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题目仅供参考,可自拟题目撰写论文
1 住院病人后续服务的实践 2 “知情同意”的伦理与法律上争论问题的研究 3 护理教师的伦理道德规范 4 护理心理的研究进展 5 各种人员心理压力的调查与分析 6 心理评估方法的研究 7 健康教育在外科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8 外科临床护理中的经济、伦理、法律问题 9 外科护士在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防护 10 外科病房陪护人员的管理 11 护理管理研究(护理行政管理、领导方式、护理人才流动和合作安排、工作考核、护理质量控制) 12 护理理论研究(发展有关的哲理、护理模式) 13 临床护理研究(各专科的护理技术、特护措施、护患关系、应用新技术、新仪器等)
我写的《DEA方法在新疆9所三级甲等医院手术室护理效率评价中的应用》,当时也不会弄,还是学长给的雅文网,十分专业的说骨科术中外来器械污染监测及冷凝水对其污染影响的研究手术病人皮肤预处理对皮肤消毒效果的影响岗位管理对护士核心能力与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研究临床护理人员职业性腰背部疼痛原因调查分析综合性大型三级甲等医院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与身心健康研究YC医疗美容医院服务质量管理研究与对策局部加温对预防静脉留置针血栓形成的影响高等院校本科护理专业办学特色研究外科护理学教学方法现存问题及优化教学研究宁波地区护士职业认知现状及职业倦怠度调查护理法律风险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三级甲等医院护理人员对心理咨询需求状况及相关因素研究长沙市护士职业倦怠与护士工作环境的相关性研究成年男性全麻手术患者留置导尿舒适护理的干预性研究——复方利多卡因乳膏与盐酸利多卡因在临床的联合使用硬式内镜器械清洗方法改进与效果评价高等院校护理专业教师人文关怀能力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运用三焦理论辨治癃闭的临床研究某三级教学医院临床护理人员锐器伤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颅脑创伤护理能力与胜任特征研究中医临床护理信息数据元标准体系构建——中医临床护理信息数据元目录及值域代码编制临床护士病情观察能力评价指标的初步研究
学术堂最新整理了20个好写的护理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1、协同护理模式对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干预效果研究2、基于医院的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3、肠造口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医院-社区-家庭护理模式构建的研究4、综合护理干预对中青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负性情绪及预后的影响5、山东省三级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现状调查研究6、精神病患者照料家属的护理压力及应对策略研究7、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提升方案的制定、实施及效果评价8、膜滤对药品和个人护理品的去除特性研究9、安徽某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学生无偿献血知识、态度、行为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10、护理教育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11、灾害护理专科护士培训课程核心知识体系的构建12、护理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评价指标的初步研究13、运用ECS评价护理本科生临床综合能力指标体系的研究14、医院志愿者活动对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影响的研究--以某省属医科大学为例15、护生实习前后护理伦理认知现状及培养策略的研究16、家庭跟进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17、过渡期护理模式在冠脉内支架植入患者中的应用研究18、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在哮喘患儿中的应用研究19、护理信息干预产妇家庭支持系统对预防产后抑郁的影响研究20、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责任护士岗位工作分析
护理毕业生论文题目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重,对护士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各位,大家看看下面的护理毕业生论文题目吧!
1、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注册护士帮助住院患者戒烟行为的研究
2、PDCA循环管理法在提高ICU护士手卫生依从性中的应用
3、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提高临床护理管理质量中的效果
4、品管圈活动降低护士医嘱漏签字率的效果分析
5、临床护士心理护理使用频率与工作环境的相关性分析
6、浴巾翻身法在预防神经外科护士职业性腰背痛的效果观察
7、产后护士返岗培训模式的建立与应用
8、大数据时代下我国公立医院人力资源配置及其优化
9、病理科医务人员职业危害因素认知及职业防护调查研究
10、高校附属医院全面预算管理考评指标体系的构建及研究
11、探讨综合医院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情况与研究对策
12、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与生活质量相关性研究
13、高职高专护生职业态度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教育干预
14、学习满意度量表测量护士院内继续教育培训满意度的信度与效度
15、实习护生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现状调查分析
16、基于能级进阶的护士分层培训模式构建与实践
17、英国格洛斯特郡医院护理在职培训见闻与启示
18、循证护理干预在防治混合痔术后排尿困难及尿潴留中的应用研究
19、循证护理应用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心房颤动伴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20、“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内科护理学中的应用研究
21、应用“一医三护”心肺复苏术教学法提高急诊科新护士医护配合能力的探讨
22、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精神教育
23、情景模拟教学法对本科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研究
24、探讨整体护理理念在神经内科实习护生护理理念中的作用
25、案例教学法在骨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6、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循证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27、少数民族地区护理实习生职业暴露的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
28、如何进行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以中职护理学生为例
29、浅谈护理实习生的带教管理
30、论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文化内涵建设
31、1例成骨不全患儿外固定架固定术后护理的循证康复实践
32、循证护理对老年肿瘤压疮高危患者的影响分析
33、循证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
34、钢铁作业工人职业紧张与高血压现况研究
35、中药热奄包联合场效应治疗仪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与护理干预
36、分期治疗联合护理干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37、中医护理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探讨
38、中风急性期言语蹇涩放血疗法的护理体会
39、护理干预在调畅气机法配合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40、轻中度高血压的中医护理干预
41、介入室护士全程参与急性冠脉综合征PCI围手术期的护理
42、护士反串患者模式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
43、重症蛇咬伤的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治疗及护理体会
44、宫颈癌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45、围术期护理干预对造口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46、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的护理管理现状
47、医院获得性压疮预防管理体系的构建与运行
48、医疗机构实施留置导尿管护理的临床实践调查
49、ICU护士对开放性探视制度的信念和态度现状调查
50、护士职业获益感对留职意愿影响的研究
51、护士沉默行为与工作疏离感、组织氛围的关系研究
52、老年住院患者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53、分层培训在神经外科护士岗位管理中的应用
54、妊娠急性脂肪肝患者剖宫产术的护理
55、品管圈活动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白内障中的应用效果
56、关爱护理在妇科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57、综合护理模式对初产妇泌乳情况影响的观察
58、护士情绪劳动问题及其管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59、动脉留置导管致动脉血管内皮损伤防护研究进展
60、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
61、多发性骨折合并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护理
62、分层次互动式临床护理带教的前瞻性研究
63、手术室护理实习生带教工作的研究探讨
64、论高校护理学生就业心理分析与对策
65、骨外科护理教学方法的探索
66、人文关怀护理对直肠癌结肠造瘘口围手术期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
67、医护合作型肠造口病人健康教育路径的构建与应用
68、新护士情绪调节与护理工作绩效的相关性研究
69、冠心病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的护理
