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花生叶斑病论文文献综述

花生叶斑病论文文献综述

发布时间:

花生叶斑病论文文献综述

花生褐斑病并非纯粹的一种病虫害,它分成褐斑病、褐斑病和网斑病。主要是损害花生仁的叶茎,花生仁一旦感柒,会导致叶子的掉下来,严重危害花生仁的生产量和质量,都是牵制花生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比较严重的花生田会导致40的限产。尽管褐斑病展现的类型许多,可是在预防上还需要综合防治,

才会发生实际效果。首先要采用花生仁的改良品种,特别是一些抵抗工作能力娇情的种类,针对发生问题的田快提议不必留着花生种应用,或是隔年交替种类的栽种,防止由于品类单一造成的抗病力衰退。第二要加强栽培技术。有条件的田块能够推行2年一倒茬轮种的方法栽种,特别是在是与黄豆、苞米轮种实际效果会更强。合理地应用化肥,应预防应用高氮的复合肥料,以三个15的平衡肥和16-14-15的秘方更为有效,要在恰当的情况下喷撒叶肥,

特别是现阶段市场需求的花生仁三遍药能具有预防褐斑病和提升花生仁抗病性工作能力做到提高产量的效果。病虫害多在花生仁后半期开展浸染,关键是与早期幼苗期抗病性相关。黄叶比新芽更容易感柒褐斑病。那样对于花生仁叶子上的褐斑病如何进行预防呢?当花生收获以后,立即消除枯枝枯叶,减少病原菌数量。选用拌种的方法防止幼苗期病害。

对于花生仁初开花期、齐针期、彭大期开展服药。在初开花期关键防止幼苗期病虫害,能够采用苯甲.嘧菌酯开展防止,而且配以钼肥提升根茎固氮菌,最好是另配一袋芸苔素内酯调整生长发育。在花生仁齐针期和膨果期可以选择吡唑醚菌酯开展褐斑病的防止,最好是混配上戊唑醇或氟环唑,能够发挥对褐斑病的防止加医治的功效,而且实际效果不错。

花生出现黄叶,枯萎。如发生在苗期、中期,这都属于不正常现象。没有实地观察,不好一句话决定是怎么回事,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有:旱、涝、病害、虫害、缺素或肥害、药害等。

花生叶子发黄枯萎并不是感染病害,而是缺少营养元素,若是缺少锌,会使叶片簇生,出现黄白小叶症状。

最好将花生和其他农作物分开种植,一旦发生生病现象,应及时的使用植物专用防虫剂,均匀的喷洒在植物叶片上,用药期间不宜浇水,否则没有效果。

花生叶斑病论文

叶片上的病斑是圆形,暗褐色的,背面有许多的黑色小点儿;尽量选择一些抗病的品种增强田间管理,多施一些肥料,尽量减少灌溉。

花生叶斑病有褐斑病和黑斑病两种,我国各花生产区均有发生。叶斑病主要为害叶片,降低光合作用效率,引起早期落叶而影响养分的积累,一般可减产4%~15%,严重时可达30%以上。

症状

褐斑病病叶初期病斑为针尖大小的黄褐色或铁锈色斑点,以后逐渐扩大,成为1~10毫米的近圆形淡褐或暗褐色的病斑,边缘有明显的淡黄色晕圈,有时几个病斑连在一起形成大病斑,在老病斑上产生灰色霉状物。茎部、叶柄上的病斑为长椭圆形(彩版十一,62)。

黑斑病病斑直径1~6毫米,比褐斑病小,呈黑褐色,黄色晕圈较少或不明显,病叶背面有许多小黑点呈轮状排列,上生灰褐色霉状物(彩版十一,63)。

病原

褐斑病无性世代为Cercospora arachidicola Hori.,是真菌,属半知菌亚门尾孢菌属。分生孢子梗丛生或散生,下面有菌丝块长在寄主组织里。分生孢子细长,棒状或倒棒状,常弯曲,淡橄榄色或无色,长35~108微米,宽2~5微米,有4~12个隔膜。

