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论山西民歌的地域性风格模型的构建

发布时间:2015-07-30 10:28

 从已收集整理到的两万余首山西民歌来看,山西民歌不仅是我国艺术文化宝库中的巨大财富,更是艺术创作生产的“富矿”。翻开厚厚的《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山西卷》
  ,那扑面而来的乡土气息、那来自于黄河流域丰富的表现题材和独特的表达方式,无一不体现着山西民歌的地域性特征。研究证明,众多山西民歌之所以能够脍炙人口、传唱至今,是因为山西民歌在形成过程中,受到特定的地理因素与历史人文环境的影响,在演唱方式上,受到地域环境和时代发展的双重影响。
  一、特定的地理人文环境对山西民歌形成的影响
  山西民歌有着自己独特的题材领域和独特的演唱方式,这是因为民歌的形成总体上说都离不开其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积淀。山西省处在华北西部黄土高原的东面。东有巍峨连绵的太行山脉,西南有奔腾不息的黄河作为天然屏障,山区与丘陵占山西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之多,且大部分在海拔1000米至2000米之间。古老蜿蜒的黄河,北自偏关县老牛湾飞流入境,到达芮城县风陵渡向东折回,南到垣曲县碾盘沟出境,流经全省19县560个村庄。黄河在山西的分支主要是汾河和海河两大水系,所以围绕黄河这一中华民族文化摇篮的山西民歌有着众多的题材。 可以说,生活环境和生产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山西民歌的创作和演唱,而山西特殊的地理环境又决定了山西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在晋北,人们出行以牛车、毛驴、骡子第一论文网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发表服务,欢迎您的光临lunwen.   1KEJI AN.  C OM为主,所以民歌中有“二套套牛车你慢慢游”;在晋南,人们生产、生活以肩挑手扛、推车为主,所以民歌中有“推上小车走绛州”。这种鲜明的地方特色,呈现出不同的风格色彩,形成了晋中、晋北、晋东南和晋南四个不同的色彩区域。晋东南壶关、晋城、阳城、沁水一带的民歌,调式古朴,和当地戏曲有着不可分割的情结;晋北河曲、保德、偏关的民歌,接壤塞外,和当地文化相融合,高亢嘹亮,有着雄浑憨直的特点;晋南的民歌委婉、细腻,是当地百姓真实的生活写照;晋中祁县、太谷、寿阳、太原地区的民歌有着变化多样、灵活自由的特性。从民歌曲牌来看,兴县的“昆曲”,离石的“审录”和左权的“大腔”等,也是因受到地域闭塞的影响,以民歌的形式保留下来,如《昆江龙》《拜月儿》《南妆台》等。再如晋北地区地势较高,雨水少、气温低、有较强的冷空气,民歌中就有表现与地方气候相适应的生活物品,如羊肉、莜面、羊皮袄等;晋南地区属于盆地,平坦宽广、气候温暖适宜,土地资源肥沃丰富,农业兴旺发达,所以民歌中就体现山西面食类的特色,形象而生动。如:“和下面来铁蛋蛋,擀下齐子(指面条)纸一般,切下齐子一把线,下在锅里莲花转”;山西的气候一年有四季,冬季寒冷,尤其在晋北民歌有“烂大皮袄顶铺盖”、“十一月穿皮套裤”的严寒,唱到晋南就演变成了“做棉袍”,看来南北气候差异也影响着山西民歌。 黄土高坡土地贫瘠、交通不便,气候差异等地理环境因素有着封闭性的一面,长期受自然灾害影响,使生产方式和经济状况也呈现出单一性的特点;但是,山西又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仅山西地方戏曲剧种就有54种之多,占全国剧种的六分之一。民间舞蹈、民间传说、民间美术工艺、山西宗教文化等都有着厚重的文化积淀,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地滋养、孕育了山西民歌。山西民歌曲目丰富,流传久远,从《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山西卷》这一山西民歌总汇集的大排序来看,山歌排序最前,其次才是劳动号子、秧歌、套曲、小调。曲调优美、上口易传、情感真挚的山西民歌,就是在这种特殊的黄土地貌的影响下经久传唱着。 二、方言与地方戏曲对山西民歌演唱风格的影响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地人群唱一地曲”。千百年来,三晋民众用自己真挚的情感吟唱出千万首抒写黄土地的动人歌谣。当今,秉承山西民歌继承与创新并举的原则,山西民歌在歌唱方法上注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其艺术魅力仍旧给人以清新质朴的美妙感觉。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注入新元素,以适应当代人的审美理念和欣赏趣味。
