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去学校阅览室看就好了呀…………
告诉你几个药学核心期刊: 1药学学报2中国药学杂志3中国医院药学杂志4药物分析杂志5中国医药工业杂志6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7中国药理学通报8中国抗生素杂志9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0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1中国新药杂志12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3中国药房14中国现代应用药学15华西药学杂志16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R9 药学类核心期刊表1药学学报7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3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中国药学杂志8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4中国抗生素杂志3中国药理学通报9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15中国生化药物杂志4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0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6中国海洋药物5中国新药杂志11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6药物分析杂志12华西药学杂志
1.药学学报 2.中国药学杂志 3. 中国药理学通报 4.药物分析杂志 5.中国新药杂志 6.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7.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8.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9.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10. 中国抗生素杂志11.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2.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13.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4. 中国药房 15.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16.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17. 华西药学杂志 2012版核心目录
《中华中医药杂志》[1](原名《中国医药学报》,1986年创刊,2005年更名)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国家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科协所属的自然科技期刊中反映中医药学术进展的中医药学科杂志。《中华中医药杂志》主要设有论著、临证经验、标准与规范、专题讲座、继续教育、述评、综述、会议述要、研究报告、临床报道、读者·作者·编者、信息窗等栏目。《中华中医药杂志》1999年获第二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四等奖。2000年获首届中国期刊奖。2001年获国家双奖期刊奖。在2001年中国期刊展中入选国家期刊方阵被特别展示。2007年获第三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三等奖。2009年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评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09年被中国期刊协会评为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期刊简介 中华中医药杂志作为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刊,以“把握前沿、探索未知”为己任,坚持“继承与发展并重、中医与中药并重、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全面反映中医药学科(含中医、中药、针灸、中西医结合、民族医药等)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技术、新成果,交流国内外中医药学术信息,为发展中医药学术、提高人类健康水平服务。