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血友病的认识与预防论文

血友病的认识与预防论文

发布时间:

血友病的认识与预防论文

血友病为一组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出血性疾病,其共同的特征是活性凝血活酶生成障碍,凝血时间延长,终身具有轻微创伤后出血倾向,重症患者没有明显外伤也可发生“自发性”出血。临床表现(一)血友病A1.出血为本病主要的表现。终身有轻微损伤或手术后长时间出血的倾向。出血程度及发病的早晚与患者血浆中FⅧ活性水平有关。根据出血轻重与血浆中凝血因子活性的水平,将本病分为4型:(1)重型 血浆中FⅧ活性<1%,常在2岁以前就出血,在婴儿开始学爬、学走后出现出血症状,甚至结扎脐带时出血不止。患者出血部位多且严重,常有皮下、肌肉及关节等部位的反复出血,关节内血肿畸形多见。此外,还可见肾脏出血导致血尿、胃肠道出血、腹腔内出血,肺、胸腔、颅内出血少见。(2)中间型 FⅧ活性为1%~5%,起病在童年时期以后,以皮下及肌肉出血居多,亦有关节出血,但反复次数较少,严重程度也轻于重型。(3)轻型 FⅧ活性为5%~25%,出血多在青年期,由于运动、拔牙或外科手术后出血不止而被发现,出血轻微,可以正常生活,参加运动,偶尔发生关节血肿。(4)亚临床型 只有大手术后才发生出血,实验室检查可以证实为本病,FⅧ活性为25%~40%。一般而言,凡出血症状出现越早,病情越重,随年龄的增长,出血症状可逐渐减轻,有时可出现无出血症状的缓解期。出血可在创伤后数小时或数天后发生,也可在创伤或手术后即渗血不止。2.出血所导致的压迫症及并发症出血形成血肿后可导致压迫症状:(1)周围神经受累 发生率为5%~15%,病人有麻木、剧痛、肌肉萎缩。(2)上呼吸道梗阻 口腔底部、喉、舌、扁桃体、后咽壁或颈部的严重出血甚为危险可引起窒息。(3)压迫附近血管 可发生组织坏死。(二)血友病B血友病B也可出现类似于血友病A的典型症状。不同点在于:①血友病B重型患者(FⅨ活性小于2%)较血友病A少,而轻型较多,因此临床表现较血友病A为轻;②女性传递者也可出血;③发生抗FⅨ抗体者较少,仅占1%。(三)血友病C因子Ⅺ(FⅪ)缺乏症症状轻,有时仅在手术、拔牙或损伤后出血;其传递者一般无临床症状,但拔牙后,较正常人容易出血;FⅪ缺乏症常合并其他先天性凝血因子异常,如合并FV、Ⅶ缺乏症。治疗1.局部止血治疗伤口小者局部加压5min以上;伤口大者,用纱布或棉球蘸正常人血浆或凝血酶、肾上腺素等敷于伤口,加压包扎。国外有人配制止血剂内含冷沉淀5ml、氨基己酸750mg、凝血酶50U于生理盐水中,当口腔、皮肤、包皮损伤部位出血时,可外用止血,疗效较好。关节腔内出血时应减少活动,局部冷敷,当肿胀不再继续加重时改为热敷。2.替代疗法是治疗血友病的有效方法,目的是将患者血浆因子水平提高到止血水平。当FⅧ:C水平达正常人的3%~5%时,患者一般不会有自发性出血,外伤或手术时才出血;但重型患者,出血频繁,需替代治疗。(1)输血浆为轻型血友病A、B的首选治疗方法。但由于用量过多易致血容量过大,其应用受到限制。(2)冷沉淀物冰冻(-20℃)冷沉淀制剂中,每袋含因子Ⅷ的活性平均为100U,可使体内因子Ⅷ的血浆浓度提高到正常的50%以上。具有效力大而容量小的优点。室温下放置1h,活性丧失50%,冷冻干燥存于-20℃以下可保存25d以上。适用于轻型和中型患者。(3)因子Ⅷ、Ⅸ浓缩剂为冻干制品,每单位因子Ⅷ、Ⅸ活性相当于1ml正常人新鲜血浆内平均的活性。每瓶内含200U,每千克体重注入1U的因子Ⅷ,可使体内Ⅷ因子的活性升高2%,但注入每1U因子Ⅸ仅提高活性~1%。因子Ⅷ及Ⅸ在循环中的半衰期短,必须每12h补充1次,以维持较高因子水平,控制出血。(4)凝血酶原复合物(PPSB)每瓶200U,相当于200ml血浆中含有因子Ⅸ,适用于血友病B。(5)重组FⅧ的替代治疗优点是不受病毒污染,药代动力学试验表明其与血浆FⅧ的生物半寿期极其相似,从1987年始,已试用于临床,与血浆FⅧ作用相同,亦无明显的毒副作用。(1-去氨基-8-右旋-精氨酸加压素)一种人工合成的抗利尿激素衍生物,有抗利尿及增加血浆因子Ⅷ水平的作用,静脉注射后可使Ⅷ:C及ⅧR:Ag增加2~3倍。适用于轻型血友病和血友病传递者。4.替代治疗的不良反应(1)肝炎见于40%~50%经常使用血制品者,转氨酶可持续升高,肝功能异常占50%以上,尤其是儿童患者;现用干扰素γ治疗丙型肝炎300万U,3/周,共6个月。(2)溶血FⅧ浓缩剂制备于大量混合血浆中,不同程度上存在IgM和IgG型抗A、抗B同种凝集素,大量接受FⅧ浓缩剂治疗的患者,常发生溶血反应,程度与剂量有关;血友病患者多次输血,血清中结合珠蛋白降低,此与患者体内存在的慢性亚临床型溶血有关。(3)获得性免疫缺陷病(艾滋病,AIDS)是近年来普遍受到重视的一种严重并发症,返期死亡率40%,远期可达100%。将血浆制品加热处理可将HIV病毒杀灭,减少因输注血浆所致的AIDS病。5.血友病患者外科手术问题即使系拔牙等小手术,也应尽量避免。随着因子Ⅷ等制剂的应用,如手术过程有充分准备,危险性已大为减少。术前应充分估计凝血因子缺乏程度,手术中补充达到需要止血的浓度,替代疗法必须维持到创口完全愈合。6.基因治疗正在研究中,动物试验中取得初步成功。

血友病(Haemophilia)是一种遗传病,病人先天缺乏凝血因子,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并非血小板数不足),不易止血。绝大部分患者为男性。

致病机率

遗传

症状

治疗

血液保护是当今外科发展的必然要求,其目的是减少出血、少输血、不输血和输自体血,减少不必要的输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血液内科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内科护理风险因素的种类及对应的风险管理对策。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42例血液内科疾病的护理风险存在因素,分析风险管理的研究。结果:42例血液内科疾病患者得到有效护理,2例输液渗漏,2例经济纠纷,投诉率。结论:实施风险管理可最大程度减少风险发生,利于患者病情改善。

【关键词】血液内科;护理风险;研究对策

【Abstract】Objective:Kind and corresponding risk discussing the blood internal medicine nursing risk factor manage a countermeasure。Method: Retrospect sex there exists a factor in the nursing risk analysing my 42 regular yard blood internal medicine disease, research analysing the risk administration。Result.:42 regular blood internal medicine diseases patient gets the effective nursing , 2 regular infusion leakage , 2 regular economy disputes , complaint rate 。Conclusion: Put risk administration into practice but maximal degree reduces risks happening , is good for patient state of illness improvement.

【Keyword】Blood internal medicine Nursing riskStudy a countermeasure

医疗是一个高风险行业。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有害因素导致病人伤残或死亡后果的可能性,具有风险水平高、风险不确定性、风险后果严重等特性[1]。血液内科患者逐年增多,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护理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因素已成为血液内科护理管理的新方向。我院血液内科自2007年开始对该科护理风险因素寻求其防范对策,降低了风险事件,护理缺陷、护理差错和纠纷的发生。分析 报告 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42例血液病患者男26例、女16例。年龄12~62岁,平均37岁。再生障碍性贫血17例,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3例,血友病2例,凝血功能障碍2例, 其它 病种3例。

风险因素分析

主观性个人因素 护士的责任心不强,执行 规章制度 不严,护理核心制度未严格执行所造成的护理缺陷是一种发生率较高、损失较大的风险[2]。血液科输血治疗较多,因护士个人因素输错血或输错液体等,化疗药物渗漏未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护理文件记录不及时、欠准确或字迹潦草,内容不符不连贯,随意涂改也易导致护理纠纷

专科知识及 经验 缺乏不能及时掌握新理论、新技术、新护理方法。抢救仪器的使用不熟练,对各种恶性血液性疾病不能及时判断。

感染预防意识淡薄 诊疗护理行为都可能存在医院内感染的隐患,护理操作时未注意按先洁后污的原则,从而易发生交叉感染引发纠纷。

医患沟通缺乏 对病情、护理行为没有履行告知义务或告知技巧不当致护理纠纷或投诉

缺乏法制意识护患关系是特定人际关系,进行深静脉置管操作前未将可能出现的风险告知病人,造成病人不理解、不配合;给病人导尿、灌肠时,未经病人同意暴露隐私等。

主观性病人因素 血液病病人自身心理负担较重,情绪焦虑不安,对治疗及生活失去信心,产生悲观绝望情绪。客观性疾病自身因素血液病是原发于造血系统的疾病,以贫血、出血、发热为特征的疾病,与感染,生活因素相关。血液病病人是医院感染高发人群,病种感染率约12%,而肿瘤化疗病人可达35%左右[3]。如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严重贫血的病人容易有眩晕、乏力等症状情况,加上凝血功能障碍,病人容易出现意外。血液科病人大多经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此药杀伤或抑制癌细胞的同时也损害正常组织细胞及引起药物性静脉炎[4,5]。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难度,甚至导致肢体功能障碍,容易发生医疗纠纷。其它因素如病房噪音 病房内用物摆放不合理

