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医学是将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治疗连接起来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建立在基因组遗传学、组学芯片等基础上的生物信息学,同系统医学理论与自动化通讯技术之间的互动密切,加快了科学研究向工程应用转变的产业化过程,应用于医药学也将导致基础与临床之间的距离迅速缩短。
转换医学倡导以患者为中心,从临床工作中发现和提出问题,由基础研究人员进行深入研究,然后再将基础科研成果快速转向临床应用,基础与临床科技工作者密切合作,以提高医疗总体水平。因此转换医学研究主张打破以往研究课题组单一学科或有限合作的模式,强调多学科组成课题攻关小组,发挥各自优势,通力合作。
扩展资料:
现代医学发展历史表明,未来医学突破性的进展有赖于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结合;21世纪的医学将更加重视“环境—社会—心理—工程—生物”医学模式,更加重视整体医学观和有关复杂系统的研究。
转化医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转化医学符合医学科学发展的内在客观规律。在2003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正式提出后,转化医学日益受到各国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转化医学
《转化医学杂志》是国家级期刊,中华人民解放军后勤部卫生部主管的,二零一一年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加入“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目前,随着网络应用的普及,本刊的学术影响力在迅速扩展,同时,本刊的影响因子也逐渐提高。
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在某些时候又称作转化性研究(translational research),在它被正式提出前,有很多类似的术语来描述相关的工作:发展性研究(development research)、应用科学(implementation science)、研究利用(research utilization)、研究应用(research use)、知识转化(knowledge translation)。这些术语所阐述的概念与转化医学的基本含义大致相同。而经过搜索查询,转化医学第一次作为一个新的名词正式出现,应该是在1996年《柳叶刀》杂志上的一篇文章: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从实质上来说,转化医学的内涵包含两个方面:bench to bedside(从实验室到临床)以及bedside to bench(从临床到实验室),即通常所说的B2B过程。前一个B2B(bench to bedside)是指将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应用到临床、转化为医药产品或者诊疗技术的过程,第二个B2B是指通过临床观察分析为基础医学研究提供思路、指导实验设计的过程。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了转化医学的双向循环,不把二者作为一个整体或者忽视任何一面都是对转化医学的片面理解。关于转化医学的定义很多,至今没有统一的认识。甚至定义会随着观察者的角度而变化。这些定义如果用于转化医学理论交流与探讨的话会因为解释不够精确或者过于繁琐而引起不便,在这里,我尝试给出一种相对简练同时还能完整阐述转化医学概念的定义:转化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通过利用包括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在内的方法将实验室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的产品与技术,同时通过临床的观察与分析帮助实验室更好的认识人体与疾病、进行更优化的实验设计来促进基础研究,从而最终实现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帮助患者解决健康问题。
只有这5个子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科学转化医学)《Science Signaling》 (科学信号)。2015年的新子期刊:《Science Advances》 (科学进展)2016年的新子期刊:《Science Robotics》(人工智能)和《Science Immunology》(免疫学)
