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学院怎么样?好不好?
医学界有这样一个概念“零号病人”,指的是第一个得传染病,并开始散播病毒的病人,在流行病调查中,也可叫‘初始病例’或‘标识病例’。2020年,世界共同寻找新冠零号病人的风波还历历在目。而北京协和医学院绝对称得上是“零号医学院”,不仅指它是誉满世界的中国医学领域最高学府、国家最高医学研究机构、国家最高医学教育机构,更是指它的科研成果惠及世界,人才培养惠及世界。
有人说:“能解决问题的技术就是高技术,能彻底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就是最高技术。”北京协和医学院的科研成果堪当此誉。世界上第一个达到根治水平的绒癌规范治疗方案出自北京协和医学院。针对严重危害妇女健康又称“癌中之王”的绒毛膜上皮癌,北京协和医学院附属医院协和医院的妇产科宋鸿钊教授领衔研究团队首创大剂量化疗法,使绒毛膜上皮癌的患者从死亡率90%到治愈率90%。
并且实现了不切除原发灶子宫而单用药物治疗,使得绒癌患者可生育健康后代。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团队提出的绒癌临床分期方法,已被WHO及FIGO(国际妇产科学联盟)采纳作为统一临床分期法。打破了发达国家对IPV生产技术垄断的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Sabin株疫苗,同样出自北京协和医学院的研发。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目前,世界各国主要使用注射用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和口服Sabin株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预防脊髓灰质炎。
继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域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委员会(RCC)宣布中国为无脊灰状态后,北京协和医学院科研团队于2015年自主研发生产我国第一剂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sIPV)。WHO致函我国相关部门,提出将我国生产的sIPV引入全球根除脊髓灰质炎行动计划中。减毒株制造疫苗生物安全要求低,WHO鼓励研制sIPV。目前已经有10多个国家与我国洽谈合作,北京协和医学院研发出的sIPV的上市和使用,将对我国乃至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消灭脊灰做出贡献。
5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0个部委级重点实验室、17个国家级研究基地和中心、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及10个世界卫生组织合作中心。这些科研平台让北京协和医学院的科研成果一路高歌。该院校在十一五”期间,累计获各类科技奖励成果209项,其中“国家三大奖”全揽,共24项。发表SCI论文1888篇,位居全国医学院校之首。
“十二五”期间,发表SCI论文7157篇,科研成果奖励222项,获得各类科研项目总经费共计41亿元。而到了“十三五”期间,北京协和医学院仅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就达到了1095项,横纵向项目总体科研经费已经超100亿元。发展至今,北京协和医学院已成为拥有23个研究所(院、基地)、6家医院、7所学院、56个创新单元,集医教研防产为一体的国家医学科学中心和综合性医学科学研究机构。
不过北京协和医学院为世界输送临床医学家、医学科学家、医学教育家、医政管理家的人才培养目标可没落下。院校建立百年以来,开创了我国八年制临床医学教育、高等护理教育、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和最早的公共卫生实践,其中“八年临床制医学教育”至今仍在沿袭。八年一贯制的培养是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的特色,强调“高进、优教、严出”,医学预科与医学本科分段式教学,实行“导师制”。在临床教学阶段,由临床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强调因材施教、精雕细刻。
首批具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北京协和医学院,现有一级学科博士授权专业点7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专业点3个,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自行审核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和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的委托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让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实行成为可能,让培养具备科研能力、扎实基础、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医学人才也成为可能。
院校产生了包括张孝骞、张锡钧、钟惠澜、林巧稚、黄家驷等在内的52位医药卫生界两院院士,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军事医学科学院、解放军总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医院、中日医院、北京安贞医院等国内众多重要医学机构的建立提供了人才和技术支持。像是国内重症医学领域领军人物杜斌,他是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师分会会长,被誉为中国“重症八仙”之一。以“全身性感染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为主要研究方向,多个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由他主持创建的中国危重病医学临床研究协作组(CCCCTG)自成立以来,已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多篇文章,成为中国重症医学界唯一符合国际临床试验规范的协作组织。由于他在重症患者救治方面的突出成就,2006年被选为国际亚太危重病医学协会秘书长,同时还担任全球脓毒症联盟(GSA)理事以及F1000重症及急诊医学伦理和组织管理部主任,是第一个在国际学术组织任职的中国ICU医生。
坐拥百年底蕴,培养多位世界著名专家,连续蝉联第一,称北京协和医学院为“零号”医学院,当然也因为国内医学高校无出其右,它称第零,无人敢称第一,而唯一能排在“一”前的自然数正是“零”。北京协和医学院被誉为“中国医学的殿堂”,不知道有多少考生预备跨入这所殿堂呢?
