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社会对儿科护理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儿科护理学教学质量,满足社会对儿科护理人才的需求,迫切需要对儿科护理学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开拓新 方法 、探索新路子。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儿科护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儿科护理学论文 范文 一:儿科护理中静脉留置针探析
【摘要】目的:探析儿科护理中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50例儿科的患儿,随机性质的把患儿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观察组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方法,对照组使用常规的静脉穿刺护理的方法,然后通过观察来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和现象。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无论是在操作技能和并发症等方面都有着明显差异。观察组的应用效果明显的比对照组要好,有着很强的护理效果,能够更好的促进儿科的患儿的治疗,有着良好的临床推广意义。
【关键词】儿科护理;静脉留置针;应用效果
静脉留置针被广泛的应用在临床护理中,尤其是对于儿科的护理,静脉留置针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静脉留置针是让患者实现静脉输液的目的,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大多部分是需要实施长期治疗的、静脉补液、静脉穿刺比较困难的现象,能够有效的改善此类患者的病情,促进患者更好的痊愈。静脉留置针相对于静脉穿刺有着多项的优势,包括操作流程简单、不容易穿破血管、套管较为柔软、在静脉中留置的实践较长等优势。
1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选取
我院儿科患儿50例,其中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患儿,其中男患儿有26例,女患儿有24例,年龄在5到11岁之间,患儿的住院时间都是在10到20天之间,两组患儿在性别、住院时间、年龄上没有明显的差异,可以作为对比的对象,完全符合规定。两组患者在进行穿刺治疗之前都要做好消毒工作,充分的保证患儿的身体健康。
方法
观察组的患儿在治理过程中采用的是静脉留置针,而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的是传统的静脉穿刺治疗,常规静脉穿刺护理中首先是对患者实施皮试和体征的检测,最后在完成输液后进行拔针,而观察组的患者实施静脉留置针的时候要充分的观察患者的药物皮试、静脉穿刺和体征检测等,两组的患者都需要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治疗,这样充分的保证患儿能够实现无菌的操作,减少发生感染的频率,防止发生并发症的现象出现。护理的工作人员还要加强巡视工作,如果发现患儿出现不良的反映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做好预防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还要做好交接班和护理记录工作,按照三查七对的方法实施工作,最大程度的做好患儿的护理工作,在两组的患儿完成护理工作之后,要采用病情记录和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来分析两种护理方法的治疗效果,让两组患儿家属都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做出评价。
2儿科护理中留置针的具体应用
在进行留置针工作中,首先要以穿刺点消毒常规消毒皮肤,范围是在穿刺点为中心直径6-8厘米,然后在按照标准来实施穿刺工作,用食指与拇指把留置针的针柄握紧,让针柄和患者静脉之间的角度设置为十五度和三十度之间,然后把针刺入,在回血状态良好的情况下后退针芯1-2mm再将外套管送入血管中,通过左手把留置针外套管固定住,在用右手把针心拔出来,最后用透明的敷贴规定留置针的时间,采用正确的封管操作能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在封管工作中首先要注意一定是采用正压封管,将封管液3-5ml从肝素帽的处的输液针头内缓慢推注2-3ml,再边推余液边拔出输液针头,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管腔呈现一个充满的状态。最后留置针保留的时间是4d左右。在留置针工作结束后,护理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其关系着患儿是否会引起并发症和感染的现象发生,所以在护理工作中要使用无菌操作,随时观察患者的情况,如果发生红肿、干燥、渗出的情况立即采取相应的 措施 。
3结果
经过对比发现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效果较好,最后通过患儿家属对两种护理方式进行评分,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得到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两组实验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明显的低于对照组。静脉留置针的应用能够有效的节省成本,减少患儿的疼痛,并且穿刺的成功率较高,所以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效果更为理想。
4讨论
在儿科护理中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效果明显比常规的穿刺要好的,但是在静脉留置针护理中要加强预防和消毒工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概率,防止出现感染、堵管的现象发生,发生堵管的现象多数是因为血液把留置针堵塞了,最终药物没有办法进入到体内中,静脉炎很容以导致患者的血管脆弱,所以密切的观察和护理对患儿的健康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静脉留置针护理工作中,要选择和患儿符合的穿刺部位和型号,工作人员的手法尽量要熟练,这样能够充分的减少患儿的痛苦,在穿刺过程中要最大程度的保证针头无菌和对皮肤的消毒,在留置工作结束后要观察患者的病情现象,充分的预防并发症现象的发生,只有把静脉留置针的方法做好,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静脉留置针的临床价值。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这就导致家长对医院的要求更高,在穿刺治疗中多数要求一次性穿刺的成功,所以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方法,能够实现穿刺成功率较高,并且比较容易固定,最大程度的减少了患儿的疼痛,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工作人员除了做好巡视工作,还要加大和患儿的沟通交流,减少患儿的心理压力。
5 总结
总之,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是非常理想的,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成本的支出,但是在静脉留置针护理工作中要做好消毒工作,采取无菌的操作流程,最大程度的减少并发症现象的发生。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的护理工作中有着十分理想的效果,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盛敬伊,史囯晶,苏丹.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2)
[2]叶秋棠.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与体会[J].医学信息,2014,(24)
[3]张爱萍.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4,(24)
[4]周凌芸.小儿静脉留置针两种固定方法的效果观察[A].2012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会 议论文 集[C].2012
[5]黄长桂.大隐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1)
[6]闻云.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4,(33)
儿科护理学论文范文二:PDCA循环管理对儿科护理质量的作用
摘要 目的:观察并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提升儿科护理质量方面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患儿300例设为试验组,采用PDCA循环护理管理方法护理;将2012年4月~2013年3月使用常规护理方法的就诊患儿30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护理质量评分结果和护理过程中并发症或院内感染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儿对护理质量满意度低于试验组;两组患儿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试验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发生并发症或院内感染例数高于试验组。结论:PDCA循环管理能够明显提高儿科护理质量,帮助患儿尽快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 PDCA;儿科;护理质量
PDCA循环管理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最先提出,作为一种科学程序进行全面质量管理[1]。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整体过程包括质量计划的制定和组织实现,这个过程就是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行着。PDCA是 英语单词 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纠正)的首字母的缩写,并按照该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2-3]。近年来,PDCA从 企业管理 被引入护理工作中,作为提高护理质量的一种策略被施行着[4]。我院将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儿科,对儿科护理质量的提高作用明显,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3月300例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患儿作为试验组,其中男139例,女161例;年龄~4岁,平均(±)岁。将2012年4月~2013年3月未实施PDCA管理的300例患儿设为对照组,其中男166例,女134例;年龄~4岁,平均(±)岁。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由于患儿年幼,不具有判断能力,其知情同意书由法定监护人签署。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进行护理。整个管理过程共包括4个阶段,分别为计划阶段、执行阶段、检查阶段和处理阶段,具体如下:
(计划阶段)将护理人员分成多个质量监控小组,负责检查不同项目。资源分配时应注意儿科疾病高峰期的预测,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和物资,在流行病暴发时,可以及时有效的应对;注意高低年资护士的合理分配,以便工作中能够实现互相监督和以老带新的作用等。设置工作目标,包括以《儿科护理学》为基础增强业务知识;高年资护士带领低年资护士,加强护理技术训练,严格遵守无菌原则,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增强工作人员法律意识和观念,并增加法律学习;做好新生儿护理,保持环境温馨舒适,符合配套设施、灯光、温度和湿度的要求,护理人员增加婴儿抚触技能的训练;提高护理人员与 儿童 的沟通技巧等。根据目标制订详细实行方案、效果预估、进程安排、负责人、施行人和具 体操 作方法等。
