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妄想症医学论文怎么写好

妄想症医学论文怎么写好

发布时间:

妄想症医学论文怎么写好

妄想症状有轻有重,轻者可视为妄想型人格障碍,这类人通常表现为极度的感觉过敏;思想行为固执,自命不凡,对自身能力估计过高,往往言过其实;爱嫉妒,过多过高地要求别人,但从来不轻易信任别人的动机和愿望。持这种人格的人在家不能和睦,在外不能与朋友、同事相处融洽,别人只好对他敬而远之。 重者称妄想症,是一种精神病学诊断,指“抱有一个或多个非怪诞性的妄想,同时不存在任何其他精神病症状”。妄想症患者没有精神分裂症病史,也没有明显的幻视产生。但视具体种类的不同,可能出现触觉性和嗅觉性幻觉。对于妄想症的概念,曾使用偏执狂一词。比较常见的症状有:患者把实际与他无关的事情,认为与他本人有关系;患者夸大自己的财富、地位、能力、权利等,常见于躁狂症患者和精神分裂患者;患者在病态基础上产生了一种歪曲的爱情信念,通常是认为对方爱上了自己,常见于年青女性;还有的坚信自己受到迫害、欺、跟踪、下毒等,变得极度谨慎和处处防备,小小的轻侮可能就被病人放大,变成妄想的核心,时常将相关的人纳入自己妄想的世界中…… 实际上,那些恃才傲物的哲学家、艺术家、战争狂人或多或少都有某种妄想型人格障碍。典型的就有叔本华,他一生不相信任何人,落落寡合只爱慕自己,还患有严重的被害妄想症:他怕理发师为他刮脸时割断他的喉咙,就禁止理发师给他刮脸;他怕有人趁黑夜睡着谋害他,每天晚上都将一把手枪放在枕头底下。在柏林大学任教的时候,因为过于的自信,非要把自己的课程安排在与当时鼎鼎大名的黑格尔同时进行,结果只能面对台下空空的座位。 在文学史上,那位自封骑士的堂吉诃德是个不折不扣的重度妄想症患者,他的种种事迹成就了文学史上的佳话。而在现实生活中,天才和疯子其实也往往只有一线之隔。 电影角色分析 巴顿:为战争而生 (饰演者:乔治·C·斯科特,《巴顿将军》,导演:弗兰克林·斯凡那) 巴顿在开场的誓师大会上说:“美国人从来就喜欢打仗。真正的美国人热爱战场上的刀光剑影”,这不是为鼓舞士气的夸大其词,对视打仗为生命的铁血将军巴顿来说,这正是他心中固守的信念。极端信仰武力,性格异常暴躁,因此时常奉上疯狂之举:德国亨格尔战机俯冲扫射,他毫不躲闪,反倒迎着飞机破口大骂,同时叉开双腿以手枪对射;他无法容忍胆小,在伤兵营慰问,发现一个因“炸弹综合征”在此休养的“胆小鬼”,瞬间大发雷霆,一边咒骂,一边左右开弓扇他耳光,却仍不解气,干脆伸手去拔腰间的手枪,扬言:“不滚蛋,我一枪干掉你!”;战争临近结束,他站在疾驰的吉普车上,一边挥动手中的马鞭,一边告诉行军的士兵,“我要去柏林!我要亲手干掉他们。”这些行为都显示巴顿具有躁狂倾向,而这种人格最易出现夸大妄想,认为自己的行为可以改变人类或者整个世界,影片中的一幕可作印证:在与德军将领隆美尔的坦克师战斗之前,巴顿站在当年迦太基与罗马的古战场遗址上大发感慨,憧憬与隆美尔一对一决斗,以此判定战争胜负。德国人对他作出了最贴切的评价:他是个活在20世纪的16世纪骑士。而当战争结束,巴顿仍无法从战争狂热中走出,他在国际庆功会上竟公开宣称希望跟俄国人再打一仗,他这种“为了打仗而打仗的嗜好”在国内受到严厉抨击,最终让他在政治上栽了跟头。 阿黛尔·雨果:法国的杨丽娟 (伊莎贝尔·阿佳妮,《阿黛尔·雨果的故事》,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 根据法国文学巨匠维克多·雨果之女阿黛尔·雨果的真实经历改编,人物原型自然没有阿佳妮那样风姿卓越,但故事具有真实性毋庸置疑。 阿黛尔生为名人后代,注定隐藏在伟大父亲的光芒之下,由此,个性强烈的阿黛尔注定走上逃离之路,逃离父亲的巨大羽翼,以成就自我,除此,还有她著名的姐姐莱波尔黛——19岁新婚路上意外溺水身亡,丈夫投水殉情,成就了一段感天动地的爱情悲剧,也成为了父亲雨果所开创的浪漫主义文学的现实注解。这双重的圣洁和浪漫在阿黛尔的世界里投下浓重的阴影。于是,影片开场就看到一只小船载她驶向美洲大陆,为的是追随她爱慕的英国军官平松,平松英俊潇洒,但家境贫寒,却嗜赌成性,是个典型的冒险家,这等人显然为雨果这种名门望族不耻。却正符合阿黛尔反叛自身阶级,上演自我牺牲式伟大爱情的想象。尽管她根本不知道仅与自己有一夜欢情的平松对她是否有意,还是固执地要“从旧世界到新大陆,去与她的爱人结合”,并且自发感慨道:“一个年轻的姑娘,独自漂洋过海,从旧世界到新大陆,去和她的爱人结合。这件难以做到的事我将要完成了。” 由此开始了这场决绝又自取其辱的追逐。影片中阿黛尔始终在自欺欺人:平松有时是她青梅竹马的表兄,有时是他将出生的孩子的父亲,最后则成了她的丈夫。“我知道你不会忘记我,当一个像我这样的女人把她自己交给一个男人的时候,她就是他的妻子了。我不会再哭泣。每个人不能调换他的父亲、母亲和孩子,同样地也不能调换他的妻子和丈夫。我永远是你的妻子,直到死亡把我们分开。”而平松以“你不能太认真。我在遇见你之前就有女人,遇见你以后也有女人。我打算将来还有好多女人”应对她时,阿黛尔又把自己当成一个惨遭第三者插足的“不幸妻子”自怜起来,最后她竟自行其是,在房间中摆上平松的照片,为自己办了场一个人的婚礼。 结尾,衣衫褴褛的阿黛尔面对平松视若路人,她漠然地看了追上来大叫她名字的平松一眼,便置若罔闻地离去——平松对她已无意义可言,因为平松本就是她残缺内心世界的一个幻影。 3.卡洛:杀掉那些可怕的男人 (饰演者:凯瑟琳·德纳芙,《冷血惊魂》,导演:罗曼·波兰斯基) 卡洛从一开始就表现的眼神涣散,令人无法捕捉,她厌恶食物,也厌恶在盥洗室看到姐姐情人的洗漱用具,害怕与那位追求她的“高帅富”单独相处,半夜听到姐姐的叫床声让她极度不安,这一切都表明卡洛美丽的面庞下隐藏着混乱的内心。卡洛害怕一切,只有封闭的空间才能让她略感安全,当她来到室外,总是埋着头走路,因为街上男人们带有侵略性的目光和挑逗让她感到不安,在内心深处她有被目光强暴的恐惧感。姐姐跟情人去度假,独守空屋的卡洛精神愈发不正常,她开始做被侵犯的噩梦:入侵的男人破墙而入,把她压在身下强行进入她的身体。卡洛开始把墙壁当成堡垒,企图在封闭的空间里获得一丝安全感。而当出现墙壁中伸出男性双手的幻觉后,卡洛的内心进一步坍塌,在受虐的梦中,天花板砸了下来。最终她在这种被迫害妄想中走向彻底的疯狂。那些为她的美貌所着迷的男人也为她的恐惧付出了代价——先是那位爱上这位神秘姑娘的“高帅富”,后是那个前来收租的好色房东,在进入她的公寓后都没有能够活着出来。卡洛几乎是下意识地杀害了他们,也许只有这样做,才能让她深深恐慌的内心世界获得稍许平静。 4.安妮:作家的噩梦 (饰演者:凯西·贝茨,《危情十日》,导演:罗伯·莱纳) 护士安妮情绪极度不稳定,她易怒,也易于兴奋,第一次情绪上的急转是在看了作家保罗的初稿后,因不满故事的结局,之前一直和蔼的脸色顷刻间肿胀起来,音调也因此提高数倍,她大发脾气,在高亢的情绪推动下,认为自己是受上帝指派来引导保罗写作的,还认为自己理所当然应该成为保罗书中的人物,这是典型躁狂症下的夸大妄想,所以当她看到书稿中主人公死亡的结局时暴怒,逼迫保罗烧掉书稿,改写结局,并打断保罗的腿防他逃跑。而当她情绪低落时,则显得抑郁沮丧,过分贬低自己的价值,开始妄想自己的世界即将坍塌,并认为保罗会抛弃她,由此产生自杀和杀人的念头。而在间隙,她又表现的精神正常,照顾起被软禁的保罗来无微不至。安妮患有妄想症,同时又交织着躁狂症和抑郁症的不定时发作,最终,保罗和躁狂症发作的安妮一场厮杀后逃出生天。 5.伯蒂:坠落的鸟人 (饰演者:马修·莫丁,《鸟人》,导演:艾伦·帕克) 福柯在《疯癫与文明》第五章疯癫诸相中写道:“有些人自以为是野兽,便模仿野兽的声音和动作……”“鸟人”伯蒂就是如此,他从小爱鸟,爱看它们自由飞翔,对鸟的痴迷几乎占据了他生活的全部:他养了一大群鸟,还给自己做了一身鸟的衣裳,甚至常常赤身裸体睡在大笼子里,幻想自己就是一只鸟,具有典型的自闭和妄想症状。他梦想自己也能像鸟儿一样翱翔蓝天,为此可以放弃生命去研究如何飞翔,以至于你随时都会担心他从窗口一跃而下,他研究制作各种能飞的工具,最后给自己装上了一对大翅膀,兴致勃勃地跑去实验。越战爆发后,他应征入伍,目睹战争惨象,尤其是鸟群在炮火中的大量死亡,让他精神不堪负荷,彻底成为精神病人,妄想症也达到癫狂的地步:他不再跟任何人说话,体态模仿受伤的鸟儿,扭曲着蜷缩在监禁病房的角落里,不眠不休,日夜呆滞地凝视高高的天窗,头脑中出现的则是群鸟纷飞的幻象。 6.拉斯:妄想治愈自闭 (饰演者:瑞安·高斯林,《充气娃娃之恋》,导演:克雷格·吉勒斯佩) 拉斯的母亲在生他的时候难产死亡,父亲因此患上抑郁症,哥哥无法忍受家中的压抑,逃了出来,从此拉斯与父亲生活在一起,长年缺乏关爱和交流,拉斯长成了一个自闭内向的宅男,独自生活在车库中,没什么社交,也没什么朋友,一天,他突然跟哥哥格斯和嫂子说自己邀请了一位叫比恩卡的女朋友来家中作客,格斯夫妇又惊又喜,但当他们来到拉斯家中,目瞪口呆地发现比恩卡其实是个充气娃娃。但拉斯相信充气娃娃比恩卡就是与他陷入爱河的女朋友,就像心理医生说的那样,拉斯患上了妄想症,医生在治疗中发现,拉斯的病症根源是他相信只要跟女人在一起,女人就会因为难产而死亡。而拉斯获得了“玩偶女友”之后,反倒变得正常起来,他向心理医生介绍比恩卡时说:“她虽父母早亡,但仍很乐观,独自承担了一切。”显然,拉斯通过比恩卡表达了自己的内心。逐渐地,拉斯开始跟人握手,主动交流,参加聚会,甚至跟一个女同事产生了感情。当然,比恩卡无法帮助拉斯走向正常生活,在心理医生和小镇居民的帮助下,拉斯相信比恩卡患上重病失去了意识,最终病亡下葬,从此拉斯开始勇敢面对自己在现实世界真正喜爱的姑娘。拉斯的妄想症竟然最终治愈了他的心灵创伤。 7.贞德:对圣女的精神分析 (饰演者:米拉·乔沃维奇,《圣女贞德》,导演:吕克·贝松) 在吕克·贝松版本的《圣女贞德》中,导演将贞德诠释成一位具有幻觉与妄想症状的精神分裂患者,不仅能听到上帝的指示,见到上帝的容貌,还自认被上帝选中,要完成带领法国度过危难的神圣任务。中古世纪的人们由於不懂精神医学,常把这些怪异想法与奇特知觉归诸邪灵附身,或信仰不够虔诚所致。他们除了用宗教仪式驱邪外,还经常用尽各种残忍手段,如火烧水淹等来折磨患者,企图赶走邪灵。圣女贞德就在这样的环境下,被当作女巫给活活烧死。 片中贞德的妄想症程度已经到了精神分裂的地步。而贞德若活在现代,她可以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减轻知觉变异症状,如此一来,幻听和幻觉将会消失,内心折磨也将大幅减少。据称:“通常患者服用药物数周後,现实感会逐渐恢复,被害、夸大、色情、宗教、嫉妒、身体等各种妄想症状,会慢慢减轻趋缓,但若不服药,患者通常会持续陷在妄想中,分不清真假,落入痛苦深渊。”比如贞德入狱后即产生一个奇怪神父的幻觉,且每天与此神父对话,以探究自身妄想的真实性。神父说:“你只看到你想要看到的东西”,并举出各种可能性,说明贞德幻想中野地里的那把剑,根本不是什么神谕,但贞德不愿意放弃这些妄想,内心陷于挣扎和痛苦无法自拔。 为妄想症患者做心理治疗时,医生通常不能直接驳斥患者的妄想,因为太过强烈的驳斥会破坏治疗关系的和谐,且患者可能因为妄想被摧毁,而必须承受另一种痛苦。因此,“患者若有幻觉、妄想症状,一定要谨慎处理,不可贸然与患者辩驳这些症状的真实性,只有敦促他持续就医并配合用药,才是明智之举。” 彼得潘综合症 成年人行事带孩子气,渴望回归到孩子世界,发展到极端就会沉溺于幻想,拒绝长大。患有该综合症者,习惯随心所欲,在职场或人际互动上易受挫,凡事格格不入,换工作如家常便饭。即使成家立业,事不关己的特质也常让配偶负担沉重,仿佛在照顾另一个孩子。 伊莎贝拉、雷奥:以自我毁灭拒绝长大 (饰演者:伊娃·格林;路易斯·加瑞尔,《戏梦巴黎》,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 伊莎贝拉和雷奥邀请同道中人影迷马修进入他们与世隔绝的公寓,昼夜谈论、表演、电影。玩表演电影场景让对方猜的游戏,雷奥输了,伊莎贝拉要求他当着他们的面手淫;马修输了,雷奥要求他和伊莎贝拉当着他的面做爱。这对双胞胎兄妹每时每刻都在 一起,看电影,刷牙,洗澡,晚上赤身裸体睡在一起,像当初在子宫中那样。他们因对方和他人做爱而痛苦。他们选了马修做共同情人。他们和马修在浴缸中共浴。沉浸在自己的小伊甸园里想象革命,毫无谋生能力。钱花完了,吃的所剩无几,伊莎贝拉做了一盘烤焦的食物根本无法下咽,雷奥只能去翻垃圾箱。父母归家看到三个赤身裸体的孩子躺在一起,留下支票后悄然离去,自己的世界被打破,伊莎贝拉毫不迟疑打开煤气要自杀。他们被街上的游行惊醒冲下楼去。雷奥要拿汽油瓶攻击警察,马修反对暴力,伊莎贝拉丝毫不顾他的劝阻,毫不犹豫跟着雷奥冲进燃烧的队伍,在长大之前解决了自己。

