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中南药学杂志毕业季

中南药学杂志毕业季

发布时间:

中南药学杂志毕业季

国家卫健委对此高度重视,已与北医三院取得联系,并请医生提供更多详细信息,对其中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

官方回应如发现有利益交换和利益输送的违法违规情况,绝不护短、不回避,将依法依规,予以严肃处理。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肿瘤内科主治医生张煜在社交平台上公开举报肿瘤治疗黑幕。这件事也在网络上引起广泛的关注,同时也引起了国家卫健委的高度重视。对此,国家卫健委回应称,治疗原则基本合规,如有违规绝不护短。虽然官方经过调查这件事情在治疗上基本合规,但是肿瘤治疗多种乱象还是引起了网友的关注。网友们纷纷感慨,肿瘤治疗真的会让人“人财两空”。肿瘤治疗的黑幕在医院中并不少见!现在就连医院的医生都对这个情况看不下去了,公开站出来举报肿瘤治疗黑幕。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地方,不应该成为某些不良医生谋财的地方。有关部门只有控制好肿瘤治疗的红线,才能让肿瘤患者看到希望!

张煜在网上的公开举报,引起了舆论的哗然。这件事也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国家卫健委立即对这件事情进行展开调查。随后国家卫健委焦雅辉回应称:接到举报后,国家卫计委在第一时间组织了相关权威专家对举报内容进行了评议,得出的结果是,治疗的原则还是基本符合规范的。至于张煜医生举报的肿瘤治疗中含有经济利益黑幕,正在调查中,如果要是发现违法行为,绝不姑息。不过对于这一调查结果,张煜在接受媒体的采访时,称自己现在不方便说说话,但是自己原先的举报内容观点依然不变。

我们普通患者很难去区分肿瘤治疗的过程,存不存在专业上的问题。但是很多肿瘤治疗患者应该知道,肿瘤治疗的费用很高。完全不在自己的承受范围之内,希望有关部门能够重视这个问题。

告诉你几个药学核心期刊: 1药学学报2中国药学杂志3中国医院药学杂志4药物分析杂志5中国医药工业杂志6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7中国药理学通报8中国抗生素杂志9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0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1中国新药杂志12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3中国药房14中国现代应用药学15华西药学杂志16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毕业季药学期刊

排名不分先后:药学学报 中国药学杂志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药物分析杂志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中国药理学通报 中国抗生素杂志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中国新药杂志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中国药房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华西药学杂志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找权威期刊可以到佰腾科研导航站上去找找,这个站一般做学术的人都会看,上面列出来的期刊杂志都是某个领域内最权威的~~

药学学报 ,中国药学杂志 , 中国药理学通报,药物分析杂志,中国新药杂志,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中国医院药学杂志,中国医药工业杂志,中国药科大学学报,中国抗生素杂志,沈阳药科大学学报,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中国药房,中国生化药物杂志,中国现代应用药学,华西药学杂志,安徽医药,白云医药,北方药学,毒理学杂志,儿科药学杂志,广东药学院学报,国际药学研究杂志,国外药讯,国外药讯﹒抗生素分册,海峡药学,华东医药通讯,家庭用药,江苏医药,解放军药学学报,今日药学,抗感染药,辽宁医药,临床药物治疗杂志,临床医药实践,齐鲁药事,人参研究,上海食品药品监管情报研究,上海医药,实用临床医药杂志﹒综合版,实用药物与临床,食品与药品,世界临床药物 ,天津药物,西北药学杂志,新兴医药三,药品评价﹒肝病专辑,药品评价﹒糖尿病专辑,药物不良反应杂志,药物流行病学杂志,药物生物技术,药物与人,药学服务与研究,药学教育,药学进展,药学实践杂志,药学与临床研究,医药导报 ,医药工程设计,医药快讯,中国处方药,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中国临床药学杂志,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年鉴,中国食品药品年鉴,中国天然药物,中国药店,中国药理通讯,中国药品标准,中国药师,中国药事,中国药物化学杂志,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中国药物与临床,中国药学文摘,中国药业,中国医药导刊,中国医药技术与市场,中国医药生物技术,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中国制药信息, 中南药学等。中国药学杂志 , 中国药理学通报,药物分析杂志,中国新药杂志,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国际药学研究杂志,毒理学杂志等比较好,也比较实用。

看你的定位了,如果第四集的杂志也算的话。。。太多了!列个中药学的给你个参考吧我国目前中药学专业期刊共26本其中,核心期刊(11)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时珍国医国药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中成药中药材中药药理与临床中草药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中国中药杂志(是最具影响的专业核心)中国天然药物(是最具影响的专业核心)一般期刊(15)中药与临床重庆中草药研究(目前是内刊一般评职称没用的)河北中医药学报人参研究中国现代中药国际中医中药杂志ChineseHerbalMedicines现代药物与临床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国海洋药物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以上内容依据北京大学2008版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目录纸质稿,内容有效时间(2008年第一期到2012年最后一期)

毕业季医学论文

很高兴能够回答你的问题。查重没有规定次数。如果你第1次过的话,以后就不用查重了,但是要在学校指定的网站进行查重。一般是知网,比较权威可靠。还要看学校规定的重复率是多少,有的学校规定是30%,没有超过30%就可以了。当然有的导师或者学院要求比较高,会在学校规定的比例基础上提高标准,这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衡量。如果超过30%,就需要根据查询报告降低重复率。查重报告上会有红色的字体标注出来,可以将红色字体进行修改降重。学校一般提供两次知网查重的机会。建议大家在使用学校的账户进行查找之前,可以先用别的网站或者找人先查一下。虽然不是太可靠,但是做到心里有数。写一篇好的毕业论文。首先要做到好的选题范围不能太大,要从小处着手。理论基础要扎实,要收集大量的资料。研究过程要充分合理,结论要简洁。还要需要跟导师及时、有效的沟通。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研究生的论文致谢语

论文写作完成后都要附上论文致谢,其对读者判断论文的写作过程和价值有一定的参考作用,行动起来,写一份论文致谢吧。怎么写论文致谢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研究生的论文致谢语,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岁月如歌,光阴似箭。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回顾这三年的研究生生活,让我感慨万千,这期间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其中有论文写作的艰辛,有收获成果的喜悦。行文至此,面对着这份代表我硕士研究生学习成果的毕业论文,心中有些许不安,唯恐辜负师长与亲友的厚望。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要对那些曾经帮助过我的人道一声感谢,并非出于客套,而是源自内心的那份诚挚与感动。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邹传教教授,从文章的选题到修改定稿,从写作的构思布局到文章细节的修改,邹老师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对我的论文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邹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学生负责的敬业精神,都让我受益颇多,我想邹老师传授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对我学术品德、生活态度的感染,这将使我受益终生。

其次我要感谢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各位老师对我知识的教育和启迪,从他们丰富、生动的授课中,我获得了大量的专业知识。同时,我非常感谢研究生阶段的师兄、师姐和同窗们,感谢他们曾经给予我的许多关心和鼓励!还要感谢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所列的所有专家和学者们,感谢他们对我写作这篇论文提供的莫大的帮助!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家人对我学业的支持和鼓励,感谢我的父母对我的关照和鼓励。正是他们的理解和关怀,使我安心顺利地完成了研究生学业。

转眼两年半的硕士研究生生活已经接近尾声,在这里的校园生活给我留下了美好体验和深刻的回忆。

在此,我要感谢我的研究生导师,xxx教授和xxx教授,他们严谨的工作态度、学术精神和专业素养都对我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使我受益终生。在校学习期间,导师不仅毫无保留的指点我学习工作,使我的科研能力和理论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生活上也给予了很大的关心和照顾。同时,感谢我的校外导师王琦和各个实习阶段的指导教师对我的悉心教导和热情帮助,让我拓宽了眼界,提高了专业技能。

感谢在撰写论文阶段对我进行指导的各位老师,特别是xxx老师,xxx老师,xxx老师和xxx老师,他们对我的论文提出的修改意见,使我的论文内容不断充实、规范化。同时,还要特别感谢xx省高速公路管理局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工作人员,在我们对试点工程改造设计一系列工作时的积极配合和帮助,使我更好的完成了我学位论文中的工作内容。

此外,我也要感谢陪伴我度过研究生生涯的同学们,感谢师姐和师兄师弟,我们在生活中互相关照,在学习和工作中互相督促,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深深的希望在毕业之后我们还能维系这份情谊。

最后,感谢我的父母这么多年来对我的培养与爱护,你们的支持是我进步最大的动力!

在论文完成的过程中,除了我自己一年多来的潜心学习和研究之外,也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所以在这里,我要对帮助我完成论文的所有人表示感谢。

首先,我要对我的导师——任远教授,表示我最由衷的感谢,感谢任老师在我攻读硕士学位的两年中对我所付出的一切心血。两年前,我从一个门外汉,在任老师潜心的教导下,成为一个热衷于中国纪录片的内里人。任老师身上的责任和热情深深的感染着我,并让我为之动容,他老人家让我觉得在学术和人生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将会时刻牢记他老人家的教诲。

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尽管他老人家年逾古稀,但身上时刻焕发的活力和热情让我觉得他是那样的幽默、和蔼可亲,每周我最喜欢的就是跟他老人家在南食堂一起吃一顿韭菜陷儿饺子——感觉像一家人,亲手为他端一碗汤或者倒一杯水,就让我觉得很开心,很幸福。谢谢任老师!希望他老人家与师母能身体健康、永远年轻!