读者为广大中医药科技工作者。1.文题:题名应简洁、确切、醒目,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中文题名一般20个汉字以内;外文题名一般不超过10个实词,第1个字母大写,其余小写(专有词首字母大写),定冠词“the”省略;一般不使用副题名。2.作者:作者最多不超过12名,作者姓名及排序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更动。作者单位(使用全称,以单位介绍信公章名称为准,具体至院系、科室,邮政编码)加圆括号另列于作者姓名下,不同单位作者右上方加数字上标,以示区别,不同单位以“;”分隔。指定通讯作者,并补充通讯作者详细联系方法(包括具体地址、邮编、联系电话、传真、E-mail等)脚注于文题页,文后请附作者简介。指导者加圆括号列于作者姓名旁,其他要求同作者。3.摘要及关键词:论著、临证经验及研究类文稿,应附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中文摘要200-300字,列于关键词、正文前;关键词3-8个;英文摘要400个实词左右。摘要按照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段格式撰写;指示性摘要(200字左右)可除外。英文摘要亦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姓在前大写,名连成一词,加英文连字符,不缩写)、单位名称(按统一公布名称),作者1-3名应全部列出,3名以上作者只列前3名,之后加“,et al”,英文需隔行打字,其他格式同中文要求。关键词:西医学尽量使用最新版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交流中心编译的《中文医学主题词表(CMeSH)》中的汉译名,关键词中的缩写词应按MeSH还原为全称,如与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医学名词》(科学出版社,1989年及以后各版)矛盾,以后者为准;中医药学使用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情报研究所《中医药学主题词表》。中医药词语英文翻译以意译、直译相结合,中医药专有词汇建议音译。4.引言(或绪论):应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可简要介绍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国(内)外未曾报道”应写“作者未见文献报道”。5.正文:一般论文不强调统一格式,临床和实验研究类文稿内容格式宜有共性,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真切,准确完备,合乎逻逻,层次分明,简练可读。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名《中国医药学报》,1986年创刊,2005年更名)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国家级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科协所属的自然科技期刊中反映中医药学术进展的中医药学科杂志。基本信息中文名 中华中医药杂志国内刊号 11-5334/R语言 中文主办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总部地址 北京市创刊时间 1986年出版周期 月刊类别 医学期刊国际刊号 1673-1727邮发代号 18-90定价 元/期;元/年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编辑单位 《中华中医药杂志》编辑部外文名称 Chin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收起
中华中医药杂志一作2个人;医药是关于人类同疾病作斗争和增进健康的科学。它的对象是社会的人。因此,医学与社会科学、医学伦理学具有密切关系。本世纪著名医史学家西格斯特指出:"医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医学的每一个行动始终涉及两类当事人--医生与病人,或更广泛地说,是医学团体和社会,医学无非是这两群人之间的多方面的关系。"由于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已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
