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医院药学杂志编委

医院药学杂志编委

发布时间:

医院药学杂志编委

教授,男,1979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主任药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药剂科副主任。中华医药学会药房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学会制剂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药学会制剂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武汉药学会常务理事,武汉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医院管理协会理事,中华医学会武汉中医药学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武汉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医院管理学会武汉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及武汉市卫生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委,湖北省物价局药品价格协会委员,湖北省机关事业单位高级技师考评委员会委员。《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副主编,《世界临床药物》杂志副主编,《医药导报》杂志常务编委,《中国药房杂志》编委。参与并主持多项国家、省、市级课题,在权威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主译专业书籍2本(共200万字),参编权威专业书籍3本1。

郑为自郑为自,1948年出生,江西南昌人,副主任药师,江西省肿瘤医院(江西省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主任,中国药学会高级会员,江西省药剂学会常委,江西省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药房》杂志编委、江西中医学院兼职副教授。中文名:郑为自国籍:中国出生地:江西南昌出生日期:1948年职业:副主任药师代表作品:《体液内环境与临床》性别:男ig71年12月26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12月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药学系药学专业,授予学土学位。1982年1月分配到江西省第二人民医院工作。1985年9月一1986年7月在上海医科大学药学院参加第二届全国临床药学进修班学习,取得了上海医科大学颁发的结业证书。主要著作:《体液内环境与临床》主编,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9月第一版;《实用肿瘤诊疗手册》编委,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11月第一版;《新编急诊手册》编著,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11月第一版。主要论文:“市丙胺合用安定的血浓度监测及药物相互作用研究”发表在《现代应用药学〉1988年第5卷第5期;“癌症的细胞因子疗法”发表在《江西医药)}1997年第32卷第5期;“复方苯甲酸酊的稳定性研究”发表在《中国药业》1997年第10期总第68期);“癌痛的控制与治疗”发表在《中国药房》1998年第9卷第2期(增刊)。

