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医学期刊李甫

医学期刊李甫

发布时间:

医学期刊李甫

根据卫福部统计,台湾65岁以上长者10大死因中,「事故伤害」高居第6名,而「事故伤害」里头很大一宗就是老人跌倒,将近1/6的老人都有过严重度不一的跌倒经验,而儿孙们最害怕的,莫过于老人跌了一跤之后,再也站不起来,甚至跌掉了性命。

即使是在医学发达的现代,跌倒也仍然是台湾老年人因伤致死的首要原因,摔一下摔出骨折就不是小事了,再加上老年人常见的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病,各种疾病合并起来,因为跌倒而一次爆发,后果不堪设想。

毫不夸张地说,跌倒一次跌的不止是生命健康,也是金钱,在美国如果老年人跌倒就诊,一次就要花掉近1万美元。台湾虽然没有相关的数据,但是光想着老人跌倒后所要花费的看护、照顾金钱,累加的费用也不容小觑。

因此,防患于未然,总比亡羊补牢更好,所以许多老人总想着应该做些什么运动来维持健康,但是,该做什么好呢?

国际研究:做太极拳最好!

近期的《JAMA Internal Medicine》上,美国俄勒冈研究所华人科学家李甫中教授团队带领的一项临床试验给出了答案:练太极!(【动图教学】太极八式这么做,让你在家强身健体)

其实太极拳有益健康已经不是新闻,早在2012年,李甫中教授团队就在《NEJM》上发文证实,练太极拳可以改善帕金森式症患者的运动功能受损状况,防止患者跌倒。而这次的研究则是针对老人,他们发现,与有氧运动、练肌肉相比,每周参加两次1小时的太极课程,坚持半年,就能把跌倒风险降低58%!

与单纯的力量训练、有氧训练或者是协调性训练相比,练太极可以说是全身运动,从而改善身体的平衡能力。而且,练太极也不需要健身房里的器械,找块空地摆起架势,把动作学会了就能练习,对老年人来说相当简单易行呢。

有运动风险就会降低 但是练太极拳降低的风险最大

这项研究找了670名1年内曾有跌倒史,但仍然有一定运动能力的老人参加了试验,绝大多数是白人。研究团队把参与者平均分成了3组,第1组练习的是太极,第2组进行有氧运动、肌肉、平衡性和协调性等运动量较大的训练,第3组则进行强度较轻的伸展运动、深呼吸等练习,作为研究中的对照组。

试验为期6个月,参与的老人们如果不小心跌倒,就要进行自我记录并报告,研究团队也会透过电话、上门等方式进行密切随访。除了跌倒频率这个主要指标,运动能力、认知功能等项目,也是研究团队的关注点。

77%的老人坚持完成了6个月的全部课程,太极组、有氧运动组和对照组的完成率基本相同,在费用上,有氧运动组稍稍高于其它两组。

那么效果如何呢?参与的老人平均年龄达到78岁,所以跌倒的发生率还是比较高的,有的老人在实验期间摔过,但无论在跌倒的发生率还是次数上,太极组都是最低的,按照风险比计算,太极组的老人比对照组相对风险下降了58%,比有氧运动组也低了31%!

国内专家也说太极拳好

其实,国内也一直有鼓励老人家从事太极拳运动的说法,最具有代表性的就蓝青复健诊所院长、台大复健科医师蓝青,他表示太极拳是均衡式运动,就是做一项运动就可达到很多效果,不像跑步是心肺运动,若要训练肌力与柔软度,得另外做其他运动。

不过,是不是有哪些人不太适合太极拳运动呢?像是心脏病开刀患者就暂时不适合太极拳,但是其他没有严重病痛的,就可以先从松柔、功操、拉筋及单式开始,循序渐进。

蓝青鼓励大家做晨间运动,例如早上在家附近的公园打完太极拳再去上班上课,一天精神都会很好,「太极拳对心脏与肺脏功能、肌力、免疫功能都有帮助,也能训练平衡减少跌倒的风险,还可改善骨质疏松与身体柔软度,长期打太极拳,也能控制体重。」

最重要的还是养成运动习惯

「除了改善平衡,打太极还能提升老人的自信。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很多老人跌倒过一次就会有心理阴影,不再做体力运动以防再次跌倒,但这样就陷入了负面循环,太极恰好能帮助他们打破这个循环。」不过梅奥诊所的专家Nathan LeBrasseur表示,他不会轻易建议已经积极从事其他类型运动的老年人,扔下现在运动的项目而匆忙改练太极。「关键是要让老年人动起来,坚持运动,毕竟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也还是有一定好处的。」

期刊小档案: 《JAMA》是一份美国出版的经由同行评审的医学期刊。该期刊由美国医学会以每周一期出版。 起初于1883年创刊,自此之后即不中断的持续发行,而本期刊发行的内容为:原创性的研究文章、社论、临床综述及病例报导等。

医学期刊文章李甫

你可以到图书馆去查一下去年的实用内科学杂志,上面有很多违规杂志的名单.在上面写文章是不被职改办承认的.但单位有时会认可.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国家级或是非国家级,核心或者非核心,统计源或者非统计源期刊等等),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根据卫福部统计,台湾65岁以上长者10大死因中,「事故伤害」高居第6名,而「事故伤害」里头很大一宗就是老人跌倒,将近1/6的老人都有过严重度不一的跌倒经验,而儿孙们最害怕的,莫过于老人跌了一跤之后,再也站不起来,甚至跌掉了性命。

即使是在医学发达的现代,跌倒也仍然是台湾老年人因伤致死的首要原因,摔一下摔出骨折就不是小事了,再加上老年人常见的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病,各种疾病合并起来,因为跌倒而一次爆发,后果不堪设想。

毫不夸张地说,跌倒一次跌的不止是生命健康,也是金钱,在美国如果老年人跌倒就诊,一次就要花掉近1万美元。台湾虽然没有相关的数据,但是光想着老人跌倒后所要花费的看护、照顾金钱,累加的费用也不容小觑。

因此,防患于未然,总比亡羊补牢更好,所以许多老人总想着应该做些什么运动来维持健康,但是,该做什么好呢?

国际研究:做太极拳最好!

近期的《JAMA Internal Medicine》上,美国俄勒冈研究所华人科学家李甫中教授团队带领的一项临床试验给出了答案:练太极!(【动图教学】太极八式这么做,让你在家强身健体)

其实太极拳有益健康已经不是新闻,早在2012年,李甫中教授团队就在《NEJM》上发文证实,练太极拳可以改善帕金森式症患者的运动功能受损状况,防止患者跌倒。而这次的研究则是针对老人,他们发现,与有氧运动、练肌肉相比,每周参加两次1小时的太极课程,坚持半年,就能把跌倒风险降低58%!

与单纯的力量训练、有氧训练或者是协调性训练相比,练太极可以说是全身运动,从而改善身体的平衡能力。而且,练太极也不需要健身房里的器械,找块空地摆起架势,把动作学会了就能练习,对老年人来说相当简单易行呢。

有运动风险就会降低 但是练太极拳降低的风险最大

这项研究找了670名1年内曾有跌倒史,但仍然有一定运动能力的老人参加了试验,绝大多数是白人。研究团队把参与者平均分成了3组,第1组练习的是太极,第2组进行有氧运动、肌肉、平衡性和协调性等运动量较大的训练,第3组则进行强度较轻的伸展运动、深呼吸等练习,作为研究中的对照组。

试验为期6个月,参与的老人们如果不小心跌倒,就要进行自我记录并报告,研究团队也会透过电话、上门等方式进行密切随访。除了跌倒频率这个主要指标,运动能力、认知功能等项目,也是研究团队的关注点。

77%的老人坚持完成了6个月的全部课程,太极组、有氧运动组和对照组的完成率基本相同,在费用上,有氧运动组稍稍高于其它两组。

那么效果如何呢?参与的老人平均年龄达到78岁,所以跌倒的发生率还是比较高的,有的老人在实验期间摔过,但无论在跌倒的发生率还是次数上,太极组都是最低的,按照风险比计算,太极组的老人比对照组相对风险下降了58%,比有氧运动组也低了31%!

