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中国药学杂志2015年

中国药学杂志2015年

发布时间:

中国药学杂志2015年

1.药学学报2.中国药学杂志3.中国医院药学杂志4.药物分析杂志5.中国医药工业杂志6.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7.中国药理学通报8.中国抗生素杂志

连续三届荣获国家期刊奖,并被入选为中国期刊方阵的双高期刊。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药学类核心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荷兰医学文摘、国际药学文摘(IPA)等国际重要检索系统收录。新闻出版署和国家科委联合主办的首届国家期刊奖。2006年、2007年获“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资助期刊。1997年起进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1998年起进入Chinainfo网络版。

药学类中文核心期刊1.药学学报2.中国药学杂志3.中国药理学通报4.中国药科大学学报5.中国新药杂志6.药物分析杂志7.中国医院药学杂志8.中国医药工业杂志9.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10.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1.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2.华西药学杂志13.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4.中国抗生素杂志15.中国生化药物杂志16.中国海洋药物等。

只是《中国药学》 的英文版而已,属于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主办:中国药学会出版周期:双月刊出版地:北京市语种:英文ISSN:1003-1057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库(2013-2014)

提示: CSCD核心库(C)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3年版)

提示: 《引证报告》2013年版影响因子: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4年版)

提示: 《引证报告》2014年版影响因子: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5年版)

提示: 《引证报告》2015年版影响因子:

中国药学杂志涵盖重点药物化学、生药学、天然产物、药物分析医药科学的所有领域,药剂学和药理学。它发表原创性的研究文章,简短的沟通,评论,在药物研究和引进新的药物的发展。这本杂志向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介绍了药学科学的最新进展和成就,这是本杂志的兴趣。

药学杂志2015年

简单查询,包括人用、农用等等,差不多有400个期刊。

1.药学学报2.中国药学杂志3.中国医院药学杂志4.药物分析杂志5.中国医药工业杂志6.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7.中国药理学通报8.中国抗生素杂志

这个说不完的,有很多,主要看你要求。

药学类中文核心期刊1.药学学报2.中国药学杂志3.中国药理学通报4.中国药科大学学报5.中国新药杂志6.药物分析杂志7.中国医院药学杂志8.中国医药工业杂志9.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10.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1.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2.华西药学杂志13.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4.中国抗生素杂志15.中国生化药物杂志16.中国海洋药物等。

中国药学杂志2015

1.药学学报2.中国药学杂志3.中国医院药学杂志4.药物分析杂志5.中国医药工业杂志6.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7.中国药理学通报8.中国抗生素杂志

这个说不完的,有很多,主要看你要求。

只是《中国药学》 的英文版而已,属于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主办:中国药学会出版周期:双月刊出版地:北京市语种:英文ISSN:1003-1057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库(2013-2014)

提示: CSCD核心库(C)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3年版)

提示: 《引证报告》2013年版影响因子: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4年版)

提示: 《引证报告》2014年版影响因子: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5年版)

提示: 《引证报告》2015年版影响因子:

中国药学杂志涵盖重点药物化学、生药学、天然产物、药物分析医药科学的所有领域,药剂学和药理学。它发表原创性的研究文章,简短的沟通,评论,在药物研究和引进新的药物的发展。这本杂志向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介绍了药学科学的最新进展和成就,这是本杂志的兴趣。