(执行阶段)践行计划阶段制订工作方案。每个人都参与到质量监控的管理活动中,并在工作中发扬护理人员应具备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儿科患儿年龄较小,因此护理人员应主动、全程、热情地为患儿及家属提供护理服务,消除患儿对新环境的不适与紧张,建立治病信心和彼此之间的信任。执行阶段按照计划和时间、数量和质量等要求,认真落实各自的工作。注意培训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素养,监督护理人员按照标准操作方法进行护理工作。以免影响执行结果。
(检查阶段)该阶段的工作主要是检查制定的 工作计划 的施行情况,每日检查工作完成质量,和预估效果做对比,以保证质量监控小组成员每天的工作都能达到指定目标,发现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保证工作进展顺利。对于护理的一些细节应注意加强关注,如床头卡粘贴醒目、及时,住院患儿头皮静脉置管的清洁护理等。护士长每月检查整体工作,并作出指导和纠正,避免因为人员疏忽而产生了差错。
(处理阶段)召开座谈会,质量监控小组总结每个月的工作,反省工作完成状况,总结工作中出现的不恰当之处或是错误之处,并制订出改进的方案,以便在下一个月的工作中进行改善。成员之间进行沟通交流,推广个人积累的 经验 、教训,对彼此工作产生警示作用或者指导意义。对于不能个人解决的问题,小组应该共同讨论,根据本月的工作情况,帮助制订下一个月的改善方案和工作目标,促进护理工作质量得到不断的提升。以上4个阶段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着的。实际工作中4个阶段在不断的循环操作着。
评价标准
对护理质量满意度考量满意度时应包含以下评价元素,分别是护士的技能操作能力、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和健康宣教情况等。制作调查问卷,并在患儿出院前,请患儿监护人填写。满意度分为3个等级,分别为满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护理质量的总体满意度为满意和比较满意两项的总和。
护理质量
(1)护理质量评分。质量监控小组对两组患儿基础护理管理、特级护理管理、急救物品管理、消毒隔离管理、护理文件管理、健康宣教管理、院内感染发生管理等各条项目制定出符合情况的护理质量控制标准。质量监控小组参考该护理质量控制标准对各项指标进行评分。
(2)护理中并发症或感染发生率。记录护理过程中,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例数。
统计学处理
使用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取χ2校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
2讨论
传统护理方法中,护理人员只是简单的在患者入院时介绍住院环境和规则、监测生命体征、出院前对患者进行健康 教育 等基本工作[5]。工作过程中护理人员的意识、专业素养和环境等因素的缺陷常会降低护理质量,不利于患儿的治疗工作。在PDCA循环管理中,增强监控护理质量的力度,督促每个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环节等,改善了护理人员的意识、专业技能、住院环境等[6],做到:
(1)督促护理工作人员端正态度,积极投入工作。
(2)通过考核,强化护理人员基本操作技术,积累经验,培养其应对较复杂情况的能力。
(3)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帮助其端正工作态度[7-8]。
(4)提高护理人员对各类问题和流行病高峰等的预防意识。
(5)培养护理工作人员的法律保护意识。
(6)提高医院整体对疾病控制和预防的能力[9-11]。结果显示,试验组护理质量满意度比对照组高,护理质量评分也高于对照组,护理中并发症发生率试验组低于对照组。综上所述,PDCA循环能够显著提高儿科护理质量,值得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推广和使用,更好地帮助患儿恢复健康,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莉,李敏.PDCA循环管理在痰培养标本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10):1627-1628.
[2]张艳军.PDCA循环在医院科技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河北医学,2012,18(4):564-565.
[3]申慧丽.PDCA循环管理在儿科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8):542-543.
[4]朱军艺,张春琼,陈丽明,等.PDCA循环管理对肾多发结石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后肾造瘘管患者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6):828-829.
[5]李欣欣.PDCA循环对提高乳腺癌术后肢体功能的作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2):178-180.
[6]王丽华,缪滔,朱玲凤,等.运用PDCA模式管理病区环境[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9):893-895.
[7]肖秀丽.PDCA循环圈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1):1621.
[8]改芝,李庆安,李爱敏.PDCA循环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新生儿杂志,2011,26(4):262-263.
[9]王素娟,张海莹,黄国英.PDCA循环在我院管理考核体系建立和实践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29(2):156-158.
[10]宋丹,孙秋华.PDCA循环法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进展[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3,29(6):147-149.
[11]庄素芳,霍殿琴.隐患查找制度并PDCA管理法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1):98-100.
儿科护理学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儿科论文范文
2. 本科护理论文范文精选
3. 本科护理论文范文
4. 免费护理论文范文下载
5. 护士论文范文
6. 电大护理本科论文范文
摘要: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于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小儿患者12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静脉留置针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穿刺成功率、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结论静脉留置针应用于儿科护理中,能够显著提高患儿的穿刺成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儿科护理;应用
儿科收治的患儿为低龄儿童,其生理发育尚不完善,因而血管比较纤细;另外,很多患儿因病痛的影响而在输液时自制力较差。以上两个特点造成了护理人员在给儿科小儿患者做输液穿刺时往往不能一次穿刺成功,而需要反复穿刺的情况[1]。反复穿刺会损伤患儿的血管,导致护患纠纷,因此输液穿刺方法需要得到改善。近年来,静脉留置针在儿科临床输液中获得越来越多的应用,并展现出诸多的优点。我院为明确儿科护理中采用静脉留置针的作用与影响,特选取了120例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进行专项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共入选120例儿科患儿,在我院的收治时间范围为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男患儿33例,女患儿27例;年龄为1~11岁,平均年龄(±)岁;住院时间1~8周,平均(±)周。对照组:男患儿31例,女患儿29例;年龄为1~12岁,平均年龄(±)岁;住院时间1~9周,平均(±)周。经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
方法。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静脉留置针护理:第一,选择合适的血管和留置针。护理人员在选择血管做穿刺时,应尽量选择较粗、较直、弹性较好的血管作为留置针穿刺部位,并且还应避开关节、没有静脉瓣的血管。此外,由于下肢静脉炎的发生率比较高,所以穿刺部位最好不选下肢静脉。在选择静脉留置针时,一般选择常用的、型号为18~24G的留置针[2]。第二,静脉留置针的固定与穿刺。首先,在穿刺之前,患儿取平卧位,并将头部侧偏;之后护理人员选择好合适的头部血管,使用茂康碘给穿刺部位做常规消毒处理;接着,护理人员旋紧留置针的肝素帽,并握住留置针的针座、软座管,取下留置针的针尖保护套;保持针座与静脉之间成15°~30°角,以直刺的方式进针,观察血液的.流入情况,将软管送入静脉内,之后抽出针芯并将其放在锐利物品放置箱;打开输液开关,检查滴注是否通畅,之后将无菌贴膜覆盖在穿刺口,再用透气纸胶布缠绕两圈加以固定。第三,封管。一般而言,儿科通常是采用生理盐水正压封管,其方法为:取用3~5毫升封管液,通过输液针头将其缓慢推注至管腔,先推注2~3毫升,之后一边推注一边将输液针头拔出,但必须保留少段针头在肝素帽内。推注和拔针头的速度应缓慢,从而保证封管液充满管腔。在封管液只剩下毫升时,使用小夹子将延长管夹住,之后将针头完全拔出[3]。第四,留置时间。一般情况下应留置3~5天,但是为了避免静脉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建议留置3~4天。
临床观察与评价。观察两组患儿的穿刺情况,并记录穿刺成功率;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表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患儿无法自诉的由家属代替回答。
统计学分析。患者数据采用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穿刺情况比较结果。观察组60例患儿全部穿刺成功,且均为一次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为100%。对照组有例患儿穿刺成功,其中一次穿刺成功49例,再次穿刺成功4例,穿刺成功率为。经比较,观察组患儿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χ2=,P<)。
护理满意度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为,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
3讨论
儿科发生护患纠纷的原因往往是输液穿刺工作没有达到患儿及其家属的要求,其中尤以反复穿刺最为明显和常见。儿科患儿血管细,并且配合度又比较差,因此采用常规穿刺之后总是会发生穿刺不成功的情况,损伤患儿细小的血管。为解决这一问题,临床中采用了另一种输液方式,即静脉留置针。本次研究即针对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展开了探讨,对比了静脉留置针护理与常规护理的护理效果。结果表明,采用静脉留置针护理的患儿其穿刺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本次研究中,静脉留置针护理包括血管和留置针的选择、静脉留置针的固定与穿刺、封管、控制留置时间等四个方面的内容,这些护理措施的实施使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显得科学、合理,因此穿刺成功率大大提高,患儿在输液过程中所受痛苦大大减小。综上,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患儿的穿刺成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邓汝男 单位:重庆市酉阳县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曹秋花,王淑霞.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22(02):147-148.