国内专家也说太极拳好

其实,国内也一直有鼓励老人家从事太极拳运动的说法,最具有代表性的就蓝青复健诊所院长、台大复健科医师蓝青,他表示太极拳是均衡式运动,就是做一项运动就可达到很多效果,不像跑步是心肺运动,若要训练肌力与柔软度,得另外做其他运动。

不过,是不是有哪些人不太适合太极拳运动呢?像是心脏病开刀患者就暂时不适合太极拳,但是其他没有严重病痛的,就可以先从松柔、功操、拉筋及单式开始,循序渐进。

蓝青鼓励大家做晨间运动,例如早上在家附近的公园打完太极拳再去上班上课,一天精神都会很好,「太极拳对心脏与肺脏功能、肌力、免疫功能都有帮助,也能训练平衡减少跌倒的风险,还可改善骨质疏松与身体柔软度,长期打太极拳,也能控制体重。」

最重要的还是养成运动习惯

「除了改善平衡,打太极还能提升老人的自信。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很多老人跌倒过一次就会有心理阴影,不再做体力运动以防再次跌倒,但这样就陷入了负面循环,太极恰好能帮助他们打破这个循环。」不过梅奥诊所的专家Nathan LeBrasseur表示,他不会轻易建议已经积极从事其他类型运动的老年人,扔下现在运动的项目而匆忙改练太极。「关键是要让老年人动起来,坚持运动,毕竟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也还是有一定好处的。」

期刊小档案: 《JAMA》是一份美国出版的经由同行评审的医学期刊。该期刊由美国医学会以每周一期出版。 起初于1883年创刊,自此之后即不中断的持续发行,而本期刊发行的内容为:原创性的研究文章、社论、临床综述及病例报导等。

医学期刊万方数据李甫

要看各地的规定了,如果没有特殊要求必须在核心上发表,应该就可以的,这个杂志是新闻总署正式批准的杂志。《中外医学研究》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指导,中国医院管理杂志社主办的医学专业综合性学术期刊,属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系列杂志。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568x、国内统一刊号:CN 23-1555/R,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14-288。本刊发表文章已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并全文录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电子版。本刊以服务广大医药卫生科技人员、促进国内外医学学术交流和医学科学发展为宗旨,以积极推广现代先进技术、及时交流防病治病经验、大力普及医学科技新知为己任。本刊的办刊方针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积极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本刊设有专家论坛、论著、综述、卫生管理、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短篇报道、学术讲座、护理与康复、社区卫生、中医中药、政策研究、医药之窗、创新管理、影像与检验、调查研究、个案报道、国外医学等多个栏目。论文征集要求:1 文稿:来稿应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创新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精练,层次清楚,数据准确,必要时应做统计学处理。论著、综述等文章一般在5000字左右,短篇经验交流在2500字左右,个案报道不超过1500字。要求字迹清楚,特殊文种、上下角标符号、需排斜体等应予注明。2 文题:力求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除公知公用者外,尽量不用外文缩略语。中、英文题名含义应一致。�3 作者: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更动;作者单位名称及邮政编码脚注于同页左下方,并注明通讯作者。�4 摘要:论著需附结构式中英文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应给出主要数据)、结论四部分,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中文摘要200字左右,英文摘要400个实词左右。5 参考文献尽量选用近年公开发表的文献,在正文中加以标注,并按正文引用顺序著录,文末参考文献项请按GB/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依次列出。6 论文不收审稿费。收稿后5个工作日左右通知作者对稿件的处理意见。出版后,前两位作者均可获赠当期杂志并颁论文证书和医学继续教育学分。投稿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文体路5号院《中外医学研究》采编部(100071)咨询电话: 联系人:张秀红网站: Email:

1993年北京万方数据公司成立,成为国内第一家专业数据库公司。

1997年万方数据(集团)公司成立;国内第一家科技信息网站——中国科技情报网对外服务。

1999年万方数据(集团)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建立300家服务中心。

2000年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在北京、上海、深圳、武汉、沈阳、西安成立分公司;“万方数据资源镜像系统”推出。

2001年“信息中国说”推广活动,遍及全国400所高校; 推出“万方数据医药镜像系统”; 与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达成战略联盟。

2002年万方数据资源系统,镜像系统全面改版;成立数据加工子公司——北京智库泉数据处理有限责任公司。

2003年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启动海外市场;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医药、通信、电力行业竞争情报系统分获“新产品证书”。

2004年“知识服务行”巡回讲座在全国各地展开; 上海子公司成立。

2005年万方数据成立五周年;从学术与产业结合的角度,通过论坛、展会、影视宣传等多种形式,融合专家学者及企业多方参与,将五周年庆典活动推向 *** 。

2006年从信息资源服务转变为知识门户与技术服务;实现分布式存储及服务、构建全新电子商务平台中文知识链接门户深度开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系统退出; “跨越检索,走向知识发现”产品发布会全国各省市全面推展。

2007年万方数据技术研究院成立,研究院跟踪研究国际行业发展趋势,立足于公司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开展基础性、前瞻性研究工作;万方数据成为DOI(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 数字对象标识,它是科技信息资源整合与互联的重要标准)的唯一中文代理注册机构,从而将DOI带入中国;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系统”推出;“跨越检索,走向知识发展”产品发布会在全国各省市全面推展。

2008年万方数据与中华医学会在北京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获得中华医学会旗下115种医学核心期刊的独家数字出版权,这是信息服务商与信息资源源头首次合作的范例;“强强联合、开创共赢、开启数字服务未来之路——中华医学会数字化期刊系统”产品发布会在全国各省开展;“万方数据资源管理与服务系统”获2008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 “万方视频数据库服务软件”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颁发的“市重点新产品”奖;“万方数据库及用户系统软件”获上海市人民 *** 颁发的“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万方数据创新资源服务系统软件获“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认定; 成为国家奥林匹克文献信息中心合作伙伴; 图灵奖获得者、美国国家研究推进机构(CNRI)总裁Robert E. Kahn博士以及CNRI Handle系统首席架构师Sam Sun先生来访; 万方数据等5家单位联合发起 “图书馆和数字对象唯一标识(DOI)研讨会”在京召开;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签约服务站点正式上线,打造在线服务新模式;“第六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在广西南宁举行。

2009年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联合成立“医学信息素质培育创新联合实验室”; 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联合成立“医学知识服务创新联合实验室”;在三亚成功举办主题为“推动产业升级、实现合作共赢”的三亚论坛; 公司与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第七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在昆明举行,主题是“改革创新、科学发展”; 万方数据“中文数字对象标识(DOI)注册与服务系统”在“第三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获“创新技术奖”。

