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抗vd佝偻病论文800字

抗vd佝偻病论文800字

发布时间:

抗vd佝偻病论文800字

抗VD佝偻病(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vitaminD-resi-stantRickets)有低血磷性和低血钙性两 抗维生素D佝偻病种。多见的是低血磷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又称家族性低磷血症。低血磷酸盐性佝偻病是家族性的或罕见为获得性的疾病。其特征包括低磷酸盐血症,肠道钙吸收功能障碍,对维生素D无反应的佝偻病或骨质疏松。家族性低血磷酸盐性佝偻病为X连锁显性遗传。女性患者骨骼疾病较男性为轻,可仅表现为低磷酸盐血症。散发的获得性病例常与良性间质性肿瘤有关(癌基因性佝偻病)。

佝偻病俗称缺钙,在婴儿期较为常见,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体内钙、磷代谢紊乱,而使骨骼钙化不良的一种疾病 你要明白,治疗佝偻病的关键是补充维生素d,而不是补钙(当然了,补钙也是必须的,不可少的)其次,要明白佝偻病也是分程度的,要按照不同的程度,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正常和轻度佝偻病只是用伊可新就可以了,中度以上,才会考虑用大剂量的维生素d3治疗。虽然,钙剂是次要的因素,但也是必不可少的。

治疗原则是防止骨畸形,尽可能使血磷升高,维持在(3mg/dl)以上, 有利于骨的钙化。维持正常的生长速率,又要避免维生素D中毒所致高尿钙、高血钙的发生。Ⅰ型低血磷酸盐性佝偻病的治疗包括分数次口服磷酸盐1~3g/(),同时使用1,25-二羟维生素D3,始量为~μg/(),渐增加至~μg/(),达最大量为2μg/d进行维持。治疗后可见血磷酸盐浓度升高,碱性磷酸酶降低,佝偻病痊愈,生长加快。但高血钙,高尿钙和肾功能下降可妨碍治疗。Ⅱ型低血磷酸盐性佝偻病对治疗反应很差,仅予磷酸盐替代来降低低血磷酸盐的程度。患有癌基因性佝偻病的成人,随着产生体液因子抑制近曲小管重吸收磷酸盐的小细胞性间质肿瘤被切除,疾病即可显著改善为了预防血钙过高,每1~3月检查一次24小时尿钙和尿肌酸酐。尿钙与尿肌酐的比值正常为~。如果这个比例大于,说明维生素D或DHT的剂量太大,应及早减量,以减少中毒的机会。有人提倡用利尿剂如双氢氯噻嗪~2mg/kg/d,分次口服,可避免高钙血症,并可使血磷浓度明显增高。

抗vd佝偻病论文

1.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诊断 有日光照射不足及维生素D缺乏的病史,佝偻病的症状和体征,结合血生化改变和骨X线改变可做出正确诊断。但应注意早期病儿骨骼改变不明显,多汗、夜惊、烦躁等神经精神症状又无特异性,需结合患儿年龄、季节、病史做出综合判断。血清25-(OH)D3(正常10~80μg/L)和1,25-(OH)2D3(正常~μg/L)水平在佝偻病初期就已明显降低,为可靠的早期诊断指标。 根据卫生部颁发的"婴幼儿佝偻病治疗方案",佝偻病临床可分为三度: (1)轻度:可见颅骨软化、囱门增大、轻度方颅、肋骨串珠等;(2)中度:有典型肋骨串珠、手镯、肋膈沟、轻或中度鸡胸、漏斗胸、O形或X形腿,可有囟门晚闭,出牙迟缓等明显改变;(3)重度:可见明显肋膈沟、鸡胸、漏斗胸、O形或X形腿、病理性骨折等严重改变。 2.鉴别诊断 除需与甲状腺功能低下引起的生长发育迟缓以及软骨营养不良引起的骨骼畸形鉴别外,主要应与抗维生素D佝偻病鉴别,此类疾病的共同特点为一般剂量的维生素D治疗无效。 (1)低血磷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家族性低磷血症) 为肾小管再吸收磷及肠道吸收磷的原发性缺陷所致,佝偻病的症状多发生于1岁以后,且2~3岁后仍有活动性佝偻病表现,血钙多正常,血磷低,尿磷增加。 (2)远端肾小管酸中毒 为远曲小管泌氢障碍,从尿中丢失大量钠、钾、钙,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质脱钙,出现佝偻病症状。骨骼畸形严重,身材矮小,除低血钙、低血磷之外,有代谢性酸中毒及低钾、高氯血症,尿呈碱性(pH>6)。 (3)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 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分为二型:Ⅰ型为肾脏1-羟化酶缺陷,使25-(OH)D3转变为1,25-(OH)2D3发生障碍,Ⅱ型为靶器官1,25-(OH)2D3受体缺陷。两型均有严重的佝偻病症状,低血钙、低血磷、碱性磷酸酶明显增高。Ⅰ型可有高氨基酸尿症,Ⅱ型的一个重要特征为脱发。 (4)肾性佝偻病 因肾脏疾患引起的慢性肾功能障碍导致25-(OH)D3转变为1,25-(OH)2D3减少,出现钙磷代谢紊乱,血钙低,血磷高,碱性磷酸酶正常。佝偻病症状多于幼儿后期渐显示,身材矮小。 (5)肝性佝偻病 肝功能不良可使25-(OH)D3生成障碍,伴有胆道阻塞时肠道吸收维生素D及钙也降低,出现低血钙、抽搐和佝偻病征。

