。妈妈的态度让小美有一种不安,惶恐的感觉,没有妈妈的认同,小美对场恋爱真的没有信心。对于这个不稳定的恋爱大学中普片存在,通过这个简短的例子我们会发现不同的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会给子女们带来不同的情绪发展,以及我们会做出不同的情绪表达方式。

、性别角色与城乡差异

不同性别在情绪状态上也呈现出差异性。通过研究表明,女性对情绪的沟通与表达比男生自在;有耐心;也更清晰,对非语言信息的传达与接收也比男性熟练,也比男性善于处理情绪的相关问题,男性则易于处境沮丧的人,容易忽略对方的感受,但不排除男性没有处理情绪方面的长处,例如在保证、原谅、尝试妥协方面就做的比较出色。另外男女大脑的构造不同也会造成女性的感情洞察力较为优于男性,情绪的感受及表达方式也有着大大的差异及生理上的差异也会造就情绪的变化。另外,城乡不同来源的大学生其焦虑情绪、抑郁情绪以及自尊、主观幸福感等有明显的不同。一般情况看,农村来源的大学生在以上心理体验上要差于城市来源的大学生,主要表现为:状态焦虑、内射性抑郁、自杀危险性高和自尊感、幸福感低。本研究提示我们在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 时,应对农村来源的大学生给予特别的关注。首先了解其经济状况,采取必要的改善 措施 。另外,情感上的社会支持也是重要的环节,尤其是建立比较密切和稳定的人际关系,是提高其综合应对能力,保持情绪健康的重要基础。在常规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为保持情绪健康开展一些团体活动和辅导,让每个同学都建立必要的人际关系支持系统。另外,这类活动也可以满足大学生情感倾诉和人际交流的需要,可以促进大学生的自我探索、相互理解和共同发展。

三、结论及大学生情绪管理

掌握影响大学生情绪差异的因素,了解到情绪的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虽然在不同的个体之间存在情绪差异,可每一个所拥有的情绪是一样的,只是所表达的方式以及不同的肢体与表情的反映。“情绪管理”即是以最恰当的方式来表达情绪,如同亚里士多德所言:“任何人都会生气,这没什么难的,但要能适时适所,以适当方式对适当的对象恰如其分地生气,可就难上加难。”据此,情绪管理指的是要适时适所,对适当对象恰如其分表达情绪。大学生需要觉察自己和他人真正的情绪,并学会适当的表达、有效调控自己的情绪,提高自身的情绪智力,同时,大学生要改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认清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烦恼,对自我进行恰当的评价,确立健康的人生态度。

参考文献

[1] 叶素珍,曾振华。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 孟昭兰。情绪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 邓丽芳,郑日昌.大学生的情绪向性、表达性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2).

[4] 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5月第1版,2005年9月第11次印刷,第274页。

作者简介:

1.刘高升(1981-),男,成都师范学院教师,学士,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学,心理学。

2.周锐(1984-),女,四川 财经 职业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高校经济学课程研究。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有关情绪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2500字

