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世界急诊医学杂志审稿周期

世界急诊医学杂志审稿周期

发布时间:

世界急诊医学杂志审稿周期

以下是一些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可能适合医学论文发表:1.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3. 中华医学杂志4.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5.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6.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7. 中国医师杂志8. 中华内科杂志9.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10.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请注意,不同期刊的专业领域和发表条件略有不同。建议在投稿前详细了解期刊的征稿要求,以便更好地选择合适的期刊进行论文发表。

内科期刊推荐Annals of Medicine,医学期刊Annals of Medicine(Print ISSN: 0785-3890; Online ISSN: 1365-2060)为同行评议开放获取期刊,由国际著名出版社Taylor&Francis Group出版,涵盖从实验室到临床所有医学范畴,致力于促进治疗领域合作及开放科学共享。Annals of Medicine 从传化医学到临床实践相结合,它是致力于为医学领域的专业人士在世界范围内提升患者实践而努力的研究人员发表论文的绝佳选择。 1)收稿范围:麻醉学、心脏病与心血管疾病、临床病理学、皮肤科、急诊医学、内分泌学、胃肠病学和肝病学、老年医学、血液学、免疫学、传染性疾病、医学教育、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肾内科和泌尿科、神经病学、营养、肿瘤科、眼科、儿科、药理、物理医学与康复、怀孕,分娩与妇女健康、精神病学、公共卫生、肺内科、风湿病学、运动医学与肌肉骨骼疾病、物质滥用、手术、毒理学 2)影响因子:2015-2019年的的影响因子分别为、、、、,整体来看比较而稳定;2017-2018近三年呈小幅度上涨趋势。 3)审稿周期:一审周期:平均3周,速度比较快 4)版面费 Annals of Medicine 发表原创性研究、评论、短评、综述、临床研究和研究方案。作为开放获取期刊,文章一经发表就可被免费下载。 回答参考资料

还是老话,没有容易发表的期刊,相对来说普刊肯定比核心期刊容易太多,具体还是要看各个期刊的编辑部审核流程和力度的!

1.医学信息

和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合作,联合主管主办,杂志级别定位为国家级,可以由国家医学发展中心授予医学继续教育学分。本刊以广大医学信息学及临床医学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医学信息学及临床医学领域领先的科研...

主管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国家卫生部信息化管理领导小组、中国电子学会中国医药信息学分会、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医学信息杂志编辑委员会

2.口腔医学研究

分别为吉林大学口腔医学院、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南大学口腔医学院、大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福建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温州医学院口腔系、海南医学院口腔系、遵义医学院附...

3.实验与检验医学

请尽量使用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情报研究所翻译出版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1984年版,英汉对照)》或用《汉语主题词表》中的词。英文关键词应写全称,不得使用缩写字母。英文摘要及参考文献应隔行打印。 第一作...

4.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主要反映本校医药学等方面研究成果的学术性刊物,刊载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生物医学以及相关学科的文章。登载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

5.滨州医学院学报

《滨州医学院学报》是经国家科技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滨州医学院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本刊主要刊载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药学、护理学、中医学、中西医结...

学报一般是综合性的,专业性要求不是很强,如果写的文章是综述类的文章发学报会好发一点,如果是研究性文章发期刊更有价值

世界急诊医学杂志投稿

夜班指的是晚上进行工作,相对于白天上班来说,晚上上班的班次,叫夜班。有的机构或企业,一天分成两个班次,白天的叫白班,晚上叫晚班或夜班,也有8小时一个次班次,一天分为三班次的,分别称为早班、中班和晚班(夜班)。

夜班的工作选择有很多,与白日工作相比夜间工作相对更加辛苦一些,夜间工作不仅可以到网吧、24小时便利店等实体店工作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新媒体运营、网络主播以及文章书写的工作。

如:24小时便利店收银员,新媒体运营,主播,软文写手,KTV、酒吧服务生等等。

扩展资料:

保养要点

首先应注意合理安排饮食,坚持一日三餐加一顿夜班饭。上班前进食八成饱为宜,下班后切勿饿着肚子睡觉,不要因贪睡而放弃吃午饭。

因夜间劳动一般比日间工作消耗体力大,应多吃有营养又容易消化的蔬菜、瘦肉、鲜鱼、蛋类、豆制品及水果等,特别是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动物肝脏、淡水鱼、等,这样可提高人对昏暗光线的适应能力,防止眼疲劳。

上夜班的人,要注意以下几点: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尽量避免熬夜。少吃辛辣或者刺激性食物。积极参加户外运动,放松心情,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学会合理减压。