饶春明,王军志(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卫生部生物技术产品检定法及其标准化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50)摘要:2015 年版《中国药典》已出版,为更好地了解和执行2015 年版《中国药典》,笔者首先简要回顾了2010 年版《中国药典》 在出版后的生物技术药质量控制执行情况,列举了相关问题,说明及时学习和了解2015 年版《中国药典》及相关文件的必要 性。然后依据各相关法规和2015 年版《中国药典》三部对与生物技术药质量控制密切相关的内容进行介绍,内容包括:质量标准 研究依据及法规要求;凡例以及凡例第二十六条对标准品、参考品、对照品等标准物质的相关规定;生物制品通则以及与生物技 术药生产与质量控制密切相关的6 个规程;人用重组 DNA 技术产品总论和人用重组单克隆抗体产品总论;各论以及以我国2013 年度评价性抽验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 α2a 为例分析检定规程相关内容;检测方法通则以及新增附录干扰素生物学活性测定法第 二法( 报告基因法) 。讨论分析了2015 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产品各论制造与检定规程的优缺点以及当时制定质量标准时的 法规与技术背景;重点讨论了肽图分析在重组产品蛋白质结构分析以及生产工艺稳定性评价方面的重要性,新增人用重组 DNA 技术产品总论部分关键性技术要求,液相质谱等新技术在生物技术药蛋白质结构分析以及对照品鉴定等方面的应用。 doi:10. 11669/cpj. 2015. 20. 012 中图分类号:R9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 -2494( 2015) 20 -1776 -06Introduction of the Related Content of Biotech Drugs Quality Control in the Chinese Pharmacopoeia 2015RAO Chun-ming,WANG Jun-zhi* ( National Institutes for Food and Drug Control,Key Laboratory of the Ministry of Health for Research on Quality and Standardization of Biotech Products,Beijing 100050,China)ABSTRACT: The Chinese pharmacopoeia 2015 has been issued. To better understand and implement the new pharmacopoeia,this article first briefly reviews the situation of biotech drugs quality control after the execution of the 2010 edition pharmacopoeia,lists related issues,and illustrates the necessity to study and understand the new pharmacopoeia and related documents in time. Then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regulations and the Chinese pharmacopoeia 2015 Volume Ⅲ,the contents of the draft of biotech drugs quality control are introduced,including research basis and regulations of quality standards,the general notice and related provisions of standard materials such as standard,reference,reference substance in the article 26 in the notice,general requirements and six requirements related to the production and quality control of biotech drugs,general monograph of human 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 products and general monograph of human recombinant monoclonal antibody products,the monograph and the China's 2013 annual valuation to sample vial recombinant human interferon alpha 2a as an example analysis for verification regulation related content,and appendices and the second method ( reporter gene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interferon biological activity in the new appendix.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requirements on products contained in this edition of pharmacopoeia were discussed,as well as the regulations and technical background when the quality standards were formulated. Focus was put on the importance of peptide mapping analysis in the structure analysis of recombinant protein product and the stability evaluation of production process,key technical requirements in new general monograph of human 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 products,and the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ies,such as LC-MS in structure analysis of biotech drugs protein and identification of reference substance,etc. KEY WORDS: Chinese pharmacopoeia; biotech drug; quality control; regulation2015 年版《中国药典》已经出版并将于12 月 1 日执行。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执行 2015 年版《中国药典》 [1]的相关规 定,有必要对2010 年版《中国药典》 [1]在出版后的生物技术药质量控制执行情况做一简要回顾。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0 年6 月17 日发布的 “关于实施《中国药典》2010 年版有关事宜的公告( 2010 年第·1776·Chin Pharm J,2015 October,Vol. 50 No. 20 中国药学杂志2015 年10 月第50 卷第20 期43 号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 年版( 以下简称中国 药典) 已由卫生部2010 年第5 号公告颁布,自 2010 年 10 月 1 日起执行。现就实施《中国药典》的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中国药典》包括凡例、正文及附录,是药品研制、生 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等均应遵循的法定依据。所有国 家药品标准应当符合中国药典凡例及附录的相关要求。 二、凡《中国药典》收载的品种,自执行之日起,原收载于 历版药典、卫生部颁布药品标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颁布新药转正标准和地方标准上升国家标准的同品种药品 标准同时废止。 药品注册标准不符合中国药典有关要求的,药品生产企 业应按《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提出补充申请。对于 药品注册标准中收载的检验项目多于中国药典规定的或质量 指标高于中国药典要求的,在执行《中国药典》的基础上,应同 时执行原标准的相应项目和指标。 《中国药典》品种项下未收载的制剂规格,其质量标准按 中国药典同品种相关要求执行,规格项按原批准证明文件 执行。 公告第三至第九条可参见原文,不在本文赘述。根据公 告第一条,药典凡例、正文及附录是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 用和监督管理等均应遵循的法定依据; 根据公告第二条,药 品注册标准不符合中国药典有关要求的,药品生产企业应按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提出补充申请。然而当时 有许多生物技术药生产企业对此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新 药研发企业通常只参考药典正文各论某个品种制定其质量 标准,而未对凡例中标准物质的有关规定对其标准物质进行 必要的评价和鉴定,也未对相关蛋白做必要的分析; 一些生 物技术药企业其上市产品的注册标准与2015 年版《中国药 典》比较缺少“渗透压摩尔浓度”和“残余抗生素活性”测定, 但未及时依据2015 年版《中国药典》的要求按《药品注册管 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提出补充申请,以至于中检院在对其产 品进行质量评价时缺少符合要求的质量标准。 针对上述但不止于上述问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药品注册司2011 年1 月10 日给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和 国家药典委员会印发了“关于印发生物制品实施《中国药典》 2010 年版相关问题研究联席会议纪要的通知( 食药监注函 [2011] 3 号) ”。会议经研究相关问题形成相应的处理原则, 其中一条规定:对于已有注册标准,且按照 2010 年版药典三 部相关要求对质量标准或检验方法进行修订并向省局备案的 品种,检验时对质量标准的登记方式应为企业原注册标准号 以及相应的省局备案号,以确保该产品质量标准的唯一性。 该通知临时解决了一些生物技术药质量标准的相关问 题,但如何备案,各省市药监局各不相同,一些备案件内容完 整规范,而另一些备案件内容不够充分,如渗透压摩尔浓度 未规定范围,以至于不能确保该产品质量标准的唯一性,在 企业委托中检院对其产品进行质量评价时还需按相关要求 重新备案。 为了避免类似上述问题的再次发生,生物技术药研究单位、生产企业和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有必要认真学习、了解和 掌握2015 年版《中国药典》的内容和配套出台的相关文件, 并做好相应准备,确保在 2015 年版《中国药典》执行之日起 能满足药典的各项要求。本文依据各相关法规和2015 年版 《中国药典》三部对与生物技术药质量控制密切相关的内容 进行介绍。1 质量标准研究依据及法规要求 1. 1 国内法规 主要包括《中国药典》 [1]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附件 3 ( 生物制品注册分类: 治疗用生物制品 ) 、《人用重组 DNA 产 品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 [2] 、《人用单克隆抗体质量控制 技术指导原则》 [3] 、《人基因治疗研究和制剂质量控制技术 指导原则》、《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进口药品注册检验 指导原则》、《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 试行) 》 等,这些法规从不同角度对生物技术药质量控制做出规定, 是我国生物技术药质量标准研究的重要依据。 1. 2 国际法规 主要包括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FDA) 、药品注册的国际 协调组织( ICH) 等颁布的指导性法规和文件、欧洲及美国药 典等,这些法规有较好的前瞻性,可作为参考,如 siRNA、反 义核酸药物的研究目前我国还未制定相应的技术指导原则, 部分技术问题可参考国际相关法规制定质量标准。2 2015 年版《中国药典》三部 2. 1 凡例 凡例是正确使用《中国药典》进行质量检定的基本原则, 是对《中国药典》各论品种正文、生物制品通则、总论、检测方 法通则( 简称通则) 及质量检定有关的共性问题的统一规定。 凡例第二十六条对标准品、参考品、对照品等标准物质做出 明确规定。 国家生物标准品及生物参考品,系指用于生物制品效价 或含量测定或鉴别、检查其特性的标准物质,其制备与标定 应符合“生物制品国家标准物质制备和标定规程”要求,并由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当局指定的机构分发。企业工作标准品 或参考品必须经国家标准品或参考品标化后方能使用。 对照品,系指用于生物制品理化等方面测定的特定物 质。除另有规定外,均按干燥品( 或无水物) 进行计算后 使用。 2010 年版《中国药典》凡例有上述同样的规定[1],并规 定对照品须由国家药品检定机构审查认可,但未规定如何审 查认可对照品,本版药典则新增了“人用重组 DNA 技术产品 总论”,对用于生物技术产品理化等方面测定的对照品的分 析鉴定做出了明确规定。 2. 2 生物制品通则 通则是对正文生产和质量管理规范的原则性要求。 2015 年版《中国药典》修订收入了2010 年版7 个规程,包括: 生物制品生产检定用菌毒种管理规程、生物制品国家标准物 ·1777·中 国药学杂志2015 年10 月第50 卷第20 期 Chin Pharm J,2015 October,Vol. 50 No. 20质制备和标定规程、生物制品分装和冻干规程、生物制品贮 藏和运输规程、免疫血清生产用马匹检疫和免疫规程、血液 制品生产用人血浆、生物制品生产和检定用动物细胞基质制 备及检定规程; 新增了 1 个规程: 生物制品生产用原材料及 辅料的质量控制规程。 除免疫血清生产用马匹检疫和免疫规程、血液制品生产 用人血浆以外,其余6 个规程均与生物技术药质量控制密切 相关,应加以关注和了解。研究单位在研制创新生物技术药 时,如果生物学活性测定还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品或国际标 准品,应参照版本药典生物制品国家标准物质制备和标定规 程研制标准品。因为是首批标准品,不论是国家标准品还是 企业标准品,均必须保证标准品长期稳定,因此首先应进行 标准品配方、冻干工艺研究和稳定性评价,确保候选标准品 稳定后开展相应的协作标定。 2. 3 总论 总论是对某一类别生物制品生产及质量控制的通用性 要求。2015 年版《中国药典》修订了 2010 年版《中国药典》 的1 个总论:微生态制品总论; 新增了 3 个总论,包括: 人用 疫苗总论、人用重组 DNA 技术产品总论、人用重组单克隆抗 体产品总论。后两个总论与生物技术药相关,是在充分了解 国内外先进生物技术药技术研究进展,参考国内外相关法 规[2-8]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并采纳许多新技术在质控关键 项目方面的研究成果,与 2010 年版《中国药典》正文中生物 技术药各论的具体情况比较,更具有先进性和前瞻性,而且 涵盖内容更加广泛,对创新生物技术药的生产和质量控制具 有重要指导作用。一般的生物技术药必须满足人用重组 DNA 技术产品总论的相关要求;重组单抗制品同时还必须满 足人用重组单克隆抗体产品总论的相关要求。本文以人用 重组 DNA 技术产品总论为例进行介绍。 人用重组 DNA 技术产品总论由概述、制造、质量控制、 贮存、有效期和标签几部分组成。对生物技术药的生产与质 量控制提出了通用性技术要求,因篇幅有限,本文在简要介 绍总体内容的基础上,仅选择部分关键性质量控制技术要求 进行详细介绍。 制造部分包括基本要求、工程细胞的控制、生产过程控 制、生产工艺变更等技术要求。其中工程细胞的控制涉及: 表达载体和宿主细胞、细胞库系统、细胞库的质量控制、细胞 基质遗传稳定性等内容;生产过程控制涉及: 细胞培养、有限 传代水平的生产、连续培养生产、提取和纯化、原液、半成品、 成品制剂等内容。 质量控制部分包括:特性分析、产品检定、包装及密闭容 器系统等技术要求。其中特性分析包括: 理化特性( 一级结 构、糖基化修饰、高级结构) 、生物学活性、免疫化学特性、纯 度和杂质( 产品相关物质/杂质、工艺相关杂质、污染物) 、含 量、参比品等内容; 产品检定包括: 鉴别、纯度和杂质、效价、 含量、安全性试验、其他检测项目等内容。 总论第“3. 1. 1. 1”条对生物技术药的蛋白质一级结构提 出技术要求:一级结构,即包括二硫键连接方式的氨基酸序列。应尽可能采用综合的方法测定目标产品的氨基酸序列, 并与其基因序列推断的理论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氨基酸 序列测定还应考虑可能存在的N 末端甲硫氨酸( 如大肠杆菌 表达的产品) ,信号肽或前导序列和其他可能的 N、 C 末端修 饰( 如乙酰化,酰胺化或者由于外肽酶导致的部分降解等) , 以及各种可能的翻译后修饰( 如 N 端焦谷氨酸化、脱酰胺化, 氧化,异构化,碎片化,N-连接和 O-连接的寡糖,糖基化,聚合 等) 。同时还应测定游离巯基和二硫键,并对二硫键的完整 性和正确性进行分析。 总论第“3. 1. 1. 2”条,糖基化修饰,应对糖基化修饰进行 全面的分析和确定。如糖基化修饰与制品半衰期和生物学活 性相关,则应确定糖的含量( 如中性糖,氨基糖和唾液酸) 。糖 型结构( 如非人源的糖型结构) 可能与不良反应相关,应尽可 能对多肽链的糖基化位点以及糖链的结构、糖型等进行分析。 总论第“3. 1. 6”条,参比品,应选择已证明足够稳定且适 合临床试验的一个或多个批次作为参比品,用于鉴别、理化 和生物学活性等各种分析,并应按“特性分析”要求进行全面 分析鉴定。参比品的建立和制备可参照“生物制品国家标准 物质制备和标定规程”进行。 用于生物技术产品理化等方面测定的对照品,如用于生 物技术药肽图或等电点测定的对照品,可用原液直接分装制 得,一般 -70 ℃以下保存。根据重组产品特性应进行必要 的分析鉴定,内容包括: 蛋白质含量、比活性、等电点、纯度、 N-末端氨基酸序列、质谱相对分子质量、液质肽图、二硫键分 析、糖基分析( 真核表达) 等。该段落不仅对鉴定项目做出了 必要的规定,而且对其生产和保存提出合理建议。这些鉴定 项目,除相应原液已有的与纯度和结构相关的检定项目以 外,还增加了质谱相对分子质量、液质肽图、二硫键分析等关 键性鉴定项目,从而确保对照品与理论预期相一致。用原液 直接分装制得的对照品其缓冲液成分与原液的完全一致,可 确保肽图分析和等电点测定产品与对照品图谱的可比性; 对 照品保存在 -70 ℃以下使得保存温度远低于溶液共融点从 而避免了反复冻融,一般情况下可长期保持稳定。 总论第“3. 2. 3”条,效价,效价测定是以产品生物学特性 相关属性为基础的生物学活性定量分析,原则上效价测定方 法应尽可能反映或模拟其作用机制。比活性( 每毫克产品具 有的生物学活性单位) 对证明产品的一致性具有重要的价 值。应采用适宜的国家或国际标准品或参考品对每批原液 和成品进行效价测定。尚未建立国际标准品/国家标准品或 参考品的,应采用经批准的内控参比品。标准品和参考品的 建立或制备应符合中国药典“生物制品国家标准物质制备和 标定规程”。 2. 4 正文 正文系根据生物制品自身的理化与生物学特性,按照批 准的原材料、生产工艺、贮藏运输条件等所制定的、用以检测 生物制品质量是否达到用药要求并衡量其质量是否稳定均 一的技术规定。治疗用生物制品正文内容按顺序可分别列 有: ①品名( 包括中文通用名称、汉语拼音与英文名) ; ②定·1778·Chin Pharm J,2015 October,Vol. 50 No. 20 中国药学杂志2015 年10 月第50 卷第20 期义、组成及用途; ③基本要求; ④制造; ⑤检定( 原液、半成品、 成品) ; ⑥保存运输及有效期。 2015 年版《中国药典》在治疗性生物技术药方面,修订 收入了2010 年版《中国药典》33 个各论,取消了1 个各论;新 增了 5 个各论,其中 2 个来自 2010 版第二增补本( 表 1) 。 “注射用抗人 T 细胞 CD3 鼠单抗”被取消,主要是因为其质 量标准与新增的“人用重组单克隆抗体产品总论”比较差距 较大,而且是鼠源性单抗,不是今后人用重组单克隆抗体药