论文著作论文要求为任现职以来发表,内容与所申报专业一致,字数在2000字以上,需附论文资料来源或临床资料一览表,并提交至少1份原始资料参加评审;申报副高职称,须提交临床研究型论文;申报正高职称,基础性研究论文和硕士博士学习期间发表论文仅限1篇;论文仅认可第一作者,通讯作者不予认可;论文一律以杂志正刊原件为依据,对增刊、手抄稿、征稿通知、单个印刷体、清样稿、复印件等不作为评审依据;提交评审的学术论文须附论文检索审验信息表、论文复制比检测证明,复制比不得超过30%。综述规定提交评审的反映本专业国内外技术发展动态的1份综述材料,应符合综述书写和标注规范,提供所有参考文献原文复印件,参考文献要求20篇以上,其中近3年不少于10篇。提交评审的综述须附复制比检测证明,复制比不得超过30%。(二) 论文著作要求①三级医院和省级公共卫生、妇幼保健机构:任现职期内,有1篇本专业、质量较高的论著、 经验 交流学术 文章 在“中文核心期刊”、“SCI”刊物或“统计源核心期刊”上发表;或在省级以上出版社正式出版独著或合著(本人撰写部分不少于5万字)的本专业有学术价值的著作或译著1部。②市级、县级公共卫生机构:任现职期内,有1篇本专业、质量较高的论著、经验交流学术文章在国家公开出版发行的医学类期刊上发表;或在省级以上出版社正式出版独著或合著(本人撰写部分不少于5万字)的本专业有学术价值的著作或译著1部。③一级、二级医院:不做要求医学全在。研究所发布目录为准。在申报材料时请附该期刊被收录的“中文核心期刊”或“统计源核心期刊”目录,“SCI”文章需附检索证明。本条件所述“中文核心期刊”以北京大学图书馆发布目录为准、“统计源核心期刊”(又称为科技核心期刊)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三)期刊目录说明本条件所述“中文核心期刊”以北京大学图书馆发布目录为准、“统计源核心期刊”(又称为科技核心期刊)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目录为准。在申报材料时请附该期刊被收录的“中文核心期刊”或“统计源核心期刊”目录,“SCI”文章需附检索证明。安徽省评职称论文 范文 赏析论医师职业精神培育【摘要】 医师职业精神是指医者表现在医学行为中的主导思想.是在医学实践中建立和凝炼为整个医学界乃至全社会所肯定并倡导的基本从业理念、价值取向、职业人格及其职业准则、职业风尚的总和。针对当前医护人员职业精神缺失现象,探讨医护人员职业精神培育的途径.【关键词】 职业精神;培育【中图分类号】R5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399-02医学人文是以医学价值为核心,以哲学思维的探究、追寻为 方法 ,以人和人的世界(医学人和医学人的世界)目的为归宿,以“我思”医学思想、医学精神)寻找医学灵魂.从而获得医学世界和医学人的“我在”的综合性学科。医师职业精神是指业医者表现在医学行为中的主导思想.是在医学实践中建立和凝炼为整个医学界乃至全社会所肯定并倡导的基本从业理念、价值取向、职业人格及其职业准则、职业风尚的总和。新世纪医师职业精神最早由美国医生联盟、欧洲内科医学联合会等于年发布的2000年《医师宣言》中提出,至今已有个国家和地区的120个国际医学组织认可并签署该宣言。中国医师协会于2005年正式宣布加入推行此宣言的活动,此举得到卫生部的大力支持。1 医学职业精神的内涵所谓医学职业精神是指在医学领域医务人员应确立的理想和信仰, 即在医疗实践整个过程中, 在任何情况下, 医务人员要始终坚持医学职业精神和专业精神的统一。其中, 职业精神指的是理想信念, 敬业与责任, 是一种在职业认知、情感意志基础上确立起来的、对职业理想与信仰的追求, 它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养成的, 表现在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 关爱病人的健康, 重视病人的权利、人格, 维护病人的利益与幸福; 专业精神是指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在医疗临床实践中尊重客观事实与医学规律, 依据循证医学方法进行科学试验的开拓创新, 在操作规范指导下进行医学临床防治疾病实践, 防止差错事故, 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 为人类健康服务。由美国内科学会等单位倡议的并获得美国、英国、法国、中国等36个国家和地区的120个国际医学组织认可的《新世纪医师专业精神―医师宣言》[1],充分体现了当代医学的职业精神。对此,我们试概括为:患者利益至上,医学诚信第一,提高业务能力,促进社会公平。《医师宣言》将患者利益放在首位的原则列为其基本原则的第一条,这在全世界得到普遍的认同,医学虽然是在不同民族 文化 传统中发展起来的,却都是把治病救人放在首位的,这是由医学职业本质所决定的。要做到这点必须坚持利他主义,也就是我国长期提倡的“专门利人、毫不利己”的精神。医师职业精神是医师临床能力中最重要的要素。其核心是指医师富于谦逊、正直、责任心和诚实等品质。医生要有爱心、良心和责任心, 要想方设法为病人看好病, 想方设法是指对病人负责的态度, 看好病是指医生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技术精益求精的追求。这正是新时代医学职业精神的体现与要求。2 医学人文在当代医疗过程中的日渐缺失随着西医的逐步扩张乃至成为主流,以及中医越来越西医化,中国的医师职业精神在一定意义上出现了断裂。在协和医学院开办之初,国际平民 教育 之父晏阳初就提出:协和未来的医生需要的是一个科学家的头脑和一颗传教士的心灵。毫无疑问.晏阳初凭借他的一双慧眼,透彻地看到了“传教士心灵”--医学职业精神的极端重要性。在全面发展时期,以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医德建设为主题、以中国特色的医学伦理学建设为主要载体的医学职业精神再建设.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大众及政府对医疗行业的期望值与日俱增。医疗工作逐渐成为一种高技术、高付出、高负荷、高风险、高压力、高要求、高期望的职业。在现代医疗体制和管理机制尚未完全成熟,社会贫富差距加大,医疗费用增加.政府财政支持有限和医生付出与收入不相对应的情况下,医生们既要尽可能地用最少的医疗资源、费用和时间满足患者诊治和康复的要求,又要处理好与患者甚至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有时不得不忍受人身侮辱和攻击,且得不到及时、适当、合理的保护与支持。职业压力导致职业倦怠,表现为工作进取心下降,职业精神退化,自身保护意识增强,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降低,直接影响为患者提供持续、良好的医疗服务。降低了患者满意度。有些人简单地把“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归咎于医院及其医生,媒体对医院、医生的过多负面宣传,更加深了社会及患者的不理解、不支持。另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利益驱动。确有极少数医务人员忽视自身道德修养。开大处方,诱导医疗消费,收受“红包”、“回扣”;有的业务上不求上进,工作上缺乏责任心.渐失职业职责,出现一些有悖职业精神的表现。3 医师职业精神教育的培育医学已发展成为预防、治疗、保健和康复四位一体的格局。医生的任务从传统的单纯治疗转变为促进健康,防止疾病,提供初级卫生保健.遵守职业道德,热心为患者治病和减轻患者痛苦。时代要求医生成为优秀的健康管理人才、医学专家、患者和社区的代言人、有判断力的思想家、信息专家、掌握先进社会科学和 自然科学知识 并能终身学习的学者。l995年.WHO提出五星级医生作为未来全球性策略,所谓五星级医生是指保健的提供者、决策者、健康教育者或交际家、社会领导者、服务管理者。显然。新世纪的医生.除了要有扎实的 医学知识 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在语言文字修养、美学艺术修养、 文明礼仪 修养、伦理道德修养等方面达到与专业技术素质相应的水准。新世纪医师职业精神一《医师宣言》是一份适用于世界各国、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执业医师行为准则。