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医学论文儿童智商遗传

医学论文儿童智商遗传

发布时间:

医学论文儿童智商遗传

不会。早一年的时候外国有一本网志叫“Psychology Spot”的发表了一篇文章:〈你知道智力是遗传自母亲吗?〉(Did you know that intelligence is inherited from mothers?)。那篇文章引述了很多项研究,说“智商基因”位于X染色体,女性有两个X染色体,男性只有一个,而智商基因是所谓“条件基因”,只有遗传自母亲的才能运作,因此,智商基因主要靠母系传递。那么“世上只有妈妈好”这固然是颠扑不破的真理,现在还给出“科学证明”,各地母亲又怎会不热烈的唱和呢?但是普通读者都不知道,那篇文章早被专家批得体无完肤,随便挑几个毛病罢了:一,文章提及的研究都是旧闻,列出十四篇参考论文,最近的一篇已经是二零一二年的事,而那篇文章讲的也不是基因,而是母亲对年幼孩子的照顾。二,影响智力的因素错综复杂,当然部份是遗传,但科学界从未发现“智商基因”,自然也不可能确定它位于X染色体。三,文章提及的基因研究,是从病理学角度出发的,研究只说明X染色体某些基因失灵会导致脑残,而不是证明聪明才智全拜妈妈所赐。简单来说,〈你知道智力是遗传自母亲吗?〉是篇吹牛吹的天花乱坠的伪科普文章,当中的“科学理论”,只是随便看看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硬是拼凑出来的所谓理论,认真就输了。孩子的智商遗传自母亲?我是绝对不相信的。历史上最聪明的其中一个人,是德国的“数学王子”高斯(Carl Friedrich Gauss)。有人说高斯最伟大的成就是“爱护后辈”,因为他有很多研究成果懒得发表,只随手写在笔记,胡乱锁在抽屉就算了,于是一百几十年后的数学界晚辈,人人都有机会一展才华,重新“发现”他老人家早就知道的东西。高斯就像一个乒乓球高手,他用右手打赢全世界后,大家才慢慢发现他原来是左撇子。那么他的父母是什么来头呢?爸爸是园丁兼砖匠,妈妈是文盲,连儿子的出生日期也记不清,只知道是耶稣升天节前八日的星期三,后来高斯想出一套日历计算法,决定自己的生日自己计出来,终于破解了生日之谜。说好的“智商基因”呢?

当然..难说啦!.遗传是一个概率事件.既有父亲方面的基因在发挥作用,也有母亲的基因在发挥作用,最后还有时间和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       所以其结果是难以预测,也正是这个原因所以生物的才会有多样性!

孩子从出生那一刻起,父母的基因就会遗传下来,我们可以看到,周围孩子的智力水平是不同的,有的孩子非常聪明,记东西,理解能力非常强,有的孩子似乎就反应慢了,而且记忆力也不强。同时孩子的性格也是各不相同,那么孩子的智力和性格是由父母谁的基因来决定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科学家的研究和理解。

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大数据研究,发现男孩的智商水平高低受到母亲的影响比较大。10多年前曾有一位科学家在一本遗传杂志上发表过一篇论文,这位科学家认为人类的X染色体和智商有着紧密的关系,人类的X染色体比Y染色体对大脑的发育和智力影响更大,这个范围不会超过20%,也就是说,X染色体要比Y染色体对智力的影响程度高多20%。

我们知道,女孩的染色体是XX,双X说明女孩的智力受到父母双方共同的影响,而男孩是XY染色体,那孩子的智力受母亲的影响要双父母大20%左右。当然,孩子智力还要受到后天因素的影响,这里说得是先天的影响,如果你天生智力高,但后天的环境没有给你更多的帮助,长大后你的智力并不一定会很高。

而天生智商比其他同龄人高的孩子们也不要沾沾自喜,如果你不利用这种先天条件,不努力,即使你小时候是神通,长大后可能也只是一个很平凡的人。古代有一个神通方仲永,从小异常聪明,过目不忘,小小年纪就是写诗高手,后来他父亲就带着他四处拜访同乡去赚钱,不让他学习。结果后来长大了,他写得诗还是没有任何进步,慢慢也就成为了一个平凡的人。

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如果你有非凡的先天智力,更要利用这种优势,更加努力这样你就会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爱因期坦从小也是一个神童,他的智力异于常人也是非常聪明。但他没有学方仲永,而是更加努力学习,最终成为伟大的科学家。

说完孩子的智力,我们再来说下孩子的性格,孩子的性格受父亲的影响比较大,虽然后天环境对孩子的你性格影响是很大的,但孩子从出生后的一段时间内,性格还是遗传父亲的多一些。等孩子上了幼儿园后,我们就会发现孩子们的性格差异是非常大的。

有的孩子非常活泼,调皮捣蛋,一会也闲不起来;有的孩子去非常内向害羞,不喜欢和别的小朋友玩耍。这些性格其实都是最早由父母遗传下来的,而且受父亲的影响更大。我们经常会发现,如果父亲是一个内向的人,孩子们小时候往往也是非常内向的。

当然,性格更多是受到环境的影响,一个内向的孩子应该让他多参加一些集体的活动,多和其他孩子接触,慢慢内向的性格就会扭转过来,变得活泼起来。

智力和性格跟基因的关系现在还是科学界的一个谜团,目前只是科学家通过大数据的调查和分析得出的一个结论,至于哪个染色体上的哪些基因影响着智力和性格,它们的作用机制是什么样的,目前也是没有准确的答案的。

不过,科学在不断进步,未来随着人类基因密码的不断破解,相信孩子的智力和性格跟基因的关系也一定可以搞明白。虽然这些先天的因素是无法改变的,但想要让孩子成为不平凡的人,更多的还是要靠后天的培养和努力才行,1%的天分加上99%的汗水才能够成功,如果光有先天的优势,而后天不努力,最终也会由神童变成一个平凡之人。

你知道我们的智商是怎么计算的么?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智商呢?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了智商怎么计算及影响因素,一起来看看吧!

IQ=MA(智力年龄)/CA(实际年龄)×100 人群中只有1%的人智商在140分以上;有11%的智商属于120分~139分;18%属于110分~119分;46%属于90分~109分;15%属于80分~89分;6%属于70分~79分;另外,有3%的人智商低于70分,属于智能不足者。

一、遗传:一般说父母智商高,孩子的智商也不会低。这种遗传因素还表现在血缘关系上, 父母同是本地人,孩子平均智商为 102;而隔省结婚的父母所生的孩子智商达 109;父母是表亲, 低智商的孩子明显增加。

二、母乳:母乳中含有多种促进儿童智力发育的活性物质,特别是对智力发育有重要影响 的牛磺酸比牛奶要高出 10 倍之多。据调查,吃母乳长大的儿童比吃代乳品长大的儿童智商要高 出 3~10 分左右。

三、饮食:吃肉过多或贪吃的孩子智力会减低。不吃早餐的孩子智力会受到影响,这是因 为早餐摄入的蛋白质、糖、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都是健脑的重要成份。

四、体重:体重超过正常儿童 20%的孩子,其视觉、听力、接受知识的能力都会处于较低 的水平。这是因为肥胖儿过多的脂肪进入脑内,会妨碍神经细胞的发育和神经纤维增生。

五、环境:生活在枯燥环境里的儿童,如弃婴,得不到母爱及良好的教育,智商会较低。 据研究调查表明,这类孩子 3 岁时平均智商仅为 ,反之,处于良好环境的 3 岁儿童智商平均 为 。

六、药物:某些药物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如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可使智商偏低,当停药若 干年后,智商便会有所提高。

埃瓦里斯特·伽罗瓦,(1811–1832),IQ=180,法国数学家。现代数学中的分支学科群论的创立者。用群论彻底解决了根式求解代数方程的问题,而且由此发展了一整套关于群和域的理论,人们称之为伽罗瓦群和伽罗瓦理论。在世时在数学上研究成果的重要意义没被人们所认识,曾呈送科学院3篇学术论文,均被退回或遗失。后转向政治,支持共和党,曾两次被捕。21岁时,因父亲的去世,著作被拒,女友离去的多重打击,自己与女友未婚夫决斗,自知自己必死无疑,事先告诉自己好友自己将死,请将自己的数学研究成果保留。在决斗的头一天,埃瓦里斯特·伽罗瓦奋笔疾书,想写下自己的所有论述,并不断在纸上写下“我没有时间。”的字眼。他就仅用了天还未亮的这一个清晨,就解决了历代数学家数个世纪,一直不能完成的成就。当天早上前去决斗,随后决斗而死。

William James Sidis IQ=265+

威廉·詹姆斯·席德斯

神童Sidis(1898–1944),十九世纪末纽约出生。Sidis才6个月时,就学会了26个字母,一岁半看纽约时报。3岁时他开始对高等数学感兴趣,4岁时已精通法文。8岁时他从高中毕业,已能流利的使用希腊语、拉丁语、德语、俄语、土耳其语和亚美尼亚语。传说他后来一共懂40种语言而且能互相翻译,一天能学会一门外语。11岁时进入哈佛大学,给哈佛数学协会作四维空间的讲座。

维特根斯坦 IQ=230

维特根斯坦(1889-1951),最天才的哲学家。这个人的生活和思想比较离奇。他10岁就自己做了一台缝纫机;22岁就获得了飞机发动机的一些专利;一战的时候他照样和普通子弟一样应征入伍,一边打仗负伤,一边却写了本关于哲学的书。完书的时候,才29岁,这书被后世誉为哲学界自柏拉图以来,最重要的一本专著;维特根斯坦的父亲是个亿万富翁,维特根斯坦把他所继承的遗产全部送给别人,跑到小乡村当小学教师,他发现那里没字典,于是又一个人编了一本类似我们国家《新华字典》那么有影响力的工具书;后来教师当厌倦了,偶尔玩票搞搞建筑吧,一不留神又成为一个后现代建筑的主要设计师……有一次维特根斯坦跑来让罗素判断他是天才还是傻帽:“如果是傻帽,我就去开飞艇;如果是天才,我就会成为哲学家”,结果罗素告诉他无论如何不用去开飞艇。

里查德·娄波Nathan Leopold IQ=210

Leopold是芝加哥的富家子弟,智力极高,会说15种语言而且是个鸟类专家。当时是法学院的学生,狂热地崇拜尼采的“超人”学说。1924年5月21日,他和弟弟Loeb一起冷酷地无故杀害了一个14岁的邻家孩子(Bobby Frank),只是为了证明他们的智力能够干成一桩“完美的谋杀”而不被侦破,当时他19岁。