妄想症是现在上班族中多发的一种心理疾病。妄想症的危害是非常可怕的,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当然,每个人的病情都不一样,所以妄想症也有很多种类型。今天详细介绍如何看待偏执狂及其成因。妄想症是指患者经常会有一些妄想行为,会情不自禁地想象一些不存在、不表现出来的东西。为了避免偏执狂带来的各种危害,我们有必要了解如何看待偏执狂等常识。解释治疗偏执狂的常用方法1.正确面对现实压力看一看,在你的妄想背后,有哪些真实的事件困扰着你。比如学习压力,同学关系等。接下来,问问你自己,“我怎样才能更好地处理这个问题?”如果你没有答案,你也可以问你的老师或者其他同学。在朋友的帮助下,我们可以安排和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从而化解同学之间的矛盾。这些事情处理好了,妄想就减轻了。2.心理疗法对尚未完全丧失感觉和兴趣的患者,采取心理治疗和娱乐疗法,让他们参加有趣的文化娱乐活动;音乐爱好者使用音乐疗法让他们听合适的音乐。喜欢交流就多交流。运动疗法,让喜欢运动的人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作业疗法,对劳动的热爱让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通过这些方面,可以将患者的妄想注意力引导到其他方面,对改善患者的病态症状和社会适应能力大有裨益。对于一些已经完全失去了感觉和兴趣的患者,可以使用一些镇静和压迫性的药物,防止病情恶化,慢慢的尝试恢复感觉和兴趣。如果你认为饭菜有毒,你不肯吃,就不要让病人一个人吃。你应该带病人去餐厅,和其他人吃一样的饭。也可以让病人选择,或者让别人先吃一口,再让病人吃,解除病人的顾虑。当涉及到家人的时候,你要避免做过多的解释,尽量减少接触,注意安全。3.参加各种娱乐活动。根据妄想患者的爱好和特长,可以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娱乐活动,分散注意力,减少妄想。4.药物妄想症的治疗主要依靠药物,但对于不同类型的妄想症要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其中抗精神病药物是首选。如果患者不配合治疗,可以考虑长效注射抗精神病药物。如果患者情绪波动较大,包括精神病后抑郁,可以使用抗抑郁药。5.每天给自己放个假。一般有妄想倾向的人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容易“紧张”。每天给自己一个“假期”是放松的好方法。同样,每天也可以给自己一些空闲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你不要做任何具体的安排和规定。你可以让你的脾气支配。想发呆就发呆,想看电视就看电视。妄想症的危害1.偏执的出现会导致人的主观意志受到限制,看不到自己的过错,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或建议。他们完全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在乎别人的想法,缺乏认识自己的动力和态度。2.有了这种心理疾病,很多患者容易迷失自我,自杀。如果他们不能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将会导致巨大的灾难。得过这种病的人往往性格有缺陷,表现为敏感、多疑、自尊心强、以自我为中心。3.患者往往意识不到自己有病,也不愿意承认自己有病。轻者会脱离自己的生活轨迹,重者会影响社会治安问题,严重影响大家的生活。4.患者每天疑神疑鬼,对家人造成严重影响,喜欢主观臆断,阻碍思维方式,导致产生幻觉。这些是显而易见的危险。偏执的原因1.心理因素强调欲望的过程,认为妄想是从同性恋堕落而来,在原始自恋中固恋的结果。对同性的爱是被禁止的,进而投射成偏执和叛逆。其他精神分析学家也强调同性恋、自恋和投射。1.主要障碍是缺乏对他人的基本信任,表现为用“负效应”和“外效应”处理自己的心理困难,产生系统性妄想。2.通常一个人的错是不能低估自己的边界,不能区分自己的观点和别人的观点,缺乏知道自己动机和态度的能力。3.妄想症患者很多,他们的心里可能藏着一些别人认为很强烈的罪恶感和恐惧感,害怕被人知道。4.他敏感、多疑、自私、利己。5.妄想的内容除了个人因素外,还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因为有些患者处于特殊的环境或长期处于紧张状态。2.生理因素遗传:同一个家庭的人多疑、神秘或嫉妒的几率更高。器质性病变:头部受伤、酒精中毒甚至艾滋病都与偏执狂的发作有关。有人推测是颞叶或边缘区受损,或者是多巴胺能神经过于活跃。妄想症有什么特征?1.妄想是一种坚定的信仰或信念。妄想症患者不接受事实和理智的纠正,可以说是不可动摇,不可纠正。“无论其他几乎所有人都相信什么,无论毫无疑问证明或证据指向相反的一面”,妄想的内容总是被患者“坚信不移”。2.妄想是自我卷入的。心理学家说:患者妄想的内容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对患者的人格至关重要,是一种错误的个人信念,充满了极其重要的个人感情。因为妄想的核心判断总是包含着“我”。3.妄想是个人独有的。也就是说,妄想的内容是某一个人特有的信念,通常不被患者所在文化群体或亚文化群体的其他成员所接受。因为每个正常人的脑子里都浸透着自己文化的价值观,妄想很容易被人认可。对于典型妄想的诊断,即使是学术观点非常不同的精神科医生,也有很高的一致性,这才是根本。常见类型的妄想症第一,受害者错觉患者坚信身边的人或者一些团伙在跟踪、监视、攻击、陷害他,甚至在他的食物和饮水中下毒。被任意控制可以包括扣留食物、指责、逃跑、伤人、自残等行为。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偏执性精神病。第二,夸大妄想患者夸大自己的财富、地位、能力、权利等。可见于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精神分裂症和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如麻痹性痴呆。三。关系妄想病人实际上与他无关的事,被认为与他有关。例如,患者认为电视上有关于他和他家人的事情,所以他关掉了电视。他认为报纸的内容反映了他和他的家庭,所以他生气地把报纸放在一边。我以为路上陌生人之间的对话都是在说他,咳嗽和吐痰都是针对他的,都是看不起他,所以我拒绝出门。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第四,嫉妒和妄想患者坚信配偶对他不忠,另有外遇。因此,患者跟踪监控配偶的日常活动,甚至检查配偶的内衣,试图找到所谓的证据。多见于精神分裂症、酒精性精神障碍、更年期精神障碍等。五、爱情妄想型恋爱妄想症也叫恋爱妄想症。偏执是思维异常的一个主要表现。妄想症是一种扭曲的信念,是基于病理的病理推理和判断。这些患者大多在18~25岁,多见于女性,但也可发生于男性。爱情妄想症的前提是,患者首先承认自己是被爱的,并坚持对方先爱上自己。五种特殊类型的偏执狂一、特殊意义妄想患者认为周围人的言行举止和日常行为不仅与自己有关,而且具有特殊的意义。比如男病人回家,看到老婆孩子一起玩,一边滚煮鸡蛋,一边说:“滚蛋,滚蛋。”病人听后,不高兴了,但他的妻子并不知道,她把一个削好的梨分成两半给了病人。病人立刻暴跳如雷,说:“跟我离婚没那么容易。”劝说无效。第二,暗示性错觉这种妄想比较特殊,患者会认为别人对你的一些举动有一些暗示。好与坏因人而异,所以往往会造成很多误解,进而引发其他方面的心理疾病。第三,自欺欺人的罪恶也被称为邪恶妄想。病人认为自己犯了严重的错误和罪行,没有任何依据,甚至认为自己犯了十恶不赦的罪,该死,应该受到惩罚,以至于拒绝吃饭或要求劳改赎罪。可见于主要情感障碍、抑郁发作和精神分裂症等其他精神疾病。第四,身体影响妄想患者认为自己的思维、情感、意志和行为活动受到某种外力的支配、控制和操纵,无法独立,这就是所谓的影响妄想。如果患者认为操纵其精神活动的外力是激光、x光、红外线、紫外线等。由某种高级仪器发出的(都属于物理因素),叫物理影响妄想。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动词(verb的缩写)偏执和妄想患者认为自己患有某种严重的躯体疾病或无根据的不治之症,于是四处求医。即使通过一系列详细的检查和反复的医学检查来验证,也无法纠正他们扭曲的信念,也就是所谓的疑病症。严重的疑病妄想,患者认为“内脏已经腐烂”,“我已经不存在了,只剩下一个空空的身体”,也称虚无妄想。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也见于更年期和老年期精神障碍。结论:关于如何治疗偏执狂,我们要说的就这些了。今天主要和大家分享一下偏执狂的危害以及治疗方法等。希望这些分享能帮到你。知道的多了,才能轻松解决自己的病。