张天禄张天禄,药学期刊编辑家,《中国药学杂志》(原名药学通报)创办人之一,他把全部精力奉献给了药学杂志编辑事业,在他长期主编下该刊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多次荣获国家优秀期刊奖。同名者还有艺术家和明末清初将领。中文名:张天禄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四川省简阳县龙泉镇出生日期:1926年5月12日职业:药学期刊编辑家代表作品:《中国药学杂志》个人简历1926年5月12日生于四川省简阳县龙泉镇(现划属成都市龙泉区)。1949年6月毕业于华西协和大学理学院药学系。1949年-1950年任成都标准药房药师;营业主任。任成都泽生药房药师。1950年-1952年5月任成都新药联合制药厂技师。1952年任中国药学会药学通报编辑。1953年-1968年任药学通报编辑、编委。1968年-1972年卫生部江西五七干校;卫生部五七干校医院中医师。1972年-1978年江西省第二人民医院中医师。1978年-1998年中国药学会中国药学杂志(原名药学通报)编委、副主编、主编。1989年中国药学会第18届理事会理事;代理副秘书长。1994年退休。生平简介张天禄,汉族,1926年5月12日出生于四川省简阳县龙泉镇(现划属成都市龙泉区)一个普通的农、商家庭,父亲经商,其兄务农。念初中时,一天,身体一贯康健的母亲突患腹泻病,找遍镇上名医用遍良药均不见效,拖延月余终因衰竭而亡。张天禄极为悲痛,从此下定决心,长大后一定学习医药,为病患者和家人解除疾苦。1944年冬,高中毕业,因寒假各大学均不招生,他便报名参加了华西协和大学先修班学习(半年)。他学习用功,从未缺席一堂课,期终考试名列全班第二。当时,学校规定,凡先修班考试成绩前两名的学生有权选择学校的任何院系。张天禄起先自己选择了当时最为著名的医学院口腔系。后与家人商议,认为牙科学习年限较长,且无公费资助,当时家境不太好,恐难支撑常年的学、食费用,便在入学后转到惟一有公费资助的理学院药学系学习,终于实现了自己学习医药的志愿。入学后不久,抗日战争胜利,全校同学无不欢欣鼓舞,喜形于色,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但这样美好的日子并不太久,国民党便发动了内战。爱国学子无不痛恨蒋介石大逆不道,不顾人民死活,重又点燃战火,把人民拖回到水深火热之中。蒋介石的倒行逆施激起了校园里反饥饿、反内战的浪潮,爱国学生纷纷上街游行示威,抗议国民党反动派挑起内战。张天禄也不例外,类似这样的活动参加了3次。1949年夏大学毕业,随即于7月应聘于成都标准药房工作,任营业主任。12月成都解放,便转入泽生药房工作,1950年5月又转到新建立的成都新药联合制药厂任技师工作。该厂生产的品种不多,只有注射用水、磺胺噻唑、维生素C、维生素B1及阿司匹林片等十几种产品。由于该厂产品质量好,故销路比一般老厂的要好,名声也较大,很快便成为成都地区有影响的药厂之一。1952年,张天禄经厂方同意外出学习,以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学习的路线是北京、大连、上海。在北京除了参观数家药厂外,还拜访了当时中国药学会(以下简称药学会)的理事长孟目的老前辈及秘书魏鉴明同志。孟目的对他说学会缺人,正需要有志向的年轻人来创办刊物。并说:“学会是人才荟萃之地,专家教授云集,是年轻人学习最好的地方。另外学会要办的刊物是向广大会员、作者、读者传播药学新知识、新技术的媒体,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园地。”孟老的一席话,使爱学习的张天禄动了心,同时创办的刊物又是在北京出版,也有一定的吸引力。北京是祖国的首都,是全国人民最热爱、最向往的地方。1952年5月,在到北京工作是无上荣光的思想驱使下,张天禄舍下多年生活的故乡成都,舍下众多老师及亲朋好友,更重要的是舍下1951年当选为成都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一职的机会,赴北京中国药学会工作。是年11月,学会在北京召开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即第13届年会),张天禄参加了会议。会议决定创办两种刊物,即《药学学报》和《药学通报》。张天禄有志于刊物的编辑工作,随即与陈新谦先生等共同筹划《药学通报》的创刊和出版,并担任该刊的专职编辑,从此开始了他的编辑生涯。1953年《药学通报》正式出版发行,“文化大革命”期间,杂志停刊。1968年他和学会的同志一起到卫生部江西五七干校学习和劳动,后又调到干校五七医院药房工作。再后同五七医院一起下放在江西省第二人民医院,从事了近十年的中医临床工作。1978年7月《药学通报》复刊后才调回北京继续从事编辑工作。张天禄历任《药学通报》编辑、编委、编辑部主任、编审、《中国药学杂志》(药学通报易名)副主编、主编。他是新中国成立后,专门从事药学期刊编辑工作屈指可数的几位前辈之一。张天禄曾先后任成都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药学会理事、中国药学会代理副秘书长,中国药学会编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主任,《中国制药企业概况》、《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药学卷》、《中国新药杂志》等书刊副主编,《新编药物学》、《医院药物手册》、《中国医院药学杂志》、《中国药房》、《中国药学年鉴》、《当代中国的医药事业》等书刊的编委及常务编委。还曾担任成都药业工会、中国药学会工会、中华医学会工会副主席及主席。张天禄事迹曾被载入中宣部出版局编、陈云同志题写书名的《编辑家列传》(1986)及《中国药学杂志》药学人物栏目中(1996)。由于他工作较突出,成果显著,曾多次获奖及先进工作者称号,如获卫生部先进工作者(1959),北京新闻出版局、北京科学技术编辑学会编辑金奖(1992)等。1995年还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主要论著1张天禄译.苏联药典第一补充版生药检测部分.南京:南山堂出版社,张天禄.谈谈药物的保管法.护理杂志,1956,(3):张天禄.抗生素及其应用.护理学习,1958,(2):于忠,张天禄译.化学试剂与制剂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于忠,张天禄译.无机化学试剂手册.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19586于忠,丁汝训,张天禄译.玻璃与玻璃熔融.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张天禄,陈新谦.本草纲目与现代研究.药学通报,1983,18(10):198张天禄.献身于药学编辑事业的陈新谦编审.药学通报,1985,20(12):张天禄,陈新谦.解放前中国药学会分会.药学通报,1986,21(3):张天禄.抗寄生虫病药物;主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陈新谦,金有豫主编.新编药物学,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151-180;410-460。11陈新谦,张天禄.中国近代药学史.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生平贡献张天禄从事药学编辑工作近50年,早期主要是协助药学编辑家陈新谦先生从事编辑工作,处理有关编辑业务。