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中国药学》 的英文版而已,属于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主办:中国药学会出版周期:双月刊出版地:北京市语种:英文ISSN:1003-1057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库(2013-2014)
提示: CSCD核心库(C)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3年版)
提示: 《引证报告》2013年版影响因子: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4年版)
提示: 《引证报告》2014年版影响因子: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5年版)
提示: 《引证报告》2015年版影响因子:
中国药学杂志涵盖重点药物化学、生药学、天然产物、药物分析医药科学的所有领域,药剂学和药理学。它发表原创性的研究文章,简短的沟通,评论,在药物研究和引进新的药物的发展。这本杂志向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介绍了药学科学的最新进展和成就,这是本杂志的兴趣。
研究论文(已发表论文120多篇,多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2009年度(1) Wang FD,Feng GH,Chen KS. Defense responses of harvested tomato fruit to burdock fructooligosaccharide,a novel potential elicitor. Postharvest Bio Tec,2009,52: 110-116.(2) Zhang PY,Wang JC,Liu SH,KS Chen. A novel Burdock Fructooligosaccharide induces c hanges in the production of salicylates,activates defence enzymes and induces 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 to 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 in cucumber seedlings. J Phytopath,2009,157(4): 年度(3) Zhang PY,Chen KS,He PQ,Liu SH,Jiang WF. Effects of crop development on the emission of volatile in tomato leaves and its inhibitory activity to Botrytis cinerea Pers. and Fusarium oxysporum Schl. J Integrat Plant Bio,2008,50(1): 84-91.(4) Qi JS,Chen KS,Li CS,Li M. Toxicity of plant extract from Actinidia chinensis against Plutella xylostella. Allelopathy J,2008,21:年度(5) Zhang YF,Yang LF,Chen KS,Dong L. Effect of Nd on growth,pectinase activity and mycelium permeability of Fusaraum oxysporum. J Rare Earths,2007,25: 100-107.(6) Zhang PY,Chen KS. Inducement of salicylic acid in cucumber cotyledons by Neodymium and Lanthanum. J of Rare Earth,2007,25: 502-507.(7) 石磊,陈靠山,董群,方积年,丁侃. 柘树根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表征. 高等化学学报,2007,28: 1088-1091.(8) Shi L,Chen KS,Fu YL. A novel water-soluble α-(1→4)-glucan from the root of Cudrania tricuspidata. Fitoterapia,2007,78: 298-301.(9) 石磊,傅佑丽,陈靠山. 柘树根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组成初步研究. 山东大学学报,2007,42: 74-78.(10) 牛德庆,田黎,周俊英,郑立,陈靠山. 南极生境真菌Gliocladium catenulatum T31菌株杀虫活性的研究. 极地研究,2007,19: 131-138(11) 李江,陈靠山,李光友,刘少芳,刘占涛. 南极适冷菌Pseudoalteromonas sp. S215213 胞外多糖EPS2 Ⅱ对小鼠S180肉瘤抑制作用的研究. 中国海洋药物学杂志,2007,26: 9-13.(12) 郭敏,陈靠山. 牛蒡低聚果糖对小鼠抗疲劳作用的研究. 天然药物开发,2007,19: 642-644(13) 郝林华,孙丕喜,石红旗,陈靠山. 牛蒡寡糖对大菱鲆生长和免疫机能的影响. 海洋科学进展,2007,25: 208-213(14) 李江,何培青,陈靠山,李光友. 南极适冷菌Pseudoaltermonas 胞外多糖低温保护作用的研究. 海洋科学进展,2007,25: 215-219.(15) 郝林华,孙丕喜,王波,陈靠山. 一种新型复合生物制品对大菱鲆生长性能的影响. 海洋科学进展,2007,25(1): 年度(16) 林学政,陈靠山,何培青,沈继红,黄晓航. 种植盐地碱蓬改良滨海盐渍土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生态学报,2006,26(3): 801-807.(17) 李江,陈靠山,李莹玉,刘少芳,李光友. 南极细菌Pseudoalteromonas sp. S-15-13 的分子鉴定及其胞外多糖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的作用. 中国海洋药学杂志,2006,26(1): 1-5.(18) 李江,陈靠山,林学政,李光友. 南极菌Pseudoalteromonas sp. S-15-13 产胞外多糖的研究及其分子鉴定. 极地研究,2006,18(12): 130-136.(19) 李江,陈靠山,郝林华,李光友. 细菌胞外多糖的研究进展. 海洋科学. 2006,30(4): 74-77.(20) He PQ,Tian L,Chen KS,Hao LH,Li GY. Induction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of Lycopersicon esculentum and its resistance to Botrytis cinerea by Burdock Oligosaccharide. J Integrat Plant Bio,2006,48(5): 550-557.