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文学论文>新闻论文

增强新闻政治敏感性 提升作品影响力

发布时间:2015-09-07 09:07

摘 要:作为一个新闻记者,尤其需要很强的新闻政治敏感性,只有政治敏感性强的记者才能在错综复杂的事物中,及时发现有价值的新闻,写出精品力作,提升新闻的影响力。记者增强新闻政治敏感性,需要不断努力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在丰富的新闻实践过程中勤学多思、多问、多看。

关键词:

  美国新闻学者卡斯柏·约斯特说:"一个不善于辨别颜色的人,不能成为画家;一个不懂得音律和谐的人,不能成为音乐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新闻记者"。 政治敏感是新闻敏感的核心,作为一个新闻记者,尤其需要很强的新闻政治敏感性,只有政治敏感性强的记者才能在错综复杂的事物中,及时发现有价值的新闻。
  缺乏新闻政治敏感,将出现 报道乏力、作品枯燥无味的现象。这表现在新闻报道的平庸化,会议报道的程序化,舆论监督的简单化。一篇优秀的新闻作品,绝对是政治含金量高的作品,能写出优秀新闻作品的记者,其一定具有较强的新闻政治敏锐性。
  
一、新闻政治敏感性 成就精品力作
  政治敏感性是新闻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敏感表现在记者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锐利和敏捷的观察力,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主流和本质。新闻政治敏感性的作用主要是迅速判别一件客观事实是否有新闻价值,是否体现党的方针、政策,是否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一个记者只有拥有新闻政治敏感性,才能成就精品力作。
一个政治敏锐性强的记者,当一个或数个新闻事实出现时,记者会马上将他们同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去考察,看其对推动当前工作和发展当前形势有何积极、重要的意义。比如《人民日报》今年9月13日1版头条《湘西新盼》就是记者在湘西广泛调研之后,反映湘西人民心声的精品力作。记者抓住的湘西广大人民群众期盼改变落后面貌的几个热点问题,反映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关怀之情,对中央作出加快武陵山地区开发的现实意义作出了正确的回答。这一作品对中央加快武陵山地区开发有着积极的意义。
  纵观国内荣获新闻奖的作品,都是具有很强政治敏感性的记者采写的精品力作。以第15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消息《中国国家主席与艾滋病人握手》和《昆山31万农民刷卡看病》两篇作品就有很深的时代烙印。我们可以发现当时的社会背景,艾滋病引发的社会歧视,新农村建设中的城乡差别,都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践行科学发展观回避不了的问题。从报道的内容看,两篇消息没有一处提及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但其深刻的意义却都在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这个宏大政治主题中。作品反映出记者具有很强的政治敏锐性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新闻报道主要是通过新近发生的事实,从政治上引导群众,影响促进社会的发展。这要求新闻记者具备较强的新闻政治敏感性。作为新闻工作者就要从全国、从全局出发,衡量多种客观事物,从中找出有重要意义,能影响促进全局发展的事例来,作品的影响力才会大,传播效果才会好。如新疆《巴音郭楞日报》1999年9月在一版一头条刊登的通讯《再活一辈子,我也说共产党员好》就是因为记者具有很强的新闻政治敏感性采写的优秀稿件。报道说的是尉犁县百岁维吾尔族老人,几十年如一日用小黑板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事。这篇稿件一发表,立即在全社会产生了良好反响,不但当地将其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经常有人参观,而且还引来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几十家新闻记者前来采访。这一稿件的刊登,就具有一种很强的政治意义,为促进民族团结提供了舆论支持。因此这篇稿件获得全国好新闻一等奖。
  "文章合为时而著",一件优秀的新闻作品,要求记者必须具备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责任感,新闻政治敏感性强的记者采写的作品的政治含金量高,作品的影响力自然就会深远。
  