有关情绪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2500字篇二 《大学生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摘要】 目的:研究大学生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方法 :选用一般健康问卷和情绪调节问卷,对39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差异检验表明,在情绪调节策略上,存在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更倾向于使用表达抑制策略(t=, P<);在认知重评策略上无显著性别差异(t=, P>)。相关分析表明:认知重评策略水平越高,自我肯定性越强,负性情感(忧郁、焦虑)越少,心理健康水平越高。结论:情绪调节中的认知重评策略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密切联系。 【关键词】 心理健康;情绪调节;一般健康问卷;大学生 情绪调节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然而,情绪调节作为心理学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却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1]。经过近20年来的发展,情绪调节已经成为当前情绪领域的前沿课题和 热点 。关于情绪调节的涵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Gross[2]认为,情绪调节是个体有意识地和自愿地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定的调节方式(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生理反应、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Gross[3]依据情绪调节发生在情绪反应产生之前或之后,将情绪调节分为先行关注情绪调节(antecedentfocused emotion regulation)和反应关注情绪调节(responsefocused emotion regulation)。他认为,在情绪发生的整个过程中,个体进行情绪调节的策略很多,但最常用和有价值的策略有两种,即认知重评(cognitive reappraisal)和表达抑制(expression suppression)。认知重评试图以一种更加积极的方式理解使人产生挫折、生气、厌恶等负性情绪的事件,或者对情绪事件进行合理化。认知重评是先行关注的情绪调节策略。 表达抑制是反应调整的一种,是指抑制将要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情绪表达行为,是反应关注的情绪调节策略。Gross及其同事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两种情绪调节策略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同:善于使用认知重评策略的个体其幸福感、抑郁和满意度等反映心理健康水平的指标较积极,而使用表达抑制的个体其心理健康水平较低[2,3]进一步分析国内现有研究发现,关于情绪调节的研究主要是理论研究,而实证研究很少(主要以黄敏儿[4]、李梅[5]、邓丽芳[6]的研究为代表),尤其是关于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仅有理论综述[7]而尚无实证研究。本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了解我国大学生的情绪调节特点及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以便为高校工作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情感教育等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对象 选取东北师范大学在籍全日制本科学生为样本。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有效问卷398份。有效样本的构成为:男生128人,女生270人;文科学生261人,理科学生137人;城镇学生228人,乡村学生170人;低年级人数为231人(大一128人、大二103人),高年级人数为167人(大三94人、大四73人)。 方法 一般健康问卷(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 GHQ-20) 该问卷系Goldberg编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李虹等人修订[8]。此问卷共20个项目,共包含3个维度,分别为抑郁、焦虑、自我肯定。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GHQ-20的20个项目分“是”和“否”记分,选“是”记1分,选“否”记0分,分数越高说明在此维度的症状越典型。将自我肯定量表记分进行反向转换后与忧郁、焦虑量表分合成,形成心理问题总分,总分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本研究中,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分半信度为,问卷3个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均在以上。 情绪调节问卷(Emotion Regulation Questionnaire) 该问卷修订自Gross编制的情绪调节问卷[9]。此问卷共10个项目,含2个维度:认知重评策略和表达抑制策略,采用5点量表评定法,要求被试回答每个陈述符合自己的程度,从1~5表示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得分越高说明被试越倾向于运用此种情绪调节策略。本次测量中,该问卷Cronbach's α系数为,问卷两个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 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SPSS/PC()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t检验及Pearson分析。 2 结 果 大学生情绪调节状况 大学生在情绪调节的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两个维度上的平均分数分别为±和±,由于本研究采用5级记分,中数为3,所以,大学生较多地运用这两种情绪调节策略,相对来说,更倾向于运用认知重评策略调节情绪。对不同群体大学生在情绪调节问卷上的得分进行t检验。 结果表明,大学生在情绪调节上的得分并无显著的城乡(家庭所在地为城镇或乡村)差异和年级差异。在认知重评上的得分无显著的性别差异;在表达抑制上的得分差异非常显著,男生的得分明显高于女生,这说明男生更倾向于使用表达抑制策略。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大学生在自我肯定、抑郁、焦虑3个维度上的平均分数分别为±、±和±,将这3个维度总体平均数分别除以每个维度的题目数,得到各维度的平均分,3个维度分别为±、±和±。由于本量表采用0~1计分,中数为,所以,大学生自我肯定程度较高,抑郁、焦虑程度较低。对不同群体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得分进行t检验。 结果显示,男大学生的GHQ得分及焦虑程度显著高于女大学生;在焦虑因子上,城镇学生与乡村学生存在显著差异,乡村学生的焦虑程度显著高于城镇学生;低年级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抑郁程度显著高于高年级大学生,高年级大学生自我肯定程度显著高于低年级大学生。 大学生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以认知重评的平均分(±)为界,将大学生划分为高认知重评组、低认知重评组;以表达抑制的平均分(±和±)为界,将大学生划分为高表达抑制组、低表达抑制组。对认知重评高、低组及表达抑制高、低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得分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除抑郁这一因子外,认知重评得分高低不同的大学生在心理问题、自我肯定、焦虑上的得分都有显著差异。认知重评得分高的大学生自我肯定程度明显要高于认知重评得分低的大学生,认知重评得分高的大学生心理问题及焦虑程度明显要低于认知重评得分低的大学生。表达抑制得分高低不同的大学生在心理问题及各项因子上的得分均无显著差异。 相关分析显示,大学生的认知重评策略与心理问题、焦虑及忧郁呈显著的负相关,与自我肯定因子呈显著的正相关。大学生的表达抑制策略与心理健康问题及各因子相关不显著。 3 讨 论 在情绪调节方面,与女大学生相比,男大学生更倾向于运用表达抑制策略来调节情绪。本研究结果与Gross对1483名大学生的研究结果相似,男生与女生在认知重评上的得分无显著的差异,但在表达抑制上的得分差异非常显著,男生的得分明显高于女生[3]。产生这种性别差异可能是由于男女性别角色的社会化不同。据社会对性别角色的期望研究[10]表明:多数人认为适合男性的人格特质多与成就、事业有关,适合女性的人格特质多与情感、人际关系有关。男性表达情绪常会被看作是懦弱、缺乏男子汉气概。与女孩相比,父母更多地教育男孩要学会控制情绪,社会也更期望男孩抑制情绪的表达。对婴儿早期情绪行为的研究[11]表明:个体早期情绪行为上的差异并不明显,但随着年龄增长,交往扩大,社会文化因素对个体的影响越来越大,男性表现更坚强和克制,更加稳重和含蓄,导致男性更多运用抑制策略来调节情绪,女性日趋表现出情感细腻、敏感,比男性更善于情绪表达,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性别角色社会化的结果。 本研究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性别、城乡、年级的差异检验分析,结果显示,男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焦虑程度显著高于女大学生,这种差异可能与男女传统社会角色以及师范院校的学生特色有关。男大学生可能比女大学生对成就、事业有更高的追求,同时,师范院校女生较多,并且女生在语言表达能力、 人际交往 、学习、活动等方面表现得都要好于男生,这使得师范院校的男生压力要比女生大,这给男大学生带来了更多的焦虑,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女大学生;乡村学生的焦虑程度显著高于城镇学生,这可能与乡村大学生的经济条件、生活条件、学习条件要比城镇学生差,他们感受到的社会竞争和就业压力要大于城镇学生有关;高年级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抑郁程度显著低于低年级大学生,自我肯定程度显著高于低年级大学生,也就是说,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好于低年级学生。这可能与高年级学生随着年龄增长,实践 经验 及人生阅历的丰富有关。 从相关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的认知重评策略与心理问题、焦虑及忧郁呈显著的负相关,与自我肯定因子呈显著的正相关。差异检验的结果也表明,除抑郁这一因子外,认知重评得分高低不同的大学生在心理问题、自我肯定、焦虑上的得分都有显著差异。由此可见,认知重评策略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密切联系。认知重评策略水平越高,自我肯定性越强,负性情感(忧郁、焦虑)越少,心理健康水平越高。日常生活中过多的负性情感得不到及时疏导和调节,很易发展成为情绪障碍,对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高校心理工作者应高度关注学生的情绪问题,从发展角度入手,指导学生在情绪反应产生之前就进行积极调节,也就是学习运用先行关注的情绪调节策略,如选择有利情境,对情境进行修补,注意转移法,认知重评策略等,以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优化与情绪相关的良好心理品质,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有关情绪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2500字相关 文章 : 1.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2500字 2.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论文2500字 3. 试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2500字论文 4.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范文2500字 5.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论文2500字