70、腹膜透析初期容量超负荷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71、护患沟通在临床护理中的重要性
72、临床护士对消毒供应相关知识认知程度调查
73、机械通气患者的口腔护理效果比较
74、外科术后切口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教育
75、浅谈高职男护生的职业素质培养
76、医院信息化建设在医疗风险管理中应用的'探讨
77、刍议献血过程中职业暴露的预防
78、高职高专护理管理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
79、中医辨证施护对老年性痴呆的应用效果
80、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探讨
81、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的护理探讨
82、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护理管理体会
83、风险管理在胸外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与效果评价
84、普通外科患者手术医院内感染发生率和手术室护理关系
85、心理护理对精神病科抑郁症患者的临床干预研究
86、一级质控在科室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探讨
87、优质护理在甲状腺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管理效果分析
88、机采血小板捐献者产生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分析
89、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研究
90、综合护理干预对继续发型肺结核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效果观察
91、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西医护理的探讨
92、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93、小儿先心外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的影响
94、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的护理
95、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膝骨关节炎关节功能及疼痛探讨
96、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护理体会
97、ICU激发脑复苏生命力护理临床路径研究
98、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的监测和护理对策分析
99、护理干预措施对ICU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焦虑状况的影响分析
100、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整体护理
101、优质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效果观察
102、优质护理干预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
103、老年高血压患者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104、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
105、以心血管系统表现为主的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措施
106、股骨颈骨折合并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护理经验探析
107、双心护理在提高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自我病情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效果分析
108、采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效果
109、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110、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与护理体会
111、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112、华法林治疗房颤的疗效与护理干预措施观察
113、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及时间的影响
114、急性心绞痛患者的综合护理效果观察
115、老年脑卒中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综合护理体会
116、社区强化式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117、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分析
118、子宫肌瘤合并缺血性心脏病围术期疗效分析
119、口腔正畸治疗成人牙周病的疗效观察
120、医院药品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中的难点和对策
121、护理专业解剖学教材建设的挑战与机遇
122、切口疝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123、护理风险管理在临床输血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124、住院患者静脉输液安全管理的实施与效果
125、强化护理管理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价值
126、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
127、品管圈在消毒供应室器械清洗质量中的效果
128、软性内镜装置使用安全和质量控制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护理专业的人员的需求量逐渐增加。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护理专业论文,供大家参考。护理专业论文 范文 篇一:《试论提高护士水平》 1材料 曾有一位产妇说:“我在分娩时,自己很痛苦害怕,可两位助产实习护士 说说 笑笑,聊个没完,我怕她们不专心,误了我的事,说了她们几句,她们也很生气”。 约的实习护士因为语言使用不当,惯用专业术语引起的,使患者困惑不解,产生交流障碍,甚至误解,影响相互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为护士与病患的纠纷埋下隐患。 由于现今我国医疗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从而造成实习护士对法律法规的认识不健全,为医疗事故埋下了隐患。 2护理存在的问题 根据以上三个材料,反映出当今实习护士护理工作面临了许多的问题,也了解了护士在护理工作中的不足。 自身整体素质 缺乏同情心,态度冷漠 同情心是人际沟通的基础,也是人际沟通的基本原则之一,特别是在医院,实习护士良好的同情心对护患关系的建立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需要交流的相关信息量过少 患者及家属首先接触的是护士,患者及家属的心情非常焦急,迫切想知道跟住院治疗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如病情、用药、治疗 措施 、预后、责任医生及责任护士的姓名、业务水平等。 缺乏过硬的专业技术 由于实习护士刚从学校出来,所以很少面对面的接触病患。护理工作的专业性较强,在护理工作中常见到这样的情况,尽管我们态度和蔼,但对患者的疑问由于解释得含糊其辞,操作技术不熟练等,也引起患者的不信任甚至反感,影响护患关系。 对法律法规认识不全面 护理文书存在的法律问题 实习护士初次使用护理文书时,还存在很多的不理解。如:医护记录不一,护理字迹潦草,陈述不详细,护理记录内容不准确,重点不突出以及延续性差。医嘱开具时间与护士执行时间不一致,随意涂改,代签名,回顾性记录等,都使护理记录失去真实性,完整性。这种现象为医疗纠纷埋下隐患,造成无力举证而败诉。 渎职的法律问题渎职 实习护士在工作时严重不负责任,不执行各项 规章制度 和护理常规,违反操作规程,造成患者死亡或严重伤害的违法行为。如:不执行查对制度,导致患者给药途径不当,错换漏输液体。不执行巡视制度,氧气导管不通,患者液体外渗造成肢体肿胀,患者病情变化未及时发现,使患者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侵权的法律问题 实习护士工作过程中,由于护理不当,技术水平低或工作不负责,忽视患者权益,给患者的健康带来损害甚至死亡的差错事故,是对患者生命健康权力的侵犯。同时,患者有权利了解所患疾病的治疗及护理方案,医务人员有义务告知患者。如:在未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就擅自进行医疗操作及某种检查,将构成侵犯知情同意权。假如广大医护人员对此还不引起警觉,其危害将大大增加。 3改进措施 进行岗前培训 通过有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对新上岗护士进行岗前培训。培养 爱岗敬业 、无私奉献的服务意识,可以帮助她们尽快地适应新的环境,引导新护士热爱护理专业,并按照专业标准和规范进行护理实践,为患者提供有效的临床护理。 提高护理服务理念 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塑造护理人员的良好形象,注重仪表、审美等综合能力的培养,美化护理人员的言行、举止,把以“病人为中心”的具体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同时,提高实习护士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被动护理变为主动护理,不断加深对“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内涵的理解[4]。 强化法制意识,增强法制观念 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请法律专业人员来院办讲座,把学到的 法律知识 和具体案例相结合,加大管理力度,规范护理行为,对已出现的护理差错进行分析,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防忠于未然,就能杜绝或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加强学习,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规定:“护理记录属于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就是说,护理记录也将同病历一样,作为法庭证据加以采纳。护理人员应从执法的高度,提高对护理记录的认识,对护理文件书写遇到的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规范护理记录。 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增强法制观念 在临床工作中,护士必须做到懂法,明法,遵法,明确自己在工作中的法律责任,充分认识到护理行为时刻都受到法律的制约,严格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制度的各项操作规程,尽量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履行告知义务 患者同意是医疗护理侵权行为的必要条件,是医疗护理行为合法性的前提。