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美医学期刊封面印清朝官服

美医学期刊封面印清朝官服

发布时间:

美医学期刊封面印清朝官服

清代服饰是满族入关后,强行推行的游牧民族服饰。在中国服装演变中是变化较大的一个时期。清代官服的产生,是我国历代官服制度的延续和发展,是在坚守其本民族旧制度基础上并参照了汉族服饰制度后加以发展的。清朝政府在制定服装制度时,既保留了汉族服装制度中的某些特点,又不失其本民族的习俗礼仪,是中国历史上服装制度最为庞杂和繁缛的时期,它的条文规章也多于以前任何一代。了解清代民俗与社会,应从清代的衣、食、住、行开始。官服,也叫章服,一般是指封建社会中包括皇帝、后妃、王公大臣以及各级官员在内的,所谓按章规定,籍以明辨是非等级的服饰。官服制度,是随着阶级的分化而出现的,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虽然不断改朝换代,但是,作为一种维护和巩固统治秩序的典章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即官服制度来说,却始终在历史的因袭中流传下来,直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一、 我国官服的沿革我国官服(也叫章服、冠服)制度的历史是从人类社会出现等级差别时就产生了,它是等级差别的另一种形式。尧舜时期的等级分明程度就像人们所穿的衣裳一样,上下不可颠倒。衣为上,上则天,天则尊;裳为下,下则地,地则卑。推而论之为,天子为上,庶民为下,因而天子与庶民的关系就如同衣和裳的关系一样,上下不可乱来,这种比喻在今天看来,是幼稚可笑的,可在当时的统治者看来,那种在“名位不同、礼教异数”的社会制度里,这是天经地义的法典,不容更改。所以,我国从奴隶社会开始,从天子到庶民,无论衣、食、住、行,便都有成套的并严格的规定,这便是我国历代相延、流传有序的礼制中一种旨在明辨等级,区别尊卑、区别官阶的制度。而各朝的官服制度,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认为,只有把社会上的人分成若干个等级,方能巩固其统治地位。这种理念也一直伴随封建社会各个统治时期。二、 清代官服制度及其特点清代官服制度,是我国历代官服制度的延续和发展,是在坚守其本民族旧制基础上并参照了汉族服饰制度后加以发展起来的。从我国服装历史角度观察,清代官服制度是最为庞杂、繁缛,条文规章也多于以前任何一代。总的看来,清朝政府在制定服制时,既保留了汉族服制中的某些特点,又不失其本民族的习俗礼仪。例如:以中国传统的十二章纹(十二种传统图案)作为衮服、朝服的纹饰,以绣有禽兽图案补子作为文武官员职别的标志,以金凤、金翟纹饰作为后妃、命妇冠帽和服装上的装饰,而废弃了历代以滚冕衣裳为祭祀之服,以宽袍大袖的绛纱袍服为朝礼之服,以通天冠、粱冠等冠、帽为官帽的传统制度。形成了清朝独具特色并有浓郁民族色彩的冠冕衣裳制度。清代官服特点如下: 1、 顶戴与花翎 清代男子的冠帽,有礼帽、便帽之分,礼帽,俗称“大帽子”,其制有二式:一为冬天所戴,名曰暖帽;一为夏天所戴,名曰凉帽。暖帽,多为圆形,周围有檐边。多用皮、呢、缎制作。大多为黑色。凉帽的造型无檐边,形如圆锥,俗称喇叭帽。如果是官员佩戴这两种帽形,一定要有顶珠和花翎。清代冠帽上的顶珠和花翎,是区别清朝官员品级的重要标志,也是清代官服制度中特有的一种“标识品序”的方法。顶戴花翎,俗称为“顶珠”、“顶子”, 是指那些当时有官爵者,所戴冠顶镶嵌的宝石而言,清代的冠分为“朝冠”和“吉服冠”两种。朝冠是为在职朝臣在朝受事或典祭礼仪之时戴用;吉冠是为一般礼仪时戴用。冠上的顶珠颜色及材料有多种,反映不同官员的品级。按清代服制规定,一品官要用红宝石,二品用红珊瑚,三品用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等到了乾隆皇帝以后,这些“顶子”基本上是用透明或不透明的玻璃代替了。冠上无顶珠者,即无品级,也称“未入流”。如果清朝官员犯法,在革去官职的同时,必须将帽子上顶珠取下,表示已不带官职。所以在清朝,只要一提到“顶戴花翎”便意味着“功名”和“前程”。因而在当时的社会上,这是一种官宦显赫的象征,就连那些没有官职的满洲贵族,也对此垂涎三尺,以致出现不惜重金向州、官、府、县活动,想方设法弄个“顶子”,捐个“前程”来抬高身份,烜赫眼前。当时朝廷为了解决一部分财政开支的不足,也主动采取这种“开捐”的方法来“开辟财源”,实行捐官,这种捐官的弊政自乾隆年以后就已出现,到道光咸丰之时,已经成为定制,遍及全国。各州、府、县每年均可按季节或某一事由进行“开捐”,只要捐者肯于出价,适合衙门的要求,用钱便可捐到一定品级的官衔,尽管他们所捐的官衔既无实权也无实职,也不拿俸禄,却可以穿所捐品级的官服,光宗耀祖,荣耀乡里。进而借此危害地方者也不在少数。这种公开卖官鬻爵的行为充分暴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与黑暗。 关于花翎,因为是插戴在朝冠或吉服冠上的,又与顶子相联,所以,人们便常常把它们放在一起,称为“顶戴花翎”。只有顶戴与花翎在一起时才表示该官员的完整“功名”。花翎是指带有“目晕”的孔雀翎,目晕俗称眼。戴时,是把有蓝翎和孔雀翎配在一起的小束翎子用红线将翎根捆扎在一起,然后将它插进帽子的翎管之中,翎管是用翠或玻璃作成,是长约7cm的圆形小管,顶部有孔,用红丝绳系在冠顶上。 清代初年,带花翎并不是品级标志,而只是作为一种特殊的赏赐,象征着一定的荣誉。直到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对此项内容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即亲王、郡王、贝勒以及宗室等一律不许带花翎,只有贝子以下,才可以戴,并且还明确规定,贝子应戴三眼花翎,就是三个目晕连在一起的花翎,国公应戴双眼花翎,五品以上官员可戴单眼花翎,即一个目晕。至于六品官员以下,一律要戴无“眼”的蓝翎。蓝翎,是鶡的羽毛,鶡是鸷鸟中比较凶残的一种天生好斗的鸟类,汉代时就用此鸟的羽毛作为武士冠顶上的装饰,象征勇猛与力量。鶡的羽毛无晕,而且颜色闪蓝光,因而清朝它叫蓝翎。按规定的服制,蓝翎比孔雀的花翎为低。2、遵礼着装 满族入关以后,首先令汉族人剃发易服,“衣冠悉遵本朝制度”,若有服饰“仍存明 制,不随本朝之制者,杀无赦”。