我国医学关于心理与疾病的关系,远在两千多年前就有比较丰富的临床经验与深刻的认识。强调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是致病的重要因素。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心理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关系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老年疾病与心理健康护理》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疾病患者常见心理问题及其相关护理。方法:将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我医疗保健中心接收治疗的的老年患者140例,按照患者就诊时间均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每组7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管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给予全面心理护理。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测定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再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平均康复时间以评定护理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干预后,干预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都显著低于干预前(P<),而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无显著差异(P>),且两组患者干预后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同类型疾病干预组患者平均康复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结论:老年患者心理状态关系着患者疾病的治疗,对患者给予一定的心理健康护理能够有效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缩短患者的平均康复时间,提高患者生活水平。

【关键词】 老年患者;心理健康;护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192-01

前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以及医学水平的提高,人类平均寿命已经由解放前的30多岁延长到70多岁[1]。老年人在我国所占比例逐渐增大,我国人口老年化增逐渐增长。老年人由于年龄较大、各类器官功能也在逐渐减退,使得抵抗能力、应激能力、代偿能力都在逐渐降低,各类疾病就接踵而来。给老年患者生理及心理都带来极大的压力。人类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心理在医疗中也占有很大一部分[2]。了解老年病人的心理变化并对其作出相应的护理,对于疾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对70例老年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对患者疾病治疗获得良好的效果,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研究资料

本研究对象均来自我医疗保健中心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所接收治疗的老年患者140例,包括男性84例、女性56例,年龄在64岁-8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岁。患者疾病包括高血压18例、缺血性心脏病14例、心力衰竭29例、心律失常14例、糖尿病33例、高血脂15例、脑卒中6例、消化不良11例。按照患者就诊时间顺序均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每组7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种类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具有可比性。

护理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护理

观察组:该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之上进行心理护理。创造温馨的护理环境:医护人员要主动、热情,及时向老人及其家属介绍病情及护理措施,使患者感受到良好的服务,能够安心踏实的接受治疗,保持乐观积极的情绪。

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实施患者心理护理的前提,医护人员应该要热情、积极、主动地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积极的沟通,与患者拉近关系。护理人员要像对待自己长辈那样对待患者,要关心和尊重他们,详细的向他们交代各种注意事项。

