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综合开展美术教育的论文_美术论文_中国论文
发布时间:2015-07-08 09:27
[摘要]由于主课的任务很重,往往对美术课不重视,而且经常把美术课占为己有。作为美术老师,在教学中应将文化课和艺术修养课在学生个体成长并驾。我们的责任是努力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及审美、创新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美术教育 综合素质 教学方式
近几年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美术教育受到人们的重视,努力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及审美、创新能力是我们的责任,如何提高学生的美术修养呢?
一、在教语数的同时教好美术,变单向为双向
语数教材里就有很多与美术有关的内容,精美的教材设计和每一课都有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每一课都有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原本是为了通过形象来提高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兴趣的,但我想,美术教师不正也可以利用这些插图讲美术知识吗?无疑这是一个提高美术兴趣的绝好机会。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离不开美术的配合。
我们知道,在美术教学中,更需要人文学科的理论基础、语言修养和广泛的社会知识。语文的课程主要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及其人文知识,即听、说、读、写的能力。而美术课主要以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和作品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两者存在着互补性。体现了美术新课标中学科之间的整合。上课时,利用课文插图结合课文文字内容进行讲解,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盘古开天地》这个课文的想象非常丰富,配备的插图也非常美。书中有一整张纸画了盘古的形象,一个脚蹬着地,双手撑着天的巨人,背景云雾缭绕……,我首先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同时又着意引导他们感受了图画的美。我是这样来增加美术内容的,在这幅画面中为什么把盘古画得这么大?画面中天和地是怎么画的?运用了哪些色彩?这样用有什么好处?如果要你画盘古你会怎么画等等。这样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灵活的运用学科的知识进行探究性的美术活动,形成综合学习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掌握运用语言、文字和形体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
又如数学课里就有一个单元是《对称、旋转和平移》,所讲也就是美术图案里的内容,只不过加上了数学的元素。在教学中,我运用科汉•盖纳写的《美术,另一种学习的语言》书中介绍的“对称与设计”的方法,先是让学生看看镜子中自己的脸,用尺子放在脸的中部,明白什么是对称。然后发给学生大小和色彩都不同的长方形纸,用了重叠或不重叠的方法进行对称的设计。学生学习的兴趣非常浓厚,因为在制作过程中,他们既要考虑方块形的位置以及色彩的关系,而且眼睛离不开对称的目标。学生通过设计活动,直观、平直的掌握要求学会的一个数学概念,体验创造设计的愉悦,同时了解、欣赏、感受美术中图案的对称美。“儿童学习了某种学科课程后,再创造有关的美术作品,他们就能在具体的经验中,加深对学科内容的理解。”(科汉•盖纳)这样既上好了语文数学,同时提高了美术素养,有了一定的欣赏素养,对美术也就增加了喜爱,喜爱了,兴趣也便有了。
在教学工具匮乏的时候。通常没有美术工具我们的美术教学就无法开展,觉得这样上美术课根本没办法上。我想还是从实际出发吧,在绘画教学中,一,尽量用一、二种颜色去表现画面;二,工具主要用铅笔、圆珠笔;三,增加线描画的内容。
如手工课要用的卡纸,住校的学生可以去边上的小店要一些香烟壳;又如《玩具望远镜》制作,书中要求的是用一次性杯或零食的外包装壳等废弃用品,学生没有,我就拿报纸、学生平时捡的矿泉水瓶、果奶瓶等,每人发了一份,通过引导教学,简单的示范、拓展学生思维,学生就有的卷、有的折……,作出了很多不同形状的望远镜的桶身,通过粘贴,又利用山村取之不尽的树叶装饰,进行调整。二十几位同学每人作出了不同的报纸望远镜,效果同样好。农村的孩子一样非常聪明,只是我们必须主动引导和给予练习的机会。我曾听到这样一句话:擦亮学生的另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利用被丢弃的物品把它变成艺术品。这样既节约又简便,更让孩子惊喜地发现,美,原来也在废物中!
