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医学杂志收录

精神医学杂志收录

发布时间:

精神医学杂志收录

1 心理学报《心理学报》(Acta Psychologica Sinica),双月刊,中国心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主要发表我国心理学家最新、最高水平的心理学科技论文。现任主编为陈永明研究员,曹日昌、潘菽、徐联仓、匡培梓、林仲贤曾任该刊主编。《心理学报》1956年创刊,1966年因“文革”而停刊,1979年复刊,至2000年共出版32卷122期。从2001年起改为双月刊。1989年以前,《心理学报》由中国心理学会主办;1989年以后由中国心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共同主办;1995年以后,香港中文大学心理系成为《心理学报》的协办单位。《心理学报》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作为反映我国心理学研究水平的主要窗口,《心理学报》不仅在中国心理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该刊的文章摘要被美国心理学会主办的《心理学文摘》(Psychological Abstracts)和心理科学数据库(PsycINFO Database)所收录。2 心理科学《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双月刊,中国心理学会主办,华东师范大学承办,香港大学心理学系协办的综合性心理学学术期刊。该刊是国务院学位办审定的核心期刊。《心理科学》全面反映心理学各个分支的成果,论文涉及心理学各个领域,反映国内外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理论建设和实验研究的同时,加强对应用研究的重视,特别是心理学教学的研究。为适应心理学发展的需要,在保证论文质量的前提下,特设专栏刊登一定数量的中、短篇论文,形成该刊的特色之一。《心理科学》被国内多家权威检索机构收录,并收入于美国心理学会主办的《心理学文摘》( Psychological Abstracts)和心理科学数据库(PsycINFO Database),在心理学界和相关学界享有声誉。3 心理科学进展《心理科学进展》(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原名《心理学动态》,2002年改为现名,季刊,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办,主要发表能够反映国内外心理学各领域研究新进展、新动向、新成果的理论性和综述性论文。1983年创刊。现任主编为杨玉芳研究员,徐联仓、匡培梓、张侃曾任该刊主编。至2000年,《心理科学进展》共出版62期。该刊是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认定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该刊还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选录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被南京大学社会科学数据库研究开发中心选录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统计源期刊。4 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发展与教育》(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季刊,国家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承办。是国内唯一的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专业学术刊物,主要发表儿童青少年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领域的高质量研究报告与论文。下设5个栏目:认知与社会性发展、教与学心理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理论探讨与进展、研究方法与工具。《心理发展与教育》创刊于1985年,已故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朱智贤教授曾任该刊主编,现任主编为林崇德教授。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是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认定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还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选录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被南京大学社会科学数据库研究开发中心选录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统计源期刊。5 应用心理学《应用心理学》(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季刊,浙江省心理学会和浙江大学主办。主要刊登心理学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论文、评述、研究报告和学术动态。特别欢迎认知心理、管理心理、工程心理、教育心理、社会心理、心理测量、医学心理、心理卫生和咨询、体育运动心理、文艺心理、司法心理及心理学在其他领域的运用等方面的文章。6 心理学探新《心理学探新》(Exploration of Psychology),季刊。1981年创刊。江西师范大学、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和史”及“学校教育心理学”两个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南京师范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共同协办。被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选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1998)来源期刊。该刊着力发表心理学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和方法研究的探索性文章。主要内容为:心理学理论和史研究、认知心理学研究、发展和教育心理研究、心理测量和心理学研究方法、应用心理研究、心理学教学改革。主要面向专业心理学工作者和广大业余心理学爱好者。7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中国心理卫生杂志》,英文刊名:Chinese Mental Health Journal,国际刊号:ISSN 1000-6729,国内刊号:CN 11-1873/R。创刊于1987年2月,初为双月刊,2002年起改为月刊。主管单位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单位为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挂靠单位为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1991年起被纳入R74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类学术核心期刊。《中国心理卫生杂志》涉及学科包括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学、健康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是跨学科的学术期刊,全面反映我国心理卫生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学术水平。年发行量在10万册左右。不仅拥有国内相关领域的大量作者,权威的专家评审队伍,还有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香港地区的作者和特约编辑。该刊多年以来被美国心理学文摘(Psychological Abstract, PA),美国精神卫生文摘(Mental Health Abstract, MHA),美国ULRICH国际期刊,及英国皇家图书馆收录。在国内被收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c),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CMCC),和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在全国期刊评比中,该刊连续4年获奖,1998,1999,2000,2001年均获得中国科协专项资助,属择优支持的基础性和高科技学术期刊。8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1993年创刊,季刊,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主办,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承办,香港大学心理系协办。该刊属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科学引文数据库》的来源期刊,美国心理学会主办的(Psychological Abstracts)和(PsycINFO Database)定期收录本刊发表论文的英文摘要,曾被中国科协评为优秀科技期刊。《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主要发表应用心理学的论文及相关的基础和理论研究成果,内容包括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与教育测量、神经心理、健康心理、病人心理和儿少学习和行为问题等。