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舌诊与妇科病论文

中医舌诊与妇科病论文

发布时间:

中医舌诊与妇科病论文

中医是中国几千年来的瑰宝,它价值连城,对中国文化传统的认知,关键是要发挥它作用,中医以防病为主。 本系列文的目的: 就是要搭建中医治疗疾病的大体框架。 现在的关键是: 中医大师级的医家,太少了,日诊量在二三百人。 差异的原因是: 即所谓失去了的中医精神,通过天地思考探索,从而进一步思考人体之道,没有一种适应于所有人行之有效的方法 。 国医大师其实就是脉学大师。 为了你的健康,你必须了解中医的一些基本知识,了解你自己的体质特征,改变和补充自己的体力。 在个人看来,领会中医实质,特别是生活方式,它是一门包括人得吃喝,全方位的行为科学,对人的身体,影响深远。 弄懂中医,研究中医所长,就会对自身健康管理,如虎添翼。 快速提高人的免疫力方法是补气。 中医理论把气的作用,归纳为推动温煦,防御和固摄,四个方面。 气是人的健康卫士。 补气,常用人参,党参,黄芪,白术 ,山药等药物组成方剂,代表方剂有,补肺汤,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 ,肾气丸。 补气包含有补元气,人参,党参,黄芪,山药,白术。 补脾气,白术,山药,白扁豆。 补肺心,甘草。 补心气,西洋参,红参。 补肾气,六味地黄丸,以补肾阴为主。 因为吃什么?吃在实际在进补。 喝什么 ? 要根据自己的体质,有目的的,选择所喝的茶性。 把人的行为管理叫健康管理 。 中医是驱逐人体自身亚健康的最有效手段之一。(诸如:排毒等) 首先要弄清身体,虚还是实? 在中医看来,有虚证和实证之分,弄不清虚实,最好别碰两大类药:即补药和泻药。 虚证是内病,体内阴阳失衡而引起 实证是外病,其气候变化,外部因素造成,宇宙间负能量引起。 实则泻之,久病必虚,虚则补之。 虚证进补实证不能补,越补越坏。实证只能排泄,疏解。 瘀,痰和湿,既不属于寒症,也不属于热症 。中医的阴,阳,虚,实,寒,热,表,里,这八字是八纲辨证的精髓。 阴阳为总纲,虚实反映了疾病的正邪力量,寒热反映了疾病的性质,表里反映了疾病的位置。 实证又分为两大类,寒症和热症。 中医的水平就看基本功,重点是脉诊,开诊几件事,望,闻,问,切。四诊(据搜狗百科)四诊的基本原理是建立在整体观念基础上,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基础理论之上。 四诊并用,四论并重,四诊合参。 医生用视觉对人体全身和局部征象 如:人的精神状态,面色,皮肤,指甲 ,舌像。 排出物(痰液,大小便)分泌物(脓 ,液) 医生通过听觉,声音,嗅觉,气味,了解病人的病情。 通过询问病人,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经过,现在的状况,以及与其它疾病有关的情况,这是诊病的第一手资料。 从春秋时代起开始,望,闻,问,切就是中医诊病的原则。 以望诊为首 ,通过只看面部和舌头 ,就对你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舌诊是望诊的重要一环,能在一定程度上判断其病情 。 中医望诊 共分七诊 (手诊,舌诊,指诊,皮诊 ,火诊,腿诊) 在中医的望诊中,面色是否红润而有光泽,肤色晦暗,提示气血运行不畅,有微循环障碍。 面色苍白,有可能是突然受惊,心,肾,胃 ,肠有问题。 萎黄是贫血的典型信号,脸色发青发黑,则标志着肝,胆,肾,出现功能障碍。 面部感觉,布满油脂,则脂质脂肪代谢紊乱 ,或者是胃肠积热,毒素较多。 嘴唇有红晕光泽,变淡说明可能是贫血,便暗提示有淤血,舌头应当是淡红而有光泽,变淡说明气虚,颜色越重,说明体内积累毒素越多 。 如果是舌苔腻,像有一层豆浆和牛奶敷在舌面上,很可能是心,脑,肺出现问题。 伸出舌头假如舌边上有齿痕,代表着脾湿气虚。 1,眼 观察眼睛症状和疾病的几个重要方面。眼睛周围的症状,眼睛本身的毛病 ,眼睛功能上障碍,眼睛的分泌物。2,口 观察口,口腔的症状嘴部周围,口腔内的症状,分泌物,3,舌 观察舌头的几个部位舌头的形状,舌头的动作,舌头的颜色,舌头的大小,舌苔的厚度,舌苔的颜色。4,鼻 观察鼻子的几个部位鼻子的形态,鼻子的皮肤状态,鼻子的分泌物,5,脸颊 观察脸部的几个部位脸色,脸上的皮肤状况。6,牙齿 观察牙齿的几个问题 牙齿的状态,牙龈的状态。7,头发 观察头发的几个部位头发的发质,头皮的状态,8,指甲 观察指甲的几个部位指甲的形状,指甲的颜色一,听病人的语言,声音的高低,强弱,青浊及咳嗽,呼吸等。 说话的声音低微,为内伤虚症。 细语反复为神思不安,妄言诳语为热盛神昏 ,高声骂詈为癫狂之症。 呼吸微弱,为气正虚。 气粗为肺胃有热。 呼多吸少为痰阻。 喉间有拉锯声为痰喘症。 出气困难似乎断绝,长吐一口气为快的,为肾虚,不能纳气。 时时发出叹息的,多为情怀不畅。 在咳嗽中,暴咳声嗄的肺实。 久咳声瘖的为肺虚。 在咳时费力无痰的为肺热。 咳时有痰的为肺湿。 (肺热,用芦苇根熬制药汤来清热) 气味 口内出气秽臭的,胃有湿热。 暖气带酸味的有宿食。 痰有腥臭气味的为肺有热。 大便酸臭糖稀,为肠积热,食滞。 (胃肠湿热,用中成药人正合剂) 小便腥臭浑浊,为膀胱湿热。 矢气奇臭实为消化不良。(胃肠湿热大便秘结,用小承气汤) 中医通过嘴唇的颜色来辨别健康的方法。 唇色的变化,中医通过望诊,诊断疾病的依据之一。 正常人的唇色应呈现健康润泽的红色,若嘴唇的颜色异常 ,说明身体有疾病。 a,嘴唇麻木,胰脏衰落。 b,嘴唇脱皮,缺乏维生素B2。 C,嘴唇过红可能上火。 红色,中医里代表着热症,体内囤积了过多的热。 D,唇色苍白,可能是贫血。 E,唇色青紫,警惕先天性心脏病。 唇部的各种健康问题,同人的脾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当双唇不再滋润 ,娇艳,健脾,补气,养血就很重要了。 二,用嗅觉来辨别病人的口气,病气和大小便的气味。舌诊的诊断方法核心,就是通过舌 ,健康的舌,亚健康和病人的舌,想像成一种放大的图,仔细区别出各个部位的差别。 1,舌是舌质,苔是舌质上的一层薄垢。看舌质是辨别脏器的虚实,看苔是辨别胃气的清浊和受外感时的邪的性质。舌尖是心和肺区,舌中是脾和胃区 ,两边是肝胆,舌根是肾区。舌尖是上焦,舌中是中焦,舌根是下焦。 正常人的舌苔,一般舌地红润,上面一层薄薄的白苔,以不干不湿为标准。 多痰多湿的人,舌苔往往较厚。 阴虚内热体质的人,舌苔多对微黄 。 嗜好烟酒的人,舌苔较黄而腻或带灰黑色。 有属于先天性人的舌光无苔,以蛇多裂纹 ,只是平常如此,一般属于正常范围。 舌苔分为白,黄,灰黑色。 白苔,白薄而滑,为感冒初期象征。 白滑而粘腻,为内有痰湿之症。 白而厚腻,为湿浊较重。 白如积粉,为湿腻浊气较重。 白腻较重如碱,为滞腻湿浊之病。 黄苔,舌面呈淡黄色而不干者,为邪气入里 黄而腻,为湿热脏里。 黄且垢腻,为湿盛于热。 黄焦裂,为热盛于湿。 黑灰苔:舌面呈灰而不腻滑润,为停食阴寒 灰甚为黑,而舌苔干燥为热,重伤津,若滑润者为阴虚寒盛。 舌质分淡,红,绛,紫,蓝五色。 同时还要辨别舌头,老,嫩,干,润 ,软,硬。 舌上无苔为光舌,多为阴虚。 舌光有裂纹或舌苔燥裂,为津液伤损 。 舌生红刺或红点为内热极重。 苔生白衣如霉腐,有蔓延称做糜,多为阴阳之证。 质地淡白为虚寒证,或为大量失血后的贫血现象。 鲜红为湿热证,或为阴虚火旺,舌尖红为上焦热盛,或心火上攻,舌边红为肝热。 十问歌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同饮食,六问胸椎,七聋八渴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女尤必回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文章正在修改未完)

