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有关苹果炭疽病的论文

有关苹果炭疽病的论文

发布时间:

有关苹果炭疽病的论文

苹果炭疽病,对于果农来说,是经常碰到的一种病症。在渤海湾产区和北方苹果产区都有发病情况。病菌主要寄生苹果、梨、葡萄、核桃等多种果树。我们老家甘肃这边的情况是套袋后很少发病。那么苹果炭疽病究竟该如何有效地预防呢?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苹果炭疽病的发病症状以及防治措施。

一、苹果炭疽病发病症状

炭疽病主要为害苹果的果实,也可侵染枝干。拿一个发病苹果,自病斑中心剖开果实,可见果肉自果面向果心呈漏斗状变褐腐烂。病组织带有苦味。病斑边缘呈现紫红色或黑褐色,中央表现出凹陷状,苹果病斑上有稀疏的小黑点,而病斑下果肉局部坏死。

二、苹果炭疽病的发病规律

以菌丝在被害枝干、果台和病僵果上越冬。翌春温度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传播主要靠雨水飞溅,也借风和昆虫传播。因病果和树上的病枯枝是初侵染源。幼果前期抗扩展,不抗侵染;而后期则相反。此病有潜伏侵染特性,故田间发病较晚。一年内有反复多次再侵染。

三、苹果炭疽病的防治措施

以上就是对题主问题的解答,如有任何疑问可在评论区留言,我们可以一起探讨苹果炭疽病的防治办法。

是因为土壤是非常湿润的,而且气候也是比较适合一些菌类的生长的,在秋季的时候没有对土地进行一个很好的杀菌,在发病之后也没有及时的修剪一些枝条,土地里的杂草还是比较多的。

Glomerella cingulata(Stonem.) Schrenk

症状

果实发病初期,果面出现淡褐色圆形小斑点,边缘清晰,起初似针头大,逐渐扩大,软腐,下陷,成圆锥状深入果肉内部,表面呈现颜色深浅相间的同心轮纹。当扩大到直径约2cm时,从病斑中心开始,出现突起的小点粒,起初黑褐色,后变黑色,呈同心轮纹状排列,突破表皮,当天气潮湿时涌出绯红色粘液,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随着分生孢子盘的形成,病部渐变暗褐至黑褐色。一个病斑可扩大到占果面的1/3至1/2,一个病果上可发生一个或几个病斑。有时一个病果上发生数十个病斑,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只有少数病斑扩大,其他病斑则局限在1—2mm大小,成为褐色小干斑。炭疽病发病初期扩展缓慢,至果实近成熟期扩展迅速,引起大量落果。

枝条发病多发生在虫害枝或细弱枝的基部,主要为害韧皮部。起初为不规则形褐色病斑,以后龟裂,使木质部裸露。严重时病部以上枯死。病部表面也产生黑色小点粒,在田间自然情况下不易看到产生分生孢子,在室内经保湿培养,经7—9天即出现绯红色分生孢子团。果台枝发病多自果台顶端开始,向下蔓延,呈暗褐色,被害严重时,果台枝抽不出副梢而干枯死亡。

病原菌(图1-8)

图1-8 苹果炭疽病菌

1.分生孢子盘 2.分生孢子

苹果炭疽病菌,无性阶段为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 Sacc.分生孢子盘散生或聚生,呈同心轮纹状排列,起初埋生,后突破表皮,枕状,黑色。分生孢子梗圆柱形,无色,单胞,6—18×2—4μm。分生孢子椭圆形或筒形,无色,单胞,两端圆或一端略尖,内含数个油球,9—16×3—6μm,集结成团时呈绯红色。有性阶段为Glomerella cingulata(Stonem) Schrenk,很少发生。子囊壳产生在子座内,每个子座含1至数个子囊壳,瓶状,深褐色,子囊壳外有毛状菌丝。子囊瓢瓜形,内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稍弯曲,12—22×3—5μm。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在僵果和病枝内越冬,翌年遇适宜温湿条件产生分生孢子,随雨水或昆虫传播。存留于树上的小僵果和病枝是主要的初侵染源。发病初期病果分布常局部集中,逐渐蔓延到全树。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8℃。分生孢子在28℃经6小时即可萌发。分生孢子萌发产生芽管,形成附着胞,以厚壁附着胞埋伏于蜡质层内潜伏,至果实近成熟期,生出侵入锥侵入果肉,导致果腐。苹果炭疽病侵染具潜伏侵染特征。