此外,还要感谢著名导演廖烨老师,他为我打开了一个认识问题的全新视角。

论文的顺利完成预示着我三年的硕士生活即将结束,也为我在母校的人生最美好的七年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三年的时间太长太长,经历了太多事情,三年的时间又太短太短,转瞬即逝大家都已经要分开了。还清楚的记得迎来新同学时的欣喜,集体活动中的欢声笑语,紧张的学习中的忙里偷闲,学术创作中的绞尽脑汁,没课时的百无聊赖,寻找工作时的焦急万分。时光如水般流逝,忙得我们仿佛还没有看清同窗的彼此就又要踏上新的征程。

在此我要首先感谢我的导师——教授在三年研究生期间给予我的关怀与指导,他以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学术作风,循循善诱、不拘一格的教导风格深深的影响着我,也使我在学术方面不断进取、刻苦追求。感谢老师在统计方法和科研思路上的教授与鞭策,这些是我的毕业论文得顺利以完成的重要因素。资料的查阅无疑是研究生学习的重要部分,在此过程中感谢资料室——老师给予的无私帮助。

作为班长,我要感谢研究生期间同学们对于我的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在此也为我的不周向各位道歉。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三年来我生活在一个和谐、温馨的宿舍里,虽然我们都来自不同的院系,但我们的生活充满了相互的关心和爱护,经过了三年的时间我们有了深厚的感情,年龄最小的我总是需要她们的宽容和理解,在此也向她们道声感谢、珍重!

感谢同学在论文外文资料收集和整理中给予我极大的帮助。

感谢远方的家人,他们一直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支柱。七年前,我带着理想也带着家人的嘱托来到了美丽的丽娃河畔,回想大学时的青涩,研究生生活的忙碌,过去的种种都历历在目,在心里升起的已不仅仅是感动,现在就要离开心中仍有隐隐的不舍。一路走来,永远不会忘记我在华东师大度过了我人生最美好也最重要的几年,这也是我以后永远值得自豪的。

最后,祝愿各位老师和同学们心想事成!

三年的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就要随着这篇论文的答辩而结束了。有许许多多的舍不得,也有许许多多的感谢要说。

首先要衷心感谢的是我可敬可亲的导师李芒老师!您三年来对我学习和研究的悉心指导和谆谆教诲令我终身受益。在您的指导下,我在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您的睿智、对知识孜孜不倦的追求、对教育科学研究的热爱、严谨的治学态度让我学到了如何做事,您在生活中的幽默、宽容、豁达教会了我如何做人。千言万语在此刻化为了一句“谢谢您!”

感谢所有教育过我的老师!你们传授给我的专业知识是我不断成长的源泉,也是完成本论文的基础。

感谢所有在科技楼1006学习和生活过的同门:李莎、张玥、司言词、褚秋砚、毕海滨、陈守刚、周玮、张雪梅、董德宝等!特别要感谢的是和我一起参与“综合性学习”的各位同门,因为这篇论文的实践工作是我们大家一起完成的。还要特别感谢李莎——这个和我一起学习和生活了七年的好朋友、好舍友、好同学,你和我一起经历了许多重要的时刻,尤其是各种各样的考试,你在我论文完成的过程中给了我许多鼓励和帮助。

感谢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北京市八一中学、郑州47中、北京市汇文中学、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老师和同学!你们给了我丰富的实践土壤,使我从中汲取了无限的养分,让我能够站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完成我的论文。

感谢我的舍友兼好友:刘慧琼和代琼琳!你们的开怀大笑、你们的精神鼓励、你们的……给了我快乐和温馨的感觉,给了我永远无法忘记的研究生生活。

感谢我身在远方的父母!你们给我生活上的关怀和精神上的鼓励是我学习的动力。

本文研究工作从选题到完成,无不倾注了导师于继来教授诲人不倦的关怀、指导和教诲。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导师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敏锐的科学洞察力、高尚的道德情操、实事求是的学术作风以及为人师表的风范给了我巨大的启迪、鼓舞和鞭策,并将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楷模。值此论文完成之际,谨向导师表示我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并诚挚地祝愿导师工作顺利,身体安康,阖家幸福!

刘老师渊博的专业知识、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深深感动着我,让我明确了人生航向,终身受益。

我还要特别感谢我的父母,他们从经济上、精神上支持我。他们无私的爱,是我坚持前进的动力,他们的理解和鼓励,陪伴着我一路前行。还要谢谢我的同学们,他们都曾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帮助我。

感谢所有关心和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朋友、亲人。在三年的研究生学习生活中,还有很多老师和同学都给予我无私的帮助,从他们身上我学会了太多东西,学校里的师生不断积极向上的精神也深深的感染了我,让我向其靠拢。请接收我最诚挚的谢意。

最后,向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对本文进行评审并提出宝贵意见的各位专家表示衷心地感谢!

医学研究生论文致谢词篇四:

时光如白驹过隙匆匆流逝,一转眼,八年的医学生生涯在这个夏天即将结束。毕业在即,不久就将开启人生的另一个全新阶段,此时此刻,我感慨良多。回首过去八年的求学生活,深感自己收获颇丰。能够顺利完成这八年的学习、实习工作,与此同时积极、努力的生活、交友,与我的导师、家人及同学的帮助和支持是密不可分的。

首先,特别感谢我的导师郭小梅教授。我进入专科学习后,就深深的感受到了郭教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科研态度、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医学研究生论文致谢词医学研究生论文致谢词。在他孜孜不倦的教导下,我的专业水平和科研水平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在我的毕业论文从设计到最终完成的过程中,郭教授一直非常关心、耐心指导,让我受益颇多。

同时,感谢师母郝巧玲老师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我的关心与帮助。非常感谢我的父母对我的关怀备至及正确引导,感谢他们八年来对我的无私奉献和支持。也要感谢我所有的家人一直以来对我的关心、帮助。没有他们做我坚实的后盾,我无法如此顺利且偷快的完成这八年的学业。

感谢华中科技大学给我提供的求学机会,感谢同济医学院给我提供的学习软件,在这里,我不断学习先进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临床技能和科研水平医学研究生论文致谢词文章医学研究生论文致谢词出自。感谢同济医院所有科室医生、护士老师在我实习期间的指导和帮助。感谢心内科全体教授及肖志超老师、秦瑾老师等在专科学习中对我的谆谆教导,他们给予我的指导与帮助为我今后的临床工作奠定了基础。

感谢一起走过八年的所有同学,是他们这群一起奋斗的小伙伴,让我原本艰辛、枯燥的医学生生活丰富多彩。感谢和我一起做实验、上门诊的课题组同学贺超、李丹、夏南、白静、周颜慧、刘纯、彭稳中、钱翠平、郑立胜、喻敬文、张弃、葛北海、刘聪、温玉祥、鲁泽浩,是你们无私的'帮助和鼓励,让我在专科学习的一年多时间里收获颇多。

衷心感谢所有曾经关心和鼓励过我的人,谢谢你们!

光阴荏苒,八年大学生活转瞬即逝。在这个春光明媚的毕业季,回首八年异乡求学生涯,真诚感谢所有给予我关怀和帮助的人!首先感谢我的导师廖玉华教授。廖教授医德高尚,临床经验丰富,对待患者耐心温和,对待学生和蔼可亲、循循善诱、关怀备至,在廖教授身上我不仅学到了扎实的临床知识,更学到了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作为学者,廖玉华教授科研功底深厚,博学多才,作风严谨,一丝不苟,对学生严格要求,培养了我严谨求实的科学思维。

在我心中,廖教授永远是风度翩翩、气质高洁的长者,祝愿廖教授身体健康,平安快乐!感谢袁Z教授为我细心规划安排实验课题和临床实习工作,手把手将我从对实验。一窍不通培养到现在可以熟练掌握常用实验技术进行课题研究。严师出高徒,衷心感谢袁教授对我的严格要求,指导我在有限的时间内顺利完成了博士课题研宄并积累的一定的临床经验,谢谢您!我还要感谢余淼师兄。余淼师兄的严谨、细致、热心、真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做实验中最难熬的日子里,余淼师兄的鼓励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医学研究生论文致谢词论文。在余淼师兄身上,我学习到了科研工作者应有的学术素养与工作态度,谢谢!

感谢心研所的刘奇志、郭和平等诸位老师,感谢你们几年来给予的帮助和指导,感谢你们营造的优秀的学习与科研环境

在心研所科研的时光,格外的开心和快乐。感谢梁薇师姐、李欢欢、朱明鑫、龙琦师妹、文爽师妹、张雨魇γ谩⒍∨辔涫Φ芨予我的支持帮助,一起做实验的日子总是那么快乐,祝福大家实验顺利,多发文章!特别感谢梁薇师姐和文爽师妹对我实验的无私帮助,你们的辛勤付出,给予了我很大的支持,确保了我的论文工作按时顺利的完成。

感谢朱明鑫,八年同学情谊相知相伴,一切尽在不言中。一见欢欢,心情永远是晴天,感谢李欢欢带给我的轻松和欢乐。感谢实验室的各位师兄师姐师弟师妹,无论是借用试剂仪器还是请教实验方法,大家总是那么热心和无私,谢谢你们给我的帮助!我还要感谢亲爱的室友蒋顺、蒋蔚蔚和许琼元,八年来一起学习、生活的时光,一起经历的风风雨雨,是我美好的回忆,马上就要各奔前程了,祝你们一路顺风!