[2]闻云.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4,20(33):180-181.
[3]唐科文.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与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5,34(08):233-234.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 穿刺 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因能高效率保持静脉通畅,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得到了患儿家属和护理工作者的青睐。但因小儿好动、不易合作、血管较细、弯曲较多等原因,其留置较成人更易失败,我院改进了小儿静脉留置针血管选择和穿刺方法,并将其一次成功率及留置天数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1)传统组:入住我科需静脉输液治疗的50例患儿,年龄10 min~18个月。 (2)改进组:入住我科需静脉输液治疗的40例患儿,年龄10 min~18个月。 材料 均选用苏州碧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BDIntima-Ⅱ型生产的24号留置针。 血管选择 (1)传统组:选择外观粗直的静脉,但用手摸无静脉沟。 (2)改进组:选择外观粗直的静脉,并且静脉沟明显或外观虽细且有弯曲,但静脉沟较好。 穿刺方法 传统组 备好用物,选择血管,常规消毒皮肤,旋动留置针套管,请人协作固定患儿,操作者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针翼,成15°~30°角刺入皮肤,见回血后降低角度,继续进针2 mm左右,左手拇指和示指按住Y接口处,右手捏住针翼,边退针芯,边送套管,然后固定。 改进组 备好用物,选择血管,常规消毒皮肤,旋动留置针套管,请人协作固定患儿,操作者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针翼,成15°~30°角刺入皮肤,见回血后降低角度,继续进针2 mm左右,然后左手不动,继续绷紧皮肤,右手用大拇指放在Y接口处送套管,右手示指退针芯,将针芯全部退出,然后固定。 封管方法(两组相同) 无肝素禁忌患者,全部采用肝素钠作为封管液每日输液完后,用封管液3~5 ml缓慢推注,将留置针处的夹子夹到最底,>12 h重复封管1次。 2 结果 (1)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传统组结果为50%,改进组结果为95%。 (2)两组留置天数比较:传统组平均天数为4天,改进组平均天数为5天。 3 讨论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的原因,与小儿活动过多、皮肤不易绷紧、穿刺血管选择不当等诸多因素有关,改进组中在血管选择时强调有静脉沟,穿刺过程中,强调左手持续绷紧皮肤,这样能显著提高一次成功率,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积累经验,使小儿留置针的应用做到更大程度的安全,舒适、经济。
摘要: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于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小儿患者12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静脉留置针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穿刺成功率、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结论静脉留置针应用于儿科护理中,能够显著提高患儿的穿刺成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儿科护理;应用
儿科收治的患儿为低龄儿童,其生理发育尚不完善,因而血管比较纤细;另外,很多患儿因病痛的影响而在输液时自制力较差。以上两个特点造成了护理人员在给儿科小儿患者做输液穿刺时往往不能一次穿刺成功,而需要反复穿刺的情况[1]。反复穿刺会损伤患儿的血管,导致护患纠纷,因此输液穿刺方法需要得到改善。近年来,静脉留置针在儿科临床输液中获得越来越多的应用,并展现出诸多的优点。我院为明确儿科护理中采用静脉留置针的作用与影响,特选取了120例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进行专项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共入选120例儿科患儿,在我院的收治时间范围为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男患儿33例,女患儿27例;年龄为1~11岁,平均年龄(±)岁;住院时间1~8周,平均(±)周。对照组:男患儿31例,女患儿29例;年龄为1~12岁,平均年龄(±)岁;住院时间1~9周,平均(±)周。经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
方法。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静脉留置针护理:第一,选择合适的血管和留置针。护理人员在选择血管做穿刺时,应尽量选择较粗、较直、弹性较好的血管作为留置针穿刺部位,并且还应避开关节、没有静脉瓣的血管。此外,由于下肢静脉炎的发生率比较高,所以穿刺部位最好不选下肢静脉。在选择静脉留置针时,一般选择常用的、型号为18~24G的留置针[2]。第二,静脉留置针的固定与穿刺。首先,在穿刺之前,患儿取平卧位,并将头部侧偏;之后护理人员选择好合适的头部血管,使用茂康碘给穿刺部位做常规消毒处理;接着,护理人员旋紧留置针的肝素帽,并握住留置针的针座、软座管,取下留置针的针尖保护套;保持针座与静脉之间成15°~30°角,以直刺的方式进针,观察血液的.流入情况,将软管送入静脉内,之后抽出针芯并将其放在锐利物品放置箱;打开输液开关,检查滴注是否通畅,之后将无菌贴膜覆盖在穿刺口,再用透气纸胶布缠绕两圈加以固定。第三,封管。一般而言,儿科通常是采用生理盐水正压封管,其方法为:取用3~5毫升封管液,通过输液针头将其缓慢推注至管腔,先推注2~3毫升,之后一边推注一边将输液针头拔出,但必须保留少段针头在肝素帽内。推注和拔针头的速度应缓慢,从而保证封管液充满管腔。在封管液只剩下毫升时,使用小夹子将延长管夹住,之后将针头完全拔出[3]。第四,留置时间。一般情况下应留置3~5天,但是为了避免静脉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建议留置3~4天。
临床观察与评价。观察两组患儿的穿刺情况,并记录穿刺成功率;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表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患儿无法自诉的由家属代替回答。
统计学分析。患者数据采用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穿刺情况比较结果。观察组60例患儿全部穿刺成功,且均为一次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为100%。对照组有例患儿穿刺成功,其中一次穿刺成功49例,再次穿刺成功4例,穿刺成功率为。经比较,观察组患儿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χ2=,P<)。
护理满意度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为,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
3讨论
儿科发生护患纠纷的原因往往是输液穿刺工作没有达到患儿及其家属的要求,其中尤以反复穿刺最为明显和常见。儿科患儿血管细,并且配合度又比较差,因此采用常规穿刺之后总是会发生穿刺不成功的情况,损伤患儿细小的血管。为解决这一问题,临床中采用了另一种输液方式,即静脉留置针。本次研究即针对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展开了探讨,对比了静脉留置针护理与常规护理的护理效果。结果表明,采用静脉留置针护理的患儿其穿刺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本次研究中,静脉留置针护理包括血管和留置针的选择、静脉留置针的固定与穿刺、封管、控制留置时间等四个方面的内容,这些护理措施的实施使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显得科学、合理,因此穿刺成功率大大提高,患儿在输液过程中所受痛苦大大减小。综上,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患儿的穿刺成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邓汝男 单位:重庆市酉阳县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曹秋花,王淑霞.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22(02):147-148.
[2]闻云.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4,20(33):180-181.