“珍爱生命、保护健康”是人类生存的永恒主题,从人类产生到现在,各种各样的疾病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甚至许多疾病会导致人的死亡,特别是近几年来爆发的非典、禽流感、疯牛病等人畜共患疾病,又给人类敲响了警钟。高考中此类试题的出现,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要求学生关注生物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而且体现出大纲中“考查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要求。高中生物课本中有许多章节的内容与这一主题有关,而且象非典、禽流感、疯牛病等人畜共患疾病中所包含的许多知识都与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内容密切相关,对这一知识进行专题训练,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和原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题知识概要】一、教材中的人类疾病(一)营养及代谢失调引起的疾病指机体营养不足、缺乏或过剩及代谢失调引起的疾病1.相关病例:(1)低血糖早期:①病因:血糖含量降低(50~60 mg/dL)而得不到补充②症状:头昏、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无力等低血糖早期症状。③治疗:及时吃一些含糖较多的食物,或是喝一杯浓糖水,就可以恢复正常。晚期:①病因:血糖含量低于45 mg/dL②症状:出现惊厥和昏迷等。③治疗:只要及时给患者静脉输入葡萄糖溶液,症状就会得到缓解。(2)脂肪肝、肝硬化①病因:肝脏功能不好,或是磷脂等的合成减少时,脂蛋白的合成受阻,脂肪就不能顺利地从肝脏中运出去,因而造成脂肪在肝脏中的堆积,形成脂肪肝。这种情况会影响肝细胞的功能,长期发展下去,可能使肝细胞坏死,结缔组织增生,最终造成肝硬化。②防治:合理膳食,适当的休息和活动,并注意吃一些含卵磷脂较多的食物,是防治脂肪肝的有效措施。(3)佝偻病、骨软化病、骨质疏松症①病因:当血液中钙、磷的含量降低时,会影响骨组织的钙化,这在成年人表现为骨软化病,在儿童则表现为骨质生长障碍、骨化不全的佝偻病。抗VD佝偻病是由于遗传因素导致(X-显性遗传)。②防治:对于第一种病因导致的,可通过补充Ca配合VD进行治疗,进行日光浴。(4)组织水肿病因:比较复杂,如过敏反应可产生组织水肿、营养不良也会导致组织水肿等(5)肥胖①病因:一般情况下,如果一个人多食少动,使得摄入的供能物质(如糖类)多,而消耗的供能物质少,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不但来自食物中的脂肪可以储存在体内,而且体内过多的葡萄糖、蛋白质也可以转变成脂肪储存于体内,这样就导致了肥胖;遗传因素或内分泌失调等也是引起的肥胖的原因。②防治:第一种原因导致的肥胖可以通过控制饮食、加强锻炼等措施来治疗。对于某些因遗传或内分泌失调等而引起的肥胖,则应该上医院诊断治疗。(6)肌无力病因:血钙过高引起。2.基础知识:营养物质的种类及作用;人体内各种营养物质的来源、去路、代谢途径及相互关系;合理营养3.知识拓展:(1)人体所需营养物质除了绝大多数来源于食物外,还有哪些途径?(提示:饮水、大肠杆菌合成维生素、非必需氨基酸的转化、日光浴可促进VD的合成等)(2)肥胖的原因、减肥方法以及你对市售减肥药的看法。(提示:病因可能是由于营养过剩、遗传或内分泌失调等造成的。减肥方法是:对于营养过剩导致的肥胖可采用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来进行治疗;而对于遗传或内分泌失调等因素导致的肥胖可上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对市售减肥药的看法:只要答案合理就可给分,如有的市售减肥药是通过使人厌食而达到减肥目的的,长期下去可能会导致营养不良等。)(二)内分泌失调引起的疾病1.相关病例:(1)侏儒症病因:幼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2)呆小症病因:幼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3)巨人症病因:幼年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引起(4)糖尿病①病因:病人的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②鉴定:用斐林试剂或班氏试剂进行检测。③症状:饥饿多食、多尿、口渴、多饮、机体消瘦、体重减轻(分析原因)④治疗:采用调节和控制饮食结合药物的方法。2.基础知识:体液调节的概念;动物激素的种类、产生部位及生理作用;激素分泌的调节;相关激素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二氧化碳的调节作用3.知识拓展:(1)设计实验验证性激素的作用。(提示:小动物生殖腺的阉割、移植以及口服或注射相应性激素,可参见高二必修教材第一册“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一节中“激素调节”与行为部分内容)(2)设计实验验证糖尿病与胰岛素的关系。(提示:动物的胰腺切除、注射胰岛素、观察尿液血糖变化)(3)尿糖过高一定是糖尿病吗?为什么?(提示:肾功能发生障碍或一次口服大量的糖,也会出现糖尿)(4)如何鉴定糖尿?(提示:可参见高三选修教材“血糖的调节”一节中的演示实验)(三)神经系统障碍引起的疾病1.相关病例:(1)运动性失语症①病因:皮层中央前回底部之前(S区)受到损伤②症状:病人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的谈话,但却不会讲话,也就是不能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2)听觉性失语症①病因:皮层颞上回后部(H区)受到损伤②症状:病人会讲话会书写,也能看懂文字,但却听不懂别人的谈话2.基础知识: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3.知识拓展:如何验证大脑皮层各功能区的作用?(提示:刺激法)(四)免疫病及传染病1.相关病例:(1)过敏反应①概念: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②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破坏组织细胞,不损伤组织,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③抗原-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如:略④机理:有些人接触到过敏原时,在过敏原的刺激下,由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这些抗体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当相同的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就会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上述细胞释放出组织胺等物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多等。⑤预防:找出过敏原,避免再次接触。(2)风湿性心脏病病因:酿脓链球菌的表面有一种抗原决定簇,与心脏瓣膜上的一种物质的表面结构十分相似;当人体感染了这种病菌后,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不仅向病菌发起进攻,而且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结果,在消灭病菌的同时,心脏也受到了损伤,使人得了风湿性心脏病。

维生素D(vitamin D )为固醇类衍生物,具抗佝偻病作用,又称抗佝偻病维生素。 目前认为维生素D也是一种类固醇激素,维生素D家族成员中最重要的成员是VD2(麦角钙化醇)和VD3(胆钙化醇)。维生素D均为不同的维生素D原经紫外照射后的衍生物。植物不含维生素D,但维生素D原在动、植物体内都存在。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有五种化合物,对健康关系较密切的是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它们有以下三点特性:它存在于部分天然食物中;人体皮下储存有从胆固醇生成的7-脱氢胆固醇,受紫外线的照射后,可转变为维生素D3。适当的日光浴足以满足人体对维生素D的需要。下面和一起来看看吧。

维生素D的作用不可低估:

心脏病:维生素D可降低对胰岛素的耐受性,而胰岛素耐受性是导致心脏病的主要因素之一。肺病:肺部组织在人的一生中会经历修复和"改造",由于维生素影响多种细胞的生长,它可能对肺的修复过程起到一定的作用。癌症(包括乳腺癌、结肠癌、卵巢癌和前列腺癌等):据认为,维生素D对调节细胞繁殖起到关键作用-癌症患者体内则缺乏这种调控机制。因此,通过防止细胞过度繁殖,维生素D就能预防某些癌症。

糖尿病:在Ⅰ型糖尿病中,免疫系统会杀灭人体自身的细胞。科学家认为,维生素D可起到免疫抑制剂的作用。他们认为,它也许能防止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

维生素D可起到免疫抑制剂的作用

高血压:维生素D为颈部甲状腺上的副甲状腺所利用。这些腺体分泌出一种调节体内钙水平的激素,钙则帮助调节血压,但科学家尚未完全理解这一过程。

精神分裂症:患精神分裂症的几率大概与出生前几个月的日照情况有关。缺乏日照可能会导致维生素D缺乏。科学家认为,这会改变胎儿大脑的发育。

多发性硬化:缺乏维生素D会限制人体产生的1,25二羟基维生素D3,这是维生素D3的一种激素形式,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它的缺乏可能提高患上多发性硬化的风险。

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维生素D可坚固骨骼,预防儿童佝偻病和老年骨质疏松症。

美国科学家评估了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几乎每篇讨论维生素D与癌症两者关系的论文后说,要保持身体健康,每天需服用1000国际单位(25微克)的维生素D。他们在《美国公共卫生杂志》上撰文说,维生素D缺乏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与此同时,研究发现,缺乏维生素D的人患某些癌症的风险越来越高。这两种现象合并起来看,意味着维生素D缺乏或许是每年数千患者因结肠癌、乳腺癌、卵巢癌和其他癌症过早离开人世的原因。这些科学家建议的维生素D摄入量是美国维生素D建议摄入量的倍。英国没有官方的建议摄入标准,但每年从10月到次年3月的短暂白昼和漫长黑夜意味着冬去春来时60%的英国人体内维生素D不足。

由于对维生素D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各国都开始修改有关日光浴危害的警告。澳大利亚癌症理事会协会首次承认,晒太阳有利于健康。在这项新的研究中,美国圣迭戈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癌症专家们在锡德里克?加兰教授的领导下,回顾了1966年-2004年发表的63项讨论维生素D与癌症关系的论文。他们发现,在日照较强的美国东部地区的居民因倾向躲避阳光照射,缺乏维生素D的可能性较大,患癌症的风险也较高。

维生素D可降低女性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

根据新的研究,维生素D可降低女性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研究者从两项新研究发现,与摄入足够维生素D的妇女相比,没有摄入足够维生素D的妇女在患认知障碍和智力下降方面的风险更大。

维生素D是一种重要的维生素,人们主要从富含脂肪的鱼类、黄油、奶酪和强化牛乳中获得。在阳光下,身体自身也能够可以产生维生素D。

第一项研究是由阿波里斯市一所医学中心的Slinin领导,研究发现维生素D摄入量低的女性在认知能力下降方面的风险更大。

Slinin和她的研究团队分析了参与整骨骨折研究的6257名女性的维生素水平。这些妇女也参与了被称为简易精神状态检查的心理能力测试。

研究人员发现,维生素D水平低的妇女每毫升血清中不足10毫克维生素D,这是患有认知障碍的底线,维生素D水平低或低于每毫升20毫微克的妇女,其中有认知障碍的妇女与智力下降的高风险有关。

法国昂热大学附属医院的Annweller博士带领了第二项研究,研究观察了来自流行病学的骨质疏松症的图卢兹序列。

Annweiler和他的团队发现,与没有患神经疾病的妇女相比,患有阿茨海默氏症的妇女维生素D摄入量低。

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患有疾病的妇女每星期维生素D的摄入量平均为毫克。研究人员发现,患有其他形式痴呆症的妇女每星期维生素D的摄入量平均为微克,而没有患病的妇女维生素D的摄入量每星期为59毫克。

这两项研究均发表在《老年病学》学报上。研究人员说,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的重要性,不管是通过食物、补充剂还是暴露在太阳下。

预防蛀牙:维生素D可以有效预防蛀牙

美国科学家一项新研究表明,维生素D不仅能提高骨强度,还可以防止蛀牙。

研究回顾了 从20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有关这个主题的临床试验,涉及大约有3000名来自几个不同国家的年龄在2岁至16岁之间的儿童,研究结果表明,维生素D与蛀牙患病率降低有关。

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瑞典进行的试验分析研究,孩子们要么被给予富含维生素D的鱼肝油或其他产品,要么暴露在阳光下。结果发现,维生素D确实降低了蛀牙患病率。

但Hujoel提醒说,对这项研究的回顾有其自身的局限性。"要小心解释这个系统的回顾信息。这个试验的弱点可能导致结果存有偏见,因为大多数的试验参与者生活在不同于今天的时代"。

维生素一直和许多健康益处相关联,先前的研究表明,摄入较高维生素D的老年人骨折风险降低。其他的研究显示,服用维生素D和钙会延长寿命,饮食中维生素D不足,可能会导致东亚抑郁症。维生素D可以维持情绪波动幅度,防止更年期的女性体重增加。

鱼油和维生素AD剂,吃哪种比较好?