三、让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
这句话在新课标就有,比较老套,每一位老师都会这样说,真正让学生做到那是很不容易的。早先在教学中我就发现学生的学习非常被动,就拿早读来说,读是为老师而读。美术就更不用说了。如何改变这样的习惯,让学生爱学习、爱美术学习、主动学习呢?
开始我带了很多优秀的美术作品,张贴在教室里。我这样做,是为了让他们羡慕起来。果然,学生满眼看到的都是漂亮的美术作品,学生的爱美的心被促动了。在美术课的时候,我常常让学生按课文的内容板画简笔画,为学生学习课文打好基础。比如《荷花》一课,根据课文内容:一片片碧绿的荷叶,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挨挨挤挤的。雪白的荷花,争先恐后在这碧绿的大圆盘之间冒了出来,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才展开两三瓣,有的含苞欲放……。我一边说,一边就在黑板上快速的画出荷花、荷叶在文中的情景。我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单线线描同样能画出美的画面。
在生活学习中,我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知道美是无处不在的,无时无刻都享受到美、感受到美术的魅力,无形当中激活了他们对美的追求心理。在美术课中不再是:“我没东西画、我没有材料无法做…”。我这样一次又一次,一步进一步地做,学生美术学习的观念改变了,在提出教学任务后,学生比较配合,能主动的、积极的寻找材料及代替品。
如我给他们安排了一节《有趣的鞋子》设计课,学生所用的材料就是家里没用的广告包装纸、纸板盒、泡沫盒等。不仅仅上美术课如此,课后有关美术的活动同样积极多了。如:教室后面的黑板报,前几期都是我自己写画,后来我都让他们出了,在黑板上涂涂画画,胆子大了,敢作敢为,很有成就感。教师主动,带来了学生的主动,当我一次次表扬时,我发现,他们的笑脸真的成了美术世界的美丽花朵!
在具体教学中学生的素质、美术工具的准备、教学的条件等等,都限制着我们能力的发挥,这就要求我们美术教师要更胜一筹,克服一切困难,进行创造性的教学,把能利用的各种资源都利用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干好美术教师这个岗位。
[关键词]美术教育 综合素质 教学方式
近几年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美术教育受到人们的重视,努力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及审美、创新能力是我们的责任,如何提高学生的美术修养呢?
一、在教语数的同时教好美术,变单向为双向
语数教材里就有很多与美术有关的内容,精美的教材设计和每一课都有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每一课都有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原本是为了通过形象来提高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兴趣的,但我想,美术教师不正也可以利用这些插图讲美术知识吗?无疑这是一个提高美术兴趣的绝好机会。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离不开美术的配合。
我们知道,在美术教学中,更需要人文学科的理论基础、语言修养和广泛的社会知识。语文的课程主要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及其人文知识,即听、说、读、写的能力。而美术课主要以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和作品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两者存在着互补性。体现了美术新课标中学科之间的整合。上课时,利用课文插图结合课文文字内容进行讲解,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盘古开天地》这个课文的想象非常丰富,配备的插图也非常美。书中有一整张纸画了盘古的形象,一个脚蹬着地,双手撑着天的巨人,背景云雾缭绕……,我首先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同时又着意引导他们感受了图画的美。我是这样来增加美术内容的,在这幅画面中为什么把盘古画得这么大?画面中天和地是怎么画的?运用了哪些色彩?这样用有什么好处?如果要你画盘古你会怎么画等等。这样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灵活的运用学科的知识进行探究性的美术活动,形成综合学习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掌握运用语言、文字和形体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