黑斑病无性世代为Phaeoisariopsis personata(Berk.& Curt.).,是真菌,属半知菌亚门褐柱丝霉属。分生孢子梗成丛从环状分布的子座产出,呈肘状弯曲,红褐色。分生孢子顶生,短而粗,倒棒状形或圆筒形,有1~9个隔膜,长20~70微米,宽4~9微米。

褐斑病、黑斑病的有性世代为子囊菌,仅在山东与江苏发现,但机率很小,故重要性不大。病菌只侵染花生,尚未发现有其他寄主。

发病特点

褐斑病、黑斑病均以菌丝块或菌丝在土中病残体上越冬,翌年在合适条件下菌丝直接产生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成为田间再侵染源。褐斑病一般在开花前开始发生。病菌发育适温25~28℃,对温度适应幅度较大,且较黑斑病菌耐低温,因此发生较黑斑病早。黑斑病发生比褐斑病略晚。病菌生长发育温度为10~37℃,最适25~30℃。当相对湿度80%以上,雨日3天以上,降雨量10毫米以上,露日3~4天即有利病害大流行。在田间通常生育前期发病较轻,后期发病较重;幼嫩叶片发病较轻,老叶发病较重。品种间对病害的抗性有一定差异。花17、花28、鲁花4号、粤油92较抗叶斑病,而鲁花3号、花37高感褐斑病,P12高感黑斑病。病害发生还与花生连作和长势有密切关系。连作地发病重,连作年限越长,发病越重;轮作地发病轻。土质好、肥力水平高,花生长势好的发病轻;而沙地、坡地、土层薄、地力低、花生长势差则病害就重。

防治方法

(1)选育抗病品种。立蔓型品种较蔓生型品种抗病,各地可因地制宜采用。

(2)农业防治。改良土壤,施足基肥,促进花生生长,从而提高抗病性。花生收获后,清除田间残株病叶,深耕深埋或作饲料,减少田间菌源,也可与禾本科作物轮作2~3年。

(3)药剂防治。当病叶率达10%~15%,或病情指数3~5开始防治。药剂每667平方米用75%百菌清75~100克,或40%疫霉灵70~100克,或50%多菌灵50克对水30~35千克喷雾。在北方花生产区自7月上旬至8月中旬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叶子会枯黄,会下垂,花生的生长速度非常的慢,而且个头非常的小,非常的不饱满;要多浇水,多施肥,喷洒营养液,喷洒杀毒剂,温度要适宜,还要有一定的日照。

花生叶斑病是花生种植过程中一种常见的病害,如果不及时防治就会导致花生严重减产。

栀子花叶斑病论文

不知道这个,真的你问下身边的人,有清楚该会知道的,是的那样就好了,希望你解决

有几种可能。1土壤呈碱性,栀子花喜欢酸性土壤,建议用点硫酸亚铁2浇水过多,盆土长期过湿,造成土中缺氧,使部分须根腐烂,阻碍正常呼吸和水分养分的吸收,引起叶片变黄脱落。受害后先是嫩叶变成淡黄色,继而老叶也渐渐发黄,应立即控制浇水,暂停施肥,并经常松土,使土壤通气良好。3病虫为害。受到真菌等病菌侵害引起的叶斑病,易使叶片局部坏死,出现黄色斑点或斑块,严重时整叶枯黄脱落,受到花叶病毒侵染后叶片上出现黄绿相嵌的斑驳;遭受介壳虫、红蜘蛛等为害,叶片也会变成局部黄枯,甚至整叶萎黄脱落。均应及时喷药防治。4蔽荫过度。若将喜阳光的花卉长期放在蔽荫处或光线不足的地方,就会导致枝叶徒长,叶薄而黄,不开花或很少开花。需注意将花盆移至向阳处5旱黄缺水的黄与水多的黄不一样,缺水之黄为叶梢或边缘发枯、发干,老叶自下而上枯黄脱落,但新叶生长比较正常。注意浇水时浇足、浇透即可6看看土壤有否板结,板结的话为缺肥黄。表现在嫩叶颜色变淡,呈黄或淡绿色,而老叶比较正常或逐渐由绿转黄。检查盆土,如有干结现象应换土,平时薄肥勤施并适时浇一些矾水。7肥黄施肥过多或浓度过大引起的花卉发黄,表现在新叶顶尖出现干褐色,一般叶面肥厚而无光泽,且凹凸不舒展,老叶片焦黄脱落。应立即停止施肥,严重的用大量清洗冲洗部分肥料。