鱼油来源于深海鱼的肉,主要含DHA、EPA,几乎不含维生素D。对于需要补充维生素D的宝宝,效果甚微。

维生素AD剂俗称“鱼肝油”,多为人工合成的复方制剂,一般维生素A和D的配比为3:1,也是宝宝最佳吸收的比例。

所以说,对于需要补充维生素D的宝宝,维生素AD可以补,但不推荐鱼油。

什么时候开始吃?怎么吃?

正常足月儿出生后两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400IU/ 天。

根据我国《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早产儿或低体重儿出生后立即补充维生素D,前3个月800IU~1000IU/天,3个月后改为400~500IU/天,直至2岁。

维生素AD会不会中毒?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和《儿科学》中给出的维生素AD毒剂量:

一次摄入量超过30万IU维生素A可能会导致急性中毒;

每天摄入约5-10万IU,并连续服用超过6个月,才可能导致慢性中毒。

每日服用2-5万IU的维生素D,连续服用数周或数月可发生中毒。

以伊可新为例的话,相当于一次性吃上百粒伊可新,或者每天几十粒连服半年,才有可能会造成慢性中毒,只要正常喂养显然是不可能发生的。

配方奶中有维生素d还需要额外补充吗?

除了维生素D制剂,配方奶中也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D。配方奶粉喂养的宝宝,需要根据配方奶中所含维生素D的量,对不足部分加以补充。正常足月儿每天的需求量是400IU,配方奶中维生素D的含量是以“μg”为单位,400IU=10μg。妈妈可以看下宝宝吃的奶粉含维生素D的量以及宝宝每天吃奶量,计算下宝宝需要再额外补充多少维生素D。如果自己把握不好,最好寻求专业医生指导。

为什么早产儿生后头3个月要服用加倍剂量维生素D?

正常宝宝从出生到一岁身长要增加25厘米,需要大量的钙,而早产宝宝生长更快,需求更大,钙的来源主要是奶制品。钙的吸收和利用主要靠维生素D,母乳中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均难以满足早产儿追赶生长的需要,尤其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D,所以宝宝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D,早产儿更要加倍剂量补充。

抗维生素D佝偻病2500字论文

多晒太阳,你的宝宝确定是维生素D缺乏吗.

维生素D(vitamin D )为固醇类衍生物,具抗佝偻病作用,又称抗佝偻病维生素。 目前认为维生素D也是一种类固醇激素,维生素D家族成员中最重要的成员是VD2(麦角钙化醇)和VD3(胆钙化醇)。维生素D均为不同的维生素D原经紫外照射后的衍生物。植物不含维生素D,但维生素D原在动、植物体内都存在。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有五种化合物,对健康关系较密切的是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它们有以下三点特性:它存在于部分天然食物中;人体皮下储存有从胆固醇生成的7-脱氢胆固醇,受紫外线的照射后,可转变为维生素D3。适当的日光浴足以满足人体对维生素D的需要。下面和一起来看看吧。

维生素D的作用不可低估:

心脏病:维生素D可降低对胰岛素的耐受性,而胰岛素耐受性是导致心脏病的主要因素之一。肺病:肺部组织在人的一生中会经历修复和"改造",由于维生素影响多种细胞的生长,它可能对肺的修复过程起到一定的作用。癌症(包括乳腺癌、结肠癌、卵巢癌和前列腺癌等):据认为,维生素D对调节细胞繁殖起到关键作用-癌症患者体内则缺乏这种调控机制。因此,通过防止细胞过度繁殖,维生素D就能预防某些癌症。

糖尿病:在Ⅰ型糖尿病中,免疫系统会杀灭人体自身的细胞。科学家认为,维生素D可起到免疫抑制剂的作用。他们认为,它也许能防止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

维生素D可起到免疫抑制剂的作用

高血压:维生素D为颈部甲状腺上的副甲状腺所利用。这些腺体分泌出一种调节体内钙水平的激素,钙则帮助调节血压,但科学家尚未完全理解这一过程。

精神分裂症:患精神分裂症的几率大概与出生前几个月的日照情况有关。缺乏日照可能会导致维生素D缺乏。科学家认为,这会改变胎儿大脑的发育。

多发性硬化:缺乏维生素D会限制人体产生的1,25二羟基维生素D3,这是维生素D3的一种激素形式,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它的缺乏可能提高患上多发性硬化的风险。

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维生素D可坚固骨骼,预防儿童佝偻病和老年骨质疏松症。

美国科学家评估了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几乎每篇讨论维生素D与癌症两者关系的论文后说,要保持身体健康,每天需服用1000国际单位(25微克)的维生素D。他们在《美国公共卫生杂志》上撰文说,维生素D缺乏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与此同时,研究发现,缺乏维生素D的人患某些癌症的风险越来越高。这两种现象合并起来看,意味着维生素D缺乏或许是每年数千患者因结肠癌、乳腺癌、卵巢癌和其他癌症过早离开人世的原因。这些科学家建议的维生素D摄入量是美国维生素D建议摄入量的倍。英国没有官方的建议摄入标准,但每年从10月到次年3月的短暂白昼和漫长黑夜意味着冬去春来时60%的英国人体内维生素D不足。

由于对维生素D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各国都开始修改有关日光浴危害的警告。澳大利亚癌症理事会协会首次承认,晒太阳有利于健康。在这项新的研究中,美国圣迭戈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癌症专家们在锡德里克?加兰教授的领导下,回顾了1966年-2004年发表的63项讨论维生素D与癌症关系的论文。他们发现,在日照较强的美国东部地区的居民因倾向躲避阳光照射,缺乏维生素D的可能性较大,患癌症的风险也较高。

维生素D可降低女性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

根据新的研究,维生素D可降低女性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研究者从两项新研究发现,与摄入足够维生素D的妇女相比,没有摄入足够维生素D的妇女在患认知障碍和智力下降方面的风险更大。

维生素D是一种重要的维生素,人们主要从富含脂肪的鱼类、黄油、奶酪和强化牛乳中获得。在阳光下,身体自身也能够可以产生维生素D。

第一项研究是由阿波里斯市一所医学中心的Slinin领导,研究发现维生素D摄入量低的女性在认知能力下降方面的风险更大。

Slinin和她的研究团队分析了参与整骨骨折研究的6257名女性的维生素水平。这些妇女也参与了被称为简易精神状态检查的心理能力测试。

研究人员发现,维生素D水平低的妇女每毫升血清中不足10毫克维生素D,这是患有认知障碍的底线,维生素D水平低或低于每毫升20毫微克的妇女,其中有认知障碍的妇女与智力下降的高风险有关。

法国昂热大学附属医院的Annweller博士带领了第二项研究,研究观察了来自流行病学的骨质疏松症的图卢兹序列。

Annweiler和他的团队发现,与没有患神经疾病的妇女相比,患有阿茨海默氏症的妇女维生素D摄入量低。

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患有疾病的妇女每星期维生素D的摄入量平均为毫克。研究人员发现,患有其他形式痴呆症的妇女每星期维生素D的摄入量平均为微克,而没有患病的妇女维生素D的摄入量每星期为59毫克。

这两项研究均发表在《老年病学》学报上。研究人员说,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的重要性,不管是通过食物、补充剂还是暴露在太阳下。

预防蛀牙:维生素D可以有效预防蛀牙

美国科学家一项新研究表明,维生素D不仅能提高骨强度,还可以防止蛀牙。

研究回顾了 从20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有关这个主题的临床试验,涉及大约有3000名来自几个不同国家的年龄在2岁至16岁之间的儿童,研究结果表明,维生素D与蛀牙患病率降低有关。

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瑞典进行的试验分析研究,孩子们要么被给予富含维生素D的鱼肝油或其他产品,要么暴露在阳光下。结果发现,维生素D确实降低了蛀牙患病率。

但Hujoel提醒说,对这项研究的回顾有其自身的局限性。"要小心解释这个系统的回顾信息。这个试验的弱点可能导致结果存有偏见,因为大多数的试验参与者生活在不同于今天的时代"。

维生素一直和许多健康益处相关联,先前的研究表明,摄入较高维生素D的老年人骨折风险降低。其他的研究显示,服用维生素D和钙会延长寿命,饮食中维生素D不足,可能会导致东亚抑郁症。维生素D可以维持情绪波动幅度,防止更年期的女性体重增加。

鱼油和维生素AD剂,吃哪种比较好?

