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生药学论文桑

生药学论文桑

发布时间:

生药学论文桑

药学论文题目大全1.地方医科大学生物医学科技竞争力实证研究2.醋酸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的研究3.N6-烷基-2-烷氧基腺苷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血小板凝集活性4.药学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研究5.“还脑益聪方”的药学工艺研究及川芎中有效成分的分离6.莪术油微乳制剂的药学研究7.对映异构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研究8.针对药品生产企业的药品注册管理研究9.聊城市人民医院药品采购流程再造研究10.小切口下胆道镜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对比研究11.人参花生药学及炮制配伍研究12.黄连、枳实药对的配伍研究13.灰兜巴提取物及其制剂的研究14.毛茛化学成分HPLC、UPLC/Q-TOF-MS分析15.石松生物碱(-)-8-Deoxyserratinine的全合成16.大马勃生药学及发酵工艺学的研究17.我国临床药学发展及临床药师地位的研究18.立血康软胶囊的药学研究19.刺五加冠心宁胶囊药效学研究20.独行菜生药学研究及利尿部位初步筛选21.疮疡消炎软膏的药学研究22.清热头痛软胶囊生产工艺及质量标准的研究23.当归滴丸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24.氢键复合物光化学性质的理论研究25.L-4-氟苯丙氨酸等6种氨基酸衍生物的生物学作用研究26.复方连萸胶囊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27.药学资源的社会需求与合理配置研究28.“肝毒清滴丸”的药学研究29.纳米药物安全性的法律管制30.吴藿降压滴丸的制备工艺及质量评价研究31.复方抗焦虑胶囊的药学研究32.聚乙二醇化硝基咪唑的合成、羰基锝标记与生物分布研究33.基于果林间种模式的南板蓝(马蓝)栽培研究34.Pd/SiO_2催化还原N-芳烷基化硝基化合物的反应研究35.构建放心药店评价指标体系及应用研究36.县级医疗机构临床用药风险防范研究37.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干预对照研究38.新型苯甲酰胺类HDAC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初步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39.复方马蹄香抗焦虑胶囊药效学研究及机制探讨40.中葡药学石蚕类药物的研究41.地鳖虫纤溶活性先导蛋白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与作用机制研究42.复方川贝止咳颗粒的药学研究43.《本草经集注序》研究44.我国高等临床药学教育现状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45.异氟醚预处理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46.愈肠宁胃—结肠分释胶囊的药学研究47.黄连—吴茱萸药对配伍比较研究48.李时珍的医学哲学思想研究49.我国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救济制度的思考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

药学是连接健康科学和化学科学的医疗保健行业,它承担着确保药品的安全和有效使用的职责。下面是我整理的药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与大家分享了解。

摘要:

有机化学实验是培养药学人才的一门重要课程。本文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网络虚拟教学等方面阐述实验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积极性,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药学人才。

关键词:

药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

目前,重点高等医药院校药学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围绕研究型和创新型开展。一个国家民族医药企业的强大除了依靠研究型人才外,还需要大量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地方性本科院校现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中坚力量,是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定位于培养为地方服务的大批应用型专门人才。我院于2014年10月被河南省教育厅确定为第二批向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的试点学校,我院药学专业初步确定为转型示范专业。我院于2013年开设本科药学专业,其办学定位是为医药企业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有机化学是药学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有机化学实验[1]的应用性已充分渗透到药学的各领域。近年来,我院把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教学改革的方向,加大实验教学投入,整合教学资源,把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2]。现将我院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总结如下。

1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传统观念认为有机化学的理论教学占主导地位,实验教学为理论教学服务,处于从属地位。学生也普遍认为理论知识重于实验,因此做实验时,只是按照实验大纲要求和步骤进行,对实验可能出现的结果无预知和分析,难以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目标[3]。因此,转变观念,改革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教学成为培养应用型药学人才的重要举措。

2改革实验教学模式

实验教学内容改革

[4]验证性、综合性和探究性是实验教学的主要特点。传统实验教学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综合性和探究性实验较少,学生只是机械地重复操作过程,制约了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性。为此,我院删减了一部分验证性实验,保留一些基本化学实验操作,同时加强操作技能训练,适当增加一些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不断优化实验内容,使其更科学、更具适用性。蒸馏(包括常压和减压)、重结晶及萃取分离是有机化学实验最常用和最基本的操作,在实验教学中,尽可能多安排与这些操作技能相关的实验。在操作训练中,让学生知道并理解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熔点、沸点、折光率和旋光度等物理常数的测定在理论教学中着重讲解其原理,实验中则着重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实验课程体系以典型合成实验为主,精选具有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项目。例如,环己烯和1-溴丁烷的制备,将性质验证贯穿于合成实验中,使学生能加深对书本上理论知识的理解。将熔点测定和色谱技术分析融入阿司匹林的合成中,构成一个综合性实验。通过整合实验内容,不但强化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还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引导学生探究实验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激发其探索精神,让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开展设计性实验主要是满足药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工作和继续深造的需求,同时也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例如,环己酮有多种合成路线,实验课前,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设计出可能合理的合成路线及操作步骤。课堂上教师给出文献报道的合成路线,让学生对比一下自己设计的路线与文献中的有何不同,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得到最佳的合成路线,即用次氯酸钠氧化环己醇得到环己酮,此法可避免重金属污染环境的问题。设计性实验教学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且实验后的成就感更能激发他们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

运用新的教学方法

[5]在传统“灌输式”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未能激发其主动性,教学结果就是学生对知识理解不深且不能灵活运用。因此,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我院根据开设实验项目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示范式、讨论式等。实验前学生必须做好预习,对本次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步骤做到心中有数,并对实验注意事项和实验思考题多加思考。上课时,教师通过提问[6]来检验学生的预习效果,并根据提问情况,对教学内容有所选择地讲授,避免无重点的重复,提高教学效率。对实验操作,请2~3名学生课堂上示范演习,让其他同学找出其正确和错误的地方,然后教师再讲解示范。这种纠错式教学可使学生普遍存在的操作问题得到有效纠正。乙酰苯胺的合成有两种实验方法:(1)冰醋酸法。(2)醋酸酐法。实验前,学生查阅资料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用冰醋酸法分馏时温度为什么要控制在100~110度之间,过高可以吗?用醋酸酐法加入盐酸和碳酸钠的目的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做实验时,相邻的两组分别做冰醋酸法和醋酸酐法,这样学生可以相互对比实验效果。在做肉桂酸合成实验时,教师引导学生设计不同投料比、不同催化剂和不同温度的正交试验。对比实验结果得到肉桂酸的最佳合成条件。正交试验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研思路。

利用网络虚拟实验辅助教学

[7]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传统授课方法无法将有些实验操作描述的很清晰,学生也不容易接受。我们教研室采用动态PPT实验操作图或教学视频来讲授实验操作,学生普遍反映良好。这种教学方式能将抽象的内容转变成生动、鲜活的知识,学生的实验操作不规范和失误率大大减少。此外,某些实验因仪器特殊、药品控制较严等原因而无法开展,我们采用网络虚拟实验教学法,学生看过讲义后,在电脑上进行虚拟实验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在进行每步操作时,如果正确,可继续进行;若错误,电脑会提醒学生该如何进行,保证实验顺利进行。网络虚拟可模拟某些特殊实验,弥补了现实无法进行的不足,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倡导绿色化学理念

[8]现在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已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而有机化学实验中的试剂和原料等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如果处理得不恰当,危害更严重。在实验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用“绿色”理念,合理设计实验课程体系,联系相关实验,将上一实验产物作为后面实验原料。为尽量减少化学实验对环境的危害,在不改变实验的前提下,尽量采用小规格的容器,如采用50ml的圆底烧瓶做反应装置,大大减少原料和试剂的使用量。选用毒性小的溶剂代替毒性大的'溶剂,如乙醇代替甲醇,甲苯代替苯等。乙醇、乙酸乙酯是化学实验中使用比较多的溶剂,且可回收再利用。将回收的乙醇废液经蒸馏得到大约95%乙醇,可作为清洗剂,也可用于咖啡x因的提取。对实验产生的废弃物让学生加以分类、集中收集,倒入指定地方,最后由教师统一处理,避免有害溶剂腐蚀管道和污染地下水。