文化是无处不在的,它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活动,影响着健康,也影响着医学科学的形成与发展.中西医学的许多差异都与相异的文化土壤有关,是文化选择的结果。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西医学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中西医学论文篇1 浅谈中西医学与中西文化 摘要:文化是无处不在的,它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活动,影响着健康,也影响着医学科学的形成与发展.中西医学的许多差异都与相异的文化土壤有关,是文化选择的结果。本文主要从中西医学看中西文化存在的差异,除了差异还存在哪方面的共同点,而文化发展的规律又将导致中西医学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都是本文涉及到的问题。 关键词:中西医学 中西文化 一切从一部电影说起.电影《刮痧》中讲述了男主人公因其爸爸为其儿子刮痧而被告虐儿展开的一系列故事,而在这部电影中,反映了以解剖学为基础的西医理论和口耳相传的经验中医学的矛盾,揭示出中西文化的冲突,同时也说明的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中国医术的精湛.由此引发了我的思考:文化是无处不在的,它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活动,影响着健康,也影响着医学科学的形成与发展.中西医学的许多差异都与相异的文化土壤有关,是文化选择的结果。 首先,从中西语言文字来看中西医学.语言文字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类文化现象,是思维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医学体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中西方的文字差异是显而易见的,对医学的影响也不难理解。中国的象形文字是视觉文字,而其他国家的文字多为视觉文字。视觉文字比听觉文字稳定,易于流传和继承。这种稳定性使中医易于继承和统一,使中医理论高度稳定的原因之一。西方文字使拼音文字、听觉文字,稳定性较差,它的集约性较差,抽象性突出,表义相对单一,这些特征对西医发展的跳跃性、理论的抽象性和学科的科学性都有一定的影响。 语意的差异对中西医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由于中西方的科学发展状态及过程不同,中西方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不同,故语意的理性的意义存在着差异,这一点在中西医学中的表现十分明显。中医之“气”不同于西医之“air”,中医之“脾”不同于西医之“spleen”,中医之脏腑也不同于西医之器官。还有中医是文学语体,而西医是科学语体。语体建构的不同对两种医学体系的建构具有不可小视的影响。 哲学作为文化的核心,作为最高层次的理论思维,一直指导着医学和其他科学的发展。中西医学从来没有脱离各自的哲学而存在。所以,从中西哲学的角度来分析中西医学的差异尤为重要。 中医将中国哲学与医学融为一体,当代的孙思邈说过不知《易》,便不足以言太医。而明代的张介宾也说过,“是以《易》之书,一言一字,皆藏医学之指南;一象一爻,咸寓尊生之心鉴。”中医的阴阳理论来自《易》的“太极生两仪”。五行学说源于“太极一气产生阴阳,阴阳化合生无形,五行既荫随含万物。”中医的基础理论几乎都可以在太极图中找到渊源。儒家和道家都源于《易》,儒以“仁术”规定着医学的方向和实用理性,影响着重义轻利、重人伦的医德原则。道以“道法自然”、“一分为二”、自然无为和辩证法等理论影响者着中医的理论基础和防病治病思想。 至于西方,从古希腊的留基伯、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和亚里士多德的原子论开始,西方的主流哲学都坚持着“实物中心论”,这种理论引导着西医把关注的目光放在构成人体的实体物质和器官等方面。近代西方形成的还原论思路认为,整体由部分构成,应当而且可以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来认识,生命的整体性能,可以从它组成部分的性能完全解释清楚;在这种思路下,西医的研究从整体、器官、细胞,一直深入到分子和亚分子水平,并建构一系列基础医学学科。由此可见,中西医学在各自哲学运行的轨道上是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的。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中国的农耕文化强化了人们的无务实精神,中国人重安宁稳定而不愿涉险探索,重人伦而轻自然,重现世而轻未来,重求同而轻异议,重仕途而轻科技的文化特征对中医的影响十分明显,从医者多是仕途不顺才退而求其次,舍儒而向道者。而西方的航海及商业文化既有掠夺、利己、拜金等负面影响,又给人以战胜自然,敢于标新立异和藐视权威的精神。西医的发展与这些精神密切相关。 人是追求价值并按自觉目的进行活动的实体,任何对人无价值和不符合人预期目的的东西都会受到蔑视和抛弃。科学之所以能受到人的追捧,就是因为科学能使人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使人能利用科学来能动地让自然界服务于人,满足人们物质与精神需要。医学,作为一门科学,它的一切成果必须为人的健康、幸福和发展服务。医学的主体和对象都使人,人文精神不仅是推动医学发展的动力,而且是医学研究和医学服务的重要方法。 谈到科学精神,医学既然作为一门科学,如何能不体现科学精神呢?科学精神,它是一种实事求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它是一种求真、至善、臻美的理性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结合。它还是一种执着追求真理和捍卫真理的伟大的理性力量,是一种为真理而敢于蔑视和反对神权、迷信、歪理邪说和一切强权的正义力量。纵贯几千年的中西医学史,从张仲景立足临床建立临证医学,金元四大家的学术争鸣,到李时珍历时30年,不畏艰苦的亲自栽培和收集各种药物标本,写出药学巨著《本草纲目》;从希波克拉底、盖仑、到巴斯德、哈维,无不唯实求真,蔑视神学和权威;无不舍身忘己,献身医学事业;无不具有怀疑精神、批判理性精神和谦恭、团结他人、博采众长的精神。一言以蔽之,在医学的发展过程中,无不贯穿着科学精神。 展望中西医学的未来,中西医学存在着文化屏障,虽然具有相同的精神,但科学的“融合点“还没有到来,目前要强行把两种医学合而为一是不可能的。但是,中西医学会最终走向融合,融合的条件是加快科学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因为,我们在文化交流与传播中,既不能拒绝外来的先进文化,又要坚持自己优秀的民族文化。一切先进的科学文化只有民族化才能扎根,中国优秀民族文化只有走向世界才能传播出去。中西医在文化交融过程中,必须明白这个道理!中西医的未来的光明的,让世人一起努力,让中西医在世界散发出最耀眼的光芒。 参考资料 [1]冯泽永.《中西医学比较》[M].科学出版社出版,2001. [2]郑兰英,《文化•医学与教育》[M].中国中医学出版社,2005. 中西医学论文篇2 浅谈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 摘 要:中医和西医是两种宝贵的医学科学,中医有着上千年的发展历史,其医学知识包含了中国医学者多年的医疗认知精髓,在医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中西医结合学科蓬勃发展,取得了显著的医学成果,中西结合在治疗骨折、器官衰竭及麻醉阵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青蒿素治疗疟疾的医学成果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同,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医学发展中,中西医结合依然是研究的热点。本文从中西医结合医学概念入手,分析了几点对中西医结合发展的思考,并分析了中西医结合临床应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中西医学 一、中西医结合医学概述 中西医结合医学是一项研究中西医联合治病的学科,从微观的角度上来看,这是一门研究中西和西医形成与发展的研究内容,探究中医和西医在治疗某项疾病中的优势和劣势,并将两种医学中的优点进行融汇,吸收两者的长处,制定一项新型的医学理论,更好服务于疾病治疗和医学进步。中西医结合发展是当前医�W发展的重要议题,也是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中医注重养身和身体调养,对疾病治疗采取保守的治疗理念,而西医则直达病灶,消除身体的疾病部位,中西医结合医学囊括了中医和西医的治疗理念,对疾病采取宏观性的治疗策略,提高整体的医学水平。 二、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的思考 (一)中西医结合医学的观念认知 从医学起源和发展来看,中医是一种经验化的医学手段,其注重人体整体性的功能调控,重视人体微观病灶的关联系,是一种集体补偿性的治疗方法。中医则属于实验医学范畴,注重微观局部病灶的发病因,其治疗理念采取对抗性的治疗理念,直达病灶深处,对肿瘤、急性心血管等重症急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要端正认知观念,不能将两种医学对立,要认识到两种医学的互补性,坚持中医医学的特色,将先进的西医设备和治疗方法和中医结合在一起,发挥两种医学的优势,促进中西医的融合。 (二)强化对中西医学的差异性认知 中医和西医属于两种不同的学科划分范畴,两种医学在治疗理念和治疗方法中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中西医几何医学发展要重视这种差异性,在医学差异性中寻求医学融合和合作,以医学科学作为基础理论,保持中西医学的发展优势,消除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困扰。中西医要深入研究生理和病理的内在联系,将宏观化的治疗理念纳入到西医中,将科学的研究方法融入到中医的研究中,从两者之间寻找新的理论支撑点,实现中西医结合医学的临床实践快速开展,在医学实践中完善中西医学。 (三)建设中西医学科学目录 当前我国的中西结合医学发展面临的困境之一是没有创建完善的科学目录,这影响了专业化发展进程,在高校的中西医结合医学的招生中,其并没有作为一个独立性的学科进行招生,这增加了科学定位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因此,中西医学科学目录制定要秉承着医学开放、医学共享及医学融合的理念,推进中医科学的理论化进程,将中医治疗体系逐步完善,针对其药理分析、治疗方案及病灶研究等制定科学化的操作流程,实现中医研究方法和西医研究方法的统一性,真正实现东西融合的医药学发展理念。 (四)打造专业化的医学团队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离不开专业化医学团队的支撑,我国中医学的学者和大师都已经年近不惑,西医传播和发展的后续力量严重不足,中医甚至进入了低迷的发展阶段,专业性中医人才的流失加剧了中医发展的困境。因此,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首先要建立专业化的团队,鼓励中医从业者研究西医的理论方法,也加速西医从业者的中医治疗理念提升,加快融合性医学团队人才培养。在学生培养方面,要注重医学理论知识的积累,同时培养学生先进医学研究方法的能力,培养高素质的中西医学科人才,为中西医结核医学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三、中西医结合医学的临床应用 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的目的是提升现有的医学水平,将中医和西医的优势融合在一起,实现中国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衔接和融合。受到长期的思维认知束缚,很多人认为中医就是唯经验论,中医治疗是慢行调理,不能起到立竿见效的作用,而西医则直达病原,治疗效果显著。中西医结合医学临床实践应当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医治疗理念穿插,将中医经典古方的药理学试验和西医的临床试验结合在一起,结合现代的技术实验去发展中西医结合医学。当前医学技术快速发展,中医学的优势体现在肿瘤疾病和妇科疾病的保守治疗,而西医则是以现代化的诊断技术来确定病情,中西医结合医学要秉承西医的诊断技术和诊断方法,挖掘中西医的优势,在西医的研究方法下开展中西药方的病理学探究,在临床实践中验证中医学的可信性,促进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的目的是融汇两家所长,探究医学发展的新方向,创建新型的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探究中医的病理学科学性,采用中医的诊断技术诊断病情病灶,采用药物提取技术挖掘中医药方的有效成分,实现中医和西医的完美融合。 参考文献: [1]于占海.对我国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的一点认识和思考[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09). [2]孙双双.浅谈中西医结合有待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西医结核研究,2013(04). [3]李 恩.发展中西医结合医学,促进中医药走向世界[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05). 猜你喜欢: 1. 中西医学的优势与趋势 学术论文 2. 中西医结合医学毕业论文范文 3. 中西医临床毕业论文 4. 西医临床毕业论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体制的改革以及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妇产科工作者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冲击。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关于妇产科的论文范文,谢谢你的阅读。

妇产科疾病的防治

【摘要】妇产科疾病是一种常见多发病,严重威胁着女性的身心健康。随着医疗技术的不管更新,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被引入到妇产科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本文中,笔者将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就几种常见的妇产科疾病的防治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妇产科疾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374-01

前言:我国妇科疾病的发病率相当高,各种严重的妇科病不仅伤害女性本人,还影响家庭和谐,关系到两代人的素质健康,关系到中华民族人口的质量;另一方面,身体的难言之隐,让很多的女性朋友生活质量大大下降,造成严重的心理障碍,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不稳定。我们不仅要为广大妇女创造一个有效的治疗环境,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她们的健康保健意识,进行深入广泛的健康知识教育。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对妇科疾病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1产前抑郁的防治

据统计,妊娠期的妇女有20%左右都患有不同程度的产前抑郁症,由此可见,做好产前抑郁的防治工作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因为患有产前抑郁的人群,不仅自身会产生严重的生理和心理不适,还会影响胎儿的健康成长。所以,为了使孕期妇女能够保持身心健康,作为医疗工作者,我们应该认真地研究分析导致女性在妊娠期出现抑郁情况的原因,并结合临床实践摸索其病情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各种防治措施。同时,还要结合目前掌握的医疗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可能发病的人群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 纠正病人对于分娩以及各种分娩方式的不正确认识,避免妊娠期妇女在一些不正确的无医学依据的猜测和臆想中产生悲观消极情绪。另外,对于一些怀有惧怕和紧张心理的妊娠期妇女,要进行相关的医疗知识的普及,使其能够充分认识和了解到在现代医学水平下的妊娠和分娩的安全可靠性。同时,对于一些对胎儿性别存在顾虑的孕妇和家属,要从科学的角度上进行耐心的劝导,使其能够正确对待生男生女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在采用各种方法对妊娠期妇女进行产前抑郁症的防治时,要充分地考虑其身心状况,有计划、有步骤地循序渐进地开展心理干预活动,切忌给患者施压。

2 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

剖腹产手术术后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切口脂肪易出现液化现象, 脂肪液化后的最主要特征就是手术切口部位的敷料变黄,并且有液体渗出。手术切口的脂肪出现液化现象不仅会导致切口愈合缓慢,还会影响皮下组织的恢复。切口脂肪液化严重时,还会导致患者的切口部位皮肤下陷,并凝结出淡黄色脂滴。但是一般不会导致切口坏死,只会伴随肿痛和压痛的现象。在将切口渗出液取样进行检验后,发现其中的细菌呈现阴性。对于该类妇产科疾病的防治措施主要有:一旦发现患者存在对切口渗液现象,要首先检查手术切口是否存在感染,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感染源的入侵。然后对液化的切口部位进行挤压, 一般情况下频率为2次/d,在挤压的过程中要尽量地排尽已经液化的脂肪,并在操作后用碘伏纱布将伤口覆盖。对于切口液化较为严重的患者,可以适当的增加红外线理疗进行辅助治疗,频率同样为2 次/d。如果治疗后,切口仍然持续产生黄色渗液,就应该及时的拆除该切口处的缝线, 并用浓度为9%的生理盐水对切口部位进行彻底冲洗,再加压包扎,同时辅以消炎类抗生素进行口服。如果患者的切口渗液量较大,则应每日对切口进行换药清洁。在采用了以上方法后,切口渗液仍没有得到良好控制的情况下,就应该采用引流的方法将渗液彻底排出。

3 妇产科难治性大出血的防治

所谓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就是指在患者术后出现大出血的情况下,采用常规的治疗和控制方法均无效的症状。一般情况下判断难治性大出血的标准是,患者在术后有>1500 mL 的出血量,或者阴部出血量>1000 mL。这种大量出血导致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不仅会危及患者的健康,还会诱发各种凝血功能障碍,严重的会导致患者死亡。因此,我们要充分重视难治性大出血的预防和治疗,实践中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种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首先,动脉结扎止血法。就是通过结扎降低患者的动脉内压,减缓体内血流速度,以达到使血流速度小于血栓形成速度的目的,从而实现血栓止血。其次,血管造影并行TAE 治疗法。就是在患者出现难治性大出血时,及时地采用血管造影方式,了解患者的出血部位以及出血原因和出血范围,再通过TAE 治疗法进行止血。TAE治疗法的具体操作原理就是在了解患者出血位置和范围的前提下,对出血带进行股动脉插管,从而改善术后形成的粘连现象,达到止血的效果。TAE 治疗法的最主要的应用优势就是无疼痛感,并且可以根据患者出血的情况进行多次治疗。

4 妇科恶性肿瘤的防治

妇科恶性肿瘤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妇产科疾病,严重危害了女性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并且,近些年来的统计结果表明,该疾病的发病率存在上升趋势,因此,有关部门必须加强对妇科恶性肿瘤的防治力度。采用常规的手术和化疗方法虽然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的发展,但是也存在着很多治疗上的弊端,最明显的就是患者在经受了长期的化疗和放疗后,整体健康水平明显下降,生存质量严重降低。另外,常规治疗法还会损害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危害肝功能。所以,常规治疗法虽然对于控制病情有着较好的效果,但不是妇科恶性肿瘤治疗的最佳方式。笔者通过长期的实践经验总结,认为采用中医联合疗法,可以在减轻患者痛苦的同时,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5 结语

全国妇科疾病防治工程旨在推动我国妇女健康事业的发展,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提高妇女健康水平的方针政策,降低妇科疾病发病率,让广大女性远离妇科疾病的困扰。通过健康讲座、有奖征文、免费普查、健康救助、学术交流、手术援助等一系列主题活动的开展,为广大女性提供专业的医疗保障服务,倡导妇科疾病科学、规范诊疗,力求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妇女健康保健知识,从而为降低我国妇科疾病的发病率,促进家庭幸福,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黄湘源.心理干预对孕产妇女心理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5(10):767-768.