鱼油来源于深海鱼的肉,主要含DHA、EPA,几乎不含维生素D。对于需要补充维生素D的宝宝,效果甚微。

维生素AD剂俗称“鱼肝油”,多为人工合成的复方制剂,一般维生素A和D的配比为3:1,也是宝宝最佳吸收的比例。

所以说,对于需要补充维生素D的宝宝,维生素AD可以补,但不推荐鱼油。

什么时候开始吃?怎么吃?

正常足月儿出生后两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400IU/ 天。

根据我国《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早产儿或低体重儿出生后立即补充维生素D,前3个月800IU~1000IU/天,3个月后改为400~500IU/天,直至2岁。

维生素AD会不会中毒?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和《儿科学》中给出的维生素AD毒剂量:

一次摄入量超过30万IU维生素A可能会导致急性中毒;

每天摄入约5-10万IU,并连续服用超过6个月,才可能导致慢性中毒。

每日服用2-5万IU的维生素D,连续服用数周或数月可发生中毒。

以伊可新为例的话,相当于一次性吃上百粒伊可新,或者每天几十粒连服半年,才有可能会造成慢性中毒,只要正常喂养显然是不可能发生的。

配方奶中有维生素d还需要额外补充吗?

除了维生素D制剂,配方奶中也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D。配方奶粉喂养的宝宝,需要根据配方奶中所含维生素D的量,对不足部分加以补充。正常足月儿每天的需求量是400IU,配方奶中维生素D的含量是以“μg”为单位,400IU=10μg。妈妈可以看下宝宝吃的奶粉含维生素D的量以及宝宝每天吃奶量,计算下宝宝需要再额外补充多少维生素D。如果自己把握不好,最好寻求专业医生指导。

为什么早产儿生后头3个月要服用加倍剂量维生素D?

正常宝宝从出生到一岁身长要增加25厘米,需要大量的钙,而早产宝宝生长更快,需求更大,钙的来源主要是奶制品。钙的吸收和利用主要靠维生素D,母乳中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均难以满足早产儿追赶生长的需要,尤其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D,所以宝宝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D,早产儿更要加倍剂量补充。

1.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预防 孕母应注意摄入富含维生素D及钙、磷的食物,并多晒太阳,冬春季妊娠或体弱多病者可于孕后期给予维生素D及钙剂,小儿应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增加户外活动。自出生2周后即应补充维生素D,一般维生素D每日生理需要量为400~岁以后小儿生长发育减慢,户外活动增多,饮食多样化,一般已不需补充维生素D制剂。 2.治疗 治疗的目的在于控制活动期,防止畸形。 (1)一般治疗 坚持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尤其含维生素D较多的食物;多晒太阳;激期勿使患儿多坐、多站,防止发生骨骼畸形。 (2)维生素D制剂 ①口服法:每日给维生素~万IU,或1,25-(OH)2D3(罗钙全)~2μg,连服2~4周后改为预防量,恢复期可用预防量维持。需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D时宜用纯维生素D制剂,而不宜用鱼肝油,以防维生素A中毒; ②突击疗法:有并发症或不能口服者,或重症佝偻病者,可用此法。肌注维生素D320~30IU,一般1次即可,1月后随访若明显好转,改预防量口服维持,若好转不明显,可再肌注1次。 (3)钙剂 口服或肌注维生素D之前一般不需先服钙剂 ,但3个月以内小婴儿或有过手足搐搦症病史者,肌注前宜先服钙剂2~3日,肌注后再继续服至2周。

佝偻病论文1000字

首先,通过分析膳食结构和方式和改变与慢性病的关系,阐述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的重要性。其次,说明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的应遵循哪些内容。最后,小结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的意义。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的重要性“民以食为天”,生命必须以饮食而得存活,食物的功用在于维系生命,人体生命形式存在的质量高低与营养饮食有极大的关系,人的精神心理与食物关系密切,人的智力、体力、学习能力、运动能力、防病能力、康复能力、生殖能力、寿命、身高、体重都与营养饮食不可分割的联系。

“珍爱生命、保护健康”是人类生存的永恒主题,从人类产生到现在,各种各样的疾病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甚至许多疾病会导致人的死亡,特别是近几年来爆发的非典、禽流感、疯牛病等人畜共患疾病,又给人类敲响了警钟。高考中此类试题的出现,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要求学生关注生物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而且体现出大纲中“考查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要求。高中生物课本中有许多章节的内容与这一主题有关,而且象非典、禽流感、疯牛病等人畜共患疾病中所包含的许多知识都与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内容密切相关,对这一知识进行专题训练,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和原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题知识概要】一、教材中的人类疾病(一)营养及代谢失调引起的疾病指机体营养不足、缺乏或过剩及代谢失调引起的疾病1.相关病例:(1)低血糖早期:①病因:血糖含量降低(50~60 mg/dL)而得不到补充②症状:头昏、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无力等低血糖早期症状。③治疗:及时吃一些含糖较多的食物,或是喝一杯浓糖水,就可以恢复正常。晚期:①病因:血糖含量低于45 mg/dL②症状:出现惊厥和昏迷等。③治疗:只要及时给患者静脉输入葡萄糖溶液,症状就会得到缓解。(2)脂肪肝、肝硬化①病因:肝脏功能不好,或是磷脂等的合成减少时,脂蛋白的合成受阻,脂肪就不能顺利地从肝脏中运出去,因而造成脂肪在肝脏中的堆积,形成脂肪肝。这种情况会影响肝细胞的功能,长期发展下去,可能使肝细胞坏死,结缔组织增生,最终造成肝硬化。②防治:合理膳食,适当的休息和活动,并注意吃一些含卵磷脂较多的食物,是防治脂肪肝的有效措施。(3)佝偻病、骨软化病、骨质疏松症①病因:当血液中钙、磷的含量降低时,会影响骨组织的钙化,这在成年人表现为骨软化病,在儿童则表现为骨质生长障碍、骨化不全的佝偻病。抗VD佝偻病是由于遗传因素导致(X-显性遗传)。②防治:对于第一种病因导致的,可通过补充Ca配合VD进行治疗,进行日光浴。(4)组织水肿病因:比较复杂,如过敏反应可产生组织水肿、营养不良也会导致组织水肿等(5)肥胖①病因:一般情况下,如果一个人多食少动,使得摄入的供能物质(如糖类)多,而消耗的供能物质少,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不但来自食物中的脂肪可以储存在体内,而且体内过多的葡萄糖、蛋白质也可以转变成脂肪储存于体内,这样就导致了肥胖;遗传因素或内分泌失调等也是引起的肥胖的原因。②防治:第一种原因导致的肥胖可以通过控制饮食、加强锻炼等措施来治疗。对于某些因遗传或内分泌失调等而引起的肥胖,则应该上医院诊断治疗。(6)肌无力病因:血钙过高引起。2.基础知识:营养物质的种类及作用;人体内各种营养物质的来源、去路、代谢途径及相互关系;合理营养3.知识拓展:(1)人体所需营养物质除了绝大多数来源于食物外,还有哪些途径?(提示:饮水、大肠杆菌合成维生素、非必需氨基酸的转化、日光浴可促进VD的合成等)(2)肥胖的原因、减肥方法以及你对市售减肥药的看法。(提示:病因可能是由于营养过剩、遗传或内分泌失调等造成的。减肥方法是:对于营养过剩导致的肥胖可采用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来进行治疗;而对于遗传或内分泌失调等因素导致的肥胖可上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对市售减肥药的看法:只要答案合理就可给分,如有的市售减肥药是通过使人厌食而达到减肥目的的,长期下去可能会导致营养不良等。)(二)内分泌失调引起的疾病1.相关病例:(1)侏儒症病因:幼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2)呆小症病因:幼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3)巨人症病因:幼年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引起(4)糖尿病①病因:病人的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②鉴定:用斐林试剂或班氏试剂进行检测。③症状:饥饿多食、多尿、口渴、多饮、机体消瘦、体重减轻(分析原因)④治疗:采用调节和控制饮食结合药物的方法。2.基础知识:体液调节的概念;动物激素的种类、产生部位及生理作用;激素分泌的调节;相关激素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二氧化碳的调节作用3.知识拓展:(1)设计实验验证性激素的作用。(提示:小动物生殖腺的阉割、移植以及口服或注射相应性激素,可参见高二必修教材第一册“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一节中“激素调节”与行为部分内容)(2)设计实验验证糖尿病与胰岛素的关系。(提示:动物的胰腺切除、注射胰岛素、观察尿液血糖变化)(3)尿糖过高一定是糖尿病吗?为什么?(提示:肾功能发生障碍或一次口服大量的糖,也会出现糖尿)(4)如何鉴定糖尿?(提示:可参见高三选修教材“血糖的调节”一节中的演示实验)(三)神经系统障碍引起的疾病1.相关病例:(1)运动性失语症①病因:皮层中央前回底部之前(S区)受到损伤②症状:病人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的谈话,但却不会讲话,也就是不能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2)听觉性失语症①病因:皮层颞上回后部(H区)受到损伤②症状:病人会讲话会书写,也能看懂文字,但却听不懂别人的谈话2.基础知识: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3.知识拓展:如何验证大脑皮层各功能区的作用?(提示:刺激法)(四)免疫病及传染病1.相关病例:(1)过敏反应①概念: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②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破坏组织细胞,不损伤组织,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③抗原-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如:略④机理:有些人接触到过敏原时,在过敏原的刺激下,由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这些抗体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当相同的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就会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上述细胞释放出组织胺等物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多等。⑤预防:找出过敏原,避免再次接触。(2)风湿性心脏病病因:酿脓链球菌的表面有一种抗原决定簇,与心脏瓣膜上的一种物质的表面结构十分相似;当人体感染了这种病菌后,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不仅向病菌发起进攻,而且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结果,在消灭病菌的同时,心脏也受到了损伤,使人得了风湿性心脏病。