伊曼纽尔·斯维登伯格Emanuel Swedenburg IQ=205

1688年,瑞典斯德哥尔摩一个基督教家庭诞生了一个小孩。从小他就有神秘的倾向,不到10岁就会和牧师们谈论神的事情。大学毕业后,便到英国研习物理和天文学,也到过荷兰、法国和德国,他也喜欢机械,曾学习制表、书籍装订、雕刻术和镜片研磨等。尔后又研究宇宙论、数学、解剖学、经济学、冶金学、地质学和化学。他几乎通晓那个时代的所有学问,学术成就远远超过他那个时代的水准,至今尚未能完全被理解。50多岁后,他放弃一切,开始了自称的“天启”的灵界沟通的生涯。所著的《灵界记闻》厚达8大册数千页,记录了他30年来在“异界”的所见所闻。

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 IQ=260

莱布尼茨(1646-1716),德国哲学家,和牛顿同为微积分学的创建人。1646年7月1日生于莱比锡,1716年11月14日卒于德国的汉诺威。他的多才多艺在历史上很少有人能和他相比。他的著作包括哲学、历史、语言、生物、地质、机械、数学、物理、法律、外交、神学等方面。同时他还被认为是计算机科学和数理逻辑的创始人。

Hugo Grotius IQ=200

格劳秀斯(1583-1645)自幼有神童之称,11岁进入莱顿大学学习,15岁赴法国奥尔良大学攻读法律专业,16岁回荷兰海牙任律师,20岁任官修《荷西战史》总编辑,25岁担任荷兰等省检察长。然而格劳秀斯的成功并不限于此,他的著作《战争与和平法》、《捕获法》和《论海上自由》,全面系统地论述了近代国际法的基本原理,才使他成为近代国际法学的奠基人,而被世人誉为“国际法始祖”。

Aristotle IQ=200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他是古希腊斯吉塔拉人,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教育家。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亚里士多德一生勤奋治学,从事的学术研究涉及到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等,写下了大量的著作,主要有:《工具论》、《形而上学》、《政治学》等。

Terence Chi-Shen Tao(陶哲轩),1975年7月17日- ,IQ=230。

澳大利亚著名华裔数学家,神童。陶哲轩在幼年时期便展现出数学天分。陶哲轩在7岁进入高中就读,9岁进入大学,10岁、11岁、12岁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分获铜牌、银牌、金牌。他还未13岁时已赢得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这项纪录至今也是由他保持。他从24岁起于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担任教授。因在数论、调和分析、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合论方面所作出的突出贡献获得数学界最高奖菲尔兹奖。

加里·卡斯帕罗夫 IQ=190

前苏联、俄罗斯国际象棋棋手,国际象棋特级大师,国际象棋世界冠军获得者。1963年生于阿塞拜疆首都巴库,6岁开始下棋,13岁获得全苏青年赛冠军,15岁成为国际大师,16岁获世界青年赛第一名,17岁晋升国际特级大师,1985年获世界冠军,此后又数次卫冕成功。。他能讲15国语言,还是一位数学家、计算机专家和纽约《华尔街》杂志的定期撰稿人。

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IQ=160

比尔·盖茨拥有好多个“世界之最”,例如:他是第一个靠观念、智能和思维致富的人;他是世界首富,1996年的财产是160亿美元;他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世界第一富翁;他是第一个从一无所有白手起家,在短短20年内创造财产达139亿美元的奇才;他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靠电脑软件积累亿万财富的先行者;他是首先开发利用高科技和高智商,创造巨大财富的典范……因此,在20世纪90年代的地球上刮起了一阵强劲的比尔·盖茨旋风。

英国理论物理学家-斯蒂芬·威廉·霍金 IQ=160

“宇宙大王”史蒂芬·威廉·霍金(1942-),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国牛津。毕业于牛津大学气象学(University of Oxford)和剑桥大学(Universitas Cantabrigiensis)。

并获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他因为在21岁时不幸患上了会使肌肉萎缩的卢伽雷氏症,所以被禁锢在轮椅上,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1985年,因患肺炎做了穿气管手术,被彻底剥夺了说话的能力,演讲和问答只能通过语音合成器来完成。1972年,他考查黑洞附近的量子效应,发现黑洞会像黑体一样发出辐射,其辐射的温度和黑洞质量成反比,这样黑洞就会因为辐射而慢慢变小,而温度却越变越高,最后以爆炸而告终。黑洞辐射的发现具有极其基本的意义,它将引力、量子力学和统计力学统一在一起。史蒂芬·威廉·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传奇性的,在科学成就上,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贡献是在他被卢伽雷氏症禁锢在轮椅上20年之久的情况下做出的,这是真正的空前绝后。

Steve Wozniak 斯蒂夫·盖瑞·沃兹尼亚克 IQ=200+

斯蒂夫·盖瑞·沃兹尼亚克(Stephen Gary Wozniak 1950年8月11日-),美国电脑工程师,曾与史蒂夫·乔布斯合伙创立苹果电脑(今之苹果公司)。沃兹尼亚克在1970年代中期创造出苹果一号和苹果二号,苹果二号风靡普及后,成为1970年代及1980年代初期销量最佳的个人电脑,被誉为是使电脑从“昔日王谢堂前燕”到“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工程师。在自传i WOZ中称自己幼年时测智商结果为200+,像他这样一位极端崇尚诚实的人想必不会在这个问题上撒谎。