2010年举办万方数据成立十周年庆典活动;与中华医学会续签“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数据库”独家合作协议;中国质检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与万方数据战略合作签约;公司与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等共同主办的第8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知识服务平台推出移动阅读计划;知识服务平台个人用户站点和签约用户站点两站点合并用户登录和支付功能;在个人论文在线相似性检测系统的基础上,推出批量论文相似性检测工具;DOI成为ISO标准;在全国各地举办数图研讨班活动。

2011年凭借论文相似性检测技术和DOI注册技术中选新闻出版总署重大科技工程项目;成功举办主题为“推动技术创新 引领行业发展”的三亚论坛;在云南昆明召开“2011年学位论文管理交流会暨科研诚信与研究生教育研讨会”;在武汉、郑州、昆明、呼和浩特等地举办主题为“研讨数图应用新服务 进入知识服务新时代”的数图新服务应用研讨班。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由河南省卫生厅主管,河南省预防医学会主办。1997年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2000年荣获《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优秀奖。2000年被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2001年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2006年加入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2009年荣获2007-2008年度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进步奖。

万方医学论文网李甫

1、ClinicalKey for Nursing由Elsevier公司出品,由权威的护理医师、教育者及研究者组成的顾问委员会联合开发,内容主要包括循证护理医学内容、31本全文原版参考书、27种全文专业护理学期刊、最新的药物信息、近200份护理相关的诊疗指南、超过8000份患者教育、护理发展动态等,是集教学,科研与临床为一体的综合型数据库。

服务人群:护士教育者、科研人员、护理管理人员、临床护士等。

2、CINAHL Complete是全球全文收录护理与综合保健期刊的最全面资源,为护理以及相关医疗研究人员提供不可或缺的关键内容。CINAHL Complete还额外收录美国护理协会 (American Nurses’ Association)以及美国国家护理联盟(National League for Nursing)所出版的高质量资源。 主题涵盖超过50种护理相关的主题,如一般健康医学,营养学及语言障碍病理学等。特色资源还包含护理继续教育模块,护理研究问卷与量表,护理实务准则等,提供疾病与病症的简易快速课程。

3、文献党下载器():一个强大的文献资源整合平台,几乎整合了所有中外文献数据库资源,覆盖全科,包括众多查找护理文献的数据库,如:ClinicalKey for Nursing、CINAHL Complete、Thieme、Elsevier(sciencedirect)、 PubMed……等等。只要有网有电脑就可以做到文献下载自由。

4、PubMed 是一个免费的搜寻引擎,提供生物医学方面的论文搜寻以及摘要的数据库。它的数据库来源为MEDLINE。其核心主题为医学,但亦包括其他与医学相关的领域,像是护理学或者其他健康学科。PubMed 的资讯并不包括期刊论文的全文,但可提供指向全文提供者(付费或免费)的链接。

5、Elsevier(sciencedirect)是荷兰一家全球著名的学术期刊出版商,每年出版大量的学术图书和期刊,大部分期刊被SCI、SSCI、EI收录,是世界上公认的高品位学术期刊。sciencedirect是爱思唯尔公司的全文数据库平台,是全球最大的科学、技术与医学全文电子资源数据库,提供2500余种学术期刊以及37000余种图书的全文内容。包括全球影响力极高的CELL《细胞杂志》、THE LANCET《柳叶刀杂志》等。

6、Wiley 作为全球最大、最全面的经同行评审的科学、技术、医学和学术研究的在线多学科资源平台之一。Wiley及旗下的子品牌出版了超过500位诺贝尔奖得主的作品。Wiley Online Library为全学科期刊全文数据库,出版物涵盖学科范围广泛——包括化学、物理学、工程学、农学、兽医学、食品科学、医学、护理学、口腔医学、生命科学、心理学、商业、经济学、社会科学、艺术、人类学等多个学科。

7、Thieme化学与药学电子期刊(Medical and Chemistry Journals)包含231种医学、化学期刊,大部分期刊为英文期刊,另有少量德文、葡萄牙文期刊,均提供在线阅读、下载功能。Thieme化学与药学电子期刊在学科领域内负有盛名,其中《Endoscopy》是内窥镜领域影响因子最高的期刊之一。

学科: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特种医学,医学技术,护理学。

8、Web of Science是获取全球学术信息的重要数据库,收录各学科领域中权威、有影响力的期刊,其中以SCIE、SSCI、A&HCI等引文索引数据库,JCR期刊引证报告和ESI基本科学指标享誉全球科技和教育界。 Web of Science收录了论文中所引用的参考文献,通过独特的引文索引,用户可以用一篇文章、一个专利号、一篇会议文献、一本期刊或者一本书作为检索词,检索它们的被引用情况,轻松回溯某一研究文献的起源与历史,或者追踪其最新进展;可以越查越广、越查越新、越查越深。

9、中华医学会期刊数据库:整合了中华医学会的优质期刊资源,内容包括国内最优质权威的的临床指南和病例文献,通过严格的同行评审,并不断更新。学科领域涉及所有临床专业,以及护理、预防医学、中医药和医学人文等。

10、万方医学网是万方数据竭力打造的专业医学信息门户。拥有220多种中文独家医学期刊全文、1000多种中文医学期刊全文、4100多种国外医学期刊文摘。该网是医生获得中华医学会123种顶级医学学术期刊、中国医师协会等的众多高品质期刊电子版全文的唯一途径,也是国内唯一中外文一体化文献服务网站。

11、知网: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数据库。提供中国学术文献、外文文献、学位论文、报纸、会议、年鉴、工具书等各类资源,并提供在线阅读和下载服务。涵盖领域包括:基础科学、文史哲、工程科技、社会科学、农业、经济与管理科学、医药卫生、信息科技等。

医学论文在哪个网站查介绍如下:

知网:国内最大文献库,涉及学科全面。

万方医学网:网拥有220多种中文独家医学期刊全文、1000多种中文医学期刊全文、4100多种国外医学期刊文摘(全文以电子邮件原文传递方式获得,核心期刊全部收齐)包括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的文献。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学科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中医学以及中药学等生物医学领域的各个方面,是目前国内医学文献的重要检索工具。

PubMed :是一个提供生物医学方面的论文搜寻以及摘要,并且免费搜寻的数据库。PubMed 的资讯并不包括期刊论文的全文,但可能提供指向全文提供者(付费或免费)的链接。

seek68:中外文献汇总,覆盖领域全面涵盖大量医学数据库。

Embase:是爱思唯尔(Elsevier)推出的针对生物医学和药理学领域信息所提供的基于网络的数据检索服务。内容涉及药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法医学和生物医学工程等。除了可以检索丰富的医学文献外,还支持药物和疾病检索。

The Cochrane Library(考克兰图书馆):是the Cochrane Collaboration 的主要产品,汇集了关于医疗保健治疗和干预有效性的研究。它是循证医学的黄金标准,并且提供有关最新医疗的最客观信息。

ClinicalKey临床精钥:是信息分析公司爱思唯尔(Elsevier)推出的一个临床决策支持工具,帮助医生快速获取准确、简洁、世界前沿的循证医学知识。ClinicalKey拥有全球最大的医学信息资源库,涵盖所有医学专科。

Karger医学电子期刊:是由瑞士Karger出版社出版,每年出版约80余种高质量的学术期刊,大部分以英文出版,内容涵盖了整个生物医学领域,包括传统医学以及最新的医学热门课题。