稿件类型刊登的稿件包括展望与综述、研究论文、简讯、学术动态等栏目。来稿要求论点明确, 数据可靠, 结构严密, 层次分明, 文字精炼。论文全文 (包括中文摘要) 一般不超过5千字, 简讯不超过3千字, 综述在8千字以内。研究论文 报道具有原始性和创新性的研究成果。研究简讯 报道具有原始性和创新性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学术动态 报道药学各领域的发展方向、学术会议及著名学者观点等。综述与进展 对当前药学各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 结合作者在该领域的工作进行的总结、评述。投稿要求1. 来稿请发电子版 (word格式保存)、单位介绍信及保密审查意见的PDF文件。请勿一稿两投。来稿凡属基金项目、国家攻关项目, 请注明项目编号。来稿收取稿件处理费100元/篇, 通过邮局汇至本刊。编辑部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 北京大学药学院《中国药学》(英文版)编辑部, 邮编 100191。2. 稿件应包括题目、作者及单位、英文摘要、关键词、正文、图、表格、致谢、参考文献、图解摘要等, 并标注页码, 文章如有中文稿可附上以便于审阅时参考。论文请用 Times New Roman体五号字, 倍行距。请附上中文文题、作者及单位地址、摘要、关键词 (中英文一致)。请登录本刊查看样稿。3. 来稿一经受理即发稿件回执, 作者收到回执请签订论文版权转让授权书。一般2个月左右通知作者稿件审理情况。作者应及时按审阅专家提出的建议进行修改, 并将修改稿和对专家修改意见做答复说明返回编辑部。修改稿在1个月内未发回编辑部, 作自行退稿处理。修改稿通过审定稿后将通知作者按要求提供最终修改稿, 以便送国外英文编辑审阅。4. 文章发表前, 作者将收到校样和版面费通知。请作者仔细校对 (文责自负)。作者在收到校样2天内返回编辑部。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 编辑部对来稿有删改权。5. 来稿一经发表, 酌致作者稿酬, 并免费赠送当期期刊2本及论文的PDF电子版。本刊已编入《中国期刊全文专题数据库》等数据库, 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付给, 如不同意可在投稿时声明。稿件撰写要求文章题目 (Title) 简明确切地反映论文的特定内容, 不宜过长。文题首字母大写, 除专有名词外其余小写, 齐左。作者及工作单位 (Authors and affiliation) 作者应是参与来稿专题研究工作的主要科技人员, 应对全文的内容负责, 并能回答文中的问题, 是论文的法定著作权人和责任者。作者姓名间用逗号分开, 应注明责任作者 (*标出)。作者的汉语拼音名前姓后首字母大写(如: Li-Mei Zhang, Ping Wang)。外国作者的姓名写法遵从国际惯例。不同单位的作者在其右上角标出序号, 并在其相应单位前标出。脚注 (Footnotes) 包括基金项目 (注明项目编号), 责任作者的联系方式 (电话、传真和E-mail)。摘要 (Abstract) 摘要应简明扼要地用一段话叙述研究工作的目的、主要内容和结果, 不必做出评论和解释, 单独阅读摘要部分应对全文内容有概括性了解, 其详尽程度可参照CA (Chemical Abstracts)的模式。摘要中尽可能不要用参考文献以及非标准化的缩略语。图解摘要 (Graphical abstract) 作者应另页提供图解摘要, 用于本期目录编写, 以便于读者浏览。图解摘要应尽量用简明绘图方式表达提交论文的最核心内容, 不要求全面覆盖文章内容。如果需要可添加少量文字叙述。若无绘图时只用文字表述亦可。格式上应包括文章标题、全部作者姓名、绘图、必要的文字叙述 (少于50单词)。关键词 (Keywords) 关键词3~10个, 可从文题、摘要及正文中选取, 中英文一致, 应标注能反应论文特征内容、通用性较强的, 符合主题词表的术语。应避免使用特别泛指的词语, 宜选自《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MeSH)》和《中医中药主题词表》。关键词首字母大写, 之间用分号相隔。正文部分 (The body of paper) 研究论文一般分为前言、实验 (实验材料、方法)、结果与讨论三大部分。层次标题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 尽量减少层次。采用三级标题, 齐左。?1. 前言 (Introduction) 简明扼要地概述本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思路、实验基础及国内外现状。明确提出本文目的, 尤其是本文的创新性。标出主要参考文献。要特别尊重和总结前人在此领域的研究工作。2. 实验部分 (Experimental or materials and methods) 本期刊包括药学研究领域各方面, 实验部分格式难以统一。建议包括通用方法、具体实验步骤、实验数据、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等部分。(1) 实验材料 应说明主要材料来源、品种及规格。药名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 (International Nonproprietary Names, INN), 以《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国家药典委员会办公室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7)为准。