其中涉及的职业精神和管理理念可以有效地引导医师承担救死扶伤的艰巨任务和来自社会各方面的诸多压力。在新时期,如何正确面临执业环境和肩负的职业使命,如何切实有效地加强医师职业精神建设,是摆在医学界和全社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弘扬医学人文,促进医师职业精神重构,积极推进医学人文信仰的建立。医学人文信仰是人们基于人的生存发展价值的认知而产生的对医学人文的笃信与崇敬,并以此设定人生目标并付诸医学实践的特殊情感,其实质是对人生目的终极性的确认与追求。在当今时代各种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医学人文信仰在医疗实践活动中极具重要价值,它是平衡医学技术主义的重要砝码,是抵制市场经济负面影响的重要精神支柱,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根本。因此,在医学人文信仰长期不被学界和医务界所重视的状况下,在当前医疗卫生服务中出现的“医德失范、医德迷茫、人文衰微”以及诸多医患冲突现象已引起社会各界瞩目的情形下,从医学伦理视域考辨医学人文信仰问题,无疑是对上述问题的积极应对。因之,在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促进医疗卫生服务中的医学人文信仰的构建,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全面提升医务人员人文素质。医生从事的是治病救人的神圣职业,医生的人文素质如何,决定医学事业的发展,决定医院的繁荣和医生个人全面素质的提高。全面提升医生的人文素质首先要培养医生的职业道德。技术不等于文化,掌握高技术的人不一定人文修养就高。只有把思想教育的训导和文化情感的激发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切实提高医生的人文修养.这是塑造优秀医生的有效途径。其次,医生要不断学习人文科学知识。医生除掌握本学科技术的最新进展外.还必须涉猎诸如文学、艺术、伦理、法律、心理、社会、哲学、历史等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文学可以弥补医生人生经历之不足,增加对人与社会的体察。此外,医务人员在医疗实践中还要自觉养成人文关怀的习惯。医生在诊疗活动中尊重患者人格。使用敬语称谓。注重医患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关心患者疾苦,并适当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帮助患者克服自卑、消除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以及医生在医疗过程中始终遵循知情同意原则等.这些都体现了医生高尚的人文素质和修养。着力营造医院人文环境。人文的就医环境主要体现三个方面:第一是以患者为中心,如公共环境宽敞明亮、方便快捷、导向标识清晰、流程顺畅;第二是以医护人员为主体,只有为高强度工作的医护人员提供完善便捷的工作、学习、研究、休息环境,才能提高整体的工作品质和效率:第三是为管理者节省人力和建筑空间、便于管理等。总之,营造医院的人文环境要坚持从人的需求,从艺术的本体以及医院文化建设出发,在医院经营管理过程中,以先进的医院文化引导为基本手段.以激发职工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为目的,将医学人文理念融于医院管理中,形成现代管理型医院。当前.医疗环境已被纳入直接影响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公众进入医院后的印象可以决定日后对该医院的信任程度,而信任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医院在社会中的竞争力。建设现代化管理型医院,必须把医学人文理念用于指导、实践医院的各项工作,以深层次的文化建设促进业务建设,以文化力促进战斗力、竞争力,提高医院的内涵质量.进而推动现代化医院的健康发展。完善自我规范和激励约束机制.医生的自我规范在美国已有很长的历史.这些规范是被广泛认可的有价值的认证。近年来,这些认证变得更为严格,需要定期再认证,包括最新技术知识的考察和行医表现的评估。作为《医师宣言》的支持者和签署者之一.中国广大的医务人员更应积极的将这一职业理念和自我规范体现到每天的日常工作中。此外,卫生主管部门和医疗机构还要积极探索和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动力机制、学习机制、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将医生的人文素质作为医生评聘、职称晋升、执业注册考试和考核、医院评估等的重要内容.将提高医生人文素质和医院的人文环境作为行业自律的主要内容.作为表彰优秀医师和模范医院的重要条件。职业精神建设重在人文实践.医师职业精神建设重在从医过程中实践医学人文精神。医学人文实践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①体现人文关怀的服务态度;②良好的医院、病房的人文环境;③疗效好、损伤小、价格合理的医疗服务;④正确地处理医疗中的各种伦理社会法律问题:⑤在医院管理各环节上维护病人的权益;⑥在保健政策上体现对病人和人的健康的人文关爱。根据以上内容。可将医学人文实践划分为三个层次:服务态度与环境、医院管理与政策及医疗实践全过程引。目前引起医院重视并着力推行的大多是服务态度的改善与环境的改造,这虽然也很重要,但对患者来说并非是最重要和最根本的。医师职业精神教育中首先要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继承和发展我国 传统文化 中的人文精神; 以人文课程为基础, 加强职业精神教育; 加强医学实践锻炼; 加强临床实习生的职业精神教育; 营造浓厚的职业精神教育环境氛围。通过专题讲座、分组讨论、角色模拟、具体实践、典型事例分析、个人观点表述和对“隐匿”事件的处理等手段培养医师职业精神。医师职业精神同样也可以进行评估,目前采用的评估重点已从传统判定型的 总结 性评估转化为重视品质提升的形成性评估,即更加看重医师的进步。有效的医师职业精神评估需要设定多个考评者、不同的考评地点、真实的环境、可能涉及医患冲突的场景,考评过程需要在严肃又不失宽松的氛围中进行。总之,新形势下对医师职业精神赋予了新的内涵,具有良好的医师职业精神已不仅仅是好医生的标准,它已成为一名合格医生的基本条件。特别要注意加强医师职业精神培育,注重提高医师职业精神培育的方法、途径和效果,成为精于专业,诚于品德,名副其实的德医双馨的医生
45岁,沈松杰,乳腺外科主任助理,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2005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八年制并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留院工作至今,专业从事乳腺良恶性疾病的手术治疗及综合治疗。擅长乳腺癌保乳、保腋窝、乳癌根治及即刻再造术,良性肿瘤美容切除。2013年由北京协和医院公派至哈佛大学医学院 Dana-Farber癌症中心及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学习。2017年获北京协和医院外科最佳副主任医师。现任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青年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理事,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乳腺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及秘书,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健康管理专委会常委,《中华乳腺病杂志》中青年编委、《协和医学杂志》青年编委等职务。承担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在SCI及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多篇。