在万方医学网下载论文的步骤:点击“万方推荐入口A”,打开及登录万方,然后就可以下载论文。打开万方后,在会员登录的位置可以看到当前的会员登录状态,如果没有成功登录到万方,那么当前是会员未登录状态或是无下载权限的初级会员状态,如果是成功登录到万方,那么当前会显示会员登录状态等级信息。成功登录到万方免费入口后,同样是使用万方的论文搜索框查找论文,这里还要注意使用搜索框上方的选项菜单,这样可以对搜索出来的论文进行大类的筛选,然后输入论文关键词,点击“检索”按钮,即可搜索到与关键词相关的论文资料。并以列表形式显示在检索框下方。打开论文题目,打开论文简介和下载页面,在此页面点击“下载全文”按钮,就会自动弹出下载对话框,可以成功将论文文件保存到本地计算机中,即可成功下载到论文。

医学期刊李琦

去年10月,名为《月是故乡明》的中国曲艺家协会美加扶贫文化交流巡回演出率先在温哥华拉开帷幕,该活动是为帮助中国贫困地区孩子进行的慈善募捐活动,相声演员姜昆亲自率领十余位演艺界明星全程登台。作为主办方之一,加拿大东北同乡总会会长李琦忙前忙后,付出极大努力。 李琦表示,这次活动得到了海外华人华侨以及艺术家们的大力支持,温哥华地区第一场演出筹得款项很快转交给中国贫困山区的孩子们。这次演出帐目公开,最后筹款通过中国致公党落实到四川泸州等地。 了解这种大型演艺活动程序的人都清楚,组织者需要不分巨细,投入极大心力劳力,还很有可能搞砸了。而这次《月是故乡明》的演出获得极大成功,好评如潮,李琦自然是功臣之一。但谈起这些时,李琦提到更多的是国内的扶贫和温哥华民众的捐款。 在吉林那疙瘩 李琦出生于长春,1972年上完中学适逢上山下乡,在农村也有过“战天斗地”的经历,烙印下那个时代的历史印记。 进入白求恩医科大学后,李琦就读医学情报专业。白求恩医科大学的前身是第一军医大学。而医学情报专业无论是在中国还是海外,都是很前沿很尖端的领域。李琦介绍,医学情报就是通过某个医学特定领域的历史发展进行评估总结,并预测未来。比如癌症、糖尿病等,医学情报就需要了解进行中的现状,已经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有什么突出成果,以免在该专业领域的研究发生撞车现象。 1984年,李琦去美国波士顿攻读硕士学位,1987年毕业。然后返回母校继续执教。1995年又前往美国西雅图,在华盛顿大学开始攻读博士学位,后于1997年移居加拿大。 重视和利用移民资源 近10年来,移居加国的大陆人逐渐增多,其中的东北人也自然增多。华人乡土观念强,家乡人有望联络感情,就在这种背景下,1999年成立了东北同乡总会。第一任会长是柳信先生,当过长春电影制片厂导演。现任会长李琦已连任两届,按照总会章程规定,会长连任一次,所以这也是他最后一个届期。 正是在李琦任内,东北同乡总会的发展在2007年形成一个高峰,出现一个转折性的超越。以前多是老乡找个名目,凑一堆儿吃喝唠嗑,踏青郊游,而现在朝多功能方向变化,除了为国内扶贫组织上述《月是故乡明》大型演出,还举行了一系列规模不等的社会活动,为加中文化交流和经贸往来铺路架桥,都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其作用超出了纯粹的联谊性质。 李琦认为,海外社团组织非常有意义,把很多资源整合起来。因为在加拿大,移民中藏龙卧虎,有做生意的,有文化界人士,也有教育工作者,可说方方面面的人才都有。李琦坦率地讲,社团就是给老乡办实事,否则就没有生命力。初来乍到的移民在本地没有熟人,有问题应该大家互助。 李琦非常认可大陆社团这个角色设定,认为同乡会本来就是一个松散的互助性团体,主要提供交友平台。新移民工作生活都没有着落,除了需要去中侨那样的机构寻找物质生活的机遇之外,到同乡会中找朋友,也能满足精神需求。当然,也有不少人通过这个平台找到工作或生意上的机会,就算是个额外收获。东北同乡总会目前不收会费,来去自由,举办活动时则按需收费。作为大陆社团,在没有政府资源的情况下,因有热心义工努力,举办各种活动,为新移民提供交流渠道,也是服务移民的一种方式。 重团结要双赢 由东北同乡总会组织,近30家大陆社团共同参与的春节团拜会,吸引了2000多名观众前来参加,是目前为止新侨团组织的型演出活动之一。李琦认为这样的经验十分宝贵,再一次证明大陆移民能接受这样的娱乐形式。李琦说,每年春节中秋,很多同乡会也会联合起来,共同举办大型演出。因为这适合大陆移民的文化口味,就好像

