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绦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是由猪带绦虫寄生于人体小肠部位繁衍增殖并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的寄生虫病,大众所熟悉的“猪囊尾蚴”就是猪带绦虫的幼虫,幼虫主要寄生于人畜横纹肌部位,其数量达到一定数量时甚至可侵入心、脑、眼等重要器官造成严重危害。本文结合长期兽医临床实践具体总结实用高效的综合防治方法供业内参考。关键词:猪带绦虫 中间宿主 临床症状 诊断 防治措施致病原致病原是猪带绦虫及其幼虫(猪囊尾蚴),成虫是带科带属的一种大型绦虫;成熟的幼虫外形呈椭圆状、半透明包囊,囊腔内充满液体,囊壁为一层薄膜,壁上有一乳白色小结节(头结),头结上有四个圆形吸盘,最前端的顶突上有两排角质小钩(约25-50个小钩)。一般而言,本病属于条件性致病,因为猪囊尾蚴构成感染发病要经过体内外的循环发育史,猪和野猪是重要的中间宿主,犬科、猫科动物及骆驼也可能是中间宿主,其中人也是重要的中间宿主(终末宿主);成虫寄居于人的小肠段,虫卵或孕节随粪便排出后污染养殖环境或饮食源,被猪误食摄入后进一步发育成为具有感染力的成熟幼虫;猪囊尾蚴在猪体内可生存数年,达到一定年限后即会钙化死亡;人类食入未经高温煮熟猪肉,其中如果含有感染活力的猪囊尾蚴,就会为卵囊提供进一步发育所需的营养环境,经48d左右发育成为成熟的虫卵,50d以后形成具有感染力的虫卵或孕节随粪便排出体外。由此可见,本病的源头控制在于消灭传染源“病猪”和“带虫(卵囊、孕节)的粪便”,包括感染了猪囊尾蚴的人所排出的粪便也要作妥善的无害化处置。流行特点本病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但以高温高湿、污染指数超标的环境条件下最为高发,所以久雨放晴的春夏季相对高发。猪群感染发病率与猪舍环境污染程度、饲养管理方式相关,特别是与饲养管理人员卫生习惯和猪群的卫生习惯密切相关,猪场(舍、栏)未执行到位的保洁消毒处置是造成本病高发的直接原因,人畜粪便污染养殖环境及饮食源是最重要的原因,猪有异食癖、喜舔舐粪污的最容易感染发病。本病多呈零星散发、区域性流行态势,发病率及严重程度与当地罹患绦虫病的动物(人、猫、犬等其他中间宿主)数量成正比。在自然条件下,猪是高敏易感动物,囊尾蚴可在猪体内存活3-5年,野猪、犬、猫也可感染,人是唯一的终末宿主(也可作中间宿主)。临床症状发病早期由于带钩蚴在猪体内移动引起相关组织损伤,具有轻度至中度的致病作用。由于囊尾蚴寄生部位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症状,当寄生于脑部时,可破坏大脑的完整性,会引发癫痫、惊厥、角弓反张等、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此时动物机体防御能力显著下降,严重时直接导致死亡;当寄生于眼部时,可引起视力障碍、羞明或失明;当寄生于呼吸系统(肺部、气管及支气管)时可致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呼吸啰音等;寄生于腿部肌群时可致运动障碍、行走困难、肢体不灵活、跛足及瘫痪等。整体视诊可见病猪生长发育明显抑制、渐进式消瘦及贫血,发病后期严重营养不良,体型会出现异常变化,如“纺锤形、葫芦型、狮子头”等。剖解变化主见:大部或局部肌群组织中含有囊尾蚴,在脑、肝、脾、肺、眼及淋巴、脂肪组织中亦可发现囊尾蚴活体,发病早期囊尾蚴外部有细胞浸润现象,之后逐步发生纤维性变,达半年以后囊虫死亡并逐渐钙化,所以此时病灶组织中可见到灰白色或灰黄色硬性结节。关于诊断本病早期无明显病理异常表现所以诊断较为困难,只有当舌部浅表寄生较多囊尾蚴时可见散在微凸起的结节,有的需要触诊方可感知,也有部分阴性感染的暂无明显症状表现。本病可用碳凝集反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变态反应、环状沉淀试验、对流免疫电泳等免疫学检查法进行鉴别诊断。在猪肉产品卫生检疫检验中,重点针对心肌、舌肌、四肢肌群等组织进行检查,发现其中有集聚成团的囊尾蚴活体或钙化组织即可确诊为本病。预防控制鉴于本病属于人畜共患病,所以控制传染源要针对人和动物两大类阳性感染者,主要是强化宣传教育工作,卫生、官方兽医和食药安全监管等多部门要紧密配合,开展广泛性群众性防治行动,大力营造群防群控社会氛围,抓好“追踪检查、对症驱虫、检疫检验、隔离管制、督查整改”等相关管控工作。主要措施包括:积极普查区域内猪带绦虫感染患者,对患者进行有效驱虫治疗,同时对其排泄物采取严格的无害化处置;强化进出境生猪检疫检验及城乡生猪屠宰检疫(胴体检疫)把关,针对检出的阳性个体和不合格猪肉产品作妥善处置,以防形成人-畜间的循环传染链;加强猪群日常管理、尽量达到畜-粪分离,科学规划布局猪舍和调教猪群,最大化降低猪群感染发病几率;农牧区适度规模养猪场(户)及散养户要管好厕所、猪粪、猪群,严防猪只舔舐人畜粪便,应改变畜-厕套用的落后面貌,做到人有厕所、猪有专圈(舍、栏)、不使用带厕圈;严禁食用生猪肉或未经煮熟的猪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早期调教猪群养成定点排泄、定点卧位、定点采食的好习惯;猪舍定期开展保洁消毒工作,长期维持清洁、干燥、通风、采光充足的良性宜居环境。治疗当前常用敏感剂是吡喹酮和丙硫咪唑。吡喹酮,按照30-60mg/kg内服,1剂/d、连3d;丙硫咪唑,按30mg/kg内服,1剂/d、连3d,每次服药间隔时间至少达24h左右,建议早上猪群空腹时投喂效果较好。
