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高垄栽培,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注意田间排湿,及时中耕松土,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深埋或烧掉。(2)药剂防治。①播种前,苗床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 10g/m2,消毒床土。②移栽时,用以上药剂750g/hm2,拌750kg干细土后穴施,或加水750kg浇施。③发病初期用以上药剂500~800倍液灌根,每株灌对好的药液100~200ml
土地没处理好我家乡那边都不会出现这种问题
防治对象:黑胫病、茎基腐病使用产品:奥力克——青枯立克发病情况:该地块总面积260亩,每亩1200株左右,行距米,株距60cm,试验地块位于种植区西半部,面积约40亩,为往年发病率最高区域,发病率超过40%,发病时,烟草茎基部或地下主侧根,病部开始为暗褐色,以后绕茎基部扩展一周,使皮层腐烂,地上部叶片变黄、萎蔫,后期整株枯死,病部表面常形成黑褐色大小不一的菌核。用药方案: 选取种植区西半部大约40亩的区域作为试验区域,其余区域做对照组。 使用《奥力克——青枯立克》600倍稀释液灌根,每株灌药量约150—500 ml(生长时期及土壤干湿度不同,株用量不同,以灌透为原则);用药时间,定植时(用药1次)、团棵期(用药1次)及病害常发期(用药2次,间隔7天左右),对照组使用其它药剂灌根。
烟草根腐病发生的原因解决措施,我们需要了解下。
一、发生原因分析
1、气候条件
适宜的温度及多雨的天气易导致该病害于4月底以上烟田集中发病。
2、土壤条件
从调查发病田块来看,除部分种过花生外,其余田块均为水稻田,均无同种病害的发病史。大田管理不到位,田间排水不畅,雨后积水严重,土壤湿度较大,特别是4月20-27日连续阴雨天气,且气温16-24 ℃,导致病害发生。
3、生产操作
从发病情况来看,集中表现为同一育苗点,苗床水源可能受污染、苗盘消毒不到位等导致烟苗带菌,加上田间排水不畅、土壤通透性差、烟株长势弱等,当大田期土壤气候条件适宜时易发病。
二、防治措施
1、坚持卫生操作,培育无病壮苗
苗床地应选择在无菌、避风向阳的地方,及时对苗床地及托盘等物质杀菌消毒。选用洁净无污染水源,育苗操作过程做到人、工具清洗消毒,加强温湿度、水分、养分管理,采取增温补光措施培育出无病壮苗,为大田早生快发打下基础。
2、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植株抗性
坚持健康栽培,提高植株本身抵抗能力是预防任何病害发生的基础。防治烟草根黑腐病更应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一是合理轮作,坚持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避免与豆科、蔬菜作物连作。二是科学施肥,像采法特水溶肥能确保植株营养均衡,不施未腐熟的有机肥、带菌农家肥。三是注重田间排湿,及时开好田腰、围沟,确保雨停不积水。四是及时中耕培土,将土培至茎基部促进烟株不定根系生长。五是及时揭除地膜,利于改善土壤环境。
一、烟草真菌性病害的症状特征 1.烟草黑胫病在苗期发生较少,主要危害大田成株,苗期发病首先在烟茎基部发生黑斑,或从子叶发病蔓延至茎,当苗床温度高时,黑斑很快向上扩展,并布满白霉,迅速传染附近的烟苗,造成幼苗成片死亡。大田成株期的根、茎、叶均可发病,但以茎基部受害最重,其发病症状有以下几种类型: (1)“穿大褂”茎基部受害后,很快影响水分的运输。外部病斑有时长达30~70cm,病株叶片自下而上依次变黄,夏季大雨后遇高温烈日,全株叶片突然凋萎,然后枯死,这就是烟农称的“穿大褂”。 (2)“黑胫”指病菌从根部或茎基部侵染,导致根部出现黑色坏死。茎基部出现黑褐色坏死斑。黑胫出现不久,地上部分就会萎黄枯死,烟农把这种症状称为“黑根”或“黑秆疯”。 (3)“黑膏药”烟根发病后变黑,在多雨潮湿时,中下部叶片产生暗绿色或褐色的大圆斑,病斑初期无明显的边缘,水渍状,以后迅速扩大,中央呈褐色,隐约有轮纹,形如膏药状,群众称这为“黑膏药”。 (4)“腰漏”由叶部发病后经主脉到叶基,再蔓延到茎部,造成茎的中部腐烂,呈“腰漏”状。不论是茎或叶发病,在潮湿的条件下,病部表面都会产生一层白色菌丝体。在此茎斑上的叶片枯死,在干燥时,叶斑扩展较慢,常成孔洞。 (5)“蝶片状”纵剖病茎,可见髓部呈黑褐色,干缩成蝶片状,蝶片之间生有棉絮状菌丝体。 2.烟草赤星病俗称“红斑”,属衰老期病害。主要在大田生长后期发病,烟株染病后,下部叶片先发生深褐色小圆点,病斑扩大后仍保持近似圆形,受害组织开始变褐。病斑上的死组织具有同心轮纹,病斑边缘明显,外围有淡黄色晕圈,病斑与健康组织有明显的界限,病斑中心长出有褐色或深褐色霉状物。 3.烟草**病俗称“上灰”、“上硝”、“冬瓜灰”。症状主要表现在叶的表面。幼苗受害后叶上长满**,叶色变黄,逐渐干枯死亡。大田成株发病,通常在比较老熟的叶片上先发生,从脚叶开始,由下而上逐渐蔓延,很快遍及全株,被害表面出现近似圆形的病斑,然后整个叶呈灰白色,着生一层**状物,故称“**病”。 4.烟草蛙眼病俗称“白斑”、“鱼眼睛”,又称“蛇眼病”。主要发生在大田成株的叶片上,下部叶片发生较多。病斑圆形较小,直径多在10mm以下,褐色或灰白色,中央为白色,有狭窄而带深褐色的边缘,形如青蛙眼球状,故名“蛙眼病”。 5.烟草炭疽病俗称“水点子”或“水花点”,有的烟农称“烘斑”。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暗绿色水渍状小点,不久扩展成圆斑,褐色、黄褐色或黄色,病斑周围隆起,可有少许轮纹,中央凹陷呈赤褐色。病斑扩大后可相互合并成大斑块,发病严重时,烟苗成片枯焦如火烧状,有的烟农称为“烘斑”。 6.烟草根黑腐病主要危害根系,烟苗发病后,幼茎、子叶和根尖发黑腐烂,重病株的根部则全部腐烂,并呈特异的黑色,这是该病的主要特征。病苗不死,病株的地上部分生长缓慢、发黄、矮化。 7.烟草猝倒病病苗初期,病苗基部显湿腐状,近地面处往往形成褐色水渍状腐烂,整个病苗像开水烫过一样,成片的烟苗变成暗绿色,萎蔫倒伏腐烂。苗床湿度大时,病苗和病床表面可见白色珠丝状物,即菌丝体。猝倒病的根部是保持白色。 二、烟草真菌性病害发生的条件 1.