(21) Li J,Chen KS. Production and characterition of an 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 of antarctic marine bacteria Pseudoalteromnas sp S-15-13. Acta Ocienol Sin,2006,25(6): 1-10.(22) 张玉凤,齐军山,陈靠山,董亮. 钕诱导小麦抗白粉病的效应. 麦类作物学报,2006,26(5): 159-162.(23) 张玉凤,齐军山,陈靠山,董亮. 钕的不同作用方式对黄瓜抗枯萎病的效应. 中国稀土学报,2006,24(5): 628-632.(24) 何培青,陈靠山,田黎,李光友. 钕对番茄叶挥发性物质诱导效应的研究. 中国稀土学报,2006,24(3): 338-343.(25) 郝林华,陈靠山,李光友. 牛蒡根不同处理方式对提取牛蒡寡糖的影响及提取工艺的优化. 饲料工业,2006,27(9): 34-37.(26) 郝林华,陈靠山,王能飞,李光友. 钕诱导黄瓜植株小分子抗菌物质的研究. 中国稀土学报,2005,23(87): 111-115.(27) 郝林华,陈靠山,李光友. 牛蒡寡糖促进黄瓜生长及抗低温胁迫的生理效应.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6,24(1): 6-12.(28) 柳春燕,何培青,陈靠山. 多功能制剂(多霸二)防治番茄灰霉病的药效试验. 北方园艺,2006,3: 138-139.(29) 郝林华,陈靠山,牛德庆,张玉凤. 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发酵培养基优化的研究. 海洋科学进展,2006,24(1): 66-73.(30) 张鹏英,何培青,陈靠山,谢寒冰. 番茄几种有机挥发组分对尖镰孢的抑制作用. 植物病理学报,2006,36(1): 91-93.(31) 董国霞,陈靠山,石磊,刘世名,徐誉泰. 柘树根多糖CPS-1基本结构测定. 中国药学杂志,2006,41(23): 1831-1833.(32) 郭敏,吴少云,陈靠山,彭正华,徐誉泰. 银杏牛蒡混合发酵食品对小鼠衰老指标的影响. 生物技术,2006,16(5): 30-32.(33) 陈靠山,郭敏,吴少云,彭正华,徐誉泰.一种发酵食品对动物体重和脂肪积累的降低效应. 皖南医学院学报,2006,25(4): 241-247.(34) 郭敏,陈靠山. 拟康氏木霉产胞外多糖发酵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的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0): 58-61.(35) 田黎,张久明,孙照斌,陈靠山,周俊英. 2个海洋生境微生物菌株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协同抗菌作用初探. 植物病理学报,2006,36(4) : 366-368.(36) 郝林华,石红旗,孙丕喜,陈靠山,李光友. 牛蒡寡糖对黄瓜植株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西北植物学报,2006,26(8): 1612-1616.(37) 郝林华,孙丕喜,姜振波,陈靠山,牛德庆.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液体发酵条件.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农业科学版),2006,24(4): 380-385.(38) 郝林华,孙丕喜,石红旗,陈靠山,李光友. 牛蒡寡糖诱导黄瓜对白粉病的抗性.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农业科学版),2006,24(5): 441-447.(39) 郝林华,林学政,陈靠山. 多功能生物制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应. 植物保护,2006,32(4): 64-67.(40) 王进昌,陈靠山. 牛蒡寡糖诱导黄瓜抗炭疽病的研究. 生物技术通报,2006,S1: 323-325.(41) 张玉凤,齐军山,陈靠山,董亮,杨力,张培苹. 钕诱导番茄产生抗性的时间研究. 中国稀土学报,2006,24(S2): 年度(42) 何培青,柳春燕,郝林华,陈靠山,李光友. 植物挥发性物质与植物抗病防御反应. 植物生理学通讯,2005,41(1): 105-110.(43) 郝林华,陈靠山,李光友. 牛磺酸对黄瓜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5,23(1): 10-14.(44) He PQ,Chen KS,Li GY. Induction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nents in the leaves of Lycopersicon esculentum by chitosan oligomer. High Technol Let,2005,11(1): 95-100.(45) 柳春燕,陈靠山. 复合氨基低聚糖抗病增产剂对几种粮食作物的增产效应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4): 166-167.(46) 郝林华,陈磊,仲娜,陈靠山,李光友. 牛蒡寡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研究.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5,26(7): 1242-1247.(47)郝林华,牛德庆,陈靠山,郭敏. 拟康氏木霉液态发酵条件的研究. 菌物学报,2005,24(2): 235-244.(48) 何培青,张金灿,蒋万枫,陈靠山,李光友. 不同方法收集番茄叶挥发性物质的GC/MS指纹图谱比较. 西北植物学报. 2005,25(9): 1868-1872.(49) 何培青,张鹏英,陈靠山,李光友. 番茄几种挥发性组分对番茄灰葡萄孢的抑制作用. 云南植物研究. 2005,27(3): 315-320.(50) 何培青,柳春燕,李保强,陈靠山,刘克斋,李光友. 多功能制剂“多霸2”诱导番茄挥发性物质及对番茄灰霉病和晚疫病的防治效果. 植物保护,2005,31(5): 46-49.(51) 郝林华,陈靠山,李光友. 牛蒡寡糖对双歧杆菌体外生长的促进作用. 海洋科学进展,2005,23(3): 347-352.(52) 郝林华,王晓滨,陈靠山,李光友. 功能性寡糖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饲料工业,2005,26(12): 54-59.(53) 林学政,柳春燕,何培青,陈靠山. 牛蒡叶内绿原酸抑制植物病原真菌的研究. 植物保护,2005,31(3): 35-38.(54) 柳春燕,郭敏,林学政,陈靠山. 拟康氏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对黄瓜枯萎病的协同防治作用. 中国生物防治,2005,21(3): 206-208.(55) 田黎,张久明,黄乐平,陈靠山. 混合发酵提高2株海洋微生物菌株抑菌活性的研究. 微生物学报,2005,45(6): 871-875.(56) 董国霞,陈靠山,石磊,宋锦平,李莹辉,徐誉泰. 柘树根多糖的体外免疫增强作用. 现代免疫学,2005,25(3): 年度(57) 郝林华,陈靠山,李光友. 牛蒡菊糖及其制备方法的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4(3): 423-428.(58) 郝林华,陈靠山,李光友. 