您好,链状带绦虫也称猪肉绦虫、猪带绦虫或有钩绦虫,是中国主要的人体寄生绦虫。古代医籍中称之为寸白虫或白虫。早在公元217年,《金匮要略》中即有白虫的记载,公元610年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将该虫体形态描述为“长一寸而色白、形小扁”,并指出因炙食肉类而传染。猪肉绦虫的成虫主要寄生于人体小肠内,对人体的危害除引起消化道疾病外,还会由于猪肉绦虫幼虫即囊尾蚴,寄生于人体脑、眼、心脏、肌肉、皮下等组织器官,引起脑囊尾蚴病、眼囊尾蚴病、皮下组织和眼囊尾蚴病等疾病。猪肉绦虫多寄生在猪的肌肉、肝脏、脑等部位,人因吃入未煮熟的、并含有猪肉绦虫的猪肉而感染,是常见的人体寄生虫之一。1、消化道疾病:猪肉绦虫成虫本身寄生于人体小肠,多数患者无明显的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可有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的不适症状,如食欲减退或食欲亢进、恶心、腹痛、腹胀、腹泻、便秘及消瘦等;2、脑囊尾蚴病:当囊尾蚴寄生在人体脑部时,会导致脑囊尾蚴病,患者的症状与囊尾蚴的数量、寄生部位、病变程度及自身免疫力等因素有关,常见的症状有发热、恶心、呕吐、颅内压增高、癫痫、精神障碍、感觉异常、运动障碍等;3、眼囊尾蚴病:大多发生在玻璃体和视网膜下,也可位于结膜下、眼眶等处。寄生于玻璃体和视网膜下时,症状轻者可有视力下降、视野改变、结膜损害、角膜炎等,严重者可致失明。寄生于结膜下和眼外肌的囊尾蚴病表现为眼球表面囊肿,寄生于眼眶者可致眼球轻度突出和复视等;4、皮下组织和肌肉阑尾蚴病:患者可出现皮下或肌肉的囊内有结节,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触摸时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无压痛,可移动,硬度近似软骨。结节以躯干、头部和大腿上端较多,常分批出现,可自行消失,多数患者可无任何症状,但严重时可感到肌肉酸痛无力、发胀、麻木,或呈假性肌肥大等症状。对于猪肉绦虫病,临床上常用驱绦虫药物进行治疗,比如吡喹酮、阿苯达唑等。合并囊尾蚴病的患者,应根据感染部位不同,遵医嘱对症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以上是我的回答,祝您生活愉快!
猪的寄生虫种类有很多,疥螨和蛔虫病是最常见的类型。治疗时可以选用新型、广谱、高效、安全,且能同时驱除猪体内外寄生虫的驱虫药物,比如阿苯达唑药剂。还要建立有效的生物安全体系,这样可以减少寄生虫病发生的机会,同时也要做好封闭猪场的工作,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
一、猪寄生虫病
1、猪的寄生虫种类非常的多,疥螨和蛔虫病是最常见的。寄生虫病对猪的危害非常严重,会造成猪群饲料转化率下降、生长发育不良、生长缓慢等,所以做好猪群体内外寄生虫的驱虫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2、治疗时可以选用新型、广谱、高效、安全,而且能同时驱除猪体内、体外寄生虫的药物。比如阿苯达唑药剂,阿苯达唑对线虫、吸虫、球虫以及移行期的幼虫、绦虫都有特别好的驱杀作用,而且对虫卵的孵化也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3、平时一定要建立有效的生物安全体系,这样可以减少寄生虫病发生的机会。还要做好封闭猪场的工作,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对于新引进的种猪再隔离期间必须对其粪便及其它方面进行检查,再使用广谱驱虫剂进行重复的驱虫,一定要严防外源寄生虫传入。
二、猪寄生虫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1、症状
患有猪寄生虫病的猪在发病时的表现为生长缓慢或长期消瘦、呼吸急促、咳嗽、猪毛粗乱无光、卧地吃食、粪便带血等,患有寄生虫病的猪的年龄大部分是2-6月龄。
2、治疗方法
(1)如果是抗弓形体病虫可以使用乙氨嘧啶和磺胺类药物等;消化道的寄生虫可以用粉剂和片剂治疗;寄生在呼吸系统和肝、肾等器官的虫体可以使用针剂治疗;蜱螨等体外寄生虫可以使用乳剂防治。