若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新药, 则用批准的药名。少用代号, 尽量不用商品名。药名首次出现时应写出英文全称, 药名写在剂量前面。(2) 研究对象 动植物、微生物应注明拉丁学名, 植物标本应说明鉴定人及存放地点。实验动物应标明清洁级和合格证号, 报道的大鼠和小鼠至少应为清洁II级。实验动物或人的性别、年龄和实际测得的体重应该用均值±标准差 ()及可信区间表示。当实验以人或动物为研究对象时, 作者应当声明。只有符合机构责任委员会的伦理 (道德)标准或依照1975年制定的赫尔辛基宣言 (1983年修订), 才能进行人体实验。应该省略患者的姓名及医院号码。动物实验应该遵循相关机构提供的维护与使用说明。(3) 实验方法 尽量简洁明了, 数据报道注意有效数字位数和精度。凡文献已有记述的方法, 一般可引文献。对新的或有实质性改进的方法要写明改进处。如果是自己创新的方法, 则宜详述, 以便他人重复。理论计算中采用的计算程序、来源及计算机型号、语言应予以注明。(4) 计量单位及符号 计量单位一律采用以国际单位制为基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简称法定单位)。请参阅《量和单位》(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5) 国际代号与缩写 文中尽可能采用国际代号与缩写。如果不是常用缩略词, 应在第1次出现时给出定义。如: s (秒), min (分钟), h (小时), d (天), t (时间), IU (国际单位), P (概率), UV (紫外), . (静脉注射), . (肌内注射), . (腹腔注射), . (皮下注射), . (脑室内注射), . (动脉注射), . (口服), . (灌胃), in vivo (体内), in vitro (体外)。(6) 数字 作为量词与序数词一律用阿拉伯数字, 数字符号按国家标准执行。单位符号前的数字最好在, 必要时改用适当的词头符号, 如: M, m或以10n, 10-n表示。数字的增加可用倍数, 减少则用分数或百分数表示。2-6%应写为2%-6%, 2-6×104应写为2×104-6×104 或 (2-6)×104, 2×3×4 mm 应写为2 mm×3 mm×4 mm。(7) 有效数字 测量数据不能超过其测量仪器的精密度。任何一个数字, 只允许最后一位有误差, 前面的位数不应有误差。在一组中的 (), 应考虑到个体差异, 一般以s的1/3来定位。如: (4820±) g, s的1/3超过100 g, 平均值波动在百位, 应写为 (±) kg。(±) mm, s 的1/3超过 mm, 平均值波动在十分位, 应写为 (±) mm。有效位数以后的数字修约数小于5则舍, 大于5则进, 如等于5, 则前一位数逢奇则进、逢偶 (包括0)则舍。数字修约只可一次完成。(8) 表和图 图表要设计合理, 即使单看图表就能大体了解实验内容(图注和表注应适当简述实验内容)。图表中量和单位应是量的符号在前 (斜体), 单位符号在后, 如: t (h) (表示以h为法定单位的时间)。图表都应用阿拉伯数字依次编号, 只有1个时, 仍用表1或图1表示。图表分单栏 (8 cm宽) 和双栏 ((10~17) cm宽)放置。图 若是数据图请用Origin或是Excel原图 (或者是右键可以编辑的图), 化学结构式请用ChemDraw; 图片请提供单独的原始图片 (jpg格式), 像素至少300dpi分辨率。要求准确、清楚。照片(黑白或彩色)必须反差鲜明, 清晰易辨; 显微照片内应画长度标尺, 必要时以↑标明上方位。图坐标值不超过3位数或小数点后不多于1个零, 必要时作处理, 如: 1×10n, 1×10-n。图中标值要圆整化, 图已有标值则坐标轴末尾不应有箭头。谱图一般不用列出; 如果用简洁的文字不能完全表达, 可列出谱图或其相应片断; 文章在解释谱图、谱带的形状、精细结构时, 也可列出。曲线一般应经曲线拟合, 并尽可能直线化, 例如通过对数(lg)、倒数(reciprocal)、概率单位(probit)、算出单位(logit) 等转换。表格 用三线表, 栏目项不应有空缺。卧表无论双页码或单页码, 表方位为顶左底右。表内尽量不用或少用标点符号, 数字对齐(如“±”号对齐, 小数点对齐等)。表注依次用a, b, c等表示, 写在右上角。(9) 在药物化学和天然药物化学类研究论文中出现的已知化合物, 标出报道文献。对于未知的新化合物, 需要提供该化合物的相关数据, 推荐顺序为: mp; [α]D; Rf; 光谱数据 (UV, IR); 1H NMR; 13C NMR; MS。按照以下的格式列出:1H NMR (500 MHz, CDCl3) δ: (d, 1H, J Hz, NHCO), (m, 2H, NHCO)… 13C NMR (75 MHz, DMSO-d6) δ: (s, NHCO), (s, NHCO) …HRMS calcd. for C15H20O3SNa (M+Na)+: ; found …3. 结果与讨论 (Results and discussion) 主要阐述本文的新发现及得出的结果和观点, 说明实验不足之处, 尤其是(试验)条件难以或未能控制之处。不要重复已在前言结果中叙述过的内容, 讨论中应联系实验(试验)的目的与结论, 结果与其它结果。避免不成熟的论断或资料不足得出的结论。致谢 (Acknowledgments) 注明基金项目来源, 对本文有贡献的其他人员, 如协助工作或提供资料、材料者, 可放在致谢项, 对文稿帮助审阅修改者则不列入。