他从1988年担任主编后,继承和发扬历届主编们对药学事业的一片赤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顺应改革开放的潮流,为在新形势下办好《药学通报》而奋发工作。在编委会和编辑部同仁的支持下,他首先调整了办刊方针和刊物内容,提出将《药学通报》更名为《中国药学杂志》,并总结了自己多年编辑工作的经验,制定了“新、全、实、活”(即内容要求“新颖”、“全面”、“实用”、“形式活泼”)的四字方针,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在编辑工作中,他强调执行国家的有关法令和各项规定。他认为,质量(包括文章质量、编辑质量和印刷质量)是刊物的生命,编辑的责任就是竭尽全力去提高刊物的质量。为此,他亲自拟稿约并不断修改完善,对刊物各栏目的字体字号、排版格式、版面设计等都做出了具体规定,并以身作则认真执行,从而使刊物的编辑出版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不断地提高了刊物的质量。办出自己期刊的特色在办刊工作中,张天禄常说,一个刊物如果没有自己的特色,在众多的刊物中就很难长盛不衰。他还认为要办好刊物最重要的是把好读者的脉搏,了解他们的需要,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组稿、选稿。他和编辑部的同仁经常深入基层,到读者当中去,有时召开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他还经常利用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收集读者的反映和要求,以便刊物做到“有的放矢”。他参加东北三省人参专题学术讨论会后,为配合研究人员攻关,及时组织并发表了有关人参成分的研究、栽培技术、生产经验、商品知识等方面的文章20多篇,其中有的还被《中国药学杂志》评为优秀论文。张主编一贯注意发挥编委的作用,定期召开编委会汇报和讨论编辑出版工作,听取编委的意见。凡杂志的重大事项,都经编委会讨论决定,并认真执行。例如,根据编委会意见,自1991年开始对该杂志发表的文章进行评优,受到了广大读者作者的欢迎,这种做法在他卸任后仍在继续。将文章的英文摘要集中发表改为随正文刊出,也是根据编委的意见改变的。为使刊物反映当代国内外药学各学科的发展,发挥刊物的先导作用,他认真征求编委的意见,商定组稿计划,并亲自组织实施。张天禄自干上编辑工作,便与药学刊物结下了不解之缘,将一生的大好时光都奉献给了杂志。他勤勤恳恳,埋头耕耘,终于结下了丰硕成果。在他担任主编期间,《中国药学杂志》曾连续二次被国家科委等评为全国优秀期刊一等奖,他本人也获得了广大作者、读者的赞誉,成为一位知名的药学编辑家。主要译著张天禄自50年代从事药学刊物编辑工作以来,深知药学科技书刊要以反映当代先进理论和最新技术以及科技动态为重要内容,以使广大读者获取新知识、新技术而推动中国药学事业的发展。因此,他在50年代后期就在办好刊物的基础上,利用业余时间翻译前苏联的科技书刊。其主要译著有:《无机化学试剂手册》、《化学试剂与制剂手册》、《玻璃与玻璃熔融》、《纯化学试剂》等6种共100多万字。他早期编撰的药学小丛书有:《药房工作》、《药品生产》、《药品检验工作》、《药用无机化学》、《药用有机化学》等十余种。这些译著和丛书弥补了当时刊物内容的不足,对当时学习和引进苏联先进科学技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其后张天禄还参加了《中国制药企业概况》、《当代中国的医学事业》、《英汉中药大辞典》、《中国药学近代史》、《化学化工大辞典》、《中华药学大辞典》、《新编药物学》、《现代医院药学》、《药学名词》等十余种书籍的编撰工作。由此说明,张天禄不仅在编刊工作中取得很大成绩,在编书工作中也硕果累累。文革后开展的新工作文化大革命后,我国开始改革开放,带来了药学期刊蓬勃发展的春天。张天禄担任主编后,在继续办好刊物的基础上,积极支持编辑部开展新工作,拓展为读者、作者服务的领域。(1)他积极参加和组织一些书籍的编辑工作。如为了满足广大药学工作者、医务人员及病患者掌握新药知识的需要,在张天禄组织下,编辑部将截至1999为止在该刊发表的229种新药资料汇编成册,其后又将近年出现的新药收集整理成新药手册第二册,先后由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2)与编辑部同仁一起组织开展学术活动,推广先进经验。如为了提高我国药学期刊编辑水平,张天禄曾根据当时的情况先后举办了两期药学编辑业务学习班,一次在北京,一次在南京。学员来自全国各地的药学期刊编辑部。学习内容包括:编辑的职业道德、编辑的基本知识、编辑的程序,编辑加工要求等。通过学习,学员普遍感到很有收获,对提高药学期刊的编辑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1990在成都由《中国药学杂志》、《成空药学》编辑部和中国药学会成都分会举办了全国大输液技术研讨会。1994年又在长春举办了第2届全国大输液技术研讨会。第一次会议编印了《大输液研究进展》,第2次会议编印了大输液论文集。通过这两次会议,大家交流了大输液生产技术,使大输液,特别是医院药剂科配制的大输液质量有所提高,保证了药品的安全、有效。(3)刊出广告,介绍新设备、新仪器,促进生产、科研和应用。(4)为方便读者查阅本刊资料,在纪念《药学通报》创刊30周年时,张天禄组织编辑部人员编辑了《药学通报》1953~1982年(第1~17卷)文题总索引。通过查阅本索引,可以较快地找到本刊已发表过的文章,充分利用30年来累积的宝贵资料,为我国四化建设服务。在庆祝建国40周年之际,《中国药学杂志》编辑部联合中国药学会主办期刊的其他编辑共同编辑了《中国药学会庆祝建国40周年赠刊》,该刊反映了我国药学研究、药学教育、医药事业、军队药学工作、药政管理、学会工作等方面在新中国建立后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同时还介绍了我国重要药学研究机构及学会主办期刊的概况。(5)征得学会同意,张天禄积极与各方联系,自1988年开始,《中国药学杂志》编辑部与中国农村智力开发函授学院、原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联合创办了函授药学系,共开设课程14门,连续3年向社会招生。学员遍布全国各省、市、区、乡,总数达万余名,仅90年首届毕业生就有5000多人,并达到大专水平。为了帮助学员学习,刊物上还辟有专栏发表辅导材料。人物评价张天禄同志为人正直,作风正派,敢讲真话,对人对事有意见都能在正当场合下直言不讳。他勤奋、忘我的工作精神,赢得了较高的荣誉,曾先后被评为密云水库二等劳动模范、卫生部先进工作者、中国科协先进工作者。张天禄编审一贯忠诚于人民的编辑事业。坚持学习他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在药学编辑岗位上勤勤恳恳,一丝不苟,默默地作着无私的奉献。他胸怀坦荡,谦逊谨慎,待人诚恳,处处按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尊重编委,爱护和培养青年人,全心全意为广大作者、读者服务,赢得了人们的敬重。如今,张天禄编审已是七十余高龄的老学者,但他仍精神矍铄,笔耕不止,与药学界同仁共同编著国内尚属空白的《中华药学大辞典》和其他书籍,继续为药学编辑事业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广东药学院杂志编委