最后,感谢26年来一直陪伴我的父母,女儿一直是你们最大的牵挂,在千里之外求学,每年陪伴你们的时间都很短暂,感谢你们一直以来对我的支持和理解,你们永远是我最坚强的后盾。希望爸爸妈妈永远开心、健康!就要开始工作了,我会继续努力,向下一个人生目标奋斗!谢谢你们!

落笔于此,就意味着三年研究生涯的结束。回首三年,颇多感慨,心中不禁思绪万千。

三年前,刚刚大学毕业的我,一脚迈进了社会学殿堂。刚进来的时候,懵懵懂懂,所知甚少,但幸运的是,我遇到了一位好导师。老师不仅是我的授业恩师,也是我的生活向导。学业上,老师对我谆谆教诲、耳提面命;生活上,老师对我关爱有加、关心备至。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刚进学校的时候,由于经济困难,没有电脑。老师得知我的境况后,想方设法,千方百计为我争取了一台电脑,这才使我真正拥有了自己的电脑,并用这台电脑完成了学业研究生毕业论文感谢信研究生毕业论文感谢信。

三年中,我学到了许多专业知识,当然,这都离不开社会学系所有老师的培养和教育。三年中,他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系主任老师思维敏捷、视野开阔、学术渊博;李老师侃侃而谈、见解独到;朱老师塌塌实实、与人和善……这一切,都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三年里,我还学会了如何做人,学会了和老师、同学、朋友和谐相处,学会了勇敢面对困难,敢于承担责任。如果说,三年前,大学毕业的我已经长大了。那么,三年后的我,开始慢慢成熟了。不经意的三年时间,我经历许多,忘不了第一次发放问卷时的战战兢兢;忘不了第一次发表文章时的万分欣喜;忘不了外出调研所经历的酸、甜、苦、辣;忘不了同学友情的万分宝贵……这所有的一切,都将是我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在此,感谢生活,使我成熟;感谢挫折,使我坚强。

现在,我手中所拿着这本“毕业论文”,可以说,她就是我三年学习的“总结报告”。在这里,我不得不承认她同时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为了这篇论文,老师给了我大量有益的指导和帮助,其他老师给了我有益的启示。而在论文的最后阶段,校报老师作了大量的编校工作,既让我汗颜万分,又让我万分感动。在此,向四位老师一并致谢。

另外,调研过程中,曾得到市民政局副局长无微不至的关照和劳保局科长提供的大量信息,感谢他们。还有,不能忽视的是接受此次调研的184名农民工,他们为此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我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还需要感谢我的父母,虽然他们文化水平不高,常年在老家过着清苦的日子,但对我,从来都是无怨无悔、一如既往的支持。所以,不管这篇论文的质量如何,我都将她献给我的母亲、父亲。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三年前,我曾发出“社会学,想说爱你不容易”的感叹,三年后,我只想说:社会学,我要飞得更高!

写论文的时候内容提要应把论文的主要观点提示出来,便于读者一看就能了解论文内容的要点。论文提要要求写得简明而又全面,不要罗哩罗嗦抓不住要点或者只是干巴巴的几条筋,缺乏说明观点的材料。 内容提要可分为报道性提要和指示性提要。报道性提要,主要介绍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成果以及成果分析等,对文章内容的提示较全面

河南中药学毕业论文

在医学领域中,中药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药学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浅谈临床中药学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临床中药学是指在传统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以患者为主体,研究中药或其制剂在人体内的作用及机制与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有效性、安全性评价及应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近年来,随着西药临床药学在各医疗机构的深入,临床药学在不良反应监测、合理用药及作用机制研究等多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

但是,由于中药与西药在结构、配伍、功能主治等各个方面的巨大差异,西药临床药学在中成药、中草药方剂方面的应用捉襟见肘,故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与临床药学为背景的临床中药学应运而生[1-3]。临床中药学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其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处于摸索阶段,本单位于2015年成立临床中药学硕士招生点,且于当年成功招生,现对该学科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的方案及 经验 做一归纳 总结 ,以供同仁参考引智。

1 培养对象及培养目标

与西药临床药学类似,临床中药学是以向医疗机构提供具有临床及科研能力的临床中药师为最终目标的学科,而为满足临床的需求,临床中药师需具有中医学、中药学及科研等多重 教育 背景及能力,故临床中药学的培养对象需至少具有中医学或中药学的本科教育背景,在培养过程中,需掌握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化用药的 方法 与手段,并以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中药问题、解决问题为最终培养目标[4-6]。

2 培养模式及培养方案

培养时限及安排

本学科的培养时限为3年(6学期),第1学期于校本部完成理论课的学习,第2学期至第5学期于本单位着重进行临床实践及科研,第6学期完成学位论文及答辩,即“1+4+1”的培养模式。

培养方式

本学科由研究生导师、医院药学部门及行内专家组成导师组,对研究生进行指导及培养。自研究生入学始,导师组根据培养方案、课题背景及个人特点讨论并制定培养方案,并于研究生完成理论课学习后开始实施。研究生需定期向导师组汇报学习及课题进展情况,导师组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或纠正,并组织专家进行开题、中期汇报、答辩等环节。

理论课培养方案

本学科的理论学习目标旨在思想政治端正的前提下,拥有基本的科研思路及专业理论知识,故将课程分为3种类型: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及专业选修课,见表1。公共必修课进行政治思想、自然辩证法及英语的学习;专业必修课进行科研思路及科研统计方法的培养;专业选修课则是根据研究方向的需求及个人兴趣,个性化地进行专业知识的储备(至少选修3门)。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临床中药学正处于萌芽阶段,其课程类型并不丰富,无法满足各个研究方向对理论知识的摄取,故允许研究生于其他教育部直属院校修习相关专业选修课,成绩合格后,学分亦予以承认。此举不仅满足了各研究方向对理论知识的要求,更能促进该学科的迅速发展与完善。

临床实践培养方案

总体要求与目标 临床中药学是与临床医学密不可分的学科,故需本专业研究生亲身融入到临床工作中去,这是整个培养历程中的重头戏,故临床实践的总学程为24个月(4学期),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且着重实践的原则,以研究生毕业后具备临床中药学实践技能及自主解决中药学问题的能力为总体目标,参照西药的《住院药师规范化培训标准》进行临床实践培养,由导师及轮转科室的临床教师对研究生进行临床实践培养[7-9]。

实践内容与安排 本学科临床实践主要分为2个阶段,各阶段学程均为12个月。

(1)通科实践阶段

该阶段需研究生在医院药学部门各岗位轮转完成,其包括门诊药房、中草药房、病房药房、药库、药检室、制剂室等部门,旨在通过实践,熟悉并掌握临床中药师的主要职业技能。

①门诊药房培养方案 研究生于该岗位需掌握处方审核、调配及发药的基本技能;需熟悉药品不良反应呈报方法及流程与“精、麻、毒、放”等特殊药品的管理办法与流程;需了解“药品管理法”、“处方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文件,中成药的用药特点及用药原则,特殊人群用药特点及用药原则。

②中草药房培养方案 研究生于该岗位需掌握中草药处方审核、调配及发药的基本技能;熟悉至少100种常用中药饮片的鉴别特点,特殊饮片的管理方法与流程;了解煎药规程、操作及设施维护,煎药成品的质量控制技术。于该岗位实习约3个月。

③病房药房培养方案 研究生于该岗位需掌握常用中成药的名称、功能主治、规格、用法用量、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与审核医嘱、调配及发药的基本技能,“麻、精、毒、放”等特殊药品的管理办法;需熟悉药品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方法,特殊人群用药特点及用药原则,药房自动化设备的使用及维护,需了解病区基数药品的管理办法。于该岗位实习约3个月。

④药库培养方案 研究生于该岗位需掌握中药饮片的鉴别与保管方法,中成药采购、贮存工作流程和要求,特殊药品的贮存方法;需熟悉药品价格信息管理,医院药事制度及药品采购管理规程;需了解药物经济学基本知识。于该岗位实习约1个月。

⑤药检室培养方案 研究生于该岗位需掌握药品的质量管理方法及常用医院制剂检验方法;需熟悉药品质量控制工作的内容及流程,“药品管理法”及《中国药典》中关于药品质量检测的相关内容,需了解药品质量问题追踪流程与评估 报告 。于该岗位实习约1个月。

⑥ 制剂室培养方案 研究生于该岗位需熟悉中药煮提操作方法,中药前处理、提取、精制、制剂成型等技术;需了解中药材炮制方法,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于该岗位实习约1个月,需至少完成10个批次的制剂配制,需至少进行1次日常设配的维护。

(2)专科实践阶段

该阶段分别在临床中药学室与各临床科室完成,研究生通过在临床中药学室的学习,掌握临床中药师的基本工作流程与技能,再根据各导师的研究方向及课题背景,选择某个临床科室,进行较为深入的临床中药学专科实践。在导师与临床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参与日常医疗活动,培养临床思维及处理临床中药问题的能力。

①临床中药学室培养方案 研究生于该岗位需掌握审核医嘱及干预技能,治疗药物监测数据分析与评估,提供个体化用药建议,中药的治疗原则或治疗指南,药物信息检索和评估,药物咨询,患者教育,药历书写,与医护患的沟通技能;需熟悉药学监护计划的制定与 实施方案 ,特殊人群用药特点及用药原则,临床中药学室工作内容和流程;需了解药学查房,临床会诊及病例讨论。