1 投稿方式投稿请通过中华急诊网的在线审稿系统提交,作者在网络递交成功后,同时通过邮局汇款50元审稿费至编辑部。初审一般为3个月,作者可以在该投稿系统中查询稿件的状态。作者若欲另投他刊,请先与本刊联系。切勿一稿两投。一旦发现一稿两投,将立即退稿;而一旦发现一稿两用,本刊将刊登该文系重复发表的声明,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上通报,并在2年内拒绝以该文第一作者为作者的任何来稿。请自留底稿,不采用的稿件一般不寄还。若需退还原稿,请在投稿时声明。2 来稿要求来稿应具有创新性、科学性、逻辑性、实用性 论著、综述、继续教育稿件等一般不超过4000字(不包括图表和参考文献),经验交流(无中、英文摘要格式)、病例报告以1500字之内为宜(不包括图表和参考文献)。投稿清单 (1)投稿函(推荐信)、医学伦理知情同意书;(2)题名及作者,作者单位,第一作者简介,基金资助项目,项目负责人,Email,电话,传真,投稿日期;(3)中文摘要;(4)英文摘要;(5)正文,包括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志谢、参考文献(视文章体裁选择相关项目)。来稿首页请注明 题名,每位作者的姓名、学历、技术职称及工作单位,负责与编辑部联系的通讯作者的姓名及其详细通讯地址、电话号码、传真号和Email地址,正文字数、表数和图数。对于在我刊发表的论文而又需以其他语种在他刊发表的,需征得我刊授权同意;同样,在他刊以其他语种发表过的论文,投寄我刊时,请附已刊登论文杂志的授权证明,否则不予受理。基金资助论文 论文如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或省、部级以上重点攻关课题,请在文稿首页地脚以“基金项目”作为表示,著明基金项目名称,并在圆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并附基金项目证明复印件;如获专利,请注明专利号。基金项目名称应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填写,多项基金应依次列出,中间以“;”隔开。 快速通道 “快速通道”论文投稿要求:(1)作者在投稿前应与编辑部联系说明研究的基本情况;(2)稿件应符合本刊稿约的要求并附单位介绍信;(3)作者应书面提供说明论文需要 “快速通道” 的理由,同时提供国家级及省部级基金证明;(4)同时有2位高级职称的同行专家(至少有1位为非本单位专家)书面推荐意见;(5)作者可推荐3~5名审稿专家,需注明其详细联系方法(包括Email),供编辑部参考;(6)应提供作者的通讯地址、电话、手机、传真、Email等联系方式。凡要求进入“快速通道”稿件,需交纳审稿费每篇200~400元。经审核同意后一般在收到稿件后4个月内出版。 稿件处理费 每篇50元。来稿文责自负 根据《著作权法》,结合本刊具体情况,编辑部可作修辞等文字修改、删节,凡涉及原意的重大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修改稿逾期2个月内不寄回者,按自动退稿处理。修改稿首页务请注明稿件编号。 刊登 来稿一经接受刊登,由作者亲笔签署论文专有使用权授权书,专有使用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中华医学会有权以电子期刊、光盘版等其他方式接受刊登的论文,未经中华医学会同意,该论文的任何部分不得转载他处。稿件确认刊载后需按本刊通知付版面费,刊印彩图者需另付彩图印制工本费。确有困难者可申请减免。稿件刊登后酌致稿酬,赠当期杂志2册。3撰写要求题名 力求简明、醒目、能反映文章的主题。中文题名以20汉字以内为宜,最好不设副标题,一般不用标点符号,尽量不使用缩略语。英文题名不超过10个实词,中英文题名含义应一致。作者 正文题下排列作者姓名,姓名上不加角码。作者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再作更动。正文首页左下方脚注中应注明第一作者的地址、单位名称和科室、邮政编码和Email,以及其他作者的单位名称和科室。作者应是:(1)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与解释者;(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3)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以上3条须同时具备。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也不宜列为作者。对文章中的各主要结论,均必须至少有1位作者负责。集体署名文章必须明确通讯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邮政编码和Email。如有外籍作者,应附其本人同意在本刊发表的书面材料。集体署名的文章于题名下列署名单位,于文末列整理者姓名,并须明确该文的主要责任者,在论文首页脚注通讯作者姓名、单位、邮政编码及Email地址。通讯作者一般只列1位,由投稿者确定。如需注明协作组成员,则于文末参考文献前列出协作组成员的单位及姓名。当报告以人为研究对象的试验的时候,作者应当说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人体试验的委员会(单位性的、地区性的或国家性的)所制定的论理学标准并得到该委员会的批准,是否取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摘要 摘要包含目的(Objective),方法( Methods), 结果(Results), 结论(Conclusions)四要素。(1)目的 1-2句。相对简单,通常开门见山地交代研究的目的,并不要求交代本研究的背景和作者的前期研究,但应当足够地表达出对本研究目的的内容,和本研究的运用前景,表明研究的范围和重要性或者新颖性,不能泛泛而谈。(2)方法 是摘要中最重要的部分,包括材料、方法、以及统计学方法,其科学性、严谨性直接关系到论文的学术水平。临床研究论文应当交代:研究的设计方法。如是前瞻性的还是回顾性的,是描述性的还是对照性的;临床病例的收集与分组方法。不应当是简单地说以多少例某某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应当交代清楚病例资料的来源、收集时间、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病例资料的基本情况、对照组的情况、健康对照组的来源、分组的依据和标准、分组后各组资料的可比性情况;对于临床干预措施或指标的检测,应当具体说明干预起止时间和间隔、剂量,检测样本采集的时间、部位、方法,检测样本检测的方法等等。数据处理的统计学方法(写明统计方法的名称)。基础研究论文应当交代:实验的地点,实验动物的种属、样本数,实验动物分组的方法、实验模型制备的方法,模型成功的标准,如何分组对照,对照组的基本情况;干预的方法、给药的剂量和途径,样本取材部位和时间,样本检测方法等;数据处理的统计学方法(写明统计方法的名称)。结果 根据方法部分交代的情况,依序交代结果,要求写出结果的主要数据及可信值和统计学显著性检验的确切值。需要注意的是,阴性结果也需要报告。结果中不要有任何推理和解释,应该留到下一部分的结论之中。结论 1-2句。紧扣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写作,要使用避免笼统套话、猜测语言。可突出新发现的价值和局限,是否可推荐或者推广。英文摘要应包括题名、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姓每个字母大写,名首字母大写,双字名中间加连字符)、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邮政编码及国名。应列出全部作者姓名,如作者工作单位不同,只列出通讯作者的工作单位,通讯作者姓名右上角加“*”,同时在通讯作者的单位名称首字母左上角加“*”。例如:“LIN Xian-yan*,WU Jian-ping,QIN Jan,LIU Hong.*Department of Pediatrics,First Hospital,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034,China”。中文摘要一般不超过400个汉字,英文摘要为250个实词左右。英文摘要一般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但为了对外交流的需要,可以略详。关键词 论著需标引2~5个关键词。关键词尽量从美国NLM的MeSH数据库中选取,其中文译名可参照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编译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未被词表收录的新的专业术语(自由词)可直接作为关键词使用,建议排在最后。中医药关键词应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编写的《中医药主题词表》中选取。有英文摘要的文章,应标注与中文对应的英文关键词。关键词中的缩写词应按《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还原为全称;每个英文关键词第一个单词首字母大写,各词汇之间用“;”分隔。 统计学 按GB 3358/T-19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统计学符号一律采用斜体排印。常用:(1)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x(中位数仍用M);(2)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3)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4)t检验用英文小写t ;(5)F检验用英文大写F;(6)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7)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8)自由度用希文小写υ;(9)概率用英文大写P(P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如t值、χ2值、q值等)。用±s表达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M(QR)表达呈偏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统计表时,要合理安排纵横标目,并将数据的含义表达清楚;用统计图时,所用统计图的类型应与资料性质相匹配,并使数轴上刻度值的标法符合数学原则;用相对数时,分母不宜小于20,要注意区分百分率与百分比。此外,应写明所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等)和统计量的具体值(如t=),应尽可能给出具体的P值(如:P值= 8);当涉及总体参数时,在给出显著性检验结果的同时,再给出95%可信区间。对于报告统计学检验的结论,当P<时一律描述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用不等式表示P值的情况下,只需要选用P>、P<、P<三种情况。医学名词 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尚未通过审定的学科名词,可选用最新版《医学主题词表(MeSH)》、《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医药主题词表》中的主题词。对没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于文内第一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中西药名以最新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均由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为准。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在题名及正文中药名一般不得使用商品名,确需使用商品名时应先注明其通用名称。中医名词术语按GB/T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证候部分、治法部分》执行,经络针灸学名词术语按GB/T 《经穴部位》和GB/T 《耳穴名称与部位》执行。中药应采用正名,药典未收入者应附注拉丁文。冠以外国人名的体征、病名、试验、综合征等,人名可以用中译文,但人名后不加“氏”(单字名除外,例如福氏杆菌);也可以用外文,但人名后不加“'s”。例如:Babinski征,可以写成巴宾斯基征,不得写成Babinski's征,也不写成巴宾斯基氏征。文中尽量少用缩略语。已被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可以不加注释直接使用。例如:DNA、RNA、HBsAg、PCR等。不常用的、尚未被公知公认的缩略语以及原词过长、在文中多次出现者,若为中文可于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写出全称,在圆括号内写出缩略语;若为外文可于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写出中文全称,在圆括号内写出外文全称及其缩略语。例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不超过4个汉字的名词不宜使用缩略语,以免影响论文的可读性。西文缩略语不得拆开转行。图表 图表随文列出,应有图(表)序、题名;说明文字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并标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放大倍数、染色方法或引自他刊的出处等;照片应清晰,对比度好;带有英文摘要文稿的图(表)题请用英汉双语列出。线条图应墨绘在白纸上,高宽比例以5∶7为宜。以计算机制图者应提供激光打印图样。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图中需标注的符号(包括箭头)请用另纸标上,不要直接写在照片上。每幅图的背面应贴上标签,注明图号、方向及作者姓名。图片不可折损,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系何人的部分。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表格中的注释用的角码符号一律采用单个角码的形式,依以下顺序选用:“※、#、△、☆、▲、★”。计量单位 执行GB 3100~3102-1993《量和单位》中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规定及其书写规则,具体执行可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注意单位名称与单位符号不可混用。组合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多于1条时应采用负数幂的形式表示,如ng/kg/min应采用ng?/FONT>kg-1?/FONT>min-1的形式;组合单位中斜线和负数幂亦不可混用,如前例不宜采用ng/kg-1?/FONT>min-1的形式。应尽可能使用单位符号,也可以与非物理单位(如:人、次、台等)的汉字构成组合形式的单位,如:次/min。在叙述中应先列出法定计量单位数值,括号内写旧制单位数值;如果同一计量单位反复出现,可在首次出现时注出法定与旧制单位换算系数,然后只列法定计量单位数值。参量及其公差均需附单位,当参量与其公差的单位相同时,单位可只写1次,即加圆括号将数值组合,置共同单位符号于全部数值之后。例如:“ ng/L± ng/L”可以表示为“(±)ng/L”。量的符号一律用斜体字,如吸光度(旧称光密度)的符号为A,“A”为斜体。