2015年英国医学杂志

据英国媒体8月22日报道,两项新研究表明,全球高收入国家的预期寿命正在下降,这部分原因是阿片类药物流行对美国年轻人的影响,以及严重的流感季对其他国家老年人的影响。

研究者说,寿命预期是针对人口健康和福利的一种考量。大范围或持续寿命预期下降可能会显示一个国家社会和经济条件出现问题,或这个国家的医保服务及质量出现问题。

《英国医学杂志》上的一篇研究考察了18个高收入国家预期寿命的发展趋势,发现大多数国家的预期寿命都在2015年出现了下降。这是近几十年来这么多高收入国家首次同时出现男女预期寿命双双下降的情况。

研究发现,在2014年至2015年间,一个特别严重的流感季导致除美国以外国家的预期寿命下降,这主要发生在65岁及以上的成年人中。此外,除了流感和肺炎,在这些国家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与人口老龄化有关,还包括其他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阿尔茨海默病,以及其他精神和神经系统疾病。

另外,研究作者发现,这些国家大多数在2015至2016年间扭转了预期寿命下降的趋势,但是在美国和英国,预期寿命仍在下降。在美国,预期寿命下降主要集中在较低年龄段,特别是在二三十的年轻人中,并且主要原因是美国当时阿片类药物流行导致药物过量而死的人数的增加。

然而,《英国医学杂志》上的另一篇研究表明,导致美国人预期寿命下降的原因不仅限于阿片类药物危机,还可能是与药物使用或滥用无关的各种原因。

来自弗吉尼亚联邦大学的主要研究作者史蒂文?伍尔夫博士( )说:“主要原因是由阿片类药物流行引起的致命的药物过量,但如果我们只关注药物问题,我们就错了,那只是冰山一角。酗酒和自杀导致的死亡人数也在增加,有些人称之为绝望而死。”更糟糕的是,研究发现,来自心脏、肺、消化系统和其他器官的数十种疾病导致中年死亡率上升。伍尔夫说,研究甚至发现怀孕期间和幼儿期的死亡率上升。

空气污染水平上升不仅会影响人类的呼吸道,而且会给其他生物带来不利影响

空气污染水平上升会影响人类的呼吸道呼吸系统

英国医学类期刊Microbial Genomics(ISSN:2057-5858)是本年轻期刊,创刊于2015年,由美国微生物协会 American Society for Microbiology创办,是其官方期刊,主要收录与微生物基因组学相关的文章。主编是澳大利亚墨尔本莫纳什大学的Kathryn Holt教授。 1)影响因子:Microbial Genomics拥有影响因子的时间并不长,2018年获得第一个影响因子,表现非常亮眼,2019年则为,以保持着分+的水准。我们计算了现在的即时影响因子,分,今年应该5分左右。Microbial Genomics拥有影响因子的时间并不长,2018年获得第一个影响因子,表现非常亮眼,2019年则为,以保持着分+的水准。我们计算了现在的即时影响因子,分,今年应该5分左右。 2)审稿周期:我们来看几篇今年发表的论文,平均3个月左右接受,当然有的快一些,有的相对慢一些。整体来说,接收速度不慢。 3)版面费:作为一本开放获取期刊,作者只能选择OA,版面费1500英镑,约合人民币13500元。Case Reports and Pedagogy articles免费。回答参考资料

2015年药学论文

药学硕士论文

药学是连接健康科学和化学科学的医疗保健行业,它承担着确保药品的安全和有效使用的职责。我精心为你整理了药学硕士论文,希望对你有所借鉴作用哟。

论文题目: 新时期药学发展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在新时期发展背景下,药学研究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严重影响着药学发展效果,不能保证其发展效果。因此,需要针对新时期药学研究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案,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全面解决,保证可以增强自身的工作效果,达到预期的研究目的。

【关键词】 新时期;药学发展常见问题;应对策略

在我国药学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重点关注药品采购与保管工作,还要科学开展制药研究与调剂工作,保证可以通过科研方式与教育方式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对药品生产进行开发,将患者作为中心,提升自身服务工作水平,满足当前的药品发展需求。

1 新时期药学发展现状分析

药房竞争较为激烈

在我国药房实际发展的过程中,竞争较为激烈,受到医疗保险的影响,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实际工作要求。同时,在医院工作期间,传统的药学研究与管理方式已经不能保证工作效果,在药房社会化的情况下,需要在激烈竞争的格局下占有一席之地。