medicine[英][ˈmedsn][美][ˈmɛdɪsɪn]n.医学; 药物; 有功效的东西,良药; 复数:medicines以上结果来自金山词霸例句: work appears in the journal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这项工作发表在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如有疑问欢迎追问!满意请点击右上方【满意】按钮
转化医学的实践介绍如下:
转化医学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像是Science这样的顶级期刊近年来也增加了Science转化医学这一子刊,希望能通过更多这方面的研究新成果,来促进转化医学的研究分享与进步。
近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特以“浅析转化医学与医学实践”为题,从医学发展进程、基础医学与医学各学科发展之间的关系阐述了转化医学产生的必然性,并介绍了我国转化医学研究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1977 年,Engel等人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需要新的医学模式:对生物医学的挑战”的文章, 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的医学模式,这种模式下医学被定义为处理健康相关问题的科学, 以治疗和预防疾病、提高人体自身素质为目的。
随着医学的发展,人类对疾病和健康危险因素的认识不断深入。目前定义的危害健康的因素主要包括遗传、生物、心理、生活方式、医疗系统(医疗事故、院内感染等)、环境、社会等, 交织形成了复杂的健康多因素模式网络。
近几十年来基础医学研究的丰硕成果使人类对疾病的认识从器官、组织、细胞水平深入到了基因、蛋白等分子水平;医学新概念不断涌现, 如基因组医学、环境医学、循证医学、整合医学等;
这些新概念体现了基础医学快速发展, 推动了医学实践的进步, 并将对医学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是, 基础医学研究成果并不会自动转化为医学实践, 还需要相关研究将这些成果转化为临床、护理和预防医学可用的、系统的医学理论医疗产品和服务。
这篇文章从转化医学: 从基础医学研究到医学实践的桥梁,影响基础医学研究向医学实践转化的原因及对策,我国转化医学研究的国情及发展对策,转化医学与循证医学、整合医学等几个方面进行的论述,其中关于我国转化医学研究。
作者提出,我国也十分关注转化医学研究,北京大学医学部于20世纪90年代初设立基础和临床结合研究基金, 以促进基础研究与临床的结合。2007 年, 上海交通大学成立了Med-X 研究院专门进行转化医学研究。
迄今, 我国已有专门从事转化医学研究的研究中心超过12 家。2010 年 5 月, 来自中国、中国香港和台湾、美国、英国、德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转化医学领域的科学家在上海召开了第一次“国际转化医学学会”筹委会会议, 在香港注册成立全世界首个“国际转化医学学会”。
然而转化研究不等同于已往的“产学研结合”的概念, 体现在它有一个专注于转化医学目标的专门化的研究系统;同时又是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模式;需要有多重分析技术平台的集成;还要包括一定的市场化运作。
因此我国在发展转化医学研究时, 不能单纯地复制我们以前的经验, 认为建立研究中心, 把从事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科学家集中在一起就能够把转化研究做好。
作者指出,这里不妨关注一下发达国家的经验, 以哈佛大学转化医学中心为例, 该研究中心不是转化研究的主体, 不包含特定的课题研究组。它主要是为转化研究提供信息、技术、知识、人力资源等支持服务, 同时研究“转化研究”本身可能存在的问题, 并试图找到解决方案。
他们认为并不需要为转化医学研究本身专门开辟新的研究场所, 因为开展研究的还是原来进行基础或临床研究的人员, 他们已经有充足的研究场地。而促进大家开展转化医学研究的关键是帮助研究人员克服那些阻碍基础医学研究成果向医学实践转化的因素。
构建有利于转化医学研究的软硬环境, 使有基础研究成果、又有兴趣开展转化研究的科学家了解周边可用的人力及技术资源, 帮助其整合已有资源, 并在遇到技术问题时提供参考意见, 提升他们开展转化研究的能力和效率。
之后文章又探讨了我国转化研究面临的问题,其中提到了前期基础研究成果不多, 重要的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少;缺乏做转化研究的一些必要基础技术;转化研究人员的知识准备不足, 缺乏高水平转化研究团队等方面问题。