中国第一位获得南丁格尔奖的是王琇瑛王琇瑛1931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协和医学院高级护士学校,1935年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进修公共卫生及护理教育,获硕士学位。1936年回国,曾任协和医学院护士学校副教授。建国后,历任北京第三护校校长、北京第二医学院护理系主任、主任护师。中华全国护理学会副理事长及全国护理科普主任委员。主要从事护理教育工作,在抗美援朝期间,第一批到鸭绿港战地培训基地培训护士长,为提高我国护理教育水平及培养护理人才做出了贡献,是国内知名的护理学专家。1983年5月12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公布第二十九次奖章颁发通告,授予中国优秀的护理工作者王琇瑛国际护士最高荣誉奖——南丁格尔奖章。这是新中国护理工作者首次荣获的最高荣誉。1920~1926年 于北京贝满女子中学学习并毕业。 1926年 考入北京燕京大学护预系。 1931年 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护士学校,同时获燕京大学理学士学位。 1931~1935年 任北京协和医学院护士学校助教及北平第一卫生事务所公共卫生护理与健康教育课教师。 1935~1936年 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护理系进修,获理科硕士学位。 1937~1942年 任北京协和医学院护士学校教师及北平第一卫生事务所公共卫生护理副主任、主任。 1943~1946年 任在成都复校的北京协和医学院护士学校教务主任。 1946~1949年 任北平第一卫生事务所公共卫生护理主任兼北京协和医学院护士学校公共卫生护理教师。 1947~1949年 任中华护士学会北平分会理事长。 1950~1954年 任北京第一卫生事务所公共卫生护理主任。 1950~1987年 任中华护士学会(1964年改名中华护理学会)副理事长。 1952~1953年 任抗美援朝护士教学队队长。 1954~1961年 任北京市卫生局教育科技正。 1956~1957年 兼任北京市第三护士学校校长。 1961~1979年 任北京第二医学院(现首都医科大学)护理系主任、图书馆顾问、中专系护理教师。 1979~1983年 任北京同仁医院护理顾问。 1980年 任中华护理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1983年 任首都医科大学护理顾问。 1984年 任《实用护理杂志》、《中国医学文摘——护理学》等杂志的顾问,《护士进修杂志》编委会名誉主任。 1987年 任中华护理学会荣誉理事长。 2000年9月4日 因年老体衰在北京逝世。 1950~1954年 任北京第一卫生事务所公共卫生护理主任。 1950~1987年 任中华护士学会(1964年改名中华护理学会)副理事长。 1952~1953年 任抗美援朝护士教学队队长。 1954~1961年 任北京市卫生局教育科技正。 1956~1957年 兼任北京市第三护士学校校长。 1961~1979年 任北京第二医学院(现首都医科大学)护理系主任、图书馆顾问、中专系护理教师。 1979~1983年 任北京同仁医院护理顾问。 1980年 任中华护理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1983年 任首都医科大学护理顾问。 1984年 任《实用护理杂志》、《中国医学文摘——护理学》等杂志的顾问,《护士进修杂志》编委会名誉主任。 1987年 任中华护理学会荣誉理事长。 2000年9月4日 因年老体衰在北京逝世。编辑本段生平经历王琇瑛,出生于河北省保定府定县。父母曾在保定分别担任中、小学教员。后全家迁居北京,父母在培元小学执教,王琇瑛也随父母到北京读书。1920~1926年,王琇瑛就读于北京贝满女子中学。1925年“五卅”惨案和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后,她与贝满女中的同学一起,参加了北京市学生的示威游行。 1926年,她听到了北京协和医学院护士学校校长盈路得(Ruth Ingram)女士介绍护士工作重要性的报告,毅然选定了这门可以治病救人的专业,当即报考北京燕京大学特别生物系的护士预科并被录取。 1931年,王琇瑛从北京协和医学院护校毕业,任北京协和医学院护士学校助教及北平第一卫生事务所的公共卫生护理与健康教育科教师。1935~1936年,她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护理系进修,获理科硕士学位。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北京协和医学院被迫停办。当时,北平第一卫生事务所未受到干扰,一切工作继续进行。在此期间,王琇瑛协助北京协和医学院护校校长聂毓禅为护校学生联系实习场所并安排了学生的公共卫生护理实习工作。1943年春,王琇瑛与协和护校的部分教师离开北平,历经艰险,于6月中旬,到达成都。她又投入了协助协和护校复校招生的工作。当年9月,协和护校在成都招收了复校后的第一班学员,校址设在成都华西大学。为了给学生准备公共卫生护理课程的实习基地,1945年,王琇瑛和华西大学社会系的几位教师一起到彝族地区进行考察。他们亲眼看到彝族同胞生活贫困,卫生知识缺乏,文化落后。王琇瑛深深感到,要改善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和生活水平,绝不是单靠宣传预防保健知识所能解决的。当她返回华西坝校园时,正值抗日战争胜利,学校准备迁回北平。 1946年春,协和护校全体师生回到北平。王琇瑛仍到北京第一卫生事务所担任公共卫生护理主任并任教原课程。1947年,王琇瑛当选为中华护士学会北平分会理事长。1950~1987年,她任中华护士学会(1964年改名中华护理学会)副理事长。1950年,她参加了卫生部召开的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1952年10月~1953年4月,她担任抗美援朝护士教学队的队长。1954~1961年,她任北京市卫生局教育科技正。1956~1957年,她兼任北京市第三护士学校校长。1961~1979年,她任北京第二医学院(1985年8月,更名为首都医学院,1994年2月,又更名为首都医科大学)护理系主任、图书馆顾问;文化大革命后期,首都医学院开办中专系(中专护理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由原北京市卫生学校部分护理专业教职工管理任教),王琇瑛任护理教师。1979~1983年,她任北京同仁医院护理顾问。1981年,她代表中华护理协会主持了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首都护士座谈会。这次座谈会是由卫生部、中国科协、中华护理学会联合召开的。《人民日报》发表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论全社会都要尊重护士、爱护护士”的社论和大会消息。全国许多省、市护理分会都报道了她们在首都护理界座谈会后的活动情况。1983年,她担任首都医科大学护理顾问。1984年起,她任《实用护理杂志》、《中国医学文摘——护理学》等杂志的顾问以及《护士进修杂志》编辑委员会名誉主任。1987年,她任中华护理学会荣誉理事长。1983年,她荣获国际红十字委员会第29次南丁格尔奖,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得此项荣誉的护士。 1986年4月26日,王琇瑛应邀赴英国伦敦,被授予英国皇家护理学院(协会)(Royal College of Nursing of United Kingdom)荣誉会员称号。英国电视广播公司在“Follow Me”(跟我学)英语教学节目中,还播放了她在英国随同地段护士进行家庭访问以及她获得荣誉称号时的大会录像和她在大会上发言的情景。同年,北京市科协主席茅以升授予她在创建和发展科技事业中作出卓越贡献的荣誉证。 1990年以后,王琇瑛虽已退休,仍经常在家中接待国内外的护理人员来访,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并多次为护理人员的论著提词或撰写序言。1995年10月,她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此后,她的健康情况有所下降,一直在家中休养或住院治疗。2000年9月4日,王琇瑛因年老体衰在北京逝世。 王琇瑛为了护理事业,终身未婚。编辑本段人物贡献为护理队伍培养人才1949年,在纪念南丁格尔诞辰时,王琇瑛在《中国护士季报》第1卷第2期上发表了“五·一二护士节感言”。她写道:“在这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富有诗意的五月,中国青年的思绪中却充满了血和泪的回忆——民国四年的‘五·七’和‘五·九’,民国八年的‘五·四’,民国十四年的‘五卅’——是中国青年志士对于挽救祖国沦亡宣誓的日子。由于中国青年之不死,中国得以重生。这蕴藏着深意的‘五月’给予中国青年无限的兴奋……护士是国家保健的卫兵,这是他们工作中的信条。国家不可一日无兵,亦不可一日无护士……”从1931年开始,王琇瑛就致力于公共卫生护理教育工作。她执教认真,治学严谨,桃李成荫。 1952年,为了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王琇瑛代表中华护士学会组织了第一批护士长教学队,并亲自带队到沈阳为后方医院培训了50名护士长。她还到鸭绿江畔丹东战地医院进行考察,根据考察的结果,写出了改进战伤护理工作的建议。 1954年,王琇瑛担任北京市卫生教育科技正,负责全市中等卫生专业护士、助产士、医士等学校的调整工作。为了提高护士长的病房管理水平,进一步整顿好北京市医院的护理工作,她为市属各医院的护士长举办了两期进修班。请医院的院长、护理部主任为学员们讲课。通过进修学习,这些护士长后来都成为各医院护理领导工作中的骨干。为了加强公共卫生护理工作,王琇瑛在卫生局及防痨协会的配合下,于1959年,举办了一期公共卫生护理进修班,培训公共卫生护士。 1956年,北京市卫生局开办了北京市第三护士学校,并聘请王琇瑛兼任校长。这所学校可容纳360名学生,是当时规模最大、设备最完善的一所护士学校。由于该校的师资力量强,教学质量好,学生的专业思想巩固,因此,也是当时经常接待外宾的一所对外开放的护士学校。 1961年,北京第二医学院(现首都医科大学)组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护理系,由她出任系主任。当时,王琇瑛正在北京市积水潭医院举办第二期护士长培训班。护理系的第一班学生于1964年毕业,绝大部分回到原就职医院并发挥了很好的作用。1965年,培训班招收了第二批学员,但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影响,该班被迫解散。直至1990年,首都医学院又开始组建护理大专班,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三年。王琇瑛担任顾问。 1971年,王琇瑛又被调到北京第二医学院设置的中专系,参加护士班的教学工作。这个班的学生是从北京郊区县招来的,毕业后还要回到郊区县去。这班按学生来源分成几个小班,每小班设一个住班主任,负责带学生去各区县医院组织教学。王琇瑛带着一个小班到大兴县医院。她与学生同吃、同住,既致力于教学,又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在病房里,她和学生一起护理患者,指导学生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整整3个月,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从理论、作风、医德各个方面为学生树立了榜样。 王琇瑛认为,提高护理质量的根本大计,在于恢复高等护理教育。她多次撰文投送报刊,阐述自己的观点。她强调指出,护理工作是整个医疗卫生事业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护理学科是一门专业,要想培养出高水平的护士,首先就必须有高水平的师资,如果护理教育只限于中级,势必造成中专毕业生再教中专学生的状况,使教学水平很难提高,学生的质量也就不能保证。因此,必须恢复和发展高等护理教育,培养高级护理人才。她还利用参加各种会议的机会,向到会的各级领导呼吁,请他们支持护理工作。