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民生新闻论文范例赏析(共3篇)
什么是民生新闻?民生新闻是我国新闻媒体传播内容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带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方式。进入21世纪后,我国新闻传媒界掀起了一股民生新闻传播风潮,新闻市场中各媒体都将民生新闻作为重要报道资源,新闻竞争日趋激烈。在此背景下,如何在新时期焕发民生新闻风采,使民生新闻这一带有中国特色烙印的新闻传播范式实现创新发展,就成为民生新闻研究者及从业者需要探究的重要课题。
第1篇;小议民生新闻发展概略及电视民生新闻发展新趋势
民生新闻作为一种独特的新闻现象,它的概念的提出与《南京零距离》等栏目的实践密切相关。2003年8月,时任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总监的景志刚开始琢磨和使用民生新闻的概念,他用“民生新闻”来概括既已存在的新闻现象。这一概念的提出,受到业界和学界的强烈反响,并对民生新闻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阐释。那么什么是民生新闻?民生新闻就是在党的新闻政策指导下,更多、更贴近地关注民生民情的当代新闻,是以民众的日常生活为主要内容,以民众的人生诉求为基本出发点,以民众的视角表现人文关怀的理念,从民众的生存空间开拓新闻资源的新概念新闻。简言之,民生新闻就是反映民众生活的新闻。民生新闻的产生也是当前电视新闻改革的一个产物和重要成果。充分体现了中国电视传媒适应于社会基本情状和发展要求的当代性特征,它是在社会各阶层的民生意识增强,新闻改革后新闻形态的多样化,以及中国电视改革的社会背景下得以浮现出历史的地表,成为普遍关注的对象。
2001年1月1日开播的《南京零距离》是由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精心打造的全国驰名栏目,它的新闻节目和通常的新闻节目并不相同,虽然它的播放形式和《焦点访谈》很相像,内容也有点类似,都关注的是社会生活中涌现出来的各种问题。但就像有的学者所总结的那样,《焦点访谈》是“精英型”的新闻,其中的新闻通常是暴露具有重大震撼力的社会现象,比如湖南衡阳大火、重庆天然气泄漏事件、私下制造烟花爆竹的工厂爆炸引发的死亡事故等,这些问题关系民生,也受到普遍民众的关注,但更受到知识分子和党政部门的重视。而《南京零距离》是“平民型”的新闻,通常播出的不是重大新闻,而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发生在市民身边的地方小事,路面积水、小猫上树、邻里吵架、放学儿童失踪等等。这类新闻可能在许多学者以及媒体的视野中根本算不上新闻,在西方新闻中这类报道也算不上新闻,但是《南京零距离》却把这类节目当作新闻节目的主体,不仅以持续飙升的收视率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更以卓而不俗的业绩引起了全国同行的关注,全国许多省、市一级电视媒体的纷纷效仿。
从这类民生新闻的成功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老百姓是关注民生、关注电视民生新闻的。1998年6月28日,黑龙江电视台以敏锐的政治嗅觉和前瞻意识在全国率先创办了领航之作——《新闻夜航》。十年来,《新闻夜航》由最初的10分钟录制播出的节目,扩展成为现在的70分钟,双频播出;从一个仅仅有十个人的节目组,发展到百人的创作团队;从当初拾遗补缺的小角色,成长为黑龙江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栏目。十年来,她以鲜明的理念、独特的风格,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曾经两次获得了中国电视新闻奖新闻编排一等奖,并且两次获得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十佳新闻栏目”奖,连续两年获得中国新闻最高奖项——中国新闻奖新闻名专栏称号。2011年11月黑龙江电视台又开播了午间民生新闻栏目《新闻夜航午间播报》,播出时段是周一至周日中午十二点到一点。为了更好地满足观众的需求,吸取新闻夜航成功的经验,服务大局,这个栏目从诞生之日起就以关注民生反映民意为核心理念,一方面,与《新闻夜航》一样,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食品安全、教育收费等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听民生、达民意、近民情,努力使自己成为政府体察民情、有效解决民生问题的窗口;另一方面,注重于与《新闻夜航》相区别,以那些适合现场报道的突发事件类新闻为主,并通过民生的视角来解读其内涵及对群众生活的影响。关注网络热点,把网络新闻编辑成适合电视媒体播放的样式。