SCI是一个索引,其下分很多学科门类,不同学科有各自的刊物,具可分类查询,每个刊物都有其侧重。
1、国内期刊有英文版的,可以接收英文稿件;2、国同SCI医学期刊 中华医学杂志是,其它的医学类期刊以基础医学为主,临床的很少。
sci期刊涵盖:《北京科技大学学报》(MMM英文版)以及《地球物理学报》,还有《地质学报》(英文版)和《钢铁研究学报》(英文版),《高校化学学报》、《高校化学研究》(英文版)、《红外与毫米波学报》(中文版)、《化学学报》、《数学学报》(英文版)、《世界胃肠病学杂志》(英文版)、《科学通报》(英文版)、《数学年刊B辑》(英文版)、《植物学报》(英文版)、《武汉工业大学学报》(材料科学英文版)、《中国海洋工程》(英文版)、《中国物理快报》(英文版)等。sci是国际通用的综合性的学术检索工具,所以,sci所能够检索的期刊非常多,上述都是国内sci能够检索到的期刊。sci能够检索到的期刊包含的专业范围非常广阔,是偏向科学技术方面的,偏理科。用sci能够检索数学以及物理学,化学和天文学,生物学、医学、农业科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关键的学术成果相关信息,sci不单单能够检索学术期刊,还能检索学术会议,以及部分专利。
SCI是国际通用的综合性的学术bai检索工具,因此,SCI所检索的期刊是非常多的,涵盖的专业范围也是比较广,我国被SCI检索的期刊名称1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MMM英文版) 2 材料科学技术(英文版) 3 大气科学进展(英文版) 4 代数集刊(英文版) 5 地球物理学报 6 地质学报、土壤圈(英文版) 7 分析化学 8 钢铁研究学报(英文版) 9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0 高等学校化学研究(英文版) 11 高分子科学(英文版) 12 高分子学报 13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14 固体力学学报(英文版) 15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中文) 16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中文) 17 化学学报 18 计算数学(英文版) 19 结构化学 20 科学通报(英文版) 21 理论物理通讯(英文版) 22 力学学报(英文版) 23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4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25 生物医学与环境科学(英文版) 26 世界胃肠病学杂志(英文版) 27 数学年刊B辑(英文版) 28 数学物理学报(英文版) 29 数学学报(英文版) 30 无机材料学报 31 无机化学学报 32 武汉工业大学学报(材料科学英文版) 33 物理化学学报 34 物理学报 35 物理学报—海外版 36 稀土学报(英文版) 37 稀有金属(英文版) 38 稀有金属与材料工程 39 应用数学和力学(英文版) 40 有机化学 41 植物学报(英文) 42 中国海洋工程(英文版) 43 中国化学(英文版) 44 中国化学工程学报(英文版) 45 中国化学快报(英文版) 46 中国科学A辑(英文版) 47 中国科学B辑(英文版) 48 中国科学C辑(英文版) 49 中国科学D辑(英文版) 50 中国科学E辑(英文版) 51 中国文学(英文版) 52 中国物理快报(英文版) 53 中国药理学报 54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 55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 56 自然科学进展(英文版)
罗慰慈,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学教授,男,1924年生,福建福州人。1948年毕业于福建协和大学生物系,1953年毕业于北京中国协和医学院医本科。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内科呼吸专业医疗、教学和研究工作45年,对内科呼吸病如结节病、肺军团菌病等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肿瘤,急性和慢性呼吸衰竭等病症有较多的研究。对呼吸病学的理论、检诊技术和治疗学有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能够处理解决临床上遇到的疑难病症。罗慰慈教授曾任卫生部药典委员会委员,卫生部新药审评委员会委员,国家教委留学资格审评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国家教委学位评定委员会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呼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第一届常委、第二届和第三届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内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内科杂志》主编,《中华结核呼吸杂志》主编,《中国新药杂志》副主编辑,《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和《Chinese Medical Journal》编委,国际刊物《Respirology》编委。1996年当选为亚洲、太平洋呼吸学会主席。2006年罗慰慈教授获得中国呼吸医师终身成就奖,表彰他为推动我国呼吸病学的发展,与国际呼吸学界交流做出的重要贡献。 1948年毕业于福建协和大学生物系,1953年毕业于北京中国协和医学院医本科。1955~1956年任北京协和医院内科总住院医师,1957年任主治医师,1979年任主任医师,1983年任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副主任,1985~1986年任北京协和医院内科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59~1960年曾在北京中医学院和南京中医学院学习中医两年。1983年曾在美国约翰霍浦金斯医学院和俄立冈医学科学中心任访问学者。曾任卫生部药典委员会委员,卫生部新药审评委员会委员,国家教委留学资格审评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国家教委学位评定委员会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呼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第一届常委、第二届和第三届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内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内科杂志》主编,《中华结核呼吸杂志》主编,《中国新药杂志》副主编辑,《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和《Chinese Medical Journal》编委,国际刊物《Respirology》编委。1996年当选为亚洲、太平洋呼吸学会主席。2006年罗慰慈教授获得中国呼吸医师终身成就奖,表彰他为推动我国呼吸病学的发展,与国际呼吸学界交流做出的重要贡献。他渊博的学识和平易近人的大师风范将永远为呼吸内科学界的后生晚辈所景仰。 罗慰慈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呼吸病学家和临床医学家,长期从事呼吸内科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呼吸内科专业领域内工作已经有50余年,对内科呼吸病如结节病、肺军团菌病等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肿瘤,急性和慢性呼吸衰竭等病症有较为深入的研究。