耐盐植物牛蒡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海洋科学进展,2004,28(5): 69-72.(59) 郝林华,何培青,柳春燕,陈靠山,李光友. 牛磺酸对小麦幼苗生长的生理效应研究.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2004,30(5): 595-598.(60) 柳春燕,毕可正,陈靠山. 复合氨基低聚糖对西洋参的增产防病效果的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2004,20(6): 166-168.(61) 郝林华,陈靠山,李光友. 牛蒡寡糖对黄瓜幼苗诱导抗病性的研究. 高技术通讯,2004,14(9): 43-48.(62) 郝林华,田黎,陈靠山,李光友. 牛蒡寡糖及其协同钕诱导黄瓜幼苗抗白粉病的研究. 中国稀土学报,2004,22: 140-143.(63) 何培青,蒋万枫,张金灿,陈靠山,李光友. 壳寡糖对番茄挥发性抗真菌物质及植保素诱导效应的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4,34(6): 1008-1012.(64) 张鹏英,柳春燕,陈靠山. NdCl3对黄瓜子叶抗氧胁迫的保护作用. 中国稀土学报,2004,22: 152-155.(65) 林学政,柳春燕,陈靠山,李光友. 不同地域牛蒡叶绿原酸的含量比较及其抑菌实验.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4,16(4): 328-330.(66) 刘世名,陈靠山,梁世中. 植物激素IBA与6-BA对摇瓶分批流加异养培养小球藻的生长及化学组成的影响. 西北植物学报,2004,24(1): 65-69.
⒎张文斌 骆文静陈耀明 孟姗姗 赵芳 刘明朝.浅谈提高地方入伍大学生军队卫生学教学质量.现代医药卫生 2010年第03期 473-474⒏张文斌 侯祥红 骆文静。浅谈如何提高环境卫生学的教学质量。教育训练研究 ⒐陈香郡 张文斌 陈耀明 刘明朝 车红磊 赵芳 姚婷 孟姗姗 马金龙 王基野 李丹 骆文静。JKA97诱导HepG2凋亡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4419-4421+4392⒑王基野 陈耀明 张文斌 郑刚沈学锋 车红磊 柯涛 陈香郡 马金龙 骆文静 陈景元 徐玫。复合营养素对寒冷暴露大鼠骨骼肌功能的保护作用。实用预防医学,2010,17,3-425-427⒒马金龙 郑刚 沈学锋 张文斌 王基野 陈香郡 陈耀明 孟姗姗 陈景元。寒冷对大鼠学习记忆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9,9,24,4615-4617⒓杨群王显超 柏维尧 张文斌 柯涛 马金凤史宝欣。高原环境对领悟社会支持及社交回避与苦恼的影响。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27,2,264-266⒔张文斌 季爱玲 曹瑞 曹子鹏 刘寒强 高双斌 王枫 共轭亚油酸对肥胖大鼠脂肪组织瘦素的影响。中国公共卫生 2005年21卷4期⒕曹瑞 王枫 季爱玲 张文斌 刘寒强 曹子鹏 高双斌 共轭亚油酸对肥胖大鼠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06年24卷2期⒖丁烨 王枫 张文斌 杨林 曹子鹏 侯祥红 向雪松 曹瑞 季爱玲 徐哲 布伦 赵涛 膳食钙对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影响。中国临床康复 2006年10卷48期⒗刘寒强 王枫 张文斌 季爱玲 曹瑞 侯祥红 曹子鹏.二羟异黄酮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生长影响.中国公共卫生 2006年22卷6期⒘曹瑞 季爱玲 张文斌 曹子鹏 向雪松 高双斌 王枫.共轭亚油酸对肥胖大鼠肝脏脂质代谢酶及PPARγ基因表达的影响.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2007年31卷1期
《柳叶刀》是1823年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公司出版的杂志,部分是由李德·爱思唯尔(Reed Elsevier)集团协同出版。1823年由汤姆·魏克莱(Thomas Wakley)所创刊,他以外科手术刀“柳叶刀”(Lancet)的名称来为这份刊物命名,而“Lancet”在英语中也是“尖顶穹窗”的意思,借此寓意著期刊立志成为“照亮医界的明窗”(to let in light)。
2013年10月,英国世界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支持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已故主席阿拉法特系死于钋中毒的说法,并刊登了瑞士科学家的有关调查报告,证实阿拉法特系放射性元素钋210中毒死亡。
异种抗原名词解释
没有质量问题,破伤风抗毒素对人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异种蛋白,对人体是一种过敏原,再加上医院做皮试时未按说明书上的要求做,故经常会出现皮试假阳性,但全量注射后又没事。在临床上会出现99%的假阳性。可以给一论文看看:破伤风抗毒素皮试假阳性原因与对策胡凤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300192)关键词破伤风抗毒素;皮试;假阳性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6.9143(2009)02-0122-02破伤风抗毒素(TAT)是用破伤风类毒素免疫马的血清经胃酶消化后,提纯制得的液体制剂,对人体是一种异体蛋白,具有抗原性,注射后容易发生过敏反应⋯。目前已有人血源的抗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制剂,效果较好,且能避免发生过敏反应,但其来源较少,制备复杂,尚不能普遍应用,因而TAT仍为预防和治疗破伤风的主要生物制品。传统的皮试方法假阳性率较高,脱敏注射法繁琐耗时。因此,近年来护理同行对造成TAT皮试假阳性的各种可能性因素进行分析,并进行了大量临床实践和研究找出相应对策,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破伤风抗毒素(TAT)皮试假阳性的原因1.1保存不当l临床上确实存在将破伤风抗毒素以室温存放。TAT是马血清制品,是用类毒素免疫马匹后制备的,属于异体蛋白质室温放置易变质、变性。1.2rAT皮试液配制时稀释液选择不当临床上有些医院仍采用注射用水配制各种皮试液,由于注射用水为低渗液,皮下注射后可引起皮下组织细胞膨胀,引起局部疼痛,疼痛刺激皮肤使局部充血潮红,从而造成假阳性。1.3皮试液浓度传统皮试液的配制方法取0.1mLTAT原液(规格15OOU/mL);0Z生理盐水稀释至1mL(内含~5ou)即为皮试液,即o.1mL含15U的TAT皮试液。TAT皮试液的浓度剂量与局部反应程度成正比关系,浓度高,局部反应程度增强,局部皮肤接受高浓度大分子的异性蛋白后,造成组织渗透压升高而引起的皮肤局部反应。1.4皮试液配制不准确临床上配制TAT皮试液时常使用的注射器是1mL一次性无菌塑料注射器,注射器死腔因素是皮试液浓度增高的主要原因】。注射器死腔包括3部分,乳头内部空间,乳头与针栓之间的空间,以及针梗空间。