【症状】主要发生在叶片上,病菌多自叶尖或叶缘侵入,下部茎叶先发病,感病叶片初期出现圆形或近圆形病斑,淡褐色,边缘褐色,有稀疏轮纹,直径 5mm-15mm;若发生叶缘处则呈不规则形,褐色或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有同心轮纹,几个病斑愈合后形成不规则大斑,使叶片枯萎;后期产生众多小黑点,埋生于表皮下。 【病原】病原为真菌,栀子生叶点霉(Phyllostictagar-deniicola),栀子叶点霉(),半知菌亚门、腔孢纲、球壳孢目。分生孢子器球形,前者较大;分生孢子卵圆形、椭圆形。病斑上的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 【发病规律】危害多种栀子花,大叶栀子花比小叶栀子花容易感病,病菌在病落叶或病叶上越冬,翌春产生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蔓延。栽植过密、通风透光不良等情况下容易发病,盆栽时浇水不当,生长不良时容易发病。 【防治方法】 1.秋、冬季节剪除树上的重病叶,清扫落叶,并集中销毁,以减少侵染源。 2.栽植不宜过密,适当进行修剪,以利于通风、透光;浇水时尽量不沾湿叶片,最好在晴天上午进行为宜. 3.喷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0-3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防治。每隔10天喷1次。病害严重时,可喷施杀65%代森锌6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以控制病害蔓延和扩展。

一 栀子花浇水过多,使盆土水分太多,导致土壤中空气降低,根系受伤,使叶片变黄、掉叶。所以养护过程中要特别加以小心。此外,栀子是阳性花卉,临时在室内摆放一下尚可,较长时间见不到阳光,无法进行光合功能,就会叶发黄。所以春天栀子一定要尽量多在阳光充足的室外养护。二 带花骨朵的花卉是生理活动最为旺盛的时候,既要满足生理繁殖的需要,还要满足生殖繁殖的需要,这都要通过根系输送大量养分提供叶部和花朵发肓的需要,这时要是突然改变养护地环境,或换盆动土,生理平衡会被打破,叶和花蕾无法很快适应新的环境或得到应有的养分,就会出现掉叶、落蕾,甚至死亡。 三 栀子还特别需要铁质的滋润,缺铁会得黄化病。根脚下面有些叶子有点黄,不属黄化病,黄化病首先表现在新叶上,开始呈淡黄色或黄白色,叶脉仍是绿色,慢慢叶片萎缩,甚至会脱落而死亡。所以栀子花必需运用通风、透气好的酸性土壤,在养护中还应该经常喷洒的硫酸亚铁水溶液以防治出现黄化。四 缺镁亦会引起叶片发黄,特征是老叶开始发黄逐渐向新叶发展,叶脉仍呈绿色,严重时叶片脱落而死。对这种情况,可喷施硼镁肥防治。五 光照过强亦会引起叶片发黄甚至脱落。栀枝花性喜半阴,怕强光暴晒,要求有50%左右的荫蔽度,夏季只能早晚直接照射阳光。