炭疽病菌从落花后、幼果期开始侵染,侵染时期与降雨有密切关系,降雨早则侵染早。黄河故道地区,在降雨早的年份,5月即发生侵染,感病品种于6月上中旬开始发病,有的年份5月下旬即开始发病,干旱年份可能延迟到7月上旬开始发病。一般年份,7—8月入发病盛期,每次雨后出现一次发病高峰。在山东、河北、辽宁,一般从7月上旬开始发病,8月为发病盛期。

高温、多雨有利于苹果炭疽病流行。在黄河故道及长江流域高温地区,多雨年份发生严重;在河北、辽宁等地,遇夏季高温年份发生较重。

不同品种之间感病性差异很大。红绞高度感病,发病早,在郑州,5月中下旬即开始发病,至7月下旬、8月初进入发病盛期,病果率可达90%。红玉、鸡冠、倭锦、印度、大国光、国光、旭、秦冠等品种次之,一般在6月下旬开始发病,8月上旬进入发病盛期。元帅、金冠、白龙中度抗病,发病较晚,在果实近成熟期发病。柳玉、祝光等抗病。

地势低洼、土壤粘重、排水不良、郁闭窝风和间种高秆作物、杂草丛生的果园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

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中耕锄草,避免间种高杆作物,降低园中湿度。细致修剪,改善树冠内通风透光条件。

2.结合冬季修剪清洁果园

认真清除树上小僵果、枯枝和干枯果台枝等,清除初侵染源。发芽前喷洒40%福美砷可湿性粉剂100倍液或其他有效铲除剂,铲除树上的越冬病菌,抑制产生分生孢子,压低初侵染。

3.生长期喷药保护果实预防侵染

初次喷药时间应根据降雨早晚确定。一般从5—6月开始,以后每隔15—20天喷洒1次,直至8月上中旬。药剂种类可选用1∶2—3∶200式波尔多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

1.吴芳芳,郑有飞,檀根甲.UV-C对苹果采后炭疽病的控制.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 25(4): 1081~10832.吴芳芳, 檀根甲.苹果采后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菌物系统,2002,21(3):440~4433.吴芳芳, 檀根甲,韩翔.苹果采后炭疽病的化学防治技术.植物保护学报,2003,31(1):46~504.吴芳芳,檀根甲.苹果炭疽病的研究进展.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2,29 (1):29~335.吴芳芳,檀根甲,韩翔.苹果感染炭疽病菌后6种酶活性的变化.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3,4: 250~2536.吴芳芳,胡秀芳,李璐.沼泽红假单胞菌的选育及对酚降解性能探讨.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26(5):1889-18937.吴芳芳,郑有飞,胡正华,陈魁.紫外线UV-B辐射增强对苹果炭疽菌生长特性及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生态环境,2008,17(1):158-1628.吴芳芳,郑有飞,胡正华,陈魁.紫外线UV-B、臭氧、磁场协同沼泽红假单胞菌降解含酚废水的研究. 生态环境,2008,17(1):59-639. 吴芳芳,郑有飞,万长建,吴荣军.UV-B辐射增强对苹果采后炭疽病发病情况和抗病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生态环境,2008,17(3):962-96510.吴芳芳,郑有飞,胡正华,陈魁.温度湿度对苹果炭疽菌分生孢子萌发芽管伸长的影响的相应模型.中国农业气象,11.吴芳芳,郑有飞,万长建,吴荣军.钙盐协同枯草芽孢杆菌对苹果采后炭疽病的控制.植物保护学报 Fangfang. Studies on the viability and infection under soil layer of Sclerotia of rice sheath blight causal pathogen Rhizoctonia the first asian conference on plant pathology. China agriculture scientech. press. 2000, 8, (56). Beijing13.吴芳芳,檀根甲.果实采后病害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策略与展望.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2合肥14.檀根甲,吴芳芳.苹果采后炭疽病的侵染过程及钙盐等化合物对病害发展的影响.植物病理学研究进展.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1,6北京15.王子迎,吴芳芳,檀根甲.生态位理论及其在植物病害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0,27(3):250~25316.檀根甲,吴芳芳.生物脱氧控制苹果采后炭疽病的效果研究.21世纪植物保护发展战略.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北京17.檀根甲,王子迎,吴芳芳.水稻纹纹枯病菌营养及寄主资源生态位.生态学报.2003, 23(1):205~21018.李淼, 檀根甲,吴芳芳.植物抗病性研究现状与前景展望.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2, 24(5)731~73719.李淼, 檀根甲,吴芳芳.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在植物病害研究中的应用.植物保护,2003, 29(1):5~920.檀根甲,吴芳芳.农业植物病理学(南方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21.王传海,郑有飞,何都良,吴芳芳. 南京地区近地面紫外辐射UV-B强度对小麦生长及产量影响的评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3,22(2):147~14922.高桂枝,凌洪吉,王正梅,吴芳芳,徐爱军. 植物源调节剂对水稻的影响.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6,18:914-91623.高桂枝,陈敏东,吴芳芳,董春燕,徐洁. 植物源调节剂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4,16(4):320-323

