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鱼波豆虫病论文

鱼波豆虫病论文

发布时间:

鱼波豆虫病论文

可以通过呼吸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可以通过粘液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一般需要对水进行处理,需要喷洒一些药物。

可以使用一些化学药品,一定要注意吃糖的干净卫生问题,这样才可以更好的避免伤害,需要按时进行清洗,注意温度。

鱼波豆虫病是由飘游鱼波豆虫引起的淡水鱼疾病,主要病症为皮肤和鳃上大量寄生时,鱼呼吸困难,有时有贫血现象,病鱼暴躁不安,在水面狂游。

1.病原:飘游鱼波豆虫。

2.症状:病鱼游动缓慢、呼吸困难、粘液增多、不吃食而死。当大量鱼波豆虫寄生在鲤鱼、金鱼的鳞囊内时,可引起鳞囊内积水、竖鳞症状。

3.流行情况:飘游鱼波豆虫的繁殖适温是12~20℃,因此一般流行于春冬两季。危害多种淡水鱼,尤以鲤鱼和鲮鱼的鱼苗为严重,鱼的年龄越小对该病越敏感;但当环境恶劣、鱼体抵抗力低下时,2龄以上的大鲤鱼在冬季也曾因患此病而死亡。

4.预防措施:进行综合预防,鱼种放养前用10~20克/立方米高锰酸钾水溶液或8克/立方米硫酸铜水溶液药浴10~30分钟。

5.治疗方法:全池遍洒硫酸铜或螯合铜,每立方水体放药克左右。或全池遍洒硫酸铜及硫酸亚铁合剂(5:2),每立方水体放药克。因治疗有效浓度的高低与水温成反比,与水的pH、有机物含量成正比,且治疗有效浓度的幅度又较小,所以测量水体及计算时要仔细,最好能先做小型治疗试验,全池泼药后要观察2~3小时,以防万一鱼感不安时,可以加水急救。

1.病原:飘游鱼波豆虫。

2.症状:病鱼游动缓慢、呼吸困难、粘液增多、不吃食而死。当大量鱼波豆虫寄生在鲤鱼、金鱼的鳞囊内时,可引起鳞囊内积水、竖鳞症状。

3.流行情况:飘游鱼波豆虫的繁殖适温是12~20℃,因此一般流行于春冬两季。危害多种淡水鱼,尤以鲤鱼和鲮鱼的鱼苗为严重,鱼的年龄越小对该病越敏感;但当环境恶劣、鱼体抵抗力低下时,2龄以上的大鲤鱼在冬季也曾因患此病而死亡。。

鱼病的诊断论文豆丁网

5一6月是全年养殖最艰难的阶段,天气多变,病害集中爆发。海大集团服务营销中心养殖技术研发部通过多年来的实践,在草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积累丰富的经验,现将其分享给养户朋友。

1、草鱼疾病的预防

根据多年的观察和病害数据积累,5一7月份,每当连绵阴雨天转晴后,都会迎来-波死鱼高峰,所以在阴雨天转晴后的头两天,水质较好的池塘可以使用二氧化氯(粉剂十片剂)进行水体消毒;水质较差的池塘,需要先净水,适当肥水后,再进行消毒处理,以预防疾病发生。

2、治病前先净水

治病前净水非常重要,净水有解毒、增氧、增强药效的作用。当遇到浑浊水(水体透明度小于2O公分)、油膜水、黑水、浓绿浊水等恶化水质时,一定要先净水,调整水体透明度到2O一3O公分,再用药,效果会更好。一般的净水做法如下:

(l)对于前期使用过大量杀虫消毒药、水质恶化(油膜水、黑水、浓绿浊水、悬浮有机质多引起的浑浊水等)、鱼有浮头现象时,用海联科32Ol(有效成分为有机酸)解毒、增氧,用量为4亩/瓶。

(2)对于泥沙引起的黄浑水,用海联科32l2浊水清(主要成分为高分子聚合物)净水,用量为l一4亩/包。

3、草鱼疾病的治疗

正确诊断疾病后,治疗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并按照准确的剂量投喂药物,这样才能有效的治疗和控制疾病。

(l)烂鳃,检查寄生虫多,且继发细菌感染

净水:使用海联科32Ol净水。

杀虫:净水后的第二天杀虫,根据镜检结果,选择相应的杀虫药,硫酸铜十硫酸亚铁/敌百虫/菊酯类/阿维菌素。

消毒:杀虫后第二天消毒,死亡量小于5O尾/lO亩时,使用二氧化氯(片剂十粉剂);死亡量大于5O尾/lO亩时使用苯扎溴铵十戊二醛。

内服:使用海联科35O5(有效成分为多维)十康力沙内服。

注意:如果病鱼鳃部粘液多,可以进行池塘内循环抽水操作,鱼会有顶水反应,有利于鳃部恢复通透性;当鱼烂鳃严重、水体有机质悬浮物多的情况下,直接杀虫容易引起鱼死亡,这时应该先净水,再内服,然后消毒,最后再杀虫。