文章最后指出,转化医学不以拓展人类对疾病和健康的知识为目的, 而是研究如何将已有的知识变成现实的医疗服务,这是医学界对目前医学研究模式反思后的自我批判, 也是对社会需求的回应。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 医学研究经费虽然快速增加, 但绝对数量仍然不足. 如何使用有限的医学研究资源获得最大化的社会效益, 最大程度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医疗服务需求, 始终是医学界和卫生政策制定者需要考虑的问题。转化医学研究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途径。
是不是多打了一个n , medicine 是药
转化医学包括从实验室到临床使用的应用型研究(Bench To Bedside)和将研究结果、结论应用到临床及保健工作中;为加强我国神经病学的临床转化医学研究、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积极推动“产医研”协同创新,推进神经系统疾病临床新技术、新疗法和新产品在临床的应用与转化及推广。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转化医学产业分会定于2017年7月21-23日,在河南省举办“2017国际神经病学转化医学高峰论坛”,本次大会将邀请国内外神经病学研究的基础与临床专家、研发机构与企业代表约500人,通过大会主旨演讲、临床神经病学分领域论坛、临床医生继续教育培训、新技术产品学术交流专场等形式, 在神经病学的临床转化医学研究进行深入的学术交流与成果推广。一、会议主题医研企协同创新,推动神经病学临床转化医学研究及应用二、会议时间和地点2017年7月21~23日,7月21日报到注册,河南省。三、会议主要活动1.大会主旨学术演讲2.临床神经疾病分领域学术论坛3.神经疾病临床诊疗新技术学术交流专场4.神经病学临床医生继续教育培训课程5.神经病学转化医学项目合作洽谈6.新技术产品展示与成果推广四、会议组织机构主办单位: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转化医学产业分会承办单位: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五、会议征文1、征文内容1)针对神经科疾病提出好的治疗方案路径,并有充分依据(长期和足量的病例验证)显示其优势。2)针对当前神经科疾病各主要领域使用的药物或器械,有自己的独到看法,能够指出目前常用药物或器械的优略,以及不同病症在何时联合用药或单独用药,并有充足病例依据。欢迎各位专家能把好的创意、好的技术以及药品或器械的不足指出来;有利于企业改进产品,与会专家也可获取更多的药物器械应用组合,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可以提高治病救人的成功率,为病人争取宝贵的时间生命,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治疗检查环节和降低患者家庭经济负担。此次征文活动将评选出优秀论文上传到转化医学产业分会平台学术交流区作为课件并给予一定奖励,并优先推荐到转化医学杂志发表;2、征文要求1)稿件要求在3000字以内,并提供300-500字以内的摘要;2)来搞请注明联系方式(单位名称、通讯地址、电话、Email地址;邮件主题标明“2017国际神经病学转化医学会议征文”)3)投稿截止时间6月15日,投稿以Email形式进行,不接受非电子类文字稿件,文章请发至邮箱;六、相关事项2017年6月15日之前报名参会人员收费标准600元/人,之后报名参会人员收费标准800元/人。食宿由大会统一安排,费用自理;参加会议的代表将获得国家级I类继续教育学分,已入会的专家可领取会员证书。七、联系方式、联 系人分会联系人:马广明 刘兰电话:邮箱:神经病学协作组联系人:夏 彬赵伟丽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转化医学产业分会分会官网:
生物电疗是利用电能在人体内的流动,来激发经气,疏通经络。人体经络畅通,则血脉和利,血脉和利则苛疾不起,精神乃居,达到祛病健身的目的。促进血液循环。生物电能渗透到人体后,使血管扩张,血流阻力及血液粘度降低,改善微循环,增加细胞的储氧及排除二氧化碳的能力,对于预防治疗心脑血管病有奇迹般的功效。能够增加人体生命电能,提高细胞粘膜吸收能量,调整人体电位平衡,活化提高多种酵素,使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增强。1.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可以降低血液的黏度降低,改善微循环系统。可以增加细胞的储氧能力,有效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2.具有活化神经的作用,可以刺激肌肉组织,可以缓解肌肉萎缩的症状。3.调节消化系统功能,对于内分泌腺体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4.可以消除疲劳,具有止痛的功效。缓解肌肉紧张引起的各种疼痛。