[3]唐科文.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与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5,34(08):233-234.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 穿刺 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因能高效率保持静脉通畅,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得到了患儿家属和护理工作者的青睐。但因小儿好动、不易合作、血管较细、弯曲较多等原因,其留置较成人更易失败,我院改进了小儿静脉留置针血管选择和穿刺方法,并将其一次成功率及留置天数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1)传统组:入住我科需静脉输液治疗的50例患儿,年龄10 min~18个月。 (2)改进组:入住我科需静脉输液治疗的40例患儿,年龄10 min~18个月。 材料 均选用苏州碧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BDIntima-Ⅱ型生产的24号留置针。 血管选择 (1)传统组:选择外观粗直的静脉,但用手摸无静脉沟。 (2)改进组:选择外观粗直的静脉,并且静脉沟明显或外观虽细且有弯曲,但静脉沟较好。 穿刺方法 传统组 备好用物,选择血管,常规消毒皮肤,旋动留置针套管,请人协作固定患儿,操作者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针翼,成15°~30°角刺入皮肤,见回血后降低角度,继续进针2 mm左右,左手拇指和示指按住Y接口处,右手捏住针翼,边退针芯,边送套管,然后固定。 改进组 备好用物,选择血管,常规消毒皮肤,旋动留置针套管,请人协作固定患儿,操作者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针翼,成15°~30°角刺入皮肤,见回血后降低角度,继续进针2 mm左右,然后左手不动,继续绷紧皮肤,右手用大拇指放在Y接口处送套管,右手示指退针芯,将针芯全部退出,然后固定。 封管方法(两组相同) 无肝素禁忌患者,全部采用肝素钠作为封管液每日输液完后,用封管液3~5 ml缓慢推注,将留置针处的夹子夹到最底,>12 h重复封管1次。 2 结果 (1)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传统组结果为50%,改进组结果为95%。 (2)两组留置天数比较:传统组平均天数为4天,改进组平均天数为5天。 3 讨论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的原因,与小儿活动过多、皮肤不易绷紧、穿刺血管选择不当等诸多因素有关,改进组中在血管选择时强调有静脉沟,穿刺过程中,强调左手持续绷紧皮肤,这样能显著提高一次成功率,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积累经验,使小儿留置针的应用做到更大程度的安全,舒适、经济。
摘要: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于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小儿患者12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静脉留置针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穿刺成功率、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结论静脉留置针应用于儿科护理中,能够显著提高患儿的穿刺成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儿科护理;应用
儿科收治的患儿为低龄儿童,其生理发育尚不完善,因而血管比较纤细;另外,很多患儿因病痛的影响而在输液时自制力较差。以上两个特点造成了护理人员在给儿科小儿患者做输液穿刺时往往不能一次穿刺成功,而需要反复穿刺的情况[1]。反复穿刺会损伤患儿的血管,导致护患纠纷,因此输液穿刺方法需要得到改善。近年来,静脉留置针在儿科临床输液中获得越来越多的应用,并展现出诸多的优点。我院为明确儿科护理中采用静脉留置针的作用与影响,特选取了120例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进行专项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共入选120例儿科患儿,在我院的收治时间范围为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男患儿33例,女患儿27例;年龄为1~11岁,平均年龄(±)岁;住院时间1~8周,平均(±)周。对照组:男患儿31例,女患儿29例;年龄为1~12岁,平均年龄(±)岁;住院时间1~9周,平均(±)周。经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
方法。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静脉留置针护理:第一,选择合适的血管和留置针。护理人员在选择血管做穿刺时,应尽量选择较粗、较直、弹性较好的血管作为留置针穿刺部位,并且还应避开关节、没有静脉瓣的血管。此外,由于下肢静脉炎的发生率比较高,所以穿刺部位最好不选下肢静脉。在选择静脉留置针时,一般选择常用的、型号为18~24G的留置针[2]。第二,静脉留置针的固定与穿刺。首先,在穿刺之前,患儿取平卧位,并将头部侧偏;之后护理人员选择好合适的头部血管,使用茂康碘给穿刺部位做常规消毒处理;接着,护理人员旋紧留置针的肝素帽,并握住留置针的针座、软座管,取下留置针的针尖保护套;保持针座与静脉之间成15°~30°角,以直刺的方式进针,观察血液的.流入情况,将软管送入静脉内,之后抽出针芯并将其放在锐利物品放置箱;打开输液开关,检查滴注是否通畅,之后将无菌贴膜覆盖在穿刺口,再用透气纸胶布缠绕两圈加以固定。第三,封管。一般而言,儿科通常是采用生理盐水正压封管,其方法为:取用3~5毫升封管液,通过输液针头将其缓慢推注至管腔,先推注2~3毫升,之后一边推注一边将输液针头拔出,但必须保留少段针头在肝素帽内。推注和拔针头的速度应缓慢,从而保证封管液充满管腔。在封管液只剩下毫升时,使用小夹子将延长管夹住,之后将针头完全拔出[3]。第四,留置时间。一般情况下应留置3~5天,但是为了避免静脉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建议留置3~4天。
临床观察与评价。观察两组患儿的穿刺情况,并记录穿刺成功率;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表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患儿无法自诉的由家属代替回答。
统计学分析。患者数据采用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穿刺情况比较结果。观察组60例患儿全部穿刺成功,且均为一次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为100%。对照组有例患儿穿刺成功,其中一次穿刺成功49例,再次穿刺成功4例,穿刺成功率为。经比较,观察组患儿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χ2=,P<)。
护理满意度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为,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
3讨论
儿科发生护患纠纷的原因往往是输液穿刺工作没有达到患儿及其家属的要求,其中尤以反复穿刺最为明显和常见。儿科患儿血管细,并且配合度又比较差,因此采用常规穿刺之后总是会发生穿刺不成功的情况,损伤患儿细小的血管。为解决这一问题,临床中采用了另一种输液方式,即静脉留置针。本次研究即针对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展开了探讨,对比了静脉留置针护理与常规护理的护理效果。结果表明,采用静脉留置针护理的患儿其穿刺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本次研究中,静脉留置针护理包括血管和留置针的选择、静脉留置针的固定与穿刺、封管、控制留置时间等四个方面的内容,这些护理措施的实施使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显得科学、合理,因此穿刺成功率大大提高,患儿在输液过程中所受痛苦大大减小。综上,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患儿的穿刺成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邓汝男 单位:重庆市酉阳县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曹秋花,王淑霞.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22(02):147-148.
[2]闻云.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4,20(33):180-181.
[3]唐科文.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与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5,34(08):233-234.
新形势下,社会对儿科护理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儿科护理学教学质量,满足社会对儿科护理人才的需求,迫切需要对儿科护理学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开拓新 方法 、探索新路子。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儿科护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儿科护理学论文 范文 一:儿科护理中静脉留置针探析
【摘要】目的:探析儿科护理中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50例儿科的患儿,随机性质的把患儿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观察组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方法,对照组使用常规的静脉穿刺护理的方法,然后通过观察来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和现象。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无论是在操作技能和并发症等方面都有着明显差异。观察组的应用效果明显的比对照组要好,有着很强的护理效果,能够更好的促进儿科的患儿的治疗,有着良好的临床推广意义。
【关键词】儿科护理;静脉留置针;应用效果
静脉留置针被广泛的应用在临床护理中,尤其是对于儿科的护理,静脉留置针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静脉留置针是让患者实现静脉输液的目的,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大多部分是需要实施长期治疗的、静脉补液、静脉穿刺比较困难的现象,能够有效的改善此类患者的病情,促进患者更好的痊愈。静脉留置针相对于静脉穿刺有着多项的优势,包括操作流程简单、不容易穿破血管、套管较为柔软、在静脉中留置的实践较长等优势。
1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选取
我院儿科患儿50例,其中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患儿,其中男患儿有26例,女患儿有24例,年龄在5到11岁之间,患儿的住院时间都是在10到20天之间,两组患儿在性别、住院时间、年龄上没有明显的差异,可以作为对比的对象,完全符合规定。两组患者在进行穿刺治疗之前都要做好消毒工作,充分的保证患儿的身体健康。
方法
观察组的患儿在治理过程中采用的是静脉留置针,而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的是传统的静脉穿刺治疗,常规静脉穿刺护理中首先是对患者实施皮试和体征的检测,最后在完成输液后进行拔针,而观察组的患者实施静脉留置针的时候要充分的观察患者的药物皮试、静脉穿刺和体征检测等,两组的患者都需要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治疗,这样充分的保证患儿能够实现无菌的操作,减少发生感染的频率,防止发生并发症的现象出现。护理的工作人员还要加强巡视工作,如果发现患儿出现不良的反映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做好预防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还要做好交接班和护理记录工作,按照三查七对的方法实施工作,最大程度的做好患儿的护理工作,在两组的患儿完成护理工作之后,要采用病情记录和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来分析两种护理方法的治疗效果,让两组患儿家属都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做出评价。
2儿科护理中留置针的具体应用