苹果炭疽病论文

银杏的别称:白果,公孙树,鸭脚树,蒲扇,为银杏科、银杏属落叶乔木。

银杏乔木,高达40米,胸径可达4米;幼树树皮浅纵裂,大树之皮呈灰褐色,深纵裂,粗糙;幼年及壮年树冠圆锥形,老则广卵形;枝近轮生,斜上伸展(雌株的大枝常较雄株开展);

一年生的长枝淡褐黄色,二年生以上变为灰色,并有细纵裂纹;短枝密被叶痕,黑灰色,短枝上亦可长出长枝;冬芽黄褐色,常为卵圆形,先端钝尖。

银杏为喜光树种,深根性,对气候、土壤的适应性较宽,能在高温多雨及雨量稀少、冬季寒冷的地区生长,但生长缓慢或不良;

能生于酸性土壤(pH值)、石灰性土壤(pH值8)及中性土壤上,但不耐盐碱土及过湿的土壤。

以生于海拔1000(云南1500-2000)米以下,气候温暖湿润,年降水量700-1500毫米,土层深厚、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地区生长最好的地区和平共处在土壤瘠薄干燥、多石山坡过度潮湿的地方均不晚成活或生长不良。

又叫白果树,叶子我觉得像扇子,你说得橙黄色的东东是果实吧露露就是这个做的

年代久远,恐龙时代的东西,到现在,当然是活化石了,价值全身是药材。 叶扇形 ,花葇荑花序,果裸子,在浙江天目山,有野生的。

银杏(学名:Ginkgo biloba L.),为银杏科、银杏属落叶乔木。银杏为落叶大乔木,胸径可达4米,幼树树皮近平滑,浅灰色,大树之皮灰褐色,不规则纵裂,粗糙;有长枝与生长缓慢的距状短枝。幼年及壮年树冠圆锥形,老则广卵形;枝近轮生,斜上伸展(雌株的大枝常较雄株开展)。

1、枝干特点:银杏为落叶大乔木,胸径可达4米,幼树树皮近平滑,浅灰色,大树之皮灰褐色,不规则纵裂,粗糙;有长枝与生长缓慢的距状短枝。

幼年及壮年树冠圆锥形,老则广卵形;枝近轮生,斜上伸展(雌株的大枝常较雄株开展);一年生的长枝淡褐黄色,二年生以上变为灰色,并有细纵裂纹;短枝密被叶痕,黑灰色,短枝上亦可长出长枝;冬芽黄褐色,常为卵圆形,先端钝尖。

2、叶的特点:叶互生,在长枝上辐射状散生,在短枝上3~5枚成簇生状,有细长的叶柄,扇形,两面淡绿色,无毛,有多数叉状并列细脉,在宽阔的顶缘多少具缺刻或2裂,宽5-8(-15)厘米,具多数叉状并歹帕细脉。

在长枝上散生,在短枝上簇生。它的叶脉形式为“二歧状分叉叶脉”。在长枝上常2裂,基部宽楔形,柄长3-10(多为5~8)厘米,幼树及萌生枝上的叶常较而深裂(叶片长达13厘米,宽15厘米),有时裂片再分裂(这与较原始的化石种类之叶相似),叶在一年生长枝上螺旋状散生,在短枝上3-8叶呈簇生状,秋季落叶前变为黄色。