生活习惯对于每个人的影响非常重要,很多人长胖就是因为没有注意日常饮食和缺乏锻炼,所以如果想要健康减肥瘦身则依然需要从平时的一些习惯做起。当然了,减肥并不意味着吃的方面要完全杜绝高热量食物。那么健康减肥要养成什么生活习惯?哪些习惯有助于快速减肥?1、快速减肥的习惯调低温度一般人身体喜欢的体内温度为华氏度(37℃),但如果你降低了你的体内温度,为了恢复之前水平,你的身体会消耗更多的卡路里。事实上,洪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喝两公升的冰水,可以将你每天的代谢消耗增加约95卡路里,而一项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的临床中心新的研究中发现,当有人睡在一个66华氏度的房间时,他会比睡在75华氏度的房间里的人燃烧更多的卡路里。摄入更多蛋白质如果一顿饭里没有蛋白质,那么它就称不上是一顿饭。为什么呢?因为蛋白质含有身体所需的氨基酸,可以产生新陈代谢,生成可燃烧卡路里的肌肉。每一磅的肌肉的获得可将你的新陈代谢提高20-30%。每天可以摄取一些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比如鸡肉、鱼、牛肉、鸡蛋等。那么对于素食者而言呢?可以多吃些坚果,甘蓝、鸡蛋、酸奶。锻炼身体减少时间,增加重量更多的肌肉=更少的脂肪。但是如果可以选择快速、高强度阻力训练,有谁还愿意花上好几个小时挥汗如雨的进行力量训练吗?在最新的《转化医学杂志》的研究上称,短暂的使用重物进行训练可以在接下来的24个小时消耗452卡路里,提高你的新陈代谢。这比传统的低强度力量训练可多消耗354卡路里。适当多吃辣辣椒素给予辣椒和香料以热量,同时也可以燃烧你的脂肪。经常吃辛辣食物可以增加身体产生的热量以及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每天可消耗大约50卡路里,这在一年里相当于完整的五磅脂肪。增加睡眠睡眠不足不仅仅会影响第二天的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还会影响体内瘦素和胃饥饿素水平,这种荷尔蒙可帮助调节身体能量和食欲。斯坦福大学和威斯康辛大学的研究显示,每天只睡五小时会使瘦素水平减少,胃饥饿素水平增加。华盛顿大学的睡眠医学中心研究建议,要想保持健康的新陈代谢,就要去争取每晚9小时的睡眠。2、减肥食疗方法1.燕麦具有降胆固醇和降血脂作用。由于燕麦中含有其他谷物所没有的丰富的可溶性食物纤维,这种纤维容易被人体吸收,且热量低,既有利于减肥,又适合心脏病、高血压和糖尿病人对食疗的需要。2.玉米含丰富的钙、磷、镁、铁、硒及维生素A、B1、B2、B6、E和胡萝卜素等,还富含纤维质。常食玉米可降低胆固醇并软化血管,对胆囊炎、胆结石和糖尿病等有辅助治疗作用。3.葱蒜洋葱含有环蒜氨酸和硫氨酸等化合物,有助于血栓的溶解。洋葱几乎不含脂肪,故能抑制高脂肪饮食引起的胆固醇升高,有助于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大蒜能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大蒜素的二次代谢产物甲基丙烯三硫能预防血栓。正在减肥中的JMS应该知道什么食物能帮你降脂肪排油。素食是不错的选择,既健康美味又能降脂清肠。下面就介绍减肥必知的8种减肥食品,让健康美味的素食帮你降脂清肠!4.山药其黏液蛋白能预防心血管系统的脂肪沉积,保持血管弹性,防止动脉硬化,减少皮下脂肪沉积,避免肥胖。山药中的多巴胺有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的功能。山药还能改善人体消化功能,若有消化不良,可用山药、莲子、芡实加少许糖共煮食用。5.地瓜有较强的降低血中胆固醇、维持血液酸碱平衡、延缓衰老及防癌、抗癌作用。地瓜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胶质类等排便物质,可谓“肠道清道夫”。正在减肥中的JMS应该知道什么食物能帮你降脂肪排油。素食是不错的选择,既健康美味又能降脂清肠。下面就介绍减肥必知的8种减肥食品,让健康美味的素食帮你降脂清肠!6.红枣多食能提高机体抗氧化和免疫能力,对降低血中胆固醇、三酸甘油酯也很有效。7.山楂可加强和调节心肌,增大心室、心房运动振幅及冠状动脉血流量,还能降低血胆固醇,促进脂肪代谢。正在减肥中的JMS应该知道什么食物能帮你降脂肪排油。素食是不错的选择,既健康美味又能降脂清肠。下面就介绍减肥必知的8种减肥食品,让健康美味的素食帮你降脂清肠!8.苹果其果胶具有降低血中胆固醇作用。苹果含丰富的钾,可排除体内多余的钠盐,如每天吃苹果,对维持血压、血脂均有好处。