这一强制性活动的范围与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在制定民服制度以后,对于清朝的各级官员的服装也作出了严格的规定。到了乾隆初年,服装制度已经相当完善,并绘图加载到清代《会典》之中。皇帝、后妃、王公大臣及文武百官,所穿用的官服,除了日常服及出行用服以外,基本上被分成了三大类,即礼服、补服和吉服。 礼服:包括朝服、朝冠、端罩(一种裘皮马褂)、衮服、朝袍、朝裙、龙褂等。 补服:属于礼服的一种,是清代文武官服中最重要的一种,穿用场合很多。官职与官位的标识是用胸前和背后的补子图案加以区分的,一般采用方形,长宽在40厘米左右。按《大清会典图》规定,文官图案要绣禽鸟类,武官图案绣兽类图案。例如,文官一品图案绣仙鹤,二品官绣锦鸡,三品官绣孔雀,四品绣云雁等。武官一品麒麟,二品是狮子,三品是豹,四品是绣虎图案等,使人一望便知其官位。 吉服:包括吉服冠、衮服、龙袍、龙褂、蟒袍等。无论是穿礼服还是吉服,凡是符合佩带朝珠、朝带或花翎的官员(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官员有资格使用),一律要佩戴之。总之,凡遇礼仪之时,参加者无论是皇帝、后妃、还是文武群臣,所穿服饰,一律要按礼节制度而行,按章守法,否则以失礼罪之。按清朝的服制,龙袍只限于皇帝,而一般官员以蟒袍为贵。皇帝的龙袍属于吉服的范畴。中国历代器物和服装上都出现过龙的形象,但到了清代用“龙”做天子服装上的装饰和作为皇室器物上的图案,已达到了十分成熟和完美的程度。清代皇室服饰中龙的图案有以下几种: 团龙,即以龙的正面形象组成团花装饰,有单龙或双龙圆形图案。用在皇帝的龙袍上,团龙图案一般用于袍服的前胸、后背,以此表现“真龙天子”至高无上的地位。 云龙,是一条或二、三条巨龙在云纹中转动的姿态。由于云纹是用刺绣表现,绣线有深有浅,宛如龙身在浩瀚的云海中,富贵翱翔。由于图案变化生动灵活,故这种云龙多在龙袍、室内织物中表现。也经常在建筑、器物上出现。 行龙,这种龙形图案,多作行走状,表现得极为健壮有力,一般多为服装织物中的雕绣和建筑图案表现。在龙袍面料中表现为与海浪图案融合在一起的”海水龙”、与穿枝莲、吉祥牡丹结合在一起的“穿花龙”,这些都是在清代的织物中特有的表现。 “龙”在中国古代,取其奇数为吉祥如意的含义。清代在服装、建筑、器皿上应用不同的龙作装饰是一种继承和发展。奇数龙图案除了应用在龙袍上外,还常常出现在建筑上,如九龙壁、九宫格龙图案、九九间宫殿龙饰等,都是以九龙做装饰,显示出统治者的赫赫权位。 蟒袍,又叫“花衣”是清代官员及其“命妇”穿在外褂内的专用服装,并以蟒数及蟒爪数量区分等级。但民间习惯将五爪龙形蟒称为龙,四爪龙形蟒才称为蟒,实际上“龙”和“蟒”的造形基本相同。只是头部、尾部、火焰等处略有差别。袍服中除蟒数、蟒爪以外,还有颜色的禁忌。如皇太子用杏黄色,皇子用金黄色,而下属各王等官职不经“赏赐”是决不能穿黄色的服饰。否则,就犯欺君之罪也是格杀勿论的。 4、朝珠与朝带 朝珠与朝带,是清朝礼服中的一种佩饰,,自皇帝、后妃到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皆可挂朝珠,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而军机处、科道、侍卫、礼部、国子监等所属的官员,不分等级一律可挂朝珠。这也是我国古代王公贵族,佩玉之风的沿袭。也不可排除一种宗教信仰的原因。满族信仰萨满教和佛教,朝珠,有如佛家用的“念珠”。清代的朝珠,共有一百零八颗,用四个大珠将其分成四分,称为“分珠”,象征四季变化,在朝珠上还有三串小珠,称做“纪念”。纪念上还有三个小分珠,据说是象征一个月里,上中下三旬的三十天。朝珠是高级官员区分等级的又一种标志。 所谓朝带,是一种用四块金属版为装饰,衔接丝带的腰带。清代官员穿公服时要穿官靴,多为方头靴,穿便 服时穿黑布鞋。靴与鞋的造型式样有云头、双梁、扁头等样式。另有一种公差等人穿的一种官靴,叫“爬山虎”快靴,底厚筒短,便于出门时跋山涉水。 总之,我国的官服制度与清代官服是建立在“人分五等,衣分五色”的旧时代的产物,是封建宫廷对统治制度的维护手段之一,随着封建王国被推翻,封建的服饰等级制度逐渐在人们的观念上土崩瓦解了。三、 清代官服的文化蕴涵其实,清代官服,我们并不陌生,它的独特款式造型及色彩,我们今天都可从一些当代的文学作品、美术作品、戏剧、电影、电视剧中看到。它和清代的其它服饰一样,是以浓郁的满洲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装饰风格,在我国历史上曾经盛行过近三百年。清代的官服的制定与沿革是与满族的习俗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它是以满族服饰为基础,有采纳了汉族服饰中的某些元素发展而来的。因此,它引起了我们今天民族学、民俗学、社会学及服装史学等多方面学科研究的注意和兴趣,从中可以窥见,满族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民族之间的互相影响以及我国服装发展、演变的规律。研究清代服饰及官服沿革与文化,也为电影、戏剧、美术界、歌舞等文化领域,提供详实的背景材料和形象资料。 清代官服的继承与演变,说明了清代不单继承了汉族在历史上衣着的长处,而且还把自己民族经历过检验、实践、证明既合于生活需要,又有民族特色的东西保留下来。它把继承、改造、创新、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为中华民族的古代服饰开拓了一个新的境界。在清代服饰沿革中,尽管在民族“易服”上,他们为了巩固其在全国的统治地位,推行了一套强硬的政策,但是在二百多年的实践证明,这种长袍马褂和短衣式的服装结构,是有生命力的,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对汉族传统服装的一种补充和发展。从衣着特点和传播的持久性来分析,它是以新代旧的一种进步,是时代进步的一种反映,是时代进步的产物。可以说这种变革,已经形成我国传统服制的又一次飞跃,是历史上继战国时代的“胡服骑射”、“开放唐装”之后的第三次明显突变。所以说这种改革是起到了推进服饰演变的积极作用。 满装官服的长袖窄衣与历代数千年的宽袍大袖和拖裾大冠形式相比,形成了鲜明反差和对比。