护理风险因素对应管理对策

重点抓好制度落实,更新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提高护理人员主观能动性, 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规范护理记录,护理人员履行告知义务,让病人享有知情同意权[6]。血液病化疗药物使用较多,要求护士掌握化疗专科知识及技术,如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机制及其护理应对方法、化疗血管的选择与化疗中的监护、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化疗急症的抢救等。

加强护患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科室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及时进行评估、分析,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护士对护理风险的防范意识和能力。

从细节上落实各项 措施 到位,加强护理风险监控。如加强病区环境安全管理 ,加高床栏,将危险物品远离患者,保持地面干燥。

加强院内感染 认真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制度,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2结果

42例血液内科疾病患者得到有效护理,其中2例因输液渗漏经对症处理缓解,2例因经济条件原因发生医疗纠纷,经明细账目,耐心解释,联络患者当地医保机机解决费用,得到合理解决。投诉率为。

3讨论

医疗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医务人员、医疗护理技术、药物、环境、设备、医疗护理制度与程序等风险因素进行管理的活动[7]。护理风险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和过程中。血液内科疾病具有病情变化快,预见性差的特点,没有风险意识,不能及时发现护理风险,将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影响正常的护理工作。我科采取上述综合防范对策,实施风险管理后,护理质量得以明显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明显增强。实施三年多差错事故显著减少,护理纠纷、护理投诉明显减少,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达.患者病情,心理,身心都得到不同程度改善。

参考文献

[1]刘秋瑾,张国英,张文玲.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8,22(4C):10401042.

[2]吴欣娟,贾朝霞.从护理角度看病人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J].护理管理杂志,2005,5(71):5658.

[3]许洪志,仲春红,叙功立,等.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6,19(3):8589.

[4]刘志霞,郭淑婷,苏齐.PDCA循环法对肿瘤病人化疗的管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4,20(3):6768.

[5]邓本敏,黄培兮.静脉化疗药物配置与输注目的对疗效的影响[J].实用护理杂志,2004,20(5):5859.

[6]孟繁荣,刘志英.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J].护理研究,2008,22(8C):22402241.

[ 7 ]蔡学联.护理实务风险管理[M].第2版.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5:5

【摘要】血液内科病人因为原发病及治疗因素造成机体免疫功能和造血功能损害,分析血液内科患者急诊方法,可以控制医院内感染发生率,加强医院的管理。本文探讨了血液病人的内科急诊方法,为有效监管血液病感染提供相应指导。

【关键词】血液内科,内科急诊,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R5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 编号】1004-4949(2014)03-0134-01

血液内科主要治疗贫血,像血友病、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殖性疾病以及一些属于血液病范畴的并发症的处理。从目前数据来看,血液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血液病已经成文了一种现代病,但因为血液病发病隐匿,患者多数不能自己觉察,多因其他疾病就医或体检时被发现。因此,提高对血液病的认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尤为重要。

1血液内科概述

血液病分好多种,有的是原发的,大多数是因为造血功能缺陷或骨髓成分的恶性改变;有的是继发的,某些疾病如营养缺乏、代谢异常及物理化学因素等会对骨髓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导致血液或骨髓成分明显改变。血液内科患者是医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目前,已知引起血液病的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遗传、免疫、污染等,都可以成为血液病发病的诱因或直接原因,加之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以及新病原菌的出现等因素使其医院内感染率逐年升高。 同时这些感染也是造成血液病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

2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收集2010年1-1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974例血液内科住院患者,男性1885例,女性1090例,年龄3~79岁,其中急性白血病 685例,慢性白血病1066例,缺铁性贫血81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204例,多发性骨髓瘤94例,其他109 例。

病因构成

白血病患者75例,占到 %;血友病患者25例,占到 %;淋巴瘤患者28例,占到 %;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50例,占到。

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系统分析病例资料。调查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天数、诊断、侵入性操作、是否发生感染、感染部位、感染时间和病原菌、抗生素的使用等。医院内感染的诊断标准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确诊。

救治方法与人员安排

血液内科急诊患者按链式并联操作流程:初步判断病情―呼吸道管理―循环管理―系统查体―采取维持病人生命体征平稳的各项护理措施。治疗组设急救护理小组,由2名护士组成,即责任护士和辅助护士各1名,责任护士一般由高年资护师担任。当患者进入抢救室后,抢救人员立即按流程规定站位:责任护士站在病人头位,负责呼吸道的管理,立即进行高流量吸氧,吸痰,或配合医生气管插管,上呼吸机辅助呼吸,心电除颤,心电监护,抢救全过程指导辅助护士工作,并与医生沟通,使医护抢救配合默契;辅助护士站立在病人的体侧,负责循环系统的管理,立即快速建立1~2条大静脉通道,采血,留置导尿管,执行抢救医嘱,记录抢救的各项措施、药物及实施时间,病人的病情变化等。护理操作分工明确,双人同步进行。

观察指标

按照危重“急救白金10min”作为时间判断标准,要求基本生命支持在10min内完成。从患者躺在抢救床上开始到完成基本生命支持操作发挥治疗作用为止,时间以分钟计算,物品准备纳入基础抢救时间。

抢救成功标准

病人心跳呼吸恢复、有效循环建立(在有或无药物维持下动脉收缩压≥80mmHg),转送住院无生命危险,则认为血液内科病人的内科急诊成功。

3统计分析

数据用 软件进行统计,采用χ2检验,以 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结果

血液内科主要疾病感染分布 2974 例血液内科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内感染 164 例,发生率为,以急性白血病(感染率 )和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率 )较高,与其它血液内科疾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不同时间血液内科医院内感染部位分布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最多(),其次为口腔( )、胃肠 道( )、血 液 ( )、 肛 周()、泌尿道及其他部位。其中冬春季呼吸道感染高发,夏秋季胃肠道和口腔感染常见。病人住院时间、侵袭性操作、有无放化疗、抗生素的使用等均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相关,以侵袭性操作发生的感染率最高。引起医院内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条件致病菌,其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真菌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本组病例就诊后24h内即明确诊断者100(),就诊后2~4d内明确诊断者78例()。178例血液内科急诊患者中,白血病患者急诊抢救成功65例,死亡10例;血友病患者急诊抢救成功20例,死亡5例;淋巴瘤患者急诊抢救成功23例,死亡5例;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急诊抢救成功41例,死亡9例。合计总共急诊抢救成功149例,死亡29例,急诊抢救成功率为,死亡率。其中23例死于急诊室,6例死于住院期间。

5研究讨论

按国际疾病法(ICD)命名血液系统疾病,血液病可以分为造血干细胞病、红细胞疾病、白细胞疾病和出血性疾病等几大类:造血干细胞病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性疾病(如骨髓纤维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如难治性贫血、环形铁粒细胞性难治性贫血、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等)、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红细胞病则包括贫血和红细胞增多症。其中贫血的种类也很多,有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性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阵发性睡眠血红蛋白尿、失血性贫血等。血液病并不可怕,也并非都是恶性的,某些类型的血液病只要及时治疗,可以完全治愈。因此,疾病确诊以后,要及时到学术力量强,治疗经验丰富的专科医院接受系统治疗,这是战胜血液病的关键。本研究结果显示,本院血液内科患者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 ,较国内部分医院所做该科室感染率研究低,这与本院开展目标性监测,监督各项感染控制措施,如手卫生、隔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环境清洁与消毒等工作的落实有关。综上所述,必须加强对血液内科患者医院内感染的监控并做好预防措施。应严格掌握抗生素用药有效指征,合理有效使用各种药物,鼓励患者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防止医院内感染发生。

6结语

血液病人内科急诊时应当先进行紧急性抢救,充分保障患者的急救时间。急诊时不仅要强调时序性,还要保障分工明确,逐一治疗。这样才能为患者赢得更多宝贵的治疗时间和机会。

参考文献

[1] 李晓屏,血液内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风险管理[J],全科护理,2009

在生活中其实也是属于一些PTC缺乏症。也是属于英子 IX缺乏症。也就是缺乏了一些凝血因子造成的,平时可以喝药。

认识血友病论文

不知题目中所说的“梦魇”,具体是指哪方面,梦魇这个词太过广泛,大多数情况下,是代指那些能让人产生痛苦及恐怖的事物。

比如说伦敦塔,大约一千年以前,这座英国伦敦的地标性建筑物,就曾是英国王室的梦魇,有许多权贵甚至是王族在此被处决,另外伦敦塔还是一座监狱,曾关押过著名的简·格雷,1553年8月3号,新女王玛丽一世进入伦敦,为巩固权力与王位,将简·格雷罢黜,并迅速处决。