“妄想”是指病人整天多疑多虑,胡乱推理和判断,思维发生障碍,是精神疾病的一个重要症状。患者可伴有幻觉,但无其他明显的精神症状。如果一个人坚持的信念是错误的,甚至与社会现实及文化背景相抵触,还毫不动摇,就基本上可以判断患了妄想症。被害妄想症、嫉妒妄想症、情爱妄想症、躯体妄想症、自大妄想症、混合型症等。女性和男性的患病机会基本均等,为什么会患妄想症? 到目前为止,医学界仍未掌握有关妄想症的足够资料,但认为与生理因素、遗传、器质性病变、心理因素有关。弗洛伊德强调欲力的过程,认为妄想是从同性恋期退化并固定在原始自恋期的结果。对同性的爱遭到禁止,继而投射成多疑及反叛。另外,以下因素也容易产生妄想症: 1、主要是缺乏对其他人的基本信赖,其特点在于使用“否定作用”、“外射作用”来处理其心理困惑,而导致系统化之妄想。 2、性格敏感、容易猜忌,且比较自私自利,以自我享乐为目的。 3、无法看轻自我界限,分不清自己与他人的看法,也缺乏认识自己动机和态度的能力。 4、有不少妄想的病人,内心可能有一些其他人认为是不可告人之秘密,内疚感和恐惧感非常强,很怕人知道。 5、妄想内容除受个人因素影响,有些发病还因为所处于特殊环境,或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受社会文化因素影响所致。 此外,物质生活富裕,且子女配偶都不缺失的老人,在家太寂寞也会患妄想症,该情况很容易被家人和社会忽视。这种长期精神孤独的“空巢老人”应引起我们关注。 要避免患病,人们要注重培养健全的人格,培养多种有益爱好,保持思维开阔。如果长时间心情不舒畅,要学会自我控制,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相关的精神卫生知识,对自己的症状做简单的判断,然后积极地自我调节:比如找朋友和家人谈天交流,或者参加一些体育运动,或者是去观光旅游。另外找专业心理咨询师做心理咨询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心理咨询师会针对每个人的情况做出各种解决方案,逐步引导人们重回快乐生活。

妄想症医学论文怎么写

当人的精神压力过大时,很容易凭空想象出一些东西。如果这种不良情绪长期得不到释放,会导致患者产生妄想症。什么是偏执狂?也就是说,病人爱想自己没有的东西。那么,有哪些类型的偏执狂呢?偏执狂的治疗方法和病因有哪些?什么是偏执狂?相信这是很多人想知道的。其实很好理解。从字面上来说,就是患者总是幻想一些可能根本不存在的东西。什么是偏执狂?妄想症又称妄想障碍,是一种精神病学诊断,是指“具有一种或多种非怪诞的妄想,无任何其他精神病症状”。妄想症患者没有精神分裂症病史,也没有明显的幻觉。但是,根据具体类型的不同,可能会出现触觉和嗅觉幻觉。尽管有这些幻觉,但患有妄想症的人通常功能齐全,他们不会导致怪异的行为。有哪些类型的妄想症?一、特殊意义妄想患者总是认为周围人的言行,以及他们的日常行为,不仅与自己有关,而且在其中有着特殊的意义,认为别人在用自己的行为或言语向自己暗示着什么。比如男病人回家,看见老婆在玩孩子,滚水煮蛋,就说:“滚蛋,滚蛋。”病人听后,不高兴了,但他的妻子并不知道,她把一个削好的梨分成两半给了病人。病人立刻暴跳如雷,说:“跟我离婚没那么容易。”劝说无效。第二,暗示性错觉这种妄想比较特殊,患者会认为别人对你的一些举动有一些暗示。好与坏因人而异,所以往往会造成很多误解,进而引发其他方面的心理疾病。第三,自欺欺人的罪恶也被称为邪恶妄想。病人认为自己犯了严重的错误和罪行,没有任何依据,甚至认为自己犯了十恶不赦的罪,该死,应该受到惩罚,以至于拒绝吃饭或要求劳改赎罪。可见于主要情感障碍、抑郁发作和精神分裂症等其他精神疾病。第四,身体影响妄想患者认为自己的思维、情绪和行为受到外界的控制和操纵,自己做不到自己的活动,这种情况称为影响妄想。如果患者认为操纵其精神活动的外力是激光、x光、红外线、紫外线等。由某种高级仪器发出的(都属于物理因素),叫物理影响妄想。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动词(verb的缩写)偏执和妄想患者认为自己患有某种严重的躯体疾病或无根据的不治之症,于是四处求医。即使通过一系列详细的检查和反复的医学检查来验证,也无法纠正他们扭曲的信念,也就是所谓的疑病症。严重的疑病妄想,患者认为“内脏已经腐烂”,“我已不存在,只剩下一个空空的躯体”,也称虚幻幻想。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也见于更年期和老年期精神障碍。治疗偏执狂1、主要是抗精神病药。妄想症的治疗主要依靠药物,但对于不同类型的妄想症要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其中抗精神病药物是首选。如果患者不配合治疗,可以考虑长效注射抗精神病药物。如果患者情绪波动较大,包括精神病后抑郁,可以使用抗抑郁药。2.抗精神病药可以分为西医和中医。总的来说,想要彻底从偏执中恢复过来,需要中西医结合,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中药有:张钱清参、银杏叶提取物等。西药有奥氮平、氯氮平、磺胺、利培酮、舒必利等。西医的优势是见效快,中医的优势是修复受损的脑神经,让患者从根本上康复。3.没有完全丧失理智和兴趣的病人。心理治疗用于娱乐治疗,让学生可以参加有趣的娱乐活动,喜欢音乐的人可以使用音乐治疗,让他们听适当的音乐,喜欢comm运动疗法,让喜欢运动的人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作业疗法,对劳动的热爱让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通过这些方面,可以将患者的妄想注意力引导到其他方面,对改善患者的病态症状和社会适应能力大有裨益。4.完全失去理智和兴趣的病人。使用镇静和抑制性药物,防止病情恶化,然后慢慢尝试使用一些药物或手段,恢复患者的感观和兴趣。5.如果你觉得饭有毒,拒绝吃。不应该让病人单独吃饭。应该带他们去餐厅和别人吃一样的饭,也可以自己选,或者让别人先吃一口,再让病人吃,解除病人的顾虑。家属参与时,应避免过多解释,尽量减少接触,注意安全。6.不要为了稳定患者的情绪而迎合患者的妄想。有些人为了稳定病人的情绪,承认自己的迫害和错误,不仅无助于改善病人的病情,还加重和巩固了病人的妄想。7.鼓励患者参加各种娱乐活动。根据妄想患者的爱好和特长,可以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娱乐活动,分散注意力,减少妄想。8、安全护理妄想支配下的患者。有时自杀、自伤、伤人、破坏东西或外出都可能发生。家属要加强观察,以防意外。9.家属不要在自己爱的病人面前低声说话。为避免引起患者的怀疑,强化患者的妄想内容,当家庭中其他人涉及妄想嫌疑人时,应及时隔离,避免再次接触,防止意外发生,保护他人安全。妄想症的危害1.偏执的出现会导致人的主观意志受到限制,看不到自己的过错,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或建议。他们完全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在乎别人的想法,缺乏认识自己的动力和态度。2.有了这种心理疾病,很多患者容易迷失自我,自杀。如果他们不能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将会导致巨大的灾难。得过这种病的人往往性格有缺陷,表现为敏感、多疑、自尊心强、以自我为中心。3.患者往往意识不到自己有病,也不愿意承认自己有病。轻者会脱离自己的生活轨迹,重者会影响社会治安问题,严重影响大家的生活。4.患者每天疑神疑鬼,对家人造成严重影响,喜欢主观臆断,阻碍思维方式,导致产生幻觉。这些是显而易见的危险。以下原因会导致妄想症。1.主要障碍是缺乏对人的基本信任,表现为用“负效应”和“外效应”处理自己的心理困境,偏执的攀比导致系统性妄想结构。2.敏感自私,充满猜疑,以自娱自乐为目的而争吵。3.通常一个人的错就是看不起自己的界限,分不清自己的观点和别人的观点。4.有很多妄想症患者的心里确实有一些他个人认为隐藏的秘密。他们感到非常内疚,害怕被人知道。5.缺乏了解自己动机和态度的能力。6.对他人缺乏信任,总是报着“别人永远是恶毒的敌人”的想法,内心有自我攻击的冲动,所以和别人的关系不好。7.有些患者发病是因为身处特殊环境,比如异地。8.妄想的内容不仅受个人因素的影响,还受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治疗偏执狂最常用的药物有哪些?1.氯丙嗪氯丙嗪具有良好的镇静、控制躁动和抗妄想作用。适用于各种精神运动性兴奋和幻觉的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2、芬乃净除镇静作用小于氯丙嗪外,适应症与氯丙嗪基本相同。这种药副作用少,特别是对心血管系统、肝脏、造血系统的影响,比氯丙嗪轻。它适合老年人具有明显的镇静作用,抗幻觉妄想作用不亚于氯丙嗪。对激越和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较好的疗效。结论:以上是边肖整理的关于偏执狂治疗和分类的常识。当然也列举了妄想症的危害。我们必须了解它并及时采取保护和预防措施。每当你感到压力大、烦躁不安时,就要及时治疗和释放。

“妄想”是指病人整天多疑多虑,胡乱推理和判断,思维发生障碍,是精神疾病的一个重要症状。患者可伴有幻觉,但无其他明显的精神症状。如果一个人坚持的信念是错误的,甚至与社会现实及文化背景相抵触,还毫不动摇,就基本上可以判断患了妄想症。被害妄想症、嫉妒妄想症、情爱妄想症、躯体妄想症、自大妄想症、混合型症等。女性和男性的患病机会基本均等,为什么会患妄想症? 到目前为止,医学界仍未掌握有关妄想症的足够资料,但认为与生理因素、遗传、器质性病变、心理因素有关。弗洛伊德强调欲力的过程,认为妄想是从同性恋期退化并固定在原始自恋期的结果。对同性的爱遭到禁止,继而投射成多疑及反叛。另外,以下因素也容易产生妄想症: 1、主要是缺乏对其他人的基本信赖,其特点在于使用“否定作用”、“外射作用”来处理其心理困惑,而导致系统化之妄想。 2、性格敏感、容易猜忌,且比较自私自利,以自我享乐为目的。 3、无法看轻自我界限,分不清自己与他人的看法,也缺乏认识自己动机和态度的能力。 4、有不少妄想的病人,内心可能有一些其他人认为是不可告人之秘密,内疚感和恐惧感非常强,很怕人知道。 5、妄想内容除受个人因素影响,有些发病还因为所处于特殊环境,或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受社会文化因素影响所致。 此外,物质生活富裕,且子女配偶都不缺失的老人,在家太寂寞也会患妄想症,该情况很容易被家人和社会忽视。这种长期精神孤独的“空巢老人”应引起我们关注。 要避免患病,人们要注重培养健全的人格,培养多种有益爱好,保持思维开阔。如果长时间心情不舒畅,要学会自我控制,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相关的精神卫生知识,对自己的症状做简单的判断,然后积极地自我调节:比如找朋友和家人谈天交流,或者参加一些体育运动,或者是去观光旅游。另外找专业心理咨询师做心理咨询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心理咨询师会针对每个人的情况做出各种解决方案,逐步引导人们重回快乐生活。