3完善实验教学考核体系,综合客观评定学生成绩

[9]以往实验成绩主要是根据学生上交的实验报告来评定,从报告上无法了解学生对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能全面客观综合评价学生成绩的实验考核体系。综合评价法可有效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主要从4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

(1)预习(占10%),主要考查学生预习情况,包括目的、原理等内容;

(2)实际操作能力(占30%),教师考查每组学生的装置安装和操作规范与否等;

(3)考勤及纪律(占10%);

(4)操作考核(占50%),主要以抽题形式进行,考查学生基本操作掌握情况。

通过这一年的改革实践证明:综合考核方式更能引起学生对实验的重视,更能客观评价每一位学生。地方性院校本科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积极性,培养出具有技术应用型潜力的优秀人才。虽然实验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时代在发展,技术在进步,教学改革也应与时俱进,要积极吸取其他院校教改的成功经验,不断探索,不断完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李如章,王书华.有机化学实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柯方,周孙英.有机化学实验对药学专业学生素质培养的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4):394-396.

[3]唐振林,高吉仁,李惠民,等.高职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5):92-93.

[4]付蕾,范卓文,张立剑,等.改革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室科学,2012,15(6):146-148.

[5]宋尔群,宋杨.药学本科有机化学课程和实验教学探讨[J].药学实践杂志,2013,31(5):398-400.

[6]刘春萍,刘X,孙林,等.基于问题教学法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案例[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9(5):142.

[7]熊万明,陈金珠,陈清,等.网络课程辅助下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4(6):57-59.

[8]赵丽娜,陆国志.高校化学实验中绿色化学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2):179-181.

[9]姚建文,王虎,孙海军.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26.

药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主要有三种形式:调研报告,文献综述和科研论文。确定毕业论文形式时要多方考虑,首先要确定论文题目的范围,论文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通过什么方法解决等,还要考虑到搜集论文论据和相应资料的便捷性。论文形式不同,写作方法不同。1、调研报告(社会调查)一般包括调查的目的和任务、方法、内容、结论等几部分内容,论文中还应有标题、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等。例如:调研报告类——某医院门诊儿科抗感染药使用调查分析目的:了解常用抗感染药物在某院门诊儿科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 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本市某三甲医院2008年1月门诊儿科处方2452张,采用合理用药国际指标和用药频度(DDDs)排序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患儿性别、年龄、疾病名称、抗感染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用量,并根据抗感染药物的使用率、使用种类、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使用率为,注射剂使用率为 %,的儿科患者使用了抗感染药物,共涉及8类20种抗感染药物。用药频度(DDDS)排序前 3位的是:阿奇霉素、头孢克肟、头孢克洛,阿奇霉素在处方金额和DDDs 统计中均为第 1位,单一用药率,联合用药率 。处方中使用的氨基糖苷类药物均为眼部用药或咽部喷剂,局部用药,吸收较少,对患儿影响不大。结论:该院儿科抗感染药物使用普遍,抗菌药物使用的问题较多,存在“大包围”使用等不合理用药的现象,需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2、文献综述 (文献查找)检索与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对检索到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写出文献综述报告。综述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①目前的研究概况;②过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③结论及解决思路。例如:文献综述类——脂质体作为心脑血管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总结近年来脂质体作为心脑血管药物载体的最新进展,介绍脂质体、长循环脂质体、受体介导脂质体等将药物导向心脏、血栓以及协助药物通过血脑屏障等方面的应用。3、科研论文(专题实验)一般由标题、内容摘要、关键词、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与讨论、参考文献等几部分组成。例如:科研论文类——小鼠乳腺癌细胞系Ca761-03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目的:建立体外培养的小鼠乳腺癌细胞系,明确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利用乳腺癌移植瘤组织,进行体外原代培养,并对其纯化和反复传代,进行生长曲线,倍增时间,软琼脂集落形成,细胞周期,染色体众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体内成瘤率,转移率等鉴定。结果:建立了一个小鼠乳腺癌细胞系,命名为Ca761-03。其生长迅速,呈贴壁生长。倍增时间为 h;平均软琼脂克隆形成率为%;G1期%,S期%,G2+M期%;CK染色为阳性,ER,PR均为阴性;体内移植成瘤率100%,肺转移率100%,未见淋巴结转移。结论:成功建立了小鼠乳腺癌细胞系。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较系统的观察与研究。以上是药学毕业论文的三种论文形式,具体的论文题目可从药品采购、加工、生产、销售和管理环节,以及合理用药和药物研发等方面选择一个方向,进行较为深入的学习了解,找出实际工作中有待研究解决的问题,确立论文的题目。

中药学桑寄生毕业论文

医学毕业论文:医学免疫的中医理论

中医药与现代免疫学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但是,目前二者没能很好的结合与应用。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医学毕业论文:医学免疫的中医理论,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摘要: 随着现代医学、免疫学研究的快速发展和中医药研究的不断深人,中医药与机体免疫功能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由于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崇尚回归自然潮流在全球范围的悄然兴起,中医药通过调整机体免疫状态而在防病治病和养生保健中所起的作用倍受人们关注。

关键字: 医学免疫,中医理论,中药方剂,实验技术,中医药研究。

前言: 现代免疫理论在我国早有记载。早在公元342年,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就记载了预防狂犬病的免疫学方法和效果:“疗犬咬人方,乃杀所咬犬,取脑傅之,后不复发。”公元998一1022年宋真宗时代,我国就用接种人痘预防天花,至明朝隆庆年间(1567~1572年)我国对人痘法有了重大改进,同时创造了人体连续传代的方法降低苗种的毒力,此法成为近代免疫学的先导,开了人工免疫方法的先河。我国人痘接种获得成功见于文字记载是公元1007年前后,比英国人琴纳试用牛痘苗预防天花要早700多年。中医学对变态反应的认识也是比较早的,约在公元前3000年的神农氏就曾提出孕妇应忌服鱼、虾、鸡和马肉,认为服用这些东西会引起皮肤溃疡。这对后世认识和预防变态反应有重要意义。中医学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比西方国家早2000多年。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不仅是免疫学的“故乡”,也为世界免疫学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主要从三方面谈起中医药与免疫学的关系与发展,一是中医理论;二中药方剂;三实验技术。

1.现代免疫与中医传统理论

中医理论的邪正学说、阴阳学说、脏象学说及养生理论都已证明和现代免疫学关系十分密切。

中医学把人体的机能活动及抵御和清除各种有害物质的作用叫“正气”,免疫能力与正气的含义基本上是吻合的,而把破坏人体内部及人体与外界环境相对平衡状态的有害物质叫“邪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而这正是机体的免疫功能。现代免疫学提出的机体免疫系统三大功能(防御功能、自稳功能、监视功能)正是中医邪正学说的`具体化。防御功能是指机体抵御病原生物等“外邪”的功能,自稳功能和监视功能指机体清除“内邪”(如:损伤、衰老、死亡、突变细胞等自身抗原)的功能。

免疫系统不断维持自身平衡的过程也正等同于中医的正邪对抗和阴阳平衡,以此达到自身的稳定。中医药防病治病,归根到底,主要还是通过调整机体免疫等功能,从而达到机体的自身稳定。人体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免疫系统仅是人体内复杂系统中的一个,中医药引起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不仅作用于免疫系统,也可能是通过其它系统(如:神经内分泌系统)来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的。

经络实质也是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的循行通路,参与免疫调节网络的构成,针灸的有效作用与免疫调节同样密不可分