此外,在伦敦塔里还处决过诺森伯兰公爵,是他逼迫上一任国王将自己的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媳简·格雷,因此遭到玛丽一世的支持者强烈反对,并最终导致了灭门之灾。

1597年10月,英国内部掀起过一场教派活动,王室抓捕了大量的天主教父,并关押在了伦敦塔之内,当时的人们对于伦敦塔的印象,已经从地标性建筑,转变为人间炼狱,提到伦敦塔的名字,大多和极刑与监狱有关。

然而在英国皇室的历史上,伦敦塔染满了皇室的血,多为当权者或王室贵族在此被处决,关押,甚至是公开审判,这也导致了伦敦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了王室成员们交谈的禁忌,人人谈及色变,如果以这个标准来衡量的话,我想伦敦塔有资格成为“欧洲皇室的梦魇”。

汗。。不会写。。你自己加油吧。。。

血液保护是当今外科发展的必然要求,其目的是减少出血、少输血、不输血和输自体血,减少不必要的输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血液内科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内科护理风险因素的种类及对应的风险管理对策。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42例血液内科疾病的护理风险存在因素,分析风险管理的研究。结果:42例血液内科疾病患者得到有效护理,2例输液渗漏,2例经济纠纷,投诉率。结论:实施风险管理可最大程度减少风险发生,利于患者病情改善。

【关键词】血液内科;护理风险;研究对策

【Abstract】Objective:Kind and corresponding risk discussing the blood internal medicine nursing risk factor manage a countermeasure。Method: Retrospect sex there exists a factor in the nursing risk analysing my 42 regular yard blood internal medicine disease, research analysing the risk administration。Result.:42 regular blood internal medicine diseases patient gets the effective nursing , 2 regular infusion leakage , 2 regular economy disputes , complaint rate 。Conclusion: Put risk administration into practice but maximal degree reduces risks happening , is good for patient state of illness improvement.

【Keyword】Blood internal medicine Nursing riskStudy a countermeasure

医疗是一个高风险行业。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有害因素导致病人伤残或死亡后果的可能性,具有风险水平高、风险不确定性、风险后果严重等特性[1]。血液内科患者逐年增多,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护理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因素已成为血液内科护理管理的新方向。我院血液内科自2007年开始对该科护理风险因素寻求其防范对策,降低了风险事件,护理缺陷、护理差错和纠纷的发生。分析 报告 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42例血液病患者男26例、女16例。年龄12~62岁,平均37岁。再生障碍性贫血17例,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3例,血友病2例,凝血功能障碍2例, 其它 病种3例。

风险因素分析

主观性个人因素 护士的责任心不强,执行 规章制度 不严,护理核心制度未严格执行所造成的护理缺陷是一种发生率较高、损失较大的风险[2]。血液科输血治疗较多,因护士个人因素输错血或输错液体等,化疗药物渗漏未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护理文件记录不及时、欠准确或字迹潦草,内容不符不连贯,随意涂改也易导致护理纠纷

专科知识及 经验 缺乏不能及时掌握新理论、新技术、新护理方法。抢救仪器的使用不熟练,对各种恶性血液性疾病不能及时判断。

感染预防意识淡薄 诊疗护理行为都可能存在医院内感染的隐患,护理操作时未注意按先洁后污的原则,从而易发生交叉感染引发纠纷。

医患沟通缺乏 对病情、护理行为没有履行告知义务或告知技巧不当致护理纠纷或投诉

缺乏法制意识护患关系是特定人际关系,进行深静脉置管操作前未将可能出现的风险告知病人,造成病人不理解、不配合;给病人导尿、灌肠时,未经病人同意暴露隐私等。

主观性病人因素 血液病病人自身心理负担较重,情绪焦虑不安,对治疗及生活失去信心,产生悲观绝望情绪。客观性疾病自身因素血液病是原发于造血系统的疾病,以贫血、出血、发热为特征的疾病,与感染,生活因素相关。血液病病人是医院感染高发人群,病种感染率约12%,而肿瘤化疗病人可达35%左右[3]。如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严重贫血的病人容易有眩晕、乏力等症状情况,加上凝血功能障碍,病人容易出现意外。血液科病人大多经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此药杀伤或抑制癌细胞的同时也损害正常组织细胞及引起药物性静脉炎[4,5]。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难度,甚至导致肢体功能障碍,容易发生医疗纠纷。其它因素如病房噪音 病房内用物摆放不合理

护理风险因素对应管理对策

重点抓好制度落实,更新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提高护理人员主观能动性, 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规范护理记录,护理人员履行告知义务,让病人享有知情同意权[6]。血液病化疗药物使用较多,要求护士掌握化疗专科知识及技术,如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机制及其护理应对方法、化疗血管的选择与化疗中的监护、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化疗急症的抢救等。

加强护患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科室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及时进行评估、分析,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护士对护理风险的防范意识和能力。

从细节上落实各项 措施 到位,加强护理风险监控。如加强病区环境安全管理 ,加高床栏,将危险物品远离患者,保持地面干燥。

加强院内感染 认真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制度,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2结果

42例血液内科疾病患者得到有效护理,其中2例因输液渗漏经对症处理缓解,2例因经济条件原因发生医疗纠纷,经明细账目,耐心解释,联络患者当地医保机机解决费用,得到合理解决。投诉率为。

3讨论

医疗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医务人员、医疗护理技术、药物、环境、设备、医疗护理制度与程序等风险因素进行管理的活动[7]。护理风险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和过程中。血液内科疾病具有病情变化快,预见性差的特点,没有风险意识,不能及时发现护理风险,将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影响正常的护理工作。我科采取上述综合防范对策,实施风险管理后,护理质量得以明显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明显增强。实施三年多差错事故显著减少,护理纠纷、护理投诉明显减少,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达.患者病情,心理,身心都得到不同程度改善。

参考文献

[1]刘秋瑾,张国英,张文玲.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8,22(4C):10401042.

[2]吴欣娟,贾朝霞.从护理角度看病人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J].护理管理杂志,2005,5(71):5658.

[3]许洪志,仲春红,叙功立,等.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6,19(3):8589.

[4]刘志霞,郭淑婷,苏齐.PDCA循环法对肿瘤病人化疗的管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4,20(3):6768.

[5]邓本敏,黄培兮.静脉化疗药物配置与输注目的对疗效的影响[J].实用护理杂志,2004,20(5):5859.

[6]孟繁荣,刘志英.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J].护理研究,2008,22(8C):22402241.

[ 7 ]蔡学联.护理实务风险管理[M].第2版.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5:5

【摘要】血液内科病人因为原发病及治疗因素造成机体免疫功能和造血功能损害,分析血液内科患者急诊方法,可以控制医院内感染发生率,加强医院的管理。本文探讨了血液病人的内科急诊方法,为有效监管血液病感染提供相应指导。

【关键词】血液内科,内科急诊,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R5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 编号】1004-4949(2014)03-0134-01

血液内科主要治疗贫血,像血友病、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殖性疾病以及一些属于血液病范畴的并发症的处理。从目前数据来看,血液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血液病已经成文了一种现代病,但因为血液病发病隐匿,患者多数不能自己觉察,多因其他疾病就医或体检时被发现。因此,提高对血液病的认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尤为重要。

1血液内科概述

血液病分好多种,有的是原发的,大多数是因为造血功能缺陷或骨髓成分的恶性改变;有的是继发的,某些疾病如营养缺乏、代谢异常及物理化学因素等会对骨髓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导致血液或骨髓成分明显改变。血液内科患者是医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目前,已知引起血液病的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遗传、免疫、污染等,都可以成为血液病发病的诱因或直接原因,加之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以及新病原菌的出现等因素使其医院内感染率逐年升高。 同时这些感染也是造成血液病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

2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收集2010年1-1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974例血液内科住院患者,男性1885例,女性1090例,年龄3~79岁,其中急性白血病 685例,慢性白血病1066例,缺铁性贫血81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204例,多发性骨髓瘤94例,其他109 例。

病因构成

白血病患者75例,占到 %;血友病患者25例,占到 %;淋巴瘤患者28例,占到 %;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50例,占到。

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系统分析病例资料。调查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天数、诊断、侵入性操作、是否发生感染、感染部位、感染时间和病原菌、抗生素的使用等。医院内感染的诊断标准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确诊。

救治方法与人员安排

血液内科急诊患者按链式并联操作流程:初步判断病情―呼吸道管理―循环管理―系统查体―采取维持病人生命体征平稳的各项护理措施。治疗组设急救护理小组,由2名护士组成,即责任护士和辅助护士各1名,责任护士一般由高年资护师担任。当患者进入抢救室后,抢救人员立即按流程规定站位:责任护士站在病人头位,负责呼吸道的管理,立即进行高流量吸氧,吸痰,或配合医生气管插管,上呼吸机辅助呼吸,心电除颤,心电监护,抢救全过程指导辅助护士工作,并与医生沟通,使医护抢救配合默契;辅助护士站立在病人的体侧,负责循环系统的管理,立即快速建立1~2条大静脉通道,采血,留置导尿管,执行抢救医嘱,记录抢救的各项措施、药物及实施时间,病人的病情变化等。护理操作分工明确,双人同步进行。

观察指标

按照危重“急救白金10min”作为时间判断标准,要求基本生命支持在10min内完成。从患者躺在抢救床上开始到完成基本生命支持操作发挥治疗作用为止,时间以分钟计算,物品准备纳入基础抢救时间。