精神病学术论文篇三:《精神病人的犯罪分析》 摘要近年来,精神病人犯罪的比率不小,对其周围的人的生命和安全造成了威胁。因此本文通过对精神病人犯罪的分析,以期解决现实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精神病 精神病人 预防和对策 近年来我国精神病人的犯罪率逐年上升,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精神病人犯罪作案手段残忍,人身危险性大,危害后果严重,对其周围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一个个惨案的发生,使很多人对刑法关于精神病人犯罪的相关规定产生了严重的不满,认为刑法应该与时俱进,平等对待精神病人,包括与常人同等的刑罚。 一、精神病人犯罪现状 2004年4月29日上午,宕昌县秦峪乡羊骨堆村小学发生一起恶性伤害事件,一名成年男子双手各持一把菜刀冲进教室,将15名学生及两名农民砍成重伤,行凶者袁某后被诊断患有精神病;2004年7月26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发生了一起劫机事件,事后证实劫机者杨劲松患有间歇性精神病并有精神病史;同年7月27日,长春市发生劫持人质事件,犯罪嫌疑人崔显海患有间歇性精神疾病;8月4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幼儿园51岁的门卫徐和平持菜刀将15名 儿童 和3名老师砍伤,事后查明,徐患有严重的偏执型精神分裂症;而就在同一天,四川崇州发生了“犯病孙儿手刃祖母”的惨剧:患有家族遗传精神病的村民沈奇龙将85岁的奶奶杀死。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刘仁文曾到某县调研,听说该县今年以来共发生16起杀人案件,其中30%为精神病人所为。据世界卫生组织2003年的一份调查显示,我国各类精神障碍患者已超过8300万人。专家预测,进入21世纪后,我国各类精神卫生问题将更加突出,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当一些人面临前所未有的就业、婚姻、子女、养老等生存压力时,他们的无助和挫折,往往都成为一触即发的“引子”。一个“导火索”的不期而至,就会在瞬间点燃这个“炸药包”。无论我们愿意与否,我们正进入到无情的“精神疾病时代”,正面临着精神卫生问题的严峻挑战。在这种背景下,精神病人实施危害行为的现象必然有增无减。 二、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频繁出现的重大恶性杀人案就是最好的说明,这不仅引起了人们的恐慌,严重破坏了社会秩序,也不断冲击着人们的思想。面对一个个鲜活无辜的生命被无缘无故的剥夺,人们不禁要问:什么是精神病?精神病人犯罪的原因是什么?对于造成严重危害结果的精神病人不适用刑罚,刑罚的报应和预防目的如何实现?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以有效的控制和预防? 三、精神病及其病理 精神病是大脑在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下产生机能紊乱,并表现为精神活动障碍。具体包括认知障碍、情绪障碍、意志障碍、智能障碍、行为障碍等不同表征。人类精神活动的正常标志是精神活动的完整性,以及与周围环境的统一性。如果这种完整性和统一性被不同程度地阻隔和破坏,个体的精神活动就会存在缺陷,进而出现精神病态的反映,也就是个体的正常心理活动不能顺利地进行。在这种状态下,受心理指导的行为必然会出项异常。 (一)精神医学中的“精神病”概念 1.广义的精神病概念 在精神医学中,人们曾广义地将“精神病”一词用以泛指各种以精神活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即把各种精神活动障碍均称为“精神病”,在涵义上等同于“精神疾病”或“精神障碍”,只是从程度上将精神分裂症、偏执狂等这类严重的精神障碍称为“重性精神病”,而把神经症、人格障碍等较轻的精神障碍称为“轻性精神病”。 2.狭义的精神病概念 在现代精神医学中,“精神病”与“精神疾病”或“精神障碍”是不同的概念。“精神疾病”或“精神障碍”为总类概念,是各种由于大脑功能失调而产生的以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的总称,按其性质和程度,总体上可以归纳为三组疾病:(1)精神病(包括器质性精神病和其他精神病);(2)神经症性障碍、人格障碍及其他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3)精神发育不全。而“精神病”则为属类概念,属于精神疾病中的一组疾病,即具有特定的病理基础,精神活动异常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并且持续达一定时间的精神障碍。 (二)刑法中的“精神病”概念 我国司法精神病学界的通行证观点认为,精神障碍又称为精神疾病、精神疾患,它包括两大类疾病:一是精神病,包括以下几种严重的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这些明确诊断的精神病;严重智力欠缺,或者精神发育不全达到中度(痴愚)或者更为严重程度(如白痴);精神病系统状态,其中包括癔症性精神错乱和病理性半醒状态、病理性激情、一过性精神模糊这四种罕见的例外状态。二是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如神经官能症、人格障碍、性变态等。 精神病的形成一般与个体的经历、生活处境、遭遇以及遗传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有一定的关系。精神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其行为有时会给自己及他人的人身、财产或社会造成伤害,甚至违法犯罪。实际上就是个体与社会环境适应的完整性和统一性的割裂。精神病人在丧失了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在幻觉和妄想等精神病态的支配下,实施危害社会行为,并且多数属于无刑事责任能力。 四、精神病人犯罪的基本原因 (一)社会环境的原因 社会环境包括宏观的社会环境和微观的社会环境中的各种消极因素,如剥削阶级的腐朽思想、传统的和外来的低级文化、不良的社会风气、传媒的误导、他人的落后言行,都可与精神病人的犯罪发生密切的联系。首先,这些消极因素可以对精神病人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形成易于犯罪的素质。其次,这些消极因素可以培养、早就精神病人的犯罪意识,成为精神病人犯罪的直接原因。 (二)经济条件的原因 有的精神病人工作能力差,不容易找到职业,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或者经济收入微薄,也有些本身有工作的精神病人因精神疾病而失去工作。其中有些人为生活所迫,可能会发生盗窃、抢劫。经济地位的低下还可能使一些精神病人产生不满情绪和反社会意识。有些人形成较强的逆反心理,蔑视社会秩序,常常寻衅滋事。还有些人为人冷酷,情感淡漠,遇到激惹容易发怒,经常使用暴力,而且手段凶狠。 (三)文化程度的原因 一些研究报告发现,精神病犯罪者中有相当多的人文化程度比较低。精神病人由于学习机会少,或者天生智力低下,没有文化或者文化程度低的情况比常人多见。而文化程度低必然使精神病人的辨别是非、利弊的能力不能得到正常的发展,容易在社会上不良因素的熏染下失足堕落。文化程度低也使精神病人难以形成较高层次的趣味,偏好感官刺激和物质利益,而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他们往往采取非法的、不道德的方法实现自己的欲望。 五、我国精神病人犯罪的主要特点和深层原因 (一)主要特点 第一,侵害目标随意:精神病人犯罪行为所针对的对象非常随意,经常是见谁打谁,受害人往往猝不及防,突遭横祸。 第二,报复心理极强:精神病人由于疾病的原因,对与自己稍有矛盾的人都可能进行不计后果、不择手段的报复,而且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第三,人身危险性大:有关人士曾对精神病人犯罪进行过统计,发现杀人的占91%,平均每名被监管的精神病患者杀人,最多的杀死7人。 第四,再次危害社会的现象多:众多的精神病患者在犯罪后,依照刑法的规定不负刑事责任,并没有被送到指定的医院强制治疗,而是重新回到社会上,致使精神病人再次危害社会的现象日益增多。 (二)深层原因 第一,监护人的监护不到位。从笔者了解的情况:一个家庭中出现精神病人,这个家庭的所有成员都将背负沉重的包袱象掉进深渊一样,生活质量和心理的痛苦不必说了,经济和人身的安全都难以得到保障。精神病治疗费用的庞大也不是一般家庭能承受的。治疗后病情稍微控制便停药会引起病情的反复发作,再治疗起来更难时间更长。还有病人的不配合,几乎所有精神病的病人不会承认自己有病,一旦脱离医院的强制治疗和吃药,要让他们自觉的吃药很甚至会对给予他治疗的亲人有报复行为,使亲人产生恐惧心理,惧怕再次治疗后病情复发对他们人身的伤害。精神病人拒绝治疗,犯病会越来越频繁。此时出现了两种困境:精神病人去医院治疗没有钱,在家治疗病人不配合。从而形成了种种隐患。 现在的精神病人并不像人们所想象蓬头垢面,衣衫褴褛,他们看起来和正常人没有区别,甚至有的还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体面的工作,混杂在我们正常人中,如果不出现比较明显的侵害行为,人们是很难分辨出来的。往往等到结果出现时悲剧已经发生。 第二,政府的责任不到位。没有充分认识到精神病人暴力犯罪的危害性和严重性,没有对精神病人这一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给予足够的重视;财力不足也使许多地方政府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给精神病人提供足够的治疗费用。 第三,我国对精神病人进行管理和保护的相关法律不完善,缺少实施细则。因为对精神病人采取强制治疗措施涉及对公民人身自由的剥夺问题,还有采取强制治疗措施的条件、程序的启动、案件的审理机关等等必须由法律明确规定。因此,各级政府及司法机关在处理精神病人违法犯罪问题时往往面临着制度性的困境。 六、关于精神病人犯罪刑罚和预防的理论基础 (一)刑事古典学派的观点 刑事古典学派认为,对于精神病人而言,因为自由意志不能行使,精神迷乱状态下的行为非但不是犯罪,根本不算一种理性意义的行为,因而精神病与犯罪是严格区分的,处置手段也不同。在他们看来,危害行为的实施者要么是一个精神病人,要么是一个罪犯。如果他是一个精神病人,就不能再把他当作罪犯,对他的处置便与刑事司法无关,不应强制他们进精神病院;如果他是一个罪犯,那么对他的处置就与精神病院无关,他应当进监狱。 (二)刑事实证学派的观点 刑事实证学派则认为,精神病人和其他人一样,行为受到生理状况、自然现象和社会环境的支配。他的行为完全是由心理上的各种动机以及各种内外部条件共同决定的。因而犯了罪的精神病人应该属于罪犯的一部分。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龙勃罗梭和菲利。 1.龙勃罗梭 通过实证研究,龙勃罗梭认为尽管部分精神病犯在犯罪前后可能了解自己行为的犯罪性质,甚至知道自己在法律上所处的特殊地位,但那些在精神病发作时受病变因素的刺激而犯罪的精神病犯是缺乏或部分缺乏责任能力的。他认为在犯罪人和那些被认为犯了罪的人当中,有许多人是精神失常者,对于这些人,监禁是不正当的,释放又是危险的,而采取的一些有损于道德和安全的中间措施都不能解决他们的问题。 龙勃罗梭认为只有建立刑事精神病院才能克服审判与正义以及与社会安全之间的不断冲突。通过刑事精神病院中的永久监禁,可以制止犯罪的遗传、犯罪结伙,防止匪帮的形成;可以防止累犯,减少诉讼开支,从而减少那些经常产生于模仿的新犯罪;可以使那些想假装精神病人的罪犯打消装假的念头,也不让那些辩护律师有机可乘。龙勃罗梭建议:“当出现精神失常的嫌疑时,陪审团应当由公民、法官和精神病医生共同组成”。龙勃罗梭这样构建改革措施:“应当根据法律尽快建立两个至少能容纳300个床位的刑事精神病院,并且在我国主要地区的监狱设立7个关押精神病人的区域。” 2.菲利 菲利认为,尽管法律认为精神病犯没有道义责任,但仍然建立监管精神病犯的精神病院。在对防范具有犯罪倾向的精神病人没有任何保证的现行制度之下,对其予以管理的费用比这些人造成的损失要大的多。菲利在对有些人针对残暴情景提出的其他批评置之不理,经验已经表明,在精神病院中,在具有专业知识并能够防止残暴行为爆发的管理人员的指导下,根据罪犯的倾向性对其进行分类,所以认为犯罪精神病院难以避免犯人暴行的预言是没有根据的。菲利的社会防卫受到了高度重视,以至于绝大多数古典派犯罪学家现在都接受了设置犯罪精神病院的提议。 两派的争论以刑事实证学派的胜利而告结束。随后更多的国家设置了犯罪精神病院。到20世纪初,将无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障碍犯罪人强制收容进犯罪精神病院已经成为保安处分制度的重要内容。在20世纪下半叶,随着精神医学的发展,在无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障碍犯罪人的处遇中,更强调对精神障碍的治疗和医学控制。在一些国家的保安处分制度中,强制收容的概念已经被强制医疗这个更具有人道主义色彩的概念所取代。 七、我国精神病人犯罪的预防和对策 (一)刑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 第一,在我国已经全面步入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国家应当投入较大的财力和人力,建设一批具有较好软件和硬件设施的精神医疗场所,凡收进此类场所的精神病人,一律实行国家免费治疗,并要在专门的心理、生理医生专家小组给出不致再危害社会的评估结果后方可准许其出院。这种投入时完全值得的,是收益大于支出的。 第二,虽然此类医疗场所是高度人道化的,但毕竟由于涉及限制人身自由,因此原则上应以精神病人实施了犯罪行为为前提的。对于那些有严重肇事倾向和苗头的,应责令其家人或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如其家人或监护人做不到这一点,或者此类精神病人没有家人或适当的监护人,流落街头,则应考虑将其收进此类场所加以治疗。 第三,决定某个精神病人是否进入此类场所,或者可否离开此类场所,应由专门的心理、生理专家小组提出意见,经法院司法裁决。 第四,对于监狱等其他场所发现的精神病人,应及时转入此类场所,对其进行治疗。 (二)政府要高度重视,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我国《刑法》第十八条规定:"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这一法律条款明确了政府对精神病人在危害社会时可以采取的措施,但在实践中,可操作性并不强。因为在政府性质的卫生防治机制中,并不包含对精神病人的调查统计,实质上政府本身也没有具体职能部门管理精神病人,更说不上治疗了。所以,法律的这一规定只是流于形式,实际上意义并不大。要从根本上解决精神病人问题,就需要政府做到: 1.加快立法进程,保障病人合法权益 我国《刑法》第十八条的规定并不意味着精神病人犯罪在法律上不被认定为犯罪,而只是表明由于精神病人不具有责任能力从而不承担刑事责任。精神病人由于意识及意志方面的缺陷,法律对其进行保护,是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也符合刑法罪责相适应的原则。但是,一概将行为人放回社会,不仅被害人的心理得不到慰藉,更重要的是将极大地威胁到社会其他成员的利益,这种作法的缺陷可见一斑。首先,精神病人犯罪多为凶杀等暴力性的犯罪,社会危害性及人身危险性都很大,法律采取一味的"放任"态度将不利于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其次,法律对精神病人的保护仅仅停留在事后不承担责任的程度,是无法根本保护精神病人合法权益的,使得精神病人犯罪的严峻性问题的解决失去了有力的保障机制;最后,法律的规定过于抽象,实践中很难把握,缺乏操作性。要解决以上问题,就要把对精神病的立法提上议事日程,加快精神卫生立法进程,以法律的形式对精神病人的政治权利、劳动权益、财产权益、人身权利、婚姻家庭权益等方面加以保护,同时,对政府医疗措施、费用等相关方面,以及法律责任加以规定,切实保障精神病人的合法权益。 2.健全保障体系,提供良好治疗条件 精神病人病情的性质决定了患者必须坚持长期治疗,在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患者家属根本无能力给病人治疗,而且法律规定的政府"强制"医疗,由谁出钱?到哪里治?这些问题不解决,精神病人得不到彻底治疗,就很难防止伤人事件再次发生,悲剧再次重演。因此,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从保障机制上为病人提供良好的治疗条件和治疗环境,保证患者能够及时和长期治疗,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精神病患者治疗费用很大,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家庭无法承担,而医院也不可能全部支付,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加大经费投入,或者设立专门的精神病患者救助基金,解决治疗的经费。 (三)社会应大力帮扶,开展爱心救助行动 精神病患者治疗费用高、时间长,单靠家庭和政府的力量进行全面康复治疗难度很大,社会也应发挥其囊括范围广、组织发动易获支持的优势,开展爱心救助行动,通过发展公益事业或者组织公益活动,发动社会力量来支持精神病患者康复,让精神病患者在得到治疗的同时,更感到社会的关爱,加快康复进程。 如此,则精神病人幸甚,社会幸甚,人民幸甚。 注释: 刘仁文.对有危害行为的精神病人不能一放了之.省略cn/zywn44/. 黄辛.我国应加强严重精神疾病的前沿研究.科学时报.2006(6). 魏健馨,张学林.犯罪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04页. 高铭喧.刑法总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221页. 刘白驹.精神障碍与犯罪.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325页. 法正居士.犯罪精神病院的产生及其在中国的前景.http://blog.省略/fzhjsh/. [意]切萨雷・龙勃罗梭著.黄风译.犯罪人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第14页,第376页,第392页. [意]恩里科・菲利著.郭建安译.犯罪社会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90页. 刘仁文.刑事一体化下的经济分析.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03页. 猜你喜欢: 1. 精神病院工作心得体会范文 2. 大学生心理健康结业论文2000字 3. 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论文1500字 4. 精神病见习心得