在进行留置针工作中,首先要以穿刺点消毒常规消毒皮肤,范围是在穿刺点为中心直径6-8厘米,然后在按照标准来实施穿刺工作,用食指与拇指把留置针的针柄握紧,让针柄和患者静脉之间的角度设置为十五度和三十度之间,然后把针刺入,在回血状态良好的情况下后退针芯1-2mm再将外套管送入血管中,通过左手把留置针外套管固定住,在用右手把针心拔出来,最后用透明的敷贴规定留置针的时间,采用正确的封管操作能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在封管工作中首先要注意一定是采用正压封管,将封管液3-5ml从肝素帽的处的输液针头内缓慢推注2-3ml,再边推余液边拔出输液针头,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管腔呈现一个充满的状态。最后留置针保留的时间是4d左右。在留置针工作结束后,护理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其关系着患儿是否会引起并发症和感染的现象发生,所以在护理工作中要使用无菌操作,随时观察患者的情况,如果发生红肿、干燥、渗出的情况立即采取相应的 措施 。
3结果
经过对比发现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效果较好,最后通过患儿家属对两种护理方式进行评分,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得到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两组实验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明显的低于对照组。静脉留置针的应用能够有效的节省成本,减少患儿的疼痛,并且穿刺的成功率较高,所以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效果更为理想。
4讨论
在儿科护理中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效果明显比常规的穿刺要好的,但是在静脉留置针护理中要加强预防和消毒工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概率,防止出现感染、堵管的现象发生,发生堵管的现象多数是因为血液把留置针堵塞了,最终药物没有办法进入到体内中,静脉炎很容以导致患者的血管脆弱,所以密切的观察和护理对患儿的健康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静脉留置针护理工作中,要选择和患儿符合的穿刺部位和型号,工作人员的手法尽量要熟练,这样能够充分的减少患儿的痛苦,在穿刺过程中要最大程度的保证针头无菌和对皮肤的消毒,在留置工作结束后要观察患者的病情现象,充分的预防并发症现象的发生,只有把静脉留置针的方法做好,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静脉留置针的临床价值。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这就导致家长对医院的要求更高,在穿刺治疗中多数要求一次性穿刺的成功,所以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方法,能够实现穿刺成功率较高,并且比较容易固定,最大程度的减少了患儿的疼痛,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工作人员除了做好巡视工作,还要加大和患儿的沟通交流,减少患儿的心理压力。
5 总结
总之,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是非常理想的,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成本的支出,但是在静脉留置针护理工作中要做好消毒工作,采取无菌的操作流程,最大程度的减少并发症现象的发生。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的护理工作中有着十分理想的效果,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盛敬伊,史囯晶,苏丹.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2)
[2]叶秋棠.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与体会[J].医学信息,2014,(24)
[3]张爱萍.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4,(24)
[4]周凌芸.小儿静脉留置针两种固定方法的效果观察[A].2012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会 议论文 集[C].2012
[5]黄长桂.大隐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1)
[6]闻云.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4,(33)
儿科护理学论文范文二:PDCA循环管理对儿科护理质量的作用
摘要 目的:观察并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提升儿科护理质量方面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患儿300例设为试验组,采用PDCA循环护理管理方法护理;将2012年4月~2013年3月使用常规护理方法的就诊患儿30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护理质量评分结果和护理过程中并发症或院内感染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儿对护理质量满意度低于试验组;两组患儿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试验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发生并发症或院内感染例数高于试验组。结论:PDCA循环管理能够明显提高儿科护理质量,帮助患儿尽快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 PDCA;儿科;护理质量
PDCA循环管理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最先提出,作为一种科学程序进行全面质量管理[1]。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整体过程包括质量计划的制定和组织实现,这个过程就是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行着。PDCA是 英语单词 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纠正)的首字母的缩写,并按照该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2-3]。近年来,PDCA从 企业管理 被引入护理工作中,作为提高护理质量的一种策略被施行着[4]。我院将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儿科,对儿科护理质量的提高作用明显,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3月300例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患儿作为试验组,其中男139例,女161例;年龄~4岁,平均(±)岁。将2012年4月~2013年3月未实施PDCA管理的300例患儿设为对照组,其中男166例,女134例;年龄~4岁,平均(±)岁。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由于患儿年幼,不具有判断能力,其知情同意书由法定监护人签署。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进行护理。整个管理过程共包括4个阶段,分别为计划阶段、执行阶段、检查阶段和处理阶段,具体如下:
(计划阶段)将护理人员分成多个质量监控小组,负责检查不同项目。资源分配时应注意儿科疾病高峰期的预测,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和物资,在流行病暴发时,可以及时有效的应对;注意高低年资护士的合理分配,以便工作中能够实现互相监督和以老带新的作用等。设置工作目标,包括以《儿科护理学》为基础增强业务知识;高年资护士带领低年资护士,加强护理技术训练,严格遵守无菌原则,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增强工作人员法律意识和观念,并增加法律学习;做好新生儿护理,保持环境温馨舒适,符合配套设施、灯光、温度和湿度的要求,护理人员增加婴儿抚触技能的训练;提高护理人员与 儿童 的沟通技巧等。根据目标制订详细实行方案、效果预估、进程安排、负责人、施行人和具 体操 作方法等。
(执行阶段)践行计划阶段制订工作方案。每个人都参与到质量监控的管理活动中,并在工作中发扬护理人员应具备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儿科患儿年龄较小,因此护理人员应主动、全程、热情地为患儿及家属提供护理服务,消除患儿对新环境的不适与紧张,建立治病信心和彼此之间的信任。执行阶段按照计划和时间、数量和质量等要求,认真落实各自的工作。注意培训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素养,监督护理人员按照标准操作方法进行护理工作。以免影响执行结果。
(检查阶段)该阶段的工作主要是检查制定的 工作计划 的施行情况,每日检查工作完成质量,和预估效果做对比,以保证质量监控小组成员每天的工作都能达到指定目标,发现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保证工作进展顺利。对于护理的一些细节应注意加强关注,如床头卡粘贴醒目、及时,住院患儿头皮静脉置管的清洁护理等。护士长每月检查整体工作,并作出指导和纠正,避免因为人员疏忽而产生了差错。
(处理阶段)召开座谈会,质量监控小组总结每个月的工作,反省工作完成状况,总结工作中出现的不恰当之处或是错误之处,并制订出改进的方案,以便在下一个月的工作中进行改善。成员之间进行沟通交流,推广个人积累的 经验 、教训,对彼此工作产生警示作用或者指导意义。对于不能个人解决的问题,小组应该共同讨论,根据本月的工作情况,帮助制订下一个月的改善方案和工作目标,促进护理工作质量得到不断的提升。以上4个阶段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着的。实际工作中4个阶段在不断的循环操作着。
评价标准
对护理质量满意度考量满意度时应包含以下评价元素,分别是护士的技能操作能力、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和健康宣教情况等。制作调查问卷,并在患儿出院前,请患儿监护人填写。满意度分为3个等级,分别为满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护理质量的总体满意度为满意和比较满意两项的总和。
护理质量
(1)护理质量评分。质量监控小组对两组患儿基础护理管理、特级护理管理、急救物品管理、消毒隔离管理、护理文件管理、健康宣教管理、院内感染发生管理等各条项目制定出符合情况的护理质量控制标准。质量监控小组参考该护理质量控制标准对各项指标进行评分。
(2)护理中并发症或感染发生率。记录护理过程中,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例数。
统计学处理
使用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取χ2校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
2讨论
传统护理方法中,护理人员只是简单的在患者入院时介绍住院环境和规则、监测生命体征、出院前对患者进行健康 教育 等基本工作[5]。工作过程中护理人员的意识、专业素养和环境等因素的缺陷常会降低护理质量,不利于患儿的治疗工作。在PDCA循环管理中,增强监控护理质量的力度,督促每个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环节等,改善了护理人员的意识、专业技能、住院环境等[6],做到:
(1)督促护理工作人员端正态度,积极投入工作。
(2)通过考核,强化护理人员基本操作技术,积累经验,培养其应对较复杂情况的能力。
(3)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帮助其端正工作态度[7-8]。
(4)提高护理人员对各类问题和流行病高峰等的预防意识。
(5)培养护理工作人员的法律保护意识。
(6)提高医院整体对疾病控制和预防的能力[9-11]。结果显示,试验组护理质量满意度比对照组高,护理质量评分也高于对照组,护理中并发症发生率试验组低于对照组。综上所述,PDCA循环能够显著提高儿科护理质量,值得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推广和使用,更好地帮助患儿恢复健康,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莉,李敏.PDCA循环管理在痰培养标本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10):1627-1628.
[2]张艳军.PDCA循环在医院科技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河北医学,2012,18(4):564-565.
[3]申慧丽.PDCA循环管理在儿科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8):542-543.
[4]朱军艺,张春琼,陈丽明,等.PDCA循环管理对肾多发结石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后肾造瘘管患者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6):828-829.
[5]李欣欣.PDCA循环对提高乳腺癌术后肢体功能的作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2):178-180.
[6]王丽华,缪滔,朱玲凤,等.运用PDCA模式管理病区环境[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9):893-895.