主要面向的读者为临床心理学工作者、心理学工作者、医务人员、儿童保健、教育、司法鉴定、学校卫生、人事管理、人才开发以及其它特殊职业(体育、航空、军事)工作人员。《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刊号为ISSN 1005-3611, CN 43-1214/R, 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邮发代号 42-122,国外发行代号 4619-QR。9 心理与行为研究《心理与行为研究》(Studies of Psychology and Behavior),2003年创刊,季刊,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主办。现任主编为沈德立教授。《心理与行为研究》主要发表认知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生理与医学心理、心理学史与基本理论、心理测量与研究方法、管理心理等心理学研究的论文。主要面向心理学教学科研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和医学工作者等。除了以上介绍的8种期刊外,我国的心理学学术期刊还有《健康心理学杂志》、《四川心理科学》。我国还有台湾出版的《中华心理学刊》(Chinese Journal of Psychology)、香港出版的《华人心理学报》(Journal of Psychology in Chinese Society)。SCI/SSCI收录的455种心理学期刊作者 祝银梅刘 霞 苗丽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心理学期刊约有20多种,其中核心期刊5种,没有一种进入SCI/SSCI/EI,这与我国是个期刊大国(2003年中国期刊数9029种居全世界第三,据2002年统计中国期刊被SCI收录61种;SSCI收录3种;EI收录107种)极不相称。因此,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研究SCI、SSCI收录的心理学期刊,以揭示其基本状况与特点,同时推荐一批优秀的国际心理学期刊,供相关期刊工作者及心理学者借鉴。1、数据来源与统计方法本文统计数据是作者于2004年5月检索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Information,ISI)出版的大型权威检索系统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SSCI(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社会科学引文索引)而获得。SC1分为光盘版和扩展版,一般用SCI和SCIE(SCI?Expanded)表示,其区别仅在于收录期刊数的不同, SCIE收录的期刊数多且包涵了SCI光盘版。本文以SCIE为研究对象,该库收录自然科学基础领域170个学科的学术期刊6106种,其中心理学期刊62种占1.02%。SSCI收录全球50多个学科的社会学期刊1804种,其中心理学期刊437种占24.22%。JCR(Joumal Citation Reports,期刊引证报告)也是ISI编辑出版的用于评价期刊的重要定量工具。本文利用JCR网络版数据库查找SCIE/SSCI收录心理学期刊的出版国、语种、期刊影响因子 (Impact Factor,IF)等指标,并逐项进行了详细分析与研究。2、统计结果与分析2.1期刊数与交叉期刊分析SCIE来源期刊列表中包括1个学科主题(PSYCHOLOGY)的心理学期刊62种,有44种刊与SSCI来源期刊重复。44种交叉期刊有如下特点:出版国涉及7个国家,以美国、英国、荷兰为主;用英文发文的期刊40种,4种期刊以多语言出版;且季刊、双月刊多见;影响因子(IF )在1以上的有35种刊,最大值为9.896,是美国出版的Annum Review ofPsychology。2.2出版国(地)455种心理学期刊来自于23个国家,其中美国期刊294种(占64.62%),英国84种(占18.46%),德国23种(占5.05%), (各占1.32%),加拿大4种(占0.88%),日本、澳大利亚各3种(各占0.66%),俄罗斯2种(占0.44%),捷克、斯洛伐克、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丹麦、比利时、墨西哥、哥伦比亚、土耳其、南非、新西兰各1种(各占0.22%)。由此可知世界心理学主流期刊基本上由欧、美发达国家编辑出版。2.3语种455种心理学期刊涉及7种语言:英文409种(占89.9%),多语言27种(占5.9%),德语13种(占2.9%),法语,西班牙语各2种(各占0.4%),日语、俄语各1种(各占0.2%)。是否用英文发表是评价期刊能否达国际水准的首要特征。2.4影响因子(I F)2004年SCI、SSCI收录的455种心理学期刊最近2年的动态变化情况。2002年最大值是8.73,为美国出版的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行为与脑科学),2003年最大值是10.63(比上一年增加了1.9)仍是该刊。最小值为0.05的期刊是法国用法文出版的Revue DeNeuropsychologie。前后两年对比,除24种刊2003年无外,逐年增大的期刊有239种,逐年减小的期刊有194种,不变的有1种。3 结论与思考3.1心理学学科属交叉科学,但明显偏于社会科学以上SCIE与SSCI心理学交叉期刊的学科主题主要集中在实验心理学、多学科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生物心理学、分析心理学及发展心理学。这表明心理学作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的人文特征,也与心理学的发展趋势(早期自科,后来取向人文,现在两者整合,且人文取向的心理学更接近人的真实心理)相一致。3.2现代心理学的迅猛发展将促使我国学科分类的重新思考交叉科学是指两门以上学科相互结合,彼此渗透交叉而形成的新学科有“比较学科、边缘学科、软科学、综合学科、横断学科、超学科”等6大学科门类,如心理学、生态学、管理学等。国外早在70年代已经将现代交叉科学作为大的学科门类,如美国已将学科划分为生命科学、心理学、物质科学、环境科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工程科学、社会科学7大门类是我国第一个学科分类国家标准,将学科分为5大门类,下设58个一级学科,虽然少量交叉科学如管理学等列入一级学科,但是许多交叉性强、跨度大的新兴学科仍难找到自己的位置,如将心理学归入生物学;又如1999年出版的《中图法》(第四版)将心理学归入哲学、宗教类,1994年出版的《科图法》(第三版)则将心理学归入哲学、生物科学类;再如2000年出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把心理学归入哲学类,而医药卫生类也见有《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另外2003年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则把心理学划入神经精神医学类。为了解决这一混乱局面,更好地与国际接轨,迫切需要建立我国新的学科分类标准,使学科分类更加完善与规范,以促进这些新兴学科的健康发展。3.3中国心理学期刊的努力方向455种心理学期刊绝大多数由美国、英国、德国出版,且英文期刊占89.9%;44种交叉期刊及最具国际影响力28种期刊(见表)的出版国也是以美国、英国、荷兰为主。西方欧美发达国家处于心理学研究的引领地位。我国有心理学期刊20多种(其中核心期刊5种,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7种)。在CJCR中仅能查到3种心理学期刊有2002年的IF (即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0.735,中国心理卫生杂志0.732,心理学报0.283),与同期同类SCI/SSCI心理学期刊相比有较大的差距:(1)2002年SCI/SSCI心理学期刊平均值为1.733,是我国心理学期刊平均值0.732的2.37倍;(2)把2002年423个有IF值的SCI/SSCI心理学期刊降序排次,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相当于第259名(也可说有165个SCI/SSCI心理学期刊的比它小);而心理学报相当于第374名(有50个SCSCI心理学期刊的比它小)。我国心理科学学科独立分类、创新研究、期刊的数量(因为分类不合理,有关脑科研究的部分期刊可归到此类)与质量均要向国际看齐,因此中国心理学期刊应积极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可从“期刊出版现代化、编辑队伍国际化、选题科学化、论文规范化与语言英语化(《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已走在前面)、读者定位适当化”等方面努力。中国心理学会1980年7月加入国际心联成为其第44个国家会员,标志着中国心理学开始走向世界。我国心理学在近20多年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近2年心理咨询师培训班轰轰烈烈,心理意识日趋深入人心;尤其是2004年8月在中国北京主办了第28界国际心理学大会,说明我国心理学发展得到了世界的认可,显示中国心理学正在走向世界。《心理学报》作为中国心理学期刊的领头羊,它是唯一一种既接受中、英文论文,又参考文献一律用英文书写的期刊,且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影响,其文章摘要被美国出版的((Psychological Abstract)和心理科学光盘收录,正努力入围SCI、SSCI收录期刊。量高低的一种比较科学、客观、公正、合理的指标,已被世界广泛采用。同是SCI/SSCI收录期刊,其相差非常悬殊)。因将2003年IF≥3最具国际影响力的28种心理学期刊列于下表中,推荐给广大期刊工作者和读者,争取中国心理学期刊与中国心理学论文早日迈进SCI、SSCI的国际舞台,真正实现走向世界。