医学核心期刊是指经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审批准后公开发行的医学学术期刊,经各高校、医学研究所、医学行政机关等机构根据期刊刊录文稿被摘引率等系统的对期刊按医学学科进行评定。因国内医学学科核心评定标准不同,所以医学核心期刊目录也不尽相同。期刊类目医学核心期刊封面(3张)核心期刊 第五编 医药、卫生R 综合性医药卫生R1 预防医学、卫生学R2 中国医学R3 基础医学R4/8 临床医学/特种医学R9 药学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1、中华医学杂志2、第四军医大学学报3、第三军医大学学报4、第二军医大学学报5、第一军医大学学报(改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报)6、解放军医学杂志7、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8、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9、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10、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1、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2、复旦学报.医学版13、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14、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15、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16、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7、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18、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广东医学20、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2、上海医学23、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4、江苏医药25、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6、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7、实用医学杂志28、山东医药29、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30、重庆医学31、重庆医科大学学报32、天津医药33、安徽医科大学学报34、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35、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36、首都医科大学学报37、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公共卫生2、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3、中华流行病学杂志4、卫生研究5、营养学报6、中华预防医学杂志7、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8、中华医院管理杂志9、环境与健康杂志10、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1、中国卫生统计12、中国工业医学杂志13、中国职业医学14、环境与职业医学15、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6、中国卫生经济17、毒理学杂志18、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19、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现代预防医学21、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2、中国妇幼保健23、中国学校卫生24、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5、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6、生殖与避孕中国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草药2、中国中药杂志3、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4、中国针灸5、中成药6、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7、中药材8、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9、中药药理与临床10、中华中医药杂志11、针刺研究12、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3、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4、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5、辽宁中医杂志16、时珍国医国药17、中医杂志18、新中医19、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中国天然药物基础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中华微生物和免疫学杂志3、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4、解剖学报5、中国免疫学杂志6、免疫学杂志7、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8、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9、生理学报10、解剖学杂志11、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2、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13、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改名为: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14、生理科学进展15、中华病理学杂志16、神经解剖学杂志17、现代免疫学18、病毒学报19、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1、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改名为:国际免疫学杂志)22、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3、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4、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改名为: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5、基础医学与临床临床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中国医学影像技术3、中国临床康复(改名为: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4、中华检验医学杂志5、中国超声医学杂志6、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7、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8、中华护理杂志9、临床检验杂志10、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1、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2、中国急救医学13、检验医学14、中华急诊医学杂志15、中国全科医学16、中国实用护理杂志17、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18、中国输血杂志19、中国实验诊断学20、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1、护士进修杂志内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中华内科杂志3、中华心血管病杂志4、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5、中华血液学杂志6、中华肝脏病杂志7、中华消化杂志8、中国地方病学杂志9、中华肾脏病杂志10、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1、中华糖尿病杂志(改名为:中国糖尿病杂志)12、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3、中华传染病杂志14、中华风湿病学杂志15、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6、中国动脉硬化杂志17、中国循环杂志18、高血压杂志(改名为:中华高血压杂志)19、中国老年病杂志20、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1、中国内镜杂志22、肠外与肠内营养23、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4、中华消化内镜杂志外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外科杂志2、中华骨科杂志3、中华泌尿外科杂志4、中华创伤杂志5、中国实用外科杂志6、中华实验外科杂志7、中华显微外科杂志8、中华神经外科杂志9、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0、中华烧伤杂志11、中华麻醉学杂志12、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3、中华普通外科杂志14、中华手外科杂志15、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6、中华整形外科杂志17、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8、中国器官移植杂志19、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1、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2、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3、临床麻醉学杂志24、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5、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6、中华男科学杂志妇产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妇产科杂志2、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3、实用妇产科杂志4、现代妇产科进展儿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儿科杂志2、中国实用儿科杂志3、临床儿科杂志4、实用儿科临床杂志5、中华小儿外科杂志6、中国当代儿科杂志肿瘤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肿瘤杂志2、癌症3、中国肿瘤临床4、肿瘤5、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6、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7、肿瘤防治研究8、中国癌症杂志9、实用肿瘤杂志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神经科杂志2、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3、中华精神科杂志4、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5、中国行为医学科学6、临床神经病学杂志7、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8、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改名为:国际脑血管病杂志)9、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皮肤病学与性病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皮肤病杂志2、临床皮肤科杂志3、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耳鼻咽喉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改名为: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3、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4、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眼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眼科杂志2、中华眼底病杂志3、中国实用眼科杂志4、眼科研究5、眼科新进展口腔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华西口腔医学杂志3、实用口腔医学杂志4、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5、口腔医学研究特种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放射学杂志2、临床放射学杂志3、实用放射学杂志4、中华核医学杂志5、中国运动医学杂志6、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7、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8、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9、放射学实践10、介入放射学杂志药学类核心期刊1、药学学报2、中国药学杂志3、中国药理学通报4、药物分析杂志5、中国新药杂志6、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7、中国医院药学杂志8、中国医药工业杂志9、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0、中国抗生素杂志11、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2、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3、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4、中国药房15、中国生化药物杂志16、中国现代应用药学17、华西药学杂志[2]投稿须知作品内容来稿内容、字数不限,任何形式皆可,如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评论、论文、游记等。投稿作品必须出自原创,并且在中国期刊网首发,不得作假,一经发现,将取消作者的投稿资格,情节严重者,将在首页进行公布。投稿者若有抄袭、模仿他人作品等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或者稿件内容侵犯他人名誉权、隐私权、人格权的,由投稿者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作品发表要求:期刊网网站保留审稿、退稿和修改稿件的一切权力。期刊不接受含有下列内容之一的作品:1、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2、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3、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4、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5、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6、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7、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8、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9、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版权要求1、所有作品无论是否发表,作者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享有著作权。2、所有投稿作品中国期刊网及其相关合作机构(包括网站、出版物、移动网络等),享有有使用权。

