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犬莱姆病研究进展论文

犬莱姆病研究进展论文

发布时间:

犬莱姆病研究进展论文

犬猫莱姆病是由伯氏疏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以动物关节肿胀,跛行、四肢运动障阻、皮肤病变为特征的人兽共患病。蜱是主要的自然宿主和传播媒介。犬猫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沉郁、食欲减少或废食、关节肿胀、跛行等。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用BIOG试剂盒检测犬尿液、血液、组织样本可测出莱姆病螺旋体,比胶体金试纸灵敏得多。对有莱姆病症状或者血清学阳性犬应使用抗生素治疗2~3周。可选用四环素,按15~25mg∕kg,每8h给药1次;强力霉素,按10mg∕kg,每12h给药1次;头孢霉素,按22mg∕kg,每给药1次。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红霉素等对伯氏疏螺旋体也有一定的疗效。感染动物用抗生素治疗后很快见效。如果治疗见效,应在1~3个月之后再做一次血清学检验。如果某种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应考虑选用另一种抗生素或做进一步诊断。

狗的莱姆病是世界上最常见的蜱传播疾病之一,虽然是最常见的疾病,但只有5%到10%的狗感染导致这种疾病的细菌出现症状。当感染莱姆病时,主要的临床特征包括跛行,关节肿胀和发烧,也可能有抑郁症和食欲不振。更严重的并发症包括肾脏受损,很少发生心脏或神经系统疾病。

据报道,整个美国和欧洲的狗传染莱姆病,但在中西部上游州,大西洋沿岸和太平洋沿岸国家最为普遍。然而,这种疾病正在蔓延并在整个美国变得越来越普遍。

狗感染莱姆病后几个月内可能不会出现临床症状。事实上,许多狗根本没有显示任何明显的临床症状。当注意到感染迹象时,它们可能包括以下内容:

1.弯曲的背部僵硬的走路

2.触摸灵敏度

3.呼吸困难

4.发烧,食欲不振和抑郁

5.靠近感染蜱叮咬部位的浅表淋巴结可能肿胀

6.报告心脏异常,但很少见

7.神经系统并发症(罕见)

8.关节疼痛

一些测试可以识别血液或组织中的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生物。此外,测试(称为定量C6抗体测试或QC6抗体测试)可以测量抗体水平,以帮助兽医确定治疗方案。但,许多兽医使用院内SNAP测试来测试莱姆病。SNAP测试是一组快速,方便的血液测试,可以在宠物医院进行测试。

SNAP心丝虫RT测试:筛选心丝虫感染

SNAP 3Dx测试:同时筛查心丝虫病,莱姆病和埃里希氏病(另一种可能影响狗的蜱传疾病)

SNAP 4Dx测试:同时筛查心丝虫病,莱姆病,埃里希氏病和无形体病(也是一种可引起犬病的蜱传疾病)

SNAP测试非常准确,是识别可能感染这些疾病的好方法。SNAP测试也非常方便,因为它使用非常少量的血液,只需几分钟即可完成。将血液送到外部实验室进行检测可能与院内SNAP测试一样可靠可信的。

在某些情况下,兽医可能会建议进行额外的检测,以跟进检测结果或寻找与心丝虫病或蜱传感染相关的其他疾病证据。测试可能涉及将额外的血液样本发送到实验室进行进一步分析或进行其他诊断测试以获得有关狗的状况的更多信息(血液化学测试,全血细胞计数,尿液分析,粪便检查,X射线和诊断莱姆病特异性检查)

莱姆病的治疗通常包括给予抗生素和(如果需要)其他药物以暂时帮助控制关节疼痛和其他临床症状。一些狗在接受抗生素治疗几天后显示出显着的改善,但现在大多数兽医建议进行28至30天的治疗。不幸的是,抗生素治疗并不总是完全消除伯氏疏螺旋体细菌的感染。症状可能会消退,但之后又会恢复,并且将来引起肾脏疾病等问题,但,正确使用抗生素可降低慢性后果的可能性。

目前没有疫苗可以保护狗免受其他蜱传疾病。适当的体外驱虫控制和定期检测相结合可能帮助保护狗免受这些疾病侵害的最佳方法,以下是一些提示:

经常检查狗(和人类)的蜱虫。应及时处理它们。

使用可靠的体外驱虫药物。

如果可能的话,避免高草或树木繁茂的地方。

如果主人经常带狗露营或在树木繁茂的地区散步,他们应该向兽医告知这种可能的暴露方式。

莱姆病(Lyme disease)或莱姆疏螺旋体病(Borreliosis)是一种传染性的蜱媒性疾病,病原体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1975年这种病在康乃狄克州的老莱姆镇附近地区首次发现而得名。人类发病早期以皮肤慢性游走性红斑为特点,以后出现神经、心脏或关节病变,而狗狗的症状与我们人类大有不同的,各位家长不要惊慌。 狗狗会患上莱姆病吗? 会的,第一例狗狗的莱姆病确诊于1984年。根据中国学者的调查,发现中国的多个省市报道过人类莱姆病的发生,包括新疆、黑龙江、内蒙古、辽宁和北京等。所以中国的狗狗也会患上莱姆病的,其实喵星人也会,只不过非常不常见。所有的蜱都会传播莱姆病吗? 在中国传播莱姆病的主要是全沟硬蜱(Ixodes persulcatus),在欧洲主要是篦子硬蜱(Ixodes ricinus),在美国是肩突硬蜱(Ixodes scapularis)。全沟硬蜱():体长中等,未吸血个体约~。狗狗得了莱姆病的症状? 狗狗莱姆病的症状不同于人类,有一定的潜伏期,通常被蜱叮咬很长时间(2-5个月)后才会表现出临床症状,大约95%感染的狗狗不表现任何临床症状。如果狗狗发病,临床症状可能是短暂的或周期性的,包括: 发热 食欲降低 肿胀,关节疼痛(狗狗可能不愿意活动) 跛行—起初跛行轻微,随后加重,也可能从一只脚转移至另一只脚 嗜睡 淋巴结肿胀 慢性炎症:莱姆病很少引发汪星人的神经系统和心脏疾病,肾脏疾病是比较常见的,狗狗得了莱姆病后会产生大量的抗体,对肾脏造成极大地负担,大量的蛋白质让肾脏吃不消,有可能得急性肾小球肾炎之类的损伤肾功能的疾病。 莱姆病可以诊断吗? 莱姆病诊断的四个标准: 被蜱叮咬的病史 典型的临床症状 伯氏疏螺旋体抗体水平高 对抗生素治疗的快速反应需要注意的是:抗体阳性不足以确诊,因为体内抗体水平高的狗狗不一定生病,并且抗体能长期存在。结合其他诊断,如血液检查、尿液检查、X-射线和关节液检查,可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莱姆病该怎么治疗? 服用抗生素(如强力霉素)可以治疗莱姆病,需持续服用数周,因为莱姆病会损害肾脏,推荐选用对肾脏副作用小的药物。在初次治疗一段时间后,狗狗还可能发生肾脏疾病,所以最好定期监测狗狗的肾脏指标和尿液,如果狗狗已经出现了肾脏疾病,抗生素的服用周期需延长,并配合其他的肾脏疾病治疗方法。 莱姆病可以治疗好吗? 上述的治疗方法不能完全清除细菌,只能使狗狗不表现临床症状,但我们不能知晓狗狗体内是否仍含有伯氏疏螺旋体。 主人会被狗狗传染吗? 目前没有研究表明狗狗的莱姆病可以直接传染给人类,但是如果蜱冲叮咬了含病原的狗狗后,再叮咬人类,人类就有可能会患病。 莱姆病这么可怕,该怎么预防呢? 如果狗狗不是在荒郊野岭生活和玩耍的话,感染莱姆病的几率不是很高,但也不可掉以轻心,中医主张“防大于治”,所以一定要做好狗狗的莱姆病预防工作。而且即使狗狗感染过莱姆病,也会再次被感染,仍需要预防。莱姆病通过注射疫苗和蜱控制来预防. 疫苗:疫苗的使用是有争议的,最好在狗狗幼年时进行免疫,国内也并没有莱姆疫苗的商品。 蜱的控制:目前最好的预防措施是控制狗狗和环境的蜱,同时也能避免了其他蜱源性疾病。狗狗需要定期使用能驱蜱的体外驱虫药,尤其是经常去草坪或者户外的狗狗。每天检查狗狗身上,如果发现有蜱虫,要及时清理,因为蜱在传播莱姆病前要吸血至少12小时(可能24-48小时)。 关于如何清除蜱虫,请戳 蜱虫滚蛋,一个都不能留! References: Wu et al. Distribution of tick-borne diseases in China, Parasites & Vectors, 2013, 6: 119.图片来源于:必应审核:杨念(野生动物健康及数量管理硕士生,执业兽医)查

壁虱或蜱。英文名字是Ixode tick。我看你说家里的狗身上有很多,真是吓了我一跳,因为这很危险,而且表明你不注意。我想你可能喜欢到树木杂草多的地方去溜狗,因为一般蜱都是伏在矮灌木树叶上或草尖上,遇到有人或动物过来,便挂在人或动物身上,然后吸血,等吸饱了以后自己会松口掉下来,等遇到异性蜱便交配产卵。这种寄生虫生命力很强,可以一年都不进食。一只蜱一生好象只吸3次血,前两次让自己性成熟,第三次为交配做准备。所以见到它们一定要把它们杀死,否则无法根除。一定要找到为什么自己的宠物身上有这么多蜱的原因。要知道蜱并不是寄居型的寄生虫,所以要看是不是宠物的活动场所有问题。 千万别小看这个小虫子,如果你被它咬了,它会让你得上很严重的疾病,这种病的名字叫莱姆病(Lyme Disease),莱姆病的临床表现:潜伏期3~32天,平均7天左右。临床症状可分三期。 第一期:主要表现为皮肤的慢性游走性红斑,见于大多数病例。初起常见于被蜱叮咬部位出现红斑或丘疹,逐渐扩大,形成环状,平均直径15厘米,中心稍变硬,外周红色边界不清。病变为一处或多处不等。多见于大腿、腹股沟和腋窝等部位。局部可有灼热及痒感。病初常伴有乏力、畏寒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关节和肌肉疼痛等症状,亦可出现脑膜刺激征。局部和全身淋巴结可肿大。偶有脾肿大、肝炎、咽炎、结膜炎、虹膜炎或睾丸肿胀。皮肤病变一般持续3~8周。 第二期:发病后数周或数月,约15%和8%的患者分别出现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和心脏受累的征象。神经系统可表现为脑膜炎、脑炎、舞蹈病、小脑共济失调、颅神经炎、运动及感觉性神经根炎以及脊髓炎等多种病变,但以脑膜炎、颅神经炎及神经根炎多见。病变可反复发作,偶可发展为痴呆及人格障碍。少数病例在出现皮肤病变后3~10周发生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心肌炎、心包炎及左心室功能障碍等心脏损害。心脏损害一般持续仅数周,但可复发。此外,此期常有关节、肌肉及骨髓的游走性疼痛,但通常无关节肿胀。 第三期:感染后数周至2年内,约80%左右的患者出现程度不等的关节症状如关节疼痛、关节炎或慢性侵蚀性滑膜炎。以膝、肘、髋等大关节多发,小关节周围组织亦可受累。主要症状为关节疼痛及肿胀,膝关节可有少量积液。常反复发作,少数患者大关节的病变可变为慢性,伴有软骨和骨组织的破坏。此期少数患者可有慢性神经系统损害及慢性萎缩性肢端皮炎的表现。 要注意的是,如果你看见宠物或者你自己身上有蜱,无论已经吸血了还是没有,都不要硬把它拔下来,因为它的头部会留在皮肤里,而这样以来,动物还好一些,人肯定会染上莱姆病,后果会很严重。发现皮肤有蜱叮咬,用镊子贴紧皮肤,夹住蜱,用力且平稳,轻轻向外拔起。如无镊子可用纸巾包手指或戴手套,而不可用裸手抓蜱。注意不可挤压或穿破蜱体,因蜱体液可能含有蜱旋体。去除蜱后,叮咬处应彻底清洗,如仍有蜱的残余未能除去,应就医。发现蜱应即去除,十分重要,不可使用如凡士林、点着的纸烟、酒精或其他家用药品去除蜱。 免受感染的办法只能是尽可能避免被蜱叮咬。在有蜱的区域活动,应穿戴好衣物遮盖臂、腿,并将裤脚套入袜内,衬衣束在裤内。在裤和袖上喷洒驱避剂(如DEET等)以防蜱的附着。隔3-4小时检查全身有无蜱叮咬。 对了,去宠物医院问一下,我知道欧洲有专门防止被蜱咬的药粉和喷雾,不知道国内有没有。每天溜狗回来,不但要检查狗身上,也要检查你自己的身上和衣服里有没有蜱,这很重要。千万不要以为我这是耸人听闻,我自己在欧洲就认识一个得了这种病的人,住了好几个月的医院,听说最后是印发神经系统和心脏出了问题。