(2)细菌性烂鳃,检查寄生虫少或没有寄生虫

净水:使用海联科32Ol净水。

消毒:净水2个小时后消毒,死亡量小于5O尾/lO亩时,使用二氧化氯(片剂十粉剂);死亡量大于5O尾/lO亩时使用苯扎溴铵十戊二醛。

内服:海联科35O5十康力沙。

(3)细菌性肠炎

内服:海联科35O5十康力沙或海福康。

(4)肝胆疾病

内服:海联科35O5十蚌毒灵散。

(5)病毒性出血(兼细菌型)

净水:使用海联科32Ol净水。

内服:海联科35O5十海福康十抗病毒药物。

消毒:净水加内服2天后消毒,死亡量小于5O尾/lO亩时,使用二氧化氯(片剂十粉剂);死亡量大于5O尾/lO亩时使用苯扎溴铵十戊二醛。

稳水:消毒后的第二天,使用3lO5(有效成分为乳酸菌)十33OO(有效成为为优质复合肥)稳水。

注意:需要内服药物的,检查如果病鱼有白肝、豆腐肝的现象,先内服2天海联科35O5十3lO3(有效成分为乳酸菌),再拌喂3天抗生素十35O5。

可以通过呼吸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可以通过粘液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一般需要对水进行处理,需要喷洒一些药物。

一、鱼病的诊断。供检查的病鱼应是活的或刚死不久,鱼体湿润。

1、肉眼诊断:常见鱼病的发病部位均集中在体表、鳃瓣和肠道,应对这些部位重点观察。⑴体表检查,观察鱼体颜色、肥瘦、皮肤、肌肉是否发炎、浮肿及充血,有无疖疮等。⑵鳃瓣检查,鳃盖是否张开,鳃片颜色是否正常,黏液是否较多,重点观察鳃丝颜色,是否肿胀和腐烂,鳃丝末端是否附着病原体。⑶肠道检查,将腹部剖开,观察有无寄生虫,再剖开肠管,去除食物及粪便,观察肠道是否发炎及有无寄生虫,肠壁是否充血。最后观察内脏有无病变发生。

2、显微镜检查。肉眼确定病变部位后,从病变部位取少量组织或黏液,置于载玻片上。体表和鳃的组织或黏液,只加少量水。内脏组织加少量生理盐水(食盐水)。盖上盖玻片,轻轻压一下,低倍镜(lOO倍)检查,若发现寄生虫或可疑现象,再用高位镜仔细观察。每条病鱼均应检查3个不同点,即体表、鳃、肠道。根据肉眼、显微镜检查结果,鱼体大小、发病季节、中间宿主及本地区流行病情况,正确诊断。

二、鱼病的预防。鱼病传播快,不易控制,诊断和治疗都困难,必须贯彻防重于治的方针,坚持无病先防,有病早治。

1、彻底清塘消毒:放养前清除过多淤泥,药物清塘,杀死有害生物。清塘方法-(生石灰清塘),将水排至5一lO公分,在池底四周挖一些小坑,将生石灰倒入小坑内,未等石灰水冷却即向池中均匀泼酒,生石灰用量为每亩6O一75千克,经3一5天晒塘后,注入新水,或带水清塘,水深l米的池塘,每亩用生石灰l25一l5O千克。淤泥厚的池塘,用量增加lO%。清塘方法二(漂白粉清塘),水深5一lO公分,每亩用量5一lO千克,漂白粉加水充分溶化后,立即全池泼酒。水深l米,每亩用量千克。清塘后7一lO天,待药效消失后再放鱼。

2、加强饲养管理。指定池塘专管人员负责放养、投饲、施肥、防病等,做好四定投饵。改良水体环境,及时加注新水或换水等。加强日常管理,早、晚各巡塘1次。阴闷恶劣天气和暴雨后的早晨,更要勤巡塘。拉网、转塘、运输等要细心操作,不要碰伤鱼体。

5一9月份是鱼病流行季节,应做好药物预防。鱼体、饵料、食场、工具均严格消毒。按鱼病种类,选择不同药物拌饵料喂鱼。鱼病流行季节前,定期用药物泼酒全池。方法-,每半月用l毫克/升漂白粉,或按每亩水深l米用2O千克生石灰全池泼酒1次。方法二,每月或每2个月用毫克/升硫酸铜、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酒1次。方法三,用9O%晶体敌百虫一毫克/升全池泼酒。几种方法交叉使用。

泼酒药物时要正确测量水体,准确计算药量。严禁鱼饥饿时用药,用药前应先将鱼喂饱,以免饥饿时误食非内服性药物,造成死鱼。严禁同时泼酒多种药物,错开时间,避免药物间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药效降低或产生副作用。严禁清晨用药,清晨水温低,水中溶氧量低,鱼耐药性低,易引起鱼浮头或泛塘。严禁使用失效药物,注意生产日期及质量。严禁阴雨天泼酒药物,阴雨天池水溶氧量低,用药后加剧池水缺氧。泼酒漂白粉、硫酸铜等药物,应用水充分溶解,严禁有颗粒存在,否则鱼误当食物吞下,会引起大批死亡。严禁逆风泼酒药物,应顺风泼酒,以便借风力将药物均匀溶于水中。严禁使用全金属容器,应使用木桶、塑料桶等。