体贴、尊重老人:老年人反应相对比较迟钝,因而医护人员在向老年人介绍病情及注意事项时要有耐心的向患者解释病情、态度做到不急不躁,语速要缓慢,多用一些浅显易懂的与语言。医护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帮助患者解决其实际困难,让老年人愿意主动把自己的心里所想向医护人员说清楚,这样有助于医护人员能够更清楚的了解患者病情,对疾病的治疗更为有利。与患者多沟通,使患者充分的认识到生老病死为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使患者活着的每一天都充实且有意义。

饮食护理:在考虑到患者饮食情况下,还要注重食品健康及饮食营养,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饮食习惯能够有助于患者身心健康。

健康教育,医护人员需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实施健康教育,即患者希望医护人员能够重视自己的病情。因而医护人员要关心患者并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其病情的发生及发展情况。并对患者做到有问必答,耐心讲解。鼓励患者多做运动,养成良好的自我护理能力。

评价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对于文化程度低的患者由护理人员解读完成。其中SAS评分≥40分即为焦虑患者,SDS≥40分认为是抑郁患者[3]。

在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进行评测,以及两组患者平均康复时间进行测定。

2 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干预前,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干预后,干预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都显著低于干预前(P<),而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无显著差异(P>),且两组患者干预后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具体结果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表示该项与干预前具有显著性差异,P< ;“#”与对照组对应项具有显著性差异,P<。

患者住院时间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同类型疾病干预组患者平均康复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如心血管疾病患者,干预组平均康复时间为(±)天,对照组平均康复时间为(±)天,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及结论

老年患者心理状态关系着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等,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4]。老年患者心里较为脆弱,因而在给予患者生理治疗的同时,配合一定的心理护理,对患者疾病的治疗必不可少。

本研究通过对患者进行良好的饮食护理、言语沟通、建立好融洽的医患关系。结果显示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有着良好的提升,并且能够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苏士云.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J].吉林医学,2008,29(14):1171-1172.

[2]闫玉玲,张艳丽,武斌.老年病人常见心理特征与护理[J].中外医疗,2009,27(21):130.

[3]常明凤.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3):547-549.

[4]张晓华.老年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医疗前沿,2009,4(3):127-128.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心理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关系论文

什么病和情绪有关的论文

精神病是指一个人在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方面有着明显的障碍,从而表现出与正常人不一样的行为。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精神病学术论文的内容,供大家参考!

摘 要:本文从精神病的症状表现中,以及从精神 分析 的角度列举了一个对精神病的 临床 心理 治疗 的个案,探讨了对精神病的心理治疗的可能性。同时分析了对于精神病患者来说如何来读破、拆散他的精神病性的逻辑的欲望世界。精神分析学家和精神病专家经常发现在妄想狂中存在在父性和父子关系的主题。拉康认为某些能唤起主体的父性的情况是导致精神病发作的催化剂,此时主体遇到的是一个空洞、一个空白。

关键词:精神病;精神分析;心理治疗

一、精神病症状和表现

精神病是指在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方面有明显障碍,致使患者歪曲地反映现实,不能适应正常的生活,具有危害自身和 社会 的行为者, 医学上又称重性精神障碍。患者一般不能正确认识疾病,缺乏现实批判能力。在国外一般医学字典上认为精神病应包括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综合症和“功能性”精神病,而功能性精神病又包括精神分裂、心境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精神病性抑郁等。精神活动是大脑生理功能的具体表现,当大脑功能异常时,临床上表现为异常的精神活动,精神症状是异常的精神活动。由于人的个体差异很大,至今还没有特异的实验室检查精神活动异常的生物学指标。通常判断精神活动是否正常,需要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进行比较,同时还要分析是否由客观原因造成等各种愿意进行评估。因此临床上患者的精神症状常常是一症状群、综合征的形式出现。综合征是指一组症状或特征,可在疾病的某一阶段表现出来,是精神病临床 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见的综合征有幻觉妄想综合征、情感综合征、紧张综合征、遗忘综合征、易人综合征、虚无妄想综合征和Ganser综合征等。症状是患者求助的主观体验,如心慌等;体征是客观存在的外在表现。综合征是疾病所特有的一组症状和体征的组合。发现精神症状后,应判断此精神症状是原发的还是继发的,而从心 理学 角度,原发症状直接与精神病理过程有关,继发的症状是对原发症状的一个反应。所以,在对精神病症状和表现进行评估之后,在临床工作中可以在药物的治疗基础之上,对精神病心理分析工作的可能性进行探讨,从而使患者可以在真实的世界里发现其缺失的意义,下面从一个个案来对精神病进行精神分析的可能性的探讨。