学前儿童常见遗传病论文

疾病简介 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编辑本段]疾病类型 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包括染色体畸变以及在染色体水平上看不见的基因突变而导致的疾病,统称为遗传病。根据所涉及遗传物质的改变程序,可将遗传病分为三大类: 其一是染色体病或染色体综合征,遗传物质的改变在染色体水平上可见,表现为数目或结构上的改变。由于染色体病累及的基因数目较多,故症状通常很严重,累及多器官、多系统的畸变和功能改变。 其二是单基因病,目前已经发现 5余种单基因病,主要是由单个基因的突变导致的疾病,分别由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突变所致。所谓显性基因是指等位基因中(一对染色体上相同座位上的基因)只要其中之一发生了突变即可导致疾病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指只有当一对等位基因同时发生了突变才能致病的基因。 第三是多基因病,顾名思义,这类疾病涉及多个基因起作用,与单基因病不同的是这些基因没有显性和隐性的关系,每个基因只有微效累加的作用,因此同样的病不同的人由于可能涉及的致病基因数目上的不同,其病情严重程度、复发风险均可有明显的不同,如唇裂就有轻有重,有些人同时还伴有腭裂。值得注意的是多基因病除与遗传有关外,环境因素影响也相当大,故又称多因子病。很多常见病如哮喘、唇裂、精神分裂症、高血压、先心病、癫痫等均为多基因病。 遗传病是指完全或部分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常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发病。如先天愚型、多指(趾)、先天性聋哑、血友病等,这些遗传病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并且出生一定时间后才发病,有时要经过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才能出现明显症状。如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要到儿童期才发病;慢性进行性舞蹈病一般要在中年时期才出现疾病的表现。有些遗传病需要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才能发病,如孝喘病,遗传因素占80%,环境因素占20%;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遗传因素占30%~40%,环境因素占60%~70%。遗传病常在一个家族中有多人发病,为家族性的,但也有可能一个家系中仅有一个病人,为散发性的,如苯丙酮尿症,因其致病基因频率低,又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只有夫妇双方均带有一个导致该疾病的基因时,子女才会成为这种隐性致病基因的纯合子(同一基因座位上的两个基因都不正常)而得病,因此多为散发,特别在只有一个子女的家庭,偶有散发出现的遗传病患者,就不足为奇了。 那么,遗传病能够治疗吗? 以前,人们认为遗传病是不治之症。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学遗传学工作者在对遗传病的研究中,弄清了一些遗传病的发病过程,从而为遗传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并不断提出了新的治疗措施。家族遗传病 遗传性疾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造成的疾病。 遗传病具有先天性、家族性、终身性、遗传性的特点。 遗传病的种类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单基因病。 单基因常常表现出功能性的改变,不能造出某种蛋白质,代谢功能紊乱,形成代谢性遗传病。单基因病又分为三种: 1.显性遗传:父母一方有显性基因,一经传给下代就能发病,即有发病的代代,必然有发病的子代,而且世代相传,如多指,并指,原发性青光眼等。 2.隐生遗传:如先天性聋哑,高度近视,白化病等,之所以称隐性遗传病,是因为患儿的双亲外表往往正常,但都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3.性链锁遗传又称伴性遗传发病与性别有关,如血友病,其母亲是致病基因携带者。又如红绿色盲是一种交叉遗传儿子发病是来自母亲,是致病基因携带者,而女儿发病是由父亲而来,但男性的发病率要比女性高得多。 二、多基因遗传:是由多种基因变化影响引起,是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人的性状如身长、体型、智力、肤色和血压等均为多基因遗传,还有唇裂、腭裂也是多基因遗传。此外多基因遗传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如哮喘病、精神分裂症等。 三、染色体异常:由于染色体数目异常或排列位置异常等产生;最常见的如先天愚型,这种孩子面部愚钝,智力低下,两眼距离宽、斜视、伸舌样痴呆、通贯手、并常合并先天性心脏病。 上述遗传病并非携带致病基因就肯定会发病。 其实几乎所有的疾病都与基因有关系,也和环境有密切联系!遗传按生物体的照性状分,还可以分为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所谓质量性状就是白种人和黄种人的差别,这主要是遗传决定的,受环境因数影响小。也就是男女的差别!数量性状即稻谷的重量,人的身高,颜色深浅等等,这些都叫数量性状。数量性状是多基因决定的,基因数一般不易测算,因为误差可以相差一个数量级。所以主要讲基因的总效应!数量性状受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可以说超过遗传因子! 总之,绝大部分疾病是环境因子和遗传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受精卵形成前或形成过程中遗传物质的改变造成的疾病。有人认为只有受父母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才是遗传病,这一认识不够全面。例如有一些染色体畸变并非由父母遗传因素决定,而是在受精卵形成过程中产生,习惯上染色体畸变都包括在遗传病的范畴内。还有人认为凡是受遗传因素影响的疾病都是遗传病,这一概念也不确切,因为在人类所有疾病中,除了少数几种(如外伤造成骨折)完全由环境因素所致,不受遗传因素影响外,几乎绝大多数疾病都是环境和遗传两方面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只是两者影响疾病发生的程度可不相同。即使细菌感染、外伤后癫痫等环境因素十分明显的疾病,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易感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也是受遗传因素影响的,不可能把这些病都包括在遗传病的范畴之中。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A类,如21三体综合征)和完全由环境因素决定的疾病(D类, 如外伤性骨折)都是少数,而大多数人类疾病都居于B类和C类。B类指基本上由遗传因素决定,但需要环境中一定的诱因才发病,如苯丙酮酸尿症患儿在出生后摄入苯丙氨酸就会发病。 C类指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都对发病起作用的疾病,如高血压病、感染等;但不同疾病的遗传度不同,即遗传因素影响越大,则遗传度就越高。所以从理论上来说, A、B、C等三类均属遗传病,但C类如感染、外伤后癫痫等在习惯上不包括在遗传病的范畴中。遗传病不同于先天性疾病,后者是指出生时就已表现出来的疾病。虽然不少遗传病在出生时就已表现出来,但也有些遗传病在出生时表现正常,而是在出生数日、数月,甚至数年、数十年后才开始逐渐表现出来,这显然不属于先天性疾病。另一方面,先天性疾病也并不都是遗传因素造成的,例如孕期母亲受放射线照射时所致的先天畸形,就不属于遗传病。遗传病也不同于家族性疾病。虽然有些由于同一个家族成员具有相同的遗传基础可表现遗传病的家族发病,但是不同的遗传病在亲代、子代之间的传递规律是复杂多样的,有些遗传病(如白化病等隐性遗传病)就可能没有家族史,另一方面,家族性疾病也可能由非遗传因素(如相同的生活条件)造成,如饮食中缺乏维生素 A使多个家族成员出现夜盲。 过去认为遗传病是一个较罕见的疾病,但随着医学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过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营养性疾病得以控制,而遗传病成为比较突出的问题。如英国1914年的一项儿童死因调查表明,非遗传性疾病(如感染、肿瘤等)占%,而遗传性疾病只占%,但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两类疾病各占50%。国内的情况也同样,1951年北京市儿童的死亡原因中,感染性疾病占重要地位,但在1974~1976年儿童死因分析中,先天畸形占全部死因的%,居首位,而在这些畸形中,属遗传病的达3~10名。另一方面,遗传病的病种非常多,随着生物学和医学的发展,近年发现新的遗传病更是层出不穷。表1 表明1958~1982年人类认识的单基因病的病种,至今已有4000种左右的遗传病被人们所认识。 简史 18 世纪法国人莫佩尔蒂第一个对遗传病作了家系调查,他分析了白化病的遗传方式。1814年亚当斯发表有关临床疾病遗传性质的论文,这被认为是近代最早的一篇系统论述遗传病的文章。1908年.加罗德首次提出“先天代谢异常”的概念,将遗传与代谢联系起来,并认为尿酸尿症等先天代谢异常的遗传规律可以用孟德尔定律来解释,为医学遗传学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1949年L.波林提出了“分子病”的概念。1944年比克尔首先提出控制新生儿营养,可有效防止苯丙酮酸尿症的发展,为遗传病的有效治疗开创了新的一章。1958年J.勒热纳发现先天愚型患儿为三条21号染色体,这是第一次报道了遗传病的染色体异常。 1969年拉布斯发现了 X染色体的脆性部位,为染色体的畸变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从60年代起,遗传病的产前诊断开始应用于临床。1978年卡恩和多齐首次将 DNA重组技术应用于遗传病的诊断,他们诊断了一例镰刀状细胞性贫血,此后这一诊断技术发展极为迅速。 分类 按照目前对遗传物质的认识水平,可将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病三大类。 单基因遗传病 同源染色体中来自父亲或母亲的一对染色体上基因的异常所引起的遗传病。这类疾病虽然种类很多,3000种以上(见表[1958~1982年全世界报告的单基因遗传病的病种数]1958~1982年全世界报告的单基因遗传病的病种数),但是每一种病的患病率较低,多属罕见病。欧美国家统计,约1%的新生儿患有较严重的基因病。按照遗传方式又可将单基因病分为四类: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人类的23对染色体中,一对与性别有关,称为性染色体,其余22对均称常染色体。同源常染色体上某一对等位基因彼此相同的,称为纯合子,一对基因彼此不同的称杂合子。如果在杂合状态下,异常基因也能完全表现出遗传病的,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先天性肌强直,这类遗传病的发生与性别无关,男女患病率相同。父母中有一位患此疾病,其子女中就可能出现患者。据估计,约7‰新生儿患有常显体显性遗传病。②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必须均是异常基因纯合子才能表现出来的遗传病。大多数先天代谢异常均属此类。父母双方虽然外表正常,但如果均为某一常显体隐性遗传基因的携带者,其子女仍有可能患该种遗传病。近亲婚配时容易产生纯合状态,所以其子女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也高。③常染色体不完全显性遗传病。这是当异常基因处于杂合状态时,能且仅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症状的遗传病。如地中海贫血,引起该病的异常基因为,纯合子 表现为重症贫血,杂合子则表现为中等程度的贫血④ 伴性遗传病。分为X连锁遗传病和Y连锁遗传病两种。有些遗传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过于短小,无相应的等位基因,因此,这些异常基因将随X染色体传递,所以称为X连锁遗传病。也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种,前者是指有一个X染色体的异常基因就可表现出来的遗传病,由于女性拥有两条X染色体而男性只有一条,所以女性获得该显性基因的机会较多,发病率高于男性,但这类遗传病为数很少,至今仅知10余种。如Xg血型,又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 X连锁不完全显性遗传病。X连锁隐性遗传病是指X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在纯合状态下才发病者,在女性,只有当两条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都属异常时才患病,如果其中有一条 X染色体的等位基因正常就不会患有此病。但是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只要X染色体上的基因异常,就会表现出遗传病,所以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发病率。这种伴性隐性遗传病占伴性遗传病的绝大部分,例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都比较常见。据估计约1‰新生儿患有X连锁遗传病。 Y连锁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X染色体上则无相应的等位基因,因此这些基因随着Y染色体在上下代间传递,也叫全男性遗传。在人类中属于 Y连锁遗传病的有外耳道多毛症等。 多基因遗传病 与两对以上基因有关的遗传病。每对基因之间没有显性或隐性的关系,每对基因单独的作用微小,但各对基因的作用有积累效应。一般说来,多基因遗传病远比单基因遗传病多见。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多基因遗传病,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影响的程度也不同。遗传因素对疾病发生的影响程度,可用遗传度来说明,一般用百分数来表示,遗传度越高,说明这种多基因遗传病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越大。例如唇裂、腭裂是多基因遗传病,其遗传度达76%,而溃疡病仅37%。多基因遗传病还包括一些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神经管缺陷、先天性心脏病、精神分裂症等。在人群中,多基因遗传病的患病率在2~3%以上。 染色体病 指由于染色体的数目或形态、结构异常引起的疾病。新生儿中染色体异常的发病率为 %。染色体异常称为染色体畸变,包括常染色体的异常和性染色体的异常。但是染色体病在全部遗传病中所占的比例不大,仅约1/10。 遗传病的研究和诊断 要研究判断某一疾病是否为遗传病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家系调查及分析、挛生子分析、种族比较,伴随性状研究、动物模型和 DNA分析。通过家系调查、分析并与人群发病情况比较,不仅可以判断某病是否为遗传病,如果是遗传病的话,还可进一步确定其遗传方式。通过单卵孪生和双卵孪生同胞发病的一致率分析,可能判断某种病受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影响的程度。不同种族和民族发病情况的比较,尤其是对同样生活环境不同种族的发病率的研究可能为遗传病的判断提供重要线索。在伴随症状分析中,目前应用最多的是同种白细胞抗原(HLA)系统,应用这一系统作为遗传病标志。研究作为某一遗传的伴随性状,进行连锁分析,则也能为遗传病的判断提供依据。目前已建立了数十种染色体畸变和单基因遗传病的动物模型,为遗传病的研究提供了有力手段。 DNA分析是近年来发展的重要手段,其中以限制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在遗传病判断中应用最多。 遗传病的临床诊断比其他疾病更困难。一方面遗传病的种类极多,另一方面每一种遗传病的单独发病率很低,所以临床医师在遗传病的诊断上不容易取得经验。除了一般疾病的诊断方法(如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和仪器检查)外,遗传病的诊断还可能需要依靠一些特殊的诊断手段,如染色体检查,特殊的生化学测定及系谱分析。遗传病的临床表现是最重要的诊断线索,每一种遗传病都有一些症状、体征同时存在,被称为“综合征”,这是提示诊断的最初线索,也是选择实验室检查和其他遗传学检查的依据。对遗传病患者必须要详细询问家族史并绘制准确可靠的家系谱,对家系谱的分析不仅是遗传病诊断的一项依据,而且对遗传方式的判明及进行遗传咨询也是极为重要的。皮纹分析是遗传病诊断的另一种特殊手段,主要对染色体病最有价值,对其他个别单基因遗传病也可能有一定意义,常用于临床检查的是指纹、掌纹、掌褶纹、指褶纹和脚掌纹。许多遗传病的最后诊断,还有赖于染色体检查和特殊的生化测定或DNA分析。 产前诊断是遗传病诊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婴儿出生以前通过穿刺取得羊水或绒毛组织。进行染色体检查、特异的酶活性或代谢产物测定,或进行DNA分析对胎儿的发病情况作出判断,决定是否需要进行人工流产以终止妊娠,这在减少遗传病患儿的出生,提高人口素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目前人类对大多数遗传病还不能进行有效治疗的条件下,用终止妊娠来防止遗传病患儿的出生更具有突出的意义。近年来由于 B型超声扫描仪的广泛应用和技术的提高,在产前诊断,尤其是发育畸形的诊断上有很大的价值。胎儿镜也开始应用于产前诊断。 基因诊断是新发展起来的一项重要技术,也能对近百种遗传病作出准确的诊断,但是由于这些遗传病大多数还不能作有效治疗,所以从医学伦理学的观点来看,除应用于产前诊断外,基因诊断的推广仍存在很大问题。 治疗和预防,要根治遗传病,应该从基因水平或染色体水平来纠正已发生的缺陷,这种方法称为基因治疗,属于基因工程的范畴。但是基因治疗在理论上、技术上还存在着极大的困难,目前谈不上临床应用。目前对遗传病所能进行的治疗只是在早期诊断的前提下,通过控制环境条件(如饮食成分等),调节代谢过程,防止症状的出现,称为“环境工程”。目前能应用于环境工程的治疗包括饮食控制疗法(如苯丙酮尿症用低或无苯丙酮酸奶粉喂养)、药物疗法(如用维生素B6治疗B6 依赖症,用别嘌呤醇治疗痛风等)、手术治疗(如脾切除术治疗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酶的补充(如异体骨髓移植治疗戈谢氏病)和对症疗法(如用抗癫痫药物控制苯丙酮酸尿症的惊厥)等。环境工程虽然可以减轻或消除一些遗传病的症状,对个体来说是有利的,但是治疗结果却使带有致病基因的患者不仅存活下来,甚至还能继续繁殖后代,而这些患者如果不经治疗本来可以自然淘汰,至少不会繁衍后代。所以环境工程对整个人类的影响可能是有害的,它将使致病基因的频率在人群中逐代提高,从而导致遗传病发病率的增高。 正因为目前对大多数遗传病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所以遗传病的预防就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预防措施包括新生儿筛查、环境保护、携带者的检出和遗传咨询等方面。新生儿筛查是指对所有出生的婴儿进行某项遗传病的简单检查,以便在症状出现以前就开始治疗,防止症状发生。只有那些在症状出现以前就可以通过检查发现生化异常,而且已有治疗措施,而不给予治疗日后又会造成严重残疾的遗传病才进行新生儿筛查。苯丙酮酸尿症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在许多国家已列为法定新生儿筛查项目。中国自1982年以来在北京、上海、天津、武汉等地也进行了一些筛查。其中1985年发表的全国12省市的苯丙酮酸尿症筛查是中国第一次报告的较大规模的新生儿筛查。生物素基酶缺陷的新生儿筛查在国际上也还是一个新课题,中国从1987年开始已在北京开始了这项筛查工作。环境保护是指减少或消除环境中的致畸剂、致癌剂、致染色体畸变剂和致基因突变剂,主要是工农业生产中产生的污染。携带者检出是指将那些外表正常,但带有致病基因或异常染色体的个体从人群中检出,对其婚姻和生育进行指导,防止其后代发生这种遗传病,检出的方法主要是染色体检查、特异的酶活性测定或代谢产物测定以及DNA分析,目前已能对染色体平衡易位及百余种单基因病作携带者的检出,对这些遗传病的预防有重要意义。遗传咨询, 1952年首先出现在美国,中国70年代以后才开展起来,是医务人员对遗传病患者及其家属对该遗传病的病因、遗传方式、防治、预后,以及提出的各项问题进行解答,并对患者的同胞子女再患此病的危险率作出估计,给予建议和指导。可以认为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和终止妊娠三者为防止遗传病患者出生的“三部曲”。有人把婚姻咨询和生育咨询也纳入遗传咨询的范畴内,这些工作对优生优育具有重大意义。