3、花的特点:球花雌雄异株,单性,生于短枝顶端的鳞片状叶的腋内,呈簇生状。雄球花葇荑花序状,下垂,雄蕊排列疏松,具短梗,花药常2个,长椭圆形,药室纵裂,药隔不发;雌球花具长梗,梗端常分两叉,稀3-5叉或不分叉,每叉顶生一盘状珠座,胚珠着生其上,通常仅一个叉端的胚珠发育成种子,内媒传粉。它的雄花花粉萌发时仅产生两个有纤毛会游动的精子。4月开花,10月成熟。

4、果实特点:银杏树的果实俗称白果,因此银杏又名白果树。银杏树生长较慢,寿命极长,自然条件下从栽种到结银杏果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后才能大量结果,因此又有人把它称作“公孙树”,有“公种而孙得食”的含义,是树中的老寿星,具有观赏、经济、药用等价值。

种子具长梗,下垂,常为椭圆形、长倒卵形、卵圆形或近圆球形,长厘米,径为2厘米,假种皮骨质,白色,常具2(稀3)纵棱;内种皮膜质。种皮肉质,被白粉,外种皮肉质,熟时黄色或橙黄色,外被白粉,有臭叶;中处皮白色,骨质,具2-3条纵脊;内种皮膜质,淡红褐色;胚乳肉质,味甘略苦;子叶2枚,稀3枚,发芽时不出土,初生叶2-5片,宽条形,长约5毫米,宽约2毫米,先端微凹,第4或第5片起之后生叶扇形,先端具一深裂及不规则的波状缺刻,叶柄长厘米;有主根。

苹果炭疽叶枯病的论文

炭疽叶枯病,树立预警意识,雨前喷药保护。果农应改变“不见症状不喷药”和“害怕下雨迟喷药”的防治误区。青岛农业大学李保华等教授试验研究表明:7月份是苹果炭疽叶枯病的侵染发病高峰期,病原菌的产孢和侵染都需要降雨,降雨开始一天以后,病菌才开始大量产孢和侵染。代森锰锌、丙森锌等保护性杀菌剂必须能耐三天以上的雨水冲涮,才能有较好的保护效果。保护性杀菌剂只有在施药当天至第3天才有效地保护叶片不受炭疽叶枯病菌的侵染,防患于未然。施药后第6天药剂的保护效果明显下降,施药18天后只有波尔多液还保持一定的防治效果。据此可见,防治炭疽叶枯病关键在于7-8月对未发病和发病轻的果园在降雨前或降雨后1-2天,交替喷施70%宝叶丙森锌或80%络合态代森锰锌600倍阻隔病菌侵染。6-9月雨前定期交替喷施保护性杀菌剂,是防治炭疽叶枯病的第一选择,一直要保护到9月中旬。