参考文献 (References) 限作者阅读过的2013年1月以前发表的主要原始文献, 内部资料勿引, 已被采用尚未刊出的稿件可引入, 不可引用非公开出版或发表的文献, 不能引用其他文章中引用的但未经核对原文的文献。在引文处按引用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依次编号, 对相同项目不得用“同上”或“ibid”表示。按照SCI收录要求, 所引参考文献全部用英文表示, 不能用中文、日文、俄文等。已被采用而尚未刊出的稿件可列为参考文献, 但在期刊名后用括号注明“in press”。作者对所引文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简单查询,包括人用、农用等等,差不多有400个期刊。
其实去学校阅览室看就好了呀…………
中国药学杂志。
据2018年5月19日中国知网显示,《中国药学杂志》共出版文献23665篇、总被下载2930812次、总被引118557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
据2018年5月19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中国药学杂志》共载文4932篇、被引量58111、下载量295042,2015年影响因子为。
收录情况:
《中国药学杂志》被美国《化学文摘(网络版)》(CA)、荷兰《医学文摘》(EM)、美国《国际药学文摘》(IPA),《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数据库》(JSTCh)、《英国皇家化学学会系列文献》(RSC)、荷兰《斯高帕斯数据库》(Scopus),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PD)等国际著名数据库收录;
同时被中国国内知名的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刊源、《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收录、《中国生物文摘》和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
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源期刊。
这个说不完的,有很多,主要看你要求。
结论:双氟芬酸钠栓对高热患儿具有退热作用快,维持时间长,使用方便、安全,无明显胃肠道反应等特点。题名】双氯芬酸钠栓与对乙酰氨基酚栓治疗小儿急性发热对比分析【作者】郑军【机构】武汉大学医学院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湖北武汉430016【刊名】《儿科药学杂志》 2007年第13卷第6期,21-23页【关键词】双氯芬酸钠栓剂 对乙酰氨基酚栓 发热 儿童【文摘】目的:探讨双氯芬酸钠栓剂和对乙酰氨基酚栓在儿科临床的退热效果和安全性,为临床选择退热药提供参考。方法:100例急性发热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双氯芬酸钠栓0.5mg/(kg·次),肛门给药;对照组予对乙酰氨基酚栓10mg/(kg·次),肛门给药。结果:观察组的起效时间[(41.63±3.71)min]短于对照组[(55.19±5.11)min],维持正常体温的时间[(7.31±1.62)h]长于对照组[(6.57±1.73)h],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氟芬酸钠栓对高热患儿具有退热作用快,维持时间长,使用方便、安全,无明显胃肠道反应等特点。
先天性梅毒中>50%的患儿在出生时没有症状[1],导致新生儿先天性梅毒诊断困难,此种无临床症状的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称为新生儿先天性潜伏梅毒。出生2年内出现临床症状的称为早期先天性梅毒;2年后出现临床症状的为晚期先天性梅毒。 病原体传染源及感染途径 梅毒苍白螺旋体只感染人类,人是梅毒的唯一染源。先天性梅毒是梅毒螺旋体由母亲经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中所致的胎传梅毒。通过以下两种途径影响胎儿:①通过胎盘及脐静脉血进入胎儿体内发生胎传梅毒,累及胎儿多器官系统。②感染胎盘发生小动脉内膜炎引起多发性梗死灶,导致胎盘功能严重障碍,造成流产、早产、死产。患有梅毒的孕妇不一定都会将梅毒传播给胎儿,胎儿的感染与母亲的疗程及妊娠期是否治疗有关[2]。 感染的相关高危因素 梅毒螺旋体垂直传播可发生在妊娠的早、中、晚期任何阶段,也可发生在梅毒感染的早、晚期任何时候。先天性梅毒的发生率常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孕期的早晚:一般胎儿受到梅毒螺旋体感染大多发生在妊娠24周以后。若孕期梅毒早期接受治疗,可大大减少先天性梅毒发生的几率;②孕母梅毒所处的阶段:当孕母为早期梅毒时,经过胎盘感染胎儿的机会较晚期梅毒更大;③孕母治疗情况:未经治疗的早期梅毒孕妇几乎100%引起不良妊娠后果,且先天性梅毒的发生率60%以上。