来了来了,TA又来了!每天播报最新新闻的深空小编又来了!今天天气不错,正适合读读最新资讯放松一下。中国研究团队研发出一种只需抽取几毫升血液就可对结直肠癌进行早期筛查和诊断的新方法。该研究成果发表在新一期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教授团队收集了801例结直肠癌患者和1021例正常对照者血浆提取的循环肿瘤DNA,从中筛选出9个可用于诊断结直肠癌的甲基化标志物,以及5个可用于预测结直肠癌预后的甲基化标志物。循环肿瘤DNA是肿瘤细胞释放到循环系统中的基因组小片段,是一种特征性的肿瘤生物标记物,就像是肿瘤细胞留下的指纹。这项研究显示,基于循环肿瘤DNA甲基化标志物的结直肠癌诊断模型的准确率达到96%,而目前临床常用的结直肠癌血清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的准确率只有67%。另外,新的预后模型对患者生存预测的准确性也明显高于目前临床常用的预后指标,这意味着医生可以据此对不同的结直肠癌患者进行更为个体化的精准治疗。研究人员还对1493例结直肠癌高危人群同时进行了肠镜筛查和循环肿瘤DNA甲基化标志物的检测,结果显示后者检出早期肠癌的敏感性高达,对进展期腺瘤的检出敏感性也达到,且具有更好的患者依从性,为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提供了新的无创性方法。欲要知晓更多《中国研究人员研发出结直肠癌早期筛查新方法》的更多资讯,请持续关注深空的科技资讯栏目,深空小编将持续为您更新更多的科技资讯。王者之心2点击试玩
三氧自体血疗法(ozonatedautohemotherapy,O3-AHT,又名major ozonated autohemotherapy或major autohemotherapy) ,是将一定浓度氧气和三氧混合气体与自体血等容量混匀,再回输到体内的一种疗法。此疗法本世纪初开始在我国逐渐开展,但一直缺乏可借鉴的中文指南或专家共识。为此我国三氧医学相关专家组织撰写三氧自体血疗法专家共识。供大家参考。经过多次修订,本共识已发表于2018年12月第6期中文核心期刊《转化医学杂志》上。一绝对禁忌证1.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蚕豆病)2. 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3. 血小板减少低于50X109/L、严重的凝血障碍4. 严重的不稳定性心血管病、急性心肌梗死5. 急性酒精中毒6. 大量失血、急性出血、贫血(<90g/L)7、水电解质紊乱8. 癫痫发作9. 血色素沉着病、接受铜或铁剂治疗的患者10、抗凝剂(枸橼酸钠)过敏11、妊娠12、严重肝功能不全二相对禁忌证1.女性月经期。2.未成年人不建议做O3-AHT,建议用三氧直肠灌注替代。3.年龄上限无严格规定,80岁以上老年人可选用三氧直肠灌注替代。三O3-AHT期间相关药物影响1.治疗期间不建议口服维生素或抗氧化剂,但治疗前后可以服用。2.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本疗法可能增加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降压作用而导致病人血压过低。3.抗凝药物:不推荐使用抗凝药物期间进行O3-AHT。四临床应用建议根据循证医学证据及专家临床经验,本共识将O3-AHT治疗疾病按适应证、效果不确定疾病、正在研究疗效及安全性的疾病和不建议开展的疾病等进行分类。根据循证医学(EBM),参考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及牛津循证医学中心疾病证据等级制定方法,将O3-AHT治疗的疾病可以分为四类【1、2】:A级证据:有良好的科学证据证实O3-AHT的临床益处远超 过潜在的风险。基于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回顾、同质性队列研究的系统评价或同种病例对照研究的系统评价。B级证据:至少公平的科学证据表明O3-AHT的临床益处大于潜在的风险。基于个体随机置信区间小、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PUBMED数据库均可查到相关文献。C级证据:至少有公平的科学证据表明O3-AHT能够提供的临床益处,但利益风险不能确定。基于没有明确的批判性评价的专家意见、病例报告,或基于生理学、实验室研究,或“基本原则”,或描述性流行病学。PUBMED数据库均可查到相关文献。D级证据:主要根据O3-AHT编写组专家临床实,PUBMED数据库暂无相关文献支持。(一)适应证A级证据:无B级证据:1.慢性肝炎【3-4】2.下肢动脉缺血【5-8】3.突发性耳聋【9-10】4.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萎缩性)【11】C级证据:1.哮喘【12】2.多发性硬化【13-14】3.头痛【15】4.痛风【16-17】5.脑梗死【18-19】6.骶髂关节炎【20】7.带状疱疹后神经痛【21】8.癌症辅助治疗[22-23]D级证据:1.慢性缺血性心脏病2.失眠3.类风湿(二)效果不确定疾病1.呼吸衰竭:个案报道O3-AHT对改善呼吸衰竭症状有效果,需要更多临床研究证据支持。2.肾功能衰竭:有文献报道O3-AHT可以增加肾小球过滤【4】,需要更多临床研究证据支持。3.银屑病:临床实践O3-AHT对部分银屑病有效,但也有少部分病人病情反而加重。4.高脂血症:O3-AHT对部分高血脂病人疗效显著。(三)正在研究疗效和安全性的疾病1.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皮肌炎、硬皮病、强直性脊柱炎等免疫性疾病,从机制上推断O3-AHT有效,临床实践也发现部分病人有效,但需要更多临床经验和循证医学证据。2.