莱姆病研究进展论文

密歇根州立大学渔业与野生动物系副教授让·曹发起了一项研究,将莱姆病传播给人类与传播地点相关联。此前,卫生机构记录指出,莱姆病感染者的家庭住址,而不是他们可能被感染蜱虫叮咬的地方。

黑腿蜱虫幼虫出生时未感染莱姆病,并在它们以感染伯氏疏螺旋体细菌的动物为食,而伯氏疏螺旋体细菌会导致疾病。

雌性蜱虫,在这里看到的是在吃了一顿血餐后充血,无法将伯氏疏螺旋体细菌传给后代。

黑腿蜱幼虫在进食受感染的宿主动物时会感染莱姆病,例如鹿或老鼠。

密歇根的研究表明,莱姆病可以在该州大约40%的成年黑腿蜱中发现,而在大约25%的若虫——幼虫和成虫之间的生命阶段,

一旦黑腿蜱幼虫从感染莱姆病的宿主体内摄取血粉,它们在蜕皮时会保留细菌并被感染若虫。

研究作者怀疑蜱虫若虫对追踪疾病传播极其重要,因为它们的数量更多,而且更难定位。

的研究表明黑腿蜱在密歇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普遍。

携带莱姆病的成年黑腿蜱以幼虫或若虫的身份被感染。

成年黑腿蜱如果消耗宿主感染的血液,就会感染病原体,但女性在下一代产卵时不能将莱姆病传给下一代。

雄性黑腿蜱不会传播莱姆病,因为它们成年后不会进食。

当前页:第1页

本文原载于 Journal of Design and Science作者:伊藤穰一(Joichi Ito)翻译:何聪聪|校对:王沫涵本文为 ONES Piece《设科志》特别翻译系列的一部分,也是总第 172 篇译文。《设科志》(Journal of Design and Science)为 MIT 媒体实验室联合发起的一个全新的在线出版计划。如想第一时间收到译文更新,欢迎订阅我们的 newsletter。《设科志》官网也将陆续发布此系列所有译文。第 1 期「设计与科学」:导读设计即参与启蒙时代已逝,「纠缠时代」万岁纠缠时代设计与科学内里·奥克斯曼(Neri Oxman)教授提出了反映学科之间关系的克雷布斯创意循环(Krebs Cycle of Creativity),其中设计与科学在圆环上互相对立,且不是互为输入与输出的关系,跟工程与设计、科学与工程之间的关系不同。我相信,通过创造一种「视角」以及实现设计与科学之间的融合,我们能够从根本上促进两者的发展。这种联系包括设计的科学与科学的设计,以及两者之间的动态关系。正如我之前曾写过,2011 年我加入麻省理工学院(译者注:下文简称「MIT」)媒体实验室时,首先学到的几个词之一就是「反学科」(antidisciplinary)。这个词当时出现在一则教职招聘广告的要求中。跨学科工作指的是来自不同学科的人一起工作。但反学科很不一样,它的工作范围无法简单地归属于任何一门现存的学科,一个有着自身专有语汇、框架和方法的特定研究领域。对我而言,反学科研究类似于数学家斯塔尼斯拉夫·乌拉姆(Stanislaw Ulam)得出的著名结论「非线性物理的研究就像『非大象动物』的研究」,而反学科就是关于非大象动物的。我相信,通过糅合设计与科学,我们能创造出一种严密而又灵活的方式,让我们得以用一种反学科的方式来探索、理解科学并作出贡献。从很多方面来说,控制论运动示范了我们正在努力做的事情,即融合新技术来创造一个跨越现有学科的崭新运动,但这同时也是一记警钟:控制论由于过度形式化、「学科化」已变得支离破碎。正如斯图尔特·布兰德(Stewart Brand)近日所言,控制论变得越来越晦涩、学术,虽日渐完善但也变得「枯燥得要死」。也许我们可以设计足够严密、足够有趣、足够「反学科」的事物,它不仅能存活下来,还能蓬勃发展。在 MIT 媒体实验室,我们所寻找的学者是那些不归属于任何一个现存学科领域的人——要么因为他们身处传统学科之间的罅隙,要么他们就已经超越了现有的领域。我总是说,如果任何实验室或部门有你想做并且能做的事,你就要赶快去做。只有无处可去时你才应该来 MIT 媒体实验室。我们是新时代的落选者沙龙[^1]。当我思考我们已经创造出的「空间」时,我喜欢把它想象成一张代表「所有科学」的巨大纸张。学科是在纸上的小黑点。黑点之间的大量空白代表反学科的领域。许多人喜欢在这些空白之处探索,但这些尝试几乎无法得到资金支持,而且不锚定任何一个黑点所代表的学科就取得终身教职更是难上加难。此外,许多有趣的问题——以及「棘手的问题」——似乎越来越难以通过传统学科的途径解决。揭开人类身体的复杂性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快速突破最有可能通过多人合作的「一门科学」(One Science)实现。然而,我们似乎难以逾越「多门科学」,这幅如此多不同的学科交织成的复杂版图,让我们都注视着同一问题都无从认识,因为我们的表达方式是如此不同,我们预设的视角是如此迥异。由于资金和人才都集中于现有的学科,我们需要付出越来越多的努力和资源才能做出独特的贡献。尽管学科之间和之外的空间可能有更大学术挑战,但这些地方的竞争也更少:用更少的资源就能尝试非常规但有前景的方式,而且有巨大的潜力解锁看似相互隔阂的学科之间的联系,从而释放出巨大的影响力。互联网和不断降低的电子计算、原型制作、生产加工成本也让研究成本有所减少。反学科的历史背景:控制论尽管在互联网和摩尔定律的驱动下,反学科工作因新技术与工具不断降低成本而变得越来越可行,但这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想法。早在上世纪四十至五十年代,曾发生过一场相似的运动——一系列赋能的技术与工具,而不完全是成本降低,驱动多个不同的领域开始融合。从弹道导弹控制到理解生物系统如何控制动作,各种领域的原理所催生的应用,把工程师、设计师、科学家、数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和思想家从不同领域聚集到一起,着手研究系统和反馈回路,利用所得了解、设计复杂系统。这种针对系统的跨学科研究就被称为「控制论」。尽管每当想到控制论时,数学家、哲学家诺伯特·维纳(Norbert Wiener)和他的著作《 控制论:或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信的科学》(Cybernetics: Or Control and Communication in the Animal and the Machine)经常首先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但是「一阶控制论」的大部分内容其实属于工程学领域。(「一阶控制论」是关于如何利用反馈系统和反馈回路来控制、管理系统,而「二阶控制论」更多的是关于自适应的复杂系统和无法被控制或高度复杂的系统。)尽管得到的关注较少,许多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文化人士参与到了控制论的发展之中,比如海因茨·冯·福尔斯特(Heinz von Foerster)、格雷戈里·贝特森(Gregory Bateson)、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 Mead)、戈登·帕斯克(Gordon Pask)和斯图尔特·布兰德(Stewart Brand)。他们关注的更多是二阶控制论。有些人把二阶控制论称为一阶系统的社区。前者拥有更多参与观察者(participant observers),而非目标观察者(objective observers)/设计者。比方说,一个一阶控制系统会是一个温控器,而一个二阶系统将会是地球的生态系统。工程师把温控器作为一个物体设计出来,这个物体能够被工程师理解、控制,也可以服务于能与工程师交流的用户,然而生态系统是一个我们作为参与者生活其中、无法控制,而且会适应我们行为的体系。鉴于管控如此复杂的系统是错综复杂、不可实现的,二阶控制论通过把人类引入系统,超越了从「客观」到「主观」的转变,而参与者也因此对他们关注、珍惜的事物负有责任。如果「控制论是理论,那设计就是行动」(兰夫·格兰维尔),因为我们对自己的设计负责。尽管控制论的许多源头与分支都流经 MIT,不过当媒体实验室于 1985 年成立时,原本蓬勃的控制论运动已经在一系列应用学科中销声匿迹。但它留下了自己的印迹:设计,尤其是「设计思维」,作为一种实践出现并留存下来,迄今已超越许多它曾经影响过的学科。演化中的设计设计一词已经变成我们很多人所说的「手提箱式词汇」(suitcase word)[^2]。它有太多种含义,以至于没有任何确切的定义——你可以把几乎任何东西称作「设计」。一方面,设计囊括了许多重要的想法与实践,而且把科学的未来置于设计的语境中思考,以及把设计置于科学的语境中思考,都是一项有趣又有收获的尝试。此外,设计已经从有形与无形的物体设计演变为系统的设计、复杂的自适应系统的设计。这个演化正在转变设计师的角色;他们不再是核心的计划制定者,而是所处系统中的参与者。这是一个根本的转变,需要一套全新的价值观。今天,许多设计师为企业或政府开发产品和系统,主要用于确保整个社会有效运转。然而,这些工作范畴的设计并没有包括或者关注企业或政府需求之外的系统。我们正在进入一个系统边界有别于其原本定义的时代。这些未被充分代表的系统,比如微生物系统和环境,已经陷入困境,对设计师来说也仍然是重大挑战。尽管这些系统是能够自我适应的复杂系统,但我们无意施加于它们的效果很可能为我们自身招致意料之外的负面后果。MIT 教授内里·奥克斯曼与尹美真(Meejin Yoon)教授一门很受欢迎的课程,即《不同规模维度下的设计》。他们讨论不同规模的设计,从微生物到天体物理学。尽管设计师与科学家都不可能预测复杂的自适应系统的结果,尤其是在所有规模层面上,但我们能感知、理解我们自身在每个系统中的干预,并承担责任。此外,作为一名「参与者」,我们如果能保持对所处系统的认识以及训诫的态度、有意识地运用所有视角,我们就能参与到每一种规模的设计中。这将远不只是一个我们无法完全控制结果的设计——更像是生育一个孩子并影响它的成长,而不是设计一个机器人或一辆车。这类设计的实例之一来自自称演化雕塑家的 MIT 教授凯文·埃斯维特(Kevin Esvelt)。他正在寻找编辑特定生物群体基因的方法,以实现它们对病原体的抗性,类似携带莱姆病的啮齿类动物和携带疟疾的蚊子都是埃文斯特的研究对象。这种特殊的技术,即 CRISPR 基因驱动,是一种基因编辑:当宿主被投放进入自然,他们所有的后代、后代的后代,以及之后整个群体都将遗传被改造的基因,而我们将得以彻底消灭疟疾、莱姆病以及其他虫媒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关键的地方在于,编辑是嵌入到整个群体中的,而非单个生物。因此,埃斯维特研究的重点不在于基因编辑或生物个体,而在于整个生态系统,包括我们的健康体系、生物圈、社会及其思考此类干涉行为的能力。要知道,这件事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我们要考虑这项设计将会对所有它触及的系统施加什么影响。「人造」的结束过去,人造的具现与有机、文化、自然的化身之间存在清晰的界限;如今,自然与人工似乎正在彼此交融。控制论运动开始时,科学与工程的重点在于为弹道导弹导航、控制办公室内的温度之类的事情上。这些问题毫无疑问属于「人造」领域,而且非常简单,采用科学探索中传统的分治法[^3]即可。然而,当今的科学与工程聚焦合成生物学或人工智能,这些领域本身就是极其复杂的难题,我们因此无法再囿于「人造」的领域,也几乎无法把这些问题拆分划入现有的学科中。我们发现自己正越来越有能力直接在「自然」的领域中进行设计、调动资源,通过各种方式「设计」自然。合成生物学显然完全扎根于自然,凸显的就是我们「编辑自然」的能力。然而,即使人工智能属于与自然对立的数字范畴,它与大脑之间的关系也在逐渐深化,不仅仅局限于一种无形又抽象的联想。我们发现,我们越发需要依靠自然的引导并利用现有的工具才能揭开现代科学世界的复杂性与不可知性。通过继承控制论的衣钵、使现代设计的发展方向瞄准科学的未来,我们相信一种新的设计与一种新的科学或许将会出现;事实上,这种变化正在发生。重新思考学术实践MITx[^4] 与 edX[^5] 正在有条不紊地将讲座、知识传授与技能培训通过线上平台开放给世界各地的学生,让世界变得更好。 MIT 出版社、媒体实验室与图书馆则同时扮演另一个角色:为学术交流与合作建立一种崭新的模式,打破原本阻隔学者交流的人为障碍。我们想为思想的交流创造一个工具,汇集所有在现有学科之间和之外的反学科领域参与者,一起以别具一格、令人振奋的方式挑战固有的学术谷仓。我们立志为每一个人(不限于学术人员)创造一个鼓舞人心的空间,一起打造一个 21 世纪的新平台:一个新鲜的地方,一种新颖的思维方式,一种创新的做事方法。学术界很大一部分工作围绕着在经同行评议的知名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展开。同行评议通常是指请你所在领域的重量级专家审阅你的研究,由其决定研究成果是否重要、独特。这样的体系导致研究人员更注重为一小部分领域的专家论证研究的价值,而不愿承担高风险、采用非常规的新方法。这种现象再次凸显了学术圈的痼疾:对越来越少的东西了解得越来越多。这导致了一种「超专业化」——不同领域的人之间很难合作,甚至沟通也不容易。尽管在互联网出现之前,经过同行评议的学术文献是建立科学知识的一个重要体系,但从很多方面来说,这种方式也许正在阻碍我们前进。布兰德把学术论文比作刻有如下字样的墓碑:「我们思考这一问题直至生命尽头,我们将其埋葬于此。」我提议设计并打磨一份全新的跨学科期刊,采用开放的合作性互动模式,来取代正式、结构化的同行评议体系,从而解决我们这个时代最迫切也最有趣的问题,同时其自身也不失为一项实验。三十年来,MIT 实验室欣欣向荣,未曾失去它的意义与热情;与此同时,多数其他只专攻一门学科的研究实验室却难以长久维持自身的影响力。为什么呢?我认为这是因为我们关注的是一种思考与行事的方式,而不是单一的研究领域或特定语言。我相信,开发一套更好的设计系统与一套更好的部署及影响理论才是关键。作为参与此项目的设计师,我们会专注地改变自身以及自己的行事方式,进而改变世界。有了这个全新的视角,我们将能解决那些至关重要但与现有的学术系统还无法很好兼容的问题:我们不会设计其他人的系统;相反,我们将重新设计自己的思考方式与工作方法,先影响自己,再影响世界。[^1]: Salon des Refusés,由落选巴黎沙龙的艺术家于 1863 年开始自发举办的一个艺术展,展出被巴黎沙龙拒收的作品。马奈、毕沙罗等知名画家的作品都曾在其中展出。[^2]: 该词由明斯基在《情感及机器》(The Emotion Machine)一书中创造,用于形容有多重含义的词语,如「意识」、「体验」、「情感」等。[^3]: Divide and Conquer, 通过把一个复杂问题分割成多个子问题、逐个解决子问题来解决原问题。 [^4]: MIT 提供的开放式免费在线课程。[^5]: 由 MIT 和哈佛大学创建的开放式在线课堂平台。