1978年,王琇瑛参加了中华护理协会和各地分会讨论的关于“充实、加强护理队伍建设”的建议起草工作。为了说明中国护士数量严重不足的现状,王琇瑛还从当年Encyclcpaedia Britiannica(《不列颠百科全书》)和世界卫生组织的“ManpoWer”资料中摘译了欧、美、亚、非洲许多国家的护士数量与床位数量及医生数量的比例材料,附在上述建议中一并呈交卫生部,为卫生部在考虑中国护理队伍发展前景时提供参考。此项建议获得全国科协优秀建议二等奖。 王琇瑛认为,提高护理质量的根本大计,在于恢复高等护理教育。她多次撰文投送报刊,阐述自己的观点。她强调指出,护理工作是整个医疗卫生事业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护理学科是一门专业,要想培养出高水平的护士,首先就必须有高水平的师资,如果护理教育只限于中级,势必造成中专毕业生再教中专学生的状况,使教学水平很难提高,学生的质量也就不能保证。因此,必须恢复和发展高等护理教育,培养高级护理人才。她还利用参加各种会议的机会,向到会的各级领导呼吁,请他们支持护理工作。1978年,王琇瑛参加了中华护理协会和各地分会讨论的关于“充实、加强护理队伍建设”的建议起草工作。为了说明中国护士数量严重不足的现状,王琇瑛还从当年Encyclcpaedia Britiannica(《不列颠百科全书》)和世界卫生组织的“ManpoWer”资料中摘译了欧、美、亚、非洲许多国家的护士数量与床位数量及医生数量的比例材料,附在上述建议中一并呈交卫生部,为卫生部在考虑中国护理队伍发展前景时提供参考。此项建议获得全国科协优秀建议二等奖。 从1978年以来,她经常应邀代表中华护理学会到各地进行讲学或作报告。仅从1978年到1988年,就走遍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作了60多场报告,听讲的人数达四万人次。 王琇瑛常常收到许多与她素昧平生的年轻护理工作者的来信。她们怀着对老前辈无限信赖的心情,向她诉说着自己的心里话,求她给予帮助。有些护士向王琇瑛坦诚地暴露自己并不热爱护理专业的想法。王琇瑛每次收到这样的来信,心情总是不能平静。她知道,这些思想在护士中有一定的代表性,解决不好,会影响到护理质量的提高和护理事业的前途。对这些来信,她都是尽可能地亲自答复。有些原来不安心工作的护士,收到王琇瑛语重心长的复信后,都受到启发和教育,表示要把青春献给护理事业。 1946年春,协和护校全体师生回到北平。王琇瑛仍到北京第一卫生事务所担任公共卫生护理主任并任教原课程。1947年,王琇瑛当选为中华护士学会北平分会理事长。1950~1987年,她任中华护士学会(1964年改名中华护理学会)副理事长。1950年,她参加了卫生部召开的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1952年10月~1953年4月,她担任抗美援朝护士教学队的队长。1954~1961年,她任北京市卫生局教育科技正。1956~1957年,她兼任北京市第三护士学校校长。1961~1979年,她任北京第二医学院(1985年8月,更名为首都医学院,1994年2月,又更名为首都医科大学)护理系主任、图书馆顾问;文化大革命后期,首都医学院开办中专系(中专护理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由原北京市卫生学校部分护理专业教职工管理任教),王琇瑛任护理教师。1979~1983年,她任北京同仁医院护理顾问。1981年,她代表中华护理协会主持了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首都护士座谈会。这次座谈会是由卫生部、中国科协、中华护理学会联合召开的。《人民日报》发表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论全社会都要尊重护士、爱护护士”的社论和大会消息。全国许多省、市护理分会都报道了她们在首都护理界座谈会后的活动情况。1983年,她担任首都医科大学护理顾问。1984年起,她任《实用护理杂志》、《中国医学文摘——护理学》等杂志的顾问以及《护士进修杂志》编辑委员会名誉主任。1987年,她任中华护理学会荣誉理事长。1983年,她荣获国际红十字委员会第29次南丁格尔奖,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得此项荣誉的护士。 1986年4月26日,王琇瑛应邀赴英国伦敦,被授予英国皇家护理学院(协会)(Royal College of Nursing of United Kingdom)荣誉会员称号。英国电视广播公司在“Follow Me”(跟我学)英语教学节目中,还播放了她在英国随同地段护士进行家庭访问以及她获得荣誉称号时的大会录像和她在大会上发言的情景。同年,北京市科协主席茅以升授予她在创建和发展科技事业中作出卓越贡献的荣誉证。 1990年以后,王琇瑛虽已退休,仍经常在家中接待国内外的护理人员来访,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并多次为护理人员的论著提词或撰写序言。1995年10月,她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此后,她的健康情况有所下降,一直在家中休养或住院治疗。2000年9月4日,王琇瑛因年老体衰在北京逝世。 王琇瑛为了护理事业,终身未婚。致力于公共卫生护理在协和护校学习期间,王琇瑛认识到加强公共卫生事业,大力普及保健知识的重要性。 王琇瑛在协和医院实习时,曾统计过在内科门诊就诊的100例病人的患病情况,发现其中50%以上的疾病,如痢疾、伤寒、肺结核、感冒、疟疾、溃疡病、性病、皮肤病等都是可以预防的。这更使她进一步认识到,只有把预防工作做在治疗的前面,才是最大的医疗资源的节约。因此,毕业后她便选择了公共卫生护理及其教学工作,为之贡献出她毕生的精力。 1931年,王琇瑛在北平市第一卫生事务所工作期间,基于护士必须走向社会的观点,除安排协和护校学生参加地段保健、家庭护理、学校卫生及工厂卫生等公共卫生实习外,还到晏阳初等在河北省定县创办的“平民教育促进会”所建立的县卫生院参观重视卫生知识的普及1935~1938年,王琇瑛组织第一卫生所的同事们编写《卫生演讲广播集》,向群众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她是第一个在北平广播电台简陋的播音室里播讲卫生知识的护士。她们编写的广播稿曾由第一卫生事务所汇集印制成册,为不定期内部刊物。但是,由于当时老百姓家中很少有收音机,这种宣传方式收效甚微。 王琇瑛认为,要让人民掌握保健知识,就应该从小学开始,将卫生保健课程纳入小学、中学以至大学的教育计划,卫生工作者应与家庭、社会共同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从1937年开始,她利用业余时间,着手编写《小学卫生试用教材》,并与北平西观音寺小学合作,由一年级开始每周讲授一课。同时,她还为教师编写了《小学卫生试用教材教学法》。教材内容有人体解剖部位、个人卫生、环境卫生、营养、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等。该书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切合实用。教学方法包括: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状;用不同营养物质喂养小白兔进行实验,观察并对比其生长发育情况,组织大型卫生图片、食品展览等,颇能引起小学生及群众的学习兴趣。后来,因为太平洋战争爆发,北京协和医学院停办,这份教材只写到第7册(小学四年级用)就告中断。 1980年,王琇瑛担任中华护理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为了推动护理科普工作的开展,王琇瑛在领导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工作期间,曾与委员们召开过3次全国性的护理科普工作经验交流会,举办全国护理科普写作学习班。1985年,王琇瑛组织专家到东郊房山县进行农村卫生保健工作的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科普工作委员会在房山县举办了农村护理科普培训班。 1982年,由中华护理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与健康报社联合发起向全国征集、评选“护士之歌”活动,开展得十分热烈,当年2月3日下午,在首都体育馆举办了“护士之歌”演唱会;5月25日举行了优秀歌曲作者发奖大会,这次活动宣传了护理工作,振奋了护士精神,在全国推动起演唱“护士之歌”的热潮。王琇瑛不但积极组织,而且热情参加了这次活动。由她作词、王世真谱曲的《护士进行曲》是获奖优秀作品之一,刊登在邓颖超题写书名的《护士之歌》一书的首页。并且该曲被纳入1987年8月出版的《解放军歌曲》月刊中。 在王琇瑛的倡导与组织下,中华护理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中华护理学会北京分会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摄制了护理科普电视讲座。1982年,针对医院交叉感染问题,电视讲座播出了灭菌法、无菌技术、隔离技术23讲,并且这些内容被印制成册。1985年,中国科协普及工作部、中华护理学会科普委员会、中央电视台又针对计划生育、优生优育问题,播出了“怎样才能生一个健康聪明的娃娃”13讲,电视播出后,这些内容由科学普及出版社出书,发行了20万册。 1985年,在王琇瑛担任中华护理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期间,该委员会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性学会的先进集体。 1985年,在王琇瑛担任中华护理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期间,该委员会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性学会的先进集体。 (曹竹平)编辑本段主要论著1 王琇瑛.公共卫生护士学进化史原理概要.北京协和医学院,1933. 2 王琇瑛.卫生演讲广播集.北平:北平市第一卫生事务所,1935~1938. 3 王琇瑛.小学卫生试用教材.北平:北平市第一卫生事务所,1938. 4 王琇瑛.小学卫生试用教材教学法.北平:北平市第一卫生事务所,1938. 5 王琇瑛.五·一二护士节感言.中国护士季报,1947,1(2):32~34. 6 王琇瑛.中华护士学会总会介绍.护士通讯,1950. 7 王琇瑛.抗美援朝护士长教学队的经验体会.护士通讯,1954. 8 王琇瑛.创刊词.护理杂志,1954(1). 9 王琇瑛做一个人民护士是无限光荣的.护理杂志,1954(3):6~7. 10 王琇瑛.从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谈起.护理杂志,1956(2):55~56. 11 王琇瑛北京市公共卫生局组织了护士长学习会.护理杂志,1956(3):100~102. 12 王琇瑛.护理教育不应只限于中级.护理杂志,1956(6):254~255. 13 王琇瑛.护士长向科学进军的道路.护理杂志,1957(1):3~4. 14 王琇瑛.在中华护士学会1962年学术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护理杂志,1963(1):5~7. 15 王琇瑛.中华护士学会工作报告.护理杂志,1964(5):261~265. 16 王琇瑛.努力做好党的护理教育工作.北京医专通讯,1972 (4). 17 王琇瑛.在防痨护理专题学术讨论会上的讲话.中国防痨通讯,1981(4). 18 王琇瑛.提高护理质量,发展护理事业.光明日报,1981,. 19 王琇瑛.南丁格尔小传.健康杂志,1981(2). 20 王琇瑛.医院护理管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21 王琇瑛.护理学,护理教育,公共卫生护理.见:王懿,吕式瑗,主编.王琇瑛,李懿秀,黎秀芳等,编委.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护理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3.[1]