清时官员的服饰有严格的规定,依品质,数量,颜色的不同来区分官位的大小,是不许滥用的。服饰大致有下列五种:一,顶戴,二,蟒袍,三,补服,四,腰带,五,坐褥。

《文物珍宝——明清织绣》 王光镐主编、杨玲撰文艺术图书公司 1995年6月《清宫档案揭秘》 李国荣 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4年9月30日《清史稿》卷一百三《舆服二》 赵尔巽等撰 中华书局 1976年7月第1版《中国礼文化》 邹昌林 社会 《清史稿》卷一百三《舆服二》 还有就是相关皇帝编撰的雍正十年校刊《大清会典》。乾隆五年敕撰《大清律例》,乾隆二十六年敕撰《大清会典·会典则例》,乾隆三十一年校勘完成《皇朝礼器图式》,为清宫廷画师精心彩色描绘,并用木刻版刊印黑白图。后于嘉庆、道光年间纂修完成《会典及事例、图式》和《大清通例》。光绪年间又增补修纂《大清会典图例》。

清时官员的服饰有严格的规定,依品质,数量,颜色的不同来区分官位的大小,是不许滥用的。服饰大致有下列五种:一,顶戴,二,蟒袍,三,补服,四,腰带,五,坐褥。 这里把各品穿戴 的顶戴,蟒袍,补服列表如下: 顶戴 蟒袍 补服 一品 珊瑚 九蟒五爪 (麒麟) 仙鹤 二品 起花珊瑚 九蟒五爪 (狮子) 锦鸡 三品 蓝宝石及蓝色明玻璃 九蟒五爪 (豹子) 孔雀 四品 青金石及蓝色涅玻璃 八蟒五爪 (虎) 雪雁 五品 水晶及白色明玻璃 八蟒五爪 (熊) 白鹇 六品 砗磲及白色涅玻璃 八蟒五爪 (彪) 鸬鹚 七品 素金顶 五蟒四爪 (犀牛) 紫鸳鸯 八品 起花金顶 五蟒四爪 (犀牛) 鹌鹑 九品 镂花金顶 五蟒四爪 (海马) 练雀 未入流 镂花金顶 五蟒四爪 (獬豸) 黄鹂 (御史、按察史、提法史等衣饰图案为獬豸) 明朝总督和巡抚合称“督抚”,是临时官位。注释: 1、(文官内:指在京城的文官。文官外:指在京城外的文官,即地方文官。武官内:指在京城的武官。武官外:指在京城外的武官,即地方武官。未入流:一般不算在九品十八级中。) 2、清代补服、补子--清朝补服,也叫“补褂”,为无领、对襟,其长度比袍短、比褂长,前后各缀有一块补子,清朝补子比明朝略小。是清代主要的一种官服,穿着的场所和时间也较多。凡补服都为石青色。是区分文武官官职品级的主要标志。 清官共分九品十八级.文官绣飞禽,武官绣猛兽(所以才有成语衣冠禽兽)文官服饰标识: 大清帝国官制设置严紧、细密,无论文官、武将均置为九品一十八级。品级高低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体现在胸前的补服图案上,使人一目了然。一品文官仙鹤补服 太师、太傅、太保、光禄大夫、各部院尚书、都察院左右都御史、殿阁大学士等均穿戴一品仙鹤补服。 二品文官锦鸡补服 太子少师、少傅、少保、资政大夫、各省总督、巡抚、布政使、翰林院掌院学士、各部院左右侍郎、内务府总管等均穿戴二品锦鸡补服。三品文官孔雀补服 通议大夫、左右副都御史、宗人府府丞、通政使、盐运使、大理寺卿、顺天府尹、奉天府尹、武备院卿、上驷院卿、按察使,均穿戴三品文官补服。四品文官鸳鸯补服 中宪大夫、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鸿扩寺卿、顺天府府丞、陵寝掌官防官、各府知府、翰林院侍学士、尚茶正、尚膳正,布政使司参政、各省巡守道、都察院俭都御史等均穿戴鸳鸯补服。五品文官白鹇补服 通政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六科给事中、各道监察御史、内阁侍读、各部员外郎、盐运使司副史、各州知州等均穿戴五品白鹇补服。六品文官鹭鸶补服 各部院主事、院判、都事、寺丞、内务府副管领、武备院库掌、太医院院判、各王府管领、京府通判、京悬知悬、兵马司指挥等均穿戴六品鹭鸶补服。 七品 补服 各州州判、翰林院检讨、中书科中书舍人、翰林院编修、通政使司知事、皇史、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内务府司库、各部院七品笔帖式、各县知县等均穿戴七品 补服。八品文官鹌鹑补服 武官服饰标示: 太医院御医、内务府司匠、各悬悬丞、各州儒学学政、鸿扩寺主薄等均穿戴鹌鹑补服。九品文官蓝雀补服 各部院九品笔帖式、各府知事、各悬主薄、刑部司狱等均穿戴九品蓝雀补服。一品武职麒麟补服 建威将军、领侍卫内大臣、銮仪卫掌卫事大臣、八旗都统、各省驻防将军、提督等均穿戴一品麒麟补服。二品武职狮子补服 武显将军、左右翼前锋统领、八旗扩军统领、九门提督、八旗副都统、各省驻防副都统、总兵、散秩大臣等均穿戴二品狮子补服。三品武职豹补服 一等侍卫、圆明园营总、扩军参领、骁骑参领、陵寝总管、围场总管、参将、一等扩卫、驻防协领、游击等均穿戴三品豹补服。 四品武职虎补服二等侍卫、佐领、南苑总管、宫殿总管太监、都司、指挥金事等均穿戴四品虎补服。 五品武职熊罴补服 六品武职彪补服 三等侍卫、步军副尉、关口守御、守备、守御所千总等均穿戴五品戚罴礼服。 蓝翎侍卫、亲军校、骁骑校、门千总、营千总、卫千总、步军校等均穿戴六品彪补服。七、八品武职犀牛补服 城门更、游牧正尉、把总、武信骑尉、奋武校尉、委署亲军校等均穿戴七品犀牛补服。九品武职海马补服 修武校尉、各营蓝翎长、外委把总、额外外总等均穿戴九品海马补服。 大体来看,文官是禽,武官是兽。 清代官员顶戴花翎 清代改冠制,替以礼帽。礼帽分二种,一为暖帽,圆形,有一圈檐边,多用皮、呢、缎、布制成,多黑色,中有红色帽纬、帽子最高处有顶珠,其材料多以宝石制成、有红、蓝、白、金。