  (一)与山西方言相结合形成的风格特色 由于地理和历史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山西方言较多地保留了古代汉语的成分,是汉语中的活化石。“山西话”包括中原官话汾河片与晋中晋北晋语,还有广灵冀鲁官话。近来有学者认为可根据“有入声”这一特点另立“晋语”,从官话方言中独立出来。语言学家根据汉语古四声在今音的演变,将晋语分为八片,分别是并州片、五台片、上党片、大同包头片、吕梁片、张呼片(张家口、呼和浩特)、邯新片(邯郸、新乡)、志延片(陕北四县)。山西人说话时发音有自己的特点,例如en与eng,an与ie是不分的,“人”与“仍”同读一音,“信”与“杏”,“钱”与“茄”同读一音,多数韵尾是抑调;普通话中的卷舌音都读成不卷舌的抵齿音。如“长”:念“藏”等;“儿”化音的运用也很频繁。因此歌中常出现“灰驴驴儿、毛腿腿儿”等。又如在歌曲《想亲亲》中,“你妈妈劈头打我两锅盖”中的“你”,普通话是(n ),在山西方言中是四声即(nì),“我”在普通话中是(wǒ)第一论文网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发表服务,欢迎您的光临lunwen.   1KEJI AN.  C OM,在山西方言中是(ě)等等,无时无刻不透出山西方言的亲切与古朴。
  (二)与地方戏曲相结合形成的风格特色 山西历来有“中国戏曲的摇篮”的称谓,戏曲与民歌二者合一的综合唱法
  ,带有显著的戏曲和民歌特征。山西民歌“戏歌唱法”的表现规律是字—声—情;以字带声、以韵补声、腔随情转。“山西民歌中的“韵”实质上涵盖了歌唱中的许多内容
  ,如:字韵、声韵(腔韵)、情韵、神韵等
  ,诸韵合一才达到韵味之美。在字韵和声韵方面又讲究以字运腔、顿挫运腔、轻重运腔、缓急运腔、声节运腔
  ,使 演唱通过这种独特的韵腔获得有声、有色、有情;通过这种韵味达到有境、有神、有形
  (人物形象),最终使观众得到情感上的震撼和审美上的愉悦。 有句歌诀说道:“咬字千斤重,听者自动容”,它的用气与其咬字、行腔相适应。戏曲经常使用哦、嗽、擞等特有的装饰音法,多以丹田为支点。山西籍著名歌唱艺术家郭兰英老师就是运用山西戏歌唱法演唱民歌的典型代表之一。她有着戏曲艺术的深厚功底
,如她演唱的《人说山西好风光》、《汾河流水哗啦啦》等都深入人心,形成特有的“高音轻过,低音重煞”
  民歌演唱风格。郭兰英式的山西民歌唱法,保留了太多的山西地方的戏曲色彩,吐字行腔考究、地方色彩浓郁,唱出民歌来就醋味儿十足,她是山西民歌出色的代表。所以山西民歌和地方戏曲相结合带给人们更浓、更地道的家乡味儿,这种乡音乡情只有听过的人才能体会到。
  三、在继承与创新中发展的山西民歌
  (一)古朴的原生态唱法是本土音乐的结晶 山西民歌有鲜明的地域性,保持了本土发声和方言的特点。古朴的原生态唱法是淳厚的本土音乐的结晶,是经过时间淘洗的艺术珍宝,在唱法上自成体系,有一套独特的演唱技艺,也叫
  “民间唱法”。这种唱法,有真声声型,是建立在自然声、大本嗓发音的基础上,口腔共鸣较多,且依声带张力的大小来调节音的高低。真声发出的声音刚劲有力,音色明亮饱满,运用于中、低声区歌唱方便自如,与人平时说话的音质比较接近。如“武乡琴书”、“祁太秧歌”等唱法;有假声声型,是纯“小嗓”的发声类型,其发声时声带相对放松,有种特有的娇柔意味。这种发声方法脱离了平 和音断意不断、音断气连的艺术处理方时说话的本嗓,用纯假声去进行演唱,声 音效果柔和纤秀,高音方便自如,在戏曲里叫“二音”声腔。如原生态歌手辛礼生、阿宝等的一些演唱。古朴的山西原生态唱法犹如一瓶醇厚浓香的醋第一论文网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发表服务,欢迎您的光临lunwen.   1KEJI AN.  C OM,始终散发着它浓郁的芳香。 (二)科学发声与“原生态”结合为民歌注入新活力 山西民歌经过多年的积累与流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歌唱风格,它植根于山西这块土壤,在突出本土文化特点的基础上,强调把语言及咬字、发音融为一体,追求声音的甜美、吐字的特点等因素。近年来,它借鉴吸收了传统美声唱法的发声技巧,把中西两种唱法融为一炉,追求声音的丰富圆润的混声效果,使其演唱音域宽广,音响震动,无明显换声痕迹和真假声打架等不良现象的发生。演唱高低强弱自如,有机、流畅,音乐通道感明显,朴真不失大气,在音乐流畅的自然表露之下,更能突出语言的表达,强调情感的表露,这是一种先进的、科学的歌唱方法。如山西籍歌唱家谢琳、牛宝林、陕军、韩敏虎等无不如此。如今,单纯采用朴素真声型和真假分离的假声型演唱的专业歌手作为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在民间依然很活跃;而采用真假结合的混声型模式的民歌演唱歌手逐渐在专业院团中形成舞台艺术表演的主流队伍。 随着山西经典晚会《唱享山西》、说唱剧《解放》、大型交响音乐会《歌从黄河来》等成绩的取得,山西民歌已成为代表本省文化的一张名片,在传统歌风日渐恢复,民间歌曲备受关注,新老传承人薪火相传的大环境之下,山西民歌将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上一篇:民间年画的图式意义的价值体系

下一篇:中国书画艺术市场的文化的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