需要我帮你搞定。

首先,通过分析膳食结构和方式和改变与慢性病的关系,阐述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的重要性。其次,说明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的应遵循哪些内容。最后,小结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的意义。 一、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的重要性 “民以食为天”,生命必须以饮食而得存活,食物的功用在于维系生命,人体生命形式存在的质量高低与营养饮食有极大的关系,人的精神心理与食物关系密切,人的智力、体力、学习能力、运动能力、防病能力、康复能力、生殖能力、寿命、身高、体重都与营养饮食不可分割的联系。 所谓的“病从口入”,不仅指经口传播的传染性疾病,还应包括因营养素摄入不平衡引起的非传染性疾病。如缺铁性贫血、维生素C缺乏病和肥胖症、糖尿病,分别是因营养素摄入不足和营养素摄入过剩引起的营养疾病。所以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们不仅注重疾病的治疗,更重视疾病的预防,要做到未雨绸缪、就要深入了解如何合理的营养和平衡膳食,因为它是治疗和预防的基础。 过去,我国的传统膳食多以谷物为主这种膳食结构对人体有利。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膳食习惯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2005年7月25日中国营养学会首次发布了《居民营养膳食与营养状况变迁》系列报告,该报告以1989年到2002年的一系列营养、健康调查为基础又经过3年的数据分析,发现现代生活使膳食结构有了很大的变化。从调查结果显示,谷类摄入量尤其是粮食的摄入量明显下降,蔬菜水果类摄入量大大减少,而动物性食物的摄入量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比重上都显著增加。动物性食品中主要以猪肉为主脂肪含量很高,再加上摄入其他纯热能食物,使热能不断增加已超过W H O 建议的上限。这种膳食营养状况的变迁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呢?调查表明,我国成人超重率为,肥胖率为7。1%,估计人数分别为2个亿和6000多万;大城市成人超重率与肥胖率分别高达和儿童肥胖率已达与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资料相比,成人超重率上升39%,肥胖率上升97%。 我国居民膳食结构发生的变化,导致居民膳食中谷类、薯类和蔬菜所占的比例明显下降,与1982年调查结果比较,1992年平均每标准人日摄入谷类和薯类分别减少了 克和克,动物性食物和油脂摄入过高,畜禽增加了克,植物油增加了克;全国平均膳食脂肪提供22%的膳食总能量,大城市脂肪能量均超过膳食总能量的30%。一些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量比10年前反而下降。能量过剩、体重超常者在城市 ,尤其是大城市的成年人中日渐增多,与之相关的一些慢性病如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到的患病率也逐渐上升。另一方面在广大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农村人群中,因食物单调或不足而造成的营养素缺乏病,如儿童生长迟缓、缺铁性贫血及佝偻病等虽在逐渐减少,但在一些贫困地区仍很严重。针对这些,必须对广大群众进行合理膳食指导,使居民重视整体上的合理膳食。 膳食结构的变迁直接导致了慢性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可以说两者是密切相关的。对这一变化,如不及时予以纠正和引导,将会对我国居民的健康状况产生极其严重的影响,同时也以家庭的经济生活水平和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在全民当中提倡通过合理膳食改变膳食模式,从而减少慢性病的发生。 二、正确理解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 (一)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的几个误区 合理营养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它既要求通过膳食调配提供满足人体生理需要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又要考虑合理的膳食制度和烹调方法,以利于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此外,不应避免膳食构成的比例失调,某些营养素摄入过多,以及在烹调过程中营养素的损失或有害物质的形成。因为,这些情况都会给身体造成不必要的负担,甚至引起代谢的紊乱。 2003年,足健会组织了“传播健康新理念、关注亚健康”活动,在社区内进行的“健康与饮食的关系”的调查中发现,群众对营养有着不同的理解,归纳几个比较典型的观点如下: 1、有人认为讲营养就是吃点好的,如鸡、鸭、鱼、肉等 2、有人认为我身体挺健壮,没有病,想吃什么就吃,那是人体需要。 3、有人认为我家庭条件不好,都下岗了,没时间考虑营养问题。 4、还有人认为我祖辈也没讲营养,不也活到99岁。 掌握科学知识,走出营养误区之一是没条件讲营养。这种认为是十分错误的。生活条件不好更要讲营养。毫无疑问,营养水平与经济水平密切相关,但并不等同。在经济高度发达的美国,仍有许多人患营养不良症。这些人之所以患营养不良症,并非由于贫困,而是由于缺少营养知识或对营养有错误认识所造成的。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经济非常困难,但日本政府非常重视营养问题,制定了《营养法》,为在困难时期保障日本国民,特别是儿童的健康起了重要的作用。此外,讲营养要因地制宜,只要掌握了营养知识就可以在经济允许的范围内实行合理膳食,满足健康需要。食物的价格并不一定与其营养价值相平行。在贫困地区,有些农民家长将自产的蛋白质营养价值很高的鸡蛋卖掉,给营养不良的孩子买昂贵的,如蛋白质价值很差的听装饮料和糖果,这是本末倒置的特大的错误。 事实上,对家庭条件不好或贫困地区的人群应该将营养教育纳入扶贫计划,我国的营养调查证明,儿童营养不良有50%以上的人,是由于营养偏差及家庭卫生状况不好及患病等原因所致。所以,应当把普及营养知识作为巩固扶贫工作的重要措施之一来对待,要制订扶贫营养指标,并根据这些指标提出每户人均应达到的食物消费量,与此同时因地制宜地推广庭院食物生产,大豆不仅可以提供优质蛋白质,而且价格相对低廉,所以,可在贫困地区的中、小学校实行《大豆行动计划》。 调查结果表明:有许多疾病追根朔源都与膳食习惯和营养失衡有着关密不可分的联系。如: 1、30年如一日的坚持蒸着吃胡萝卜。大多数人都知道胡萝卜对人体有益,是因为通过吃胡萝卜我们可以摄取大量的胡萝卜素,预防维生素A缺乏病。胡萝卜素在体内可以转化为维生素A,而维生素A是脂溶性维生素,它需要与脂肪在一起才有利于吸收,如果胡萝卜蒸着吃会失去它的食用价值。 2、出现高血压症状,还继续追求重口味。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过多的盐进入机体,会刺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素”分泌增加,引起细小动脉痉挛,血压升高。同时,由于钠盐吸附水分,大量钠盐进入体内,在肾脏的保钠排钾的功能作用下可导致水钠潴留。 3、长期不吃肥肉血脂反而升高,出现高血脂以后改吃素食。 人体血液中所含的脂质称为血脂。血脂中的脂质主要有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和游离的脂肪酸。它们是血液中的正常成分,分别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与动脉硬化有关的血脂主要是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胆固醇是细胞膜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在肝脏形成胆汁酸,胆汁在脂质消化吸收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胆固醇水平过高或存在不正常的低密度脂蛋白分子时,都会血脂升高,诱发动脉硬化。 (二)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应注意的问题 各种食物都有不同的营养特点,必需合理搭配才能得到全面营养。我国传统的饮食习惯是比较合理的,具有很大优点;以谷类为主,蔬菜相辅、低糖、高纤维。但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改善,倾向于食用更多的动物性食物。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结果,在一些比较富有家庭中动物性食物的消费量已超过了谷类的消费量。这种西方化或富裕型膳食提供的脂肪和能量与心血管病、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的发生率高有关。 如何达到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我们要从以下八点分析: 〈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谷类为主有益健康,2000多年前我国的古医书《黄帝内经.素问》已提出以“五谷为养,五菜为充,五畜为益,五果为助”。 