因此,护士应将每项操作的目的,风险因素告知患者和家属,特殊治疗,护理,检查,应征得患者的同意,必要时履行签字手续。这既是尊重患者的权力,也是护理自我保护的需要。 4小结 护士工作任重道远,提高护理水平、减少护患纠纷是我们每一个护士的责任和义务。护理人员有必要提高护理质量、更新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同时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将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部门的规章制度真正落到实处,从而保障护理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 护理专业论文范文篇二:《试谈关于产后出血的护理》 一、产后出血原因分析 产后出血是造成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我院临床资料分析,造成产后出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子宫收缩乏力 子宫收缩乏力是发生产后出血最主要的原因。在正常分娩情况下,胎盘从子宫剥离时少许出血是很常见的,但是当胎盘完全从子宫剥离并排出后,流血便会迅速减少。但一些产妇由于待产及分娩过程中精神过度焦虑或疲劳等,造成子宫收缩乏力,血管闭合不好,就可发生较大出血。多胎妊娠、巨大胎儿、产程延长、各种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以及多次流产后导致子宫纤维受损、羊水过多使宫腔压力增高导致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等,也易出现子宫收缩乏力而发生产后出血。 (二)胎盘因素 胎盘因素引起的产后出血俗称“衣胞不下”,也是一种常见的产后出血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最常见的是胎盘不完全剥离,即因部分胎盘未从子宫壁上剥离导致剥离面出血;二是胎盘剥离后不能及时排出,即胎盘已从宫壁完全剥离,但因子宫收缩乏力使胎盘不能排出导致出血;三是刮宫史产妇子宫蜕膜发育不良、胎盘绒毛植入子宫肌层,导致胎盘粘连、胎盘植入,常会引起出血;四是使用催产素不当,使得子宫痉挛性收缩造成已剥离的胎盘嵌顿在子宫腔内,也可引起阴道出血。 (三)产道裂伤 多数发生在阴道手术分娩后,胎儿太大、使用产钳生产、产道明显水肿或静脉曲张、难产、急产等,都会增加产道裂伤的可能。我院近3年临床中有8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妊高症,由于全身小动脉痉挛,组织缺氧,血管脆性增加,分娩时在软产道撕裂后引起阴道壁血肿;其他还有急产,外阴阴道炎,宫颈管坚韧等导致组织损伤和血管撕裂,接生者的不当操作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四)凝血功能障碍 产妇如患有血液病,表现为血小板减少、贫血、缺乏凝血因子等,也易引起产后出血的发生,我院23例产后出血患者中,有8例有不同程度的贫血。 二、产后出血的预防急救对策 (一)坚持预防为先,对症采取预防措施 1、子宫收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预防 一是由于产后出血多发生在异常产及时性有并发症的孕产妇,因此产前应认真筛选出高危孕产妇,做好监护,在分娩前做好产后出血抢救准备。二是分娩期间要加强监护,注意产妇休息与营养补充,关心产妇,加强心理护理,排空膀胱,防止产程延长,产妇衰竭导致产后子宫收缩乏力。如果必须使用降压、镇静药的情况下,用药要适度,避免过量而影响子宫收缩。三是合并双胎、羊水过多、滞产、前置胎盘、胎盘早剥、重度妊高症、经产妇既往有产后出血史者等易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在胎儿前肩娩出后,可立即使用催产素促进子宫收缩。 2、胎盘因素所致产后出血的预防 一是抓“早”,结合妇产科治疗、孕期检查等广泛开展健康 教育 ,避免多次人流,早期发现妊娠合并症与并发症等产后出血诱因,动员产妇提前入院待产,在分娩前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和急救措施。二是抓“准”,产程中,准确判断胎盘剥离征象,胎盘未剥离前耐心等待,避免过早挤揉子宫、牵拉脐带,胎儿娩出后可肌注催产素刺激宫缩,促使胎盘及时剥离排出。二是胎儿娩出半小时后胎盘仍未剥离者,首先给予静脉滴注催产素加强宫缩,胎盘仍未剥离,可重新消毒会阴,排空膀胱,实施人工剥离。四是发生胎盘嵌顿引起出血的,可实施麻醉使狭窄环放松,人工取出胎盘。需特别注意的是,不论以上何种情形,在胎盘排出或人工取出后,均应仔细检查有无胎盘、胎膜或副胎盘残留,如有,应及时清宫,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避免后期出血。 3、产道裂伤所致产后出血的预防 软产道裂伤所致的产后出血,有效的止血措施是及时准确修补缝合。胎儿娩出后仔细检查软产道,包括宫颈、阴道及会阴,特别是宫颈,有裂伤及时缝合。一是宫颈裂伤的处理。严重的宫颈裂伤可延及穹窿及裂口甚至伸入邻近组织,应该先实施消毒,然后暴露宫颈,用卵圆钳并排钳夹宫颈前唇并向阴道口方向牵拉,顺时针方向逐步移动卵圆钳,直视下观察宫颈情况,若发现裂伤即用肠线缝合,缝时第一针应从裂口顶端稍上方开始,最后一针应距宫颈外侧端处止,若缝合至外缘,则可能日后发生宫颈口狭窄。二是阴道裂伤的处理。阴道裂伤需注意缝合至底部,避免留下死腔,注意缝合后要达到组织对合好及止血的效果,缝合过程要避免缝线穿过直肠,并采取与血管走向垂直则能更有效止血。三是会阴部裂伤的处理。可按解剖部位缝合肌层及粘膜下层,最后缝合阴道粘膜及会阴皮肤。 4、凝血功能障碍所致产后出血的预防 一是产前应及时询问病史,如有提前入院待产,进行血小板、出血时间、凝血时间等实验室检查。二是凝血功能障碍是一种较少见的引发产后出血的原因,一旦发生产后出血,在排除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等原因后,即可确定为疑似凝血功能障碍。在明确诊断后,应积极输新鲜全血、血小板、纤维蛋白原或凝血酶原复合物、凝血因子等。三是由于凝血功能障碍性产后出血是产后出血处理中最难治的特殊类型,除了按常规的产后出血处理步骤和 方法 进行外,要注重保护重要脏器功能,才能提高抢救的成功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二)坚持护理原则,及时采取护理措施 产后出血尤其是暴发型大出血,极易引起产妇休克,所以一旦发生产后出血,护理人员一定要沉着冷静,一边有效采取保暖、吸氧、积极促进宫复等措施,一边 报告 医师实施抢救工作。一是迅速协助医生实施抢救,及时有效地给予止血,着手查找出血原因,抽血急检血型,交叉配血,做好输血及必要时手术的准备,保持呼吸道通畅,对失血过多的及时给予吸氧,防止缺氧。紧急情况下迅速建立双静脉通道,在短时间内有效地给产妇补充失血量。二是严密观察产妇的脉搏,血压,呼吸及子宫复旧情况,精确测量出血,详细作好特别护理记录单。三是休克纠正后,应安慰产妇安静休息,鼓励并协助产妇进食,同时密切观察产妇的血压,脉搏,宫底高度,宫复情况和阴道出血量,特别是产后两小时内,待产妇情况正常后方可送回病房。四是回病房后,应指导产妇及时排空膀胱,防止膀胱胀大影响子宫收缩复旧。产后一日内,仍应严密关注产妇的一般情况,指导产妇保持外阴清洁,预防感染,保持营养丰富的饮食,防止产后出血导致的贫血症状。 护理专业论文范文篇三:《浅谈精神科护理学教学效果欠佳原因》 护士职业是我国医疗体系里重要的组成部分,伴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益加重,社会对护士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我国目前的护士资源仍有部分靠五年制护理专业学生来补充,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过程是成为一名优秀护士的基础,精神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因此如何学好这门课程不仅关系到学校的教学期望,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的临床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根据《护士条例》、《护士执业注册管理办法》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办法》精神,护士岗位实行准入制度,护士必须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才能申请执业注册。自2011年起,护士的执业资格考试由原来的四个科目改变为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两个科目,考试涉及临床工作初期的是护士可能遇到的各种常见疾病的护理,其中就包括了精神障碍这一类新增的疾病类型。但在护士职业资格考试的结果中发现,精神障碍的相关考点五年制的学生大多没有得分。这个现象不得不令教育工作者去深思,究竟哪些原因使得学生精神科护理学学习效果较差。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 经验 和临床实践,分析原因如下: 一、学生基础良莠不齐 五年制护理专业的学生是初中 毕业 后进 入职 业院校学习的群体。有的学生是自主选择进入职业院校学习,希望能学习职业技术获得谋生技能。有的学生是听从父母的意愿来职院校学习,希望能通过学校的教育尽早进入社会工作。而就社会的大形势而言,就读职业院校的学生可能学习成绩都不够理想。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基础问题就会涌现出来。护理专业的学生同时也要学习所有的医学基础课程,比如生物化学、生理学、组织胚胎学、微生物与免疫等。在初中课程中,学生们初步接触过化学、物理、生物等课程,对于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还是有一定帮助的。如若基础打不牢,那么建立在基础科目上的专业课程的学习也会有一定的问题。而《精神科护理学》也是专业课中的一门,也需要例如生物化学,生理学这些课程作为基础才能掌握精神疾病相关知识。 学生的基础虽然有差别,但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考虑到所有学生的需求,不断的改善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帮助每一位学生理解掌握工作中需要的知识点,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手段相对单一 现代生活日新月异,科技也在不断进步。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校教育,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屡见不鲜。通过多媒体PPT、影像资料的展示,可以将每一节课的教学的重点,难点精确的讲述给学生,借此来向学生们说明疾病的相关知识,但是就目前实际来看仅仅是单一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护理的要求。精神疾病护理的学习不仅仅需要理论知识,还需要像其他专业课程例如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护理学一样进行一定的实训和见习课程,通过实训和见习将课堂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精神疾病作为相对特殊的一类疾病,实训课程可以教授一些常见精神疾病的护理技能及处理突发事件的方法,避免以后在工作中遇到此类疾病不知所措。见习课程可以让学生真正的接触到精神类疾病,直观认识精神疾病,加深对于精神疾病的学习和掌握。此外,学生的想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教学情景让学生们以短剧表演的形式来学习精神疾病患者护理的过程。