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规定情境与舞台行动
发布时间:2015-07-03 11:58
【摘 要】本文先从两者的交互作用理解,思考组织人物行动以开掘规定情境为手段,同时又受到规定情境制约的影响,探讨规定情境对于戏剧表演呈现的意义和价值,规定情境是演员组织舞台行动的唯一依据,这是被艺术创作的规律所决定的。
【关键词】规定情境舞台行动表演艺术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规定情境就是剧本的情节,剧本的事实、事件、时代,发生的时间、
地点、生活条件。我们从表演和导演的角度对剧本的理解,我们自己对它的补充。舞台调度、演出设计、布景、服装、灯光、效果、音乐以及演员在创作时应注意的一切”。简而言之,规定情境就是人物赖以生存的内、外部环境。
而“舞台行动”可以理解为演员在舞台上,在虚构的情境中,为实现人物的某种愿望所做的一些事情。戏剧创作的每个环节都有舞台行动的参与,演员的行动能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观,对规定情境挖掘透彻,会使舞台行动更为鲜明、准确。
一、规定情境的历史研究与实质
艺术是对生活的“提炼”和“升华”,艺术对于生活的模仿使艺术与生活之间存在着质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戏剧舞台上的表现就是假定性,它是戏剧艺术的特征与实质。假定性存在于一切戏剧作品中,而演员的创造便是从心灵和想象的“假使”开始的。“假使”是艺术想象的虚构,它是表演创作的开端。“假使”总是和规定情境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它能把演员从现实生活中上升到艺术创作的境界,创造性的“假使”是想象的真实、虚构的真实,使演员真实地生活于角色的规定情境之中。“假使”是一个假定。“规定情境”是对这个假定的补充。
“假使”是演员内心创作的推动力,有“假使”而没有规定情境,就不具备必要的刺激力量。普通的“假使”只能引起有意识的想象和符合逻辑的动作,有魔力的“假使”却能激发舞台上的创作瞬间,发挥更有层次的动作和行动,激起演员内心逼真的情感。
规定情境是促使人物产生特有动作的客观条件,是戏剧冲突发展的契机,在斯式表演体系中阐释了规定情境有内、外部两个方面:外部的情境就是剧本的事实、事件、情节、故事,剧本的外部生活结构和基础。内部的情境和外部的情境有着直接的联系。它是剧本和人物内在的精神生活,包含了角色精神生活与心理状态的所有内容,它的意义和作用也更为重要。
二、认识规定情境与舞台行动的作用关系
(一)规定情境制约着舞台行动
演员的行动是表演的基础,但受规定情境的制约。创造角色虽然有着个人的倾向性和自由,但在其多种样式和方法的背后受着某种共同的严格制约——规定情境所注定的束缚。它制约着角色行动的性质、样式和心理活动,一切与人物行动有关的规定都是规定情境的范畴。舞台行动的集中性、连贯性、严谨性也是由于情境的限制,同样的一个动作,一旦改变了规定情境,则必然使人物动作的方式和心里活动发生相应的变化。
通常我们所说的行动三要素是:做什么,怎么做和为什么做,这三个要素也是受规定情境所制约的。规定情境在激发演员心理活动的同时,也激发起了演员的形体活动、语言行动而演员的行动因受到情境的制约,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环境,行动方式都是不同的。
舞台行动离不开规定情境,舞台行动的戏剧价值也要靠对规定情境的挖掘与丰富才能体现。生活中人们的行动总是在一定任务的推动下产生,而舞台上的行动就是由规定情境主宰了。规定情境有时很简单,演员比较好把握表演起来会很轻松。而复杂的情境会给演员带来艰巨的任务,但能迫使演员围绕角色的任务去开展、想象、组织一系列的行动,激发演员的创造力让人物置身其中。话剧《原野》第三幕第五景中有这样一段逃亡的行动描写:枪声再发,流弹呜呜飞过。焦花氏低腰由左面跑入。仇虎一面回头一面扶她向前走,仇虎驼着背,满脸汗,仿佛肩着千斤的重量。臂上肌肉愤怒地突起,两只眼暴出来,一手托着枪,插在腰里的匕首闪着光。现在他更像个野人,在和四周的仇敌争死活。看见了巨树,眉目间露出来好的计算,沉淀地望着前面。焦花氏拿着包袱,痛苦地迈着艰难的步,一夜的磨难,使她胆大起来,紧张而沉着地向四面顾望。
我们看见,在这样复杂的情境下,生活中很一般的“跑”、“走”、“托”、“望”等,都表现得很不一般了。此时演员要想表现出人物内心的仇恨、躯体的沉重或者还要极力抑制痛苦,但又难以控制,这些便需要演员整个身心都投入到情境中去,设身处地地感受到人物的种种经历,才能使人物形象做到合理、深刻、感人,达到剧情要求的高度。可见,规定情境是促使人物产生特有动作的客观基础,也是组织人物行动的必然条件。