二、

弗洛伊德在阅读斯瑞伯《一个精神病的回忆》一文中,提出了力比多的投注和精神病的关系。并在《自恋 问题 引论》中,分析了自恋型力比多的投注和现实的问题。1942年,弗洛伊德在《精神官能症和精神错乱中的现实的丧失》中,指出问题不是现实的丧失,而是取代了现实的那个力量。但是,拉康却在弗洛伊德成就的宫殿里,对此提出了疑问,从而从结构和逻辑的层面上提出了《论精神错论的一切可能疗法的一个先决问题》。在那里,根本没有父亲的名字。弗洛伊德曾在许多场合指出,肯定存在一种偏执狂所特有的压抑和自我克制。拉康从弗洛伊德的著作中借用了一个术语来命名这种机制:排斥,它表明了对所涉及元素的彻底排斥。因此,这个元素就只能在真实中而不是在符号中返回了,例如,以幻觉的形式。拉康指出,在精神病中,存在在一种对父亲名字的排斥:它不是因为受到压制,而是完全抹杀了——某些能唤起主体的父姓观念的情况是导致精神病发作的催化剂。例如。当一个女人分娩之后从别人手里接过婴儿,还有一个男人成为父亲等,这些情况都会向父姓象征的领域发出呼唤,然而不幸的是那里一无所有,主题遇到的是一个空洞、一个空白。于是,精神病早期常有的“世界末日”之感也就随之产生了。主体面临的是能指的缺乏,即父亲名字的缺乏,随之而来的是意义的缺乏。按照拉康的说法,精神妄想症的患者试图在由于父亲名字的缺位而形成的空洞指出填补上丢失的意义。也就是说,要给世界赋予意义。例如,精神病患者会认为“今天是阴天,是一个外星人密谋控制天气”,换句话说,妄想症患者认为世界之所以充满危险,恰恰是因为缺乏一些基础的意义来使之规范条理。分析 经验 的真理表明,向主体提出的问题并不是体现为他在自我中引起的焦虑,这是他的伴随物中的一个成分。这个问题是个表达清楚的问题:“我在那里是什么?”这个问题关系到他的性别以及他在存在中的偶然性,也就是说,一方面他是男的,或可能是女的:另一方面,他可以不失,两者演化其奥秘,把它系结在生殖和死亡的象征中。存在的问题包含了主体,支撑着主体,侵入了主体,甚至将主体撕碎,在分析中遇到的紧张、悬念、幻想等都表明这个情况,然而正是这些现象是 组织在这个话语中,它们才确定了症状,才可被解读,才能在被解读之后得到解决。三、对一个爱僵尸的精神病少女的精神 分析

患者是一个16岁的女孩,现在读高一, 学习 较好。精神病学的诊断是精神分裂症。该女孩在初中开始就怀疑自己的心事自己没有说就被别人知道了。后来她发现身边的男性都在用恶毒的眼神在看她,并且要伤害她。在入院前一天,她早上骑车上学,发现街上的男性都在盯着她看,并知道了她的心事,要伤害她,她飞速骑到学校并且大哭,同学们都说她是疯子,所以她非常惊恐,父母决定入院 治疗 。其家庭 教育 严格,父母和睦,9岁前父亲在外地当兵。

在治疗中,我和她谈梦、幻想以及她的胶泥作品。在最初的谈话中,她喜欢做胶泥,她的作品里活跃着死亡、生殖以及暴力的元素:拿着镰刀的女性死神,俊美的黑衣僵尸,可爱的月老等人物。而这几个人物的手中都有一个共同的工具:手杖。在谈她的作品时,她说母亲是很暴力的,脾气很坏;自己爱僵尸,因为僵尸都对爱情很忠贞。在 工作过几次之后,她不再做这些泥人,但是她很焦虑地说她最近总是做恶梦。她 报告 了她的一个梦,在梦中:我去火车站接周杰伦,想让他签名,但是没有笔……我不知不觉又到了一个墓地,结过婚的人死了合葬在一起,不会变成恶鬼,而没结婚的人就是没有坟,是恶鬼。突然一个坟从中间裂开了,从里面出来一个恶鬼要吃她……”这个梦通过隐喻的形式,表达了主体的性化的焦虑,以及在生与死的象征关系的位置。她询问她在那里是什么,她的父母又是什么,她无法性化她已成熟的身体,因为从哪里来她又要回哪里去。但是,究竟是什么,让她的主体在被害妄想中给与这样一个不同的解释:那些男人要害她,因为他们知道了她是“狈”,所以那些男人要成为“狼”,只有这样她们才能狼狈为奸。这个梦打开了她的幻想之门,在一次分析中,她突然停止言说,并且很惊恐地看着我。我问她“你突然停下了,你在想什么”,她停顿了一会说:“我想摸你。”在后面的言说中,她记得儿时的一次和同性的性接触,以及父母对待她的性方式……现在,她混乱了,一方面她对女性有了兴趣,另一方面,她渴望又害怕男性,如她不敢坐男生坐过的椅子,怕怀孕,另一方面又认为男生很暴力,就如她的父亲让她的母亲怀孕生出她,并说小的时候对粪便很有兴趣,有的时候在上厕所的时候,一边吃馒头,一边解手,有的时候要一个多小时。从这里我们似乎可以想象到她对客体小a的享乐,而同样是生与死的拷问。在一次治疗结束的时候她说:“以前认为 心理医生之所以成为医生,是因为他们想 问题 想多了,现在自己发现是想问题想多了就成了疯子。”

