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药物论文笔记大全书

药学药物论文笔记大全书

发布时间:

药学药物论文笔记大全书

药物溶解度和溶解速度 一、影响溶解度因素: 1、药物的极性和晶格引力 2、溶剂的极性 3、温度 4、药物的晶形 5、粒子大小 6、加入第三种物质 二、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1、 制成可溶性盐 2、引入亲水基团 3、加入助溶剂:形成可溶性络合物 4、使用混合溶剂:潜溶剂(与水分子形成氢键) 5、加入增溶剂:表面活性剂 (1)、同系物c链长,增溶大 (2)、分子量大,增溶小(3)、加入顺序 (4)用量、配比 流变学简介 流变学:研究物体变形和流动的科技交流科学。 牛顿液体:一般为低分子的纯液体或稀溶液,在一定温度下,牛顿液体的粘度η是一个常数,它只是温度的函数,粘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非牛顿液体: 1、塑性流动:有致流值 2、假塑性流动:无致流值 3、胀性流动:曲线通过原点 4、触变流动:触变性,有滞后现象 粉体学 一、粉体学:研究具有各种形状的粒子集合体的性质的科学。来源:考试大 二、粒子径测定方法: 1、光学显微镜法 2、筛分法 3、库尔特计数法 4、沉降法 5、比表面积法 三、比表面积的测定: 1、吸附法(bet法) 2、透过法 3、折射法 四、粉体的流动性:用休止角、流出速度和内磨擦系数衡量。 1、 休止角:θ越小流动性越好, 2、 θ<300流动性好3、 流出速度:越大, 4、 流动性越好 5、 内磨擦系数:粒径在100-200um, 6、 磨擦力开始增加, 7、 休止角也增大。θ≤300 为自由流动,θ≥400不再流动,增加粒子径,控制含湿量,添加少量细料均可改善流动性。 表面活性剂 一、概念:表面活性剂:具有很强的表面活性并能使液体的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 二、分类: (一)、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1、 肥皂类:高级脂肪酸的盐, 2、 硬酯酸、油酸、月桂酸 一般外用3、 硫酸化物: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4、 叶桂醇硫酸钠, 5、 sls), 6、 乳化性强, 7、 稳定, 8、 软膏剂乳化剂。 3、磺酸化物: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等,广泛应用的洗涤剂 (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季铵化合物 新洁尔灭等 (三)、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1、卵磷脂:对热敏感,60℃以上变为褐色,易水解,制备注射用乳剂及脂质体。 2、氨基酸型和甜菜碱型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在碱性中呈阴离子性质,起泡,去污; 在酸性中呈阳离子性质,有杀菌能力。 (四)、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1、 脂肪酸甘油酯:hlb为3---4, 2、 用作w/o 型。 3、 蔗糖脂肪酸酯:不 4、 溶于水, 5、 可形成凝胶, 6、 作o/w 型。 3、脂肪酸山梨坦: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司盘span,酸碱酶易水解, w/o型4、聚山梨酯: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吐温(tween),粘稠状黄色液体,对热稳定,增溶作用不受ph影响,是常用的增溶剂、乳化剂、分散剂和润湿剂。 o/w 型 5、聚氧乙烯脂肪酸酯:卖泽myrij ,较强水溶性,o/w 型。 6、聚氧乙烯脂肪醇醚:苄泽brij ,较强亲水性质,o/w 型。 平平加 7、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泊洛沙姆poloxamer,普朗尼克pluronic,增溶作用弱亲水、亲油、润湿、分散、起泡、消泡。poloxamer188 (o/w 型):制备的乳剂能耐热压灭菌和低温冰冻。来源:考试大 三、表面活性剂的特性: 1、 形成胶束:临界胶束浓度cmc:表面活性剂分子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来源:考试大 2、 亲水亲油平衡值hlb:表面活性分子中亲水和亲油基团对油或水的综合亲合力。hlb 3--6:w/o型 hlb 8--18:o/w 型 hlb 7--9:润湿剂 hlb 13-18:增溶剂 3、增溶作用 增溶:表面活性剂在水中达到cmc后,一些水不溶性或微粒性药物在胶束溶液中的溶解度可显著增加,形成透明胶体溶液,这种现象称增溶。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特征值krafft 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加,超过某一温度时溶解度急剧增大,这一温度称krafft 点。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型):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聚氧乙烯链发生脱水和收缩,使增溶空间减小,增溶能力下降,表面活性剂析出,溶液混浊,这一现象称起昙。这一温度称浊点或昙点。吐温类有,泊洛沙姆观察不到。来源:考试大 四、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学性质: 1、 表面活性剂对药物吸收的影响:增加或减少 2、 表面活性剂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使蛋白质变性 3、 表面活性剂的毒性:阳>阴>非 吐温20>60>40>80 4、 表面活性剂的刺激性:十二烷基硫酸钠产生损害, 5、 吐温类小。 五、表面活性剂应用:增溶、乳化剂、润湿剂、助悬剂、起泡剂和消泡剂、去污剂、消毒剂或杀菌剂。

掌握药物的基本作用:药物作用、药理效应、药物作用两重性、对症治疗、对因治疗、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等。 第一节 药物的作用 一、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1.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 药物作用是指药物与机体细胞间的初始作用,是动因,是分子反应机制,有其特异性。 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对不同脏器有其选择性。 1)兴奋性改变:医学教育网 (1)兴奋性:指机体感受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 兴奋(亢进):使机体器官原有功能的提高。 抑制(麻痹)使机体器官原有功能降低。过度兴奋转入衰竭,是另外一种性质的抑制。 (2)兴奋药:使兴奋性增高,功能增强, 如尼可刹米兴奋呼吸指数使呼吸增强。 (3)抑制药:使兴奋性降低,功能减弱,如吗啡抑制呼吸中枢使呼吸减弱。 2、新陈代谢改变:通过影响新陈代谢而发挥效应,如肾上腺素使血糖升高;胰岛素使血糖降低。 3、适应性改变:通过增强或抑制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如免疫增强药/抑制药。 4、注意点:医学教育网 (1)能引起细胞形态与功能发生质变的药物受到注意,例如引起癌变; (2)基因疗法能使机体引出遗传缺陷时或原来没有的特殊功能。 (3)药物作用特异性强不一定引起选择性高的药理效应,二者不一定平行。如阿托品特异性阻断M-胆碱受体,药理效应选择性并不高,对心脏、血管、平滑肌、腺体及中枢神经功能都有影响,且有的兴奋、有的抑制。作用特异性强及(或)效应选择性高的药物应用时针对性较好。 (4)效应广泛的药物副反应较多。但广谱药在多种病因或诊断未明时有其优点,如广谱抗生素、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等。 (5)药理效应与治疗效果并非同义词,如扩张冠脉的药物不一定都是抗冠心病药,抗冠心病药也不一定都可缓解心绞痛,有时还产生不良反应,这就是药物效应的两重性:药物既能治病也能致病。 二、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1、选择性:指药物只对某些组织器官发生明显作用,而对其它组织作用很小或无作用。 2、选择性形成的有关因素: (1)药物分布的差异;医学教育网 (2)组织生化功能差异:通过干扰组织某一生化代谢过程而发挥效应; (3)细胞结构的差异,如青霉素通过抑制细胞壁合成选择性地杀灭革兰氏阳性细菌,而人和动物的细胞无任何影响。 三、药物作用的临床效果 1.治疗作用:指凡符合用药目的或达到防治效果的作用。治疗目的分为对因和对症治疗。 1)对因治疗(治本):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如抗生素消除体内致病菌。 2)对症治疗(治标):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对症治疗未能根除病因,但在诊断未明或病因未明暂时无法根治的疾病却是必不可少的。在某些重危急症如休克、高热、剧痛时,对症治疗比对因治疗更为迫切。 2.不良反应:凡与用药目的无关带来不适的作用统称为药物不良反应。 特点:药物固有的效应,可预知的,难避免。医学教育网 药原性疾病:少数较严重的不良反应是较难恢复的,如庆大霉素耳聋,肼屈嗪红斑性狼疮等。 1)副反应:在常用剂量下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效应(副作用)。发生的常用剂量下,不严重,难避免的。如阿托品用于解除胃肠痉挛时,引起口干、心悸、便秘等副反应。 2) 毒性反应:量大或蓄积或机体敏感性高发生有害的反应,一般比较严重,可以预知和可避免的。分为: ①急性毒性:剂量过大,多损害循环、呼吸及神经系统功能。 ②慢性毒性:蓄积过多,多损害肝、肾、骨髓、内分泌等功能。 致癌、致畸胎、致突变三致反应也属于慢性毒性范畴。 ③致畸作用: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而引起畸胎的作用,常发生于妊娠头20天至3个月内。 ④致突变与致癌作用:致突变作用指药物使DNA分子中的碱基对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基因突变)。 企图增加剂量或延长疗程以达到治疗目的是有限度的,过量用药是十分危险的。 3)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如久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停药后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数月内难以恢复。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又称回跃反应。如久服可乐定停药次日血压将激烈回升。 5)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指与药理作用无关的病理性免疫反应。特点: ①一类异常的免疫反应,见于过敏体质病人。 ②与剂量也无关。医学教育网 ③与药物原有效应无关,拮抗药解救无效。 ④反应表现各药不同,各人也不同。可能只有一种症状, 也可多种症状同现。 ⑤停药消失,再用复现。 ⑥致敏物质可能是药物本身,可能是其代谢物,也可能是药剂中杂质。 ⑦皮肤过敏试验有假阳性或假阴性反应。 6.特异质反应:特点-遗传异常的免疫反应;与剂量成比;与固有药理作用基本一致;药理拮抗药有效。 7.继发反应:指继发于药物治疗作用之后的一种不良反应,如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引起的两重感染。 四、药物剂量一效应关系 掌握药物的量效关系及主要术语:量反应、质反应、最小有效量、极量、半数有效量、半数致死量、效能、效应强度、治疗指数、安全范围。 1、 量效关系:药理效应与剂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的规律性变化。 浓度-效应关系:药理效应与血药浓度的关系较为密切药理学研究常用。 (1)量反应:药理效应强弱有的是连续增减的量变,如血压升降、平滑肌舒缩等,用具体数量或反应的百分率表示。 (2)质反应:有些药理效应只能用全或无,阳性或阴性表示,如死亡与生存、抽搐与不抽搐等,必需用多个动物或多个实验标本以阳性率表示。 2、最小有效量 (阈剂量或阈浓度):刚引起药理效应的剂量。 3、极量:引起效应而不发生中毒的剂量(即安全用药的极限)。 4、剂量:一般成人应用药物能产生治疗作用的一次平均用量。医学教育网 5、治疗量:指药物的常用量,是临床常用的有效剂量范围,一般为介于最小有效量和极量之间的量。 6、常用量:比阈剂量大,比极量小的剂量。一般情况下治疗量不应超过极量。 7、最小中毒量:超过极量,刚引起轻度中毒的量。 8、致死量:超过中毒量,引起死亡的剂量。 关于药物剂量各国都制定了常用剂量范围,在药品说明书上有介绍。对毒性药品还规定了极量(包括单剂量、一日量及疗程量),超限用药造成不良后果,医生应负法律责任。 9、效价强度:药物达一定药理效应的剂量。反映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10、效能:药物达药理效应的能力(增加浓度或剂量而效应量不再继续上升)。反映药物的内在活性。药物的效能与效应强度含意完全不同,二者并不平行。 11、安全范围:最小有效量和最小中毒量之间的距离。 12、半数致死量(LD50):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效应指标为中毒或死亡则可改用半数中毒浓度(TC50)、半数中毒剂量(TD50)或半数致死浓度(LC50)表示。 13、半数有效量(ED50):是能引起半数阳性反应(质反应)或半数效应(量反应)的浓度或剂量,用半数有效浓度(EC50)表示。 14、治疗指数:半数致死量和半数有效量的比值 (LD50/ED50),比值越大相对安全性越大,反之越小。该指标的药物效应及毒性反应性质不明确,这一安全指标并不可靠。 15、安全范围:是ED95~TD5之间的距离,其值越大越安全。药物的安全性与药物剂量(或浓度)有关。 16、可靠安全系数 (CSF):CSF=LD1/ED99, 比值大于1,安全系数较大;比值小于1,安全系数小。 第二节 药物作用机制医学教育网 药物效应多种多样,是不同药物分子与机体不同靶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药物作用的性质首先取决于药物的化学结构,包括基本骨架、活性基团、侧链长短及立体构形等因素。这些构效关系是药物化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但它有助于加强医生对药物作用的理解。药理效应是机体细胞原有功能水平的改变,从药理学角度来说,药物作用机制要从细胞功能方面去探索。 一、非特异性药物作用机制: 与药物的理化性质有关。 1、渗透压作用: 如甘露醇的脱水作用。 2、脂溶作用: 如全身麻醉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 3、膜稳定作用:阻止动作电位的产生及传导,如局部麻醉药,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等。 4、影响PH: 如抗酸药中和胃酸。 5、络合作用: 如二巯基丙醇络合汞、砷等重金属离子而解毒。 二、特异性药物作用机制: (与药物的化学结构有关) 1、干扰或参与代谢过程: ①对酶的影响,多数药物能抑制酶的活性,如新斯的明竞争性抑制胆碱酯酶,奥美拉唑不可逆性抑制胃粘膜H+-K+ATP酶(抑制胃酸分泌),而有些药本身就是酶,如胃蛋白酶。 ②参与或干扰细胞代谢,伪品掺入也称抗代谢药,如5-氟尿嘧啶结构与尿嘧啶相似,掺入癌细胞DNA及RNA中干扰蛋白合成而发挥抗癌作用。医学教育网 ③影响核酸代谢,许多抗癌药是通过干扰癌细胞DNA或RNA代谢过程而发挥疗效的。许多抗生素(包括喹诺酮类)也是作用于细菌核酸代谢而发挥抑菌或杀菌效应的。 2、影响生物膜的功能: 如作用于细胞膜的离子通道的抗心律失常药通过影响Na+、Ca2+或K+的跨膜转运而发挥作用。 3、影响体内活性物质: 乙酰水扬酸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而发挥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 4、影响递质释放或激素分泌:如麻黄碱促进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NA)。 5、影响生理物质转运在体内主动转运需要载体参与,干扰这一环节可药理效应。如利尿药抑制肾小管Na+-K+、Na+-H+交换而发挥排钠利尿作用。 6、影响免疫机制除免疫血清及疫苗外,免疫增强药及免疫抑制药通过影响免疫机制发挥疗效。 5、影响受体功能: 掌握受体的概念和特征。 熟悉受体激动药、拮抗药、竞争性拮抗药和非竞争性拮抗药的概念。 了解受体的类型及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的信号转导。 (1)受体概念:受体为糖蛋白或脂蛋白,存在于细胞膜、细胞浆或细胞核内,能识别周围环境中某种微量化学物质,与药物相结合并能传递信息和引起效应的细胞成分。 配体: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受体仅是一个“感觉器”,对相应配体有极高的识别能力。受体-配体是生命活动中的一种偶合,受体都有其内源性配体,如神经递质、激素、自身活性物等。 (2)药物与受体结合作用的特点: ①特异性与结构专一性; ②饱和性与立体选择性; ③可逆性与内源性配体; ④识别力与高度敏感性。 (3)激动药与拮抗药 ①激动药:能激活受体的配体,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和较强的内在活性(效应力)。 ②部分激动药: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和较弱的内在活性。部分激动药具有激动药与拮抗药两重特性。 ③拮抗药:能阻断其活性的配体,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 竞争性拮抗药:能与激动药互相竞争与受体可逆结合。 非竞争性拮抗药:能与激动药互相竞争与受体不可逆结合。 (4)受体调节与药物作用关系: 受体可经常代谢转换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其数量,亲和力及效应力受生理及药理因素的影响。 ①耐受性、不应性 、快速耐受性:连续用药后药效递减是常见的现象。由于受体原因而产生的耐受性称为受体脱敏。 ②受体向下调节:在激动药浓度过高或长期激动受体时,受体数目减少。与耐受性有关。 ③受体向上调节:激动药浓度低于正常时,受体数目增加。与长期应用拮抗剂后敏感性增加有关,如突然停药时会出现反跳反应。 (5)注意点: 1)药物与受体结合产生效应不仅要有亲和力,还与内在活性有关。 2)两药亲和力相等时其效应强度取决于内在活性强弱,当内在活性相等时则取决于亲和力大小。3)结合体:某些细胞蛋白组分可与配体结合,但没有触发效应的能力。如酶、载体、离子通道及核酸也可与药物直接作用,但这些物质本身具有效应力,故严格地说不应被认为是受体。 4)储备受体:剩余下未结合的受体,拮抗药必须在完全占领储备受体后才能发挥其拮抗效应。这对理解拮抗药作用机制有重要意义。 5)超拮抗药:个别药物(如苯二氮卓类)对静息状态受体亲和力大于活动状态受体,结合后引起与激动药相反的效应。 三、受体类型 根据受体蛋白结构、信息传导过程、效应性质、受体位置等特点,受体大致可分为下列4类: 1. 含离子通道的受体又称直接配体门控通道型受体,存在于快速反应细胞的膜上,受体激动时离子通道开放使细胞膜去极化或超极化,引起兴奋或抑制效应。如乙酰胆碱、脑中γ氨基丁酸(GABA),甘氨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受体都属于这一类型。 蛋白偶联受体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M-乙酰胆碱、阿片类、嘌呤类、前列腺素及一些多肽激素等的受体,神经递质及激素的受体需要G-蛋白介导其细胞作用,G-蛋白有两类,其一为兴奋性G-蛋白(GS),可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C);另一为抑制性G-蛋白(Gi),抑制AC. 3.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受体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上皮生长因子、血小板生长因子及某些淋巴因子的受体属于这一类型。 4.细胞内受体甾体激素受体和甲状腺素受体,触发的细胞效应很慢。 四、第二信使 受体在识别相应配体并与之结合后需要细胞内第二信使将获得信息增强、分化、整合并传递给效应机制才能发挥其特定的生理功能或药理效应。 蛋白G蛋白是一类存在于细胞膜内侧的调节蛋白,静息状态时与GDP结合。GS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C),使cAMP增加。Gi抑制AC,使cAMP减少,G-蛋白还激活磷脂酶C(PLC),调节Ca2+、K+等离子通道。对鸟苷酸环化酶也有激活作用,作用非常广泛,介导多种效应。近来发现G-蛋白还介导激活磷脂酶A2(PLA2)而产生花生四烯酸(AA),后者是各种前列腺素及白三烯的前体。 2. 环磷腺苷(cAMP)β受体、D1受体、H2受体等激动药通过GS作用使AC活化,ATP水解而使细胞内cAMP增加。α受体、D2受体、MACh受体、阿片受体等激动药通过Gi作用抑制AC,细胞内cAMP减少。cAMP受磷酸二酯酶(PDE)水解为5‘AMP后灭活。 3.环磷鸟苷(cGMP)cGMP作用与cAMP相反,可独立作用而不受cGMP制约。cGMP可激活蛋白酶G而引起各种效应。 4.肌醇磷脂α、H1、5-HT2、M1、M3等受体激动药与其受体结合后通过G-蛋白介导激活磷脂酶C(PLC)PLC使4,5-二磷酸肌醇磷脂(PIP2)水解为二酰甘油(DAG)及1,4,5-三磷酸肌醇(IP3)。 5.钙离子细胞内微量Ca2+对细胞功能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如肌肉收缩、腺体分泌、白细胞及血小板活化等。细胞内Ca2+可从细胞外经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流入,也可从细胞内肌浆网等钙池释放,两种途径互相促进。