2.免疫学与中药,复方的相互关系

近些年来,研究和开发免疫调节药物成为医药界的热门话题,临床使用的很多中药及方剂经实验研究被证明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加之中药资源丰富,所以从中药中寻找新的免疫调节剂具有针对性强、成本低、见效快的特点。

免疫促进药:主要是益气、养血、温阳、益阳的药物及少数解毒和活血的药。 1.促进细胞免疫药物:如增加T细胞比值的药:党参,黄精,白术,香菇,鸡血藤,淫羊藿等。促进淋巴细胞转化的药物:人参,桑寄生,白术,五味草,旱莲草,白芍,川芎,丹参,黄芪等。增强细胞吞噬功能的药:山药,黄连,穿心莲,白花蛇,舌草等金乡县人民医院中医科张西峰。 2.促进体液免疫的药物:如抑制补体含量减少的药:枳壳,陈皮,麻黄,丹皮等。促进抗体生成增加的药:菟丝子,黄芪,紫河车,云芝等。

免疫抑制药:主要是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药。 1.清除抗原药:鱼腥草,蒲公英,银花,黄连,黄芩,黄柏,当归,红花,大蒜,郁金等 2.抑制抗体生成:当归,川芎,赤芍,生地,大枣,补骨脂,雷公藤,昆明山海棠,茵陈,秦艽,桂枝,泽泻,苍术等

.双向调节药:可使过低的既能状态提高,亢进的机体状态降低,使机体内环境稳定。常用药:人参,刺五加,黄芪,防风,甘草,当归,麦冬,五味子,肉桂,熟地,赤芍,丹参,降香等

免疫调节药:作用于机体的调节系统,有利于体内健康方向发挥作用,而达到新的动态平衡。 1.作用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兴奋该轴的药物:人参,党参,白术,五味子,紫河车,灵芝等抑制该轴的药:黄精,地黄,甘草等2.作用与环核苷酸的调节药:环核苷酸被认为是阴阳平衡的枢纽,正常细胞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乌苷(cGMP)保持着一定的比值,补阳药可能升高此比值,滋阳药可能协调该比值,从而是免疫平衡得到调节,属于一种快速调节方式。常用药物:党参,猪芩,人参,甘草,茶碱,麻黄碱,土茯苓,龙葵,灯心草等。

中国古代传统经方与免疫关系紧密,二妙方具有增强细胞免疫的功能,四妙方又表现出免疫的双向调节作用。等等。

许多中药、方剂和针灸等可以通过调整机体免疫状态治疗世界疑难疾病,例如癌症,艾滋,等传染病。绝大多数中药和方剂无毒副作用(或毒副作用很小),还可克服西药(主要是免疫抑制剂)的毒副作用。中医药治疗肿瘤,不但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改善症状、缓解病情,还可拮抗放疗、化疗对机体的损伤。现代医学在治疗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的疾病中,常给机体输人细胞因子,这些外源性的免疫反应物质往往有一定的副作用,不仅价格昂贵,且长期应用会降低机体的敏感性。而不少中药、方剂及针灸等可诱使机体细胞产生和分泌细胞因子。而以上机理的阐明都来自于现代医学和免疫学的研究。中医在处方时,很注意各味中药君臣佐使的协同作用。但对中药的有效成分不清楚。而中医药免疫学则可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同时,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也依赖现代科学技术,如:由甘草等提取物制成的抗AIDS药物“克艾可”已用于临床。

3.免疫学实验技术与中医药研究

目前中医药研究中常用到的免疫技术有许多,现试举比较常见的实验的应用。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应用此试验在中医药研究中可以定量的测定某蛋白质在某组织中的含量,了解中医药对体液免疫的影响。2免疫印迹法,中医药在自身免疫的诊疗中发挥重要作用。3免疫组化技术,通过表面标志物的标记,对组织细胞表面的抗原蛋白做定性,定量,定位的检测。4放射免疫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主要做微量物质的研究测定,等等。

加强中医药专业免疫学等实验能力的培养,掌握必要的免疫学实验技术,有利于培养既精通中医药,又熟悉常用的现代医学实验技术的高素质创新型中医药人才,有利于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在国际中药市场上,我国的贸易额不占优势,其原因之一就是传统的中药剂型不太容易被某些国家所接受。掌握必要的实验技术,促进中医药现代化,以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世界人民的健康服务。

中医药免疫学把现代科学技术用于中医药免疫等作用的研究,既重视中医学宏观整体的哲理思想和动态辨证关系,又强调现代医学的局部定位性和实证分析研究,既继承和发展了中医学整体观的合理性和优势,又弥补了中医学整体观的缺陷和不足,它是中医学宏观整体的哲理思想与现代科学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是中医药学与现代医学等科学技术的巧妙结合点,是独具我国特色的极有发展前景的新兴学科。它是在中西文化交流和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中形成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4.结论

中医药与现代免疫学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但是,目前二者没能很好的结合与应用。中医药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和所有学科一样,中医药的发展也必须依靠现代科学技术,依靠掌握了现代科学技术的人才。中医学有其合理性和优势,也存在缺陷和不足,缺乏实证分析研究,对机体微观局部的结构和功能缺乏深刻了解,是一种哲学观念。这种理论的滞后性和认识方法的欠缺,加之现代科学技术的贫乏是制约中医药发展的根本原因。要想充分发挥免疫学理论在中医药研究中的特有作用,促进中医学新的振兴和发展,最重要的是要提倡中医专家和免疫学工作者的密切合作。只有中医专家和免疫工作者在科研工作中密切合作,各自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才有可能取得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1.贺新怀 席孝贤 孙理军 中医学整体观与中医药免疫学 (712083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胡研萍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免疫学研究。

3.关洪全,韩晓伟,雷萍,侯殿东试 加强中医药专业硕士生免疫学实验能力培养的意义与措施中 医 药 导 报

4.郭 峰 浅谈开展中医药现代系统免疫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5.陆平成 免疫学在中医药科研中的应用和展望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农村常见的桑寄生是什么植物?有什么药用价值?

小时候师父让背《话品药性赋》31句时就是桑寄生,原说是,桑寄生平苦且甘,背寒腰痛共麻顽,安胎益血助筋骨,壅肿金疮下乳悭。这个我还记得,还为便记忆说了个相关故事,桑寄生入药原是宋时一员外家一长工无意中发现的,员外儿子得了风湿病,请了个道医治疗,治疗的好些后,道士就回山上去了,到了冬季员外儿子又复发了,于是到叫长工到山上去取药,但是冬季下大雪山路被雪封住了,走到半山腰长工无法前行,在山腰上看见一颗树上寄生植物十分奇怪,怕空手回员外家无法交待,就将这株寄生植物带回来,慌称这就是道士给的药,煎熬几天给员外儿子吃下,员外儿子居然能站立起来活动了。春季员外去道士那相谢,才知长工没到道士那取药,道士也觉这事奇怪,就随员外到那长工家逼问了用的什么植物药,长工只能一五一十说出来,并带着原摘药的地方还有这桑寄生,道士就知道了这药性,后来大为应用治风湿病,并且效果还好,于是桑寄生就成了中药。

桑寄生是一种多寄生于构,槐,榆,木棉,朴树上的桑寄生科常绿寄生小灌木。在两广,云南比较多,但由于那里树木难得落叶,生得与寄生植物相间比较难发现,在华东和北部地区寄生植物冬季多落叶,而桑寄生独独不落叶仍生长在那无叶的植物上,容易发现了。桑寄生一般8月份开花,花紫红色,10月份结浆果椭圆形,待果熟后即可采割作药用,一般除留粗茎割取小茎叶等,切段晒干即可。

桑寄生化学成分含篇蓄苷,檞皮素,广寄生苷等,有利尿,降压和抗病毒作用,其煎汁对脊髓灰质炎病毒和其他肠道病毒有显著抑制作用。

中医上认为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元功效。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崩漏经多,妊娠漏雨,胎动不安,高血压等。