(2)为了方便猪体对驱虫药物吸收,驱虫前必须要禁食12-18小时。饲喂时可以在晚上7-8点时可以将药物与饲料拌匀,让猪一次性吃完,如果猪不愿意吃可以在饲料中加入少量盐水或糖精,可以增强饲料的适口性。
一、生活史概括:1.成虫寄生部位:人小肠2.宿主: 终宿主——人;中间宿主——猪、人。3.感染阶段: 囊尾蚴;虫卵。4.感染方式 感染囊尾蚴的方式:误食含有活的囊尾蚴的猪肉(俗称米猪肉/痘猪肉)。 感染虫卵的方式:(1)自体内重复感染(因感染者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逆蠕动时小肠内的孕节反流到胃里,其内虫卵得以散发)。(2)自体外感染:误食自己的虫卵。(3)异体感染:误食他人排出的虫卵。 5.生活史循环 虫卵——六钩蚴——囊尾蚴——成虫 二、对人体的危害1.成虫寄生引起猪带绦虫病。 相对轻,表现为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2.囊尾蚴寄生引起猪囊尾蚴病。 很严重。引起的损害取决于所寄生部位,常见的有脑囊尾蚴病、眼囊尾蚴病、皮下与肌肉囊尾蚴病等。三、防治预防:主要为不吃生、半生的猪肉; 注意饮食卫生,生熟砧板、刀具等分开使用。积极治疗绦虫病,可用槟榔、南瓜子。囊尾蚴病可用外科手术治疗。 题外:这可是我自己总结的呦,错不了地
猪肉是不少中国人餐桌上的重要食材,如何挑选放心猪肉一直备受关注。有一类问题猪肉,因为带有寄生虫猪囊尾蚴而被称为“米猪肉”。人食用了未煮熟的这种问题猪肉就容易被感染,患上猪肉绦虫病。
猪带绦虫成虫为无脊椎动物,绦虫纲,带形科,体长一般为2~3米、宽7~8毫米,共有节片800~900片,后端的成熟节片长约10毫米。
在显微镜下观察,猪带绦虫的头节呈圆球形,直径约1毫米,具有4个吸盘,并有顶突和2圈小钩,又称“有钩绦虫”。
人是猪带绦虫唯一的终宿主,寄生于人体小肠内,可引起猪肉绦虫病。
(1)猪带绦虫病
猪带绦虫成虫寄生可引起猪带绦虫病,症状相对较轻,主要表现为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2)猪囊尾蚴病
囊尾蚴寄生人体可引起猪囊尾蚴病,病情较严重,其引起的损害主要取决于所寄生部位,常见的有脑囊尾蚴病、眼囊尾蚴病、皮下与尾肌肉囊蚴病等。
脑囊尾蚴病的临床症状极为复杂,可能全无症状,也可能引起猝死。通常病程缓慢,发病时间大多为1个月~1年,最长可达30年。
癫痫发作、颅内压增高、精神症状是脑囊尾蚴病的三大主要症状,以癫痫发作最多见。囊尾蚴寄生于脑实质、蛛网膜下腔和脑室,均可使颅内压增高。其他症状还包括记忆力减退、视力下降、头痛头晕、呕吐、神志不清、失语、肢麻、局部抽搐、听力障碍、精神障碍、痴呆、偏瘫、失明等。
您好,链状带绦虫也称猪肉绦虫、猪带绦虫或有钩绦虫,是中国主要的人体寄生绦虫。古代医籍中称之为寸白虫或白虫。早在公元217年,《金匮要略》中即有白虫的记载,公元610年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将该虫体形态描述为“长一寸而色白、形小扁”,并指出因炙食肉类而传染。猪肉绦虫的成虫主要寄生于人体小肠内,对人体的危害除引起消化道疾病外,还会由于猪肉绦虫幼虫即囊尾蚴,寄生于人体脑、眼、心脏、肌肉、皮下等组织器官,引起脑囊尾蚴病、眼囊尾蚴病、皮下组织和眼囊尾蚴病等疾病。猪肉绦虫多寄生在猪的肌肉、肝脏、脑等部位,人因吃入未煮熟的、并含有猪肉绦虫的猪肉而感染,是常见的人体寄生虫之一。1、消化道疾病:猪肉绦虫成虫本身寄生于人体小肠,多数患者无明显的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可有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的不适症状,如食欲减退或食欲亢进、恶心、腹痛、腹胀、腹泻、便秘及消瘦等;2、脑囊尾蚴病:当囊尾蚴寄生在人体脑部时,会导致脑囊尾蚴病,患者的症状与囊尾蚴的数量、寄生部位、病变程度及自身免疫力等因素有关,常见的症状有发热、恶心、呕吐、颅内压增高、癫痫、精神障碍、感觉异常、运动障碍等;3、眼囊尾蚴病:大多发生在玻璃体和视网膜下,也可位于结膜下、眼眶等处。寄生于玻璃体和视网膜下时,症状轻者可有视力下降、视野改变、结膜损害、角膜炎等,严重者可致失明。寄生于结膜下和眼外肌的囊尾蚴病表现为眼球表面囊肿,寄生于眼眶者可致眼球轻度突出和复视等;4、皮下组织和肌肉阑尾蚴病:患者可出现皮下或肌肉的囊内有结节,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触摸时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无压痛,可移动,硬度近似软骨。结节以躯干、头部和大腿上端较多,常分批出现,可自行消失,多数患者可无任何症状,但严重时可感到肌肉酸痛无力、发胀、麻木,或呈假性肌肥大等症状。对于猪肉绦虫病,临床上常用驱绦虫药物进行治疗,比如吡喹酮、阿苯达唑等。合并囊尾蚴病的患者,应根据感染部位不同,遵医嘱对症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以上是我的回答,祝您生活愉快!