[7]肖秀丽.PDCA循环圈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1):1621.
[8]改芝,李庆安,李爱敏.PDCA循环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新生儿杂志,2011,26(4):262-263.
[9]王素娟,张海莹,黄国英.PDCA循环在我院管理考核体系建立和实践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29(2):156-158.
[10]宋丹,孙秋华.PDCA循环法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进展[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3,29(6):147-149.
[11]庄素芳,霍殿琴.隐患查找制度并PDCA管理法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1):98-100.
儿科护理学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儿科论文范文
2. 本科护理论文范文精选
3. 本科护理论文范文
4. 免费护理论文范文下载
5. 护士论文范文
6. 电大护理本科论文范文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注射 小儿静脉留置针作为一项新的护理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不仅可以避免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和恐惧,同时也能减轻患儿家长因穿刺困难而产生的焦虑和心理压力。静脉留置针又称为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以其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宜穿破血管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我院自从2004年底开始广泛应用小儿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使用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4年底用静脉留置针401例,年龄在4个月~8岁,其中男298例,女103例。留置时间1~7 d,其中1 d 17例( %),2 d 31例( %),3 d 89例( %),4 d 133例( %),5 d 71例( %),6 d 43例( %),7 d 17例( %);穿刺失败21例( %);套管脱落44例( %);套管堵塞16例( %);局部渗漏肿胀59例( %);静脉炎7例( %)。 操作方法 小儿静脉留置针的型号和选择 使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静脉留置针。根据患儿年龄,病种及血管情况选用规格为22�24GY型留置针。 血管的选择 选择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避开关节的血管。如额静脉、颞静脉、手背静脉、足背静脉等。 穿刺方法 剔除穿刺针头周围10 cm毛发,常规消毒针刺皮肤范围。取出静脉留置针,排尽头皮式套管内空气。除去针套,松动外套管,调整针头斜面,绷紧皮肤,针尖保持向上,在血管上方针头与皮肤呈15~30度进针,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5~10度再进针 cm。左手将针芯退出约 cm,再以针芯为支撑,右手顺穿刺血管方向缓慢推进塑料外管至完全进入静脉内。按住针柄,抽出针芯,松开止血带,证实输液通畅后连接肝素帽,覆盖3M贴。记录置管日期、时间及穿刺者姓名。 留置时间 国际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留置标准为3 d,在我国尚无统一规定,一般为3~5 d,此期间若发现留置部位红肿及静脉炎时,应立即拔掉静脉留置针,更换穿刺部位。 2 封管 方法 用注射器直接封管。输液结束时,关闭输液器调节器,分离针头与肝素帽。消毒肝素帽,用注射器抽取封管液5 mL,直接将注射器刺入肝素帽内,先缓慢静推3 mL封管液,然后边推余液边退针头至拔针。推注速度宜慢,以减少对血管的冲击力,同时使管腔内充满封管液,关闭留置针。 封管液的选择及剂量 封管液的浓度为50 U/mL的肝素盐水(用1支肝素加入 %氯化钠溶液250 mL中配制),封管液的剂量为肝素盐水5 mL。 3 静脉留置针存在的问题 穿刺失败 其主要原因为:①选择的血管太细或弯曲,导致送套管时穿破血管,本组共4例。②穿刺前未松动外套管,拔出钢针时将外套管一起带出,本组共3例。③见到回血后立即停止进针,此时外套管仍然在血管外,此时拔出钢针送外套管,外套管在血管外卷曲而不能进入血管,导致失败,共9例。④见到回血后进针过深刺破血管,共5例。 套管脱落 44例脱落情况分析:21例是由于出汗及油脂分泌过多,使3M胶贴失去黏性,患儿活动脱落;7例由于哭闹时看护不当,患儿抓脱,以上2种情况以4个月~1岁患儿居多,且多见于头皮静脉置管。16例由于患儿动作频繁,逐渐脱落,以四肢静脉置管时出现较多。 套管堵塞 本组16例,原因为:①患儿本身血液处于浓缩或高凝状态,如流脑或中毒性菌痢患儿。②因担心推入肝素过多对患儿不利导致肝素封管液注入量不足,回血堵塞套管。③封管方法不够准确,不能保证导管内充满封管液,回血阻塞套管。 局部渗漏肿胀 59例患儿,均在使用留置针3 d后出现局部渗漏肿胀,患儿多有注射局部疼痛,伴输液速度减慢。推测主要与血管壁弹性下降、脆性增加以及某些药物造成的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及套管部分脱落有关。 静脉炎 表现在沿患儿静脉方向出现发红,肿胀、疼痛、发热。其原因与药物、导管的刺激,无菌操作不严格,反复穿刺,液体的温度等许多因素有关。 4 护理措施 应选择较粗直、弹性好、卧位不易受压的血管,如颞浅静脉、额正中静脉,避免选择耳后静脉,枕后静脉及靠近静脉瓣和有疤痕的静脉。由于静脉炎的发生率下肢明显高于上肢,故尽量不选择下肢静脉。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防止静脉炎的发生,尤其是头皮留置针更应严格消毒,做到三足够:即足够的消毒时间、消毒剂和消毒范围。留置针固定要牢固。穿刺成功后先用无菌输液贴敷盖针眼,再用透明敷贴固定留置针,然后用4~6条普通胶布固定针翼及肝素帽,防止反折。交代家长看护好孩子,避免因患儿触抓或肢体过度活动使导管脱落。定时更换透明敷贴和穿刺部位,如透明敷贴出现破损、 脱落,应立即更换,或视透明敷贴的污染情况(内有渗液、渗血、出汗、空气等情况)随时更换;输液过程中,护士应加强巡视,控制好输液速度,观察留置针部位皮肤情况,如发现局部有红肿或硬结,应停止输液,立即拔掉套管针,用50 %硫酸镁湿敷炎症局部。若液体滴入不畅,勿用力挤压输液管,以防栓塞发生;静脉推注药液时避免用力过猛,使血管内局部压力骤增,管壁通透性增加,液体外渗。如半堵塞,应先抽出血栓,再接输液装置;如已阻塞,应拔出套管针另行穿刺,应用药物浓度高,刺激性强的液体时,可缩短留置时间。输液完毕,及时、正确正压封管,保证足够的肝素用量,以确保12~24 h再通管使用。再次输液时,也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5 讨论 近年来,静脉留置针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因其可以减轻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减少护士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而得到医患双方的认可。但在我院开展后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有的保留时间很短,没有真正体现出它的优势。因此,我们要在工作中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从而进一步提高套管针留置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参考文献】 〔1〕 陈显春,封悦.静脉留置【关键词】 风疹;护理;儿童 风疹是风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红色斑丘疹,枕后、颈、耳后淋巴结肿大,伴低热等轻微全身症状为其特征〔1〕。多感染儿童,呈散发和局灶性暴发流行,一般无特异性,但护理尤为重要。现将我院于2007年1~5月收治的213例风疹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07年1~5月共收治风疹儿童213例,其中男126例,女87例,年龄3~13岁。疗程最短4 d,最长12 d,平均8 d。 临床表现 213例均有发热、咳嗽、流泪流涕,颈部淋巴结肿大。皮疹呈红色充血性斑丘疹,多见于面部及躯干部,疹间皮肤正常。血象正常或略降低,其中有83例儿童谷草转氨酶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 治疗 给予清热解毒,对症治疗,静脉滴注穿心莲内酯注射液、维生素C、能量合剂、门冬氨酸钾镁,口服双根合剂,发热、咳嗽酌情给予退热剂、止咳剂。213例患儿均在诊治的3~7 d内痊愈,发热者一般于治疗24 h内退至正常。皮疹在3~5 d内消退,均无色素沉着。 2 临床护理 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应态度和蔼,主动关心患儿,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讲解隔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防止疾病发生流行。 一般护理 进行呼吸道隔离,隔离至出疹后5 d。病室内要经常通风,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空气进行喷洒消毒,所用物品采用消毒剂或煮沸消毒,被服经日光暴晒等。护理患儿后要用肥皂水冲洗干净。患儿应卧床休息,避免直接吹风,防止受凉加重病情。 皮肤护理 保持患儿眼、鼻、口腔及皮肤的清洁卫生。不让风直接吹或阳光照射患儿眼睛,可用淡盐水漱口,衣被不要过多,勤换洗,剪短指甲,防止抓破皮肤引起感染。皮肤瘙痒可用温水擦洗,局部涂炉甘石洗剂或生油涂拭。结膜炎用 %氯霉素滴眼液或10 %醋酸磺胺滴眼数日。在清洗完鼻腔分泌物后,可涂石蜡油或金霉素软膏,以保护鼻黏膜。必要时可用适当的抗过敏药物,同时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有高热出汗时,及时擦身,换干净、柔软衣服。 对症护理 风疹患儿大都均为低热,对于大多数患儿均不需要特殊的降温处理。对发热者可用温水擦拭降温。高热不退者,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眼部充血者,要避免光线刺激,可用眼药水滴眼。要注意口腔卫生,常用淡盐水含嗽口。咳嗽者予以止咳药。 饮食 发热期间多饮水,饮食选择有营养的清淡的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如牛奶、稀粥、蛋羹等,不吃煎炸与油腻食物。 3 讨论 风疹是儿童时期较常见的一种出疹性传染病,患了风疹后可以终身免疫。在风疹流行期间应尽量少去公共场所,以减少感染和传播机会。孕妇感染可引起胎儿受染,可造成胎儿发育迟缓和畸形。因此,风疹疫苗和麻疹疫苗联合免疫是具有实用价值的。除少数人注射后有关节疼痛等副作用外,风疹疫苗的安全性很好,新疫苗抗体阳转率可达98 %〔2〕。本组病例无1例并发症,均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可见精心护理极为重要。【参考文献】 〔1〕 杨国亮,王侠生.现代皮肤病学〔M〕. 第1版.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312.