在治疗的过程中,她恢复了一些 社会 功能,可以上街,见到男生也不会逃避,焦虑的情绪有所缓解。在这个个案中,充斥着悖论,这个患者有父亲,但是却没有经历父姓的阉割,有母亲却成为母亲的一个享乐的客体,从一出生便掉入到这个注定将来要疯狂的洞里,那里没有规范,但是她必须去建立一个规范,去面对青春期性化的问题,询问祖先的问题。这也许是为什么青春期是精神病的高发期。为了很好地分析这个个案,那么有必要回到俄底普斯情节当中去,在那里母亲给了父亲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在上面的个案中,那个女孩的梦中的鬼要吃掉她,和她在厕所里边吃边解手的习惯,使我们回到前俄底普斯阶段,那里的生殖 文化 和俄第普斯阶段的父亲的隐喻。所以,你不需要一个能指才能成为父亲,或才死去,但是如果没有能指,没人会知道这两个状态的事。恰如这个女孩,因为没有父姓的阉割,所以问题关系到她的性别以及她在存在种的偶然性,也就是说。一方面她是男的,或可能是女的;另一方面,她可以不是,两者演化其奥秘,把它系结在生殖和死亡的象征中,而她在青春期开始成熟的时候。用妄想的形式给世界一个解释:男孩要害她是有原因的,因为她是一个“狈”,所以男人才会成为“狼”。

当然,对精神病人的心理治疗的可能性一直是倍受争议的,但是在拉康那里,以及 临床的心理治疗的 经验中似乎都在说明这个可能性。

【摘要】自杀是有意或故意伤害自己生命的行为,自杀对于社会、家庭、个人都带来了巨大的破坏。精神病人的自杀是精神疾病病人常见的死亡原因,且精神病人自杀平均年龄较一般人群年轻并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更糟糕的是很多人都忽视了精神病人这个弱势群体,对他们的行为置之不理,这无疑给我们社会的发展埋下了巨大的隐患。为此我们将要对此走进精神病人的世界,去了解他们的心理,自杀原因,以及针对精神病人自杀的防范 措施 。

【关键词】自杀;原因;防范措施

一、精神病的种类和表现

(一)精神疾病的种类

精神疾病分为多种类型:对于精神病分类各国的标准不同,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精神病的分类逐渐系统化,目前我国对精神疾病的习惯分为十三种:

1.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由于脑组织直接受到损害而造成的器质性精神病,如:脑外伤、脑出血、颅内肿瘤等因素所致。

2.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这是由于躯体疾病影响了大脑功能而造成的,如:心、肺、肝、肾发生疾病,导致脑供血、供氧不足。

3.酒依赖或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由于长期饮酒形成依赖(成瘾)后逐渐出现精神障碍,或在突然停饮后急剧发作。

4.鸦片类及其他精神活性物质伴发的精神障碍。

5.中毒性精神障碍:某些非依赖物质(如苯中毒、铅中毒、一氧化碳、医学药物中毒等)短期大量或长期少量进入人体,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后,造成精神障碍。

6.精神分裂症:为较常见的重型精神病之一,多起病于青壮年,常见症状有:精神恍惚、狂躁不安、幻觉妄想、兴奋躁动、打人毁物、抑郁多疑等。

7.偏执型精神病:以系统的妄想为主要症状。

8.情感障碍:为较常见的重性精神疾病之-,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改变为基本临床表现。

9.心因性精神障碍:由严重精神打击或强烈的精神刺激所致。

10.与文化相关的精神障碍:常见症状有:恐缩症即害怕。

11.人格障碍: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影响其社会和职业功能,本人精神上感到很痛苦。