抢救成功标准

病人心跳呼吸恢复、有效循环建立(在有或无药物维持下动脉收缩压≥80mmHg),转送住院无生命危险,则认为血液内科病人的内科急诊成功。

3统计分析

数据用 软件进行统计,采用χ2检验,以 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结果

血液内科主要疾病感染分布 2974 例血液内科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内感染 164 例,发生率为,以急性白血病(感染率 )和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率 )较高,与其它血液内科疾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不同时间血液内科医院内感染部位分布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最多(),其次为口腔( )、胃肠 道( )、血 液 ( )、 肛 周()、泌尿道及其他部位。其中冬春季呼吸道感染高发,夏秋季胃肠道和口腔感染常见。病人住院时间、侵袭性操作、有无放化疗、抗生素的使用等均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相关,以侵袭性操作发生的感染率最高。引起医院内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条件致病菌,其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真菌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本组病例就诊后24h内即明确诊断者100(),就诊后2~4d内明确诊断者78例()。178例血液内科急诊患者中,白血病患者急诊抢救成功65例,死亡10例;血友病患者急诊抢救成功20例,死亡5例;淋巴瘤患者急诊抢救成功23例,死亡5例;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急诊抢救成功41例,死亡9例。合计总共急诊抢救成功149例,死亡29例,急诊抢救成功率为,死亡率。其中23例死于急诊室,6例死于住院期间。

5研究讨论

按国际疾病法(ICD)命名血液系统疾病,血液病可以分为造血干细胞病、红细胞疾病、白细胞疾病和出血性疾病等几大类:造血干细胞病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性疾病(如骨髓纤维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如难治性贫血、环形铁粒细胞性难治性贫血、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等)、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红细胞病则包括贫血和红细胞增多症。其中贫血的种类也很多,有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性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阵发性睡眠血红蛋白尿、失血性贫血等。血液病并不可怕,也并非都是恶性的,某些类型的血液病只要及时治疗,可以完全治愈。因此,疾病确诊以后,要及时到学术力量强,治疗经验丰富的专科医院接受系统治疗,这是战胜血液病的关键。本研究结果显示,本院血液内科患者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 ,较国内部分医院所做该科室感染率研究低,这与本院开展目标性监测,监督各项感染控制措施,如手卫生、隔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环境清洁与消毒等工作的落实有关。综上所述,必须加强对血液内科患者医院内感染的监控并做好预防措施。应严格掌握抗生素用药有效指征,合理有效使用各种药物,鼓励患者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防止医院内感染发生。

6结语

血液病人内科急诊时应当先进行紧急性抢救,充分保障患者的急救时间。急诊时不仅要强调时序性,还要保障分工明确,逐一治疗。这样才能为患者赢得更多宝贵的治疗时间和机会。

参考文献

[1] 李晓屏,血液内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风险管理[J],全科护理,2009

遗传携带者的检出 遗传携带者(genetic carrier)是指表型正常,但带有致病遗传物质的个体。一般包括: ①隐生遗传杂合子;②显性遗传病的未显者;③表型尚正常的迟发外显者;④染色体平衡易位的个体。 遗传携带者的检出对遗传病的预防具有积极的意义。因为人群中,虽然许多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不高,但杂合子的比例却相当高。例如苯酮尿症的纯合子在人群中如为1:1000,携带者(杂合子)的频率为2:50,为纯合子频率的200倍。对发病率很低的遗传病,一般不做杂合子的群体筛查,仅对患者亲属及其对象进行筛查,也可以收到良好效果。对发病率高的遗传病,普查携带者效果显著。例如我国南方各省的α及β地中海贫血的发病率特别高(共占人群8%-12%,有的省或地区更高),因此检出双方同为α或同为β地贫杂合子的机会很多,这时,进行婚姻及生育指导,配合产前诊断,就可以从第一胎起防止重型患儿出生,从而收到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仅降低了本病的发病率,而且防止了不良基因在群体中播散。 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生育死胎及染色体病患儿的机会很大(参阅第二章),因此,对染色体平衡易位的亲属进行检查十分重要。 隐性致病基因杂合子检出方法的理论根据是基因的剂量效应,即基因产物的剂量,杂合子介于纯合子与正常个体之间,约为正常个体的半量,但因机体内外环境各种因素对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检测方法的不同(直接测定基因产物或测定基因间接产物),使测定值在正常与杂合子之间,杂合子与纯合子之间发生重叠,造成判断的困难。 杂合子携带者的检测方法大致可分为:临床水平、细胞水平、酶和蛋白质水平及分子水平。从临床水平,一般只能提供线索,不能准确检出,故已基本弃用。细胞水平主要是染色体检查,多用于平衡易位携带者的检出。酶和蛋白质水平的测定(包括代谢中间产物的测定),目前对于一些分子代谢病杂合子检测尚有一定的意义,但正逐渐被基因水平的方法所取代。即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可以从分子水平即利用DNA或RNA分析技术直接检出杂合子,而且准确,特别是对一些致病基因的性质和异常基因产物还不清楚的遗传病,或用一般生化方法不能准确检测的遗传病,例如慢性进行舞蹈病、甲型和乙型血友病、DMD、苯酮尿症等;最后,对一些迟发外显携带者还可作症状前诊断,因而有可能采取早期预防性措施,如成人多囊肾病等(参阅第十三章)。目前,用基因分析检测杂合子的方法日益增多,并逐步向简化、快速、准确的方向发展,以求扩大到高危人群的筛查。

对颈椎病的认识与预防论文

颈椎病会造成患者心脏难受,引起高血压,还会出现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恶心呕吐、失眠等症状,严重时会造成患者瘫痪,我们平时不能长时间低头玩手机,或者长期坐在电脑面前,要学会缓解肌肉。

1.正确使用电子产品:在使用电子产品时,应尽量保持正确的姿势,如将手机或平板放在正常高度,避免长时间低头使用。颈椎病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1.长时间低头使用电子产品:现代人们长时间低头使用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会导致颈椎长时间处于弯曲状态,造成颈椎负担过重,从而引发颈椎病。3.适当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缓解颈椎疲劳,如颈部按摩、颈椎运动等。2.长期不良姿势:长期保持不良姿势,如低头、弓背等,会导致颈椎长时间处于不正常状态,容易引起颈椎病。总之,颈椎病的成因是多方面的,预防颈椎病需要从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做起,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颈椎负担,才能更好地预防颈椎病的发生。

导读: 如今的越来越年轻话,更多的们患有,因此势在必行。那么,如?的方法有哪些?缓方法有哪些?

如?

1.年龄增长

这是一个最主要的内因。颈椎实质上是一种老年性,60岁人群是50%,70岁是。现在有很多人年龄不大但颈椎出现过早老化。颈椎病是一种隐匿性,它的相对于病理改变有一个延迟性的特点。

2.颈椎发育畸形

这也是一个主要的内因。例如7块颈椎只有6块半;上下相邻2块颈椎骨粘连成1块;后颅骨与颈椎骨的距离太窄;颈椎骨后面的椎管过于狭窄等等。虽然颈椎发育畸形者从理论上来讲易患颈椎病,但是因为年轻时组织的抵抗力适应性比较强,而到了中老年时期组织的适应性逐渐退步,致使与体征容易凸现。

3.全身情况不良

主要指营养不良与内分泌低下。由于摄入蛋白质的不足;某些内分泌的影响、激素的不当使用而引起内分泌激素水平低下;支持颈脊柱活动的生理禀赋不足而致病。

4.缺乏

由于缺乏,以颈脊柱为主导的颈项部得不够结实强壮而对颈椎的保护不足,因而成为颈椎病的易患者。这类病人的颈项部往往比较单薄

5.急性外伤

颈椎遭受急性外伤以后,往往成为今后发生颈椎病的潜伏性因素。这是一个重要的外因。

6.慢性损伤

包括颈椎活动频繁、静力态姿势不卫生、长时间固定 *** 等。这是外因中的重头戏。从事颈椎过劳的活动,破坏了颈椎的生物力学平衡状态,因此颈椎未老先衰,颈椎病过早地降临。这提示我们,工作中需要适时地调换姿势,例如坐坐站站、坐坐走走等,也叫“ *** 休息法”。

此外,通过中西医结合的临床试验已经发现枕头与颈椎病的关系,并研制出专门的枕头,用于多快好省地。这属于睡眠中颈椎的静力态问题。

7.感受风寒湿

认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现代医学指出风寒湿是颈项部软组织无菌性炎症的致病因素。

8.悲伤、忧愁、焦虑的 ***

情绪的剧烈 *** 也会引起颈椎病的发作。有一位颈椎病病人因遗失媳妇陪嫁的金银首饰陷于无法赔偿、无法交代的困境,急得颈椎病发作,颈痛不能活动,即是一例。

只有认识病因,才能顺理成章地采用防治措施,降低,节约颈椎病医疗支出。颈椎病患者需要及时到医院就医,了解自己的颈椎病情况,针对性治疗,以免盲目用药延误病情。藏方贴专门针对颈椎病,对于各种病因引起的颈椎病都有很好的疗效。藏方贴能够活血化瘀,通经活络,辅助治疗各种颈椎病,起到临床治愈的效果。

办公族颈椎健康五步走

第一步换枕头

从源远流长的警枕、药枕、玉石枕、茶叶枕,到现代的磁枕、颈椎修复枕等,枕头的革命每天都在进行,小小枕头真如此重要?