多年来经过对破伤风抗毒素原液的剂量进行反复观察,发现各个厂家生产的破伤风抗毒素针剂药量都不足1mL,多则0.8mL,少则0.5mL,按教科书要求方法进行皮试液的配制,造成TAT皮试液浓度过高,使TAT皮试假阳性率升高“。在注射器内吸取作者简介:胡风华(1969.),女,主管护师,大专一定量的破伤风抗毒素后再吸取稀释液时,由于注射器的吸力,稀释液进入注射器中有一定的冲力,该冲力对管内的破伤风抗毒素起了强烈搅拌作用,因而导致泡沫的产生而影响药液剂量六。1.5消毒液使用不当临床上在做皮试前,多采用75%酒精消毒局部皮肤,观察结果时发现有的患者皮试处出现与酒精消毒面积大小相一致的局限性红晕,直径达5cm左右,恰是消毒的范围,因此无法判断是酒精过敏还是1IAT过敏。这样对皮试结果判定带来很大的难度,从而使TAT皮试假阳性率升高。1.6注射针头选择不当皮内注射时选用5号或6.5号针头,因针头粗对局部刺激性大,易出现皮丘发红等皮肤的应激反应,使TAT皮试假阳性率增高。1.7注射时进针方法不妥皮内注射时进针方向与前臂横纹肌垂直,使皮肤产生机械性损伤,加上药液逆流阻力大,易产生撕裂样疼痛,局部疼痛会引起假阳性反应。这就是因操作不当而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同时增加了对局部皮肤的刺激而造成TAT皮试假阳性率增加。1.8传统皮试观察时间过短通过临床观察发现TAT皮试后15min的反应最为强烈,因此,传统皮试观察20min也显得时间过短,假阳性率最高”j。1.9传统皮试结果判断标准过于简单全国中等卫生学校教材《基础护理学》第3版对破伤风抗毒素皮内试验结果判断标准阴性:局部无红肿。阳性:局部反应为皮丘红肿、硬结直径大于1.5cm,有时有伪足,主诉有痒感,或有其他过敏症状。庞跟娣,李澍等通过1260例临床操作及对照观察,结果发现按习用标准判断阴性反应者8例,不足1%,也就是说将有99%以上患者的皮试反应都超过了阴性的原有规定范围,阳性率很高。1.10d,JL特殊生理特点d,JL皮肤菲薄,富于血管故注入药液后极易扩散,红晕范围大,而皮丘相对较小。如操作时动作不够轻柔,皮肤绷的太紧,用手抓捏,衣袖摩擦等,均可使红晕范围扩大。再就是婴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对某些阳性表现如发痒、胸闷等不能确切表达,影响试敏人员判断结果,易rjanjinJoumalofNursing,April2009,Vo1.17,No.2·123·造成TAT皮试假阳性,从而使TAT皮试假阳性率升高。1.11其他原因皮试观察时间不够。由于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有些试敏人员观察反应在结果不足20min,提前观察,即见到注射对皮肤刺激产生红晕还没有消退,误认为是皮试阳性。有些试敏人员由于对TAT过敏反应有恐惧感,造成对判断标准掌握过严,而没有按皮试阳性判定标准来鉴别,而造成TAT皮试假阳性率提高。某些患者因恐惧、精神紧张或疾病的影响以及疼痛刺激而使感觉异常,诉说皮试处痒或痛,误判为TAT皮试假阳性。2对策2.1妥善管理TAT制剂I’AT制剂应保存在2—8。C暗处,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药效。注射前需仔细查看,发现制剂混浊、且摇不散的沉淀、异物或安瓶有裂纹、标签不清、过期失效者均不可使用。防止制剂变质,影响皮试的准确率。2.2选择正确的稀释液应选用生理盐水作为配制TAT皮试液时的溶媒。因它为等渗液,渗透压与组织液相等,对皮肤及组织刺激小,降低TAT皮试的假阳性率。2.3推广使用7.5IU为皮试标准浓度以往教科书上TAT皮试以含l5IU为标准,现在医学上推广以7.5IU为标准,含7.5IU为标准的皮试液更能准确地反映病人的阴阳性结果J。既可以避免因假阴性而出现的漏诊,又可以减少假阳性而缩短治疗时间。皮内注射TAT0.1mL含7.5U为最佳剂量,配制浓度75U/mL为最佳浓度,应用这种皮试液既可以减轻患者痛苦,又减轻了护士工作量,而且皮试液配制方法简单,便于护理人员掌握。2.4改进配制方法黄秀华等测定注射器死腔残余量为0.06·”】,在配制皮试液时应减去残余量。1mL一次性胰岛素专用注射器几乎无死腔,因此是理想的配制皮试液的注射器。配制皮试液时由于各厂家生产的破伤风抗毒素针剂都不足1mL,配制TAT皮试液时,先将每支为1500IU的不足1mL的制剂加适量生理盐水稀释足1mLc。破伤风抗毒素注射液是经硫酸胺盐析法所制成的生物制品,为表面活性物质的高分子化合物溶液。配制时先抽取生理盐水0.1mL,再抽取TAT0.1mL,这样会加速抗毒素的稀释溶解而不产生泡沫,再抽取生理盐水0.8mL,配制成150IU/mLc”J,再排出0.5mL~=/JU生理盐水0.5mL,即配制出的皮试液为75IU/mL,皮内注射0.1mLc。2.5选用适宜的皮肤消毒液用75%酒精棉签消毒注射部位皮肤(以注射点为中心,用螺旋式动作从中心向外旋转涂擦,直径5cm以上),再用生理盐水棉签擦拭注射部位皮肤(方法同酒精消毒,但直径不超过酒精消毒范围5cm,擦拭1次)做TAT皮试较安全、可靠,且可降低TAT皮试阳性率。2.6选用适宜的皮内注射针头选用4号、4.5号的针头。由于针头小皮内注射时减轻了对局部皮肤的刺激,患者就无撕裂样疼痛或只有一点微痛,皮肤的应激反应减轻。2.7改进皮内注射时的进针方法皮试时在患者前臂掌侧横纹上3横指正中与腕横纹皮肤平行进针,因此处是尺神经皮支与桡神经皮支末梢分布最稀少的部位,与皮纹平行方向进针,皮纹向前推移,机械损伤小,且皮纹无断裂现象,药液是顺流阻力小,这样就减轻了皮试液对局部皮肤的刺激,从而降低TAT皮试的假阳性率。2.8规范皮试结果的最佳观察时间规定皮试结果最佳观察时间为30min【7】。对可疑为假阳性反应的患者,可根据具体情况,用生理盐水作对照及脱敏疗法,重点观察“局部”或“全身痒感”,“皮丘”以及“皮丘质地与形状”等,采用“延时观察法”和“众人证明观察法”,以提高判断准确性“。皮试过程红润出现较普遍,无特异性意义,只能作为TAT过敏反应的佐证。2.9规范皮试结果判断标准皮试结果判断阴性局部无红肿,硬结不超过1eln,无全身及其他部位反应。崔明淑将阳性分级用(+)(++++)表示,见表1(+、++为假阳性,+++为阳性,++++为强阳性),采用此方法进行判断,假阳性率明显降低。表1TAT皮试阳性分级2.1O婴幼儿要用特殊方法对于婴幼儿患者要设法分散其注意力,使其最大限度的配合,操作时要固定好针头,防止针头滑出,同时进针用力要轻,防止进针过深,注入药物过多,从而减少TAT皮试假阳性反应。对于学龄前儿童应询问有无接种白百破三联疫苗,如已接种其中的破伤风抗毒素5岁内有预防破伤风杆菌感染的作用,此类患儿只需注射破伤风类毒素0.5mL即可。参考文献:[1]崔炎.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20[2]马白芳,李彩玲.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浓度的探讨[J].ChineseJoumalofClinicalHealtheare,2004,17(5):384[3]郑艳,涂索华,王玲,等.空针死腔对TAT皮试结果影响的临床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4):379[4]李静,李秀珍,史小景.破伤风抗毒素皮试试验阳性率过高原因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O7,7(13):2987[5】苏月巧,郑荣坤,赵连萍.破伤风皮试液不同配制方法的比较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6,3(8):78[6]冯月霞,赵润萍,翟谢民.破伤风抗毒素皮试假阳性原因及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3,3(5):777[7]郑昌炼.