烟草黑胫病是由属鞭毛菌亚门疫霉属的真菌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这种真菌喜欢高温多湿,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8~32℃,酸碱度以pH值7~8为最适宜。粘土、低洼、排水差的地块发病重;高氮、低磷、碱重地发病会加重;烟田连种发病重。 2.烟草赤黑病由半知菌亚门交链孢属的一种真菌侵染所引起的,感病阶段的雨量大、田间湿度大,此病流行强度大。流行温度属于中温,25℃以上时则严重发病。沙土发病轻,粘土、排水差的地块发病重;早栽发病轻;施氮素过多或过晚发病重;移栽密度过大的发病重;平顶前不易感病。 3.烟草**病由子囊菌亚门**菌属的真菌侵染而引起的。**病流行的最适温度为16~24℃,相对湿度为60%~75%。此菌以子囊孢子在病株残体或土壤中越冬。**病在温暖、潮湿的地区发生较多;在氮肥过多,烟株密度过大时易受侵染危害。 4.烟草蛙眼病由半知菌亚门尾孢属中的一种真菌侵染引起。该菌为弱寄生菌,随病株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分生孢子借气流和雨水传播。最适的发病温度为30℃左右。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粘重、常年连作、烟株过密、透气性差的烟田发病较重。 5.烟草炭疽病由半知菌亚门毛盘孢属的一种真菌侵染引起。此病在病株残体、土壤、肥料、种子内外越冬。病菌靠风雨和灌溉水传播。发病最适温度为25~30℃。苗床排水不良,烟苗过密时病害加重。 6.烟草根黑腐病由属半知菌亚门的根串珠霉菌侵染引起。此病菌在土壤中或病株残体上越冬。主要靠水传播。发病最适温度为17~23℃,高湿有利于该病的发生。连作或前作是豆科的烟田发病严重,酸性土壤不利于此病的繁殖。 7.烟草猝倒病由真菌中属鞭毛菌亚门腐霉属的瓜果腐霉、狄巴利腐霉等几种腐霉侵染引起。该病菌为土壤习居菌在土壤中越冬。靠雨水或浇灌水传播。空气湿度大、土壤水分高,有利于病菌的繁殖;中高温下易发生流行,24℃以下的温度容易发病;留苗过密有利于此病的传播。 通过以上真菌病害发生的条件,我们可以总结出真菌病的发病规律:多数烟草病害的病原物能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中越冬,成为第二年初侵染源。烟草生长期借助风雨、昆虫、流水、土杂肥及农事操作传播,引起再侵染,苗床及大田期低温、高湿或高温高湿重茬烟地,地势低洼,种植过密,偏施氮肥及管理粗放等均有利于发病。 三、烟草真菌性病害的防治 烟草真菌性病害,是烟草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受到病原物寄生而发生的,对这些常见病害的防治时必须从选用抗病品种;消灭其越冬来源;改进栽培技术和环境条件,使之不利于病原物的生长发育而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等多方面着手。具体的措施如下: 1.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目前我国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种植烤烟抗病品种有:NC89、NC82、G80、G28、中烟14、中烟15、红花大全元、许金2号等,这些对烟草黑胫病、赤星病,**病、根黑腐病等有较强的抗性,因此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2.加强栽培管理栽培管理是综合防治烟草真菌性病的重要环节。通过改进和加强栽培管理,创造有利于烟草而不利于病原物的条件,把病害的危害性控制在最小限度。其主要措施有:轮作换茬;选好植烟地并深翻、苗床土消毒,培育无病壮苗;适期播种和提高播种质量;合理的肥水管理注意烟田防旱排涝,适时适量浇水,合理施肥,施净肥,增施磷、钾和微肥;搞好田间卫生,清除病株残体并于深埋或消毁。 3.适期适量用药,控制病害发展 这些真菌病害中,属低等真菌的有黑胫病和猝倒病,其余都为高等真菌引起的病害,因此在防治时,首先要确诊病害,然后对症下药: (1)烟种消毒用硝酸银或1%硫酸铜溶液浸种消毒10分钟,以消灭种子带的病源。 (2)苗床防治苗床易发生的是猝倒病和炭疽病。因此苗床应定期喷1∶1∶200~1∶1∶120波尔多液,或75%甲基托布津800倍液,约10天左右喷用1次。 (3)大田期在确诊病害的前提下,下列病害可用以下药剂进行防治。 ①烟草黑胫病主要用25%甲霜灵或40%乙磷铝对水喷淋茎基部,或用95%敌克松掺细干土在移栽封窝前及起垄培土前,于茎基部各施1次。 ②烟草猝倒病波尔多液喷雾或淋浇,或用甲霜灵喷雾防治效果比较理想。 ③烟草赤星病烟株感病阶段可喷洒50%退菌特或大田防治有5%多菌灵液。常用药剂有50%朴海因和多抗霉素。喷药要均匀周到,脚叶采收后的发病初期开始第1次喷药,共喷2~3次,每隔10~15天喷药1次。 ④烟草**病常用药剂有50%的退菌特,75%百菌清,70%甲基托布津等,每7~10天喷药1次,连续2~3次,在底叶开始发病时进行喷药。 ⑤烟草蛙眼病苗期定期喷波尔多液或喷防霉灵,发病前后每隔5~7天喷1次,共喷2~3次。 ⑥烟草炭疽病发病前可喷波尔多液,发病后喷退菌特或百菌清、代森锌。7~10天喷洒1次,连续喷2~3次。 ⑦烟草根黑腐病可用甲基托布津进行茎基喷雾或苗床喷雾,也可用福美双喷淋茎基或浇蔸,还可在移栽前进行沟施。 (通联:四川省凉山州越西县农业局616650)
烟草根黑腐病病原为串珠霉菌,由属半知菌亚门的此种真菌侵染引 起的。发病最适温度范围为17~23℃。15℃以下,26℃以上发病较轻。幼苗到成株期均可发生,主要危害根系。烟苗发病后,幼茎、子叶和根尖发黑腐烂,重病株的根系则全部腐烂,呈黑色。病菌不死,地上部分呈现生长缓慢,发黄,矮化。
烟草根腐病发生的原因解决措施,我们需要了解下。
一、发生原因分析
1、气候条件
适宜的温度及多雨的天气易导致该病害于4月底以上烟田集中发病。
2、土壤条件
从调查发病田块来看,除部分种过花生外,其余田块均为水稻田,均无同种病害的发病史。大田管理不到位,田间排水不畅,雨后积水严重,土壤湿度较大,特别是4月20-27日连续阴雨天气,且气温16-24 ℃,导致病害发生。
3、生产操作
从发病情况来看,集中表现为同一育苗点,苗床水源可能受污染、苗盘消毒不到位等导致烟苗带菌,加上田间排水不畅、土壤通透性差、烟株长势弱等,当大田期土壤气候条件适宜时易发病。