② 临床科室培养方案 根据导师的研究方向或临床需要,将研究生派往相关临床科室,通过与医生、护士、患者的交流,发现及解决临床中的中药问题,在具体的临床实践中提高对临床中药学知识与技能的运用能力,同时通过专业化中药学服务,规范临床用药,促进医生与患者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地用药。

科研培养方案

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研究方向及课题背景,自主查阅文献资料,结合临床中药问题,确定选题,撰写开题报告及文献综述。于第三至第四学期在学院内进行开题考核,考核专家小组主要就研究课题的科学性、可行性及临床实用价值三方面进行评议。

根据考核专家小组的意见,进一步修改选题内容并制定详细的科研计划后,深入基层现场和中药学工作第一线,围绕中药临床应用研究与评价、个体化用药与实践、药物安全性与用药安全等方面展开研究,最终获得具有科学性、严谨性和一定实际参考价值的结论或解决方案,并撰写毕业论文。

3 思考与设想

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它们均以“人”作为主体,学科建设的最终目的即为培养人才,培养出的人才更能推动该学科的迅猛发展[10-12],对于临床中药学这一新兴学科更是如此。该学科的建设始终是以向医疗机构提供临床中药师作为出发点及最终目标,只有专业人才的输出与配置,才能真正规范临床合理用药,而临床中药师在临床实践及对研究生的“帮、传、带”中,又可促进该学科向规范化、合理化发展。就本单位对该学科的建设方案,提出以下几点思考与设想。

整合教学资源,扩大培养规模

诚然,临床中药学这一学科现阶段正处于摸索阶段,缺乏公认的、规范化的人才培养流程,故在本阶段的第一要务即为整合现有的全部临床、教学、科研资源,努力为研究生提供一个丰富、正规、严谨的培养环境,供其在学有所专、学有所长的基础上,开拓眼界,无缝接轨临床。第二方面,各医科院校应开设临床中药学专业,扩大招生份额,使本专业的人才数量呈梯度增长,以免出现人才断层。第三方面,应加速学科带头人的选拔与培养,发挥“领头羊”的作用,在个别单位形成优势学科,迅速推动该学科的建设。

政策适度支持,规范培养模式

作为一个新兴学科,没有政府卫生部门及各医疗单位的支持会举步维艰,而临床中药学能够促进临床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用药是有目共睹的,故望决策者们加大对该学科的建设,以促进其快速发展[13-15]。另一方面,临床中药学应参照西药临床药学的培养模式,于较有专业实力的三甲医院设立临床中药师培训基地,选拔各基层单位的中药师进行为期1年的规范化培训,结业后对考核合格者颁发临床中药师证书,以规范各单位的临床中药学工作。此外,还应大力开展各种在职培训及继续教育,这一方面可以迅速扩大临床中药学的培训范围,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各单位中药师的技能提高及专业延伸。

吸纳多学科知识经验,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

临床中药学本属一交叉学科,是中医学、中药学、西药临床药学、循证医学及临床科研等多学科结合的产物,故该学科的建设不应仅局限在现有师资的教学上,应根据不同研究方向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充分汲取其他学科优势,同时也丰富了本学科的内容与深度,本单位的理论课跨校选课即是在此方面的一大突破!

当然,临床中药学的立身之本乃传统中医药理论,故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不能完全套用西药临床药学的培养模式,该学科必须依据传统中医药理论,发挥中医药的特点,围绕中成药配伍、中西药复方制剂与中西药配伍、中草药剂量与煎服法、不良反应监测、临床用药咨询及中药宣传与教育等方面开展工作,并以临床用药咨询、中成药处方点评为切入点,规范医护患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地使用中药。

结语

诚然,本单位于2015年刚刚开展临床中药学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其各个方面的建设均在摸索,恰恰与临床中药学在国内的现状相一致,但我们相信,通过大家不断的探索、挑战与尝试,最终会摸索出一条适合临床中药学快速发展的特色之路;临床中药师也会随着在临床的发光发热得到医生、护士、患者的信赖与支持!望同仁们共同努力,共铸临床中药学明日之辉煌!

浅谈中药学发展的前景

继承和发展是前提,发展是最好的继承,中药学发展离不开中西医药学结合。然而,无论是中药学发展还是中西医药学结合,在当前都还存在一些令人困惑不解的问题。其中既有理解的问题,也关系到科学观念的转变。现以中药学科学探讨对此问题作如下探讨。

1中药学现代研究的困惑与思考

中药西药化

以往所进行的中药学科学研究,大多探讨的都是中药西药化。因为无论它们是怎样表述的,其核心都是从现有的中药中寻找、分离及提纯所谓的“有效成分”或化学单体,其针对的大多都是西医学的疾病,而这不正是西药的发展历程吗?如青蒿素、黄连素等,大都失去了中医药学理论的表述和应用原则,我国《药典》也已将它们归入西药收载。中药西药化也许是新西药发现或创制的一条捷径,然而,其作为中药发展之路尚有明显的不足之处。其一,从已有的中药西药化的结果来看,其虽然有成功的范例,但与整个中药的数量比较就显得非常之少。其二,从西药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现代西药的发展本身就似乎陷入了一个走不出的“迷宫”。鉴于已有药物的临床毒副作用和病原耐药性等问题,人们忍痛地否定了一批又一批药物的使用价值,不断寻求合成新的药物。

中西药合用

中西药合用最早可以追溯到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由于中药辨证与西药辨病治疗侧重和经验积累的不同,使中西药合用在很多情况下都收到了好于单纯中药或西药的临床疗效。然而,由于中西药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其临床适应症也各有不同,在没有合适的结合理论指导的前提下,尤其是在当今西医药学理论愈来愈强势,中医药学理论愈来愈弱化的条件下将它们合用,不仅难免发生用药理论和方法上的牵强附会与偏差,而且亦会常常影响它们的临床疗效,甚或导致严重的临床毒副反应发生。

2中医药学科特点认识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是古希腊的一个哲学观念。然而,由于在“单因素线性分析” 上所取得的卓越成就,现代医药学乃至整个现代科学都将这一点忽略了。如现代医药学不仅注重对疾病发生的每一种因素的单独认识与把握,其虽然也用复方,或在处方中也常有两种以上的药物使用,但多是针对不同“病因”而各自为战的大拼盘;其也重视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但其多局限于两种药物之间。而中医药学辨证施治不仅在诊断上强调要“四诊合参”,形成一个整体“证候”,而且在治疗上,也是采用君臣佐使理论将其多味中药组成为一个整体处方来进行试验与观察的。如研究发现,龙胆泻肝汤与关木通加六味地黄丸及关木通加滋阴药的配伍,能显著减少其煎液中的马兜铃酸A含量;关木通加利水药与关木通加清热药,其煎液中的马兜铃酸A含量减少不显著;而关木通加甘草与关木通加附子,均可显著地增加其煎液中的马兜铃酸A含量。关木通经过炒焦、与滑石粉炒和与麦麸炒后,其煎液中的马兜铃酸A含量均有显著性降低(P<)[1]。当代名医用附子,李可最大量一昼夜达600克,祝味菊最大量在45克,姜春华用9克,而李翰卿则用克治愈过心衰的患者,其间最大相差达到2000倍,而都取得了“起沉疴”的临床疗效[2]。这用传统科学的理念是无法理解的,对此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整体并不等于宏观

整体观念是中医药学的一大优势,但整体并不等于宏观。后者只是对宏观规律的认识与把握,前者则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由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使整体具有了“非线性”与“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等复杂性科学的特点;从而使其整体的特性不仅取决于其物质的构成,而且更是由物质之间的关系与构成方式来决定的。如“蝴蝶效应”只能在特定的复杂气象条件下产生;由于中药的配伍、剂量与炮制等不同,使其处方的作用有很大区别等等。那么,中药学发展不仅要重视其有效成分等物质性研究,更不能忽视对其复方配伍、炮制及其临床辨证施治规律等的认识。中药的疗效与毒性,既不能唯成分而论,也不能简单地依据剂量的大小来确定;而是要综合考虑其辨证施治、处方配伍与药材炮制等诸多因素。

整体认识需要微观化但必须转变科学观念

整体认识不仅需要微观化,而且可以随着认识方法与观察指标的微观化而微观化,只是要以复杂性科学的观念为指导。这是因为:(1)证候状态的认识、分析与处理,不断需要新指标、新方法与新药物来提高、发展与丰富其水平、能力与手段。如有人将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X光、B超等)称为“放大眼”,把听诊器等叫做“放大耳”,它使我们看到和听到了以往未能见到的现象。再如温病学向称湿温缠绵难愈,因湿邪重着黏腻,湿与热合,如油入面;但诸如肠伤寒、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杆菌病等湿温类温病,今天已知并非“缠绵难愈”,因为用特效抗生素治疗,多能迅速遏制病情[3]。(2)中医药学的辨证施治或对证候状态的认识、分析与处理,虽然说传统上以宏观指标与天然的动植物药物为主;但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且每一次随着新指标、新药物与新方法的引进,都给其临床疗效与辨证施治规律的认识带来了飞跃与发展。中医药学现代研究既要重视对每一种因素、每一种药物甚或单体物质的作用特点与规律的认识,更不能忽视对中药复方综合作用、处方配伍、剂量与炮制,尤其是其临床辨证施治规律的研究;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不断引进新指标、新药物与新方法的基础上,总结出新的辨证施治(证候状态分析与处理)规律,以更好地丰富与发展中医药学。

