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障人横式民族弹拨乐器教学方法研究的效果分
一、中国民族弹拨乐器概述及民族乐器发展历程
中国的民族器乐是世界音乐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华民族伟大祖先为我们留下来的优秀民族文化遗产,是世界文化遗产中最为珍贵的一部分。至今,我国保留有大量优秀的民族乐器以及经典的民族乐曲。目前,按照乐器的演奏方法和音响效果,可以将中国传统乐器划分为吹、打、弹、拉四大类。弹拨乐器在中国民族乐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我国弹奏乐器的演奏流派风格繁多,演奏技巧的名称和符号也不尽一致,典型的弹拨乐器主要有琵琶、筝、扬琴、七弦琴(古琴)、热瓦普、冬不拉、阮、柳琴、三弦、月琴、弹布尔等。中国的弹拨乐器主要分为横式与竖式两大类别。
中国民族乐器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形成期、新生期、整理期。其中,形成期主要指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3世纪左右,这是中国民乐的开始和萌芽;新生期主要指公元4世纪至10世纪左右,这是中国民乐的发展阶段;整理期主要指公元10世纪至19世纪,该阶段的中国民乐达到了繁盛的时代,民族音乐总体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中国民乐的整个发展历程中,民族弹拨乐器逐步得到了发展和进步:琴、筝、琵等民族弹拨乐器出现在先秦时期,继而在唐朝出现了以弹拨乐器为主题的华丽浪漫民乐时代;到了宋朝,管弦乐器赶超了弹拨乐器;后来经历了元曲时代以及清朝少数民族乐器的繁盛时代;到了近现代,民族乐器又有了一定的发展,典型的代表人物有阿炳和刘天华等;新中国成立后,在政策影响以及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下,中国民族乐器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向世界传播。
二、视障人横式民族弹拨乐器教学方法与实践探讨
视障学生是指因为各种原因而导致双眼视力受损、视野缩小或者全盲的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学生,在这里,视障人指的是双目视力受损、视野缩小或者全盲的社会人群。视障人无法像视力健全的人那样自由行走和参加社会活动,其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因此也成为社会中最为困难的一个群体。盲校的培养目标是促进视力残疾学生全面发展,尊重个性发展,开发各种潜能,补偿视觉缺陷,克服残疾带来的种种困难,以适应现代生活需要。对于适用于视障人学习的学校和培训机构而言,其课程设置应以相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为指导,以视障学生的实际条件和环境为背景,以视障学生的现实需要为根本出发点,构建以全体教师和学生为主体的特色课程。视障人横式民族弹拨乐器教学应该充分挖掘学生和学校的课程资源,将音乐教学与视障人群的实际情况建立联系,高度关注视障人横式民族弹拨乐器的教学方法研究。
(一)重视视障人横式民族弹拨乐器的理论基础教学
根据横式民族弹拨乐器的教学要求,以及我国民族乐器教学标准,音乐是最有利于视障学生进行听觉训练的一种媒介和载体,而横式民族弹拨乐器则是有效训练视障人群听觉的一种工具。通过对社会音乐学校以及高等院校音乐学院的课程改革研究表明,高度重视视障人横式民族弹拨乐器的理论基础教学,让视障学生首先掌握必要的横式民族弹拨乐器理论基础知识,在扎实和牢固的理论基础上再进行实践训练,有利于学生在日后的学习和练习过程中更好地发展和锻炼听觉能力,甚至能够以此来有效地弥补视觉上的缺陷和不足,实现对视障人群个性的发展、特长的培养、审美的提高,达到陶冶情操和增强自信心的良好效果。学生通过对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横式民族弹拨乐器的各种弹拨手法进行模拟,从内心形成初步的整体连贯动作,为日后的实践训练打好基础、做好准备。
(二)加强视障人横式民族弹拨乐器教材及课程设置
课本教材是知识的最重要载体之一,是知识与文化传承的最主要渠道之一。同样,盲校音乐教学的主要工具也不外乎是课本教材。对于视障人群这个特殊群体而言,其学习横式民族弹拨乐器的教材形式和内容设置不应该和普通人群一样。在编写教材时,需要从视障人群对音乐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出发,编写能够促进其对民族弹拨乐器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率的教材。教材内容及教学节奏的设置应该尽量符合视障人群的心理、生理特征,有利于提高视障学生对横式民族弹拨乐器的实践能力,并能够对其心理状态的改善和思想情操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教材编写应该适当借鉴国际先进教学资源,同普通教材区别开来,体现出教材的特殊性、针对性、实用性特点。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探索适合视障学生的音乐课时设置方式,掌握好学习周期。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视障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同时还能够扩大教学视野,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技能和教学研究能力,进一步推动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为教师的具体教学实践提供各方面的指导和借鉴,对教师自身的资源开发、能力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三)通过实践强化视障人横式民族弹拨乐器的表演