朱家勇教授长期从事高等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现任广东省热带病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寄生虫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药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广东分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医药行业协会化学制药分会会长、广州市医药行业协会副会长、广东社区卫生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理事、国家医药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同时,他也是广东省医药和食品行业协会学术顾问、广东药食同源学会顾问、香港中药学会顾问、全国高等医药类规划教材编写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学年鉴》副主编、《药学教育》编委、《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编委、《热带医学》编委、《中国天然药物化学》编委、《广东医学》编委会副主任委员、《现代食品药品杂志》编委会副主任委员、《广东药学院学报》主编。

广药药科学院不乏好的老师,但是经费可能不太足,你可以考虑中心实验室那边的药剂专业,那边的横向非常多,老板手上的钱也不少,但可能会比较累,至于钱途不钱途,还得看你自己的造化。如果有能力的话,建议你考更好的学校,我在中大读研,深深感觉到导师的重要性,学校有名气没用,关键要老板是个巨头,你毕业之后人家都会很看得起你,而且你从巨头手下毕业也不会差得哪里去。祝你考研成功!

张冬梅,女,博士,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00年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获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化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生物化学系,获博士学位。2008年初进入暨南大学药学院工作。担任《JournalofCancerResearchUpdates》、《JournalofAnalyticalOncology》和《JournalofNutritionalTherapeutics》三个国际杂志的编委;兼任《BiochemicalPharmacology》、《MolecularBiologyReports》和《中国药理学通报》等杂志的审稿。现为美国肿瘤研究会会员(AACR)、欧洲肿瘤研究会会员(EACR)、美国科学会会员(AAAS)、美国化学会会员(ACS)、广东省药学会肿瘤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药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编委

男,1968年生,主任药师,硕士生导师;协和医院副院长,协和医院药剂科副主任;湖北省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市医院药学副主任委员;《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常务编委。1991年同济医科大学药学院药学本科毕业,2002年获药学硕士学位 。研究方向:药物制剂及其生物效应;新药开发及其研制

宋洪涛,人名。有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药学科主任药师、教授宋洪涛,博士,现任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药学科主任,全军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南京军区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成药、中药制剂分会常务委员,福建省药剂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草药》、《中国医院药学杂志》、《中国药房》、《解放军药学学报》、《药学实践杂志》杂志编委。