二、提高理论素养是增强新闻政治敏感性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敏感"性属于意识范畴。它不是头脑中固有的,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新闻敏感不是凭天生的聪明,也不是凭一时的灵感,而是要靠努力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只有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理论素养,才能增强新闻的政治敏感性。

  记者要增强政治敏感性,首先要勤学。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增强新闻政治敏感性,同样离不开理论素养。新闻记者要想打好理论根底,工作之余,只有勤奋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作为一个新闻记者尤其要注意多看央视新闻联播和《人民日报》,常看中央领导最新讲话精神,要具有全局意识、大局意识。政治素养能给新闻记者一个敏锐的头脑,给新闻记者一个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望远镜"、"显微镜",不断用科学发展观的思维方式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

  具有广泛、丰富的知识,是新闻记者增强新闻政治敏感性的重要条件。只有知识丰富,才可以避免报道思想的苍白和贫乏、避免报道题材的狭窄和雷同、避免报道方式的单调和粗糙。新闻记者接触的行业多,事物广泛,反映的问题也多,大至宏观世界,小至微观世界。如果新闻记者缺乏知识,对所采访对象不了解,就很难发现问题。丰富的知识从哪里来?惟一的办法就是学习,让知识给新闻记者智慧,让知识使新闻记者聪明敏感。已进入数字化时代、微博时代的今天,记者更应该加强学习。新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催促记者学习,知识更新速度加快,逼迫记者学习。记者的新闻政治敏感性会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得到增强。
三、勤思 多看 多问 多听是 增强新闻政治敏感性的关键
  增强政治敏感性,离不开实践,离不开勤思。实践出真知,思考出学问。新闻记者只有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才能发现重大主题,才能抓住实际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深入生活,仔细观察生活,认真思索,反复练习,不断实践,如此一来,记者的新闻政治敏锐性就会日益提高。今年中央开展的新闻记者"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活动,既为很多年轻记者丰富了报道源,又增强了他们的新闻政治敏感性,采写出了一篇篇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新闻作品。如邵阳日报从今年8月开展记者"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该报20多个年轻记者采写了60多篇稿件,篇篇都含有较强的政治含金量,有效地 培养了记者的新闻政治敏感性。
  具体生动的新闻实践可以有效培养记者的新闻政治敏感性。一个有新闻敏感的记者可以说随时随地都处于采访之中。当他漫步在大街陪朋友购物时,他可以感受中央扩大内需制定家电下乡政策带给市民的好处;当他和朋友上网聊天时,他会敏锐捕捉到线索,他随时随地都在积累生活、积累知识、积累报道思想,这样才能在碰到某一事物时触发新闻政治灵感。
  在实践过程,要想增强养记者新闻敏感性、触发新闻政治灵感必须做到多看、多问、多听。
  出门采访必须坚持多看。任何浮光掠影的采访,都难以迸发出思想的政治火花。只有多看,才能从很多人司空见惯的新闻实例中观察、发现新的东西,才能发现生活中是否有切合时代主题的新闻素材,在微观世界是否有宏观政策的影子,在寻常百姓生活中是否有庙堂之高的阳光。
  多问是培养记者新闻政治敏感性的必要条件。采访中,只有不采访对象牵着鼻子走,善于抓住对方谈话中某一句不同一般的、具有新意的或"闪光"的话,追问下去,才可能获得意外的收获。
  多听是培养记者新闻政治敏感性的充分条件。一些优秀的记者明白,很多时候,会议后边的讨论,可能会有许多新观念,会出现会议主题上没有的好新闻。就能在一般中发现特殊、在平凡中发现伟大、在生活的"富矿"中发现"宝石"。 敏锐的政治眼光背后,是一个勤于思索、善于思考的大脑。
  敏锐的政治敏感性,会引领你去发现事实的本质,挖掘出新闻背后隐含的政治意义。唯有如此,才能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写出影响深远、感人至深的优秀新闻作品。

上一篇:数字技术下符号化视觉语言的新动向

下一篇:媒介素养教育与传统文本分析教育的融合--《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