[2] 黄瑾,顾美皎,方玲,等.难治性产后出血干预性治疗方法的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20(6):343-345.

[3] 杨秀玉.血管性介入技术在妇产科领域的应用[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2(1):6-7.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妇产科的论文范文

温病舌诊论文

我们在看中医的时候,医生往往都要看看你的舌象,其实早在黄帝内经和伤寒论等古典医籍中,就有关于望舌诊病的记载,中医舌诊的临床意义,再也作为辨证的不可缺少的客观依据,无论是八纲辨证、病因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等等方法,都以舌象为重要的辨证指标。舌象的变化,能客观地反映正气盛衰,病邪的深浅,邪气的性质,还有病情进退,可以判断疾病的转归和预后,脏腑在舌面上的划分。中医基于千百年的经验,具体划分的方法有两种,一是以胃经划分,一是以五脏划分,那以胃经来划分是舌尖属上脘,舌中属中脘,舌根部属下脘,这种方法适用于胃病的诊断。 以五脏上划分。舌尖就属于心肺,舌两边属肝胆,中心部就属于脾胃,舌根部属于肾。 舌诊的内容主要分为,望舌质和舌苔两方面。望舌质又分为神、色、形、态、四方面,望舌苔。则分为苔质和苔色两方面,我们正常舌象是什么样的呢?简单来说,就是淡红时薄白苔,我们先说说,望舌质,首先就是舌神,舌神主要表现在舌质的荣枯和灵动两方面. 再说是舌色,主病的舌色,约有五种,第一种就是淡白舌,主虚证,寒证或气血两亏,如果见淡白湿润,舌体胖嫩多为阳虚寒症,如果淡白光莹或舌体瘦薄,这属于气血两亏。第二种就是红舌。红舌主热证,如果舌鲜红而起芒刺或兼黄厚苔,多属实热症,如果鲜红而少苔或有裂纹,或者光红无苔,则属虚热症,第三种呢,就是绛舌,所谓绛舌。就是比红舌更深的颜色,主病有外感与内伤之分,在外感病,如果舌绛或有红点、芒刺,为温病热入营血,在内伤杂病,如果舌绛少苔或无苔或有裂纹,则是阴虚火旺,另外也有舌绛少苔而津润者,多为血淤,第四种就是紫舌,紫舌主病有寒热之分,子绛而干枯少津属热盛伤津、气血壅滞,如果淡紫或青紫湿润者,多为寒凝血瘀,第五种就是青舌,青舌主寒凝阳郁和瘀血。在上述各色舌中,如果多少带些青紫成分,其舌色必偏晦暗,所以说偏暗之舌多少总有些气血郁滞之象,接着再说说舌形,包括胖、瘦、老、嫩,胀瘪以及一些特殊病态性状。 在这里重点讲讲点刺、裂纹和齿痕。舌上有红点、黑点或者白点,都是因热毒炽盛,深入血分之故,当然三者也有很大区别,如果舌有瘀斑,在外感热病。为热入营血,气血壅滞,或将要发斑,在内伤杂病,多为血瘀之症。舌生芒刺,是热邪内结所致,舌有裂纹。一是热盛伤阴,一是血虚不润,另外一个就是脾虚湿侵,齿痕舌主要是由于脾虚湿生所引起的。

舌诊是中医的一个传统的诊断方法,临床上通过望舌可以诊断很多疾病,能够判断疾病的部位、性质、寒热虚实等。中医望舌主要是通过观察舌质和舌苔的情况。人体正常的舌头,应该是淡红舌,薄白苔,舌体灵活,舌下络脉正常。以上几个方面一旦出现异常的变化,就说明身体出现了一些疾病。观察舌头,一般是先看舌质,再看舌苔,然后再结合部位,来确定发病的部位、疾病的性质等一、看舌头的颜色健康的人舌头是淡红色的,鲜明润泽,如果舌头颜色太淡或者发白,说明体内有寒或是气血不足。如果舌头颜色发红或者绛红,说明体内有热。如果舌头呈暗紫色,则代表体内有瘀血。二、看舌头的大小1、舌头胖大:如果舌体胖大,大多与水湿痰饮有关,无关体型的胖瘦。舌体胖大,颜色较淡,且舌边有齿痕,是脾虚、肾阳虚的表现。舌体胖大而颜色发红,是脾胃湿热的表现。2、舌头瘦小:舌质淡、舌头瘦小者,是气血不足的表现,患者往往会有倦怠、乏力懒言等症状。而舌头瘦小,舌红绛干燥,是阴虚内热的表现,患者会有口干、心烦、睡眠不安的表现。三、看舌苔厚度正常的舌苔是白色的薄薄一层。如果身体出现问题,舌苔也会出现异常。如果舌苔湿润、黏腻,是湿气重的表现。舌苔呈黄色、褐色,代表火气较重。颜色越深,火气越大。四、看舌头的灵活度健康的人舌头十分柔软灵活,说话也十分流利。舌头灵活代表身体健康,反之,当身体出现问题,舌头会变得十分迟钝,甚至出现不受控制的颤抖,出现口齿不清的现象。老年人出现舌头歪斜也要引起注意,有可能是中风的前兆。舌头往左歪,一般为血瘀,往右歪,则为气滞。五、看舌下脉络健康的人舌头下有两条隐约可见的静脉血管,甚至完全看不出来。如果舌头下的静脉血管十分明显,甚至爆出 ,代表身体内有淤滞、气血循环不畅。

看舌质 舌质颜色朝淡白方向发展,代表人血虚或体内有寒、阳气不足。 对于寒气,第一来自于体外,这叫寒邪有余,第二、来自于人体内部表示体内阳气不足。 舌质颜色变红说明感染了外来热邪,或是体内的热在增加。 外邪就是温病 另一方面,体内热的增加,有两种一种是自身的实热,比如积食。另一种情况就是虚热,比如阴虚导致的虚热。 看舌苔 抗生素打多了,以后都会有脾虚的问题,要么脾阳虚,要么脾阴虚。 舌苔过薄有两种可能。如果舌质发白而舌苔过薄,说明胃气虚弱。设置又红又没有苔,说明阴虚。 舌苔变厚就说明外邪过多,比如舌苔又厚又腻,说明人体湿气过重。 舌苔多了就反应体内邪气盛,舌苔少了就反应体内正气不足。

健康的舌头:其颜色应呈粉红或淡红色,其形状应是长椭圆形,胖瘦适中,其舌苔薄白,光泽而润,最后舌头要伸缩自如和有力。 舌色过淡:是血虚、阳虚或寒症,这种淡白舌表明有可能患营养障碍、贫血及一些内分泌疾病。 舌色太红:是阴虚及实热,此时身体较热,也易有口气,且脾气暴躁,这种情况表明甲状腺机能有问题或有糖尿病的可能。 舌头胖嫩:舌边有齿痕,多属虚、寒症,可能患有甲状腺机能低下或肢端肥大症。 舌面生芒刺:表明热郁内结,有可能患肺炎及猩红热,其他发高热的疾病也有此状。 舌苔黄腻:属热,黄色越深热越重。其主要反映肠胃有积滞、消化道中腐败有机物增多。 伸舌时震颤:表明神经衰弱和久病体虚。 活动不灵:舌头活动不灵或有歪斜僵硬,则常是脑血管疾病的先兆。

中医舌诊辨证肝胆病论文

中医认为:舌面反应身体的寒、热、虚、实,与五脏六腑相对应,不同的部位对应不同的脏腑。 舌尖到其中部之间属心、小肠、肺,舌两边属肝胆,舌中部属脾胃,舌根属肾、膀胱。 自己就是最好的体检专家,能够最快速地了解自己的身体变化。日观舌象,把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 今天就教一教大家如何通过舌象判断 健康 。 正常舌淡红色、薄白苔为正常舌相。当患病时,进食少或只进软食,使咀嚼和舌头的动作减少,或唾液分泌减少,舌苔就变厚。 舌有红点——热盛内结舌上有红点或芒刺,则内热过盛。舌尖、舌中、舌两边有红点、芒刺,分别代表心火亢盛、胃肠热盛、肝胆火旺。 调理:忌辛辣、食清淡、生活规律、多锻炼 舌有裂纹——精血亏虚裂痕中一般贸易舌苔覆盖,是精血亏虚的表现。舌苔白而有裂纹者,为精血亏虚;舌绛红而干,有裂纹者,为热盛伤津。 调理:补血、补脾、常食山药、注意保暖 舌边发红——肝气郁结 肝郁的人舌头的舌尖和舌边发红,舌头伸出来尖尖的。口苦口干,消化不好。 调理:少生气、多睡眠、少饮酒、忌冰冷 舌质淡白——气血不足舌质淡白而胖嫩,是阳气虚衰所致;舌质淡白而瘦小,是气血亏虚所致。 调理:多吃红枣、忌西瓜、绿豆、不熬夜 舌有齿痕——脾虚湿重舌体偏白,舌苔偏白,说明脾肾阳虚、身体内有水湿痰饮。 调理:不食冰凉、起居避阴寒、多食薏米、赤小豆 舌苔黄腻——痰湿内热舌苔厚腻发黄是体内有痰湿的表现,如果舌质发红说明体内营养过剩,无法化热。 调理:忌油腻、忌烟酒、充足睡眠、多运动

我们在看中医的时候,医生往往都要看看你的舌象,其实早在黄帝内经和伤寒论等古典医籍中,就有关于望舌诊病的记载,中医舌诊的临床意义,再也作为辨证的不可缺少的客观依据,无论是八纲辨证、病因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等等方法,都以舌象为重要的辨证指标。舌象的变化,能客观地反映正气盛衰,病邪的深浅,邪气的性质,还有病情进退,可以判断疾病的转归和预后,脏腑在舌面上的划分。中医基于千百年的经验,具体划分的方法有两种,一是以胃经划分,一是以五脏划分,那以胃经来划分是舌尖属上脘,舌中属中脘,舌根部属下脘,这种方法适用于胃病的诊断。 以五脏上划分。舌尖就属于心肺,舌两边属肝胆,中心部就属于脾胃,舌根部属于肾。 舌诊的内容主要分为,望舌质和舌苔两方面。望舌质又分为神、色、形、态、四方面,望舌苔。则分为苔质和苔色两方面,我们正常舌象是什么样的呢?简单来说,就是淡红时薄白苔,我们先说说,望舌质,首先就是舌神,舌神主要表现在舌质的荣枯和灵动两方面. 再说是舌色,主病的舌色,约有五种,第一种就是淡白舌,主虚证,寒证或气血两亏,如果见淡白湿润,舌体胖嫩多为阳虚寒症,如果淡白光莹或舌体瘦薄,这属于气血两亏。第二种就是红舌。红舌主热证,如果舌鲜红而起芒刺或兼黄厚苔,多属实热症,如果鲜红而少苔或有裂纹,或者光红无苔,则属虚热症,第三种呢,就是绛舌,所谓绛舌。就是比红舌更深的颜色,主病有外感与内伤之分,在外感病,如果舌绛或有红点、芒刺,为温病热入营血,在内伤杂病,如果舌绛少苔或无苔或有裂纹,则是阴虚火旺,另外也有舌绛少苔而津润者,多为血淤,第四种就是紫舌,紫舌主病有寒热之分,子绛而干枯少津属热盛伤津、气血壅滞,如果淡紫或青紫湿润者,多为寒凝血瘀,第五种就是青舌,青舌主寒凝阳郁和瘀血。在上述各色舌中,如果多少带些青紫成分,其舌色必偏晦暗,所以说偏暗之舌多少总有些气血郁滞之象,接着再说说舌形,包括胖、瘦、老、嫩,胀瘪以及一些特殊病态性状。 在这里重点讲讲点刺、裂纹和齿痕。舌上有红点、黑点或者白点,都是因热毒炽盛,深入血分之故,当然三者也有很大区别,如果舌有瘀斑,在外感热病。为热入营血,气血壅滞,或将要发斑,在内伤杂病,多为血瘀之症。舌生芒刺,是热邪内结所致,舌有裂纹。一是热盛伤阴,一是血虚不润,另外一个就是脾虚湿侵,齿痕舌主要是由于脾虚湿生所引起的。