花生网斑病论文

1.花生根结线虫病的识别与防治花生根结线虫病又称花生根瘤线虫病。俗称地黄病、地落病、黄秧病等。(1)症状 2龄幼虫侵入花生的幼嫩根尖,形成不规则形根结,线虫钻入花生根部中柱造成根液渗流、养分损耗,易引起次生病害。根结线虫定居取食并刺激根细胞增生,连续危害新根根尖,使次生根结成团(根结团),吸收养分困难。病株生长缓慢或萎黄不长,植株矮小,始花期叶片变黄瘦小,叶缘焦枯,提早脱落,花小且开花晚,结果少或不结果。线虫还可侵害果壳、果柄和根,果壳受害形成乳白突起的小瘤,发病后虫瘤呈褐色疮痂状,但较少见。果柄和根茎形成葡萄状虫瘤簇。(2)防治方法①药剂防治:长效缓释剂播前可用天达阿维菌素3000倍液喷沟或每亩施用48%毒死蜱200克,拌细土20千克,混匀直接施于沟底后播种。发病初期,用天达阿维菌素3000倍液淋根。②生物防治:应用淡紫拟青霉和厚垣孢子轮枝菌,能明显起到降低线虫群体和消解其卵的作用。2.花生叶螨的识别与防治(1)形态特征 朱砂叶螨的雌螨背面观呈卵圆形,体长~毫米,宽为~毫米,体色呈红色或淡红色,俗称“红蜘蛛”,体躯两侧各有黑斑1个,其外侧3裂,内侧接近体躯中部。雄螨背面观呈菱形,比雌螨少。二斑叶螨与朱砂叶螨极相似,区别在于二斑叶螨体色呈淡黄色或黄绿色,无红色个体,肉眼辨别近白色,俗称“白蜘蛛”。(2)发生规律及危害症状 花生叶螨在山东招远市1年发生10~20代,以成螨在土缝、花生田边的杂草根际或树皮下吐丝结网越冬,往往成群团聚潜伏。翌年3月下旬开始活动,4月下旬至5月上旬迁入花生田危害,6、7月间为发生盛期,对春花生可造成局部危害。7月中旬雨季到来,叶螨发生量迅速减少,8月份若天气干旱可再次大发生,在花生荚果期造成危害。9月中下旬花生收获后迁往冬季寄主,10月下旬开始越冬。花生叶螨群集在花生叶的背面刺吸汁液,受害叶片正面初为灰白色,逐渐变黄,受害严重的叶片干枯脱落。在叶螨发生高峰期,由于成螨吐丝结网,虫口密度大的地块可见花生叶片表面有1层白色丝网,且大片的花生叶被连结在一起,严重地影响了花生叶片的光合作用,阻碍了花生的正常生长,使荚果干瘪,大量减产。(3)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合理轮作,避免叶螨在寄主间相互转移危害;花生收获后及时深翻,既可杀死大量越冬的叶螨,又可减少杂草等寄主植物;清除田边杂草,消灭越冬虫源。②化学防治:当花生田间发现发病中心或被害虫率达到20%以上时,要及时喷药防治,喷药要均匀,一定要喷到叶背面;另外,对田边的杂草等寄主植物也要喷药,防止其扩散。具体方法是:对朱砂叶螨单一发生地块可用2%天达阿维菌素3000倍液喷雾防治。3.花生网斑病识别与防治(1)危害症状 发病初期,病斑先出现在植株基部的叶片上,逐步在上部叶片表现症状。侵染初期,呈白网状。以后,侵染点随叶脉以放射状向外扩展,呈星芒状。病斑继续扩大,由白色逐步变褐至黑褐色,形成边缘不清晰的网状斑。高温、高湿,可出现大块斑,直径可达1~厘米,病斑背面在发病后期出现褐色斑痕,并于表皮下生黑色小突起。在温湿度降低时,叶表面出现白色至褐色菌丝状斑痕,有时可布满叶子表面,或形成黑褐色小斑。(2)发病特点 病害发生与茬口、栽培方式、温湿度及降雨有较明显关系。重茬地发病重,覆膜田重于露栽田,垄种比平种发病轻,麦套花生较夏直播发病也轻。在结荚期高温、高湿、多雨有利于病害流行发生。(3)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品种:抗性好的品种(系)有花37、鲁花10号和鲁花11号、潍花8号、丰花8号、花育26号抗病丰产性好,可因地制宜地采用。②改进栽培技术:轮作换茬,可与甘薯、玉米、大豆等作物轮作。清除病残体,减少菌源。深耕深翻,减少土壤表层菌源。合理增施肥料,提高抗病力。③化学防治:于花生播种后3天内,用25%百科(双苯三唑醇)可湿性粉剂,或60%多菌灵,均用500倍液地面喷雾,封锁土壤中菌源,减少初侵染。上述药剂可与乙草胺除草剂混配喷洒,兼除杂草。也可于发病开始,叶面喷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均为800倍液,加600倍“天达2116”,每10~14天喷1次,共喷2~3次。4.花生青枯病的识别及防治(1)发病症状 花生一般在初花期最易感染此病。病株初始时,主茎顶梢第1、2片叶片先失水萎蔫,早上延迟开叶,午后提前合叶。1~2天后,病株全株或一侧叶片从上至下急剧凋萎,色暗淡,呈青污绿色,后期病叶变褐枯焦。病株易拔起,其主根尖端、果柄、果荚呈黑褐色湿腐状,根瘤墨绿色。病茎纵剖,维管束呈黑褐色,横切面保湿下稍加挤压可见白色黏液溢出。(2)发生规律 病菌随带菌土壤、病株残体、带菌杂草,以及带菌土杂肥和粪肥,借雨水、灌溉水、农具、昆虫媒介传播,此菌在土壤中可存活14个月至8年。病菌从植株根部伤口及自然伤口侵入,在维管束内繁殖,分泌毒素,造成导管堵塞,植株失水萎蔫,尔后病菌进入皮层与髓部薄壁组织的细胞间隙,使之崩解腐烂,再次散出,重复侵染。据调查,高温高湿最有利于此病发生,当温度达25℃以上,降雨的多少与迟早决定此病发生早晚与程度大小。