1.“急诊医学和急救医学”概念之争由来 “急诊医学”和“急救医学”哪个概念更加贴切反映我们所从事的专业?这样的争论 由来已久,到现在为止也没有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中华内科杂志》编辑曾邀请邵孝錤教授撰写一篇介绍“急诊医学”的论文,邵孝錤 教授将“Emergency Medicine”译成“急救医学”,论文题目就是“急救医学”。 由于当时 这是一门新兴学科,邵教授不敢贸然将其送出发表,就请张孝骞教授审阅,张孝骞教授则 把题目改为:“急诊医学”,张教授认为“急诊医学”包括的范围广,“急救”是急诊医学 的一种重要临床救治手段,如同手术是外科的最重要诊治手段一样,但我们不能将“外科 学”改名(或等同)为“手术学”。 尽管这件事过去了 20年,但到现在国内仍有很多医生把急诊医学和急救医学混为一 谈,尤其是一些院前急救的专家,甚至认为应该把急诊医学改为急救医学,在媒体、专业 杂志呼吁“不能把急救医学狭义地理解为急诊医学”。殊不知,急诊医学发展到现在,急诊 医学专业领域已经远远超越“(院前)急救”,涵盖医疗、预防、教学、研究、管理等诸多 方面。 “急诊医学”称不上是十分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像“急救医学”那样的先声夺人,但 “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等其他专科的名称无一例外都很朴实,但也没有因 之而妨碍其学科的发展。一个学科的发展最重要的是要认识到自身的专业特点和专业领域, 这样才能得到公众和医学界的认同。2.医疗急救常识 1、正常人神志清晰、语言流利、行为活动自如。 如果有人“不明白了”,呼吸、心跳存在,按压或针刺“人中”穴无反应,有可能是昏迷了,昏迷时间越长,病情相对越重; 2、正常成人的体温是36-37 ℃; 3、正常成人脉搏60-100次/分,均匀有力; 4、正常成人呼吸16-20次/分,一呼一吸时间均等; 5、正常成人血压界于140/90mmHg()-90/60mmHg(12/8kpa)之间。 6、正常成人瞳孔直径2-4mm,等大正圆; 徒手心肺复苏术(CPR) 徒手心肺复苏术是一种抢救技术,它不是医护人员的专利,它是广大群众应该熟悉和掌握的一种急救术。 徒手心肺复苏术不需要任何医疗器械。徒手心肺复苏术主要应用于猝死的病人。 首先判定病人是不是猝死,包括突然神志丧失,颈动脉搏动消失,自主呼吸停止,双侧瞳孔散大等等。 *** :病人仰卧于地上或木板上,头上不垫枕头及其他物品,这是心肺复苏术的正确 *** ,如果病人俯卧,应将其翻转为仰卧位,手法要轻柔,特别要注意头颈部,一定不能用力过大。 如果病人躺在松软的床上,背部要垫上木板。 判断神志:呼叫无反应,手掐人中、合谷穴无反应、双侧瞳孔散大,可以断定患者神志丧失。 轻拍伤病者肩部(或面部),并在其耳边大声呼唤:“喂!你怎么啦?”以试其反应。 7、正常成人体内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8%。 什么叫猝死? 平常“健康”人,或者病情基本稳定的人,突然出现心跳、呼吸骤停,叫做猝死。 世界卫生组织把从发病到呼吸心跳停止在6小时内死亡的病例,定为猝死。 猝死的原因绝大多数为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急性发作所致。冠心病引起的猝死有70%发生在院外。 猝死的病人,神志丧失、颈动脉波动消失,自主呼吸停止,双侧瞳孔散大。 猝死的病人是可以抢救复活的。 猝死的病人应立即就地进行徒手心肺复苏术。 在4-6分钟内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为50%。 开通气道:仰头举颌(颏)法,先清理口腔异物(呕吐物、血块等)去掉假牙,一手食指、中指置于下颏处,抬起下颏,使头后仰,一手托颈后,头后仰的程度以下颌和耳垂的联线与地面垂直为宜,后仰不要过度。 判断呼吸:一看、二听、三感觉。 看:胸部或腹部有无起伏。 听:口、鼻有无呼吸声音。 感觉:口鼻有无气流溢出。 高声呼救 伤病者对轻拍、呼唤无反应,表明其已丧失意识,立即在原地高声呼救:“快来人呀!救命啊!” 若有他人,先拨打急救电话,后参与共同现场抢救。 现场要尽量组织好对伤病员的脱险救援工作,救护人员要有分工,也要有合作。 口对口人工呼吸:放在前额的手拇指和食指掐紧鼻孔,将口包住病人的口,先深呼吸一口,然后吹2次气,吹气时不要用力过猛。 吹气后,病人胸部有起伏说明人工呼吸有效。如颈动脉搏动消失,既可以认定心跳停止(颈动脉位置在喉结旁2-3厘米处)。 心外按压: 按压部位:前胸正中,胸骨下1/2处。 按压频率:每分钟60-100次。 按压深度:3-5厘米。 按压手法:一手掌放于胸骨下1/2处,手掌与胸骨平行,另一手重叠在手背上,两手指交叉抬起,脱离胸壁,双肩绷直,双肩垂直在胸骨上方正中,以肩、臂力量向下按压。 注意事项: 1、心外按压要不间断进行。 2、垂直用力向下,不要左右摆动。 3、向下按压和放松时间均等。 4、放松时手掌也不要离开胸壁。 如呼吸、心跳停止,人工呼吸、心外按压时要同时进行。吹气时,停止按压。 心外按压时不要吹气,两者可轮换进行。 一人做:按15:2的比例进行,即先吹两口气,然后胸外心脏按压15次。 周而复始,直至有人接替为止。 二人做:按5:1的比例进行,即一人吹一口气,一人心外按压5次。 吹气的时候,停止按压。心外按压时不要吹气,两者可轮换进行。 直至专业急救人员赶到为止。自救互救的同时急呼120。 现场急救 第一目击者(first-Responder): 急救现场强烈呼唤“第一目击者”,那么什么是“第一目击者”呢?就是经过短期培训,掌握相当医疗常识,甚至获得相关培训证明者。 急救现场主张第一目击者实施救治。 美国约二亿人口,有7千万人接受过正规的急救培训,比例约为4:1,美国的急救电话为911,美国的公共场所配置除颤器。挪威把心肺复苏纳入了中学课本。 在德国,不会止血包扎不发驾驶执照… … 急救面对着社会的各个层面,也涉及到社会的各个角落。随着人类近代文明的高度发展,心脑血管疾病的扶摇直上,急救早已不单单是简单的止血包扎等外伤的处理了,而是着重对民众普及以心肺复苏为基本内容,并辅以创伤救护的知识技能的培训。 早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医学急救界正式向社会提出了开展“第一目击者”的普及培训教学,以争分夺秒不失时机地在现场抢救因危重急症或意外伤害导致生命危在片刻的伤病人。 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心脏病急症及其他危重急症绝大多数是发生在医院外的环境下,现场急救争分夺秒,在医务人员赶到之前,“第一目击者”肩负着尤为重要的责任。 现场急救目的与原则: 1、抢救生命,降低死亡率。 2、防止病情的继续恶化。 3、减轻病痛,减少意外损害,降低伤残率。 1、沉着大胆,细心负责,分清轻、重、缓、急,果断实。 3.我想请教:考中南大学的急诊医学的研究生 是在急诊还是icu学习 脑复 首先ICU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神经科ICU(NICU)、心脏ICU(CCU)。。我想你指的应该是急诊ICU这个狭义的概念吧? 报考时急诊和急诊ICU一般应该是属于一个专业吧!都属于急诊医学。至于专业下面研究方向可能有包括ICU的,主要是看你报的这个导师是搞什么的,如果他是搞急诊ICU的,你肯定是要研究这个方向了。 脑复苏和肺创伤哪个好,我觉得关键是看哪个专业的病源多,前景广。一般情况脑复苏要比肺创伤的病源范围广,病号多,以为它涉及到神内、神外、麻醉、心内、心外、创伤急救等很多学科的病人,有病人是医生之本啊。 我以上说的都是一般情况,具体的还要结合你自身的情况具体分析。

世界急诊医学杂志稿约

心脏病: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心脏杂志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肝病: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临床肝胆病杂志 肝脏 实用肝脏病杂志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中华肝脏病杂志 肝胆外科杂志 肝胆胰外科杂志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自身免疫: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国际免疫学杂志 免疫学杂志

核心期刊 第五编 医药、卫生R 综合性医药卫生R1 预防医学、卫生学R2 中国医学R3 基础医学R4/8 临床医学/特种医学R9 药学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1、中华医学杂志2、第四军医大学学报3、第三军医大学学报4、第二军医大学学报5、第一军医大学学报(改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报)6、解放军医学杂志7、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8、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9、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10、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1、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2、复旦学报.医学版13、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14、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15、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16、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7、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18、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广东医学20、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2、上海医学23、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4、江苏医药25、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6、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7、实用医学杂志28、山东医药29、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30、重庆医学31、重庆医科大学学报32、天津医药33、安徽医科大学学报34、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35、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36、首都医科大学学报37、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公共卫生2、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3、中华流行病学杂志4、卫生研究5、营养学报6、中华预防医学杂志7、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8、中华医院管理杂志9、环境与健康杂志10、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1、中国卫生统计12、中国工业医学杂志13、中国职业医学14、环境与职业医学15、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6、中国卫生经济17、毒理学杂志18、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19、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现代预防医学21、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2、中国妇幼保健23、中国学校卫生24、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5、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6、生殖与避孕中国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草药2、中国中药杂志3、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4、中国针灸5、中成药6、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7、中药材8、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9、中药药理与临床10、中华中医药杂志11、针刺研究12、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3、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4、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5、辽宁中医杂志16、时珍国医国药17、中医杂志18、新中医19、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中国天然药物基础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中华微生物和免疫学杂志3、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4、解剖学报5、中国免疫学杂志6、免疫学杂志7、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8、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9、生理学报10、解剖学杂志11、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2、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13、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改名为: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14、生理科学进展15、中华病理学杂志16、神经解剖学杂志17、现代免疫学18、病毒学报19、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1、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改名为:国际免疫学杂志)22、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3、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4、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改名为: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5、基础医学与临床临床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中国医学影像技术3、中国临床康复(改名为: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4、中华检验医学杂志5、中国超声医学杂志6、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7、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8、中华护理杂志9、临床检验杂志10、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1、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2、中国急救医学13、检验医学14、中华急诊医学杂志15、中国全科医学16、中国实用护理杂志17、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18、中国输血杂志19、中国实验诊断学20、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1、护士进修杂志内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中华内科杂志3、中华心血管病杂志4、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5、中华血液学杂志6、中华肝脏病杂志7、中华消化杂志8、中国地方病学杂志9、中华肾脏病杂志10、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1、中华糖尿病杂志(改名为:中国糖尿病杂志)12、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3、中华传染病杂志14、中华风湿病学杂志15、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6、中国动脉硬化杂志17、中国循环杂志18、高血压杂志(改名为:中华高血压杂志)19、中国老年病杂志20、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1、中国内镜杂志22、肠外与肠内营养23、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4、中华消化内镜杂志外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外科杂志2、中华骨科杂志3、中华泌尿外科杂志4、中华创伤杂志5、中国实用外科杂志6、中华实验外科杂志7、中华显微外科杂志8、中华神经外科杂志9、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0、中华烧伤杂志11、中华麻醉学杂志12、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3、中华普通外科杂志14、中华手外科杂志15、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6、中华整形外科杂志17、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8、中国器官移植杂志19、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1、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2、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3、临床麻醉学杂志24、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5、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6、中华男科学杂志妇产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妇产科杂志2、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3、实用妇产科杂志4、现代妇产科进展儿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儿科杂志2、中国实用儿科杂志3、临床儿科杂志4、实用儿科临床杂志5、中华小儿外科杂志6、中国当代儿科杂志肿瘤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肿瘤杂志2、癌症3、中国肿瘤临床4、肿瘤5、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6、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7、肿瘤防治研究8、中国癌症杂志9、实用肿瘤杂志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神经科杂志2、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3、中华精神科杂志4、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5、中国行为医学科学6、临床神经病学杂志7、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8、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改名为:国际脑血管病杂志)9、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皮肤病学与性病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皮肤病杂志2、临床皮肤科杂志3、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耳鼻咽喉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改名为: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3、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4、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眼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眼科杂志2、中华眼底病杂志3、中国实用眼科杂志4、眼科研究5、眼科新进展口腔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华西口腔医学杂志3、实用口腔医学杂志4、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5、口腔医学研究特种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放射学杂志2、临床放射学杂志3、实用放射学杂志4、中华核医学杂志5、中国运动医学杂志6、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7、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8、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9、放射学实践10、介入放射学杂志药学类核心期刊1、药学学报2、中国药学杂志3、中国药理学通报4、药物分析杂志5、中国新药杂志6、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7、中国医院药学杂志8、中国医药工业杂志9、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0、中国抗生素杂志11、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2、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3、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4、中国药房15、中国生化药物杂志16、中国现代应用药学17、华西药学杂志