二、防治措施
1、坚持卫生操作,培育无病壮苗
苗床地应选择在无菌、避风向阳的地方,及时对苗床地及托盘等物质杀菌消毒。选用洁净无污染水源,育苗操作过程做到人、工具清洗消毒,加强温湿度、水分、养分管理,采取增温补光措施培育出无病壮苗,为大田早生快发打下基础。
2、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植株抗性
坚持健康栽培,提高植株本身抵抗能力是预防任何病害发生的基础。防治烟草根黑腐病更应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一是合理轮作,坚持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避免与豆科、蔬菜作物连作。二是科学施肥,像采法特水溶肥能确保植株营养均衡,不施未腐熟的有机肥、带菌农家肥。三是注重田间排湿,及时开好田腰、围沟,确保雨停不积水。四是及时中耕培土,将土培至茎基部促进烟株不定根系生长。五是及时揭除地膜,利于改善土壤环境。
1.纽荷尔脐橙对建阳橘柚上柑橘衰退病毒分离株构成的影响.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2,20(2):129-134. (第一作者)2.基于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赣南脐橙上柑橘黄龙病病原的分子特征. 果树学报, 2011, 28(6):1099-1103. (第一作者)3.防治烟草根黑腐病拮抗芽孢菌株的筛选. 植物病理学报, 2011,3: 333-336. (第一作者)4. Genetic evolution analysis on wild isolates of citrus tristeza virus originated in China based on coat protein genes sequences.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2010,9(11): 1623-1629. (第一作者)5.拮抗放线菌TA21对烟草根黑腐病菌的抑制及其控病作用. 中国生物防治. 2010,26(2):186-192. (第一作者)6.中国野生柑橘上衰退病毒分离株分子特征分析.中国农业科学, 2007,40(5):932-939.(第一作者)
一 病虫害发生趋势及防治 (一)病虫害发生趋势 据6月10日玉溪市51个病虫测报监测点显示,叶斑类病害有所下降,但花叶病毒病、根茎类病害及害虫危害严重,其中(平均发生病虫株率):花叶病毒病 %,炭疽病%,野火病%,根黑腐病%,黑胫病%,烟蚜%,烟青虫%,金龟子%。与去年同期相比发病(虫)株率上升为:花叶病毒病%、黑胫病%、根黑腐病%、烟蚜%、烟青虫%、金龟子%;野火病、炭疽病病株率分别下降为%、%。红塔区山地烟出现“拟地甲”危害。因此应加强对花叶病毒病、根茎类病害、烟蚜、烟青虫等得监测。 前段时间由于旱象严重,大多地烟蹲塘不长,有得烟殊因施肥不当出现肥害;有得因中午高温浇水伤及根茎;加之抗旱保苗用水无条件使用清水浇烟,由于水体带毒;人为抗旱保苗活动频繁增加了病菌传播机率。因此进入雨季后,叶斑类病害、根茎类病害(尤其是红大品种)、病毒病得发生会比往年严重,各县区应高度重视病害得防治工作。 (二)病虫害得防治方法措施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得植保工作方针,本着“治早、治小、治了”得原则,采取消灭或减少病害初侵染源及越冬虫卵、寄主植物和增强烟株抗性等农业农药、生物、物理机械防治方法措施。 与此同时,应加强中耕治理,提高烟株抗逆能力,具体办法是: (1)加强提沟培土工作,做到深提沟高培土,并用细土壅根,以增加烟株根系肥料养分面积,注重中耕培土时不要伤及根系。 (2)对地膜烟(尤其是盖膜后墒高不够得地膜烟),应该在移栽后35~40天进行揭膜培土或破塘膜壅土,促使雨水进入烟墒,促进根系生长。 (3)搞好田间卫生,清除烤烟病株残体,减少病虫侵染源。 (4)进入雨季后注重防洪排涝工作。 (三)烤烟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技术 在连片区域内控制发病中心,进行统一防治是提高防治效果得最好方法措施。农药必须选用云南省2005年推荐在烟草中使用得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提高烟叶产品安全性。 (1)复合侵染病毒病(包括TMV、CMV、PVY、TEV等) 烟株伸根期(5月中旬)开始发生,发病高峰为团棵旺长期(6月上中旬)。 防治上述病,应采取以下方法: ①田间治理操作时应先“健株”,后“病株”,以防病毒交叉感染; ②增施氨基酸液肥、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促进烟株生长,减少因病毒病危害造成得损失。 ③认真防治好蚜虫及潜叶蝇,以防传毒(防病先治虫); ④用1:600~800倍毒消、1:250倍菌克毒克、1:500倍病毒必克、净土灵500倍防治2~3次。 (2)黑胫病、根黑腐病 移栽后5月中、下旬开始发生,烟株提沟培土后至6月中下旬(旺长期)达发病高峰。 防治方法措施:发病初期用宝大森500倍、75%或58%甲霜锰锌500~800倍或用敌霜、金雷多米尔等喷淋烟株茎基部或灌根,十天后再灌一次;旺长现蕾期视病情发生情况再用药。 (3)烟蚜 移栽后10~15天开始发生,进入旺长期急剧上升,直到封顶前(6月底~7月初)达高峰。最佳防治时期为团棵旺长期。 团裸前后组织联防,喷药防治烟田四周得其它作物及杂草上得蚜虫。在烟株团棵旺长期用20%康福多4000倍、3%农家盼或莫比朗1500~2000倍、%雷司令1000~1500倍喷雾防治,尤其要注重对烟叶背面得喷雾防治。 (4)烟青虫 主要发生在烤烟团棵一旺长后期,咬食幼嫩烟叶,使烟叶长大后形成许多孔洞。 对烟青虫得防治,应采取:a.人工灭卵和捕杀幼虫,自移栽成活后天天早晨观察捕杀心叶及嫩叶上得虫卵及幼虫。b.药剂防治:用90%万灵1:3000~4000倍,功夫、来福灵或敌杀死1:2000~2500倍进行防治。