中医学专业毕业论文

中医学不是自然科学的分支,它一直与中国古代哲学交融在一起,中医学有着自己对生命本体的认识,有着自己特定的思维方式与思维过程。下文是中医学专业毕业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中医临床基础医学成立至今,尽管在学科建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目前的现状并不容乐观,尤其在学科性质、学科定位、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明显问题。因此,面对现状,应当有策略、有计划的积极应对在现有基础上,强化经典以弥补不足,并尽可能发挥学科原有的优势,大胆进行改革,努力推陈出新,以促进学科的迅速发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对中医学科专业目录进行了调整,将《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三门传统经典课程合并组建为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此后,各中医院校以此为模式,纷纷进行了学科的改革,以新的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来开展各项工作。尽管临床基础学科从组建开始就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但教学、科研、临床等工作依然按此方式在进行着。回顾新学科成立后近8年的时间,其在各方面均取得了新的进步,尤其学科的整体面貌有灿然一新之感。但若从各方面的具体情况而言,其现状不容乐观。

【关键词】中医临床医学;现状;对策

1学科现状的客观评价

临床基础学科成立至今,从学科发展的总体状况来看,应该说是利弊共存、喜忧参半。对此作一客观的评价和分析,是目前学科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重要工作。

学科面临的困境

临床基础学科成立后虽然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一些有利的影响,但也明显地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归纳起来说,主要面临三方面的困境。其一,《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的合并是行政划分的结果,合并之前应该进行过科学的论证。但到目前为止,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是“三家”分而行之,基本与合并之前无太大变化。因此,远远没有达到产生“合力”的效果。

其二,由于历史的原因,各校原来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专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伤寒专业实力雄厚,有的可能在金匮、温病专业方面研究水平较高。而简单地合并之后,就冲淡了三门课程的原有优势。也许初衷是以优促建,以好带动全体共同前进。但结果却是相互牵扯制约,干扰了学科的发展进程。

其三,没有新的统一的教材,教学还是保持着原貌,因而完全不能表现出“临床基础”的特色或独特之处。三门课程的合并,结果就象是“拼盘”一样,只有形式,没有贯穿整体的核心内容。

学科长处面面观

任何新生事物均有生机勃勃的一面,因此,临床基础学科以新学科的形式出现,也具有一定的优势。以理推之,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其一,拓宽了专业范围。由于临床基础学科涵盖了《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三门课程的丰富内容,所以其研究的范围较之原有学科明显扩大,在研究的内容方面则可更为灵活。《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均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学内容,但在外感热病及内伤杂病的诊治方法上,又有着一定的相通之处。因此,打破原有的学科框框,可以对这些交叉内容进行深人的研究,改变以往此类研究较少的现象。

其二,更新了原有的学术思维模式。以前三门课程单独而立时,在学术思维方面也大多是各不相干的。比如,虽然温病学理论的形成与《伤寒论》有密切关系,但在具体的研究思维方面,却很少联系到《伤寒论》来展开思考。再如,《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同为张仲景所作,尽管各自涉及的重点不同,但学术思想是完全一致的。然而从这一方面进行学术研究的学者却并不多见。所以,三门课程合并之后,对学术的发展可以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尤其对仲景学说的深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其三,为该领域研究生整体能力的提高提供广阔的空间。温病学是研究外感热病的专门学科,《伤寒论》中亦有许多有关外感热病的理论和方法,前者主要探讨感受温热病邪引起的温病,后者则主要研究感受寒邪引起的外感热病。二者在这一点上既有共同之处,又各有所长,分而研究均不全面。在原有学科之中,研究生在选题时,理论、实验及临床研究必然会受到学科研究领域的限制,因而对其整体学术水平和能力的培养都是不利的。而学科合并之后,突破了这个“瓶颈”,研究生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将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导师也将从外感热病辨治的角度进行培养,从而使研究生实际诊治疾病的能力和科研能力均得以提高。

2学科困境的原因探析

要想从根本上改变临床基础学科目前存在的问题,找出其关键环节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当前临床基础学科不良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学科性质模糊、学科定位不准、课程设置僵化。

但大多专家认为既不是基础学科,也不宜划在临床基础学科的范围内。但如此一来,就带来一些不良的后果。因为学科性质的含糊不清,导致学科在发展方向上失去了明确的目标,从而影响了学科发展的速度。

学科性质模糊致使发展方向不确定

一般来说,学科性质取决于学科所涉及领域的主要特点和研究的根本内容,而其性质如何又对该学科的发展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临床基础学科所包括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的学科性质,长期以来被认为与《内经》相同,属于古典医籍范畴,因而被合称为四大经典。从其内容来看,实际包括了从基本理论到临床诊治各种疾病的方法,内容极为丰富。临床基础学科成立后,有学者对学科性质的表述是:既有基础学科的特点,又有临床学科的属性。单纯从这一定义来看,应当说是抓住了原来三门学科的基本特点,并没有任何的错误。但是,由于学科在定名时已经强调是“临床基础”,这就表明,该学科应是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该学科是一门联络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学科。说明它既不同于纯基础的生理、生化、解剖、中医基础理论等学科,又不同于内、外、妇、儿等纯粹的临床学科。而完全属于临床基础的学科大致有中药、方剂、中医诊断学等。对于临床基础学科的性质究竟如何确定,一直以来尚未有定论。

学科定位不准导致教学重心不明确

正是由于学科性质模糊带来的学科定位不准,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对教学重心的把握难以确定。以往三门课程属经典时,主要的教学重心是放在培养学生临床处理疾病的能力方面,各教学环节均围绕这一主题加以强化,比如多讲一些名家的临证经验、穿插临床诊治的典型医案,有些课程还安排学生去医院见习等等。不少中医院校还把这三门课划入临床,有自己的专门病房,以方便学生在学习中实习。这些,都是为了提高学生临床处理疾病的整体能力而做的具体工作。现在,将临床基础学科定位为桥梁课,那么过于偏重临床就违背了“桥梁”的特点,从而造成教师教学中的困惑,最终将对教学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课程设置僵化造成学科知识不系统

任何学科的存在,均应具有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这样一个重要条件。临床基础学科所涵盖的三门课程,虽均可包括在中医学辨证施治的理论体系之中,但具体而言又各自具有一定的特点。比如,《伤寒论》主要是探讨六经辨证,并以这一理论体系贯穿始终;温病学则主要探讨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并将其作为外感温热性疾病临床诊治的基本纲要。因此,彼此之间在理论体系方面就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况且,形成临床基础学科这一新学科之后,在学术发展方面,未能将这些各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加以梳理而使其融会贯通为一体。所以,在课程设置方面并未出现新的改变,目前的现状是仍然保持以前的课程原貌,给人以“穿新鞋、走老路”的感觉。按逻辑推论,伴随新学科成立的应当是相应的较完整、统一的理论体系,在课程设置上也应有相应的变化,但目前学科在这一点上明显滞后,这也是学科不能很好发展的重要原因。

研究范围太广致使力量分散无特色

事物的发展都是一分为二的,临床基础学科研究范围的扩大,尽管给学者们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研究空间,但研究范围太广太杂,也必然带来一些弊端。主要表现在研究力量分散(学科人员本身就不多),并会因此而造成研究内容在深人程度上受到影响,最终的结果就是学科在研究内容上缺乏特色。而一个学科没有自己的研究特色,在整个中医学研究领域中就会逐渐地失去竞争力和应有的地位。

经典著作淡化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由于三门经典课程合并形成临床基础,对原有的经典著作的重视程度逐渐降低,因此学生在掌握中医基础知识方面出现明显的不扎实现象,换而言之,就是中医的基本功受到明显影响。在中医学之中,许多非常重要的理论均来自于经典著作。其实,《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学包括的原著内容,还只是中医典籍中的一部分,但也可以说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如果连这些都不强调要牢固掌握,那么,中医的精华要如何来保留和传授给学生呢?当然,教学质量的问题还涉及到后期的临床实习等复杂环节,但在校期间对经典著作淡化而产生的不利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3学科工作的应对策略

面对当前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现状,我们应当采取怎样的策略和措施呢?鉴于近期内学科的构建不可能有较大变动,必须在现有的条件下扬长避短、积极努力,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科的发展。

大胆尝试,推陈出新

为了促进学科学术体系的发展,在课程设置和教材的编写方面必须大胆进行尝试。近年来,不少专家和学者对此已经做了许多探讨,比如,有专家提出可以将三门课程以及其他学科中有关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内容提取出来编成辨证理论的教材、将《伤寒论》和温病学有关外感病的内容编写成《外感热病学》、或直接将三门课压缩编成《中医临床基础》等等,有些院校已经开始做了初步的工作川。这些设想和构思均有积极意义,但有的肯定存在缺陷或问题,可以组织专家有针对性地进行深人论证和研讨,在取得一定共识之后,委托某一院校牵头编写,先在小范围内试用,成功后再普及。希望能在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改革的过程中达到推陈出新的目的,并由此促进中医学理论和中医教育事业的进步。

摆脱束缚,发挥优势

临床基础学科将《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组合在一起,但学科的发展不应受到所谓“临床基础”一个学科的束缚。各校可根据自己原来三门课程的不同优势选择其侧重点,可以《伤寒论》为重点,也可以金匮或温病学为重点。总之,尽可能发挥原有的优势,抛弃门户之见。三门课程之间可以互相支持,凡是有利于其优势保持和扩大的工作,均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去努力进行。比如,在研究内容方面,可以根据以前的优势项目制定几个主要的研究方向继续深人研究,并合理的将学科人员分组结合,按照个自的长处配合工作。一旦目标明确,人员分工妥当,各项工作就会有序地进行,而学科也应当会因此而不断发展。

保持特色,强化经典

多年来的中医教育实践证明,经典著作中的许多辨治理论是中医学的精华所在,切不可轻易地将其丢弃。《伤寒论》、《金匮要略》均为古典医籍,堪称是中医理论发展的根基之一;温病学虽然是现代教材,但其内容却来源于古代温病学家的原著,如《温热论》、《温病条辨》、《温热经纬》、《湿热病篇》等,均是温病名家的经典之作,)其中包涵了丰富的临证经验和非常重要的辨治思路。因此,对于这些经典原著的内容,应予以保留,并作为深人研究中医理论的必要课程。加强原著的学习,不仅对提高学生处理疾病的实际水平很有帮助,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并能够使其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医的特色。

适应现状,弥补不足

首先,应当逐渐的适应目前的现状,尽管大家对该学科有诸多的`不同看法和意见,但为了将其不利影响降低到最小,必须停止争论,将目光转向如何弥补其不足方面。比如,不要过多地纠缠其学科是否为桥梁课,可以按照以往的习惯仍将其定位在偏重临床,保持原有的特色和临床技能培养的重点。这样可以避免因教学重心不明确可能导致的学生学完三门课程后什么都不扎实的缺点。其次,为了改变学科合并后人员减少而产生的不利状况,除了要求全体教师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尤其是拓宽知识面之外,还可以考虑尝试让青年教师学习教授二门课的做法。既可以逐渐培养一专多能的师资力量,还能为将来的学术理论的整合奠定人才基础。同时,鼓励大家多做《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三门课程之间的交叉研究,力争从中找到一些较好的契合点,甚至提出新的观点、创立新的理论。

综上所述,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现状有喜有忧。面对现状,我们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积极的态度,有策略、计划的努力做好各项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医世家.中医基础理论

[2]中国中医基础医学199812

心力衰竭,是各种原因导致心脏负荷过重、心肌损害及收缩力减弱所致的心功能不全(失代偿期)的一种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其发病率高,是世界性日趋严重的危害健康的主要问题。中学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渊源已久。在治疗上也已取得了较理想的疗效,我院近2年完成的中西医结合市级课题《中药益心汤对心衰患者血浆脑钠肽作用的临床研究》结果再次证实利用中医理论指导临床,运用中医中药治疗该病对于降低再住院率、病死率,及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中医学对心力衰竭的认识

心力衰竭属于中医的“心水”、“心悸”、“喘证”、“水肿”等范畴。《内经》记载:“心胀者,烦心短气,卧不安”、“脉痹不已,复感外邪,内舍于心……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上气而喘”,“心胀”和“心痹”就其临床表现而言可归于心力衰竭。张仲景发展了《内经》水气为病的思想,提出了“心水”病名。《金匮要略》:“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描述出心力衰竭的主要症状。中医学“心衰”病名首见于唐代孙思邀《备急千金要方》。详述见于宋代《圣济总录·心脏门》:“心衰则健忘,不足则胸腹胁下与腰背引痛。惊悸,恍惚,少颜色,舌本强”,此处“心衰”虽非心力衰竭的典型表现,但与心力衰竭是有一定联系的。

2、中医学对心力衰竭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学认为心主血脉,心力衰竭则是各种病因导致这一功能受损而发生的病证。心衰的病因主要为心脏自病或他脏之病影响及心,造成气血阴阳诸虚,或六淫外邪犯心,从而损伤心脏。