为了帮助学生在课余时间继续学习精神疾病相关知识,还可以与时俱进的增加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如在学校的网站上上传教学课件或微课视频,将学习过程中得知识点展现出来方便所有人的学习。另外,有条件的老师可以建立个人微信公众平台,利用现在普遍的智能手机随时随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社会在不断的进步,《精神科护理学》的教学手段也应该不断的更新,适应学生学习的需求,真正将职业教育的优势凸显出来。 三、师资水平参差不齐 现代科学的发展导致了生物医学技术的不断革新,从而使我们对许多疾病的生物学问题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有识之士提出了医学模式应该向“生物――心理――社会”三合一的模式转变,这种新的医学模式,在精神病学中显得最恰当、最适用,也最需要。 同时,越来越多的人主张精神病学不仅要研究传统意义上的精神疾病,也要(或者是更要)关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精神病学不仅要服务于精神病院之内,也要(或者是更要)着眼于全社会的心理健康。但我们课程体系下的精神 疾病知识 相对落后,外出培训机会较少,图书馆书目相对更新慢,甚至部分教师怠于继续深造学习均导致了精神科护理学的相关教师师资水平常年保持不变。更为严重的是很多教授《精神科护理学》的老师本身就没有真正的接触过精神疾病,只能靠书本的知识来讲解精神疾病的相关知识,缺乏一定的经验和实践技能。 对于每一位教师而言,如若知识结构不更新,教学方法不改进,就如一潭死水永远没有生气。那么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可能会因为教师的不思进取而逐渐的消磨殆尽。希望每一位教师不要停滞不前坐井观天,而要不断通过提高自我素质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四、学校管理体制落后 五年制护理专业学生入校时年龄较小,在学校学习的时间也相对较长。在这个过程中也是他们重要的成长和蜕变过程。学校认为五年制学生没有成熟的心智和自我约束的能力,甚至对于是非的明辨能力也相对较弱。学校有时为学生及家长考虑,对五年制护理专业学生的管理普遍较为严格,甚至相对刻板。基本还是按照义务教育的管理模式,按时上早自习,晚自习,没有自我的空间去图书馆,阅览室或电子阅览室扩充自己的知识,甚至扼杀了学生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在生活上或许五年制的学生们还学要老师及学校的督促和监督,但在学习上应该给与学生一定的空间。《精神科护理学》也是一门相对而言较难的课程,仅仅依靠老师上课教授的知识点是没有办法很好的掌握精神疾病相关知识,这就需要学生自觉地去查阅相关资料来解决一些问题。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老师的职责是教,学生的目的是学。但怎么学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渗透给学生的,这才是教育的主旨所在。 现阶段的教育背景下,“60分万岁”的观念已经落伍,职业院校学习的所有知识都需要转化为技能运用到实践工作中去。如何提高五年制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精神科护理学学习效果也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帮助学生增强基础知识,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师资力量,改善学校管理制度是提高五年制护理专业学生改善精神科护理学效果的有效方法。希望对五年制学生《精神科护理学》的学习情况改进有所帮助,期望对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改革有所启发。 猜你喜欢: 1. 护理毕业论文3000字范文 2. 护理专业毕业论文免费范文 3. 关于大学护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 4. 有关护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本 5. 浅谈护理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医学外科论文
随着外科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知识的不断更新及患者对医疗服务要求的不断增强,培养基本功扎实、职业素质过硬的医学生已经成为了外科教育的重要目标。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医学外科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目的:探讨微课字外科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20XX年2月至2014年度7月咸宁职业教育学校学习的20XX级护理专业学生7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人。对照组学生接受常规实验教学模式学习,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微课教学模式,比较两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实验成绩考核水平,以及对教学效果个人评价的差异。结果: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授课,观察组护生的各项实验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同时观察组护生对教学评价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教学模式满意程度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微课在学校外科护理实验教学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显著提高护生对教学课程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利于提高学生专业基础护理操作水平,并且学生对教学模式的评价更高,值得在学校外科护理实验教学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 微课;外科护理;实验教学;
一、引言
外科护理实验教学作为护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的一门必修课程,是指导学生对基本操作熟悉以及掌握的关键环节。常规实验教学模式下,由于时间较紧,学生往往难以实现单向操作的熟练掌握,因此加强实践教学力度,提升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有研究表明,引入微课教学,可有效提高护理实验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专业水平的提升[1]。为进一步探究微课教学在外科护理实验教学中的的应用价值,选取咸宁职业教育学校的70名同年级护生进行研究,就不同教学模式的效果报道如下。
二、材料和方法
第一,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2月至2015年7月在咸宁职业教育学校进行进行外科护理实验技术操作学习的70名护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35名,其中男性6名,女性29名,年龄在20-23岁,平均年龄±岁。观察组35名,其中男性5名,女性30名,年龄在19-23岁,平均年龄±岁。对照组接受常规实验教学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教学基础上引入微课教学。每组均配置两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两组学生在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故有可比性。第二,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式,即根据课程安排由教师讲解示范,并在学生学习操作过程中进行指导。观察组在常规教学基础上引入微课教学,即在教材中副带讲解相应知识的视频,并提供常见操作问题示范事例的视频录像演示,以及各项操作中的主要注意事项以及细节处理的关键。同时构建校园网络课程,观察组护生在课余时间均可登录此平台进行相应视频的观看,并进行教学点评和意见反馈。授课教师适时在平台为学生进行答疑,解释学生的困惑,学生也可将教学视频通过下载至手机等移动设备进行随时观看[2]。第三,观察指标。其一,根据学生在各项实验考核中的成绩评价教学效果,基础操作考试包括导尿术、肌肉注射、静脉注射以及心肺复苏四项。其二,根据两组学生对实验教学的授课的满意度反馈性评价结果,以教学方式是否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专业知识掌握以及促进学习效率并结合课程学习的`个人评价的问卷调查,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第四,统计学方法。选择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为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
第一,通过对两组护生的最终实验操作课程考核,可以发现观察组经微课学习后在导尿术、肌肉注射、静脉输液以及心肺复苏等各项考核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符合统计学意义(P<)。第二,通过两组学生对教学满意度的评价,可以发现,微课教学在外科护理教学中学生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经常规实验教学模式,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
四、讨论
微课教学观念最初是由美国提出,并逐渐推广到全球高校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在线以及移动学习,实现实验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3]。由于微课视频具有小而精的特点,在较短的视频中简明扼要的抓住教学的关键点,利于学生掌握和记忆关键的操作步骤,同时因其可在移动终端播放,越来越受到现代的学生青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下,对于一些性格较为腼腆的学生而言,不敢上课提问,以及发表个人看法,往往容易错失老师指导的机会,不利于后续学习。通过构建人性化的网络平台,微课提供了较为便捷的师生互动渠道,有利于师生间学术的交流,促进学术的交流[4]。本次研究通过从不同实验教学模式在学生外科护理的教学效果观察,可以发现从实验基础操作考核中,观察组经微课辅助教学的导尿术、肌肉注射等各项考核成绩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同时观察组护生对教学的满意度()也显著优于于对照组(),学生认同度较高,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外科护理实验教学中辅以微课教学,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实现操作考核成绩,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自主学习能力,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结实的基础,同时护生对教学满意度较高,增进了学生与教师的沟通交流,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1);65-72.