梅毒孕妇接受治疗到分娩的时间少于30天,则先天性梅毒的几率极高;④循环在孕母血中螺旋体的数量:先天性梅毒发生的几率与梅毒孕妇在治疗或分娩时梅毒螺旋体抗原的滴度有关,滴度愈高,则先天性梅毒的发生率愈高[3]。 临床表现 临床上约2/3胎传梅毒患儿在出生时并无临床症状,有症状者根据症状出现的频率依次表现如下。 皮肤黏膜损害:50%~94%的患儿在出生后2~3周出现皮肤损害。皮损呈多种形态,典型皮疹为紫红色或铜红色斑丘疹,严重时可表现为水疱或大疱(梅毒性天疱疮),皮疹在掌跖部位最为严重。 骨骼异常:胎传梅毒患儿骨骼异常的发生率高达91%,且出现早,其中股骨和肱骨最常受累。临床上有症状患儿约46%在长骨摄片中会有阳性发现,具有骨损害的病变一般见于VDRL滴度>1:8的患儿,因此有学者提出,长骨摄片应作为评估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一种重要手段。对新生儿出现非外伤性骨折、溶骨性损害以及骨膜炎考虑先天性梅毒可能[4]。 神经系统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梅毒症状在新生儿期少见,多出现在出生3个月以后。以脑膜血管神经梅毒多见,可引起抽搐、智力障碍等。胎传梅毒儿中神经系统受累约40%,而无症状中脑脊液异常仅8%[5]。 其他:有报道指出40%有肝肿大,90%有脾肿大,而滑车上淋巴结肿大具有诊断价值;患儿多数伴贫血、血小板减低、出血、心肌损害及肝脏损害等[6]。 血清学检查 人类感染梅毒螺旋体后,一方面对感染损伤的局部组织及梅毒螺旋体表面释放的心磷脂类物质发生免疫应答,产生非特异性抗心磷脂抗体(反应素);另一方面宿主对梅毒螺旋体的外膜脂蛋白、外膜鞘蛋白等抗原发生免疫应答,产生特异性抗体[7]。目前基于这两种抗体而设计的血清学方法是目前诊断先天性梅毒的主要手段,包括筛查试验、确诊试验和梅毒,梅毒螺旋体-IgM检测。 诊断及治疗 早期先天梅毒或晚期先天梅毒的临床特征有所不同,新生儿期先天梅毒常缺乏典型表现。临床医师在接诊伴难以用其他疾病解释的各种皮疹、肝脾大、假性瘫痪、肝功能损害、贫血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时,应疑及本病。详细询问其父母相关病史,进行有关梅毒实验室检查,及早做出诊断。决定婴儿是否需要检查和治疗主要依据以下因素:①母亲梅毒;②母亲梅毒治疗情况;③婴儿出现梅毒的临床、实验室和影像学表现;④同一实验室检查母亲和婴儿血非梅毒螺旋体抗体滴度差别。目前多参考最新公布的2006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梅毒治疗方案[10]。 诊断或高度怀疑先天梅毒:⑴依据:①有先天梅毒的Ⅰ临床症状和体征;②从病变部位、胎盘或脐带找到梅毒螺旋体或体液抗梅毒螺旋体IgM抗体(+);③婴儿RPR滴度较母血增高4倍以上。结合需进一步的检查项目,如脑脊液检查、血常规检查、长骨X线检查、胸片、肝功能检查、颅脑超声、眼底检查等,综合分析,做出诊断。⑵对诊断或高度怀疑先天梅毒的患儿按如下治疗方案进行治疗:①水剂青霉素:出生7天内的婴儿,5万U/(kg·次),静滴,1次/12小时,连用10天;出生7天后的婴儿,5万U/(kg·次),静滴,1次/8小时,连用l0天;或②普鲁卡因西林:5万U/(kg·次),肌注,1次/日,连用10天。 妊娠合并梅毒孕妇所生的婴儿:若体检无异常发现,婴儿RPR滴小于或等于母血抗体滴度的4倍:⑴母亲符合下列情况:①患梅毒而未经治疗或未恰当治疗者;②产前梅毒治疗不足1个月;③妊娠期应用非疗法治疗者;④抗梅毒治疗后,非梅毒螺旋体抗体滴度未获预期降低或升高者;⑤缺乏充分抗梅毒治疗证据。需对婴儿进行有关梅毒检测和评估,包括脑脊液、长骨X线、血常规检查。上述检查诊断高度怀疑先天梅毒的患儿除仍按上述方案进行治疗外,还可选用苄星西林5万U/kg,单次肌注。⑵母亲符合下列情况:①已经在分娩前1个月恰当治疗;②抗梅毒治疗后,RPR滴度降低4倍以上,或晚期潜伏梅毒RPR滴度维持在低水平;③无梅毒复发或再感染证据。则无需对婴儿进行有关临床和实验室的检测及治疗。⑶母亲符合下列情况:①母亲在怀孕前得到恰当治疗;②孕期和产时非梅毒螺旋体抗体滴度维持在低水平(VDRL≤1:2;RPR1:4)。则无需对婴儿进行有关临床和实验室的检测,且无需对婴儿进行治疗,或选择苄星西林5万U/kg,单次肌注。 诊断治疗先天梅毒应注意的几点:①诊断先天梅毒缺乏金标准,常需根据临床、X线检查及血清学等综合分析进行诊断。②RPR是非特异性梅毒血清学检查,是测血清中的反应素;TPPA虽是测定血清中的特异性梅毒抗体,但二者都是IgG,而母血IgG抗体可经胎盘到胎儿,故在新生儿或小婴儿RPR、TPPA阳性还不能判断患儿体内的抗体究竟是来源于母体还是胎儿、新生儿自身所产生的,因此尚不能仅依据脐血或新生儿梅毒血清学检测阳性单独确诊为先天梅毒。这点与年长儿或成人在诊断时不同要加以区别[11]。③脐血或新生儿血中RPR滴度高于母血4倍,可诊断新生儿感染。④IgM不能通过胎盘,IgM升高可反映胎儿或新生儿感染。如果FTA-ABS-19-S-IgM阳性则表示婴儿已被感染,故在先天梅毒的确诊中有特殊意义[12]。⑤在新生儿期只有极少数先天梅毒儿出现症状,部分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的先天梅毒儿在以后出现症状,而另一部分先天性梅毒儿可一直无症状。