第一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一、药物分子的跨膜转运二、药物的体内过程三、药物消除动力学四、基本概念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一、药物的基本作用二、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三、药物与受体第三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一、概述二、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和受体第四章 胆碱受体激动药一、M效应二、胆碱受体激动药三、N胆碱受体激动药第五章 抗胆碱酯酶药和胆碱酯酶复活药第六章 胆碱受体阻断药一、M胆碱受体阻断药二、N胆碱受体阻断药第七章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和阻断药一、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二、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第八章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作用部位第九章 全身麻醉药第十章 局部麻醉药一、分类二、局麻作用第十一章 镇静催眠药一、苯二氮䴗类二、巴比妥类第十二章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一、抗癫痫药物二、抗惊厥药第十三章 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一、抗帕金森病药二、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第十四章 抗精神失常药一、抗精神病药二、抗躁狂症药三、抗抑郁药第十五章 镇痛药一、药物分类二、常用镇痛药第十六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一、概述二、药理作用三、药物分类四、药理作用第十七章 离子通道概论及钙通道阻滞药一、基本概念二、离子通道的分类三、作用于离子通道的药物四、钙通道阻滞药第十八章 抗心律失常药一、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作用机制二、抗心律失常药分类三、抗心律失常药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第十九章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药理一、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受体)拮抗药第二十章 利尿药和脱水药一、利尿药二、脱水药第二十一章 抗高血压药一、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二、抗高血压药物第二十二章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一、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药物的分类二、强心苷类三、肾素一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药四、利尿药五、臼受体阻断药六、其他治疗CHF的药物第二十三章 抗心绞痛药一、硝酸酯类二、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药三、钙通道阻滞药四、其他抗心绞痛药物第二十四章 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一、主要降低TC和LDL的药物二、主要降低TG及VLDL的药物三、抗氧化剂四、多烯脂肪酸类五、黏多糖和多糖类第二十五章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一、分类二、常见药第二十六章 影响自体活性物质的药物一、膜磷脂代谢产物类药物及拮抗药二、5-羟色胺类药物及拮抗药三、组胺和抗组胺药四、多肽类五、一氧化氮的作用和应用第二十七章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一、平喘药二、镇咳药三、祛痰药第二十八章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一、抗消化性溃疡药二、消化功能调节药第二十九章 子宫平滑肌兴奋药和抑制药一、子宫平滑肌兴奋药二、子宫平滑肌抑制药第三十章 性激素类药及避孕药一、雌激素类药及雌激素拮抗药二、孕激素类药三、雄激素类药和同化激素类药四、避孕药第三十一章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一、糖皮质激素二、盐皮质激素三、促成质素及皮质激素抑制药第三十二章 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二、甲状腺激素二、抗甲状腺药三、促甲状腺激素与促甲状腺释放激素的临床应用第三十三章 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第三十四章 抗菌药物概论第三十五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第三十六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第三十七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第三十八章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第三十九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第四十章 抗病毒药和抗真菌药第四十一章 抗结核病药及抗麻风病药第四十二章 抗寄生虫药第四十三章 抗肿瘤药物……

药学药物论文笔记大全

药物效应多种多样,是不同药物分子与机体不同靶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药物作用的性质首先取决于药物的化学结构,包括基本骨架、活性基团、侧链长短及立体 构形等因素。这些构效关系是药物化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但它有助于加强医生对药物作用的理解。药理效应是机体细胞原有功能水平的改变,从药理学角度来说,药 物作用机制要从细胞功能方面去探索。 一、非特异性药物作用机制: 与药物的理化性质有关。 1、渗透压作用: 如甘露醇的脱水作用。 2、脂溶作用: 如全身麻醉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 3、膜稳定作用:阻止动作电位的产生及传导,如局部麻醉药,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等。 4、影响PH: 如抗酸药中和胃酸。 5、络合作用: 如二巯基丙醇络合汞、砷等重金属离子而解毒。 二、特异性药物作用机制: (与药物的化学结构有关) 1、干扰或参与代谢过程: ①对酶的影响,多数药物能抑制酶的活性,如新斯的明竞争性抑制胆碱酯酶,奥美拉唑不可逆性抑制胃粘膜H+-K+ATP酶(抑制胃酸分泌),而有些药本身就是酶,如胃蛋白酶。 ②参与或干扰细胞代谢,伪品掺入也称抗代谢药,如5-氟尿嘧啶结构与尿嘧啶相似,掺入癌细胞dna及rna中干扰蛋白合成而发挥抗癌作用。 ③影响核酸代谢,许多抗癌药是通过干扰癌细胞dna或rna代谢过程而发挥疗效的。许多抗生素(包括喹诺酮类)也是作用于细菌核酸代谢而发挥抑菌或杀菌效应的。 2、影响生物膜的功能: 如作用于细胞膜的离子通道的抗心律失常药通过影响na+、ca2+或k+的跨膜转运而发挥作用。 3、影响体内活性物质: 乙酰水扬酸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而发挥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 4、影响递质释放或激素分泌:如麻黄碱促进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Na)。 5、影响生理物质转运在体内主动转运需要载体参与,干扰这一环节可药理效应。如利尿药抑制肾小管na+-k+、na+-h+交换而发挥排钠利尿作用。 6、影响免疫机制除免疫血清及疫苗外,免疫增强药及免疫抑制药通过影响免疫机制发挥疗效。 5、影响受体功能:掌握受体的概念和特征。 熟悉受体激动药、拮抗药、竞争性拮抗药和非竞争性拮抗药的概念。 了解受体的类型及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的信号转导。 (1)受体概念:受体为糖蛋白或脂蛋白,存在于细胞膜、细胞浆或细胞核内,能识别周围环境中某种微量化学物质,与药物相结合并能传递信息和引起效应的细 胞成分。配体: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受体仅是一个"感觉器",对相应配体有极高的识别能力。受体-配体是生命活动中的一种偶合,受体都有其内源性配 体,如神经递质、激素、自身活性物等。 (2)药物与受体结合作用的特点: ①特异性与结构专一性; ②饱和性与立体选择性; ③可逆性与内源性配体; ④识别力与高度敏感性。 (3)激动药与拮抗药 ①激动药:能激活受体的配体,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和较强的内在活性(效应力)。 ②部分激动药: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和较弱的内在活性。部分激动药具有激动药与拮抗药两重特性。 ③拮抗药:能阻断其活性的配体,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竞争性拮抗药:能与激动药互相竞争与受体可逆结合。非竞争性拮抗药:能与激动药互相竞争与受体不可逆结合。 (4)受体调节与药物作用关系:受体可经常代谢转换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其数量,亲和力及效应力受生理及药理因素的影响。 ①耐受性、不应性 、快速耐受性:连续用药后药效递减是常见的现象。由于受体原因而产生的耐受性称为受体脱敏。 ②受体向下调节:在激动药浓度过高或长期激动受体时,受体数目减少。与耐受性有关。 ③受体向上调节:激动药浓度低于正常时,受体数目增加。与长期应用拮抗剂后敏感性增加有关,如突然停药时会出现反跳反应。 (5)注意点: 1)药物与受体结合产生效应不仅要有亲和力,还与内在活性有关。 2)两药亲和力相等时其效应强度取决于内在活性强弱,当内在活性相等时则取决于亲和力大小。 3)结合体:某些细胞蛋白组分可与配体结合,但没有触发效应的能力。如酶、载体、离子通道及核酸也可与药物直接作用,但这些物质本身具有效应力,故严格地说不应被认为是受体。 4)储备受体:剩余下未结合的受体,拮抗药必须在完全占领储备受体后才能发挥其拮抗效应。这对理解拮抗药作用机制有重要意义。 5)超拮抗药:个别药物(如苯二氮卓类)对静息状态受体亲和力大于活动状态受体,结合后引起与激动药相反的效应。 二、受体类型:根据受体蛋白结构、信息传导过程、效应性质、受体位置等特点,受体大致可分为下列4类: 1. 含离子通道的受体又称直接配体门控通道型受体,存在于快速反应细胞的膜上,受体激动时离子通道开放使细胞膜去极化或超极化,引起兴奋或抑制效应。如乙酰胆碱、脑中γ氨基丁酸(gaba),甘氨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受体都属于这一类型。 蛋白偶联受体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m-乙酰胆碱、阿片类、嘌呤类、前列腺素及一些多肽激素等的受体,神经递质及激素的受体需要g- 蛋白介导其细胞作用,g-蛋白有两类,其一为兴奋性g-蛋白(gs),可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c);另一为抑制性g-蛋白(gi),抑制ac. 3.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受体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上皮生长因子、血小板生长因子及某些淋巴因子的受体属于这一类型。 4.细胞内受体甾体激素受体和甲状腺素受体,触发的细胞效应很慢。 三、第二信使 受体在识别相应配体并与之结合后需要细胞内第二信使将获得信息增强、分化、整合并传递给效应机制才能发挥其特定的生理功能或药理效应。 蛋白g蛋白是一类存在于细胞膜内侧的调节蛋白,静息状态时与gdp结合。gs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c),使camp增加。gi抑制ac,使 camp减少,g-蛋白还激活磷脂酶c(plc),调节ca2+、k+等离子通道。对鸟苷酸环化酶也有激活作用,作用非常广泛,介导多种效应。近来发现g -蛋白还介导激活磷脂酶a2(pla2)而产生花生四烯酸(aa),后者是各种前列腺素及白三烯的前体。[医学 教育网 搜集整理] 2. 环磷腺苷(camp)β受体、D1受体、H2受体等激动药通过gs作用使ac活化,ATP水解而使细胞内camp增加。α受体、D2受体、mach受 体、阿片受体等激动药通过gi作用抑制ac,细胞内camp减少。Camp受磷酸二酯酶(pde)水解为5‘amp后灭活。 3.环磷鸟苷(cgmp)cgmp作用与camp相反,可独立作用而不受cgmp制约。cgmp可激活蛋白酶g而引起各种效应。 4.肌醇磷脂α、h1、5-Ht2、m1、m3等受体激动药与其受体结合后通过g-蛋白介导激活磷脂酶c(plc)plc使4,5-二磷酸肌醇磷脂(pip2)水解为二酰甘油(dag)及1,4,5-三磷酸肌醇(ip3)。 5.钙离子细胞内微量ca2+对细胞功能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如肌肉收缩、腺体分泌、白细胞及血小板活化等。细胞内ca2+可从细胞外经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流入,也可从细胞内肌浆网等钙池释放,两种途径互相促进。