心气虚衰为发病基础

心的主要功能是推动血液在全身经脉中运行以濡养周身,心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心气”上,即心气是推动血液在血脉中运行的动力来源。心气充沛,才能维持正常的心力、心率和心律,才能保证心血的搏出,使血液在脉管中正常运行。正如《仁斋直指方》所谓:“人以气为主,一息不运,则机缄穷;一毫不续,则窍壤判……血脉流行者亦气也……盛则盈,衰则虚”。可见,若心气虚衰,推动血液运行无力,就会出现周身失养,进一步使心功能下降。《内经》称“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圣济总录》:“虚劳惊悸者,心气不足,心下有停水也”,则明确指出了心气虚为心力衰竭的基本病机。邓铁涛[1]认为:“五脏皆致心衰,非独心也”。肺、脾、肝、肾的功能失调都可影响到心,而发生心衰。心力衰竭的主要病位在心,又常常与肺、脾、肾等脏相互影响。

正虚为本,瘀血为标

心力衰竭发病机制始则多因心气虚弱、气不运血、心阴亏耗,表现为气阴两虚、心血不畅,进而气虚阳衰或阴损及阳,而致“阴阳两虚,心脉瘀滞”,成为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基础。尤以心阳(气)亏虚,心脏鼓动减弱,营运无力为其病理变化的主要方面。心气不足贯穿心力衰竭始终,是心力衰竭恶化的重要因素。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曰:“元气既虚,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为瘀”。心血瘀阻则出现心悸,胸闷胸痛,面色瘀黯,唇甲青紫,舌有瘀点或瘀斑等。

水气泛溢为最终结果

《素问·逆调论篇》说:“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水气之客也”。其认为除血脉不通外,心力衰竭还与水气内停有关。又如《三因方·水肿》称:“短气,不得卧,为心水”。心气虚损衰竭,无力推动血行,血流迟滞,瘀而成水。由此可以推论出:心气虚导致血瘀,血瘀又进而引起水停,从而引发了咳喘、水肿、心悸等一系列证候。

关于心衰病机虽有较多论述,但认识是有一致之处的,即心衰的正虚与标实是相互交织共同存在的。其中,阳气虚衰,水饮与血瘀内停是贯穿于心力衰竭病程中最基本的病理机制。心力衰竭的病因病机可以概括为:心气虚→血瘀→水停→心虚加重,与现代医学心力衰竭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心功能不全→神经内分泌激活→心室重构→心功能不全加重)虽分属不同的理论体系,但在一定程度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3、中医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辨证治疗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灵魂,中医对于心力衰竭的治疗最重要的就是辨证论治,心力衰竭的辨证分型主要是依据病因病理的变化进行,由于心力衰竭的主要病理机制为本虚标实,所以现代大多医家都以虚实为纲,病变累及脏腑为目,结合临床实践辨证分型。

专法治疗

杨积武[9]创制的强心宁煎剂涵盖了现代医学治疗本病所倡导的强心、利尿、扩血管及抑制心室重构的治疗大法。方由人参、黄芪、附子、丹参、泽泻、五加皮、川芎、甘草组成。以达益气温阳,强心利尿,行气活血化瘀,安神宁心之功。吴时达[10]等认为心衰的中晚期经中医辨证多为阳虚水泛,采用温阳健心灵口服液以温阳益气、利水活血,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李庆海[11]认为本病虚以气阴两虚为主,而心肾阳虚则多见于疾病的末期;实以水饮瘀血为主,治以益气养阴、活血利水为基本治则,创验方参麦宁心合剂。方由人参、麦冬、五味子、葶苈子、云苓、玉竹、车前子、桑白皮、当归、丹参、枳实、生龙骨、生牡蛎组成。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活血利水之功。益气养阴则气血充足,鼓动有力,活血利水则瘀散水行,郁热自消,心安神畅。我们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认为心衰为本虚标实之证,心脏阳气不足(虚衰)为本,水停瘀血为标。因此,治疗需标本兼治,在补虚的基础上兼以利水消肿、活血化瘀。治宜温阳益气,活瘀化饮为基础。自拟益心汤:黄芪、白术、茯苓、桂枝、炙甘草、泽泻、泽兰、枳壳、车前子、当归、桃仁、南葶苈子、党参、临床观察其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及血浆脑钠肽的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实验研究

王振涛等[12]采用左冠脉结扎术致心肌梗死后心衰大鼠模型,观察了相同种类活血益气药的不同剂量配伍对心衰大鼠心脏系数及功能的影响,发现活血益气药可以改善心肌梗死后心衰模型大鼠心脏系数及功能,且方剂配伍中多量活血药的应用均能较明显改善心衰大鼠的组织学指标心脏系数。同时从心脏组织形态学角度证明了活血药和益气药均有逆转心室重构作用。赵英强等[13]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术复制大鼠心衰模型,用原位凋亡检测方法及电镜观察强心剂组及对照组的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无心肌细胞凋亡,模型组凋亡明显,强心冲剂能明显改善凋亡,其作用与卡托普利相当。沈雁等[14]研究发现,温心胶囊能明显提高心力衰竭心肌被抑制的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mRNA表达水平,加强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阻止胶原降解及基质改建,调控细胞外基质代谢,提高衰竭心脏的射血功能。王洪良等[15]研究认为心复康口服液能通过改善慢性压力负荷性心力衰竭心肌线粒体腺苷酸转位酶1(ANT1)、心肌线粒体腺苷酸转位酶2(ANT2)的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凋亡、改善能量代谢,治疗心力衰竭后的心肌损伤。

应用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在各方面均有较大的进展,无论是基础理论,还是临床应用。众多医家对于心衰的认识虽各有一家之言,但总的来看其认识大同小异,基本上倾向于本虚标实,气阴两虚,水瘀互阻。在增强疗效、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避免不良反应等方面显示了独特的优势。

参考文献

[1]葛鸿庆,赵梁,郝李敏.邓铁涛教授从脾论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之经验[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2,36(4):9-10.

[2]霍根红.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医病理实质[J].河南中医,2009,29(2):114-117.

[3]周亚男,张军平.慢性心力衰竭大气下陷说及从气、血、水论治[J].新中医,2009,41(4):7-8.

[4]连林芳.辨证分型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例析[J1.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4,8(4):301-302.

[5]杨培君,杨磊.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医治疗概要[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25(1):2.

[6]李立志.陈可冀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经验[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4(2):136-138.

[7]王胜林.董耀荣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11):1633-1634.

[8]韩伟锋.邱保国论治心力衰竭经验撷要[J].四川中医,2006,24(10):2-4.

[9]许抗抗,杨积武,杨积武教授辨治慢性心力衰竭病经验[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1):84-86.

[10]吴时达,吴桐,吴昌碧.温阳健心灵口服液治疗收缩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1,8(2):88-91.

[11]范立华,李庆海.李庆海教授治疗慢性心衰经验[J].光明中医,2009,24(5):819-820.

[12]王振涛,王硕仁,赵明镜等.活血和益气方药对心肌梗死后心衰大鼠左心室重构影响的比较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22(5):376-378.

[13]赵英强,孙兰军,李慧臻等.强心冲剂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3,7(12):1762-1763.

[14]沈雁,曹洪欣.温心胶囊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mRNA表达的干预效应[J].中国临床康复,2005,9(43):85-87.

[15]王洪良,曾雪滨,王艳飞等.心复康口服液对慢性压力负荷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腺苷酸转位酶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1,18(1):18-20.

中医舌诊在儿科的应用论文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舌诊属于望,可以采集人身体70%-80%的信息,尤其在儿科中应用效果最好。 中医讲人体一气周流,涉及两方面,一是能量的多少,二是通道是否畅通。 气包括三方面,能量、气气、炁气(先天的)。 能量的多少、虚实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身体有实的地方,就有虚的地方,要整体的调,不可简单的补虚。 人体的阴分,即精、血、津、液。 阳,即为能量,无形的动力。 望舌四部分:舌体看形(阴分胖瘦)—舌质看色(气血盛衰、寒热)—舌苔辩胃气(病邪深浅)—舌下静脉(气血瘀滞) (一)舌体全息 舌尖部——心肺; 舌中部——脾胃; 舌根——下焦、肠道(下焦是哪?) 舌边两侧——左肝右胆舌体“胖”“瘦”代表阴分的多少。 1、胖:超过正常大小、胖厚,两边有齿痕。湿气内盛(正常水分代谢淤积)、水湿内停(阳虚)。 2、瘦:枯槁、小、干巴巴。阴分不足(静血津液亏虚)。 3、老:纹理粗、皱缩、不柔软。热盛、实症。身体预警信号。(大肠癌患者做完放化疗,过度消耗体内阴分,阴虚内热)。 4、裂:呈“一”字(酒、毒耗伤肝血肾经)或“川”字(精血亏)。 (二)舌质望色 舌质颜色反映气血寒热。正常色为,淡红,明润。 1、淡白:没有光泽,虚象。阳虚、气血亏虚、贫血。 2、赤红:有鲜亮感,透着热。 1)内有郁热,比正常情况下多的热; 2)肝胆热盛,舌边赤红。若舌尖赤红,为心火旺盛。可吃苦寒片,例如蒲地蓝。 3)阴虚火旺,熬夜、献血、失血、低热(午后潮热)等。 3、暗紫:气滞血瘀、血分瘀滞(如肝硬化)。 瘀分为气滞血瘀和气虚血瘀。前者需要化瘀,后者需益气化瘀,不可一概而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推动血。 (三)舌苔辩胃气 1、如若薄云,薄薄的均匀的白云在舌上,隐隐见到舌底, 不润不燥,干湿适中 ,为正常舌苔。 2、乌云密布, 舌苔厚腻 :脾虚湿困,食积。 (湿困脾土,被水围困,脾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3、雾霾,厚腻且脏刮之不净,如油入面,表明湿浊交杂,“痰、湿、浊、食、热”等浊气上翻而作。 (浊气自大肠上升,影响肺肃降功能)胃气、口气、打嗝、头晕目眩等。与饮食有关,过省过杂。可用降浊散。 4、无云、响晴白日,干旱, 燥苔 :阴分不足,津液已伤,热,缺水。 5、舌苔湿滑、伸舌欲滴, 滑苔 :水湿内停。(同时伴有舌体胖,有齿痕。肾衰病人) 6、剥苔:多处剥苔(花剥)、周围无苔中间一小块(鸡心苔,心阳不足,胃气虚弱,久病)、全剥(镜面苔)、不规则、边儿凸起,界面清(地图舌)胃气不足,气血两虚。 7、白苔(表、寒) 舌体颜色,白:薄白而润,正常; 薄白而滑:外感、寒湿; 薄白而干:外感、风热; 白厚而腻:湿浊、食积; 白厚而干:痰、湿、热内蕴。 8、黄苔(里、热) 薄黄:风热表证,风寒入里化热; 黄滑:淡黄、湿润、多津,湿热、寒湿积久化热; 黄燥:苔黄而干,燥结腑实,邪热伤津; 黄腻:苔黄而腻,湿热、食积化腐。 舍脉从证,湿有寒湿,需温化寒湿(白腻)不能用薏米,另有热湿,需清热利湿,可用薏米。 案例1案例2案例3案例4 湿滑,脾虚,胃气不足,无苔。温化寒湿。案例5 舌根部腻,燥,浊气。案例6 雾霾苔,体虚。湿浊苔,有淤点,气郁。案例7 黄厚腻。案例8 舌质红,舌裂。案例9 胖大,气虚。案例10 舌体瘦,阴分不足,失神。舌体暗红,郁。湿滑,苔白。个人总结: 舌诊实用却不易学,尤其是对舌质、舌苔的辨识难以掌握。可大致有个概念。 1、舌质 1)大小:胖,阳气不足;瘦,阴血不足。 2)颜色    正常:淡红 红:有热,红色越深,热越盛; 淡白:阳气不足; 色暗:气血运行不畅。 3)津液 津液过多:阳气不足;津液偏少:口干舌燥,燥邪、火邪。 4)病理 齿痕:舌体胖大,脾气虚,湿盛;有明显齿痕却舌体不胖的且偏瘦的气血不足。 裂纹:细小琐碎,阴血不足;纵深大裂纹,气虚。 瘀点:体内有淤血,见到瘀点,一定要看舌底,可根据舌底静脉粗细,判断淤血严重程度。 2、舌苔 1)薄厚:增厚,实邪停聚; 2)颜色:正常苔色白 苔黄:有热; 外感风邪初,舌苔薄而白,邪气入里化热,恶寒消失,身热 明显,咳嗽加重,舌苔变黄厚。 3)质地,柔软、坚硬。