儿科护理风险因素探究论文
儿科患儿的年龄普遍偏小,缺乏良好的自控能力,不具备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且通常表现为治疗护理配合度低等特点。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儿科护理风险因素探究论文,希望能提供帮助。
摘要: 儿科护理工作属于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儿科临床诊断和治疗工作的有效性,儿科护理工作与患儿的健康息息相关。为了分析儿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根据风险因素制订相应的风险防范方案并执行,实现对儿科护理风险的有效防控,为今后的儿科护理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本次研究针对儿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因素进行挖掘和分析,包括护理人员技术因素、护理人员服务观念落后、法律意识欠缺、医疗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同时采取重视细节护理、加强护患沟通、强化护理人员技能培训及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等措施,不断完善儿科临床护理工作。
关键词: 儿科;护理风险因素;防范对策
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大家对于自己的合法权益也开始建立良好的维护意识,广大患者对于医院护理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儿科患儿的年龄普遍偏小,缺乏良好的自控能力,不具备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且通常表现为治疗护理配合度低等特点。针对患儿的药物治疗以及其他临床治疗、护理具备一定的特殊性,也更容易引发各种护理纠纷问题[1]。护理纠纷的存在不但不利于维持良好的医疗秩序,而且还会给医院及患者双方带来负面影响。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是现阶段医院儿科护理管理的当务之急。笔者综合分析护理风险的主要诱发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为儿科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护理人员技术因素
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新设备、新仪器的不断推广应用,护理技术复杂程度也不断增高,护理人员技术水平跟不上、经验不足或协作能力差,如静脉留置针、PICC的应用,主要指患儿临床查对问题以及药物使用问题,同时还包括输液输血以及标本送检等问题。
护理人员服务观念、理念落后
表现为责任心不强,服务态度生硬,沟通能力差。个别护理人员工作作风不严谨,未能体现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主要指的是护理人员态度不够亲切、护理技术不娴熟、护理操作不及时等行为。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欠缺
表现为因工作繁忙护理记录不书写、护理记录不完整、不准确、不及时等[2],使得作为医疗纠纷中的重要证据失效。
医疗管理制度不完善
护理管理者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和主动防范性,不能及时提醒护士们引起足够重视,相关的业务知识培训不及时、不到位,医德医风等职业道德教育薄弱,导致护理人员认识不到位。护理质量管理机制不健全,一级质量监控不到位,奖惩不分明,护理人员积极性受挫。
2儿科护理防范对策
重视护理细节,强化风险意识,减少护理差错
做好护理某个细节工作是体现护士工作作风、防范医疗护患纠纷的环节之一,细节工作是比责任心更细致的一层工作,也是对患儿关心照顾周到的一种体现。儿科护理工作具有护患沟通难度大、家长情绪波动大等特点,针对这一现状,护理人员应在护理工作中注重细节,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避免工作疏漏。在儿科护理中要多与患儿及家长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护理需求,并积极提供帮助,主动提供完善的.护理服务,以患者满意为最高的护理目标,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不断完善护理服务[3]。
加强护理人员与患儿及家长沟通能力的培养
在沟通交流中护士应态度和蔼、热情,关心、同情患儿,应用恰当的语言,注意语言上某个细节的谈话,与患儿交流的语言温柔、清晰易懂,对家长使用的语言规范礼貌,多用解释性语言,对家长提出的疑问给予合理解释,同时提供微笑服务,从而融洽护患关系[4]。及时观察患儿家长的情绪变化,如开心、烦 躁 、抑郁等,根据情况予以安慰。当患儿家长不便应及时给予帮助,从而取得配合和认可。患儿出院前护理人员应主动帮助其办理相关出院手续,并致以诚挚的祝福。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护理人员必须要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拥有较好的问题分析能力以及临时应变能力等,才能够保证良好的儿科护理质量,取得良好的护理风险防范效果。强化对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技能培训,保证护理人员的用药安全性,同时开展科学的护理教育以及管理,按照护理部要求,全部儿科注射用药均需要通过两人共同核对后正式执行用药治疗[5]。临床治疗和护理过程中需要应用到各种先进的精密仪器,护理人员必须积极参与仪器应用专项培训,及时了解和掌握相关仪器的使用方法,根据相关操作规程进行仪器操作。
另外,从基础护理入手,要求每个护士对婴儿沐浴、配奶、喂奶、更换尿布、脐部护理、测体温等基础护理操作必须熟练掌握,人人过关,然后进行专科技术操作的培训和考核。事实证明,只有精通基础护理理论知识,掌握新生儿专科护理技能,掌握抢救的程序、配合方法,各种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病情观察等,才能在繁忙的儿科护理工作中镇定自若、有条不紊,保障患儿安全。按照护士规范化培训的要求,对工作5年内低年资的护士进行强化培训,反复训练专业技能,根据个人特点每月考核操作、理论至少各1次,合格后方可从事儿科护理工作。
规范儿科护理操作程序,学习相关法律知识
构建科学的护理安全管理网络,组织安全管理小组,配备适合的护理人员,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进一步推进护理安全管理工作,鼓励和引导护理人员对相关法律知识以及相关管理制度进行学习和了解,熟练掌握各种临床应用知识,并严格按照相关护理管理制度开展儿科临床护理工作,实施护理管理风险防控。
不断完善儿科护理制度,针对儿科护理操作程序进行规范化处理,不同护理单元均需要针对一般护理常规以及临床症状护理常规、疾病护理常规等进行制定和修订等。护理人员应积极学习儿科护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全面了解《护士管理办法》以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具体内容,给予患儿及其家属充分的尊重,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同时,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执行各项知情告知义务[6]。选择国内外不同报刊以及杂志中报道的医疗纠纷案例等,针对案例发生原因以及解决办法等展开全面讨论,增强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借鉴国内外处理纠纷案件的成功经验。
3小结
儿科患者由于年龄较小,其身体发育尚未成熟,抵抗力相对较差,无法承受各种护理风险因素引发的不良后果,为了保证儿科治疗以及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患儿及时康复,必须要加强对患儿的临床护理,主动挖掘儿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临床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改善风险防范效果。笔者从重视护理细节,出发强化风险意识;规范儿科护理操作程序,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注重对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培养等方面综合开展儿科风险护理防控,及时发现儿科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因素,提高儿科临床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锋.人性化护理在儿科护理实践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221-222.
[2]高翠林.儿科护理投诉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2,19(3):198-199.
[3]郭志芬.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14):1131,1133.
[4]张巧权.儿科护理细节中引起护理纠纷的原因与防范对策[J].当代护士,2012(3):178-179.