相关范文:预防医学发展趋势 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是以多门学科组成的一个学科群。预防医学的定义一般认为是:它以人类群体为研究对象,应用生物医学、环境医学和社会医学的理论,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疾病发生与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制订预防对策和措施,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的一门学科。 预防医学着重研究环境诸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生物、物理、化学、社会及心理因素。研究人类面临的人口与环境、健康与疾病等关系人类健康与生命的本质问题。“健康是身体上、精神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这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新的健康观,这一健康观的提出,标志着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对预防医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社会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从焦虑、忧郁、紧张、恐惧、绝望以及吸烟、酗酒、饮食过度、纵欲等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对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脑血管病、糖尿病、溃疡病、恶性肿病及精神病等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预防医学观念上的发展,同时体现在三级预防原则和策略的实施,从而使个体和群体在疾病发生前后的各个阶段的全方位预防成为实现人人健康的最高医学目标的核心内容。 预防医学面临的问题〔1〕 1.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威胁仍然存在 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表的危害人群健康最严重的48种疾病中,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占40种,占病人总数的85%。全世界每年死于传染病1700万人(其中大量是有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儿童)。传染病在我国仍是危害人民健康的最大因素,发病总人数多,影响出勤率高。 近年来,一些已被控制的传染病又呈死灰复燃之势。1991~1994年,O1型霍乱在南美流行,病人在100万以上;新出现的O139型霍乱在南亚流行,病人超过10万。1994年肺鼠疫又在印度出现。这些疾病都有可能传入我国。1993年WHO发出警告,结核病在世界已处于紧急状态,1995年全球死于结核病的人数达300万;我国每年新增结核病人60万,死亡20万,这些病人主要是青壮年,他们是社会的主要劳动力,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十分严重。 抗生素的发现,在人类与疾病的斗争中功不可没,但在广泛应用之后,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如耐药性细菌的出现。 新的传染病不断出现,近20年来,新增加了30多种新传染病,如艾滋病、军团菌病、莱姆病(Lyme)、埃博拉出血热(Ebola)、拉沙热(Lassa)、O139型霍乱、致病性大肠杆菌O157∶H7引起的出血性肠炎、疯牛病(克-雅氏病)、病毒性肝炎的丙型、丁型、戊型、庚型等等。新病毒的出现将给人类带来严重的后果,正如诺贝尔奖获得者Lerdberg(莱尔德堡格)所说“同人类争夺地球统治权的唯一竞争者就是病毒”。因此,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将是艰难、长期的斗争,认为传染病在下一世纪将可以轻易解决的观点是错误的,艾滋病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训。 2.非传染性慢性病对人民健康的危害加剧 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的死亡率占全世界所有死亡原因的1/4以上,是各种残废原因中比例最高的。据统计,我国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肿瘤、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所造成的死亡,目前已占全部死亡的70%以上。估计目前高血压患者有8000多万人,预计2010年将达亿人。癌症已成为城市居民的首位死因,其中肺癌占第一位,脑血管病、心脏病的死亡率均高达100/10万左右,我国非传染性慢性病的危害将呈持续上升的趋势。 据WHO1997年世界卫生报告中指出,全球720万人死于冠心病,460万人死于中风,在发展中国家死于中风的人数为发达国家的一倍多。慢性病的原因虽然不完全清楚,但基本危险因素已明确,吸烟、酗酒、不合理饮食和缺少体力劳动等是主要危险因素。因此,大部分慢性病是可以预防的,一些国家采取深入的健康教育和严格的干预措施,明显地降低了慢性病的发病率,如采取各种措施限制吸烟和饮酒,提倡合理饮食和全民健康运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地方病和职业病将长期存在,危害严重 我国是世界上地方病病种最多、分布最广、危害严重的国家。目前我国有亿人口生活在缺碘地区,占全世界缺碘人口的50%,占西太平洋地 区的80%。缺碘不仅引起地甲病和克汀病,而且缺碘还会导致儿童智力低下,我国现有智力残疾人约1017万人,其中80%由缺碘所致。由于水、煤含氟量过高所引起的地方性氟中毒,全国约有3000万氟斑牙患者和260万氟骨症病人。硒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缺硒可引起克山病、大骨节病和心脑血管病,我国有5个省区的部分地区属贫硒地带,全国仍有200多万大骨节病患者。 随着工业的发展,特别是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我国职业病迅速上升。我国尘肺病人已达50万例,比70年代增加了65%。全国接触有害物料的工人有1900万人,但接触者中受检率仅20%,乡镇企业工人受检率更低。慢性职业中毒以铅、苯、二硝基甲苯、汞、锰等为主;急性职业中毒以有机磷、氯气、硫化氢等为主。此外,我国每年发生急性农药中毒达10万例。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职业病也必将随之增加,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应用,还将会产生一些新的职业病。 4.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社会的变革,工业化、都市化进程,家庭、社会结构的变化,精神疾病患者有上升趋势。美国资料表明,门诊病人中半数属于心身病,我国大城市约占1/3。心身病是指由于精神紧张、情绪压抑等原因引起的器质性疾病,如高血压、神经衰弱、抑郁症等。我国12个地区精神病流行病学调查(1982年),城乡重型精神病患病率为‰;以神经官能症为主的,轻型精神病患病率达22‰;北京调查,大学生因病休学、退学者中,精神性疾病占第一位(占40%)。此外,酒精和其他药物依赖也在急剧上升。心身疾病和精神疾病不仅危害个人健康,而且影响家庭和社会安定。 5.意外伤害发生率不断提高 意外伤害常被认为是偶发事件,无法预防,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我国意外伤害发生率较高,损失也较大。我国因意外伤害而致死的前三位是:自杀、交通事故和溺毙。 6.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日趋严重 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问题,2000年我国将进入标准型老年社会,60岁以上老人占人口总数的10%,绝对数达亿。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比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多,而且解决难度也大。据抽样调查,全国近30%的老人健康状态较差或很差;上海市对5000名老人进行的随机抽样调查,老年痴呆症在65岁组发病率为,75岁组为12%;老年人70%患有多种慢性病。如何预防老年病?如何提高我国老年人群的无残疾预期寿命,将是预防医学面临的新课题。 预防医学的发展趋势〔1〕 1.向社会预防为主的方向发展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人们认识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要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必须是医学更加社会化。所谓社会化,是指全社会都把健康作为社会目标和人的基本权利,把对健康的投资作为基本建设投资,把卫生建设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结合起来。事实说明,许多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只有通过广泛深入的健康教育,和个人合理的生活方式,以及公平合理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才能达到减少发病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确保人人健康的目的。 我国提出的“大卫生”观,是对预防医学社会化的具体表述。要达到WHO提出的“健康为人人、人人为健康”的目标,除需要卫生部门的努力外,还需要全社会各部门和广大群众的参与。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到2000年我国大部分居民的生活将达到小康水平,如何引导群众合理消费,接受健康的生活方式,有赖于广泛、深入地进行健康教育。是否把健康教育放到战略高度去考虑,也是预防医学社会化的一项重要任务。 2.防治结合,向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和人口素质的方向发展 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本是同一医学群体,但当前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都处于分裂和脱节的状态。随着国民经济和文化水平的提高,群众不仅要求有病能及时得到治疗,而且要求懂得防病和保健的知识,以提高自我保健能力。群众需要防治结合的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因此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结合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3.环境与健康问题将成为预防医学的热点 21世纪人类面临四大问题:人口爆炸、环境污染、能源匮乏、疾病控制。环境污染问题已引起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的关心,但治理和保护环境却是十分艰巨、长期的工作,既需要高新技术,也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预防医学应积极参与对环境与健 康问题的解决,特别是对环境中有害因素的允许量和消除方法,以及环境中微量有害因素长期危害性的研究尤为迫切。 4.将更加重视心理、精神和行为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心理应激对健康影响很大,美国资料对大学医学院调查观察,发现48名癌症患者都具有共同的心理特点:内向、抑郁、隐蔽着愤怒和失望。 现代工业化社会的特点是:节奏快,竞争激烈,经济和生活压力加重,精神压力大,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心理、情绪问题增多。家庭破裂造成儿童心理障碍;社会变革下的就业环境、人际关系的心理适应能力;家庭、婚姻、性观念和现实的应付能力;还有吸毒、酒瘾、赌博等社会恶习带来的心理、精神问题。都需要心理卫生教育,社会的关心和政府的政策支持。我国是世界上自杀发生率较高的国家,而我国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网络建设还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群体的需求。 当前,医学的发展趋势,一方面从治疗扩展到预防,另一方面从生理扩展到心理。专家预测,21世纪心理学有可能继分子生物学之后,成为医学中的带头学科。 5.预防保健政策和策略的发展 建国初我国即提出了“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从1953年起在全国各省市(地)县(区)和大型企业建立了卫生防疫站,成为党和国家实施预防医学政策和策略的组织体系。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把预防保健与农村卫生、中医药工作作为卫生工作的三大重点任务,并对预防保健的方针、政策和目标任务作了充分的表述。 1977年,30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人人健康”的全球战略,提出了“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1978年,WHO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召开的国际初级卫生保健会议指出,发展初级卫生保健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1979年,WHO组织制订了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的指导原则。1979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第34/58号决议》,指明卫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表示支持。实现2000年的具体目标有10项,包括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所有的人积极参加社区卫生行动,安全饮水和环境卫生设备,足够营养,计划免疫,控制非传染性疾病及促进精神卫生等。我国政府对初级卫生保健策略作出了承诺,并正在大力实施。 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执委会讨论了“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新卫生政策,并召开第51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世界卫生宣言》,号召采取行动以帮助最需要改善卫生状况的人们。当前卫生设施的覆盖率仅占人口的1/3,生活在极度缺乏卫生设施的社区人口增加到33亿。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预防保健的政策和策略将会进一步加强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宁庆、童道玉.自然科学学科发展战略调研报告——预防医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 仅供参考,请自借鉴希望对您有帮助