一、烟草真菌性病害的症状特征 1.烟草黑胫病在苗期发生较少,主要危害大田成株,苗期发病首先在烟茎基部发生黑斑,或从子叶发病蔓延至茎,当苗床温度高时,黑斑很快向上扩展,并布满白霉,迅速传染附近的烟苗,造成幼苗成片死亡。大田成株期的根、茎、叶均可发病,但以茎基部受害最重,其发病症状有以下几种类型: (1)“穿大褂”茎基部受害后,很快影响水分的运输。外部病斑有时长达30~70cm,病株叶片自下而上依次变黄,夏季大雨后遇高温烈日,全株叶片突然凋萎,然后枯死,这就是烟农称的“穿大褂”。 (2)“黑胫”指病菌从根部或茎基部侵染,导致根部出现黑色坏死。茎基部出现黑褐色坏死斑。黑胫出现不久,地上部分就会萎黄枯死,烟农把这种症状称为“黑根”或“黑秆疯”。 (3)“黑膏药”烟根发病后变黑,在多雨潮湿时,中下部叶片产生暗绿色或褐色的大圆斑,病斑初期无明显的边缘,水渍状,以后迅速扩大,中央呈褐色,隐约有轮纹,形如膏药状,群众称这为“黑膏药”。 (4)“腰漏”由叶部发病后经主脉到叶基,再蔓延到茎部,造成茎的中部腐烂,呈“腰漏”状。不论是茎或叶发病,在潮湿的条件下,病部表面都会产生一层白色菌丝体。在此茎斑上的叶片枯死,在干燥时,叶斑扩展较慢,常成孔洞。 (5)“蝶片状”纵剖病茎,可见髓部呈黑褐色,干缩成蝶片状,蝶片之间生有棉絮状菌丝体。 2.烟草赤星病俗称“红斑”,属衰老期病害。主要在大田生长后期发病,烟株染病后,下部叶片先发生深褐色小圆点,病斑扩大后仍保持近似圆形,受害组织开始变褐。病斑上的死组织具有同心轮纹,病斑边缘明显,外围有淡黄色晕圈,病斑与健康组织有明显的界限,病斑中心长出有褐色或深褐色霉状物。 3.烟草**病俗称“上灰”、“上硝”、“冬瓜灰”。症状主要表现在叶的表面。幼苗受害后叶上长满**,叶色变黄,逐渐干枯死亡。大田成株发病,通常在比较老熟的叶片上先发生,从脚叶开始,由下而上逐渐蔓延,很快遍及全株,被害表面出现近似圆形的病斑,然后整个叶呈灰白色,着生一层**状物,故称“**病”。 4.烟草蛙眼病俗称“白斑”、“鱼眼睛”,又称“蛇眼病”。主要发生在大田成株的叶片上,下部叶片发生较多。病斑圆形较小,直径多在10mm以下,褐色或灰白色,中央为白色,有狭窄而带深褐色的边缘,形如青蛙眼球状,故名“蛙眼病”。 5.烟草炭疽病俗称“水点子”或“水花点”,有的烟农称“烘斑”。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暗绿色水渍状小点,不久扩展成圆斑,褐色、黄褐色或黄色,病斑周围隆起,可有少许轮纹,中央凹陷呈赤褐色。病斑扩大后可相互合并成大斑块,发病严重时,烟苗成片枯焦如火烧状,有的烟农称为“烘斑”。 6.烟草根黑腐病主要危害根系,烟苗发病后,幼茎、子叶和根尖发黑腐烂,重病株的根部则全部腐烂,并呈特异的黑色,这是该病的主要特征。病苗不死,病株的地上部分生长缓慢、发黄、矮化。 7.烟草猝倒病病苗初期,病苗基部显湿腐状,近地面处往往形成褐色水渍状腐烂,整个病苗像开水烫过一样,成片的烟苗变成暗绿色,萎蔫倒伏腐烂。苗床湿度大时,病苗和病床表面可见白色珠丝状物,即菌丝体。猝倒病的根部是保持白色。 二、烟草真菌性病害发生的条件 1.烟草黑胫病是由属鞭毛菌亚门疫霉属的真菌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这种真菌喜欢高温多湿,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8~32℃,酸碱度以pH值7~8为最适宜。粘土、低洼、排水差的地块发病重;高氮、低磷、碱重地发病会加重;烟田连种发病重。 2.烟草赤黑病由半知菌亚门交链孢属的一种真菌侵染所引起的,感病阶段的雨量大、田间湿度大,此病流行强度大。流行温度属于中温,25℃以上时则严重发病。沙土发病轻,粘土、排水差的地块发病重;早栽发病轻;施氮素过多或过晚发病重;移栽密度过大的发病重;平顶前不易感病。 3.烟草**病由子囊菌亚门**菌属的真菌侵染而引起的。**病流行的最适温度为16~24℃,相对湿度为60%~75%。此菌以子囊孢子在病株残体或土壤中越冬。**病在温暖、潮湿的地区发生较多;在氮肥过多,烟株密度过大时易受侵染危害。 4.烟草蛙眼病由半知菌亚门尾孢属中的一种真菌侵染引起。该菌为弱寄生菌,随病株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分生孢子借气流和雨水传播。最适的发病温度为30℃左右。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粘重、常年连作、烟株过密、透气性差的烟田发病较重。 5.烟草炭疽病由半知菌亚门毛盘孢属的一种真菌侵染引起。此病在病株残体、土壤、肥料、种子内外越冬。病菌靠风雨和灌溉水传播。发病最适温度为25~30℃。苗床排水不良,烟苗过密时病害加重。 6.烟草根黑腐病由属半知菌亚门的根串珠霉菌侵染引起。此病菌在土壤中或病株残体上越冬。主要靠水传播。发病最适温度为17~23℃,高湿有利于该病的发生。连作或前作是豆科的烟田发病严重,酸性土壤不利于此病的繁殖。 7.烟草猝倒病由真菌中属鞭毛菌亚门腐霉属的瓜果腐霉、狄巴利腐霉等几种腐霉侵染引起。该病菌为土壤习居菌在土壤中越冬。靠雨水或浇灌水传播。空气湿度大、土壤水分高,有利于病菌的繁殖;中高温下易发生流行,24℃以下的温度容易发病;留苗过密有利于此病的传播。 通过以上真菌病害发生的条件,我们可以总结出真菌病的发病规律:多数烟草病害的病原物能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中越冬,成为第二年初侵染源。烟草生长期借助风雨、昆虫、流水、土杂肥及农事操作传播,引起再侵染,苗床及大田期低温、高湿或高温高湿重茬烟地,地势低洼,种植过密,偏施氮肥及管理粗放等均有利于发病。 三、烟草真菌性病害的防治 烟草真菌性病害,是烟草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受到病原物寄生而发生的,对这些常见病害的防治时必须从选用抗病品种;消灭其越冬来源;改进栽培技术和环境条件,使之不利于病原物的生长发育而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等多方面着手。具体的措施如下: 1.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目前我国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种植烤烟抗病品种有:NC89、NC82、G80、G28、中烟14、中烟15、红花大全元、许金2号等,这些对烟草黑胫病、赤星病,**病、根黑腐病等有较强的抗性,因此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2.