用药不合理

当前,多数医院在药房工作中,不能保证用药合理性,难以对其进行严格的管理与控制,在缺乏用药知识的情况下,出现药品资源浪费的现象,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

2 新时期药学发展常见问题分析

基础设备落后

多数医院在对药学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药剂科的工作项目很少,药剂科室与药检科室中的基础设施简陋,不能引进先进的机械设备。在机械设备落后的情况下,会导致药品的储存工作不能达到相关标准。且药检相关科室在临床实验的过程中,不能针对机械设备进行全面的维护,无法保证工作可靠性与有效性。一些医院在临床药学研究的过程中,不能保证药理研究工作室的管理效果,无法对机械设备进行全面的维护。

缺乏正确的工作观念

在医院药学研究的过程中,还没有针对制剂生产工作进行全面的研究与管理,在采购药品的过程中,实验室的工作效果较差,无法保证药物治疗水平。且对于自身的工作能力较为忽视,医院不能对其进行全面的培训,难以开发继续教育等项目,虽然医院已经开展学术建设工作,但是,还是过于重视理论方面的研究,不能将其应用在实践中,对于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与采纳能力较差。加之在药学研究中未能深度开展探索活动,导致缺乏良好的发展与进步空间。

缺乏高素质药剂人才队伍

在医院药学发展期间,还没有建设高素质药剂人才队伍,未能对其进行专业能力的培养,难以保证工作效果,多数医院在发展中只关心自身的经济效益,忽视药剂方面的研究工作,不能树立正确观念,导致药剂人员的积极性降低。同时,药剂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较低,而传统研究工作对于药剂研究人员提出的要求很少,未能为药剂人员提供进修与继续学习的机会,难以完善其学历结构,无法保证药学研究工作效果,不能对其进行全面的管理,严重影响其长远发展与进步。

3 新时期药学发展常见问题的应对措施   树立患者为主的药学发展模式

在医院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应当为药学研究者树立正确的观念,转变传统的工作形式,保证可以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服务。在药学工作中,需要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服务观念,能够在自身工作中,掌握先进的服务技巧,将其与现代医学内容联系在一起,保证可以形成固化与动态性的管理模式,在以人为本观念的支持下,提升自身服务工作水平,保证能够增强医院竞争力[1]。

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

医院在药学研究的过程中,应当保证人员的专业素质,做好相关培训工作,利用高素质人才队伍提升医院知名度。对于药学而言,具备涉及广泛的特点,要想更好的对药学问题进行分析,就要培养相关技能型人才,保证可以提升教学水平。但是,我国多数医院在药学研究期间,还存在学历与知识结构方面的问题,不能保证工作效果。因此,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医院需要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聘用学历较高的优秀人才,在明确工作人员优势的情况下,对其岗位进行科学的分配,保证可以发挥人才的积极作用。同时,要对其进行阶段性专业知识与先进技能的`培训,使其可以掌握先进的工作技能。为了做好培训工作,还要为工作人员提供进修的机会,使其可以提升药学工作水平[2]。

加大科研工作力度

医院在科研工作中,应当加大研究力度,促进国家的长远发展与进步。在新时期进步的过程中,医院应当重点关注药学临床应用情况的分析,对经济学与药学进行合理的研究,在建立理性研究机制的情况下,制定完善的药学治疗方案,对其进行合理的优化,以便于明确药物临床使用效果,及时发现不良反应问题。同时,在实际研究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开发与评价方案,合理开展药物实验工作,在认真分析的情况下,通过科学的研究工作解决问题,保证可以提升工作效果[3]。

建立相关药学情报中心

医院在药学情报服务过程中,可以将网络信息技术应用其中,结合先进的传媒方式,创建先进的药学情报中心,建设相关系统提供准确药学数据信息,例如:药物的作用信息、新上市药品评价信息、药物不良反应信息等。医院在药学信息研究的过程中,需要做好相互之间的交流管理工作,使得工作人员全面掌握现代化的卫生医学知识,在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服务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合理的沟通与研究方式对其进行处理。不仅能够发挥资源的利用作用,还能为患者提供良好的药学服务,保证可以增强药剂师的工作效果[4]。

对新技能与新知识进行学习

医院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从发达国家中的研究经验进行学习与借鉴,积极引进新技能与知识,保证可以提升药学研究工作效果。在学习国外新技能与新知识的过程中,应当制定完善的服务方案,明确药学特点,对各类因素进行合理的分析,不仅能够提升药物使用方式的先进性与可靠性,还能满足其实际发展需求[5]。

结语:

在新时期发展背景下,药学发展与研究工作较为重要,需要予以足够重视,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案,加大新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力度,保证可以提升药学研究水平,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服务。

参考文献:

[1] 张丽修.新时期药学发展中常见的问题及措施[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5(3):285-286.

[2] 王平.探讨新时期药学类专业药物分析课程的改革途径[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6(12):450,449.

[3] 刘太胜.药学研究生的就业与培养问题探讨-以广东省药学专业研究生现状为例[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5):3-4,11.

[4] 冯建国,陈小军.浅谈新时期农药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广东化工,2015,42(20):142-143,154.

[5]王东方.新时期中国药学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J].系统医学,2016,1(12):166-168.