(三)在舞台行动中营造规定情境
我们知道,对规定情境的充分挖掘能使演员组织起准确的舞台行动来,而人物行动的改变和因此创造了的事件、环境、人物关系等,同时也促使了规定情境新的发展。谭霈生先生在《论戏剧性》一文中说道:“一出戏的开端部分,要造成戏剧情境。人物进入情境之后,动作开始,冲突展开,情节发展,开端部分造成的各种因素——情况、环境、人物关系,随着冲突的展开、发展,有时旧的因素的消灭,新的因素的出现,就造成了新的情境。人物进入新的情境,又会有新的行动,使冲突继续展开,情节继续发展。情境的变化,造成场面的转换。戏剧冲突正是在这些不断转换、前后衔接的场面中一步一步展开,逐步推向高潮直至结局的。”简言之,演员凭借运用自己的想象去丰富剧作家所提供的规定情境,并且要真正地去感受自己所想象出来的这种规定情境,在舞台上行动的同时营造出新的情境来。
(四)规定情境是演员组织舞台行动的唯一依据
经过系统学习表演理论的人都知道,创造角色的基本原理就是要弄清规定情境,并对规定情境进行分析和评判。要想直接掌握角色的情感那是毫无希望的。角色就是在一连串连续不断的规定情境中产生的。没有规定情境就没有行动,行动永远是对规定情境的回答。行动不能脱离规定情境。毋庸置疑,规定情境是行动存在的根本条件,离开了规定情境,舞台行动就无从谈起,脱离了规定情境,舞台行动就是无稽之谈。这就是规定情境和舞台行动的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生活在具体的生活环境中,并同他周边的人和事发生交流和碰撞,这是我们常说的自然情境。在生活中,每个人都自然、自在地生活在他所处的自然情境之中。因此自然情境有着普遍性的特性,但是,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不同寻常的人和事,这些不同寻常的人和事蕴含着不同寻常的典型性。这些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往往被剧作者从自然情境中提取出来,经过归纳、筛选综合和提炼而形成剧本的规定情境。规定情境所包含的内容和自然情境是一样的,但是,它深埋在自然情境中。作为演员明确了规定情境之后就应在规定情境中组织行动,创造人物关系。并且,还要和其它演员一起营造规定情境。
三、结束语
一切艺术手段都不是为了掩饰或改变演员的自身情感,而是为了更真实更清晰地显现演员的自我形象。规定情境是块肥沃的土壤,演员只要认真、切实地按照正确的创作方法进行创造,个性鲜明、充满魅力的角色形象就会诞生。
【关键词】规定情境舞台行动表演艺术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规定情境就是剧本的情节,剧本的事实、事件、时代,发生的时间、
地点、生活条件。我们从表演和导演的角度对剧本的理解,我们自己对它的补充。舞台调度、演出设计、布景、服装、灯光、效果、音乐以及演员在创作时应注意的一切”。简而言之,规定情境就是人物赖以生存的内、外部环境。
而“舞台行动”可以理解为演员在舞台上,在虚构的情境中,为实现人物的某种愿望所做的一些事情。戏剧创作的每个环节都有舞台行动的参与,演员的行动能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观,对规定情境挖掘透彻,会使舞台行动更为鲜明、准确。
一、规定情境的历史研究与实质
艺术是对生活的“提炼”和“升华”,艺术对于生活的模仿使艺术与生活之间存在着质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戏剧舞台上的表现就是假定性,它是戏剧艺术的特征与实质。假定性存在于一切戏剧作品中,而演员的创造便是从心灵和想象的“假使”开始的。“假使”是艺术想象的虚构,它是表演创作的开端。“假使”总是和规定情境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它能把演员从现实生活中上升到艺术创作的境界,创造性的“假使”是想象的真实、虚构的真实,使演员真实地生活于角色的规定情境之中。“假使”是一个假定。“规定情境”是对这个假定的补充。
“假使”是演员内心创作的推动力,有“假使”而没有规定情境,就不具备必要的刺激力量。普通的“假使”只能引起有意识的想象和符合逻辑的动作,有魔力的“假使”却能激发舞台上的创作瞬间,发挥更有层次的动作和行动,激起演员内心逼真的情感。
规定情境是促使人物产生特有动作的客观条件,是戏剧冲突发展的契机,在斯式表演体系中阐释了规定情境有内、外部两个方面:外部的情境就是剧本的事实、事件、情节、故事,剧本的外部生活结构和基础。内部的情境和外部的情境有着直接的联系。它是剧本和人物内在的精神生活,包含了角色精神生活与心理状态的所有内容,它的意义和作用也更为重要。
二、认识规定情境与舞台行动的作用关系