按清礼仪,一品为红宝石,二品为珊瑚,三品为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石,六品用砗磲,七品为素金,八品用阴纹缕花金,九品为阳纹镂花金。无顶珠者无官品;二为凉帽,无檐,喇叭式,初期扁而大,后期小而高,用藤、篾席,外裹绫罗,多为白色,也有湖色、黄色,上缀红缨顶珠。 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更定官员冠顶制度,以颜色相同的玻璃代替了宝石。至乾隆以后,这些冠顶的顶珠,基本上都用透明或不透明的玻璃,称作亮顶、涅顶的来代替了。如,称一品为亮红顶,二品为涅红顶,三品为亮蓝顶,四品为涅蓝顶,五品为亮白顶,六品为涅白顶。至于七品的素金顶,也被黄铜所顶替。顶珠之下,有一枝两寸长短的翎管,用玉、翠或珐琅、花瓷制成,用以安插翎枝。翎有蓝翎、花翎之别。蓝翎是鹖羽制成,蓝色,羽长而无眼,较花翎等级为低。花翎是带有"目晕"的孔雀翎。"目晕"俗称为"眼",在翎的尾端,有单眼、双眼、三眼之分,以翎眼多者为贵。官帽又可以分为朝冠和吉服冠: 朝冠,顾名思义是上朝时戴的,顶子分为三层,上为尖型宝石,中为球型宝珠,下为金属底座,用所饰的珍珠(东珠)的数目来加区别。亲王冠顶装饰有 10颗东珠,亲王的世子冠顶装饰有9颗东珠,郡王的冠顶装饰有8颗东珠,贝勒冠顶装饰有7颗东珠,贝子的冠顶装饰有6颗东珠,镇国公冠顶装饰有5颗东珠,辅国公,不入八分公以及民公冠顶均装饰有4颗东珠。侯爵的冠顶装饰有东珠3颗,伯爵的冠顶装饰有东珠2颗,一品官冠顶装饰有东珠1颗。一品以下不能镶嵌冬珠,改为其他小宝石。 吉服冠,是穿着吉服时佩戴的官帽,也是平时官员戴的帽子,所谓吉服,是仅次于朝服的礼服,吉服冠顶子比较简单,只有球型宝珠及金属底座两部分,底座用金的,也有用铜的,上面镂刻花纹。顶珠的颜色及材料有多种,反映不同官员的品级。 帽子的最高之处装有顶珠,帽之顶珠是区别官级的重要标志:官服一品朝冠顶戴 亲王以下,直到子爵和一品的官员都是红宝石,是色美、透明的宝石级刚玉。以其晶莹剔透的美丽颜色,被古代人们蒙上神秘的超自然的色彩,被视为吉祥之物。世界红宝石产地不多,主要有缅甸、斯里兰卡、泰国、澳大利亚、中国等,但就宝石质量而言,以缅甸、斯里兰卡质量最佳。二品吉服冠珊瑚顶二品顶戴 二品官用珊瑚,是重要的有机宝石之一,珊瑚的颜色常呈白色,但宝石级珊瑚为红色、粉红色、橙红色,可以用作官帽之上,仅次于红宝石。珊瑚与佛教的关系密切,印度和中国西藏的佛教徒视红色珊瑚是如来佛的化身,他们把珊瑚作为祭佛的吉祥物,多用来做佛珠,或用于装饰神像,是极受珍视的首饰宝石品种。三品吉服冠蓝宝石顶戴三品吉服冠三品朝冠三品吉服冠从三品涅蓝顶 三品蓝宝石顶戴三品官用蓝宝石,是色美、透明的宝石级刚玉。实际上自然界中的宝石级刚玉除红色的称红宝石外,其余各种颜色如蓝色、淡蓝色、绿色、黄色、灰色、无色等,均称为蓝宝石。以缅甸、斯里兰卡质量最佳。 涅蓝四品顶戴 四品吉服冠(暖帽) 四品官用青金石,是古老的玉石之一。它以其鲜艳的蓝色赢得东方各国人民的喜爱。不透明,为玻璃至油脂光泽。其硬度为,比重是。青金石拥有独特的蓝色、深蓝、淡蓝及浅青色等,青金石是我国自古以来进口的传统玉料,其多数来源于阿富汗。迄今为止,在我国沿未发现青金石英钟的产地。五品吉服冠五品吉服冠水晶顶戴五品水晶官帽顶珠 五品官用水晶,是自然界3000多种矿石中的一种,化学成分是二氧化硅,晶体透明、常呈六棱体状。自古以来备受人类宠爱,世界各国均列入宝石行列。硬度为7,相当于钢锉一般坚硬,这使得脆且易碎的黄玉、钻石、欧泊石、祖母绿之类的宝石相形见绌。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水晶,比如:巴西、乌拉圭、美国、南非、赞比亚、俄罗斯、 中国、越南、巴基斯坦等等,其中巴西水晶最有名。六品吉服冠六品吉服冠(暖帽)六品朝冠(白色涅玻璃代替砗磲) 备注:据考古资料表明,中国古代的玻璃制造工艺始于西周时期,历经绵延不绝的两千余年,至清代发展到顶峰,成为古代玻璃史上的鼎盛时期。故宫博物院藏古代玻璃器 4000余件。从藏品的时代上看,战国到明清几乎不间断。其中绝大部分藏品为传世品,尤以清代玻璃制品所占比例最大,约占整个藏品的90℅。 据不完全统计,康熙朝已有单色玻璃、画珐琅玻璃、套玻璃、刻花玻璃和洒金玻璃等品种,雍正朝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描金玻璃。 单色玻璃是指用单一颜色玻璃吹制的玻璃器皿。康熙朝的单色玻璃是对清以前玻璃制作工艺的继承与发展。这时期的传世品,过去仅知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一件透明玻璃水丞。雍正朝制作数量最多、器型最丰富的品种是单色玻璃,为当时的主流产品。单色玻璃有“涅玻璃”与“亮玻璃”之分,“涅玻璃”是指不透明玻璃,“亮玻璃”是指透明玻璃。砗磲顶戴六品顶戴六品顶戴 六品官用砗磲,也叫车渠,是分布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一类大型海产双壳类。世界上报道的只有6种,都生活在热带海域的珊瑚礁环境中。我国的台湾海南、西沙群岛及其他南海岛屿也有这类动物分布。砗磲是世界上最白的物质(钻石的硬度是10,砗磲的白度是10),是稀有的有机宝石,亦是佛教圣物。 砗磲是海洋贝壳中最大者,直径可达2m。 