是因为气候不太适合或者是土壤里面有着一些病虫害,这样的话是可以让一些真菌很好的繁殖,也有可能是土壤里面的肥料并不是非常的适合,而且周围是有着一些发病的草的。

苹果炭疽叶枯病是一个新病种。该病具有潜育期短、产孢量大、发病急等特点,一般从侵染到发病落叶仅为3天或更短,治疗性杀菌剂防效较差,根本来不及防治。更重要的是嘎啦、秦冠等易感染品种发病后不仅造成叶片早落,且受害果失去商品价值。 一、发病特征。①炭疽叶枯病主要发生在金冠系列品种上,如嘎拉、秦冠、金帅、乔纳金等。同一果园,红富士抗病较强。②病菌能够在枝条上越冬,次年5月中下旬遇雨后开始初侵染,7月高温高湿气候条件下为发病高峰期,直到9月仍有大量病菌侵染,难以铲除。③潜育期短,室内测定的最短潜育期为3天,病原菌侵染后喷施内吸治疗剂无法防治。发病后,甲基硫菌灵、戊唑醇、氟硅唑等内吸剂,对侵入叶片内的病原菌都无内吸治疗效果。④病原菌产孢量大,流行速度快,短时间内可造成大量落叶,具有突发性。尤其是病菌孢子能通过气流传播,估计每年扩展距离在200公里以上。外来(地)菌源同样可导致严重发病,实际生产中需要大面积联合及早预防才能取得较好效果。⑤对防治药剂要求高,病原菌的产孢和侵染都需要降雨,降雨开始24小时以后,病菌才开始大量产孢和侵染,保护性杀菌剂必须能耐72小时以上的雨水冲涮,才能有较好的保护效果。保护性杀菌剂只有在施药当天和第3天才有效的保护叶片不受炭疽叶枯病菌的侵染,施药后第6天药剂的保护效果明显下降,施药18天后只有波尔多液还保持一定的防治效果。 二、为害症状。炭疽叶枯菌侵染幼嫩叶片时,产生大小不等的黑色病斑,病斑边缘模糊,透过阳光观察,叶片内部组织变黑。侵染果实主要形成直径1毫米左右的褐色、圆形病斑,边缘常伴有红色晕。病斑数量多,单个果实上的病斑数量达数百个,发病果实成为“麻面果”,病斑不再扩展。果实和幼嫩叶上若同时出现上述症状,可确诊。 三、防控对策。6-8月雨前喷施保护性杀菌剂是预防该病侵染的关键。防治炭疽叶枯病应以保护叶片不受病原菌侵染为主,根据当地天气预报在降雨前保证叶面上粘附一层杀菌剂,才能保证叶片不受病原菌侵染。波尔多液粘附性强、持效期长,是最有效的药剂。其次,雨前也可交替喷施宝叶70%丙森锌或80%络合代森锰锌600倍,雨后交替使用保护剂与咪鲜胺或吡唑醚菌脂等内吸剂。原创作品 剽窃必究 魏立新更多信息请登陆三秦果农网站

1、农业措施。冬季或早春,彻底清园,清理病虫枝果及落叶,刮除树干各种病原物,集中烧毁。追施有机肥,强化树体管理,提高对病害的抵御能能力;在做好冬剪的同时,加强夏季的修剪,以改善光照、合理负载为前提,及时疏除有碍通风透光的枝条,使田间通风透光良好;

修整灌排水设施,保证能及时灌水或排水,防止早期或雨期对果树造成生理为害。病害发生后要及时清除落叶和病果,带出果园外做灭菌处理。

2、化学防治 根据青岛农业大学李保华教授研究结果,叶枯炭疽菌孢子的传播和侵染都离不雨水,降雨是病原侵染的必要条件,而且病菌孢子以直接侵染为主,侵染量大。

在所试验的内吸杀菌剂中,只有吡唑醚菌酯和咪鲜胺在病菌侵染早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最高的防治效果仅%;炭疽叶枯病的潜育期很短,在适宜条件下接种48小时后就能发病,绝大数病斑在4天显示症状。病原菌侵染后,既没有用药的时间,也没有理想的防治药剂。

因此,炭疽叶枯病不适合采用在病原菌侵染后内吸治疗的防治措施,只能采取雨前喷药保护或定期喷药保护的措施。

扩展资料:

苹果叶枯炭疽病主要发病规律:

苹果炭疽病菌主要在休眠芽和枝条上越冬,也能以菌丝体在病僵果、干枝、果台和有虫害的枝上越冬。

5月份外界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成为初侵染源,病菌借雨水和昆虫传播,经皮孔和伤口侵入果实、叶片,病害发生流行时,首先形成中心病株,后逐渐向四周蔓延侵染。在田间可多次侵染,潜育期一般7天左右。

叶枯炭疽菌分生孢子的萌发温度范围为15~35℃,最适温度为30℃;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15~35℃,最适温度为25℃;叶枯炭疽菌主要依靠雨水传播,分生孢子的萌发和侵染也需要自由水或高湿环境,所以降雨是炭疽叶枯病发生的必要条件。

因此,6~8月份是苹果炭疽叶枯病最适宜发生的月份,此时气温在30℃左右,雨水充沛,能充分满足苹果叶枯炭疽菌的传播、侵染和发病条件,是病害发生的高峰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苹果炭疽叶枯病

苹果炭疽叶枯病论文

是因为土壤是非常湿润的,而且气候也是比较适合一些菌类的生长的,在秋季的时候没有对土地进行一个很好的杀菌,在发病之后也没有及时的修剪一些枝条,土地里的杂草还是比较多的。