1 投稿方式投稿请通过中华急诊网的在线审稿系统提交,作者在网络递交成功后,同时通过邮局汇款50元审稿费至编辑部。初审一般为3个月,作者可以在该投稿系统中查询稿件的状态。作者若欲另投他刊,请先与本刊联系。切勿一稿两投。一旦发现一稿两投,将立即退稿;而一旦发现一稿两用,本刊将刊登该文系重复发表的声明,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上通报,并在2年内拒绝以该文第一作者为作者的任何来稿。请自留底稿,不采用的稿件一般不寄还。若需退还原稿,请在投稿时声明。2 来稿要求来稿应具有创新性、科学性、逻辑性、实用性 论著、综述、继续教育稿件等一般不超过4000字(不包括图表和参考文献),经验交流(无中、英文摘要格式)、病例报告以1500字之内为宜(不包括图表和参考文献)。投稿清单 (1)投稿函(推荐信)、医学伦理知情同意书;(2)题名及作者,作者单位,第一作者简介,基金资助项目,项目负责人,Email,电话,传真,投稿日期;(3)中文摘要;(4)英文摘要;(5)正文,包括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志谢、参考文献(视文章体裁选择相关项目)。来稿首页请注明 题名,每位作者的姓名、学历、技术职称及工作单位,负责与编辑部联系的通讯作者的姓名及其详细通讯地址、电话号码、传真号和Email地址,正文字数、表数和图数。对于在我刊发表的论文而又需以其他语种在他刊发表的,需征得我刊授权同意;同样,在他刊以其他语种发表过的论文,投寄我刊时,请附已刊登论文杂志的授权证明,否则不予受理。基金资助论文 论文如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或省、部级以上重点攻关课题,请在文稿首页地脚以“基金项目”作为表示,著明基金项目名称,并在圆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并附基金项目证明复印件;如获专利,请注明专利号。基金项目名称应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填写,多项基金应依次列出,中间以“;”隔开。 快速通道 “快速通道”论文投稿要求:(1)作者在投稿前应与编辑部联系说明研究的基本情况;(2)稿件应符合本刊稿约的要求并附单位介绍信;(3)作者应书面提供说明论文需要 “快速通道” 的理由,同时提供国家级及省部级基金证明;(4)同时有2位高级职称的同行专家(至少有1位为非本单位专家)书面推荐意见;(5)作者可推荐3~5名审稿专家,需注明其详细联系方法(包括Email),供编辑部参考;(6)应提供作者的通讯地址、电话、手机、传真、Email等联系方式。凡要求进入“快速通道”稿件,需交纳审稿费每篇200~400元。经审核同意后一般在收到稿件后4个月内出版。 稿件处理费 每篇50元。来稿文责自负 根据《著作权法》,结合本刊具体情况,编辑部可作修辞等文字修改、删节,凡涉及原意的重大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修改稿逾期2个月内不寄回者,按自动退稿处理。修改稿首页务请注明稿件编号。 刊登 来稿一经接受刊登,由作者亲笔签署论文专有使用权授权书,专有使用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中华医学会有权以电子期刊、光盘版等其他方式接受刊登的论文,未经中华医学会同意,该论文的任何部分不得转载他处。稿件确认刊载后需按本刊通知付版面费,刊印彩图者需另付彩图印制工本费。确有困难者可申请减免。稿件刊登后酌致稿酬,赠当期杂志2册。3撰写要求题名 力求简明、醒目、能反映文章的主题。中文题名以20汉字以内为宜,最好不设副标题,一般不用标点符号,尽量不使用缩略语。英文题名不超过10个实词,中英文题名含义应一致。作者 正文题下排列作者姓名,姓名上不加角码。作者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再作更动。正文首页左下方脚注中应注明第一作者的地址、单位名称和科室、邮政编码和Email,以及其他作者的单位名称和科室。作者应是:(1)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与解释者;(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3)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以上3条须同时具备。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也不宜列为作者。对文章中的各主要结论,均必须至少有1位作者负责。集体署名文章必须明确通讯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邮政编码和Email。如有外籍作者,应附其本人同意在本刊发表的书面材料。集体署名的文章于题名下列署名单位,于文末列整理者姓名,并须明确该文的主要责任者,在论文首页脚注通讯作者姓名、单位、邮政编码及Email地址。通讯作者一般只列1位,由投稿者确定。如需注明协作组成员,则于文末参考文献前列出协作组成员的单位及姓名。当报告以人为研究对象的试验的时候,作者应当说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人体试验的委员会(单位性的、地区性的或国家性的)所制定的论理学标准并得到该委员会的批准,是否取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摘要 摘要包含目的(Objective),方法( Methods), 结果(Results), 结论(Conclusions)四要素。(1)目的 1-2句。相对简单,通常开门见山地交代研究的目的,并不要求交代本研究的背景和作者的前期研究,但应当足够地表达出对本研究目的的内容,和本研究的运用前景,表明研究的范围和重要性或者新颖性,不能泛泛而谈。(2)方法 是摘要中最重要的部分,包括材料、方法、以及统计学方法,其科学性、严谨性直接关系到论文的学术水平。临床研究论文应当交代:研究的设计方法。如是前瞻性的还是回顾性的,是描述性的还是对照性的;临床病例的收集与分组方法。不应当是简单地说以多少例某某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应当交代清楚病例资料的来源、收集时间、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病例资料的基本情况、对照组的情况、健康对照组的来源、分组的依据和标准、分组后各组资料的可比性情况;对于临床干预措施或指标的检测,应当具体说明干预起止时间和间隔、剂量,检测样本采集的时间、部位、方法,检测样本检测的方法等等。数据处理的统计学方法(写明统计方法的名称)。基础研究论文应当交代:实验的地点,实验动物的种属、样本数,实验动物分组的方法、实验模型制备的方法,模型成功的标准,如何分组对照,对照组的基本情况;干预的方法、给药的剂量和途径,样本取材部位和时间,样本检测方法等;数据处理的统计学方法(写明统计方法的名称)。结果 根据方法部分交代的情况,依序交代结果,要求写出结果的主要数据及可信值和统计学显著性检验的确切值。需要注意的是,阴性结果也需要报告。结果中不要有任何推理和解释,应该留到下一部分的结论之中。结论 1-2句。紧扣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写作,要使用避免笼统套话、猜测语言。可突出新发现的价值和局限,是否可推荐或者推广。英文摘要应包括题名、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姓每个字母大写,名首字母大写,双字名中间加连字符)、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邮政编码及国名。应列出全部作者姓名,如作者工作单位不同,只列出通讯作者的工作单位,通讯作者姓名右上角加“*”,同时在通讯作者的单位名称首字母左上角加“*”。例如:“LIN Xian-yan*,WU Jian-ping,QIN Jan,LIU Hong.*Department of Pediatrics,First Hospital,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034,China”。中文摘要一般不超过400个汉字,英文摘要为250个实词左右。英文摘要一般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但为了对外交流的需要,可以略详。关键词 论著需标引2~5个关键词。关键词尽量从美国NLM的MeSH数据库中选取,其中文译名可参照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编译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未被词表收录的新的专业术语(自由词)可直接作为关键词使用,建议排在最后。中医药关键词应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编写的《中医药主题词表》中选取。有英文摘要的文章,应标注与中文对应的英文关键词。关键词中的缩写词应按《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还原为全称;每个英文关键词第一个单词首字母大写,各词汇之间用“;”分隔。 统计学 按GB 3358/T-19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统计学符号一律采用斜体排印。常用:(1)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x(中位数仍用M);(2)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3)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4)t检验用英文小写t ;(5)F检验用英文大写F;(6)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7)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8)自由度用希文小写υ;(9)概率用英文大写P(P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如t值、χ2值、q值等)。用±s表达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M(QR)表达呈偏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统计表时,要合理安排纵横标目,并将数据的含义表达清楚;用统计图时,所用统计图的类型应与资料性质相匹配,并使数轴上刻度值的标法符合数学原则;用相对数时,分母不宜小于20,要注意区分百分率与百分比。此外,应写明所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等)和统计量的具体值(如t=),应尽可能给出具体的P值(如:P值= 8);当涉及总体参数时,在给出显著性检验结果的同时,再给出95%可信区间。对于报告统计学检验的结论,当P<时一律描述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用不等式表示P值的情况下,只需要选用P>、P<、P<三种情况。医学名词 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尚未通过审定的学科名词,可选用最新版《医学主题词表(MeSH)》、《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医药主题词表》中的主题词。对没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于文内第一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中西药名以最新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均由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为准。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在题名及正文中药名一般不得使用商品名,确需使用商品名时应先注明其通用名称。中医名词术语按GB/T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证候部分、治法部分》执行,经络针灸学名词术语按GB/T 《经穴部位》和GB/T 《耳穴名称与部位》执行。中药应采用正名,药典未收入者应附注拉丁文。冠以外国人名的体征、病名、试验、综合征等,人名可以用中译文,但人名后不加“氏”(单字名除外,例如福氏杆菌);也可以用外文,但人名后不加“'s”。例如:Babinski征,可以写成巴宾斯基征,不得写成Babinski's征,也不写成巴宾斯基氏征。文中尽量少用缩略语。已被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可以不加注释直接使用。例如:DNA、RNA、HBsAg、PCR等。不常用的、尚未被公知公认的缩略语以及原词过长、在文中多次出现者,若为中文可于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写出全称,在圆括号内写出缩略语;若为外文可于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写出中文全称,在圆括号内写出外文全称及其缩略语。例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不超过4个汉字的名词不宜使用缩略语,以免影响论文的可读性。西文缩略语不得拆开转行。图表 图表随文列出,应有图(表)序、题名;说明文字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并标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放大倍数、染色方法或引自他刊的出处等;照片应清晰,对比度好;带有英文摘要文稿的图(表)题请用英汉双语列出。线条图应墨绘在白纸上,高宽比例以5∶7为宜。以计算机制图者应提供激光打印图样。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图中需标注的符号(包括箭头)请用另纸标上,不要直接写在照片上。每幅图的背面应贴上标签,注明图号、方向及作者姓名。图片不可折损,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系何人的部分。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表格中的注释用的角码符号一律采用单个角码的形式,依以下顺序选用:“※、#、△、☆、▲、★”。计量单位 执行GB 3100~3102-1993《量和单位》中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规定及其书写规则,具体执行可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注意单位名称与单位符号不可混用。组合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多于1条时应采用负数幂的形式表示,如ng/kg/min应采用ng?/FONT>kg-1?/FONT>min-1的形式;组合单位中斜线和负数幂亦不可混用,如前例不宜采用ng/kg-1?/FONT>min-1的形式。应尽可能使用单位符号,也可以与非物理单位(如:人、次、台等)的汉字构成组合形式的单位,如:次/min。在叙述中应先列出法定计量单位数值,括号内写旧制单位数值;如果同一计量单位反复出现,可在首次出现时注出法定与旧制单位换算系数,然后只列法定计量单位数值。参量及其公差均需附单位,当参量与其公差的单位相同时,单位可只写1次,即加圆括号将数值组合,置共同单位符号于全部数值之后。例如:“ ng/L± ng/L”可以表示为“(±)ng/L”。量的符号一律用斜体字,如吸光度(旧称光密度)的符号为A,“A”为斜体。