(一)规定情境制约着舞台行动
演员的行动是表演的基础,但受规定情境的制约。创造角色虽然有着个人的倾向性和自由,但在其多种样式和方法的背后受着某种共同的严格制约——规定情境所注定的束缚。它制约着角色行动的性质、样式和心理活动,一切与人物行动有关的规定都是规定情境的范畴。舞台行动的集中性、连贯性、严谨性也是由于情境的限制,同样的一个动作,一旦改变了规定情境,则必然使人物动作的方式和心里活动发生相应的变化。
通常我们所说的行动三要素是:做什么,怎么做和为什么做,这三个要素也是受规定情境所制约的。规定情境在激发演员心理活动的同时,也激发起了演员的形体活动、语言行动而演员的行动因受到情境的制约,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环境,行动方式都是不同的。
(二)规定情境是创造舞台行动的基础
舞台行动离不开规定情境,舞台行动的戏剧价值也要靠对规定情境的挖掘与丰富才能体现。生活中人们的行动总是在一定任务的推动下产生,而舞台上的行动就是由规定情境主宰了。规定情境有时很简单,演员比较好把握表演起来会很轻松。而复杂的情境会给演员带来艰巨的任务,但能迫使演员围绕角色的任务去开展、想象、组织一系列的行动,激发演员的创造力让人物置身其中。话剧《原野》第三幕第五景中有这样一段逃亡的行动描写:枪声再发,流弹呜呜飞过。焦花氏低腰由左面跑入。仇虎一面回头一面扶她向前走,仇虎驼着背,满脸汗,仿佛肩着千斤的重量。臂上肌肉愤怒地突起,两只眼暴出来,一手托着枪,插在腰里的匕首闪着光。现在他更像个野人,在和四周的仇敌争死活。看见了巨树,眉目间露出来好的计算,沉淀地望着前面。焦花氏拿着包袱,痛苦地迈着艰难的步,一夜的磨难,使她胆大起来,紧张而沉着地向四面顾望。
我们看见,在这样复杂的情境下,生活中很一般的“跑”、“走”、“托”、“望”等,都表现得很不一般了。此时演员要想表现出人物内心的仇恨、躯体的沉重或者还要极力抑制痛苦,但又难以控制,这些便需要演员整个身心都投入到情境中去,设身处地地感受到人物的种种经历,才能使人物形象做到合理、深刻、感人,达到剧情要求的高度。可见,规定情境是促使人物产生特有动作的客观基础,也是组织人物行动的必然条件。
(三)在舞台行动中营造规定情境
我们知道,对规定情境的充分挖掘能使演员组织起准确的舞台行动来,而人物行动的改变和因此创造了的事件、环境、人物关系等,同时也促使了规定情境新的发展。谭霈生先生在《论戏剧性》一文中说道:“一出戏的开端部分,要造成戏剧情境。人物进入情境之后,动作开始,冲突展开,情节发展,开端部分造成的各种因素——情况、环境、人物关系,随着冲突的展开、发展,有时旧的因素的消灭,新的因素的出现,就造成了新的情境。人物进入新的情境,又会有新的行动,使冲突继续展开,情节继续发展。情境的变化,造成场面的转换。戏剧冲突正是在这些不断转换、前后衔接的场面中一步一步展开,逐步推向高潮直至结局的。”简言之,演员凭借运用自己的想象去丰富剧作家所提供的规定情境,并且要真正地去感受自己所想象出来的这种规定情境,在舞台上行动的同时营造出新的情境来。
(四)规定情境是演员组织舞台行动的唯一依据
经过系统学习表演理论的人都知道,创造角色的基本原理就是要弄清规定情境,并对规定情境进行分析和评判。要想直接掌握角色的情感那是毫无希望的。角色就是在一连串连续不断的规定情境中产生的。没有规定情境就没有行动,行动永远是对规定情境的回答。行动不能脱离规定情境。毋庸置疑,规定情境是行动存在的根本条件,离开了规定情境,舞台行动就无从谈起,脱离了规定情境,舞台行动就是无稽之谈。这就是规定情境和舞台行动的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生活在具体的生活环境中,并同他周边的人和事发生交流和碰撞,这是我们常说的自然情境。在生活中,每个人都自然、自在地生活在他所处的自然情境之中。因此自然情境有着普遍性的特性,但是,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不同寻常的人和事,这些不同寻常的人和事蕴含着不同寻常的典型性。这些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往往被剧作者从自然情境中提取出来,经过归纳、筛选综合和提炼而形成剧本的规定情境。规定情境所包含的内容和自然情境是一样的,但是,它深埋在自然情境中。作为演员明确了规定情境之后就应在规定情境中组织行动,创造人物关系。并且,还要和其它演员一起营造规定情境。
三、结束语
一切艺术手段都不是为了掩饰或改变演员的自身情感,而是为了更真实更清晰地显现演员的自我形象。规定情境是块肥沃的土壤,演员只要认真、切实地按照正确的创作方法进行创造,个性鲜明、充满魅力的角色形象就会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