此外广东卫视《午间说法》,追求新闻视野的独特、新闻形式的多元、新闻地域的广阔,形成“突出本土,延揽天下”的新闻大“网”。网罗最新最热点的国际时讯、鲜活生动的本地新闻、妙趣横生的国内外奇闻异事、简短实用的生活服务资讯,以民主、法制、公民、公平为口号,受众主要定位都市上班人群,版面汇编新闻短消息,轻松明快,信息量大。内容以民生热点和突发事件为主,包括重大体育赛事的即时报道,涵盖时政、经济、社会、国际、体育、天气等内容的直播类综合新闻资讯类节目,经常有突发事件和新闻事件的现场直播。河南电视台《中原午报》是河南电视台新推出的一项新闻资讯栏目,是河南电视台新闻频道开播以来的一档新节目,与中原晨报一起带来最新资讯,中原午报每天中午12:30在河南电视台综合频道与新闻频道并期直播。吉林电视台《新闻纵贯线》包括国际、国内、时政、娱乐新闻40分钟。辽宁都市《新北方-午汇天下》节目口号是“看有意思的新闻,过有滋味的生活”,是辽沈地区第一档午间直播60分钟的民生新闻栏目,以广阔的视角汇聚最新鲜、最具话题性、最易形成人际传播的新闻事件和人物故事。
随着社会的变化,多媒体技术发展,各大电视台纷纷开设网络电视台,着重发展民生新闻栏目,早、中、晚各有至少一档民生新闻栏目。同时,越来越多的呈现新闻的直播态势,使民生新闻成为群众了解政府新思路、新举措的便捷渠道,从而更好发挥党和政府的喉舌功能。
作者:乔红等
第2篇:民生新闻主流化主流新闻民生化
一方面民生新闻的概念不断扩大,不再局限于社会新闻,不断由边缘向中心化转移,着重介入主流,提升品质;另一方面主流严肃新闻尝试着向“三贴近”、民生化的“软化”方向转变,从而使得中国电视新闻呈现一种结构性的同质趋势。
民生新闻是近年来中国电视界最为热门的术语之一,全国各地方电视台竞相开办此类节目,并将其作为新闻改革的方向,甚至有学者认为民生新闻是十年来中国电视的第三次革命。民生新闻的发展壮大无形中影响着主流严肃新闻的走向,中国电视新闻界呈现出一种双向汇流的趋势:一方面民生新闻开始向主流方向靠拢,另一方面严肃新闻则也向民生新闻靠拢。
一、民生新闻的发展背景与主流化趋势
面对日益多元化的社会诉求及地方电视台之间白热化的竞争,民生新闻的兴起为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的改革带来了新机遇。自2002年,以“南京零距离”为代表的地方新闻异军突起,这种后来被学界命名为民生新闻的新闻形式,满足了受众“了解身边事”和娱乐结合的收视需求,也形成了主流严肃新闻与民生新闻共存的格局?譹?訛。
自“南京零距离”开始,民生新闻在地方电视台遍地开花,如黑龙江台“新闻夜航”、山东台“民生直通车”、河南台“民生大参考”、吉林都市“守望都市”、杭州台“阿六头说新闻”等。早期民生新闻改变了宣传告知为主的传播方式,转而以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为主角,用通俗的手法报道当地的生活动态,覆盖衣食住行、水电取暖、交通天气等各种与市民生活直接相关的领域,展现出一种“去中心化”趋势,即构建与观众切身经验、利益相关的在主流严肃新闻中处于边缘意义的过程。民生新闻的传播语态侧重沟通,内容关注生活细节,功能上关注实用性,形式上活泼、亲民。
民生新闻从百姓视角关注生计、生存、生活状态的变动,但是早期民生新闻节目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如过多关注负面新闻、内容偏颇、过度庸俗化等,这些都威胁着民生新闻的发展也促进着民生新闻的改革和进步。近年来民生新闻的主流化倾向日趋明显,有意识地介入主流,坚持贴近性,同时,选题开始涉足重大政治、经济、文化新闻,并加强了评论性。
以“南京零距离”为例,2004年1月20日至26日播出的170条新闻中,时政类新闻只有5条,而负面新闻多达93条。而统计2008年9月21至25日该节目共播出67条新闻,新闻条数减少,单条新闻信息量增加。67条新闻中有时政新闻20条,负面批评报道只有11条。每期节目时长60分钟,读报评论板块占10到15分钟时间,同时80%的消息后会有主持人相关评论。可见,时政要闻和经济生活这类非传统“民生”类话题已经占据民生新闻节目的很大比重,民生新闻已然介入主流严肃新闻范畴,从私领域向公共领域扩展,出现明显的主流化发展趋势。