是的,枕头不仅关乎睡眠质量,对于颈椎病患者或正遭受颈椎健康威胁的人群而言,好的枕头更意味着及持续的伤害甚至康复需要。

枕头的选择应遵循三个原则:柔软舒适、支撑性好、符合颈椎生理曲度。

第二步改坐姿

每天用电脑的时间很长,下班还要坐车或是开车,一天“坐”的时间就会特别长,颈椎病就这样“坐”出来了。

树立正确的坐姿,能减少至少40%的颈椎病发病几率。

树立正确姿势可总结为一句话,头部微仰,挺胸,自然放松。

第三步不适

对于已经出现颈椎病症状的人来说,消除颈椎疼痛不适更是当务之急,因为这关系到正常、舒心的工作与生活。

通常来说,热敷对于缓解颈椎疼痛不适非常有效。除此之外,正确的 *** 以及一些有针对性的药物如颈复康等都能在颈肩疼痛加剧或活动受限时起到很好的效果。

第四步局部功能很重要

颈椎问题之所以复杂,很大原因在于其症状反复发作。要想保证颈椎的持续健康,增强颈部的抗压性和韧性才是关键点。因此,有必要进行一些针对想较强的颈肩部局部功能,如“颈椎操”、“颈椎”等。

第五步少用电脑多

在颈椎病的治疗方法中,医生往往强调“物理治疗”,何为“物理治疗”,通俗点说就是。颈椎的局部功能也属于物理治疗法的范畴,但人体每个部位本来就,没有脱离整体的局部健康,因此,全身,对于康复与将会更有效。对于颈椎病患者而言,、游泳等,不仅运动了全身,还非常具有针对性。

以上五个步骤,即是逻辑顺序关系,也是一个统一体。做到一项或者在一天之内做到全部都很容易,持续性地坚持每一项,才是彻底享有颈椎健康的前提。最后,有度网专家提醒大家,您面前的电脑,正高度威胁到您的颈椎健康,您是否准备好离开它,到户外去活动活动了呢?

缓解不适

首先活动脖颈,拍打颈部。不管坐着或是站着,只要有空闲就闭上眼睛,左右转动颈部五十次,前俯后仰五十次,动作要轻柔。做完后,可用手掌从颈肩尽量往后甩拍打颈项,双手交替拍打各50次。

其次捏拿颈椎,揉摩后脑。先把右手拇指和食指岔开,用力从枕骨往下捏拿至颈椎,从上到下来回一捏一松1分钟,再换左手。左右手各捏三次。揉摩后脑,用两手拇指腹分别按压在枕骨下发际陷中风池穴上,余四指并拢搂抱头两侧,两拇指同时用力先外揉摩旋转20次,再向内揉摩旋转20次。

再次捏拿肩井(肩膀高骨内侧),拍打肩背。先用右手拇指、食指岔开捏拿左肩井两分钟,再用左手捏拿右肩井两分钟。如此两手轮换各两次;然后用右手掌拍打左肩背,再换左手掌拍打右肩背。两手交替拍打。

最后摩擦颈项。解开衣袖,两手掌分按脖子两侧,一手在枕骨下,一手在颈椎。两手同时用力向对侧 *** 2分钟,可、活血化瘀,促进颈项血液循环。

以上方法,只要,每天晚上睡觉前、早晨醒来后,各 *** 一遍,休闲看电视时,亦可多 *** 几遍,只要你能坚持一个月,肯定就会收到不错的效果,半年后将会大有好转。

总结: 颈椎是人们身体的重要支柱,很可能引发更严重的问题。因此,保护颈椎是人们必须时刻记得的事。那么,以上我为您盘点的颈椎的方法来学习下吧。

颈椎病的危害:头晕头疼,便秘,记忆力减退如何预防颈椎病:保持良好的坐姿或者体位,提醒自己做颈椎操,常常参加体育运动,注意颈部的保暖等。

对龋病预防的认识论文

摘 要:儿童龋齿是学龄前儿童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也是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疾病。本文介绍了学龄前儿童龋齿的原因,并从家庭、学校、社区三方面,提出相应的措施,从而降低学龄前儿童的发病率,提高学龄前儿童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 龋齿 防治 中图分类号:R7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c)-0230-01 龋病是学龄前儿童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也是危害学龄前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列为重点防治的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三大疾病之一[1]。龋齿是牙齿硬组织被破坏的一种疾病。发病开始在牙冠,若不及时治疗可形成龋齿,并引起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甚至引起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发育迟缓和心理障碍等问题。龋齿的发生是一个慢性、渐进的过程,预防和早期治疗龋齿成为学龄前儿童保健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第3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国内5岁儿童乳牙龋病的患病率为[2],但3岁以内幼儿发病情况少有报道。因此,以下通过描述学龄期儿童龋齿的防治,来增强人们的意识,减少儿童龋齿的患病率。 1 学龄前儿童龋齿的原因 学龄前儿童的口腔卫生 细菌在龋齿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主要的作用。致龋齿的细菌种类很多,最主要的是某些变形链球菌和乳酸菌。这些细菌与唾液中的粘蛋白和食物残渣混合后,牢固地粘附在牙齿表面和窝沟中,形成菌斑。菌斑中的细菌能产酸,但唾液含有多量免疫球蛋白,能杀灭产酸菌,保护牙齿。唾液分泌不足,牙齿表面的菌斑大量产酸,造成釉质表面脱钙、溶解。因此,保持口腔清洁是非常重要的。 学龄前儿童的饮食 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尤其是甜食、酸奶等有损害牙釉齿,容易滞留在牙的表面、窝沟和牙缝隙,为细菌繁殖、产酸提供物质基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很多家长给孩子的食物越来越精细,越来越软,像各种膨化食品、面包、蛋糕等,几乎不用咀嚼就能下咽了。有的孩子甚至到了两岁多还没有真正学会咀嚼,这就使颌骨得不到应有的刺激和锻炼,这对孩子的牙齿生长是十分不利的[3]稍硬的固体食物能锻炼学龄前儿童乳牙的咀嚼,使牙齿坚固,也能起预防龋齿的作用。比如食用湖州的烟熏豆,一可以锻炼咀嚼,二可以补充儿童生长发育所需的蛋白质。 家长的文化水平 文化程度高的父母可能更注意儿童的口腔卫生及饮食习惯,对儿童龋病更为重视,能够早期发现及早期治疗[4]。文化程度高的父母能更好地使学龄期儿童掌握口腔保健的知识。 家庭经济状况 经济收入偏低的家庭,由于母亲的口腔保健知识缺乏、对孩子的口腔护理差,导致这类家庭的儿童乳牙龋明显多于经济收入较高家庭儿童。 2 学龄前儿童龋齿的防治 家庭 控制饮食中的糖 家长应教育儿童养成多吃些瓜果蔬菜,牛奶、蛋类、肉类等富含钙、维生素的食物,并在日常膳食中要限制蔗糖的摄入量,少食或不食容易坏牙的食物,尤其是稠粘的糖食,以促进牙齿的健康。 养成刷牙的习惯 家长指导儿童学会正确的刷牙,并养成饭后漱口的习惯。早晚刷牙,每次持续时间3分钟。特别注意刷后牙的咬面,刷牙后要漱口。切勿横刷牙齿,否则不仅不能清除食物残渣,久之会损伤牙龈。 使用合适的牙刷和含氟牙膏 儿童需使用软毛有弹性、刷头小而薄、刷柄宽而长的儿童保健牙刷。牙刷洗刷干净,刷头向上放入杯中,置通风处干燥,且勿用热水烫洗。每2个月换1把新牙刷。氟能增强牙齿表面矿化程度,提高牙齿的抗酸能力,预防和减少乳牙龋齿病的发生,但是含氟牙膏要在家长的监督下使用。 锻炼牙齿 每天坚持按摩牙龈,每天三次,以便增强血液循环,提高局部抵抗力。唾液可以看作是护齿卫士,咀嚼和适量喝水都能刺激分泌唾液,保护牙齿。 定期检查 每半年定期检查牙齿是非常必要的,不但可以及时发现疾病,还可以尽早干预。 及时治疗 龋齿后需及时就诊、治疗和定时复查,以防龋齿进一步恶化。如果不及时治疗,烂牙越厉害,今后做根管治疗的几率就越大,费用也更贵。更严重的是,乳牙龋坏,还会累及咀嚼功能及恒牙,从而带来消化吸收和面部美观等诸多问题,对恒牙的萌出时间、排列及发育也会带来不利影响。 学校 加强锻炼 鼓励学龄前儿童参加室外体育锻炼,体育锻炼能维持体内正常微量元素,如通过晒太阳可以促进个体体内维生素D的转化,以维持个体体内血钙维持正常水平,减少龋齿的发生。同时体育锻炼能提高学龄前儿童的免疫力。 保持口腔清洁 午休前,幼儿园老师指导监督学龄前儿童集体漱口。因为午休时间较长,唾液分泌减少,增加龋齿的发生概率。 加强教育 幼儿园教师通过图片、卡通画、画报等形式在幼儿园进行口腔基本知识宣教。 提高素养 加强对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加大口腔保健知识的力度。 定期体检 幼儿园管理者把口腔检查加入体检的项目,以便能够及早的发现龋齿病,及时治疗。 开展爱牙日活动 每年的9月20号为全国爱牙日,幼儿园应充分利用一年一度的爱牙日,组织主题活动,要求家长参与,强化儿童与家长的爱牙意识。 社区 早期预防 (1)加强对家长的儿童口腔健康教育的认识,让其督促或帮助孩子早晚刷牙,限制吃甜食,培养孩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2)开展口腔保健的讲座,向儿童及家长示范如何刷牙,使学龄前儿童学会正确的刷牙方法;(3)在社区档案登记龋齿患儿的信息,以便定期随访,不断更新档案信息;(4)将口腔保健工作纳入社区儿童保健范畴,定期为儿童进行龋齿的预防和早期治疗。 及时治疗 发现龋齿患儿及时就医。对严重龋病患都辅以药物治疗,并向患儿家属解释使用药物的剂量,注意事项。 总之,龋病的防治工作重在预防,社区应加大对家长进行有关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宣传力度,努力促进儿童健康行为的形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口腔卫生习惯,减少龋齿的患病率,保护和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川碧,陈海琼,刑存乔.三亚市2354名2~6岁儿童龋齿患病情况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0):4330~4332. [2] 钱萍.儿童龋齿的危害与预防[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11):239~240. [3] 日易.儿童防龋三步曲[J].健康生活,2005(9). [4] 夏红玲,洪银慧,孙会,等.儿童龋齿的病因和预防[J].中国校医,2011,25(8).