加强栽培管理栽培管理是综合防治烟草真菌性病的重要环节。通过改进和加强栽培管理,创造有利于烟草而不利于病原物的条件,把病害的危害性控制在最小限度。其主要措施有:轮作换茬;选好植烟地并深翻、苗床土消毒,培育无病壮苗;适期播种和提高播种质量;合理的肥水管理注意烟田防旱排涝,适时适量浇水,合理施肥,施净肥,增施磷、钾和微肥;搞好田间卫生,清除病株残体并于深埋或消毁。 3.适期适量用药,控制病害发展 这些真菌病害中,属低等真菌的有黑胫病和猝倒病,其余都为高等真菌引起的病害,因此在防治时,首先要确诊病害,然后对症下药: (1)烟种消毒用硝酸银或1%硫酸铜溶液浸种消毒10分钟,以消灭种子带的病源。 (2)苗床防治苗床易发生的是猝倒病和炭疽病。因此苗床应定期喷1∶1∶200~1∶1∶120波尔多液,或75%甲基托布津800倍液,约10天左右喷用1次。 (3)大田期在确诊病害的前提下,下列病害可用以下药剂进行防治。 ①烟草黑胫病主要用25%甲霜灵或40%乙磷铝对水喷淋茎基部,或用95%敌克松掺细干土在移栽封窝前及起垄培土前,于茎基部各施1次。 ②烟草猝倒病波尔多液喷雾或淋浇,或用甲霜灵喷雾防治效果比较理想。 ③烟草赤星病烟株感病阶段可喷洒50%退菌特或大田防治有5%多菌灵液。常用药剂有50%朴海因和多抗霉素。喷药要均匀周到,脚叶采收后的发病初期开始第1次喷药,共喷2~3次,每隔10~15天喷药1次。 ④烟草**病常用药剂有50%的退菌特,75%百菌清,70%甲基托布津等,每7~10天喷药1次,连续2~3次,在底叶开始发病时进行喷药。 ⑤烟草蛙眼病苗期定期喷波尔多液或喷防霉灵,发病前后每隔5~7天喷1次,共喷2~3次。 ⑥烟草炭疽病发病前可喷波尔多液,发病后喷退菌特或百菌清、代森锌。7~10天喷洒1次,连续喷2~3次。 ⑦烟草根黑腐病可用甲基托布津进行茎基喷雾或苗床喷雾,也可用福美双喷淋茎基或浇蔸,还可在移栽前进行沟施。 (通联:四川省凉山州越西县农业局616650)
烟草黑胫病选种抗病品种 如牛津1号、牛津4号、中烟90、富字64号、抵字101、G28、G52、G70、G140、G80、金星、偏金星、安选4号、安选6号、许金1号、许金2号、柯克48、 烟草黑胫病柯克86、柯克139、柯克258、柯克298、柯克411、Nc13、Nc82、Nc89、Nc95、K326、Va770、Va8611、夏烟1号、夏烟3号、台烟及白肋烟中的粤白3号、建白80、8701、Va509、B77等。 推广高垄栽培,垄高30-40cm。适时早栽避开雨季。及时中耕除草、注意排灌结合,降低田间湿度。药剂防治 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0g/m2,拌10-12kg干细土,播种时1/3撒在苗床表面,播种后其余2/3覆盖在种子上。移栽前用此药500-800倍液喷一次,做到带药移栽。移栽时用药50g/667m2与干细土拌匀,撒入穴窝。也可用9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每667m2350-400g穴施。烟株培土后发病前采用局部保护的灌根方法向茎部及其土表施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4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4%杀毒矾M8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9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400倍液、70%甲霜灵·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1:1:150-200倍式波尔多液喷淋,隔15天喷一次。烟草青枯病:预防: A、将奥力克青枯立克按600倍液稀释,每平米3升在播种前或播种后及栽前苗床浇灌。 B、在定植时或定植后和预期病害常发期前,将奥力克青枯立克按600倍液稀释,进行灌根,每7天用药1次,用药次数视病情而定。发病初期喷洒或浇灌硫酸链霉素40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77%可杀得微粒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700一800倍液。灌根时,每株用对好的药液400一500m1,隔10天1次,连灌2—3次。 烟草根黑腐病 (1)选栽抗病品种 目前推广的有Nc2、Nc88、Nc89、Nc95、Nc98、日本的山阳1号、远州1号、美国的马里兰609、Burleyl、Burley2等,白肋烟有建白80、8701、8301、B37、白肋11A、11B、2lB、37B、49B等。 (2)实行轮作 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避免与豆科、蔬菜作物连作。 (3)加强栽培管理,育苗时选用无病苗床,不施带病菌有机肥。注意田间排湿,及时中耕松土。 (4)药剂防治 用10g/m2的50%甲基托布津或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消毒床土。栽植时用以上药剂50g/667m2拌土后穴施。发病初期,浇灌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一800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株灌对好的药液l00一200ml。
使用《奥力克——青枯立克》600倍稀释液灌根,每株灌药量约150—500 ml(生长时期及土壤干湿度不同,株用量不同,以灌透为原则);用药时间,定植时(用药1次)、团棵期(用药1次)及病害常发期(用药2次,间隔7天左右),对照组使用其它药剂灌根
主要原因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土传病害所致;第二种是幼苗自带侵染病菌所致;此病害以灌根防治为主,叶面喷雾防治为辅