砗磲一名始于汉代,因外壳表面有一道道呈放射状之沟槽,其状如古代车辙,故称车渠。后人因其坚硬如石,在车渠旁加石字。砗磲、珍珠、珊瑚、琥珀在西方被誉为四大有机宝石,在中国佛教与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珍珠也被尊为七宝之一。七品吉服冠全品相正七品衔顶戴素金铜顶 七、八、九品都是金顶,区别是七品官用素金顶,八品、九品均用镂花素金顶。八品九品,无图。由此可以看出:一品和二品顶子趋向于红色 ,三品和四品趋向于蓝色,五品和六品趋向于白色 ,七、八、九品趋向于金色。 花翎 清朝的礼帽,在顶珠下有翎管,质为白玉或翡翠,用以安插翎枝。清翎枝分蓝翎和花翎两种。蓝翎为鹖羽所做,花翎为孔雀羽所做。花翎在清朝是一种辨等威、昭品秩的标志,非一般官员所能戴用;其作用是昭明等级、赏赐军功,清代各帝都三令五申,既不能簪越本分妄戴,又不能随意不戴,如有违反则严行参处;一般降职或革职留任的官员,仍可按其本任品级穿朝服,而被罚拔去花翎则是非同一般的严重处罚。花翎又分一眼,二眼,三眼,三眼最尊贵;所谓“眼”指的是孔雀翎上的眼状的圆,一个圆圈就算做一眼。蓝翎是与花翎性质相同的一种冠饰,,又称为“染蓝翎”,以染成兰色的鹖鸟羽毛所作,无眼。赐予六品以下、在皇宫和王府当差的侍卫官员享戴,也可以赏赐建有军功的低级军官。鹖鸟生性好勇斗狠,至死不却,武士冠上插鹖翎,能够显示武士的英勇,到也贴切。在清朝初期,皇室成员中爵位低于亲王、郡王、贝勒的贝子和固伦额附(即皇后所生公主的丈夫),有资格享戴三眼花翎;清朝宗室和藩部中被封为镇国公或辅国公的亲贵、和硕额附(即妃嫔所生公主的丈夫),有资格享戴二眼花翎;五品以上的内大臣、前锋营和护军营的各统领、参领(担任这些职务的人必须是满洲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这上三旗出身),有资格享戴单眼花翎,而外任文臣无赐花翎者。由此可知花翎是清朝居高位的王公贵族特有的冠饰,而即使在宗藩内部,花翎也不得逾分滥用;有资格享戴花翎的亲贵们要在十岁时,经过必要的骑、射两项考试,合格后才能戴用。 朝珠 朝珠是清代朝服上佩戴的珠串,形状如同和尚胸前挂的念珠。朝臣,凡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的,本人及妻室或儿女和军机处、侍卫、礼部、国子监、大常寺、光禄寺、鸿胪寺等所属官员穿着朝服时,才得挂用。它是显示身份和地位的标志之一,平民百姓在任何时候都不许佩挂。 朝珠通常由身子、佛头、背云、纪念、大坠、坠角六部分组成,是从佛教的“念珠”衍化而来。每串朝珠的珠数都严格规定为108颗,据称佛教将108作为佛的象征。朝珠每隔27颗珠子夹入一颗“佛头”加以间隔,使其在色泽上与朝珠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佛头”共有4颗,色泽和大小一致,直径比朝珠大一倍左右,将108颗朝珠四分,也称之为“分珠”,据说是寓意四季。朝珠顶部的那颗佛头上,连缀一塔形“佛头塔”,其穿孔的方式为倒置的“T”字形,即把朝珠的两头各从对穿的孔的一头穿进,然后都从中间上部的孔中穿出,合二为一。佛头塔的顶端用阔丝带系缀有一块宝石大坠子,大坠上端还垂有一块宝石,称之为“背云”。 葫芦状佛头塔的两侧又有三串小珠串,每串10粒,珠串的末端各有用银丝珐琅裹着宝石的小坠角,称为“纪念”。 材料及颜色:清代的朝珠多用东珠(珍珠)、翡翠、玛瑙、琥珀、珊瑚、象牙、蜜蜡、水晶、沉香、青金石、玉、绿松石、宝石、碧玺、伽楠香、桃核、芙蓉石等世间珍物琢制,以明黄、金黄及石青色等诸色绦为饰,由项上垂挂于胸前。朝珠的材质珍稀高贵,一般都以光素的形态出现,着意表现它的材质,以显其气质非凡。清代朝珠的绦用丝线编织,颜色等级分明:明黄色绦只有皇帝、皇后和皇太后才能使用;全绿和金黄色绦是王爷所用;武四品、文五品及县、郡官为石青色。 女人佩戴朝珠的规定:清代皇后穿朝服时,要身挂三盘朝珠,中挂东珠朝珠,两侧为珊瑚朝珠;穿吉服时则挂一盘,珠宝杂饰随意。而皇贵妃、贵妃、妃等人身穿朝服时,中间佩戴一盘蜜蜡或琥珀朝珠,左右斜挎肩挂两盘红珊瑚朝珠;嫔以下乃至贝勒夫人、辅国公夫人、乡君等人,身穿朝服中间佩戴一盘珊瑚朝珠,另两盘为蜜蜡或琥珀朝珠;民公夫人、五品命妇身穿朝服时所挂的三盘朝珠,则在青金石、绿松石、蜜蜡、琥珀、珊瑚中随心选用,无严格定制。 妇女与男子朝珠的区别:妇女悬挂的朝珠,与男子所佩者略有不同。其区别主要看朝珠上的“纪念”,两串在左者为男,两串在右者为女,两者不能颠倒。此外,还有一些规定:如命妇穿着吉服参加祈谷、先蚕等古礼,只需佩挂一盘朝珠;若遇重大朝会,如祭祀先帝、接受册封等时,则要佩挂三盘朝珠,同时还必须穿着朝服。三盘朝珠的具体佩挂是正面一盘佩于颈间,另外两盘由肩至肋交叉于胸前。至于男子,在任何场合都只悬挂一盘朝珠。 显示官位高低:朝珠的大小质量也表示了官位的高低。官员觐见皇帝时必须伏地跪拜,只要朝珠碰地,即可代替额头触地。朝珠的直径越大,珠串就越长,佩挂者俯首叩头的幅度就可减小,这可以说是皇上对不同官职的不同恩赐。 配挂朝珠的规定:按清《会典》规定,自皇帝、后妃到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皆可配挂朝珠,朝珠虽然是装饰品,但一般官员和百姓不能随意佩带。对于佩带何种质地的朝珠,也有严格的区分和等级规定,从官员胸前所佩带朝珠质地的好坏,可以看出官员的品级高低来。 二品朝冠顶戴