在医学领域中,药学专业学生需要学习基础医学相关知识,成为社会需要的创新型药学人才。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药学的论文 范文 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药学的论文范文篇1 试谈生物制药新技术发展分析 [摘 要]生物技术药物(biotech drugs)是集生物学、医学、药学的先进技术为一体,以组合化学、药学基因(功能抗原学、生物信息学等高技术为依托,以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生物物理等基础学科的突破为后盾形成的产业。 文章 分析了通过生物制药新技术的创立,可以大大拓宽发明新药的空间,增加发明新药的机遇与速度。 [关键词]生物 制药 新技术 探析 生物技术药物(biotechdrugs)或称生物药物(biopharmaceutics)是集生物学、医学、药学的先进技术为一体,以组合化学、药学基因(功能抗原学、生物信息学等高技术为依托,以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生物物理等基础学科的突破为后盾形成的产业。 一 生物制药技术 目前生物制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 1、肿瘤。 在全世界肿瘤死亡率居首位,美国每年诊断为肿瘤的患者为100万,死于肿瘤者达万。用于肿瘤的治疗费用1020亿美元。肿瘤是多机制的复杂疾病,目前仍用早期诊断、放疗、化疗等综合手段治疗。今后10年抗肿瘤生物药物会急剧增加。如应用基因工程抗体抑制肿瘤,应用导向IL-2受体的融合毒素治疗CTCL肿瘤,应用基因治疗法治疗肿瘤(如应用γ-干扰素基因治疗骨髓瘤)。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NMPs)可抑制肿瘤血管生长,阻止肿瘤生长与转移。这类抑制剂有可能成为广谱抗肿瘤治疗剂,已有3种化合物进入临床试验。 2、神经退化性疾病。 老年痴呆症、帕金森氏病、脑中风及脊椎外伤的生物技术药物治疗,胰岛素生长因子rhIGF-1已进入Ⅲ期临床。神经生长因子(NGF)和BDNF(脑源神经营养因子)用于治疗末稍神经炎,肌萎缩硬化症,均已进入Ⅲ期临床。美国每年有中风患者60万,死于中风的人数达15万。中风症的有效防治药物不多,尤其是可治疗不可逆脑损伤的药物更少,Cerestal已证明对中风患者的脑力能有明显改善和稳定作用,现已进入Ⅲ期临床。Genentech的溶栓活性酶(Activase重组tPA)用于中风患者治疗,可以消除症状30%。 3、自身免疫性疾病。 许多炎症由自身免疫缺陷引起,如哮喘、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症、红斑狼疮等。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多于4000万,每年医疗费达上千亿美元,一些制药公司正在积极攻克这类疾病。 4、冠心病。 美国有100万人死于冠心病,每年治疗费用高于1170亿美元。今后10年,防治冠心病的药物将是制药工业的重要增长点。Centocor′sReopro公司应用单克隆抗体治疗冠心病的心绞痛和恢复心脏功能取得成功,这标志着一种新型冠心病治疗药物的延生。 基因组科学的建立与基因操作技术的日益成熟,使基因治疗与基因测序技术的商业化成为可能,正在达到未来治疗学的新高度。转基因技术用于构造转基因植物和转基因动物,已逐渐进入产业阶段,用转基因绵羊生产蛋白酶抑制剂ATT,用于治疗肺气肿和囊性纤维变性,已进入Ⅱ,Ⅲ期临床。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转基因动、植物将成为未来制药工业的另一个重要发展领域。 二 生物制药发展分析 未来生物技术将对当代重大疾病治疗剂创造更多的有效药物,并在所有前沿性的医学领域形成新领域。 生物学的革命不仅依赖于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自身发展,而且依赖于很多相关领域的技术走向,例如微机电系统、材料科学、图像处理、传感器和信息技术等。尽管生物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人们难以作出准确的预测,但是基因组图谱、克隆技术、遗传修改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疾病疗法和药物开发方面的进展正在加快。 除了遗传学之外,生物技术还可以继续改进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疗法。这些新疗法可以封锁病原体进入人体并进行传播的能力,使病原体变得更加脆弱并且使人的免疫功能对新的病原体作出反应。这些 方法 可以克服病原体对抗生素的耐受性越来越强的不良趋势,对感染形成新的攻势。 除了解决传统的细菌和病毒问题之外,人们正在开发解决化学不平衡和化学成分积累的新疗法。例如,正在开发之中的抗体可以攻击体内的可卡因,将来可以用于治疗成瘾问题。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改善瘾君子的状况,而且对于解决全球性非法毒品贸易问题具有重大影响。 各种新技术的出现有助于新药物的开发。计算机模拟和分子图像处理技术(例如原子力显微镜、质量分光仪和扫描探测显微镜)相结合可以继续提高设计具有特定功能特性的分子的能力,成为药物研究和药物设计的得力工具。药物与使用该药物的生物系统相互作用的模拟在理解药效和药物安全方面会成为越来越有用的工具。例如,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在药物审批的过程中利用DennisNoble的虚拟心脏模拟系统了解心脏药物的机理和临床试验观测结果的意义。这种方法到2015年可能会成为心脏等系统临床药物试验的主流方法,而复杂系统(例如大脑)的药物临床试验需要对这些系统的功能和生物学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药物的研究开发成本目前已经高到难以为继的程度,每种药物投放市场前的平均成本大约为6亿美元。这样高的成本会迫使医药工业对技术的进步进行巨大的投资,以增强医药工业的长期生存能力。综合利用遗传图谱、基于表现型的定制药物开发、化学模拟程序和工程程序以及药物试验模拟等技术已经使药物开发从尝试型方法转变为定制型开发,即根据服药群体对药物反应的深入了解会设计、试验和使用新的药物。这种方法还可以挽救过去在临床试验中被少数患者排斥但有可能被多数患者接受的药物。这种方法可以改善成功率、降低试验成本、为适用范围较窄的药物开辟新的市场、使药物更加适合适用对症群体的需要。如果这种技术趋于成熟,可以对制药工业和健康 保险 业产生重大影响。 三 结语 总之,综合多学科的努力,通过新技术的创立可以大大拓宽发明新药的空间,增加发明新药的机遇与速度。因为这些手段可以寻找快速鉴定药物作用的靶,更有效地发现更多新的先导物化学实体,从而为发明新药提供更加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邱芳菊,谈对制药新技术的探析,论文网,2009,08. 药学的论文范文篇2 浅谈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战略 【摘要】 本文对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现状及发展战略进行了研究。指出了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突出的问题,比如创新研发不足,融资的 渠道 不畅,混乱的产业格局。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有仿制、创新并举,拓宽融资的渠道,进行标准化的管理。全文结构紧凑,希望可以促进相关问题的研究。 【关键词】 生物制药;发展;创新 近20年来,以酶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基因工程为代表现代的生物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日益改变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自上世纪的90年代以来,随着基因组等重大技术突破使生物技术产业化的进程明显的加快。当前,有三分之二的生物技术成果被应用于医药行业,用以对传统医药学进行改良或开发特色新药,由此引起医药工业重大的变革。 1 我国的生物制药业现状 总体概述 我国的生物制药业起步比较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基因工程药物作为核心研制、开发与产业化己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当前我国注册生物技术类公司有400多家,已经取得基因工程类药物试产或者生产批文企业占到四分之一,主要分布于一些经济发达省、市及地区,比如北京、上海、浙江、广东、山东、江苏等地。近十几年来,我国开发了一大批新特效类药物,大大解决过去使用常规方法不能够生产或生产成本非常昂贵药品生产技术的问题,这些药品可分别用来防治诸如遗传性、心脑肺血竹、免疫性、肿瘤、内分泌之类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疑难病症,并且在避免毒副等作用明显要优于传统类药品。 突出的问题 创新研发不足 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国必须要遵守《同贸易有关知识产权协议》,于专利期内如果仿制某类新药,开发一方有权索要4- 10亿美金赔款。国际的大型生物制药类企业,研发的费用可占到销售收入20%以上,在这个方面我国的生物制药行业长期处在弱势的情况。 引发国内生物的制药业缺乏创新原因就在生物制药类企业于研发思想意识上比较落后,新药的研发过程沿用了学术工作方式,先从文献索引开始,在实际上仍然是走一条模仿的道路,缺少原创性。在一方面,科技研究所研究成果,多数还沉淀于实验室或保险柜;另一方面,比较于产品的创新,企业更加注重于现有产品改革及提高。这样的结果就是,创新的成果市场的转化率很低,离产业化、规模化的需求仍有非常大的距离。 融资的渠道不畅 作为高新技术类行业,生物制药的产业特点决定它需要前期资本的投入很大,因此除了企业的自身盈利积累及政府的资助以外,资本融通问题就变得至关重要。风险投资机构在生物制药投资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因为投资的收益不理想,最近几年来投资大幅减少,由全面投资转变为重点投资。因为风险投资的明显导向作用,引起其他方面投资纷纷的缩水,这都严重阻碍我国的生物制药业发展。 混乱的产业格局 我国的生物制药业未形成一定的格局,产品生产进入了壁垒期。国内企业于市场风险的估计不足,对于一些国外畅销类产品,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引发整个市场低水平的恶性竞争。除最初几个产品先上市企业得到盈利以外,大多企业难以获得大的毛利率,在些甚至处在亏损的边缘。 2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战略 仿制、创新并举 制药行业里能销售真正有价值产品只有一种:就是患者使用药物。创新不仅仅是个学术过程,更是个商业过程,企业创新首先应当从需求开始,进而寻找满足此种需求功能,由功能来确认技术构思,由技术构思来考虑技术方案,这样就可降低产品研发技术上的风险。在制药业方面,产业链分成上游创新的阶段、中游物质的分离阶段、产品的加工阶段、下游的 营销策划 阶段及渠道分销等。而生物药品研究开发的方式应该趋向一体化,从研究试验到生产到市场整个的过程要实行一体化,创建企业、研究机构一体化联合体,于技术、资金、市场、人才与管理互动式发展,相互渗透。 拓宽融资的渠道 公开的资本市场里融资可为产品处于成熟的阶段生物制药类企业提供资本的渠道,但对大部分处于初创期或种子期的企业由于缺少稳定的现金、现实商品化的产品、可靠偿债的能力,难以从间接的资本市场来获得支持(比如银行类金融机构提供债权性的资本),并且高额的负债所产生沉重利息负担会极大制约企业后继的发展。 国外风险基金在逐渐地进入中国,包含大型生物制药公司和技术公司在内跨国企业使用联盟等方式对我国的生物制药类企业进行投资,及我国自身的私募基金、风险基金等发展,还有呼之欲出创业板,于我国生物制药类产业发展将会起到强大推动作用。我国的生物制药类企业只有增强项目的运作能力,才会有效地融合金融和生物制药技术,形成围绕企业成长的全面的发展链,进而构成项目运作良好的循环。 进行标准化的管理 国际贸易中,欧美发达国家凭借自身的经济、技术优势,制定苛刻的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和技术认证的制度,于发展中国家出口交易产生极大限制作用。医药的贸易也成为欧美国家使用技术壁垒里最频繁领域之一。国内的制药企业环境安全上的意识还很薄弱,实行国际认证企业的数目也极少,这都会在以后的我国医药产品出口上形成“技术壁垒”。