12.性心理障碍:指两性行为在心理上偏离正常而导致活动行为上的异常。

13.精神发育迟滞:童年起即表现为全面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

(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表现

1.性格改变:性格变得与平时不一样了。

2.行为异常:行为作派变化明显或者变得让人不可理解了。

3.语言异常:说话的方式 方法 变得不正常了。

总之,如果一个人现在与过去相比,像是变了一个人,与其他人相比,明显与众不同,那他可能患上了精神疾病。

二、精神病患者的自杀原因

(一)自杀与精神障碍

1.情感障碍:65%以上的自杀患者有情感障碍(主要为抑郁症),是最常见的自杀病因。

2.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自杀率约为5% ~10%。有研究提示自杀与精神病人的自知力有关,即认识到疾病性质,担心今后精神分裂症复发而自杀。

3.酒精中毒与药物滥用:酒精中毒自杀最危险的年龄为40-50岁,其他精神活性物质滥用自杀者多在年龄40岁以下,尤以30岁以下最常见。

4.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的住院病人自杀率增高,主要是因为病人有惊恐发作。可能由于受过心理打击,当记忆重现在脑海时,就会造成心理的巨大压力,打击再此重现,于是选择自杀。

(二)精神病人的自杀与社会心理因素

精神病人由于长期疾病的原因,社会功能受损,许多病人存在人格缺损,不完整,并对社会、家庭均构成一定的危害,很难取得社会的理解与同情,与其他社会成员相比,精神病人所面临的社会心理压力就更大,他们面临着来自家庭矛盾的压力,亲人的拒绝,社会的冷落,面临着经济问题,他们期待着与其他人平等的权利,期待着社会的理解与接纳,由于这些社会心理因素所造成的精神病人自杀危险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

三、精神病患者自杀的手段

(一)精神病患者的自杀方法

精神病患者的自杀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1、服用大剂量抗精神病药或镇静安眠药或农药;2、自缢(上吊);3、触电;4、用尖锐物品自身伤害;5、撞头;6、溺水;7、跳楼;8、其他自杀方式。

(二)精神病人的自杀工具

精神病人精神失常,随时都可能发病,严重者随时可能做出一些预想不到的害人害己的事情。身边的物品随时都可能成为精神病人的作案和自杀的工具,如水果刀、棍子、锤子、斧头、电插头、绳子、电线等等。因此对日常不起眼的用品,严加看管。

四、精神病人自杀的防范措施

(一)非住院精神病人的防范措施

对有自杀企图的精神病人,家属要保证在24小时内不离人的照顾,要密切关注精神病人的一言一行,多与病人谈心,询问要自杀的原因及方法,好多时候精神病人的自杀主要来自于犯病、他人的歧视,因此作为精神病人的家属一定要加以重视,及早送病人住院治疗,只有住院治疗,才能进一步遏制住病人病情地发展,使其尽早康复。

(二)住院精神病人的防范及护理措施

1.严格监测生命体征

护理人员应仔细观察,及时给医生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和产生自杀行为的先兆,及早干预,以便及时调整药物的剂量,控制病情。

2.做好心理护理

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治疗性人际关系,主动接触,态度和蔼,加强与患者内心世界的交流,使其在心理上得到宣泄,缓解消极的情绪,淡化自杀意念。

3.对有自杀意图者的护理

应床头交接班,将病人放在重点病房,专人护理,形影不离,不让患者单独活动,可让家属陪伴。

4.加强服药监护

每次发药时,应要求患者当场服下并仔细检查口腔,确实咽下方可离开,严防藏药或蓄积后一次性吞服。

5.加强保护性医疗制度

不向外人泄露患者的病情,尊重患者的人格,对患者的合理要求要尽量给予满足,家属探视时不给患者带任何危险物品,并对物品进行认真检查,不得疏漏。

6.严格执行各项安全制度

定期或不定期清查病人的床铺、室内物品,加强环境的安全检查。

7.做好恢复期的防范工作

相当一部分患者的自杀行为发生在恢复期,此时,护理人员应及时对患者加强自知力教育,及时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针对病情给患者精神上的支持、疏导和鼓励,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参加各种康复活动,培养生活的情趣,以减少自杀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明圆:精神科手册,[M]第1版,上海;科学技术由版杆.

[2]周晓航等:浅谈精神分裂症病人自杀相关因素中国医药卫生杂志,2004,7(5).

[3]王丹,施晓霞:《关于精神病患者自杀的相关因素》,2009年版,第9页.

[4]沈鱼.精神病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第1028页-第1029页.