[2]罗文平,赵惠,刘海波,等.手术病人护理微视频在高职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护理研究,2015,29(2):616-617.
[3]李德伟,孙红梅,任恩发.浅谈微课在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3,31(4):134-135.
[4]黄晓鹂,李树民.基于翻转课堂的医学信息检索教学模式构建[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3,22(11):33-36.
共发表论文51篇1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新进展 《国外医学》创伤与外科学基本问题。1989;4:2112 皮肤软组织快速扩张对随意皮瓣长宽比例影响的实验研究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1992;8(3):208-2103 快速扩张后皮肤软组织生物力学特性的实验研究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1994 1;10(1):34-374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小儿整形外科中的应用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1993;13(2):3555 人工合成敷料概况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1993;13(2):1686 硅凝胶在烧伤创面及防治中的作用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1993;9(8):3887 Experimental study of biochemical properties on rapid expanded skin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外文版 1994;8(2):748 皮肤软组织快速扩张的实验研究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1995;11(5):3759 硅凝胶药膜-- 一种新的创面合成敷料的研制与评估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5;15 特集 32410 隆乳术后纤维囊挛缩机制研究进展 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1995;6(2)67-7011 成纤维细胞生物学特性与扩张皮肤回缩的实验研究 中华医学美容杂志 2000 2;6(1):29-3012 扩张皮肤回缩机理的实验研究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00 5;16(3):12-1513 扩张皮肤组织自身修复过程动态观察的实验研究 中华医学美容杂志 1998 6;4(2):76-7814 生理盐水充注式乳房假体的临床应用 中华医学美容杂志 1996 6;2(2):59-6115 皮肤软组织快速扩张的实验研究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1995;11(5):375-37816 48例耳廓再造与修复体会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1999 9;15(5):391-39217 荧光定量PCR测定整合素β1在瘢痕中的表达 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3 10;14(5):275-27718 整合素和TGF-β受体在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研究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2004 1;24(1):1-419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05 12;1(6):345-34720 隆乳术乳房假体容积的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3 年11月 2003,2(6):530-53221 整合素在增生性瘢痕挛缩过程中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6,22(1):38-4022 面颈部除皱术的研究进展. [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7,18(5):390-39323 强脉冲技术脱毛的疗效. [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6(5):538-54024 粘着斑激酶在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和意义. [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7,18(2):116-11925 .强脉冲光照射对皮肤成纤维细胞胶原代谢的影响.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7(8)952-95326 隆胸术后效果综合评估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7,18(6):445-44827 采用腋皱劈小切口微创组织瓣剥离法治疗腋臭157例报告,[J]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2007,3(3):149-15128 下颌骨斜形截骨11例. [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2007,3(3):145-14629 FAK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信号转导因子表达的影响[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2008,4(6):320-32230 反义寡核苷酸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FAK和胶原合成的作用[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8,20(6):31 Study on Function of Focal Adensive Kinase and Integrin in Hyertrophic Scar Fibroblasts[J]J of Shanghai Second Medical Universitu,2008,20(1):7-1232 树突状细胞与FOXP3细胞在瘢痕中的免疫调节作用[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9,20(4):250-25333 肉毒素A对大鼠创面愈合过程中SP、CGRP、TGF-β1和α-SMA的影响.中华整形外科. 2009,25(1):52-56.第二作者1 Medpore 外科种植体在颅面整形中的应用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1998 3;12(2):7l-73 182 应用网状聚乙烯材料修复颅骨缺损8例 中华医学美容杂志 1999 6;5(2):103-1043 Medpore修复颅眶形的临床体会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1999;9(4)287-2884 皮肤扩张后不同时段超微结构变化的实验研究 临床医学美容杂志 2000 6(2):57-605 扩张后皮肤挛缩动力环境的实验研究 中华医学美容杂志 2001 2;7(1):10-126 皮肤扩张后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变化与作用的实验研究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02 1;18(1):33-357 整合素在瘢痕增生中的作用 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3 4 14(2)94-968 α-平滑肌肌动蛋白和β-肌动蛋白在瘢痕组织中的表达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2004 1;24(1)5-79 整合素在增生性瘢痕中的研究现状和前景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2004 1;24(1)8-1010 整合素的研究进展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2004 1;24(1)11-1311 隆乳术后包膜挛缩防治的研究进展。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2004 2;24(2)147-14912 隆乳术后疗效综合评估的临床研究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2006 2:3(4)289-29213 强脉冲光技术脱毛的疗效平萍、范志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 26(5): 538-540第三作者1 转化生长因子β与组织创伤修复综述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1999 9;13(5):283-2862 多孔高分子聚合物在眶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1999;1(19):32-333 乳晕下缘切口行盐水充注式假体隆乳术 孙炳伟邰宁正范志宏杨群钱云良 扩张器在颚部皮瓣鼻再造术中应用探讨——临床报道10例5 内窥镜乳房整性的发展 实用美容整性外科杂志 2002 6;13(3):129-1316 内窥镜在乳房假体包膜挛缩微创治疗中的应用研究。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4;15: 283-2857 整合素和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在疤痕组织中表达相关性的定量研究。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4; 15: 318-3208 整合素在增生性瘢痕挛缩过程中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06. Jan; 22(1); 38-40