避免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结果假阳性的探讨[J].河北医学,213O5,11(10):919[83庞跟娣,李澍,刘改云,等.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判断标准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337[9]裴振兰,钱国菊,韩静枫,等.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最佳浓度及剂量探讨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1996,12(3):102[10]张亚琴.四种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的比较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4):614[11]黄秀华,梁秀萍,黄艳萍,等.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含量与皮试结果关系的观察[盯.广西医学,2007,29(11):1826[12]余佳,陈琼枝.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浓度与皮试结果的临床观察与体会[J].当代护士,2008,2:82[133张胜姣,沈兰花.TAT皮试液配制方法的比较研究[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4(6):483[1nJ李淑华.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皮肤消毒方法改进的效果[J].实用临床医学,2006,7(8):150[15]闫玉霞.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进针方法的改进[J].黑龙江护理杂志,1999,5(4):83[16]高娟,马春华.避免破伤风抗毒素皮内试验假阳性的临床探讨[J].锦州医学院学报,2006,27(3):3[17]崔明淑,王艳春.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结果判断和脱敏治疗[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7,13(7):882[18]冯玉娟,冯晓文.小儿应用破伤风抗毒素需注意的问题[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3):234(20o8—1O一06收稿,2009一O1—23修回)
1. 金属硫蛋白与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国美容医学,2005年2期。2. 全耳再造术中的耳甲腔和耳屏的重建,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7年8期。3. 前臂游离皮瓣在外伤性面部大面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中国美容医学,2007年7期。4. 外源性锌对任意皮瓣成活的影响,中国美容医学,2006年6期。5. 残耳组织在小耳畸形外耳再造中的应用,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8年3期。6. 整形外科手术后血肿的研究进展,中国美容医学,2009年12期7. 硫酸锌对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6年1期。8. 锌对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5年12期。9. 外源性锌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皮瓣超微结构的影响,中国美容医学,2006年1期。10. 缺血再灌注损伤皮瓣组织中金属硫蛋白的免疫组化研究,中国美容医学,2005年3期。11. 单侧小耳合并对侧杯状耳畸形的治疗,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8年3期。12. 假体隆乳术后并发症与乳房下皱襞的解剖关系,中国美容医学,2006年2期。13. 乳房下皱襞的组织学和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应用,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5年 06期。14. 乳房下皱襞超微结构的研究及临床意义,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05年 04期。论文被重要学术会议收录并宣读情况:1. 2001年1月参加第四次全国整形外科学术会议(哈尔滨),有论文《应用1064nm调Q激光治疗文眉文身1057例的体会》被大会论文集收录。2. 2005年5月参加第八次全国整形外科学术会议(广州),《缺血再灌注损伤皮瓣组织中金属硫蛋白的免疫组化研究》被大会论文集收录,并在大会上宣读论文。3. 2007年9月参加第九次全国整形外科学术会议(长沙),论文《残耳组织在小耳畸形外耳再造中的应用》被大会论文集收录,并在大会上宣读论文。课题研究:1. 2005年河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外源性锌诱导金属硫蛋白对皮瓣保护作用的研究。(第二主研人)2. 获2006年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证书号:2006JB2006-02)3. 2004年度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先天性小耳-无耳畸形系统化综合治疗(2004468)。(参与课题研究)主要论文谢祥为第一作者的论文选择性单株毛发植入在眉毛部分缺失修复中的应用,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14年11期毛发移植术在治疗小面积外伤性眉缺损中的应用》中国美容医学,2011年4期全耳再造术中的耳甲腔和耳屏的重建,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7年8期。前臂游离皮瓣在外伤性面部大面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中国美容医学,2007年7期。外源性锌对任意皮瓣成活的影响,中国美容医学,2006年6期。残耳组织在小耳畸形外耳再造中的应用,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8年3期。整形外科手术后血肿的研究进展,中国美容医学,2009年12期谢祥为通讯作者的论文肿胀麻醉在中面部和颈部除皱术中的应用体会,中国美容医学2012年4期医学美容护士素质浅析,中国美容医学2012年8期谢祥与其他医生合作的论文术中即时超量扩张技术在内镜辅助隆乳术中的应用,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12年6期内镜辅助下额颞部除皱上提术,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11年6期硫酸锌对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6年1期。