【答案】:生活史:主要是四个阶段。卵、六钩蚴、囊尾蚴、成虫。当孕卵节片或虫卵被中间寄主(猪)吞食后,在其小肠内受消化液的作用下溶解胚膜而孵出六、钩蚴,后者利用其小钩钻入肠内壁经血液或淋巴带入全身各处,一般多在肌肉中,经一段时、间(60—70天)发育为囊尾蚴。当带有囊尾蚴的猪肉被人吃了后,未被杀死的囊尾蚴在十二指肠中翻出其头节,借小钩及吸盘附着于肠壁上,经2—3月后发育成成虫。成虫在体内交配产卵,含有虫卵的粪便排出后,又开始新一轮的循环。此外,人误食猪绦虫虫卵或自体感染,也可在肌内等处发育成囊尾蚴,而使人成为其中间宿主。防治原则:在预防上加强宣传教育,改良饮食和生活习惯,不食未熟的或生的猪肉。注意防止猪囊尾蚴污染食物;加强屠宰场的管理,严格肉品检查制度;加强猪的饲养管理,避免粪便污染饲料,及时治疗病人,处理病猪,以杜绝传染源。
什么造成的 这个原因不是很明白,但防止的话,就是把肉炒熟是最基本的
猪肉绦虫病,绦虫是寄生虫的一种。猪肉绦虫成虫是寄生在猪和人的肠道中的,主要是消化道症状如腹泻,腹痛等。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猪囊虫病,它是由于人误食绦虫卵的猪肉后,虫卵在人体生长发育,由于其不能直接在人体发育成成虫,而是停留在人体各组织器官中 。预防方法:1、发动群众管好厕所、建圈养猪,控制人畜互相感染。2、必须大力宣传本病的危害性,革除不良习惯,不吃生肉,饭前便后洗手,以防误食虫卵。烹调务必将肉煮熟。肉中的囊尾蚴在54℃经5分钟即可被杀死,切生熟肉刀和砧板要分开。3、搞好城乡肉品的卫生检查,尤其要加强农贸市场上个体商贩出售的肉类检验,在供应市场前,肉类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查和处理。猪肉在-12~13℃环境中,经12小时,其中囊尾蚴可全部被杀死。
猪肉绦虫指的是米猪肉,不是所有的肉都有绦虫虫卵,没发现肉有什么异常就没事。如果担心的话用肥皂洗下手。看起来你有洁辟。
开展卫生宣传,纠正吃生肉的习惯是预防本病的关键。严格肉类检查,禁止含有囊虫的肉类出售。此外,应对炊事人员进行宣传,须将肉类煮熟烧透,菜刀与菜板应生熟分开。
根据下文,我们可以得知,幼虫可在人体消化道孵化,并穿透消化道粘膜,以及机体组织,随血液等体液到达人体各个组织器官,并可在肌肉组织,内脏器官等等重要部位肆意游走,破坏人体组织,其危害可见一斑!如果幼虫到达大脑,肝脏等,可引起衰竭病变直至死亡! 而成虫只存在于人体肠道,因此危害比幼虫危害稍弱! 欢迎采纳!! 虫体后端的孕卵节片、随寄主粪便排出或自动从寄主肛门爬出的节片有明显的活动力。节片内之虫卵随着节片之破坏,散落于粪便中。虫卵在外界可活数周之久。当孕卵节片或虫卵被中间寄主猪吞食后,在其小肠内受消化液的作用,胚膜溶解六钓蚴孵出,利用其小钩钻入肠壁,经血流或淋巴流带至全身各部,一般多在肌肉中约经60~70天发育为囊尾蚴(cysticercus)。囊尾蚴为卵圆形、乳白色、半透明的囊泡,头节凹陷在泡内,可见有小钩及吸盘。此种具囊尾蚴的肉俗称为米粒肉或豆肉。这种猪肉被人吃了后,如果囊尾蚴未被杀死,在12指肠中其头节自囊内翻出,借小钩及吸盘附着于肠壁上,经2~3个月后发育成熟。成虫寿命较长,据称有的可活25年以上。 此外,人误食猪带绦虫虫卵,也可在肌肉、皮下、脑、眼等部位发育成囊尾蚴。其感染的方式有:经口误食被虫卵污染的食物、水及蔬菜等,或已有该虫寄生,经被污染的手传入口中,或由于肠之逆蠕动(恶心呕吐)将脱落的孕卵节片返入胃中,其情形与食入大量虫卵一样。由此可知.人不仅是猪带绦虫的终寄主也可为其中间寄主。猪带绦虫病可引起患者消化不良、腹痛、腹泻、失眠、乏力、头痛,儿童可影响发育。猪囊尾蚴如寄生在人脑的部位,可引起癫痛、阵发性昏迷、呕吐、循环与呼吸紊乱;寄生在肌肉与皮下组织,可出现局部肌肉酸痛或麻木;寄生在眼的任何部位可引起视力障碍,甚至失明。此虫为世界性分布,但感染率不高,我国也有分布。