妄想症医学论文

中老年人年纪大了精神就容易出问题,妄想症是老年人养生不可忽视的问题,那么老人妄想症怎么办呢?下面是有老人得妄想症的起源,欢迎参阅。 老人得妄想症的起源 在精神病学中,“妄想”是指病人毫无客观依据的、不符合事实的、病态的信念、推理和判断,是人的思维内容发生障碍,是精神疾病的一个重要症状。有的妄想非常荒诞离奇,有的妄想内容却比较接近现实。老年人常见的妄想有:关系妄想、被害妄想、疑病妄想、嫉妒妄想、被偷窃妄想、夸大妄想、自罪妄想。 ①老人如果经常受到各种不良生活事件的影响,容易产生紧张不安的情绪,若再有身体不舒服,就可能产生疑病妄想。如果家境不佳,有许多生活困难,则有可能诱发关系妄想或被害妄想。情绪过分高涨者易产生夸大妄想。 ②生理缺陷。特别是嗜酒成性的老人,慢性酒精中毒后,会引起智力低下、性功能下降,产生嫉妒妄想者比较多见。 ③脑疾病如脑血管病、脑损伤、脑功能紊乱,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等,容易导致妄想。 ④智能障碍也会导致记忆力下降,并影响推理、判断能力,容易使老人产生被偷窃妄想。 ⑤许多躯体疾病,如心性脑病、肝肾性脑病等都可能引起神志不清,从而产生幻觉,也可以产生妄想,但妄想常常是片断的,一般可随病情的好转和神志的恢复而消失。 ⑥对老人来说,坎坷的经历对精神的影响较大。例如,婚前恋爱有挫折,会使老人产生嫉妒妄想。事业上的坎坷,会产生关系妄想与被害妄想等。 ⑦有不少妄想的病人,内心可能有一些其他人认为是不可告人之秘密,内疚感和恐惧感非常强,很怕人知道。 ⑧性格多敏感、容易猜忌,且比较自私自利并以自我享乐为目的。无法看轻自我界限,分不清自己与他人的看法,也缺乏认识自己动机与态度的能力。 老人妄想症治疗方法 1、任何一种疾病,只要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给予药物或心理治疗,一般都会收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2、老人需要家人的关心和耐心照料,忌讳的是在外婆面前发火甚至不耐烦。 3、心理疾病不是吃药就能治好的,作为病人的亲属,有责任去关心并帮助她,使患者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病情。因为患者得了这种病,通常缺乏自制力,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是一种病态,家人应该督促老人求医,及早治疗疾病,必要时可以吃点镇静剂。 4、暴露疗法的技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被许多人重视和运用,尤其是把患者逐渐暴露于各种无论是想象的还是现实的焦虑情境中,效果都很好。由于暴露持续时间的长短主要依据是否让老人消除焦虑和回复宁静为准,因此,采用这种方法的治疗时间要比较长一些,大约在2小时左右。 5、训练家庭成员使之成为患者心理分析的咨询员,或者称为欣慰治疗的助手,协助实施反应阻止训练计划。 6、配合精神分析治疗或行为治疗对于患者进行自我强化咨询辅导。 7、要让患者接受专业的治疗,也就是去精神科。然后等到病情稳定了,去定期接受心理辅导。猜你喜欢: 1. 关于老年心理学的论文

美国精神病学教授称:天才常有轻度躁狂症

据专家研究发现,天才竟然是躁狂症或者精神病的绝大多数的患者,真是太不可思议了。快来看看是不是真的是这样吧!

美国精神病学教授称:天才常有轻度躁狂症

天才,似乎格外受到上天的垂青,天赋异禀。而在聪颖睿智的背后,也有些“疯狂”。无怪乎,法国着名作家普鲁斯特曾说:“所有杰作都出自精神病患者之手。”也因此,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教授及情绪疾病中心主任凯·雷德菲尔德·贾米森博士提出“躁狂抑郁多才俊”。

贾米森在所着《躁狂抑郁多才俊(touchedwithfire)》一书就披露了这样的情节,牛顿喜怒无常,疑神疑鬼。为了争微积分的发现权,他不惜跟好朋友莱布尼茨翻脸。不仅是牛顿,历史上还有很多“疯狂天才”,美国总统林肯、尼克松、罗斯福,二战英雄将军巴顿,英国首相丘吉尔,画家凡·高,美国作家海明威,女星奥黛丽·赫本和台湾作家三毛,他们都是躁狂或躁狂抑郁患者。

天才圈中行为乖张离奇者比例之高让人咋舌,究竟其中隐含着怎样的“天才密码”呢?其中轻度躁狂是一把双刃剑。邸晓兰指出,轻度躁狂时,大脑认知有一点被激活,创造潜能就被更深层次地挖掘出来了。另外,轻度躁狂一大特征就是,精力极其旺盛,能不知疲倦地工作。先天的创造潜能与后天的加倍努力,就成就了天才。不过,一旦学习补充机会减少或丧失,他们就走向了抑郁。这表现为海明威。

相关阅读:

天才人物为何大多是精神病患者?

多少年来,有许多医学家推测创造力还与“精神病”有关,但一直没有科学的定论。英国心理学家非利克斯?波斯特博士通过十年的研究后终于发现:“创造性的才华和病态的心理,确实有着某种联系。天才中多有精神疯狂病症,而精神疯狂症又时常能激发灵感和创造性。因此,许多高智商的人也都患有精神病。”莫斯科精神病研究所的费拉基米尔?埃夫罗姆松研究后也坚定地认为:“在天才和疾病之间,确实有一种不可忽视的联系。”

波斯特博士用现代精神病理学的分析方法,研究了人类近代300位著名人物后得出了以下结论:在政治家中占17%的人有明显精神病特征,如希特勒、林肯、拿破仑;科学家中占18%,如高尔登、门德耳、安培、哥白尼、法拉弟;思想家中占26%,如罗素、卢梭、叔本华;作曲家中占31%,如瓦格纳、普契尼、舒曼;画家中占37%,如凡高、毕加索、;小说家和诗人中占的比例最大竟达46%,如福克纳、普鲁斯特、劳伦斯、莱蒙托夫……

据2007年8月1日的《中国日报》报道:由牛津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牵头,多国科学家参加的一项研究表明,与普通人相比,左撇子则更容易患上精神分裂症。科学家们经研究发现,人体中的一种基因似乎能够增加左撇子的可能性,但同时也会增加大脑发生紊乱的危险。而这一重要发现,也更有力地证明了“天才与精神病之间确实是有联系”这一事实。

根据玻帕留特教授通过裂脑试验提出的“左右脑分工理论”得知:我们的左脑主管阅读、语言、分析,它属逻辑思维并支配身体的右半身神经和感觉;而我们的右脑有欣赏音乐和艺术的特殊功能,并有空间、图形等形象认识。它可凭直觉视察事物,是掌握灵感的创造思维机构,另外它还支配人体的左半身神经和感觉。我们知道历史上的许多杰出人物,如拿破仑、克林顿、里根、布什、爱迪生、牛顿、居里夫人、达芬奇、拉斐尔、毕加索、卓别林、爱因斯坦等都是左撇子。而根据大脑交叉支配肢体的原则,同时也印证了天才们的灵感出于右脑这一理论

曾获诺贝尔奖的华人科学家丁肇中说过:“一个天才,和一个神经不正常人中间的距离是非常短的。”而大哲学家亚里?士德也曾讲过:“没有一个天才不是带有几分疯癫”。被誉为如爱因斯坦那样的天才数学家小约翰?福布斯?纳什,因在博弈论等领域的巨大贡献在1994年荣获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名字时常会出现在经济学课本、进化生物学论文、政治学专著及数学杂志等多个领域。然而使大家想不到的是,这位被《财富》周刊评为最耀眼的新生数学家,竟是个患有“妄想型精神分裂症”的疯子。纳什在小时候就很孤僻内向,稍大些人们对他的评价是“古怪”或“离经叛道”。他有时认为自己是上帝的一只左脚,有时告诉人们他是南极洲帝国的皇帝,在他30岁事业走到顶峰时却患上了精神疾病。

我们知道瓦斯拉夫?尼金斯基,是20世纪初俄罗斯享有“最伟大男演员”称号的杰出艺术家。在他短暂而辉煌的舞蹈生涯中,尼金斯基成功地塑造了《天方夜谭》、《埃及之夜》、《仙女们》、《蓝色上帝》等剧目的主要角色。在舞台上,他能够以最轻盈、最动人的技巧,跳出最具难度的舞步。在编导上,他的代表作《牧童的午后》和《春之祭》已成为了现代芭蕾的经典。但令人遗憾的是在1919年,不到30岁的尼金斯基患上了严重的精神病。另外在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尼采生命中的最后十年是在疯人院度过。而俄罗斯画家弗鲁别克,也是在精神病院中了结终生。

据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报道:莫斯科一家精神病院最近对刚进院的一些严重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测试,看他们的直觉能力会有多高,其结果令人十分惊讶。一般人在瞎猜时只有20%至30%的准确率,但这些精神病人却说对了86%至92%。已故的莫斯科精神病学研究所主任弗拉基米尔?埃夫罗伊姆松教授曾说:“世界上许多伟人更容易得遗传病,而精神病占第一位……事情就是这么怪:天才越是精神失常,他的成就也就越大。”

英国科学家巴龙?科恩近期研究发现,伟大的科学巨匠牛顿实际上也是个抑郁症患者。他在《新科学家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牛顿除了在科学领域取得惊世成就之外,他还是个自私、陕隘及好斗的怪人。牛顿几乎从不爱开口说话,就是对屈指可数的几个朋友也是表现出冷漠或坏脾气。有时既使没人听课,他也会对空无一人的教室讲课。在牛顿50岁那年,终因抑郁与偏执而导致精神失常。另外根据种种迹象表明,在大科学家中患此病的还有哥白尼、安培和爱因斯坦。据有关部门统计:一般在1000人中平均只有4个患有轻度躁狂抑郁症,而在天才中则是这个比例的十倍以上!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报道,著名的精神病学专家迈克尔?弗茨拉德教授在研究后指出:奥地利音乐家沃尔夫冈?阿迈兑斯?莫扎特、德国音乐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俄罗斯作曲家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西方哲学泰斗康德,以及英国大文豪乔治?奥威尔、作家安徒生、巴尔扎克;诗人拜伦、雪莱、普希金、罗伯特等在文史领域曾独领风骚的大师,在生前都患有抑郁或精神分裂症。而疾病在导致他们行为怪异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潜能。这正如巴尔扎克所言:“天才就是人类的病态,它就如同珍珠是贝的病态”。