为此,国内的生物制药类企业需清醒地认识到: 进行标准化的管理是国内生物制药类企业突破技术的壁垒,提高商品出口根本的途径。积极引进、培养熟悉国际规则又有制药的实践 经验 专家型的人才,进而使企业达到国际的先进水平。 参考文献 [1]董文政,张仕:生物制药业何时是艳阳天.中证网.2010(7).10―14 [2]中国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4).20―40。 [3]朱少杰,蔡茂森:论技术贸易壁垒的抑制效应和我国出口行业的对策.国际贸易问题.2008(7).8―11。 [4]令狐谱,黄速建:并购后整合:企业并购成败的关键因素.经济管理.2009(3).3―5 药学的论文范文篇3 浅谈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 摘要: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和讨论比较多,已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对疾 病的治疗作用,同时也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所使用的药品应当尽可能少地出现药物不良反应(ADR)。根据WHO 报告 ,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1/7的患者是 死于不合理用药。在我国,据有关部门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20%,1/4是抗生素所致。 每年由于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耐药菌感染造成的 经济损失就达百亿元以上。药品不良反应[1],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规定剂量下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随着医药科学的发展,临床上对药 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防治作用,更注重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何做好安全、有效的用药,已成为当务之急。合理用药始终与合理治疗伴行,是一个既 古老又新颖的课题,也是医院药学工作者永恒的话题。医院药学工作的宗旨是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科学用药,其核心是保障临床治疗中的 安全用药。目前公认的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及适当的使用药物。 【关键词】 合理的用药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 热点 。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报道和讨论比较多,已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同时也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所使用的药品应当尽可能少地出现adr。根据who报告,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1/7的患者是死于不合理用药[1]。在我国,据有关部门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20%,1/4是抗生素所致。每年由于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耐药菌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百亿元以上[2]。 合理用药始终与合理治疗伴行,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课题,也是医院药学工作者永恒的话题。医院药学工作的宗旨是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科学用药,其核心是保障临床治疗中的安全用药。目前公认的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及适当的使用药物[2]。 下面结合临床工作实践,并结合文献,浅谈一下临床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问题。 一、抗生素滥用,导致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现如今医疗纠纷频发、医源性或药源性事件居高不下、医疗以及用药成本过高等,已成为多数国家、地区面临的问题,我国在这些方面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合理用药的实践步履艰难,进展迟缓,远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实际上,药物不良反应已成为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而抗生素的滥用现象在我国临床中已非常普遍。有资料表明,我国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约为70%,二级医院为80%,一级医院为90%[3]。抗生素的滥用,不仅使药物使用率过高、导致医药费用的急剧上涨,同时也给临床治疗上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现在,很少有医生对抗生素进行过系统、全面的了解,使用的盲目性很大,在选择抗生素时不加思考,不重视病原学检查,迷恋于“洋、新、贵”,盲目的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或几种抗菌药同时应用,致使大量耐药菌产生,使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医疗费用也越来越高。临床上很多严重感染者死亡,多是因为耐药感染使用抗生素无效引起的。adr以抗生素位居首位。 比如说上呼吸道感染,有90%以上是由病毒引起的,但临床上使用抗生素的却不在少数。滥用的后果是在宏观上造成细菌的抗药性增强,抗生素的效力降低 甚至丧失,最终导致人类无药可用;在微观上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药源性损害。由于人体内部有许多菌群,正常情况下他们相互制约,形成一种平衡,抗生素的滥用就可能对某些有益菌群造成破坏,使一些有害菌或病毒乘虚而入导致二重感染甚至死亡。另外,临床分科过细,医师缺乏正确的抗菌药物知识;正确的药品信息获取困难;医师缺乏全面的药学知识等,也是导致用药错误的重要原因。长时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把抗生素当作家庭的常备药,稍微有些头痛脑热就服用;而有一些患者主动要求用好药、贵药,就更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细菌耐药的发生。 由此看出,合理用药不仅仅是医学问题,也不仅仅是临床医师需要注意的问题。要真正做到合理用药,医生、患者、药师、药品管理部门需要互相协作才能得以实现。 二、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导致adr的原因十分复杂,而且难以预测。主要包括药品因素、患者自身的因素和其他方面的因素。 药品因素 (1)药物本身的作用:如果一种药有两种以上作用时,其中一种作用可能成为副作用。如:麻黄碱兼有平喘和兴奋作用,当用于防治支气管哮喘时可引起失眠。(2)不良药理作用:有些药物本身对人体某些组织器官有伤害,如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能使毛细血管变性出血,以致皮肤、黏膜出现瘀点、瘀斑。(3)药物的质量:生产过程中混入杂质或保管不当使药物污染,均可引起药物的不良反应。(4)药物的剂量:用药量过大,可发生中毒反应,甚至死亡。(5)剂型的影响:同一药物的剂型不同,其在体内的吸收也不同,即生物利用度不同,如不掌握剂量也会引起不良反应。 患者自身的原因 (1)性别:药物性皮炎男性比女性多,其比率约为3∶2;粒细胞减少症则女性比男性多。 (2)年龄:老年人、 儿童 对药物反应与成年人不同,因老年人和儿童对药物的代谢、排泄较慢,易发生不良反应;婴幼儿的机体尚未成熟,对某些药较敏感也易发生不良反应。调查发现,现60岁以下的人,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2/887),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则为(113/713)[4]。 (3)个体差异:不同人种对同一药物的敏感性不同,而同一人种的不同个体对同一药物的反应也不同。(4)疾病因素:肝、肾功能减退时,可增强和延长药物作用,易引起不良反应。 其他因素 (1)不合理用药:误用、滥用、处方配伍不当等,均可发生不良反应。 (2)长期用药:极易发生不良反应,甚至发生蓄积作用而中毒。 (3)合并用药:两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15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5]。 (4)减药或停药:减药或停药也可引起不良反应。例如治疗严重皮疹,当停用糖皮质激素或减药过速时,会产生反跳现象。 各种药品都可能存在不良反应,中药也不例外,只是程度不同,或是在不同人身上发生的几率不同。出现药品不良反应时也不必过于惊慌,患者用药时,一定要仔细阅读 说明书 ,如果出现了较严重或说明书上没有标明的不良反应,要及时向医生报告。 三、怎样做到安全用药 (1)不能轻信药品 广告 。有些药品广告夸张药品的有效性,而对药品的不良反应却只字不提,容易造成误导。 (2)不要盲目迷信新药、贵药、进口药。有些患者认为,凡是新药、贵药、进口药一定是好药,到医院里点名开药或在不清楚自己病情的情况下就到药店里自己买药,都是不恰当的。 (3)严格按照规定的用法、用量服用药物。用药前应认真阅读说明书,不能自行增加剂量,特别对于传统药,许多人认为多吃少吃没关系,剂量越大越好,这是不合理用药普遍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 (4)药品消费者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用药后如出现异常的感觉或症状,应停药就诊,由临床医生诊断治疗。这里需要告诫药品消费者的是,有些人服用药品后出现可疑的不良反应,不要轻易地下结论,要由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认真地进行因果关系的分析评价。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问题的日益关注,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已经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国家正在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尽量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给人们造成的各种危害。因此,人们应抱着无病不随便用药,有病要合理用药,正确对待药品的不良反应的态度,正确的服用药物和保管药物,不断提高用药水平,从而达到真正的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 徐年卉,林国生,付洁,等.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的经验探讨.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12(2):143-144. 2 唐镜波.合理用药的评价与实践要点.全军临床合理用药研讨班论文摘要汇编,1990,64. 3 刘振声,金大鹏,陈增辉.医院感染管理学.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4,314. 4 孙定人.药物不良反应,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03. 猜你喜欢: 1. 电大药学论文范文 2. 药学论文范文 3. 大专药学毕业论文范文 4. 药学毕业论文范文 5. 药学大专毕业论文范文