您好,链状带绦虫也称猪肉绦虫、猪带绦虫或有钩绦虫,是中国主要的人体寄生绦虫。古代医籍中称之为寸白虫或白虫。早在公元217年,《金匮要略》中即有白虫的记载,公元610年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将该虫体形态描述为“长一寸而色白、形小扁”,并指出因炙食肉类而传染。猪肉绦虫的成虫主要寄生于人体小肠内,对人体的危害除引起消化道疾病外,还会由于猪肉绦虫幼虫即囊尾蚴,寄生于人体脑、眼、心脏、肌肉、皮下等组织器官,引起脑囊尾蚴病、眼囊尾蚴病、皮下组织和眼囊尾蚴病等疾病。猪肉绦虫多寄生在猪的肌肉、肝脏、脑等部位,人因吃入未煮熟的、并含有猪肉绦虫的猪肉而感染,是常见的人体寄生虫之一。1、消化道疾病:猪肉绦虫成虫本身寄生于人体小肠,多数患者无明显的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可有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的不适症状,如食欲减退或食欲亢进、恶心、腹痛、腹胀、腹泻、便秘及消瘦等;2、脑囊尾蚴病:当囊尾蚴寄生在人体脑部时,会导致脑囊尾蚴病,患者的症状与囊尾蚴的数量、寄生部位、病变程度及自身免疫力等因素有关,常见的症状有发热、恶心、呕吐、颅内压增高、癫痫、精神障碍、感觉异常、运动障碍等;3、眼囊尾蚴病:大多发生在玻璃体和视网膜下,也可位于结膜下、眼眶等处。寄生于玻璃体和视网膜下时,症状轻者可有视力下降、视野改变、结膜损害、角膜炎等,严重者可致失明。寄生于结膜下和眼外肌的囊尾蚴病表现为眼球表面囊肿,寄生于眼眶者可致眼球轻度突出和复视等;4、皮下组织和肌肉阑尾蚴病:患者可出现皮下或肌肉的囊内有结节,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触摸时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无压痛,可移动,硬度近似软骨。结节以躯干、头部和大腿上端较多,常分批出现,可自行消失,多数患者可无任何症状,但严重时可感到肌肉酸痛无力、发胀、麻木,或呈假性肌肥大等症状。对于猪肉绦虫病,临床上常用驱绦虫药物进行治疗,比如吡喹酮、阿苯达唑等。合并囊尾蚴病的患者,应根据感染部位不同,遵医嘱对症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以上是我的回答,祝您生活愉快!
猪带绦虫病猪带绦虫病在中国广泛分布,各地均有散发病例在东北与华东较牛带绦虫病多见,其比例为8∶1与∶1,感染率由不足1%到。在云南、河南、黑龙江、吉林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均有地方性流行。传染源感染猪带绦虫成虫的人是本病的传染源在中国农村猪仍以分散饲养为主猪常在圈外活动觅食,故误吞入人粪中猪带绦虫节片或虫卵机会较多。特别在经济落后或边远地区缺乏厕所,人在野外随地大便或以猪圈为厕所,故猪患囊虫病感染率甚高。在这些地区,人患猪带绦虫病亦相应较多传播途径人因食用生的或半生的含猪囊尾蚴的猪肉而被感染。在烹炒时未煮熟透,或尝生的肉馅或吃生肉片火锅或生熟刀具不分等都可食入活囊尾蚴。易感人群人对猪带绦虫普遍易感感染猪带绦虫后人体可产生带虫免疫对宿主再次感染有保护作用国内患者年龄最小者仅6个月,最长者85岁,一般以青壮年居多,男性多于女性。病因猪带绦虫又称猪肉绦虫、链状带绦虫、有钩绦虫,是中国主要的人体寄生绦虫成虫较牛带绦虫小,薄而透明,体长3~5m。头节近圆球状,不含色素,~1mm。头节除有四个吸盘外顶端具顶突其上有25~50个小钩,排成内外两圈。颈部纤细。链体节片数较少约数百个。成熟节片近方形妊娠节片窄长,子宫分支数较少,7~13个,呈多树枝形状分布。虫卵与牛带绦虫卵难以区别。猪带绦虫成虫寄生在人小肠内,其妊娠节片从链体脱落,随粪便排出体外。当中间宿主猪吞食粪便中妊娠节片后,虫卵在其十二指肠内受消化液作用破裂六钩蚴逸出并循肠壁血流或淋巴到达宿主体内各部位。虫体逐渐生长,中间细胞溶解形成空腔并充满液体,约经10周发育为成熟囊尾蚴猪体内的囊尾蚴以肌肉最多,其中以股内侧肌为最多成熟囊尾蚴呈椭圆形,约20mm×11mm.,乳白色半透明。人误食入生的或半生的带囊尾蚴的病猪肉后在胃内囊尾蚴囊壁被消化,在十二指肠内囊尾蚴头节外翻,固着于小肠壁发育为成虫,约2~3个月后粪便中即可发现虫卵(图1)。成虫在人体内大约可存活25年左右。人有时也可因食入被虫卵污染的食物或在驱虫时节片反流到咽部而被吞下造成摄入虫卵。虫卵在人体内亦可发育为囊尾蚴而罹患猪囊尾蚴病,当囊尾蚴寄生在人重要脏器如脑、眼等处则可危及生命或造成严重损害。