又如数学课里就有一个单元是《对称、旋转和平移》,所讲也就是美术图案里的内容,只不过加上了数学的元素。在教学中,我运用科汉•盖纳写的《美术,另一种学习的语言》书中介绍的“对称与设计”的方法,先是让学生看看镜子中自己的脸,用尺子放在脸的中部,明白什么是对称。然后发给学生大小和色彩都不同的长方形纸,用了重叠或不重叠的方法进行对称的设计。学生学习的兴趣非常浓厚,因为在制作过程中,他们既要考虑方块形的位置以及色彩的关系,而且眼睛离不开对称的目标。学生通过设计活动,直观、平直的掌握要求学会的一个数学概念,体验创造设计的愉悦,同时了解、欣赏、感受美术中图案的对称美。“儿童学习了某种学科课程后,再创造有关的美术作品,他们就能在具体的经验中,加深对学科内容的理解。”(科汉•盖纳)这样既上好了语文数学,同时提高了美术素养,有了一定的欣赏素养,对美术也就增加了喜爱,喜爱了,兴趣也便有了。
二、就地取材,变匮乏为丰富
在教学工具匮乏的时候。通常没有美术工具我们的美术教学就无法开展,觉得这样上美术课根本没办法上。我想还是从实际出发吧,在绘画教学中,一,尽量用一、二种颜色去表现画面;二,工具主要用铅笔、圆珠笔;三,增加线描画的内容。
如手工课要用的卡纸,住校的学生可以去边上的小店要一些香烟壳;又如《玩具望远镜》制作,书中要求的是用一次性杯或零食的外包装壳等废弃用品,学生没有,我就拿报纸、学生平时捡的矿泉水瓶、果奶瓶等,每人发了一份,通过引导教学,简单的示范、拓展学生思维,学生就有的卷、有的折……,作出了很多不同形状的望远镜的桶身,通过粘贴,又利用山村取之不尽的树叶装饰,进行调整。二十几位同学每人作出了不同的报纸望远镜,效果同样好。农村的孩子一样非常聪明,只是我们必须主动引导和给予练习的机会。我曾听到这样一句话:擦亮学生的另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利用被丢弃的物品把它变成艺术品。这样既节约又简便,更让孩子惊喜地发现,美,原来也在废物中!
三、让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
这句话在新课标就有,比较老套,每一位老师都会这样说,真正让学生做到那是很不容易的。早先在教学中我就发现学生的学习非常被动,就拿早读来说,读是为老师而读。美术就更不用说了。如何改变这样的习惯,让学生爱学习、爱美术学习、主动学习呢?
开始我带了很多优秀的美术作品,张贴在教室里。我这样做,是为了让他们羡慕起来。果然,学生满眼看到的都是漂亮的美术作品,学生的爱美的心被促动了。在美术课的时候,我常常让学生按课文的内容板画简笔画,为学生学习课文打好基础。比如《荷花》一课,根据课文内容:一片片碧绿的荷叶,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挨挨挤挤的。雪白的荷花,争先恐后在这碧绿的大圆盘之间冒了出来,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才展开两三瓣,有的含苞欲放……。我一边说,一边就在黑板上快速的画出荷花、荷叶在文中的情景。我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单线线描同样能画出美的画面。
在生活学习中,我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知道美是无处不在的,无时无刻都享受到美、感受到美术的魅力,无形当中激活了他们对美的追求心理。在美术课中不再是:“我没东西画、我没有材料无法做…”。我这样一次又一次,一步进一步地做,学生美术学习的观念改变了,在提出教学任务后,学生比较配合,能主动的、积极的寻找材料及代替品。
如我给他们安排了一节《有趣的鞋子》设计课,学生所用的材料就是家里没用的广告包装纸、纸板盒、泡沫盒等。不仅仅上美术课如此,课后有关美术的活动同样积极多了。如:教室后面的黑板报,前几期都是我自己写画,后来我都让他们出了,在黑板上涂涂画画,胆子大了,敢作敢为,很有成就感。教师主动,带来了学生的主动,当我一次次表扬时,我发现,他们的笑脸真的成了美术世界的美丽花朵!
在具体教学中学生的素质、美术工具的准备、教学的条件等等,都限制着我们能力的发挥,这就要求我们美术教师要更胜一筹,克服一切困难,进行创造性的教学,把能利用的各种资源都利用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干好美术教师这个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