药物溶解度和溶解速度 一、影响溶解度因素: 1、药物的极性和晶格引力 2、溶剂的极性 3、温度 4、药物的晶形 5、粒子大小 6、加入第三种物质 二、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1、 制成可溶性盐 2、引入亲水基团 3、加入助溶剂:形成可溶性络合物 4、使用混合溶剂:潜溶剂(与水分子形成氢键) 5、加入增溶剂:表面活性剂 (1)、同系物c链长,增溶大 (2)、分子量大,增溶小(3)、加入顺序 (4)用量、配比 流变学简介 流变学:研究物体变形和流动的科技交流科学。 牛顿液体:一般为低分子的纯液体或稀溶液,在一定温度下,牛顿液体的粘度η是一个常数,它只是温度的函数,粘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非牛顿液体: 1、塑性流动:有致流值 2、假塑性流动:无致流值 3、胀性流动:曲线通过原点 4、触变流动:触变性,有滞后现象 粉体学 一、粉体学:研究具有各种形状的粒子集合体的性质的科学。来源:考试大 二、粒子径测定方法: 1、光学显微镜法 2、筛分法 3、库尔特计数法 4、沉降法 5、比表面积法 三、比表面积的测定: 1、吸附法(bet法) 2、透过法 3、折射法 四、粉体的流动性:用休止角、流出速度和内磨擦系数衡量。 1、 休止角:θ越小流动性越好, 2、 θ<300流动性好3、 流出速度:越大, 4、 流动性越好 5、 内磨擦系数:粒径在100-200um, 6、 磨擦力开始增加, 7、 休止角也增大。θ≤300 为自由流动,θ≥400不再流动,增加粒子径,控制含湿量,添加少量细料均可改善流动性。 表面活性剂 一、概念:表面活性剂:具有很强的表面活性并能使液体的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 二、分类: (一)、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1、 肥皂类:高级脂肪酸的盐, 2、 硬酯酸、油酸、月桂酸 一般外用3、 硫酸化物: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4、 叶桂醇硫酸钠, 5、 sls), 6、 乳化性强, 7、 稳定, 8、 软膏剂乳化剂。 3、磺酸化物: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等,广泛应用的洗涤剂 (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季铵化合物 新洁尔灭等 (三)、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1、卵磷脂:对热敏感,60℃以上变为褐色,易水解,制备注射用乳剂及脂质体。 2、氨基酸型和甜菜碱型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在碱性中呈阴离子性质,起泡,去污; 在酸性中呈阳离子性质,有杀菌能力。 (四)、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1、 脂肪酸甘油酯:hlb为3---4, 2、 用作w/o 型。 3、 蔗糖脂肪酸酯:不 4、 溶于水, 5、 可形成凝胶, 6、 作o/w 型。 3、脂肪酸山梨坦: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司盘span,酸碱酶易水解, w/o型4、聚山梨酯: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吐温(tween),粘稠状黄色液体,对热稳定,增溶作用不受ph影响,是常用的增溶剂、乳化剂、分散剂和润湿剂。 o/w 型 5、聚氧乙烯脂肪酸酯:卖泽myrij ,较强水溶性,o/w 型。 6、聚氧乙烯脂肪醇醚:苄泽brij ,较强亲水性质,o/w 型。 平平加 7、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泊洛沙姆poloxamer,普朗尼克pluronic,增溶作用弱亲水、亲油、润湿、分散、起泡、消泡。poloxamer188 (o/w 型):制备的乳剂能耐热压灭菌和低温冰冻。来源:考试大 三、表面活性剂的特性: 1、 形成胶束:临界胶束浓度cmc:表面活性剂分子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来源:考试大 2、 亲水亲油平衡值hlb:表面活性分子中亲水和亲油基团对油或水的综合亲合力。hlb 3--6:w/o型 hlb 8--18:o/w 型 hlb 7--9:润湿剂 hlb 13-18:增溶剂 3、增溶作用 增溶:表面活性剂在水中达到cmc后,一些水不溶性或微粒性药物在胶束溶液中的溶解度可显著增加,形成透明胶体溶液,这种现象称增溶。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特征值krafft 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加,超过某一温度时溶解度急剧增大,这一温度称krafft 点。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型):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聚氧乙烯链发生脱水和收缩,使增溶空间减小,增溶能力下降,表面活性剂析出,溶液混浊,这一现象称起昙。这一温度称浊点或昙点。吐温类有,泊洛沙姆观察不到。来源:考试大 四、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学性质: 1、 表面活性剂对药物吸收的影响:增加或减少 2、 表面活性剂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使蛋白质变性 3、 表面活性剂的毒性:阳>阴>非 吐温20>60>40>80 4、 表面活性剂的刺激性:十二烷基硫酸钠产生损害, 5、 吐温类小。 五、表面活性剂应用:增溶、乳化剂、润湿剂、助悬剂、起泡剂和消泡剂、去污剂、消毒剂或杀菌剂。

药学论文读书笔记大全书

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下面是关于药学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阅读!

摘要: 结合本学院近几年为提高毕业论文质量采取的措施,从毕业论文选题和内容方面,分析了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的现状,指出实验研究型论文质量较高,非实验研究型论文及综述性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选题不当、开题报告内容笼统、论文内容抄袭、剽窃现象严重、文本不规范和答辩时间匆促,提出了改革的设想。

关键词: 中药学;毕业论文;选题

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是实现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我校中药学专业每年有毕业生八九百人,为了适应就业的新形势,学校将毕业实习时间从第八学期提前到第七学期的下半学期,即每年的11月初至次年的3月底,4月份结束实习,写论文并进行答辩。为了保证论文质量,让每个学生都有实习实践机会,学校建立了多个实习基地及合作单位,并为毕业实习规范管理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和工作流程。在毕业实习前,召开学生动员大会,印发实习手册,还为每个校外实习的学生配备了论文指导校内导师(也称二导),论文质量比以前有所规范和提高。然而从近两届毕业生的论文选题和内容来看,还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与改进。

一、毕业论文现状

学校要求中药学专业本科毕业实习必须写论文,一人一题,不能只写综述。对2010届和2011届学生毕业论文的调查发现,实验研究型论文占,课题主要来源于老师或实习单位,分别为和。实习单位主要是本校内各个教研室、药检所、研究所和部分大型药企。实验研究型论文普遍质量较好,抄袭现象少,内容跟专业密切结合,学生了解选题的目的意义,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工作量较大。非实验研究型论文占,大部分为学生自己选题及跟指导老师共同选题,实习单位主要是医院药房、医药公司、部分药厂和药店等,内容主要包括药厂生产工艺分析、医院药品处方分析、中药质量管理、药品经营或销售、调查报告等,仍然有的论文属于文献综述,其他类型占。非实验研究型论文和综述型论文质量参差不齐,抄袭现象严重,很多学生承认论文结论意义不大,只是应付。下面重点分析该部分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毕业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

1.选题不当。毕业论文选题应结合科研、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选好题是完成一篇高质量毕业论文的关键。由于大部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很少接触到毕业论文研究的相关教育和培训,大部分学生对如何选题、什么是与专业相符的毕业论文内容根本不了解。部分校外实习单位缺乏有经验的毕业论文指导人员,没有办法对论文的选题和写作做出指导。有些学生平时对一些问题没有思考、钻研,没有自己感兴趣或有一定资料积累的课题,在毕业论文选题时显得十分被动,随意选一些验证性、总结性或概况性的题目,既缺乏创新性,又缺乏理论价值和应用背景。有些学生的论文题目过大、过深,不适合本科生来完成。如:“中药现代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某类疾病中药处方分析”、“中药不良反应分析”等。部分选题题目不够严谨、精炼,没有内容支撑,如“OTC类成人感冒药物的使用状况分析”;部分选题与专业相关性相差太远,如“药品营销计划”、“某类药物销售手段分析”等;一些选题内容太简单,工作量不饱满,如“药店计量工具调查与分析”,只分析了三四种计量工具。

2.开题报告内容笼统,不符合要求。确定选题后,学生应进行开题工作准备,查阅、收集相关资料,制订课题研究计划和研究方案,并形成开题报告。许多学生随意选个题目,不了解课题研究目的,不知道怎样利用实习单位的条件,结合实际收集相关资料或数据,即使有资料,也不懂得要分析什么、解决什么问题。部分开题报告选题依据不够翔实,研究内容简单,研究方案只是查阅文献或调查问卷;有些开题报告中,研究内容和题目、目的不相符;部分学生专业知识不扎实,连基本的查资料都不会,对选题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缺少分析,参考文献太少、引用的文献太旧;部分学生缺乏基本的写作技能和技巧,开题报告语句不通畅,表述不清;有些研究方案过于详细,连实验结果和具体实验数据都写好了,说明开题报告是抄袭文献或是在论文完成后写的,不真实。个别指导老师也存在责任心不强,马虎应付的现象,在开题报告审核具体意见中,或空白,或过于简单。

3.论文内容抄袭、剽窃现象严重。一些实习单位,如医院药房或药店,每年都要接收4到8名学生实习,指导老师没有那么多题目给学生,论文内容重复、简单,甚至出现“换汤不换药”的现象。学生原创论文的比重逐年下降,很多学生上网搜索了同主题的文章,然后复制、粘贴、整理后就形成了一篇所谓的论文,甚至连图表都是整体复制,没有修改。由于学校规定不能写综述,学生在实习单位能得到的数据资料有限,很多论文的数据只有两三个表,且数据没有实际意义,其余分析内容都是抄袭文献或书籍。如“某某病临床常用中成药分析”或“治疗某某病中药处方分析”,学生只是统计了病患性别、年龄、处方药味或某个药物的出现频率,缺乏临床医学知识,不能对处方进行深入或有针对性的分析,又不了解病症病因,论文得不到具有实际意义的结论。例如不同类型处方单味药出现频率最大的是甘草,因为甘草是各种处方中的调和药,这个结论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在保健品公司或药店实习的很多学生,苦于不知道从哪里入手收集数据,论文多数写调查报告,但调查问卷设计简单、不科学,收集的范围和份数也不足,甚至出现伪造数据的情况,为了凑够论文字数,结果分析部分的内容多是抄袭文献,往往出现调查问卷的内容和结果分析及结论不相关的情况。