近年来,草莓种植者在种植过程中经常发现根腐病的概率每年都在增加。草莓根腐病导致草莓根腐病大量死亡,给农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草莓根腐病与环境密切相关。据实地调查,种植5年以内的小区草莓根腐病轻或无,种植5年尤其是10年以上的老棚草莓根腐病尤为严重,产量也有所下降。那么如何防治草莓根腐病呢?合理轮作清理农村,及时清除前茬作物的病株和残体,在大棚闲置期对土壤进行集中焚烧或高温消毒,每亩使用120kg石灰氮,覆盖浇水后保持大棚封闭25天以上,可有效杀灭土壤病菌和虫卵。高垄地膜栽培,科学浇水施肥,根腐与棚内湿度过大或一次性浇水过多有直接关系。为降低棚内湿度,宜采用高垄覆膜栽培,做到膜下灌溉,经常小水量灌溉。如果条件允许,最好采用滴灌。草莓选基肥时,应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增加生物有机肥的用量,并深挖土壤,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缓冲能力。冬季追肥氮磷钾肥用量一次不宜过多。建议每亩氮磷钾肥5公斤和普列登鱼蛋白4公斤混施,可同时扩果和养根。防治草莓根腐病应以预防为主。开花前用百菌清蛋白500-800倍液和300倍液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定植后用百菌清蛋白500倍液和多菌灵800倍液灌根,对根腐病的早期预防有明显效果。目前大棚草莓出现根腐应及时拔除,用1500倍的亚甲二硫酸多菌灵溶液和500倍的普莱登鱼蛋白溶液灌溉根部。
一定要提前喷洒农药,选择品种比较优良的,要注意土壤的排水性,一定要注意通风。要注意种植的密度,千万不要种的太密了。
现在大部分地区的草莓都定植完了,可以用中(草)药制剂青枯立克+生物菌剂(地力旺)+螯合态中微量元素喷雾或者灌根,来从改变土壤理化性质、活化土壤养分、改变作物根系分泌物及恢复根际微生物生态环境、开启作物次生代谢等从多个方面、多个途径、多种作用方式来解决作物重茬问题。种的晚的或者来年可用有机肥+土壤调理剂-奥农乐做基肥来改良土壤、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根系生长环境。
黄瓜,梅花,花生,小麦,梨子,红薯,番茄,这些农作物的病害都可以使用多灵菌防治。
多灵菌可防治梨、苹果、葡萄、番茄、瓜类、甜菜、棉花、花生、水稻、红薯、兰花等农作物病害,防治效果都不错。
breeding for disease resistance varietv
徐雍皋
通过引种、选种或杂交育种等手段,选育出高产抗病的新品种。利用抗病品种防治病害是最经济、有效和安全的措施,在现代农业科学中,随着对遗传学研究深入以及农业生物技术的开发,抗病育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并非所有病害都可以培育出抗病品种,许多病害还需采用其他防治技术进行控制。
简史
1880年英国选种家J.克拉克(Jame Clark)用马铃薯品种早玫瑰和英国胜利杂交,培育出抗晚疫病的新品种马德波特和沃皮特。1895~1905年.奥顿()在病田采用单株测定方法,选育出10个棉花抗枯萎病的品种里乌斯(Rives)、申脱威尔(Centerville)和狄克(Dixie)等。1900年孟德尔遗传规律重新发现,开始有目的地选育抗病品种。1905年.比芬()在研究小麦条锈病时,用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杂交,其F2出现3∶1分离,孟德尔遗传学说首次在抗病育种上获得证实。1909年.奥顿用远缘杂交的方法,在F2和F3连续选择,选出抗萎蔫病的食用西瓜新品种胜利者。1916年美国.斯塔克曼(Elvin Charles Stakman)根据小麦杆锈菌对小麦品种致病性的差异,提出划分病原物不同生理小种的概念。20世纪20年代开始,大批具有专化性的抗病品种相继出现。1946年美国.弗洛尔()通过对亚麻锈病的研究提出“基因对基因”学说,即在寄主中有一控制抗病性的基因,在病原物中相应地有一控制致病性的基因。1963年南非.范德普朗克()提出抗病性分为垂直抗病性和水平抗病性。垂直抗病性品种对病原物生理小种具有高度专化性,当优势小种的组成发生改变时,垂直抗病性品种就丧失其抗病性。水平抗病性品种对生理小种无专化性,对多个生理小种均有抗病性,抗病性表现稳定。针对专化抗病性容易丧失的问题,美国.罗宾逊等提出选用多系品种等措施,稳定垂直抗病性。
抗病品种选育
搜集各种抗源,通过杂交等途径,并经抗病性鉴定,选育出符合抗病要求的品种。
抗源搜集
根据选育目标,搜集具有垂直抗性或水平抗性材料,以及远缘的、野生的各种抗病材料,供作选配亲本,如100多年前英国利用马铃薯野生种与栽培种杂交,培育出抗晚疫病的品种。育种材料采用人工接种病原菌,或在病区自然诱发病害的方法,进行抗病性鉴定。育出的抗病品种必须具备高产或优质的特性。根据寄主与病原物的相互作用及基因对基因学说,寄主中存在小种专化抗病性与非小种专化抗病性两类抗病性,病原物中存在毒力和侵袭力两类致病性,在小种专化抗病性与毒力组成的系统中,品种与病原物都具有专化性,其遗传受主效基因控制,可以培育出高抗或免疫品种,而非小种专化抗病性与侵袭力组成的系统中,虽也存在抗病性,但多为水平抗病性,抗性不强,无免疫品种,高抗品种则难于培育。针对专化抗病性容易丧失的问题,在培育专化抗性品种的同时,着重培育多系品种,聚合品种,以及水平抗病性、耐病性等品种。
选育途径
抗病品种选育途径,分为引种、系统选育、杂交育种及引变等。
引种
包括引入抗性材料(抗源)和抗病良种。当本地区栽培品种对某一病害或某些生理小种缺乏抗源或某种抗病基因时,从外地或外国引入抗源,用作杂交亲本;从外地、外国引入抗病良种直接利用或经驯化选育后应用,以控制当地病害的流行。如从日本引入抗病毒病的油菜品种早生朝鲜,从美国引入抗烟草黑斑病的牛津1号和抵字101,从意大利引入阿夫、洛夫林等抗锈小麦品种,从斯里兰卡引入抗稻白叶枯病的BG-90-Ⅱ品种等。
系统选育
在引入品种、杂交后代和引变群体中,利用遗传异质性,选择抗病的单株、单铃、单穗、单个块根或块茎、单个芽变后的枝、茎、蔓等,多年在田间种植并进行抗病性鉴定,通过选择和培育,最后育出抗病的群体。如从感稻瘟病的南特16号品种中选出抗白叶枯病和穗颈稻瘟病的矮南早1号,从岱字棉中选育出高抗枯萎病的52-128、抗病洞庭棉等,江西万年县从感小麦赤霉病的南大2419中,选育出中抗赤霉病的万年2号品种等。由于田间植株抗病性的异质性存在比例低,如棉花角斑病感病品种中只存在~的抗病单株,在严重感病的普通烟草中,仅有~的抗烟草花叶病毒(TMV)单株,因此需要在大群体普遍发病时,才能有效地选择抗病单株。