科学研究表明,包括横式民族弹拨乐器在内的器乐教学,对于培养和发展视障人群人际关系、协作能力、性格情操以及智商情商等方面,都有比较积极的作用和功能。在对视障人群进行横式民族弹拨乐器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实践训练这一环节,在一定的理论知识教学之后,及时地通过实践训练来强化视障学生对横式民族弹拨乐器的表演能力,以更好地吸收和消化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并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学生通过将自己的弹奏手法与听觉效果对比和分析,摸索出适合自己的表演风格,甚至会产生一定的创新灵感。实践训练包括个人练习和集体表演等多种形式:对于个人训练,主要是通过及时、有效的练习,来充分理解和消化教材知识,完成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对于集体表演,能够让学生在集体环境中扮演相应的音乐角色,通过表演者之间的相互合作与配合,完成更为系统的音乐作品。
(四)利用情景设置培养视障人横式民族弹拨乐器的弹奏技巧
情境设置法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教学方法,它是通过对某一情景的巧妙设置,激发学生临场发挥的创作灵感。科学研究表明,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特殊情境中产生的,良好的教学情境对于学生学习情感的产生具有很大的作用,在训练中结合训练内容设置情境,可以营造良好的训练氛围,让学生在乐中学、趣中学。例如,在集体音乐表演中,根据学生的特点临时安排相
应的角色,设置一定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进行素质训练和表演实践。
(五)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横式民族弹拨乐器教学
横式民族弹拨乐器主要有古琴、扬琴、独弦琴和筝(古筝和转调筝)等,其中以古琴最为典型,著名的古琴传统曲目有《流水》《酒狂》《广陵散》和《渔樵问答》等。弹拨乐器的主要特点是音色明亮、清脆,其弹奏方法主要有右手戴假指甲与拨子两种。因此,横式民族弹拨乐器能够充分发挥右手的演奏技巧,包括弹、挑、滚、轮、勾、抹、扣、划、拂、分、摭、拍、提、摘等。在充分利用右手技巧进行弹奏的同时,需要辅以左手的按、吟、擞、煞、绞、推、挽、伏、纵、起等一系列动作技巧。而每一种乐器,都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兴趣爱好,重点培养其学习某一种最合适的弹拨乐器,对该乐器进行系统全面的学习和掌握,达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
(六)定期举行不同音乐学校之间横式民族弹拨乐器对外交流
特殊教育是社会文明的窗口,视障音乐学校的发展应该面向社会、面向世界。为了加强学校之间的交流,激发视障学生对音乐表演的乐趣和激情,应该定期举行不同音乐学校之间的横式民族弹拨乐器交流,让来自不同学校和不同教育环境中的学生,进行现场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学生把从自己学校学习到的乐器和音乐演奏给大家听,互相之间汲取有益经验,促进双方或多方的共同发展和进步。这种交流能够促进学生的进步,也能够让学生了解更多的音乐知识,提高对自己的定位,也能促进音乐对于视障人群身心健康的良好作用。
视障人群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视障人横式民族弹拨乐器教学需要有针对性地解决该类人群对音乐的需求和爱好,同时让音乐对其生活和学习起到良好的补充作用。无论是哪种教学方法,必须通过科学的论证和严谨的实践,才能得到良好的运用,促进视障人横式民族弹拨乐器教学的进步和发展。
(注:本文为2013年黑龙江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名称:《视障人民族弹拨乐器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G2013010053)
参考文献:
陈良悦明.视障教育专用资源与应用.北京:中国盲文出版社,2009.
朴永馨.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沈阳: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罗丽娜.基本乐理教学的分析与思考.西安音乐学院,2011.
洪志忠.怎样理解新课程下的校本课程开发.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2008.
朱坚坚.琴:中国历史文化精神的显现.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3(2).
作者单位:绥化学院音乐学院
上一篇:扬州民歌没有山歌体裁吗论文
下一篇:图谱图像学与书籍文献学的关联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