请勿抄袭 望采纳 一.树干为什么是圆的?在观察大自然的过程中我偶然发现,树干的形态都近似圆的——空圆锥状。树干为什么是圆锥状的?圆锥状树干有哪些好处?为了探索这些问题,我进行了更深入的观察、分析研究。在辅导老师的帮助下,我查阅了有关资料,了解到植物的茎有支持植物体、运输水分和其他养分的作用。树木的茎主要由维管束构成。茎的支持作用主要由木质部木纤维承担,虽然木本植物的茎会逐年加粗,但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茎的木纤维数量是一定的,也就是树木茎的横截面面积一定。接着,我们围绕树干横截面面积一定,假设树干横截面长成不同形状,设计试验,探索树干呈圆锥状的原因和优点。经过实验,我们发现:(1)横截面积和长度一定时,三棱柱状物体纵向支持力最大,横向承受力最小;圆柱状物体纵向支持力不如三棱柱状物体,但横向承受力最大;(2)等质量不同形状的树干,矮个圆锥体形树干承受风力最大;(3)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影响着树木横截面的形状和树木生长的高矮。近似圆锥状的树干,重心低,加上庞大根系和大地连在一起,重心降得更低,稳度更大;(4)树干横截面呈圆形,可以减少损伤,具有更强的机械强度,能经受住风的袭击。同时,受风力的影响,树干各处的弯曲程度相似,不管风力来自哪个方向,树干承受的阻力大小相似,树干不易受到破坏。以上的实验反映了自然规律、自然界给我们启示:(1)横截面呈三角形的柱状物体,具有最大纵向支持力,其形态可用于建筑方面,例如角钢等;(2)横截面是圆形的圆状物体,具有最大的横向承受力,类似形态的建筑材料随处可见,如电视塔、电线杆等。 在我的观察、试验和分析过程中,逐渐解释、揭示了树干呈圆锥状的奥秘,增长了知识,把学到的知识联系实际加以应用,既巩固了学到的知识,又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还初步学会了科学观察和分析方法。二. 怎样写科学小论文全国青少年创造发明和科学讨论会,自1982年在上海市举办以来,每2年举行一届,迄今已历10届(从2000年第十届起,改名为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会),成为中小学科技活动的传统项目和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好多同学的优秀作品在全国各地报刊上发表,有的还在全国甚至国际上获了奖呢!一、什么是科学小论文有些同学把写科学小论文看得很神秘,认为是科学工作者的事,对我们少年儿童是高不可攀的。这完全是一种误解,同学们不仅能写而且可以写出质量较高的论文来。科学工作者写的科学论文,是指作者根据所制定的科研项目和确定的科研课题,通过实验、观察等手段,获得大量的科学数据,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科学结论,从而写出的科研报告。同学们写的科学小论文,比科学工作者写的科学论文要短一些、浅一些。科学小论文实际上是同学们在课内外学科学活动中进行科学观察、实验或考察后一种成果的书面总结。它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后得出结论;可以是动手实验后分析得出的结论;也可以是对某地进行考察后的总结;还可以靠逻辑推理得出结论……那么,科学小论文有没有质量标准呢?有。它必须具备“三性”。1、科学性。科学性是科学小论文有别于其他各类体裁文章的重要特点之一,是科学小论文的生命。它要求选题科学,研究的方法正确,论据确凿,论证合理且符合逻辑,文字简洁准确。2、创造性。小论文的选题、主要观点要有自己新的发现、独特的见解,而且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等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同样的小论文没有参加过各级科学讨论会,也没有在各级报刊上发表过。当然,你如果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提出新颖、独到而又论据充分、言之有理的见解也是可行的,不失创造性。3、实践性。论文选题必须是作者本人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发现的;支持主要观点的论据必须是作者通过观察、考察、实验等研究手段亲自获得的,有实践依据;论文必须是作者本人撰写的。不能有凭空捏造、猜测、成人包办代替的迹象。以上“三性”是衡量科学小论文的质量标准。如写“太阳花”,尽管你的观察细致入微,它的姿态描写得栩栩如生,它的品格剖析得完美无缺,但如果没有获得科学的、有意义的结论,那最多只能算是一篇好的散文或观察日记,而不是科学小论文。写科学小论文是一件很艰辛的工作,更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成功属于勇于探索、不懈追求的青少年朋友!二、科学小论文的类型科学小论文最常见的形式有科学观察小论文、科学实验小论文、科学考察小论文和科学说明小论文。(一)科学观察小论文科学观察小论文,是指青少年对某事物或自然现象通过周密细致的观察,并对取得的材料和数据进行认真的分析、综合研究后得出结论,作出科学的解释和描述。湖南廖郝同学的爸爸经常咳嗽,他通过长期、反复的观察,发现了风向与爸爸咳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并查出了“罪魁祸首”--湖南橡胶厂的大烟囱里飘来很多烟气,里面含有二氧化硫,爸爸一闻到它,咽喉部就产生过敏反应,反射性地引起咳嗽。他的《爸爸的咳嗽》这篇小论文主要是利用观察这一研究方式得出结论,属于科学观察小论文,获得了第二届全国青少年科学讨论会三等奖。需要注意的是,科学观察小论文中研究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自然事物或现象,是在自然发光的条件下不加以人为控制发生的,所以文中所描述的内容应是作者所观察的对象、过程和它产生的条件、各种现象,不能附加人为的任何条件或个人偏见。另外,观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反复进行的活动,需要作者耐心、细致、锲而不舍的精神。(二)科学实验小论文科学实验小论文,有时也称“实验报告”,是青少年对研究的对象创设特定的条件,经过反复实验,对获取的材料和数据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而写出的文章。它着眼于对实验过程的客观叙述以及实验现象的科学解释。爬山虎能爬墙,这是许多同学所知道的。但是,爬山虎为什么能爬墙呢?武汉的熊斌同学通过观察发现这与爬山虎的“触角”有关,接着他测算了平均每一米长的爬山虎茎干上有25个吸附在墙上的“触角”,并作了“触角的拉力测定和吸附作用”实验,实验目的明确,实验步骤详尽,数据准确,说明力强,得出的结论真实可信,不失为一篇优秀的科学实验小论文。(三)科学考察小论文你想研究某一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水域污染程度、某地的空气污染源,弄清某奇石奇山的演化过程、某范围动植物资源及分布情况等,你就得实地考察。通过调查、访问、实地勘探等考察方式为主要研究手段写出的小论文称为科学考察小论文。有时也称为“科学考察报告”、“科学调查报告”。荣获第五届全国青少年科学讨论会一等奖的《愿胜天水库的水常绿》一文中,小作者们对水库的地理生态环境、库容等作了实地考察,并力所能及地进行了实测,找出水库存在的隐患,提出了较为合理的建议。文中除写明了考察时间、对象、内容及综合分析得出的结论外,还绘出了“胜天水库集雨图”、“强烈侵蚀中山示意图”,加上一些实际数据,使读者对考察对象有比较概括清晰的认识。写科学考察小论文时,有时还应将有关动植物、岩石、土壤等标本或照片附在文后,以增强说服力。(四)科学说明小论文科学说明小论文是指作者通过利用翔实可靠的资料对某一自然现象或自然事物进行解释和说明的一类小论文。一般来说,它并不直接采用观察、实验、考察等研究手段,而主要是从书刊资料、师长等地方获取丰富的第二手材料,并经过自己的综合分析、逻辑推理,用自己所理解的语言阐明某一观点。《为什么说贵阳是祖国的第二春城》是获第二届全国青少年科学讨论会三等奖的小论文,该文作者的研究方法有其特别之处,一是利用广播、电视,坚持记录整理贵阳与昆明两地的天气和温度;二是利用现成的科研成果《中国气候图集》找出有代表性的重庆、北京的气温情况来同贵阳、昆明相比较;三是从书上查证昆明与贵阳1、4、7月和10月的平均气温,进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这类文章虽然没有前三类的亲自实践得到论据,但它毕竟是通过作者精心地收集整理资料,综合分析提出了新的观点,新的见解,所以也承认它是科学小论文。特别提醒的是,写科学说明小论文是,千万不要提出一个问题后就赶忙查资料,再不加分析地原本照抄、作出解释,这样没有新意,没有新的见解的文章只能算是一般性科普文章,不能称为科学小论文,更不能培养自己研究问题的能力。三、科学小论文的选题写作小论文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定研究的对象,考虑研究什么问题,这就是选题。有人说,选择好题等于完成小论文的一半,可见小论文选题的重要性。有的同学说,大自然的奇妙现象太多了,研究什么好呢?有的同学说,大自然的事物我都已看惯了,没有发现什么新奇现象。再说,我想研究的东西别人已经研究过了,写了没多大意义。实际上,只要你明白了选题的基本原则,掌握常见的几种选题方法,而且在日常学习、生活和科技活动中做个有心人,就一定能发现值得探讨的题目。科学小论文选题的方法很多,个人可根据不同的情况适时选择。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选题方法,供同学们选题时参考。1、偶然发现法。一个星期天,松滋的胡长城同学在屋后的小沟边玩耍。沟里有许多小蝌蚪游来游去。忽然,他发现有一个小蝌蚪与其它蝌蚪不和似的,孤独地在一边游。他用小树枝把那脱群的蝌蚪拔到成群的蝌蚪中去,不一会儿,它又孤独地游到一边去了。他感到奇怪,就用瓶子将他和另外成群的几个小蝌蚪分别装起来,放在家里饲养观察。最后,不合群的小蝌蚪成了青蛙,其它长成了癞蛤蟆。通过长期观察,它弄清了青蛙和癞蛤蟆的幼子之别,写出了一篇优秀小论文。这种选题没有事先考虑,只是对偶然发现的一瞬即逝的现象产生了兴趣,从而抓住不放,追根求源。2、课堂延伸法。小学自然课《动物与环境》中,同学们研究了蚯蚓与光、温度及水分的关系,弄清了蚯蚓喜欢阴暗、超市、温暖的环境,而且学会了用差异法进行试验以判断失误因果联系。