曾经承担国家“七·五”攻关课题,“当归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作用”,国家教委博士点研究课题,“血管活性肠肽对低氧性肺动脉的作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课题,“伯舒螺旋体,Borrelia burgdoferi,与结节病病原学的研究”。已经发表论文84篇,主编《内科临床指导》、《现代呼吸病学》、《协和医学词典》,参加编写吴英恺教授主编的《胸部疾病》,朱贵卿教授主编的《呼吸内科学》,陈敏章教授主编的《中华内科学》,方圻教授主编的《现代内科学》以及叶世泰教授主编的《变态反应学》等专著。曾经获得1984年和1991年中国医学科学院科学技术进步奖和1999年国家卫生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957年和1982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85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后来罗慰慈教授被评为有贡献的医学专家而接受国家特殊津贴。曾立三等功一次(1954年,由中央军委后勤部颁发)。2006年被评为全国先进老干部工作者(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组织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颁发)。 罗慰慈教授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在呼吸病学领域和内科学领域均具有很高的造诣,对呼吸病学的理论、检诊技术和治疗学有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能够处理解决临床上遇到的疑难病症。应诊的病例多来自全国各地,善与诊治过的患者保持不断地联系,勤于随访病情发展并给予治疗康复建议,虽然工作繁忙,仍然多次走访病人家庭,受到患者的欢迎。罗慰慈教授常说:“作为临床大夫要尽量把病人的处境体会好。把自己放在病人的位置,有些想法和态度就会有不同,处理事情的出发点也就会有所不同。有时病人为看病远道而来,如果能够多花几分钟或十几分钟,为他多想一想,就可以为病人缩短检诊时间,省下住宿等费用;有时你只需多解释几句话,就可以避免病人走好多冤枉路。医患关系紧张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病人和医生没有相互体谅”。现在罗慰慈教授年事已高,但仍然活跃在临床一线,出门诊、查房。近来曾参加重大医疗任务工作,早晚主持会诊和查房,对重要医疗措施作出必要的决定,深受多方面赞扬。罗慰慈教授特别重视医学教学,文化大革命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再次复课,由于医学教育中断多年,困难重重。罗慰慈教授亲自主管医大教学,克服困难,拨乱反正,从讲义到教室一一安排妥当。为了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罗慰慈教授亲自邀请美国著名教授来医科大学讲学。年轻教师往往缺乏教学经验,讲课难以受到欢迎,罗慰慈教授一方面传授教学经验,另一方面亲自走上讲台,作出表率。他善于在不同场合结合临床进行教学,能结合临床实际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鼓励并诱导受教者独立思考,课堂上往往通过实例举一反三,授课内容精而明,尽可能使学者在离开教室时记住其要点。获得“协和之友”教师奖,坚持为八年制医本科讲课,曾受聘为清华大学医学院八年制医本科讲座授课。罗慰慈教授经常出席国际性学术会议,1989年应邀参加中国科协代表团,赴美出席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年会并作学术报告;善与国内外学者交流,能掌握国内外学术动态。罗慰慈教授曾任卫生部药典委员会委员,卫生部新药审评委员会委员,国家教委留学资格审评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国家教委学位评定委员会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呼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第一届常委、第二届和第三届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内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内科杂志》主编,《中华结核呼吸杂志》主编,《中国新药杂志》副主编辑,《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和《Chinese Medical Journal》编委,国际刊物《Respirology》编委。1996年当选为亚洲、太平洋呼吸学会主席。2006年罗慰慈教授获得中国呼吸医师终身成就奖,表彰他为推动我国呼吸病学的发展,与国际呼吸学界交流做出的重要贡献。他渊博的学识和平易近人的大师风范将永远为呼吸内科学界的后生晚辈所景仰。
您好,湖南天星教育团队为您解答以下都是国家级医学期刊中国妇幼卫生杂志中国卫生工程学中国食品药品监管中医临床研究中国真菌学杂志磁共振成像结核病与肺部健康杂志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中国骨与关节外科实用防盲技术口腔科学杂志(Journal of Oral Science)中国医学文摘-中医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抗癌之窗(科普期刊)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中国癌症防治杂志糖尿病天地器官移植外科研究与新技术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协和医学杂志中国卫生标准管理中国继续医学教育中国卫生产业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中国卫生资源中国医疗保险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英文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大学学报(英文版)武警后勤学院学报中国临床研究转化医学杂志当代医学中国临床新医学中国当代医药中国社区医师中国医药科学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分册(英文版)航空军医中国处方药中华医史杂志医学信息学杂志中医教育继续医学教育药学教育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中国肿瘤外科杂志中国药物经济学中国医学创新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英德文版)中西医结合研究心理研究药物分析学报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中国药物警戒中国药事中国药店中国药品标准慢性病学杂志医药工程设计药学进展现代药物与临床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福建医药杂志中国药学(英文版)中国现代医药杂志空军医学杂志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中国口腔医学继续教育杂志眼科学报皮肤病与性病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国际精神病学杂志神经科学通报(英文版)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肿瘤基础与临床中国肿瘤临床(英文版)中国癌症研究(英文版)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