有些遗传病饮食可控制遗传学研究的迅速发展,不仅提示了许多遗传病的发病机理,而且对遗传病的预防和治疗也拟定出许多有效措施,使遗传病逐步变为“可治之症”,其中一部分可通过饮食调理来控制。蚕豆病,是由遗传性因素导致体内缺乏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所致。故患者不能吃蚕豆及其制品,特别是新鲜的蚕豆,否则会引起急性溶血性贫血,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值得注意的是,具有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陷的人,不仅可因吃蚕豆引起溶血性贫血,同时对某些药物,如伯氨喹啉、阿的平,以及磺胺、呋喃类和解热镇痛剂等药物过敏,用药时必须特别慎重。这类遗传病只要避开这些食物和药物,就不会发病。 苯丙酮尿症是由于患者肝脏内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苯丙氨酸不能转化为酪氨酸,只能转变为苯丙酮酸,血中苯丙氨酸的浓度增高。患儿除了从小便中排出苯丙酮酸而称为苯丙酮尿症之外,主要是由于血中大量的苯丙氨酸使脑细胞的发育和功能受到影响导致智力低下。预防发病,只需尽早(出生后3个月内)采取限食疗法。婴儿确诊后饮食应以米粉及奶糕为主食,随着患儿年龄增长,可选用大米、小米、大白菜、土豆及菠菜等,如有条件,可给予特殊制备的低苯丙酸蛋白质食物。一般到8岁左右,饮食限制可适当放宽。半乳糖血症是患者体内由于缺乏葡萄糖-1-磷酸尿苷转移酶,致使患者不能利用半乳糖,所以不能喂人奶和牛奶。因为牛奶中含有乳糖,而乳糖分解后会产生半乳糖。血液中的半乳糖水平过高可能引起脑损伤、肝硬化、白内障,甚至造成死亡。但只要从出生之日起就停止进食乳类食物,改喂谷类或代奶粉等,坚持3年以上,就可以防止发病。肝豆状核变性,此病又称威尔森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所引起的疾病。可分为以肝脏损害为主要症状的“肝型”患者和以神经症状为主要的“脑型”患者。因为该病是铜代谢障碍所致,故低铜饮食是治疗的有效措施之一。 此外,果糖不耐症患者需戒食含果糖的糖果和饮料。遗传性低血糖患者只要每天坚持少量多次吃糖就行。患有镰状细胞性贫血的人,当失水时,其细胞就会变成镰刀形,因此病人若每天坚持饮足够的水就有助于缓解症状。

1、通过遗传学研究人类起源2、在遗传学的指导下通过生物工程开发转基因作物3、基因治疗

我看到过(亚洲遗传病病例研究)里面专门写这样的论文`~

英国医学期刊素食智商

决定聪明与否的变量太多,如果控制所有其它变量,并假设此人生活环境物资足够丰富,消化系统正常,有合理锻炼,不沉迷于色欲,无大量过敏源,且有(并不难达到的)一定的知识、精力和财力支撑其吃素并且获得足够丰富的营养。那我也只能主观地告诉你,他会更健康、更容易锻炼得更强,有更快的反应速度,更容易静下心来专注做事等等。

啊,这孩子,好好学习啊,这样是不对的

世界上很多名流都是素食主义者

大脑堪称最重要的人体器官,其功能也与我们日常吃的食物有关。吃错食物会伤脑。美国“有机食物网”载文,盘点出最伤大脑的七种食物。下面跟随了解一下吧!

反式脂肪。 大量摄入反式脂肪会导致认知能力、脑容量和记忆力下降。研究发现,大量食用含反式脂肪的人造黄油、烘焙食品、薯条和饼干、冷冻和罐装食品的人,罹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明显更高。

含糖饮料。 经常饮用汽水、运动饮料及部分果汁等含糖饮料,容易导致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胆固醇及老年痴呆症等慢性疾病。研究发现,摄入过量高浓度甜味剂果糖会降低学习能力、记忆力、大脑整体功能,还可能导致脑内炎症。

精制碳水化合物。 精制碳水化合物会更快地分解成糖,增加记忆障碍、体内炎症以及老痴的风险。研究发现,吃太多精制碳水化合物食物的儿童,在智力测试中得分更低。与食用更多全谷物、水果和蔬菜的老年人相比,吃更多精制碳水化合物的老年人患精神障碍和老痴的风险高出两倍。

加工包装食品。 加工包装食品,如速食品、罐头、各种零食,去除了食物的重要营养成分,代之以糖、脂肪和盐。经常食用容易增加脑组织损伤和脑容量减少的风险,还可能破坏血脑屏障(保护大脑免受有害物质伤害的保护膜)。

酒精饮料。 研究发现,长期饮酒会导致大脑萎缩,破坏大脑神经递质。酗酒者也更容易缺乏维生素B1,增加器质性遗忘综合征的发病几率。该病会导致脑损伤、记忆丧失、混乱、不稳定和间歇性视力丧失。

汞含量高的鱼。 重金属汞最有害神经健康。蓝鳍金枪鱼、旗鱼、鲭鱼、鲨鱼、石斑鱼和罗非鱼等寿命更长且捕食性强,吃下其他鱼类后,汞会残留于体内。

含阿斯巴甜的无糖食品。 研究发现,仅仅8天的高阿斯巴甜饮食,就会导致参试者心理测试中得分明显降低,而且更容易动怒和沮丧。另一项研究显示,大量饮用无糖饮料(含人工甜味剂)的人,患痴呆或中风的风险明显增加。

素食为主不利于大脑健康

有营养学家指出,素食为主的饮食可能会影响对大脑健康至关重要的营养物质胆碱的摄入。

营养学家呼吁,医疗保健专业人士和消费者应认识到富含胆碱饮食的重要性以及获取胆碱的途径。如果没有达到建议摄入量就需要通过饮食或补充剂获得,尤其是孕妇摄入胆碱对胎儿发育至关重要。

来自咨询机构“营养观察”的埃玛·德比希尔博士在《英国医学杂志·营养、预防与健康》期刊上发表文章指出,胆碱这种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品的营养物质,对大脑健康,尤其是胎儿大脑发育至关重要,还会影响肝功能。但人体肝脏自行产生的胆碱不足以满足需要,还需从饮食和补充剂中获得。

胆碱主要来自牛肉、鸡蛋、乳制品、鱼和鸡肉等,从坚果、豆类和西兰花等十字花科蔬菜中也能获得少量胆碱。目前一些提倡限制全脂牛奶、鸡蛋和动物蛋白摄入的饮食指南可能会影响对胆碱的摄入。

饮食做到四点,大脑更年轻

食不过量。 经常吃太多,体内的血液大部分调集到肠道,以供消化所需。而大脑神经活动的一条重要规律是兴奋与抑制相互诱导,若主管胃肠消化的神经中枢——植物神经长时间兴奋,大脑的相应区域也会兴奋,这必然抑制语言、思维、记忆、想象等区域,导致出现肥胖和“大脑不管用”现象。日本专家发现,大约有30%~40%的老年痴呆症病人,青壮年时期都有长期饱食的习惯。荷兰的一项研究提示,吃六分饱有助保护大脑。建议大家食不过量,每餐只吃六七分饱。

足量饮水。 大脑的主要成分是水,缺水第一个影响的就是大脑。英国研究人员发现,口渴时,人的反应会变慢,喝一杯水能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这是因为,人口渴时,大脑处理口渴感信息占用大脑部分资源。补水之后,这部分大脑资源就释放了,提高了整体反应速度。建议大家勤喝水,每次两三口,不要等到渴了再喝。此外,每天还要重点把握三个喝水时段:早起一杯水(约200~300毫升),睡前一小时一杯水,餐前一杯水。