核心期刊 第五编 医药、卫生R 综合性医药卫生R1 预防医学、卫生学R2 中国医学R3 基础医学R4/8 临床医学/特种医学R9 药学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1、中华医学杂志2、第四军医大学学报3、第三军医大学学报4、第二军医大学学报5、第一军医大学学报(改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报)6、解放军医学杂志7、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8、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9、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10、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1、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2、复旦学报.医学版13、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14、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15、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16、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7、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18、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广东医学20、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2、上海医学23、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4、江苏医药25、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6、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7、实用医学杂志28、山东医药29、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30、重庆医学31、重庆医科大学学报32、天津医药33、安徽医科大学学报34、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35、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36、首都医科大学学报37、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公共卫生2、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3、中华流行病学杂志4、卫生研究5、营养学报6、中华预防医学杂志7、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8、中华医院管理杂志9、环境与健康杂志10、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1、中国卫生统计12、中国工业医学杂志13、中国职业医学14、环境与职业医学15、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6、中国卫生经济17、毒理学杂志18、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19、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现代预防医学21、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2、中国妇幼保健23、中国学校卫生24、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5、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6、生殖与避孕中国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草药2、中国中药杂志3、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4、中国针灸5、中成药6、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7、中药材8、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9、中药药理与临床10、中华中医药杂志11、针刺研究12、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3、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4、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5、辽宁中医杂志16、时珍国医国药17、中医杂志18、新中医19、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中国天然药物基础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中华微生物和免疫学杂志3、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4、解剖学报5、中国免疫学杂志6、免疫学杂志7、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8、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9、生理学报10、解剖学杂志11、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2、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13、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改名为: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14、生理科学进展15、中华病理学杂志16、神经解剖学杂志17、现代免疫学18、病毒学报19、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1、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改名为:国际免疫学杂志)22、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3、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4、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改名为: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5、基础医学与临床临床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中国医学影像技术3、中国临床康复(改名为: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4、中华检验医学杂志5、中国超声医学杂志6、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7、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8、中华护理杂志9、临床检验杂志10、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1、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2、中国急救医学13、检验医学14、中华急诊医学杂志15、中国全科医学16、中国实用护理杂志17、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18、中国输血杂志19、中国实验诊断学20、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1、护士进修杂志内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中华内科杂志3、中华心血管病杂志4、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5、中华血液学杂志6、中华肝脏病杂志7、中华消化杂志8、中国地方病学杂志9、中华肾脏病杂志10、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1、中华糖尿病杂志(改名为:中国糖尿病杂志)12、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3、中华传染病杂志14、中华风湿病学杂志15、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6、中国动脉硬化杂志17、中国循环杂志18、高血压杂志(改名为:中华高血压杂志)19、中国老年病杂志20、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1、中国内镜杂志22、肠外与肠内营养23、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4、中华消化内镜杂志外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外科杂志2、中华骨科杂志3、中华泌尿外科杂志4、中华创伤杂志5、中国实用外科杂志6、中华实验外科杂志7、中华显微外科杂志8、中华神经外科杂志9、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0、中华烧伤杂志11、中华麻醉学杂志12、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3、中华普通外科杂志14、中华手外科杂志15、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6、中华整形外科杂志17、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8、中国器官移植杂志19、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1、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2、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3、临床麻醉学杂志24、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5、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6、中华男科学杂志妇产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妇产科杂志2、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3、实用妇产科杂志4、现代妇产科进展儿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儿科杂志2、中国实用儿科杂志3、临床儿科杂志4、实用儿科临床杂志5、中华小儿外科杂志6、中国当代儿科杂志肿瘤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肿瘤杂志2、癌症3、中国肿瘤临床4、肿瘤5、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6、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7、肿瘤防治研究8、中国癌症杂志9、实用肿瘤杂志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神经科杂志2、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3、中华精神科杂志4、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5、中国行为医学科学6、临床神经病学杂志7、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8、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改名为:国际脑血管病杂志)9、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皮肤病学与性病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皮肤病杂志2、临床皮肤科杂志3、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耳鼻咽喉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改名为: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3、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4、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眼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眼科杂志2、中华眼底病杂志3、中国实用眼科杂志4、眼科研究5、眼科新进展口腔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华西口腔医学杂志3、实用口腔医学杂志4、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5、口腔医学研究特种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放射学杂志2、临床放射学杂志3、实用放射学杂志4、中华核医学杂志5、中国运动医学杂志6、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7、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8、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9、放射学实践10、介入放射学杂志药学类核心期刊1、药学学报2、中国药学杂志3、中国药理学通报4、药物分析杂志5、中国新药杂志6、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7、中国医院药学杂志8、中国医药工业杂志9、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0、中国抗生素杂志11、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2、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3、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4、中国药房15、中国生化药物杂志16、中国现代应用药学17、华西药学杂志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 (每4年更新一次,最新一次是2015年8月出版第七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分为核心库以C为标记和扩展库以E为表记)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审稿周期

我在高中学校任教已经24年了,根据我长期的观察,得出两个结论:

一是精力充沛的学生成绩好;二是睡眠充足的学生成绩好。

下面就这两个方面来阐述高中生应该每天睡多长时间。

先说个例子,我的学校在郊区,原来是企业学校,后来移交地方。其他的高中都在市里,在作息时间上完全不一样,我们学校和企业的时间差不多,早晨8:30到校,中午12:30放学,下午15:30上课,6:50放学;而市里的学生是早晨8:50上学,中午13:30放学,15:30上学。最大的区别是就是我们学校的学生中午有进个半小时的休息时间,而且我发现在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相差不多的学生比较,我们学校的学生每年的高考成绩要高出十多分,我感性地把这个现象归因为中午学生能睡一觉,保证充足的睡眠,也许这时其中一个因素。

再说高中生的学习生活,高中生活应该说是学业压力最大,竞争最激烈的阶段,有好多学生为了应付作业、试卷,无限制地压缩休息时间,也有老师给学生“鼓励”说,某一些好学生往往晚上学习到夜里两、三点,早晨起床又非常早等等,鼓励学生晚睡早起。

经过我的长期观察,晚睡早起,无限压制休息时间是非常有害的,一是对健康的影响,二是对精力的影响。

对健康的影响可能短时间看不出来,因为学生年轻,但是我们知道长期影响是肯定的。我们传统文化中讲,“吃人参不如睡五更”的说法,虽然不能从19:00开始就睡“一更”觉,但是过了子夜还不睡觉,就是对身体的一种损伤。英国文豪莎士比亚把睡眠比作“生命筵席上的滋补品”。科学家研究发现,人体所有器官都有排泄的器官,就是大脑没有,大脑排泄废物的方式就是睡觉。那么作为高中生来说,每天要消化很多知识点,大脑需要休息消化,把不用到的废物通过休息“排泄”掉。

对精力的影响显而易见的,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通过观察发现,凡是晚上熬夜到一两点的学生,基本上在早晨补觉,一种情况是一二节课没有精神,或者说是一二节课在睡觉,老师喊都喊不醒来,既影响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有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情绪。

那么高中生应该一天睡多长时间的较合适呢?

先说中午觉,西医上讲,睡午觉可以改善疲倦、改善心情、提高记忆力、改善情绪、减少心脑血管疾病。中医很重视子午觉,中午小睡,可以补充人体的阳气。钟南山院士讲过一个人一定要午睡,而且坚持午睡是一个好习惯。至少要睡半个小时,我们讨论过这个问题,有的老师说睡10分钟就足够了。通过我和一些优秀学生聊天得知,他们一般要睡30——45分钟,有的甚至达到1小时!

2017年《世界睡眠医学杂志》上一篇名为《午睡习惯对人健康的影响》提到的一项研究发现,“超过10分钟的午睡可以明显改善疲乏困倦,反应速度和警觉性也明显提高。不过超30分钟的午睡,在醒来持续一段时间才会恢复正常。”因此我认为高中生午睡至少半个小时!

对高中生的睡眠时间,现在比较权威的研究式美国的杨百翰大学的硕瓦特教授,他的研究结果是,“16岁的孩子每天睡7个小时就够了”,我觉得这个研究式科学的,每个学生7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减去午睡的半个小时,夜晚睡眠时间为6个半小时,那我们这里的时间算,如果学生在一点休息,早晨7点半起床,是比较合理的。

是的,国家级医学核心,临床医学进展这种oa期刊你有了解吗

shuì mián yī xué

睡眠医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近年来,无论在基础研究领域还是学科建设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展。2007年是睡眠医学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的一年, 美国内科医师考试委员会设立了睡眠医学专业考试,标志

睡眠医学已成为临床医学领域一个独立的专业。

人的一生大约有1/3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像进食、饮水一样,睡眠也是人类不可或缺的基本生命活动之一。睡得好是健康的标志,而睡眠障碍则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降低工作效率。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各种睡眠障碍性疾患日益成为一个突出的医疗及公共卫生问题而得到人们的关注。根据2005年出版的国际睡眠疾病分类,外在或内在因素导致的睡眠疾病达90余种,其中最常见者如失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在国人中的患病率均很高。一些少见睡眠疾患如发作性睡病等也逐渐被认识。在国际上,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睡眠医学已经形成并逐渐发展壮大。

临床睡眠医学最早起源于人们对脑电活动特别是睡眠脑电图的认识。1953年美国的科学家发现了快速眼动(REM)睡眠,并证明其与做梦有关。此后又发现人整夜的睡眠存在周期性,非快动眼睡眠(NREM)包括由浅入深的四个时相和REM睡眠交替进行。通过脑电及其它生理学指标的测试可以全面客观了解人的睡眠结构。上世纪60年代,睡眠研究成为当时的一个热点,发作性睡病与异常REM睡眠的关系被阐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疾病,1968年出版了人睡眠分期的国际标准图谱,一直沿用至今。此后在睡眠发生机制及睡眠物质研究方面也有了较大进展。正是基础研究知识的积累及大量患者的需求促进了临床睡眠医学的发展。上世纪7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应用多导生理记录仪进行睡眠监测,成立了专门诊治睡眠疾患的睡眠中心。80年代初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技术及悬雍垂咽软腭成形术用于治疗睡眠呼吸暂停,在SAS的治疗方面取得突破。过去25年成为国际上睡眠医学进展最快的时期。综观国际睡眠医学的发展趋势,呈现以下特点。

(一) *** 高度重视,全民认知度高:美国继1996年第一次发表国家睡眠研究计划外,2003年再次发表120页的国家研究计划,指导睡眠研究的发展方向。

(二)组织机构健全:1993年在美国国立卫生院(NIH)的心肺血液病研究所下设立了国家睡眠障碍研究中心,负责该领域的研究、教育、临床事务及与其它相关部门关系的协调。分别于1996年和2003年制定了国家睡眠研究计划。在美国睡眠协会(1987)的基础上成立了美国睡眠科学院(1999),制定相应的认证标准及执业规范、具体执行科研及教育计划的实施。目前已有5000余名会员。另外还有许多专门基金会,支持科研及科普教育活动。在国际上,已于1987年成立国际睡眠研究会联盟(WFSRS),成员包括亚洲睡眠研究会(ASRS)、美国睡眠科学院(AASM)、澳大利亚睡眠协会(ASA)、加拿大睡眠研究会(CSS)、欧洲睡眠研究会(ESRS)、拉丁美洲睡眠研究会(LASS)及美国睡眠研究会(SRS)。 为适应临床睡眠医学发展的需要,近来又更名为国际睡眠研究及睡眠医学会联盟(WFSRSMS)。为促进临床睡眠医学的国际交流,世界睡眠医学联合会(WASM)于2004年成立。亚洲睡眠研究会(ASRS)于1994年成立,至今已有12个亚洲地区的睡眠研究会作为成员。中国睡眠研究会是发起国之一。

(三)学术交流活跃:欧洲及美国每年均召开睡眠年会,以美国睡眠年会规模最大,2004年年会收到论文摘要达940篇。参加者达5000余人。

(四)学术刊物种类及睡眠专著出版量增大:随睡眠研究的深入及临床医学的进展,睡眠相关的著作大量出版。几乎所有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均发表大量的睡眠相关论文。睡眠专业杂志的种类迅速增加,到2004年为止,除Sleep (美国)及Journal of Sleep Research(欧洲)外, Sleep and Breathing (德国), Sleep Medicine (美国), Sleep Medicine Review(法国), Sleep and Biological Rhythms(日本)均是近几年出版发行。近年来出版了大量的睡眠医学学术专著, 具不完全统计,多达八十多种。

(五)多学科协作,睡眠医学发展为独立学科: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临床睡眠医学逐渐成型,发展为独立的学科。主要表现在,1、建立了独立的认证体系,特别是在美国,睡眠医师及技师资格考试已成为必需,将于2007年出台更为宽松的考试政策,2003年底2004年初通过认证的专业医师已达2500人;2、专业学会通过认证、制定诊断及治疗指南形成了规范的诊疗体系;3、建立了完整的继续教育及培训制度,2003年底2004年初AASM认可的继续教育培训项目达50个。美国胸科学会还发表了有关呼吸科医师从事睡眠专业的培训及技能纲要。除专业学会的学术会议特设培训课程外,医学院的教科书如希氏内科学等均有专门课程作为学生必修科讲解。4,除睡眠中心外,在某些有条件的大医院如哈佛大学、宾西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均已设立独立的睡眠医学科。