锌对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5年12期。外源性锌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皮瓣超微结构的影响,中国美容医学,2006年1期。缺血再灌注损伤皮瓣组织中金属硫蛋白的免疫组化研究,中国美容医学,2005年3期。单侧小耳合并对侧杯状耳畸形的治疗,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8年3期。假体隆乳术后并发症与乳房下皱襞的解剖关系,中国美容医学,2006年2期。乳房下皱襞的组织学和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应用,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5年06期。乳房下皱襞超微结构的研究及临床意义,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5年04期。谢祥医生的科普文章《植发:挽救“聪明绝顶”》,2011年3期《鲁尼植发,半年后论成败》,家庭医生,2011年21期
写作思路:写这篇征文,主要是突出艾滋病的危害,呼吁大家注意卫生。
忘记了是从那一天起,艾滋病这个略带西方色彩的字眼闯如了我们的生活。它惊醒了沉睡中的我们。让我们认识了爱滋,了解了爱滋,惧怕了爱滋,远离了艾滋病人。
人性就在这时体现了。普存忻这个我不太熟知,但是他是有名的艾滋病大使。也许我连他的名字都不会写,可是我从心里崇拜他,因为他有一颗剔透的心,高尚的灵魂。其实我心里也知道,艾滋病是靠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的。
可是就是人性的自私,我也保护我自己,如果有一个人他站在我面前说要和我握手,而且告诉我他是艾滋病人,恐怕我也会胆怯,我也会踌躇。可是他呢!毅然的和他们握手,吃饭,交流。也许这些在正常人与正常人之间太微不足道了。可是如果是一个正常人和一个艾滋病人之间,那么是多么的崇高的一种气节。是多么的伟大。他们做到了,可是今天的我真的做不到。
人之初,性本善。也许是自私抹杀了我的善良。也许是自己保护的意识让我收起了善良。今天我只能在这里高唱凯歌,百般称赞那些能做到和艾滋病人平等的人,对不起,今天的我依然做不到。
艾滋病是一种有艾滋病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入侵人体后破坏人体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多种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后导致被感染者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全球艾滋病20年来造成2800万人死亡,目前还有4300万患者,并且每天新增病人万人。我国现有65万艾滋病感染者,去年每天新增192人。
艾滋病传染途径主要有三种:
一是性接触传播;
二是血液传播;
三是母婴传播。
艾滋病仍然是不治之症。它威胁着每个人和每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1、艾滋病对个人的危害生理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发展成艾滋病人,健康状况就会迅速恶化,患者身体上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最后被夺去生命。心理、社会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知道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心理上会产生巨大的压力。另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容易受到社会的歧视,很难得到亲友的关心和照顾。2、艾滋病对家庭的危害社会上对艾滋病人及感染者的种种歧视态度会殃及其家庭,他们的家庭成员和他们一样,也要背负其沉重的心理负担。由此容易产生家庭不和,甚至导致家庭破裂。因为多数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处于养家糊口的年龄,往往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当他们本身不能再工作,又需要支付高额的医药费时,其家庭经济状况就会很快恶化。有艾滋病病人的家庭,其结局一般都是留下孤儿无人抚养,或留下父母无人养老送终。3、艾滋病对社会的危害艾滋病主要侵害那些年富力强的20-45岁的成年人,而这些成年人是社会的生产者、家庭的抚养者、国家的保卫者。艾滋病削弱了社会生产力,减缓了经济增长,人均出生期望寿命降低,民族素质下降,国力减弱。社会的歧视和不公正待遇将许多艾滋病人及感染者推向社会,造成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使犯罪率升高,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遭到破坏。4、艾滋病对儿童的影响艾滋病使千千万万的儿童沦为孤儿,使千万无辜儿童被迫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还要经常忍受人们的歧视、失学、营养不良以及过重的劳动负担。艾滋病是我们人类共同的敌人,要消灭艾滋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培养预防艾滋病的社会责任感,需要从"我"做起。
艾滋病,一个可怕的字眼!科技,一把恢宏充满希望的利刃,爱心,温暖的感觉,让我们用爱心和科技构筑战胜艾滋病的长城吧!我们一起手拉手肩并肩,无往而不胜,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最终的胜利,属于我们!
分段写,第一段,第二段……
口腔综合 《口腔组织病理学》 于世风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五版(2003年) 《口腔病理学》 郑麟蕃 上海科技出版社 第一版(2003年 《口腔颌面外科》 邱蔚六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五版(2003年) 《口腔修复学》 马轩祥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五版(2003年) 《口腔材料学》 陈治清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三版(2003年) 《牙周病学》 曹采方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二版(2003年) 《口腔粘膜病学》 李秉琦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二版(2003年) 《牙体牙髓病学》 樊明文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二版(2003年)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04-2006年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04-2006年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04-2006年