杂交育种
通过有性杂交,使基因重组,创造抗病新品种。选择抗病亲本进行杂交,其子代容易选出抗病性强的株系;选择多抗性亲本或用多个抗病亲本杂交,使多个抗性基因合理配合,容易育成多抗性的品种;地理上远距离的亲本及野生材料中的抗源,具有不同的生态型或血缘型,子代中可以产生较多的变异,增加选择机率。杂交育种分为品种间杂交、回交和远缘杂交等。
品种间杂交
选择两个或几个育成的品种,或一个或几个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与抗病品种配合杂交。
稻、麦等自交作物采用系谱法或集团法,F1不进行人工接种,以避免阴性遗传,F1发生感病现象而得不到种子。F2开始选择抗病性状好的单株,注意以选择类型为主,不要淘汰过甚,否则丧失抗病单株太多,影响由数量遗传控制的抗病性的获得。F3或F4开始严格选择抗病和农艺性状合乎目标的单株,选择数量应加以控制。F4开始进行株行比较,选择比较纯的株行,混合脱粒后供作F5小区产量预测圃的材料。预测圃中选的株系,进入品比试验,品比试验中选的材料,进入大区或区域试验,区域试验中选的品系,进入生产示范和繁殖。
玉米等异交作物,群体中个体间差异很大,每个个体几乎为一个杂合体,因此在杂交前选择抗病或耐病的个体先自交若干代后,再与农艺性状优良的自交系配合,选得抗病和优良农艺性状的杂交种。
水平抗性品种选育采用复合杂交和聚合杂交等方法。复合杂交是将数十个品种配成组合,相互杂交,其F2种子混合种植,通过早代自然选择和晚代人工选择,最后选出具有水平抗性的新品种。或将数十个农艺性状优良,水平抗性较强的品种,隔行去雄,令其随机杂交,去雄行种子收获后,再混合播种和隔行去雄,继续使其随机杂交,如此连续随机杂交3~4代,获得杂种种子自交繁殖成大群体。聚合杂交是选用一个适应性强,但抗病性需要改良的品种,与几个抗病性优良的,但适应性差的品种作各种配置的聚合改良,最后育成一个适应性强的抗病品种。
回交
选择一个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作轮回亲本,与一个具有抗某些病原物或生理小种的亲本回交,获得杂种后,再与轮回亲本多次回交,最后得到具有轮回亲本性状和抗某病原物或生理小种的新品系,如多系品种的选育。在多抗品种选育中,可在回交程序中,用一个适应性强的亲本与几个抗性基因通过聚合回交,育成综合性状好的多抗品种。
远缘杂交
选择由于地理环境和遗传隔离或其他原因形成的不同属、种、亚种及其野生种和近缘种内的抗病类型,与栽培种杂交,其杂种的抗病性较品种间杂交的强而持久,常能兼抗多种病害。如马铃薯野生种与栽培种杂交,育出抗晚疫病和早疫病的杂种,利用二粒小麦、硬粒小麦、提莫非维小麦的抗锈性,与普通小麦杂交,育成许多抗叶锈病和秆锈病的杂种。
有些野生种和近缘种、与栽培种杂交,F1常不孕或难孕,通过桥梁寄主获得杂种或衍生种,再与栽培种杂交和回交,可以得到克服。
远缘杂交与回交结合,选择一个综合性状优良的栽培种作轮回亲本,与远缘种杂交,再多次回交,最后选出所需的品系。
人工诱变
用X射线、γ射线、中子、紫外线、激光、超声波、秋水仙素、芥子气、环氧乙烷等物理和化学诱变剂,单独或综合处理植物种子、花粉、合子营养体的分生组织等材料,引起染色体断裂、基因点突变或染色体重组等,诱发新的抗病基因、打破抗病基因与不良性状基因的连锁、或改良抗病材料的不良性状等,如通过人工诱变,育成抗稻瘟病的浙辐802,抗小麦条锈病的鄂麦6号,抗大斑病的玉米雄性不育系双26A等。人工诱变的抗病突变基因出现频率很低,如水稻M2抗稻瘟病的植株出现频率为7×10-4,小麦M2抗条锈病的植株出现频率为10-4,因此需用较大的群体。人工诱变的M1,多数为隐性突变或微突变,M2尚未修正和复原,因此在M3接种鉴定,再选择需要的抗病材料。
抗病体细胞克隆是选择单倍体细胞,或由植株叶片等组织诱导的愈伤组织的单个体细胞,小的细胞团,或经酶处理获得的原生质体,培养成愈伤组织,经化学或致病毒素诱变处理,产生抗病突变体,成为抗病体细胞(或原生质体)无性繁殖系,最后育成抗病品种。用抗病体细胞克隆方法,已获得抗甘蔗霜霉病的甘蔗品种,抗小麦叶枯病的小麦品种及抗烟草野火病的烟草品种等。
体细胞杂交
用叶肉组织,经处理分离出原生质体;用硝酸钠、高pH、高Ca2+聚乙二醇(PEG)或通电等刺激,诱发异核体。不同质的异核体引起膜融合,或局部产生细胞质桥,引起细胞质结合,形成细胞质杂种细胞,并分裂成愈伤组织团,最后选择抗病的杂种,再生成植株。
抗病性鉴定
通过不同途径选育出的材料,须经过抗病性鉴定。鉴定程序有:选择致病菌的代表性菌株,培养成接种体,接种寄主,诱发病害,按照抗病性等级标准,确定抗病性程度。其鉴定方法,有直接鉴定法和间接鉴定法。
直接鉴定法
病原物接种寄主,直接从寄主的发病程度确定抗病性。植物的成株期和苗期是抗病性鉴定的主要时期。大多数成株期发病的植物,在成株期鉴定,仅苗期发病或以苗期受害为主的病害,在苗期鉴定。发生在成株期的病害,其成株期与苗期的抗病性相关性显著的,可以在苗期鉴定。有时可采用离体鉴定,即剪取植物的部分枝、叶、分蘖等组织,离体培养,人工接种,保持光照和温湿度条件,根据离体组织的病情,确定抗病性。离体鉴定用于局部组织细胞反应及潜育期短的病害,离体组织的抗病性和田间鉴定的抗病性,要求高拟合率。直接鉴定通常有田间鉴定和温室鉴定等。
田间鉴定
设立田间病圃,分为天然病圃和人工病圃。天然病圃选择在该病的常发区、老病区或流行基地,不作人工接种及提供诱发条件,依靠自然条件发病。人工病圃选择地势、土质、气候条件等利于该种病害发生的场所,进行人工接种、喷水保湿及提供隔离措施等。设置对照和重复。田间鉴定的抗病性表现全面和真实,多年多点田间鉴定,能反映抗病性的变化规律。但田间鉴定由于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难于进行单因子分析,各次鉴定结果差异较大。
温室鉴定
温室不受季节限制,可以加速鉴定进程,便于控制,可用于多个小种或危险性病原物鉴定。但温室光照,温湿度等与自然界有差异,影响抗病性表现,鉴定规模较小。
气候室、生长箱鉴定
人工气候室、植物生长箱鉴定抗病性,其光照、温度、湿度及气流速度等可按需要调控,能模拟自然的周期变化和阶段变化,但人工气候室、植物生长箱的容积小,只适宜于少量材料鉴定。
直接鉴定抗病性时,需要人工接种菌源,满足发病的环境条件,保证鉴定植物发病的诱发技术。
接种方法