中药学毕业论文范文题目: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的构建摘要:为顺应中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的新时代需求,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和创新是实现中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组成。在进一步提升中药学专业人才质量的目标下,上海中医药大学通过对人才培养实施路径构建的实践与探索,打造具备“合、通、博、辨”(知行合一、汇通中西、旁搜博览、慎思明辨)4大特征的高质量中药学专业人才,为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关键词:人才培养路径;中药高等教育;中药学专业1.我国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内涵的现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健康中国”国家战略需求的提出,为中药高等教育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势提供了契机,也为推动中药高等教育改革提供内在动力。各院校坚持立德树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践行“双思维”,推进中药高等教育改革。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升级及大中药健康产业的转型优化新态势,加快推动中药行业从传统转向绿色智能。但目前中药学类专业定位和专业布局与其存在一定差距[1],培养专业从业人员数量不能满足产业人力需求、高校间中药本科教学存在一定的同质化倾向、部分高校中药学类专业的设置与区域中药大健康产业发展需求脱节、人才培养模式尚未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与整合还未达到与前沿研究进展深入对接等诸多不足,使学生还不能完全适应产业链新兴行业对跨学科、多元化的需求。因此,通过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的构建、着力提升中药学专业人才内涵特质,使之具备的综合素质能适应更为动态、复杂、开放的中医药发展环境,从而服务国家战略、匹配大中药健康事业发展转型升级尤为重要。2.我校高质量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实施路径上海中医药大学以地处上海和“双一流”学科建设为依托,坚持“立德树人”与“传道授业”同向同行,加大将地域优势与优质学科资源直接转化为中药学专业资源的力度,保障中药高等教育与国家及上海重大发展战略相对接,以造就具备“合、通、博、辨”(知行合一、汇通中西、旁搜博览、慎思明辨)4大特征的高质量中药学专业人才,不断提升与中医药科技创新、健康服务特色优势及上海开放型地区经济形势的吻合度。2.1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即为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机交融。中药学专业的重要特点是专业实践性强,有效培养学生“知中有行、行中有知”,帮助学生形成较强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上海中医药大学根据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教学规律[2],在中药人才培养方案中突出实验、实训、实习和社会实践时长,通过认知—实践—再认知—再实践的反复强化,达到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效果。(1)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有效更新,打好学生扎实专业知识功底。围绕提升中药学专业学生学以致用能力,在药用植物学、中药学、方剂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分析、中药炮制学、中药综合实验等多门主干课程课堂教学中导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3]、研究性[4]、情景式[5]等混合教学模式,配合“基本型—综合型—研究创新型实验”的梯次拓展实验教学体系以及中药基本技能多站式考核平台、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在四年学制中递进式强化,打造扎实过硬的专业基础功底。(2)科学思维的有效融入,创造早期介入科学研究训练环境。学校注重对学生科学思维的锻炼,以众多高水平科研平台为支撑,整合优质科研资源向人才培养集聚。例如: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设计做到科学思维融入全覆盖,依托高水平科研实验平台营造早期介入科学研究训练的环境,通过低年级学生与导师结对、高年级学生毕业实习等载体,将优质学科资源转化为中药学专业资源。在2017年以学生为第一作者发表的SCI论文最高影响因子达3.55[6]。(3)研究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提升学生对中医药事业的兴趣与自信。学院以“学术导向,兴趣驱动”为理念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资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索中药的热情与原创能力。此外,灵活设置毕业实习时间段,严格实施“一人一题”,将张江高科技园区的生物医药集聚优势融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使学生的知识层面在此过程中得以拓展、延伸以及应用。学生开发“中药饮片识别”APP、“药用植物虚拟解剖实验室”等科创成果在2016年举办的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中得到展示。2.2汇通中西汇通中西,即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传统理论能力的同时,强化国际化视野和中医药融入世界能力的培养。上海中医药大学秉承“海派中医文化”的精髓,一方面将融入中医药思维的教学案例全覆盖写入中药学专业核心课程学习指南[7];另一方面加大国际化合作力度及普及面,通过“海外名师”项目、组织学生参加境外访学、短期交流等多种方式,从而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且具备跨文化沟通交流能力的中药学专业人才。(1)中医药思维的有效聚焦,打造一流中医药精品教育。为了培养学生中医药思维成为经常性思维习惯、引导学生重视中医药经典着作的学习,通过在药用植物学、中药学等引入导修课程;开设中医文化趣谈、中华文明史撷要等传统文化类课程;新增说文解药等通识拓展类课程,将中医药思维序贯于4年的培养方案中。另外在中药学讲授过程中,吸纳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8],例如“历久弥香数陈皮”“九九重阳探茱萸”等,结合名师名医的中医药学术思想、中药文化现象切入中药性能功效、精准把握思辨特点,协调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中医药思维与国际视野等方面的辩证关系。(2)国际视野的有机融合,内化中医药文化认同感。学校致力于为师生创造更多的国际化发展机遇与平台。依托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巴美国圣马丁大学、香港大学等合作机制,推进骨干教师各类访学进修、学习计划,增加学生在学期间赴海外交流人数,帮助师生扩充自身国际知识储备、开拓国际视野。同时,发挥学生参与建设具有国际传播力的中医药慕课及“药论———一带一路与中药”系列微视频拍摄的能动性,促进学生能够正确地看待、理解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进而树立起自身在中药学专业知识传承过程中的责任感、提升中医药文化自信。2.3旁搜博览旁搜博览,即为构建学生广博的中医药知识体系。为了使学生具备丰富的知识积淀,学校重点营造开放的、一流的学术环境和学习环境,加强课程中心、文献资料库等网络资源建设,并设定教师坐班答疑制度保障,着力拓展及融合中药质量标准化、中药创新药物研究等交叉学科知识,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提升群体知识结构的多元组合效应,增强学生适应中医药发展的契合性和时效性。(1)个性化学习环境的有效构筑,实现学生博览并蓄的条件保障。中医药院校的教学基础设施、信息化和实践条件对中药学专业的教学、科研、学生培养、对外交流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上海中医药大学近年来以“浸润式学习”为理念拓展开放式学习与讨论式学习空间。充分挖掘学分制及优质网络平台潜力,建设“走近中药”“中药麻黄”“杏林探宝———带你走进中药”“中药与文化”等品牌课程,创建开放性、交互性和自主性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依据自己的内在需求、有效地进行知识内容的选择和学习。(2)多学科的有效交叉,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融合理解。学校强调科研反哺教学,鼓励有较高的学术水平的科研和教学人员开设本草基因组学、中医药与“一带一路”等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学科交叉创新课程的品牌课程群。同时,每月邀请学术大家、中医药产业链各环节行业专家开设高水平专题讲座,凸显交叉科学特有的发展性、前沿性和创新性。此外,精心打造学科融合性课程,对专业核心知识点进行关联、衔接和组合,引导学生树立及强化对中药研究的系统性和整体化观念,提升交叉知识的有效融会贯通。2.4慎思明辨慎思明辨,即为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形成批判性思维。学校通过建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跨界协同德育”工作体系,实现100%的课程建立德育目标并渗透德育元素。此外,通过热点话题的引入,鼓励学生在扎实学习中医药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善于发现问题,培养其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1)专业特色与德育的有机融合,发挥价值取向引领的作用。近年来,学校始终把德育作为人才培养的生命线,把优秀传统文化菁华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挖掘中药的职业行为与德育相关的元素。例如:在中药学课程教学中以中药文化的角度阐释中药药性中的对立统一、中药理论中的破立有度等方面特性[9],达到“以文化人”的作用。此外,将科研学术思路作为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衔接的途径,撰写22门核心课程学习指南和教学设计汇编,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强调专业成才与价值观完善的同频共振,有效提升学生自我认知层次。(2)批判性思维的有效建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在中药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分析等主干课程中为学生提供小班化教学环境,并构建中药药性理论分析、中药质量标准进展、药事热点讨论等若干情境或案例,激活课堂教学。例如“以马兜铃酸毒性事件论中药传承与创新”“从药性角度看干姜、附子、吴茱萸的毒性”“从对黄疸的认识比较利胆退黄与利湿退黄的异同”等话题,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以开放的角度进行详细探问、加强信息分析处理,达到明晰分辨的效果。3.实施成效上海中医药大学近3年通过对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构建的探索及创新,人才培养成效已初步呈现,具体表现在:①学生在全国医药院校知识技能及实验技能大赛中连续多次荣获团体第一及多个个人奖项的佳绩,凸显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相通达;②新增9门次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微课、市级精品课程、全英语示范性课程,取得3项教育教学类项目研究支持,在专业教学中逐步实现经典传统与现代科技相贯通;③不断优化、丰富软硬件条件,吸纳学生参与各级各类科研课题60余项,帮助学生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2篇(含SCI论文3篇),促进学生多学科知识能力的交叉和拓展;④结合德育元素加强课内、课外批判性思维及创新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在全国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江中远志杯、上汽教育杯、知行杯等竞赛及评选活动中表现出色,获市级及以上奖项27人次,增强学生自身知识储备与创新能力的运用相融通。3年来学生出国和升学率平均约占30%;毕业就职于研发公司、科研院所、药学服务、文化信息、大健康相关企业的人数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在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产业园区生物医药企业就业人数的比例超过15.8%,实现了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上海地域中药行业需求的有效对接,为全国中医药院校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可传播与推广的成功经验。参考文献:[1]杨琳,郭宏伟,彭代银,等.“健康中国”背景下中药学类专业设置的思考[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7(5):85-88[2]郭宏伟.中医药高等教育教学规律研究[J].中医教育,2017,36(2):10-13[3]尤丽莎,安叡,梁琨,等.构建“为学习而评价”的有机化学评价体系[J].药学教育,2016,32(3):20-23作者:沈岚 夏瑜桢 徐宏喜 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范文来源:学术堂