业绩概要:从事药剂与中药研究与教学工作20余年,致力于肝病药物研究,发表科研论文50余篇;主编专著1部,副主编专著1部,参编专著2部;先后承担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6项,省级科研鉴定1项。先后培养出硕士生研究生15名。获奖情况:省级科研鉴定1项,国内领先水平研究领域:主要针对消化系统疾病进行治疗药物的药剂学与药理学研究研究兴趣与方向:1.治疗肝病药物的药理研究2. 治疗肝病药物的药剂学研究担课题与经费:1.喜树碱纳米粒药物的研究 湖北省科技攻关项目 1万元2.抗血吸虫药吡喹酮水凝胶栓剂的研究 湖北省卫生厅科技攻关项目 3万元3.枳梖子抗肝纤维化活性成分的研究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2万元4.含醌类地道中药材的测试分析标准方法及标准物质研制 国家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课题 70万元5.中药枳椇子胶囊的临床前研究 武汉市科技攻关项目 2万元6.抗肝纤维化活性中药研究 湖北省财政厅项目 10万元教学情况:长期从事《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本科教学长期从事《中药现代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生教学主要代表著作:1.张洪,成蓓,詹新安,等.联苯双酯固体脂质纳米粒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研究[J].中国药房,2009,20(22):17182.张洪,成蓓,詹新安.联苯双酯固体脂质纳米粒的体外释药特性评价[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9,25(1):153.张洪, 詹新安, 成蓓.联苯双酯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8,24(1):374.张洪,宋娟 ,谭晔 ,等.枳梖子醋酸乙酯提取物对大鼠肝P450同工酶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8):19175.张洪 ,黄徐英.三七总皂苷壳聚糖缓释微球体外释药研究[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7,30(2):106.张洪,代文兵,何文,李菁,张冕.N-三甲基壳聚糖对胰岛素液体栓剂体外性质的影响[J].中国药学杂志,2006,41(4):2817.刘秀玲,张洪,王飞.枳梖子提取物对实验大鼠肝组织中TIMP-1与MMP-13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3):10978.申献玲, 张洪.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吡喹酮水凝胶栓剂的含量[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6,26(2):2379.王飞,张洪,刘秀玲.枳梖子醋酸乙酯提取物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清学指标及TGF2β1 的影响[J].中药材,2006,29(6):57710.张洪 ,黄徐英.三七总皂苷壳聚糖缓释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放特性研究[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6,22(5):47911.申献玲,张洪.吡喹酮水凝胶栓剂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研究[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6,22(1):2512.宋娟,张洪, 黄徐英.枳梖子对肝纤维化大鼠脂质过氧化的动态研究[J].山东医药,2006,46(14):2413.王飞,张洪,刘秀玲.枳梖子各部位清除羟自由基作用的比较[J].华西药学杂志,2006,21(1):4814.张洪,申献玲.吡喹酮水凝胶栓剂的制备及含量测定[J].中国药房,2005,16(22):171015.叶丽萍,张洪,刘秀琳.枳梖子提取物对肝纤维化保护作用的形态学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26(3):29316.张洪,叶丽萍.枳梖子对实验性肝纤维化Ⅰ、Ⅲ型胶原的影响[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5,21(1):4117.刘秀玲,张洪,王飞.两种不同提取方式对枳梖子抗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影响[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28(4):2118.张洪,刘秀玲,文为.优化枳梖子的提取工艺[J].华西药学杂志,2005,20(2):121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编委会