发病机制猪带绦虫成虫致病情况与牛带绦虫相似,但由于猪带绦虫头节具有小钩对肠黏膜损伤较重,甚至可穿透肠壁引起腹膜炎。成虫也可移行到肠外造成异位寄生。但人体如患猪囊虫病则常有显著病理改变与免疫反应。 猪带绦虫病的症状与牛带绦虫病相似,一般无明显症状。人肠内寄生虫数一般为一条,偶亦可有两条或以上,国内报告最多为19条临床症状可有腹痛恶心、消化不良、腹泻体重减轻,虫数多时偶可发生肠梗阻。与牛带绦虫病相似,患者多以粪便中发现节片而就诊。猪带绦虫病的重要性在于患者肠道内成虫有导致囊虫病自体感染的危险。猪肉绦虫患者在肠道逆蠕动或驱虫时脱落的妊娠节片均有反流入胃的可能,经消化孵出六钩蚴而造成自体感染囊虫病。此种途径比因卫生习惯不良或虫卵污染食物而吞入虫卵更为重要。国外报告囊虫病450例中,有肠绦虫病史,国内则为~;而猪带绦虫患者有~25%同时并发囊虫病,且感染期愈长,自体感染危险性愈大。特别在皮下型和癫痫型囊虫患者,有肠绦虫病史者各占和因此,对猪带绦虫患者不能因症状不明显而忽视早期彻底治疗。并发症可并发阑尾炎或肠梗阻,以及囊虫病等。猪带绦虫病 - 诊断大便中有排出绦虫节片史尤其伴有囊虫皮下结节或有癫痫样发作者均应考虑猪带绦虫病。病史与实验室检查结合可使绝大多数患者诊断明确。因为猪带绦虫病可并发危险的囊虫病故应与牛带绦虫病认真鉴别。两者节片鉴别要点为:①头节:猪带绦虫较小,圆球形,有顶突及小钩;牛带绦虫较大,近四方形无顶突及小钩;②成熟节片:猪带绦虫卵巢分三叶;牛带绦虫分两叶;③妊娠节片:猪带绦虫子宫分支每侧有7~13个呈树枝状;牛带绦虫子宫分支每侧有15~30个成对分支状。鉴别诊断因为猪带绦虫病可并发危险的囊虫病,故应与牛带绦虫病认真鉴别。猪带绦虫病 - 检查与牛带绦虫病相同血象中有时可见嗜酸性粒细胞轻度增高。粪便或肛门拭子检查虫卵阳性率不高且无法区别虫种。从粪便中排出的妊娠节片内的子宫分支形状和数目有助于与牛带绦虫鉴别。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可检出患者粪中抗原成分;聚合酶链反应(PCR)可扩增粪便中虫卵或虫体的种特异性DNA,以检测人体内猪带绦虫成虫,亦可帮助诊断。治疗猪带绦虫病有并发囊尾蚴病(囊虫病)的危险,故患者需注意隔离并及早彻底治疗此外注意个人卫生,便后饭前洗手,以防止自体感染。驱虫治疗方法与牛带绦虫病基本相同,且效果较好。吡喹酮5mg/kg体重,治疗猪带绦虫病即可获95%以上有效率。研究发现,吡喹酮治疗猪带绦虫病时,有激发患者并发猪囊尾蚴病出现症状的现象,如癫痫发作剧烈头痛等在流行区大规模治疗时,可能有少数猪带绦虫患者并发有脑囊尾蚴病,使用吡喹酮驱绦虫同时可引起脑内囊尾蚴蜕变死亡破裂,刺激脑组织水肿与炎性反应,导致危险的脑水肿甚至脑疝形成。故在以吡喹酮治疗个别确无囊尾蚴病并发的猪带绦虫患者时可采用5~10mg/kg体重疗法但在神经系统猪囊尾蚴病高度流行区,特别在现场大规模治疗时,以采用体重小剂量疗法为宜,既可保持驱绦虫的高效,又可避免发生严重副作用。驱治猪带绦虫病应防止恶心呕吐,以免妊娠节片反流入胃或十二指肠造成虫卵自体感染导致囊尾蚴病驱虫前可先服小剂量氯丙嗪服驱虫药后2小时应服泻药50%硫酸镁60ml。并发脑囊尾蚴病的猪带绦虫患者驱虫治疗应住院,在严密观察下进行一般在治疗囊尾蚴病的同时肠内绦虫亦可一并驱出,详细方法参见囊尾蚴病。猪带绦虫病 - 预后预防预后:本病的病程很长但预后多良好。 1.普查普治 人为猪带绦虫惟一有流行病学意义的终宿主,故彻底治疗患者是控制传染源的有效措施,不仅可使患者得以治愈,而且可减少猪囊虫病发病率国内东北地区推行的“驱绦灭囊”工作已取得很大成绩,猪带绦虫病和猪囊虫病发病率明显下降。2.加强卫生宣教 教育群众改变不良的生食、半生食猪肉的饮食习惯,严格执行生熟炊具分开注意个人卫生。加强饮食摊点的卫生检疫,患猪带绦虫病者不得从事饮食行业工作。3.严格肉类检疫 屠杀生猪必须经国家指定卫生部门检疫后方可进入市场,严禁“米猪肉”上市买卖。猪毛经氢氧化钠或氯化铁显色液处理后其毛根部毛鞘的颜色可由健康猪的白色变为病猪的褐色或棕色,准确率可达~100%,可推广应用。屠宰后如将猪肉在-12~-13℃下冷藏12h,其中囊尾蚴可完全杀死。4.改变养猪方法 提倡圈养,不让有接触人粪而感染的机会。国内曾试用猪全囊虫匀浆(Q83抗原)配以弗氏佐剂给猪进行免疫接种3年总保护率为;用Q83抗原弗氏佐剂一次接种3ml可达到100%保护率,安全保护期可达7~8个月。