在医学领域中,中药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药学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浅谈临床中药学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临床中药学是指在传统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以患者为主体,研究中药或其制剂在人体内的作用及机制与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有效性、安全性评价及应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近年来,随着西药临床药学在各医疗机构的深入,临床药学在不良反应监测、合理用药及作用机制研究等多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

但是,由于中药与西药在结构、配伍、功能主治等各个方面的巨大差异,西药临床药学在中成药、中草药方剂方面的应用捉襟见肘,故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与临床药学为背景的临床中药学应运而生[1-3]。临床中药学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其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处于摸索阶段,本单位于2015年成立临床中药学硕士招生点,且于当年成功招生,现对该学科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的方案及 经验 做一归纳 总结 ,以供同仁参考引智。

1 培养对象及培养目标

与西药临床药学类似,临床中药学是以向医疗机构提供具有临床及科研能力的临床中药师为最终目标的学科,而为满足临床的需求,临床中药师需具有中医学、中药学及科研等多重 教育 背景及能力,故临床中药学的培养对象需至少具有中医学或中药学的本科教育背景,在培养过程中,需掌握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化用药的 方法 与手段,并以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中药问题、解决问题为最终培养目标[4-6]。

2 培养模式及培养方案

培养时限及安排

本学科的培养时限为3年(6学期),第1学期于校本部完成理论课的学习,第2学期至第5学期于本单位着重进行临床实践及科研,第6学期完成学位论文及答辩,即“1+4+1”的培养模式。

培养方式

本学科由研究生导师、医院药学部门及行内专家组成导师组,对研究生进行指导及培养。自研究生入学始,导师组根据培养方案、课题背景及个人特点讨论并制定培养方案,并于研究生完成理论课学习后开始实施。研究生需定期向导师组汇报学习及课题进展情况,导师组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或纠正,并组织专家进行开题、中期汇报、答辩等环节。

理论课培养方案

本学科的理论学习目标旨在思想政治端正的前提下,拥有基本的科研思路及专业理论知识,故将课程分为3种类型: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及专业选修课,见表1。公共必修课进行政治思想、自然辩证法及英语的学习;专业必修课进行科研思路及科研统计方法的培养;专业选修课则是根据研究方向的需求及个人兴趣,个性化地进行专业知识的储备(至少选修3门)。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临床中药学正处于萌芽阶段,其课程类型并不丰富,无法满足各个研究方向对理论知识的摄取,故允许研究生于其他教育部直属院校修习相关专业选修课,成绩合格后,学分亦予以承认。此举不仅满足了各研究方向对理论知识的要求,更能促进该学科的迅速发展与完善。

临床实践培养方案

总体要求与目标 临床中药学是与临床医学密不可分的学科,故需本专业研究生亲身融入到临床工作中去,这是整个培养历程中的重头戏,故临床实践的总学程为24个月(4学期),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且着重实践的原则,以研究生毕业后具备临床中药学实践技能及自主解决中药学问题的能力为总体目标,参照西药的《住院药师规范化培训标准》进行临床实践培养,由导师及轮转科室的临床教师对研究生进行临床实践培养[7-9]。

实践内容与安排 本学科临床实践主要分为2个阶段,各阶段学程均为12个月。

(1)通科实践阶段

该阶段需研究生在医院药学部门各岗位轮转完成,其包括门诊药房、中草药房、病房药房、药库、药检室、制剂室等部门,旨在通过实践,熟悉并掌握临床中药师的主要职业技能。

①门诊药房培养方案 研究生于该岗位需掌握处方审核、调配及发药的基本技能;需熟悉药品不良反应呈报方法及流程与“精、麻、毒、放”等特殊药品的管理办法与流程;需了解“药品管理法”、“处方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文件,中成药的用药特点及用药原则,特殊人群用药特点及用药原则。

②中草药房培养方案 研究生于该岗位需掌握中草药处方审核、调配及发药的基本技能;熟悉至少100种常用中药饮片的鉴别特点,特殊饮片的管理方法与流程;了解煎药规程、操作及设施维护,煎药成品的质量控制技术。于该岗位实习约3个月。

③病房药房培养方案 研究生于该岗位需掌握常用中成药的名称、功能主治、规格、用法用量、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与审核医嘱、调配及发药的基本技能,“麻、精、毒、放”等特殊药品的管理办法;需熟悉药品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方法,特殊人群用药特点及用药原则,药房自动化设备的使用及维护,需了解病区基数药品的管理办法。于该岗位实习约3个月。

④药库培养方案 研究生于该岗位需掌握中药饮片的鉴别与保管方法,中成药采购、贮存工作流程和要求,特殊药品的贮存方法;需熟悉药品价格信息管理,医院药事制度及药品采购管理规程;需了解药物经济学基本知识。于该岗位实习约1个月。

⑤药检室培养方案 研究生于该岗位需掌握药品的质量管理方法及常用医院制剂检验方法;需熟悉药品质量控制工作的内容及流程,“药品管理法”及《中国药典》中关于药品质量检测的相关内容,需了解药品质量问题追踪流程与评估 报告 。于该岗位实习约1个月。

⑥ 制剂室培养方案 研究生于该岗位需熟悉中药煮提操作方法,中药前处理、提取、精制、制剂成型等技术;需了解中药材炮制方法,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于该岗位实习约1个月,需至少完成10个批次的制剂配制,需至少进行1次日常设配的维护。

(2)专科实践阶段

该阶段分别在临床中药学室与各临床科室完成,研究生通过在临床中药学室的学习,掌握临床中药师的基本工作流程与技能,再根据各导师的研究方向及课题背景,选择某个临床科室,进行较为深入的临床中药学专科实践。在导师与临床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参与日常医疗活动,培养临床思维及处理临床中药问题的能力。

①临床中药学室培养方案 研究生于该岗位需掌握审核医嘱及干预技能,治疗药物监测数据分析与评估,提供个体化用药建议,中药的治疗原则或治疗指南,药物信息检索和评估,药物咨询,患者教育,药历书写,与医护患的沟通技能;需熟悉药学监护计划的制定与 实施方案 ,特殊人群用药特点及用药原则,临床中药学室工作内容和流程;需了解药学查房,临床会诊及病例讨论。

② 临床科室培养方案 根据导师的研究方向或临床需要,将研究生派往相关临床科室,通过与医生、护士、患者的交流,发现及解决临床中的中药问题,在具体的临床实践中提高对临床中药学知识与技能的运用能力,同时通过专业化中药学服务,规范临床用药,促进医生与患者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地用药。

科研培养方案

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研究方向及课题背景,自主查阅文献资料,结合临床中药问题,确定选题,撰写开题报告及文献综述。于第三至第四学期在学院内进行开题考核,考核专家小组主要就研究课题的科学性、可行性及临床实用价值三方面进行评议。

根据考核专家小组的意见,进一步修改选题内容并制定详细的科研计划后,深入基层现场和中药学工作第一线,围绕中药临床应用研究与评价、个体化用药与实践、药物安全性与用药安全等方面展开研究,最终获得具有科学性、严谨性和一定实际参考价值的结论或解决方案,并撰写毕业论文。

3 思考与设想

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它们均以“人”作为主体,学科建设的最终目的即为培养人才,培养出的人才更能推动该学科的迅猛发展[10-12],对于临床中药学这一新兴学科更是如此。该学科的建设始终是以向医疗机构提供临床中药师作为出发点及最终目标,只有专业人才的输出与配置,才能真正规范临床合理用药,而临床中药师在临床实践及对研究生的“帮、传、带”中,又可促进该学科向规范化、合理化发展。就本单位对该学科的建设方案,提出以下几点思考与设想。