生殖与避孕(英文版)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中国伤残医学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杂志国际泌尿系统杂志中华创伤杂志英文版中国心血管病研究中国肛肠病杂志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罕少疾病杂志国际老年医学杂志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国际内科学杂志国际结核病与肺部疾病杂志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中华护理教育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中国临床医生中国临床实用医学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中国CT和MRI杂志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国际护理学杂志中国医学工程医院管理论坛临床心身疾病杂志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国际遗传学杂志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中国免疫学杂志(英文版)中国医疗器械信息中国疗养医学中国老年保健医学中医药通报中医药临床杂志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中国现代中药中国民族医药杂志中国民间疗法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卫生职业教育光明中医针灸推拿医学(英文版)世界针灸杂志(英文版)中国结合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国医院统计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中国校医中国卫生监督杂志中国卫生法制中国卫生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中国民康医学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中国公共卫生管理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中国辐射卫生中国城乡企业卫生预防医学论坛卫生软科学社区医学杂志临床医学工程国外医学卫生经济分册中医药管理杂志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中国医学装备中国医疗设备中国医疗前沿中国实用医药中国高等医学教育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新医学新疆医学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辽宁医学杂志国际医药卫生导报中国临床护理新中医中国现代医生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中国卫生政策研究中国现代药物应用中国执业药师临床医药实践中医外治杂志东方药膳亚太传统医药中医杂志(英文版)世界中医药环球中医药海峡预防医学杂志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食品安全导刊养生大世界中国医药指南中华保健医学杂志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中华全科医师杂志中华医学信息导报中外医疗总装备部医学学报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中国中医眼科杂志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航空航天医学杂志海军医学杂志法医学杂志
《协和医学杂志》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主办 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高级学术性临床医学杂志,2010年7月创刊。创刊时间太段,产生不了影响因子,所以目前什么核心也不是的。
这些数字的意义不仅仅是统计,每个数字的背后,都是罕见病患者和罕见病家庭的艰难生存。
罕见病是指一种病吗?为什么有的人会得罕见病?得了罕见病会怎样?
如果没有对「罕见病」进行过了解,很多人看到上面的问题,很难回答上来。国际罕见病日,让我们一起了解这个陌生却又和我们“息息相关”的疾病。
罕见病,又称 孤儿病 ,是指患病率很低、很少见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将患病人数占总人口比例 ‰ 1‰ 的疾病定义为罕见病。乍一看 「‰」 这个千分号都不常见,所以罕见病真的很少吗?
根据国际罕见病日官方网站显示的信息,全球有超 3亿 人患有罕见病,也就是说,几乎每 21个 人中就有1个罕见病患者。
在中国,罕见病患者约有 2000万 人,这是什么概念呢?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北京市的人口数合计 2189万 人。可以说全国的罕见病患者人数,几乎相当于一个北京市的人口数。
平时我们在新闻中看到的“月亮的孩子”、“瓷娃娃”、“不食烟火的孩子”......这些美丽的名字背后,对应的是「白化病」、「成骨不全症」、「苯酮尿症」等罕见病患者。
目前全球已知的罕见病超过7000种,与其说这些疾病罕见,不如说我们对它的了解少之又少。
80%的罕见病为遗传性疾病,那么为什么会有遗传病呢?这就要从基因突变讲起:人类的进化离不开基因突变,“好”的突变让我们进化,“坏”的突变可能使我们生病。
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来讲,如果父母都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那么其孩子有25%的可能性发病,25%的可能性正常,50%的可能性携带但不发病。如果父母只有一方携带致病基因,则孩子有50%的可能性 健康 ,50%的可能性为携带者。
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是罕见病基因携带者,而人类只要有生命的传承,就会有发生罕见病的可能性。从这个意义上,罕见病患者,背负了人类进化试错的重担,承受了人类进化的代价,他们不该因为疾病被歧视。
1.诊断难
从发病,到确诊需要多久?一周?两周?一个月?半年?
答案可能比你想象的更久。
罕见病症状涉及范围广,异常器官系统比较多,罕见病信息的可及性是造成误诊的最主要相关因素。目前,罕见病主要涉及遗传代谢科、免疫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血液科、骨科等多个专业, 一方面患者可能需要经历4、5个甚至更多的医生,才能找到真正对应的科室,另外一方面,医生可能也需要查找上百种疾病的相关资料,才能进行判断。
2.治愈难
确诊了,就意味着能被治愈了吗?并不。
而有药可治,对于罕见病群体来说,已经是一件幸运的事。
对罕见病患者来说:
3.用药难
罕见病用药为什么那么贵?
罕见病药「既贵且缺」,这是罕见病群体及临床医生面临的最大难题。
好在,2022年1月1日,随着新医保目录实施,压在许多罕见病家庭上沉重的负担,终于可以相对减轻一些了: 据推测,“诺西那生钠”入医保后,患者的年治疗费用很可能降至30万元以下。
2020年和2021年各新增7种罕见病治疗药物,目前纳入医保目录的罕见病药物已达62品类,其中新增实施的2个罕见病用药(包括诺西那生钠在内)都曾被称作“天价药”,意味着高价罕见病用药进入医保“0的突破”。
正如医保谈判代表所说“每一个小群体都不应该被放弃”,我国从未放弃对罕见病群体的救治。
......
种种举措,对一些罕见病家庭和患者来说,可能都意味着 “至此有了生的希望” 。
今年的国际罕见病日口号沿用了去年的: “Rare is many. Rare is strong. Rare is proud.”