⑥由于血清螺旋体抗体试验是检测梅毒螺旋体IgG型抗体,即使经治疗后梅毒螺旋体抗原消失很长时间,该抗体仍可通过记忆细胞的作用继续产生,甚至终身不消失,因此TPPA不能用来判断治疗效果及判定是否治愈。⑦药物治疗要系统进行,治疗期间中断1天以上,则梅毒螺旋体可以增殖,故整个疗程需重新开始[13]。 参考文献 1潘鹏,熊礼宽,周华.新生儿先天性潜伏梅毒的实验室诊断[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5,21(1):42-43. 2丁晓春,朱雪萍.先天性梅毒20例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6,21(2):97-98. 3庞琳.先天性梅毒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9,24(2):75-76. 4张海霞,黄群英,王荟,等.新生儿早发型先天性骨梅毒的X线诊断[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1,17(1):68-69. guidelines for treatment of sexually transmitted (6):18-28. 6冯俐平,肖昕.先天性梅毒临床研究现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1:72-73. 7欧春怡,苗岩,祖虹.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实验室诊断与临床应用[J].中华儿科杂志,2011,49(11):869-870. 8欧春怡,苗岩.梅毒螺旋体的实验室检测技术及临床应用.黑龙江医学,2009,33:451. 9罗权,顾伟鸣,林玲,等.蛋白免疫印迹试验检测新生儿早期先天梅毒21例[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9,16:41-42. 10Centers for Disease Contml and Prevention,workowski KA, tmnsmitted disease treatment guide Rep,2006,55:194. 11樊尚荣.先天梅毒治疗方案的选择和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06,9:277-279. 12裘新民,周渭珩,洪为松,等.19s,lgM-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对梅毒患者的诊断和评价[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4,3:227-228. 13雷巧玲.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诊断与治疗[J].儿科药学杂志,2010,16(3):58-60.
不算是 国家级核心期刊。 仅仅 是最普通的 科技核心期刊。 如果按 级别只算 普通国家级吧。
不是的,是由原《中文科技资料目录—中草药》杂志改刊而成的国家级药学科技学术性期刊!医学的发核心,要求比较高,如果需要,可以帮忙
查资料,国家级普通期刊。《药物评价研究》是由中国药学会和天津药物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国家级药学科技学术性期刊.内容与栏目:针对药物及其制剂的评价规范以及药学评价、安全性评价、药效学评价、药物代谢动力学评价、临床评价、上市药物评价等评价研究的内容,设置论坛、综述、方法学研究、试验研究(论著)、审评规范、国外信息、专题7个栏目。
国家级的呀,影响因子还比较高,不过你文章要够点分量哦,我投稿过两次,中了一篇, 不过他们给的修改意见还真在点
记叙文的阅读,要明确有关的知识点,把握其文体特征。一、记叙文的概念: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中学阶段,为了教学的方便,常常把消息、通讯、人物传记、回忆录、寓言、童话、小说等,都划归到记叙文教学中。二、记叙文的分类:从写作内容与方式看,可分为两类:简单的记叙文和复杂的记叙文。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四类:1.写人的记叙文;2.叙事的记叙文;3.写景的记叙文(即散文);4.状物的记叙文。三、记叙的要素: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四、记叙的顺序:常用的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五、记叙的线索:一般有以下几种——人线、物线、情线、事线、时线、地线。六、记叙的人称: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个别时候使用第二人称。七、记叙的中心与详略:整体感知,准确把握文章中心。分析材料与中心的关系,理解材料的详略安排。八、记叙文所用的表达方式:常见的是五种——记叙、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