帕金森病、亨廷顿氏病、克雅氏病、小脑萎缩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已证实O3-AHT对多发性硬化病有效,对其他神经退行性病变的疗效不明确。3.呼吸系统(呼吸系统肿瘤除外):目前仅有证据O3-AHT对哮喘有效,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有待研究。4.泌尿、消化、生殖系统疾病:尚无O3-AHT对这三个系统常见病疗效的证据。(四)不建议开展疾病1.血液系统疾病。2.甲状腺功能减退。3.肺栓塞。五主要风险1、抗凝剂:抗凝剂偏少会引起血栓,而过量会导致凝血功能障碍。2、气体栓塞:操作不当可能造成气体进入血管,形成气体栓塞。3、对高龄及心功能不全患者,引血或回输过快有诱发心力衰竭的可能。六副作用及并发症1、O3-AHT可能加重银屑病症状,并出现皮肤水肿,甚至有报道O3-AHT导致银屑病死亡1例。【24】2、三氧化自体血回输过程出现低血压、尤其口服ACEI药物患者,低血压发生几率增高,此类患者实施O3-AHT时应全程监测血压。3、可能诱发急性冠脉综合征和急性心肌梗死。【25】4、慢性肾衰合并糖尿病患者,O3-AHT可能诱发高血钾。【26】七操作流程1.每个疗程开始前,应检查血常规、凝血、生化、甲状腺功能和传染病。2.建议治疗前1小时饮水_300ml,利于血液稀释和引血。3.核对病人信息,常规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急救设施和药品处于备用状态。4. 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首选肘静脉、正中静脉和贵要静脉等大静脉。5 .建议按至计算采血量,为方便临床应用,通常采血100ml与25毫升抗凝剂混合,也即抗凝剂与血液容量按1:4比例混合。6 .推荐三氧浓度为10-40ug/ml,可以从低浓度开始,随治疗次数增加逐渐提高;三氧混合气体与血液容量按1:1比例混合,气体与血液混合后,缓慢摇匀3-5分钟,避免剧烈振荡。7.三氧化血回输速度为75-150滴/分钟(5-10毫升/分钟)。推荐将100ml三氧化血20分钟内输回体内。回输速度按先慢后快的原则进行调节。8.建议拔除套管针后按压5分钟以上,留观15分钟左右。八治疗参数及注意事项1.治疗频率:每天一次,或每周1-3次。2.疗程:每个疗程10次,每年两个疗程或更多。过程中所有接触三氧的容器和管路均应选用抗氧化材料或玻璃器皿。4.严禁将任何气体直接注入血管。
5本子刊:
《Science Signaling》 (科学信号)。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科学转化医学)。
2015年的新子期刊:《Science Advances》 (科学进展)。
2016年的新子期刊:《Science Robotics》(人工智能)。
2016年的新子期刊:《Science Immunology》(免疫学)。
期刊简介
《科学》杂志属于综合性科学杂志,英文名:Science Magazine 。它的科学新闻报道、综述、分析、书评等部分,都是权威的科普资料,该杂志也适合一般读者阅读。
该期刊的主要关注点是出版重要的原创性科学研究和科研综述,此外《科学》也出版科学相关的新闻、关于科技政策和科学家感兴趣的事务的观点。不像大多数科学期刊专注于某一特定领域,《科学》和它的对手《自然》期刊涵盖了所有学科。根据期刊引证报告,《科学》在2014年的影响因子为。
虽然《科学》是美国科学促进会的期刊,但发表文章并不需要AAAS的会员资格。《科学》收到世界各地作者的论文。发表文章的竞争极其激烈,因为发表在这样高引用率期刊上文章可以为作者吸引关注并有助于其职业发展。但是提交给编辑的文章只有不到10%会被接受发表,所有的研究文章在见刊之前皆须同行评审。
老人常说:别熬夜,对身体不好。生物钟紊乱影响健康似乎早已成为常识。但美国一项新研究却有了意外的发现:成年后,被除掉了一个关键生物钟基因的小鼠,虽然昼夜节律完全消失,生活质量受到影响,但其寿命并未受影响,毛发生长与心血管健康状况甚至有所改善。2016年2月科学家在新一期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发表的报告说,这项研究说明,昼夜节律缺失对健康的影响,可能远小于预期。我们应重新审视生物钟紊乱诱发健康问题的机制。论文第一作者、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助理教授杨光锐说:“我相信这一研究将彻底改变人们对生物钟的认识,但这个结论并不意味着维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不重要。”杨光锐介绍,在哺乳动物体内,有10个左右的核心生物钟基因,他们的研究锁定了其中一个名为BAML1的基因,这是目前已知唯一一个通过单基因敲除即可完全导致昼夜节律消失的基因。传统的有关昼夜节律影响的研究往往选择在小鼠出生前敲除其BAML1基因,而他们这次却选择在小鼠出生后才将该基因敲除。上述两种基因敲除的小鼠表现出诸多不同,其中最主要的差别是寿命。出生前敲除BAML1基因的小鼠寿命大大缩短,平均只有9个月;而出生后敲除基因的小鼠平均寿命超过2年,与正常小鼠无异。