医学专业考研专业划分是比较繁杂,比较细的,同一专业也分为不同的研究方向,所以要选择清楚,更深入的了解所选择的专业,我们整理分享“贵州医科大学外科学(烧伤整形外科学)硕士研究生专业简介”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外科学(烧伤整形外科)硕士点依托于贵州医科大学烧伤整形外科进行建设。烧伤整形外科创建于上世纪50年代,是贵州省最早成立的专科。在刘伍生、李嘉琥、袁必立教授等前辈们的不懈努力下,为科室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开拓进取,烧伤整形外科业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省内领先的专业科室。目前共设床位62张,特别设有烧伤层流病房1间(床位4张),为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救治提供保障;门诊手术室1间,开展各类美容、整形手术及微注射美容。年手术量2000~2500台次,年出院人数800~1000人次,年门诊量12000余人次。科室现有医护人员共33人,其中正高职称4人,副高职称9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17人(其中含博士1人、硕士4人),已构建起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性强的医疗、教学和科研队伍。全体医护人员同心协力,积极进取,近5年不断取得新的成绩。依托于贵州医科大学的综合实力,主要开展的临床工作有急(慢)性创面修复、皮肤及软组织肿瘤(皮肤癌、梭型细胞肿瘤为主)的整复治疗、烧伤治疗与瘢痕防治(以电烧伤、小儿烧伤为主),处于省内领先地位。在眼睑、耳、鼻、唇、乳房整形以及先天性多(并)指畸形、斜颈治疗、颅面畸形整复上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与相关科室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了小儿烧伤后川崎病诊治的国内首次报道;会阴部烧伤对成人睾丸生精功能影响的国内首次报道;在深度烧伤致内脏外露创面的处理上,重度电烧伤致肺外露的成功救治填补了省内空白。承担贵州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每年可招收烧伤整形专业住院医规范化培训学员5人。近5年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权威、核心期刊20余篇),承担省市级课题5项。烧伤整形外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有急(慢)性创面修复、烧伤治疗与瘢痕防治、皮肤及软组织肿瘤的整复治疗、烧(创)伤护理临床。欢迎同学们报考烧伤整形外科硕士研究生。研究生考试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考研考点内容、不清楚考研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湖北省人民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创建于1923年,是湖北地区第一家政府举办的公立医院。国家首批三级甲等医院、湖北省人民政府重点建设的窗口医院、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集体。 医院有两个院区。主院区位于武昌张之洞路,占地200亩,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建有国际一流、功能完善的门诊和住院大楼,手术室均为净化层流到百级或千级标准,重症监护室、导管室等均设备先进、管理一流;临床医技科室65个,开放病床3000张;及双梯度核磁共振仪、64排128层容积CT、ECT/PET、IGRT肿瘤放疗直线加速器等国际先进医疗设备齐全。年门诊量160万人次、手术万台次、出院患者万人次。医疗服务辐射到全国乃至海外。东院位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占地200亩,规划病床2300张,正按照高新科技化、人本化、国际化和山水园林化的要求施工建设。在职职工4700人,其中高级职称580名,包括国家级专家、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一批饮誉海内外的名医。诺贝尔奖得主和两院院士30余人受聘为医院客座、兼职教授。有国家人事部批准的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学和护理学三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每年承担武汉大学医学专业2600余名本科生(五、七、八年制)、800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及留学生的临床教学、600名进修医师的培养任务。医院专科齐全。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肾脏内科、呼吸内科、血液内科、内分泌科、变态反应科、心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骨外科、神经外科、肝胆外科、胃肠外科、乳腺甲状腺外科、烧伤整形科、妇科、产科、生殖医学科、儿科、肿瘤科、神经内科、精神医学科、眼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麻醉科、检验医学科、急重症医学科、感染病科、药剂科、放射科、超声影像科、老年病科、皮肤性病科、口腔科、康复科、病理科、中西医结合科等形成了特色与优势。心血管内科学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心血管内科、胸外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精神医学科、肾病内科、神经内科、眼科、检验医学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内科、外科为湖北省重点学科,心血管疾病专科(心内科、心外科)、神经疾病专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眼科为武汉市打造中部医疗服务中心的国家或省级重点建设专科。有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临床病毒室)、卫生部心律学重点实验室(建)、心血管病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消化性疾病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中药药剂学、心电生理、消化道病理生理国家中医药Ⅲ级实验室、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卫生部心血管病介入诊疗基地、卫生部腹膜透析培训示范基地,湖北省心血管病医学临床研究中心、湖北省眼部疾病医学临床研究中心、湖北省心血管病介入诊疗质量控制中心、湖北省肾病诊疗质量控制中心、湖北省消化内镜诊疗质量控制中心、湖北省超声诊疗质量控制中心、湖北省精神病诊疗质量控制中心。湖北省神经精神研究所、湖北省儿科研究所和武汉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消化与肝病研究所、泌尿系病研究所、眼科研究所、耳鼻喉-头颈外科研究所以及生物医学工程、临床药学、妇科、生殖医学等研究室。湖北省模式动物中心的技术水准与特色达国际一流。近十年来,医院承担了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00余项,包括国家973项目、国家十一五规划政府公益专项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卫生部基金项目及省级攻关项目。获科技成果奖200多项,包括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发表论文数居全国医疗机构第11位,在世界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居全国医疗机构第二位。医院主办有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微循环学杂志》、《卒中与神经疾病》、《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等全国统计源专业期刊。与世界 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卫生及教育界建立了友好合作、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往来关系。100多名专家、学者分别在国际学术团体和全国及省市各类专业学会担任重要学术职务,包括中华医学会理事及二级学会的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等,使医院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医院奉行“一切为病人,为一切病人,为病人一切”和“科学、友善、良知”的核心价值观,以创新意识发展先进独特的医疗技术,以人本精神创造和谐温馨的养疗环境,受到社会赞誉。在未来的发展中,医院将一如既往地坚持 “以病人为中心”的办院宗旨,大力加强人才培养,不断开展科技创新,以一流的医疗技术、一流的服务水平、一流的养疗环境服务于病人、奉献于社会,早日建成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医院。
上海东方丽人医疗美容院长学术及社会任职:·第五届中华医学会美容外科专业组副组长·上海市医师协会整形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分会微创耳整形委员会 主任委员·泛亚地区面部与重建外科学会(PAAFPRS)中国分会理事·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耳整形专家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整形师分会副会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国康复医学会颅颌面专业组委员·《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编委·《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编委·上海东方丽人医疗美容医院院长 (1) 外耳整形及耳再造;(2) 面部及体表轮廓美容整形,如颧骨下颌角肥大整形、隆胸、吸脂、鼻部美容等;(3) 面部微整形。(4)病理性瘢防治;(5) 会阴部器官整形及再造; 基金:作为项目第一负责人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三项;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科研课题两项。论文:以第一作者在《中华整形外科杂志》、《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等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教学论文1篇。著作:参加编写《现代美容外科学》、《鼻整形美容外科学》、《口腔颌面功能性外科学》、《烧伤整形进展》、《现代瘢痕治疗学》、《中国外科年鉴》等专著5部。临床带教博士、硕士生、进修生共30余名。 1、面部年轻化微创处理(首创面部SOMA年轻术)2、面部轮廓整形3、各种复杂耳部整形4、高难度完美丰胸5、隐形丰臀6、微创瘦小腿7、整形失败手术修复8、生殖器整形