4.论文文本不规范。论文摘要一般应说明主要研究什么问题,通过何种研究方法得到了什么研究结论等研究内容,但有些学生的论文摘要,200~300字中,大约有一半用在情况说明、写作意义上,没能反映论文中心内容。说明学生缺少相关写作训练,不了解科技论文写作要求。部分论文存在数据来源注明不规范、图表数据来源、表题文字说明等内容不统一的问题;有些图表缺少编号或缺少表题、图题,有些图中曲线没有标注单位;少数论文题目与论文内容不一致,论文中普遍存在错别字现象。   5.论文答辩时间匆促,存在形式主义。组织答辩是毕业论文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答辩教师可全面检查学生的论文质量,使学生全面回顾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过程,指出论文的成效与不足,锻炼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10届和11届学生的调查中,超过七成的学生认为论文答辩有必要,且基本达到交流和完善论文的目的。学生普遍承认论文答辩的作用在于锻炼了学生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对论文的重视程度、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和增长学生见识,少数同学认为论文答辩可以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同时也有30%的学生认为论文答辩无太大必要性或完全无必要。的同学认为没有达到论文交流目的,承认论文答辩是形式主义的有9%。原因在于学生人数过多,教师工作量很大,每个答辩小组一天要完成五六十名学生的`答辩任务,每个学生答辩时间过短,非常匆忙,影响整体答辩效果,也影响了实习成绩的客观评价,部分认真准备的学生来不及充分展示其论文结果。最后学生基本都能通过答辩,给学生造成毕业论文可以应付的印象。

三、改革设想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结合几年来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体会,提出以下建议:

1.实习前开展选题讲座和相应的培训。近年来学生就业压力大,择业时间提早,很多学生提前和单位签订合同,有些用人单位提前让毕业生上岗,致使学生无暇顾及毕业论文,对毕业论文只是应付,论文质量自然难以保证。有必要在大三期末及大四实习前,进行多种形式的讲座及选题培训,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毕业论文是整个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论文抄袭、造假是很严重的错误。必须使学生明确,什么样的论文内容才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

2.改革毕业论文选题制度,提供课题选择范围。中药学专业学生校外实习单位主要有:药品研发或生产单位、中药材、药品或保健品市场推销、销售单位、医院药房、药品注册及管理单位等。部分实习单位缺乏毕业实习指导人员,也没有那么多课题供学生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求全部学生写实验型或研究型论文,势必加重学生抄袭、剽窃现象。学校有必要在实习前,给学生提供一些范文(从开题报告到毕业论文)和课题选择范围,让学生了解不同实习单位可以有哪些选题方向,在实习开始时可以有意识地收集资料或数据。同时要允许学生根据不同单位实习岗位的实际,写不同方面的论文,毕业论文应该允许学生写实习报告,其选题能运用本专业知识,结合实习岗位实际,分析或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就可以。完成毕业论文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而不是弄虚作假,这一点非常重要。

3.设立奖惩机制,提高教师责任心。个别教师指导的实习学生人数较多,不可避免地出现指导不到位的现象。有些硕士研究生导师,把指导本科毕业论文的工作全部交给研究生来做,由于研究生的学术水平有限,不能给学生明确的修改意见和及时的答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院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还可通过奖惩机制,明确指导教师的职责,增强其责任心,同时要建立毕业论文工作评比表彰制度,表彰论文优秀的学生,也表彰负责任的指导老师。

4.重视论文答辩环节,杜绝弄虚作假行为。针对学生人数太多的问题,建议不要求全部学生都参加答辩,优秀论文或实验性论文进行答辩,其他论文随机抽选三分之一,使答辩时间充足,不走过场。答辩要严格把关,不允许不合格论文蒙混过关,对学生论文写作过程中明显抄袭、弄虚作假的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答辩不通过的允许进行二次、三次答辩(就像补考)。答辩小组要及时公布答辩成绩或结果。

5.规范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管理。尽管学校有针对本科生毕业论文制定的规章制度和详细的工作流程,但流程太繁琐,表格太多,执行时又不够严谨和规范,缺乏对整个过程的有效监控,缺乏真正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奖惩措施。建议学校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表格,减轻学生和老师的负担,并对学生自己选择的实习单位进行遴选,不符合带教资质的单位不批准学生去实习。同时创造条件鼓励校内老师多接纳学生,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老师的科研实验,有利于提高论文质量。

药学是连接健康科学和化学科学的医疗保健行业,它承担着确保药品的安全和有效使用的职责。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药学毕业论文5000字,供大家参考。

一、实验室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

(一)规模较小

实验室隶属于教研室,只供教研室开设的教学课程使用。

各个实验室自成体系,彼此独立分散,致使实验室在数量上不断膨胀,规模小,且重复建设多,综合优势难以形成;由于资金短缺,各实验室无法购买较高级的大型仪器设备,无力更新过时的设备,

只能重复购置小型仪器设备,无法形成教学、科研上的综合优势。

这种管理体制落后、小而全、资源利用率低的实验室模式造成了人、财、物资源的重复投入,已无法适应现代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发展。

(二)实验室资源管理效率低,管理制度不明确

实验室各种资源的使用、配置、统计与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用手工操作工作量会很大,而且准确性低,容易积压浪费。

特别是低值易耗品的耗材统计,不可能每学期采购的都刚好够用,手工账本无法体现出结余之后的进账,变成每次进账都几乎在写同样的内容。

(三)不重视实验室专业技术队伍建设

以往的管理中,实验技术人员主要做辅助性工作,没有明确的工作量考核办法,现有的职称评定标准又很难认定他们的工作量;加上科研任务少,高水平的论文和科研成果难以产出,职称难以晋升,导致实验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

缺乏职业发展动力;工作职责一刀切,分类管理措施不到位;实验技术人员的进修和业务培训一直得不到应有重视,缺乏系统的培养培训机制,发展严重受限,致使实验技术人员总体水平下降,跟不上教学改革发展需要。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对提高学校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的制约。

二、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

(一)进行实验室重构整合,优化实验教学体系

为了保障各项药学实验更有质量、更有效率地进行,应建立药学系精密仪器室,为师生的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有利条件,将原来的基础化学实验室、无机化学实验室、有机化学实验室与天平室进行重构整合,

使其成为能同时服务多门学科的实验室,提高实验室的使用率。

还应建立库房,包括化学危险品库房、玻璃仪器和普通试剂库房两类。

库房应综合采光度、通风、防潮等因素来建设,靠近消防装置。

化学危险品库房存放的试剂具有一定危险性或易致毒,应严格保持通风干燥,严禁明火;玻璃仪器和普通试剂库房主要存放无毒且性质稳定的试剂、药材和普通玻璃仪器等,按性质分类摆放。

实验室的重构整合,能切实解决实验室建设条块分割、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难题,做到资源共享,提高效益,促进学科间的交叉渗透与融合,为实验教学人才培养、深入开展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搭建了平台,为各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建设高素质实验技术队伍,提高实验教学管理水平

由于目前学科的相互交叉,实验室规模不断扩大,实验技术人员越来越紧缺,对现有实验技术人员应该进行专业培训,使其成为高素质技术人员多面手,可以独立完成多门实验课的准备。

应做到博采众长,兼容并蓄,可以将实验技术人员送到省内外兄弟院校进行为期半年或一年的脱产学习,在进修之前,必须安排每位成员的具体进修任务,规定参加某些考试,学习某些实验课程,掌握某些高精密仪器,

每位进修返校的实验技术人员,各方面能力都能大大提高,同时也能为本校实验室的教学管理引入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由此提高整个实验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快实验室教学与科研的发展脚步。

(三)建立智能型实验室网络管理系统

应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可以发挥计算机在监控实验室的运行、检索情报信息、掌握药品材料库存和采购信息、共享信息资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创建智能型实验室网络管理系统,实现实验室管理的智能化是综合利用教学科研信息资源的最有效方法。

1.智能管理系统在实验仪器管理中的应用。

这是药学实验室常规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可以查看实验室运行状态如何,资源配置是否合理达标,有无积压浪费,做到实时跟踪管理。

根据每个实验室的实际需求来设计实用、科学的管理要求和措施,即以仪器设备的基本参数作为数据库建立查询系统,只需输入如品名、规格型号或用途等,便可即时查询到这种仪器设备的购入数量和时间、使用状况、操作说明书、技术性能、结构图以及维修记录等。

这不但有利于实验室的管理维护,也更方便教学和科研人员了解和使用仪器设备。

还能设计实验仪器预约系统,教学和科研人员可随时登录查阅所需仪器的各种信息,无需管理人员配合,不受时间限制,既能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率,又能降低管理成本。

2.智能管理系统在实验药品及材料管理中的应用。

使用计算机对实验低值易耗品进行实时登记,建立明细账目,实现仓储式规范化管理,做到对药品及材料出入量、药品库存量、实验经费、学期消耗等资料信息了如指掌,及时调整采购计划,可避免重复购置,

提高常用玻璃仪器的使用率和有限资金的利用率,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实验药品及材料的管理是一种波动性很大的动态管理,应该把实验药品与消耗材料的库存记录表设计为一个自动更新的数据表,自动刷新库存量的记录。

这种管理方法有很强的实用性,可以准确记录低值易耗品的采购、领用、库存,并联网接受各实验室预订计划,既能满足教学与科研需要,又可避免积压浪费。

三、加强药学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一)实行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实验室工作的各种管理规定,如材料低值易耗品管理办法,危险品管理规定,精密贵重仪器和大型设备管理规则,实验人员守则及实验室守则等一系列制度,汇编成册。

要不断提高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和水平,不断提高实验教学和科研质量,就必须有较为规范、科学的管理规章制度,使教学和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促进实验室高层次的建设发展。

(二)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

实验技术人员是科学研究、教学实验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他们的知识结构、专业水平、工作热情直接关系到教学及科研工作的进度和成果。

因此,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技术队伍是高校建设发展最有利的武器。

(三)加强实验设备与实验耗材的管理

实验室设备的管理涉及:仪器档案的建立,仪器专人负责制,仪器的标准操作文件的制定,使用登记本建立,定期保养与维护登记,仪器报废、转入制度等。

实验室建设应按教育部实验室评估标准开展工作,认真做好实验设备的资产登记、统计工作,对其建账建卡,进行定期维护保养,确保仪器设备正常使用。

仪器设备是我院的重要资源和保障,为了保证仪器正常运转,避免仪器损坏,我院仪器设备管理工作要不断加强、不断完善规范。

实验耗材的管理涉及:建立实验用品分类账,低值易耗品明细账,实验耗材领用登记制度,正确存放和保管化学试剂制度等。

实验室应根据试剂的性质、周围的环境及实验室的条件等分类存放,还要根据各类危险品的性质在存放过程中采取必要的隔热、防潮、防晒等保护措施,防止试剂吸湿潮解、变质失效及标签脱落等,

同时也要防止有毒的挥发性化学试剂对环境造成污染。

在物质的制备、萃取及重结晶提纯等实验中,应尽可能采用无毒无害的溶剂代替挥发性有机溶剂。

环保理念已日益深入人心,在化学类实验管理中,化学实验绿色化这个课题需要进一步认真研究。

四、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是个涉及面较广的复杂问题,改革的开始不可能尽善尽美,但不改革创新就不会有出路。

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更应突出以人为本,加强实验队伍建设,引进竞争机制,重视业务培训,提高人员综合素质,才能跟上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在新形势下保障实验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先进的实验条件和仪器设备、高素质的实验技术人员、现代化的管理是高校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迅猛发展的必要条件。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至关重要,我院的药学实验室从建立之日起一直在不断摸索适合自身建设与管理的体制,其间面临的难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解决,实验教学改革正在不断加强,实验技术人员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毕业论文读书笔记怎么写介绍如下:

读书笔记的格式要求:

1.读书笔记首先给出所选读的资料来源,引用资料的表示方法与毕业论文中的参考资料的表示方式相同。引用资料用4号黑体表示。字体用宋体。

2.对上述资料的相应心得笔记用宋体小4号字书写。

3.用上述方式进行重复。即一篇引用资料下接一篇读书笔记。

4.每篇资料的读书笔记字数要求不少于200字。

5.每段开头空两个字。行距:多倍 ;边距:默认。

6.用A4纸打印。读书笔记靠左侧装订。正文每页下方中部为页码。

读书笔记随同毕业设计论文一起装入档案档交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很多。从内容来说,无非两类,一类以记书的内容为主,一类以记自己的感受为主,前者多是为了吸收,后者多是为了思考。从形式上来说,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记在书上,一种记在本子上,再一种是记在活页纸或卡片上。

下面介绍经常被采用的希望同学们暑假能加以运用的几种笔记形式,同学们可按阅读的步骤选择使用。

摘抄式笔记

就是把原文重要的语句、数据、公式、定理、精彩段落、精辟的论述、佳句、警句或重要的史实、资料等摘录下来,甚至全抄原文,以便日后查检。关于词句、个别论点、个别事物的摘录,则宜用卡片或活页约的形式,以便于分类保存查检;整本书或长篇文章的详细抄写,宜用笔记本的形式,可多备几个笔记本。按需要门类分别抄写。

更为省事的就是将这些文字(或图画)剪下来,贴在笔记本或不用的杂志上,如果书刊不是自己的,则可以先复印后剪贴。

采用摘抄式笔记须注意: 1.要摘抄那些精彩、有价值、有必要的内容; 2.摘录后要经过核对,注意与原文相符,甚至标点符号也要与原文一样,否则就有可能把作者的原意弄错; 3.摘抄前后或中间有所省略,要用省略号表示。如果遇上原文已有的省略号,要加括号注明“(省略号为原文已有)”,以便区别;