健康的舌头:其颜色应呈粉红或淡红色,其形状应是长椭圆形,胖瘦适中,其舌苔薄白,光泽而润,最后舌头要伸缩自如和有力。 舌色过淡:是血虚、阳虚或寒症,这种淡白舌表明有可能患营养障碍、贫血及一些内分泌疾病。 舌色太红:是阴虚及实热,此时身体较热,也易有口气,且脾气暴躁,这种情况表明甲状腺机能有问题或有糖尿病的可能。 舌头胖嫩:舌边有齿痕,多属虚、寒症,可能患有甲状腺机能低下或肢端肥大症。 舌面生芒刺:表明热郁内结,有可能患肺炎及猩红热,其他发高热的疾病也有此状。 舌苔黄腻:属热,黄色越深热越重。其主要反映肠胃有积滞、消化道中腐败有机物增多。 伸舌时震颤:表明神经衰弱和久病体虚。 活动不灵:舌头活动不灵或有歪斜僵硬,则常是脑血管疾病的先兆。

写在前头” 接触中医最早是缘于我女儿,从两岁开始就不断的生病,频繁的跑医院,那两年日子过的怎一个艰难了得,辛苦挣的三瓜俩枣都不够医院的药费,看着女儿越来越瘦弱的身体,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于是接解中医,了解辩症,苦心研究各种中医育儿书,也因为这样掌握了过硬的专业知识,懂得如何通过一个人的舌苔去了解这个人的身体情况,也更好的方便照顾了女儿。各中辛苦我不说有多辛苦,但只要有成效,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现在也把自己总结的一些经验跟学到的舌诊知识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更好的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做到未雨筹谋。 现代医学家认为舌苔的形成,主要为丝状乳头之分化,丝状乳头之末稍分化成角化树,在角化树分枝的空隙中,常填有脱落的角化上皮、唾液、细菌、食物碎屑及渗出的白细胞等,组成正常的舌苔。正常的舌苔为薄白一层,白苔嫩而不厚,干湿适中,不滑不澡。观察舌苔内容为苔的颜色。厚薄及润燥。 舌头的不同部位对应不同的脏腑。 舌左侧对应肝,右侧对应胆,舌尖到中部之间位置对应心、小肠,肺;舌中间的部分对应脾胃;舌中间到根部的位置对应的是肾、膀胱。 舌苔:舌苔是胃之生气所现。章虚谷曰:舌苔由胃中生气以现,而胃气由心脾发生,故无病之人,常有薄苔,是胃中之生气,如地上之微草也,若不毛之地,则土无生气矣。吴坤安说:舌之有苔,犹地之有苔,地之苔,湿气上泛而生;舌之苔,胃蒸脾湿上潮而生,故曰苔。 舌苔白:在中医里叫寒症,也是风寒感冒的早期,可选择性质偏温的包含,如红枣糯米粥,多吃软食。寒凉的食物如凉拌菜,黄瓜,冬瓜,绿豆芽,螃蟹,鸭蛋就不要吃了。还有呢就是冷的东西不要吃。 舌诊是中医里中的望诊最直观的,也是我们身体的晴雨表。 舌诊主要观察舌质和舌苔的形态、色泽、润燥。 舌质,指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 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哪几种情况下不能看舌苔: 1、 吃了有颜色的食物 2、 晨起不要看舌苔 3、 不要在饭后半小时 4、 不要在有色灯光下 5、 吃了某些抗生素或者化学添加剂 6、 月经期间需要说明情况 好的舌苔具备哪些条件: 一是舌头的颜色一定好看。 二是舌头的厚度和大小要适中。 三是舌下要漂亮。 四是舌苔的颜色、厚薄 五是舌头的灵活度 寒   症 v 大多数人都觉得这个感冒秋冬季发病都可能是寒症,因为秋冬季它的寒邪比较多见啊,但是在临床上全年发病率高的季节不是秋冬季而是春季,就是在过完后后到了春季的时候是很容易发病的,而且发病率很高的。那么在整体上面来分,在中医上来讲啊,就把感冒分为风寒和风热两类。 v 如果说它夹杂有一些湿症或者是夹杂像夏天的中署这样一些症状的时候,那就是夹杂一些署症的时候,它是一个兼症并不是它的署症,我们只用看它的寒和热这两类就够了。 v 一般来讲我们普通的感冒都是病毒为主要的侵袭途径的致病原因,一般都是病毒,那么为什么这些人出现这类病毒以后到了后期,会有这种细菌感染,跟我们人的免疫力的低下包括局部呼吸道的防御功能的下降有很大的关系。 v 所有呼吸道的症状都有明显的分泌物异常的出现。比如流眼泪,打喷嚏,或者是流鼻涕,或者是咳痰,出现这种呼吸道的一类疾病就是分泌物的异常,所以我们在分瓣寒热的时候,这些分泌物的异常是很好的判断它寒症还是热症的一个表现。 v 一般来说寒症的感冒最大的特点就是怕冷,不管它发没发烧,他都是怕冷的,而且这个怕冷啊,你通过穿衣服或捂在被子里也不能够改善它怕冷的症状,同时身体不出汗。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典型的寒症感冒。而且这种感冒一般用我们的感冒灸是能够非常快的能够缓解症状的。 v 那么我们来看看我们常见的风寒感冒它的舌苔是怎么样的? 总结一下风寒感冒症状: v  1 怕冷 v  2 发烧或不发烧   都不出汗   感冒初期就   发烧,这种发烧不会一下就发很高 v  3 鼻塞 v  4 流青鼻涕 v  5身体酸痛感冒 v  6舌苔   薄白苔 v  7打喷嚏流鼻涕、咳嗽吐稀白痰、 热   症 v 相反,如果一感冒就发烧,而这种发烧呢表现在不怕冷,因为发烧身体发热所以他不怕冷,这个时候的不怕冷同时可能会有汗出来,然后鼻塞,一定是流浓或者黄鼻涕,痰也是粘 愁的谈,要么咳不出来,要么是黄痰。然后呢,会有咽喉红肿的表现,最主要是苔是黄色的,这就属于我们典型的热症。 那这种情况如果你懂得艾灸知识可艾灸印堂,迎香穴去调理我们的鼻涕,鼻塞的一个情况,效果是非常不错的。通常我也是这么给我家孩子调理的,也帮助了很多宝宝解决了这方面的问题,这里就不多举例了。 v 那么印堂和迎香大家要注意,你灸了印堂就不要灸迎香,同时灸的话对我们鼻腔的整个温度可以快速的升高,同时也带来了鼻腔的干燥,如果是家里有暖气的话干燥就会加重,鼻腔就会有一种不舒服的感冒,同时上呼吸道干燥,出现的喉咙不舒服,咳黄痰的以为是热症的都有这样的情况出现。 v 所以用的时候稍微控制一下,如果鼻腔干燥或轻微鼻出血都是正常的。因为用灸以后导致上种呼吸道干燥的情况,用橄榄油缓解一下两三天就会缓解掉了。 风热感冒的症状 v  发热重 v  有汗 v  咽喉红肿疼痛 v  咳嗽痰粘或者黄 v  鼻子不通气、流黄鼻涕 v  舌尖边红,苔薄白微黄。 常见用穴位如下: v  风寒感冒:大椎,合谷,迎香(鼻塞加上) v  风热感冒:大椎,太溪,曲池(清热解毒),神阙(补气) v  感冒发热:大椎,合谷,太溪或涌泉二选一 v  普通感冒:身柱,天突,膻中(或者孔最,化痰去湿) v  支气管炎咳嗽:身柱,曲池,太渊,丰隆,膻中(化痰祛湿) v  咳嗽并伴有哮喘:身柱,神阙,列缺,足三里 v  扁桃体发炎:身柱,神阙,太渊(止咳),涌泉(或者太溪) v  咽喉炎:身柱,神阙,足三里,涌泉(或者太溪) v  肺炎:身柱,膻中,定喘,曲池 列举 一些常见的舌苔以及症状: 症状一:舌苔少舌头发红 我们在上面已经讲了,正常健康宝宝的舌体应该是大小适中、舌体柔软、淡红润泽、伸缩活动自如、说话口齿清楚,而且舌面有干湿适中淡淡的薄苔,口中没有气味。一旦宝贝患了病,舌质和舌苔就会相应地发生变化,如果宝宝感冒发烧,首先表现为舌质发红,舌苔黄白略厚,如果体温较高,舌质绛红,舌苔干燥,说明宝宝热重耗伤津液。发热常常伴有大便干燥,宝宝口中往往会有较重的气味。这种情况通常说明宝宝内热较重,妈妈应该引起重视。发热严重的宝宝,有时还可看到舌头上有粗大的红色芒刺。 对策:物理降温   多饮开水 李建指出,此时如果发现宝宝发热的话,应及时进行物理降温。如果温度过高或高烧不退,应及时就医。此外,还要注意多给宝宝饮白开水,少食或不食油腻食物。李建建议此时可购买新鲜的芦根或者干芦根、菊花、金莲花煎水给宝贝频频饮用。 症状二:黄白色舌苔黏黏厚厚 如果宝宝的小舌头上,可看到有一层厚厚的黄白色垢物,舌苔黏黏厚厚,不易刮去,同时口中会有一种又酸又臭的秽气味道,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因平时饮食过量,或进食油腻食物过多,脾胃消化功能差而引起,老百姓管它叫“积食”。 对策:饮食清淡   健胃消食 PS:宝宝出现如上情况,很可能是吃得过多、过饱,消化功能发生紊乱。此时,要注意当宝宝出现这种舌苔时,饮食要相对清淡些。 宝宝一旦出现积食的情况,可根据具体情况服用一些消食的药物或山楂等食物,也可以采用鸡内金15g、山楂30g煎水服用,每日一剂。 如果宝宝的大便干燥,腹胀明显,可以用莱菔子6g、决明子6g、瓜蒌10g煎水服用,也可起到消食导滞的作用。 症状三:舌体淡白地图舌 有的时候,妈妈们看看宝宝的小舌头,会发现宝宝的小舌头像一幅地图:舌体淡白,舌苔有一处或多处剥脱,剥脱的边高突如框,形如地图。宝宝甚至会在吃热东西时,舌头有不适或轻微疼痛。 对策:忌食辛辣   多吃水果 宝宝出现地图舌多是因为消化功能紊乱,或宝宝患病时间较久,使体内气阴两伤。患有地图舌的宝宝,往往容易挑食、偏食、爱食冷饮、睡眠不稳、乱踢被子、翻转睡眠,较小一点的宝宝易于哭闹、潮热多汗、面色萎黄无光泽,体弱消瘦,怕冷,手心发热等。 宝宝应多吃新鲜水果和绿色或红色蔬菜,同时注意忌食煎炸、熏烤、油腻辛辣食物。可用适量的山药、白扁豆、大红枣,与薏米、小米同煮粥给宝贝食用,如果配合动物肝脏一同食用,效果将会更好。如果宝贝面色苍白、疲乏无力、口干舌燥、大便干,多为气阴两伤,可用百合、莲子、枸杞子、生黄芪适量煲汤饮用,将会使地图舌得到改善。 症状四:舌头光滑镜面红舌 有些经常发烧,反复感冒、食欲不好或有慢性腹泻的宝宝,会出现舌质绛红如鲜肉,舌苔全部脱落,舌面光滑如镜子,医学上称之为镜面红舌。出现镜面舌的宝宝,往往还会伴有食欲不振、口干多饮或腹胀如鼓的症状。 对策:多喝豆浆   多吃蔬菜 PS:对于镜面红舌的宝宝千万不要认为是体质弱,就给大量的补品或给予肥甘油腻食物。此多为脾胃阴虚所致,应该多食豆浆或新鲜易消化的蔬菜,如黄瓜、西红柿、白萝卜等,也可把西瓜、苹果、梨、荸荠榨汁饮用,或是早晚用山药、莲子、百合煮粥给宝贝食用。 结语:关于舌诊方面的知识还很多,一两篇文章可能也总结不完,这里只是简短的列举了一些育儿方面常见的舌苔以及应对措施,希望能给宝妈一些帮助,不至于孩子生病时手忙脚乱。如果有更多想要了解舌苔方面知识的可以评论区下面留言告诉我你想要了解的情况。我也会第一时间为你解答我所知识的。  后续还会更新更多的健康知识哦。