有风湿痹痛,腰膝酸软,到农村找到桑寄生,有好处会找上你。 桑寄生有它的植物文化,古时候,一个财主的儿子常年被风湿缠身,经过郎中之手后仍然疼痛,一到冬天又加重了,财主派长工前去寻找先前的郎中,长工却在路旁桑树上发现了和之前相似的草药,拿回家给财主儿子用了十几天,这下真有好转了,于是“桑寄生”这名字就出现了。

顾名思义,桑寄生的来源就是, 寄生于桑树上的意思 ,它需要寄生在其它植物身上生长,不单只是桑树而已。很多人以为这种植物是桑科植物,其实不是,它是桑寄生科的植物,科属名和植物名一样,比较特殊,它在我们广西分布居多,在河南,陕西等地区同样有分布,其 带叶子的茎经过晒干后 ,就成了药用价值高的中药材,看看你认不认识它。

桑寄生要找起来有点难度,它没有固定的寄生树体,需要慢慢鉴别才好找。它枝条有个特点,老枝条很光滑,而嫩枝上有点灰色的短毛,是一种小灌木,叶子一般是卵圆形,有的偏长一些,长度大概四厘米左右,宽二厘米左右,边缘光滑无锯齿,夏末初秋为花期,秋季中下旬便结果了。那么,它有什么药用价值?在中药学里,它属于滋补类, 有补肝肾和强筋骨,祛风湿 的功效。

读书的时候,老师说,桑树一身都是宝,桑叶、桑枝、桑椹、桑白皮,还有依附寄生在桑树上生长的桑寄生,全是杠杠的好药材。而且,它们不光可以药用,桑叶还可养蚕、制作食物和桑叶茶,桑椹更是上好的水果,药用、食用和经济价值都很高。

不过,现在想起来,老师是有点高夸桑树了。前四个还说得过去,不过桑寄生,虽然姓桑,但它与桑的寄生关联并不是必然。因为,桑寄生不仅可以寄生在桑树上,还可以寄生在桃树、苦楝树、李树、杨桃、油茶、木棉、马尾松等多种植物上。所以,它还有别名,叫做广寄生、苦楝寄生、桃树寄生、松寄生等。

桑寄生是一类自身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半寄生性灌木。

寄生这个词,感觉挺贬义的,因为包含了自己不劳动,全靠剥削别人的意思。寄生植物,也逃不出这个框。它们自己不含叶绿素或只含很少,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法自制养分,需要从所寄生的绿色植物中取得其所需的全部或绝大部分养分和水分。它们是植物界的寄生虫,甚至可蚕食寄主,导致寄主植物逐渐枯竭死亡。

不过桑寄生这个植物,还没那么恶劣。它属于半寄生性植物,有叶子,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为自己提供一部分养料。但它的根退化了,只能通过导管与寄主植物相连,从寄主植物体内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桑寄生的功效和作用,我国药典是这样描述的:味苦、甘,性平 ;归肝、肾经;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元的功效;可用于缓解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头晕目眩。

桑寄生这味药材的特点,贵在药性平和的同时,功专补虚损、强筋骨,适用人群比较广,老人妇女皆可用,常与杜仲等配伍用于缓解老人体虚、妇女经多带下而腰膝疼痛、筋骨无力,药用价值独到。强筋骨之余,它又能祛除风湿,故而也常与独活、牛膝等配伍用于减缓风湿痹痛、腰膝酸软。此外,它养血安胎的功效,常被用于缓解妇人冲任不固所致的胎漏下血、胎动不安。

大量研究表明,寄主植物会通过这种植物间的特殊寄生关系,向寄生植物输送属于寄主的特征性物质。比如:寄生在有毒植物夹竹桃、漆树、马桑上的桑寄生会表现出一定的毒性,但来源桃树、李树、桑树等寄生植物上的桑寄生则不具备毒性。

我国药典对于桑寄生药材的质量评价,强制要求检测强心苷的含量,就是因为寄生在夹竹桃植物上的桑寄生,会接受由寄主植物夹竹桃输送的强心苷类成分,并明确规定桑寄生药材中不能检出强心苷。

夹竹桃号称自然界最毒的植物之一,含有多种毒性物质,其中含量最大的毒素是强心苷类化合物。强心苷类化合物是一类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具有强心活性的化学成分,由于其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特别接近,安全范围狭窄而极易中毒。

桑寄生是传统中医常用的中药材品种,在民间也颇具名气,药用价值是不可质疑的。但由于其生物学特点的特殊性,不可避免地存在寄主植物多样性和药材来源多样性的特点,由此而带来的用药安全性问题,需要引起监管部门和使用者的格外重视,切不可随意。

其味苦、甘,性平;归肝、肾经;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元等功效,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头晕目眩等症。

现代研究表明,桑寄生的主要活性成分是槲皮苷、槲皮素以及广寄生苷等,具有抗菌抗炎、抗病毒、抗血栓、降血压以及提高机体免疫力等药理作用。

《本草纲目》记载“寄生高者二、三尺。其叶圆而微尖,厚而柔,面青而光泽,背紫淡而有茸。人言蜀桑多,时有生者,他处鲜得。须自采或连桑采者乃可用。世俗多以杂树上者充之,气性不同,恐反有害也”。 桑寄生,顾名思义为桑树上寄生,其它树上的寄生统称杂树寄生。寄主树不同,寄生的功效不同,选择不当会对人体不利甚至有毒有害。

桑寄生在野生状态下寄主树多达36科近200种,常见的寄主树有果木类、杂木类和有毒木类。民间多以寄主树命名,如寄生在桑树上称桑寄生,寄生在松树上称松寄生,寄生在柳树上称柳寄生。

现在,人们将人工种植桑寄生采收,枝叶晒干,茎枝切成3-4cm小段,包装成各种规格的桑寄生中药饮片,供医院及药厂使用。

桑寄生食谱

【桑寄生茶】

桑寄生15克,加水浸泡半小时后煮沸10-15分钟作茶,适合长期饮用,具有补肝肾、降血压、提高机体免疫力以及延年益寿等功效。

【桑寄生蛋茶】

桑寄生15克,新鲜鸡蛋2只,加水煮沸20分钟,将鸡蛋取出打裂蛋壳,再放回锅文火煮1小时,剥去蛋壳,加入红糖适量,再文火煮15分钟,得桑寄生蛋茶,对安胎及促进产后康复等具有显著功效。

【桑寄生红枣蛋茶】

桑寄生15克,新鲜鸡蛋2只,红枣10粒,加水煮40-50分钟,加阿胶适量,得桑寄生红枣茶,具有补肝肾、强筋骨以及补血养颜等功效。

【桑寄生酒】

桑寄生500克,用酒度45 米酒3公斤浸泡一个月得桑寄生酒。桑寄生酒气味芬芳,饮用能补血补虚、祛风湿、健筋骨、养颜强身。

【桑寄生猪骨汤】

桑寄生15克,杜仲10克,猪脊骨500克,加水煮沸文火炖烂,加盐调味即成。对治疗腰酸背疼、下肢乏力等具有显著效果。

【桑寄生猪肚汤】

桑寄生15克,胡椒1克,猪肚半只切块,加水武火煮沸后文火炖50分钟,调味即成。对治疗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等具有显著效果。

桑寄生[Taxillus sutchuenensis (Lecomte)Danser是桑寄生科桑寄生属植物,别名有桑上寄生、寄生、四川桑寄生等,该植物的特点是生长在别的树干上,是寄生植物,不像其他植物有根长在土壤里。桑寄生通常寄生在桑树、梨树、李、核桃或栎属、桦属等植物枝干上,为常绿灌木,嫩枝、叶密被褐色星状毛;单叶对生或互生,革质;花两性,总状花序,花被成管状,上部4裂,花红色;浆果椭圆状,黄绿色。分布于我国陕西、甘肃、山西、河南、四川、云南、贵州、湖北、湖南、广西、广东、江西、浙江、福建、台湾等省区,生于海拔500_2000米山坡山谷杂木林中。