起初是省级期刊,现在属于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精神医学杂志》(双月刊)创刊于1988年,由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主办。是经国家科技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精神医学专业学术性期刊,系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证书编号G953-2007),是国内有重要影响力专业期刊之一。

《精神医学杂志》以“面向临床,质量第一”为办刊宗旨,着重报道有关精神疾病的预防、医疗,突出精神医学临床、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面向全国各层次的精神医学和心理卫生工作者,以精神科医生、护理人员、心理学工作者及其他相关学科人员为主要对象。

看到大家七嘴八舌的,都没有说到点子上耶。勉为其难回答一下。精神病病人送精神病医院会不会也直接厉害?直接回答是有可能!具体原因如下: 1、与精神疾病的种类有很大关系。 一些严重的精神疾病,并不能够逆转,也不能够阻止进展。医院只是在短时间内缓解症状,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只会越来越重。 2、与疾病的程度有很大关系。 任何疾病到了晚期,都是呈不可逆的状态,任何的努力和治疗措施,都是徒劳,症状越来越重,这完全可以预见的。 3、与监护人的行为有很大关系。 精神病患者自主能力是比较差的,所以绝大部分的决策还在病人自己的家属。有些家属并不是真心想送病人来治病,而是一种心理安慰,敷衍了事,所以症状稍有好转,可能就出院了,或者就不给病人服药,这种配合度极差,所造成的结果只会越来越严重。4、与病人的配合度有很大关系。 一些精神病患者有相当大的行为能力,特别是一些带有暴力倾向的,临床上治疗的手段确实不多,采用电休克等强制措施又会遭到家属的拒绝,无法进行完整的治疗方案,这种情况下,要达到好的效果,基本上是不可能,只会越治越差。5、与医生水平也有很大关系。 虽然现在都是医疗小组负责制,一个小组里面有初级医生,中级医生和高级医生。但直接与病人接触和与病人接触时间较多的都是初级医生,如果恰好碰到该医生水平,比较对疾病的诊断把握度欠佳,又没有及时向上级医生汇报,上级医生没有及时了解病情,或者病情比较复杂,没有相应的病例讨论,也没有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所以症状会有可能越来越重。当然这种可能性比较小,但不能完全排外。估计这就是题主想知道的答案吧。 综上所述,一个疾病的治疗影响因素很多,并不是任何疾病都能够一帆风顺,尤其是精神类疾病,绝大部分都不能够治好,只能够相对的缓解。精神疾病是医学世界的难题,精神病人需要家庭 社会 的共同关爱!您觉得呢? 我来说两句,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 如果一个人有精神疾病,只要及时到医院接受专科医生恰当系统的治疗,大多数病人都能获得良好的疗效。随着精神医学的发展,许多精神疾病的新药和先进治疗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也收到很好的效果 。有些病人的治疗效果不好,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 : 1.患者及疾病本身的原因:比如患者的父母或者直系亲属有精神疾病家族史,或者患者发病年龄早,无诱因起病,而且以阴性症状为主,这类患者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治疗措施也很难收到预期效果。 2.没有及时抓住治疗的时机而失去了早期治疗的良机,等到必须住院的时候,疗效已经大大低于早期治疗。 3.没有经过正规系统的治疗,有些家属从各种广告、朋友介绍,或者听说某种药物可以治疗,但是不掌握治疗原则和使用方法,就用药物进行非正规治疗。4.药物选择不当,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很多,每一种药物都有相对的“靶症状”若不顾患者的症状特点,随意用药、常常会导致效果不佳。 5.药物治疗剂量不足,或者是加减药量速度不当,使用药物治疗精神疾病需要有临床经验的医生在严密观察病情的情况下,针对病人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服药剂量才能保证较好的效果。 精神疾病的治疗专业性很强,必须在专业的精神科医生指导下进行,才能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另外影响治疗效果的也不单是药物,还包括患者本身和家庭及 社会 因素。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您、写的不好,请多指教,手打不易,谢谢关注! 有精神类疾病的人送精神病医院会不会有越治越厉害的风险? 相信很多监护人都有这样的顾虑,所以导致精神疾病的就诊率远远低于普通门诊。这也是导致精神疾病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 精神残疾是指精神障碍病情持续1年以上未治愈,存在认知、 情感 和行为障碍,从而影响其社交能力和在家庭、 社会 应尽职能上出现不同程度的紊乱和障碍。由此可见,精神疾病会随着病程的进展逐渐加重的。一直以来,外界都有这样的传言——住进精神病院,越治越严重。我觉得这事儿吧,让精神科医生来辩解,显得有些王婆卖瓜的感觉。首先我也得承认,并不是所有的精神疾病都能治得好,但肯定不会越治越严重,相反,很多家庭患病后选择“大神儿、大仙”等迷信的治疗方法,这样做不但错过的最佳治疗时期,而且可能对患者心理上产生不良暗示。 其次,患者住进精神病医院后,尤其初次发病的患者,对于治疗是明显阻抗的,他们不承认自己“有病”,家属也认为自己家的患者“没那么重”,他们会观察病房的环境,其他患者的状态,当看到一个个穿着病号服的患者在病房走来走去时,一些人会选择回家观察。回家观察就意味着等待疾病自愈,精神疾病不是没有自愈的可能,但是对于某些严重精神障碍来说,即使积极治疗都不见得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自愈希望更加渺茫。 大家对于精神病院的误解无非两点,一是药物副作用,二是管理模式过于严格。 大多数抗精神病药都有比较明显的镇静作用,同时,药物作用于大脑某些受体,会使人增加食欲,从而导致体重增加的风险,所以我们看到一些患者精力不足、肥胖,就会误认为是被“治傻了”。 对于管理模式,对于冲动病人,住院后的确可能需要约束,但我们的初衷是阻止患者进一步的伤害性行为,而约束行为通常会在患者入院的前几天。 随着药物的逐渐起效,患者情绪的稳定,后期患者可以在病房自由活动,甚至可以参加一些公共 娱乐 活动。综上,患有精神疾病后最好第一时间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我们所担心的越刺激越重,吃药副作用等情况,和精神疾病的严重性比起来,相信很多有类似经历的家属都深有感触并能权衡。任何学科存在都有它的意义,精神科也不例外,每年精神科有大量的精神疾病被治愈,当然也有一部分会有残留症状,但肯定不会越治越重。 希望我的解答对你有帮助,请关注,我将持续更新相关医学问题 千万不要让电击治疗,或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伤脑子,伤心脏,危险。单纯吃药就好。还有,什么手术治疗。更是无稽之谈。 我早以前听一顾客说,他老婆是精神病院的护士,精神病院应该有壮汉打手,病人发病肯定被打,像监狱!在精神病院给患者吃西药,不把病人折腾死不叫精神病院! 医院都是本专业毕业的,对疾病都比较了解,在言语上也比较注意,不会刺激患者,有利于病人的恢复,反而在家家人的不当言行,会刺激病人,容易让病人病情反复发作 不会,业内人士向你表示 住精神病医院就是监狱,千万能不住就别住,不信,住进去看看就知道了,还有大三甲医院,亲身体会,当然要疯了必须住,在外面谁都管不了。 这个就是事实,本来面貌,只是西医掩盖。你们到精神病院走一趟,到食堂打饭门前站一会,和打饭的人一唠这病几年了,听听如何讲。西药很少治愈,我认识一个长的很帅小伙,从十几岁一直到五十岁,年年住院给医院送几万,越吃越完,现在发病时不知羞耻,用刀砍父母。 本人亲历过,中草药确有治愈此病的患者,女姓。我同学妈妈。 