1、草鱼病毒性出血病

病原:草鱼出血病病毒,属呼肠孤病毒科。

症状:为病毒性鱼病,鱼体表一般暗黑而微带红色,皮下和肌肉有出血,口腔、下腭、头顶或眼眶周围充血,甚至眼球突出、鳃盖、鳍条基部充血。

防治方法:细菌性出血症:可选用 菌克十vk3粉十三黄粉拌饲内服,外用金碘。病毒性出血症:可选用利福平(甲哌利福霉素)十病毒克星,外用二氧化氯进行水体消毒。

以上两个配方在治疗草鱼出血症上有很好的疗效,没有投饵机的比有投饵机的治疗效果更明显,有投饵机的塘口最好在下风处也有少量药饵的投喂,这样可以让那些患病稍重没有能力抢食的鱼得到恢复,以最快的速度减少死亡。

2、细菌性烂鳃病

病原:柱状嗜纤维菌(原叫柱状屈桡杆菌)。

症状:病鱼体色发黑,尤以头部为甚,故又称此病为乌头瘟。病鱼游动缓慢,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呼吸困难,食欲减退。鳃片上有泥灰色、白色或蜡黄色斑点,鳃片表面、鳃丝末端粘液增多,并常粘附淤泥,鳃丝肿胀,严重时鳃丝末端缺损。鳃盖骨中央的内表皮常被腐蚀成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小窗,故有开天窗之称。

流行情况:广泛流行的一种鱼病。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鲤、鲫、鲢、鲂、鳙也可发生。不论鱼种或成鱼阶段均可发生。该病一般在水温15摄氏度以上时开始发生,在15~30摄氏度范围内,水温越高越易暴发流行。本病常与赤皮病和细菌性肠炎病并发。

鱼类细菌性疾病与病毒性疾病诊断和治疗

预防:鱼池必须用已发酵的粪肥或者用成品肥料如速肥宝、肥水膏等施肥肥水,用菌克200~250克/亩·米用热水浸泡半小时以上进行全池泼酒。

治疗:利福平(甲哌利福霉素)以~进行全池泼酒。三黄粉拌饲料混饲内服,每天2次,连用3~5天。醛速杀,中仁金碘,二氧化氯,中药消毒制剂双黄精华等系列消毒剂进行水体消毒。

3、肠炎病

病原:点状气单胞菌。

症状:肛门红肿,严重时轻压腹部血液或黄色粘液从肛门流出,肠道部分或全部发炎,呈紫红色。发病初期,前肠、后肠充血发红,严重时整个肠道充血发炎、出血,形成败血症。病鱼腹部肿胀,肛门红肿突出,有时可挤出黄色粘液,肛门后拖-粪便团,腹部有时有积水。

治疗方法:每亩水面用中仁金碘或二氧化氯全池泼酒,连用2~3天。用利福平(甲哌利福霉素)2克十vc 2克 十 开胃应激灵2克/千克饲料十三黄粉,连服3~5天,即可治愈。停止死鱼后,每天投药饵1次,连用1个星期,否则会出现病情反复的情况。

4、赤皮病(又称出血性腐败病)

病原:荧光假单胞菌。

流行情况:鱼的体表完整无损时,病原菌无法侵入鱼的皮肤。只有当鱼因捕捞、运输、放养、鱼体受机械损伤,或冻伤,或体表被寄生虫寄生而受损时,病原菌才能乘虚而入,引起发病。草鱼、青鱼、鲤、鲫、团头鲂等多种淡水鱼均可患此病。在我国各养鱼地区,一年四季都有流行,尤其是在捕捞、运输后最易暴发流行。

症状:病鱼体表出血发炎,鳞片脱落,尤其是鱼体两侧及腹部最为明显。鳍的基部或整个鳍充血,鳍的梢端腐烂,常烂去一段,鳍条间的软组织也常被破坏,使鳍条呈扫帚状,称为蛀鳍。在体表病灶处常继发水霉感染。

治疗方法:二氧化氯外泼酒,用100克/亩·米。用菌克十双黄精华拌料内服5~7天。用醛速杀或双黄精华全池泼酒,或者用中仁金碘125ml/亩·米全池泼酒,连用三天。用以上三种方法结合使用,治愈率可达90%以上。利福平(甲哌利福霉素)2克十vc 2克 十 开胃应激灵2克/千克饲料十三黄粉,服3~5天,即可治愈。停止死鱼后,每天投药饵1次,连用1个星期,否则会出现病情反复的情况。

5、细菌性败血病(暴发性出血病)

病原:气单胞菌、弧菌。

流行季节:从2月底至11月份,尤以水温为28摄氏度左右发病最为严重。危害的淡水鱼类有鲫、鳊、鲢、鳙、鲤、草鱼等。患病率为60%以上,死亡率为10%~80%。

主要症状:患病早期,病鱼主要表现为口腔、腹部、鳃盖、眼眶、鳍及鱼体两侧呈轻度充血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上述体表充血现象加剧,骨肉呈现出血症状,眼眶周围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红肿。鳃丝灰白显示贫血,严重时鳃丝末端腐烂。剖开腹腔,腔内积有黄色或红色腹水,肝、脾、肾肿大,肠壁充血、充气且无食物。