[5]余业英.心理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17(1):109-110.
[6]薛娜.常见儿科护理缺陷的发生原因和防范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2):389-390.
论文的题目在一篇儿科医学论文中有一半文的作用,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题目是一篇论文的开始。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儿科医学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儿科医学论文题目(一) 1.儿科护理 2.浅谈儿科护理的临床带教 3.儿科护理临床带教的几点体会 4.儿科护理临床带教的问题与对策 5.儿科护理临床实习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处理对策 6.儿科护理学 7.儿科护理临床教学探讨 8.儿科护理临床带教中常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9.儿科护理临床见习教学改革体会 10.以问题为中心的儿科护理临床教学改革 11.儿科临床护理带教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2.儿科临床护理教学的几点体会 13.临床见习儿科护理学 教学 方法 中的体会 14.如何做好儿科临床护理教学 15.优质护理在儿科临床护理的应用 16.儿科临床护理中安全用药管理的体会 17.人性化服务在儿科临床护理实践中的运用 18.预防和处理儿科临床护理纠纷的思考 19.儿科护理记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临床儿科心理护理体会点滴 儿科医学论文题目(二) 1.小儿科急腹症患者的诊断与治疗对策 2.我国现代小儿科创始人之一、著名小儿肛肠外科专家李正教授 3.小儿科实习护士岗前培训体会 4.小儿科年轻护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基础加单次硬膜外与单纯基础麻醉在小儿科手术中的作用比较 6.腹腔镜在小儿科的临床应用分析 7.小儿科大 文化 ——上海博物馆手工活动 教育 实践 8.小儿科5年住院病人病种构成分析 9.小儿科病房内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10.静脉留置针在小儿科输液中应用及护理 11.小儿科学家建议婴儿睡在婴儿床上 12.我院2011年小儿科抗菌药物处方和医嘱点评结果分析 13.小儿科的“超级医生”——专访香港著名儿科医生李家仁 14.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第7届常务委员会议召开 15.把根留住——记泰兴市后营村小儿科医生张留贯 16.全国小儿外科临床科研设计与SCI论文写作培训班 17.输液泵推注20%甘露醇在小儿病毒性脑炎中的应用 18.足内旋与足外旋 19.针刺配合走罐治疗青少年失眠症128例临床观察 20. 儿童 慢性骨髓炎应用抗感染活性骨Ⅰ期植骨治疗的疗效评价 儿科医学论文题目(三) 1. 出生后低体重消化道畸形患儿围手术期血小板监测的临床意义 2. 腹腔镜手术治疗1岁以内婴儿食管裂孔疝 3. 肾母细胞瘤复发和转移后的再手术治疗 4. 新生儿皮下坏疽153例 5. 儿童左髂窝软骨瘤一例 6. Ponseti方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复发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7. 三种黄疸测量仪器对新生儿胆红素测定的比较 8. 功能性便秘儿童粪便短链脂肪酸的气相色谱分析及临床意义 9. 正常婴儿不同体位Graf法髋关节超声波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10. 浙江省儿童医院泌尿外科 11. 右髋部疼痛伴活动受限 12. 直肠肛门抑制反射诊断先天性巨结肠符合率的临床分析 13. 在小儿外科护理中谈人性化服务运用 14. 儿童脊柱侧弯的三点矫正支架治疗 15. 正常儿童Staccato尿流曲线分析 16. 包皮包茎,从小抓起——访珠江医院小儿外科杨六成教授 17. 肠脂垂炎和网膜梗塞症 18. 应用并指分离器治疗儿童并指畸形 19. 51/2号针头与7号针头在静脉输液中的效果评价 20. 晚期肾母细胞瘤的术前治疗 21. 正常男性阴茎生长发育调查 22. 儿童睾丸附件扭转的保守治疗指征 猜你喜欢: 1. 探讨儿科护理论文范文 2. 浅谈儿科医学论文范文 3. 儿科医学论文范文 4. 儿科学医学研究论文综述范文 5. 儿科医学论文投稿
摘要: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于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小儿患者12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静脉留置针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穿刺成功率、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结论静脉留置针应用于儿科护理中,能够显著提高患儿的穿刺成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儿科护理;应用
儿科收治的患儿为低龄儿童,其生理发育尚不完善,因而血管比较纤细;另外,很多患儿因病痛的影响而在输液时自制力较差。以上两个特点造成了护理人员在给儿科小儿患者做输液穿刺时往往不能一次穿刺成功,而需要反复穿刺的情况[1]。反复穿刺会损伤患儿的血管,导致护患纠纷,因此输液穿刺方法需要得到改善。近年来,静脉留置针在儿科临床输液中获得越来越多的应用,并展现出诸多的优点。我院为明确儿科护理中采用静脉留置针的作用与影响,特选取了120例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进行专项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共入选120例儿科患儿,在我院的收治时间范围为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男患儿33例,女患儿27例;年龄为1~11岁,平均年龄(±)岁;住院时间1~8周,平均(±)周。对照组:男患儿31例,女患儿29例;年龄为1~12岁,平均年龄(±)岁;住院时间1~9周,平均(±)周。经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
方法。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静脉留置针护理:第一,选择合适的血管和留置针。护理人员在选择血管做穿刺时,应尽量选择较粗、较直、弹性较好的血管作为留置针穿刺部位,并且还应避开关节、没有静脉瓣的血管。此外,由于下肢静脉炎的发生率比较高,所以穿刺部位最好不选下肢静脉。在选择静脉留置针时,一般选择常用的、型号为18~24G的留置针[2]。第二,静脉留置针的固定与穿刺。首先,在穿刺之前,患儿取平卧位,并将头部侧偏;之后护理人员选择好合适的头部血管,使用茂康碘给穿刺部位做常规消毒处理;接着,护理人员旋紧留置针的肝素帽,并握住留置针的针座、软座管,取下留置针的针尖保护套;保持针座与静脉之间成15°~30°角,以直刺的方式进针,观察血液的.流入情况,将软管送入静脉内,之后抽出针芯并将其放在锐利物品放置箱;打开输液开关,检查滴注是否通畅,之后将无菌贴膜覆盖在穿刺口,再用透气纸胶布缠绕两圈加以固定。第三,封管。一般而言,儿科通常是采用生理盐水正压封管,其方法为:取用3~5毫升封管液,通过输液针头将其缓慢推注至管腔,先推注2~3毫升,之后一边推注一边将输液针头拔出,但必须保留少段针头在肝素帽内。推注和拔针头的速度应缓慢,从而保证封管液充满管腔。在封管液只剩下毫升时,使用小夹子将延长管夹住,之后将针头完全拔出[3]。第四,留置时间。一般情况下应留置3~5天,但是为了避免静脉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建议留置3~4天。
临床观察与评价。观察两组患儿的穿刺情况,并记录穿刺成功率;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表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患儿无法自诉的由家属代替回答。
统计学分析。患者数据采用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穿刺情况比较结果。观察组60例患儿全部穿刺成功,且均为一次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为100%。对照组有例患儿穿刺成功,其中一次穿刺成功49例,再次穿刺成功4例,穿刺成功率为。经比较,观察组患儿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χ2=,P<)。
护理满意度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为,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
3讨论
儿科发生护患纠纷的原因往往是输液穿刺工作没有达到患儿及其家属的要求,其中尤以反复穿刺最为明显和常见。儿科患儿血管细,并且配合度又比较差,因此采用常规穿刺之后总是会发生穿刺不成功的情况,损伤患儿细小的血管。为解决这一问题,临床中采用了另一种输液方式,即静脉留置针。本次研究即针对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展开了探讨,对比了静脉留置针护理与常规护理的护理效果。结果表明,采用静脉留置针护理的患儿其穿刺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本次研究中,静脉留置针护理包括血管和留置针的选择、静脉留置针的固定与穿刺、封管、控制留置时间等四个方面的内容,这些护理措施的实施使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显得科学、合理,因此穿刺成功率大大提高,患儿在输液过程中所受痛苦大大减小。综上,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患儿的穿刺成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邓汝男 单位:重庆市酉阳县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曹秋花,王淑霞.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22(02):147-148.
[2]闻云.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4,20(33):180-181.
[3]唐科文.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与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5,34(08):2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