一般时晴时雨、久旱骤雨或久雨骤晴时发生严重;土壤温度与湿度骤变或地块线虫增多,造成根部受伤或腐烂时发生严重;低洼排水不良地块较高坡地发生严重;砂土、薄土层、保水保肥差的地块较壤土、肥土发生严重;连作田较轮作田发生严重;酸性土壤较微碱性土壤发生严重;草害多较草害少地块发生严重。另外,品种间抗性差异显著。(3)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选用高产抗病品种,合理轮作。有水源的地方,实行水旱轮作,防效较好。旱地可与瓜类、禾本科作物3~5年轮作,避免与茄科、豆科、芝麻等作物连作。旱地花生,播种前进行短期灌水,可使病菌大量死亡。采用高畦栽培,适期播种,合理密植,防止田间荫蔽与大水漫灌。注意排水防涝,防止田间积水与水流传播病害。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适施氮肥,叶面喷施“天达2116”,促进花生稳长早发。对酸性土壤可施用石灰,降低土壤酸度,减轻病害发生。田间发现病株,应立即拔除,带出田间深埋,并用石灰消毒。花生收获时及时清除病株与残余物,减少土壤病源。②化学防治:拌种:播种前,用“天达2116”浸拌种专用型50克,兑水750克拌花生种20千克,切勿闷种。喷雾:花生出齐苗后,亩用72%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10%世高2500倍液喷雾,为增加药效,可与“天达2116”壮苗灵600倍液混合喷雾。5.花生叶斑病的识别与防治 花生叶斑病是由两种病菌引起的病害,即花生黑斑病和花生褐斑病。花生褐斑病发生期较早,在初花期即出现;黑斑病则较迟,在下针期才发生。因此,褐斑病在下部叶片较多,黑斑病多在上部叶片。秋花生以黑斑病较突出,春花生则以褐斑病较普遍。两病都可危害叶片、叶柄、茎、子房、柄和荚壳,严重时造成落叶,植株早枯,影响养分积累而导致荚果不充实,降低出仁率和含油量,收获时容易落果和种子发芽。花生发生叶斑病的主要原因,与轮作周期短、高温高湿的环境、品种抗病性弱、砂质土地力差、施肥不足等有密切的关系。花生叶斑病的有效防治方法如下:①轮作。花生实行水旱轮作,与水稻轮作更好。旱坡地花生与玉米、地瓜、木薯等旱地作物轮作,2年一轮,可明显减轻花生叶斑病危害。②改良土壤。改善栽培条件,增施有机质农家肥,改良土壤,增强花生的抗病能力。③选用抗病品种。种植花生,要选择抗叶斑病强的品种。④药剂防治。花生叶斑病包括花生褐斑病和黑斑病。发生期在荚果膨大期,当田间病叶率达10%时应及时喷药防治,常用的药剂有50%多菌灵600倍液,或96%天达恶霉灵3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喷雾。6.花生根腐病的识别与防治(1)症状 花生根腐病在花生各生育期皆可发生。花生播后出苗前染病,可引起烂种、烂芽;苗期受害引致根腐、苗枯;成株期受害引致根腐、茎基腐和荚腐,病株地上部表现矮小、生长不良、叶片变黄,终致全株枯萎。由于本病发病部位主要在根部及维管束,使病株根变褐腐烂,维管束变褐,主根皱缩干腐,形似老鼠尾状,患部表面有黄白色至淡红色霉层(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2)病原 花生根腐病由半知菌亚门的镰刀菌属侵染所引起。包括尖镰孢菌、茄类镰孢菌、粉红色镰孢菌、三隔镰孢菌和串珠镰孢菌5个菌种。它们都可产生无性态的小孢子、大孢子和厚垣孢子。小孢子卵圆形至椭圆形,无色,多为单胞,大小2~微米×5~12微米。大孢子镰刀形或新月形,具3~5个分隔。厚垣孢子近球形,单生或串生,直径7~11微米。病菌习居土壤中,在土中能存活数年,属维管束寄生菌,可堵塞导管和分泌毒素而使植株枯萎。(3)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并成为病害主要初侵染源,带菌的种仁、荚果及混有病残体的土杂肥也可成为病害的初侵染源。病菌主要借流水、施肥或农事操作而传播。初侵接种体主要是厚垣孢子,再侵接种体为大、小分生孢子,能从寄主伤口或表皮直接侵入,在维管束内繁殖蔓延。通常植地连作、地势低洼、土层浅薄、持续低温阴雨或大雨骤晴、或少雨干旱的不良天气发病较重。(4)防治方法 应采取耕作栽培防病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①把好种子关:做好种子的收、选、晒、藏等项工作;播前翻晒种子,剔除变色、霉烂、破损的种子,并用种子重量的40%三唑酮、多菌灵可湿粉拌种,密封24小时后播种。②合理轮作:因地制宜确定轮作方式、作物搭配和轮作年限。③抓好以肥水为中心的栽培管理:整治排灌系统,提高植地防涝抗旱能力,雨后及时清沟排渍降湿;增肥改土,精细整地,提高播种质量;视天气条件适期播种;注意施用净肥,抓好田间卫生。④及时施药预防控病:齐苗后加强检查,发现病株随即采用喷雾或淋灌办法施药封锁中心病株。可选用96%天达恶霉灵3000倍液,或40%三唑酮、多菌灵可湿粉1000倍液。与天达2116混配隔7~15天1次,连喷2次,交替施用,喷足淋透。