杨霞、李小松、张兴义、刘绪海、李琦、黄露、陈申福、雷煜、李贤菊、林云喜10名2022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获得者。

1、全身心投入爱心事业的“重庆妈妈”——杨霞

杨霞,女,44岁,中共党员,国家税务总局重庆两江新区税务局龙兴税务所二级主任她十几年如一日扶贫助学、奉献爱心。从2011年开始,陆续资助彭水县3个“窝棚小孩”、8名凉山贫困学子完成学业,帮助二十多名贫困学生找到爱心人士,获得资助继续学业。

连续5年为2所乡村学校捐建6个图书角,累计捐书近4000本,长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先后奔赴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现场参与医疗救治。曾荣获“重庆好人”称号,荣立全国税务系统抗震救灾三等功。

2、勇夺世界技能大赛金牌的巴渝工匠——李小松

李小松,男,23岁,共青团员,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生。2022年10月19日,他在世界技能大赛中力压韩国、菲律宾以及东道主日本等国家选手,勇夺中国队在光电技术项目上的首枚金牌。

为备战世界技能大赛,他每天训练量相当于平时的8倍,40遍的灯具组装,50遍的PVC管弯折练习,1000个焊点的灯带焊接……终于苦练出了惊艳世界的本领,为中国赢得金牌。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以《一技之长能动天下》为题对李小松及其团队进行了报道。

3、用爱为妈妈抹去遗忘的孝顺儿子——张兴义

张兴义。男,60岁,原重庆三钢厂工人、江北区华新街街道大兴社区居民母亲患重度阿尔茨海默病已有4年,他像照顾孩子一样照顾母亲,悉心准备一日三餐;每晚在母亲的床边支起小床,等母亲睡着才敢休息。

他自驾带母亲旅行,回到母亲有记忆的地方:春天在大理看山水映照,夏天在仙女山观赏云霞,秋天是老家的山城记忆,冬天有三亚的夕阳归舟……和妈妈的时间旅行,是他用爱为妈妈抵挡遗忘。曾荣获“重庆好人”称号。

4、身残志坚的诚信致富带头人——刘绪海

刘绪海。男,57岁,巫山县官渡镇双月村村民。1994年,他因车祸失去右手,但并未因此消沉,努力发展产业致富,后做砖厂生意失败导致负债,始终坚守诚信努力还债。2015年,他自筹资金种植脆李,一人完成开垦、种植、管护,成了远近闻名的脆李种植专家。

致富后,他还带动更多残疾人脱贫致富。曾荣获“重庆好人”称号,种植的脆李获“全国优质李银奖”,脆李园获评“全国基层农机科技示范基地”。

5、自强不息迈进清华大门的农村娃——李琦

李琦,男,18岁,共青团员,开州区临江镇龙桥村人,清华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他是一个身残志坚的农村孩子,13岁被确诊基因遗传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但他没有被疾病压倒,始终以积极态度面对艰难生活。

从13岁到18岁,他带病追赶同学们的脚步,渴望通过读书摆脱疾病的桎梏,最终以优异成绩被清华大学临床医学(八年制本硕博连读)专业录取。曾接受中央电视台《新闻面对面》采访,荣获“重庆好人”称号。

6、坚守反诈前沿的巾帼刑警——黄露

黄露,女,35岁,中共党员,重庆市公安局南岸区分局刑事侦查支队侵财案件侦查大队探长。为掌握犯罪证据,她当过卧底;为将嫌疑人缉捕归案,她一年飞行75687公里;为了不让嫌疑人逃跑,她和同事完成了一次2对7的惊险抓捕。

她多次出差驻守在中缅边境并抓获嫌疑人40余人,参与破获刑事案件800余件,打击处理400余人,参与公安部挂牌督办等重大案件侦办。曾荣获“重庆市巾帼建功标兵”称号,荣立个人三等功5次,获个人嘉奖6次。

7、坚守山村教书育人38年的最美教师——陈申福

陈申福,男,63岁,城口县龙田乡仓房村小学教师。1984年,在外务工的他毅然返乡,成为仓房村小学唯一的老师。38年,一个人、一所村小,他始终没有离开。他是老师,是留守孩子的家长,也是学校的维修工。