为中文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全国性期刊,ASPT来源期刊。

是中文核心。中国药学会主办的半月刊

张天禄张天禄,药学期刊编辑家,《中国药学杂志》(原名药学通报)创办人之一,他把全部精力奉献给了药学杂志编辑事业,在他长期主编下该刊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多次荣获国家优秀期刊奖。同名者还有艺术家和明末清初将领。中文名:张天禄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四川省简阳县龙泉镇出生日期:1926年5月12日职业:药学期刊编辑家代表作品:《中国药学杂志》个人简历1926年5月12日生于四川省简阳县龙泉镇(现划属成都市龙泉区)。1949年6月毕业于华西协和大学理学院药学系。1949年-1950年任成都标准药房药师;营业主任。任成都泽生药房药师。1950年-1952年5月任成都新药联合制药厂技师。1952年任中国药学会药学通报编辑。1953年-1968年任药学通报编辑、编委。1968年-1972年卫生部江西五七干校;卫生部五七干校医院中医师。1972年-1978年江西省第二人民医院中医师。1978年-1998年中国药学会中国药学杂志(原名药学通报)编委、副主编、主编。1989年中国药学会第18届理事会理事;代理副秘书长。1994年退休。生平简介张天禄,汉族,1926年5月12日出生于四川省简阳县龙泉镇(现划属成都市龙泉区)一个普通的农、商家庭,父亲经商,其兄务农。念初中时,一天,身体一贯康健的母亲突患腹泻病,找遍镇上名医用遍良药均不见效,拖延月余终因衰竭而亡。张天禄极为悲痛,从此下定决心,长大后一定学习医药,为病患者和家人解除疾苦。1944年冬,高中毕业,因寒假各大学均不招生,他便报名参加了华西协和大学先修班学习(半年)。他学习用功,从未缺席一堂课,期终考试名列全班第二。当时,学校规定,凡先修班考试成绩前两名的学生有权选择学校的任何院系。张天禄起先自己选择了当时最为著名的医学院口腔系。后与家人商议,认为牙科学习年限较长,且无公费资助,当时家境不太好,恐难支撑常年的学、食费用,便在入学后转到惟一有公费资助的理学院药学系学习,终于实现了自己学习医药的志愿。入学后不久,抗日战争胜利,全校同学无不欢欣鼓舞,喜形于色,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但这样美好的日子并不太久,国民党便发动了内战。爱国学子无不痛恨蒋介石大逆不道,不顾人民死活,重又点燃战火,把人民拖回到水深火热之中。蒋介石的倒行逆施激起了校园里反饥饿、反内战的浪潮,爱国学生纷纷上街游行示威,抗议国民党反动派挑起内战。张天禄也不例外,类似这样的活动参加了3次。1949年夏大学毕业,随即于7月应聘于成都标准药房工作,任营业主任。12月成都解放,便转入泽生药房工作,1950年5月又转到新建立的成都新药联合制药厂任技师工作。该厂生产的品种不多,只有注射用水、磺胺噻唑、维生素C、维生素B1及阿司匹林片等十几种产品。由于该厂产品质量好,故销路比一般老厂的要好,名声也较大,很快便成为成都地区有影响的药厂之一。1952年,张天禄经厂方同意外出学习,以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学习的路线是北京、大连、上海。在北京除了参观数家药厂外,还拜访了当时中国药学会(以下简称药学会)的理事长孟目的老前辈及秘书魏鉴明同志。孟目的对他说学会缺人,正需要有志向的年轻人来创办刊物。并说:“学会是人才荟萃之地,专家教授云集,是年轻人学习最好的地方。另外学会要办的刊物是向广大会员、作者、读者传播药学新知识、新技术的媒体,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园地。”孟老的一席话,使爱学习的张天禄动了心,同时创办的刊物又是在北京出版,也有一定的吸引力。北京是祖国的首都,是全国人民最热爱、最向往的地方。1952年5月,在到北京工作是无上荣光的思想驱使下,张天禄舍下多年生活的故乡成都,舍下众多老师及亲朋好友,更重要的是舍下1951年当选为成都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一职的机会,赴北京中国药学会工作。是年11月,学会在北京召开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即第13届年会),张天禄参加了会议。会议决定创办两种刊物,即《药学学报》和《药学通报》。张天禄有志于刊物的编辑工作,随即与陈新谦先生等共同筹划《药学通报》的创刊和出版,并担任该刊的专职编辑,从此开始了他的编辑生涯。1953年《药学通报》正式出版发行,“文化大革命”期间,杂志停刊。1968年他和学会的同志一起到卫生部江西五七干校学习和劳动,后又调到干校五七医院药房工作。再后同五七医院一起下放在江西省第二人民医院,从事了近十年的中医临床工作。1978年7月《药学通报》复刊后才调回北京继续从事编辑工作。张天禄历任《药学通报》编辑、编委、编辑部主任、编审、《中国药学杂志》(药学通报易名)副主编、主编。他是新中国成立后,专门从事药学期刊编辑工作屈指可数的几位前辈之一。张天禄曾先后任成都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药学会理事、中国药学会代理副秘书长,中国药学会编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主任,《中国制药企业概况》、《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药学卷》、《中国新药杂志》等书刊副主编,《新编药物学》、《医院药物手册》、《中国医院药学杂志》、《中国药房》、《中国药学年鉴》、《当代中国的医药事业》等书刊的编委及常务编委。还曾担任成都药业工会、中国药学会工会、中华医学会工会副主席及主席。张天禄事迹曾被载入中宣部出版局编、陈云同志题写书名的《编辑家列传》(1986)及《中国药学杂志》药学人物栏目中(1996)。由于他工作较突出,成果显著,曾多次获奖及先进工作者称号,如获卫生部先进工作者(1959),北京新闻出版局、北京科学技术编辑学会编辑金奖(1992)等。1995年还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主要论著1张天禄译.苏联药典第一补充版生药检测部分.南京:南山堂出版社,张天禄.谈谈药物的保管法.护理杂志,1956,(3):张天禄.抗生素及其应用.护理学习,1958,(2):于忠,张天禄译.化学试剂与制剂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于忠,张天禄译.无机化学试剂手册.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19586于忠,丁汝训,张天禄译.玻璃与玻璃熔融.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张天禄,陈新谦.本草纲目与现代研究.药学通报,1983,18(10):198张天禄.献身于药学编辑事业的陈新谦编审.药学通报,1985,20(12):张天禄,陈新谦.解放前中国药学会分会.药学通报,1986,21(3):张天禄.抗寄生虫病药物;主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陈新谦,金有豫主编.新编药物学,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151-180;410-460。11陈新谦,张天禄.中国近代药学史.