4.摘录可以帮助记忆,同时,抄录下来的资料也有利于保存,便于今后温故知新或写作征引,所以,一定要在抄录(或剪贴)后注明资料的来源,如书名或刊名、编著者、出版社、出版年月等,需要时可查考原文; 5.使用卡片摘抄资料,一张卡片只能记一条材料,不能因为怕浪费纸张而在一张卡片上记几条材料。否则,不便于分类,也不便于检索;

6.如果能在抄录后,随时写一点体会、感想,可以促使自己对原文的理解。 例一:(妙录名言)类:名人名言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

药学论文读书笔记大全

药学论文是药学工作者知识水平和研究能力的重要体现。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药学本科毕业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医院药学服务状况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人们健康意识和法律意识的普遍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要求有用药知情权和用药选择权;另外,药品分类制度的实行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乐于采取自我药疗的手段来进行保健与治疗。

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如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保证用药的安全与效果,提供全面的药学服务,已经成为了广大医药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1药学服务的现状

药学服务体系未形成 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药学服务的概念与体系,并且有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与之相适应,同时还有相应的行业自律的管理机制来弥补法律规定上的不足。

而药学服务这个概念引入我国的时间还不久,当前药学服务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大家对药学服务的认识还不够,药学服务体系在我国还是一个空白。

药学服务机构不完善 提供药学服务的一个重要场所是医院药房,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药房进行的仍然是简单的制剂、处方调配、发药的工作,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封闭的、被动的服务模式上。

医院药房的药师在工作中缺乏与医师和患者的交流沟通,不能主动地参与药学服务工作。

社会药房作为另一个提供药学服务的重要场所,在欧美发达国家也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作用。

在我国,有相关数据表明,药品供应重心正逐步地由医院药房向社会药房转移,民众日常使用的药品有一半来自医院外药房的比例。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药房更应该发挥药学服务的作用,但是实际情况非常不令人满意。

目前,我国社会药房的药师主要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药物销售上,对如何做好药学服务及其意义没有足够的认识,服务范围狭窄,缺乏深度和广度,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众用药的质量、效果和安全。

药学服务提供者整体素质堪忧 作为药学服务提供者的药师,整体素质堪忧。

在最近的一次对执业药师调查的数据显示,的被调查人员对于常用OTC 药物的使用方法比较熟悉;的人认为能够准确理解开方者的意图, 并按照要求调配处方; 的人认为熟悉常用药物的配伍禁忌及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的人认为熟悉常用抗菌药物的治疗周期。

这表明多数被调查者的工作还处于药师工作比较初始的审核、调配处方阶段,缺乏提供药学服务所要求的能力,在提供药学服务方面还存在相当的困难。

2药学服务开展不力的原因

药学服务起步晚,缺乏制度保障 我国,传统药学工作理念现在还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而药学服务的理念进入我国也不过短短数年,影响甚微。

直至2003年2月25日,我国第一个与药学服务相关的行业规范《优良药房工作规范(试行)》(GPP)才由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发布。

而相关的法律法规至今也还没有能够制定出来。

缺乏国家法律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仅靠一部行业规范来推动药学服务的发展确实举步维艰。

药学服务提供机构对药学服务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医院长期以来"重医轻药",医院药房工作质量的评价标准并没有将药学服务质量纳入其中,主要以药品供应以及药房经济效益情况为依据。

对药师工作的评价也不考虑药物治疗效果。

这使得药房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更重视药品的供应,而不是如何提供优质的药学服务。

而社会药房的发展仍在起步阶段,对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与发展的规律认识不够,在经营上以经济效益为重,对药学服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少开展药学服务的氛围。

大部分社会药房药师的工作以销售为主,有的地方甚至让药师当起了"药托"。

药学人才培养模式与选拔机制存在问题 我国药学高等教育一直沿袭前苏联过于学术化的培养方式,药学课程的设置以化学为主干,知识系统主要是为科学研究服务。

而生物医学课程所占比例很小,导致学生生物医学知识欠缺。

同时,药学学生临床实习时间普遍不足甚至没有,这很不利于对学生实际处理合理用药问题能力的培养。

药学服务要求药师不仅要懂得药学知识,还应该懂得医学,管理学的知识,并且还要具有较强的与医生和患者交流的能力。

以目前的药学模式所培养的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不足使他们对开展药学服务工作感到力不从心,只能充当"药品售货员"的职能。

另外,作为药师选拔机制中重要一环的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也存在明显的缺陷,其内容的设置偏重于工业生产及大化学知识方面,忽略了临床用药、药房咨询、用药指导等方面的知识考核。

这种机制很不利于选拔具有药学服务能力的专业人才,也使得执业药师资格的获得者不重视临床实践,导致我国执业药师普遍缺乏面向患者提供药学服务的能力,对于处方药物是否会发生相互作用,剂量是否正确等问题,缺乏审核把关的能力。

3解决开展药学服务困境的对策

吸取国外先进经验,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药学服务体系 借鉴国外的实践经验,确立一套药学服务标准化方法指导原则。

以WHO的GPP的主要内容与要求为依托,参考发达国家的药学服务相关规范,结合我国目前医疗改革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与药学服务相关的法律规范与行业规范。

根据医院药房与社会药房各自的特点,确定相应的药学服务实施的量化指标。

同时加大宣传力度,使有关各界充分认识药师在患者药物治疗中的作用和实施药学服务能够给患者和社会带来的益处。

全方位推动我国药学服务事业的发展。

转变观念,建立新的药房工作制度 无论医院药房还是社会药房,都应该明确这一点,药房其实不只是卖药,在销售药品的同时,还应把健康提供给消费者。

充分认识到提高药学服务质量不但可以使消费者获得更好的治疗与保健,同时也可以提高单位自身的竞争力。

将药学服务纳入药师的评价体系,以GPP为指导,重新构建药房的服务规范。

根据医院药房和社会药房的不同情况设置各自专门的药学服务区域,配备相应设施,安排专职药师,提供相应服务。

改革药学人才培养模式与选拔机制 优化教学计划,改革传统教育模式。

调整化学类课程内容与学时,增加生物医学课程,临床基础课程以及管理类课程,使药学教育模式由"化学模式"转为"生物医学-管理学-药学"模式。

增加临床实习时间,让学生有更多机会直接面对患者,了解患者的用药史,参与建立患者药历,对治疗药物进行监测等工作,培养他们的药学服务意识与能力。

新形势下医院药学发展的要求与转变

【摘要】 随着医药卫生改革和现代制药技术的发展,医院药学逐渐由以往的单一供应服务型模式向科技服务型扩展,从传统的药品调配到参与临床的合理用药是药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医院药学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难得的机遇。

【关键词】 医院药学; 发展

在医疗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医院药学已经逐渐成为药学领域中的重要学科之一。

医院药学的发展,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有着直接影响,时刻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药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

本文从药学发展的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探讨如下。

1 医院药学的概念

医院药学是研究、实践医院药品供应、药事管理、药物制剂、药学技术和以患者为中心、药品为手段,运用药学专业知识指导、参与临床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1]。

医院药学包括下列专业:药品调剂、药品供应、药物制剂、药品检验、临床药学、临床药理、药事管理、药物研究等。

其内容涉及化学、物理学、药理学、药剂学、临床医学、治疗学、生物学、临床检验学、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信息学、法学和伦理学等学科。

医院药学这一概念是20世纪40年代中期由美国提出的,现已广泛为世界各国所接受,我国在80年代才明确提出这一概念。

2 医院药学的发展阶段

随着社会化的前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医学药学事业有了很大的进步。

医院药学的形成和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

传统药学阶段 传统的药师服务是按方配发药品。

在配方服务岗位上,药师的责任主要是认清处方、保证质量和交待清楚用法,通过发药窗口与患者接触。

药剂科的工作就是保障药品供应、调配简单制剂。

医院药学服务阶段 此阶段的特点是以合理用药为中心的临床药学服务。

自70年代末临床药学概念引入我国以来,全国各医院根据自己的特点积极开展了临床药学实践。

临床药学的兴起是药师服务的一次突破。

药师与临床结合,参与药物治疗,推动合理用药。

在药师与患者关系方面突破了原来配方的局限,关系到患者的用药方案,调剂工作由传统窗口供应服务型向技术服务型转变。

药学监护阶段 90年代初,美国Minnesota大学药学院Hepler和Srtand教学提出了药学监护(Pharmaceuical Care, PC)的概念[2],这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医院药学界的广泛关注。

按照最初定义,药学监护是提供负责的药物治疗,目的在于实现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既定结果。

这些结果包括:(1)治愈疾病;(2)消除或减轻患者的症状;(3)阻止或延缓疾病进程;(4)预防疾病或症状的发生[3]。

指出药学监护具有3种职能,即识别潜在的和实际存在的药物问题的发生。

美国《医院药师协会》药学监护的统一定义是:药师的使命是提供药学监护。

药学监护是提供直接的、负责的、与药物有关的关心照顾,目的是获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确定结果。

由于上述定义不够完善,又作了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新的定义为“药学监护是执业者(如临床药师)对患者药物有关需要承担责任并为满足这些需要负责实践”。

PC强调药师在药物治疗中必须承担责任,要求医院药学的各个环节都要以患者为中心,药品为手段,运用药学专业技术知识来开展工作、提供服务。

例如,用艾绒不仅达到治疗的目的,还要考虑到患者生存的质量;解除患者用药顾虑,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宣传药物的正确使用,防止药品不良反应;如何减轻患者负担等。

“PC”这一概念的出现,标志着医院药学的发展进入一个崭新时代。

人们开始明确医院药学专业的发展方向,认识到医院药学实践必须由过去“以产品为中心”的模式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模式,即从“对物”转变为“对人”,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在药房)等候服务为上门(病房、门诊)为患者服务。

PC要求药师必须去临床,成为药学治疗小组成员,直接接触患者,参与临床药学治疗,并对患者的药物治疗结果承担责任。

也就是说,医师和护士合作共同对患者的健康负责。

药学监护与医疗监护、护理监护一样,是为了满足患者需要,是强调患者药物治疗有关的需要。

药师需要弄清楚患者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包括非处方药物OTC),根据患者的情况,评估用药是否合理有效,制定治疗方案,并对治疗的进展情况定期随访。

药师必须学会如何确定患者的药物治疗需要及如何制定满足这些需要的监护计划。

近年来,国外医院药学学科发展突飞猛进,逐步从多年来医院药学的单一供就服务型模式向科技服务型发展,以患者为本,向临床延伸。

药学部(药剂科)在医院是技术职能部门,不是单纯“买卖药品”。

结合到笔者所在医院,自从开展临床药学以来,药剂科、临床药学室做了大量服务于临床的工作,如:首先建立了由医师、临床药师和护士组成的临床治疗团队,开展起了具体的临床合理用药工作;参与临床药物治疗,进行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开展药学查房,为患者提供药学专业技术服务;参加查房、会诊、病例讨论和疑难、危重患者的医疗救治,协同医师做好药物使用与遴选;对临床药物治疗提出意见或调整建议,与医师共同探讨对药物的治疗方案。

开展了使用抗生素专项整治工作,已进行了临床应用监测,对临床大夫实施了处方点评与超常预警,从而促进了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同时,掌握与临床用药相关的药物信息,提供用药信息与药学咨询服务,向公众宣传合理用药知识,真正使临床药师在治疗患者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未来医院药学发展方向主要是药学监护。

面向21世纪,适应医学药学发展的要求,承担起患者监护中的责任,为药师在患者治疗中发挥作用提供了机遇,也是挑战。

另外,我国医疗制度的改革,特别是医疗保险制度的出台和对药品收入在医疗保险制度中的规定要求必须重视合理用药,避免造成药品浪费,减少患者经济负担,逐步实施药学监护实践,推动我国医院药学不断向前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吴永佩.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1.

[2] Heple CD, Strand LM. Opportumities and resplnsibil ities in pharceutical care[J]. Am J Hosp pharm,1990,47:533.

[3] 余自我,王宏图,张楠森.药学监护实践――21世纪中国药师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0,20(6):355.