整合教学资源,扩大培养规模

诚然,临床中药学这一学科现阶段正处于摸索阶段,缺乏公认的、规范化的人才培养流程,故在本阶段的第一要务即为整合现有的全部临床、教学、科研资源,努力为研究生提供一个丰富、正规、严谨的培养环境,供其在学有所专、学有所长的基础上,开拓眼界,无缝接轨临床。第二方面,各医科院校应开设临床中药学专业,扩大招生份额,使本专业的人才数量呈梯度增长,以免出现人才断层。第三方面,应加速学科带头人的选拔与培养,发挥“领头羊”的作用,在个别单位形成优势学科,迅速推动该学科的建设。

政策适度支持,规范培养模式

作为一个新兴学科,没有政府卫生部门及各医疗单位的支持会举步维艰,而临床中药学能够促进临床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用药是有目共睹的,故望决策者们加大对该学科的建设,以促进其快速发展[13-15]。另一方面,临床中药学应参照西药临床药学的培养模式,于较有专业实力的三甲医院设立临床中药师培训基地,选拔各基层单位的中药师进行为期1年的规范化培训,结业后对考核合格者颁发临床中药师证书,以规范各单位的临床中药学工作。此外,还应大力开展各种在职培训及继续教育,这一方面可以迅速扩大临床中药学的培训范围,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各单位中药师的技能提高及专业延伸。

吸纳多学科知识经验,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

临床中药学本属一交叉学科,是中医学、中药学、西药临床药学、循证医学及临床科研等多学科结合的产物,故该学科的建设不应仅局限在现有师资的教学上,应根据不同研究方向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充分汲取其他学科优势,同时也丰富了本学科的内容与深度,本单位的理论课跨校选课即是在此方面的一大突破!

当然,临床中药学的立身之本乃传统中医药理论,故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不能完全套用西药临床药学的培养模式,该学科必须依据传统中医药理论,发挥中医药的特点,围绕中成药配伍、中西药复方制剂与中西药配伍、中草药剂量与煎服法、不良反应监测、临床用药咨询及中药宣传与教育等方面开展工作,并以临床用药咨询、中成药处方点评为切入点,规范医护患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地使用中药。

结语

诚然,本单位于2015年刚刚开展临床中药学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其各个方面的建设均在摸索,恰恰与临床中药学在国内的现状相一致,但我们相信,通过大家不断的探索、挑战与尝试,最终会摸索出一条适合临床中药学快速发展的特色之路;临床中药师也会随着在临床的发光发热得到医生、护士、患者的信赖与支持!望同仁们共同努力,共铸临床中药学明日之辉煌!

浅谈中药学发展的前景

继承和发展是前提,发展是最好的继承,中药学发展离不开中西医药学结合。然而,无论是中药学发展还是中西医药学结合,在当前都还存在一些令人困惑不解的问题。其中既有理解的问题,也关系到科学观念的转变。现以中药学科学探讨对此问题作如下探讨。

1中药学现代研究的困惑与思考

中药西药化

以往所进行的中药学科学研究,大多探讨的都是中药西药化。因为无论它们是怎样表述的,其核心都是从现有的中药中寻找、分离及提纯所谓的“有效成分”或化学单体,其针对的大多都是西医学的疾病,而这不正是西药的发展历程吗?如青蒿素、黄连素等,大都失去了中医药学理论的表述和应用原则,我国《药典》也已将它们归入西药收载。中药西药化也许是新西药发现或创制的一条捷径,然而,其作为中药发展之路尚有明显的不足之处。其一,从已有的中药西药化的结果来看,其虽然有成功的范例,但与整个中药的数量比较就显得非常之少。其二,从西药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现代西药的发展本身就似乎陷入了一个走不出的“迷宫”。鉴于已有药物的临床毒副作用和病原耐药性等问题,人们忍痛地否定了一批又一批药物的使用价值,不断寻求合成新的药物。

中西药合用

中西药合用最早可以追溯到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由于中药辨证与西药辨病治疗侧重和经验积累的不同,使中西药合用在很多情况下都收到了好于单纯中药或西药的临床疗效。然而,由于中西药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其临床适应症也各有不同,在没有合适的结合理论指导的前提下,尤其是在当今西医药学理论愈来愈强势,中医药学理论愈来愈弱化的条件下将它们合用,不仅难免发生用药理论和方法上的牵强附会与偏差,而且亦会常常影响它们的临床疗效,甚或导致严重的临床毒副反应发生。

2中医药学科特点认识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是古希腊的一个哲学观念。然而,由于在“单因素线性分析” 上所取得的卓越成就,现代医药学乃至整个现代科学都将这一点忽略了。如现代医药学不仅注重对疾病发生的每一种因素的单独认识与把握,其虽然也用复方,或在处方中也常有两种以上的药物使用,但多是针对不同“病因”而各自为战的大拼盘;其也重视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但其多局限于两种药物之间。而中医药学辨证施治不仅在诊断上强调要“四诊合参”,形成一个整体“证候”,而且在治疗上,也是采用君臣佐使理论将其多味中药组成为一个整体处方来进行试验与观察的。如研究发现,龙胆泻肝汤与关木通加六味地黄丸及关木通加滋阴药的配伍,能显著减少其煎液中的马兜铃酸A含量;关木通加利水药与关木通加清热药,其煎液中的马兜铃酸A含量减少不显著;而关木通加甘草与关木通加附子,均可显著地增加其煎液中的马兜铃酸A含量。关木通经过炒焦、与滑石粉炒和与麦麸炒后,其煎液中的马兜铃酸A含量均有显著性降低(P<)[1]。当代名医用附子,李可最大量一昼夜达600克,祝味菊最大量在45克,姜春华用9克,而李翰卿则用克治愈过心衰的患者,其间最大相差达到2000倍,而都取得了“起沉疴”的临床疗效[2]。这用传统科学的理念是无法理解的,对此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整体并不等于宏观

整体观念是中医药学的一大优势,但整体并不等于宏观。后者只是对宏观规律的认识与把握,前者则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由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使整体具有了“非线性”与“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等复杂性科学的特点;从而使其整体的特性不仅取决于其物质的构成,而且更是由物质之间的关系与构成方式来决定的。如“蝴蝶效应”只能在特定的复杂气象条件下产生;由于中药的配伍、剂量与炮制等不同,使其处方的作用有很大区别等等。那么,中药学发展不仅要重视其有效成分等物质性研究,更不能忽视对其复方配伍、炮制及其临床辨证施治规律等的认识。中药的疗效与毒性,既不能唯成分而论,也不能简单地依据剂量的大小来确定;而是要综合考虑其辨证施治、处方配伍与药材炮制等诸多因素。

整体认识需要微观化但必须转变科学观念

整体认识不仅需要微观化,而且可以随着认识方法与观察指标的微观化而微观化,只是要以复杂性科学的观念为指导。这是因为:(1)证候状态的认识、分析与处理,不断需要新指标、新方法与新药物来提高、发展与丰富其水平、能力与手段。如有人将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X光、B超等)称为“放大眼”,把听诊器等叫做“放大耳”,它使我们看到和听到了以往未能见到的现象。再如温病学向称湿温缠绵难愈,因湿邪重着黏腻,湿与热合,如油入面;但诸如肠伤寒、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杆菌病等湿温类温病,今天已知并非“缠绵难愈”,因为用特效抗生素治疗,多能迅速遏制病情[3]。(2)中医药学的辨证施治或对证候状态的认识、分析与处理,虽然说传统上以宏观指标与天然的动植物药物为主;但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且每一次随着新指标、新药物与新方法的引进,都给其临床疗效与辨证施治规律的认识带来了飞跃与发展。中医药学现代研究既要重视对每一种因素、每一种药物甚或单体物质的作用特点与规律的认识,更不能忽视对中药复方综合作用、处方配伍、剂量与炮制,尤其是其临床辨证施治规律的研究;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不断引进新指标、新药物与新方法的基础上,总结出新的辨证施治(证候状态分析与处理)规律,以更好地丰富与发展中医药学。

  • 索引序列
  • 中国药学杂志2015年
  • 药学杂志2015年
  • 中国药学杂志2015
  • 2015年英国医学杂志
  • 2015年药学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