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生平贡献张天禄从事药学编辑工作近50年,早期主要是协助药学编辑家陈新谦先生从事编辑工作,处理有关编辑业务。他从1988年担任主编后,继承和发扬历届主编们对药学事业的一片赤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顺应改革开放的潮流,为在新形势下办好《药学通报》而奋发工作。在编委会和编辑部同仁的支持下,他首先调整了办刊方针和刊物内容,提出将《药学通报》更名为《中国药学杂志》,并总结了自己多年编辑工作的经验,制定了“新、全、实、活”(即内容要求“新颖”、“全面”、“实用”、“形式活泼”)的四字方针,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在编辑工作中,他强调执行国家的有关法令和各项规定。他认为,质量(包括文章质量、编辑质量和印刷质量)是刊物的生命,编辑的责任就是竭尽全力去提高刊物的质量。为此,他亲自拟稿约并不断修改完善,对刊物各栏目的字体字号、排版格式、版面设计等都做出了具体规定,并以身作则认真执行,从而使刊物的编辑出版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不断地提高了刊物的质量。办出自己期刊的特色在办刊工作中,张天禄常说,一个刊物如果没有自己的特色,在众多的刊物中就很难长盛不衰。他还认为要办好刊物最重要的是把好读者的脉搏,了解他们的需要,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组稿、选稿。他和编辑部的同仁经常深入基层,到读者当中去,有时召开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他还经常利用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收集读者的反映和要求,以便刊物做到“有的放矢”。他参加东北三省人参专题学术讨论会后,为配合研究人员攻关,及时组织并发表了有关人参成分的研究、栽培技术、生产经验、商品知识等方面的文章20多篇,其中有的还被《中国药学杂志》评为优秀论文。张主编一贯注意发挥编委的作用,定期召开编委会汇报和讨论编辑出版工作,听取编委的意见。凡杂志的重大事项,都经编委会讨论决定,并认真执行。例如,根据编委会意见,自1991年开始对该杂志发表的文章进行评优,受到了广大读者作者的欢迎,这种做法在他卸任后仍在继续。将文章的英文摘要集中发表改为随正文刊出,也是根据编委的意见改变的。为使刊物反映当代国内外药学各学科的发展,发挥刊物的先导作用,他认真征求编委的意见,商定组稿计划,并亲自组织实施。张天禄自干上编辑工作,便与药学刊物结下了不解之缘,将一生的大好时光都奉献给了杂志。他勤勤恳恳,埋头耕耘,终于结下了丰硕成果。在他担任主编期间,《中国药学杂志》曾连续二次被国家科委等评为全国优秀期刊一等奖,他本人也获得了广大作者、读者的赞誉,成为一位知名的药学编辑家。主要译著张天禄自50年代从事药学刊物编辑工作以来,深知药学科技书刊要以反映当代先进理论和最新技术以及科技动态为重要内容,以使广大读者获取新知识、新技术而推动中国药学事业的发展。因此,他在50年代后期就在办好刊物的基础上,利用业余时间翻译前苏联的科技书刊。其主要译著有:《无机化学试剂手册》、《化学试剂与制剂手册》、《玻璃与玻璃熔融》、《纯化学试剂》等6种共100多万字。他早期编撰的药学小丛书有:《药房工作》、《药品生产》、《药品检验工作》、《药用无机化学》、《药用有机化学》等十余种。这些译著和丛书弥补了当时刊物内容的不足,对当时学习和引进苏联先进科学技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其后张天禄还参加了《中国制药企业概况》、《当代中国的医学事业》、《英汉中药大辞典》、《中国药学近代史》、《化学化工大辞典》、《中华药学大辞典》、《新编药物学》、《现代医院药学》、《药学名词》等十余种书籍的编撰工作。由此说明,张天禄不仅在编刊工作中取得很大成绩,在编书工作中也硕果累累。文革后开展的新工作文化大革命后,我国开始改革开放,带来了药学期刊蓬勃发展的春天。张天禄担任主编后,在继续办好刊物的基础上,积极支持编辑部开展新工作,拓展为读者、作者服务的领域。(1)他积极参加和组织一些书籍的编辑工作。如为了满足广大药学工作者、医务人员及病患者掌握新药知识的需要,在张天禄组织下,编辑部将截至1999为止在该刊发表的229种新药资料汇编成册,其后又将近年出现的新药收集整理成新药手册第二册,先后由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2)与编辑部同仁一起组织开展学术活动,推广先进经验。如为了提高我国药学期刊编辑水平,张天禄曾根据当时的情况先后举办了两期药学编辑业务学习班,一次在北京,一次在南京。学员来自全国各地的药学期刊编辑部。学习内容包括:编辑的职业道德、编辑的基本知识、编辑的程序,编辑加工要求等。通过学习,学员普遍感到很有收获,对提高药学期刊的编辑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1990在成都由《中国药学杂志》、《成空药学》编辑部和中国药学会成都分会举办了全国大输液技术研讨会。1994年又在长春举办了第2届全国大输液技术研讨会。第一次会议编印了《大输液研究进展》,第2次会议编印了大输液论文集。通过这两次会议,大家交流了大输液生产技术,使大输液,特别是医院药剂科配制的大输液质量有所提高,保证了药品的安全、有效。(3)刊出广告,介绍新设备、新仪器,促进生产、科研和应用。(4)为方便读者查阅本刊资料,在纪念《药学通报》创刊30周年时,张天禄组织编辑部人员编辑了《药学通报》1953~1982年(第1~17卷)文题总索引。通过查阅本索引,可以较快地找到本刊已发表过的文章,充分利用30年来累积的宝贵资料,为我国四化建设服务。在庆祝建国40周年之际,《中国药学杂志》编辑部联合中国药学会主办期刊的其他编辑共同编辑了《中国药学会庆祝建国40周年赠刊》,该刊反映了我国药学研究、药学教育、医药事业、军队药学工作、药政管理、学会工作等方面在新中国建立后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同时还介绍了我国重要药学研究机构及学会主办期刊的概况。(5)征得学会同意,张天禄积极与各方联系,自1988年开始,《中国药学杂志》编辑部与中国农村智力开发函授学院、原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联合创办了函授药学系,共开设课程14门,连续3年向社会招生。学员遍布全国各省、市、区、乡,总数达万余名,仅90年首届毕业生就有5000多人,并达到大专水平。为了帮助学员学习,刊物上还辟有专栏发表辅导材料。人物评价张天禄同志为人正直,作风正派,敢讲真话,对人对事有意见都能在正当场合下直言不讳。他勤奋、忘我的工作精神,赢得了较高的荣誉,曾先后被评为密云水库二等劳动模范、卫生部先进工作者、中国科协先进工作者。张天禄编审一贯忠诚于人民的编辑事业。坚持学习他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在药学编辑岗位上勤勤恳恳,一丝不苟,默默地作着无私的奉献。他胸怀坦荡,谦逊谨慎,待人诚恳,处处按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尊重编委,爱护和培养青年人,全心全意为广大作者、读者服务,赢得了人们的敬重。如今,张天禄编审已是七十余高龄的老学者,但他仍精神矍铄,笔耕不止,与药学界同仁共同编著国内尚属空白的《中华药学大辞典》和其他书籍,继续为药学编辑事业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杂志编委