中医诊法有丰富的内容,舌诊是中医诊法的重要内容之一。舌诊,又称望舌,是随着祖国医学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诊断方法,几乎成为每一个中医临证的检查常规。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民的保健意识逐步增强,舌诊作为一种检测健康、诊断疾病的技术,将会走进千家万户,为人类造福。舌是人体健康的一面镜子。中医学认为,舌与内脏有着密切的联系,主要是通过经脉的循行来实现的。舌为心之苗,脾之外候,苔乃胃气所蒸。在生理上,脏腑的精气可通过经脉联系上达于舌,发挥其营养舌体的作用并维持舌的正常功能活动。在这种正常状态下,舌像呈淡红色,舌质地红润,不浅不深,红活润泽,上罩薄白苔,不干不湿。在病理上,脏腑的病变,也必然影响精气的变化而反映于舌。用现代医学的术语来讲,就是当机体罹患各种疾病时,会影响到内分泌功能、血液的成分及神经的传导和消化功能等的变化,均会不同程度地从舌像上反映出来。故舌被称为脏腑之外候,能够显示机体内环境的变化。曹炳章《辨舌指南》说:“辨舌质可辨脏腑的虚实,视舌苔可察六淫之深浅。”就是说临床上疾病的轻重缓急、吉凶转归都可以从舌像上观察出来。从生物全息律的观点来看,任何局部都近似于整体的缩影,舌也不例外,故前人有舌体应内脏部位之说。其基本规律是:上以候上,中以候中,下以候下。观察舌像的变化,有助于辨别疾病,分析疾病的病机变化,评价临床治疗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错综复杂的疾病有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假象或类似的征象,也就是说,一种舌像可能反映多种疾病,而同一种疾病有可能出现两种或多种舌像。舌是疾病变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客观依据,但不是必要的临床表现,分析舌像时,要与脉诊等诊断法相结合才具有临床意义。望舌诊病要讲究方法。首先,光线要好,以充足而柔和的自然光线为佳。对于体位,一般要求正坐姿势,重病卧位亦可。要尽量张开口,自然舒展地将舌伸出口外,充分暴露。注意一些因素的影响。饮食常使舌苔形、色发生变化。如某些食物或药物,会使舌苔染色,称为“染苔”,有时也可影响舌质变化。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可使舌质较红;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一般舌苔少,或较干燥;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可使舌上出现黄褐色、灰黑色舌苔或无舌苔;复方甘草片、金嗓子喉宝等药物可将舌苔染成黑色;黄连素、核黄素可将舌苔染成黄苔;食花生米可使白苔增厚变腻;食绿色蔬菜如黄瓜、茴香等可染绿苔;儿童食口香糖、冷食或饮料也易染成各色舌苔。正常舌像,往往随不同季节和不同时间而稍有变化。如夏季暑湿盛时,舌苔多厚,或有淡黄色;秋季燥气当令时,苔多薄而干;冬季严寒,舌常湿润。再如晨起舌苔多厚,白天进食后则舌苔变薄;刚刚起床,舌色可见暗滞,活动之后,往往变得红活。望舌诊病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望舌体和望舌苔。舌体主要观察舌神、舌色、舌形、舌态。正常的舌质应有生气和光泽,即所谓荣润红活,此为有神。表示健康,即使有病,也是善候。如失去光彩则非佳候。所以,舌神之有无,反映了脏腑、气血、津液之盛衰,关系到疾病预后的吉凶。舌色正常时呈淡红色。身体感染疾病时,舌黏膜上皮增生肥厚或萎缩变薄等,均可引起舌色改变。舌色淡于正常,甚至全无血色,称“淡白舌”,主虚证、寒证,多见于各种贫血和严重营养不良患者。各种原因引起的长期慢性失血或急性大出血,也可出现淡白舌。临床上以淡白舌的轻重不同来判断血红蛋白减少的程度。深于正常称“红舌”,多见于热证,如风热感冒可见舌尖红(上以候上)。比鲜红更深一层称“绛红舌”,绛红舌多因病情逐步发展、从鲜红舌演变而来,常见于感染性疾病及慢性消耗性疾病,如中医讲的温病热如营血即可见绛红舌。在一些慢性疾病中,红绛舌的出现常为不良的先兆,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患者出现绛红设,且舌苔全无,提示真阴损伤、热毒内盛,治疗起来就很困难。舌色如红色中带青或蓝色称为“青紫舌”,而青紫舌比红绛舌严重,祖国医学将此舌描述为肺气已绝来表示病情的严重程度。现代医学认为青紫舌多发生于不可逆的微循环休克,或某些传染病高热期和血液处于高凝状态,青紫舌还与呼吸功能衰竭有关,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引起的呼吸衰竭等。舌形即舌的形态。舌形有老嫩之分。老是舌质纹理粗糙,形色坚敛苍老,一般见于实证。嫩是舌质纹理细腻,形色浮胖娇嫩,一般见于虚证。舌体肿大,盈口满嘴,甚者不能闭口,不能缩回,称为肿胀舌。其成因有三:一是心脾有热,舌多鲜红而肿胀,甚者伴有疼痛;一是素善饮酒,又病温热,多见舌紫而肿胀;一是因中毒而致血液凝滞,则舌肿胀而青紫晦暗。舌体瘦小而薄,称为瘦薄舌。主气血两虚和阴虚火旺。瘦薄而色淡者,多是气血两虚。瘦薄而色红绛干燥者,多是阴虚火旺,津液耗伤。舌面上有多少不等、深浅不一、各种形态明显的裂沟,称裂纹舌。多见于以下情况:一是阴虚,如发热时间较长、饮食不多,又用发汗药物退者容易出现;一是血虚不润,如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一是脾虚湿侵。这种舌形还可见于一些健康人。舌体边缘见牙齿的痕迹,称为齿痕舌或称齿印舌。有时与胖大舌同见,多是脾虚或气虚。舌态是指舌体的动态。舌体板硬强直,运动不灵,以致语言謇涩,称为“舌强”。 主热入心包、高热伤津、痰浊内阻、中风或中风先兆。临床见于各种脑炎、脑膜炎、急性脑血管病。舌体软弱,无力屈伸,痿废不灵,称为“痿软舌”。 久病舌淡而痿,多是气血俱虚;新病舌干红而痿,是热灼津伤;久病舌绛而痿,是阴亏已极。临床多见于急性热病及脑血管病。酒精中毒病人,可出现舌体震颤抖动,不能自主,称为“颤动舌”。 舌体偏于一侧,称“歪斜舌”。主中风或中风先兆。

妇产科常见疾病与诊治论文

护理专业是我校的师范专业,妇产科护理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是培养护理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能力课。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妇产科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2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的焦虑程度明显比研究组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P<);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P<)。结论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妇产科;常规护理;护理满意度;焦虑情绪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护理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性化护理模式逐渐成为临床护理的重要方式[1]。对此,选取本院收治的妇产科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人性化护理和常规护理的效果,以了解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2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平均年龄(±)岁;宫颈炎6例、子宫肌瘤9例、盆腔炎10例、妊娠合并症5例,月经失调10例。对照组平均年龄(±)岁;盆腔炎9例,宫颈炎10例,子宫肌瘤7例,月经失调8例,妊娠合并症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对其进行日常护理工作,对患者出现的病情及时进行报告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具体如下:(1)人性化护理方案: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制定不同的护理方案,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护理,提高护理效果;(2)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多给予鼓励和安慰,缓解其紧张和焦虑情绪。给患者耐心讲解与疾病相关的知识和注意事项,增加患者对疾病的了解,树立治疗信心;(3)饮食护理:对患者的日常饮食进行规划,引导患者合理饮食和营养搭配。(4)以患者为中心:了解和尊重患者的需求,给予全方位的护理,使患者生理和心理均能获得满足。

效果评定标准

对患者的焦虑情况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进行评分,根据患者的评分情况分为明显焦虑,潜在焦虑和无焦虑。评分>14分为明显焦虑,评分在7~14分为潜在焦虑,<7分表示为无焦虑[2];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总满意度=满意度+基本满意度[3]。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表示,以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

2结果

两组患者焦虑情况比较

研究组中,明显焦虑3例,潜在焦虑7例,无焦虑30例;对照组中,明显焦虑10例,潜在焦虑14例,无焦虑16例。对照组的焦虑程度明显比研究组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P<)。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对护理满意24例,基本满意14例,不满意2例,总护理满意度为95%;对照组对护理满意19例,基本满意12例,不满意9例,总护理满意度为。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研究组(x2=,P<)。

3讨论

近年来,妇产科肿瘤、妇科炎症及月经不调等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5],不仅给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巨大影响,还会给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7],所以在对妇产科患者进行治疗时,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是非常必要的。人性化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以给予患者舒适的生理状态和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为目的,是一种具有个性化和创造性的护理方法[8]。如果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和疼痛感,还可以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所以该护理模式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9]。本研究中,研究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患者的焦虑程度明显要轻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且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采用人性化护理具有可行性。综上所述,将人性化护理应用于妇产科临床护理中,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缓解患者焦虑和忧郁的情绪,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10],并且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缓和医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1]金丽娟.妇产科手术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06):127-128.

[2]邹春岚,彭冬梅,汪春莲.人性化护理在输卵管吻合术受术者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5):3587-3588.

[3]钱冰天.优质护理模式对妇产科患者生存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4,(32):4430-4431.

[4]郑晴亮.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5):3597-3598.

[5]罗迪.对产妇进行人性化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05):66-67.

[6]朱兰芳.人性化护理干预在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5,(09):108-109.

[7]刘玉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术中护理及人性化护理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5,(09):4-5.

[8]徐颖芬,杨若雅.人性化护理在产房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5,(09):106-109.

[9]古魏兰.人性化护理干预在产科护理应用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24):696-697.

[10]李建霞.浅谈人性化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09):13-14.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妇产科手术成为治疗妇产科疾病最常见和最重要的一种临床方法。但是,在解决患者疾病痛苦的同时,往往引发切口疼痛等不良反应,是患者感到痛苦和畏惧的一个主要原因,同时它也是妇产科医护人员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妇产科手术中出现的常见症状之一[1]。临床上,手术后疼痛不但给患者身体上造成一定的痛苦,也对患者精神和心理方面造成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手术满意度。基于此,笔者对所在医院妇产科的手术患者进行观察研究,发现优质综合的妇产科术后护理,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度,缩短患者住院康复时间,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妇产科收治的手术患者230例。其中附件切除术29例,子宫次全切除术19例,子宫全切除12例,剖宫产术170例,均采用持续性硬膜外麻醉,无镇痛药过敏史或成瘾史,肝功能正常。随机分为观察组(n=115)和对照组(n=115),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

方法

对照组采用普通的常规术后疼痛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综合优质的术后疼痛护理方法:

(1)提高护理人员对疼痛控制的认识。疼痛目前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4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5生命特征,加强护理人员手术疼痛知识培训,提高对术后疼痛的重视程度,能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后疼痛主动评估,给予患者正确、合理的术后疼痛护理。(2)积极的心理疏导和安抚。患者对手术多伴有紧张、焦虑、低落等不良情绪,加重了术后疼痛程度,延长了术后疼痛时间。针对不同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护理心理疏导方案,运用医学知识耐心地向患者解释手术的目的、意义及手术过程、手术所需时间、术后一般情况等,通过沟通交流打消患者的种种顾虑和紧张情绪,增强安全感,顺利渡过围手术期。尊重患者对疼痛的反应,护理人员鼓励患者表达其疼痛的感受和对适应疼痛所作的努力,安慰患者,尽量减轻其心理压力。

(3)正确、专业的术后护理,舒适体位的摆放。患者进行手术后,通过体位安放使患者处于非常舒服的体位,尽量避免触碰到手术伤口,一是减少伤口感染的机会,二是避免刺激到伤口引发伤口疼痛。运用专业知识,通过通俗易懂的话语和语气指导患者对自己的四肢、躯体及神经系统全面放松,达到缓解伤口肌肉紧张,减缓术后疼痛的目的。

(4)创造舒适的环境。针对术后患者容易心情烦躁的特点,保持病房周围环境安静,观察患者情绪变化,了解患者的喜好,可通过播放音乐来缓解患者浮躁的情绪,使患者神经、精神全面放松,有利于缓解术后疼痛。

疼痛判定标准

采用主诉疼痛的分级法:0级:无任何疼痛;1级:轻度疼痛,疼痛可忍受,能够正常睡眠生活;2级:中度疼痛,疼痛较明显,不能忍受,需服用睡眠药物,睡眠受影响;3级:重度疼痛,疼痛剧烈,难以忍受,需要服用止痛剂,睡眠受到严重影响,同时伴有植物神经紊乱或者被动体位[2]。

统计学处理

采用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比较,观察组仅有的术后患者存在中度以上的疼痛,的术后患者无疼痛或轻度疼痛;对照组有的术后患者存在中度以上的疼痛,的术后患者无头痛或轻度疼痛,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两组术后患者术后疼痛康复时间情况比较,观察组术后患者平均疼痛康复时间(±)d,对照组平均疼痛康复时间(±)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妇产科学是医学生的必读课程和主要课程,其教育目的是培养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妇产科医师。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妇产科医学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妇产科疾病的防治

【摘要】妇产科疾病是一种常见多发病,严重威胁着女性的身心健康。随着医疗技术的不管更新,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被引入到妇产科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本文中,笔者将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就几种常见的妇产科疾病的防治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妇产科疾病;防治