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躁狂症以及双向 情感 障碍等所有所谓心理疾病的真相心理问题是当前非常严重的一个 社会 现象,尤其是在孩子中越来越多,让人痛心疾首。多少人痛苦到绝望,多少家庭濒临崩溃,而大多数人还蒙在鼓里,不知道真相和出路,真是太可怕了!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所有所谓的心理问题,无论什么类型,无论有多严重,无论症状多么复杂,其实根本都不存在。这些所谓心理疾病为什么很难治愈?是因为我们一直在解决一个本身并不存在的问题,这怎么可能解决呢?这样做的结果,只会造成更多更严重的问题。道理一说都明白,所有负面情绪本来就是所有人都有的正常情绪,就像呼吸一样。大家如果非要去解决的话,只能把生命解决掉,这就是很多人最终选择走向绝路的原因。一般的人遇到负面情绪很快就放下了,但我们不行,非要解决它,哪怕鱼死网破,结果越来越严重。殊不知,不去解决问题,转而放下问题就不需要解决的。无论生活中多么艰难,没有什么放不下的。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什么都带不走。 人生就是一场戏,何苦这么认真,何苦与自己过不去。 其实,现实中比你情况糟糕的人多的是,一般人没有当回事,没有拿起来,咱们不但拿了起来,还不愿放下。只要放下了就没有痛苦了。要说放不下,谁也没有办法。但痛苦有办法,痛够了自然就放下了,话糙理不糙。 我要告诉大家,选择结束生命是一个极其错误的选择。结束生命这并不是痛苦的结束,而恰恰是另一个没有尽头的无尽痛苦的开始。生命永远不会结束,每一段生命都有它的意义。 言归正传,这些所谓心理问题的本质和真相又是什么呢?如果如果我们弄明白了这个,所有所谓心理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因为实际上它本身并不存在,当然也就没什么要解决的。 有人说,怎么会不存在呢?我们内心煎熬的痛苦多么真实,我们现实面临的问题实实在在,我们就是睡不着觉,我们身上的症状和疾病也是真实的,我的人生就是看不到任何希望等等不一而足,这些痛苦就是明明存在啊?说不存在不是自欺欺人吗? 是的,对你来说,一切都是那么真实。我想说的是,这些所谓真实情况都只是结果而已,并非原因,也只是表面现象,并非本质。它们并非一成不变。我们要解决这些所谓心理问题,必须从根源上入手。大家无论通过心理咨询还是药物治疗,都是在用现象解决现象,用问题解决问题。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不断加重问题。 所有的心理问题,无论什么样的负面情绪,都会表现为自己无法控制自己的头脑思维,想个不停,吃不下,睡不着,身心疲惫,就想去想明白,结果越想越多,恶性循环,无法控制,直至崩溃。这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能量会逐渐被耗尽,就越来越失去了对自己思维的控制能力,最后甚至连自己的生命都打算放弃,那是低能量状态的幻想。在那种能量状态下,就是一个芝麻都变作一座大山把自己压垮。 这种情况下,唯有提升能量才能改变。这个能量,不光是吃饭和休息,更重要的是停止负能量(负面思维)的侵蚀,不断提升正能量。就是必须打破恶性循环,停止思考(你是永远想不完,也永远想不出结果的),并转向正向思维,积聚能量。有了正能量,就能掌控自己的思维,掌控自己生命的一切。有了正能量,过去那些困扰你的问题就由西瓜变成了芝麻。 那么,如何停止头脑思维呢?我们就是控制不住想啊!其实,控制不了头脑就是因为负能量(表现为所有负面情绪)太强大了,我们被负能量所控制了。由于不同人负能量所表现的负面情绪不一样,躯体症状更是千奇百怪,也就有了各种所谓心理问题的病名,其实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只要抓住了本质,所有所谓心理问题自然就不存在了,也根本就不需要去解决,因为没有什么需要解决的。无论你是什么情况,无论有多严重,无论现实问题多么真实和难以解决,无论躯体上有任何严重,哪怕得了绝症,根源都只有一个,解决办法也只有一个。找到了根源,人生中一切问题都是肥皂泡。 根源是什么呢?根源在于错误的三观,追求了错误的价值。当前,可以说世界上99%的人追求的是错误的。追求物质,各种欲望,色情,不孝,不珍惜生命,只知道索取而不知道人生的意义是奉献而非索取、压力大(非要追求一个特定的目标或要求)。由于这些错误的三观,导致我们心里每一个念头、所说、所行都是冲着欲望和索取去的。大家每一个负面情绪后面都一定有一个欲望。还有很多家长自己还把这些错误观念强加给孩子,自己把孩子害了还怨天尤人,还埋怨孩子。我们所有的欲望和负面情绪都是负能量,都会不断纠缠与放大,最终正能量越来越少,甚至发展到我们以负能量为荣,以正能量为耻。这不就是现在 社会 的普遍现象吗?为什么大多数人活得很痛苦?这就是总根源。每个人表现不一样,有的身体得病,有人心理得病,有人遭受挫折或灾难等等。 我们得了所谓心理疾病,就开始怨天尤人,就认为自己倒霉,就认为上天不公。其实。上天是最公平的。每个做的错事,就要自己承担。而大家都在选择逃避责任,但怎么可能逃避得了呢?有人想去向心理咨询师倾述,其实倾述又是在释放负能量,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吸引更多的负能量。有人希望靠药物解决,明明是内心的问题,药物又怎么可以解决呢?这不荒诞吗?还有人希望能别人拉他一把。你的内心别人怎么可能使上劲呢?你们的那些在负面情绪下各种天马行空的奇葩幻想别人又怎么能理解呢? 你活在梦境里,唯有醒来。谁能把梦境解决了?醒来就是,有啥好解决的?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要明白自己错在哪了,要明白没有谁在惩罚你,都是自己的错。宇宙是最公平的,如果你错了还能快乐,那才真是没天理了。其实,外面谁都没有错,都是你自己的错,不要怨天尤人,只能反省自己。什么原生家庭理论,根本不存在,都是害人的理论。自己的命运是自己做主,不要给自己找任何理由和借口。不要以为是家庭环境原因、是别人欺负你你害你、是人际关系紧张、没有钱、压力大、身体疾病等等一切现实问题造成的。错了,这些问题也都是现象,都是错误三观的结果,和你的心理问题一样都是同一根源的结果,都是表象,都有一个共同的错误的根。即便这些问题被解决,你的心理问题照样存在,而且还会出现更大的问题来提醒你。 每一个痛苦,都是来提醒你错了,让你赶快回头。一旦回头,痛苦就失去了存在价值。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你一天不回头,痛苦就会如影随形。每一个痛苦的背后,都有一个执着,都有一个欲望。唯有放下执着,放下欲望。过去的已经过去,一切都是咎由自取,没有人伤害过你,也没有人能够伤害到你,坦然接受自己当前面对的一切,这是自己过去所做的果实,已经无法改变。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知错改错,从当下开始保持正能量的心念、语言、和行为,不再传播和释负能量,包括家里和互联网上,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家务做起,帮助他人,奉献自己,放下自私自利,放下欲望,放下物欲执着,孝敬父母,爱惜所有生命,敬畏自然,这些本来就是人生的真谛,回归人的本性,这些正能量越来越多,你的未来自然就会改变,幸福快乐就已经上路了。哪里还会有什么心理问题?哪里还有什么人生问题需要解决?哪里还有痛苦?哪里还有不平? 还有,孩子有问题的父母,求您放过孩子,放下孩子,不要管的太多,给孩子正确的人生观教育,还孩子自由,别给孩子过多压力。互联网一代,少接触电子 游戏 和色情网站等成瘾东西,也别再用药物残害孩子了!!! 最后,我可以告诉大家,我自己曾经就是一个所谓严重心理疾病的患者,长达二十多年,无论多么的绝望和无助都经历过。现在,我已经重生了。我希望把我用血泪换来的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还陷在痛苦的无底深渊中的人走出来。希望能够挽救更多濒临崩溃的家庭和孩子。 认为自己存在所谓心理问题,并想办法去解决它,是所有痛苦的真正原因和开始,随着解决的过程,痛苦越来越大。这就是正常人与所谓心理疾病的人的根本区别。人生中所有现实问题都一样如此,不解决是最好的解决。无为而无不为。大多数人活反了,所以痛苦。 很多人都说放不下,没有什么是放不下的,人死的时候都的放下,没有谁能把它带走。不放下就得继续背着,继续痛苦,没有选择,也没人能帮你放下。放下的唯一方法就是接纳,接纳别人和自己经历的一切,接纳一切可能的发生! 有感触的朋友,希望大家多多转发,帮人就是帮己。

