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论动画角色视觉形象的设计原则

发布时间:2015-07-09 09:22
摘 要:角色是动画艺术的灵魂,最能吸引观众的是哪些风格独特、个性突出、表现生动的动画角色。动画角色的视觉形象的设计原则也显得尤为重要,从以下几方面探讨了动画设计视觉形象设计要则。
  关键词:角色;视觉形象;表现手法
  
  1 艺术•真实
  
  1.1 表现
  德拉克洛瓦认为,在艺术作品中“情感的表达应该放在第一位”。表现的手法强调主观感受,着重表达情感体验、理性思维:在艺术创作倾向上侧重于表现自我,解构客体,表达理想:在艺术语言上偏重于幻想、夸张、象征、寓意、抽象等,具有较强的形式感。苏珊•朗格在《情感与形式》中谈到,意象的全部意义在于“我们并不用它作为我们索求某种有形的、实际的东西的向导,而是当作仅有直属性与关联的统一整体”。它除此之处别无它有,直观性是它的整个存在。表现性手法在审美意念中所体现出的直观性、主体性,和强烈的主观色彩与美学中“意象”的概念是同构的。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表现性手法是“意象”的具体形式体现。
  表现性手法为艺术作品强化意念传达、凝聚主观意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现代视听媒体动画作品中意象性的表述可以通过光、色、空间、运动、镜头语言等元素来完成。
  加拿大导演卡洛琳•里芙的动画短片《两姐妹》是一部出色的表现性艺术动画作品。在这部作品中充盈着导演在光色结构、叙事空间、造型手段上对表现性手法的成功运用,使《两姐妹》以表现性绘画所特有的意味,在一种晃动不定的幻影镜语中演绎。
  视觉载动信息,情绪、观点、感受等信息皆可以加载在无限丰富的视觉形象元素中被释放和传达。《两姐妹》力求使我们通过可视的一切元素和镜头语言,理解其中所表达和释放出的思考以及富有情感的信息。
  在视觉形象上,卡洛琳•里芙运用了类似于凡高、莫迪利阿尼、毕加索等大师的绘画造型风格。以淡黄加墨绿的色彩为基调,利用弓形的构图,以粗犷流畅、刚柔相济的笔触,富有力度、动感的线条,来增强主体和情绪的渲染。其弓形的构图,晃动的线条与光影使影像镜像在潜意识中隐含着扭曲、残缺、自闭的主人公对生活美好的追求。
  电影无法在一个场景中用一个镜头完成正片的构想和拍摄,所以不同景别的多镜头的转换组合式最基本的电影表现手法,但不可避免的会导致影响在视觉上的跳跃和不连贯。而动画“绘画性”的特点可以使动画的镜头运动和镜语组合在“笔触、色调、光影的连贯下不留痕迹的悄然过渡,在镜头调度,镜语组接上,卡洛琳.里芙借助绘画的连贯流动使镜头在不知不觉中完成连接,而大量的对比蒙太奇手法的运用所形成的鲜明强烈的对比关系,强化了片中主人公对理想的追求和客观现实之间所存在的反差。
  卡洛琳•里芙通过表现性手法对形、色、光、影以及影像镜语进行的创造性运用,从而营造出了只有在动画中才能呈现的光色流动和视觉冲击,将主人公以及作者自身的情绪、感受、观点淋漓尽致表达了出来,深化了思想,揭示了主题,赋予了作品不凡的艺术品位。
  1.2 再现
  再现的艺术手法注重对所认知的对象或所处环境、社会生活的具体描绘,感性的、理解的因素比较显著,在创作手法上偏重于写实和逼真,即追求感性形式的完美和现象的真实;在创作倾向上偏重于认识客体,再现现实;艺术语言的运用上多采用摹写,对比,强化等手法。
  再现不是对现实的机械反映,不是纯客观地复制现实,而是按照美学规律将现实运用光影、色彩、空间、运动等手段体现出来。艺术中的再现不开对事物本质的认识、选择、提炼、加工和改造,其意义在于客观冷静地对物象本体属性的本质反映。
  再现性手法在反映现实上具有具体性,纪实性,物质性的特点,“具象”在概念上同样具有这些特征。因此,再现手法是“具象”的具体形式体现。
  再现性手法在形象塑造上注重对客观物象的描摹,讲求尽可能的提供关于客观现实的精确画面。但是,这种精确是建立在对客观物象提炼加工后的基础上的再现,而绝非复制式的照搬。日本动画大师高佃勋的作品《萤火虫之墓》是一部伟大的反战题材的现实主义动画。在这部作品中,无论是场景,道具,还是人物形象都是采取了精致的写实手法进行描绘:空袭过后,城市大街上的废墟瓦砾,残垣断壁;妹妹手中的糖果盒子;哥哥被殴打后红肿的脸庞,槛褛的衣衫;细节准确丰富,但绝不拖沓臃肿。在这部影片对光影的表现上,高佃勋一反往常充满梦幻色彩的用光方法,转而采用表现自然光的手法,不追求过于强烈的明暗对比,使得作品中的光影变化呈现出了细腻、自然的风貌。这一切无不展示了这位动画大师对客观世界细的观察以及精准的表现力和扎实的写实功力。