1、下睑缘和口内联合切口面中部提升术。中国医学美容杂志 2006年6月 第167卷第6期785~7872、Tessier 面裂分叉鼻矫正术.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6,17(4),254-2563、脂肪抽吸与腹壁整形相结合的腹壁体形重塑术,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5年10月第11卷第5期267-2704、胎兔伤口无瘢痕愈合的形态学研究和胶原含量分析。中华整形外科杂志17(5),20015、胎兔、母兔成年兔伤口愈合中肿瘤坏死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含量分析。中华整形外科杂志18(6),20026、胎兔外科手术基础。中华烧伤整形外科杂志 14(3):186-189,1998。7、胎兔皮肤伤口糖胺多糖和透明质酸含量分析,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17(1):31-33,2001。8、开放式手术矫正陈旧性外伤性歪鼻畸形,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5年6月第16卷第3期,144-1469、口内切口硅胶支架隆鼻术,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3年10月第14卷第5期,256-25710、皮肤软组织床上的早期整形外科处理,中国实用整形美容外科杂志2005年8月第16卷第4期,217-21811、生长因子在整形外科的应用,中华创伤杂志1999年10月15日第15卷增刊,110-11312、小颏畸形的诊断治疗,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0年5月第16卷第3期 166-16813、重睑所致上睑下垂形成原因和治疗方法。实用美容外科杂志 10(2):136,200114、先天性睑裂狭小综合征74例的手术矫治,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3年12月第9卷第6期 328-33015、重睑术后粘连畸形及其治疗,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2年7月第18卷第4期209-211
搜索引擎是最好的老师,去这里搜索你的问题很容易找到答案的
医学专业考研专业划分是比较繁杂,比较细的,同一专业也分为不同的研究方向,所以要选择清楚,更深入的了解所选择的专业,我们整理分享“贵州医科大学外科学(烧伤整形外科学)硕士研究生专业简介”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外科学(烧伤整形外科)硕士点依托于贵州医科大学烧伤整形外科进行建设。烧伤整形外科创建于上世纪50年代,是贵州省最早成立的专科。在刘伍生、李嘉琥、袁必立教授等前辈们的不懈努力下,为科室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开拓进取,烧伤整形外科业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省内领先的专业科室。目前共设床位62张,特别设有烧伤层流病房1间(床位4张),为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救治提供保障;门诊手术室1间,开展各类美容、整形手术及微注射美容。年手术量2000~2500台次,年出院人数800~1000人次,年门诊量12000余人次。科室现有医护人员共33人,其中正高职称4人,副高职称9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17人(其中含博士1人、硕士4人),已构建起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性强的医疗、教学和科研队伍。全体医护人员同心协力,积极进取,近5年不断取得新的成绩。依托于贵州医科大学的综合实力,主要开展的临床工作有急(慢)性创面修复、皮肤及软组织肿瘤(皮肤癌、梭型细胞肿瘤为主)的整复治疗、烧伤治疗与瘢痕防治(以电烧伤、小儿烧伤为主),处于省内领先地位。在眼睑、耳、鼻、唇、乳房整形以及先天性多(并)指畸形、斜颈治疗、颅面畸形整复上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与相关科室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了小儿烧伤后川崎病诊治的国内首次报道;会阴部烧伤对成人睾丸生精功能影响的国内首次报道;在深度烧伤致内脏外露创面的处理上,重度电烧伤致肺外露的成功救治填补了省内空白。承担贵州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每年可招收烧伤整形专业住院医规范化培训学员5人。近5年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权威、核心期刊20余篇),承担省市级课题5项。烧伤整形外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有急(慢)性创面修复、烧伤治疗与瘢痕防治、皮肤及软组织肿瘤的整复治疗、烧(创)伤护理临床。欢迎同学们报考烧伤整形外科硕士研究生。研究生考试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考研考点内容、不清楚考研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1] 王新刚,韩春茂.真皮损伤后完全修复的可能性.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2007,2(3):138-141.[2] 韩春茂,岳晓洁,Stig Bengmark.晚期糖化终产物与慢性疾病.中华医学杂志,2008,88(4):284-287.[3] 韩春茂,贺肖洁,马奇.Tenascin-C在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中的基因表达研究.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5,21(1):40-43.[4] 陆新,韩春茂.组织工程皮肤的缺陷与对策.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5,18(1):74-76.[5] 韩春茂,余建新,付素珍.含合生元的早期肠内营养对严重烧伤病人血浆内毒素的影响.营养学报,2005,27(1):66-69.[6] 黄回,韩春茂.乳杆菌生态免疫营养在维护肠黏膜屏障中的作用. 中华烧伤杂志,2005,21(2):155-157.[7] 胡学庆,韩春茂,石海飞,马列,高长有.三种胶原-壳聚糖多孔支架组织相容性的初步研究.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5,19(10):826-830.[8] 任海涛,韩春茂.抗菌肽在烧伤领域的研究进展. 中华烧伤杂志,2005,21(5):399-400.[9] 陈国贤,韩春茂.重组人生长激素影响重度烧伤患者预后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中华烧伤杂志,2005,21(5):347-349.[10] 石海飞,韩春茂, 胡学庆, 陈轶欣,毛峥伟,高长有. 兔耳背植入人工真皮支架模型的应用评价.浙江医学,2005,27(5):334-336.[11] 陈国贤,张片红,韩春茂.重度烧伤病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研究.营养学报,2005,27(4):342-344.[12] 陈炯,韩春茂,林小玮,唐志坚,苏士杰.纳米银敷料在修复Ⅱ度烧伤创面的应用研究.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50-52.[13] 韩春茂.拓宽视野 搞好烧伤临床营养支持工作. 中华烧伤杂志,2006,22(4):313-315.[14] 陈国贤,韩春茂.重度烧伤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经济学评价.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6 14(1):7-10.[15] 陈炯,韩春茂.Ⅱ度烧伤创面外用药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中华烧伤杂志,2006,22(5):377-378.[16] 陈炯,韩春茂,夏时春,唐志坚,苏士杰.新型羟乙基淀粉应用于烧伤休克期液体复苏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中华烧伤杂志,2006,22(5):333-336.[17] 陈轶新,韩春茂.胶原基人工皮肤的研究进展.国际外科学杂志.2006,33(4):312-315.[18] 王素一,赖平平,韩春茂.骨髓干细胞向上皮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国际外科学杂志,2006,33(4):306-309.[19] 孙锦章,韩春茂.组织工程皮肤构建的研究进展.国际外科学杂志,2006,33(5):389-393.[20] 任海涛,韩春茂,张嵘,徐志江,孟智启,翁宏飚,牛宝龙.抗菌肽天蚕素B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小鼠创面的抗菌作用. 中华烧伤杂志,2006,22(6):445-447.[21] 陈炯,韩春茂,俞云松,李克诚,唐志坚,苏国良.特重度烧伤感染多重耐药鲍氏不动杆菌一例. 中华烧伤杂志,2007,23(1):70.[22] 韩春茂,陈国贤.伤口治疗中心的运作. 中华烧伤杂志,2007,23(4):302-303.[23] 陈炯,韩春茂. 重度烧伤并发难控性高血糖一例.中华烧伤杂志,2007,23(6):462-463.[24] 王素一,韩春茂,赖平平,岑航辉.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表皮细胞分化的研究.中华烧伤杂志,2007,23(1):66-68.[25] 石海飞,韩春茂, 毛峥伟,陈轶欣,马列,高长有. 肝素化胶原/壳聚糖多孔支架的制备及其血管化的研究.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7,26(1):106-112.