精神医学杂志登录

是核心期刊,科技核心期刊。精神医学杂志主办单位: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出版周期:双月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16-2017年度)

起初是省级期刊,现在属于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精神医学杂志》(双月刊)创刊于1988年,由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主办。是经国家科技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精神医学专业学术性期刊,系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证书编号G953-2007),是国内有重要影响力专业期刊之一。

《精神医学杂志》以“面向临床,质量第一”为办刊宗旨,着重报道有关精神疾病的预防、医疗,突出精神医学临床、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面向全国各层次的精神医学和心理卫生工作者,以精神科医生、护理人员、心理学工作者及其他相关学科人员为主要对象。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国家级或是非国家级,核心或者非核心,统计源或者非统计源期刊等等),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精神医学杂志收稿时间

是核心期刊,科技核心期刊。精神医学杂志主办单位: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出版周期:双月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16-2017年度)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是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算是普通国家级期刊。但不是中文核心期刊,中文核心算是国家级核心期刊。

不允许一稿两投。稿件须一式两份(作者自留复印件) ,附第1 作者单位介绍信、作者书面声明“未一稿两投”、每位作者签名,四者不可缺一。作者单位负责审查稿件的真实性、保密性、未一稿两投和署名无争议。若属基金资助(写明基金编号) ,或国家攻关项目(写明编号) 。来稿在审修、印刷期间未经本杂志社同意不能改投它刊。某些数据已投别处发表的,应附来复印件。 文稿应数据可靠, 论点鲜明, 结论明确, 层次清楚, 文字简练, 书写工整。论著(包括参考文献、外文摘要、表和图的篇幅) 字数一般不超过5 千字。用国家规定的规范化汉字。必须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科技名词。新药的临床试验要符合伦理学的要求。文稿尽量用计算机打印,注意斜体、大小写于上下角标,一式两份,并附软盘(请用新盘,寄出前请查杀病毒)。第1页仅写题名、作者和单位、摘要及关键词(中、英文)、脚注和文章编号(由杂志社填写)等项,都另起一行。正文从第2页开始。层次系统用黑体标题,1,……,……,……。文字请使用4号宋体,倍行间距。 来稿一律文责自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本刊可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退修日期若超过2月 者, 则作新稿处理,重新登记收稿日期,逾3 月 ,视作自动撤稿。 凡来稿在接到该刊回执后6 月内未接到稿件处理通知者,系仍在审阅中,作者如欲投他刊,请先该本刊联系,切勿一稿多投。稿件确认刊载后需按通知数额付版面费。稿件刊登后酌付稿酬(已含各数据库的作者著作权使用费) ,赠当期杂志1 册。该刊录用的所有稿件均另以电子期刊、光盘版方式出版。 地址:200030 宛平南路600号上海精神医学编辑部。

精神医学杂志收稿要求

一投就中的北大核心期刊有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杂志、中国卫生统计杂志、中国比较医学杂志。发表医学北大核心期刊,想要一投就中,难度还是比较大的,不仅要保证论文的学术质量,好还可以带课题基金资助,可以有效的提升稿件录用率。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杂志、中国卫生统计杂志、中国比较医学杂志的特点