新形势下医院药学发展的要求与转变【2】

[摘要]新形势下,笔者就临床药学管理思想,电脑网络化管理,信息与咨询服务,提高药师专业知识等方面分析医院药学面临的要求和转变。

关键词:临床药学网络化管理信息服务专业知识

随着科技进步与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用药需求不断增加。

面对新形式的发展与变化,现代医院药学如何转变职能、拓宽药学服务的内容、转变药学人员的思想观念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是对医院药学发展的一个挑战。

医院药学要正确处理并兼顾国家、患者、医院三者的利益,通过医、药、护三方密切合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在药品使用中体现以服务病人为中心、以合理用药为核心,开展药学技术服务。

笔者在多年的药师工作实践中,积极思考,总结经验,认为新形势下医院药学发展必须做到以下几点转变。

1建立临床药学管理思想

传统的医院工作模式使药学专业人员的职能停留在技术含量较低的事务性工作上,医院领导对医院药学重视不够,这为临床药学的发展造成了困难。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发展,医院应定期安排从事临床药学工作的药师学习必要的临床医学知识。

使之在科室轮转,参与管理患者,处理医嘱和药物治疗,增进医、药、护间的沟通交流,提高医院药师的药学服务水平,推动临床药学工作的发展。

事实上临床药学已经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通过药师进入临床,协助医师提出个体化给药方案,并监测患者的整个用药过程,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临床疗效。

药师走向临床,医药结合,参与合理用药,保证病人用药安全有效,这是临床药学的基本任务,也是加速临床药学发展的关键。

培养专职临床药师长期深入病房参与药物治疗,发挥药学所长,积极培养药师走向临床与医师合作,为病人药物治疗服务,加快临床药学发展。

通过药学与临床医学的有效结合而实施医院药学及药学监护工作,药师的工作才不再是单纯地保证药品质量,而是以病人为中心,与医师合作共同保证服务质量。

即根据各个医院的特色和技术要求,将药学实践工作尽可能与临床分科接轨,划分为专科药师,以便提供相应的高质量的药学服务。

2进一步加强电脑网络化管理

目前我国医疗行业已基本进入电脑全程化管理。

从药品入库开始基本实现了电算化,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药品管理方面,由于数量完全在控制之下,不仅可以减少无意的浪费,还可以杜绝工作人员私用和盗用。

在提高服务质量方面,减少了病人看病的环节,使整个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医疗水平,从而整体提高了服务质量。

同时,为了加强医疗管理和工作需要,药品电脑管理系统程序须不断完善与更新,以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和现代化管理的要求。

电脑用于药品管理,主要是药库和药房药品等,应加强提高计算机药品系统程序,实施全程电算化管理,促使药房药品数量、金额双向管理,避免收费处划价的药品库存不稳定。

3加强药物信息、咨询工作,开展信息资料交流和咨询服务

药物信息交流及咨询服务是临床药学的重要内容,在我国医院,这方面工作已有一定的基础。

但从发展来看,不仅是选择、储备各种医药书刊、杂志及资料供药学人员参考和编写定期刊物供院内医务人员参考,如何扩大服务范围,值得研究,例如编制本院病人用的药品资料,为药事委员会编写和修改本院处方集,提供拟增添的新药系统资料与原有同类药物相比和价格分析,汇总有关物药不良反应资料,供增删药品品种参考。

提供有关药物及医疗保健方面新知识新技术的发展信息,将有关资料加以综合分析,帮助医药人员在为病人治疗、科研、学术活动中提供服务,建立院内计算机联网的药物咨询系统,开展咨询服务,争取与院外药物信息交流。

4不断提高药师的药学专业知识

促进合理用药是药学服务的核心内容,药物则是药师开展药学服务的载体。

所以药师必须加强药物结构、理化性质、药理作用机制等知识的学习,并在为病人提供药学服务同时,要积极参与药物不良反应监察、药物流行病学研究、药物经济学分析、药物利用评价、新药开发等相关课题的研究,不断拓展医院药学领域的深度和广度。

作为综合性医院的药师还应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有义务为实习生、进修生、医护人员开展学术讲座及至整个社会进行临床药学普及知识教育。

总之,在新的形式下,医院药学需要在制度上做相应的转变,以及严格要求药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才能满足科技进步与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严宝霞.临床药学各论[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1999.

[2] 王茜,朱立勤.提高新时期现代化.医院药学的服务质量[J].天津药学, 2008, 20(6): 49-50.

[3] 张琦媛,关于县级医院药学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J].医院管理,1007-8517 (2010) 02-0203-01.

[4] 蒋亚萍.加强医院药学管理创新医院药学服务[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0,17(2):106-108.

药学是连接健康科学和化学科学的医疗保健行业,它承担着确保药品的安全和有效使用的职责。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药学毕业论文5000字,供大家参考。

一、实验室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

(一)规模较小

实验室隶属于教研室,只供教研室开设的教学课程使用。

各个实验室自成体系,彼此独立分散,致使实验室在数量上不断膨胀,规模小,且重复建设多,综合优势难以形成;由于资金短缺,各实验室无法购买较高级的大型仪器设备,无力更新过时的设备,

只能重复购置小型仪器设备,无法形成教学、科研上的综合优势。

这种管理体制落后、小而全、资源利用率低的实验室模式造成了人、财、物资源的重复投入,已无法适应现代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发展。

(二)实验室资源管理效率低,管理制度不明确

实验室各种资源的使用、配置、统计与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用手工操作工作量会很大,而且准确性低,容易积压浪费。

特别是低值易耗品的耗材统计,不可能每学期采购的都刚好够用,手工账本无法体现出结余之后的进账,变成每次进账都几乎在写同样的内容。

(三)不重视实验室专业技术队伍建设

以往的管理中,实验技术人员主要做辅助性工作,没有明确的工作量考核办法,现有的职称评定标准又很难认定他们的工作量;加上科研任务少,高水平的论文和科研成果难以产出,职称难以晋升,导致实验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

缺乏职业发展动力;工作职责一刀切,分类管理措施不到位;实验技术人员的进修和业务培训一直得不到应有重视,缺乏系统的培养培训机制,发展严重受限,致使实验技术人员总体水平下降,跟不上教学改革发展需要。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对提高学校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的制约。

二、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

(一)进行实验室重构整合,优化实验教学体系

为了保障各项药学实验更有质量、更有效率地进行,应建立药学系精密仪器室,为师生的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有利条件,将原来的基础化学实验室、无机化学实验室、有机化学实验室与天平室进行重构整合,

使其成为能同时服务多门学科的实验室,提高实验室的使用率。

还应建立库房,包括化学危险品库房、玻璃仪器和普通试剂库房两类。

库房应综合采光度、通风、防潮等因素来建设,靠近消防装置。

化学危险品库房存放的试剂具有一定危险性或易致毒,应严格保持通风干燥,严禁明火;玻璃仪器和普通试剂库房主要存放无毒且性质稳定的试剂、药材和普通玻璃仪器等,按性质分类摆放。

实验室的重构整合,能切实解决实验室建设条块分割、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难题,做到资源共享,提高效益,促进学科间的交叉渗透与融合,为实验教学人才培养、深入开展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搭建了平台,为各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建设高素质实验技术队伍,提高实验教学管理水平

由于目前学科的相互交叉,实验室规模不断扩大,实验技术人员越来越紧缺,对现有实验技术人员应该进行专业培训,使其成为高素质技术人员多面手,可以独立完成多门实验课的准备。

应做到博采众长,兼容并蓄,可以将实验技术人员送到省内外兄弟院校进行为期半年或一年的脱产学习,在进修之前,必须安排每位成员的具体进修任务,规定参加某些考试,学习某些实验课程,掌握某些高精密仪器,

每位进修返校的实验技术人员,各方面能力都能大大提高,同时也能为本校实验室的教学管理引入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由此提高整个实验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快实验室教学与科研的发展脚步。

(三)建立智能型实验室网络管理系统

应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可以发挥计算机在监控实验室的运行、检索情报信息、掌握药品材料库存和采购信息、共享信息资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创建智能型实验室网络管理系统,实现实验室管理的智能化是综合利用教学科研信息资源的最有效方法。

1.智能管理系统在实验仪器管理中的应用。

这是药学实验室常规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可以查看实验室运行状态如何,资源配置是否合理达标,有无积压浪费,做到实时跟踪管理。

根据每个实验室的实际需求来设计实用、科学的管理要求和措施,即以仪器设备的基本参数作为数据库建立查询系统,只需输入如品名、规格型号或用途等,便可即时查询到这种仪器设备的购入数量和时间、使用状况、操作说明书、技术性能、结构图以及维修记录等。

这不但有利于实验室的管理维护,也更方便教学和科研人员了解和使用仪器设备。

还能设计实验仪器预约系统,教学和科研人员可随时登录查阅所需仪器的各种信息,无需管理人员配合,不受时间限制,既能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率,又能降低管理成本。

2.智能管理系统在实验药品及材料管理中的应用。

使用计算机对实验低值易耗品进行实时登记,建立明细账目,实现仓储式规范化管理,做到对药品及材料出入量、药品库存量、实验经费、学期消耗等资料信息了如指掌,及时调整采购计划,可避免重复购置,

提高常用玻璃仪器的使用率和有限资金的利用率,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实验药品及材料的管理是一种波动性很大的动态管理,应该把实验药品与消耗材料的库存记录表设计为一个自动更新的数据表,自动刷新库存量的记录。

这种管理方法有很强的实用性,可以准确记录低值易耗品的采购、领用、库存,并联网接受各实验室预订计划,既能满足教学与科研需要,又可避免积压浪费。

三、加强药学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一)实行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实验室工作的各种管理规定,如材料低值易耗品管理办法,危险品管理规定,精密贵重仪器和大型设备管理规则,实验人员守则及实验室守则等一系列制度,汇编成册。

要不断提高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和水平,不断提高实验教学和科研质量,就必须有较为规范、科学的管理规章制度,使教学和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促进实验室高层次的建设发展。

(二)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

实验技术人员是科学研究、教学实验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他们的知识结构、专业水平、工作热情直接关系到教学及科研工作的进度和成果。

因此,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技术队伍是高校建设发展最有利的武器。

(三)加强实验设备与实验耗材的管理

实验室设备的管理涉及:仪器档案的建立,仪器专人负责制,仪器的标准操作文件的制定,使用登记本建立,定期保养与维护登记,仪器报废、转入制度等。

实验室建设应按教育部实验室评估标准开展工作,认真做好实验设备的资产登记、统计工作,对其建账建卡,进行定期维护保养,确保仪器设备正常使用。

仪器设备是我院的重要资源和保障,为了保证仪器正常运转,避免仪器损坏,我院仪器设备管理工作要不断加强、不断完善规范。

实验耗材的管理涉及:建立实验用品分类账,低值易耗品明细账,实验耗材领用登记制度,正确存放和保管化学试剂制度等。

实验室应根据试剂的性质、周围的环境及实验室的条件等分类存放,还要根据各类危险品的性质在存放过程中采取必要的隔热、防潮、防晒等保护措施,防止试剂吸湿潮解、变质失效及标签脱落等,

同时也要防止有毒的挥发性化学试剂对环境造成污染。

在物质的制备、萃取及重结晶提纯等实验中,应尽可能采用无毒无害的溶剂代替挥发性有机溶剂。

环保理念已日益深入人心,在化学类实验管理中,化学实验绿色化这个课题需要进一步认真研究。

四、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是个涉及面较广的复杂问题,改革的开始不可能尽善尽美,但不改革创新就不会有出路。

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更应突出以人为本,加强实验队伍建设,引进竞争机制,重视业务培训,提高人员综合素质,才能跟上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在新形势下保障实验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先进的实验条件和仪器设备、高素质的实验技术人员、现代化的管理是高校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迅猛发展的必要条件。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至关重要,我院的药学实验室从建立之日起一直在不断摸索适合自身建设与管理的体制,其间面临的难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解决,实验教学改革正在不断加强,实验技术人员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药学药物论文笔记大全集

药物溶解度和溶解速度 一、影响溶解度因素: 1、药物的极性和晶格引力 2、溶剂的极性 3、温度 4、药物的晶形 5、粒子大小 6、加入第三种物质 二、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1、 制成可溶性盐 2、引入亲水基团 3、加入助溶剂:形成可溶性络合物 4、使用混合溶剂:潜溶剂(与水分子形成氢键) 5、加入增溶剂:表面活性剂 (1)、同系物c链长,增溶大 (2)、分子量大,增溶小(3)、加入顺序 (4)用量、配比 流变学简介 流变学:研究物体变形和流动的科技交流科学。 牛顿液体:一般为低分子的纯液体或稀溶液,在一定温度下,牛顿液体的粘度η是一个常数,它只是温度的函数,粘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非牛顿液体: 1、塑性流动:有致流值 2、假塑性流动:无致流值 3、胀性流动:曲线通过原点 4、触变流动:触变性,有滞后现象 粉体学 一、粉体学:研究具有各种形状的粒子集合体的性质的科学。来源:考试大 二、粒子径测定方法: 1、光学显微镜法 2、筛分法 3、库尔特计数法 4、沉降法 5、比表面积法 三、比表面积的测定: 1、吸附法(bet法) 2、透过法 3、折射法 四、粉体的流动性:用休止角、流出速度和内磨擦系数衡量。 1、 休止角:θ越小流动性越好, 2、 θ<300流动性好3、 流出速度:越大, 4、 流动性越好 5、 内磨擦系数:粒径在100-200um, 6、 磨擦力开始增加, 7、 休止角也增大。θ≤300 为自由流动,θ≥400不再流动,增加粒子径,控制含湿量,添加少量细料均可改善流动性。 表面活性剂 一、概念:表面活性剂:具有很强的表面活性并能使液体的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 二、分类: (一)、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1、 肥皂类:高级脂肪酸的盐, 2、 硬酯酸、油酸、月桂酸 一般外用3、 硫酸化物: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4、 叶桂醇硫酸钠, 5、 sls), 6、 乳化性强, 7、 稳定, 8、 软膏剂乳化剂。 3、磺酸化物: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等,广泛应用的洗涤剂 (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季铵化合物 新洁尔灭等 (三)、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1、卵磷脂:对热敏感,60℃以上变为褐色,易水解,制备注射用乳剂及脂质体。 2、氨基酸型和甜菜碱型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在碱性中呈阴离子性质,起泡,去污; 在酸性中呈阳离子性质,有杀菌能力。 (四)、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1、 脂肪酸甘油酯:hlb为3---4, 2、 用作w/o 型。 3、 蔗糖脂肪酸酯:不 4、 溶于水, 5、 可形成凝胶, 6、 作o/w 型。 3、脂肪酸山梨坦: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司盘span,酸碱酶易水解, w/o型4、聚山梨酯: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吐温(tween),粘稠状黄色液体,对热稳定,增溶作用不受ph影响,是常用的增溶剂、乳化剂、分散剂和润湿剂。 o/w 型 5、聚氧乙烯脂肪酸酯:卖泽myrij ,较强水溶性,o/w 型。 6、聚氧乙烯脂肪醇醚:苄泽brij ,较强亲水性质,o/w 型。 平平加 7、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泊洛沙姆poloxamer,普朗尼克pluronic,增溶作用弱亲水、亲油、润湿、分散、起泡、消泡。poloxamer188 (o/w 型):制备的乳剂能耐热压灭菌和低温冰冻。来源:考试大 三、表面活性剂的特性: 1、 形成胶束:临界胶束浓度cmc:表面活性剂分子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来源:考试大 2、 亲水亲油平衡值hlb:表面活性分子中亲水和亲油基团对油或水的综合亲合力。hlb 3--6:w/o型 hlb 8--18:o/w 型 hlb 7--9:润湿剂 hlb 13-18:增溶剂 3、增溶作用 增溶:表面活性剂在水中达到cmc后,一些水不溶性或微粒性药物在胶束溶液中的溶解度可显著增加,形成透明胶体溶液,这种现象称增溶。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特征值krafft 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加,超过某一温度时溶解度急剧增大,这一温度称krafft 点。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型):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聚氧乙烯链发生脱水和收缩,使增溶空间减小,增溶能力下降,表面活性剂析出,溶液混浊,这一现象称起昙。这一温度称浊点或昙点。吐温类有,泊洛沙姆观察不到。来源:考试大 四、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学性质: 1、 表面活性剂对药物吸收的影响:增加或减少 2、 表面活性剂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使蛋白质变性 3、 表面活性剂的毒性:阳>阴>非 吐温20>60>40>80 4、 表面活性剂的刺激性:十二烷基硫酸钠产生损害, 5、 吐温类小。 五、表面活性剂应用:增溶、乳化剂、润湿剂、助悬剂、起泡剂和消泡剂、去污剂、消毒剂或杀菌剂。