罕见并不孤单
罕见即强大
因罕见而骄傲
#每个人生来都是罕见病基因携带者#
参考文献:
[1]Yali Xue, Yuan Chen, Qasim Ayub, et al. Deleterious- and Disease-Allele Prevalence in Healthy Inpiduals: Insights from Current Predictions, Mutation Databases, and Population-Scale Resequencing - ScienceDirect[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2012, 91(6):1022-1032.
[2]何山,高仕奇,何欣悦,等. 中国罕见病领域新进展 (2020—2021) [J]. 协和医学杂志,2022,13 (1): 39⁃45.
[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遗传学组. 中国肝豆状核变性诊治指南2021 [J] .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21, 54(4) : 310-319.
[4]黄荷凤,徐晨明,王璐璐. 我国通过植入前胚胎遗传学检测技术阻断罕见遗传病的发展现状[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0,36( 1) : 10-15.
[5]国家卫生 健康 委办公厅关于建立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9〕157号.
[6]国际罕见病日官方网站:
内容出品:小荷医典
[1] 俞文兰,孙道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一线女护士心理健康风险及干预对策[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20,30(6):200-217. [2] 程家国,谭晓东,张玲,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及隔离留观者心理状况的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 2020, 20(1):1–5. [3] 马楷轩,张燚德,侯田雅,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隔离人员生理心理状况调查[J].中国临床医学, 2020, 27(1):36–40. [4] 马良坤,段艳平,郑睿敏,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孕产妇心理调整专家建议[J].协和医学杂志, –. [5] 李少闻,王悦,杨媛媛。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居家隔离期间儿童青少年焦虑性情绪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0,34(2):135-142 . [6] 董人齐,周霞,焦小楠,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隔离人员心理状况调查研究[J].康复学报, 2020, 30(1):1–4. [7] 徐东。复盘思考迎接大考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物流启示[N/OL]. [2020-02-24]. [8] 董炜疆,宫惠琳,刘文彬,等。新冠疫情下留学生医学基础课网上教学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20,34(2):125-128 [9] 吕海侠,王渊,张莉,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医学基础课程远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20,34(2):135-142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二版)[EB/OL].[2020-0123].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EB/OL].[2020-01-22].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EB/OL].[2020-02-06]. [13]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四川省实施细则(第一版)[S].成都,2020. [14] 姚宏武,索继江,杜明梅,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医院感染防控难点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0,30(6):200-217.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WS/T 368-2012[EB/OL].[2012-08-01]. [16]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中常见医用防护用品使用范围指引(试行)。国卫办医函[2020]75号[EB/OL].[2020-01-26]. [17服装设计毕业论文 陈明壮,查静茹,鲁超,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综合医院医疗废弃物管理实践[EB/OL].[2020-03-21]. [18] 孙晨,江亚南,赵继敏。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点和治疗药物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20,21(3):47-52. [19] 徐燕,刘洪生,胡克,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肺癌患者临床管理[J].中国肺癌杂志,2020,23(3),136-141. [20] 杜娜雯,白日兰,崔久嵬。肿瘤免疫逃逸机制及治疗策略[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19,26(4):454-462.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EB/OL].(2020-01-23)[2020-03-1]. [22] 黄耿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实施普通外科手术的思考和建议[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20,29(2):127-130. [2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方案(第六版)[EB/OL].(2020-03-07)[2020-03-09]. [24] 王玲玲,杨丽,王彩虹,等。“6S”融合目视化管理在援鄂医疗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区管理中的应用[J/OL].护理学杂志,2020,35.(2020-03-19)[2020-03-22]. [25] 李宝金,邬子林,胡波涌,等。疑似及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手术管理指引[J].广东医学,2020,41(5):1-4. [2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途径与预防指南[EB/OL].(2020-01-27)[2020-03-06]. [27] 周志强,孙星星,李世勇,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剖宫产术的麻醉管理[J/OL].中华麻醉学杂志,2020,40.(2020-02-25)[2020-03-08]. [28] 李太生,曹炜,翁利,等。北京协和医院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建议方案()[J/OL].协和医学杂志,2020,11.(2020-01-30)[2020-03-03]. [29] 操静,温敏,石义容,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焦虑抑郁及影响因素调查[J/OL].护理学杂志,2020,35.(2020-03-20)[2020-03-22]. [30] 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母胎医师专业委员会。妊娠期与产褥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专家建议[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20,23(2):73-79. [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S].2012. [32] 孟凡慧,范红艳,闻智。SARS疑似患者急诊手术管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8):9-10. [3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EB/OL].(2020-01-20)[2020-02-26]. [34] 韩光,韩景田。方舱医院在遂行多样化卫勤保障任务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学装备,2015,12(8):117-118. [3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S].2016. [3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隔离技术规范[S].2009. [37] 刘俊峰,翟晓辉,向准,等。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方舱医院建设管理探讨[J/OL].中国医院管理,2020,40.(2020-03-02)[2020-03-04]. [38] 左惠敏,王冬。发热门诊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标本采集与转运管理[J].护理学杂志,2020,35(6):62-64. [39]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S].2012. [4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EB/OL].(2020-02-04)[2020-03-01]. [41] 孙润康,张晓祥,徐进,等。基于5G技术的COVID-19方舱医院网络基础设施快速部署和应用探索[J/OL].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20,15.(2020-03-19)[2020-03-22]. [42] 郑喜灿,王志敏,赵丽,等。高原环境下方舱医院护理工作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6,31(19):65-67. [43] ***。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J].网信军民融合,2020(2):9-15. [44] 白莉,杨达伟,王洵,等。物联网辅助新冠肺炎诊治中国专家共识[J/OL].复旦学报(医学版),2020(1):2-10+1[2020-04-09]. [45]王志心,刘治,刘兆军。基于机器学习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疫情分析及预测[J/OL].生物医学工程研究,2020(1):1-9[2020-02-21]. [46]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响应机制流行病学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0,41(2):145-151. [47] 卫生健康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S].(2020-1-26)[2020-1-27]. [48]韩博学,张睢扬,韩永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8,33(9):1129-1133. [49]李硕,尹红波,刘杰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中医诊疗特点[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5,32(3):67-69. [50] 倪力强,陶宏武,杨小林,等。中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策略与分析[J/OL].中华中医药学刊:1-18[2020-03-06].