如何按照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的原则安排膳食 (1)合理搭配,全面营养 同一类食物所含的主要营养成份大致相近,但也有区别,如粮食中维生素的含量相差明显。大米和面粉中不含胡萝卜素,而小米和黄玉米面中含量较多,并还含有人体必需的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蔬菜和动物性食物含有较多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因此,在安排膳食时,几种食物要合理化搭配,尽量做到多样化,才能得到营养全面的膳食。在美国,营养宣传教育工作者提倡居民多吃谷类,并在一天当中至少吃5种蔬菜与水果。 (2)食物不宜太精,粗细搭配 粮食是维生素B1的丰富来源,以谷类为主的食物,本不应缺乏这种维生素。但由于近年来人们所吃的米、面越来越精,米、面被碾磨的太细不仅损失了大量的B族维生素、矿物质,大部分膳食纤维也流失到糠皮中。长期食用这种过精的粮食,就会造成营养缺乏,我国南方曾发生过,由于母亲长期吃过精的白米,乳汁中维生素B1缺乏,致使乳婴发生严重的维生素B1缺乏病,甚至夭亡的事件。另外,膳食摄入过精,膳食纤维少,肠胃功能会逐渐减弱,造成便秘或其他更严重的问题。饮食中注意粗细搭配,经常吃一些粗粮、杂粮,各取所长,可以起到营养素互补的作用。 比如一个成年人男子,早餐吃一碗小米粥,一个玉米饼(其它副食如鸡蛋、小青菜等)中午标准粉面条,辅助西红柿、黄瓜、肉末等到:晚餐吃大米和黑米做的米饭,再加一碗玉米面熬的粥,可获得毫克维生素B1,毫克维生素B2和52微克胡萝卜素。这样的搭配是一个不错的例子,粗粮所占比例为30% (3)主副食合理安排,获得全面营养 膳食以谷类为主,每天应摄入300克—500克粮食,,同时要注意副食的安排。粮食中蛋白质质量不够优良,其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中赖氨酸不足,大豆或其制品中赖氨酸含量比较多,因而粮食与豆制品一起吃可以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同时应选用适量的动物性食物及蔬菜、水果,以增加优质蛋白质、各种矿物质、维生素和纤维素的摄入量。 〈二〉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蔬菜与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红、黄、绿等到深色蔬菜中维生素含量超过浅色的蔬菜。蔬菜除了能提供丰富的矿物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以外,还可以促进鱼、肉、蛋等食物的蛋白质 的消化吸收。有研究表明,单独吃肉食、蛋白质消化吸收率为70%;肉和蔬菜同吃,蛋白质消化吸收率能达到80%—90% 蔬菜的营养与水果相比,除鲜枣等维生素C特别多之外,很多水果中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不如蔬菜,尤其是不如绿叶蔬菜。但水果含有葡萄糖、果糖、柠檬酸、等到物质又比蔬菜丰富。经常吃不同种类的水果可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 一般水果含糖量较高,糖尿病病人往往想吃而不敢吃,其实糖尿病病人什么水果都可以吃,只是必须注意每次吃的份量,并将其放入总能量内计算,而且最好在两餐之间吃。 例如,150克的柿子、200克的梨、桃、苹果、桔子、橙子等都相当于1份90千卡能量的食物,即其中所含的糖和能量是一样的,可以随便换着吃。如果想吃的份量多一些,可选择含糖较少、体积较大的水果,如500克的西瓜与200克葡萄所含糖和能量是一样的 薯类包括土豆、白薯等是我国传统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除了提供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及B族维生素外,还有较多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兼有谷类和蔬菜的双重好处。近年来随着生活改善,人们消费的薯类减少,这是一种不好的趋势,应当提倡多吃些薯类。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膳食中含水量有400—500克的蔬菜及薯类,100克—200克的水果,这对保护心血管健康,增强抗病能力,减少儿童发生干眼病的危险及预防某些癌症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育论文在线 〈三〉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 这一点是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重点强调的内容。中国居民的膳食中奶类和豆类摄入很低,造成我国居民普遍缺钙。一般居民膳食中钙的摄入量平均只达到推荐供给量的一半左右。奶类是钙的最好的食物来源营养专家认为,人在一生中都应该喝牛奶或吃奶制品。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平均吃奶及奶制品100克是当前我们吃鲜奶及奶粉等的平均数,约相当于鲜奶200克或奶粉30克。也就是说如果你喝鲜奶应该喝一袋,如果冲奶粉应该用半两多些。这们每天从奶类获得的钙就在200毫克以上,可以有效地改善钙摄入过低的现状。膳食指南还建议我们每天吃些豆类及豆制品50克。每百克大豆含量有200毫克左右的钙,如每天吃大豆50克就可以获得100毫克左右的钙。同时大豆还富含水量赖氨酸,和谷类食物 搭配可以弥补谷类食物 赖氨酸的不足,提高膳食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四〉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 鱼、禽、蛋、瘦肉等到动物性食物 是优质蛋白质、脂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动物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更适合人体需要,且赖氨酸含量较高,有利于补充植物性食物中赖氨酸不足的缺陷。肉类中铁的利用较好,是预防缺铁性贫血的良好食物。鱼类及其他水产品是理想的高蛋白质低脂肪,畜禽类的内脏虽然含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但内脏多含脂肪及胆固醇较高,尤其是猪脑等,不应该吃的太多。 少吃肥肉和荤油,由于肥肉和荤油中含有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均是引起肥胖和诸多慢性病的危险因素。为减少患慢性病的危险期因素,早期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应少吃肥肉。日常烹调尽量少用荤油,多用植物油。 〈五〉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以保持适宜体重 〈六〉吃清淡少盐的膳食 吃清淡膳食有利于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日食盐用量不超过6克为宜,我国居民食盐摄入量过多,平均值是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值的2倍以上。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钠的摄入量与高血压发病呈正相关,因而食盐不宜过多。 〈七〉戒烟限酒 〈八〉吃清洁卫生不变质和食物 日常生活中要重视饮食卫生,加强自己保护,避免食源性疾病的危害。应注意饭前便后要洗手,集体用餐要提倡分餐制,减少疾病的传染的机会。 (三)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的生活模式 营养学家警示人类正用牙齿把自己送进坟墓。 现代文明人吞进了文明病,营养过剩和生活方式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各种致命和慢性病如肥胖、高血压、冠心病等发病率大幅上升,人类正用牙齿把自己送进坟墓。现代人许多病都是自己吃出来的,人类社会目前存在着严重和饮食误区,膳食结构不合理以及洋垃圾食品的入侵是导致文明病的发生的最大的原因。 与膳食结构的不合理相比,含热量过高的洋快餐给中国青少年带来的危害更大。由于快餐食品营养严重失衡,许多中国青少年患上了肥胖的病症。近年来,不少外国家长已经教育孩子拒绝该类快餐。然而令人担忧的是,美式快餐在中国的发展却十分迅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健康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但食物消费也存在巨大误区,据统计,目前中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率达到80%以上,而患糖尿病的人数也高达2000万。 针对人类面临的饮食问题,专家希望中国人重拾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前,吸收孔子智慧而不要盲目模仿西方的饮食方式。 要想得到合理的膳食营养,应从三方面入手 (1)合理的膳食 营养科学告诉我们,“没有一种食物能提供我们身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没有不好的食物 ,只有不好的膳食”。任何一种食物都可提供某些营养物质,关键在于调配多种具有不同特点的食物,组成合理的膳食。