1、《口腔组织病理学》 2、《口腔病理学》3、《口腔修复学》4、 《口腔材料学》5、《牙周病学》6、《口腔粘膜病学》 7、《牙体牙髓病学》8、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9、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0、《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文唾液凝集素研究进展,《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09年 第2期中国口腔医学专业人才供需研究,《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9年 第1期Nod/Rip2信号通路参与牙龈卟啉单胞菌诱导牙髓细胞白细胞介素-6表达,《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9年 第1期龋病相关细菌的细菌素,《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09年 第1期 口腔医学教材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中国口腔医学信息》2008年 第6期Wnt信号通路与牙胚发育,《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8年 第12期老年人前后牙牙髓感觉功能昼夜节律性的比较研究,《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08年 第4期发挥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培养创新型口腔医学人才,《中国口腔医学信息》2008年 第5期弯曲根管不同预备方法对其根管充填密封性的影响,《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8年 第6期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唾液分泌率及其葡萄糖的质量浓度分析,《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08年 第5期口腔医学救护在抗震救灾中的重要作用,《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8年 第4期发挥学科优势,建设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年 第4期五星红旗不相信眼泪,《中国口腔医学信息》2008年 第3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孵育站,《高等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 第2期设立口腔医学8年制学历教育势在必行,《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年 第6期成都地区成人上颌第一前磨牙的离体解剖形态观察,《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08年 第2期发挥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培养创新型口腔医学人才, 《北京口腔医学》2008年 第2期1950——2005年我国龋病临床研究文献的质量评价,《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8年 第1期我国局部使用氟化物防龋效果的循证医学分析,《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8年 第1期 3种白色假丝酵母菌生物膜体外模型的比较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年 第12期两种脱矿体系制备人工龋损的病理学比较,《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8年 第1期两种机用镍钛根管预备器械预备“S”形树脂根管的效果观察,《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8年 第1期三种灭菌法对高速裂钻腐蚀和切削率的影响,《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7年 第10期中药五倍子、蜂房提取物对早期釉质龋再矿化作用的实验研究,《时珍国医国药》2007年 第11期人体牙髓感觉功能昼夜节律性的增龄性变化,谢思静 郭斌 周学东 阙克华 徐真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 第4期影响内氏放线菌尿素酶活性相关因素的初步研究,《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 第4期我国窝沟封闭防龋效果的循征医学分析,《口腔医学研究》2007年 第5期中药对口腔细菌生物膜作用的实验研究,赵今 李继遥 朱昞 周学东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7年 第10期白假丝酵母菌药物流出泵基因在生物膜中表达的动态研究,《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7年 第4期根管弯曲度对人下颌恒切牙数字牙片根管长度测量的影响,《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 第5期局部使用聚维酮碘氟化泡沫对龋易感儿童口腔致龋菌的抑制作用,《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7年 第5期厚朴活性成分对致龋菌生长和产酸影响的体外研究,《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 第3期远缘链球菌黏附与游离状态下合成胞外多糖的比较,《上海口腔医学》2007年 第1期五倍子对牙根面脱矿影响的研究,《中国中药杂志》2007年 第6期纳米羟磷灰石/聚酰胺66作为盖髓材料的体外抗菌作用,《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7年 第1期多肽生长因子对牙周膜细胞的影响,《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7年 第2期五倍子不同组分对口腔细菌生物膜的清除效应,《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7年 第1期我国天然药物防龋的研究进展,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7年 第2期肝细胞生长因子在大鼠修复性牙本质形成过程中的表达研究,《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 第1期中药五倍子化学成分对早期龋显微硬度的影响,《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 