1、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杂志

期刊级别,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统计源科技核心期刊,四川A类刊物

收稿方向,主要刊载有关血管介入、非血管介入、肿瘤介入、神经介入、介入超声、介入疗法的综合临床效果评估。

收稿要求,要求作者为三级单位的医生,文章必须要提供图片支撑。

2、中国卫生统计杂志

期刊级别,北大中文核心、CSCD科学引文期刊、统计源科技核心,级别很高

收稿方向,主要刊收医药卫生调查分析相关的论文。

3、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期刊级别,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统计源科技核心期刊

收稿方向,刊收风湿免疫科,肾内科,内分泌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论文。

收稿要求,要求作者为三甲单位医生,并要求带真实课题,文章须提供动物的生产许可证号SCXK及使用许可证号SYXK有效期5年内。

(1)《法医学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主管、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主办、《法医学杂志》编辑部编辑出版并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法医学学术刊物(双月刊)。(2)本刊诚征法医病理学、法医临床学、法医物证学、司法精神病学、法医毒物化学等学科未发表过的论文、技术与应用、案例分析、学术争鸣、综述、研究简报、经验交流、医疗纠纷、案例报道、讲座和名词解释等有关各类稿件。对于国家级攻关项目、重点科研项目以及重大科研基金资助课题形成的论文尤其欢迎,一经录用,将优先发表。(3)本刊接受电子邮件投稿。发送稿件时请在主题中注明“投稿”字样。电子邮件投稿后不必再寄打印稿。编辑部收稿后,即回复并告知文章编号,作者查询稿件时请报编号。为方便联系,投稿时请留联系电话,如第一作者联系不方便,请自行指定1名通信作者,告知其详细联系方式。(4)新投稿件需附单位审核证明信,可以扫描后同稿件同时发送给编辑部。证明信内容包括:①第一作者身份;②基金项目;③无一稿两投、不涉及泄密、署名争议;④内容无政治性错误;⑤内容真实性由审核单位和作者自负。(5)请勿一稿两投。如发现同稿件在不同的公开发行刊物上刊出,本编辑部二年内不受理该作者的稿件,并向其所在单位及相关期刊进行通报。本编辑部收到稿件后一般3个月内会将采用、退修或退稿意见通知第一作者。只有接到本刊退稿通知后作者方可将稿件自行处理。如投稿3个月后未收到本刊任何通知者,请来函来电向本刊编辑部查询。期间作者如地址搬迁、联系方式改变请及时通知本编辑部。(6)来稿一经接受,作者需签署著作使用授权书,并对稿件清样进行核对和签字,然后尽快寄回编辑部。依照我国《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对来稿有删改权,凡涉及对原意的修改将征得作者同意。作者如不希望删改,请声明。(7)本刊已加入国内外多种大型数据库系统。凡被本刊录用的稿件,将由本刊统一纳入各信息服务系统。如作者不同意将自己的稿件纳入各数据库,请在投稿时书面声明。(8)本刊对确定刊用的稿件将依所占版面与插图数量收取版面费(刊印彩图者需另付适量彩图印制工本费),稿件经刊载后酌付稿酬(含光盘版和各网络数据库版稿酬),另赠当期杂志1~2 册。2 撰 稿稿件格式:本刊采用《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数据评价规范》(CAJ-CD规范)格式。论著稿件内容和顺序排列:基金项目,作者简介,中文题名、作者名、作者单位、摘要和关键词,英文题名、作者名(中国作者姓名用汉语拼音, 外国作者的姓名写法遵从国际惯例)、作者单位、摘要和关键词,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参考文献。论文、案例分析、技术与应用、学术争鸣、综述等正文一般不超过10 000字(包括图表及参考文献)。研究简报、经验介绍、案例报道等一般不超过4 000字。 基金项目(Foundation item)获得基金资助产出的文章应以“基金项目:”作为标志,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并在圆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基金项目名称应按照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著录,多项基金项目应依次列出,其间以分号隔开。例: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9637050);“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004BA523B) 第一作者简介 (Biography)本刊论文、案例分析、技术与应用、综述等文章要求列出第一作者简介,其中包括作者的基本信息(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出生地)、简历信息(职称、学位、简历、研究方向等)和联系信息(电话、传真、电子信箱等)三部分,其中基本信息是必需的(民族为汉族可省略)。简介前加“作者简介:”作为标志。例:作者简介:乌兰娜(1968-),女(蒙古族),内蒙古达拉特旗人。副教授,博士,1994年赴美国哈佛大学研修,主要从事蒙古学研究。Tel:, E-mail: 。如需标明通讯作者的,可在“作者简介:”项后加“通讯作者:”项,并将主要信息列出。题名(Title)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能概括文章的要旨,避免使用“…的研究”,“…的探讨”等没有实质意义的词语,不使用非公知的缩略词、缩写字符和代号等,一般不用副题名。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外文题名一般不超过10个实词。英文题名的首字母及各个实词的首字母应大写。 作者(Author)及其工作单位(Organization)作者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更动。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顺序排列,作者间用逗号“,”隔开,不同单位(包括同一单位不同科室)作者姓名右上角加注相应单位(或科室)的阿拉伯序号。换行后在圆括号内列出作者单位全称及所属科室全称,单位名和科室名后排列所在省份、城市及邮政编码,作者单位间用分号“;”隔开。例:张召晖1,常云峰1,2,周晓蓉1,3,邓振华1(1.四川大学 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法医病理教研室,四川 成都 610041; 2.中南大学 基础医学院法医系,湖南 长沙 410013; 3.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 上海 200063)中国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采用如下写法:姓前名后,中间为空格。姓氏的全部字母均大写,复姓连写;“双姓”(包括 “夫姓+父姓”、“父姓+母姓”)中加连字符。名字的首字母大写,双名中间加连字符;名字不缩写。多位作者的署名之间应用逗号隔开。如:ZHANG Ying (张颖),WANG Xi-lian (王锡联), ZHUGE Hua (诸葛华),FAN-XU Li-tai(范徐丽泰)。外国作者的姓名写法遵从国际惯例。英文文章和英文摘要中的作者工作单位还应在省市名及邮编之后加列国名,其间以逗号分隔。例:(Institute of Nuclear Energy Technology,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摘要(Abstract)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不应出现图表、冗长的数学公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缩略语。