据资料记载,桑寄生的茎皮可入药,有除风湿、补肝肾、强筋骨、益血安胎、消肿、催乳等功效。(请遵医嘱)

供参考。

功效与作用: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

1.补肝肾,强筋骨 桑寄生,味甘性平,又入肝经,肾经,所以主要可以补肝肾不足。对于肝肾阴虚导致的腰膝酸软,容易疲劳,咱们可以用桑寄生配伍杜仲,怀牛膝,独活,羌活,炙甘草,生地黄,炒山药等药一块应用。

2.祛风湿 桑寄生,味苦,所以能燥湿,还有祛湿的功效,对于风湿痹阻的患者,咱们可以用桑寄生配伍陈皮,半夏,白蔻仁,苍术,炒白术,薏苡仁,苦参,党参,茯苓,炙甘草等药一块应用。

3.安胎 本品善于补肝肾,养血而固冲任,起到安胎的效果,对于胎动不安的患者,咱们可以用桑寄生配伍阿胶,续断,香附,当归,菟丝子等药一块应用。

另外,桑寄生还有调控血压的功效,可以用于高血压病的治疗。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桑寄生的水煎液有降压的作用,对冠状动脉血管有扩张作用,并能减慢心率。

注意事项:桑寄生比较安全,大家可以放心服用。

常见用法:

桑寄生,一般是入水煎剂,咱们常规用量一般在15--30g。也可以入丸剂,散剂,用量可以在30g左右。

桑寄生为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Taxillus chinensis (DC.)Danser的干燥带叶茎枝。冬季至次春采割,除去粗茎,切段,干燥,或蒸后干燥。

【能功与主治】 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常用 于: ①风湿痹痛,腰膝酸痛等; ②胎漏下血,胎动不安。

【用法与用量】 内服: 入汤剂10 20g。

【新用途】

一、内科

1. 高血压: 桑寄生60g 决明子50g 煎水150ml,早 晚各服75ml,30日为1疗程。

2. 冠心病、心绞痛: 桑寄生冲剂 (相当于生药39g) 1 包,开水冲服,每日2次,4 6周为1疗程。

3. 心律失常: 桑寄生注射液,肌肉注射2 4ml (每ml 含生药4g),每日2次; 或静滴18ml; 或静注12ml,每日1 次,14天为1疗程。

二、外科

冻伤: 桑寄生500g,加蒸馏水5000g煮沸3分钟,过滤, 滤液用文火熬制成膏。Ⅰ度冻伤用桑寄生膏,加入蒸馏 水35ml,酒精8ml,白陶土,混合后涂敷患处 (不能涂 于溃疡面);Ⅱ、Ⅲ度冻伤用桑寄生膏3g,加入甘油10g,单软 膏35g,锌氧粉2g,调匀敷于局部。

狭义的桑寄生指的就是桑寄生这种植物,它属于桑寄生科、桑寄生属,拉丁学名为:Taxillus sutchuenensis;而广义的桑寄生则指的是整个桑寄生科的植物。狭义的桑寄生和桑寄生科的槲寄生其实都是 历史 悠久的传统中药,但其药用价值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桑寄生是半寄生植物,它们没有根,但有叶子。它们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来为自己提供养分,但还需要通过维管束来吸取寄主植物的部分养分。它们是小灌木,绝大多数都寄生在一些高大的树木枝条上。它在全国都有很广的分布,且寄主植物种类也很多样。有时候,它还是果树上的有害植物。

桑寄生科植物。

至于它的药效,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而《中国植物志》记载它的药效为“全株入药,有治风湿痹痛,腰痛,胎动,胎漏等功效。”。虽是如此,但各位 千万不能自行采来当药使用。不然,轻则中毒伤身,重则误病伤命。 有什么病了一定要去正规医院找医生,一定要遵医嘱,不能自己搞偏方来使用。如果偏方有用的话,那还要医生干嘛?

桑寄生只是寄生在桑树上的一种植物,通小鸟传播种子,生在桑树上那么桑树有什么药用价值它就有什么价值

桑枝总生物碱药学杂志

高血糖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疾病,那么高血糖如何调节呢?下面介绍一些高血糖的调节方法,供大家参考。其一,要严格的控制饮食,控制每日总热量的摄入,每日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要固定。同时适当增加蛋白类以及蔬菜类食物的摄入量,避免油炸食物以及高糖食物的摄入。其二、身为高血糖的人群,应根据自身年龄及体质,每日坚持适宜强度的运动和锻炼,如散步、体操、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有规律的运动不仅能提高生活质量,还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及血脂水平。但需注意,血糖<的患者要加强运动锻炼,每天的运动时间尽量保持30分钟左右;若患者血糖明显升高>,则需暂缓运动。其三、对于高血糖患者,血糖明显升高就要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降糖药物,在市场上各类降糖药中,桑枝总生物碱片就有着较好的口碑。

北京技术总生物碱片,哪里有买卖的?那你就得找专业人士去给你问问啊

家里老人一直都患有高血糖疾病,使用了世纪泰徕小分子复合蛋白肽产品之后,身体状态明显好转了。

中药学桑葚论文

桑椹:(补益药:补血药) 甘,微寒。归心、肝、肾经。 功效: 滋阴补血。 应用: 1、用于阴血不足所致的眩晕耳鸣,虚烦失眠,须发早白等。熬膏持续服用,对失眠、头昏、心烦有效。头昏耳鸣,须发早白,常与何首乌、旱莲草、女贞子等配用。 2、用于阴虚津少,消渴口干及肠燥便秘。前者,可与麦冬、石斛、玉竹、天花粉等配伍;后者,可与火麻仁、生首乌、生地、枳壳配用。 [用量、使用注意、禁忌] 15—30克。

堪为桑科植物桑MorusalbaL. 的成熟聚合果,又名桑果。桑椹含有丰富的等成分,可生食或加工果浆,饮料。早在2000多年前,桑椹已是中国皇帝御用的补品。因桑树特殊的生长环境,使桑果具有天然生长、无任何污染的特点,所以桑椹又被称为“民间圣果”。它含有丰富的活性蛋白、维生素、氨基酸、胡萝卜素、矿物质、葡萄糖、蔗糖、果糖、鞣质、苹果酸、钙、维生素B1 、B2 、C 、尼克酸等成分,营养是苹果的5~6倍,是葡萄的4倍,具有多种功效,被医学界誉为“21世纪的最佳保健果品”。常吃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力,具有延缓衰老、美容养颜的功效。功效:它有改善皮肤(包括头皮)血液供应,营养肌肤、使皮肤白嫩及乌发等作用,并能延缓衰老。桑椹是中老年人健体美颜、抗衰老的佳果与良药。常食桑椹可以明日,缓解眼睛疲劳干涩的症状。桑椹具有免疫促进作用。桑椹对脾脏有增重作用,对溶血性反应有增强作用,可防止人体动脉硬化、骨骼关节硬化,促进新陈代谢;桑椹可以促进血红细胞的生长,防止白细胞减少,并对治疗糖尿病、贫血、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神经衰弱等病症具有辅助疗效。桑椹具有生津止渴、促进消化、帮助排便等作用,适量食用能促进胃液分泌,刺激肠蠕动及解除燥热。中医认为,桑椹性味甘寒,具有补肝益肾、生津润肠、乌发明日等功效。适合人群:一般成人适合食用。女性、中老年人及过度用眼者适合食用。适用量:每次20~30颗(30~50克)。温馨提示:桑椹有黑、白两种,鲜食以紫黑色为补益上品。未成熟的桑椹不能吃。熬桑椹膏时忌用铁器。因桑椹中含有溶血性过敏物质及透明质酸,过量食用后容易发生溶血性肠炎。少年儿童不宜多吃桑椹。因为桑椹内含有较多的胰蛋白酶抑制物——鞣酸,会影响人体对铁、钙、锌等物质的吸收。脾虚便溏者亦不宜吃桑椹。桑椹含糖量高,糖尿病人应忌食。食用方法:桑椹性味甘寒,具有补肝、益肾、熄风、滋液的功效。用于治肝肾阴亏、消渴、便秘、目眩、耳鸣、瘰疠、关节不利等病症。《随息居饮食谱》载“滋肝肾,充血液,法风湿,健步履,息虚风,清虚火”。《本草疏经》载“桑堪,甘寒益血而除热,为凉血补血益阴之药。”