美医学期刊封面印

书籍的该如何排版设计书籍排版设计技巧:1、留白进行排版设计不一定非要排布得满满当当的,留一些空白,才不会显得拥挤。2、字体首先是注意字体的选择,其次是注意字体不要过多。对于杂志排版设计,一定要注意英文字体与中文字体的搭配。中英文字体一定要高调保持一致的风格,粗宋体的英文与中等线的中文是无法组合。面中的字体最好少于三种,大小起码要三种,背景颜色最好少于三种。3、分栏文字部分多的。可以先分栏。分栏会让人很轻松的看完整篇文字。其次,注意字号、行距、字间要保持一样,但不要做的过于拥挤。就算删减文字也要如此。4、版式版面设计中要有隐形矩形框、隐形对齐线条。5、排版排版设计中的统一、均衡、韵律。6、色块版面设计中的色块运用,往往选取图形中的颜色。7、阅读习惯注意人们看图习惯于从上至下,从走至右。8、图片布局当图片多了就把他们格起来。图片要保持原有的形状,切记不可把有静物的图片随意拉伸缩放,除非你是在做抽象的东西。否则物体变形了会非常的难看。扩展资料:书籍封面设计要素:图书的封面设计主要考虑到的有三要素:书名、作者名、出版社。一般来说,书名的位置居于封面的正中偏上,字体最大。如果有副书名,那么必须紧跟着主书名,字体一般来说比主书名小1~2号。如果书名为竖排,装订方向为从左至右的话,则通常将书名排至左侧上方,紧贴书脊位置。装订方向从左至右,则反之。作者名一般较小,书名横排的图书,作者名应置于书名的右下方或者书名的下方正中。作者名的字号应小于主书名和副书名。出版社名称之前,通常有社标。出版社名称位于图书正中最下方,距离封面最下方的成品线以上。出版社名称的字号,通常由出版社规定,若无具体规定,则根据图书开本尺寸进行合理调整。如何自己排版一本书排版见下面:用WORD排版做一本书,把一张A4纸设成横向,然后弄成左右两半,在一个页面上能有两个页码,奇数页的页码居左,偶数页的页码居右。编辑完成后,点击电脑屏幕右侧的“预览”,可以看到3D效果图。书籍该如何设计排版?(1)封面(又称封一、前封面、封皮、书面)封面印有书名、作者、译者姓名和出版社的名称。封面起着美化书刊和保护书芯的作用。(2)封里(又称封二)是指封面的背页。封里一般是空白的,但在期刊中常用它来印目录,或有关的图片。(3)封底里(又称封三)是指封底的里面一页。封底里一般为空白页,但期刊中常用它来印正文或其他正文以外的文字、图片。(4)封底(又称封四、底封)图书在封底的右下方印统一书号和定价,期刊在封底印版权页,或用来印目录及其他非正文部分的文字、图片。(5)书脊(又称封脊)书脊是指联接封面和封底的书脊部。书脊上一般印有书名、册次(卷、集、册)、作者、译者姓名和出版社名,以便于查找。(6)书冠书冠是指封面上方印书名文字的部分。(7)书脚书脚是指封面下方印出版单位名称的部分。(8)扉页(又称里封面或副封面)扉页是指在书籍封面或衬页之后、正文之前的一页。扉页上一般印有书名、作者或译者姓名、出版社和出版的年月等。扉页也起装饰作用,增加书籍的美观。(9)插页插页是指凡版面超过开本范围的、单独印刷插装在书刊内、印有图或表的单页。有时也指版面不超过开本,纸张与开本尺寸相同,但用不同于正文的纸张或颜色印刷的书页。(10)篇章页(又称中扉页或隔页)篇章页是指在正文各篇、章起始前排的,印有篇、编或章名称的一面单页。篇章页只能利用单码、双码留空白。篇章页插在双码之后,一般作暗码计算或不计页码。篇章页有时用带色的纸印刷来显示区别。(11)目录目录是书刊中章、节标题的记录,起到主题索引的作用,便于读者查找。目录一般放在书刊正文之前(期刊中因印张所限,常将目录放在封二、封三或封四上)。(12)版权页版权页是指版本的记录页。

学术期刊具有较高的学术性、专业性和权威性。期刊封面(包括封一、封二、封三、封四和书脊)不仅可以保护期刊,还可以反映期刊的办刊宗旨和刊物内文。封面不仅具有标识期刊作用,而且能形象地体现期刊的编辑出版质量和风格特色。学术期刊的封面应大方、美观,封面图案要端庄、明快,着重突出期刊的内容特色。期刊封面由三个关键要素构成,即色彩、封面图片和封面文字。以下为您推荐的期刊封面设计重要性。

⒈色彩

色彩的选择和搭配对封面具有重要意义。色彩是视觉传达力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学术期刊封面设计中的重要元素。色彩的象征性、传达力都能影响到期刊的最终传达效果。因此,色彩的应用既要能美化期刊的封面,还要不失严谨。只有得体的色彩表现和艺术处理,才能在读者的视觉中留下强烈的印象。色彩的选择要考虑期刊内容的需要,用不同色彩对比的效果来表达不同的内容和思想。在对比中保持协调,在统一中求发展。以刊名的色彩运用为例,首先,刊名的色彩在封面上必须有一定的分量,采用较高的纯度和突出的对比度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其次,色彩面积上的分配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色彩的表达。当然,独立的谈色彩是不科学的,设计者应该整体地、辩证地看待色彩的含义、色彩搭配的`含义及图形的含义。②学术期刊的封面,不应有过于夸张的色彩,而应当体现学术的严肃性,符合学术界读者的审美情趣。整个设计要显得文雅,体现出书卷气,营造一种特有的学术氛围。

⒉封面图片

封面图片具有直观、明确、视觉冲击力强的特点,成为设计要素中重要部分。封面的核心是创造一个具有鲜明个性风格的平面构图。图片有写实图形、写意图形(例如国画、中国书法、艺术陶瓷、油画和雕塑)。尽量用简洁、明快、意义丰富的画面凸现主题,表达出学术期刊的外部艺术形象。例如:《山东水利》杂志的封面主要是以水利工程类的自然风景为主,每一期的封面照片要结合当前的水利工作重点、水利建设成果、新的科技成果、水文化、水利建设场面等照片,一般可单独使用,或与风光照片合成。③《安徽地质》的封面是以黄山为背景,用图片反映期刊的主题和办刊方向,揭示了期刊是展示安徽地质矿产的专业期刊。

⒊封面文字

封面应使用规范文字与符号。常用于刊名的字体分为三大类,有书法体、美术体和印刷体。书法体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因多出于名人之手,具有名人效应。例如《商业研究》的刊名就是由郭沫若题写。美术体是刊名设计中使用最多的一种字体,它可以分为规则美术体和不规则美术体两种。印刷体沿用了规则美术体的特点,借助电脑使印刷处理方法上既便捷又丰富。故印刷体刊名的使用在学术期刊中出现很普遍,特别是电脑广泛地应用,电脑字库中字体种类增加很多。不少期刊的刊名选用电脑字库中的楷书、行书、隶书。

学术期刊封面的主要功能是在读者和期刊之间构建信息传达的视觉桥梁,文字的视觉艺术首先是一种艺术造型的元素,不同的字体具有不同的独立性,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受。以刊名为核心,包括出现在封面上的其他固定设计,是该刊物区别于其他刊物的识别要素,是期刊品牌的视觉表现,是刊物整体视觉识别系统最重要的部分。期刊封面设计要简洁、美观、大方,既可表现的抽象,也可表现的具体。构图视觉元素包括刊名、标准连续出版物号、卷期号等文字和数字、构成封面背景的点、线、面图案和图片及其他装饰符号等。学术期刊封面设计中的配图比较少,一般选用与期刊内容密切相关的图片参与构图,并把它固定在封面的构图中。例如《海洋学报》(英文版)的封面很有特色,封面背景是纯正的蔚蓝色,封面上部正中是白色的英文字母,封面下部1/2处是美丽的浪花,整个封面显得典雅而大方。