我国医学关于心理与疾病的关系,远在两千多年前就有比较丰富的临床经验与深刻的认识。强调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是致病的重要因素。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心理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关系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老年疾病与心理健康护理》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疾病患者常见心理问题及其相关护理。方法:将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我医疗保健中心接收治疗的的老年患者140例,按照患者就诊时间均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每组7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管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给予全面心理护理。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测定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再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平均康复时间以评定护理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干预后,干预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都显著低于干预前(P<),而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无显著差异(P>),且两组患者干预后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同类型疾病干预组患者平均康复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结论:老年患者心理状态关系着患者疾病的治疗,对患者给予一定的心理健康护理能够有效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缩短患者的平均康复时间,提高患者生活水平。

【关键词】 老年患者;心理健康;护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192-01

前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以及医学水平的提高,人类平均寿命已经由解放前的30多岁延长到70多岁[1]。老年人在我国所占比例逐渐增大,我国人口老年化增逐渐增长。老年人由于年龄较大、各类器官功能也在逐渐减退,使得抵抗能力、应激能力、代偿能力都在逐渐降低,各类疾病就接踵而来。给老年患者生理及心理都带来极大的压力。人类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心理在医疗中也占有很大一部分[2]。了解老年病人的心理变化并对其作出相应的护理,对于疾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对70例老年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对患者疾病治疗获得良好的效果,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研究资料

本研究对象均来自我医疗保健中心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所接收治疗的老年患者140例,包括男性84例、女性56例,年龄在64岁-8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岁。患者疾病包括高血压18例、缺血性心脏病14例、心力衰竭29例、心律失常14例、糖尿病33例、高血脂15例、脑卒中6例、消化不良11例。按照患者就诊时间顺序均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每组7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种类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具有可比性。

护理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护理

观察组:该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之上进行心理护理。创造温馨的护理环境:医护人员要主动、热情,及时向老人及其家属介绍病情及护理措施,使患者感受到良好的服务,能够安心踏实的接受治疗,保持乐观积极的情绪。

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实施患者心理护理的前提,医护人员应该要热情、积极、主动地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积极的沟通,与患者拉近关系。护理人员要像对待自己长辈那样对待患者,要关心和尊重他们,详细的向他们交代各种注意事项。

体贴、尊重老人:老年人反应相对比较迟钝,因而医护人员在向老年人介绍病情及注意事项时要有耐心的向患者解释病情、态度做到不急不躁,语速要缓慢,多用一些浅显易懂的与语言。医护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帮助患者解决其实际困难,让老年人愿意主动把自己的心里所想向医护人员说清楚,这样有助于医护人员能够更清楚的了解患者病情,对疾病的治疗更为有利。与患者多沟通,使患者充分的认识到生老病死为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使患者活着的每一天都充实且有意义。

饮食护理:在考虑到患者饮食情况下,还要注重食品健康及饮食营养,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饮食习惯能够有助于患者身心健康。

健康教育,医护人员需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实施健康教育,即患者希望医护人员能够重视自己的病情。因而医护人员要关心患者并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其病情的发生及发展情况。并对患者做到有问必答,耐心讲解。鼓励患者多做运动,养成良好的自我护理能力。

评价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对于文化程度低的患者由护理人员解读完成。其中SAS评分≥40分即为焦虑患者,SDS≥40分认为是抑郁患者[3]。

在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进行评测,以及两组患者平均康复时间进行测定。

2 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干预前,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干预后,干预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都显著低于干预前(P<),而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无显著差异(P>),且两组患者干预后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具体结果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表示该项与干预前具有显著性差异,P< ;“#”与对照组对应项具有显著性差异,P<。

患者住院时间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同类型疾病干预组患者平均康复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如心血管疾病患者,干预组平均康复时间为(±)天,对照组平均康复时间为(±)天,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及结论

老年患者心理状态关系着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等,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4]。老年患者心里较为脆弱,因而在给予患者生理治疗的同时,配合一定的心理护理,对患者疾病的治疗必不可少。

本研究通过对患者进行良好的饮食护理、言语沟通、建立好融洽的医患关系。结果显示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有着良好的提升,并且能够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苏士云.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J].吉林医学,2008,29(14):1171-1172.

[2]闫玉玲,张艳丽,武斌.老年病人常见心理特征与护理[J].中外医疗,2009,27(21):130.

[3]常明凤.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3):547-549.

[4]张晓华.老年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医疗前沿,2009,4(3):127-128.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心理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关系论文

  • 索引序列
  • 什么病跟情绪有关的论文
  • 情绪跟病有关的论文
  • 病跟情绪有关的论文
  • 情绪和什么病有关的论文
  • 什么病和情绪有关的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