课后,你可用学过的方法研究蜈蚣、蟋蟀、蚂蚁等小动物的生活环境,你可以继续研究蚯蚓的其他奥秘:如蚯蚓有眼睛吗?蚯蚓张耳朵吗?蚯蚓的再生能力、松土能力等。3、问题探究法。苍蝇这个小东西真讨厌,它是传染疾病的罪魁祸首呢!但他也真怪,它经常接触各种细菌而自己却为什么不会的病呢?睡觉可以解除疲劳,恢复精力,那整天在水里悠闲游荡的鱼类也睡觉吗?……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你肯定会有一些不懂的问题,你能不能把它作为小论文的研究对象呢?湖南省道县五年级学生毛登圣,一天和几个同学一起在学校附近的竹林里玩,为竹子里面究竟是空的还是装有什么东西而争论不休。细心的毛登圣一直把这个问题记在心里,它课余查资料,做实验,用大量的证据得出了结论:竹子里面不是空的,装有空气,有氧、氮、二氧化碳等气体。据此写的《竹子里面有什么》小论文,荣获了第一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小论文竞赛一等奖。4、教师指导法。如果你饲养了一只小动物或栽培了一些花卉,项研究它们但又不知从哪方面入手,你可去请教老师,让老师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和条件选择课题。如果你参加了学校的科技小组,你可以把研究的设想告诉老师,请老师确定研究的题目,你再围绕题目去观察、实验。如重庆市人民小学生物小组的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了一些考察、研究课题,完成了《重庆黄角树特性调查》、《愿胜天水库的水常绿》等多篇小论文,并多次获得全国青少年小论文一等奖。5、成语、谚语科学验证法。成语大多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但有的是来自寓言故事、民间传说,也有些是约定俗成的。其中少数成语不一定符合客观实际。你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辨析和验证。“水滴石穿”这个成语是大家熟悉的,意思是水不住地滴下来,能把石头滴穿,比喻只要坚持不懈,力量虽小也能做出看来很难办到的事情。但常识告诉我们,“水滴”只不过是一滴液体,他力量很小,冲击速度也不算太快,怎么能把坚硬的岩石滴穿呢?成员同学从对这个成语的科学性产生怀疑开始,通过做模拟实验和查阅资料,验证了这个成语的科学性。“春东风,雨祖宗”是一句流传得比较广泛的气象谚语。一位同学3月份一个月的气温、风向、天气情况作了详细观察记录,然后利用科学统计法得出了这句谚语的适用范围,为气象预报提供了参考基数。“葵花朵朵向太阳”这还有假吗?但湖南蒋林波同学对这一定论发起了挑战。他通过两年的实验观察,以令人信服的论据得出了“葵花并不是总向太阳转”“向日葵跟着太阳转应该是指花蕾期,到开花后,就不转动了”的结论。由此看来,即使对早已被公认的结论,也要认真地研究,不要人云亦云。只有这样,才能有所创新。特别要注意的是,选题时要考虑主客观条件。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选题时要弄清楚自己的长处是什么,短处是什么,自己对研究的问题是否有兴趣,有没有这个能力把它研究清楚,自己是否达到了这个知识层次和认识水平,自己受否有毅力去完成这个题目以及是否具备研究这个问题的实验器材、场地等。如果完成《探索一种蛇的奥秘》这个题目,研究前就必须掌握有关蛇的基础知识,具备捕捉蛇的本领,能够区别有毒蛇和无毒蛇,掌握被毒蛇咬伤的救护方法。此外,还要具备饲养蛇的器具等。否则,还是换一个更切合主客观条件的选题为好。四、小论文的取材与分析选题确定后,就可进行取材与分析了,具体内容为制订研究计划,收集整理资料,深入实地考察,进行观察实验,分析各种材料,归纳得出结论。(一)取材1、直接观察。就是用眼睛仔细去看,它是人们对自然现象在自然发生条件下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观察时要认真仔细,不放过任何细微末节。云南庄跃平同学利用2_0_天时间详细观察了家鸽孵化的全过程,几乎每天都有新发现,连小鸽子身上一粒黑点、眼皮上的皱纹都没放过,所以写出的小论文《家鸽孵化的观察》真实可信,内容丰富。同时,观察时要做好详细记载,否则就不可能得到真实的第一手材料了。2、动手实验。实验方法是人为地干预、控制所研究的对象,它比观察更利于发挥同学们的能动性去揭示隐藏的自然奥秘。昆虫的后腿有什么作用?湖北的张俊同学先后捉来了蝗虫、蚂蚱、蟋蟀等十几种昆虫,分别将它们的后腿切断,通过反复实验,观察比较,发现了昆虫的许多特殊功能。3、实地考察。包括调查、访问、实地勘探等方式。考察前,必须明确考察目的,准备好必需的工具、仪器、药品、生活用具等。考察过程中,一定要把时间、地点、过程及考察的结果随时随地详细地记录清楚,有时还要采回必要的标本、样品,将比较重要的现象拍照,这些都是很有用的第一手材料。4、查阅资料。有些材料由于时间、空间或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可能亲自去观察、实验、考察,这就得查阅书刊或请教老师、家长等,这种间接地获取的材料叫第二手材料。有些问题是你的知识水平、能力和条件所不能解决的,而这个问题又是你的选题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你就得去查资料,把它弄清楚。(二)分析取得材料后,就要进行分析研究,从中选出可以作为论据的材料,还要根据论点进行去粗去精,去伪存真,按照科学的态度进行整理分析,并得出自己的论点和看法。首先,应审核各种材料的真伪虚实,有些查阅到的材料是早已过时的观点,有些解释只适合某范围内,有些材料没有普遍性,有些材料在记录时有错误或本身就是自己虚构的,这样的材料应坚决不用。其次,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也就是选择的材料要能说明问题,不要多,而要精,与论点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应舍弃。第三,将选择的材料进行归类,研究他们之间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以及相互联系,然后概括得出结论即论点。论文论点是从对材料的分析\研究中产生的,不能先定论点,后找适合证明论点的材料.如熊小佳同学研究蚯蚓的视力,她选择了4个材料(1)用木棍\红领巾、铅笔等在蚯蚓面前晃动的现象;(2)蚯蚓面对各种食物的反应;(3)蚯蚓放在“屋”门口的反应;(4)请叫爷爷得出关于蚯蚓是否有眼睛的材料。它通过前三个实验分析,初步判断蚯蚓没有眼睛,是靠嗅觉找到食物,靠感光细胞找到阴暗的地方。第四个材料更加证实了她的推论,使得论点论证充分,有较强的说服力。五、科学小论文的撰写对材料的整理分析完成后,就可以开始撰写了。写作虽没有固定的格式,但一般应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研究分析、得出结论的步骤进行。一般来说,科学小论文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标题标题是小论文的“眼睛”,好的标题确切简明,富有吸引力,能给读者以新鲜的感受和深刻的印象,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所谓“确切”,就是小论文的标题必须概括文章的中心内容,使人一目了然,不能离题或扣题不紧,更不能用夸大的字眼。所谓“简明”是指标题要精炼,既要概括全面,又能突出主题,做到言简意骇。开头开头的方式多种多样,依研究内容、自己喜欢的写作风格而定,但一般应开门见山地提出你讨论的问题,你是怎样想到要研究这个问题的。《为什么说贵阳是祖国的第二春城》一文开头:”我住在贵阳,常听人们说'昆明是春城,贵阳是第二春城'。至于为什么,我也弄不明白,我决心记录天气预报,看贵阳真是第二春城吗?”由常言产生验证其科学性的欲望。有些文章的问题是在偶然观察中产生、发现的,你也可以开头先根据时间顺序叙述其过程,再适时提出问题。正文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部分。它包括对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观察、实验、考察过程、发现的现象、判断、推理得出结论等,这是小论文的核心部分。应注意的是:研究步骤要写得详略得当,实验过程、数据的来历、现象要写清楚,叙述时应有一定的顺序。数据材料要准确,可设计成能说明问题的表格、图解,必要时可附上拍摄的照片、采集的标本等,以增强说服力。获得的结论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并且和论据保持一致性,论据要有严密的逻辑性。文字要简洁生动,层次清晰,条理分明。结尾小论文的结尾应写你得出的结论和对某一问题的建议。《蚯蚓的视力》一文结尾:“噢,我明白了,蚯蚓是不折不扣的瞎子,它是靠嗅觉来寻找爱吃的食物,用感光器来辨别光的强弱。”以得出结论作为结尾,同开头提出问题相呼应,收到良好效果。小论文的初稿完成后,还要反复修改。看开头是否简明扼要,论据是否典型真实,论证是否符合逻辑,论点是否新颖一致,段落是否衔接自然,语言是否通顺准确等。改好后再让同学和老师帮助修改,逐步完善。最后誊清寄往报刊发表或参加各级小论文竞赛。 三.做实验是我最喜欢的娱乐方式,我经常会到书店去看一些关于做实验的书籍,然后回家凭着记忆做实验。这天,我又来到书店,突然发现了一个奇异的实验:火柴跳舞。你会相信吗,一根光秃秃的火柴会在水里跳舞?我可不敢相信。我带着一颗好奇的心回到家里,准备用做实验的方法来解开心中的疑团。回到家,与往常一样,我凭着记忆做起了实验。我先端来一盆清水,又拿来一根火柴和一瓶“万能胶”。我在火柴头上涂了一层厚厚的“万能胶”,然后,小心翼翼地把火柴放入清水中。等了一会儿,没见什么反应。我静下心来,耐心等待。又过了几分钟。“奇迹”果然出现了!只见火柴直立在水中,一摇一摆地跳起舞来了。可是,没过半分钟,火柴又浮在水面上。再过了几分钟,火柴又跳起舞来了。如此循环了七八次,火柴再也不动了。是什么神奇的力量驱使火柴“舞蹈”呢?我脑子里充满了疑惑,怎么琢磨也琢磨不透。最终,还是我那无声的老师—电脑帮了我。原来,当“万能胶、与火柴头上的磷接触后,就会产生一种物质。这种物质越聚越多,会使火柴直立起来。这种物质挥发时,火柴便被带动得“舞蹈”起来。一会儿,火柴头最外面产生出来的物质挥发完了,火柴也就不动了。再这一段时间,产生出来的这种物质又聚集起来,火柴便再一次“跳舞”,直到万能胶和磷的反应结束。此时此刻,我才恍然大悟:啊!火柴棍能跳舞,原来是这么回事啊