第10期 口腔多菌种生物膜对防龋中药敏感性的实验研究,《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 第6期变形链球菌在日托儿童口腔中水平传播的初探,《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 第6期白细胞介素-1B-511基因多态性与牙周炎进展的关系,《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 第6期数字X线技术诊断6|6原发性牙根纵裂的体外研究,《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 第6期中国人下颌恒切牙根管横切面的形态学研究,《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 第6期人上前牙根管治疗难度评估的实验研究,《上海口腔医学》2006年 第5期根管治疗难度分析的要点,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 第9期下颌恒切牙根管形态的影像学研究,《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6年 第8期下颌恒切牙根管解剖因素与根管治疗难度的相关分析,《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 第4期可变锥度镍钛锉在树脂弯曲根管中成形效果的观察,《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 第4期不同培养条件对口腔细菌生物膜生长的影响,《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 第6期恒前牙髓室解剖影像学的初步研究,《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 第3期种麻醉方法在牙髓病治疗中止痛效果的比较,《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 第3期中国人下颌恒切牙根管弯曲的解剖学研究,《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 第3期儿童口腔中变形链球菌传播方式的研究,《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 第5期我国龋病研究的进展,《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 第5期尿素水解对内氏放线菌增殖及耐酸力的影响,《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 第2期粘液放线菌生物膜结构中细菌和胞外多糖关系的初步研究,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 第2期网络在牙体牙髓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中国口腔医学信息》2006年 第1期酪蛋白磷酸肽——磷酸钙溶液体外再矿化作用的化学分析及显微硬度测试,《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 第2期肝细胞生长因子在正常牙髓组织中的表达,《上海口腔医学》2006年 第1期不同程度牙周炎自然发展进程与IL-1RN基因多态性的关系,《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 第1期健康老年人口腔念珠菌与义齿修复的相关研究,《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 第1期
【口腔医学考试科目】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 英语一。
③ 352口腔综合。
【参考书目】
1、口腔综合: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口腔修复学、口腔病理解剖,满分300分。
2、《口腔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社(第2版);郑艳。
3、《口腔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社;顾潜川。
4、《口腔修复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 7 版)赵铱民主编;
5、《口腔解剖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 7 版)王美青主编;
6、《口腔组织病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 7版)于世凤主编。
复试介绍:
学硕复试线:300;
政治:;
外语:;
专业课一:;
专硕复试线:312;
政治:;
外语:;
专业课一:;
复试详情:复试内容分为笔试和综合面试两部分。
1、笔试医学门类各专业及应用心理专业,学校统一组织专业基础课笔试(招生章程中已注明复试科目),考试时间为2小时。
2、综合面试主要为外语及专业课的笔试、外语听力及口语测试、专业素质、综合素质评价。每位考生笔试时间不少于30分钟,面试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0分钟,具体情况由复试组掌握。面试内容包括外语听力及口语测试、专业素质(含技能考核)、综合素质等。
面试主要设定以下参考指标:
(1)外语听力及口语测试;
(2)专业素质
①大学阶段学习情况及成绩(考生提供成绩单),对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掌握程度;
②利用所学理论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对本学科发展动态的了解以及在本专业领域发展的潜力。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药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须考核专业技能操作;
③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综合素质
①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对于思想政治品质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②心理测试(各复试组进行);
③本学科(专业)以外学习、科研、社会实践(学生工作、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实际工作表现等方面的情况;
④诚信、事业心、责任感、纪律性(遵纪守法)和协作性;
⑤语言表达能力、思维的敏锐性及逻辑思维能力;
⑥人文素养,医风医德,举止、表达和礼仪等;
复试小组成员须现场独立评分,平均分即为考生的综合面试成绩。复试组秘书应当场填写《天津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记录单》,复试组给出面试评语并由组长签字确认。面试过程必须全程录音或录像,做到程序操作规范,有据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