营养学家用人类的牙齿打比方说,按照牙齿切牙、尖牙和磨牙的数量比例,人类的食物应该保持金字塔型,底层为植物性食物,包括面包、麦片、米、面等,每人每天应吃300--500克:第二层为蔬菜和水果,每天分别应吃400--500克;倒数第三层为鱼、肉、禽、蛋类食品,每天应吃125--200克(鱼虾类50克,畜、禽肉50—100克,蛋类25—50克);奶类和豆类食物合占第四层,每天就吃奶类及奶制品在100克和豆类及豆制50克;最顶层为油脂类,每天不超过25克。营养学家认为,一个正常的成年人每天摄的油量,按热量计算应占总热量的15%—20%,如:一个体重60公斤人,每日则摄入脂肪以60—100克为宜。 上述金字塔就是中国营养学会根据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特点,设计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内容。 虽然宝塔中未提到糖,但我们也应注意糖的摄取。糖分要适量,成人每天16克左右,儿童每天 5—7克不宜。老年人不宜多吃糖果目前,科学研究成果表明,除脂肪外,糖也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因为老年人体力活动减少,消耗能量不多,如果老年人每日过量食糖,糖在体内可转变为脂肪,使血液中的中性脂肪增多,即血脂升高,从而引起或加重的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疾病。据药理研究发现,患癌症的可能性会比普通人多四五倍。食糖果过多会消耗体内碱性物质,又特别是钙、铬等到,会使老年人缺钙,引起骨质疏松,对视力产生影响。还因为糖代谢时需要量维生素B1参加,而老年人体内维生素B1的贮存量又不多,很容易耗尽,可引起维生素B1缺乏症。嗜糖而不注意口腔卫生,还会引起龋齿。 (2)合理的膳食制度 调配确定膳食制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考虑胃肠消化能力,使食物中营养物质被充分利用。 2.安排的进餐间隔不宜太长,也不宜太短,一般来说,混合性膳食胃排空时间大约是4—5个小时。间隔时间过长,可引起饥饿感受,血糖降低,影响工作效率。太短则没有食欲,且容易导致消化不良。大多数人一天的主要工作在上午,因而特别要注意吃好早餐,不吃早餐不但会降低工作效率,还会对身体有损害。 3.全天各餐食物分配比例,通常早餐摄入的能量应占全天总能量的25%—30%,午餐占40%,晚餐占30%—35%。 4.用膳食时间应和生活工作制度相配合 合理调配膳食时也应注意做到:“三少,三不和一平衡”。三少:少盐,少糖,少油脂;三不:不吃甜食、不挑食,不偏食;一平衡:即摄入的和消耗的热量平衡。 (3)合理的烹调方式 关于合理的烹调方式很多,以下只做举例说明。 如何掌握用油来进行合理烹调? 1、炒菜油温不宜过高,食用油烧到冒烟不仅所含的脂溶性综合利用生素被破坏殆尽,人体必须的各种脂肪酸也被大量氧化,降低了营养价值。同时,蔬菜与高温油接触时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C遭到大量破坏。油温过高使脂肪氧化产生过氧质。过氧指质不仅对人体吸收蛋白质和氨基酸起阻碍和干扰的作用。如果长期在饮食中摄入过氧脂质,并在体内积聚,会损伤人体内某些代谢系统,合人未老先衰。油料在高温中会产生丙烯醛气体,它对鼻、眼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使人流泪、呛咳,甚至头晕、恶心。 在煎、炸时油温达到油面波动加剧时为宜,这时下料,可使炸的过程始终处于旺火状态,使原料迅速受热且表面脱水,腥杂味也随之气化掉。炸上了浆的食物时,以油温在油面波动,还没油沫时为宜,油温过高,原料的的淀粉外衣骤遇高温会相互粘结,太低则容易脱落,失去上浆意义。炸制菜的原料要挂糊,要在保证原料熟的同时,还要使糊壳脱水变脆,因此油温定高些,可在油烟大量上升时为宜。大部分溜菜是在油炸后再裹包或浇上味汁,入油锅时油温与炸大致相同。爆菜强调脆嫩爽滑,下料时油温应在油烟大量上升时为好,加热时间较短。由于家庭烹制菜肴火力小,油量少,油温升高速度慢。因此,如按菜谱做菜,下料时油温应升高1—2成为好。 植物油是不饱和脂肪,如果吃得过多,很容易在人体内被氧化成过氧脂。而过氧化脂在体内积存能引起脑血栓和心肌梗塞等症。据科学测定,每人每天吃7—8克植物油就足够身体所需了,另外适当吸收一点动物的脂肪,对人体健康有益。 低脂肪食物有:瘦猪肉、牛肉、鸡肉、鸭肉、鸽肉、兔肉、羊肉、鸡蛋白、鱼、虾、鲜豆类、干豆类及各种蔬菜。这些食物适宜于腹泻、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肝硬化、肥胖症、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脂症、高胆固醇和冠心病者食用;在烹制时,要避免煎、炒,宜用蒸、煮、炖、烩等到方法。 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改善,人们倾向于食用更多的动物性食品。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结果,在一些比较富裕的家庭中动物性食物的消费量已经超过了谷类的消费量。这种西方化或富裕型膳食提供的脂肪和能量已超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荐摄入量,高血脂等“富贵病”的出现难以避免。而膳食治疗这些营养疾病都提倡多摄取富含纤维素多的食物,所以纤维也应是健康生活模式中相当重要的一环。 纤维是指食物中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部分,它是一种植物性物质,但却是均衡饮食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它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藻胶、木质素等一些过去认为不能被身体利用的多糖物质。纤维不可缺乏据调查资料表明,不少疾病如结肠癌、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到与膳食中缺乏纤维素有关。缺少纤维的人最常出现排便困维。常有腹胀感,严重的甚至会有习惯性便秘和情况。平时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有益于身体健康(现代科学研究证实,食物纤维并不只是食物的残渣,而是人类防治疾病,延年益寿所不可缺少的一种营养物质)。据研究表明,适量摄入食物纤维可以预防某些慢性疾病。高纤维食物可以预防阑尾炎。因为纤维素能排除较多的胆汁酸,致使纤维素能抗动脉硬化等到心血管疾病,粗纤维能使脂肪沉积减少,有减肥功能。纤维素对防治便秘、痔疮、肛裂沟疝、胆石症等到疾病有裨益。坚持多吃含纤维素的食物对防治糖尿病有一定作用。故纤维素又被人们称为“第七营养素”。每天的饮食中,至少需含有6—7克的粗纤维,即饮食纤维20克,可由全谷类、全麦面包及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影取来平加饮食中的纤维量。一般食用的豆腐,在经肠胃消化酶作用后,也可产生很多的饮食纤维,所以并非质地粗糙的食物,不含高纤维。还有,进口的早餐麦片中,有些产品含非常丰富的纤维。 纤维虽仅仅是用来增加粪便体积,但须注意下列情形: 1、突然大量增加饮食中纤维量,有时会有腹胀、胀气、腹痛,甚至腹泻等到现象,应以渐进方式增加饮食纤维为宜。因为过量的纤维,增加了纤维在小肠内发酵的量。会降低钙、锌、铜等到矿物质及维生素A有吸收。若是摄食过量的果胶,会使维生素B12的吸收减少。因此,必须留意评估整个饮食内容,是否需额外补充相关的维生素及矿物质。 2、某些疾病患者需注意纤维摄影取量。当结肠患有痉挛性的便秘时,过量的纤维反而会造成伤害。曾患小肠阻塞者,必须停止摄取过量纤维。因高量饮食纤维有时会导致肠阻塞现象。 总之,过多的食物纤维可能会影响钙、铁和一些纤维素的吸收。但如适量掌握则利多敝少。只要我们粗细杂粮食搭配合理、多食些蔬菜果,食物纤维素会为您的健康长寿奇功。 三、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的意义 合理营养是健康的基石,不合理的营养是疾病的温床。健康和营养适当的人,既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结果,又是对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主体。因此,营养是人类发展的一项关键目标,也是反映一个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虽然有些疾病是由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作用所致,但膳食结构不合理、肥胖、营养不均衡是其中特别重要的因素。为了尽快改善我国居民的营养状况,我国政府制定了〈中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并于1997年底经国务院批准后开始实施。这一具有深远意义的计划对提高我国人民及子孙后代的身体素质必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是人类健康的重要基石,是公共营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需要很多人不断努力来实现的。目前,由国务院法制办组织,由中国营养学会起草的《国民营养管理条例》不久将出台。条例中设定了营养师的岗位,确立了居民营养状况的监测制度和食品标识制度,提出了营养人才培训和教育方案,同时,还着重提到了加强公众营养的教育问题。 国家的重视,各政府部门的积极配合,将有利于营养健康理念的推广, 有利于全民旧传统观念的改变,有利于全民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更有利于民族昌盛,国家的发展。强国先强民,而强民要从基础做起,那就是------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