治疗方法:每亩水面用双黄精华200ml或二氧化氯150g全池泼酒。醛速杀或中仁金碘全池泼酒,用量为250ml/亩·米,连用三天。菌克十利福平(甲哌利福霉素)十vk3粉十三黄粉拌料内服5~7天,即可治愈。

6、白头白嘴病

病原:一种粘球菌。

病症:病鱼自吻端到眼前的一段皮肤呈乳白色。唇似肿胀,嘴张闭不灵活,因而造成呼吸困难。口圈周围的皮肤腐烂,稍有絮状物粘附其上,故在缸边观察水面游动的病鱼,可清楚地看到白头白嘴的症状。病鱼体瘦发黑,反应迟钝,有气无力地浮动,常停留池边,不久就会出现死亡。

治疗方法:每亩水面用二氧化氯150克或中仁金碘150ml全池连酒2~3天。用利福平(甲哌利福霉素)2克十vc 2克 十 开胃应激灵2克/千克饲料十三黄粉,服3~5天,即可治愈,停止死鱼后,每天投药饵1次,连用1个星期,否则会出现病情反复的情况。

鱼类孢子虫病论文

防治淡水鱼养殖技术黏孢子虫病非常必要   预防措施;(1)严格执行检疫制度 (2)必须清除池底过多淤泥,并用生石灰彻底消毒。  (3)加强饲养管理,增强鱼体抗病力。 (4)发病鱼池的水必须进行消毒后才能向外排放;用过的工具要进行消毒;病死鱼应及时捞出,煮熟后当饲料或深埋在远离水源的地方。

治疗方法 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尤其是寄生在肝脏、肾脏、脾脏、胆囊、鳔、性腺、肌肉和神经系统等的黏孢子虫病。即使是寄生在皮肤、鳃及肠道中的黏孢子虫病,也只有在疾病早期进行治疗,才有一定效果。

(1)全池遍洒晶体敌百虫,每立方米水体放晶体敌百虫克,隔1-2天泼1次,连泼3次,可减轻寄生在皮肤及鳃上的黏孢子虫病的病情。

(2)寄生在肠道内的黏孢子虫病,在每千克饲料中加晶体敌百虫l克,拌匀后制成水中稳定性好的颗粒药饲投喂,连喂5-7天,同时外泼晶体敌百虫。如病情较重,应适当增加治疗天数。

(3)寄生在肠道内的黏孢子虫病,在每千克饲料中加盐酸左旋咪唑克,拌匀后制成水中稳定性好的颗粒药饲投喂,连喂5-7天,同时外泼晶体敌百虫。如病情较重,应适当增加治疗天数。

(4)姜礼燔等介绍,全池外泼B型灭孢灵,每立方米水体放药克,同时每千克饲料中加3克B型灭孢灵,连服2次有效。

(5)江柳青等介绍,全池外泼治孢灵,每立方米水体放药毫升,同时每千克饲料中加2克治孢灵,连服2次有效

希望能帮助到您。

鱼孢子虫病是最近几年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寄生虫病,发病池塘感染率非常高,死亡率高达80%,而且只要有一个塘口发病,周边的池塘都难以幸免。危害鱼类的粘孢子虫种类很多,并且粘孢子虫寄生虫非常广泛,几乎对每种鱼各种器官都能感染,对生产养殖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刚被孢子虫感染的鱼,其体表和吃料没有特殊的症状,只能通过镜检才能发现。一旦孢子虫在鲫鱼身上开始寄生,肉眼就能看出来,病鱼体色发黑,呼吸困难,鱼体消瘦,离群独游,最终死亡。目前孢子虫对鲫鱼夏花鱼种危害比较大,孢子虫遇到外界刺激时会形成肉眼可见的孢囊,一旦形成孢囊,药物就很难渗透造成杀虫困难。初期主要表现在鳃部有小的孢子囊球,体表有结节状突起,如不能及时防控,孢子会发展成咽喉较大的孢子囊球,治疗难度加大。一般使用杀虫药杀一遍孢子虫之后,过一段时间又开始复发,杀不尽,不杀就会死鱼。而且杀虫药使用次数多了,不断会损伤鱼肝脏还会导致鱼体自身免疫力下降,破坏水质,还会继发肠炎、出血、烂鳃等并发症,最终造成鱼体死亡,造成经济损失。孢子虫之所以被称为是鲫鱼的头号杀手,足以说明孢子虫危害性,而且还不容易被杀死,所以一定要有预防的观念,从根本上减少孢子虫感染的几率。1、彻底清塘清淤,使用生石灰彻底消毒,杀灭池底淤泥中隐藏的孢子虫孢子。2、在放养鱼种之前使用敌百虫和硫酸铜合剂浸洗,以防孢子虫随鱼种进入池塘。3、不用或少用未经发酵高温处理的有机粪肥,防止带入孢子虫。4、定期使用杀虫药,预防寄生虫大量繁殖,将孢子虫控制在不影响鲫鱼正常摄食和发病的情况。5、在发病严重时,拌料内服或外泼孢子虫专用药渔有福孢叮清,驱杀鱼类体内外以及水体中锚头鳋、孢子虫、小瓜虫等。或者使用敌百虫和硫酸铜合剂泼洒