二、主流严肃新闻的民生化
民生新闻的发展壮大也对主流严肃新闻产生了很大影响,党中央把“三贴近”作为推进和深化新闻改革的突破口,为民生新闻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政策支持,同时也必然引导着主流新闻更加关心“三贴近”问题。
以中央电视台权威新闻栏目“新闻联播”为例,“新闻联播”作为信息类电视新闻节目,是我国电视屏幕上最重要,收视率最高的主流新闻节目。1976年首播,早期节目主要集中在国内政治新闻,上世纪80年代开始增加了国际新闻。
从表1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从内容角度,近年来“新闻联播”中报道领导人的内政外交活动消息数量和过去相比有所降低,活动的重要性也有所提升,会议新闻明显减少。2004年5月20至26日7天共播出新闻176条,而2009年同一时间新闻条数为126条,单条新闻信息量大大增加。新闻内容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天气、交通、农业等的报道也增加了,百姓话题、百姓热点和难点开始受到关注。文体动态、考古发掘和奇闻趣事也开始登陆“新闻联播”。如冯小刚执导的《集结号》于2007年12月20日上映,21日“新闻联播”就用1分零9秒的时长播出了该片的上映消息,随后还介绍了《集结号》的主要剧情。?譺?訛
除了内容上的民生化,主流严肃新闻的节目形态也发生了很大改变。以“新闻联播”为例,不仅在选题上,整个节目的表达方式、节目包装、主持人风格等方面也体现着民生化趋势。以主持人为例,从2007年开始节目多次更换年轻主播,给观众新的面孔,亲民的风格也受到了观众的好评。
三、中国电视新闻增量改革中的双向汇流
在互联网文化盛行,电视台商业化竞争日益激烈,受众需求转向实际相关的公共领域等媒介语境的变化下,一方面民生新闻的概念不断扩大,不再局限于社会新闻,不断由边缘向中心化转移,着重介入主流,提升品质;另一方面主流严肃新闻尝试着向“三贴近”的、民生化的“软化”方向转变,从而使得中国电视新闻呈现一种结构性的同质趋势。
喻国明曾提出中国媒体改革的两种逻辑形式,即所谓的“增量改革”和“语法革命”。“增量改革”实质是一种“妥协”,是对既存量加以保护、以新增量来调节现状的一种相对温和的改革,是在过去“存量”现实基础上对于社会发展要求的一种有限的调适?譻?訛。这种调适是以既往的“存量逻辑”为“圆心”的一种延伸和扩张,通过新增媒介的培育和发展,在媒介业的总体功能的改善上、在媒介业的社会角色扮演的丰富性上、在媒介运行机制和传播资源配置方式上的市场化和产业化手段的引入等方面能起到稳定中求发展的效果。我国电视新闻节目改革实质上进行着增量改革式的变化,民生新闻和主流严肃新闻的汇流趋势实际上也是增量改革的一种结果。
新闻改革同时促进社会的进步,电视民生新闻的诞生是地方电视台生存发展博弈的产物,更是电视新闻改革和发展的必然,同时也给中国电视新闻的改革加入了一股推动力。
作者:刘佳等
第3篇:民生新闻:具有中国特色烙印的新闻传播范式
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化,现阶段,新闻传播领域中,民生新闻已逐渐成为一种新闻传播的新范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方面,民生新闻的在传播制作、内容选题上更加契合新时期社会民生动态发展;另一方面,伴随新闻市场竞争的加剧,在民生新闻中也涌现出一批内容低俗、质量粗糙、娱乐色彩明显的新闻节目类型,制约影响到民生新闻的创新发展。本文从民生新闻的内涵入手,对民生新闻这一传播范式进行全面探究。
一、民生新闻的基本内涵
业界在民生新闻内涵的研究上,不同学者秉持不同的观点,如有学者将民生新闻理解为新闻学范畴中多个标准同时生效,以此为依据而形成的一种新闻类型划分方式;有的学者认为民生新闻既包含了对新闻内容的选择,还蕴含了新闻报道者所采取的观点、立场,是新闻社会功能的具体体现。尽管说法不一,但纵观这些论述观点,可以发现,从本质上看,民生新闻就是一种具备独特内涵的新闻传播范式。具体地说,民生新闻的内涵包括以下几方面。
1.题材内容上的民生化。民生新闻将人们社会生活中最为重要的几个主题,如生活、生存、生计、生命等作为聚焦点,因此,在题材内容上趋于丰富多样化,一方面可以涵盖日常生活各类资讯信息,并与社会教育及时政新闻时时穿插;另一方面也囊括了经济及消费信息[1]。简言之,民生新闻在题材内容上,一切以社会大众的实际生活状况为立足点和出发点,从这层意义上说,民生新闻已经突破了传统新闻传播学理论关于新闻题材内容的划分方式,是基于“民生”的一种题材内容的整合和升华,在题材内容上开辟出了新范畴。