中文摘要编写应执行GB 6447规定,报道性文摘(论文、案例分析、技术与应用等要求含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以300~400字为宜。指示性文摘(学术争鸣、综述等要求)以200~300字为宜。摘要采用第三人称撰写。研究简报、经验介绍、案例报道等B类文章不需要摘要。英文摘要不宜超过250个实词。主要信息应与中文摘要保持一致,注意使用符合语法的英文,尽量使用第三人称的被动语态,方法和结果部分用过去时态,结论部分用当前时态。中文摘要前加 “摘要:” 作为标志,英文摘要前加“Abstract:”作为标志。关键词(Key words)关键词数目一般为3~8个,关键词标引应从医学主题词表(Medical Subject Headings,MeSH)中选用规范词,中文译名可参照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编译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未被词表收录的词如确有必要也可作为关键词标注在主题词后。关键词中缩写应按MeSH还原为全称,如“SCI”应标引为“脊髓损伤”。各关键词之间应用分号(;)分隔。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中文关键词前应冠以“关键词:”,英文关键词前冠以“Key words:”作为标志。例:关键词:法医人类学;放射学;身高;颈椎;线性模型Key words: forensic anthropology; radiology; body height; cervical vertebrae; linear 正文 医学名词和缩写以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中文药物名称应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或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辑的《药名词汇》 (非法定药物)中的名称,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非公知公用的缩写第一次在摘要和正文中出现时应以以下方式描述:中文全称(英文全称,缩写)。 标题研究类文章一般分为“引言”、“材料和方法”、“结果”、“讨论”4个部分;个案报道一般分为“案例”和“讨论”两部分。各部分以下层次的标题应简短明确。标题要有标题名。采用四级标题,顶格排序,引言不排序。一级标题用1,2,…,排序;二级标题用,,…,排序;三级标题用,,…,排序;四级标题用, …,排序。其后用(1),(2)…,可无标题名,连续表述。 图文中插图应具有自明性,要有图序和图题。显微照片应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线图和点图作图要规范,实验点要简明、准确、大小适宜、线条均匀、图中文字、符号、坐标的标值及标值线必须清晰。标目采用国家规范的物理量,物理量要列出名称、符号和单位符号。图的内容切忌与表格和文字内容重复。 表采用“三线表”,必要时可加辅助线。表题和表中文字尽量使用中文,可按本刊规定使用符号和缩写。三线表具备要素表序、表题、表身、表注(必要时)。全文有1个表,表序写作“表1”。表内栏目为物理量时,应列出物理量的名称、符号和单位,例:时间 t/min;浓度 cB/(mol·L-1)。表中的单位等内容一致时,可将其用圆括号标注在表题下方表的右上端,例:(n=8,x±s)。表中数据小数点对齐或加减号对齐。表注置表下方,采用1),2)…形式,不用*、#、△、★等符号。 数学、物理、化学式应编排序号,序号标注于该式所在行的最右边。圆括号形式。较长的式子在运算符号(+,-,×,÷, >,<,=)处转行,关系符号留在行末。不能在∑,∏,∫,dx/dt等这类符号后转行。 执行专项标准中注意的问题 标点符号执行 GB/T 15834-1995《标点符号用法》。注意不可出现冒号套冒号的情况,如:“病理诊断:脑:淤血、水肿;肺…”。不可将冒号(:)与比号(∶)混用。正确使用连接号,例:CAJ-CD;1 000~1 500 kg,1998—2006年。数字用法执行GB/T 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和GB 8170-87 《数值修约规则》。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间,必须用阿拉伯数字。定型的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修辞语句、概数的临近数字、中国干支纪年和夏历月日、含月日表示时间和节日的词组、无统计意义的用汉字。数字的小数点前后,每3位一组,组间空1/4汉字空。参数和偏差范围的正确表示举例如下:(1)数值范围 5~10,3×103~8×103;(2)百分数范围 20%~30%,(30±5)%;(3)具有相同单位的量值范围 ~;(4)偏差范围 (25±1)℃;(5)带尺寸单位的数值相乘 3 cm×4 cm×5 cm。 统计学符号执行GB/T ~ 《统计学术语》。常用相应术语及符号示例:样本量 n; 样本观测值 x,y; 样本均值 x;样本相关系数 r; 样本复相关系数R;样本标准差 s;样本方差 S2; t检验 t; F检验 F; χ2分布 χ2; 自由度 v; 概率 P。 量和单位执行国家标准GB3100-1993,GB3101-1993,GB3102(1~13)-1993《量和单位》的规定,正确使用量和单位的名称与符号。量符号以斜体字母表示(pH用正体除外),单位符号一律以正体字母表示。例:血压计量单位为 kPa;时间单位为 s、min、h、d;质量单位为 kg;重量单位为 N; 分子质量单位 为 u;旋转速度正确的表示为:“离心半径10 cm,1 000 r/min,离心5 min”或“1 000×g离心10 min”; B的浓度 cB单位为mol/L、mmol/L等。质量浓度ρ单位为kg/L,g/L、mg/L等。参考文献按照GB/T《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著者为1~3位时全部写出,人名中间加逗号,3位以上时只列出前3位,后加“等”或“et al.”。中文期刊用全名,西文按《医学文献索引》(Index Medicus)格式缩写。参考文献标注法(1)本刊正文中引用文献的标注方法采用顺序编码制, 即按文章正文部分引用的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 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根据情况可按下述3 种格式之一标注。薛社普,等[1]指出棉酚从体内排泄缓慢。棉酚对人类的抗生育效果达99%[1-2,4]。cAMP 含量测定方法见文献[1]。(2)图中引用参考文献,按其在全文中出现的次序编号,标注写在图的说明和注释中,图中不应出现引文标注。(3)表中引用参考文献,按其在全文中出现的次序编号,在表注中依次标注; 若必须在表中标注,可采用另列一栏并将引文序码置于方括号中,以避免与表中其他数字相混淆。 文后参考文献类型根据GB 3469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普通图书-M,会议论文-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汇编-G,参考工具-K,其他-Z。对于数据库、计算机程序及电子公告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以双字母作为标志: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采用双字母表示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磁带-MT,磁盘-DK,光盘-CD,联机网络-OL,并以[文献类型标志/载体类型标志]表示包括了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志。例: [M/CD]—光盘图书;[DB/MT]—磁带数据库;[CP/DK]—磁盘软件;[J/OL]—网上期刊;[DB/OL]—网上数据库;[EB/OL]—网上电子公告。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文献在引做参考文献时不必注明其载体类型。