用代表性致病菌株,经扩大繁殖,制成适宜于该种病害发生的孢子液等接种体,仿照病原物传播、接触和侵入的自然状况,进行人工接种。接种方法随不同传播方式而不同,小麦锈病等单年流行、多循环的气流传播病害,选择一个对大多数生理小种感染的品种作为诱发行,将夏孢子接种诱发行,诱发行发病后,产生的夏孢子辗转传播到各供试品种。小麦赤霉病、玉米大、小斑病等初侵染源来自土壤中病残体的气流传播病害,直接将病残体或培养的接种体撒布于病圃土表,产生病原体辗转传播到各供试品种。对于土壤或种子传播的病害,直接将接种体接种土壤或种子。
诱发强度
由接种菌量和有利侵染的环境条件综合组成,是病圃中病害发生发展的潜能,具体表现在对照品种病害发生的轻重程度。诱发强度小,病害发生极轻,不能真实的鉴定抗性,使感病品种被误认为抗病品种;诱发强度过大,病害发生严重,使抗病品种被误定为感病品种。掌握诱发强度应以感病的对照品种发病程度95%左右为宜。根据病害的不同种类和流行规律,调控诱发强度,棉花枯萎病、玉米丝黑穗病等少循环或单循环的积年流行病害,以调节接种体的量为主,增加接种菌量,满足侵染;小麦锈病等多循环或单年流行病害,以调控环境因素为主,增加发病所需要的温湿度等条件。
间接鉴定法
通过对与抗病性相关物质或反应的测定,间接证明植物的抗病性。产生致病毒素的病害,利用植物对毒素的抗性与对分泌毒素的病原物抗性的显著相关性,间接证明品种的抗病性,如根据玉米品种对T毒素的敏感性,确定玉米品种对T小种的抗病性。马铃薯叶片或块茎内的多元酚氧化酶的活性与马铃薯对晚疫病的抗性呈正相关,测定马铃薯叶片或块茎内的多元酚氧化酶活性,可间接证明马铃薯抗晚疫病的能力。另外,用血清学及其他相关特性,也可以间接证明寄主的抗病性。间接鉴定结果与田间实际的抗病性要求高的拟合率,一般间接鉴定只是田间鉴定的辅助手段,确切的抗病性结论,必须通过田间直接鉴定。
抗病性评定
用相对的等级标准评定植株发病轻重程度,确定一个品种的抗病性。其方法有:①定性评定法。根据植株个体的病害症状,确定反应型或侵染型,划分抗病性等级。反应型的特征包括侵染点及其周围细胞坏死反应状况,病斑大小、色泽,产孢数量等,专化抗病性的病害采用定性评定法。小麦秆锈病的反应型分级标准见表。②定量评定法。根据病害的群体表现,统计病害发生普遍率(百分率),严重度和病情指数,划分抗病性等级。各种病害都可采用定量评定法。分为病情直接评定法,相对抗病性法和相对抗性指数法等。③病情直接评定法。直接按照病害普遍率或病情指数等病情程度划分抗病性等级,如小麦腥黑穗病等系统性侵染的病害,病穗率<10%为抗病,>40%为高度感病,10%~40%为中度感病。④相对抗病性法。按照供试品种与对照品种的病情指数相比较评定的抗病性,用于局部性侵染病害,其计算公式为:
同一小种在同一叶片上引致各型病斑混生混杂型X孢子堆很大,常相互愈合,无枯死,偶尔略退绿高度感病4孢子堆中到大,四周无枯死,但常见退绿黄晕中度感病3孢子堆小到中,四周枯死包围圈,而圈内常出现绿岛中度抗病2孢子堆极小,四周枯斑明显高度抗病1仅生黄白色枯斑,无孢子堆近免疫0肉眼看不见任何症状完全免疫0反应型特点抗病性等级代号
小麦秆锈病的抗病性分级标准
相对抗病性的准确程度取决于对照品种的病情,当对照品种发病率在95%左右时,相对抗病性代表真实的抗病性。诱发强度过大,供试品种与感病的对照品种病情指数差距小,相对病指增高,相对抗病性降低;反之,相对抗病性升高,都不能确切地反映供试品种的真实抗病性。⑤相对抗性指数法。此法可消除对照品种和诱发强度对抗病性表现的影响,真实反映抗病性的功能,其计算公式为:
参考书目
.纳尔逊等编著:《植物抗病育种—概念和应用》,农业出版社,北京,1979。(Nelson,.,Breeding plants for disease resistance:Concepts and application,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
Vanderplank, resistance in plant,secand Edition,Academic Press,1984.
柯赫氏法则
Koch's rules
许志刚
由柯赫氏提出对未知病害进行诊断和鉴定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又称柯赫氏假设(Koch's postulates)或柯赫氏证病律。其内容:第一,某种可疑的病原微生物必然经常地出现在这种病害的寄主上或存在于病害部分。第二,从病组织中可以分离获得该种微生物的纯培养物,并能在培养基上生长。第三,当这种培养物被接种或引入同种健康寄主上,可以产生同样症状的病害。
长期以来,人们对如何诊断确定一种病害是由何种病原物侵害引起的意见不一。1876年德国细菌学家罗伯特·柯赫(Robert Koch,1843~1910),证实家畜炭疽病是由一种称为炭疽细菌的病原菌引起的,直到1884年他才正式提出上述假设。他认为,在诊断病害和鉴定病原微生物的过程中应符合上述法则。后来,美国植物细菌学家欧文·史密斯(Erwin )发现柯赫氏假说也同样适用于植物病害研究,并在1890年补充了第四条,即从接种发病的植物上能再次分离到与从病组织中分离获得的相同微生物纯培养。原来的柯赫氏假设,后来被尊称为柯赫氏“法则”或“证病律”。这一法则不仅适用于动物病害的诊断,而且也适用于人体医学,兽医学和植物病理学等所有生物病害的诊断与鉴定。
绝大多数由真菌、细菌、线虫、寄生性高等植物所引起的病害,现在都能按照柯赫氏法则逐步加以诊断和鉴定,但由于科学技术水平或实验手段的限制,对专性寄生物(霜霉菌、植物病毒和类病毒、类菌原体和类细菌等),目前尚不能在合成培养基上培养成功,无法获得纯培养,许多生物学性状就无法进一步研究;不少病原物虽然已获得了纯培养,但还未能找到合适或成功的接种方法使寄主发病,因此还不能证明它的致病性。例如,植物病毒虽不能在培养基上得到纯培养,但可以在鉴别寄主上分离纯化,再在繁殖寄主上大量繁殖。对于类菌原体病害或类细菌病害,虽然未获得病原物的纯培养,也不能接种,但通过大量的对比方法,(如与健株、无病株、无病原介体生物对比),也能确证其是否是病原物。
因此,目前暂不能培养或未能接种成功的病原物,最终必将能够在培养基上培养并接种成功。因此柯赫氏法则是普遍适用的生物学法则。
多灵菌用于果树、蔬菜、花卉及大田农作物病害的防治,对于一些农作物发生的病害,多菌灵还是非常有效果的,这样可以让农作物恢复健康,不会有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