【摘要】 目的 探讨龋病治疗过程中遇到的失误与处理措施。方法 龋病治疗中所遇到意外穿髓;充填物折裂与松脱;牙体折裂;牙髓性疼痛;牙周性疼痛;继发性龋等失误,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和材料进行弥补治疗。结果 采取直接盖髓术或牙髓干髓术或切髓术;去除充填物,修整洞形;全冠或环片固定牙冠再行牙髓治疗等措施;通过补救治疗后,达到了满意效果。结论 治疗过程中的失误通过及时弥补性治疗可以达到理想效果。 【关键词】 龋病治疗;穿髓;继发龋 龋病在治疗过程中若判断不当或技术不精细,都可能出现失误引起后遗症,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充分认识这个问题并及时予以避免,是十分必要的。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以下几种情况,分别谈谈笔者的体会和意见。 1 意外穿髓 在龋洞洞形制备过程中,本来不应穿通髓腔但因处理不当而使健康牙髓暴露称意外穿髓。穿髓给患者身心带来痛苦,同时使治疗变得更复杂。穿髓的常见原因有:(1)对患牙髓腔解剖知识掌握不足,髓腔状况与患者年龄和患牙牙龄有密切关系,一般年轻人髓腔大髓角高,尤以近中颊髓角高,术者应熟悉有关牙体解剖知识,手术时心中有数;(2)操作粗疏,不够仔细,对急性龋,龋坏软面呈大片状,宜用挖器,并逐层去除。对慢性龋,采用大号球钻慢速提磨,不宜用涡轮机去除深洞软龋。深洞不应把洞底制平而应把底垫平。制洞过程是很精细的手术,必须小心谨慎,以免穿髓;(3)髓角变异,一般说来,牙髓的髓角所居位置,约在釉牙本质界内4~5mm,偶尔有髓角在釉牙本质界内1~2mm,甚至接近釉牙本质界的情况,这种出于常规意外的变异则不易防范。穿髓的处理:意外穿髓所暴露牙髓多为正常牙髓,可根据患者年龄而决定治疗方案。青少年可做直接盖髓术;成年人可根据穿髓孔的大小而定,穿孔小者可试作直接盖髓,穿孔大者则失活牙髓作干髓术或切髓术,前牙作牙髓摘除术;老年人只能作干髓术或牙髓摘除术。 2 充填物折裂、松脱 充填物在口腔内经过一段时间后产生折裂或松脱,其原因有:洞制备因素,洞深度不够或垫底太厚,致充填体太薄,不能承担咀嚼压力而碎裂;承担力区制备不良;邻面鸠尾峡过窄过浅,轴髓线角过锐,龈壁倾斜而不能承力[1];充填体固位不良,如洞口略大于洞底未成盒状,邻面洞无鸠尾固位形,无邻面梯形及其他附加固位形;材料制备因素:调拌中成分比例不当,银汞合金的汞过多,强度下降,汞过少,材料易碎。粉液中粉量加大,材料强度减弱,易碎裂[2]。另外洞内有血、唾液等水分接触材料,使其性能下降,也可断裂。填充材料的操作因素:材料未填入洞底倒凹区而无固位形使充填体脱落;粘结面不干燥或不清洁,也可脱落。凡遇充填物折裂、松脱,其处理方法是:去除充填物,修整洞形,重新按照正规操作完成洞的修复。 3 牙体折裂 牙体折裂见于以下原因:牙体缺损较大,出现脆弱牙尖,制洞未处理或修复时未能降低咬合力;洞制备,外形转变太尖锐或洞底线角太锐,引起应力集中。修复的牙尖太陡,侧向运动受力过大或有咬高点;死髓牙、牙体较脆,出现前两种情况更易折裂。其处理方法是:部分折裂可以考虑去除部分充填物后,重新充填,用附加固位或粘结修复;根据情况,考虑改用固定修复;完全牙裂至髓室底,可酌情用全冠或环片固定牙冠后,再行牙髓治疗;若不适合则只有拔除。 4 牙髓性疼痛 充填术后的近期疼痛,疼痛与温度密切相关,当考虑牙髓反应。激发痛:充填后,牙出现由过冷或过热温度引起的疼痛,刺激去除后,疼痛立即消失。其原因多为制洞时产热过多,激惹牙髓,深洞未垫底,导致银汞合金传导温度敏感,深洞消毒药物过敏[3]。对时痛,新充填的牙在与对牙接触时,出现短暂锐性疼痛,其原因为对有不同金属的修复体,咬合接触时唾液传导产生电位差,出现电流刺激牙髓。其处理方法应针对原因,并结合疼痛程度给予处理:因制洞产热或消毒药物刺激等所引起的疼痛,若情况逐渐好转,疼痛随时间增长而明显减轻,则可不予处理,只嘱患者暂避免温度刺激。若疼痛持续并不减轻,或甚至加重,应去除充填物,作安抚治疗,待症状消除后再重新作永久充填;因垫底不良或未垫底引起疼痛不严重,可去除原充填物,重新垫底充填。 若疼痛程度较重,则可先作安抚治疗,待症状缓解后再垫底充填;因对充填不同金属物,只有去除银汞合金充填体改换复合树脂类非传导体,或者改用同类金属固定修复体。自发痛:手术后出现,无任何刺激即可出现的阵发性尖锐疼痛,遇温度刺激可诱发或加重,刺激去除后疼痛继续存在,尤以夜间发作明显,应考虑急性牙髓炎。引起原因:引起激发疼痛的各项原因持续或严重,或未及时处理,引起牙髓反应加重,出现急性炎症;判断失误,深龋洞已有牙髓早期炎症或慢性牙髓炎,或已经有意外穿髓孔而未及时发现,充填后均可产生牙髓炎;充填材料的刺激作用,复合树脂充填洞未作垫底,其残余单体刺激引起牙髓炎症。其处理方法是:去除充填物,以抗生素作安抚治疗,若失败,按牙髓病的适应证处理。早期牙髓炎在青少年可试做活髓保存;除去充填物作切髓术或干髓术或牙髓摘除术。 5 牙周性疼痛 咀嚼痛:在咬合时引起钝痛,不咬合时则不痛,与温度变化无关。其原因多为:充填物过高引起患牙早接触,牙周膜的调节失去平衡,引起牙周创伤;粘结修复时酸蚀液过多。刺激牙颈部牙骨质、牙周膜引起;消毒药溢出,灼伤牙龈。处理方法有:用咬合纸检查有关复合树脂的高点,或银汞合金充填体上有无亮点。若发现早接触,及时磨除高点,症状可以消除;牙颈部用氟化钠糊剂脱敏,用塞治剂保护,轻度疼痛,随时间的推移可逐渐消除[2];消毒药溢出灼伤牙龈,用盐水清洗或上塞治剂。持续性自发钝痛:可以定位与温度无关,咀嚼可以加重疼痛。 其原因有:充填物形成颈部悬突,压迫牙间乳突,易于形成菌斑,产生牙龈炎,长期可引起牙槽嵴吸收,牙龈萎缩出现牙龈炎症;食物嵌塞,由于邻面接触区恢复的凸度不够,接触点过松,咀嚼时食物会嵌入压迫牙间乳突引起疼痛,长期可引起牙槽骨吸收,出现牙周炎;邻面接触点恢复过凸,可见于复合树脂修复时牙间出现楔力,使牙周膜过度牵张出现疼痛。处理方法:已出现有悬突时应及时去除,用细长砂石尖试磨,若不成功,应去除邻面充填物而重新充填;因接触点过松出现食物嵌塞,只能重新充填,或者酌情做固定修复,已恢复接触点;邻面过凸引起牙周膜牵张者应以砂纸条修磨邻面,使恢复正常凸面。 6 继发龋 经充填治疗后,在洞边缘或洞内壁又再次出现龋坏。其原因有:原有龋坏未去净,在洞底或侧壁又继续发展成继发龋;治疗后在洞缘又出现新的龋坏。多由制洞不良,制备洞外形时邻近深窝沟或可疑龋未作预防性扩展或窝沟封闭,而在洞缘产生龋坏;洞缘未放在自洁区而在滞留区,再产生洞缘继发龋;无基釉未去净或制洞时又产生新无基釉,承力后碎裂,出现边缘裂缝,易滞留食屑,产生菌斑,而发展为继发龋;材料本身性能不良或材料调制不当,使充填物与洞缘出现微缝,或充填时手法不当使材料产生了菲薄边缘,承力后断裂,出现边缘缝隙逐渐龋坏;操作不当,填充材料未压紧或未与洞缘紧密贴合出现微缝;垫底不当,粘于洞缘侧壁的垫底材料被唾液溶解出现缝隙,逐渐龋坏。处理方法:去除充填物,去净继发龋,重新按正规操作完成修复窝洞。