2.报道视角上的平民化。民生新闻在题材内容上的民生化,必然要求在报道视角上要实现由“俯视”向“平视”的转变。以往的新闻报道,特别是时政新闻,过于突出了新闻报道的指导性,一定程度上是采取高于民众的报道姿态来对观众进行“教育”。而随着民生新闻的发展,这种高高在上的报道视角与报道内容不相匹配,因此,平民化的报道视角逐渐成为民生新闻的标签。现阶段的民生新闻,通常将目光更多地投注于社会大众或弱势群体中,新闻报道人员秉持感同身受的报道理念,站在社会大众的立场上,采取平民化视角制作并传播,从侧面看,这也是民生新闻的价值优势所在。
3.价值理念上的民本观念。民本思想是我国重要的执政思想及发展观念,随着时代的变迁,现阶段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本质上就是民本思想的深化及演绎。民生新闻以民本观念作为基本的价值取向,通过实时反映社会民众的生活状态,渗透出浓厚的人文关怀色彩[2]。从民生新闻的发展历程来看,正是在这种强烈的民本观念的驱动下,民生新闻才受到了社会大众的普遍关注,而那些娱乐色彩痕迹明显的民生新闻,失去了民本观念支撑,在新闻价值上也就大打折扣。
4.报道风格上的世俗化。这里所谓的“世俗化”并不含有贬义,而是包含了两层含义:第一,在报道语言使用上,采纳社会大众群体通俗易懂的方式,不拘谨,不做作,力求达到与社会大众心理层次无缝对接的效果,在表达方式上以“软性”为主。如各地区民生新闻主持人往往采用聊天的方式“说新闻”,使观众在亲切氛围中增加观看的愉悦感;第二,为民众提供意见及看法表达空间,增强民生新闻的互动性。如民生新闻中常用的短信平台及电话热线形式,使民生新闻的信息传播及交流渠道不再单一,一方面发挥了民众的社会监督作用,另一方面通过群众的参与,又为民生新闻节目素材及制作方向提供引导。
综上所述,民生新闻是基于民生化题材内容、平民化报道视角、民本观念下的价值取向、世俗化报道风格的一种带有中国特色烙印的新闻传播范式。这是对民生新闻基本内涵的较为全面科学的阐述。
二、新时期民生新闻创新发展的途径
民生新闻在发展初期,凭借其独具魅力的新闻内容及传播形式,获得了新闻媒介的一致青睐,获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涌现出一批诸如《南京零距离》《民生直通车》《第一时间》《今日关注》等优秀民生新闻节目。但随着新闻竞争的激烈化,民生新闻在内容取材、价值方向上也出现了一定的偏差,不利于民生新闻的创新发展。因此,需要我们在新时期新闻发展背景下,对民生新闻创新发展途径加以探究。笔者结合相关民生新闻从业经验,梳理总结出以下几点强化民生新闻质量的途径。
1.将民生新闻内涵落到实处。民生新闻在题材内容上的民生化,应进一步加以拓展,既要包括社会生活中的琐事及杂事,又要着重增加时政及方针政策等民生内容,丰富民生的层次,实现“大民生”和“小民生”的有机融合[3]。从现阶段民生节目内容上看,“小民生”类内容过多,虽然充分考虑并满足了民生新闻的价值属性,但过多的琐事、杂事也使得观众的审美疲劳逐渐累积,损害了民生新闻收视率的提高。
基于这一现象,在新时期,要促进民生新闻的创新发展,必须摆脱单一的民生取材内容,在节目制作环节,将民生内容加以拓展,在充分给予“小民生”报道广度的基础上,将一些关乎社会民众切身利益的时政要闻及方针政策融入到民生新闻中,将民生新闻的内涵落到实处,合理分配“大小民生”内容比重,提升观众的收视兴趣及民生新闻收视率。
2.兼顾民生新闻的广度和深度。民生新闻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烙印的一种新闻传播范式,其报道内容极为广泛,涵盖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琐事,尤其是进入新时期后,社会转型变迁过程中可供民生新闻挖掘的新闻点众多,民生新闻要把握这一契机,对社会民众生活中的各种民生动态全面深入地报道。除了诸如此类的“小民生”内容外,民生新闻又往往涉及了经济、教育、时政、体育、资讯等各类新闻类型,在兼容并包的同时,又具备了“摊铺过大”的特征,在深度上往往有所欠缺。而随着人们获取新闻信息途径及渠道的增多,这种“点到为止”的民生新闻报道方式已难以满足新时期人们对民生新闻提出的需求。