犬莱姆病论文

一、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并且多种动物都可能会被传染该疾病。狗狗感染钩端螺旋体病的症状会因其年龄、免疫状态和病原的毒力而有所不同,通常表现为黄疸、血红蛋白尿、短期发热等,母狗在孕期感染该疾病很可能会流产,该疾病的潜伏期大概是5-15天。

犬钩端螺旋体病症状:

急性钩端螺旋体感染的初期症状为体温升高、震颤和肌肉疼痛,随着病原毒力加强,狗狗会出现呕吐,并且迅速脱水,伴随呼吸加快、心跳紊乱、食欲废绝等症状。因为凝血机能不良和血管壁受损,狗狗还可能会出现呕血、便血、鼻子出血和体内出血的情况。随着病情发展,狗狗的精神极度沉郁、体温下降,最终死亡。

亚急性钩端螺旋体感染也会出现发热的情况,病犬会变得厌食,或是呕吐、脱水,饮欲也会增加等,病犬的黏膜有淤血,出现干性咳嗽,同时伴随结膜炎、鼻炎和扁桃体炎症状。因为肾功能出现障碍,病犬的尿量会减少甚至无尿。

由出血性黄疸钩端螺旋体引起的感染,最典型的症状就是黄疸。因为肝脏发生炎症,病犬会出现肝内胆汁淤积的情况,粪便可能会呈灰色。也有的病犬会出现明显的肝衰竭症状,如体重减轻、黄疸、腹水或肝脑病。严重的肝脏损伤和肾脏损伤还可能会导致病犬患上尿毒症,出现口臭、昏迷、胃溃疡、胃肠炎等症状,病犬多半会因此死亡。

犬钩端螺旋体病用药:

钩端螺旋体病的治疗主要就是抗菌和对症治疗,为了预防该疾病,宠主也可以给犬猫接种相关疫苗。在疾病恢复期,为了缓解病宠的肝脏损伤、黄疸、腹水等问题,可以给其服用胆汁酸护肝片,帮助病宠尽快恢复健康。

二、莱姆病和大肠杆菌病

1、莱姆病

莱姆病的病原体是伯氏疏螺旋体,主要通过蜱虫传播,该疾病属于人畜共患病。

犬猫莱姆病症状:

狗狗感染莱姆病通常表现为发热、精神不振、嗜睡、食欲不好等症状,有些病犬还会出现关节炎症状,关节肿胀,并出现急性关节僵硬和跛行。

急性莱姆病一般不会出现关节肿胀的情况,所以早期的疼痛表现也很难确定是哪个部位。病犬的跛行症状也具有间歇性,可能会从一条腿转到另一条腿。也有的病犬会出现眼睛疾病和神经症状,但更多的表现是肾功能障碍,出现蛋白尿、圆柱尿、血尿和脓尿等症状。

犬猫莱姆病预防:

因为蜱虫是莱姆病的传播媒介,所以主人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犬猫的体外驱虫,如果发现犬猫身上有蜱虫,也不要用手将其拔出来,这样主人也很可能会被蜱虫体内的细菌或病毒感染。阿维菌素透皮溶液是犬猫专用的驱虫药,可以有效杀死犬猫身上的蜱虫,减少感染莱姆病的风险。

莱姆病所引发的关节炎症状也可以通过药物来缓解,舒节利可以有效治疗犬猫的关节炎症,缓解关节肿胀、关节疼痛等问题,快速解决犬猫的关节问题。

2、大肠杆菌病

大肠杆菌病也是人和动物都会感染的一种疾病,主要病原体是大肠埃希氏菌,犬猫感染该疾病后会出现败血症和腹泻症状。大肠杆菌病的潜伏期只有一到两天,或是在十个小时内就会发作。

犬猫大肠杆菌病症状:

大肠杆菌病突然发作很可能会导致犬猫死亡,病犬和病猫的体温骤升,高达40℃以上,精神萎靡不振,粪便呈黄白色,有气泡和腥臭味,很快就会昏迷致死。如果是幼犬或幼猫感染了大肠杆菌病,则多表现为精神沉郁,没有食欲,体温也会升高,并伴随剧烈的呕吐和腹泻,粪便呈黄绿色、污灰色,可能混有血液,或者是发生抽搐、痉挛等神经症状。

犬猫大肠杆菌病用药:

大肠杆菌病需要进行对症治疗,尽快止拉止泻,避免病宠脱水。主人可以给病宠服用碱式碳酸铋片,该药物可以快速杀死肠道细菌,抑制致病菌的生长,提高肠道黏膜保护力。

三、布氏杆菌病和巴氏杆菌病

1、布氏杆菌病

感染布氏杆菌的犬会出现生殖器官发炎、睾丸肿等症状,孕犬还可能会流产或是终生不育。布氏杆菌感染多为隐性,或是仅仅出现淋巴结炎,潜伏期可长达半年之久。

宠物布氏杆菌病具体症状:

孕宠在流产前1-6周通常会出现阴唇和阴道黏膜红肿,阴道内流出的分泌物呈灰绿色。流产之后。母宠还可能会继发子宫炎,之后就很难再受孕了。公犬则多表现为睾丸炎、附睾炎、前列腺炎、包皮炎等,还可能伴随关节炎、腱鞘炎等症状。

因为布氏杆菌是寄生在细胞内,所以抗生素也无法对其产生明显效果,主人最好是把病犬送去医院治疗,治疗期间可以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B1,作为辅助药物。

2、巴氏杆菌病

巴氏杆菌的种类非常多,而巴氏杆菌病是这类细菌所引起的疾病的总称,通常由犬瘟热、猫瘟热等疾病继发或是混合感染,该疾病多发生于幼犬。

犬猫巴氏杆菌病症状:

如果病症为急性,那病犬很可能会在三到五天内死亡。犬感染巴氏杆菌多表现为高烧、精神状态不好、拒食,饮水的欲望增加,呼吸有一定的困难,病犬的鼻子会流出红色鼻涕,伴随咳嗽、气喘、张口呼吸等症状。病犬的眼结膜会充血、潮红,眼睛分泌物增加,可能也会拉肚子。

病犬的眼睛症状可以通过滴眼药来缓解,朗多清滴眼液就是一款针对结膜炎、角膜炎、眼睛分泌物增多等问题的药物,主人可以使用该药物来治疗病犬的眼睛症状。

四、葡萄球菌病和沙门菌病

1、葡萄球菌病

葡萄球菌病的典型症状是局部化脓性炎症,有时也可能会发生菌血症和败血症,最主要的病原体就是中间葡萄球菌。病犬感染葡萄球菌病后,病变部位会有脓性分泌物,幼犬还可能伴有蜂窝织炎,会出现淋巴结肿大症状。葡萄球菌还可能会引发呼吸道、生殖器官、关节、结膜等部位感染。

葡萄球菌病的治疗主要就是排脓,如果是猫咪感染了该细菌,可以使用巴诺夫皮肤凝胶,将药膏涂在患处。这款药物可以抗击细菌和真菌,帮助止血,消除肿痛。

2、沙门菌病

沙门菌病是由沙门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多发生于幼宠,属于急性败血性疾病。该疾病最典型的症状就是胃肠炎症状,具体如下:

病犬会出现发热、食欲减退、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粪便会从水样转变为黏液性,严重者可能会出现胃肠道出血,所以粪便也会带有血液,并散发出恶臭。病情发展几天后,病犬的体重会明显下降,严重脱水,主要表现为黏膜苍白、虚弱、休克、黄疸等症状。

上面介绍的都是比较常见的犬猫细菌性传染病,主人平时也要注意犬猫起居生活的卫生管理。像犬猫排尿和排便的地方就需要每天清洁,这样也能防止家里存在犬猫的屎尿味。宠物祛味除臭芳香剂中的生物抗菌肽就是一个除臭神器,可以快速去除犬猫的屎尿味,还可以起到灭菌杀菌、驱避虱蚤的效果,其中含有芦荟、柑橘皮成分,气味也很清新,犬猫即便舔舐也不会对身体有害。

如果自家犬猫感染了细菌或病毒,那在治疗期间还需要将其用品和生活环境进行消毒,这时候就可以使用戊二醛癸甲溴铵溶液。这款消毒液是宠物专用的,可以杀死多种细菌和病毒,也不会对犬猫的身体产生刺激。

其实大部分致病菌对犬猫的身体损害都是非常致命的,所以主人一定要防患于未然,在日常饲养过程中多留意犬猫的生活卫生管理,尽管是带它们外出的时候,也不要让犬猫过分接触陌生动物和环境,并及时做好疫苗和驱虫工作。如果大家还想继续了解犬猫细菌感染的相关知识,也可以咨询在线宠物医生。