其他与衰老相关的生理指标如生育、体重等,也有类似差别。尤其令人意外的是,出生后敲除BAML1竟可促进小鼠毛发生长,并延缓心血管健康重要指标——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进一步分析表明,出生后敲除BAML1虽然也导致基因水平的昼夜节律消失,但对基因表达的整体水平基本没有影响;而出生前敲除BAML1会影响几百个基因的表达水平,其中很多基因与衰老有关。杨光锐说,这可能因为BAML1在胚胎期发挥重要的非生物钟作用,因此这一时期敲除会导致小鼠出现早衰。杨光锐说,主流观点一直认为在生物钟基因敲除的小鼠中,很大一部分健康问题,比如早衰、代谢紊乱、心血管疾病等,都归因于节律缺失或紊乱。但他们的研究显示,单纯的昼夜节律缺失对健康的影响远小于预期,因此科学家应重新审视生物钟紊乱诱发健康问题的机制。他也特别强调,维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仍然非常重要。比如,即便是出生后敲除生物钟基因的小鼠还是会有眼睛和大脑的一些病理改变,比如失明和老年痴呆等。虽然这些变化不影响寿命,但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你好!转化医学杂志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转化医学的含义如下: 1、转化医学称作转化性研究,在它被正式提出前,有很多类似的术语来描述相关的工作。 2、发展性研究,应用科学、研究利用、研究应用、知识转化。 3、这些术语所阐述的概念与转化医学的基本含义大致相同。 4、转化医学第一次作为一个新的名词正式出现,是在1996年《柳叶刀》杂志上的一篇文章。 5、从实质上来说,转化医学的内涵包含两个方面,从实验室到临床以及从临床到实验室,即通常所说的B2B过程。
不是,都是国家级期刊
1.慢性病学-期刊级别: 国家级期刊
《慢性病学杂志》以从事慢性病学研究的科研人员、临床医师和药师、制药工程技术人员、护理人员、医院管理人员、医药院校师生为读者对象,根据国内外慢性病学研究、教学和临床的需要,报道慢性病学的新进展、新动向...
2.转化医学-期刊级别: 国家级期刊
着眼当前基础医学和临床技术的发展,研究新条件下转化医学建设的理论,国内外转化医学发展动态、新技术和新方法等;具体包括:基础-临床-预防转化整合;临床-康复-预防转化整合;药学-临床-预防转化整合;军事医学...
你好!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转化医学杂志
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在某些时候又称作转化性研究(translational research),在它被正式提出前,有很多类似的术语来描述相关的工作:发展性研究(development research)、应用科学(implementation science)、研究利用(research utilization)、研究应用(research use)、知识转化(knowledge translation)。这些术语所阐述的概念与转化医学的基本含义大致相同。而经过搜索查询,转化医学第一次作为一个新的名词正式出现,应该是在1996年《柳叶刀》杂志上的一篇文章: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从实质上来说,转化医学的内涵包含两个方面:bench to bedside(从实验室到临床)以及bedside to bench(从临床到实验室),即通常所说的B2B过程。前一个B2B(bench to bedside)是指将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应用到临床、转化为医药产品或者诊疗技术的过程,第二个B2B是指通过临床观察分析为基础医学研究提供思路、指导实验设计的过程。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了转化医学的双向循环,不把二者作为一个整体或者忽视任何一面都是对转化医学的片面理解。关于转化医学的定义很多,至今没有统一的认识。甚至定义会随着观察者的角度而变化。这些定义如果用于转化医学理论交流与探讨的话会因为解释不够精确或者过于繁琐而引起不便,在这里,我尝试给出一种相对简练同时还能完整阐述转化医学概念的定义:转化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通过利用包括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在内的方法将实验室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的产品与技术,同时通过临床的观察与分析帮助实验室更好的认识人体与疾病、进行更优化的实验设计来促进基础研究,从而最终实现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帮助患者解决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