桑葚富含膳食纤维,可以促进我们的肠道蠕动,帮助改善便秘,很适合有便秘困扰的人群。其次,富含花色苷,真的是超级多了,相当于草莓的308倍,有抗氧化、预防慢性病、改善视力等各种作用。也富含白藜芦醇和维生素E,有很好的抗氧化及提高免疫的作用。

桑葚有改善皮肤(包括头皮)血液供应,营养 肌肤,使皮肤白嫩及乌发等作用,并能延缓衰老。桑椹是中老年人健体的良药。有关桑椹果汁延缓衰老的实验表明,机体衰老与氧自由基引发的脂质过氧化作用密切相关。

桑果汁能有效清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这可能与桑果汁含有丰富的天然抗氧化成分 VC、胡萝卜素、硒、黄酮等有关。纯天然的桑椹能抑制黑色素的产生,故能减少和控制老斑,令肌肤净白自然。

扩展资料

食用桑葚的注意事项

1、因为桑葚是偏凉性的,所以尽量别和苦瓜、番番茄、茭白、荸荠、菱肉、百合一起吃,否则太寒。

2、熬桑葚时忌用铁器,因为桑葚会分解酸性物质,会跟铁产生化学反应而导致中毒,重者可死亡。

3、桑椹中含有溶血性过敏物质及透明质酸,过量食用后容易发生溶血性肠炎。

4、少年儿童不宜多吃桑椹。因为桑椹内含有较多的胰蛋白酶(蛋白酶的一种)抑制物——鞣酸,会影响人体对铁、钙、锌等物质的吸收。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桑葚抗辐射作用佳 盘点桑葚8大功效

人民网-桑葚营养价值高 食用有禁忌

药学论文老桑根

桑树根的功效:

1、降血糖

桑树根皮中moranoline的物质,后来的科学研究证明了这种物质具有降低血糖的功能。除此之外,桑树根皮中moran A的物质,后来也是被证明是一种能够降血糖的糖蛋白。桑树根皮中含有降血糖物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葡萄糖性高血糖。

2、利尿

桑树根皮的利尿作用在古时候就已经被我国的医药学家所发现,如今的科学家们通过将桑树根皮煎剂喂食给小动物食用,发现相比与没有喂食桑树根皮煎剂的小动物,喂食过的尿量明显增加。

3、抗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是目前仍然没有办法治愈的“超级癌症”,但是科学研究表明,桑树根皮中的有效成分1一脱氧野尻霉素可以有效降低艾滋病病毒HIV的感染度。除此之外,桑树根皮中还含有黄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HIV病毒的活力。

扩展资料: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科学家们从桑树根皮中分解出一种英文名为moranoline的物质,后来的科学研究证明了这种物质具有降低血糖的功能。除此之外,科学家又从桑树根皮分离出了英文名为moranA的物质,后来也是被证明是一种能够降血糖的糖蛋白。桑树根皮中含有降血糖物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葡萄糖性高血糖。

高血压如今已经不能算是老年病了,许多中年人甚至是青年,由于生活作息时间不规律、饮食习惯、吸烟酗酒、情绪焦躁不安等原因,也患上了高血压。科学家们使用桑树根液对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的兔子进行喂食,发现经过一段时间之后,高血压兔子的舒张压有了明显的降低。桑树根也就是桑科植物,风雨同舟还有很多的乙醇和丙酮。

有很好的医用价值,主要的药理作用是能够抑制真菌,鲜用或晒干都是可以的,比较常见而且价格便宜。患者如果有风湿疼痛,跌打损伤的情况,或者是高血压患者,所以才用桑树根,水煎服用能够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桑树根还能够用来治疗赤眼,血露不绝,如果被署椒还有蜈蚣所伤,中毒的话,煮桑根汁能够解毒。

参考资料:桑树全身都是宝,桑树根功用知多少——人民网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桑根的作用与功效,以及桑根的作用与功效图片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本文目录一览:1、桑树根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2、桑树根有什么功效,3、老桑树根的功效与作用4、桑树根有什么功效桑树根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桑树根的功效:1、降血糖桑树根皮中moranoline的物质,后来的科学研究证明了这种物质具有降低血糖的功能。除此之外,桑树根皮中moranA的物质,后来也是被证明是一种能够降血糖的糖蛋白。桑树根皮中含有降血糖物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葡萄糖性高血糖。2、利尿桑树根皮的利尿作用在古时候就已经被我国的医药学家所发现,如今的科学家们通过将桑树根皮煎剂喂食给小动物食用,发现相比与没有喂食桑树根皮煎剂的小动物,喂食过的尿量明显增加。3、抗艾滋病病毒艾滋病是目前仍然没有办法治愈的“超级癌症”,但是科学研究表明,桑树根皮中的有效成分1一脱氧野尻霉素可以有效降低艾滋病病毒HIV的感染度。除此之外,桑树根皮中还含有黄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HIV病毒的活力。扩展资料:桑树能长出绿油油的桑叶,桑叶是喂桑蚕的主要食料;在我国,纺织业十分发达,其丝绵都是靠蚕茧而来,而蚕茧的生产就是靠桑叶的来的。桑树木材硬度大,可以制家具、农具,并且可以作小建筑材;桑皮可以造纸;桑条可以编筐;桑葚可以酿酒。因为桑树的经济价值高,尤其蚕丝是上等的防治原料,随着经济建设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对蚕丝的需要量也要日盆增加。因此,各地可以根据当地具体条件适当地婺展种桑事业。桑根桑树根有什么功效,据有经验的医生介绍,桑树的年份越高,桑树根的药效越好,特别是桑树根皮。性味:甘辛,寒。功效:止咳平喘,善泻肺部热邪的作用,还有利小便,退水肿的功效。主治:肺热的咳嗽气喘,面目浮肿,小便不利,眩晕头痛,糖尿病,传染性肝炎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桑根皮含有挥发油、葡萄糖甙、桑皮素、桑皮色烯素等成分,有一定的降血压作用。可调节新陈代谢并治肥胖症。据报道:近年研究证实,桑树根皮具有较强的抗艾滋病病毒活性,它含有的Morusin和KuwanonH是抗艾滋病病毒的活性成分。主要作用机理是抑制艾滋病毒的蛋白酶。老桑树根的功效与作用核心功效清肺止咳、降低血压、利尿消肿老桑树根的简介老桑根是中医临床上常用的药物。它可以全年收获。秋季采收的老桑根品质最好,入药后药用价值特别高。老桑根还含有一些生物碱、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平时,还可作为人们食用的保健食品,补充人体营养,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功效作用1、清肺止咳,老桑树的根是凉的,可以进入肺经。它能缓解肺热、肺燥和肺部炎症。人们通常用它烧水喝,它可以清肺、止咳平喘、润肺化痰。必要时,可与地骨皮、麻黄、杏仁等中药一起煎煮饮用,有清肺止咳的效果。2、降低血压,老桑树根中的某些药用成分对人体血压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它还能滋养心肌,增强心肌收缩功能,防止血液粘度增加。通常人们用它烧开水喝,这会导致高血压,并尽快减少高血压。它是高血压患者最合适的保健食品。然而,低血压患者不适合不使用老桑枝,否则会进一步降低血压。3、利尿消肿,老桑根也是一种利尿消肿的中药。它不仅能清肺降气,疏通水道,还能改善人体肾功能,加速人体多余水分的排出。当人们患有身体水肿、面部水肿、腹部胀痛、排尿困难等多种疾病时,可直接服用适量的老桑根。它能加速人体内多余水分的代谢,改善肾功能,使水肿迅速消退。适宜人群水肿者、高血糖患者。禁忌人群正在服用热性中药材的人群、孕妇、婴幼儿。不宜同食无特殊同食禁忌。食用方法:老桑树根煎汤:将老桑树根和地骨皮、麻黄杏仁等中药材放入锅中,加入清水,炖煮20分钟,去掉药渣,饮汤即可。桑树根有什么功效性味味微苦,性寒性。归经归肝经。功效清热定惊,祛风通络。主治用于惊痫,目赤,牙痛,筋骨疼痛。相关配伍1、治风湿痛,跌打损伤,高血压:桑树根15~30g,.大剂量可至60g。水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2、治赤眼::鲜桑根30g。洗净,水适量煎服,或煮猪肝于早晨服。(《闽南民间草药》)3、治血露不绝::锯截桑根取屑五指撮,取醇酒服之,日三。(《肘后方疗》)4、治中蜀椒、蜈蚣毒::煮桑根汁解之。(《肘后方疗》)5、治癫痫::鲜桑根500g。切碎,同猪脚炖,在1日内服完。《(《上海常用中草药》)扩展资料:形态特征桑又名家桑、桑椹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15m。树皮灰白色,有条状浅裂;根皮黄棕色或红黄色,纤维性强。单叶互生;叶柄长;叶片卵形或宽卵形,长5-20cm,宽4-10cm,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边缘有粗锯齿或圆齿,有时有不规则的分裂,上面无毛,有光泽,下面脉上有短毛,腋间有毛,基出脉3条与细脉交织成网状,背面较明显;托叶披针形,早落。花单性,雌雄异株;雌、雄花序均排列成穗状_荑花序,腋生;雌花序长l-2cm,被毛,总花梗长5-10mm;雄花序长,下垂,略被细毛;雄花具花被片4,雄蕊4,中央有不育的雌蕊;雌花具花被片4,基部合生,柱头2裂。瘦果,多数密集成一卵圆形或长圆形的聚合果,长,初时绿色,成熟后变肉质、黑紫色或红色。种子小。花期4-5月,果期5-6月。参考资料:桑根_百度百科关于桑根的作用与功效和桑根的作用与功效图片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收藏本站。