主要的症状其实就是导致那些叶子出现斑点并且干枯,最后会导致整个枝干会枯萎掉,想要防治这种疾病,一般来说是提前进行选择抗菌的品种,接下来要加强田间的管理,同时要喷洒药物防治。

叶子会枯黄,会下垂,花生的生长速度非常的慢,而且个头非常的小,非常的不饱满;要多浇水,多施肥,喷洒营养液,喷洒杀毒剂,温度要适宜,还要有一定的日照。

叶片上的病斑是圆形,暗褐色的,背面有许多的黑色小点儿;尽量选择一些抗病的品种增强田间管理,多施一些肥料,尽量减少灌溉。

玫瑰花叶病斑分割论文

用干净点的水养玫瑰,放到阳光柔和的地方,别暴晒也别没有阳光就行啦~

玫瑰花叶子上长出黑色的斑点应该是得了玫瑰的黑斑病。

玫瑰黑斑病是玫瑰和月季上的重要病害,也是常见病害之一,危害严重。

(1)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嫩枝及花梗和花。叶片染病初生褐色小点,扩展后呈紫褐色至黑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直径2-15mm或更大,边缘放射状,有时病斑周围叶肉组织大面积变黄。后期病斑上生黑色、有光泽的疱状突起,即病菌分生孢子盘。叶柄、嫩枝染病病斑长椭圆形至条形,紫褐色至黑褐色,略凹陷,周围组织略皱曲。花梗、花萼染病病斑小,不明显。病情严重时。叶片大量脱落,致枝条光秃,树势衰弱乃至全株枯死。