第1点想要防治最好的办法就是定期的去撒一点药,第2点定期的进行更换水渍,其实这是非常重要的,第3点它就有专门的防虫子的,这个药物应该经常的去喷洒。

目前,危害鲫鱼养殖的黏孢子虫主要包括:1、引起鲫鱼喉孢子虫病的洪湖碘泡虫。2、引起鲫鱼肤孢子虫病的武汉单极虫。3、引起鲫鱼鳃孢子虫病的汪氏单极虫。不同黏孢子虫病的流行情况与黏孢子虫的生活史及各地水温与鲫鱼的养殖周期有密切的关系。

第一、鲫鱼黏孢子虫病的早期诊断方法及预防方法

尽管鱼病的预防比治疗重要的理念早就有了,但由于很多因素的限制,特别是对于黏孢子虫生活史认识的不足,鲫鱼黏孢子虫病的治疗往往开始于肉眼可见包囊的出现,但是包囊出现即意味着成熟孢子的出现,为感染晚期。

目前鲫鱼黏孢子虫病的早期诊断一般有三个方法:①形态鉴定。对某些需经历血液发育的种类,通过早期查血是可以做到早期诊断的,但这需要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且因为尚无理想药物杀灭血液期黏孢子虫,即便诊断出,也没有好的方法阻断血液期的黏孢子虫向成熟孢子发育。②免疫诊断。利用某些孢子虫的特异性多抗或单抗识别其特定的抗原位点,从而快速鉴定鱼体是否感染。免疫诊断的优点是快速、方便、便于推广,但由于不同黏孢子虫、同种黏孢子虫不同发育阶段表面抗原变异很大,免疫学方法诊断鲫鱼黏孢子虫病的准确性有待提高。③分子诊断。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扩增各黏孢子虫的特异基因或片段,可在整个养殖周期监控黏孢子虫,且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但缺点是需要特定的仪器设备,不利于临床应用。

第二、针对鲫鱼黏孢子虫病有哪些药物治疗方法?

治疗鲫鱼黏孢子虫病尽管无理想的特效药物,但药物治疗依然是目前控制鲫鱼黏孢子虫病的主要方法。想强调一点的是,鲫鱼黏孢子虫生活史涉及两宿主,成熟于鱼体的黏孢子虫需要离开宿主进入水体感染底栖动物才能完成其世代繁衍,甚至需要宿主鱼死亡分解后才能溢出鱼体外的特定内生黏孢子虫,也进化出可自行离开宿主进入水体的能力,因此对非高强度感染的鱼,不用药物鱼也可自行康复。

因此鱼类黏孢子虫病治疗的根本在于如何控制其感染强度及由黏孢子虫的侵染可能引发的继发性细菌性病害上。另外,鲫鱼黏孢子虫病随着苗种、亲鱼等的跨域贸易而广泛传播,严格的检疫检验也是减少鲫鱼黏孢子虫病发生的重要手段。

鱼类小瓜虫病的论文

小瓜虫病是引起的原因鱼鳃、皮肤上皮细胞因为虫体的入侵常常增厚,其结果是妨碍了鳃丝对氧的摄入,鳃丝、鳃片的变形也限制了氧气的流通,虫体寄生占据空间也妨碍鳃丝上氧气的通过,这些都对鱼的呼吸形成障碍。

鳃上皮的脱离也可以导致鱼体的电解质、营养物和体液的丧失,使鱼体营养失调、渗透体系受到破坏,再者就是细菌和真菌也容易继发感染。

一是加温治疗:根据小瓜虫不耐高温的特点,提高水温至28度(小瓜虫在水温25度以上不易繁殖,28度开始死亡),予以防治。数天后小瓜虫胞囊就会逐渐破裂脱落,这时更换新水,保持水温恒定,病鱼基本功就会痊愈。如再辅以药物治疗,治愈率可达90%以上。

二是中药治疗:A、用土荆芥29%、苦楝叶43%,野芋叶14%,紫花曼陀罗14%,混合煎汁至原药量的2倍,浸洗病鲤可杀死小瓜虫。B、每立方米水体用大黄克,野菊花干品克,煎汁全池泼洒,连用3天,可杀灭小瓜虫。

三是用冰乙酸200~250克/立方水浸洗病鲤15分钟,可杀死鱼体上的小瓜虫。

四是在溶水量50千克的水族箱中放入黄豆粒大小的呋喃西林粉,稀释后泼洒于水中,药浴病鱼。

五是将新砖放入尿液中浸泡24小时,取出晾干(古时称尿砖),放入病鱼的缸中,数日后就能见效。

白点病是由原生动物小瓜虫引起的。诱因是水温忽高忽低。预防的方法如下:(1)换水时应注意温差过大,致使鱼体“感冒”,让病虫乘虚侵害鱼体。 (2)充分利用小瓜虫在24小时后找不到寄主即可自行死亡这一弱点,饲养金鱼的水,应经过曝晒或静置2—3天后再使用。这是预防小瓜虫病最好的方法之一。~希望回答对你有帮助,如果有疑问,请继续“追问”!~答题不易,互相理解,您的采纳是我前进的动力,感谢您!!

