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史之狱看北魏时期民族融合中的文化.崔浩是东汉以来儒家大族经西晋末年五胡乱中华后留居北方的代表人物.他欲借鲜卑族来推行儒学,这预示了胡汉文化在其身上发生的必然性.这场文化,是从他的政治观,民族意识,宗教信仰,学术历史观等...
Keywords:XiaoWendireformbackground;measure;influence临沂大学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III民族背景1二、改革的措施.1风俗习惯措施3三、改革的影响3消极影响4参考文献6谢辞8临沂大学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公元484-499年,中国历史上发生了北魏孝文帝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民族矛盾和民族斗争最尖锐,最复杂的时期,同是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时期.自永嘉之乱以后,汉族封建地主衰落,北方各少数民族统治者逐鹿中原...
北魏的内河航运【内容提要】北魏内河航运的发展首先得力于造船业的发展,北魏造船业的发展和北魏早期与中原地区的交往有着颇多的关系,而且随着北魏的向南发展逐渐发达。为了水路的畅通,北魏时期还对以黄河为主的水运通道进行了疏通。
提供以“诏书”北魏至北齐民族政策转变论文文档免费下载,摘要:以“诏书”论北魏至北齐民族政策的转变摘要:先秦时“诏”处萌芽状态,至秦汉成为皇帝布告臣民的专用文书,即“诏书”。降及魏晋,此文体已是成熟的下行体,其内容涉及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社会的方方面面。
因为北魏是北朝时期建立时间最长、民族融合最为充分,佛教发展最为繁荣,但对待佛教既有佞佛也有灭法的情况,所以较为典型。.在论述佛教文化的身份认同功能的过程中,我们从个体、群体和社会三个层面来进行具体的研究分析。.对于个体,本文既有皇室...
北魏的婚姻法律制度不仅有其独特的民族特色,还对中华婚姻法律文化作出了卓越的历史贡献,它在继承前朝的婚姻法律制度的基础上保留先进的文化,并不断进行创造,开启了隋唐以来封建王朝婚…
北魏是公元386年由拓跋氏建立起来的一个少数民族,国祚148年(386年-534年)。389年在山西大同建都。魏孝文帝(467年―499年)继位以后,为了巩固统治,实行了断胡语、通婚姻、改汉姓(改拓跋氏为元氏)等一系列融入汉族的改革措施,并于493年迁都洛阳。
北魏鲜卑拓跋部通过对社会组织和亲属制度这两项社会制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促使当时的社会关系由氏族化转为封建化,加速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通过联姻,鲜卑拓跋与汉族世家大族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获得了中原汉族地主的支持,扩大了拓跋氏的统治基础,从而...
本篇论文共77页,点击这进入下载页面。.更多论文.民族融合背景下的女性服饰演变--以.夏县东下冯遗存再研究.北魏皇族研究.魏晋北朝山西人口分布研究.印度与朝鲜战争.公元三到六世纪来自中国的渡来人.差异化生存:山西文化产业发展路径.
河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北魏时期河洛地区少数民族研究姓名:朱竞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专门史指导教师:薛瑞泽20091201论文题目:北魏时期河洛地区少数...
河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北魏时期河洛地区少数民族研究姓名朱竞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专门史指导教师薛瑞泽20091201论文题目北魏时期河洛地区少数民族研...
内容提示:广西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民族融合视阈下的北魏诗歌姓名:李清霖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国古代文学指导教师:杨宁宁20090501民族融合视阈下的北魏诗...
魏晋南北朝民族融合中少数民族带来的影响【精品论文】——所有资料文档均为本人悉心收集,全部是文档中的精品,绝对值得下载收藏!
河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北魏时期河洛地区少数民族研究姓名:朱竞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专门史指导教师:薛瑞泽20091201论文题目:论文题目:北魏时期河洛地区...
万佛堂石窟中的《韩贞造像记》是"慰喻契丹使"韩贞等人与驻守在当地的官兵联袂所造,该造像记的内容反映了北魏对于契丹的统治政策.作为新附部落,北魏国家对契丹的...
从诏书中亦可窥探国家的民族问题及相应的民族政策。关键词:诏书;北魏北齐;民族问题和民族政策中图分类号:k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2-00-02“诏书”之...
材料四:见下图《我国古代民族之间的交往对双方生活的影响》(1)依据材料一指出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措施的有利条件(2)根据材料二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人民的生产方式发...
摘要:民族关系问题是国家治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的各项措施对当时的民族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现今中国民族成分复杂,处理好民族关系并不容易。...
可是在华夏化了的拓跋鲜卑的历史记录上,已经找不到其民族起源传说中的狼的因素。不过依靠叱奴氏的部族称号,我们知道拓跋集团内部有以狼为官号的部族;凭借北魏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