另外患有这类疾病的天才人物还有:法国思想家布莱斯?帕斯卡尔、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意大利小提琴演奏家尼科洛?帕格尼、波兰伟大钢琴家肖邦、俄国大音乐家华西里?康定斯基、德国作家约翰?克里斯托弗?席勒、法国作家小仲马、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德国著名作家歌德、英国著名女作家维吉尼亚?吴尔夫、法国象征主义典范诗人阿尔蒂尔?兰波、奥地利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德国画家阿尔勃莱希特?丢勒等。

据《自然医学》杂志报道:加拿大医学工作者在对“威廉斯氏综合症”进行研究时发现,许多天才极有可能是基因排列失常造成。多伦多儿童医院资深研究员谢勒说:人的基因谱好像一本4万字的图书,基因排列失常就如同图书中一个约20字的句子被颠倒印刷了,而得了这种先天病的患者自出生起体内的7号染色体就少了20个基因。这些人虽然有某些方面的障碍及易引起精神方面的疾病,但同时这也可能就是在智力突破迅速提升的直接诱因,并因此而产生了天才的艺术家、数学家和科学家。

而另一项研究也同时表明:身体中15号染色体异常的人,较容易患上恐慌、焦虑失调等精神方面的疾病。然而同样由于这个基因异常的作用,也可能就会成为在智力上“大跃进”的巨大动力从而产生出天才。研究人员还对120名患有精神抑郁的病人,及一些自杀身亡者进行检验发现,自杀者及有自杀倾向的人与这个基因突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就在前不久,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布鲁斯?米勒博士经过多年的不懈探索,终于在人的大脑中发现了这个能够“启动”天才的按钮。米勒在对72名因各种原因使大脑受过损伤的患者研究时发现:一旦一个人的大脑右颞下受过伤,就有可能变成某个领域的天才。而这个“天才按钮”就位于人脑右颞下的一个特别区域,只不过平常会被一些神经元所压迫而无法释放。但当这些神经元因各种原因损伤或坏死后,那么这个人的创造才能就会得到尽情地发挥。假如我们能够用人工的手段去“启动”这个按钮,那么就完全可能使一个普通人变成一名超级天才。

莫斯科大脑研究所所长梅德韦杰夫进一步证实了米勒的结论,他认为:被称为“测错仪”的神经元是存在的,它是大脑内部的一种“预防机制”,具有某种压制天才的功能。它不让人们的日常行为举止偏离常规,每当人们脑子里出现新的想法时,“测错仪”就会干涉制约。但如果这个机制出了毛病,那些非凡的念头和天才理论就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后认为:天才往往是些偏离常规的病人,他们在有些方面的能力虽然十分低下,但他们却能在许多方面表现出非凡的才能。大多数天才的大脑正是因为有了毛病才得到“解放”。

在当今,最为尖端的科学莫过于人体生命科学。而在人体中最为复杂、最为神秘的又莫过于我们的大脑。21世纪是生命科学迅猛发展的时代,克隆技术、基因工程的不断突破,使人类数千年来的梦想正在逐一变成现实。而随着分子神经生物学和认识科学的不断发展,我们相信也将会对大脑结构及功能的揭示上取得重大突破。

事实分析

俄罗斯画家伊萨克?列维坦:躁狂抑郁性精神病

俄罗斯伟大的画家伊萨克?列维坦也是个躁狂抑郁性精神病患者,他非常害怕和仇恨人物,大家也很难与他交往,而自己经常处在忧闷和绝望之中并有多次打算自杀的经历。

美国著名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的孙女马尔格?海明威

1996年,美国著名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的孙女马尔格?海明威自杀身亡。这一事件轰动一时不仅仅因为她是当时世界上报酬最高的女模特,而是因为海明威家族已经连续四代发生过自杀的惨剧。2005年12月25日,正值美国人全家团聚共庆圣诞节时,祥和的气氛却被残酷的阵阵枪声打破。

美国智商最高的神童贾斯廷

被美国天才发展中心评估为历来智商最高的神童贾斯廷,他在三岁时学会象棋,六岁时成为罗彻斯特纽约州立大学最年轻的学生,七岁时接受智商测试评估为298。然而在2001年的11月,贾斯廷却在丹佛的住所吞服过量止痛药企图自杀,后经抢救被送到了儿童精神病治疗中心。另外在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地区,也有个名叫布兰顿的“神童”。他在18个月大时就开始读书认字,6岁时上中学,11岁时读大学。但这个智商高达178的大学生,却于2005年3月15日在自己家中举枪自杀。碰巧的是同在2005年的3月,一位也被认为是很有前途的英国籍华裔“神童”麦克?陈,在他向心爱的女孩表白遭拒绝后竟跳楼自杀。麦克在10岁时就以全A的成绩通过了英国的高考进入大学,死时年仅19岁。

俄国画家伊萨克?列维坦:躁狂抑郁性精神病

人们可以发现,伟大画家列维坦很少画人物,而更多画风景画。原因很简单———他非常害怕和仇恨人物,难得同他们打交道。他只有几张画上画有人,但不是他画的,而是朋友的手笔。

画家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经常处在忧闷和绝望之中,并因此几次打算自杀。等摆脱忧郁状态之后,他又变得格外兴奋,像小孩子一样淘气。而且年复一年,这种间隔时间变得越来越短。不过事情也真怪,那几张最阳光灿烂的风景画都是在极度抑郁状态下画的。从医学上这可以解释为:画家画画儿时,有起到镇静作用的内啡肽注入到血液中。

得相同病的还有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病医生和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德国作家歌德,法国思想家、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德国哲学家康德和英国作家狄更斯等。

丹麦作家、举世闻名的童话大师安徒生:神经衰弱

安徒生患有躁狂症、害怕得病、害怕遭火灾和轮船失事、恐高,担心赶不上火车和丢失身份证,担心把重要文件夹在书里,担心蜡烛没有吹灭和没有按剂量服药,担心把信放错了信封。总之,时时都处在惊惶不安之中。

有一次出门旅行,他的朋友迟到了半小时,发现作家已经筋疲力尽和极度绝望。在这半小时的工夫,安徒生想了很多很多,从朋友的死想到如果办丧事。据说他可以整天待在家里哭。由于害怕女人,他一直是个童男,只有用手淫来满足性的需求,同时还有一种负罪感。老是感到特别疲乏,而且容易动怒。

苏联精神病学家别赫捷列夫和苏联俄罗斯作家左琴科也犯这种毛病。

荷兰画家文森特?凡高:间歇性神经分裂症

伦勃朗以后荷兰最伟大的画家、画的价格今日已经高到六七千万美元天文数字的文森特?凡?高,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他同样著名的还有因精神病而自杀的结局,以及曾经割下自己的一只耳朵,包好要去送给一名妓女。凡?高明白自己的精神疾病,但他却把这病看成是他绘画艺术所不可缺少的部分。他声称:“一些人尽管疯了或是病了,还是喜爱自然,这些人就是画家。”这是他的信念,他甚至深信,自己如果真的成了疯癫病的人,那么,“我愈是疯癫,就愈是艺术家”。

发作时他有非常可怕的幻觉,被忧闷和仇恨所包围。他会啃吃那些画画儿用的颜料,一连几个小时在房间里踱来踱去,长时间地保持一个姿势。据他说,就在这种意识模糊时刻能看到未来那些画的印象。在头疼欲裂的时候,他都有可能割下自己的耳朵。一般来说,神经分裂症患者心目中的世界跟大多数人的不同。一般人认为可笑的东西,精神分裂症患者看了只会发怒。大脑中有互不两立的东西,他却意识不到它们的对立。他经常赋予正在发生的事件一种非同寻常的、乃至不祥的涵义,坚信也只有他才能看懂。

患这种病的'还有俄国作家果戈理,立陶宛画家、作曲家丘尔利奥尼斯,法国作家小仲马,美国作家海明威,法国画家丢勒和俄国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等。

法国作家大仲马:轻度躁狂性精神病

得这种病的人常常一连几天有一种愉快而荒诞的错觉,这些天精力格外旺盛。实际上这种时候他们的注意力已经分散,再不能有效地工作。他们变得懒散、易怒、粗暴而又非常自负。

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也患有这种病。

法国医生、星占家诺斯特拉达穆斯:癫痫

主要表现为痉挛发作、神志丧失和梦游,

经常出现谵妄和幻觉。有时流露出恐惧、苦闷,有时又无比高兴。逐渐地,连个性都起了变化:记忆力减退、话语不多、出现痴呆先兆。

法国喜剧作家莫里哀、俄国诗人勃洛克也常有癫痫发作。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强迫综合征

得这种病的人会反复回想发生的事,或不由自主地重复一些动作,像洗手和不停地捋平头发。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歇斯底里性精神病

这类具有病态的躁狂症精神变态者总是想法引起别人的注意。

最早提出能量守恒与转化原理的德国医生迈尔,由于在当时他的这个理论没有得到科学界的承认跳楼自杀未遂。其实早在1851年,人们就怀疑迈尔患有精神病而被送进过疯人院。

法兰西第一帝国及百日王朝的皇帝拿破仑?波拿巴:癫痫

拿破仑的右肩和嘴唇、甚至四肢总是在习惯性地震颤、抽搐,他自己也知道这一点。一次,在流放地圣海伦岛,他与在那里严厉管制他的英国将军赫德逊?洛爵士吵过一架之后,说:“我的发怒一定非常可怕吧,因为我感到我的两腿在震颤,这已经长久没有发生过了。

奥地利大诗人尼古拉斯?莱瑙和法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和哲学家孟德斯鸠:癫痫

一生患精神病、最后陷入精神崩溃的奥地利大诗人尼古拉斯?莱瑙和法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和哲学家孟德斯鸠也有这种震颤的精神病症,在

这两人房间的地板上,都留有他们写作时两脚震颤抽搐的印记。约翰逊走在伦敦街上的时候,总要强迫自己去碰一碰路旁的每一个邮筒,即使偶尔漏掉一个,也非要回去再碰一次;他进出大门或任何出入口,总是要按自己心里规定的,右脚或者左脚先跨过门槛,如果有什么错,就一定要重新再跨一次,直到自己心中满意为止。

苏格拉底也有这种古怪的病态动作,他经常无缘无故地在街上跳舞或跳跃,像是一直处在极度兴奋状态。

古代希腊和罗马政治家和军事家裘力斯?凯撒:癫痫

裘力斯?凯撒是一位使古代希腊和罗马历史改变进程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但他是一名癫痫病患者。在战场上,他曾两次由于癫痫发作几乎严重影响到他的命运。另一次,当元老院要向他发布最高荣誉时,他坐在执政官的席位上,因为意识丧失,怎么也站立不起来,只是像对待普通市民那样来迎接元老院议员,不过议员们并没有对他的这种举止表示不满。凯撒恢复意识后,立即回家,脱去衣服,伸出脖子,大声说,他准备让他的喉咙给任何一个想割的人去割。他解释说,他对元老院这样的态度,是由于他有病的关系,他是一个病人,患有这种病的人无法在大庭广众中站立着说话,病一发作,他们立即会感到头脑昏晕、手脚休克,最后完全失去知觉。

俄国的天才作家费多尔?陀斯妥耶夫斯基:癫痫

除了凯撒之外,像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的天才诗人弗朗西斯科?彼特拉克、法国的伟大剧作家和小说家莫里哀和居斯塔夫?福楼拜、德国伟大作曲家乔治?弗里德里克?韩德尔、法国国王查理五世、古代基督教的圣徒保罗等,都是癫痫病患者。隆布罗索相信癫痫病可能与艺术创造有关,是因为“艺术创造中出现的瞬间间歇和意识经常的突然缺失,其特征就是癫痫”。这一解释是否正确尚待研究,但俄国的天才作家费多尔?陀斯妥耶夫斯基的情况,倒确实是这样。

陀斯妥耶夫斯基是一个非常奇特的天才。他在室内一边走一边口授创作时,经常像约翰逊那样,每回走到壁炉跟前都要在炉上面敲两下;更奇特的是他的情绪变化很快,常常随着焦躁不安而发作癫痫,手脚发抖、全身抽搐、嘴唇青紫、脸颊通红。但在这发作和苏醒中间的一个间歇的瞬间,他的意识会出现一个短暂的理想境界,在这个时候,他的知觉异常灵敏,意识异常清晰,思维异常活跃,这是他自己平时和其他一般的人所难以企求和达到的。这使陀斯妥耶夫斯基能够像他的研究者、著名学者米?巴赫金说的,有可能这就是所谓病态天才的特有天赋!