河豚寄生虫病疾病与防治(一)小瓜虫病【 症状】 病鱼体色发黑,反应迟钝,游动异常,常沿池壁在水中上层快速游动,或头上尾下斜体和池壁摩擦,常导致下颌皮肤发炎或形成厚厚的皮茧。食欲减退,严重时不吃食物。抓起病鱼,在强光下可见鱼体皮肤上有许多小白点,打开鳃盖,可见鳃丝上粘液多,分布有大量小白点。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卵圆形或球形的小瓜虫(图7-2 ) ,大小为350~380 微米*300~500 微米,会变形,全身密布纤毛,不停转动,可见到马蹄形的核。因鱼体对小瓜虫有一定的自然免疫力,可通过改善水体环境,增强投饵,提高鱼体体质,即使有小瓜虫也难以在鱼体上寄生引起死鱼。一般情况下,25 ℃ 以上水温小瓜虫不易生长繁殖,但如果水体环境恶化,鱼体体质弱,即使在27 ℃ 以上水温也会大量感染小瓜虫。【 防治方法】 ① 发现有少数鱼沿池边水面上游动或与池壁摩擦,即用浓度为0 . 3~0 . 5 毫克/升孔雀石绿全池泼洒,可预防。② 把水温开到25 ℃ 以上,并在水池中泼洒0 . 3 毫克/升孔雀石绿,以消灭外界水源中进入的小瓜虫。③ 用0 . 3~O , 5 毫克/升孔雀石绿全池泼洒,2 小时后换水1 / 3~1 / 2 ,隔天再使用1 次,效果很好。④ 用0 . 1~0 . 3 毫克/升孔雀石绿和10~20 毫克/升福尔马林混合后全池均匀泼洒,隔天再用1 次,效果很好。(二)斜管虫病【 症状】斜管虫(图7-3 )少量寄生时,对寄主无害,大量寄生时病鱼在水面缓慢游动。打开鳃盖,可见鳃上粘液多。在显微镜下观察,鳃丝和粘液中可见许多卵圆形的斜管虫,个体大小约35~50 微米* 25~45 微米。图7-3斜管虫A 活体B 染色标本C 模式图1 刚毛2 左腹纤毛线3 口管4 胞咽5 食物粒6 伸缩泡7 大核8 小核9 .右腹纤毛线(仿陈启婆)【 防治方法】 ① 用0 . 2~0 . 3 毫克/升孔雀石绿全池泼洒。② 全池泼洒0 . 5~0 . 7 毫克/升的硫酸铜与硫酸亚铁(5 : 2 )合剂。③ 用2 %~4 %食盐浸浴15~30 分钟。(三)河豚异钩虫病【 症状】 寄生在河豚的鳃上。病鱼大都伏底不动,少数在水体中上层离群迟缓独游,不食或食欲差。随着寄生虫体的增加,病情加重,身体消瘦,直到衰竭而死。剪开鳃盖,可见鳃上粘液增多,鳃组织糜烂发白,鳃丝末端肿大,其间夹杂着细小红丝。河豚异钩虫(图7-4 )属蠕虫类单殖吸虫,低倍镜(4 x 10 )下镜检鳃片,可见大小不等的黑色虫体,虫体后部有四对固着夹,每个夹上有形如“小”字的刺钩固定于鳃片上。解剖鱼体,肝脏发白无血色,肌肉发白,呈严重贫血状。河豚异钩虫病从发病至死亡一般历程较长,发病率可达90%以上,死亡率5 %左右。【 防治方法】用1毫克/升甲苯咪唑全池喷洒,72 小时后,虫体可脱落、死亡。要及时换水50 % ~ 60 % ,排除脱落的虫卵,防止以后复发。(四)指环虫病【 症状】指环虫(图7 -5 )寄生在河豚鳃部。病鱼形体消瘦,体色变黑,鳃丝粘液增多,鳃瓣全部或部分呈苍白色,严重时腐烂缺损,呈继发性烂鳃。病鱼食欲不振,呼吸困难,狂躁不安。发病率可达80%,死亡率约3 %~5 %。【 防治方法】用浓度为1 毫克/升甲苯咪唑或用90 %晶体敌百虫0 . 2 ~0 . 3 毫克/升全池泼洒。(五)车轮虫病 【症状】病鱼体色灰黑,光泽暗淡不鲜明;食欲不振,行动呆滞,群游散乱,经常在池底、池壁摩擦体表,显得烦躁不安。取鳃片镜检,可见车轮虫(图7 -6 )虫体周边纤毛不停摆动,作旋转状微动。此病多为高温期发病,但危害不大。图7 石车轮虫1 .正在分裂的个体 2 刚分裂后的子体3 ,进行接合生殖( 1 一2 仿冯椒娟乃仿陈启染)【 防治方法】用浓度为0 . 7 毫克/升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 : 2 )全池泼洒或30 毫克/升福尔马林药浴24 小时,都有较好疗效。(六)三代虫病 此病是近年来河豚养殖中出现的又一种寄生虫病。该病主要为害1 龄鱼,如不能及早发现寄生虫,还有可能引起病菌的二次感染,症状加重,死亡率增加,因此,早期诊断十分重要。【 症状】 由单生类的三代虫(图7-7 )寄生在鱼体表各部(体表、鳍、眼球等)、鳃孔内膜等处引起。早期难以从外观上判断该病。此病常发生在水温下降时,如果发现鱼游泳、摄食不活泼,体表部分粘液白浊,特别是胸鳍不透明,则可以诊断此病。细菌二次感染后,可清楚地观察到患病鱼皮肤糜烂、发红、出血,鱼鳍损伤等症状。【 防治方法】 争取及早发现,防止细菌感染。试用250 毫克/升的福尔马林药浴25~30 分钟有效果。(七)豚库道虫病【 症状】 病原是粘孢子虫类库道虫(图7-8 ) ,寄生于心肌及心腔并形成抱囊。病鱼开始游泳不活跃,摄食不积极,严重者急性死亡。外表无明显症状。【 防治方法】 目前尚无有效防治方法,预防为主。(八)稚鱼期白点病【 症状】该病由刺激隐核虫(图7-9 )引起。苗种生产过程中,稚鱼期的鱼苗可以看到感染海水白点病的个体。刺激隐核虫附着在体表和鳃丝上,严重时全身呈白点状,大量分泌粘液,鳃组织糜烂。病鱼食欲不振,变黑,消瘦,游泳迟缓。【 防治方法】 ① 用醋酸铜全他泼洒,使池水浓度为0 . 1~0 . 2 克/升② 硫酸铜与硫酸亚铁(5 : 2 )混合,全池泼洒,使池水中硫酸铜浓度为2~3 毫克/升,硫酸亚铁浓度为0 . 8~1 毫克/升;③ 硝酸亚汞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为0 . 05 毫克/升。(九)淀粉卵鞭虫病【 症状】是寄生虫寄生在鱼的鳃、皮肤、鳍条等处。重病的鱼体表有许多小白点,与隐核虫病相似,但白点比隐核虫要小得多。病鱼浮于水面,呼吸加快,鳃盖开闭不规则,口不能闭,游泳迟缓。病鱼有时向固体物上摩擦身体,有时因鳃部虫体而由口向外喷水。鱼体消瘦,鳃呈灰白色,呼吸困难而死。有时发现病原体在肾脏或肠系膜等处。病原体是淀粉卵鞭虫(图7-10 ) ,它寄生在海水鱼体上,病鱼死后,虫体落人水中形成抱囊。虫体在抱囊内分裂形成抱子以后,抱子冲出抱囊在水中游泳,遇到寄主就附着在其体上让鱼体染病。【 防治方法】 ① 用淡水浸洗2~3 分钟,隔3~4 天后再洗1 次;② 发现病鱼及时捞出隔离;③ 硫酸铜全池拨洒,浓度为0 . 8~1 毫克/升或10