美国医学杂志清朝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美国医学杂志》美国ISSN:0002-9343,1910年创刊,全年18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刊载临床研究原始论文和初见病例报告、评论。兼及临床病理学高级学术会议探讨医学、科学与社会问题的文章和编辑部短评。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美国预防医学杂志》美国ISSN:0749-3797,1984年创刊,全年8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刊载预防医学基础和应用研究论文。涉及的学科包括流行病学、遗传学、营养学、毒理学和社会科学;应用的领域包括卫生管理、传染病防治、职业医学、环境卫生、航空航天医学、老年病、母婴保健、计划生育等。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urgery《美国外科学杂志》美国ISSN:0002-9610,1890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历史悠久的著名外科权威专业性学术期刊,由美国六家主要外科医学会合办,专载普通外科临床与实验研究论文,介绍手术技术、外科手术、步骤、设备和器械。主要栏目有论著、方法探讨、外科教育、简短报告、评论等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老年医学与老年病学集刊》爱尔兰ISSN:0167-4943,1982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刊载实验老年医学和临床老年病学以及老年社会研究等方面的论述。Archives of Medical Research《医学研究档案》墨西哥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信息咨询部编 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期刊投稿指南 14ISSN:0188-4409,1970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2004年起由Instituto Mexicano del Seguro Social, Oficina de Bibliotecas y Divulgacion,MEXICO 出版,发表生物医学研究方面的原始论文和报道。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生物医学与药物疗法》法国ISSN:0753-3322,1947年创刊,全年10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信息咨询部编 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期刊投稿指南 21年影响因子。刊载生物医学和药物疗法,包括与之相关的生化、内科、药学、外科、生物物理、免疫、血液、神经与内分泌等方面的研究论文、评论和札记。Clinica Chimica Acta《临床化学学报》荷兰ISSN: 0009-8981, 1956年创刊,全年24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刊载临床化学和医学生物化学,包括化学、生物化学、免疫化学技术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论文、简报、技术札记,以及学术动态报道。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欧洲放射学杂志》爱尔兰ISSN:0720-048X,1981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2005年EI收录245篇。刊载研究放射及医学影像技术应用与实践方面的论文、评论、病例报告,涉及X射线、CT、磁共振、超声波及其它先进影像技术和设备。Integrative Medicine《综合医学》美国ISSN:1096-2190,1998年创刊,全年4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主要刊载营养补充剂、植物药、饮食、生活方式等方面的论文ITBM-RBM News《欧洲生物医学技术杂志-新闻》法国ISSN:1297-9570,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2000年前刊名RBM-News,为刊载世界生物医学界学术活动及其新闻报道。 谢谢采纳

这个要看你预设的范围,是国内还是世界呢?往大了说目前世界权威四大医学杂志分别有:《美国医学会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英国医学杂志》

医学类学术期刊有:

一、中华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是1915年创办的双语学术期刊,周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期刊主要反映中国医学最新的科研成果,积极推广医药卫生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交流防病治病的新经验。

期刊主要反映中国医学最新的科研成果,积极推广医药卫生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交流防病治病的新经验。期刊主要读者对象是广大医药卫生人员。

二、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医学争鸣》刊载的内容主要是医学学术方面的各种看法和观点的交锋与辩论。英文刊名为《NEGATIVE》,以期经历“否定—否定之否定—肯定”的螺旋式上升,达到新的认识境界。

反映发明与创新、否定与假说、探索与发现等前沿医学思想,传播医学领域新观点、新方法和新成就,服务医学科学研究和我国卫生事业发展。。

三、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Journal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主管、主办中文版半月刊。

据2018年4月《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第十届编辑委员会拥有常务委员49人,委员127人,特约编委5人,海外编委12人。 据2018年4月中国知网显示,《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共出版文献18690篇,总被下载1789818次、总被引87645次。

四、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是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第二军医大学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刊物。1980年6月创刊。

据2018年9月《第二军医大学学报》官网显示,《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编委会拥有委员67人,客座编委13人,2017年度共有368位审稿专家。

五、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原第一军医大学学报)创刊于1981年,为国内外发行的高级综合性医药卫生期刊。是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

被美国Medline/PubMed、美国化学文摘(CA)、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数据库、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收录。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中华医学杂志

百度百科—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百度百科—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百度百科—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百度百科—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美国医学杂志》美国 ISSN:0002-9343,1910年创刊,全年18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刊载临床研究原始论文和初见病例报告、评论。兼及临床病理学高级学术会议探讨医学、科学与社会问题的文章和编辑部短评。 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美国预防医学杂志》美国 ISSN:0749-3797,1984年创刊,全年8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刊载预防医学基础和应用研究论文。涉及的学科包括流行病学、遗传学、营养学、毒理学和社会科学;应用的领域包括卫生管理、传染病防治、职业医学、环境卫生、航空航天医学、老年病、母婴保健、计划生育等。