一、药物的跨膜转运 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排泄,需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是吸收、分布、排泄。 1、被动转运 (顺梯度转运): 药物依赖于膜两侧的浓度差,从高浓度的一侧向低浓度的一侧扩散转运的过程。多数药物属于被动转运。 (1)特点:不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无饱和现象和竞争性抑制。 (2)影响扩散速度的因素: ①膜两侧的药物浓度差。 ②药物理化性质:分子量小、脂溶性大、极性小、非解离型的药易通过生物膜转运,反之难跨膜转运。 2、主动转运:是一种逆浓度(或电位)差的转运。特点:需要载体,消耗能量,有饱和现象和竞争性抑制。 二、吸 收 药物的吸收是指药物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静脉注射无吸收过程。吸收速度与程度主要取决于药物的理化性质、剂型、剂量和给药途径。 (一)吸收方式 1.多数药按简单扩散进入(吸收)。 (1) 影响扩散速度的因素: 1)膜的性质,面积及膜两侧的浓度梯度, 2)药物的性质,分子量小的(200d以下),脂溶性大的(油水分布系数大的),极性小的(不易离子化的)药较易通过。 (2) 吸收分布排泄的一个可变因素,与环境的酸碱度有关。 (3)离子障现象:非离子型药可自由穿透,而离子型药被限制在膜的一侧。离子障与吸收有关,可以理解为"酸酸易吸收,酸碱难吸收".如弱酸性药在胃液中非离子型多,在胃中即可被吸收。弱碱性药在酸性胃液中离子型多,主要在小肠吸收。 2.少数药按主动转运而吸收,特点: 1)与正常代谢物相似的药物,如5-氟尿嘧啶、甲基多巴等; 2)靠载体主动转运而吸收的; 3)对药物在体内分布及肾排泄关系密切。 3.易化扩散是靠载体顺浓度梯度跨膜转运方式,如葡萄糖的吸收,吸收速度较快。 4.吞噬作用:如维生素和蛋白质。 (二)消化道吸收 固体药如片剂、胶囊剂在胃肠道必须先崩解、溶解后才可能被吸收。 1.胃肠道给药口服给药是最常用的给药途径。小肠是主要吸收部位(ph接近中性,粘膜吸收面广,缓慢蠕动增加药物与粘膜接触机会)。 (1)口腔粘膜:脂溶性药物如硝酸甘油 (舌下给药) 以简单扩散方式被吸收。 (2)胃:小的水溶性分子如酒精可自胃粘膜吸收。 (3)小肠、大肠:大多数药物在小肠被吸收。 多数药物口服虽然方便有效,但其缺点: 1)首关消除:有些药首次通过肝脏就发生转化(被肠液或肠菌酶破坏,或肝药酶代谢等),进入体循环量减少。舌下及直肠给药虽可避免首关消除,吸收也较迅速,但吸收不规则,少用。 2)吸收较慢,欠完全,不适用于在胃肠破坏的,对胃刺激大的,和昏迷及婴儿等不能口服的病人。 3)影响药物在胃和肠中吸收的因素: ①溶解度:多数药物以脂溶扩散的方式被吸收。 ②PH: PH主要通过改变解离与非解离分子的比值而影响吸收(离子障现象)。 弱酸性药在酸性环境中非解离型多,脂溶性大,吸收多;反之在碱性环境中吸收少。 弱碱性药在碱性环境中非解离型多,脂溶性大,吸收多;反之在酸性环境中吸收少。 (三)注射吸收 注射给药可将药注射至身体任何部位发挥作用。注射给药需要医护进行,不方便,如剂量有误和过量注入无法回收。有的药品口服比注射吸收快,如安定,苯妥英钠等。 1)静脉注射可使药迅速而准确进入体循环,没有吸收过程。 2)肌肉注射(im)及皮下注射(sc) 药物脂溶性高、局部血流量大易吸收,较口服快。吸收速度取决于局部循环,局部热敷或按摩可加速吸收,注射液中加入少量缩血管药则可延长药物的局部作用。 3)动脉注射(ia)可将药物输送至该动脉分布部位发挥局部疗效以减少全身反应。例如将溶纤药直接用导管注入冠状动脉以治疗心肌梗塞。 (四)其他 1.呼吸道给药肺泡表面积大,且血流量大,药物吸收极其迅速,气体及挥发性药物(如全身麻醉药)可直接进入肺泡。 1)雾剂可将药液雾化为直径达5μm左右微粒,可达到肺泡而迅速吸收。2~5μm直径以下的微粒可重被呼出,10μm直径微粒可在小支气管沉积。后者可用于异丙肾上腺素治疗支气管哮喘。 2)较大雾粒的喷雾剂只能用于鼻咽部的局部治疗,如抗菌、消炎、祛痰、通鼻塞等。 2. 经皮给药除汗腺外,皮肤不透水,但脂溶性药可缓慢通透,可经皮给药达到局部或全身药效,促皮吸收剂氮酮,可与药物制成贴皮剂,如硝酸甘油可制成缓释贴皮剂预防心绞痛发作,每日只贴一次。 二、分布:进入循环的药向不同部位转移的过程。 药物在体内是不均匀分布,决定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因素: 1、药物的理化性质:如分子大小,脂溶性。再分布现象:药先向血流量大的器官分布,后向血流量小的组织转移的现象。如硫喷妥先在血流量大的脑中发挥麻醉效应,然后向脂肪等组织转移,效应消失 2、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为可逆性疏松结合,结合型药物分子量增大,不能跨膜转运、代谢和排泄,并暂时失去药理活性,某些药物可在血浆蛋白结合部位 上发生竞争排挤现象。药物分子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特点(和药物与受体蛋白结合情况相似):具有饱和性与可逆性;结合物无活性和竞争置换现象。 竞争置换现象意义: 1)两个药物能竞争与同一蛋白结合而发生置换现象,使游离型(有活性)药浓度增加,导致中毒; 2)与内源性代谢物竞争与血浆蛋白结合,如磺胺药置换胆红素与血浆蛋白结合,引起新生儿核黄疸症。 3)注射白蛋白可与药物结合而影响疗效;血浆蛋白过少(如肝硬化)或变质(如尿毒症)时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下降,易发生毒性反应。 假平衡现象:血药浓度趋向"稳定",药与组织蛋白亲和力不同,血药浓度与组织内浓度不相等。 3、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如碘在甲状腺中浓度比血浆高1万倍。 4、药物的pka及体液ph: 如用碳酸氢钠碱化血液和尿,促进弱酸性药巴比妥类药物由脑细胞向血浆中转运和从尿排泄,是重要救治措施之一。 5、特殊屏障: (1)血脑屏障是由血-脑、血-脑脊液及脑脊液-脑三种屏障的总称,能阻碍药物穿透的主要是前二者。 1)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致密,基底膜外有一层星状细胞包围,药物难穿透,脑组织浓度一般较底; 2)分子量小脂溶性高的药易通过血脑屏障,但脑脊液中药物浓度低于血浆浓度(大脑自我保护机制)。 (2)胎盘屏障是胎盘绒毛与子宫血窦间的屏障,妊娠期间禁用可通过此屏障引起胎儿不良反应的药物。 三、生物转化(代谢) 生物转化:药物灭活与体内消除的过程。生物转化与排泄统称为消除。药物在体内生物转化后的结果: (1)失活-成为无药理活性 (2)活化-无药理活性成为有药理活性或产生有毒物质。 1、生物转化类型及其催化酶: (1)生物转化类型:(分两步进行)第一步为氧化、还原或水解,是母药加入极性基因如-oh,使多数药物灭活,但少数活化变为活性或毒性代谢物,故生物 转化不能称为解毒过程。第二步为结合,是母药或代谢物与内源性物质如葡萄糖醛酸和甘氨酸结合。结合物一般极性增加,活性降低或灭活。 2.催化酶: ①专一性酶:如乙酰胆碱酯酶(ache)、单胺氧化酶、它们分别转化ach和单胺类药物。 ②非专一性酶: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肝药酶)。组成:细胞色素p450,细胞色素b5和辅酶ⅱ(nadph)。功能:促进多种药物和生理代谢物的生物转化。[医学教 育网 搜集整理] 3.肝药酶:肝脏微粒体的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是促进药物生物转化的主要酶系统。由于没有相应的还原产物,又名单加氧酶,能对数百种药物起反应。肝 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统的特点:诱导与抑制。 肝药酶诱导剂:如苯巴比妥钠和苯妥英钠,能诱导酶的活性,加速自身或其它药物的代谢,使药物效应减弱,如苯巴比妥长期应用后产生耐受性。 肝药酶抑制剂:如异烟肼和氯霉素,能抑制酶的活性,降低其它药物的代谢,使药物效应敏化。 四、排泄 排泄:药物原形和代谢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1.肾排泄(主要排泄途径): 肾排泄的方式: (1) 药物及其代谢物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后随尿排出; (2) 肾小管外主动分泌到肾小管内排出。 (3) 影响因素: ①药物肾小管中重吸收量与尿液PH有关(离子障原理加速排泄是药物中毒常用的解毒方法)。 ②同类药物之间有竞争性抑制排泄现象,如丙磺舒抑制青霉素肾小管主动分泌,延效并增强。 2.胆排泄:药物自胆排泄有酸性、碱性及中性三个主动排泄通道。 肝肠循环:自胆汁排入十二指肠的结合型药物在小肠中经水解后再被重吸收。洋地黄毒甙肝肠循环较多,与其作用持久有关。在胆道引流病人,药物的半衰期显著缩短,如氯霉素、洋地黄等。 3.其他排泄: 1)乳汁PH略低于血浆,碱性药可自乳汁排泄,哺乳婴儿可能受累。 2)胃液酸度更高,某些生物碱(如吗啡等)注射给药也可向胃液扩散,洗胃是中毒治疗和诊断的措施。 3)肺脏是某些挥发性药的主要排泄途径,检测呼出气中的乙醇量是诊断酒后驾车的快速简便的方法。 4)药物也可自唾液及汗液排泄。粪中药物多数是口服未被吸收的药物。