根据下文,我们可以得知,幼虫可在人体消化道孵化,并穿透消化道粘膜,以及机体组织,随血液等体液到达人体各个组织器官,并可在肌肉组织,内脏器官等等重要部位肆意游走,破坏人体组织,其危害可见一斑!如果幼虫到达大脑,肝脏等,可引起衰竭病变直至死亡! 而成虫只存在于人体肠道,因此危害比幼虫危害稍弱! 欢迎采纳!! 虫体后端的孕卵节片、随寄主粪便排出或自动从寄主肛门爬出的节片有明显的活动力。节片内之虫卵随着节片之破坏,散落于粪便中。虫卵在外界可活数周之久。当孕卵节片或虫卵被中间寄主猪吞食后,在其小肠内受消化液的作用,胚膜溶解六钓蚴孵出,利用其小钩钻入肠壁,经血流或淋巴流带至全身各部,一般多在肌肉中约经60~70天发育为囊尾蚴(cysticercus)。囊尾蚴为卵圆形、乳白色、半透明的囊泡,头节凹陷在泡内,可见有小钩及吸盘。此种具囊尾蚴的肉俗称为米粒肉或豆肉。这种猪肉被人吃了后,如果囊尾蚴未被杀死,在12指肠中其头节自囊内翻出,借小钩及吸盘附着于肠壁上,经2~3个月后发育成熟。成虫寿命较长,据称有的可活25年以上。 此外,人误食猪带绦虫虫卵,也可在肌肉、皮下、脑、眼等部位发育成囊尾蚴。其感染的方式有:经口误食被虫卵污染的食物、水及蔬菜等,或已有该虫寄生,经被污染的手传入口中,或由于肠之逆蠕动(恶心呕吐)将脱落的孕卵节片返入胃中,其情形与食入大量虫卵一样。由此可知.人不仅是猪带绦虫的终寄主也可为其中间寄主。猪带绦虫病可引起患者消化不良、腹痛、腹泻、失眠、乏力、头痛,儿童可影响发育。猪囊尾蚴如寄生在人脑的部位,可引起癫痛、阵发性昏迷、呕吐、循环与呼吸紊乱;寄生在肌肉与皮下组织,可出现局部肌肉酸痛或麻木;寄生在眼的任何部位可引起视力障碍,甚至失明。此虫为世界性分布,但感染率不高,我国也有分布。
您好,链状带绦虫也称猪肉绦虫、猪带绦虫或有钩绦虫,是中国主要的人体寄生绦虫。古代医籍中称之为寸白虫或白虫。早在公元217年,《金匮要略》中即有白虫的记载,公元610年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将该虫体形态描述为“长一寸而色白、形小扁”,并指出因炙食肉类而传染。猪肉绦虫的成虫主要寄生于人体小肠内,对人体的危害除引起消化道疾病外,还会由于猪肉绦虫幼虫即囊尾蚴,寄生于人体脑、眼、心脏、肌肉、皮下等组织器官,引起脑囊尾蚴病、眼囊尾蚴病、皮下组织和眼囊尾蚴病等疾病。猪肉绦虫多寄生在猪的肌肉、肝脏、脑等部位,人因吃入未煮熟的、并含有猪肉绦虫的猪肉而感染,是常见的人体寄生虫之一。1、消化道疾病:猪肉绦虫成虫本身寄生于人体小肠,多数患者无明显的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可有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的不适症状,如食欲减退或食欲亢进、恶心、腹痛、腹胀、腹泻、便秘及消瘦等;2、脑囊尾蚴病:当囊尾蚴寄生在人体脑部时,会导致脑囊尾蚴病,患者的症状与囊尾蚴的数量、寄生部位、病变程度及自身免疫力等因素有关,常见的症状有发热、恶心、呕吐、颅内压增高、癫痫、精神障碍、感觉异常、运动障碍等;3、眼囊尾蚴病:大多发生在玻璃体和视网膜下,也可位于结膜下、眼眶等处。寄生于玻璃体和视网膜下时,症状轻者可有视力下降、视野改变、结膜损害、角膜炎等,严重者可致失明。寄生于结膜下和眼外肌的囊尾蚴病表现为眼球表面囊肿,寄生于眼眶者可致眼球轻度突出和复视等;4、皮下组织和肌肉阑尾蚴病:患者可出现皮下或肌肉的囊内有结节,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触摸时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无压痛,可移动,硬度近似软骨。结节以躯干、头部和大腿上端较多,常分批出现,可自行消失,多数患者可无任何症状,但严重时可感到肌肉酸痛无力、发胀、麻木,或呈假性肌肥大等症状。对于猪肉绦虫病,临床上常用驱绦虫药物进行治疗,比如吡喹酮、阿苯达唑等。合并囊尾蚴病的患者,应根据感染部位不同,遵医嘱对症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以上是我的回答,祝您生活愉快!