对特定瞬间横剖面的理解力达到异乎寻常敏锐的程度,并使他能够在别人只看见千篇一律事物的地方看得见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东西。在旁人看见一种思想的地方,他会找得到和探摸得到双重思想、双重人格;在旁人看见一种品格的地方,他可以从中挖掘出另一种相反品格的存在。一切原本显得简单明白的东西在他的世界里却成为复杂而且多成分的。他善于在每一个声音里听出两种争辩的声音;善于在每一个表情里看到沮丧和立时变为相反表情的预兆;在每个手势里他同时捉摸过信心和不自信;他领悟过每一种现象的两重意义和多种理解。

疑病妄想论文

心里咨询师二级论文,求助指导。O(∩_∩)O谢谢

我擦,就你这种人还考个毛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学发展不好就是有太多你这种人了,不学无术,就想混个证,耻辱!!!别跟我说你只是应付作业,这也是耻辱!!!不用解释了,就你发的这个就已经够耻辱了!!!回答完毕,谢谢!

你都建议自己写了,那你自己写啦,这个要亲力亲为才有成就感的,而且抄回来作弊是不好的。范文: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怨、自卑;由于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到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已面临的心理危机。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情绪状态、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自我评价、完整的个性结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择业心理,应该符合社会的要求,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对环境有适应能力。倘若具备了以上素质,则我们的心理健康不成问题,则一定能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一定的成功。

一、一般情况 求助者:杨某某,男,45岁,已婚,大学文化,某部委公务员。 二、求助者自述 主诉:因右腹部不适觉得患了肝癌,但无人能诊治而痛苦两年。 个人陈述:出生于干部家庭,大学毕业,在某国家机关担任领导职务。两年前我发现一个属下总是捶右腹部,就建议他到医院去检查,结果发现竟是肝癌,不到半年就去世了,我很震惊。我有时候右腹部也不舒服,也愿意捶打右腹部,联想到属下我很害怕。我应酬较多,喝酒也就相对多,喝酒伤肝我知道,可避免不了,我的属下不喝酒还得了肝癌,我还喝酒,肝能好的了吗?我觉得自己也得了肝癌,就到医院去检查,他们检查来检查去都说没什么问题,如今医生的水平也太差了,根本就检查不出来,还说没事,我想谁有事谁知道。我现在经常想当时为什么会捶打右腹部,还不是因为不舒服吗?都不舒服了,还能没事?北京的大医院我基本上都去过了,可就是没人能看出我的病来。我感到非常痛苦,非常苦闷,明明有病就是没人能看出来,我还年轻,我不想死。我是领导也不好和别人讲,和朋友一说起这事,他们就说我是小心眼,我也承认是有些小心眼,但有病总不能说没病吧!想想就烦,弄得我这两年心情很不好,茶不思饭不想的,什么也不想干,原来我很有希望争一下副部长的职位,现在什么都不想了,有时连班都懒得上,晚上经常失眠,入睡很困难,要靠安眠药才能勉强睡会儿,并且经常感到头、胸、肩等部位疼痛不适,医生给开了维生素B、谷维素等药物,无效,别人建议做心理咨询,就来了。 三、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求助者双眉紧锁,面部表情及眼神表露出烦躁、疲倦。不爱讲话,但讲到自己的不适症状时,绘声绘色、滔滔不绝,具体而形象。求助者出身于干部家庭,家教严格,家境也很好,由于是家中惟一的男孩,父母对其身体健康状态很重视。求助者从小就事事争第一,但性格偏内向,有些胆小怕事,人际关系尚可。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两年前属下死于肝癌,感到自己也得了肝癌,因此到处看病,但没有一家医院得出确切诊断,因此烦躁、易怒,有时为一点小事与家人或属下争吵,每日忧心仲忡,感到全身乏力,休息后也不能缓解,经常借故不参加集体活动。 依据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一、该求助者有哪些主要症状? 二、对该求助者的诊断及依据是什么? 三、根据该求助者的症状,应和哪些诊断相鉴别? 四、该求助者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五、对该求助者可选用什么心理测验并说明理由? 六、怎样选择与该求助者进行的摄人性谈话的切人点? 七、在本案例中,阻抗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八、在本案例中,应如何选择咨询方法? 参考答案: 一、该求助者在心理方面的主要症状是:痛苦、焦虑、恐惧、情绪低落、意向下降。 在躯体方面的主要症状是:右腹部不适,睡眠障碍,食欲下降,全身乏力;头、胸、肩等部位疼痛不适。 二、对该求助者的诊断是:疑病性神经症。 诊断依据: 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由于其初始反应强烈,持续时间长达两年,内容充分泛化,心里痛苦无法自行摆脱,已严重地影响了社会功能,有泛化、回避出现,根据许又新教授的神经症评分标准,该求助者在严重程度、有无泛化及病程上的得分大于6分,可以诊断为神经症。 3.该求助者的症状主要是高度敏感、偏执,在多家医院均不能确诊的情况下,仍确认自己患了肝癌,有反反复复就医的行为,有持久的内心痛苦不能自己解决。根据这些症状诊断为疑病性神经症。 三、根据该求助者的症状,应与如下诊断相鉴别: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焦虑症相鉴别:根据CCMD一2的标准,焦虑症是“以广泛性焦虑或发作性恐怖状态为主要临床相的神经症”,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不利情况而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出汗和运动性不安等。该求助者表现出焦虑症状,但与其疑病症状相比,焦虑症状不是主要的,而是疑病症状的伴发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焦虑症。 3.与恐惧性神经症相鉴别:恐惧性神经症的特点是对不应感到恐惧的对象和情景感到恐惧。该求助者对肝癌有恐惧的症状,是对疾病的一种正常情感体验,且恐惧不是其最主要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恐惧性神经症。 4.与肝癌相鉴别:该求助者虽然自述右腹部不适,但经北京各家大医院的诊断,均未做出明确的诊断,由此推断肝癌的诊断不成立,因此可以排除肝癌。 四、该求助者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 1.生物原因:求助者为男性,45岁。 2.社会原因:(1)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两年前自己的属下死于肝癌,这是该求助者出现心理问题的诱因。(2)家庭教育的原因,父母非常看重他的身体健康状态,该求助者受父母影响,对自己的身体健康很关心。(3)该求助者是有一定职位的领导,与人交流较少。(4)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未得到理解和关注,缺乏正确的指导。 3.心理原因:(1)存在明显认知错误:将属下患肝癌去世和自己错误地联系起来,认为自己也患了肝癌,这是错误的联想;认为自己喝酒,右腹部不适,就一定患肝癌,这是错误的观念。(2)情绪方面的原因,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等负性情绪的困扰不能自己解决。(3)有反反复复就医的行为,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技巧。(4)个性追求完美,争强好胜,心胸狭小,偏执,对多家大医院的诊断持否定态度。 五、对该求助者可选用的心理测验及其理由如下: 1.对该求助者可选用MMPl测验,用来了解其病理人格特征,也可以作为鉴别精神病的依据。 2.对该求助者可选用EPQ测验,用来了解其人格特征。 3.对该求助者可选用SCL一90测验,用来了解其在躯体方面的自我评价以及程度。 4.对该求助者可选用SAS测验,用来了解其焦虑情绪及程度。 5.对该求助者可选用SDS测验,用来了解其抑郁情绪及程度。 六、与该求助者进行摄人性谈话时,可从如下几个方面选择切人点: 1.根据该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深入了解相关资料。 2.根据在咨询中观察到的疑点深入了解相关资料。 3.根据心理测验结果初步分析中发现的问题深入了解相关资料。 4.根据上级咨询师下达的谈话目标深入了解相关资料。 七、阻抗本质上是求助者对于心理咨询过程中自我暴露与自我变化的抵抗。在本案例中,阻抗产生的原因是: 1.阻抗来自于成长的痛苦,旧行为的结束和新行为的开始都将使该求助者产生痛苦,进而产生防御与抵抗,形成阻抗。 2.阻抗来自于功能性的行为失调,阻抗的产生源于失调的行为弥补了某些心理需求的空白,该求助者从中获益,也来自于该求助者企图以失调的行为掩盖更深层次的心理矛盾与冲突。 3.阻抗来自于对抗咨询或咨询师的心理动机,其一,该求助者只具有想得到咨询师的某种赞同意见的动机。其二,该求助者具有想证实自己与众不同或咨询师对自己无能为力的动机。其三,该求助者并不具有发自内心的求治动机。 八、在本案例中,该选择咨询方法的一般原则是: 1.不同的问题应选择不同的方法。 2.不同的阶段可选择不同的方法。 3.根据不同对象选择不同的方法。 4.不同的专长和经验会影响方法的选择。

看医学论文感想怎么写好

论文都写了,心得还难吗?自己写吧,加油!

结论应该准确、完整、明确、精练。

论文结论的写作内容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本文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②对前人有关的看法作了哪些修正、补充、发展、证实或否定;

③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或遗留未予解决的问题,以及对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的关键点和方向。

书写结论时应该避免的三个问题:

1、把结论写成余论,不需要在余留一些问题给读者展示。

2、把结论写成展望,一篇论文把本身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好即可,一般不需要展望什么。如果一定要展望,那么在结论之后写一百字左右的文字表达一下。

3、把结论写成感想,不少学生在结论中经常触景生情、浮想联翩,把许多与结论没有关联的东西写进来,这是忌讳。

医学sci论文结论写法是在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的基础上,从严谨的逻辑推理中获得的创造性、启发性和实证性的结果。它以其条理性、明晰性和客观性体现了论文或研究成果的价值。结论与引言类似,可为读者和两位作者提供依据。结论研究内容的结果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对研究结果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从身体的各个部位入手,并涉及到部分的介绍,经过判断、归纳、推理过程和新思路。

讨论是最能体现论文水平的部分,也是写作难度较高的部分。对于初写着来说,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的评价,不乱下结论,切忌推理过分外延。