掌握药物的基本作用:药物作用、药理效应、药物作用两重性、对症治疗、对因治疗、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等。 第一节 药物的作用 一、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1.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 药物作用是指药物与机体细胞间的初始作用,是动因,是分子反应机制,有其特异性。 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对不同脏器有其选择性。 1)兴奋性改变:医学教育网 (1)兴奋性:指机体感受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 兴奋(亢进):使机体器官原有功能的提高。 抑制(麻痹)使机体器官原有功能降低。过度兴奋转入衰竭,是另外一种性质的抑制。 (2)兴奋药:使兴奋性增高,功能增强, 如尼可刹米兴奋呼吸指数使呼吸增强。 (3)抑制药:使兴奋性降低,功能减弱,如吗啡抑制呼吸中枢使呼吸减弱。 2、新陈代谢改变:通过影响新陈代谢而发挥效应,如肾上腺素使血糖升高;胰岛素使血糖降低。 3、适应性改变:通过增强或抑制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如免疫增强药/抑制药。 4、注意点:医学教育网 (1)能引起细胞形态与功能发生质变的药物受到注意,例如引起癌变; (2)基因疗法能使机体引出遗传缺陷时或原来没有的特殊功能。 (3)药物作用特异性强不一定引起选择性高的药理效应,二者不一定平行。如阿托品特异性阻断M-胆碱受体,药理效应选择性并不高,对心脏、血管、平滑肌、腺体及中枢神经功能都有影响,且有的兴奋、有的抑制。作用特异性强及(或)效应选择性高的药物应用时针对性较好。 (4)效应广泛的药物副反应较多。但广谱药在多种病因或诊断未明时有其优点,如广谱抗生素、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等。 (5)药理效应与治疗效果并非同义词,如扩张冠脉的药物不一定都是抗冠心病药,抗冠心病药也不一定都可缓解心绞痛,有时还产生不良反应,这就是药物效应的两重性:药物既能治病也能致病。 二、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1、选择性:指药物只对某些组织器官发生明显作用,而对其它组织作用很小或无作用。 2、选择性形成的有关因素: (1)药物分布的差异;医学教育网 (2)组织生化功能差异:通过干扰组织某一生化代谢过程而发挥效应; (3)细胞结构的差异,如青霉素通过抑制细胞壁合成选择性地杀灭革兰氏阳性细菌,而人和动物的细胞无任何影响。 三、药物作用的临床效果 1.治疗作用:指凡符合用药目的或达到防治效果的作用。治疗目的分为对因和对症治疗。 1)对因治疗(治本):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如抗生素消除体内致病菌。 2)对症治疗(治标):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对症治疗未能根除病因,但在诊断未明或病因未明暂时无法根治的疾病却是必不可少的。在某些重危急症如休克、高热、剧痛时,对症治疗比对因治疗更为迫切。 2.不良反应:凡与用药目的无关带来不适的作用统称为药物不良反应。 特点:药物固有的效应,可预知的,难避免。医学教育网 药原性疾病:少数较严重的不良反应是较难恢复的,如庆大霉素耳聋,肼屈嗪红斑性狼疮等。 1)副反应:在常用剂量下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效应(副作用)。发生的常用剂量下,不严重,难避免的。如阿托品用于解除胃肠痉挛时,引起口干、心悸、便秘等副反应。 2) 毒性反应:量大或蓄积或机体敏感性高发生有害的反应,一般比较严重,可以预知和可避免的。分为: ①急性毒性:剂量过大,多损害循环、呼吸及神经系统功能。 ②慢性毒性:蓄积过多,多损害肝、肾、骨髓、内分泌等功能。 致癌、致畸胎、致突变三致反应也属于慢性毒性范畴。 ③致畸作用: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而引起畸胎的作用,常发生于妊娠头20天至3个月内。 ④致突变与致癌作用:致突变作用指药物使DNA分子中的碱基对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基因突变)。 企图增加剂量或延长疗程以达到治疗目的是有限度的,过量用药是十分危险的。 3)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如久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停药后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数月内难以恢复。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又称回跃反应。如久服可乐定停药次日血压将激烈回升。 5)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指与药理作用无关的病理性免疫反应。特点: ①一类异常的免疫反应,见于过敏体质病人。 ②与剂量也无关。医学教育网 ③与药物原有效应无关,拮抗药解救无效。 ④反应表现各药不同,各人也不同。可能只有一种症状, 也可多种症状同现。 ⑤停药消失,再用复现。 ⑥致敏物质可能是药物本身,可能是其代谢物,也可能是药剂中杂质。 ⑦皮肤过敏试验有假阳性或假阴性反应。 6.特异质反应:特点-遗传异常的免疫反应;与剂量成比;与固有药理作用基本一致;药理拮抗药有效。 7.继发反应:指继发于药物治疗作用之后的一种不良反应,如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引起的两重感染。 四、药物剂量一效应关系 掌握药物的量效关系及主要术语:量反应、质反应、最小有效量、极量、半数有效量、半数致死量、效能、效应强度、治疗指数、安全范围。 1、 量效关系:药理效应与剂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的规律性变化。 浓度-效应关系:药理效应与血药浓度的关系较为密切药理学研究常用。 (1)量反应:药理效应强弱有的是连续增减的量变,如血压升降、平滑肌舒缩等,用具体数量或反应的百分率表示。 (2)质反应:有些药理效应只能用全或无,阳性或阴性表示,如死亡与生存、抽搐与不抽搐等,必需用多个动物或多个实验标本以阳性率表示。 2、最小有效量 (阈剂量或阈浓度):刚引起药理效应的剂量。 3、极量:引起效应而不发生中毒的剂量(即安全用药的极限)。 4、剂量:一般成人应用药物能产生治疗作用的一次平均用量。医学教育网 5、治疗量:指药物的常用量,是临床常用的有效剂量范围,一般为介于最小有效量和极量之间的量。 6、常用量:比阈剂量大,比极量小的剂量。一般情况下治疗量不应超过极量。 7、最小中毒量:超过极量,刚引起轻度中毒的量。 8、致死量:超过中毒量,引起死亡的剂量。 关于药物剂量各国都制定了常用剂量范围,在药品说明书上有介绍。对毒性药品还规定了极量(包括单剂量、一日量及疗程量),超限用药造成不良后果,医生应负法律责任。 9、效价强度:药物达一定药理效应的剂量。反映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10、效能:药物达药理效应的能力(增加浓度或剂量而效应量不再继续上升)。反映药物的内在活性。药物的效能与效应强度含意完全不同,二者并不平行。 11、安全范围:最小有效量和最小中毒量之间的距离。 12、半数致死量(LD50):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效应指标为中毒或死亡则可改用半数中毒浓度(TC50)、半数中毒剂量(TD50)或半数致死浓度(LC50)表示。 13、半数有效量(ED50):是能引起半数阳性反应(质反应)或半数效应(量反应)的浓度或剂量,用半数有效浓度(EC50)表示。 14、治疗指数:半数致死量和半数有效量的比值 (LD50/ED50),比值越大相对安全性越大,反之越小。该指标的药物效应及毒性反应性质不明确,这一安全指标并不可靠。 15、安全范围:是ED95~TD5之间的距离,其值越大越安全。药物的安全性与药物剂量(或浓度)有关。 16、可靠安全系数 (CSF):CSF=LD1/ED99, 比值大于1,安全系数较大;比值小于1,安全系数小。 第二节 药物作用机制医学教育网 药物效应多种多样,是不同药物分子与机体不同靶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药物作用的性质首先取决于药物的化学结构,包括基本骨架、活性基团、侧链长短及立体构形等因素。这些构效关系是药物化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但它有助于加强医生对药物作用的理解。药理效应是机体细胞原有功能水平的改变,从药理学角度来说,药物作用机制要从细胞功能方面去探索。 一、非特异性药物作用机制: 与药物的理化性质有关。 1、渗透压作用: 如甘露醇的脱水作用。 2、脂溶作用: 如全身麻醉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 3、膜稳定作用:阻止动作电位的产生及传导,如局部麻醉药,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等。 4、影响PH: 如抗酸药中和胃酸。 5、络合作用: 如二巯基丙醇络合汞、砷等重金属离子而解毒。 二、特异性药物作用机制: (与药物的化学结构有关) 1、干扰或参与代谢过程: ①对酶的影响,多数药物能抑制酶的活性,如新斯的明竞争性抑制胆碱酯酶,奥美拉唑不可逆性抑制胃粘膜H+-K+ATP酶(抑制胃酸分泌),而有些药本身就是酶,如胃蛋白酶。 ②参与或干扰细胞代谢,伪品掺入也称抗代谢药,如5-氟尿嘧啶结构与尿嘧啶相似,掺入癌细胞DNA及RNA中干扰蛋白合成而发挥抗癌作用。医学教育网 ③影响核酸代谢,许多抗癌药是通过干扰癌细胞DNA或RNA代谢过程而发挥疗效的。许多抗生素(包括喹诺酮类)也是作用于细菌核酸代谢而发挥抑菌或杀菌效应的。 2、影响生物膜的功能: 如作用于细胞膜的离子通道的抗心律失常药通过影响Na+、Ca2+或K+的跨膜转运而发挥作用。 3、影响体内活性物质: 乙酰水扬酸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而发挥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 4、影响递质释放或激素分泌:如麻黄碱促进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NA)。 5、影响生理物质转运在体内主动转运需要载体参与,干扰这一环节可药理效应。如利尿药抑制肾小管Na+-K+、Na+-H+交换而发挥排钠利尿作用。 6、影响免疫机制除免疫血清及疫苗外,免疫增强药及免疫抑制药通过影响免疫机制发挥疗效。 5、影响受体功能: 掌握受体的概念和特征。 熟悉受体激动药、拮抗药、竞争性拮抗药和非竞争性拮抗药的概念。 了解受体的类型及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的信号转导。 (1)受体概念:受体为糖蛋白或脂蛋白,存在于细胞膜、细胞浆或细胞核内,能识别周围环境中某种微量化学物质,与药物相结合并能传递信息和引起效应的细胞成分。 配体: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受体仅是一个“感觉器”,对相应配体有极高的识别能力。受体-配体是生命活动中的一种偶合,受体都有其内源性配体,如神经递质、激素、自身活性物等。 (2)药物与受体结合作用的特点: ①特异性与结构专一性; ②饱和性与立体选择性; ③可逆性与内源性配体; ④识别力与高度敏感性。 (3)激动药与拮抗药 ①激动药:能激活受体的配体,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和较强的内在活性(效应力)。 ②部分激动药: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和较弱的内在活性。部分激动药具有激动药与拮抗药两重特性。 ③拮抗药:能阻断其活性的配体,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 竞争性拮抗药:能与激动药互相竞争与受体可逆结合。 非竞争性拮抗药:能与激动药互相竞争与受体不可逆结合。 (4)受体调节与药物作用关系: 受体可经常代谢转换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其数量,亲和力及效应力受生理及药理因素的影响。 ①耐受性、不应性 、快速耐受性:连续用药后药效递减是常见的现象。由于受体原因而产生的耐受性称为受体脱敏。 ②受体向下调节:在激动药浓度过高或长期激动受体时,受体数目减少。与耐受性有关。 ③受体向上调节:激动药浓度低于正常时,受体数目增加。与长期应用拮抗剂后敏感性增加有关,如突然停药时会出现反跳反应。 (5)注意点: 1)药物与受体结合产生效应不仅要有亲和力,还与内在活性有关。 2)两药亲和力相等时其效应强度取决于内在活性强弱,当内在活性相等时则取决于亲和力大小。3)结合体:某些细胞蛋白组分可与配体结合,但没有触发效应的能力。如酶、载体、离子通道及核酸也可与药物直接作用,但这些物质本身具有效应力,故严格地说不应被认为是受体。 4)储备受体:剩余下未结合的受体,拮抗药必须在完全占领储备受体后才能发挥其拮抗效应。这对理解拮抗药作用机制有重要意义。 5)超拮抗药:个别药物(如苯二氮卓类)对静息状态受体亲和力大于活动状态受体,结合后引起与激动药相反的效应。 三、受体类型 根据受体蛋白结构、信息传导过程、效应性质、受体位置等特点,受体大致可分为下列4类: 1. 含离子通道的受体又称直接配体门控通道型受体,存在于快速反应细胞的膜上,受体激动时离子通道开放使细胞膜去极化或超极化,引起兴奋或抑制效应。如乙酰胆碱、脑中γ氨基丁酸(GABA),甘氨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受体都属于这一类型。 蛋白偶联受体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M-乙酰胆碱、阿片类、嘌呤类、前列腺素及一些多肽激素等的受体,神经递质及激素的受体需要G-蛋白介导其细胞作用,G-蛋白有两类,其一为兴奋性G-蛋白(GS),可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C);另一为抑制性G-蛋白(Gi),抑制AC. 3.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受体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上皮生长因子、血小板生长因子及某些淋巴因子的受体属于这一类型。 4.细胞内受体甾体激素受体和甲状腺素受体,触发的细胞效应很慢。 四、第二信使 受体在识别相应配体并与之结合后需要细胞内第二信使将获得信息增强、分化、整合并传递给效应机制才能发挥其特定的生理功能或药理效应。 蛋白G蛋白是一类存在于细胞膜内侧的调节蛋白,静息状态时与GDP结合。GS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C),使cAMP增加。Gi抑制AC,使cAMP减少,G-蛋白还激活磷脂酶C(PLC),调节Ca2+、K+等离子通道。对鸟苷酸环化酶也有激活作用,作用非常广泛,介导多种效应。近来发现G-蛋白还介导激活磷脂酶A2(PLA2)而产生花生四烯酸(AA),后者是各种前列腺素及白三烯的前体。 2. 环磷腺苷(cAMP)β受体、D1受体、H2受体等激动药通过GS作用使AC活化,ATP水解而使细胞内cAMP增加。α受体、D2受体、MACh受体、阿片受体等激动药通过Gi作用抑制AC,细胞内cAMP减少。cAMP受磷酸二酯酶(PDE)水解为5‘AMP后灭活。 3.环磷鸟苷(cGMP)cGMP作用与cAMP相反,可独立作用而不受cGMP制约。cGMP可激活蛋白酶G而引起各种效应。 4.肌醇磷脂α、H1、5-HT2、M1、M3等受体激动药与其受体结合后通过G-蛋白介导激活磷脂酶C(PLC)PLC使4,5-二磷酸肌醇磷脂(PIP2)水解为二酰甘油(DAG)及1,4,5-三磷酸肌醇(IP3)。 5.钙离子细胞内微量Ca2+对细胞功能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如肌肉收缩、腺体分泌、白细胞及血小板活化等。细胞内Ca2+可从细胞外经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流入,也可从细胞内肌浆网等钙池释放,两种途径互相促进。

  • 索引序列
  • 药学药物论文笔记大全书
  • 药学药物论文笔记大全
  • 药学论文读书笔记大全书
  • 药学论文读书笔记大全
  • 药学药物论文笔记大全集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