近年来,国际睡眠医学发展进程明显加快,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以临床睡眠医师为主要成员的世界睡眠医学联合会(WASM)成立并在德国柏林成功召开第一届学术大会。原有的以基础睡眠研究为主国际学术组织如国际睡眠研究会联盟(WFSRS)也更名为国际睡眠研究及睡眠医学会联盟(WFSRSMS);二,有睡眠医学领域"圣经"之称的《睡眠医学的理论与实践》(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Sleep Medicine)第四版发行,《睡眠疾病国际分类》(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Sleep Disorders)第二版出版。这两部具有指导意义的专著除反映了该领域的最新成果外,特别突出了临床医学实用的特点。三,美国决定睡眠医学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的专业,国家医学教育委员会将相关内容纳入医学生必修内容,2007年开始在内科医师执业考试中正式纳入独立的睡眠专业医师考试,一改过去由美国睡眠医学会(AASM)单独进行的模式。

从临床睡眠医学的发展历史中可以看出,睡眠呼吸障碍(SDB)诊疗及研究方面的巨大进展是推动睡眠医学成型及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主要归因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一,SDB 为多发病、常见病,但尚待认识。国外的人群患病率达24%,国内也不低于此数。随老年、体重增加,发病率会进一步上升,SDB的患病率与COPD及哮喘不相上下。二,SDB 是一严重疾患,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显著增加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三,SDB可以治疗。特别是无创呼吸机的应用能够彻底逆转SDB的病理生理改变,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其预后,降低医疗费用。其它睡眠疾患均为少见病或无重要病理意义,例如失眠尽管患病率高,但多数患者并无严重并发症,也不会增加死亡率,相反有研究表明失眠患者的寿命略长。在国外的睡眠中心中,SDB患者占就诊者的80%以上,也是睡眠中心的主要收入来源(80%以上),在国内该比例更高。这也是为什么尽管大家对失眠等睡眠疾患的诊疗有很长的历史,但只有在认识了SDB且其诊疗取得突破性进展后,睡眠医学才得以发展的原因。在美国,除少数为可以诊治各种睡眠疾患的睡眠中心外,多数为只诊治SDB的睡眠实验室。随大家对SDB重要性认识的提高,肺科医师在睡眠医学中的地位会越来越重要。

人生的1/3在睡眠中度过,睡眠与其它疾病的关系及睡眠疾患本身对健康的影响应该得到呼吸科医师的重视。国外的初步调查表明,呼吸科医师门诊过程中约10%40%的就诊患者可能与SDB有关。例如不少长期慢性咽炎患者的病因可能就是SDB。生理睡眠引起的呼吸功能改变及通气量降低在正常人并无重要病理意义,但对存在基础呼吸疾病的患者,这些改变可能加速白天的血气紊乱,诱发呼吸衰竭。呼吸衰竭患者在成功撤离机械通气后,可能在睡眠时出现CO2升高而需重新插管,导致撤机失败。例如,神经肌肉疾病患者患者白天的CO2潴留常与呼吸肌力降低不平行,呼吸衰竭的发生可能与睡眠通气不足有关;COPD患者如合并严重的睡眠呼吸暂停(重叠综合征),其呼吸衰竭及右心功能不全发生早、程度重,部分患者只需在睡眠时应用无创通气治疗即可纠正白天的呼吸衰竭。SDB的本质是一种呼吸衰竭,深入认识睡眠呼吸生理对提高呼吸衰竭救治的水平十分必要。另外,非呼吸性睡眠障碍也常常可能是某些呼吸系统疾患的并发症,例如茶堿、喹诺酮类药物引起的失眠,夜间哮喘发作导致的睡眠紊乱等。由于目前从事睡眠专业的医师较少,呼吸科医师也常遇到有关SDB甚至其它非呼吸性睡眠障碍的会诊及咨询请求。特别是目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无创正压呼吸机,其发明及改进均有赖于睡眠呼吸医学的发展。正是在全身并发症相对较少的SDB患者身上积累了较丰富的应用经验,然后才推广应用于病情较复杂的呼吸衰竭患者。另外,在临床睡眠呼吸医学实践中,培养了相关的呼吸治疗人员。

睡眠呼吸医学本身所涉及的范围并不只局限于睡眠打鼾。SDB的疾病谱很广,成人SDB即包括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CSAHS)、睡眠低通气综合征(Sleephypoventilationsyndrome) 、与COPD合并存在的重叠综合征(Overlapsyndrome) 、神经肌肉疾病患者的SDB及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陈施呼吸。睡眠呼吸紊乱的模式除包括传统的阻塞型、混合型及中枢型SA三种外,由上气道部分塌陷时导致的睡眠通气不足(Sleephypopnea)、上气道阻力综合征(UARS)甚至气流受限(Flow limitation)等均具有重要病理意义。而且,上述呼吸紊乱具有相互关联、渐进发展的趋势(图一),成为一个连续的疾病谱。

正常呼吸 气流受限 打鼾 UARS 低通气(Hypopnea)

呼吸暂停 呼吸衰竭

SDB可以引起多系统损害,睡眠医学涉及多个学科。国外该领域的从业医师来源主要于呼吸、神经、精神、心理、耳鼻喉科、口腔科等。国内与此基本相同,但耳鼻喉科医师的比例较高,而且在学科建设方面耳鼻喉科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书籍的出版、学习班的举办等,最重要的是OSA的诊疗已列入耳鼻喉科十五攻关项目。从美国睡眠学会(AASM)认证的从业医师构成情况1995到2004 年十年间的变化情况可以明显看出,单纯从事睡眠医学工作的睡眠科医师越来越多,其中不少具有呼吸专业背景。普通内科大夫在该领域的比例有所增加。由于多数病人来源于心血管科、老年科,将来睡眠医学的队伍中这些专业背景的医师也会增多,但呼吸科医师一直是睡眠呼吸医学的主力军,随简便的初筛仪的应用日益广泛,无创呼吸机在治疗中的地位进一步增强,呼吸科医师的作用也会越来越重要。美国目前的认证、培训工作主要由AASM完成,由于肺科医师的主导地位,将来很有可能在呼吸专业学会(如ACCP)内部建立独立的认证、培训体系,以利于学科的发展。

睡眠呼吸医学的发展及广大患者的需求,为学科建设提供了机会。至少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上气道的呼吸功能;二,呼吸调控及睡眠呼吸生理从研究走向临床应用;三,为无创通气的推广应用提供了通气技术、呼吸治疗人员保障。

近年来国内在呼吸学会的领导下在学科建设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成立了呼吸学会睡眠学组,组织了全国范围内的流调,出版了诊疗指南,开展了靶器官损害的多中心研究,组织编写睡眠呼吸医学,相关内容已列入医学生教材。在新制定的专科医师培养方案中,有关SDB的相关知识已列入其中。但在学科建设方面仍需进一步努力。

(一)制定正规的培训要求及方案。

(二)建立技师的培训及认证体系。

(三)在医学生课程、呼吸专业研究生及住院医生的继续教育课程中设置相关的必修内容。

(四)条件成熟时开展睡眠中心的认证。

参考文献

1. Wagner PD, Epstein LJ, Kvale PA. Pulmonary physicians in the practice of sleep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5;172(11):13578. Chest. 2005;128:378890. Sleep. 2005;28:14967.

2. Strohl KP, et al. Curriculum and Competency Asses *** ent Tools for Sleep Disorders in Pulmonary Fellowship Training Programs.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172: 391397

3. Shepard J, Buysse D, Chesson A, et al.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Sleep Medicine in the United States. J Clinical Sleep Medicine, 2005 (1):6183.

4.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USA): National Sleep Disorders Research Plan,2003。

不会吧。我从高一下学期开始每天睡5小时20分钟左右,现在高二下学期了,从来没在老师讲课时睡过觉,自习课偶尔困了会睡一下。现在身体健康,没啥毛病。不过这个可能因人而异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审稿周期

一般投稿后,初审通过后,第二个工作日就可以,交费50元,通过邮局汇款

学报一般是综合性的,专业性要求不是很强,如果写的文章是综述类的文章发学报会好发一点,如果是研究性文章发期刊更有价值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是中华医学会主办,代表国内急诊医学水平的学术性期刊。原《急诊医学》杂志于1990年创刊,2001年第1期更名为《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现已覆盖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包括港、澳、台),并与国际急诊医学界进行交流。

一般都是省级的比较多,你要用于评职呢 还是?

  • 索引序列
  • 世界急诊医学杂志审稿周期
  • 世界急诊医学杂志投稿
  • 世界急诊医学杂志稿约
  •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审稿周期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审稿周期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