血液病的理解与认识论文

性白细胞抗原(HLA)配型问题和多药耐药性的存在,仍有30%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得不到有效的缓解,再则,高强度

血液病概述 血液病是指原发于造血系统的疾病,或影响造血系统伴发血液异常改变,以贫血、出血、发热为特征的疾病。造血系统包括血液、骨髓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和淋巴组织,凡涉及造血系统病理、生理,并以其为主要表现的疾病,都属于血液病范畴。 目前,引起血液病的因素很多,诸如: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遗传、免疫、污染等,都可以成为血液病发病的诱因或直接原因,由于这些原因很多是近几十年现代工业的产物,从而使血液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可以说,血液病是一种现代病。 血液病临床分为三大类型:红细胞疾病、白细胞疾病、出血和血栓性疾病。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有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血小板减少、多发性骨髓瘤等,以往由于缺乏特效疗法,许多疾病被人们称为“不治之症”,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发展,特别是在我国,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血液病的治疗效果有了明显提高,许多疾病得以治愈,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显示出中医治疗本病的巨大优势。 现代医学对血液病的治疗多应用激素、化疗等方法,但副作用大,病人治愈率低、易复发。60年代国外首次将骨髓移植用于治疗白血病,使白血病由不治之症变为可治之症,治愈率有所提高,然而骨髓资源十分缺乏,且捐献的骨髓很大部分与病人的HLA不一致,即使移植成功,5年内复发率也高达70%。中医药有着广阔的资源,五十年代人们探索中医治疗血液病的途径,直至现在许多中医认为其病机在于肾虚。我们经临床研究,发现本病的致病因素多为“邪毒”所致,如放射线、化学药品、农药、病毒、细菌等均为中药“邪毒”范畴,在大量临床研究基础上,我们提出“邪毒伤肾”的理论,创立了“解毒透邪、泻实固本”,以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血细胞再生激活疗法”,打破了以往治疗本病单纯从虚立论的传统观点,对不同疾病采取辩证辨病相结合,针对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为中医治疗血液病提供了系统的理论依据和治疗法则,临床取得了显著效果,有些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已远远超出世界发达国家。 血液病指原发(如白血病)或主要累及(如缺铁性贫血)血液和造血器官的疾病. 其中有好治的也有难治的. 1、什么是血液病?哪些情况下应考虑血液病? 血液病亦称为造血系统疾病,包括原发于造血系统疾病(如白血病原发于骨髓组织等)和主要累及造血系统疾病(如缺铁性贫血等)。血液病可以是原发的,其中大多数是先天性造血功能缺陷或骨髓成分的恶性改变。也可以是继发的,其他系统的疾病如营养缺乏、代谢异常及物理化学因素等也可以对骨髓系统造成不良反应,血液或骨髓成分有较明显改变者,亦属血液病的范畴。 血液系统疾病多半是难治性疾病, 发病隐袭,病状隐匿,即使患病,病人常不能自己察知,多因其他疾病就医或健康体检时而被发现。因此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免给健康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显得尤为重要。以下十种状况,需高度警惕血液系统疾病。 1. 身体日渐虚弱,长叹"今不如昔",精神倦怠,肢体酸沉,少气无力,嗜卧懒动; 2. 弱不禁风,经常感冒,或感冒经久不愈;常有低热,甚或高热; 3. 头晕、头痛、头昏、眼花、耳鸣、心悸、气短,甚则晕厥; 4. 面色苍白,萎黄,虚浮,唇舌淡无血色,结膜色淡;或见眼窝黯黑(俗称黑眼圈),或面色赤红紫黯而无光泽; 5. 毛发枯槁不泽,脱发;指甲平塌凹陷,易折易裂;皮肤干燥皱缩,弹性较差; 口腔糜烂,牙龈肿胀,舌面光剥无苔; 6. 肌肤常见出血斑点或青紫斑块,轻微刺伤、划伤即出血不止,碰撞挤压,皮下即见大片青紫瘀斑; 7. 经常鼻出血、牙龈出血,口腔及舌面紫黯血泡;女子月经过多如崩如注,或不分周期淋漓不断; 8. 胸骨、胫骨压痛,四肢关节疼痛或骨痛; 9. 腹胀,肝、脾、淋巴结肿大; 10. 血液及骨髓检查异常。 2、常见的血液病有哪些 1. 红细胞疾病: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性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急性失血性贫血、慢性病贫血、血色病等; 2. 白细胞疾病:白细胞减少症、粒细胞缺乏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恶性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恶性组织细胞病、多发性骨髓瘤等; 3. 出血性疾病:单纯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无力症、血友病、获得性凝血机制障碍性疾病等; 4. 骨髓增生性疾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症等。 3、血液是如何生成的?各种血液细胞的功能是什么? 血液是血管中流动着的粘稠液体,分为液体成分和有形成分。液体成分指血浆(50~60%),有形成分指血细胞(40~50%)。从胎儿期开始就开始生成原始的血细胞,出生后骨髓成为唯一的造血器官。血液细胞主要指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以及各种免疫细胞。红细胞主要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缓冲体内的酸碱平衡。白细胞则是炎症反应的第一线的卫士,聚集、游走到炎症部位进行吞噬作用。而对于较大的细菌、寄生虫等则靠体内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来完成。血小板参与人体的血凝、抗凝及纤溶的过程。血液中各细胞各司其职,共同使血液系统处于正常的动态稳定的状态。 4、血液病常用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血液病常用的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白细胞分类、骨髓细胞分析、血细胞化学染色、染色体核型检查、免疫学检查、骨髓病理活检、相关酶学检查等等。 血液病治疗一般分为西医治疗与中医治疗,西医治疗通常以激素、免疫剂及骨髓移植治疗.中医以中医药治疗原则,一般以调节免疫为入手治疗.著名的治疗医院有中国医学科学院天津血液病研究所、中国国际生命医学工程院附属二院北京华军中医院中医血液病中心等。

血液病主要分为先天性的和后天性的。先天性的血液病多因为血液中基因的突变,多存在于新生儿。后天性的血液病多因为病毒、生化物质等原因。造血系统包括血液、骨髓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和淋巴组织,凡涉及造血系统病理、生理,并以其为主要表现的疾病,都属于血液病范畴。

血液保护是当今外科发展的必然要求,其目的是减少出血、少输血、不输血和输自体血,减少不必要的输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血液内科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内科护理风险因素的种类及对应的风险管理对策。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42例血液内科疾病的护理风险存在因素,分析风险管理的研究。结果:42例血液内科疾病患者得到有效护理,2例输液渗漏,2例经济纠纷,投诉率。结论:实施风险管理可最大程度减少风险发生,利于患者病情改善。

【关键词】血液内科;护理风险;研究对策

【Abstract】Objective:Kind and corresponding risk discussing the blood internal medicine nursing risk factor manage a countermeasure。Method: Retrospect sex there exists a factor in the nursing risk analysing my 42 regular yard blood internal medicine disease, research analysing the risk administration。Result.:42 regular blood internal medicine diseases patient gets the effective nursing , 2 regular infusion leakage , 2 regular economy disputes , complaint rate 。Conclusion: Put risk administration into practice but maximal degree reduces risks happening , is good for patient state of illness improvement.

