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易》的思维方式在中国画发展中的特殊地位
《周易》的思维方式是中国古典辩证思维的源头,它的特有的取象思维与整体思维对中国哲学乃至中国传统绘画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周易》的认知方式离不开物象,以物象为工具,
发表时间:2015/07/09
-
论司马迁对《周易》的范式践履
摘要:司马迁是熟谙《周易》的,这不仅体现在具体的著述行文上,更深层次的是,无论其创作动力、著史宗旨还是史著构架无不深受易理的影响。“发愤著书”所涵寓的奋斗精神、使
发表时间:2015/07/09
-
陆贾《新语》与易学
摘要:在由秦入汉的学术转折中,陆贾《新语》是不容忽视的。《新语》折射了不少经学信息,其中包括易学。由其用《系辞》文字的特点即可见《系辞》在汉以前流传颇广;陆贾以“
发表时间:2015/07/09
-
《周易》、武术与灵感思维
《周易》作为我国最为古老的典籍之一,作为“五经之首”, “大道之原’,几乎对传统文化的各个层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因而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首屈一指的,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
发表时间:2015/07/09
-
“《易林》几与《三百篇》并为四言诗矩矱”—
摘要:当代学人尊之“文化昆仑”的钱钟书先生,对汉代焦延寿《易林》给予诗学意义上的极高评价:称与《诗经》“并为四言诗之矩 矱”。《管锥编》立《焦氏易林》专题,论述《乾
发表时间:2015/07/09
-
《周易》经纶治国论
《周易》的阴阳变化理论,最终还是要服务于政治,过去曾有人称《易》学为经世之学,这种说法并不是没有道理的。按照六十四卦的模式,乾坤为天地之始,继乾坤之后的屯卦则为创
发表时间:2015/07/09
-
论牟宗三哲学中的易学研究
摘要:牟宗三的易学研究为的是从易学中发见与解析中国哲学、中国思想,旨在抉发中国的玄学与道德哲学,而不是作一种历史的研究。他从哲学上为《周易》的解释提供了一个逻辑符
发表时间:2015/07/09
-
人文易与民族魂
八十年代中国出现的《周易》研究的热潮中,象数易的得以复苏,科学易的乘势掘起,考古易的不断开拓,均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新进展和新成果;同时,作为周易热的一股支流,反映社
发表时间:2015/07/09
-
易学与中国文化及文化中国
一 前言――两个重点 这易学与中国文化及文化中国的文题,含有两个重要部分,一是易学与中国文化部分,这要从继承优美传统看,看易学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发展,直到易学为五经
发表时间:2015/07/09
-
传 承 与 融 通——《老子》与《周易》中民族精
摘要:《老子》与《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两部经典,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智慧结晶。其中所凝聚的民族精神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性格与情操,影响着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和思维特质
发表时间:2015/07/09