药学专业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所以就要求学生要为学好专业课而打下坚实的基础。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药学大专 毕业 论文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试论儿科用药中存在的问题及合理用药

摘要:目的分析儿科用药中存在的不良问题,并结合问题所在探讨合理用药的有效 措施 。 方法 我院自2009年7月起,对儿科用药方面的合理性进行严格管制。研究从我院儿科科室2009年7月~2010年2月(执行用药规范管制后)收治的患儿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并选取2009年1月~6月(未执行用药规范管制前)收治60例患儿设为对照组。通过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儿的用药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现象进行对比。结果经研究,从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以及治疗效果等方面进行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儿科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合理应用药物,对保障药物治疗效果以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具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儿科用药;合理性;不良反应;治疗效果

由于 儿童 年纪过小,生理上多方面功能均与成人有明显出入,如内分泌、神经、肝、肾等方面的功能,因此儿童在防御外界疾病方面的能力较弱,染病概率也较大[1]。此外,因为小儿肾功能仍未完全发育,因此在对于药物的代谢能力以及排泄能力较弱,所以在治疗儿科疾病时,若临床医师未指导儿童合理用药,极易引起药物副作用、药源性疾病等。研究通过分析实行用药控制前后的儿科用药情况,从而掌握儿科的用药特征,确保用药的合理性。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①观察组:本组60例研究对象为儿科于2009年7月~2010年2月收治的患儿,其中包括33例男性患儿与27例女性患儿,年龄6个月~12岁,平均为(±)岁;②对照组:本组60例研究对象为儿科于2009年1月~6月收治的患儿,其中包括30例男性患儿与30例女性患儿,年龄6个月~12岁,平均年龄为(±)岁;经对比,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无统计学意义。

方法通过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比较两组患儿的用药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现象的差异情况,分析儿科用药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观察组所采用的的用药合理性管理方法。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儿在用药后,观察患儿有无呕吐、恶心、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有无肝功能不全的症状;有无咳嗽、鼻塞等呼吸系统症状;有无皮疹、泌尿系统受损、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不良症状。

统计学方法采用t或χ2检验两组数据,以百分比表示儿科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若(P<)则表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研究,两组患儿在用药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症状,如皮疹、泌尿系统受损、咳嗽、急性肾功能衰竭、肝功能异常以及呕吐、恶心、腹泻等不良反应,见表1。

由表1可看出,观察组患儿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临床上药物的滥用情况依旧大量存在。因为患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期,患儿的机体生长发育不完善,对药物具有远远高于成人的敏感性,其药物依从性也相对较差,不稳定、不规律用药的情况突出,在临床的治疗方面,临床医生常常选择几类药物联合应用,这样就使药物在应用的过程中泛滥存在。滥用药物对于患者会出现许多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而药物间协同作用效率被降低。许多药物经由肝肾代谢之后排出,而药物滥用则会大大增加药品对肝肾脏器的功能损害。

儿科用药方面存在的问题

①未正确掌握用药剂量:儿科临床医师在选择用药剂量时,仅依据自身临床诊断 经验 进行判断,此为引起用药不良反应的一个主要原因[2]。小儿的胃酸浓度通常较低,加上胃部排空的时间比较长,使肠蠕动缺乏一定的规律,因此在药物吸收方面较为容易。若临床医师未注意到小儿的实际情况调整药物剂量,易引起泌尿系统受损的情况。②滥用药物:相比起成人,儿童生理上尚未完全发育,因此对于药物的敏感性较高,相应的对于服用药物的顺从性也较差,常有用药不稳定的情况,而临床治疗中,多种药物共同使用的情况较为多见,普遍存在滥用药物的情况。

如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激素、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药物的滥用。此类情况不仅会导致药物的治疗效果降低,还会提高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③忽视了药物剂型:贴剂、注射液、栓剂、喷雾剂、颗粒冲剂、口服液、分散片、控释片、缓释片等均是临床上较为多见的药物剂型。其中,部分剂型若分散使用则会导致治疗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如缓释片等。

儿科临床用药分析

在临床用药不断进步的环境下,具有耳毒性、发育毒性等毒性的抗生素在临床上的使用频率逐渐减少,也降低了用药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率。近几年,有相关医学研究表明,抗生素可分为3类[3]:①时间依赖类;②浓度依赖类;③时间依赖+浓度依赖类;对于儿科用药而言,此种分类方法对改变用药的间隔时间、疗效、毒性等起到了直接影响,成为临床上无法忽视的问题。抗生素的后效应(PostantibioticEffect,PAE)属于抗生素在浓度依赖、时间依赖等方面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抗生素的后效应是指细菌接触了抗生素后,抗生素中的血清浓度的降低值虽然低于抑菌最低浓度或是消失,但药物对于微生物仍可维持短时间的抑制效果。对于革兰阳性细菌而言,临床上的抗菌药物通常均具备不同程度的抗生素后效应,但是多种抗菌药物中,以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浓度依赖类抗生素的PAE较为可靠。浓度依赖类抗菌药物的效果由血药峰浓度值所决定,药物持续时间对于药效的影响不明显。然而,在儿童的临床治疗中应用浓度依赖型抗菌药物,引起并发症的可能性较大,因此现阶段儿科用药中采用浓度依赖型抗菌药物的情况较为少见。对于β-内酰胺类药物等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药物峰浓度对于药效的影响不大,儿科临床上多是通过控制用药的间隔时间以及剂量确保用药合理性。