炭疽叶枯病,发生后基本很难防治,目前还没有特效药。 雨前交替喷施波尔多液和优质杀菌药剂如络合态代锰,每10~15天1次,保证每次出现超过2天的连续阴雨前,叶面和枝条都处于药剂的保护中。考虑到对其他病害的防治,喷施代森类药剂时可以和三唑类或其他杀菌剂混合使用,这样可以降低发病率。 发生后要注意疏除病叶和病果,一定要树上、地面同时喷药,套袋果雨前施药防治:树上可用波尔多液持效期最长,其次是烯酰·吡唑酯、地面喷波尔多液。雨后用咪鲜胺+异菌脲,咪鲜胺锰盐防治,一旦有所控制,必须在7天内再喷一次上述药剂。波尔多液可间隔15天。目前国内外对苹果炭疽叶枯病发病机理和发生规律还缺乏研究,提前预防炭疽叶枯病的发生尤为重要。(之前老师给的答案。可以参考。)

1、树立预警意识,雨前喷药保护。加强宣传培训,改变果农“不见症状不喷药”和“害怕下雨迟喷药”的防治误区。因为炭疽叶枯病属雨后气流传播性病害,具有“流行传播快、产孢量大、潜育期短、发病急”等特点,一般从侵染到发病落叶仅为3天或更短,侵染后喷施氟硅唑、甲基硫菌灵、戊唑醇和烯酰吗啉四种药剂对侵入叶片内的病原菌都无内吸治疗效果。 青岛农业大学李保华等教授试验研究表明:苹果炭疽叶枯病病原菌的产孢和侵染都需要降雨,降雨开始一天以后,病菌才开始大量产孢和侵染。代森锰锌、丙森锌等保护性杀菌剂必须能耐三天以上的雨水冲涮,才能有较好的保护效果。保护性杀菌剂只有在施药当天至第3天才有效地保护叶片不受炭疽叶枯病菌的侵染,防患于未然。施药后第6天药剂的保护效果明显下降,施药18天后只有波尔多液还保持一定的防治效果。据此可见,防治炭疽叶枯病关键在于7-8月对未发病和发病轻的果园在降雨前或降雨后1-2天,交替喷施70%宝叶丙森锌或80%络合态代森锰锌600倍阻隔病菌侵染。 2、树立积极心态,降低病害损失。“狼咬”后怎么办?尽管目前还没有找到有效的治疗药剂,但还是要抱着积极防治的态度来用药,力争将病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发病果园,用药首先要考虑防治受侵染的叶片产生病斑,阻止已产生的病斑继续扩展。因此使用内吸性的农药杀菌是必要的。据试验,受害果园降雨后1-3天,喷施爱可、吡唑嘧菌酯和咪鲜胺能有效抑制病菌在叶组织内扩展。因此,雨前未来得及喷药的嘎啦、秦冠果园,降雨后1-2天之内或在连阴雨间隙交替使用如下方案降低病害损失:①70%宝叶丙森锌600倍+爱可2000倍。②80%宝叶络合态代森锰锌600倍+45%咪鲜胺微乳剂2000倍或25%凯润吡唑嘧菌酯2000倍。 使用以上内吸性杀菌剂后,雨前定期交替喷施保护性杀菌剂,是防治炭疽叶枯病的第一选择,一直要保护到9月份。。

苹果树炭疽叶枯病,对于单个果实上的斑点数达到几十个或几百个,病果变成“麻果”,与苹果炭疽病的常见症状明显不同。炭疽病菌主要危害嘎拉、秦冠等品种,红富士、红星等品种。苹果炭疽病菌主要在有菌丝的苹果芽和小枝上越冬。降雨后在明年5月中旬开始感染,一直感染到9月。致病孢子通过雨水和昆虫传播,通过皮孔或伤口侵入叶片和果实,可反复感染。致病菌的孢子感染很快,只需保湿2小时即可完成感染过程。

病原菌侵入组织2-3天后可出现症状。4天后,在病斑上产生病原菌的切口,以便再次感染。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8-32℃,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8℃。苹果炭疽病最早发生在7月初,发病高峰主要发生在7-8月的连续降雨中。7月10号左右开始出现散叶,20号左右出现大量叶片,随降雨爆发病害。由于该病为雨后空气传播疾病,具有“疫情传播快、产孢量大、潜伏期短、发病快”的特点,从感染到发病一般需要3天或更短时间。所以病原体感染后,既没有用药的时间,也没有理想的控制剂。炭疽叶枯病似乎不适合在病原体感染后通过喷洒和吮吸来治疗。只能采取雨前喷雾保护或定期喷雾保护。雨前喷洒化学品需要准确的天气预报,在实际生产中很难实施,因此定期喷洒保护成为唯一选择。感染后喷洒氟硅氧烷、甲基托布津、戊唑醇和烯酰吗啉对入侵叶片的病原菌无全身治疗作用。