【症状】患小瓜虫疾病的病鱼皮肤、鳍条或鳃瓣上肉眼可见布满白色小点状的囊泡,因此小瓜虫病又常称为“白点病”。病情严重时,鱼体覆盖着一层白色薄膜。并同时伴有大量黏液,表皮糜烂、脱落,甚至蛀鳍、瞎眼。病鱼体色发黑,消瘦,病鱼游泳迟钝,漂浮水面,反应迟钝,有时也群集绕池,鱼体不断地和其他物体摩擦,或跳出水面,最后呼吸困难而死。【诊断要点】(1)根据流行情况与症状,特别是皮肤、鳍条或鳃瓣上肉眼见到布满白色小点状的囊泡可进行初步诊断。(2)显微镜可以确诊,病原特点是幼虫呈卵圆形或椭圆形,成虫为圆形,体中部有香肠状大核。【防治】目前对小瓜虫病没有理想的药物进行治疗,重在预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加强饲养管理,保持良好环境,增强鱼体抵抗力,是预防小瓜虫病的关键。(2)清除池底过多淤泥,水泥池壁要进行洗刷,并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消毒。(3)鱼下塘前进行抽样检查,如发现有小瓜虫寄生,应采用药物药浴。(4)全池泼洒亚甲基蓝,使池水成2克/米3浓度,连续数次。(5)全池泼洒福尔马林15~25克/米3浓度,隔天泼洒1次,共泼药2~3次。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物种资源检验鉴定》

鱼指环虫病论文查询

小量寄生时没有明显症状。大量寄生时,可引起鳃丝肿胀、充血,呈花鳃状,鳃上有大量黏液,病鱼呼吸困难,游动缓慢。鱼苗或小鱼种患病严重时,由于鳃丝肿胀,可引起鳃盖张开,应该及时投药治理

病原体为指环虫属的单殖吸虫,种类多达500种以上。在我国的主要致病种类有鳃片指环虫、鳙指环虫、小鞘指环虫和坏鳃指环虫等。

当小鱼种大量被指环虫寄生时,在短时间内可造成大批鱼种死亡。成鱼被指环虫大量寄生时表现为鱼体消瘦,体色发黑,食欲不振,呼吸困难,狂躁不安,鳃盖微张,打开鳃盖大多有污物附着,鳃丝上黏液增多,严重时腐烂缺损,呈继发性烂鳃特征。