前言:我国妇科疾病的发病率相当高,各种严重的妇科病不仅伤害女性本人,还影响家庭和谐,关系到两代人的素质健康,关系到中华民族人口的质量;另一方面,身体的难言之隐,让很多的女性朋友生活质量大大下降,造成严重的心理障碍,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不稳定。我们不仅要为广大妇女创造一个有效的治疗环境,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她们的健康保健意识,进行深入广泛的健康知识教育。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对妇科疾病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1产前抑郁的防治

据统计,妊娠期的妇女有20%左右都患有不同程度的产前抑郁症,由此可见,做好产前抑郁的防治工作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因为患有产前抑郁的人群,不仅自身会产生严重的生理和心理不适,还会影响胎儿的健康成长。所以,为了使孕期妇女能够保持身心健康,作为医疗工作者,我们应该认真地研究分析导致女性在妊娠期出现抑郁情况的原因,并结合临床实践摸索其病情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各种防治措施。同时,还要结合目前掌握的医疗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可能发病的人群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 纠正病人对于分娩以及各种分娩方式的不正确认识,避免妊娠期妇女在一些不正确的无医学依据的猜测和臆想中产生悲观消极情绪。另外,对于一些怀有惧怕和紧张心理的妊娠期妇女,要进行相关的医疗知识的普及,使其能够充分认识和了解到在现代医学水平下的妊娠和分娩的安全可靠性。同时,对于一些对胎儿性别存在顾虑的孕妇和家属,要从科学的角度上进行耐心的劝导,使其能够正确对待生男生女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在采用各种方法对妊娠期妇女进行产前抑郁症的防治时,要充分地考虑其身心状况,有计划、有步骤地循序渐进地开展心理干预活动,切忌给患者施压。

2 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

剖腹产手术术后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切口脂肪易出现液化现象, 脂肪液化后的最主要特征就是手术切口部位的敷料变黄,并且有液体渗出。手术切口的脂肪出现液化现象不仅会导致切口愈合缓慢,还会影响皮下组织的恢复。切口脂肪液化严重时,还会导致患者的切口部位皮肤下陷,并凝结出淡黄色脂滴。但是一般不会导致切口坏死,只会伴随肿痛和压痛的现象。在将切口渗出液取样进行检验后,发现其中的细菌呈现阴性。对于该类妇产科疾病的防治措施主要有:一旦发现患者存在对切口渗液现象,要首先检查手术切口是否存在感染,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感染源的入侵。然后对液化的切口部位进行挤压, 一般情况下频率为2次/d,在挤压的过程中要尽量地排尽已经液化的脂肪,并在操作后用碘伏纱布将伤口覆盖。对于切口液化较为严重的患者,可以适当的增加红外线理疗进行辅助治疗,频率同样为2 次/d。如果治疗后,切口仍然持续产生黄色渗液,就应该及时的拆除该切口处的缝线, 并用浓度为9%的生理盐水对切口部位进行彻底冲洗,再加压包扎,同时辅以消炎类抗生素进行口服。如果患者的切口渗液量较大,则应每日对切口进行换药清洁。在采用了以上方法后,切口渗液仍没有得到良好控制的情况下,就应该采用引流的方法将渗液彻底排出。

3 妇产科难治性大出血的防治

所谓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就是指在患者术后出现大出血的情况下,采用常规的治疗和控制方法均无效的症状。一般情况下判断难治性大出血的标准是,患者在术后有>1500 mL 的出血量,或者阴部出血量>1000 mL。这种大量出血导致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不仅会危及患者的健康,还会诱发各种凝血功能障碍,严重的会导致患者死亡。因此,我们要充分重视难治性大出血的预防和治疗,实践中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种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首先,动脉结扎止血法。就是通过结扎降低患者的动脉内压,减缓体内血流速度,以达到使血流速度小于血栓形成速度的目的,从而实现血栓止血。其次,血管造影并行TAE 治疗法。就是在患者出现难治性大出血时,及时地采用血管造影方式,了解患者的出血部位以及出血原因和出血范围,再通过TAE 治疗法进行止血。TAE治疗法的具体操作原理就是在了解患者出血位置和范围的前提下,对出血带进行股动脉插管,从而改善术后形成的粘连现象,达到止血的效果。TAE 治疗法的最主要的应用优势就是无疼痛感,并且可以根据患者出血的情况进行多次治疗。

4 妇科恶性肿瘤的防治

妇科恶性肿瘤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妇产科疾病,严重危害了女性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并且,近些年来的统计结果表明,该疾病的发病率存在上升趋势,因此,有关部门必须加强对妇科恶性肿瘤的防治力度。采用常规的手术和化疗方法虽然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的发展,但是也存在着很多治疗上的弊端,最明显的就是患者在经受了长期的化疗和放疗后,整体健康水平明显下降,生存质量严重降低。另外,常规治疗法还会损害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危害肝功能。所以,常规治疗法虽然对于控制病情有着较好的效果,但不是妇科恶性肿瘤治疗的最佳方式。笔者通过长期的实践经验总结,认为采用中医联合疗法,可以在减轻患者痛苦的同时,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5 结语

全国妇科疾病防治工程旨在推动我国妇女健康事业的发展,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提高妇女健康水平的方针政策,降低妇科疾病发病率,让广大女性远离妇科疾病的困扰。通过健康讲座、有奖征文、免费普查、健康救助、学术交流、手术援助等一系列主题活动的开展,为广大女性提供专业的医疗保障服务,倡导妇科疾病科学、规范诊疗,力求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妇女健康保健知识,从而为降低我国妇科疾病的发病率,促进家庭幸福,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黄湘源.心理干预对孕产妇女心理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5(10):767-768.

[2] 黄瑾,顾美皎,方玲,等.难治性产后出血干预性治疗方法的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20(6):343-345.

[3] 杨秀玉.血管性介入技术在妇产科领域的应用[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2(1):6-7.

妇产科临床教学体会

[摘要] 妇产科学是医学生的必读课程和主要课程,其教育目的是培养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妇产科医师,因此要学生掌握妇产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和高尚的医德医风,本文就如何提高妇产科临床教学效果谈几点体会:①注重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合理利用。②教学中要充分渗透课程中的德育、医学伦理及人文精神。③重视应用模型、挂图,实物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④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大信息量和知识量。⑤避免医疗纠纷措施。⑥选择适当教学方法将循证医学理念引入到妇产科临床带教中。

[关键词] 妇产科;临床教学;体会

妇产科学是医学生必读课程和主干课程[1],其教育目的是在培养学生掌握妇产科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临床实习是培养合格医生的一个关键环节,是临床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初步接触患者,认识不同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熟练掌握基本临床技能,了解医院各种规章制度,初步培养良好医德医风,为毕业后工作打下基础。妇产科学是实习的重要部分,因针对人群的特殊性为临床教学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所以,为提高临床教学质量,这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对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培养出适应医疗服务需要的具备扎实临床技能的合格医学人才。笔者就如何提高妇产科临床教学效果谈几点体会:

1 注重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合理利用

带教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临床工作经验,并经过岗前规范化培训,掌握现代医学教学方法,同时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临床带教示范合格。通过教师自身行为和正规示范,才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医德医风,带教教师中必须配备至少一名临床工作和教学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和高职称教师负责,即可以保证教学质量,又可以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年轻师资力量。

2 教学中要充分渗透课程中的德育、医学伦理及人文精神

妇产科是一门特殊的临床学科,充满生命理念,医学伦理、医学道德、健康价值具有医学人文教育意义的焦点,在教学中要整合人文资源[2]。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对医生的要求已经远不止简单的医术精湛,虽然,医术永远是对一名医师最基本的要求,但如今一名优秀的医生还应该同时具备心理学、社会学,甚至伦理学的知识。其实早在两百多年前就有英国人提出了“医学伦理学”这一概念,一名合格的医生应该是接受过正规的医学伦理教育的。在为患者实施任何手术和治疗之前,都应确定该方案对患者是否是最佳的,并与患者进行必要的沟通,而不仅仅是单纯解决病痛就够了。子宫对一名女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名生育年龄的女性如果没有了子宫,没有了月经,她会潜意识地认为自己不再是个完整的女人,并产生自卑心理,对今后的家庭、生活和工作都将造成无法估量的影响。因此,妇产科医生在只要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应尽量保留患者的子宫,在确定无法保留子宫体的情况下,也应尽量保留患者的部分宫颈,这样不仅能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的性生活质量,而且还能像正常女性那样有一点点月经,虽然经量会很少,但对患者的心理上将是莫大的安慰,充分体现了医学伦理及人文精神。

3 重视应用模型、挂图、实物,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妇产科的疾病,从解剖位置看有一定的隐蔽性,部分妇产科教学,内容复杂抽象,学生理解困难。教学方法中,采用模型演示、挂图展示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逼真的仿真模型可以让每个学生动手练习妇科检查,产前检查中骨盆外测量和四步触诊手法。骨盆模型和新生儿模型配合演示分娩机制,能使学生清楚地观察到分娩过程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记忆,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4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大学生信息量和知识量

因为患者维权意识增强,造成目前学生见习及动手操作实习机会减少,且部分妇产科示教内容复杂抽象、枯燥难懂,使学生学习理解困难,所以我们应充分引用现代教学手段,使之生动易掌握,增大学生学习的信息量和知识量,如配合相关录像、动画,使学生能清楚了解正常分娩接生、胎头吸引助产、钳产、剖宫产及妇科手术等全过程。在短时间内通过动画、图文并茂,使学生大量直观了解临床症状,便于对疾病的全面认识,尽快理解记忆和掌握所展示的教学内容,强化实践观念,且提高了临床操作的规范性。这样不仅增大了学生的信息量和知识量,而且更促进了教师人群中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从而提高了临床教学效果。

5 避免医疗纠纷措施

现今“医患关系”可以算是社会上议论最多、老百姓最关心的话题之一,医患矛盾已成为困扰政府部门、各大医院的心病,我们在临床带教中要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隐私权,示教前应与患者进行良好的医患沟通,使其理解关于临床教学对培养合格医生的重要意义,取得患者信任,积极配合教学。另一方面,我们在示教中要求学生着装整洁,态度严肃,在老师指导下,有条理地询问病史,操作轻柔,谨言慎行,不擅自回答患者关于病情的询问,不做示教以外的诊疗操作[3],避免诱发医疗纠纷。

6 选择适当教学方法将循证医学理念引入到妇产科临床带教中

目前,由于对医学生的教学大多数仍采取传统的经验教学模式,只注重对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培训,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在这种模式教育下,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不注重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缺乏学习主动性、创造性,从而影响了教学的质量。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经验和推论为基础的经验医学转变为以随机对照、系统化评价和荟萃分析提供的临床证据为基础的新的医学模式,即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EMB),它的出现使临床医学和临床实践的概念发生了巨大改变,为现化医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模式,对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将循证医学引入临床医学中势在必行[4]。1992年,加拿大学者Sacker等正式提出“循证医学”(EMB)的概念,将EBM定义为: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研究证据,同时结合医师个人专业知识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和愿望,将上述因素完美结合拟定患者的最佳治疗主案[5]。

在妇产科临床带教中,应培养学生应用循证医学理念,通过对患者的管理来实践循证医学,老师要引导学生形成“提出问题,寻找证据,系统评估”的临床逻辑思维能力,针对具体患者,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的妇产科基础知识,提出临床问题,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可以到图书馆、应用网络等进行资料查询获得最佳证据,同时将自己所获得的证据写成总结报告。老师组织学生讨论,让其各自发表自己认为最佳的治疗方案,带教老师进行点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正确处理、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也可使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学习的主动者、设计者,由传统的接受知识转变为自觉探索知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从而更好地提高妇产科临床教学效果。

总之,应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临床实践的积极性,采取启发式教学,倡导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广泛开展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加强基本操作训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这样才能为国家培养出临床创新型、高素质的妇产科医学人才[6]。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

[2]路镇美.妇产科教学渗透人本教育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03,21(8):142.

[3]詹钟平,黄郁文,陈汉如.读诊断学教学中医学生在临床思维的培养[J].中山医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3):105.

[4]李峻,董碧容.循证医学对临床实践和医学教育的影响[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8,8(3):14.

[5]Sacker DL, Sharon E. Evidence-based medicine: how to practice and teach EBM [M]. 3rd ed. New York: Churchill Livingstone,1999:l.

[6]孙可丰,佟丽丽.提高妇产科临床教学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几点思考[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3):139-140.

  • 索引序列
  • 中医舌诊与妇科病论文
  • 温病舌诊论文
  • 中医舌诊辨证肝胆病论文
  • 中医舌诊在儿科的应用论文
  • 妇产科常见疾病与诊治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