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瑗,东汉书法家,其《草书势》是现存的中国第一篇可靠的书法理论文章,体现出进步的书法史观,是中国书学批评史上最早揭示书法美之社会实用功能。它在叙述书契之兴始自仓颉以及隶书的流行之后写道:“草书之法,盖又简略,应时谕指,用于卒迫。
势”的概念与主体价值——崔瑗《草书势》研究摘要:东汉崔瑗的《草书势》是古代书法理论的开篇。本文对它的内容、结构、观点、文本模式、思想缝隙等多个方面进行了阐释,对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势”进行了深入辨析。
崔瑗,东汉书法家,其《草书势》是现存的中国第一篇可靠的书法理论文章,体现出进步的书法史观,是中国书学批评史上最早揭示书法美之社会实用功能。它在叙述书契之兴始自仓颉以及隶书的流行之后写道:“草书之法,盖又简略,应时谕指,用于卒迫。
事实上,人们在使用草书的过程中逐步发现了草书的美,并按照美的规律来书写草书(为草书造型)。草书的美甚至引起了理论上的关注,东汉崔瑗《草书势》云:“观其法象,俯仰有仪,方不中…
崔瑗善篆书,撰作文字学书《飞龙篇》,及《草书势》中叙说文字发展,当与许慎同为贾逵有直接关联。今存崔瑗的思想史料极少,从其《座右铭》看,基本倾向是儒道兼综。(9)本传记载:“其《南阳文学官志》称于后世。
[21]崔瑗:《草书势》,《历代书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版,第16页。[22]蔡邕:《笔论》,《历代书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版,第6页。[23]传卫夫人:《笔阵图》,《历代书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版,第22页。
东汉草书艺术的演变及其精神内质.(华侨大学中文系,福建泉州362011)西汉末至东汉中后期,草书体确立,并由为交流而书写的实用工具升华为一种以审美为最高目标的艺术。这一由实用到审美的演变,不仅标志着中国艺术的观念由非自觉到自觉的飞跃,而且蕴涵...
《草书势》用韵精致,言简意赅,喻象丰富;是迄今可以见到的最早书法理论文献;其影响十分深远;崔瑗《草书势》流传版本较多;在卫恒《四体书势》,韦续《墨薮》,朱长文《墨池篇》,...
其撰文章《草书势》用韵精致、言简意赅、喻象丰富,是迄今可以见到的最早书法理论文献,其影响十分深远。崔瑗《草书势》流传版本较多,在卫恒《四体书势》、韦续《墨薮》、朱长...
《草书势》用韵精致,言简意赅,喻象丰富;是迄今可以见到的最早书法理论文献;其影响十分深远;崔瑗《草书势》流传版本较多;在卫恒《四体书势》,韦续《墨薮》,朱长文《墨池篇》,...
浅析草书“笔势”之美——以崔瑗《草书势》为例-崔瑗(78—143),字子玉,崔骃之子,涿郡安平(今属河北深州)人,工篆、隶,尤善章草,为东汉著名书家。瑗书师法杜度,草书成就斐然,在...
浅析草书“笔势”之美——以崔瑗《草书势》为例石常喜;【期刊名称】《书法赏评》【年(卷),期】2018(000)005【摘要】崔瑗(78—143),字子玉,崔骃之子,涿郡安...
《草书势》书契之兴,始自颉皇;写彼鸟迹,以定文章。爰暨末叶、典籍弥繁;时之多僻,政之多权。官事荒芜,剿其墨翰;惟多佐隶,旧字是删。草书之法,盖又简略;应时谕指,用于卒迫。兼功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