他用坚守让一个落后山村明白了知识的重要,先后教出了三百多名学生、49名大学生。2019年,本该退休的他仍坚守在三尺讲台。2022年6月,他送走仓房最后一批适龄学生,9月又转战长茅小学任教。曾荣获“重庆好人”称号。

8、带着一群特殊孩子“触摸”世界的“校工哥哥”——雷煜

雷煜,男,23岁,共青团员,团市委“青年讲师团”成员、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技术装备中心技工。

他用爱心去温暖、用坚守去等待、用青春去奉献给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为孩子们制作盲文键盘,将自己的休息间打造成孩子们的“娱乐室”,自学摄影和视频剪辑记录孩子们的成长。

2022年,他陪同44名盲孩子参加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让这群看不见的孩子,被全世界看见。曾荣获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筹备工作突出贡献奖、重庆市“向上向善好青年”等称号。

9、陪伴“瓷娃娃”14年的同桌奶奶——李贤菊

李贤菊,女,83岁,开州区云枫街道观音桥社区居民.2008年,她捡养了一名弃婴,取名“梁娜娜”。后来,娜娜被诊断为“成骨不全症”(俗称“脆骨病”)。她不顾亲戚邻居劝阻,靠捡垃圾坚持将娜娜养大。

为让娜娜像正常孩子一样上学,她在学校的允许下,每天陪娜娜上课,成了娜娜最特别的同桌。14年日夜相伴,让她与娜娜成了形影不离的“最佳拍档”,也让爱和付出成为支撑彼此走下去的力量。

10、把树扎进石头缝里的生态修复“美容师”——林云喜

林云喜,男,66岁,巫溪县宁厂镇官山林场职工。他扎根林区20年,用毕生心血为这片土地种上绿色。巫溪县宁厂镇曾是著名的制盐之地,严重石漠化、盐碱化的土地,成了山体上难以消除的疤痕。

2012年以来,林云喜带领100余名平均年龄50岁以上的农民,在垂直高度300米的悬崖峭壁上种下一千多亩近7万株树苗,给荒山换上绿装。生态环境的改善,让宁厂古镇的游客多了起来,绿水青山成了金山银山。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感动重庆十大人物

中国获奖人员名单

第29届(1983年)王琇瑛

第30届(1985年)梁季华、杨必纯、司堃范

第31届(1987年)陈路得、史美黎、张云清

第32届(1989年)林菊英、陆玉珍、周娴君、孙秀兰

第33届(1991年)吴静芳

第34届(1993年)张水华、张瑾瑜、李桂美

第35届(1995年)孙静霞、邹瑞芳

第36届(1997年)汪塞进、关小英、陆冰、孔芙蓉、黎秀芳

第37届(1999年)曾熙媛、王桂英、秦力君

第38届(2001年)吴景华、王雅屏、李秋洁

第39届(2003年)叶欣、钟华荪、李淑君、姜云燕、苏雅香、章金媛、梅玉文、李琦、陈东、巴桑邓珠

第40届(2005年)刘振华、陈征、冯玉娟、万琪、王亚丽

第41届(2007年)聂淑娟、陈海花、丁淑贞、泽仁娜姆、罗少霞

第42届(2009年)王文珍、鲜继淑、杨秋、潘美儿、张桂英、刘淑媛

第43届(2011年)吴欣娟、陈荣秀、孙玉凤、姜小鹰、赵生秀、索玉梅、陈声容、张利岩

第44届(2013年)蔡红霞、成翼娟、林崇绥、王海文、王克荣、邹德凤

第45届(2015年)杜丽群、宋静、王新华、邢彩霞、赵庆华

第46届(2017年)李秀华、杨辉、 杨惠云、 杨丽、 殷艳玲、 游建平

南丁格尔奖是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为表彰在护理事业中做出卓越贡献人员的最高荣誉奖,英国人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在1854年至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首创了护理工作。

她将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以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为伤兵服务,成为护理工作者的楷模,1907年国际红十字组织在第八届国际红十字大会上设立南丁格尔奖,1912年在华盛顿举行的第9届国际红十字大会上首次颁发,该奖每2年颁发一次,每次最多50名。

扩展资料

中国第一个获得国际红十字会委员会颁发的南丁格尔奖章和奖状的护士

王琇瑛

人物贡献

为护理队伍培养人才1949年,在纪念南丁格尔诞辰时,王琇瑛在《中国护士季报》第1卷第2期上发表了“五·一二护士节感言”。

她写道:“在这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富有诗意的五月,中国青年的思绪中却充满了血和泪的回忆——民国四年的‘五·七’和‘五·九’,民国八年的‘五·四’,民国十四年的‘五卅’——是中国青年志士对于挽救祖国沦亡宣誓的日子。

由于中国青年之不死,中国得以重生。

这蕴藏着深意的‘五月’给予中国青年无限的兴奋……护士是国家保健的卫兵,这是他们工作中的信条。

国家不可一日无兵,亦不可一日无护士……”从1931年开始,王琇瑛就致力于公共卫生护理教育工作,她执教认真,治学严谨,桃李成荫。

1952年,为了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王琇瑛代表中华护士学会组织了第一批护士长教学队,并亲自带队到沈阳为后方医院培训了50名护士长。

她还到鸭绿江畔丹东战地医院进行考察,根据考察的结果,写出了改进战伤护理工作的建议。

1954年,王琇瑛担任北京市卫生教育科技正,负责全市中等卫生专业护士、助产士、医士等学校的调整工作。

为了提高护士长的病房管理水平,进一步整顿好北京市医院的护理工作,她为市属各医院的护士长举办了两期进修班。

请医院的院长、护理部主任为学员们讲课,通过进修学习,这些护士长后来都成为各医院护理领导工作中的骨干,为了加强公共卫生护理工作,王琇瑛在卫生局及防痨协会的配合下,于1959年,举办了一期公共卫生护理进修班,培训公共卫生护士。

南丁格尔奖发展历程

每年的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它是为了纪念护士职业的创始人、英国护理学先驱和现代护理教育奠基人弗洛伦斯·南丁格尔而设立的。

弗洛伦斯·南丁格尔(FlorenceNightingale)1820年5月12日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一个富裕家庭,后随父母迁居英国。

1850年,她不顾家人反对,前往德国学习护理,1854年至1856年,英、法、土耳其联军与沙皇俄国在克里米亚交战,由于医疗条件恶劣,英军伤病员死亡率高达50%。

南丁格尔率领护理人员奔赴战地医院,通过健全医院管理制度,提高护理质量,在短短数月内把伤员死亡率降至。

当地士兵亲切地称她为“提灯女神”,1860年,南丁格尔在英国圣多医院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规护士学校,她撰写的《医院笔记》、《护理笔记》等主要著作成为医院管理、护士教育的基础教材。

由于她的努力,护理学成为一门科学。

她的办学思想由英国传到欧美及亚洲各国,南丁格尔因此被誉为近代护理专业的鼻祖,1901年,南丁格尔因操劳过度,双目失明。

1907年,为表彰南丁格尔对医疗工作的卓越贡献,英国国王授予她功绩勋章,她也成为英国首位获此殊荣的妇女,1910年,南丁格尔逝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琇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奖章

  • 索引序列
  • 医学期刊李甫
  • 医学期刊文章李甫
  • 医学期刊万方数据李甫
  • 万方医学论文网李甫
  • 医学期刊李琦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