精准医学杂志是哪里收录

医学杂志期刊有:1、《中国社区医师》:国内发行量最大的国家级综合性医学期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旬刊。2、《医学信息》:国内发行速度最快的国家级综合性医学期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旬刊。3、《吉林医学》:创刊历史久远,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旬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4、《中国医药指南》:国家级科技期刊、半月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5、《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国家级科技期刊、半月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6、《内蒙古中医药》:综合性学术期刊、旬刊、万方收据库收录期刊,职称晋升认定期刊。7、《按摩与康复医学》:国家级优秀科技期刊、中华中医药学会系列、万方数据库收录、职称晋升认定期刊。8、《中国卫生产业》:国家级医药卫生期刊、月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9、《中国当代医药》:国家级医药卫生专业刊物、旬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10、《中国美容医学》: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月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11、《中国药业》: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半月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12、《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期刊、半月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

有很多 《健康必读》《求医问药》《中国现代医生》,如果需要投稿可以找我,我是《健康必读》的编辑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美国医学杂志》美国ISSN:0002-9343,1910年创刊,全年18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刊载临床研究原始论文和初见病例报告、评论。兼及临床病理学高级学术会议探讨医学、科学与社会问题的文章和编辑部短评。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美国预防医学杂志》美国ISSN:0749-3797,1984年创刊,全年8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刊载预防医学基础和应用研究论文。涉及的学科包括流行病学、遗传学、营养学、毒理学和社会科学;应用的领域包括卫生管理、传染病防治、职业医学、环境卫生、航空航天医学、老年病、母婴保健、计划生育等。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urgery《美国外科学杂志》美国ISSN:0002-9610,1890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历史悠久的著名外科权威专业性学术期刊,由美国六家主要外科医学会合办,专载普通外科临床与实验研究论文,介绍手术技术、外科手术、步骤、设备和器械。主要栏目有论著、方法探讨、外科教育、简短报告、评论等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老年医学与老年病学集刊》爱尔兰ISSN:0167-4943,1982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刊载实验老年医学和临床老年病学以及老年社会研究等方面的论述。Archives of Medical Research《医学研究档案》墨西哥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信息咨询部编 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期刊投稿指南 14ISSN:0188-4409,1970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2004年起由Instituto Mexicano del Seguro Social, Oficina de Bibliotecas y Divulgacion,MEXICO 出版,发表生物医学研究方面的原始论文和报道。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生物医学与药物疗法》法国ISSN:0753-3322,1947年创刊,全年10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信息咨询部编 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期刊投稿指南 21年影响因子。刊载生物医学和药物疗法,包括与之相关的生化、内科、药学、外科、生物物理、免疫、血液、神经与内分泌等方面的研究论文、评论和札记。Clinica Chimica Acta《临床化学学报》荷兰ISSN: 0009-8981, 1956年创刊,全年24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刊载临床化学和医学生物化学,包括化学、生物化学、免疫化学技术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论文、简报、技术札记,以及学术动态报道。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欧洲放射学杂志》爱尔兰ISSN:0720-048X,1981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2005年EI收录245篇。刊载研究放射及医学影像技术应用与实践方面的论文、评论、病例报告,涉及X射线、CT、磁共振、超声波及其它先进影像技术和设备。Integrative Medicine《综合医学》美国ISSN:1096-2190,1998年创刊,全年4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主要刊载营养补充剂、植物药、饮食、生活方式等方面的论文ITBM-RBM News《欧洲生物医学技术杂志-新闻》法国ISSN:1297-9570,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2000年前刊名RBM-News,为刊载世界生物医学界学术活动及其新闻报道。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1、中华医学杂志2、第四军医大学学报3、第三军医大学学报4、第二军医大学学报5、第一军医大学学报(改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报)6、解放军医学杂志7、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8、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9、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10、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1、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2、复旦学报.医学版13、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14、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15、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16、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7、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18、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广东医学20、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2、上海医学23、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4、江苏医药25、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6、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7、实用医学杂志28、山东医药29、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30、重庆医学31、重庆医科大学学报32、天津医药33、安徽医科大学学报34、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35、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36、首都医科大学学报37、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公共卫生2、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3、中华流行病学杂志4、卫生研究5、营养学报6、中华预防医学杂志7、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8、中华医院管理杂志9、环境与健康杂志10、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1、中国卫生统计12、中国工业医学杂志13、中国职业医学14、环境与职业医学15、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6、中国卫生经济17、毒理学杂志18、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19、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现代预防医学21、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2、中国妇幼保健23、中国学校卫生24、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5、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6、生殖与避孕中国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草药2、中国中药杂志3、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4、中国针灸5、中成药6、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7、中药材8、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9、中药药理与临床10、中华中医药杂志11、针刺研究12、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3、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4、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5、辽宁中医杂志16、时珍国医国药17、中医杂志18、新中医19、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中国天然药物基础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中华微生物和免疫学杂志3、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4、解剖学报5、中国免疫学杂志6、免疫学杂志7、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8、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9、生理学报10、解剖学杂志11、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2、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13、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改名为: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14、生理科学进展15、中华病理学杂志16、神经解剖学杂志17、现代免疫学18、病毒学报19、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1、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改名为:国际免疫学杂志)22、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3、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4、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改名为: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5、基础医学与临床临床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中国医学影像技术3、中国临床康复(改名为: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4、中华检验医学杂志5、中国超声医学杂志6、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7、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8、中华护理杂志9、临床检验杂志10、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1、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2、中国急救医学13、检验医学14、中华急诊医学杂志15、中国全科医学16、中国实用护理杂志17、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18、中国输血杂志19、中国实验诊断学20、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1、护士进修杂志内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中华内科杂志3、中华心血管病杂志4、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5、中华血液学杂志6、中华肝脏病杂志7、中华消化杂志8、中国地方病学杂志9、中华肾脏病杂志10、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1、中华糖尿病杂志(改名为:中国糖尿病杂志)12、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3、中华传染病杂志14、中华风湿病学杂志15、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6、中国动脉硬化杂志17、中国循环杂志18、高血压杂志(改名为:中华高血压杂志)19、中国老年病杂志20、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1、中国内镜杂志22、肠外与肠内营养23、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4、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您好,建议您去相关的专业学术网站或者是论坛上进行相关咨询。

  • 索引序列
  • 精神医学杂志收录
  • 精神医学杂志登录
  • 精神医学杂志收稿时间
  • 精神医学杂志收稿要求
  • 精准医学杂志是哪里收录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