常吃深海鱼、鸡蛋和绿叶菜。 三文鱼、沙丁鱼等深海鱼能提供欧米伽3脂肪酸,它是大脑自我修复所需的营养元素之一,能让信息传递更通畅;蛋黄中丰富的胆碱成分能促进大脑发育,对提高记忆力、反应力很有帮助,其中的卵磷脂是神经递质制造所需的原料;绿叶菜富含抗氧化物质,有助消灭体内自由基,延缓大脑衰老。这些食物在适量摄入时对心脏健康和血液循环有益,而大脑的健康需要顺畅的血液循环提供氧气和养分。建议每天吃鱼等水产品40~75克,鸡蛋40~50克,蔬菜300~500克,其中绿叶菜占一半。

远离高盐高糖食物。 过量的盐和糖不仅让我们的血管受伤,还会加速大脑退化。美国研究人员发现,高盐饮食加速老年人认知能力退化,长期大量吃糖导致记忆力下降等问题。所以,日常饮食要严格控制盐和糖的摄入,前者藏身于咸菜、火腿、方便面等食物中,后者在甜食、甜饮料等食物中含量较高。此外,反式脂肪酸、过氧脂质、铝等,都是大脑“杀手”,含有这些成分的食物要尽量少吃:反式脂肪酸藏身于蛋黄派、珍珠奶茶、炸薯条、薯片、糕点、饼干、冰淇淋等加工食品中;过氧脂质藏身于炸鱼等食物中;铝藏身于油条、麻花、虾片等质地蓬松或脆爽的食品中。

几个好习惯,也会让大脑变年轻

让步伐带上节奏。 一项研究表明,在白天进行短暂快走,可显著降低患上老年痴呆症的风险。因为以有节奏的步伐行走,会改善身体的血液流动,让头脑敏捷。

学习新语言。 研究发现,每天花10分钟学习一项新技能,可帮助避免认知衰退。该研究提出,学习一门新语言,可能比任何药物更有效地对抗老年痴呆症的产生。

不要愤世嫉俗。 芬兰一项研究显示,愤世嫉俗者比其他同龄人更易出现头脑功能衰退。科学家推测,沮丧心态会加速头脑老化,影响身心健康。

看点喜剧。 根据实验生物学联合会的说法,每天花20分钟大笑,可降低压力荷尔蒙,如皮质醇,避免认知衰退。老人不妨在晚餐后看一集喜剧,开怀大笑。

每天刷牙,使用牙线。 牙齿健康的人不仅笑容灿烂,更可能保持敏捷的思维。研究人员发现,不使用牙线的人出现认知障碍的概率更高。

别熬夜,睡足觉。 学习与记忆研究发现,每晚睡眠不足6小时,可能导致老年痴呆症。老年朋友最好别熬夜,并保证7小时左右的优质睡眠。

儿童遗尿中华医学期刊

宝宝5岁尿床不算多大问题。有可能以下几个问题引起的:神经系统尚未成熟,调节不够完善,小孩身体功能不完善,体虚的症状,肾虚,肾虚且不固,大一点神经系统发育完善就好了。建议中药调理,期间饮食清淡,多休息,不对其恐吓,不受惊吓,不食刺激性食物,临睡不吃易脱水的食物,如西瓜等,临睡少喝水。尿湿被褥不恐吓,打骂,惩罚等刺激他。如再大尿床或频繁请带领正规医院检查。

您好!3岁以后的孩子还常尿床,除了日常排尿反射训练,还需要及时就医。

治疗不能“等等看”

孩子尿床引起的严重危害,还没有引起家长足够的重视。很多家长认为尿床不是病,认为宝宝长大一些就好了,从而耽搁了最佳治疗的时机。

尽管尿床有15%的年自然缓解率,但孩子尿床可能是精神生理发育延迟的一种表现,需要早期开始训练和开发。

尿床严重的孩子可能伴有自卑、孤僻、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影响学习和人际交往,少部分可能持续到成人期。

因此,除了注意饮食和按时睡眠外,最重要的还是要积极治疗。

孩子幼儿园放假时,因不用担心尿床的事情被老师和同学们知道而放下心理包袱,便于集中治疗,效果会比平时好。

家长和孩子出门在外,也要按时按量、按疗程用药,服药时要照顾孩子的“面子”,最好不要当着其他小朋友的面吃药,避免孩子自卑心理形成。71

排除生理因素,五岁后还尿床的话,是 脊柱格兰特反射和脊柱佩雷兹反射不整合 。如果孩子有以下现象,就说明我的判断是正确的:

l 耐力差 。做什么事情没有长劲儿、没长性,玩儿的时候也是玩玩这个玩玩那个,做事有头没尾,就是平时所说的耐不住性子。

l 注意力困难,专注力不足 。这样的孩子很难集中注意力,容易被外界无关紧要的声音、色彩等所吸引。在学习的时候也容易溜号、走神,一定做不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他的神经很敏感,像是对什么都感兴趣,但做什么都不会集中精力有始有终地完成。

l 坐立不安/多动 。一岁左右时的表现为手脚没有停下来的时候,总在动,玩耍的时候无关的动作太多。两三岁时的表现为四处张望、到处触碰,有种不安的感觉。如果这种原始反射得不到有效抑制,孩子发生多动症的可能性很大。

l 短期记忆差,容易丢三落四 ,有时候记不住老师留的作业,你刚告诉他做什么,一转身就给忘了。

l 对运动的影响是 协调性不好、姿势不良 ,以后容易驼背、爱跷二郎腿、坐凳子上容易用脚钩凳子腿儿、写字容易伏案或手托腮、在跑跳时双手或双腿不协调,等等。

l 触觉敏感 ,对衣服敏感和挑剔,例如弹性腰带不舒服,“裤子里有蚂蚁”,坐不住,不喜欢别人的触碰。

如果没有这些现象,就不用往下看了。

l 婴儿出生过程(顺产)是原始反射整合的一个关键因素,难产、早产和剖腹产可能导致发育迟缓和不成熟的神经系统发育,包括原始反射的遗留。

l 缺少运动,如婴儿期腹部着地的时间不够,缺乏爬行,走路过早等,如果孩子抱得多,自由玩耍的时候就少,手推车用得多,接受外界刺激就少。

l 其他因素,可能包括头部创伤性事件,疫苗,麻醉,头部受伤,经常摔跤,慢性耳朵感染,也会增加留存原始反射的可能性。

l 多玩多运动,孩子小的时候多让孩子胸部和腹部着地爬行和手膝爬行,背部也要多接受刺激,有专家提议让孩子多在地板上玩儿以便接受更多的外界刺激。接受外界刺激越多,孩子的原始反射完成得越好。

l 允许孩子有重复性、节奏性和韵律性运动,大人也要帮助他多做类似的动作,上下运动、前后运动、垂直运动、旋转运动、离心运动、转身运动、深度运动等。

l 多带孩子玩自然的东西,多到草地、森林、海边、沙漠等地方玩耍,大自然给我们的馈赠很多,要好好利用,平时也带孩子多玩水、沙子、泥、面团等。多接触大自然和自然的东西,原始反射完成得就好,少让孩子玩儿声光电的玩具。

l 当然,最好是通过完整的整合原始反射的方法来给孩子做调和,这样会更精准、需要时间更少。

1岁半至3岁是孩子的肛欲期发展阶段,尿床是很正常的,父母不会有什么抱怨。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比如过了4岁,尤其是到达了5岁这个年龄,如果孩子还继续尿床,父母就很着急了。

研究发现,孩子只有白天能控制自己的大小便,才能在夜间控制住自己的大小便。50%的孩子要到4岁才能不尿床,10%以上的3到6岁的孩子在夜间有时会尿床,这类现象男孩子多于女孩子。关于在夜间对自己小便的掌控能力,大部分的孩子在6岁前能够完成。

如果是5岁这个年龄,偶尔尿床父母不必在意。排除生理性疾病,5岁的孩子如果频繁地尿床可能是缺乏父母的关爱引起的。如果是这个原因要特别引起父母的注意,及时给足孩子爱和关注。

有时候,孩子的尿床可能是由成人造成的问题,比如不停地追问孩子有没有尿,造成感觉紊乱;尿床后成人态度严厉、批评、指责甚至辱骂,造成孩子的紧张、自卑和恐惧;强烈地让孩子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或反复强调有尿要说,造成孩子的失败感。

如果父母想在这方面有所改善,就不要过分注意和提醒孩子这件事;给孩子做示范,如睡前要尿尿,夜里有尿了起来尿到哪里等。

5岁左右是肛欲期的自然修复时期,如果孩子在2岁时的尿裤子等行为被压制了,那

么在5岁时可能再次出现。因此这个年龄,无论孩子出现什么样的反复,父母都要从内心接受,用温和的态度帮助孩子一起度过这个时期。

不是所有孩子一尿床我们就说他患病了,但是孩子总尿床家长一定要重视起来。

尿床,在临床上叫儿童遗尿,它指的是5周岁及以上儿童在熟睡时不自主地排尿行为。

根据《2017中国儿童和青少年遗尿症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在中国,5岁孩子的患病率高达15%,10岁孩子的患病率高达5%,甚至16-18岁的青少年中还有高达的患病率。

令人担心的是,在中国,儿童遗尿症的就诊率不到20%,很多家长都认为尿床不是病,认为是孩子笨,或是孩子的“坏习惯”,长大就会好。

目前国际上对于遗尿症的程度划分还没有标准,但是国内有一个比较通用的分度标准:

对于5-7岁之间,甚至是10岁以内的孩子偶尔尿床行为,医生一般不会直接诊断为遗尿症,而是建议家长改变孩子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来减少孩子尿床的机会。

如何减少?

>>>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睡前不要让孩子过度活动。

>>> 晚餐进食时间稍微提前,最好在6点以前,晚餐的食物尽量少吃流食,比如粥,尽量少吃利尿或含水分较多的水果,比如西瓜、梨等,有的父母觉得睡前一杯牛奶有助于睡眠,实际上这种行为也会增加孩子尿床的机会。

>>> 睡前注意排空膀胱,也就是说睡觉前先指导孩子上厕所。

>>> 保持心情放松,不要让孩子过度兴奋、过度恐惧、或精神紧张

如果上述方法没有改变或较少孩子的尿床行为,建议去专科门诊检查一下。

为什么我们不能忽视孩子的遗尿症?