抗维生素d佝偻病论文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佝偻病(rickets of vitamin D deficiency)是儿科的常见疾病,该病发病率高。主要由于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钙、磷代谢紊乱,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主要的特征是生长着的长骨干骺端软骨板和骨组织钙化不全,维生素D不足使成熟骨钙化不全。 该病如不及时诊治将严重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我们通过测定外周血骨碱性磷酸酶(BALP)和25羟维生素D [25(OH)D]的浓度来早期发现佝偻病,并评价治疗效果取得较好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门诊诊治的60例佝偻病患儿,诊断均符合1986年《全国佝偻病防治方案》中的临床分度及分期标准 ,同期健康体检婴幼儿30例作为对照。

1.2 治疗方法凡血骨碱性磷酸酶浓度大于250 U/L均需要治疗,治疗的原则应以口服为主,维生素D 1 200 IU/d(贝特令,浙江海力生制药公司生产,1天2次,每次1粒),口服1个月,同时服牛奶500 mIUd,或者钙片500 mg/d。

1.3 标本采集所有患儿在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测定外周血骨碱性磷酸酶(BALP)和25羟维生素D的浓度。采集清晨6~8点空腹静脉血2 mL,不抗凝。离心后取出血清,放入一70℃ 冰箱待检。生化指标的测定:Ca、P、ALP、ALT、BUN、Cr、ALB的测定用日本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骨碱性磷酸酶采用zs—ISOAP法,试剂盒由北京中生金域诊断技术有限公司提供。25一(OH)D的测定用电化学发光法,试剂盒由德国罗氏诊断有限公司提供。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 表示。两组之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治疗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的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 佝偻病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患儿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相关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前结果。

2.2 佝偻病组与对照组治疗前骨碱性磷酸酶(BALP)和25羟维生素D浓度变化治疗前佝偻病组血骨碱性磷酸酶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佝偻病组血25羟维生素D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3 佝偻病组治疗前后骨碱性磷酸酶(BALP)和25羟维生素D浓度变化治疗后佝偻病组血骨碱性磷酸酶浓度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佝偻病组血25羟维生素D浓度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

3、讨 论

佝偻病是小儿常见的多发病,以前临床医生主要根据临床症状如神经兴奋性增高的表现,如易激惹、烦闹、多汗刺激头皮而摇头等,血钙、磷、全血碱性磷酸酶及x线检测灵敏度低,特异性差。佝偻病的发病过程是一个慢性过程,初期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直至出现明显的`骨骼改变时再进行治疗,将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期。对儿童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临床工作中,需要有一个指标来衡量治疗水平,防止治疗不足或过量。

骨碱性磷酸酶是成骨细胞合成的非胶原蛋白,在骨组织里表达十分充分,它合成于骨基质成熟阶段,并在骨基质矿化阶段开始时减少,在骨矿化过程中起作用,是骨形成所必需的催化剂。骨矿化时,骨碱性磷酸酶分解有机磷酸化合物,产生无机磷酸盐离子,再和钙离子形成羟磷灰石,然后通过与骨钙素结含,粘附于胶原之间,至此被钙化的成骨细脆转变为骨细胞,完成骨化过程。当成骨细胞变成骨细胞时,此酶的活性逐渐下降,骨碱性磷酸酶升高常是骨矿化作用减弱并停留在成骨细胞阶段的标志 。骨碱性磷酸酶可直接反映成骨细胞的活性或功能状况。25羟维生素D是体内由维生素D生成的维生素D的活性型。维生素D本身无生理作用。用H3标记的D3进行研究,在肠道被吸收的D3首先在肝脏25一羟化酶作用下,生成25一羟维生素D,它在肾脏线粒体中变为25一二羟基D3后被送至小肠粘膜,促进维生素D特有作用的钙的吸收,也就是在这里诱导小肠中钙蛋白质的合成,同时,25一二羟基D3被送至骨骼,以促进钙的集中。本研究结果表明佝偻病患儿血骨碱性磷酸酶显著高于对照组,经治疗后明显下降,而佝偻病患儿血25羟维生素D显著低于对照组,经治疗后明显上升。说明骨碱性磷酸酶和25羟维生素D对早期诊断佝偻病非常敏感,同时可以评价佝偻病的治疗效果。

小儿骨碱性磷酸酶和25羟维生素D的检测,具有简便、快速、特异、敏感等优点,该方法的临床应用对早期发现佝偻病提供了科学的诊断依据,对指导临床治疗有很大临床意义。

1.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预防 孕母应注意摄入富含维生素D及钙、磷的食物,并多晒太阳,冬春季妊娠或体弱多病者可于孕后期给予维生素D及钙剂,小儿应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增加户外活动。自出生2周后即应补充维生素D,一般维生素D每日生理需要量为400~岁以后小儿生长发育减慢,户外活动增多,饮食多样化,一般已不需补充维生素D制剂。 2.治疗 治疗的目的在于控制活动期,防止畸形。 (1)一般治疗 坚持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尤其含维生素D较多的食物;多晒太阳;激期勿使患儿多坐、多站,防止发生骨骼畸形。 (2)维生素D制剂 ①口服法:每日给维生素~万IU,或1,25-(OH)2D3(罗钙全)~2μg,连服2~4周后改为预防量,恢复期可用预防量维持。需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D时宜用纯维生素D制剂,而不宜用鱼肝油,以防维生素A中毒; ②突击疗法:有并发症或不能口服者,或重症佝偻病者,可用此法。肌注维生素D320~30IU,一般1次即可,1月后随访若明显好转,改预防量口服维持,若好转不明显,可再肌注1次。 (3)钙剂 口服或肌注维生素D之前一般不需先服钙剂 ,但3个月以内小婴儿或有过手足搐搦症病史者,肌注前宜先服钙剂2~3日,肌注后再继续服至2周。

抗维生素D佝偻病 所属分类: 医学 医学术语 疾病 添加摘要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vitaminD-resi-stantRickets)是一种肾小管遗传缺陷性疾病,发病率约1:25,000。有低血磷性和低血钙性两种。比较多见的是低血磷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又称家族性低磷血症(familialhypophosphatemia),或肾性低血磷性佝偻病(renalhypophosphatemicrickets)。该病主要是由于位于X染色体上的PHEX基因的突变,导致肾小管回吸收磷减少所致。肠道吸收钙、磷不良,血磷降低,一般在-(2-3mg/dl)之间,钙磷乘积多在30以下,骨质不易钙化

  • 索引序列
  • 抗vd佝偻病论文800字
  • 抗vd佝偻病论文
  • 抗维生素D佝偻病2500字论文
  • 佝偻病论文1000字
  • 抗维生素d佝偻病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