(2)病菌以菌丝体在寄主芽鳞、叶痕、枯枝及落叶上越冬,翌春雨后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蔓延。叶面上有水滴,温度适宜,分生孢子经6-10小时即可发芽侵入,经3-6天潜育即显症。

(3)预防方案:按奥力-克(速净)50ml兑水15公斤,7天左右用药1次。治疗方案:按奥-力-克(速净)50ml+大蒜油15-20ml,3—5天用药1次,连用2次。

发病中后期:使用速净75ml+大蒜油15ml+叶面肥沃丰素25ml,兑水15公斤喷雾,3天一次,连用3次。病情控制后,转为预防方案。

1、进行修剪:在发现它生病以后,要先准备一把剪子,将其上所有出现白斑的叶片都给剪掉。如果有已经变得干枯的枝条,也需要一起剪除。之后,将它从原先的花盆里面取出来,去掉根系上沾着的花土,并且剪除已经烂了或者黑腐的根须。

2、消毒重栽:在剪完之后,要在它所有剪口的处涂抹一些除菌液,来避免它感染细菌。然后,用腐叶土、细沙和菜园土配制成一些新的花土,并将它栽入其中。这样可以避免旧土中残留的病菌再次感染植株。之后,把它放到一个通风好的温暖位置,每3-5天喷一次除菌剂。不久后即可恢复。

玫瑰叶子上面有白色斑点,可能是患了白粉病或者叶斑病。此时,要先将它脱盆,然后准备一把剪子,将其上所有出现白斑的叶片和变烂的根须都剪掉,并且用除菌液消毒。之后,将它栽入新的花土里面,放于温暖处,并且每3-5天喷一次除菌剂。不久后即可恢复。

玫瑰叶子上面生了白斑,可能是因为平时养它的位置过于潮湿,并且不够通风。这样的环境中很容易滋生出病菌,感染植株,导致它发生白粉病、叶斑病等疾病。生病后,它的叶片就会出现明显的白斑或者白粉。

扩展资料:

白粉病发生在叶、嫩茎、花柄及花蕾、花瓣等部位,初期为黄绿色不规则小斑,边缘不明显。随后病斑不断扩大,表面生出白粉斑,最后该处长出无数黑点。染病部位变成灰色,连片覆盖其表面,边缘不清晰,呈污白色或淡灰白色。受害严重时叶片皱缩变小,嫩梢扭曲畸形,花芽不开。

白粉病的防治措施:

(1)栽培抗病品种。一般抗霜霉病的品种也抗白粉病,栽培上可选择叶片厚实的品种。

(2)种子处理:播种前先在阳光下晒种2-3天天,以杀灭表皮杂菌,随后用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温度下降至常温后继续浸种4-6小时,再做消毒处理,播种前用新高脂膜拌种,驱避地下病虫,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

(3)加强栽培及肥水管理,增施磷、钾肥,随时保持土壤湿润,在开花前、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各喷洒壮瓜蒂灵使瓜蒂增粗,强化营养输送量,增强植株抗逆性,促进瓜体快速发育,使瓜型漂亮,汁多味美。

(4)物理防治:当发现中心病株时,要及时喷洒药剂加新高脂膜形成保护膜,隔离病源菌,防止病菌借风雨再次传播感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粉病

深色斑点一般都是炭疽病所导致,买一点打病毒的药喷洒叶面,现在是夏季,玫瑰进入休眠期,控制浇水,盆土见干 ,见白才浇!

  • 索引序列
  • 花生叶斑病论文文献综述
  • 花生叶斑病论文
  • 栀子花叶斑病论文
  • 花生网斑病论文
  • 玫瑰花叶病斑分割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