我可以给你,不上传,

现在毕业论文都需要查重,不能直接使用网上的文章,下面列举不同目的下中药学毕业论文范文的获取方式。你如果是想获取中药学毕业论文参考资料,可以去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查询,里面的期刊论文和硕士学位论文都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你如果是不知道中药学毕业论文怎么写,可以先看学校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然后找篇优秀的中药学毕业论文模仿。本科毕业论文不对外公布、不上知网等数据库,网上流传的很多中药学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不佳且不是定稿,参照时注意鉴别。优秀中药学本科毕业论文你可以去学校图书馆等内部数据库寻找,或者找论文指导老师求助一篇。中药学本科毕业论文以实验类居多,论文框架和研究方法可以借鉴,但实验数据和图谱需要实验获取,如果在校外实习,无法获取实验数据和图谱时,可以去药标网求助。中药学实验类毕业论文专业性强,只有本专业的并且有实验条件的才可很好的完成。

南中医药学毕业论文

在医学领域中,中药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药学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浅谈临床中药学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临床中药学是指在传统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以患者为主体,研究中药或其制剂在人体内的作用及机制与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有效性、安全性评价及应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近年来,随着西药临床药学在各医疗机构的深入,临床药学在不良反应监测、合理用药及作用机制研究等多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

但是,由于中药与西药在结构、配伍、功能主治等各个方面的巨大差异,西药临床药学在中成药、中草药方剂方面的应用捉襟见肘,故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与临床药学为背景的临床中药学应运而生[1-3]。临床中药学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其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处于摸索阶段,本单位于2015年成立临床中药学硕士招生点,且于当年成功招生,现对该学科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的方案及 经验 做一归纳 总结 ,以供同仁参考引智。

1 培养对象及培养目标

与西药临床药学类似,临床中药学是以向医疗机构提供具有临床及科研能力的临床中药师为最终目标的学科,而为满足临床的需求,临床中药师需具有中医学、中药学及科研等多重 教育 背景及能力,故临床中药学的培养对象需至少具有中医学或中药学的本科教育背景,在培养过程中,需掌握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化用药的 方法 与手段,并以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中药问题、解决问题为最终培养目标[4-6]。

2 培养模式及培养方案

培养时限及安排

本学科的培养时限为3年(6学期),第1学期于校本部完成理论课的学习,第2学期至第5学期于本单位着重进行临床实践及科研,第6学期完成学位论文及答辩,即“1+4+1”的培养模式。

培养方式

本学科由研究生导师、医院药学部门及行内专家组成导师组,对研究生进行指导及培养。自研究生入学始,导师组根据培养方案、课题背景及个人特点讨论并制定培养方案,并于研究生完成理论课学习后开始实施。研究生需定期向导师组汇报学习及课题进展情况,导师组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或纠正,并组织专家进行开题、中期汇报、答辩等环节。

理论课培养方案

本学科的理论学习目标旨在思想政治端正的前提下,拥有基本的科研思路及专业理论知识,故将课程分为3种类型: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及专业选修课,见表1。公共必修课进行政治思想、自然辩证法及英语的学习;专业必修课进行科研思路及科研统计方法的培养;专业选修课则是根据研究方向的需求及个人兴趣,个性化地进行专业知识的储备(至少选修3门)。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临床中药学正处于萌芽阶段,其课程类型并不丰富,无法满足各个研究方向对理论知识的摄取,故允许研究生于其他教育部直属院校修习相关专业选修课,成绩合格后,学分亦予以承认。此举不仅满足了各研究方向对理论知识的要求,更能促进该学科的迅速发展与完善。

临床实践培养方案

总体要求与目标 临床中药学是与临床医学密不可分的学科,故需本专业研究生亲身融入到临床工作中去,这是整个培养历程中的重头戏,故临床实践的总学程为24个月(4学期),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且着重实践的原则,以研究生毕业后具备临床中药学实践技能及自主解决中药学问题的能力为总体目标,参照西药的《住院药师规范化培训标准》进行临床实践培养,由导师及轮转科室的临床教师对研究生进行临床实践培养[7-9]。

实践内容与安排 本学科临床实践主要分为2个阶段,各阶段学程均为12个月。

(1)通科实践阶段

该阶段需研究生在医院药学部门各岗位轮转完成,其包括门诊药房、中草药房、病房药房、药库、药检室、制剂室等部门,旨在通过实践,熟悉并掌握临床中药师的主要职业技能。

①门诊药房培养方案 研究生于该岗位需掌握处方审核、调配及发药的基本技能;需熟悉药品不良反应呈报方法及流程与“精、麻、毒、放”等特殊药品的管理办法与流程;需了解“药品管理法”、“处方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文件,中成药的用药特点及用药原则,特殊人群用药特点及用药原则。

②中草药房培养方案 研究生于该岗位需掌握中草药处方审核、调配及发药的基本技能;熟悉至少100种常用中药饮片的鉴别特点,特殊饮片的管理方法与流程;了解煎药规程、操作及设施维护,煎药成品的质量控制技术。于该岗位实习约3个月。

③病房药房培养方案 研究生于该岗位需掌握常用中成药的名称、功能主治、规格、用法用量、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与审核医嘱、调配及发药的基本技能,“麻、精、毒、放”等特殊药品的管理办法;需熟悉药品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方法,特殊人群用药特点及用药原则,药房自动化设备的使用及维护,需了解病区基数药品的管理办法。于该岗位实习约3个月。

④药库培养方案 研究生于该岗位需掌握中药饮片的鉴别与保管方法,中成药采购、贮存工作流程和要求,特殊药品的贮存方法;需熟悉药品价格信息管理,医院药事制度及药品采购管理规程;需了解药物经济学基本知识。于该岗位实习约1个月。

⑤药检室培养方案 研究生于该岗位需掌握药品的质量管理方法及常用医院制剂检验方法;需熟悉药品质量控制工作的内容及流程,“药品管理法”及《中国药典》中关于药品质量检测的相关内容,需了解药品质量问题追踪流程与评估 报告 。于该岗位实习约1个月。

⑥ 制剂室培养方案 研究生于该岗位需熟悉中药煮提操作方法,中药前处理、提取、精制、制剂成型等技术;需了解中药材炮制方法,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于该岗位实习约1个月,需至少完成10个批次的制剂配制,需至少进行1次日常设配的维护。

(2)专科实践阶段

该阶段分别在临床中药学室与各临床科室完成,研究生通过在临床中药学室的学习,掌握临床中药师的基本工作流程与技能,再根据各导师的研究方向及课题背景,选择某个临床科室,进行较为深入的临床中药学专科实践。在导师与临床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参与日常医疗活动,培养临床思维及处理临床中药问题的能力。

①临床中药学室培养方案 研究生于该岗位需掌握审核医嘱及干预技能,治疗药物监测数据分析与评估,提供个体化用药建议,中药的治疗原则或治疗指南,药物信息检索和评估,药物咨询,患者教育,药历书写,与医护患的沟通技能;需熟悉药学监护计划的制定与 实施方案 ,特殊人群用药特点及用药原则,临床中药学室工作内容和流程;需了解药学查房,临床会诊及病例讨论。

② 临床科室培养方案 根据导师的研究方向或临床需要,将研究生派往相关临床科室,通过与医生、护士、患者的交流,发现及解决临床中的中药问题,在具体的临床实践中提高对临床中药学知识与技能的运用能力,同时通过专业化中药学服务,规范临床用药,促进医生与患者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地用药。

科研培养方案

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研究方向及课题背景,自主查阅文献资料,结合临床中药问题,确定选题,撰写开题报告及文献综述。于第三至第四学期在学院内进行开题考核,考核专家小组主要就研究课题的科学性、可行性及临床实用价值三方面进行评议。

根据考核专家小组的意见,进一步修改选题内容并制定详细的科研计划后,深入基层现场和中药学工作第一线,围绕中药临床应用研究与评价、个体化用药与实践、药物安全性与用药安全等方面展开研究,最终获得具有科学性、严谨性和一定实际参考价值的结论或解决方案,并撰写毕业论文。

3 思考与设想

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它们均以“人”作为主体,学科建设的最终目的即为培养人才,培养出的人才更能推动该学科的迅猛发展[10-12],对于临床中药学这一新兴学科更是如此。该学科的建设始终是以向医疗机构提供临床中药师作为出发点及最终目标,只有专业人才的输出与配置,才能真正规范临床合理用药,而临床中药师在临床实践及对研究生的“帮、传、带”中,又可促进该学科向规范化、合理化发展。就本单位对该学科的建设方案,提出以下几点思考与设想。