  2 假定•夸张
  
  从腾云驾雾变化多端的孙悟空,到横穿大洋热切寻子的小丑鱼莫林;由《大闹天宫》中虚无缥缈的天宫仙境,到《千与千寻》中亦真亦幻的神怪世界,无不展示出了动画这一充满梦幻色彩的艺术形式的无穷魅力。
  美国著名作家威•科兹兰科曾经这样说过:“动画中的角色可以在空中行走、飞檐走壁、潜行水底、腾云驾雾,可以做出种种凡人无法做到的奇特怪诞的动作。艺术家从一个在行动上具有局限性的世界跨越到另一个行动随意、绝无限制的世界,它当然是一个梦幻世界。”
  艺术形象决不是镜子似的反映现实。作为一种富于表现力的现代视听艺术,现代视听媒体动画所追求的不是完全的逼真写实,夸张、变形等充满了想象力的元素构建一个完美的、充满奇幻和意趣的艺术世界,反映了现代视听媒体动画特有的高度的假定性。
  现代视听媒体动画脱离不开假定性对整个创作过程的指导和影响。了解假定性的本质和应用技巧,将帮助我们解决如在作品中增强作品感染力,提升作品艺术品位,更好地实现达到创作目的的问题。
  2.1 假定
  角色的假定性。在传统动画中,角色假定性的含义是指人为创造出来的,非现实的角色形象。而在现代视听媒体动画中,角色的种类变得更多,例如实物、真人、制作出的形象等,它们本体的现实意义不再是衡量角色假定性的唯一标准,只要角色属性被施加以人为技术加工的影响,即可被视为具有了角色的假定性。
  拿电影《黑客帝国》中里奥在摩天大楼楼顶上左躲右闪避开敌人子弹的一场戏来讲,角色里奥是真人,子弹是创造出来的形象,按照传统的观念来分析,似乎子弹应该属于假定性的角色,而里奥不具备角色的假定性属性。但是仔细分析里奥的动作、位移等因素,都己经不是真实拍摄的结果了,而是经过后期特技动画的加工,被施加人为加工的因素,因此,我们可以明确,不仅子弹是假定的角色,而且里奥也是具备了假定性属性的角色。
  2.2 夸张
  夸张手法是假定性表现中最有代表性的技巧,其特征是对于故事、角色的某些寓性特别加以强调或弱化,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对叙事的合理性、真实性的弱化和主观选择性的加强。夸张的手法大体可以从四个层面上来应用:形态的夸张。
  在现代视听媒体动画作品中,为了突出表现角色或者场景的某些神态、动作或者特征,可以将形象整体或局部上的某些特征加以大幅度的强化和夸张(表现为极度的夸大或缩小)。这种夸张后的形态特征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不能做到或者难以做到的,所以,具有明显的“不可能性”。由于人知觉特性中选择性、理解性的原因,因而信息接受者往往会对经过特别强调夸张的具有“不可能性”的形态留下深刻的印象。
  
  参考文献
  [1] 潘知常,林玮.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2]鲁道夫•阿恩海姆著,滕守尧.艺术与视知觉[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3).
  [3]李泽厚.美的历程[m].安徽: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4]吴风.艺术符号美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1).
  [5]余纪.数字化生存中的电影美学[j].文艺研究,2001,(1).
  [6]孙立.影视动画之视听语言[m].青岛:海洋出版社,2005.

上一篇:民间文学艺术保护模式论考

下一篇:歌剧《卡门》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