从疾病类型来看,根据病因,小儿遗尿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根据遗尿症是否有伴随症状,又可以分为原发性单症状性遗尿和原发性非单症状性遗尿。

原发性单症状性遗尿是指患儿除了尿床以外,不伴有任何其他的伴随表现;而原发性非单症状性遗尿患儿除了尿床还有可能伴随尿频、尿急、尿不尽,或者白天漏尿。

原发性遗尿症是一个慢性疾病,一般不会危及生命,但是继发性遗尿症却有可能涉及到生命安康。继发性遗尿症治疗前需要找到孩子的原发病,首先要鉴别孩子有没有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肾脏、膀胱、输尿管等是否正常,其次要检查确定孩子有没有内分泌方面问题,有的糖尿病患儿会存在遗尿的情况,再有就是通过问卷或问诊了解孩子有没有精神心理方面的疾病。

如果家长不加以重视,而忽略了孩子身体或心理方面的问题,错过了孩子最佳治疗期,真的可能会遗憾终身。

为什么孩子会出现遗尿症?

目前医学上认为小儿遗尿症是一个综合因素引起的,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 遗传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约40%的遗尿症患儿有遗传倾向。孩子有遗尿症并不意味着父母一定也有遗尿症,父母是一级亲属,孩子的遗尿症遗传可以追溯到二级亲属、甚至三级亲属。

国外有文献报道,遗尿症的遗传基因染色体位点大概在13号染色体上。

>>> 觉醒障碍

临床中很多遗尿症患儿来就诊时,其父母会说,孩子睡觉特别沉,很难被唤醒。在门诊问卷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这类情况占到遗尿症孩子的95%以上。

因为觉醒障碍,所以膀胱胀满的信号不能及时反馈到孩子的大脑,于是孩子就发生了遗尿。

>>> 抗利尿激素

人体中的抗利尿激素量非常小,但是功能很强大,它是酞类的激素,它能够控制夜间尿量,使夜间尿量保持在全天总尿量的1/3以下,如果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患者夜间尿量就会相对较多,一旦超过正常孩子膀胱的容量,就会出现晚上尿床的现象。

>>> 心理疾病或精神障碍

存在心理方面问题或者其他精神障碍,也可能会引起夜间遗尿。

>>> 睡眠问题

有报道显示,睡眠问题,比如呼吸睡眠暂停综合症,也可能会影响到遗尿。

以上五个方面的原因主要是针对原发性遗尿,至于继发性遗尿,我们则需要找到孩子的原发病,通过治疗原发性疾病,然后才能治疗继发性遗尿的问题。

【小儿遗尿如何治疗?】

主讲人:初梅——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肾脏内科专业主任医师

希望回答能帮助到您,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评论区回复,我会尽力回复您的。

孩子从新生儿到成年,神经系统是从最初的低级水平逐步发育成熟的。婴儿期0-3岁之间,神经系统没有完善的时候,拉撒等生理活动无法控自主意识去控制大脑中枢神经。所以婴儿不能自控 大小便。随着婴儿百天后,神经系统发育进入新的一个台阶了,母亲可以尝试着训练孩子排尿 和定点排便。当然训练是 成人与婴儿相互协调调整中进行的,逐步摸索婴儿规律,然后顺着婴儿规律去训练孩子排尿排便的意识,基本这个训练当孩子接近12个月的时候,可以初见成效。随着孩子言语发育期高速发展,家长训练宝宝表达与排尿排便 连接性互动,也是训练孩子的自主意识的能力。这些都是家庭训练大脑发育的早教方法。促进大脑神经完善高速成熟。

家长用心细心的训练,3岁基本可以达到宝宝自己表达 有尿有便的意愿。

另外,家长必须给宝宝养成规律的起居习惯。睡前不要多喝水,睡前要引导孩子排尿习惯。起床第一件事也要引导训练孩子去排尿的习惯。习惯良好,孩子大脑神经系统也是规律和完善 健康 的。家长娇惯孩子,任意随意,孩子大脑神经处于没有任何训练,只能停留在生物本能阶段上,孩子言语发育也没获得家长的良好训练,孩子只能发育的是动物本能的神经系统,拉撒毫无自主表达和自主意识。这样孩子等于被家长培养成了神经系统不完善的不 健康 人。

提问中5岁孩子尿床,需要家长根据上述内容自查,是否存在自身培养训练孩子不足导致孩子神经系统发育落后。同时家长要甄别 孩子是每每尿床还是只在幼儿园午睡的时候尿床? 孩子不分家里幼儿园统统尿床,那就是神经系统训练不够,孩子神经系统发育落后,家长抓紧训练,否则直接影响孩子未来上学后的思维能力。

如果孩子仅仅就是幼儿园午睡尿床,那就不是神经发育问题,那就是情绪焦虑不安导致孩子神经系统紊乱激发的无法控制排尿。这是孩子不适应幼儿园生活,总处于紧张不安,孩子情绪不好,5岁孩童根本不会自己调整处理情绪,就会激发神经系统乱套来预警孩子的心理压力焦虑的外显体现。需要家长帮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帮孩子缓解不安紧张的心理。自己不会找跟我一样的 育儿 咨询师进行专业指导。

小孩子一般要两岁到三岁左右才会逐渐有控制大小便的能力。而在此之前,小孩子尿床大多数是正常的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情况会逐渐变少。

一般来说,两岁以后的小孩子大小便会知道叫人,但是要小孩子自己控制大小便要等到三岁以后。而且每个小孩子的发育进度不一样,有的快一点有的慢一点;父母不要太着急,这个阶段的小孩子尿床尿裤子不要责备和打骂,否则会对宝宝的发育和心理成长带来不好的影响。

小孩子对自己大小便的控制能力从两岁开始逐渐出现,到五岁左右接近完善。在这一过程,孩子有尿裤子尿床都是正常的,家长要正确对待以及引导。

但是孩子五岁了,依旧经常尿床。这就有点不正常了。建议家长带孩子到正规的医院做相应的检查,看看是否因为疾病引起的。如果检查没有异常,可能是习惯没养好以及发育迟缓。

那生活中家长们应该怎么给孩子养成自己控制大小便好习惯呢?

1、养成睡前排尿的习惯。小儿睡觉前,家长应该提醒他先排尿再睡觉。

2、睡觉前不要太兴奋。大脑过度兴奋,容易引起夜里尿床。

3、睡前少喝水或者饮料。

4、生活要规律,按时睡觉,即使补充营养以免发育不良。

5、家长调好闹钟,观察孩子大概什么时候尿床,在这个时候就叫醒宝宝去尿尿。

6、白天不一太疲劳。睡得太沉,有尿意起不来去尿尿,也会引发尿床。

7、孩子尿床,家长要宽容点,不要过度责备打骂。要多安慰和鼓励孩子。树立孩子的自信心,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我遇到过几个类似案例。日常生活当中,我有见过快十岁的孩子,依然每天都差不多要尿床的。可以试着从生理和心理两个角度去看。通常我们关注孩子生理方面会多一些。孩子尚小,神经发育不够成熟,的确会比较容易尿床。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也许有肾气不足等状况,这个需要专业的中医师来诊断。另外,心理方面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两年前在宁夏、重庆讲课时,遇到过类似的例子。有个孩子遇到了比较严苛的老师,那段时间总是尿床;当家长带孩子回老家一个月后,孩子就慢慢不尿床了。另外的一个孩子则是母亲非常严苛;等孩子跟母亲一起睡觉时不尿床,但跟奶奶睡觉的时候会尿床,因为她跟母亲时如果尿床就会挨打;但我必须要说的是,孩子在跟她奶奶睡觉的时候睡眠质量会非常好,跟着她妈妈会非常差,不敢睡,有时会夜醒。

一些可能的做法:接纳孩子暂时这样的状态;白天可以给孩子多些水,睡前2个小时不再给水,除非孩子有要求,可以喝一点;晚餐后带孩子适当做一些运动;天气干燥时打开加湿器;当孩子真的尿床时,少一些批评,少一些无奈的表情,与孩子一起协商如何处理。

关于这件事情,我的看法是:多多去鼓励孩子,少一些批评和指责,少一些羞辱。孩子跟孩子本来就有一些不同,我们也避免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横向比较。不如去看看孩子有怎样的困难,是来自生理上的还是心理上的,还是两者都需要我们关注呢?又或者是孩子自己就在按自己的步调成长,我们只需要陪伴、等待呢?

五岁小孩尿床,也有可能白天疯的很了,所以晚上睡觉就会尿床,还有就是,家长夜里要叫孩子起来尿,不就不会尿到床上了吗?要不是这个原因就要带孩子到医院检查看看,不是医生不好下定论。

4岁以后小孩还尿床那是病,一定要重视起来,好多家长认为孩子长大了就会自然不尿床了,但是好多家长发现,这些说法好像有点不准确了,有点小孩到了18-20岁还有尿床现象发生,才着急给孩子看,往往因为错过了最佳时间,虽然尿床病看好了,可以心理问题比如自卑、疑心重、性格改变、没有自信心等问题却无能为力,留下了终生遗憾,所以我建议最好及时治疗为好,千万不要久拖不觉。 据中华医学会最新研究表明:从年龄上说,1-3岁的幼儿,一般 属于生理现象,家长不用担心,3岁以上的儿童,晚上尿床才属于遗尿症,应该早发现早治疗,治疗的最佳时间,应该在8-10岁以前。如果超过10 岁,小孩心理不同程度受到影响,影响孩子人格全面发展,自卑感加重,感到事事不如人。对以后生活,学习,工作造成不必要的影响。以后很难恢复。不仅如此,孩子心理受到损害,天天晚上害怕尿床不敢睡觉。久而久之思想压力大,大脑视丘下部感情中枢受到抑制。即而影响脑垂体功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减少,使尿量增多 ,尿床症状加重。 如果从生长角度来说:3岁以后的小孩各脏腑功能逐渐完善,尿床症状逐渐消失,如果每周有2-3次尿床,而且2-3年变化不大,就应该治疗.如果一年比一年减轻,每年的同一季节,今年是前半夜,明年是隔三差五尿一次,后年是一个月尿1-2次的小孩,只要住校不加重 ,不用治疗过两年就好了。如果随年龄增长,尿床变化不明显的,一定要提高警惕,一定要及早治疗。如果孩子夏季不尿床,秋冬季又尿床的儿童,千万不要掉以轻心,要及时治疗。特别是挑食,饭量小,发育迟缓或是出生时有早产,脑缺氧,脑水肿,脑发育不全的尿床儿童更应该及早治疗;如果12岁以上青少年还尿床,不论是一周尿1-2次,还是一个月2-3次,也必须治疗,尤其以每晚必须叫起夜1-3次,不叫就尿床或叫不对点就尿床的,千万不要麻痹大意,这种情况是等不好的,一定要治疗。有的到了12-21岁还有尿床现象,在临床上非常多见,情况就相当严重了,是等不好的!这种情况就应该积极治疗,千万不要麻痹大意。尿床男孩3-21岁多见,女孩3-25岁多见。以上情况希望家长做些了解,以便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以免误了孩子一生幸福。