现在很多人都会养宠物猫狗,想要检测宠物猫狗的肾病,需要看一下狗狗的代谢能力。也可以去医院做一个全面的检查。

莱姆病(Lyme disease)或莱姆疏螺旋体病(Borreliosis)是一种传染性的蜱媒性疾病,病原体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1975年这种病在康乃狄克州的老莱姆镇附近地区首次发现而得名。人类发病早期以皮肤慢性游走性红斑为特点,以后出现神经、心脏或关节病变,而狗狗的症状与我们人类大有不同的,各位家长不要惊慌。 狗狗会患上莱姆病吗? 会的,第一例狗狗的莱姆病确诊于1984年。根据中国学者的调查,发现中国的多个省市报道过人类莱姆病的发生,包括新疆、黑龙江、内蒙古、辽宁和北京等。所以中国的狗狗也会患上莱姆病的,其实喵星人也会,只不过非常不常见。所有的蜱都会传播莱姆病吗? 在中国传播莱姆病的主要是全沟硬蜱(Ixodes persulcatus),在欧洲主要是篦子硬蜱(Ixodes ricinus),在美国是肩突硬蜱(Ixodes scapularis)。全沟硬蜱():体长中等,未吸血个体约~。狗狗得了莱姆病的症状? 狗狗莱姆病的症状不同于人类,有一定的潜伏期,通常被蜱叮咬很长时间(2-5个月)后才会表现出临床症状,大约95%感染的狗狗不表现任何临床症状。如果狗狗发病,临床症状可能是短暂的或周期性的,包括: 发热 食欲降低 肿胀,关节疼痛(狗狗可能不愿意活动) 跛行—起初跛行轻微,随后加重,也可能从一只脚转移至另一只脚 嗜睡 淋巴结肿胀 慢性炎症:莱姆病很少引发汪星人的神经系统和心脏疾病,肾脏疾病是比较常见的,狗狗得了莱姆病后会产生大量的抗体,对肾脏造成极大地负担,大量的蛋白质让肾脏吃不消,有可能得急性肾小球肾炎之类的损伤肾功能的疾病。 莱姆病可以诊断吗? 莱姆病诊断的四个标准: 被蜱叮咬的病史 典型的临床症状 伯氏疏螺旋体抗体水平高 对抗生素治疗的快速反应需要注意的是:抗体阳性不足以确诊,因为体内抗体水平高的狗狗不一定生病,并且抗体能长期存在。结合其他诊断,如血液检查、尿液检查、X-射线和关节液检查,可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莱姆病该怎么治疗? 服用抗生素(如强力霉素)可以治疗莱姆病,需持续服用数周,因为莱姆病会损害肾脏,推荐选用对肾脏副作用小的药物。在初次治疗一段时间后,狗狗还可能发生肾脏疾病,所以最好定期监测狗狗的肾脏指标和尿液,如果狗狗已经出现了肾脏疾病,抗生素的服用周期需延长,并配合其他的肾脏疾病治疗方法。 莱姆病可以治疗好吗? 上述的治疗方法不能完全清除细菌,只能使狗狗不表现临床症状,但我们不能知晓狗狗体内是否仍含有伯氏疏螺旋体。 主人会被狗狗传染吗? 目前没有研究表明狗狗的莱姆病可以直接传染给人类,但是如果蜱冲叮咬了含病原的狗狗后,再叮咬人类,人类就有可能会患病。 莱姆病这么可怕,该怎么预防呢? 如果狗狗不是在荒郊野岭生活和玩耍的话,感染莱姆病的几率不是很高,但也不可掉以轻心,中医主张“防大于治”,所以一定要做好狗狗的莱姆病预防工作。而且即使狗狗感染过莱姆病,也会再次被感染,仍需要预防。莱姆病通过注射疫苗和蜱控制来预防. 疫苗:疫苗的使用是有争议的,最好在狗狗幼年时进行免疫,国内也并没有莱姆疫苗的商品。 蜱的控制:目前最好的预防措施是控制狗狗和环境的蜱,同时也能避免了其他蜱源性疾病。狗狗需要定期使用能驱蜱的体外驱虫药,尤其是经常去草坪或者户外的狗狗。每天检查狗狗身上,如果发现有蜱虫,要及时清理,因为蜱在传播莱姆病前要吸血至少12小时(可能24-48小时)。 关于如何清除蜱虫,请戳 蜱虫滚蛋,一个都不能留! References: Wu et al. Distribution of tick-borne diseases in China, Parasites & Vectors, 2013, 6: 119.图片来源于:必应审核:杨念(野生动物健康及数量管理硕士生,执业兽医)查

肾病的症状可能不明显,且通常在早期几乎没有症状。 定期检查的项目包括:血液学检查、血清生化检查、尿检、影像学检查。患有肾脏疾病的猫最好吃高含水量的膳食。

莱姆病论文

相关范文:预防医学发展趋势 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是以多门学科组成的一个学科群。预防医学的定义一般认为是:它以人类群体为研究对象,应用生物医学、环境医学和社会医学的理论,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疾病发生与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制订预防对策和措施,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的一门学科。 预防医学着重研究环境诸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生物、物理、化学、社会及心理因素。研究人类面临的人口与环境、健康与疾病等关系人类健康与生命的本质问题。“健康是身体上、精神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这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新的健康观,这一健康观的提出,标志着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对预防医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社会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从焦虑、忧郁、紧张、恐惧、绝望以及吸烟、酗酒、饮食过度、纵欲等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对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脑血管病、糖尿病、溃疡病、恶性肿病及精神病等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预防医学观念上的发展,同时体现在三级预防原则和策略的实施,从而使个体和群体在疾病发生前后的各个阶段的全方位预防成为实现人人健康的最高医学目标的核心内容。 预防医学面临的问题〔1〕 1.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威胁仍然存在 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表的危害人群健康最严重的48种疾病中,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占40种,占病人总数的85%。全世界每年死于传染病1700万人(其中大量是有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儿童)。传染病在我国仍是危害人民健康的最大因素,发病总人数多,影响出勤率高。 近年来,一些已被控制的传染病又呈死灰复燃之势。1991~1994年,O1型霍乱在南美流行,病人在100万以上;新出现的O139型霍乱在南亚流行,病人超过10万。1994年肺鼠疫又在印度出现。这些疾病都有可能传入我国。1993年WHO发出警告,结核病在世界已处于紧急状态,1995年全球死于结核病的人数达300万;我国每年新增结核病人60万,死亡20万,这些病人主要是青壮年,他们是社会的主要劳动力,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十分严重。 抗生素的发现,在人类与疾病的斗争中功不可没,但在广泛应用之后,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如耐药性细菌的出现。 新的传染病不断出现,近20年来,新增加了30多种新传染病,如艾滋病、军团菌病、莱姆病(Lyme)、埃博拉出血热(Ebola)、拉沙热(Lassa)、O139型霍乱、致病性大肠杆菌O157∶H7引起的出血性肠炎、疯牛病(克-雅氏病)、病毒性肝炎的丙型、丁型、戊型、庚型等等。新病毒的出现将给人类带来严重的后果,正如诺贝尔奖获得者Lerdberg(莱尔德堡格)所说“同人类争夺地球统治权的唯一竞争者就是病毒”。因此,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将是艰难、长期的斗争,认为传染病在下一世纪将可以轻易解决的观点是错误的,艾滋病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训。 2.非传染性慢性病对人民健康的危害加剧 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的死亡率占全世界所有死亡原因的1/4以上,是各种残废原因中比例最高的。据统计,我国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肿瘤、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所造成的死亡,目前已占全部死亡的70%以上。估计目前高血压患者有8000多万人,预计2010年将达亿人。癌症已成为城市居民的首位死因,其中肺癌占第一位,脑血管病、心脏病的死亡率均高达100/10万左右,我国非传染性慢性病的危害将呈持续上升的趋势。 据WHO1997年世界卫生报告中指出,全球720万人死于冠心病,460万人死于中风,在发展中国家死于中风的人数为发达国家的一倍多。慢性病的原因虽然不完全清楚,但基本危险因素已明确,吸烟、酗酒、不合理饮食和缺少体力劳动等是主要危险因素。因此,大部分慢性病是可以预防的,一些国家采取深入的健康教育和严格的干预措施,明显地降低了慢性病的发病率,如采取各种措施限制吸烟和饮酒,提倡合理饮食和全民健康运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地方病和职业病将长期存在,危害严重 我国是世界上地方病病种最多、分布最广、危害严重的国家。目前我国有亿人口生活在缺碘地区,占全世界缺碘人口的50%,占西太平洋地 区的80%。缺碘不仅引起地甲病和克汀病,而且缺碘还会导致儿童智力低下,我国现有智力残疾人约1017万人,其中80%由缺碘所致。由于水、煤含氟量过高所引起的地方性氟中毒,全国约有3000万氟斑牙患者和260万氟骨症病人。硒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缺硒可引起克山病、大骨节病和心脑血管病,我国有5个省区的部分地区属贫硒地带,全国仍有200多万大骨节病患者。 随着工业的发展,特别是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我国职业病迅速上升。我国尘肺病人已达50万例,比70年代增加了65%。全国接触有害物料的工人有1900万人,但接触者中受检率仅20%,乡镇企业工人受检率更低。慢性职业中毒以铅、苯、二硝基甲苯、汞、锰等为主;急性职业中毒以有机磷、氯气、硫化氢等为主。此外,我国每年发生急性农药中毒达10万例。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职业病也必将随之增加,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应用,还将会产生一些新的职业病。 4.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社会的变革,工业化、都市化进程,家庭、社会结构的变化,精神疾病患者有上升趋势。美国资料表明,门诊病人中半数属于心身病,我国大城市约占1/3。心身病是指由于精神紧张、情绪压抑等原因引起的器质性疾病,如高血压、神经衰弱、抑郁症等。我国12个地区精神病流行病学调查(1982年),城乡重型精神病患病率为‰;以神经官能症为主的,轻型精神病患病率达22‰;北京调查,大学生因病休学、退学者中,精神性疾病占第一位(占40%)。此外,酒精和其他药物依赖也在急剧上升。心身疾病和精神疾病不仅危害个人健康,而且影响家庭和社会安定。 5.意外伤害发生率不断提高 意外伤害常被认为是偶发事件,无法预防,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我国意外伤害发生率较高,损失也较大。我国因意外伤害而致死的前三位是:自杀、交通事故和溺毙。 6.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日趋严重 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问题,2000年我国将进入标准型老年社会,60岁以上老人占人口总数的10%,绝对数达亿。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比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多,而且解决难度也大。据抽样调查,全国近30%的老人健康状态较差或很差;上海市对5000名老人进行的随机抽样调查,老年痴呆症在65岁组发病率为,75岁组为12%;老年人70%患有多种慢性病。如何预防老年病?如何提高我国老年人群的无残疾预期寿命,将是预防医学面临的新课题。 预防医学的发展趋势〔1〕 1.向社会预防为主的方向发展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人们认识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要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必须是医学更加社会化。所谓社会化,是指全社会都把健康作为社会目标和人的基本权利,把对健康的投资作为基本建设投资,把卫生建设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结合起来。事实说明,许多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只有通过广泛深入的健康教育,和个人合理的生活方式,以及公平合理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才能达到减少发病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确保人人健康的目的。 我国提出的“大卫生”观,是对预防医学社会化的具体表述。要达到WHO提出的“健康为人人、人人为健康”的目标,除需要卫生部门的努力外,还需要全社会各部门和广大群众的参与。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到2000年我国大部分居民的生活将达到小康水平,如何引导群众合理消费,接受健康的生活方式,有赖于广泛、深入地进行健康教育。是否把健康教育放到战略高度去考虑,也是预防医学社会化的一项重要任务。 2.防治结合,向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和人口素质的方向发展 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本是同一医学群体,但当前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都处于分裂和脱节的状态。随着国民经济和文化水平的提高,群众不仅要求有病能及时得到治疗,而且要求懂得防病和保健的知识,以提高自我保健能力。群众需要防治结合的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因此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结合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3.环境与健康问题将成为预防医学的热点 21世纪人类面临四大问题:人口爆炸、环境污染、能源匮乏、疾病控制。环境污染问题已引起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的关心,但治理和保护环境却是十分艰巨、长期的工作,既需要高新技术,也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预防医学应积极参与对环境与健 康问题的解决,特别是对环境中有害因素的允许量和消除方法,以及环境中微量有害因素长期危害性的研究尤为迫切。 4.将更加重视心理、精神和行为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心理应激对健康影响很大,美国资料对大学医学院调查观察,发现48名癌症患者都具有共同的心理特点:内向、抑郁、隐蔽着愤怒和失望。 现代工业化社会的特点是:节奏快,竞争激烈,经济和生活压力加重,精神压力大,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心理、情绪问题增多。家庭破裂造成儿童心理障碍;社会变革下的就业环境、人际关系的心理适应能力;家庭、婚姻、性观念和现实的应付能力;还有吸毒、酒瘾、赌博等社会恶习带来的心理、精神问题。都需要心理卫生教育,社会的关心和政府的政策支持。我国是世界上自杀发生率较高的国家,而我国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网络建设还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群体的需求。 当前,医学的发展趋势,一方面从治疗扩展到预防,另一方面从生理扩展到心理。专家预测,21世纪心理学有可能继分子生物学之后,成为医学中的带头学科。 5.预防保健政策和策略的发展 建国初我国即提出了“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从1953年起在全国各省市(地)县(区)和大型企业建立了卫生防疫站,成为党和国家实施预防医学政策和策略的组织体系。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把预防保健与农村卫生、中医药工作作为卫生工作的三大重点任务,并对预防保健的方针、政策和目标任务作了充分的表述。 1977年,30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人人健康”的全球战略,提出了“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1978年,WHO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召开的国际初级卫生保健会议指出,发展初级卫生保健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1979年,WHO组织制订了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的指导原则。1979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第34/58号决议》,指明卫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表示支持。实现2000年的具体目标有10项,包括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所有的人积极参加社区卫生行动,安全饮水和环境卫生设备,足够营养,计划免疫,控制非传染性疾病及促进精神卫生等。我国政府对初级卫生保健策略作出了承诺,并正在大力实施。 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执委会讨论了“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新卫生政策,并召开第51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世界卫生宣言》,号召采取行动以帮助最需要改善卫生状况的人们。当前卫生设施的覆盖率仅占人口的1/3,生活在极度缺乏卫生设施的社区人口增加到33亿。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预防保健的政策和策略将会进一步加强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宁庆、童道玉.自然科学学科发展战略调研报告——预防医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 仅供参考,请自借鉴希望对您有帮助