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

1、欲望少点。2、攀比的心态少点。3、知足常乐的心理多点。4、心态平衡点。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湖北中医药大学主办,双月刊,1999年创刊,未入选过核心期刊目录,不是核心期刊。ISSN: 1008-987XCN: 42-1452/R邮发代号: 38-337现在的影响因子是:复合影响因子: 综合影响因子:

王 平 教授,每星期二下午、星期天上午坐诊。国医堂一楼专家号。 主要从事中医衰老理论及老年脑病证治规律研究;痰邪致病机理及其与衰老关系和相关化痰方药筛选;失眠等心身疾病的治则治法研究。 主要擅长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头痛、眩晕、失眠、健忘、中风后遗症、脑萎缩、神经衰弱、老年痴呆、高血脂症。 王 平 教授 简介 男,1962年5月出生,湖北恩施人,土家族。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湖北中医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湖北中医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湖北中医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中医学院省级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黄帝内经)学科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十一届生命科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国家863计划项目评审专家、中华中医药奖评审专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评审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三级实验室评估专家;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药文化研究会延缓衰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老年病、络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药理学会中药药理分会委员、湖北省老年学会延缓衰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科协第七届常委、湖北省第九届政协委员。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中国老年病杂志编委。湖北中医杂志、湖北中医学院学报编委会副主任。

  • 索引序列
  • 医院药学杂志编委
  • 广东药学院杂志编委
  •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编委
  •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编委会
  •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杂志编委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