偶尔一次尿床没关系的,不用担心。天气原因,劳累,心情都有可能导致尿床。让孩子多锻炼,早睡早起。晚上睡前不要喝牛奶。

儿童夜间尿床,反复多次,长时间的出现,即临床上乘坐的夜间遗尿症,是一种儿童和青少年的常见病症,一方面会对儿童的心理发育和 社会 行为造成影响,使他们更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和逆反行 为;另一方面还会给患儿家长带来压力和困扰,寻求四处帮助与治疗。 儿童夜间遗尿症在儿科门诊中并不少见,下面作为儿科医生的我,参考相关疾病指南,向大家普及一下儿童夜间遗尿症的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夜间遗尿症(nocturnal enuresis):根据国际儿童尿控协会于2006年制定的定义:夜间遗尿症:为年龄>5岁,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儿童,在睡眠中出现不自主的漏尿现象,至少每周2次遗尿(尿床),并持续 3个月(3个月以上)。 病因 儿童夜间遗尿症的发病原因,目前临床上还尚不明确,现阶段是认为由多种因素共同导致。 1.睡眠觉醒功能障碍:指在儿童进入睡眠状态后,膀胱充盈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不能唤醒患儿,患儿在非清醒的睡眠状态下排尿。“夜间尿意——觉醒”是一个随年龄增长,神经发育而逐渐完善的生理过程,正常人在达到一定年龄后这一神经机制发育成熟(比如5岁以上),从而在有尿意后诱导大脑觉醒并起床排尿。若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滞后,导致脑桥排尿中枢和大脑皮质未能有效地参与排尿反射,使“夜间尿意——觉醒”这一机制存在缺陷,从而出现患儿在睡眠状态下排尿的现象。 2.夜间多尿:部分遗尿症患儿的。肾脏在夜间产生大量的尿液,超过了最大膀胱容量。可能与夜间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不足有关。 也和睡眠前摄入较多水分,或喝含糖饮料、果汁有关。 3.膀胱功能异常:主要是夜间逼尿肌过度兴奋所引起的膀胱容量减小,导致排尿次数多,而 每次尿量少。 4.家族遗传:约62%的遗尿症患儿的父母或其他亲属曾有过类似病史,说明本病可能有遗传倾向。 5.其他:糖尿病、抑郁症及睡眠呼吸暂停等也可能与遗尿症相关,需要进一步检查以除外,而这些病理性疾病不多见。 治疗 明确患儿只是单症状夜间遗尿症,即患儿除遗尿外无其他症状(尿常规等泌尿系统检查及神经系统无异常),首先推荐家长的教育和引导,如下: 1.首先要强调夜间尿床不是孩子的错,避免其因此而受到指责,鼓励孩子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2.保证患儿的每日正常液体摄入量(表2),日间不必限制其饮水,睡前3~4 小时可适当减少液体摄入 量,或不饮水。 3.教育并监督患儿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4~7次/天排尿),对于患儿的排尿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提醒。 4.选择遗尿报警器是一种可行的有效治疗方法,其可安放于床铺或患儿内裤的装置,当遗尿发生时可发出警示(声响或震动等)达到唤醒患儿排尿的目的。 其治疗遗尿症的机制:①帮助患儿建立正常的睡眠中尿意觉醒机制; ②改善夜晚膀胱的储尿功能。 适应证:对于经教育和引导无效,家长具有一定文化教育水平的患儿可考虑使用。 使用方法:连续使用2~3个月一般可获得满意的疗效,直到至少连续14个晚上无遗尿发生才可考虑停用。在此期间应每2~3周对患儿进行随访,以了解报警器的使用状况及患儿症状的改善情况。在停止使用报警器后若遗尿症状复发,可再次使用以巩固疗效。若连续使用2~3个月后症状仍无明显改善,可以考虑停止使用,或咨询专业医师给予专用遗尿症用药,如醋酸去氨加压素系统治疗。 参考资料: 《儿童夜间夜尿症诊治指南》,中国泌尿外科杂志 《儿童遗尿症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中华医学杂志

遗传病医学遗传论文

医学遗传学论文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体遗传和变异的科学,遗传学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和核心学科,并且是生命科学最具活力的领域之一。以下是我整理的医学遗传学论文,欢迎阅读。

1 医学遗传学课程特点

医学遗传学是医学与遗传学相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是遗传学知识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它以生物、生化、病理、生理等学科的理论为基础,研究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与遗传因素的关系,提供诊治、预防遗传病的科学依据及手段,从而改善人类健康素质。具有内容繁杂、实践性强、多学科交叉等特点。医学遗传学课程设置的内容存在递进关系、相辅相成,因此设置综合考试来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2 改革医学遗传学考试方式的必要性

传统教育理念与现代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区别是采取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传统考试重识记轻能力, 往往局限于教材, 多以记忆性、上课重点为主。存在问题一是考试方式单一。二是“一考定终生”的弊端,不能客观反映每一位学生真实的学习的质量、效果和能力,带有某种投机性和偶然性,导致部分学生平时松,考前“临时抱佛脚”取得合格的分数,掩盖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改进和提高。有些学生考试作弊,损害了考试的公平性,还对学习风气造成不良影响。另外学生考前心理负担过重,尤其是考前1 周, 学生不眠不休, 影响身心健康, 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医学遗传学已从单纯的理论型学科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发展,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必须探索一种更加系统、科学的考试方式,用于强化考试在教学过程中所起的评定、诊断作用,强化考试的检测功能和反馈功能,强化考试对师生的激励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避免重结果轻能力的倾向。

3 医学遗传学课程考试制度改革的主要思路

改革考试形式 在考核方法的选择上,采用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构成“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与评价体系,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能与态度相结合,笔试、口试与操作相结合,开卷与闭卷相结合。因此将整个考试结构设置为:笔试(60%)、口试(15%)、操作(20%)、写作(5%)4个部分。

笔试包括章节性考试和期终考试的笔试成绩。教师可根据需要在某个章节学习结束后进行一次笔试测验,组成一个形成性考核的笔试成绩,这个成绩再与期终考试成绩结合起来,作为本部分成绩。

口试包括课堂提问、课堂表现、课堂纪律和课堂病例讨论的成绩。课堂提问反映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能够检验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3 个方面的学习效果,易实施,操作性强,突出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避免不良风气。课堂表现、课堂纪律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病例讨论, 主要讨论典型病例, 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病例讨论的过程、步骤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自由编组,随机抽题,口头回答的方式进行考核,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参与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

操作包括实训操作和实验报告的成绩。在整个实验课学习过程中,提供给每个学生实训操作机会,教师作为督导,从认真态度、严谨作风、职业素质、团队意识等方面进行考核,再根据完成实验报告的质量,评定每次实验成绩,取平均值作为此部分的成绩。

写作主要是指撰写小综述、小论文、翻译文献的成绩。初步培养学生的科研论文写作能力,从学生的自主态度、参与程度、完成质量、论文答辩水平等方面评定成绩。

转变教育思想观念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能力,由注重考核书本知识向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综合考核转变;由笔试闭卷考试为主向灵活多样的考试方法转变;由重视一次性终结考试向注重全程性考核转变;传统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向现代教学以“培养能力为主”的转变,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考试考核制度。

鼓励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讲解 教师结合学科特点和内容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在接受理论知识和提高技能的同时,养成良好高尚的道德风范。同时鼓励学生查找与本学科相关思想政治教育资料,在课堂上向大家讲解所受人生观、价值观的启迪。

注重考试内容的选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考核内容的选择上,以“知识点上遵循教学大纲,但应用上不拘泥于教学大纲”为原则,在试题设计上,由注重知识向注重能力转变,增加应用题和能力题,考核应能充分反映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情况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尽可能多一些综合性思考题、分析题、应用题,甚至没有标准答案的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应突出基础性、创新性和实践性。

调动教师积极性,促进教研活动 教师是考试模式改革的实施者,对考试改革的认识程度、对考试改革的积极性在考试改革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开展教研活动,调动自身积极性。

总之,考试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也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的动力。构建多种形式的考试体系, 有利于对学生明确课程目标、巩固所学知识、检验学习效果、培养综合能力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有利于督促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 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参 考 文 献

[1] 彭峰. 我国高校考试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考.时代教育,2008,6:106107.

[2] 王海涛.改革高校考试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11):162 163.

我看到过(亚洲遗传病病例研究)里面专门写这样的论文`~

遗传学教学的几点体会论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遗传学教学的几点体会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命科学中的遗传学,是与现代生物科学中多门课程有关联的专业基础课,同时又是一门方法技术精密的实验性课程,涉及生物学、微生物学等问题,同时又有细胞学、生物化学、发育学、生物统计学等问题,显微技术也是遗传学实验课教学的必需内容之一。在目前的新兴专业,例如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中,主要面临着教学任务重、课时少的问题。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素质教育的推进,课堂理论教学学时数正在不断压缩,已由最初的120学时减少到目前的54学时,甚至是48学时。所以学生普遍感觉到遗传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多、时间紧、跨度大、难度大,是较难掌握的一门课程。如何提高其教学效果,值得探讨。

一、要讲好绪论课

绪论是第一节课,是教师与学生的第一次接触,教师的水平、性格、态度、语言、情感、衣着等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将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绪论课上,可精选一些典型的遗传学学史事例,以及一些对遗传学的建立与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事迹,同时结合遗传学在当前医学、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应用中所起的作用,展示其重要性,让学生在了解遗传学的建立与发展过程的同时,培养其学习兴趣。

二、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更多的研究信息

照片、视听媒体具有形象、动态、生动、直观的优势,学生对它有新鲜感。就心理而言,新鲜感会因时间推移而逐渐消退,其学习态度和行为也会随之发生微妙的变化;就教师而言,单纯利用视听媒体的优势向学生灌输知识信息,或依托媒体照本宣科,势必成为另一种形式的“满堂灌”;追求“直观”也不能限制学生想象、思考的空间而迟滞抽象思维的发展。因此在利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把启发式教学的思想预先注入媒体的图像、视听造型及媒体的组合之中,确定启发式精讲与媒体的启发式展示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三、对于不同的章节,应采取不同的授课方式

例如,对于遗传的三大定律、染色体数目及结构变异等不需要死记硬背的内容,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多做习题或者上习题课的方法来掌握。在布置习题的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典型的习题,而不是采取题海战术的方法。在批改学生作业的过程中,要发现学生的问题所在,通过习题的解析,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