青霉素是一种高效、低毒、临床应用广泛的重要抗生素。它的研制成功大大增强了人类抵抗细菌性感染的能力,带动了抗生素家族的诞生。它的出现开创了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新纪元。通过数十年的完善,青霉素针剂和口服青霉素已能分别治疗肺炎、肺结核、脑膜炎、心内膜炎、白喉、炭疽等病。继青霉素之后,链霉素、氯霉素、土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不断产生,增强了人类治疗传染性疾病的能力。但与此同时,部分病菌的抗药性也在逐渐增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研人员目前正在开发药效更强的抗生素,探索如何阻止病菌获得抵抗基因,并以植物为原料开发抗菌类药物。回答者:塔狱の时针 - 魔法师 四级 12-24 17:14意义非凡,一战中挽救了千万士兵的生命. 为临床抗感染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直到现在依然是常用药.以前的一些绝症,比如梅毒,特效!回答者:天公老张 - 经理 四级 12-24 18:42人类治疗细菌性感染的第一个武器——青霉素 青霉素是一种高效、低毒、临床应用广泛的重要抗生素。它的研制成功大大增强了人类抵抗细菌性感染的能力,带动了抗生素家族的诞生。 20世纪40年代以前,人类一直未能掌握一种能高效治疗细菌性感染且副作用小的药物。当时若某人患了肺结核,那么就意味着此人不久就会离开人世。为了改变这种局面,科研人员进行了长期探索,然而在这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却源自一个意外发现。 在1928年夏季的一天,英国微生物学家弗莱明发现,一个与空气意外接触过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皿中长出了一团青绿色霉菌。在用显微镜观察这只培养皿时弗莱明发现,霉菌周围的葡萄球菌菌落已被溶解。这意味着霉菌的某种分泌物能抑制葡萄球菌。此后的鉴定表明,上述霉菌为点青霉菌,因此弗莱明将其分泌的抑菌物质称为青霉素。然而遗憾的是弗莱明一直未能找到提取高纯度青霉素的方法,于是他将点青霉菌菌株一代代地培养,并于1939年将菌种提供给准备系统研究青霉素的英国病理学家弗洛里和生物化学家钱恩。 通过一段时间的紧张实验,弗洛里、钱恩终于用冷冻干燥法提取了青霉素晶体。之后,弗洛里在一种甜瓜上发现了可供大量提取青霉素的霉菌,并用玉米粉调制出了相应的培养液。1941年开始的临床实验证实了青霉素对链球菌、白喉杆菌等多种细菌感染的疗效。青霉素之所以能既杀死病菌,又不损害人体细胞,原因在于青霉素所含的青霉烷能使病菌细胞壁的合成发生障碍,导致病菌溶解死亡,而人和动物的细胞则没有细胞壁。但是青霉素会使个别人发生过敏反应,所以在应用前必须做皮试。在这些研究成果的推动下,美国制药企业于1942年开始对青霉素进行大批量生产。这些青霉素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挽救了大量美英盟军的伤病员。1945年,弗莱明、弗洛里和钱恩因“发现青霉素及其临床效用”而共同荣获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53年5月,中国第一批国产青霉素诞生,揭开了中国生产抗生素的历史。截至2001年年底,我国的青霉素年产量已占世界青霉素年总产量的60%,居世界首位。 青霉素的出现开创了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新纪元。通过数十年的完善,青霉素针剂和口服青霉素已能分别治疗肺炎、肺结核、脑膜炎、心内膜炎、白喉、炭疽等病。继青霉素之后,链霉素、氯霉素、土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不断产生,增强了人类治疗传染性疾病的能力。但与此同时,部分病菌的抗药性也在逐渐增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研人员目前正在开发药效更强的抗生素,探索如何阻止病菌获得抵抗基因,并以植物为原料开发抗菌类药物。回答者:刘晓东1974 - 骠骑将军 十七级 12-24 22:50

青霉素是一种高效、低毒、临床应用广泛的重要抗生素。它的研制成功大大增强了人类抵抗细菌性感染的能力,带动了抗生素家族的诞生。它的出现开创了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新纪元。通过数十年的完善,青霉素针剂和口服青霉素已能分别治疗肺炎、肺结核、脑膜炎、心内膜炎、白喉、炭疽等病。继青霉素之后,链霉素、氯霉素、土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不断产生,增强了人类治疗传染性疾病的能力。但与此同时,部分病菌的抗药性也在逐渐增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研人员目前正在开发药效更强的抗生素,探索如何阻止病菌获得抵抗基因,并以植物为原料开发抗菌类药物。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狂犬病研究进展论文

在北京时间的9月12号,据消息报道:中国的科学家发布了消息,找到抑制狂犬病毒的开关了,也就是说有希望研制出治疗狂犬病毒的药物。

部分引用一篇文章来回答你这个问题,不知你看没看过。

原载《环球科学》杂志2011年第5期撰文严家新

“原则上,狂犬病只能预防,不能治疗。

古往今来,狂犬病一直是病死率最高的传染病,一旦出现症状,必死无疑。

狂犬病的治疗对现代医学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提高狂犬病人的生存率能使我们更好理解狂犬病的病理学和免疫学机制,有助于我们研发预防和治疗狂犬病的新一代药物。

狂犬病的治疗方法还可能作为一个模型,用于处治更复杂的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人类在治疗狂犬病方面曾作了大量尝试,但目前仍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到2004年为止,医学文献 *** 报道过5名病发后幸存下来的狂犬病患者,这5名患者都曾接种过狂犬病疫苗,但后来都出现狂犬病症状。

不过,这5名幸存者的情况也不理想,有的产生了严重后遗症,有的生命仅延续了2-4年。

全球首例未曾接种过疫苗但被治愈的狂犬病患者于2004年出现在美国。

患者是一名被蝙蝠咬伤的高中女生,有实验室确诊的证据。

该病人的直接治疗费用是80万美元。

当时全球各大媒体都曾争相报导这一事件(参见《环球科学》2007年第5期《医生手记:治愈狂犬病》)。

但这个案例具有诸多疑点。

该病例感染的是源于蝙蝠的狂犬病毒,此类病毒与来源于犬的病毒相比,对人的致病力较弱。

由于未能从该病例分离出病毒,无法验证病毒的致病性。

后来,医生用相同的方法治疗犬源病毒所致的狂犬病,几乎没有一例成功,而全球98%以上的狂犬病病例是犬源病毒所致,所以上述“成功”的价值很有限。

细胞和小鼠研究还表明,治疗该病例所用的方法疗效可疑,没有理论依据。

而且,美国还出现过感染蝙蝠源狂犬病毒后“自愈”的病例:2009年,一位美国少年与洞穴中的蝙蝠直接接触后一个月病情发作,但发病两周后自愈出院。

这使人有理由怀疑,2004年的那个“治愈”病例,是否属于罕见的自愈病例?

有些研究人员甚至反对尝试2004年的那种治疗方案,他们认为需要进一步研究狂犬病毒的致病机理与免疫反应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寻找新方法来治疗人类狂犬病,而不是盲目地重复无效的治疗方法。

“狂犬病治不好,治好的不是狂犬病”。

就目前而言,至少对于犬源性狂犬病来说,这句话的确是事实。

国内审批部门从未批准过任何有关“治愈狂犬病”的医疗广告,也从未批准过任何个人和机构从事相关的治疗活动。

但国内声称可治愈狂犬病的机构或个人很多,大多数都是打着祖传秘方、中医药治疗等幌子。

国内报刊、网络甚至专业杂志上都经常有治愈狂犬病的报导,但由于均无可靠的实验室诊断依据,并不为国际学术界承认。”

狂犬病(rabies)乃狂犬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人兽共患,多见于犬、狼、猫等肉食动物,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因恐水症状比较突出,故本病又名恐水症(hydrophobia)。狂犬病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单股RNA病毒,动物通过互相间的撕咬而传播病毒。我国的狂犬病主要由犬传播,家犬可以成为无症状携带者,所以表面“健康”的犬对人的健康危害很大。对于狂犬病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人患狂犬病后的病死率几近100%,患者一般于3~6日内死于呼吸或循环衰竭,故应加强预防措施。

科学家对狂犬病治疗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目前已经发现了抑制狂犬病毒的关键,已经开始进行深入研究,有望研究出能够治疗狂犬病的药物!

  • 索引序列
  • 犬莱姆病研究进展论文
  • 莱姆病研究进展论文
  • 犬莱姆病论文
  • 莱姆病论文
  • 狂犬病研究进展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