用药管理措施

从2009年7月起,我院从三个方面入手,严格管制儿科的用药情况:①药物选择。在选择药物时,若仅使用一种药物即可达到治疗的目的,则不采取联用其他药物的做法,尤其是抗生素方面,需准确掌握患儿的适应证,若患儿受染情况处于可控制状态,可通过培养细菌后,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在治疗时尽可能使用毒性较低与窄谱的药物;②剂型选择。原则上,可通过口服给药进行治疗则尽量避免采用注射治疗。积极研制口感较好的药物,以降低患儿对药物的排斥性。尽量给予患儿半衰期较长的药物,从而通过缩短用药时间以及用药频率,增强患儿对口服药物的依从性;③剂量选择。进行用药治疗前,应指导患儿进行相关检查,如肝功能、肾功能等方面,从而掌握患儿的机体情况,确保用药方面的合理性。

4结论

随着临床用药的管理强度增加,临床上的药物副作用发生率已经有效降低。研究表明,抗生素的分类对于患儿用药的效率产生很大的作用,因此,在临床上,医生要认真选择用药。而抗生素的后效应则与药品浓度密切相关。而浓度依赖性药物的使用会产生较多的并发症,而时间依赖型药物如β-内酰胺类药物的临床作用则主要取决于血与药物浓度在组织中高于MIC的时间,药物峰浓度不会对此产生太大的影响。因此临床上常常遵循着"缩短给药时间,减小给药剂量"的原则对患儿进行用药。

参考文献:

[1]姚冰,潘洁,王远光,等.儿科用药现状与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11(1):41-44.

[2]张法.儿科用药存在的问题与合理用药[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8):179-180.

[3]王爱英,窦传斌.加强合理用药规范儿科抗生素的临床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 教育 ,2010,8(5):147-148.

中医处方用药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 总结 中医处方用药中存在的某些突出问题,探讨怎样从根本上保证中医处方用药做到科学、安全、有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中医处方1000张,从中药的品种来源及其药效成分、药理作用或临床疗效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危害。结果:存在超量用药、药味偏多、同类药合用、脚注遗漏、别名滥用及名称书写混乱。结论:这些问题的解决要依靠临床医师与药房两个方面的协作配合。

【关键词】中医处方用药;中药品种

中医处方是临床医师为患者治疗或预防疾病而开给药房配方用药的重要书面文件,既是给中药调剂人员的书面通知,又是中药调剂工作的依据,也是计价、统计的凭证,且有法律意义。处方用药的科学正确与否,事关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用药安全。笔者从药剂专业毕业后曾从事中药配方工作7年,从历年的调剂工作中发现中医处方用药存在某些较突出问题,现分析如下。

一、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1999年-2006年中医处方1000张,存在问题的处方有32张,不合格处方率达。其中有些处方同时有多处问题存在,特挑选有代表性的处方分析如下。

1.超量用药

超量用药是目前中医处方十分普遍的现象,指处方中药味的量明显超出《中国药典》规定的常用量。从本质上讲,中药治病的物质基础是其所含的有效化学成分(药效成分)。中医在诊治中按辨证论治的原则为患者所开具的处方,不仅其药物组成,而且各药味的用量大小都直接与药效成分的发挥相关。但不是量越大越好,如细辛的使用自古有“不过钱”之说,即临床用量超过3g时,有使用不安全问题,现已证实其地上部分含肾毒性成分马兜铃酸,故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细辛药用部位为根,删除了含毒性成分的地上部分。而在临床的处方中,却用到了20g,马兜铃酸虽中毒缓慢,但严重时可出现肾功衰竭、尿毒症而死亡。

不少中医药人员认为,当前中药存在炮制不规范、人工栽培养殖品增多等问题,引起质量下滑,只有增加用药量才能保证药效。这种看法是片面的。首先,随着中药材生产及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的不断加强,中药质量在不断提高[1]。况且中医常用的很多大量品种,数百年或更长时间以来就使用人工栽培品,不存在质量下降的问题。

2.药味偏多

处方药味偏多,即每剂药方由近20味药甚至更多的药味组成,在抽查的处方中发现,由于药味偏多,处方平均用药剂量均高达约200g/剂甚至以上[2],最重有达457g/剂。用药味数偏多使“君、臣、佐、使”的规律难以体现,不仅影响到中药疗效发挥,而且在煎药时由于众多化学成分的干扰或相互作用,可能产生不利的化学变化,导致中药的不良反应,同时也是对药材资源的一种浪费。

3.同类药的合用问题

这里的同类药合用是指中医常将两种药性与疗效特别相近的药味相互 配对 使用或相须为用,目的是增加疗效。如合用“二芽”(麦芽、谷芽)以提高消食健胃作用,并用“乳、没”(乳香、没药)以增强活血止痛生肌作用。但对于有毒性的药物,如川乌与草乌,因二者均主含乌头碱(aconitine)等多种毒性脂型生物碱成分,《中国药典》本身规定其内服时均应先煎或久煎(以降低毒性),如在不减小用量的情况下合用,极可能使毒性成分含量超过药用安全范围。故笔者认为毒性成分相同的药味不可盲目合用。

4.脚注遗漏

这是一个常见而又议论较多的问题。中医处方的“脚注”是指在处方药名前、后注示说明性术语,用以对该药味的来源或产地、规格、炮制加工、煎法用法等情况作出说明。目的是保障用药准确、用药质量及服用后的疗效与安全。一是说明药材的来源或产地,如川贝母、北山楂、怀地黄、川黄柏等,二是控制饮片的特殊质量,如黄芩开“条芩”或“子芩”(指黄芩中较嫩的根)时,则所含药效成分黄芩苷、汉黄芩苷等的量比老根“枯芩”中为高,三是指明炮制要求,如生首乌与制首乌,生用治疗肠燥便秘、降血脂,制用补肝肾、填精血、乌发强筋骨;四是说明特殊煎法服法,如矿石、贝壳、甲壳类药味须注明“先煎”,以便使难煎出的药效成分充分溶出,大黄、番泻叶及含芳香性挥发油类成分的药味应标明“后下”,以免久煎降低疗效或使挥发性有效成分散失。此外,还有另煎、包煎、冲服、烊化等等特殊要求,均有利于患者服用或疗效发挥。

二、讨论与小结

综上所述,中医处方用药是一项十分严谨的技术工作,事关防病治病安全有效的大事,不仅要求书写认真、细致规范,还要求临床医师彻底弄清每一处方药味的品种规格、炮制加工、药效成分、理化性质、毒副作用,以及正名与别名等方面的异同。处方用药涉及到医与药两个方面,在临床医师辨证论证、理法方药完全正确的前提下,还要求药房配方时做到准确无误,药房人员应该能够在用药品种来源、药材饮片的理化性质等方面对医师用药给予咨询建议及监督。此外,医院还应定期组织医药人员学习新的药物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技术。这样方可从根本上保证中医处方用药的准确、科学、有效与安全。

参考文献

[1] 万定荣,陈科力.近年武汉市区中药材原料与饮片质量调查与分析[J].中药材,2003,26(10):766.

[2] 姜翠敏,王洪泉,蔡玉凤.上海市部分医院中医处方用药剂量调查[J].中成药,2001,23(12):907.

据有经验的医生介绍,桑树的年份越高,桑树根的药效越好,特别是桑树根皮。 性味:甘辛,寒。 功效:止咳平喘,善泻肺部热邪的作用,还有利小便,退水肿的功效。 主治:肺热的咳嗽气喘,面目浮肿,小便不利,眩晕头痛,糖尿病,传染性肝炎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桑根皮含有挥发油、葡萄糖甙、桑皮素、桑皮色烯素等成分,有一定的降血压作用。可调节新陈代谢并治肥胖症。 据报道:近年研究证实, 桑树根皮具有较强的抗艾滋病病毒活性,它含有的Morusin和KuwanonH是抗艾滋病病毒的活性成分。主要作用机理是抑制艾滋病毒的蛋白酶。用法用量:一钱五分至三钱,水煎服

  • 索引序列
  • 生药学论文桑
  • 中药学桑寄生毕业论文
  • 桑枝总生物碱药学杂志
  • 中药学桑葚论文
  • 药学论文老桑根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