四、更新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遗传学是一门古老的又不断发展的学科。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不断注入新的内容。绝大部分大学生,在中学阶段都学习过一些遗传学的内容,例如孟德尔遗传、连锁遗传等,如果老师仍然照本宣科、娓娓道来的话,学生很可能会失去兴趣,觉得厌烦。许多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都与遗传学的发展有着紧密的关系,可以通过给学生讲解这些科研成果的方式,激起学生学习遗传学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对于提高学习效果、智力发展、创新能力培养及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有着巨大的作用。可以采取让学生自己讲授这些章节的方法进行教学,在学生备课和准备幻灯的过程中,将会对这些内容进行很好的复习。教师再根据学生在讲课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有重点地予以纠正。而对于新发展起来的基因组学、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人类遗传疾病的遗传控制等内容,则比较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结合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实验内容,更形象、更生动地为学生讲解。

五、精心准备遗传学的实验课

遗传学在农业、医学、环境污染治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实验教学是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实验教学在育人方面有其独特作用,不仅可以授人以知识和技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够影响人的世界观、正确的思维方法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实验室是实验教学的主要场所,而实验教学又是培养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人才的最佳途径。在遗传学课程的安排中,实验课占了1/3-1/4。实验课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有助于提高学生观察、思维、分析和创新等方面的能力。

随着遗传学的发展,仅仅停留在以果蝇为材料的实验方法上,远远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可以结合生物科学目前发展的趋势,为学生开展一些分子生物学的实验,例如DNA的提取、基因克隆、DNA测序、转基因等等,让学生对当前的实验技术有所了解。这不仅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进一步在生物科学领域深造的欲望。

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

有人说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好的教师语言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备的条件。教师语言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优劣。作为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尽量使自己的语言幽默诙谐。苏联作家斯维洛夫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一个概念,讲授时有无幽默感,表达效果就不大一样。幽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趣味性一般指教学语言生动形象、富于情趣。教学语言的趣味性也是教育教学成败的重要条件之一。

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懂得教育教学规律,还应该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语言修养,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遗传学作为生命科学本科阶段所要学习的一门基础的专业必修课程,遗传学课程建设情况、教学水平和研究水平, 是衡量生物学相关学科、专业整体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 加强遗传学课程的建设与教育教学创新, 是高校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总结了我校在遗传学研究性教学示范课程建设方面的一些探索性工作,旨在与广大同行进行交流与探讨。

由于现代生物学的飞速发展,遗传学尤其是分子遗传学部分的内容更新很快,单纯依靠教科书乃至书本参考书,都会跟不上知识更新的速度;另外,遗传学的研究领域宽广,与众多学科交叉融合,形成了许多分支学科。因此,继续采用老师讲学生被动学的模式进行遗传学的教学已不能满足遗传学飞速发展的需要,在遗传学的教学中开展研究性教学势在必行。

研究性课程以其独特的创新品格和实践魅力,深受课程研制者和实践者所关注,成为二期课改的亮点,但同时它又是当前课改的难点。为搞好我校遗传学课程的研究性教学,我们进行了如下的探索:

一、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优化

遗传学是我校生命科学学院的主干课程,包括《遗传学》和《遗传学实验》两门独立课程,《遗传学》的教学课时数是54学时(3个学分),《遗传学实验》的课时是36学时(1个学分)。但是遗传学的教学内容几乎涉及到了遗传学科的方方面面,这就造成了知识容量大而课时少的矛盾;其次,随着学校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办学方向的战略性调整,生命科学院由原来单纯的师范专业发展到现在的生物教育专业、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工程专业和海洋专业,同时还有国家理科基地;另外,遗传学的授课对象除了生命科学院的各专业学生外,还有中北学院和强化部的学生。由于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有所侧重,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专业基础差异较大。因此,遗传学的.教学工作面临着许多困难与挑战。

根据遗传学的学科特色和遗传学教学的实际需要,我们对国内外目前比较普遍使用的遗传学教材的内容体系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和研究,对本校生物专业已修完遗传学课程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进行了访谈,对中学的新课改,以及中学的生物学教学要求进行了调研,听取他们对高校遗传学教材体系构建和遗传学教学过程的建议和要求。在此基础上,我们编写了《遗传学》和《遗传学实验》两部教材,由科学出版社于2013年6月出版发行,这两部教材都被遴选为南京师范大学重点教材。

新编教材在保持现有教材风格和优点的基础上,通过全体编著人员的共同努力,形成了如下特色:

(一)凸显遗传学的学科特色,凡是在其他相关教材中应该阐述清楚的内容均不列入本教材,例如,细胞的结构、细胞分裂、DNA的结构、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的过程等。

(二)以基因为主线,按照基因概念的形成和发展的顺序,系统介绍基因的结构、功能、定位、重组、突变、基因工程和调控等核心内容。

(三)连锁与交换是整个遗传学的灵魂。本教材以最大的篇幅对连锁与交换的概念、连锁与交换规律、连锁与交换的证据、连锁与交换的意义、连锁遗传分析、连锁遗传图的绘制、真核生物的连锁与交换、细菌和噬菌体的连锁与交换、真菌的连锁与交换等内容进行了比较全面和系统的阐述。

(四)基因定位是研究基因功能和进行遗传操作的关键,本教材将其独立成章,对各种遗传标记和基因定位的常规技术和方法进行归纳和介绍,不仅使学生明确相关概念,同时了解各种基因定位方法。

(五)孟德尔定律是遗传学科的基石,但是由于当时理论和技术的局限,孟德尔的假说也存在许多缺陷,为了帮助学生系统学习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同时将细胞遗传学与现代遗传学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在介绍孟德尔遗传规律之后,进一步对孟德尔的遗传规律进行了补充和发展。

(六)细胞遗传和分子遗传是遗传学科的两条主线,本教材对这两部分内容都进行了扩充。在细胞遗传学部分加入了“核型与核型分析”的内容,在分子遗传学部分加入了“基因组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与蛋白质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等内容。

(七)我们学习和掌握遗传学知识的目的,除了开发和利用基因资源为人类服务之外,还应该加强遗传保护,减缓重要遗传资源衰退或灭绝的速度,保持遗传多样性。因此,在本教材中引入“保护遗传学”这一章,增强学生保护遗传资源的意识。

(八)《遗传学实验》教材的内容选择和实验安排紧扣《遗传学》教材的知识体系,实验内容涵盖细胞遗传、分子遗传、群体遗传、数量遗传、人类遗传、动物遗传、植物遗传、微生物遗传等不同领域,各个实验的取材方便,操作简洁,涉及的内容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二、将创造性和自主性学习的要求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在研究性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遵循认知规律,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过程、提供教学资源、提供学习建议,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控制,关键环节上对学生进行启发、激励、引导和指导,并及时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使学生从理解和接受式的被动学习转变为探索和研究式的自主学习。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对遗传学科的学习兴趣,在每章开始之前都向学生提出一些前瞻性问题,让学生借助网络和学校数据资源进行预习,在课堂教学中对一些热点问题进行随堂讨论,在每章结束之后布置一些重点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主动地去进行探索。

三、精选实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研究热情

遗传实验课程历史悠久,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实验内容在不断地扩充、更新与深化,但是,在遗传史上的一些经典实验仍然需要保留,因为这些实验的原理和设计精髓对现代生物学研究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科学意义。然而,遗传学实验课的学时数又很少,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在遗传学实验课程的教学中,我们主要进行了如下的探索:

(一)精选经典实验,培养创新能力

像果蝇的杂交这样的传统实验,它的实验原理和设计精髓对现代生物学研究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科学意义,因此仍然需要保留,但是我们绝对不能像以前那样,让学生一步步地按照实验教材的步骤去操作、去验证,学生能够发挥创造性的机会很小,而且有些学生可能在中学就做过了这样的实验。为了克服传统实验的不足,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我们只给学生提供果蝇品系和研究目标,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方案,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己确定研究进程,最终将整个研究过程形成一个综合报告。经过几届学生的实践,我们发现效果非常好,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杂交方式、选择不同的基因去进行分析,既验证了相关的遗传理论,又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性。

(二) 注重综合性实验,强化操作能力

综合性实验教学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的其它课程多个知识点的实验, 要求学生综合已学的知识来设计和操作实验。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实验动手能力、数据处理能力、查阅资料能力以及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应用不同的方法和技术来完成预定的实验内容。在研究性遗传学实验示范课程的教学中,我们设计了多个综合性实验,例如, “人类基因组DNA 的检测与分析”实验,推荐学生用自己的指甲、口腔粘膜和毛囊作为材料,提取自己的基因组DNA,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应用图像分析软件对照片上的图形进行测量,构建DNA的片段大小回归方程,并且根据回归方程计算出各未知DNA 的相对含量,比较和评价各种材料的实验结果。因为是对自己的DNA 进行分析,所以学生对实验的热情都很高。

四、培养学生科技文献获取和利用能力

遗传学的内容更新很快,单纯靠教科书和参考书,跟不上知识更新的速度,因此阅读科技文献成为获取最新学术进展的最佳方法。另外,每个学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后,都可能从事一定的科研或教学活动,利用科技文献的机会是在所难免的。所以获取和利用科技文献的能力应在大学阶段得以充分培养。我们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向学生介绍国内外的一些与遗传学相关的重要杂志名录、科技文献的检索方法、网络数据库及其使用方法等;

(二)要求学生完成1篇课程论文。教师只提出论文的写作和格式要求,但不拟定具体的题目,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或最关注的问题自定选题,然后查阅文献,在课程结束之前,每个学生都必修提交1篇与遗传学相关的综述文章,并按照一定比例计入最终成绩。

(三)鼓励学生参与遗传学任课教师的课题,在老师指导下,积极申报江苏省和南京师范大学的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在科研训练方面,已经取得了理想的成果,每位遗传学任课教师每年都指导由学生自动组成的课题组,成功申请了江苏省和南京师范大学的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而且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成果,已有多个课题组在国内权威期刊上发表了相关的研究论文。

总之,通过遗传学各任课教师的共同努力,我校的遗传学研究性示范教学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初步达到了创造性教与学的目的,教学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为进一步做好我校的遗传学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我校的遗传学教学质量奠定了良好基础。我校的遗传学研究性示范教学实践表明,高校的课程教学只有通过改革,紧跟社会和科学发展步伐,才能充满生机活力,获得教学双赢。

  • 索引序列
  • 医学论文儿童智商遗传
  • 学前儿童常见遗传病论文
  • 英国医学期刊素食智商
  • 儿童遗尿中华医学期刊
  • 遗传病医学遗传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