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谈歌唱中的共鸣与放松

发布时间:2015-11-05 10:26

摘 要:声乐演唱需要美好的声音和高超的技巧,如何提高发声技巧、强化和美化嗓音是每个声乐演唱者所努力追求的。而能否获得良好的声音,主要依靠正确的呼吸、共鸣和咬字。本文主要围绕各种共鸣腔体的训练及歌唱气息的如何调整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共鸣; 气息; 发声
  共鸣--某物体因受到振动而发出声音,这种声音又传播到其它物体上,引起其它物体共振的现象叫共鸣。一个发音体在振动发音时,除了能发出一些基音外,还能同时发出一些微小的泛音。
  人体的共鸣器官包括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和鼻窦。以软腭为界分两组:鼻腔、鼻窦和咽腔称为"上部共鸣器";胸腔、喉腔、咽腔和口腔为"下部共鸣器"。各共鸣腔体根据体积的固定性和灵活性,又可分为可调节共鸣器(咽腔、口腔)及不可调节的共鸣器(鼻腔、鼻窦、胸腔)。
  人体共鸣形成的过程是从歌唱发声到利用人体内很多可以产生共鸣的腔体,在气息的作用下冲击声带而出现基音。这个基音虽然很微弱,但是它一进入人体固有的共鸣空间之后,就产生了不同形式的声波共振,于是出现了优美、悦耳的歌声。共鸣的使用能够扩大音响效果,同时还可以美化声音。
     在日常的讲话中,这些器官不必加以调节即可自然取得共鸣,但是在歌唱时,这些自然共鸣就不够了。歌唱不仅要求音量,而且要求声音圆润、丰满,坚强有力、有弹性、有足够的泛音。因此演唱者必在自然的基础上,锻炼和加强共鸣机构的调节,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如何获得良好的共鸣
  人体的各共鸣腔体,只是产生共鸣的先决条件,而如何取得歌唱时的正确共鸣,还有赖于整个歌唱器官的适当配合和调整。首先弄清楚的是声音产生的位置,气息输送的方向,如何产生泛音,以及各发声器官之间的相互关系。力求在歌唱的一瞬间达到;呼吸自然、流畅、有支持点、声音明亮,圆润,有点有心、不撑、不压、不挤、有弹性、穿透力强,有生命力。
歌唱时更应该注意的是:
 (一)将颚骨兴奋提起,保持打哈气的状态,舌头平放、抵于前耻下面,利用呼吸的弹力,在硬顎后端振响,振动鼻腔及各共鸣腔,经过气息的反弹产生明亮而有弹性的共鸣声音。                   
 (二)使用正确的起音方法。通常使用的是软起音,即在发音的一瞬间,讲声门关闭,起到挡气的作用,然后轻轻打开声门,平稳、轻巧的声音,从而能使鲜明、干净、圆润的声音迅速的冲出声门,这种软起音能使发声器官更有持久性。
 (三)用开口音的感觉唱闭口音,这样能使开口音不散、不撑、不挤、不尖、以至达到声音圆润、甜美的效果。
 (四)良好的共鸣产生于正确的呼吸。呼吸的状态不正确,声音的真正潜
力就不能发挥。呼吸必须要解决,不然就会依赖喉咙和咽肌来发音,是声音没有弹性。                                                               
 (五)歌唱时,各共鸣腔的运用不是孤立的,要相互协调配合。歌唱者要有
一个完整的共鸣感觉,即混声共鸣,一种上下贯通,均匀、统一的立体感,而不是孤立的依赖某一个部分的歌唱、要使各共鸣腔如头、鼻、咽、胸、腹腔等都发挥共鸣的作用,这样才能获得结实、明亮而富有弹性的声音。
  总之,歌唱时肌肉要放松、呼吸要通畅,自我感觉到自如、舒服,那么你的歌唱状态既是正确的。
 二、关于头腔共鸣
  意大利歌唱家巴拉认为:那些善于把声音送到头腔去的人才是真正的歌唱。谁能真正运用好头腔共鸣,谁就能唱一辈子。这就说明头腔共鸣对一个歌唱者的重要性。
  获得头腔共鸣有以下几点:
 (一)交替使用张口与闭口哼鸣发声练习。练习时略带微笑状态,如打哈气把软腭稍提起,双唇自然松弛地闭合,舌头平放,舌头自然触下齿。气息通过声门振动声带产生基因,通过咽腔沿着舌面向前向上移动。软腭轻轻向上提起,使声音在咽腔和鼻腔顶端同时产生共鸣,即眉心有震动的感觉,声音向上发展,双唇逐渐张开,但声音位置保持在鼻腔顶端的空穴里。
   (二)鼻腔是通向头腔的关键通道,要获得头腔共鸣必须打开鼻腔。用打哈气的感觉使软腭和咽壁所形成的咽腔共鸣稍微向上靠拢,便能打开鼻腔,使声音沿鼻腔顶端的空穴产生振动形成头腔共鸣。
   (三)正确掌握换声技巧,是获头腔共鸣的桥梁。有些人自然声区比较统一,不存在明显的换声问题,但大多数需要换声点。所谓换声是自如的掌握母音的变化,使声音很流畅的由一个声区向另一个声区过渡。
  另外,还有一些根据歌曲情绪需要的吸气方法--歌唱中的气息保持和运用,唱歌的人都曾有这样的体会:歌唱中经常感到气短,气不够用,越唱越憋,很吃力。这与不会运用气息和保持吸气状态歌唱有关,虽然吸气吸得很深,但一唱起歌来,气息很快就浮上来了,或是很快就跑光了,应该如何保持和运用吸入的气息呢?
   (1)歌唱中要保持吸气状态
  吸完气后,有一个瞬间的停顿,这是吸气后,用气前一个自然的短暂停顿,这个停顿造成了吸气和用气二股力量的对抗,用气时要尽量利用这种对抗力。它不仅可以保持这种气息的深度,还能使歌唱时气息均匀、流畅、持久。这种对抗实际上是一种吸气好了的保持状态。这只是一种感觉,其实谁也不能在唱的过程中还能吸进气来,但是就用这种感觉便可以达到保持气息稳定的目的。这种状态能保证声音位置和气息的平衡,还能使气息保持一定的深度和畅通无阻。
   (2)歌唱中保持叹气状态
  歌唱中容易出现的气息不够用和憋气现象,除了与吸气状态保持不住有关,还有一点就是与气息不放松有关。那怎样才能做到吸入的气息即能保持又不僵硬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放松和叹气,这里所说的放松是对过份僵持而言的。叹气是指用吸气的感觉,而不是把体内的气全部呼出去。叹气动作是我们生活中的习惯动作,人人都会做,而且比较容易找到放松的感觉。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歌唱的呼吸与气息控制的正确运用,是多方面的,它不是孤立的,单独存在的,它涉及到全部发声器官的机能状态和全部的歌唱技巧。我们在实际学习中,决不能把呼吸孤立起来练习,我们对呼吸的要求,最终是把呼吸、发声、气息的保持紧密结合起来,以达到尽善尽美的歌唱这一目的。

上一篇:试论双钢琴的合作艺术

下一篇:浅谈中国的水墨文化在书籍装帧设计中运用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