1) Liu, Ke; Gao, Zhen; Wu, Xiaoli; Zhou, Guangdong; Zhang, Wen Jie; Yang, Xiao; *Liu, Wei Knocking out Smad3 favors allogeneic mouse fetal skin development in adult wounds Wound Repair and Regeneration, 22(2), pp 265-271, 2014/) 曲淼, 武晓莉, 柴岗. 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低密度培养的克隆能力分析.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02期, pp 82-84+99, ) Qu M, Song N, Chai G, Wu X, Liu W. Pathological niche environment transforms dermal stem cells to keloid stem cells: a hypothesis of keloid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Med Hypotheses. 2013 Nov; 81(5):) Song N, Wu X, Gao Z, Zhou G, Zhang WJ, Liu W. Enhanced expression of membrane transporter and drug resistance in keloid fibroblasts. Hum Pathol. 2012; Nov; 43 (11): ) Wu X, Gao Z, Liu W. Surgery and chemotherapy of keloids: use of low dose 5-FU for treatment and relapse prevention. JOURNAL OF WOUND TECHNOLOGY. (January/2012)6) Wu X1, Gao Z1, Song N, Chua C, Deng D, Cao Y, Liu W. Creating thick linear scar by inserting a gelatin sponge into rat excisional wound. Wound Repair Regen. 2007; 15: ) Liu W, Wu X, Gao Z. New potential antiscarring approaches. Wound Repair Regen. 2011 Sep;19 Suppl 1:s22-31..8) Gao Z1, Wu X1, Song N, Zhang L, Liu W.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9 in different lesional sites of keloid. Burns. 2010; 36(8): 1289-1295. (共同第一作者)9) Liu W, Wu X, Gao Z, Song N. Remodeling of keloid tissue into normal-looking skin. J Plast Reconstr Aesthet Surg. 2008,61(12):) Gao Z1, Wu X1, Song N, Cao Y, Liu W. Electroporation-mediated plasmid gene transfer in rat incisional wound. Journal of Dermatological Science., 2007; 47: 161-164. (共同第一作者)11) Liu W, Chua C, Wu X, Wang D, Ying D, Cui L, Cao Y. Inhibiting scar formation in rat wounds by adenovirus-mediated overexpression of truncated TGF-beta receptor II. Plast Reconstr Surg, 2005, 115. ) Liu W, Cai Z, Wang D, Wu X, Cui L, Shang Q, Qian Y, Cao Y. Blocking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receptor signaling down-regulates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1 autoproduction in keloid fibroblasts. Chin J Traumatol. 2002;5(2):) 武晓莉, 高振, 刘科, 夏玲玲, 鲍云飞, 阮静, 刘伟. 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治疗痤疮瘢痕效果. 中华医学杂志. 2011; 91(37): ) 武暁莉, 高振, 宋楠, 刘伟. 血管新生の抑制を目的としたケロイドに対する低用量5-FU局所注射疗法. PEPARS. ケロイド・肥厚性瘢痕の最新治疗.2009; (33):) 武晓莉, 高振, 宋楠, 刘伟. 手术联合低浓度5-氟尿嘧啶和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治疗耳郭瘢痕疙瘩疗效观察. 中华医学杂志. 2009; 89(16): ) 武晓莉, 刘伟, 高振, 蔡泽浩, 邓丹, 宗丽娟, 殷德民, 曹谊林. 采用明胶海绵置入法建立大鼠皮肤切口瘢痕模型的实验研究.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08; 24(1): ) 武晓莉, 刘伟, 高振, 曹谊林. 低浓度5-FU与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胸骨前瘢痕疙瘩的疗效分析. 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7; 18(6): ) 武晓莉, 刘伟, 曹谊林. 低浓度5-氟尿嘧啶抑制血管增生在瘢痕疙瘩综合治疗中的作用初探.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06; 22(1): ) 武晓莉, 刘伟. 瘢痕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 整形再造外科杂志, 2004; 1(3): ) 武晓莉, 商庆新, 殷德民, 李卿, 蔡泽浩, 刘伟. FGFR1在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中的表达. 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3,14(6):) 武晓莉, 刘伟, 商庆新.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病理性瘢痕形成中的作用.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3,14(2):) 武晓莉, 黄伟. 电烧伤致脊髓及面神经损伤一例.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1999, 11(15): ) 高振, 武晓莉, 宋楠, 刘伟. 手术联合5氟尿嘧啶与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腹股沟瘢痕疙瘩. 组织工程与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08, 4(1): ) 邓丹, 武晓莉, 许锋, 高振, 刘伟, 崔磊, 曹谊林. MTT法检测国产PGA支架对人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06,2(1): ) 高振, 宋楠, 武晓莉, 曹谊林, 刘伟. 电穿孔介导质粒基因在皮肤和线性伤口中的表达.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08; 24(5): ) 史绯绯, 夏晓燕, 武晓莉. 药物配合手术治疗瘢痕疙瘩临床探讨. 医药论坛杂志, 2007, 28(23) : 39-4027) 王丹茹, 刘伟, 武晓莉, 吴娟娟, 陆峻泓, 刘德莉, 曹谊林, 张涤生. 人Smad7腺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体外表达.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5,22(4).28) 刘伟, 蔡泽浩, 武晓莉, 王丹茹, 殷德民, 崔磊, 曹谊林. 阻断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转导抑制伤口瘢痕的实验研究. 中华医学杂志, 2003, 83. 31-36.
主要是标点使用前后不一致和文献符号引用没写全,已给你改好了。还望及时采纳答案[1] 郎庆雪,李承存,李健美. 1329例烧伤病例分析[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3,24(2):190-191.[2] Takiguchi S,et al. Product evaluation:air-fluidized beds in a operative setting[J].Nursing Management,(6):42-48.[3] 邱钧琦,刘金彩. 烧伤患者应用悬浮床护理体会[J].南方护理学报.(5):15[4] 梁月英,朱斌,吴丽萍等.应用悬浮床治疗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护理体会[J].广州医学院学报,2004,32(2):89-90[5] 方之杨,吴中立,高学书等.烧伤理论与实践[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64[6] 谢挺,吴红,肖红等.悬浮床在烧伤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外科杂志,(5).188-189[7] 王淑君.烧伤护理冻伤护理300问[M].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8] 董元林,郭振荣.使用悬浮床的患者早期补液问题[J].中华烧伤整形杂志,1987,3(3):202-205[9] 杨之骏,史济湘,许伟石等.烧伤治疗(第2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8-29[10] 伍素华,胡嘉念.烧伤护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