成虫寄生人体小肠,一般多为1条,在某地方性流行区患平均感染的成虫多至~条,中国报道一例最多感染19条。肠绦虫病的临床症状一般轻微。粪便中发现节片是最常见的患者求医原因。少数患者有上腹或全腹隐腹、消化不良、腹泻、体重减轻等症状。偶有因头节固着肠壁而致局部损伤者,少数穿破肠壁或引起肠梗阻。中国报告大腿皮下及甲状腺组织内成虫(虫体分别为15×和8cm×)异位寄生的病例。 囊尾蚴病是严重危害人体的寄生虫病之一,俗称囊虫病,其危害程度大于绦虫病。危害程度因囊尾蚴寄生的部位和数量而不同。人体感染虫卵的方式有三种:①自体内感染,如绦虫病患者反胃、呕吐时,肠道逆蠕动将孕节反入胃中引起感染。②自体外感染,患者误食自己排出的虫卵而引起再感染。③异体(外来)感染,误食入他人排出的虫卵引起。据报告约有16%~25%的猪带绦虫病患者伴有囊尾蚴病,而囊尾蚴病患者中约伴有猪带绦虫寄生。人体寄生的囊尾蚴可由1个至成千个;寄生部位很广,囊尾蚴依次好发于人体的皮下组织、肌肉、脑和眼,其次为心、舌、口、肝、肺、腹膜、上唇、乳房、子宫、神经鞘、骨等。寄生于不同部位的囊尾蚴,其大小和形态也有所不同。在疏松的结缔组织与脑室中的囊尾蚴多呈圆形,大小约5~8mm;在肌肉中略伸长;在脑氏部的长,且可具分支或葡萄样突起,称为葡萄状囊尾蚴。人体囊尾蚴病依其主要寄生部位可分为三类:1.皮下及肌肉囊尾蚴病囊尾蚴位于皮下或粘膜下,肌肉中,形成结节。数目可由1个至数千个。以躯干和头部较多,四肢较少。结节在皮下呈圆形或椭圆形,约~,硬度近似软骨,手可触及,与皮下组织无粘连,无压痛。常分批出现,并可自行逐渐消失。感染轻时可无症状。寄生数量多时,可自觉肌肉酸痛无力,发胀、麻木或呈假性肌胎大症等。2.脑囊尾蚴病由于囊尾蚴在脑内寄生部位与感染程度不同,以及囊尾蚴本身的情况与宿主对寄生虫的反应也不同,脑囊尾蚴病的临床症状极为复杂,可全无症状,但有的可引起猝死。通常病程缓慢,囊尾蚴病发病时间以1个月至1年为最多,最长可达30年。癫痫发作,颅内压增高,精神症状是脑囊尾蚴病的三大主要症状,以癫痫发作最多见。据资料记载,1590例脑囊虫病患者中,有癫痫发作的占61%。囊尾蚴寄生于脑实质、蛛网膜下腔和脑室均可使颅内压增高;对315例脑囊尾蚴病患者进行了腰穿检查,发现患者的颅内压增高。神经疾患和脑血流障碍症状如记忆力减退,视力下降及精神症状,其他可有头痛头晕、呕吐、神志不清、失语、肢麻、局部抽搐、听力障碍、精神障碍、痴呆、偏瘫和失明等。最近中国学者提出脑囊尾蚴病的临床分型是:①癫痫型;②脑实质型;③蛛网膜下腔型;④脑室型;⑤混合型;⑥亚临床型,其中以癫痫型为最多见。不同型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严重性不同,治疗原则与预后也不一样。脑囊尾蚴病患者在脑炎的发病上起诱导作用,并可使脑炎病变加重而致死亡。3.眼囊尾蚴病囊尾蚴可寄生在眼的任何部位,但绝大多数在眼球深部,玻璃体(),及视网膜下()寄生。通常累及单眼。症状轻者表现为视力障碍,常可见虫体蠕动,重者可失明。对452例眼囊尾蚴病患者做了眼底检查,其中的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眼底异常,其中,视神经乳头水肿者占25%,有5%患者视神经萎缩,有41例表现为视神经水肿合并出血。在眼部症状发生之前,约有11%患者有发烧史,29%的患者发生头痛,眼内囊尾蚴的寿命约为1~2年。眼内囊尾蚴存活时,一般患者尚能忍受。但囊尾蚴一旦死亡,虫体的分解物可产生强烈刺激,造成眼内组织变化,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脱离、视神经萎缩,并发白内障,继发青光眼等终致眼球萎缩而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