【Keyword】Blood internal medicine Nursing riskStudy a countermeasure

医疗是一个高风险行业。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有害因素导致病人伤残或死亡后果的可能性,具有风险水平高、风险不确定性、风险后果严重等特性[1]。血液内科患者逐年增多,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护理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因素已成为血液内科护理管理的新方向。我院血液内科自2007年开始对该科护理风险因素寻求其防范对策,降低了风险事件,护理缺陷、护理差错和纠纷的发生。分析 报告 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42例血液病患者男26例、女16例。年龄12~62岁,平均37岁。再生障碍性贫血17例,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3例,血友病2例,凝血功能障碍2例, 其它 病种3例。

风险因素分析

主观性个人因素 护士的责任心不强,执行 规章制度 不严,护理核心制度未严格执行所造成的护理缺陷是一种发生率较高、损失较大的风险[2]。血液科输血治疗较多,因护士个人因素输错血或输错液体等,化疗药物渗漏未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护理文件记录不及时、欠准确或字迹潦草,内容不符不连贯,随意涂改也易导致护理纠纷

专科知识及 经验 缺乏不能及时掌握新理论、新技术、新护理方法。抢救仪器的使用不熟练,对各种恶性血液性疾病不能及时判断。

感染预防意识淡薄 诊疗护理行为都可能存在医院内感染的隐患,护理操作时未注意按先洁后污的原则,从而易发生交叉感染引发纠纷。

医患沟通缺乏 对病情、护理行为没有履行告知义务或告知技巧不当致护理纠纷或投诉

缺乏法制意识护患关系是特定人际关系,进行深静脉置管操作前未将可能出现的风险告知病人,造成病人不理解、不配合;给病人导尿、灌肠时,未经病人同意暴露隐私等。

主观性病人因素 血液病病人自身心理负担较重,情绪焦虑不安,对治疗及生活失去信心,产生悲观绝望情绪。客观性疾病自身因素血液病是原发于造血系统的疾病,以贫血、出血、发热为特征的疾病,与感染,生活因素相关。血液病病人是医院感染高发人群,病种感染率约12%,而肿瘤化疗病人可达35%左右[3]。如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严重贫血的病人容易有眩晕、乏力等症状情况,加上凝血功能障碍,病人容易出现意外。血液科病人大多经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此药杀伤或抑制癌细胞的同时也损害正常组织细胞及引起药物性静脉炎[4,5]。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难度,甚至导致肢体功能障碍,容易发生医疗纠纷。其它因素如病房噪音 病房内用物摆放不合理

护理风险因素对应管理对策

重点抓好制度落实,更新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提高护理人员主观能动性, 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规范护理记录,护理人员履行告知义务,让病人享有知情同意权[6]。血液病化疗药物使用较多,要求护士掌握化疗专科知识及技术,如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机制及其护理应对方法、化疗血管的选择与化疗中的监护、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化疗急症的抢救等。

加强护患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科室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及时进行评估、分析,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护士对护理风险的防范意识和能力。

从细节上落实各项 措施 到位,加强护理风险监控。如加强病区环境安全管理 ,加高床栏,将危险物品远离患者,保持地面干燥。

加强院内感染 认真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制度,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2结果

42例血液内科疾病患者得到有效护理,其中2例因输液渗漏经对症处理缓解,2例因经济条件原因发生医疗纠纷,经明细账目,耐心解释,联络患者当地医保机机解决费用,得到合理解决。投诉率为。

3讨论

医疗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医务人员、医疗护理技术、药物、环境、设备、医疗护理制度与程序等风险因素进行管理的活动[7]。护理风险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和过程中。血液内科疾病具有病情变化快,预见性差的特点,没有风险意识,不能及时发现护理风险,将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影响正常的护理工作。我科采取上述综合防范对策,实施风险管理后,护理质量得以明显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明显增强。实施三年多差错事故显著减少,护理纠纷、护理投诉明显减少,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达.患者病情,心理,身心都得到不同程度改善。

参考文献

[1]刘秋瑾,张国英,张文玲.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8,22(4C):10401042.

[2]吴欣娟,贾朝霞.从护理角度看病人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J].护理管理杂志,2005,5(71):5658.

[3]许洪志,仲春红,叙功立,等.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6,19(3):8589.

[4]刘志霞,郭淑婷,苏齐.PDCA循环法对肿瘤病人化疗的管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4,20(3):6768.

[5]邓本敏,黄培兮.静脉化疗药物配置与输注目的对疗效的影响[J].实用护理杂志,2004,20(5):5859.

[6]孟繁荣,刘志英.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J].护理研究,2008,22(8C):22402241.

[ 7 ]蔡学联.护理实务风险管理[M].第2版.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5:5

【摘要】血液内科病人因为原发病及治疗因素造成机体免疫功能和造血功能损害,分析血液内科患者急诊方法,可以控制医院内感染发生率,加强医院的管理。本文探讨了血液病人的内科急诊方法,为有效监管血液病感染提供相应指导。

【关键词】血液内科,内科急诊,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R5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 编号】1004-4949(2014)03-0134-01

血液内科主要治疗贫血,像血友病、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殖性疾病以及一些属于血液病范畴的并发症的处理。从目前数据来看,血液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血液病已经成文了一种现代病,但因为血液病发病隐匿,患者多数不能自己觉察,多因其他疾病就医或体检时被发现。因此,提高对血液病的认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尤为重要。

1血液内科概述

血液病分好多种,有的是原发的,大多数是因为造血功能缺陷或骨髓成分的恶性改变;有的是继发的,某些疾病如营养缺乏、代谢异常及物理化学因素等会对骨髓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导致血液或骨髓成分明显改变。血液内科患者是医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目前,已知引起血液病的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遗传、免疫、污染等,都可以成为血液病发病的诱因或直接原因,加之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以及新病原菌的出现等因素使其医院内感染率逐年升高。 同时这些感染也是造成血液病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

2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收集2010年1-1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974例血液内科住院患者,男性1885例,女性1090例,年龄3~79岁,其中急性白血病 685例,慢性白血病1066例,缺铁性贫血81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204例,多发性骨髓瘤94例,其他109 例。

病因构成

白血病患者75例,占到 %;血友病患者25例,占到 %;淋巴瘤患者28例,占到 %;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50例,占到。

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系统分析病例资料。调查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天数、诊断、侵入性操作、是否发生感染、感染部位、感染时间和病原菌、抗生素的使用等。医院内感染的诊断标准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确诊。

救治方法与人员安排

血液内科急诊患者按链式并联操作流程:初步判断病情―呼吸道管理―循环管理―系统查体―采取维持病人生命体征平稳的各项护理措施。治疗组设急救护理小组,由2名护士组成,即责任护士和辅助护士各1名,责任护士一般由高年资护师担任。当患者进入抢救室后,抢救人员立即按流程规定站位:责任护士站在病人头位,负责呼吸道的管理,立即进行高流量吸氧,吸痰,或配合医生气管插管,上呼吸机辅助呼吸,心电除颤,心电监护,抢救全过程指导辅助护士工作,并与医生沟通,使医护抢救配合默契;辅助护士站立在病人的体侧,负责循环系统的管理,立即快速建立1~2条大静脉通道,采血,留置导尿管,执行抢救医嘱,记录抢救的各项措施、药物及实施时间,病人的病情变化等。护理操作分工明确,双人同步进行。

观察指标

按照危重“急救白金10min”作为时间判断标准,要求基本生命支持在10min内完成。从患者躺在抢救床上开始到完成基本生命支持操作发挥治疗作用为止,时间以分钟计算,物品准备纳入基础抢救时间。

抢救成功标准

病人心跳呼吸恢复、有效循环建立(在有或无药物维持下动脉收缩压≥80mmHg),转送住院无生命危险,则认为血液内科病人的内科急诊成功。

3统计分析

数据用 软件进行统计,采用χ2检验,以 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结果

血液内科主要疾病感染分布 2974 例血液内科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内感染 164 例,发生率为,以急性白血病(感染率 )和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率 )较高,与其它血液内科疾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不同时间血液内科医院内感染部位分布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最多(),其次为口腔( )、胃肠 道( )、血 液 ( )、 肛 周()、泌尿道及其他部位。其中冬春季呼吸道感染高发,夏秋季胃肠道和口腔感染常见。病人住院时间、侵袭性操作、有无放化疗、抗生素的使用等均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相关,以侵袭性操作发生的感染率最高。引起医院内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条件致病菌,其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真菌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本组病例就诊后24h内即明确诊断者100(),就诊后2~4d内明确诊断者78例()。178例血液内科急诊患者中,白血病患者急诊抢救成功65例,死亡10例;血友病患者急诊抢救成功20例,死亡5例;淋巴瘤患者急诊抢救成功23例,死亡5例;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急诊抢救成功41例,死亡9例。合计总共急诊抢救成功149例,死亡29例,急诊抢救成功率为,死亡率。其中23例死于急诊室,6例死于住院期间。

5研究讨论

按国际疾病法(ICD)命名血液系统疾病,血液病可以分为造血干细胞病、红细胞疾病、白细胞疾病和出血性疾病等几大类:造血干细胞病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性疾病(如骨髓纤维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如难治性贫血、环形铁粒细胞性难治性贫血、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等)、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红细胞病则包括贫血和红细胞增多症。其中贫血的种类也很多,有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性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阵发性睡眠血红蛋白尿、失血性贫血等。血液病并不可怕,也并非都是恶性的,某些类型的血液病只要及时治疗,可以完全治愈。因此,疾病确诊以后,要及时到学术力量强,治疗经验丰富的专科医院接受系统治疗,这是战胜血液病的关键。本研究结果显示,本院血液内科患者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 ,较国内部分医院所做该科室感染率研究低,这与本院开展目标性监测,监督各项感染控制措施,如手卫生、隔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环境清洁与消毒等工作的落实有关。综上所述,必须加强对血液内科患者医院内感染的监控并做好预防措施。应严格掌握抗生素用药有效指征,合理有效使用各种药物,鼓励患者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防止医院内感染发生。

6结语

血液病人内科急诊时应当先进行紧急性抢救,充分保障患者的急救时间。急诊时不仅要强调时序性,还要保障分工明确,逐一治疗。这样才能为患者赢得更多宝贵的治疗时间和机会。

参考文献

[1] 李晓屏,血液内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风险管理[J],全科护理,2009

  • 索引序列
  • 血友病的认识与预防论文
  • 认识血友病论文
  • 对颈椎病的认识与预防论文
  • 对龋病预防的认识论文
  • 血液病的理解与认识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