针对这一变化,民生新闻一方面要增加报道广度,另一方面又要注重报道深度的挖掘,以此形成更富层次性,更有立体感的民生报道形式,既让观众看到“是什么”,又要通过结合道德、伦理、法律等理论内容,探究其背后的“为什么”,必要时还应向观众指出“怎么办”。这样一来,观众能够全方位地了解民生新闻的全貌,在随着民生新闻探究的过程中,使其增加对民生新闻的关注度,从而为民生新闻长远发展奠定受众基础。
例如,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栏目,即是在法律这一“大民生”的背景下,讲述人们生活中的各种行为及遭遇,一方面取材内容紧密结合社会生活,另一方面在报道上又有深度,获得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和普遍好评。
3.强化社会责任感,做好社会舆论引导。新闻传播媒介,从微观层面看,它是信息传播的平台和载体,承担着基本的信息服务职责,从宏观层面看,新闻传播媒介又具有维护社会正义,保障社会公平的功效,社会公共事务传播密度较大,并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因此,在民生新闻报道处理此类社会公共事务时,要对自身角色和参与力度进行适当把控,一方面充分认识并发挥自身的报道传播作用,另一方面又要对自身的职责和报道范围加以明确,做到既不越权、侵权,又秉持客观公正的报道视角来处理此类社会公共事务。
要做到以上要求,民生新闻从业人员要注重强化社会责任感,在进行报道过程中,认清自身所处的位置和肩负的社会责任,在发挥自身报道及监督职能的同时,做好社会舆论的引导,可跟踪报道,但并不直接参与有关民生事件的判决裁决过程,保障司法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4.优化创新民生新闻的报道形式。民生新闻要实现持续发展,不能拘泥于原有的新闻报道范式,而是要借助创新,增强民生新闻的生命力,从根本上促进民生新闻稳定发展,以便在竞争激烈的新闻市场中抢占有利位置[4]。随着民生新闻传播报道形式的固定化,民生新闻一方面迎来了发展良机,另一方面也给民生新闻的创新化带来了阻碍,使民生新闻陷入发展瓶颈中。针对这一状况,各个新闻传播媒介都着力对民生新闻报道的形式进行了革新,经过实践检验,有的民生新闻在发展上探索出了一条新路,使民生新闻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创新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催发新事物产生,作为民生新闻来讲,其优化创新在思路及形式上也并不固定,从民生新闻创新发展实践看,有多种创新形式被证明为行之有效,如可以打造出具备独特语言风格及个体特征的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在新闻报道内容上追求独家性,连续性;报道方式及包装风格上进行多样化处理等,都是民生新闻优化创新的有效途径,能够使民生新闻这一新闻传播范式更具中国特色。
例如,山东电视台旗下的综艺频道,有一档名为《生活帮》的民生新闻节目,其在主持人主持风格上较有特色,主持人辨识度较高。在报道内容上兼顾了“小民生”与“大民生”比重。此外,在民生小事件及小纠纷的处理上,节目组还成立了调停组,借助热心调停员,对双方冲突进行化解,成为了吸引观众的重要节目版块。
三、小结
总之,民生新闻作为一种新闻传播范式,在新闻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民生新闻在发展中,要深入落实其具备的基本内涵,并结合时代发展,与时俱进,在新闻传播内容、形式、价值取向上加以规范,从而使民生新闻更加受到社会大众的青睐喜爱,在创新发展中焕发民生新闻风采。
作者:李小军
热门论文
- 推荐民生新闻论文范例赏析(共3篇)
- 推荐优秀的新闻语言论文范例赏析(共3篇)
- 推荐优秀的时事新闻论文范例鉴赏(共3篇)
- 推荐优秀的新闻炒作论文范例欣赏(共3篇)
- 哲学反思生活论文范例赏析推荐(共3篇)
- 推荐广播电视新闻学毕业论文范例欣赏(共3篇)
- 新闻采编毕业论文范例赏析(共3篇)
- 新闻采访毕业论文范例赏析(共3篇)
- 推荐中国刻字艺术论文范例赏析(共3篇)
- 推荐老子哲学论文范例鉴赏(共3篇)
- 推荐优秀的东方哲学论文范例赏析(共3篇)
- 推荐优秀的周易哲学论文范例赏析(共3篇)
- 推荐优秀的民族舞舞蹈论文范例欣赏(共3篇)
- 推荐优秀的新闻反转论文范例欣赏(共4篇)
- 推荐广告设计专业毕业论文范例赏析(共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