45岁,沈松杰,乳腺外科主任助理,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2005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八年制并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留院工作至今,专业从事乳腺良恶性疾病的手术治疗及综合治疗。擅长乳腺癌保乳、保腋窝、乳癌根治及即刻再造术,良性肿瘤美容切除。2013年由北京协和医院公派至哈佛大学医学院 Dana-Farber癌症中心及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学习。2017年获北京协和医院外科最佳副主任医师。现任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青年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理事,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乳腺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及秘书,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健康管理专委会常委,《中华乳腺病杂志》中青年编委、《协和医学杂志》青年编委等职务。承担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在SCI及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多篇。
《协和医学杂志》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主办 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高级学术性临床医学杂志,2010年7月创刊。创刊时间太段,产生不了影响因子,所以目前什么核心也不是的。
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的期刊是国家级科技期刊。中国医学科学院成立于1956年,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医学科学学术中心和综合性医学科学研究机构。医科院与协和医大实行院校合一的管理体制,院校设有18个研究所、5所分院、7所临床医院、5所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下称医科院)成立于1956年,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医学科学学术中心和综合性医学科学研究机构。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下称协和医大)是我国最早设有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和护理学本科教育的重点医科大学,其前身是"北京协和医学院",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于1917年创办。医科院与协和医大实行院校合一的管理体制,医科院为协和医大提供雄厚的师资和技术力量,协和医大为医科院培养高层次的人才,相互依托,优势互补,教研相长。院校设有18个研究所(以及2个分所)、5所分院、7所临床医院(含与北京市共建的天坛医院)、5所学院。
新型冠状肺炎的临床表现为喉咙肿胀发烧四肢酸疼,可能味觉和嗅觉有一定的影响,也可能存在一些后遗症,每个人的表现都不太一样,可以从知网里查询文献
您好,湖南天星教育团队为您解答以下都是国家级医学期刊中国妇幼卫生杂志中国卫生工程学中国食品药品监管中医临床研究中国真菌学杂志磁共振成像结核病与肺部健康杂志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中国骨与关节外科实用防盲技术口腔科学杂志(Journal of Oral Science)中国医学文摘-中医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抗癌之窗(科普期刊)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中国癌症防治杂志糖尿病天地器官移植外科研究与新技术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协和医学杂志中国卫生标准管理中国继续医学教育中国卫生产业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中国卫生资源中国医疗保险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英文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大学学报(英文版)武警后勤学院学报中国临床研究转化医学杂志当代医学中国临床新医学中国当代医药中国社区医师中国医药科学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分册(英文版)航空军医中国处方药中华医史杂志医学信息学杂志中医教育继续医学教育药学教育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中国肿瘤外科杂志中国药物经济学中国医学创新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英德文版)中西医结合研究心理研究药物分析学报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中国药物警戒中国药事中国药店中国药品标准慢性病学杂志医药工程设计药学进展现代药物与临床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福建医药杂志中国药学(英文版)中国现代医药杂志空军医学杂志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中国口腔医学继续教育杂志眼科学报皮肤病与性病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国际精神病学杂志神经科学通报(英文版)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肿瘤基础与临床中国肿瘤临床(英文版)中国癌症研究(英文版)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生殖与避孕(英文版)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中国伤残医学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杂志国际泌尿系统杂志中华创伤杂志英文版中国心血管病研究中国肛肠病杂志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罕少疾病杂志国际老年医学杂志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国际内科学杂志国际结核病与肺部疾病杂志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中华护理教育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中国临床医生中国临床实用医学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中国CT和MRI杂志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国际护理学杂志中国医学工程医院管理论坛临床心身疾病杂志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国际遗传学杂志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中国免疫学杂志(英文版)中国医疗器械信息中国疗养医学中国老年保健医学中医药通报中医药临床杂志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中国现代中药中国民族医药杂志中国民间疗法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卫生职业教育光明中医针灸推拿医学(英文版)世界针灸杂志(英文版)中国结合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国医院统计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中国校医中国卫生监督杂志中国卫生法制中国卫生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中国民康医学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中国公共卫生管理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中国辐射卫生中国城乡企业卫生预防医学论坛卫生软科学社区医学杂志临床医学工程国外医学卫生经济分册中医药管理杂志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中国医学装备中国医疗设备中国医疗前沿中国实用医药中国高等医学教育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新医学新疆医学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辽宁医学杂志国际医药卫生导报中国临床护理新中医中国现代医生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中国卫生政策研究中国现代药物应用中国执业药师临床医药实践中医外治杂志东方药膳亚太传统医药中医杂志(英文版)世界中医药环球中医药海峡预防医学杂志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食品安全导刊养生大世界中国医药指南中华保健医学杂志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中华全科医师杂志中华医学信息导报中外医疗总装备部医学学报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中国中医眼科杂志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航空航天医学杂志海军医学杂志法医学杂志
45岁,沈松杰,乳腺外科主任助理,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2005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八年制并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留院工作至今,专业从事乳腺良恶性疾病的手术治疗及综合治疗。擅长乳腺癌保乳、保腋窝、乳癌根治及即刻再造术,良性肿瘤美容切除。2013年由北京协和医院公派至哈佛大学医学院 Dana-Farber癌症中心及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学习。2017年获北京协和医院外科最佳副主任医师。现任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青年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理事,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乳腺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及秘书,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健康管理专委会常委,《中华乳腺病杂志》中青年编委、《协和医学杂志》青年编委等职务。承担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在SCI及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