整合教学资源,扩大培养规模

诚然,临床中药学这一学科现阶段正处于摸索阶段,缺乏公认的、规范化的人才培养流程,故在本阶段的第一要务即为整合现有的全部临床、教学、科研资源,努力为研究生提供一个丰富、正规、严谨的培养环境,供其在学有所专、学有所长的基础上,开拓眼界,无缝接轨临床。第二方面,各医科院校应开设临床中药学专业,扩大招生份额,使本专业的人才数量呈梯度增长,以免出现人才断层。第三方面,应加速学科带头人的选拔与培养,发挥“领头羊”的作用,在个别单位形成优势学科,迅速推动该学科的建设。

政策适度支持,规范培养模式

作为一个新兴学科,没有政府卫生部门及各医疗单位的支持会举步维艰,而临床中药学能够促进临床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用药是有目共睹的,故望决策者们加大对该学科的建设,以促进其快速发展[13-15]。另一方面,临床中药学应参照西药临床药学的培养模式,于较有专业实力的三甲医院设立临床中药师培训基地,选拔各基层单位的中药师进行为期1年的规范化培训,结业后对考核合格者颁发临床中药师证书,以规范各单位的临床中药学工作。此外,还应大力开展各种在职培训及继续教育,这一方面可以迅速扩大临床中药学的培训范围,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各单位中药师的技能提高及专业延伸。

吸纳多学科知识经验,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

临床中药学本属一交叉学科,是中医学、中药学、西药临床药学、循证医学及临床科研等多学科结合的产物,故该学科的建设不应仅局限在现有师资的教学上,应根据不同研究方向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充分汲取其他学科优势,同时也丰富了本学科的内容与深度,本单位的理论课跨校选课即是在此方面的一大突破!

当然,临床中药学的立身之本乃传统中医药理论,故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不能完全套用西药临床药学的培养模式,该学科必须依据传统中医药理论,发挥中医药的特点,围绕中成药配伍、中西药复方制剂与中西药配伍、中草药剂量与煎服法、不良反应监测、临床用药咨询及中药宣传与教育等方面开展工作,并以临床用药咨询、中成药处方点评为切入点,规范医护患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地使用中药。

结语

诚然,本单位于2015年刚刚开展临床中药学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其各个方面的建设均在摸索,恰恰与临床中药学在国内的现状相一致,但我们相信,通过大家不断的探索、挑战与尝试,最终会摸索出一条适合临床中药学快速发展的特色之路;临床中药师也会随着在临床的发光发热得到医生、护士、患者的信赖与支持!望同仁们共同努力,共铸临床中药学明日之辉煌!

浅谈中药学发展的前景

继承和发展是前提,发展是最好的继承,中药学发展离不开中西医药学结合。然而,无论是中药学发展还是中西医药学结合,在当前都还存在一些令人困惑不解的问题。其中既有理解的问题,也关系到科学观念的转变。现以中药学科学探讨对此问题作如下探讨。

1中药学现代研究的困惑与思考

中药西药化

以往所进行的中药学科学研究,大多探讨的都是中药西药化。因为无论它们是怎样表述的,其核心都是从现有的中药中寻找、分离及提纯所谓的“有效成分”或化学单体,其针对的大多都是西医学的疾病,而这不正是西药的发展历程吗?如青蒿素、黄连素等,大都失去了中医药学理论的表述和应用原则,我国《药典》也已将它们归入西药收载。中药西药化也许是新西药发现或创制的一条捷径,然而,其作为中药发展之路尚有明显的不足之处。其一,从已有的中药西药化的结果来看,其虽然有成功的范例,但与整个中药的数量比较就显得非常之少。其二,从西药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现代西药的发展本身就似乎陷入了一个走不出的“迷宫”。鉴于已有药物的临床毒副作用和病原耐药性等问题,人们忍痛地否定了一批又一批药物的使用价值,不断寻求合成新的药物。

中西药合用

中西药合用最早可以追溯到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由于中药辨证与西药辨病治疗侧重和经验积累的不同,使中西药合用在很多情况下都收到了好于单纯中药或西药的临床疗效。然而,由于中西药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其临床适应症也各有不同,在没有合适的结合理论指导的前提下,尤其是在当今西医药学理论愈来愈强势,中医药学理论愈来愈弱化的条件下将它们合用,不仅难免发生用药理论和方法上的牵强附会与偏差,而且亦会常常影响它们的临床疗效,甚或导致严重的临床毒副反应发生。

2中医药学科特点认识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是古希腊的一个哲学观念。然而,由于在“单因素线性分析” 上所取得的卓越成就,现代医药学乃至整个现代科学都将这一点忽略了。如现代医药学不仅注重对疾病发生的每一种因素的单独认识与把握,其虽然也用复方,或在处方中也常有两种以上的药物使用,但多是针对不同“病因”而各自为战的大拼盘;其也重视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但其多局限于两种药物之间。而中医药学辨证施治不仅在诊断上强调要“四诊合参”,形成一个整体“证候”,而且在治疗上,也是采用君臣佐使理论将其多味中药组成为一个整体处方来进行试验与观察的。如研究发现,龙胆泻肝汤与关木通加六味地黄丸及关木通加滋阴药的配伍,能显著减少其煎液中的马兜铃酸A含量;关木通加利水药与关木通加清热药,其煎液中的马兜铃酸A含量减少不显著;而关木通加甘草与关木通加附子,均可显著地增加其煎液中的马兜铃酸A含量。关木通经过炒焦、与滑石粉炒和与麦麸炒后,其煎液中的马兜铃酸A含量均有显著性降低(P<)[1]。当代名医用附子,李可最大量一昼夜达600克,祝味菊最大量在45克,姜春华用9克,而李翰卿则用克治愈过心衰的患者,其间最大相差达到2000倍,而都取得了“起沉疴”的临床疗效[2]。这用传统科学的理念是无法理解的,对此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整体并不等于宏观

整体观念是中医药学的一大优势,但整体并不等于宏观。后者只是对宏观规律的认识与把握,前者则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由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使整体具有了“非线性”与“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等复杂性科学的特点;从而使其整体的特性不仅取决于其物质的构成,而且更是由物质之间的关系与构成方式来决定的。如“蝴蝶效应”只能在特定的复杂气象条件下产生;由于中药的配伍、剂量与炮制等不同,使其处方的作用有很大区别等等。那么,中药学发展不仅要重视其有效成分等物质性研究,更不能忽视对其复方配伍、炮制及其临床辨证施治规律等的认识。中药的疗效与毒性,既不能唯成分而论,也不能简单地依据剂量的大小来确定;而是要综合考虑其辨证施治、处方配伍与药材炮制等诸多因素。

整体认识需要微观化但必须转变科学观念

整体认识不仅需要微观化,而且可以随着认识方法与观察指标的微观化而微观化,只是要以复杂性科学的观念为指导。这是因为:(1)证候状态的认识、分析与处理,不断需要新指标、新方法与新药物来提高、发展与丰富其水平、能力与手段。如有人将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X光、B超等)称为“放大眼”,把听诊器等叫做“放大耳”,它使我们看到和听到了以往未能见到的现象。再如温病学向称湿温缠绵难愈,因湿邪重着黏腻,湿与热合,如油入面;但诸如肠伤寒、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杆菌病等湿温类温病,今天已知并非“缠绵难愈”,因为用特效抗生素治疗,多能迅速遏制病情[3]。(2)中医药学的辨证施治或对证候状态的认识、分析与处理,虽然说传统上以宏观指标与天然的动植物药物为主;但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且每一次随着新指标、新药物与新方法的引进,都给其临床疗效与辨证施治规律的认识带来了飞跃与发展。中医药学现代研究既要重视对每一种因素、每一种药物甚或单体物质的作用特点与规律的认识,更不能忽视对中药复方综合作用、处方配伍、剂量与炮制,尤其是其临床辨证施治规律的研究;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不断引进新指标、新药物与新方法的基础上,总结出新的辨证施治(证候状态分析与处理)规律,以更好地丰富与发展中医药学。