(一)作者及其单位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作者单位名称及邮政编码脚注于首页左下方。作者应是:①参与选题与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②撰写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③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及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的人员不宜列为作者,对这些人员的贡献应列人致谢部分。作者署名主要按作者(或单位名称)在研究中的作用、贡献以及所能承担的责任依次写明姓名和所在单位,而不是论资排队。例如,学位论文署名有时研究生名字在前,导师名字在后,实际上整个科研设计导师起了很大作用,而研究生做了大量实际工作,因此列为第一作者。对上述3条作者条件的规定,凡署名的作者均必须具备对文章中各主要结论,至少有一位作者负责,集体署名文章必须注明对该文负责的关键人物。来自不同单位的较多研究可只写研究者(作者)姓名,并于各姓名右上角标一小符号,在第一页脚注上注明符号所代表的作者单位名称。所有参加署名的人,都应对论文的内容负责,需要时能对读者的疑问作出恰当的解释和说明。另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一篇论文的署名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10人,其余作者可采用注释形式列于本篇文章首页下方,指导者、协作者、审阅者可列入致谢中,应征得被致谢者同意。参加研究者或作者已死亡,应在姓名外加黑线框。2、单名作者则姓与名之间空一格。如作者系论文的整理、执笔、文摘摘稿人、简讯作者、综合者,其姓名一般置于文末,参考文献之前,并加括号。3、译文文摘的署名应写在全文末右下方,用圆括号括起,译者与校对者之间空一格。4、署名应署真名、全名,不应署笔名。国内作者的中文署名写全名,其外文署名按1978年国务院规定一律用汉语拼音,也是姓前名后,姓和名的首字符大写,其间留空一格,双名或双姓的拼音字符连写,不加连字号。如郝加虎为“Haojia-hu”,欧阳明为“Ouyong Ming”。若两字拼音连写处出现元音字符相接而其音节可能发生混拼时,则在两元音字符间的上方加隔音号(,)以示区分。如刘长安为“LiuChang’an。5、学位论文的署名应按“实事求是、论功署名”的原则,不计资历深浅、不论学衔高低,而应根据在研究工作中所负的责任和所起的作用来决定。6、多学科综合研究课题的署名应按课题组组长的姓名一般排列在前,组员按贡献大小依次排列在后的情况处理。若在总的研究课题中又有分课题的情况下,分课题单独发表时,分课题的组长可以名列在前,组员按在研究成果中所起的作用大小排列。(二)摘要(abstract)与关键词key words摘要是论文中主要内容的高度浓缩并能提供文中的关键信息。论文摘要应简明扼要地描述课题的性质、研究目的与意义、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中的重要内容。一般论文摘要不要超过200字。在论文正文的前面,需要撰写论文摘要。我国国家级医学期刊,通常都要求中、英文摘要,而且采用了国际医学期刊要求的格式化摘要(structured abstract)。格式化摘要国外期刊大多采用Haynes RB等提出的格式(More informative abstracts revisited. Ann Intern Med,1990,113:69-76.),包括目的objective)、设计(design)、研究场所(setting)、病人或其他研究对象(patients or other participants)、干预措施(in-terventions)、主要结果的测量方法(main outcome measures)、结果(results)及结论conclusions)共8项;我国医学期刊将其简化: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部分,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并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等主语,文字要极其精练,不一定要用完整句子,字数限于200~250字左右。论著稿应在摘要下面标出关键词(key words)。关键词为论文正确编目,标出关键词的目的主要为了便于作主题索引,便于电子计算机检索使用,因此要求尽可能准、全。关键词要求简洁、明确,将论文中可供检索点列出。关键词是专业术语,而不是其他词汇,一般要求列25个。要求标出文章所研究和讨论的重点内容,仅在研究方法中提及的手段不予标出。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词。如最新版MeSH中尚无相应的词,可选用直接相关的几个主题词组配,如无法组配则可选用最直接的上位主题词,必要时可用适当的习用自由词。(三)前言(introduction)是写在论文正文前面的一段短文,起提纲挚领作用。论文开始一段是前言,一般文章均不将前言列为标题,只是有一段文字将正文引出,字数不宜过多,一般300字左右。但国外期刊有关研究背景知识介绍的篇幅较长。前言是为了给读者一点预备的知识,并借以引起读者阅读下去的兴趣,因此要特别注意精练、开门见山而有吸引力,对研究历史回顾应避免繁琐。在研究论文的前言中扼要介绍与本文密切有关的史料。前言部分主要讲清楚所研究问题的来源及本文的目的性。课题来源可以从文献中来,也可从临床实际工作中提出,需要在前言部分简明扼要地写清楚,所要研究的是什么问题,问题的提出是从何而来的?本文准备解决哪些问题。有时一项科研工作已持续多年,该论文是以前某一阶段工作的总结,则要说明该项科研工作总的目的,以前发表的论文已解决了其中的某个问题,本篇论文是准备解决其中哪个问题。总之要将论文的目的写清楚,使读者看了一目了然,知道本文所研究问题的来源、重要性以及研究目的是什么。前言的内容无需在文中重复,初写者常将前言部分内容和讨论部分重复,这是不允许的。总之,前言就是用简单的文字描述该项研究的背景与动向、研究目的(包括思路)、范围、历史、意义、方法及重要研究结果和结论,前言要切题,起到给读者一些预备知识的作用,并能引人人胜。(四)材料与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应体现科研构思和实验设计的各项要求。这部分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篇幅较大,一般分析性和实验性研究大约需要1500字左右才能写清楚。需要详细撰写的理由是:使读者看了后能重复,以及便于审稿者复核。“材料”主要交待作者用什么具体实验对象或什么具体的资料来进行研究,“方法”指用什么具体实验方法或搜集资料的方法来收集资料。因此“材料与方法”在有些研究的论文中也称为“对象与方法”或“资料来源与方法”。“材料和方法”不能和“结果”部分合并撰写。撰写的内容包括。1、对象①研究对象人选的方法:即如何从目标人群选人样本人群,撰写时应使用下列名词:随机样本(random sample)、选自人群的样本(population-based sample)、转诊样本(referred sample)、连续样本(consecutive sample)、志愿者样本(volunteer sam-ple)及随便抽取的样本(convenience sample),将研究对象的来源介绍清楚,其主要目的除了估计抽样误差外,尚能帮助读者了解论文结论的适用范围。②诊断标准和纳入/排除标准:尽量使用“金标准”,并标明诊断标准的出处切不可笼统地冠以“全部研究对象符合全国统一诊断标准”。③入选研究对象的样本数:如有拒绝人选者应注明人数,并说明原因。④研究对象的一般特征:包括年龄、性别、民族及其他重要特征。⑤研究对象的分组方法:是否随机分配,采用何种随机分配方法:简单随机化,区组随机化或分层随机化,切不可简单地写“随机分组”一句话。2、研究方法①基本设计方案:基本设计方案应写明,下列名词可供撰写用:如治疗性研究应使用“随机对照试验”、“非随机对照试验”、“交叉对照试验”、“前后对照试验”、“双盲”、“安慰剂对照”等名词;诊断研究应使用“金标准对照”、“盲法”等名词;预后研究应使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回顾性队列研究”、“起始队列(inception cohort)”广等名词;病因研究应使用“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研究”等名词;描述性研究应写明是“病例分析”、“普查”、“抽样调查”等;临床经济学分析应写明“成本 效果分析”、“成本 效用分析”、“成本 效益分析”等。②研究场所:要写清楚在“人群或社区”、“医学中心”、“基层医院”、“门诊”、“住院”等。③干预措施:试验的措施及执行方法应详细交待;投于患者的药物应写明化学名、商品名、生产厂名,中药还应注明产地,并详细说明每日剂量、次数、用药途径和疗程;试剂应写明生产厂家名,试验方法如是作者新建立的要详细介绍,老的方法应注明出处,所采用的仪器须注明型号及生产厂名。④盲法:盲法的具体实施情况应交待,包括安慰剂的制作,保证盲法成功的措施等。⑤测量指标及判断结果的标准:如暴露及疗效标准等的确定都有公认的标准,撰写时都应注明。⑥质量控制:控制偏倚发生所采用的措施。3、统计分析方法:包括资料收集方法的介绍,采用何种统计方法,如采用计算机分析,计算机的型号及何种计算机软件都必须一一交待。如在《银屑病危险因素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l,22(3)]一文中,作者撰写的材料与方法如下。一、研究对象1、病例组220例有家族史银屑病患者,年龄分布在6-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35岁,其中男125例,女95例;547例无家族史银屑病患者,年龄分布在3-76岁之间,平均年龄岁,均来自我院皮肤科门诊1997年12月1日至1999年8月31日确诊的病人,病例间无亲缘关系。2、对照组同时选择我院外科住院病人的健康家属(无任何皮肤病)647名作为对照,男378名,女269名,年龄分布在3-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岁;对照间亦无亲缘关系;病例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五)结果要求如实具体交待经审查核对后用统计学处理的实验观察数据资料,而不要求把原始数据全部写出。主要介绍全部的发现及数据,是论证的重要依据。结果的中心内容是经过科学地统计学处理得来的数据,而不是原始数据,更不是原始记录。结果应当客观完整和可靠,所有的结果项目,均要围绕研究主题,有逻辑、有层次地层开,与主题无关的部分,不宜全部列出,但在材料与方法中列出的项目与标准,在结果中必须反映出来,并且要吻合一致。结果是论文的核心,它反映了论文水平的高低及其价值,是结论的依据,是形成观点与主题的基础和支柱,约用全文的1/31/4篇幅书写这部分内容。由结果引发讨论,导出推理。结果的内容包括真实可靠的观察和研究结果,测定的数据,导出的公式,典型病例、取得的图像、效果的差异(有效与无效)、科学研究的理论结论等。对不符合主观设想的数据和结果,应作客观的分析报道。有的医学论文可将实验方法与结果连写。临床医学论文中也可将疗效标准、治疗结果和并发症写在结果内。结果部分应根据不同情况分段叙述,可以设小标题,小标题之下亦可再设分标题。结果表达时应注意:①数据表达要完整:报告结果的例数与人选研究对象的例数应吻合,剔除例数与剔除理由应交待,失访例数及因其他原因死亡例数也应写清楚,如有数据不全应作解释。如进行两组比较,应列出两组除研究因素以外的其他临床基线情况(base line),并进行均衡性检验,两组是否可比。②科研设计时确定的科研假设主要测量指标,如在结果部分作丁更改应作解释。③统计处理注意事项:当相对数的分母太小时,应报道绝对数,如10/20例,而不能只报告50%病例;应用的率和比应正确,选择的各种统计分析方法要正确,复杂的统计分析要作解释;应同时报道95%可信区间(95%CI)④诊断试验的研究应报告灵敏度、特异度、预测值、似然比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统计学处理主要使原始数据从难理解变成易于理解,并从原始数据的偶然性中揭示出隐藏在其中的某些必然规律。用统计学处理原始数据时,首先要通过分组将原始数据重新排列,制作频数表,然后算出均数或百分率,并用显著性检验所得的P值来判定其组间差异的意义,以获得包含在原始数据中的信息,其次是用文字或统计图表将它们表示出来。结果的表达形式有表、图、文字3种。统计图比统计表更便于理解与比较,但统计图中不能获得确切数字,所以不能完全代替统计表。图的标题应置于图的下端,图有纵轴和横轴,两轴应有标目,标目应注明单位,横轴尺度自左至右,纵轴尺度自下而上,尺度必须等距,数值一律由小到大,一般纵轴尺度必须从0点起始(对数图及点图等除外),图中用不同线条应注明,图的长、宽比例一般以7:5为宜。常用的统计图有直条图、圆形图、百分直条图、线图、直方图、散点图等。直条图利用直条的长短来表达按性质分类资料各类别的数值,如疾病分类、性别、治疗效果等,表示它们之间的对比关系。圆形图和百分直条图适用于百分构成的资料,表示事物各组成部分的构成情况。线图和直方图用于按数量分组的资料如时间、年龄、身高、体重及血压等有连续性的指标。散点图用以表示两种事物的相关性和趋势,一般横线代表白变量,纵轴代表因变量。临床医学研究的论文结果中往往还会运用插图和照片如心电图、脑电图、X线片、CT片等来表示研究中的发现,插图的画面要重点突出,照片要注意拍摄的环境及技术条件的一致性。文字表达和图表表达不要重复,文字是表达结果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手段,要简明扼要,力求用最少的文字、最简洁的语言把结果表达清楚,一般不宜引用参考文献。文字表达应当是要点式叙述,可分几项撰写,每一项报告一组数据,使读者看了一目了然。图表的表达应符合统计学的规定。总之,结果是论文中的主体,是作者的主要劳动成果,结果必须完整、清晰、准确无误,不允许有丝毫的含混和差错。(六)讨论主要是对实验观察结果或调查结果做出理论性分析。这是全篇文章的精华所在。讨论是为了寻找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可把本文取得的结果与文献或过去的工作进行对比,寻找其间的关系,讨论所需引用的文献材料应尽量抽象概括,而不是抄袭别人的文献资料。讨论部分是从理论上对实验和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和综合,为文章的结论提供理论依据。讨论部分是以结果部分为基础和线索进行分析和推理,表达作者在结果部分所不能表达的推理性内容。讨论的内容应当从实验和观察结果出发,实事求是,切不可主观推测,超越数据所能达到的范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文献掌握的多少,作者的分析能力如何,切忌将讨论部分写成他人文献的综述。归纳起来,讨论部分应表达下列内容:1、应紧密结合本文研究所获得的重要发现,以及从中引出的结论进行讨论,而不是重复结果部分的内容。特别是要对新的发现、文献尚未报道的内容进行深入讨论,包括可能的机制、临床应用范围以及从研究结果对总体的推论。必须强调应紧密结合本文发现进行讨论,且所作的推论必须恰当。2、应讨论本文发现和文献报道同类研究的结论有何不同,哪些文献支持本文发现,哪些文献报道与本文结论不同,切忌冗长的文献综述式的阐述。3、应对本文研究不足之处进行讨论;可能存在的偏倚,以及偏倚的来源;对本文研究的内部真实性和外部真实性进行讨论;要肯定本文的结论尚需进行哪些项目的研究等等。4、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展望、建议和设想。以上内容并非每篇论文的讨论都必须涉及,面面俱到。应从论文的研究内容出发,突出重点,紧扣题目,围绕一个至几个“小核心”进行。对于新的临床病例报告,还应讲清楚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如果是有关新药疗效,还要说明如何肯定疗效,疗效的指标是否合理,今后治疗方法上还需如何改进等。要集中围绕几个观点讲深述透,不必面面俱到。每个讨论最好有一个小标题,提示讨论的中心内容,按结果栏目中的顺序并结合文献分段撰写,或标出序号。其次序应从时间、因果、重要性、复杂性,相似与相反的对比等方面来考虑。

  • 索引序列
  • 妄想症医学论文怎么写好
  • 妄想症医学论文怎么写
  • 妄想症医学论文
  • 疑病妄想论文
  • 看医学论文感想怎么写好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