病变性质与寄生持续时间及寄生虫的数量有直接关系,少量寄生时表现为组织增生。大量急性感染寄生时,由于虫体的中央大钩和边缘小钩分别钩住和黏附在鳃上,使虫体易于在鳃上爬动,侵入上皮,导致上皮脱落,引起鳃组织损伤而出血、增生,同时引起细菌性烂鳃病的继发感染,加剧各器官出现广泛性病变,直至出现各系统代谢紊乱。慢性感染以变性损伤为主,上皮细胞被破坏,组织增生,鳃瓣缺损,黏液增多,鳃血管充血、出血,上皮细胞增生,使鳃小片融合,严重时鳃小片坏死解体。

预防措施①彻底清塘,晾晒塘底,杀死寄生虫卵;②发病高峰季节,定期使用杀虫先、鑫洋双杀威等杀虫剂抑制虫体繁殖;③在病害发生的高峰期,使用内服虫清拌料投喂,每个疗程3~5天,可有效预防指环虫的繁殖。

治疗措施①全池均匀泼洒指环虫杀星,注意局部药物浓度不要过高,一周之内不要换水,最好是将池水加满后用药,以达到彻底杀灭虫卵的效果。使用杀虫药三天后全池泼洒聚维酮碘溶液或二氧化氯。②全池泼洒鑫洋灭虫精,第二天泼洒聚维酮碘溶液或二氧化氯。③全池泼洒克虫威,第二天泼洒聚维酮碘溶液或二氧化氯。④全池泼洒鑫洋混杀威和硫酸亚铁的合剂,第二天泼洒聚维酮碘溶液或二氧化氯。

指环虫寄生于鳃瓣,钩住鳃丝,破坏鳃组织,刺激鳃细胞分泌过多的黏液,妨碍鱼的呼吸。严重感染的鱼病,鳃部显著浮肿,鳃盖张开,鳃丝呈暗灰,体色变黑,病鱼缓慢地离群独游,不摄食,逐渐瘦弱死亡。主要在夏、秋季流行,发病感染率通常在80%以上,发病后期死亡率在50%以上,对网箱养殖翘嘴红鲌危害严重。预防治方法:一是鱼种放养前,可用20毫克/千克高锰酸钾液浸洗15~30分钟,以杀死鱼种上寄生的指环虫。二是发病时用~毫克/千克晶体(90%)敌百虫全池泼洒。

近年来,指环虫病及其引起的继发性疾病在全国各地均有大面积发生。危害的品种很多,包括草鱼、鲤鱼、鲫鱼、鳊鱼等。流行的季节较长,肉眼不易诊断,难度大,容易复发。

1.宿主特异性: 指环虫的大多数种类寄生的鱼类品种有明显的特异性,对宿主有强烈的选择作用。

2.指环虫在鳃片上的分布

指环虫多寄生于鱼类的次级鳃丝,各鳃片上的寄生分布具有不平均性。通常情况下:第一鳃片(位于鳃腔最前端的鳃片)最少,第四鳃片次之,第二和第三鳃片最多。在同一片鳃片上,轻度感染时,指环虫多分布于靠近初级鳃丝游离端的部位;高度感染时,分布在鳃丝中部、基部甚至鳃弓上,虫体常三五成簇聚集在一起。

指环虫的致病性和损伤过程决定于宿主的年龄及寄生虫的数量、大小。指环虫通常以其后吸器(后固着器)上的钩插入寄生部位,造成寄生部位的病变,产生以下不良后果:①指环虫以后固着器附于鳃,作尺蠖式运动,破坏鳃的表皮细胞,引起鳃部损伤、出血、粘液增多;②在寄生宿主、从宿主脱落和摄食过程中,形成表皮破损,易引起病原生物(如细菌、病毒)的入侵,造成炎症,产生继发病症;③指环虫吮吸鱼血、粘液,刺激宿主产生大量分泌物,破坏正常的生理活动,引起宿主体液电解质失调、酸碱度失衡,引起多种并发症。

1.生活史阻断法

我们可以继续筛选一些既能完全阻断虫卵发育又对养殖鱼类无害的化学药物,与常规杀虫药配合,既杀成虫、又阻止了虫卵的发育,从而克服了以往化学药物只对成虫有效而对虫卵无效的缺点。

2.环境控制法

当成虫在不利的环境或者环境条件改变等应激状态下,会加快产卵速度以保持种群繁衍。这一现象提示,在临床处理的过程中,养殖水体中泼洒杀虫药以后,成虫很可能受到刺激而加速产卵,这时加大换水量,尽量把这些新生虫卵排出养殖水体,可能有助于对伪指环虫病的控制。

  • 索引序列
  • 鱼波豆虫病论文
  • 鱼病的诊断论文豆丁网
  • 鱼类孢子虫病论文
  • 鱼类小瓜虫病的论文
  • 鱼指环虫病论文查询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