中药学毕业论文范文题目: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的构建摘要:为顺应中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的新时代需求,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和创新是实现中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组成。在进一步提升中药学专业人才质量的目标下,上海中医药大学通过对人才培养实施路径构建的实践与探索,打造具备“合、通、博、辨”(知行合一、汇通中西、旁搜博览、慎思明辨)4大特征的高质量中药学专业人才,为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关键词:人才培养路径;中药高等教育;中药学专业1.我国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内涵的现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健康中国”国家战略需求的提出,为中药高等教育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势提供了契机,也为推动中药高等教育改革提供内在动力。各院校坚持立德树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践行“双思维”,推进中药高等教育改革。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升级及大中药健康产业的转型优化新态势,加快推动中药行业从传统转向绿色智能。但目前中药学类专业定位和专业布局与其存在一定差距[1],培养专业从业人员数量不能满足产业人力需求、高校间中药本科教学存在一定的同质化倾向、部分高校中药学类专业的设置与区域中药大健康产业发展需求脱节、人才培养模式尚未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与整合还未达到与前沿研究进展深入对接等诸多不足,使学生还不能完全适应产业链新兴行业对跨学科、多元化的需求。因此,通过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的构建、着力提升中药学专业人才内涵特质,使之具备的综合素质能适应更为动态、复杂、开放的中医药发展环境,从而服务国家战略、匹配大中药健康事业发展转型升级尤为重要。2.我校高质量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实施路径上海中医药大学以地处上海和“双一流”学科建设为依托,坚持“立德树人”与“传道授业”同向同行,加大将地域优势与优质学科资源直接转化为中药学专业资源的力度,保障中药高等教育与国家及上海重大发展战略相对接,以造就具备“合、通、博、辨”(知行合一、汇通中西、旁搜博览、慎思明辨)4大特征的高质量中药学专业人才,不断提升与中医药科技创新、健康服务特色优势及上海开放型地区经济形势的吻合度。2.1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即为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机交融。中药学专业的重要特点是专业实践性强,有效培养学生“知中有行、行中有知”,帮助学生形成较强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上海中医药大学根据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教学规律[2],在中药人才培养方案中突出实验、实训、实习和社会实践时长,通过认知—实践—再认知—再实践的反复强化,达到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效果。(1)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有效更新,打好学生扎实专业知识功底。围绕提升中药学专业学生学以致用能力,在药用植物学、中药学、方剂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分析、中药炮制学、中药综合实验等多门主干课程课堂教学中导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3]、研究性[4]、情景式[5]等混合教学模式,配合“基本型—综合型—研究创新型实验”的梯次拓展实验教学体系以及中药基本技能多站式考核平台、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在四年学制中递进式强化,打造扎实过硬的专业基础功底。(2)科学思维的有效融入,创造早期介入科学研究训练环境。学校注重对学生科学思维的锻炼,以众多高水平科研平台为支撑,整合优质科研资源向人才培养集聚。例如: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设计做到科学思维融入全覆盖,依托高水平科研实验平台营造早期介入科学研究训练的环境,通过低年级学生与导师结对、高年级学生毕业实习等载体,将优质学科资源转化为中药学专业资源。在2017年以学生为第一作者发表的SCI论文最高影响因子达3.55[6]。(3)研究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提升学生对中医药事业的兴趣与自信。学院以“学术导向,兴趣驱动”为理念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资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索中药的热情与原创能力。此外,灵活设置毕业实习时间段,严格实施“一人一题”,将张江高科技园区的生物医药集聚优势融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使学生的知识层面在此过程中得以拓展、延伸以及应用。学生开发“中药饮片识别”APP、“药用植物虚拟解剖实验室”等科创成果在2016年举办的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中得到展示。2.2汇通中西汇通中西,即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传统理论能力的同时,强化国际化视野和中医药融入世界能力的培养。上海中医药大学秉承“海派中医文化”的精髓,一方面将融入中医药思维的教学案例全覆盖写入中药学专业核心课程学习指南[7];另一方面加大国际化合作力度及普及面,通过“海外名师”项目、组织学生参加境外访学、短期交流等多种方式,从而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且具备跨文化沟通交流能力的中药学专业人才。(1)中医药思维的有效聚焦,打造一流中医药精品教育。为了培养学生中医药思维成为经常性思维习惯、引导学生重视中医药经典着作的学习,通过在药用植物学、中药学等引入导修课程;开设中医文化趣谈、中华文明史撷要等传统文化类课程;新增说文解药等通识拓展类课程,将中医药思维序贯于4年的培养方案中。另外在中药学讲授过程中,吸纳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8],例如“历久弥香数陈皮”“九九重阳探茱萸”等,结合名师名医的中医药学术思想、中药文化现象切入中药性能功效、精准把握思辨特点,协调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中医药思维与国际视野等方面的辩证关系。(2)国际视野的有机融合,内化中医药文化认同感。学校致力于为师生创造更多的国际化发展机遇与平台。依托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巴美国圣马丁大学、香港大学等合作机制,推进骨干教师各类访学进修、学习计划,增加学生在学期间赴海外交流人数,帮助师生扩充自身国际知识储备、开拓国际视野。同时,发挥学生参与建设具有国际传播力的中医药慕课及“药论———一带一路与中药”系列微视频拍摄的能动性,促进学生能够正确地看待、理解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进而树立起自身在中药学专业知识传承过程中的责任感、提升中医药文化自信。2.3旁搜博览旁搜博览,即为构建学生广博的中医药知识体系。为了使学生具备丰富的知识积淀,学校重点营造开放的、一流的学术环境和学习环境,加强课程中心、文献资料库等网络资源建设,并设定教师坐班答疑制度保障,着力拓展及融合中药质量标准化、中药创新药物研究等交叉学科知识,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提升群体知识结构的多元组合效应,增强学生适应中医药发展的契合性和时效性。(1)个性化学习环境的有效构筑,实现学生博览并蓄的条件保障。中医药院校的教学基础设施、信息化和实践条件对中药学专业的教学、科研、学生培养、对外交流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上海中医药大学近年来以“浸润式学习”为理念拓展开放式学习与讨论式学习空间。充分挖掘学分制及优质网络平台潜力,建设“走近中药”“中药麻黄”“杏林探宝———带你走进中药”“中药与文化”等品牌课程,创建开放性、交互性和自主性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依据自己的内在需求、有效地进行知识内容的选择和学习。(2)多学科的有效交叉,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融合理解。学校强调科研反哺教学,鼓励有较高的学术水平的科研和教学人员开设本草基因组学、中医药与“一带一路”等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学科交叉创新课程的品牌课程群。同时,每月邀请学术大家、中医药产业链各环节行业专家开设高水平专题讲座,凸显交叉科学特有的发展性、前沿性和创新性。此外,精心打造学科融合性课程,对专业核心知识点进行关联、衔接和组合,引导学生树立及强化对中药研究的系统性和整体化观念,提升交叉知识的有效融会贯通。2.4慎思明辨慎思明辨,即为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形成批判性思维。学校通过建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跨界协同德育”工作体系,实现100%的课程建立德育目标并渗透德育元素。此外,通过热点话题的引入,鼓励学生在扎实学习中医药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善于发现问题,培养其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1)专业特色与德育的有机融合,发挥价值取向引领的作用。近年来,学校始终把德育作为人才培养的生命线,把优秀传统文化菁华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挖掘中药的职业行为与德育相关的元素。例如:在中药学课程教学中以中药文化的角度阐释中药药性中的对立统一、中药理论中的破立有度等方面特性[9],达到“以文化人”的作用。此外,将科研学术思路作为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衔接的途径,撰写22门核心课程学习指南和教学设计汇编,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强调专业成才与价值观完善的同频共振,有效提升学生自我认知层次。(2)批判性思维的有效建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在中药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分析等主干课程中为学生提供小班化教学环境,并构建中药药性理论分析、中药质量标准进展、药事热点讨论等若干情境或案例,激活课堂教学。例如“以马兜铃酸毒性事件论中药传承与创新”“从药性角度看干姜、附子、吴茱萸的毒性”“从对黄疸的认识比较利胆退黄与利湿退黄的异同”等话题,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以开放的角度进行详细探问、加强信息分析处理,达到明晰分辨的效果。3.实施成效上海中医药大学近3年通过对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构建的探索及创新,人才培养成效已初步呈现,具体表现在:①学生在全国医药院校知识技能及实验技能大赛中连续多次荣获团体第一及多个个人奖项的佳绩,凸显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相通达;②新增9门次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微课、市级精品课程、全英语示范性课程,取得3项教育教学类项目研究支持,在专业教学中逐步实现经典传统与现代科技相贯通;③不断优化、丰富软硬件条件,吸纳学生参与各级各类科研课题60余项,帮助学生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2篇(含SCI论文3篇),促进学生多学科知识能力的交叉和拓展;④结合德育元素加强课内、课外批判性思维及创新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在全国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江中远志杯、上汽教育杯、知行杯等竞赛及评选活动中表现出色,获市级及以上奖项27人次,增强学生自身知识储备与创新能力的运用相融通。3年来学生出国和升学率平均约占30%;毕业就职于研发公司、科研院所、药学服务、文化信息、大健康相关企业的人数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在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产业园区生物医药企业就业人数的比例超过15.8%,实现了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上海地域中药行业需求的有效对接,为全国中医药院校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可传播与推广的成功经验。参考文献:[1]杨琳,郭宏伟,彭代银,等.“健康中国”背景下中药学类专业设置的思考[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7(5):85-88[2]郭宏伟.中医药高等教育教学规律研究[J].中医教育,2017,36(2):10-13[3]尤丽莎,安叡,梁琨,等.构建“为学习而评价”的有机化学评价体系[J].药学教育,2016,32(3):20-23作者:沈岚 夏瑜桢 徐宏喜 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范文来源:学术堂

我可以给你,不上传,

现在毕业论文都需要查重,不能直接使用网上的文章,下面列举不同目的下中药学毕业论文范文的获取方式。你如果是想获取中药学毕业论文参考资料,可以去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查询,里面的期刊论文和硕士学位论文都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你如果是不知道中药学毕业论文怎么写,可以先看学校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然后找篇优秀的中药学毕业论文模仿。本科毕业论文不对外公布、不上知网等数据库,网上流传的很多中药学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不佳且不是定稿,参照时注意鉴别。优秀中药学本科毕业论文你可以去学校图书馆等内部数据库寻找,或者找论文指导老师求助一篇。中药学本科毕业论文以实验类居多,论文框架和研究方法可以借鉴,但实验数据和图谱需要实验获取,如果在校外实习,无法获取实验数据和图谱时,可以去药标网求助。中药学实验类毕业论文专业性强,只有本专业的并且有实验条件的才可很好的完成。

  • 索引序列
  • 中南药学杂志毕业季
  • 毕业季药学期刊
  • 毕业季医学论文
  • 河南中药学毕业论文
  • 南中医药学毕业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