美医学期刊封面

近日,《美国医学期刊(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及《美国临床血脂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Lipidology)》刊登了一项来自日本福冈大学与印度医学研究委员会合作的研究成果。 该研究显示,将稻米油和芝麻油混着吃,有助于高血压、中轻度糖尿病患者降血压血糖。这种混合油降血压、血糖的功效就在于它含有天然抗氧化剂: 如稻米油中含有丰富的谷维素、植物甾醇和维生素E; 芝麻油中含有芝麻素、芝麻酚、芝麻酚林 。同时,这两种植物油都含有不饱和脂肪酸,有益心脏健康。此研究一出,引起了各国医学界和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关注。 上图:《美国医学期刊》刊登临床研究,稻米油混合油可以降血糖。 下图:《美国临床血脂期刊》刊登临床研究,稻米油混合油可降血压。 该项为期8周的研究,由日本福冈大学征集了600名患者(300名2型糖尿病患者+300名中轻度高血压患者)和20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研究者们把这800人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糖尿病患者组成的测试组,第二类是高血压患者组成的测试组,针对这两类人进行不同的饮食干预。 第一类: 300名糖尿病患者+100名健康志愿者 1.健康组(100人): 食用稻米油混合油; 2.糖尿病混合油组(100人):食用稻米油混合油; 3.糖尿病服药组(100人):服用格列本脲类降糖药物; 4.糖尿病混合油+服药组(100人):食用稻米油混合油的同时,服用格列本脲类降糖药物。                        第二类:300名高血压患者+100名健康志愿者 1.健康组(100人): 食用稻米油混合油; 2.高血压混合油组(100人):食用稻米油混合油; 3.高血压服药组(100人):服用硝苯地平(抗高血压钙通道阻滞药物); 4.高血压混合油+服药组(100人):食用稻米油混合油的同时,服用硝苯地平。 日本福冈大学的研究者们要求其中的6组志愿者在日常饮食中,包括炒菜和凉拌菜时,加入约盎司(约35克)的稻米油混合油,比例约为80%的精炼稻米油和20%的非精炼芝麻油。在第8周时,研究者通过身体测量和生物指标测定后发现: 第一类糖尿病类变化情况: 糖尿病患者在试验开始后的第4周与第8周,经稻米油混合油干预组(2组)的糖尿病患者,其空腹和餐后血糖分别下降了26毫克/分升和53毫克/分升,经稻米油混合油+药物组干预组(4组)的糖尿病患者,其血糖水平进一步下降,总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水平分别下降了46毫克/分升和27毫克/分升,“坏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而血糖正常的对照组(1组)测试者,两项指标并未有显著改变。 第二类高血压类数据变化情况: 高血压患者在试验开始后的第15、30、45和60天,经稻米油混和油干预组(2组)的高血压患者,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平均动脉压(MAP)水平与基线值相比,均显著降低(P<)。经稻米油混合油+药物组(4组)干预的高血压患者,SBP、DBP和MAP下降效果比仅服用药物组的效果更明显。而血压正常者的对照组(1组)测试者的相关参数没有出现显著降低(P<)。 通过8周跟踪测试,研究者发现: 1.食用稻米油混合油对健康人的血压、血糖不会产生显著变化; 2.食用稻米油混合油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显著:数据显示,测试者血糖、血压水平都有明显下降;如果患者在服用相应药物的同时食用稻米油混合油,他们的血糖、血压下降水平比只服用药物的患者高出两倍多。 3.研究者还发现,稻米油混合油中含有丰富的植物甾醇,能有效降低血液中“坏胆固醇”含量,增加“好胆固醇”含量。而只吃药物的患者在胆固醇水平方面并没有改善。 近年来,受生活水平提高、老龄化加速以及不健康生活方式等因素综合影响,我国糖尿病、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发布《全球糖尿病报告》。报告指出,中国约有亿名糖尿病患者,约占成年人总数的1/10,预计将在2040年增至亿人;约有5亿中国成年人处于糖尿病前期,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较高。 中国疾控中心慢病防控中心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人数已突破亿,每3名成人中就有1人患高血压。高血压呈现“三高三低”特点:“三高”即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三低”即低知晓率、低控制率、低服药率。在服药人群中,盲目服药、擅自间断服药现象非常普遍。 因此,如果能找到一种科学的食疗方法,能辅助患者安全、有效地降血压、降血脂,对广大患者来说再好不过了。《美国医学期刊》发表的稻米油混着吃能辅助降血压、降血脂的研究成果则刚好给出了解决方案。但需要强调的是,稻米油混合油无法替代药物。(注:以上研究内容引自《美国医学期刊(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美国临床血脂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Lipidology)》上发表的相关文章。) 稻米油更符合亚洲人膳食需求 稻米油作为健康功能性食用油,富含谷维素、植物甾醇、天然维生素E等多种活性营养素,尤其符合亚洲人膳食需求,在日本、泰国、印度和西方国家备受推崇。稻米油的功效,除了近期《美国医学期刊》和《美国临床血脂期刊》上刊登的能辅助降血压、血糖外,早在2013年,国内也有相关的研究报道: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苏宜香教授和朱惠莲教授,专门针对谷维素含量不同的稻米油,进行了小鼠睡眠剥夺实验。研究结果发现,稻米油具有缓解疲劳,改善睡眠的作用。 稻米油起源日本,日本人食用稻米油可以追溯到江户时代。那时的稻米油多用于药用。日本真正将稻米油转向食用方向,是从昭和8年(1933年)开始的。那一年,维生素B1发现者、日本科学家铃木梅太郎指出“日本人饮食生活中缺乏维生素B1”,从而开启了从米糠中提取谷维素及食用稻米油的新时代。日本是个极其重视食育的国家,在膳食搭配、健康饮食习惯以及疾病预防上,有一整套健全的体系。也正因此,由于稻米油含有谷维素等丰富的营养素,在日本,它被指定为中小学生营养午餐用油。现在,日本的薯片、蛋黄酱、风味调料和很多食品都在使用稻米油,日本也是将谷维素作为日常膳食补充剂和食品添加的国家。 稻米油在中国起步较晚,但并不影响中国稻米油技术的发展。据了解,国内的食用油品牌金龙鱼,很早就预见了未来家庭对功能性食用油健康消费升级的巨大需求,10年前就投入研发,在借鉴日本稻米油萃取工艺基础上不断创新,所生产的稻米油脂肪酸比例接近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黄金比例”。 稻米油成油不易,主要从稻谷的米皮米胚(米糠)中提取,稻米胚只占到稻谷的5%,却含有64%的稻谷营养精华。 也正因此,稻米胚被联合国称为“未被有效开发的天然营养源”,如果能积极开发利用, 稻米油和谷维素将为改善中国人的膳食健康、国民体质,尤其是预防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新英格兰医学期刊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简称NEJM) 是由美国麻州医学协会( Massachusetts Medical Society)所出版的评审性质医学期刊(medical journal )和综合性医学期刊,1811年由约翰·柯川博士创办,始称《新英格兰医学与外科期刊》。

1828年,它改为周刊型态出版,也被更名为《波士顿医学与外科期刊》;一百年之后,它就采用现今我们所知道的名称《新英格兰医学期刊》。

期刊内容包含有:主题性之社论,原创性的论文,旁征博引性的评论性文章,即时短篇论文,案例报告,亦有一独特的报导项目称之为《临床医学影像》(Images in Clinical Medicine)。

《美国医学会杂志》简称,仅次于NEJM《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世界权威医学杂志,与《柳叶刀》Lancet,《英国医学杂志》BMJ号称世界四大权威综合医学杂志。

怎么打印医学期刊封面

按此方法——“目前,只有CNKI数据库可以部分实现下载期刊封面和目录你可以进入, 选择点击“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在选择“期刊导航”,用刊名检索某一特定期刊,点击检索结果中的期刊封面,进入期刊的页面。在该页面点击特定的年和期号,就会出现“目录页浏览”的图标,点击即可打印该期号的封面和目录页。需要注意的是,电脑需要根据需要,安装相关插件。” 但是找不到,不知什么原因,请帮助。

一般cnki上的杂志在95年以后基本都可以下载封面,但实在太老的,你只能联系出版社编辑部发到邮箱或者邮寄,或者到高校图书馆扫描。

首先要下载知网的阅读软件CAJViewer搜索你要下载的文章,搜到后,打开,然后点击杂志封面,如图:知网期刊封面、目录下载办法进入杂志封面区,如下图:知网期刊封面、目录下载办法4然后点击目录浏览页知网期刊封面、目录下载办法5进入该界面,打印全部页即可

目前,只有CNKI数据库可以部分实现下载期刊封面和目录你可以进入, 选择点击“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在选择“期刊导航”,用刊名检索某一特定期刊,点击检索结果中的期刊封面,进入期刊的页面。在该页面点击特定的年和期号,就会出现“目录页浏览”的图标,点击即可打印该期号的封面和目录页。需要注意的是,电脑需要根据需要,安装相关插件。

  • 索引序列
  • 美医学期刊封面印清朝官服
  • 美医学期刊封面印
  • 美国医学杂志清朝
  • 美医学期刊封面
  • 怎么打印医学期刊封面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