波尔多液也保持了一定的防治效果。3、6、9月份不进行配方施肥、单施和按规定施肥,果树严重超负荷,树体营养极度匮乏和虚弱,四抗(抗旱、抗寒、抗病、抗虫)差,连年结果严重;树冠封闭,不通风,不透明;存在一些误区,如病害防治药剂不标准、喷洒不及时、不及时、未能提前防治病害、雨后喷洒防治药剂、药剂选择不正确等。强壮的树是基础。添加大量有机肥,进行配方施肥。为了提高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除了大力实施“果、沼、草、畜、窖”五配套循环经济模式外,还应注意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

苹果炭疽叶枯病英文论文

苹果树缺铁元素,磷元素氮元素,苹果树缺水,苹果树发生虫,温度特别低也会造成苹果树得病。在种植苹果的时候,一定要定期浇水定期施肥,也要做好防虫工作,要把得病的枝叶修剪掉这样是可以预防苹果得病的。

苹果炭疽叶枯病,主要危害嘎啦、金冠、乔纳金品种。主要发生在7~8月,从6月开始预防用吡唑醚菌酯、代猛、丙森锌保护;用咪鲜胺,苯醚甲环唑,溴菌氰、二氰恩醌、甲托、多菌灵等药剂治疗,建议不同类别药剂复配或交替使用。

看起来好像不错的样子

苹果树炭疽叶枯病,对于单个果实上的斑点数达到几十个或几百个,病果变成“麻果”,与苹果炭疽病的常见症状明显不同。炭疽病菌主要危害嘎拉、秦冠等品种,红富士、红星等品种。苹果炭疽病菌主要在有菌丝的苹果芽和小枝上越冬。降雨后在明年5月中旬开始感染,一直感染到9月。致病孢子通过雨水和昆虫传播,通过皮孔或伤口侵入叶片和果实,可反复感染。致病菌的孢子感染很快,只需保湿2小时即可完成感染过程。

病原菌侵入组织2-3天后可出现症状。4天后,在病斑上产生病原菌的切口,以便再次感染。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8-32℃,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8℃。苹果炭疽病最早发生在7月初,发病高峰主要发生在7-8月的连续降雨中。7月10号左右开始出现散叶,20号左右出现大量叶片,随降雨爆发病害。由于该病为雨后空气传播疾病,具有“疫情传播快、产孢量大、潜伏期短、发病快”的特点,从感染到发病一般需要3天或更短时间。所以病原体感染后,既没有用药的时间,也没有理想的控制剂。炭疽叶枯病似乎不适合在病原体感染后通过喷洒和吮吸来治疗。只能采取雨前喷雾保护或定期喷雾保护。雨前喷洒化学品需要准确的天气预报,在实际生产中很难实施,因此定期喷洒保护成为唯一选择。感染后喷洒氟硅氧烷、甲基托布津、戊唑醇和烯酰吗啉对入侵叶片的病原菌无全身治疗作用。

波尔多液也保持了一定的防治效果。3、6、9月份不进行配方施肥、单施和按规定施肥,果树严重超负荷,树体营养极度匮乏和虚弱,四抗(抗旱、抗寒、抗病、抗虫)差,连年结果严重;树冠封闭,不通风,不透明;存在一些误区,如病害防治药剂不标准、喷洒不及时、不及时、未能提前防治病害、雨后喷洒防治药剂、药剂选择不正确等。强壮的树是基础。添加大量有机肥,进行配方施肥。为了提高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除了大力实施“果、沼、草、畜、窖”五配套循环经济模式外,还应注意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

  • 索引序列
  • 有关苹果炭疽病的论文
  • 苹果炭疽病论文
  • 苹果炭疽叶枯病的论文
  • 苹果炭疽叶枯病论文
  • 苹果炭疽叶枯病英文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